中国地质图书馆争创中央国家

时间:2019-05-13 10:3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地质图书馆争创中央国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地质图书馆争创中央国家》。

第一篇:中国地质图书馆争创中央国家

中国地质图书馆争创中央国家 机关文明单位及首都文明单位的报告

(2005年11月)

一、基本情况

中国地质图书馆(以下简称图书馆)是公益性科学文化事业单位,作为国家专业图书馆,主要承担地学专业文献的收藏整理工作,开展相关研究和信息化建设,向社会提供地学文献借阅查询服务,普及地学知识,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地学知识与文化需求。为国土资源工作及国家地质工作提供地学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为地球科学的进步与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知识源泉与智力支持。我馆现有在职职工91人,退休职工20人。2003年底馆人事制度改革对原有机构进行了调整,按职能、业务工作设有9个部室。

中国地质图书馆于2002年度获得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称号,2003年度、2004年度通过复查合格,继续保留称号。

2005年我馆的创建目标是:争创“首都文明单位”,保持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称号。

一年来,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部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部署和要求,并结合我馆实际,以建设数字图书馆和争创首都文明 1 单位为目标,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相互促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明显成效。

二、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综合情况。

(一)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积累相统一,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推进我馆文明创建工作。1、2005年我们紧密结合馆中心工作,紧密结合年度任务目标,紧密结合干部职工思想实际,紧密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内容的政治理论学习和教育。在全面开馆服务的情况下,上半年圆满完成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各项任务。通过坚持组织馆中心理论学习、组织新入馆党员集中培训、举办知识讲座和竞赛答题、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大讨论、建立先进性教育专题网站、讲党课等形式,不断提高党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领导班子从全馆的建设出发,团结奋斗,勇于创新,清正廉洁,获得群众98%的满意投票。

2、坚持“三会一课”制度,进行党员先进性教育。我馆自2000年坚持近6年的《党课一小时》学习活动,至今已成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辅导站,每季度由党建理论专家讲解国家的形势、任务和焦点问题,开阔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胸怀,聆听现实生活中先进典型模范事迹,感受他们崇高的精神风貌,使同志们深受启迪,获益非浅。截止目前,已获个人优秀组织奖十余次,单位组织奖三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解决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和实际问题。

(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推进我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在认真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基础上,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从“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高度,近两年我们在全馆组织开展文明礼貌服务活动。向全体职工发放了《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图书馆文明服务手册》和《文明礼仪》普及读本,在大厅宣传橱窗内展出“文明礼仪行为规范”图片,组织知识测试答题,开展了“文明礼仪”小品表演会,通过这些活动,提高职工的文明服务素养。围绕职业道德建设,在全馆开展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活动,开展规范化的文明服务。财务部被评为部“巾帼文明处室”。创新杯职工发扬“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规范服务行为,熟练掌握业务技能。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优质服务,团结协作,树立优良服务形象,提高了政治素养,在图书馆服务中做出了贡献。

三、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科学文化能力建设

(一)以人为本,以读者至上为本,加强业务基础性工作

1、在阅览大厅建立了以副研究馆员为主体的咨询服务岗,对外窗口均出示值班岗牌服务,改变了过去只白天开,夜晚和周六、周日休息的传统服务理念,实现了目前一周七天,从早8:00~22:00的全周开馆服务,赢得广大读者的赞誉。

2、围绕地学文献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今年我馆组织部 门负责人考察调研了港澳和国内先进图书馆的工作。通过调研,开阔了我馆改革与发展的思路。为鼓励同志们提高业务水平,我馆为在专业期刊发表优秀论文的同志开绿灯,参加相关专业研讨会。

3、组织新入馆同志参加岗前培训,馆领导亲自授课,轮岗工作,参观考察北京地区图书馆,开阔视野,激发新职工投身图书馆事业的热情。

4、为广大职工创造学习培训条件。今年全馆共派出120多人参加短期培训、专题讲座、学术会议、参观访问与学术交流,通过多种在职教育培训,有效提高职工的知识管理和服务创新能力。

5、为更好的为部、局系统开展文献服务和远程服务,今年我馆研究部组织了《中国地质文摘》骨干业务培训班,文献服务部组织了数字资源有效利用业务培训班,获得系统内单位的好评。阅览部、典藏流通部、采遍部举办了读者培训班,受到了中国地质大学的欢迎。

(二)、服务成果显著提高

正是由于良好的作风和素质的提高,我馆2005年文献信息服务成效明显,主要表现在:①文献借阅量大幅增长;②为直属单位提供近程的原版外刊影印(节约购刊经费300余万)和远程的网上查询、阅览服务,节约文献经费达1500万元,网站访问量达11万人次;③启动了地学情报研究,承担了多项情报研究的课题;④建立了中国地质图书馆科技查新站,为部、局完成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的查新工作;

(三)、促进地球科学文化发展,收到明显的社会效益

10月中旬受中国地调局委托,以我馆为主组办了首届地球科学与文化研讨会,有部局有关领导、七位中科院院士、近百名地学专家、广大师生共600人参加的首届地球科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际行动,达到了普及地学知识、传播地学思想、弘扬地学精神的目的。会后中国国土资源报、矿业报、科学时报、光明日报等七家媒体均详细或显著的报道,收到了明显的社会效益。

四、广泛开展多种形式道德实践和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

(一)抓重点开展纪念活动和主题实践活动。围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长征70周年开展“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活动,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力度。我们组织全馆女同志在“三.八节”参观焦庄户地道战展览;组织全体党员赴河北易县狼牙山体味五壮士英勇抗击日寇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发了党员同志爱我中华的责任意识;春天组织全体职工游览了慕田峪长城,体验大自然的生机和万里长城的雄伟;组织退休职工去远郊密云农场,感受新农村的风貌;秋天去近郊现代化暖房感受新型农民企业家的风貌。

(二)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活动

鉴于我馆是地学文献信息的服务单位,在组织各项活动时难以统一行动,在部下达的各项群众文体活动中,我们一 5 方面全力以赴投入,另一方面针对自身特点开展活动,如“春节联欢活动”,我们组织游艺和竞技,知识比赛,为使广大职工都能投入参加,我们春季在全馆组织人人都会下的“跳棋比赛”。在夏季我们又组织了“扑克牌比赛”,使广大职工在紧张工作中体味到乐趣,在活动中体会到团队意识。

在部第二届运动会的筹备阶段,我们全力保证扇子舞和广播操队伍的日常训练和演出,组织各年龄段职工积极报名参加各个项目的比赛。田径竞赛在项目上我们无法与兄弟单位比(我馆女职工占60%),但在特色项目上,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部攀岩队8人中有我馆两名队员,其中男攀岩选手在国家机关预赛中获个人第二名,为我部赢得了荣誉。

