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对农村科普工作的调查和建议
关于对农村科普工作的调查和建议
延安市科协 郭兆茗
农村科普就是把人类已经掌握的农业科学技术知识和技能以及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广泛地传播到农村的有关方面,为广大农民群众所了解,用以提高学识,增长才干。它对于促进农村科技水平和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农业科技的普及就没有农村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农村科普工作,全面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农村科技应用水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我们要从“科技兴农”的高度进行全面规划,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有力措施,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推动农村科普工作持续发展。
一、工作成效
1、科普宣传丰富多彩。农村科普是科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科普宣传活动是推动科协工作群众化、社会化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县级科协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充分利用“科技之春”宣传月、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科协会 员日等,深入农村、学校、社区、企业,采取科技下乡、科普展教、专家会诊、科技咨询、现场培训、科技讲座、开办电视栏目、举办有奖征文、组织知识竞赛等形式,开展声势浩大、内容丰富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大力普及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和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2、科技培训重点突出。科技培训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加农业产业收入的有效载体。近年来,县级科协坚持以农函大招生培训来带动其它形式的科技培训,紧紧围绕林果、棚栽、草畜三大主导产业,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紧扣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采取集中时间、集中产业大村、集中专业招生、集中地点培训的方法,示范带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多点开花,造就了一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村科技队伍。截止2010年6月底,县区科协累计招生培训农函大学员30599名,其中有19451名学员获得农民技术职称。同时,由县区科协推荐、人事部门评审,市委、市政府表彰的农村优秀实用人才100名。
3、科普示范富有成效。按照市有全国科普示范县、科普教育基地、省级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文明社区,县有科普 示范乡镇、基地、社区,乡镇有科普示范村,村有科普示范户的目标。县级科协很抓科普系列创建工作。目前,全市166个乡镇中已有60个乡镇达到市级科普乡镇标准,创建率达36%;有79个科普基地和11个市级科普社区达到了市级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文明社区标准。志丹县、延川县、甘泉县已被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有7个科普示范基地和2个社区先后被陕西省科协命名为省级科普示范基地和省级科普文明社区。
4、科普惠农效果显著。2007年中国科协、财政部启动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以来,我市科协系统上下协作,加强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先后争取到中省“科普惠农兴村(富民)计划”项目资金482万元。其中中国科协、财政部直接下达的科普惠农兴村奖励资金395万元,省科协下达科普惠农富民奖励资金87万元。这些资金的注入和项目的有效实施,惠及了一方百姓,极大地提升了科普工作在农村发展中的影响力,较好地促进了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调动了农民群众依靠科技创业的热情,催生了农村科学发展的理念,在全市农村引起了广泛关注。
5、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扎实推进。在《全民科学素质行 动计划纲要》启动实施以来,全市各县区全部按照要求成立了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县区科协都能够结合市上下达的年度任务和工作要求,抓紧制定各自的工作计划和实施。延长县、黄陵县、富县、甘泉县、志丹县行动较快,已制定出台并下发了《实施方案》和相关配套文件,并按实施方案开展工作。
6、农村科普阵地建设步伐加快。以“一站一栏一员”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科普阵地建设是搭建农村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加强基层科普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县级科协坚持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党建综合示范村和市级科普示范乡镇与基地为重点,多渠道筹措资金,多方位争取技术支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志丹县在“一站一栏一员”建设中,把科普示范县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2009年建设科普宣传站、宣传栏152个,并全部建档立卡,专人负责,实行标准化管理。甘泉县结合全国科普示范县的巩固与提高,一次性建设科普宣传栏15个。延川县结合党建综合示范村建设,建起标准较高的科普宣传栏27个。仅2008年全市共建成“一站一栏一员”农村科普阵地200多个。
二、存在问题
1、认识水平偏低,农村科普工作地位不高。部分地方领导干部和群众科技意识不强,缺乏对科普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充分认识,没有把农村科普工作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列入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没有制定科普工作的长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重经济轻科普的现象仍然存在。