这些活动的展开提高了职工的身体素质,增强了职工队伍的向心力。

五、加强民主管理、监督及综合管理工作

(一)2005年,我们继续落实重要情况通报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继续加大馆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建设,加大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力度。在坚持“阳光工程”中,我们在政府采购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业务部室同志们的意见,在馆楼顶防漏大修工程、选购办公家具和装修会议室等多项工程的招投标中,业务部室同志参与讨论、调研,纪检同志全程参与,使工程和采购等各项工作做到领导、群众和施工方都较为满意。

(二)加强安全生产和综合治理工作。

按照“软件要硬,硬件要精”的要求,在馆工作经费较 紧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不断改善职工办公环境、生活环境,做好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加大了综合治理安全稳定工作力度,对大厅和门厅进行照明和环境改造,对重点办公室和会议室进行了装修,并更换现代化办公桌椅,实现现代化办公,大大改善了职工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安全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平日加强防火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和日常管理,杜绝了安全隐患,防火警钟长鸣,做到全年安全无事故。计划生育达到100%,受到所在街道的表扬。在上级和地区组织的植树、送温暖、献爱心、扶贫济困等各项工作,我馆职工也积极参与获得圆满完成。

图书馆的创建工作,是按照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的标准,在部文明办的具体指导下积极开展的,既有特色,又有创新,取得明显成绩,但我们的硬件条件下,软件的努力上还是有差距的,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将更加积极努力,更具特色的开展工作,力争图书馆三个文明创建工作提高的一个新的水平。

第二篇:中国地质图书馆采编室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国地质图书馆采编室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国地质图书馆作为地调局文献中心和地勘行业总书记库,承担着建设国家地学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为社会提供地学文献信息服务的重要职责。采编室是图书馆的核心部门之一,主要职责是根据业务定位和发展规划承担各类文献资源的采访、编目和国际交换工作,建立、维护馆藏分类体系和书目数据库,推进国家地学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建实建强地调局地学文献中心。

地学文献信息资源既是展现国家地质工作成果的表现形式和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地学科技创新和地质工作健康发展的基本保障。未来一段时期是地质工作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地质工作的大繁荣大发展,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编室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大力加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全面提高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根据图书馆确定的“建设世界一流数字图书馆”的总体思路和任务目标,结合本室实际,制定采编室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国内外形势分析

随着网络技术、电子技术及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文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得到迅猛发展,馆藏数字 化,操作计算机化,传递网络化,信息资源存取自动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结构联接化,已经成为当代图书馆建设的趋势。数字资源以体积小,容量大,使用灵活,检索方便,更新及时,方便服务等特点,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和图书馆的重视。特别是近十年来,数字图书馆建设不仅已经成为现代图书馆奋斗的目标和具体行动,而且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行业的高度关注,成为各国高科技竞争的制高点。目前国内外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开展数字图书馆建设,纷纷调整采购策略以适应读者需求行为的变化,未来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重点将集中在馆藏数字资源建设,数字资源内容的管理与增值服务,以及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方面。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客观上要求图书馆在做好印本文献资源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数字文献的建设,不断夯实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以利于读者在不同环境利用图书馆电子文献资源。

近年来,地质图书馆积极顺应未来图书馆发展趋势,立足实际,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文献资源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表现:一是馆藏印本文献量稳中有升,电子文献资源量成倍增长。截止2010年底,馆藏印本文献量已达70万册(件),世界各国地质图件一万余套(4万余张),数据库近30个,已经形成中外文期刊、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标准规范、文献检索类数据库组成的,比较完善的数字资源结 构。二是地调局系统文献共建共享服务体系初见成效。2011年将正式启用中心编目系统,局属27家单位将全部实现远程联机联合编目系统,为下一步实现文献资源共建共享服务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一是图书购置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电子资源采购缺乏稳定经费来源,图书文献样本缴纳规定落实不到位。二是馆藏文献的学科结构、载体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馆藏印本文献数字化率仅为20%左右,会议文献、学位文献、科技报告以及其他非涉密文献的保障尚未形成规模体系。对网络免费开放资源的挖掘获取、集成转化能力还有待加强。文献资源尤其是数字文献资源尚且不能全面满足读者需求。三是文献资源信息的共建共享机制尚不完善。与地质行业和图书馆行业间的合作交流不够,在资源共享,业务协作,学术交流等领域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目前我馆没有加入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NSTL)。四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学文献中心职能没有得到很好发挥,尽快建实建强成为一项迫切任务。

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需求为导向,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立足实际,解放思想,开阔思路,面向未来,多措并举,拓宽渠道,创新模式,夯实印本文献资源的基础保障,加强数字资资源建设,优化文献结构,提高文献质量,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国家科技文献信息资源战略保障体系,全面提高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

(二)指导原则

1.统筹兼顾,全面协调。以建设一流专业数字图书馆为目标,统筹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统筹印本文献资源与数字文献资源,统筹专业化服务需求和社会化服务需求,统筹对外采购与自力开发,统筹加大资金投入与共建共享,妥善处理文献资源建设中的各种关系,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国家地学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2.围绕重点,强化服务。以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为主线,紧密围绕国家地质工作战略需求、地质调查重点领域和地学科技创新前沿,不断优化资源建设的结构,增强全局性;紧密围绕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发展趋势,构建适应数字时代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体现创新性;紧密围绕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的建立、拓展和完善,加强资源整合和平台建设,提高整体性。

3.拓展渠道,创新方式。以构建共建共享服务体系为核心,主动出击,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拓展文献资源的采购渠道、捐赠渠道、样本缴纳渠道、国际交换渠道、免费获取渠道、共建共享渠道和资金来源渠道,大力创新基于网络信息技术的文献信息资源的挖掘、集成、存贮和管理模式,有 效推动印本文献建设、数据库建设、网上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组织有机地结合,把地学文献资源优势变为地学科技创新优势,持续提升支撑地质调查与科技创新的服务能力。

(三)总体目标

以建设一流数字图书馆为目标,以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干网为核心平台,采取“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联合保障”的建设方针,在建实建强地调局系统资源保障体系和地调局文献中心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地勘行业、图书馆届和国外地调机构延伸,有效融入国家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立资源丰富,种类齐全,覆盖广泛,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国家地学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使地质图书馆成为国内最具权威的地学文献信息资源收藏、加工和服务中心,文献信息技术应用的示范中心,成为同世界各国地质调查机构及地学信息机构交流的窗口。

1.“十二五”规划目标

以建实建强局系统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为目标,加大文献采集资金投入力度,推进现有馆藏文献资源的结构调整,加大缺藏文献的收集典藏,加快馆藏资源数字化建设和特色数据库建设,广泛收集整理网上地学信息资源和开放获取资源,全面实现局系统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建立比较完善的适应数字时代的局系统文献资源保障体系。2011-2015年,确保图书购置专项经费年均增加100万元以 上,年均完成馆藏文献资源数字化2.5-3万册,增加采购网络数据库1个,自建专题数据库(专题、地域、博硕论文、开放获取等类型)1-2个,截止2015年底,力争各种渠道文献资源经费达到每年1400万元人民币以上,外文图书采集达到1000种,地学中文图书期刊采集率争取达到95%;围绕重要成矿区带、煤层气、油气(页岩气)资源战略调查、碳储碳汇、天然气水合物、“三希”矿产等专题,初步建立一批专题数据库的基本框架,服务“358”找矿行动和地调局重大专项的针对性,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2.“十三五”规划目标.以建立和完善全国地勘行业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为目标,继续拓宽渠道,优化结构,进一步加强与地勘行业、图书馆(含大学图书馆)界的交流合作,成为国家数字图书馆联盟成员,形成覆盖广泛,功能完善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体系的基本框架和社会化服务平台。截止“十三五”末期,力争各种渠道文献资源经费达到每年1800万元人民币,外文图书采集达到1300种,地学中文图书期刊采集率争取达到98%,累计完成30万册左右的馆藏重要地学文献的数字化工作;各类专题数据库初具规模,内容持续丰富,实现了统一跨库检索。全国地勘行业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省级单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基层地勘单位覆盖率达到30%以上。局系统文献信息共建共享服务体系基本完善,大区中心馆进一步建实建 强,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3.展望2020年规划目标

以建立融入全球的地学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基本框架为目标,重点加强与国家地调机构图书馆、地学研究机构、著名大学相关院系、重要科学文献出版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融入国际地学文献服务大体系,有效实现国内与国外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互利共赢,全面提升文献信息资源保障能力。截止2020年,馆藏资源数字化达到95%,总容量达到15T,建成完善的局系统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全国地勘行业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初步形成融入全球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基本框架,基本满足国家地质工作,全国地学行业和社会需要。

(三)主要工作任务

1.建设适应网络环境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根据发展目标和业务定位,多种渠道,多种方式收集整理不同国家、不同载体、不同类型的地学文献信息资源,形成布局合理,学科齐全、内容丰富的印本文献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为地勘行业人员和社会公众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地学信息服务平台。一是开展调查研究,全方位了解全国地勘行业的文献资源采购、编目、典藏、管理和使用等情况,全方位了解科研、生产、教学、管理、社会公众各行各业读者的需求,全方位追踪文献出版发行、相关法律法规出 台等情况,不断提高文献采集的针对性;二是拓宽采购渠道,优化采购结构。电子文献以全文数据库为主,综合学科、文摘型参考数据库为辅,形成中外文电子期刊、学位论文、电子图书、法律法规、标准兼具,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的结构类型。印本文献贯彻“中文求全,外文求精”原则,确保数量稳中有升。外文地图优先采购欧美发达、周边、非洲和拉美等国家文献,建立国外地质图全文数据库,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帮助。进一步加强文献捐赠、样本缴纳、国际交换、开放资源获取的工作力度特别要加强电子文档和科研报告、会议论文、学文论文等文献收集力度;积极探索通过“文献集体授权”的方式,降低文献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风险;三是加强与图书馆行业的横向联合,创造条件积极融入中国高等学校文献保障体系(CALIS)、国家科学技术文献保障体系(NSTL),建立各类虚拟文献数据库,有效拓宽文献资源建设渠道。

2.建设科学规范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运行机制。以中国地质图书馆为文献信息中心,以局属六大区所和其他专业院所为分中心,按区域和专业特色进行文献资源建设的分工合作,坚持国内与国外文献信息资源并举,印本文献资源与电子文献资源并重,挖掘开放获取资源,有重点、分阶段逐步实现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建立科学规范的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在做好局系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覆盖全国地勘行业及相关单位乃至面向全球的地学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一是建立文献信息共建共享的组织保障。在地学文献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文献信息共建共享组织机构,协调文献信息共建共享体系的建设、文献资源采集与合理配置,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标准规范,协调解决共建共享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

二是建立文献信息共建共享的资源保障。按区域和专业特色进行文献资源建设的分工合作,印本文献资源和电子文献资源并重,尽量减少重复建设;有重点、有层次地对地学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增加文献的共享程度;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由中心馆、分馆(二级馆)、特色馆组成的文献信息共建共享网络和一体化工作平台,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联机采购、联机编目、联机检索、联机咨询。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保障地学文献共建共享服务体系建设经费投入逐年稳定增长。

三是建立文献信息共建共享的技术保障。要加强标准化建设,制定更加完善的网络数据库建设的分类标准、数据加工标准、共享服务标准和规范。

四是建立文献信息共建共享科学管理体系。一是建立激励制度,调动各成员单位参与共建共享体系建设。二是建立约束制度。制定文献信息共建共享的运行规则,对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系统的运行进行有效的规范,使每个成员单位都有章可依。三是建立督导制度。通过加强监督和指导,使各成员单位都能在统一部署下进行文献资源建设,有条不紊,协调推进。3.建设地调局知识成果的收集、典藏、管理和服务中心

建设地调局知识成果中心,实现局系统各类科技创新成果,统一收集、整理、典藏和管理,统一对外开展服务,可以更好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这些知识成果。一是开展局系统知识产权现状研究,加强公开出版成果的汇交与共享管理,推动科技交流;二是建设局系统知识产权管理系统,采集局系统其他地学机构的产权信息,包括专利、著作权,开发知识产权管理系统。三是通过国际交换、交流互访等手段,推动国际交流,提高国家地质工作的国际影响力,为全球地学科技创新提供智力源泉。

三、保障措施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提高全室职工的思想素质、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身体素质,为顺利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积极开展“和谐处室”、“职工小家”建设活动。通过人性化、民主化管理,创造一种和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使全室职工思想统一到以推动图书馆发展为己任的目标上来。

(二)加强教育培训。创造条件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和学历教育;加大与外单位同行交流学习力度,开阔视野,学习先进的管理和服务理念。积极组织本室职工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围绕本室核心业务方向申报重大项目,为人才成长,能力的提升和业务团队构建创造条件,营造氛围。