2、乡镇科协没有专职人员,农村科普工作难以开展。全市有166个乡镇科普协会,它们虽然都是通过选举等形式成立的科协组织,确定由1名乡镇副职领导负责乡镇科协工作,配备1—2名干事或工作人员,但全市乡镇科协工作人员都属于兼职,没有专职工作人员,而且这些兼职人员经常被乡镇领导指派搞其它工作,对科协工作臵之度外,使农村科普工作难以深入有序的开展。
3、农技协发展速度缓慢。农技协工作是农村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之后,科协组织不再是农技协工作总牵头单位,意味着农技协的社会性、公益性、宏观管理工作不必由科协负责,致使各级科协组织思想不够解放,对农技协的发现、培养、扶持、服务力度不大,信心不足。从而使农技协组织发展速度缓慢,运作不够规范,作用不够明显。
4、个别地方科普经费没有按标准落实。《科普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科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逐步提高科普投入水平,保障科普工作顺利开展”。延市发[2002]26号文件指出“各级政府要为科协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要把科协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适度增加”。“市、县区两级科普专项经费到2005年不应低于人均0。5元”。目前,我市北部县区人均科普经费基本达到了0。5元,南部县的科普经费普遍偏低,个别县根本没有专项科普经费,甚至有的县一年办公与活动经费只有几千元。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导致一些县的科普难以开展,不能满足公众对科普工作的需要。
三、工作建议
1、必须加强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必须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要把科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地方党委常委会每年至少要专题研究一次科协工作。党委和政府研究人才工作、制定全局性发展规划和科技政策、部署重大经济社会活动及其他涉及科技工作利益的重大决策、措施时,应吸收科协负责人和科技工作者代表参加或列席。要把公众科学素质建设、农村科普工作等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 工作部署和目标考核之中。
2、切实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建设。县区科协、乡镇科协是党委和政府开展群众工作的重要抓手,特别是在开展农村科普工作、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推广实用技术、促进科普惠农等有着一定经验和优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县区委和政府应根据工作的需要,配备充实一些热爱科协工作、富有创新活力、年轻力强实干、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综合协调能力的干部到科协工作,积极调整科协人员的组成结构。乡镇科协要根据形势的发展、群众对科技的需求程度,借鉴东部发达地区的做法,分批解决乡镇科协人员编制问题。要出台政策大力发展科普志愿者、科普讲师团成员,积极组建科普服务工作队,充分调动离退休涉农科技工作者在农村科普工作的作用,来填补科协力量相对薄弱的问题。
3、着力强化农技协工作。针对农技协无序发展的现象,各级科协组织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系统和所有制的界限,在摸清农技协底数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对农技协组织进行一次整顿和登记管理。通过整顿,形成行行有协会、层层有组织的网络体系。同时,要切实发挥职能作用,通过培养典型、交流经验、表彰先进、广泛宣传、组织培训、检 查指导的方法,进一步规范农技协运作方式,提高农技协整体水平,努力将农技协组织打造成为上联市场下联百姓、集科技应用和生产服务于一体的科普组织。
4、加大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力度。科普经费是科协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支撑和保证。地方政府要按照《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延市发[2002]26号文件中的有关规定,加大财政保障力度,落实科协工作经费和科普专项经费的投入,并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划拨给科协专款专用。同时,要根据地方的财力状况和公众科学素质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逐年提高科普经费的增长幅度。对科协开展的科技下乡、技术培训、科技服务、科技咨询等社会公益性的科普活动,在经费上要给予充分支持,进一步推动科普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篇:关于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农村经济,核心是抓好“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农民整体科学素质不高,思想观念陈旧,缺少科技支撑和人才支撑。对此,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切实抓好农村科普工作,全面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普及科学技术,为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支撑。
一、当前农村科普工作现状
现在,科学致富、科技兴农在农民中已经形成共识,学科学、用科学逐步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许多农村适用技术已被一些农民所掌握。同时还应该看到,目前农村科普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和亟待加强改进的问题。笔者认为农村科普工作存在基础较弱、普及率较低、农民整体科学素质较低、科技贡献率较低等问题。表现为普及科学知识面窄,生产方面的知识多,生活、生态方面的知识少;方式方法上停滞在常规的科技下乡和流于形式的科普活动上,与农民的联系不紧密;科学普及率以及农村人口参与率不够,农民整体科学素质不高;先进的农村适用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总体效益不理想,科技贡献率比较低;科普工作组织载体和科普带头人的培育力度不够等。