(三)加强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软硬件和技术保障体系建设,为文献信息资源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一是文献信息的数字化组织加工系统,包括地学文献信息联合采集和联合编目加工系 统,地学文献信息数字化加工平台,网上地学信息采集、加工系统与推送系统、数字资源保存系统等;二是文献信息检索与文献传递服务系统,包括文献信息资源检索系统,文献传递系统,文献资源数据库跨库检索系统,文献资源远程访问系统(VPN),其他技术服务系统等等。

采编室

二○一一年七月五日

第三篇:国家二级图书馆工作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国家二级图书馆工作汇报材料

与时俱进谋发展,开拓创新争一流

**市图书馆始建于1983年,2000年12月30日迁入,现馆。现馆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馆藏图书8万册,报刊、杂志220种。馆内开设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热书快借、报刊、杂志、少儿阅览、电子阅览室6个服务窗口。多年来,图书馆始终支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立足实际,开拓创新,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2004年5月被文化部命名为国家二级图书馆。回顾几年来的工作,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强化素质建设,夯实服务基础

高素质的图书管理人才是实现图书馆发展的基础,为了提高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首先我们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根据周一读者少这一实际情况,规定每周一为固定学习日,系统学习“八荣八耻”和有关图书管理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技能。其次是按照《公民道德规范》的总体要求,将每年9月份定为“文明服务月”,向社会做出承诺,聘请社会各层次读者予以监督,从而使全馆干部职工端正了服务态度,增强了服务意识,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目前,全馆职工热情高,干劲足,虽然工作辛苦劳累,待遇较低,但没有任何怨言,爱岗敬业,形成了人人比干劲,人人比奉献的良好工作风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赞扬。

二、拓宽服务渠道,建设多功能图书馆

**市图书馆是我市文明建设的10个窗口单位之一。只单纯的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已不能满足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因此,对现代图书馆而言,不仅要提供博览群书,增长文化知识的舒适环境,而且要具备休闲、娱乐的服务功能。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市图书馆不断拓宽服务渠道,以满足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一是增设服务窗口,满足读者需要。在原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阅览室的基础上,2000年增设了少儿阅览室、报刊、杂志阅览室和热书快借阅览室。仅报刊杂志一项政府每年拨款3万元,订阅了报刊200余种,极大满足了社会各阶层读者的借阅需求。同时,与社会力量联合办学,利用每年寒暑假开设书画培训班,进一步满足了我市市民的文化需求。二是增设浩然文学馆。浩然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其著作《苍生》、《金光大道》等影响深远,80年代初定居**,致力于京东文学绿化工程,并创办了《苍生文学》,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为此,我们充分利用这一人文优势,于2000年投资15万元建设了浩然文学馆,其大部分作品的手迹和有关信件,照片藏于馆内,以此来弘扬浩然在**文学绿化工程中所表现的精神,并以此来提高我市图书馆的知名度。三是投资6万元,修建了200平方米的乒乓球训练馆。读者在休闲时间内锻炼身体,丰富生活,同时通过有偿服务解决图书馆办公经费不足问题。四是增设电子阅览室。现在世界已步入信息网络化时代,省文化厅根据形势需要,实施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此,我们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想办法,筹资金,于2003年9月,投资25万元在廊坊市各区、市、县中首家增设电子阅览室,目前电子阅览室有供上网阅读的电脑25台,不仅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需求,而且对于整合全省文化资源,传播先进文化,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战略,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五是编发信息资料,引导农民致富。多年来,我馆共编发农业科技信息1万余条,内容涉及农业适用技术、病虫害防治、医疗卫生知识等,深受农民欢迎。通过不断地拓宽服务渠道,我市图书馆现已成为一个多功能的图书馆,它的信息传播、社会教育和文化娱乐等功能不仅得到充分发挥,而且功能越来越多,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越来越高。六是加强对基层文化站、图书馆的规范化管理。近年来,**市图书馆克服人员少等实际困难,帮助十余个基层图书馆进行业务指导,使基层图书馆达到规范化管理。

三、争取领导和社会支持,实现图书馆跨越式发展

领导和社会的支持是图书馆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为实现图书馆跨越式发展,我们不失时机地做好宣传引导工作,以此让图书馆的发展在领导心目中挂上号,摆上位。经过努力,图书馆的发展摆上市领导议事日程,并给予极大地支持。2000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帮助下,筹措300万元建设了新图书馆,新图书馆交付使用后,我市文体局又投资23万元增置书架56个,期刊架8个,目录柜2个,阅览桌50套,电脑2台,可同时容纳一百多人阅读学习,而且硬化、绿化、美化了图书馆环境,为图书馆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不断丰富馆藏,满足读者借阅的需要,我们本着公益事业大家办的原则,并充分发挥我市的人源和装订印刷厂多的优势,广泛开展向社会募集图书活动,先后收授市委、市政府、文体局、新闻出版局、国务院办公厅图书馆、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燕郊开发区等单位捐赠的图书22000册,历次捐书活动范围广、影响大、质量高,同时市有关领导都亲自带头捐书,从而调动了社会各界捐书的积极性。目前馆藏图书已达8万册。为满足广大市民上网查询资料及网上阅读的需求,**市图书馆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建设了图书馆网络系统工程。此项工程,得到了廊坊市图书馆和**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怀,2003年3月26日,**市政府市长吴丽芳

同志带领常务副市长、主管市长亲临图书馆现场办公,通过视察和听取汇报,详细了解了图书馆的状况和发展需求,当场决定,拨专款25万元用于图书馆网络工程建设。在施工筹备中,廊坊市图书馆积极提供网络信息,谋划网络工程技术,帮助**市图书馆解决信息资源问题并积极协调技术服务部门。**市财政局积极配合图书馆组织施工技术力量,**市文体局对此非常重视,派一名副局长长期在图书馆指导工作。这些均为图书馆的网络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利的保证。目前,**市电子阅览室已经正式开通,前来上网阅读的人络绎不绝,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普遍好评。

四、谋实招,强管理,促进图书馆走向规范化轨道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拓宽了图书馆服务领域,促使图书馆从闭架管理转变成开架管理,从传统方式进入信息网络时代,图书馆作为现代科学的传播阵地,必须适应社会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我们带着问题,曾三次去国家图书馆,并多次赴通州、廊坊、大厂等地图书馆学习调研,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并先后完善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目前,**市图书馆已基本走上了“五化”发展轨道。一是正规化。即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着装统一,挂牌上岗;文明接待、有问必答;标示规范、借阅迅速;设施完好、环境整洁。并公开向社会承诺,广泛接受读者和社会监督。二是标准化。既开、闭馆准时、敞开办证、语言文明、开架借阅、微机管理、活动丰富、开拓创新。三是自动化。即采用微机管理、采访、编目、流通、报刊管理、馆藏文献检索等工作实行计算机业务管理。读者到馆进行计算机单项题录检索保证30分钟内完成。四是网络化。即(1)广域网(互联网)已开通了**市网络工程,使之成为廊坊图书馆分网站,注册了**数字图书馆网站域名为www.xiexiebang.com。(2)局域网(图书馆内部)由计算机组成局域网络,读者及本馆工作人员实现各阅览室职能内部联网。安装图书管理系统,馆内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操作,即可查知图书借阅情况及相关的信息汇总。读者在终端即可查找所需要的图书。五是数字化。(1)计算机网络连接。(2)实现与兄弟单位及上级单位读取信息。(3)读者上网查阅资料、阅读新闻、网上读书。

虽然,我市图书馆事业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刚刚起步,距领导的要求和同兄弟县市工作相比还相差一定距离。今后,我们将不断创新,与时俱进,完善自我,广辟渠道,切实把图书馆办成读者喜爱的文化活动中心,传播精神文明的窗口。

《国家二级图书馆工作汇报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国家二级图书馆工作汇报材料。

第四篇: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国家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2011年,文化部、财政部共同推出“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这是继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后,启动的又一个重要的数字文化建设工程。

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全民族素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需要。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是维护文化安全、积极抢占网络文化阵地、把握信息技术环境下文化发展主导权的需要。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是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推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需要。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将建设分布式公共文化资源库群,搭建以各级数字图书馆为节点的数字图书馆虚拟网,建设优秀中华文化集中展示平台、开放式信息服务平台和国际文化交流平台,打造基于新媒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新业态,最终实现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惠及全民,切实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数字图书馆在文化建设中引导社会、教育人民和推动发展的功能。

第五篇:2005年中央、国家申论试卷

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试卷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材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资料

1.缓解和消除贫困仍然是中国今后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尽快解决在一定程度和特定地区仍然存在的贫困问题,我国于2001年5月召开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对21世纪前10年中国的农村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次会议后,我国正式颁布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l~2010年)》,提出今后1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

2.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的贫困人口已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已经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具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力;在过去扶贫开发的实践中,已创造和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并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这些都有助于使今后的扶贫开发迈上新的台阶。实践证明,经济增长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根据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与经济增长的弹性系数为-0.8,即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农村贫困人口就降低零点八个百分点。经济的稳步增长将扩大劳动力需求,有利于贫困地区劳动力的就业。同时,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家可以投入更多的力量促进贫困地区开发建设,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3.陕西是一个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欠发达省份。2001年全省贫困人口有817万人,占全国贫困人口的9.1%;其中未解决温饱的382万人,低收入的435万人。全省50个县被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7个县被定为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10700个行政村被确定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村。2002~2003年,陕西省以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和增加他们的收入为目标,整村推进,全面抓好移民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外资扶贫和社会扶贫等项工作。到2003年底,陕西贫困地区人均占有粮食达到368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1580元,较2000年增长了17.9%。200l~2003年,陕西省共解决109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帮助16l万低收入人口实现了脱贫。

4.市场经济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性经济,它要求市场主体的平等地位和自主权。中国农民在与市场的强势主体进行竞争时,其不利因素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农民的生产自主权也常遭到干预,有些乡镇政府常常打着农业结构调整的旗号强制农民种植指令性作物。在种田无利乃至亏本时,农民没有休耕的自主权,有些乡镇政府对那些自愿休耕的农民强行收取“撂荒费”。其实,即便使农民拥有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农民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也会处于不利地位,因为极其分散的小农经济必然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走向破产和衰落。

5.农民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乡镇体制的重构。一位外国学者指出,“乡镇自主权在各种自主权中是最难实现的,也是最容易受到侵犯的。为了进行有效的防御,乡镇政府必须全力发展自己。”我国乡镇体制改革的成败和农民自由发展的程度,取决于国家宏观制度的设计和创新。从国家宏观层面上来说,要统筹城乡发展,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要普遍实行免费式义务教育。当前,有些地方进行了乡镇体制改革的试验,这说明我国正在实现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进一步转变,从传统人治向现代法治的进一步转变,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向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进一步转变。6.要集中力量继续重点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以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为原则,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市场为导向,选准产品和项目,搞好信息服务、技术服务、销售服务。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产业化发展方向和要求,对具有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生产,进行连片规划建设,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引导和鼓励具有市场开拓能力的大中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原料生产基地,为贫困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以贫困乡、村为单位,加强基本农田、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到2010年,在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区域内,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做到绝大多数行政村通电、通路、通邮、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做到大多数贫困乡有卫生院、贫困村有卫生室,基本控制影响贫困地区群众生活生产的主要地方病。

7.要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除了政府动用资源进行扶贫外,国家将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增加社会扶贫的资源。根据扶贫开发规划,继续做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西部贫困地区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进一步扩大协作规模,增强帮扶力度。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转变贫困地区群众的生育观念,积极倡导贫困地区的农民实行计划生育,把扶贫开发与计划生育结合起来。要开展扶贫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扶贫领域,世界银行与中国的合作最早,投入规模最大。世界银行与中国目前已经开展的西南、秦巴、西部三期扶贫贷款项目,援助总规模达6.1亿美元,覆盖9个省区、91个贫困县,800多万贫困人口。一些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与中国在扶贫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开展了一些扶贫开发和研究项目。欧盟、英国政府、荷兰政府、日本政府、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福特基金会等也都在中国开展了扶贫开发项目,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8.由于农民没有制度化的权益表达渠道,也缺乏有效的司法救济,不堪重负和欺压的农民只能选择越级上访;而农民越级上访一旦成功,县乡村三级具体责任人就可能遭受丢掉“乌纱帽”等重大损失。在这种背景下,打击报复上访的农民代表就显得尤为突出。为防止权益受损害的农民“运用法律武器”到法院起诉,一些基层政权明确要求法院在农民负担、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不予立案。这样一来,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的法院就对最需要司法救济的受害农民关紧了大门,由此造成了遍布全国各地的农民上访现象。