二、对做好农村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1、要组织实施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旨在大力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尊重知识、和谐发展” 的良好风尚。科普工作要突出五个重点人群:“坚持面向未来,强化未成年人科学素质教育;立足强基固本,强化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围绕城镇发展,强化城镇人口科学素质教育;实行机关先行,强化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教育;针对女 1
性特点,强化妇女科学素质教育”,而农民又是重中之重。要结合《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各责任单位都要细化量化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各项具体措施,把《纲要》实施好。
2、要创新科普工作内容和找准科普对象定位。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态势,都对农村科普工作赋予了崭新的内容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顺势而为。笔者认为,科普工作内容要解决好两大问题。
一是要注重对广大农民传输科学思想和理念。在调查中发现,一些农业适用新技术在农村推广应用得不够好,农业生产没有形成产业链、许多农户家庭经营效益低下,除了工作上缺位或不到位的原因,一个最根本最直接的问题是: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致富的思想理念在一些农民中没有真正入脑入心,不懂科学种田、不会科学经营。一些农民还没有从旧的传统的“粗放型”种植观念中走出来,“技术型”“集约型”“效益型”的科学种田思想和模式尚没有在农村农户农民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同时也表明,在农村普及科学知识,推广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和经济效益,必须思想引领、理念先行。思路决定出路、理念决定效益,这是已被实践证明了的一个道理。因此,我们要下大力气抓好此项工作。
二是科学普及工作要生产、生活、生态并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达到和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从现在起,在继续着力普及推广农村适用科学技术,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和加大对农民在科学生活、生态文明、环境友好、和谐共荣方面的科学知识普及和应用。以培养积极健康的文明新风为切入点,切实做好宣传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农村文化阵地,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大力革除农村中的封建思想和陈规陋习,深化新时期农村文明村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推广文明和谐村规民约等工作,不断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培养一代素质高、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的新型农民,建设好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要加大农村科普组织、阵地和人才等基础建设
要精心培育和大力扶持包括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和科技经纪人队伍,真正发挥他们的“桥梁纽带”作用。近年来,农村出现了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科普带头人,做了一定的工作,深受农民的欢迎,但规模小,带动性不强,没有统一的管理和引导,科技经纪人数量更少,影响力不大,这也是农民走自身发展、共同富裕的一个薄弱环节。政府应积极引导和支持尽快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注意发现和扶持各类经纪人人才。在政策、培训和工作开展等方面,给他们提供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空间,建议每年在适当时机召开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和经纪人表彰奖励大会,广泛宣传他们的业绩,扩大影响面和吸引力,让更多更强的专业技术协会和各类经纪人涌现出来,为做强农业产业化贡献他们的聪敏才智。
要充分发挥科普示范基地(户)的作用。要建设科普示范乡镇,在每个乡(镇)建设科普示范村,在村建设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普示范户。从政策导向、技术引进、资金扶持以及生产经营产供销全过程给予支持,强化科普示范基地(户)的带动辐射功能,4、要整合科普工作资源,发挥整体效能。
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对科普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做好新时期的农村科普工作,重要一点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从各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改变过去单位和部门 “分散作业”的做法,可以由科协部门牵头,科学整合科普工作资源,在活动安排、规划编制、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等方面,资源共享、相互渗透、优势互补、形成合力,促进科普工作取得实效。相关单位和部门要注意发掘科普工作资源,充分发挥现有各类专业技术力量的资源作用,改善用人机制和运营管理机制,调动其科普推广工作的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同时,借鉴外地成功经验,重视和充分发挥各类学会的科普作用。要鼓励和支持学会和会员,深入农村,服务“三农”,结合建设新农村和农业产业化的实际需求,以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有的放矢地开展技术研究和普及新知识、推广新技术活动,真正把科技送到农民手里。
5、要强化领导,加大投入。
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科普工作的领导,真正把提高农民整体科学素质、普及科学技术纳入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具体实施工作内容中,并贯穿于全过程。乡(镇)、村都要有专人负责科普工作。要尽快建立和逐步完善科普工作检测指标体系、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建议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农村科普工作进行视察和督查;建议政府逐年增加对科普工作的支出预算,加大对科普工作的资金投入,提高投入产出效益,把科普事业和科普产业做好做大做强,为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关于对全区环境质量状况的调查和建议