9.一位外国学者在谈到中国农民权利问题的时候,曾回顾了美国对黑人权利保护的问题。在美国内战之前,法律上规定黑人不能享有与白人同样的权利,在内战之后即便是法律做了修改,形式上是平等了,但是一百多年来,美国的黑人事实上还是没有享受到平等权利。解决美国黑人的平等问题,用了非常多的时间,很多人、很多职业团体都参与到这个过程中。举一个例子,在教育方面,以前黑人和白人不能同校,后来就这个事情上诉到最高法院,最高法院裁定黑人和白人应当同校,不应给白人和黑人分别建立一套教育体制。即便最高法院做了这种裁决,但实施起来也非常困难,五十年过去了,这个裁定虽得以实现,但仍然存在问题。

10.我国农民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是双重的。广大农民工为务工地城市做出了贡献,为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同时,这些农民工所创造的价值也带回家乡,给家乡的经济发展以有力的支撑。因此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提出了“劳务经济”这个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以河南省信阳市为例,它的外出人口是180万,其中农民工是147万,最近一两年来,每年所创造的,据不完全统计,带回家乡的大体上是64个亿。信阳市的市级财政收入才11个亿,农民工创造的价值相当于它的6倍。四川是全国劳力输出最多的省份,每年有800多万人实现异地就业,通过邮局寄回家乡的资金每年约200亿元。

11.信阳市的务工者都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沪,在这三大经济圈,信阳的农民工是做了很大贡献的。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河南信阳外出农民工解决了147万人的就业,这减轻了政府多么大的压力!如果按每一个岗位每年5万元钱来计算,政府安排这么多„„。新世纪、新阶段,农民工应作为工人阶级的新成员,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规则,给予他们合法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包括他们的政治地位。

12.一位学者指出,农民工问题是中国的大问题。过去毛泽东讲过农民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实际上今天农民问题仍是中国建设的根本问题。他认为,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沟通城乡贸易,都是农民工完成的,许多犯罪活动也是农民工干的,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民工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他还认为,农民工的作用,非常了不起。首先作为广大农民解放思想的一个主体力量,他们把城市的许多观点、想法带到农村,带给父母,带给兄弟姐妹,使农民开拓了眼界,知道了自己的地位、自己的弱势。同时他们又是带领广大农民奔小康的主体力量。他们不仅繁荣了城市经济,还繁荣了农村经济,引进了一些基本技术,把更多的兄弟姐妹带到了城市。

13.2003年审计署大规模扶贫资金审计,缘于新疆的一次扶贫资金调查。2002年10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监察厅、扶贫办、计委、财政厅、审计厅、农行自治区分行联合组成扶贫资金检查组,对和田、喀什、克州、阿克苏等地区的8县l市1998年至2001年的以工代赈资金和财政扶贫资金的管理使用,扶贫贴息贷款的投放和回收,1998年至2000年三项扶贫资金审计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的整改情况以及山东省援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结果发现违反规定、挪用扶贫资金的问题突出:不执行项目审批计划,随意变更扶贫项目和资金用途。另外,还存在挤占扶贫资金、账目不清等问题。据不完全统计,8县1市中,2001年前被挤占挪用扶贫贴息贷款3000多万元,目前能收回的仅有30%。

三、申论要求

1.给定资料中提到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的问题。下面列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A~E五项措施,其中不正确的是哪几项?请写出这几项的序号,并分别说明为什么不正确。说明的字数不超过200字。(20分)

A.要加大县乡两级的财政投入。近年来,乡镇撤并,农村税改,县乡财政收入逐年减少,只有加大县乡两级财政投入,才能解决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问题。

B.要加大对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监督必须贯穿资金分配使用的全过程。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监督,才能解决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问题。

C.扶贫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若出现以立假项目或虚报项目投资而套取扶贫资金的事件,扶贫主管部门应承担法律责任。

D.必须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实行多部门联合的监督检查,同时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权必须归属各级纪检部门,才能杜绝扶贫资金的挤占挪用。

E.要实行扶贫资金的统一管理,不能“谁争取的资金谁使用”。封闭式的资金分配方式,会使一部分直接安排在部门或项目中的资金脱离了财政的监督管理。

2.根据给定资料,概述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概述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200字。(25分)

3.(1)给定资料罗列了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多种意见。其中反映了两种不同思路,请对这两种思路分别加以简述。简述文字简明扼要,不超过150字。(20分)

(2)请以“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为题,写一篇800~1000字的文章。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35分)

参考答案及名师详解

一、名师点评:热点倾向性、例题思路、答题方法 此次申论题目是有关农村农民的问题。三农问题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键问题,必须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这是我们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过程中的一条重要的新体会、新认识。从2004年到2007年,中央连续出台四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分别就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做了部署,以求从根本上逐步解决“三农”问题,给农业健康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长期稳定带来强劲的动力。

从材料的内容上分析,既反映了近年来农村和农民所面临的问题,也论述了国家的扶贫政策,还包括了社会各界对农村农民问题的看法等等。2005年的申论试题题型较前两年变化较大,题目要求不仅仅是写出一定字数的小论文,而且加入了一道新题型,就是第一题,本试题列出了扶贫资金被挤占和挪用问题的五项对策,要求选出不正确的措施并详述原因。这种题型实际是对对策可行性的考查,属于探索类题型。这种试题是首次出现。做题时,要注意备选的对策是不是依据题干中给出的问题所提出的对策,“防止所答非所问”的情况出现;还要注意对策使用的方法能否解决该问题;要判断该机构是否具有解决这一问题的职责和权力。

首先还是要准确把握材料信息,对文章内容概括如下:

(1)缓解和消除贫困仍然是中国今后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2)中国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成效,经济增长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3)陕西省的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

(4)农民在市场竞争中不具有平等地位和自主权,分散的小农经济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

(5)农民的全面发展需要乡镇体制的重构。

(6)要集中力量继续重点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增加财政扶贫资金和扶贫贷款,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7)国家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

(8)农民没有制度化的权益表达渠道,也缺乏有效的司法救济。

(9)通过比较美国黑人的权利保护问题,说明中国农民权利的实现不是短时间内能实现的。

(10)我国农民对国家经济的发展的贡献是双重的。

(11)农民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政府应该给予他们合法的地位。(12)农民工是中国的大问题。(13)挤占挪用扶贫资金问题。其中,材料(1)(4)(8)(9)(10)(12)(13)是面临的问题,材料(2)(3)(5)(6)(7)(11)是我们应采取政策措施及其所取得的成效。

试题分析: 第一题

A.选项认为解决“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问题的对策是“加大县乡两级的财政投入”,但财政投入的多少不是造成扶贫资金挤占挪用的现象的原因,答非所问,因而A项错误。B.选项提出的对策是“加大对扶贫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检查”,此政策的提出主要是针对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和监督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提出的,而且还指出要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面监督,是正确的选项。

C.选项提出的对策是“扶贫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项目审批程序”,该对策主要是针对扶贫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到位而提出的,而且C选项阐释了本项对策的具体实施办法,以法律为强制手段是进行监督。该选项是正确的。

D.选项提出的对策是“必须对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实行多部门联合的监督检查”,针对的仍然是扶贫资金的管理和监督体制的不健全和不完善,但是把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权归属与各级纪检部门,这是错误的,因为纪委是纪律检查和监督部门,没有对扶贫资金进行监督管理的权力,此项权力应该属于审计部门,所以D选项的错误在于职能部门的职权不清。

E.选项提出的对策是“要实行扶贫资金的统一管理”,提出该项对策是由于“封闭式的资金分配方式会脱离财政的监督管理”,此项原因也可以归结为扶贫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因此E选项是正确的。

第二题要求考生提出农村扶贫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考生在答题时尽量全面,但不能简单罗列,应将其提炼加工,成为总结性的概述。

第三题首先要根据题干的提示,将材料中关于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意见分为两层。我们可以对材料做以下分层,这样就可以概括出两种解决思路了。

第一层(2~9、13)在农村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制度,为农民增收创作良好的制度环境。

第二层(10、11、12)由农村转移到城市,鼓励和扶持农村地区劳务输出,统筹城乡经济的发展。

对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论述时,要观点鲜明,中心明确,层次清楚,条理分明。进行论证,最好做到理论与事实相结合,正文一般采用三段式,第一段要明确提出观点,第二段要理论结合实际进行论述,最后进行总结,做到首尾呼应。

二、知识链接:(相关热点材料与知识链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客观要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历史和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不仅是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现实需要,而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远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思想。从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整个社会的发展趋向看,我国正在实现从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从农村服务城市到城市支持农村的历史性转变。随着工业化进入中期阶段,城镇化、现代化程度迅速提高,必须遵循“两个趋向”的规律,从重点支持工业向重点支持农业转变,从重点支持城市向重点支持农村转变。可以说,“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针的确立,是遵循“两个趋向”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对传统的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理念的重大突破。只有高度重视、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才能保证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个重大的战略定位,是对农业基础地位理论的重要发展。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着力点。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总的思路和目标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为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切实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力度;

(二)务必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粮食生产;

(三)加快构筑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四)着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

(五)不断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和人才支撑;

(六)大力加强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要通过着力强化现代农业技术、现代农业物质装备、现代农业人才“三大支撑”,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加快农业结构升级,拓展农业产业领域,构建起有较强竞争力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提高农民素质是新农村建设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科学文化素质整体水平偏低,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2%,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7.3%。农民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有关部门要多形式多渠道地大规模培训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才能把我国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更好地发挥亿万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必须发挥我国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大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一方面要提高在家务农农民的种田水平,一方面要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就业能力。今后,我国将通过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努力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扩大职业教育面向农村的招生规模,通过减免学费、发放补助等形式,鼓励有志青年报考大中专院校的种植、养殖专业。2007年对“阳光工程”等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尤其考虑到制造业发展对中高级技工的需求,将着手从农民工中培育一批中高级技工。从2005年春季开学起,我国有1400万贫困家庭的学生享受到“两免一补”政策资助。从2007年开始,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农村学生将享受到真正的免费义务教育,困难家庭学生还将继续在书本费和住宿费方面享有政府的补助。

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综合改革包括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乡镇机构的改革、农村教育改革、金融改革等等,这是基础性的。我们一方面要破除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另一方面要打好农村的基础,把这些基础性的工作做好。这样,其他改革发展的措施才能顺利推进,才能更有成效。农村综合改革的目标:按照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覆盖城乡的公共财政制度、政府投入办学的农村义务教育体制,促进农民减负增收和农村公益事业健康发展,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历史经验表明,凡是农村的某个问题,不是一县一地存在而是全国性的,比较普遍地发生,不是一年两年,而是连续多年屡治不愈,那就不是因为一般讲的干部问题、认识问题、执行问题、工作不到位的问题,而是体制性、制度性问题。这样的问题单靠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改进工作是解决不了的,而要靠改革,靠调整原来的体制安排,靠制定新的政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积极发展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农村社会保障,逐步使广大农民的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得到保障。

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

1.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路径选择。“三农”问题很多,但核心问题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造成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过大的根本的制度性原因是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这种制度安排至少造成了三个方面后果:一是产生了大量的工农业产品之间的价格“剪刀差”。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沉淀。三是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化。二元结构,使中国城乡形成巨大的反差。因此,取消城乡隔离政策和给予农民以公平的待遇,是解决目前“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而最根本的路径选择是统筹城乡发展。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提出了“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城乡发展,就要破除体制障碍,打破城乡隔离的旧的户籍制度、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福利保障制度等旧体制,建立城市互动,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2.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益。“三农问题”最根本的是农民问题,全党、全社会形成一个共识,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就要养活农民、转移农民。农民问题是土地问题。当前制约“三农”发展的瓶颈问题主要是农民没有享有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土地产权不清。要解决我国的农业问题,一是赋予农民对承包土地的长期使用权。二是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经营自主权。三是尊重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流转选择权。四是保证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收益获得权。五是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法定处分权。这些权利的赋予,实际上就确立了土地的地位、性质和归属。

3.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问题是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农民增收困难,既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农产品价格低,农产品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滞后,农民剩余劳动力转移难,农民负担重,农业和农村的投资不足,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农村信息化程度低等等。农民增收越来越受国民经济和宏观环境的影响,我们要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快城镇化发展。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寻找农民增收的新亮点,扩张农民增收的空间。

4.实现我国农村战略转型:一是农业产业的战略转型。中国农业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从传统农业产业向现代农业产业转型。这种战略转型的主要内容包括:技术基础转型,产业结构转型,产业组织转型。二是农村社会的战略转型。改变一家一户的细小规模经营的路径是城乡互动,良性转换,通过推行以农民参与为主旨的工业化战略和以吸纳农民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化战略,有序地把一部分农村人口转化成非农产业人口,进而游离土地变为城镇人口,从而融入现代社会生活之中。三是农民身份的战略转型。解放农民,还农民一个平等的社会地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解决农民“国民待遇”问题,不能仅靠道义诉求,需要有实际措施和步骤。在义务教育、户籍管理、迁徙自由、市场准入、劳动就业、公共用品使用、民主参与等诸多领域,完全可以逐步取消对农民的歧视性限制,在解放农民的路上迈出实质性步伐。

三、典型考生样卷分析 【例卷·第1题】

解决扶贫资金被挤占挪用问题不正确的选项是A和D项。

A选项提出加大县乡两级的财政收入来解决扶贫资金的挤占和挪用问题,其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认识到扶贫资金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不健全是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只是增加财政投入而没有对其进行完善的监督,问题很难得以解决。

D选项认为“扶贫资金的监督管理权必须归属各级纪检部门”是不正确的,原因在于职能部门的权力归属没有划分清楚,纪委是纪律检查和监督部门,它不能越位去包办代替政府部门的职责。

评析:本题是05年申论考试中的特色题目,难度并不算高,关键是要明白一些基本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思维,明白如何行为才能符合民主法治时代的要求。本答案简明扼要,切中题点,很好。【例卷·第2题】参考例文1:

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是: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引导贫困地区群众在国家的帮助和扶持下,摆脱贫困。(2)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参与扶贫开发。(3)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4)保护农民的生产自主权。

(5)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尽快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普遍实行免费式义务教育。(6)加强扶贫资金的专项使用的管理,防止其被挤占挪用。(7)搞好劳务输出,并为农民工就业创造宽松的环境。

(8)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活条件,加强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评析:这份答卷在认真分析和统筹把握给定材料的基础上,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概括,内容涵盖了材料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简明而全面,字数适当,表达清楚到位,是一份令人满意的试卷。

【例卷·第2题】参考例文2: 我国近年来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方针政策是:

(1)经济增长是解决贫困问题的关键。国家只有大力发展经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贫困问题。

(2)使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平等地位和自主权,这样才符合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特征。

(3)完成乡镇体制的重构,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民全面发展。(4)要集中力量继续重点帮助贫困群众发展有特色的种养业项目。(5)进一步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

(6)加强农民制度化的权益表达渠道,给予农民有效的司法救济。

评析:这份答卷提到的方针政策缺乏全面性,有些重复,语言表达不够简洁,思路没有拓展,因此,这份答卷失分会很多。

【例卷·第3题】(1)参考例文

给定资料中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是:一是通过移民扶贫、信贷扶贫、科技扶贫、外资扶贫和社会扶贫等项工作解决贫困问题,二是鼓励农村劳动力输出,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在城市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

评析:150个字以内的字数要求限制了作答者展开论证的习惯,实际上命题者出此题的本意也不是论证,而是概括,甚至是摘要,因此只要能读懂材料,你答此题并不很难。

(2)参考例文

评解决我国农村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

中国发展的首要问题始终是农民问题。中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而城乡之间存在着巨大发展差距。为解决农民问题,缩减城乡差距,国家出台了多种政策、办法。概括起来就是两种思路:第一,完善制度,以国家扶持为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帮助农村农民发展生产,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第二,鼓励和扶持农村地区劳务输出,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

以国家扶持为主,完善制度,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帮助农村农民发展生产,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这一思路正指向了多年来农村农民问题长期解决不好的根本原因——结构问题,体制问题。原来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城乡关系、城乡结构必须改变。要改革原来计划经济体制渗透到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形成的体制,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大市场,真正实现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村农民问题。首先,现行的户籍制度把公民人为地分成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是实行“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体制性依据,是形成目前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条件,本身是为计划经济体制服务的,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农民背着“农业户口”的身份,怎么参加市场竞争。这种落后的过时的户籍制度,是造成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主要原因,也是亿万农村劳动力进城后只能作为农民工,引出诸多社会问题的原因。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也必须先改革户籍制度。其次,现在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多年沿袭下来的,重城市轻乡村,重东部轻西部,重上层轻基层,这是形成城乡关系、地区关系不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的体制性原因,要解决农村农民问题,必须按照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原则,改变目前仍在沿用执行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可见,以国家扶持为主,帮助农村发展生产,推进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是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非常重要的战略思路,也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出路所在。

解决农村农民问题的第二种思路就是鼓励和扶持农村地区地劳务输出,要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取消城乡两种对立的户籍制度,加强对农民进城务工的管理和服务。使农民从土地、农村解放出来,尽快转变为非农业人口,特别是为那些具有初、高中文化水平的乡村青年,提供进城务工的机会。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就是完善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时常被雇佣者克扣工钱,甚至被拖欠工资等非法行为侵犯的问题;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健康保障水平;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职业培训,提高其技能和素质;确立进城务工人员的工伤保险制度;确立进城务工人员工资分配方法;帮助建立一个具体的进城务工人员的组织。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无疑将促进城乡经济的快速增长。

解决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一个是以政府扶持为主导,通过政策、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帮助农民发展生产、摆脱贫困;另一个思路是鼓励农民自发地走出土地、走出农村,走出一条城市化的道路。这两种思路充分考虑了解决问题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搭建了农民走向富裕的阶梯。评析:这份答卷首先指出解决农民问题的两种思路提出的背景,然后就这两种思路分别展开论述,从原因、对策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恰当有力。最后对这两种思路进行概括提升,与前文形成照应,既有思想的升华,又有结构的完整性,是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华图教育版权提供

下载中国地质图书馆争创中央国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地质图书馆争创中央国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函谷关景区争创国家5A级景区

    千古雄关展新颜 ——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全力争创国家5A级景区 8月20日,在三门峡市旅游局组织的2014年全市导游员大赛上,来自函谷关景区的4名“灵宝最美导游”刘媛媛、党文宁......

    中央国家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方案

    中央国家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方案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的布署和要求,为积极推进中央国家机关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办事效率......

    教场社区为争创国家园林城市[定稿]

    教场社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 三年工作实施方案为争创国家园林城市,进一步加快我市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步伐,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

    关于争创国家篮球训练基地的情况汇报

    关于争创国家篮球训练基地的情况汇报 关于争创***·国家篮球训练基地的情况汇报尊敬的***主任、***局长,各位领导:首先,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热烈欢迎胡***主任、省局***局长......

    争创国家AAAAA景区品牌的汇报材料

    争创国家AAAAA景区品牌的汇报材料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通过公司不懈努力,xx风景区已经获得了七个国家级品牌。分别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历史文......

    在争创国家生态县誓师大会上的讲话

    在争创国家生态县誓师大会上的讲话同志们: 这次争创国家生态县誓师大会,是在全县加快发展、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新的历史时期,县委、县政府召开的一次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大会。会......

    【国家战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

    【国家战略】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 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成立于2017年1月22日,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的组织机构,由习近平任主任,对中央......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编办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央编办〔2010〕104号文件精神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工作的通知 来源:安全监管总局网站 作者:* 日期:2010-12-13 页面功能【字体:放大 缩小】【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