关于对全区环境质量状况的调查和建议
——可持续发展问题系列调研之六
环境保护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近些年,我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将环境保护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工业污染源总量
控制和环境功能区达标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势减缓,环境污染整体状况正在逐步改善。但由于历史发展、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原因,我区环境欠帐较多,质量状况仍不容乐观。目前,全区地表水水质仍属劣V类,城区和重点城镇大气环境质量超二级(省规定功能区)标准。同时,随着一些企业组团规模的扩大,所在区域排污总量将大幅度提高,局部环境质量存在进一步恶化趋势。
一、全区环境现状
(一)水环境质量状况
1、地表水环境。我区境内有沙河、陡河、煤河-津唐运河三条主要河流。对pH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等主要监测指标的监测结果表明,全区三条主要河流均属有机污染型,呈劣V类水体,主要污染指标是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水污染问题对近海水质和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并对地下水形成潜在污染威胁,但目前水质恶化趋势已被遏制。
全区三条主要河流中,沙河污染较轻,其河水主要来源于钱营矿矿井水、生活污水和自然降水,且沿岸排污企业较少。但下游防潮闸断面,由于黑沿子排干汇入,水质指标相对中、上游较差。对沙河全年监测结果表明,pH值、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全年达V类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陡河由唐山市区流入我区境内,是唐山市东北部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渠道,因此污染较重。唐山市东郊污水处理厂每年向陡河排放污水约3066万吨。对陡河全年监测结果表明,pH值达V类水质标准,其它有机物污染指标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煤河-津唐运河污染也比较严重,其主要承载着唐山市中西部和我区城区生产、生活废水。据统计,唐山市每年排入青龙河后流入煤河的污水量达2506万吨,我区2003年排入煤河污水量约1400万吨,且沿岸有大量固体废弃物排入。对煤河-津唐运河全年监测结果表明,pH值达V类水质标准,其它有机物污染指标不同程度超标现象。
2、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情况。以2003为例,全区工业用水总量为4813.1万吨,其中重复用水量为2718.1万吨,新水消耗量为2095.0万吨,重复用水率为56.5%。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133.8万吨,稳定达标排放量为630.6万吨,稳定达标率为55.6%。2003年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5852.3吨,六价铬0.03千克,氨氮31.2吨,悬浮物2526.7吨。
(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1、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全区大气环境污染以煤烟和粉尘为主。监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降尘,主要污染因子是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对城区大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降尘均超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达到二级标准。其中,总悬浮颗粒物区环保局点位全年超三级标准,监测最高值为0.73mg/m3,超二级标准1.4倍;可吸入颗粒物各监测点位全年均超三级标准,监测最高值为0.47毫克/立方米,超二级标准2.1倍;降尘除侉一村居委会4-10月份外均超三级标准,监测最高值为61.27吨/平方公里·月,超二级标准2.2倍。城区大气环境部分污染指标超标主要原因是我区城区工业、商业、居民区混杂,分布不合理。据统计,我区城区采暖锅炉有197台,年耗煤量9万吨,烟气排放量9亿立方米,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为0.1万吨和0.018万吨。特别是居民分散采暖大量低空污染物排放是造成我区城区第一、四季度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严重超标的重要因素。另外,钢铁、水泥企业分布在城区四周,给城区空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工业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我区工业企业有锅炉68台,工业窑炉198台,年耗煤量为479061吨,其中原料煤耗量为89400吨,燃料煤耗量为389661吨,年耗焦炭量为380万吨,年耗气量为760万立方米。全年废气排放总量为9751740万立方米,烟尘排放总量为2633.0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30441.2吨,工业粉尘排放总量为11856.0吨。工业污染源深化治理虽取得明显成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污染源在小区域内集中大量排放仍是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
(三)声环境和其它
对我区境内两条主要交通干线噪声监测的结果表明,七个点位中有三个点位达标。城区功能区噪声监测结果,四个点位中有两个点位达标。对117家企业厂界噪声进行测定,噪声值超过70分贝的企业有32家,在60—70分贝之间的企业有50家,达标排放的企业有35家,达标率为30%。此外,城镇生活性废物、扬尘、农药、化肥、残余饵料、薄膜等造成的农业生产自身危害呈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目前我区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质量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结构型污染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钢铁、水泥等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快生产工艺和组织结构调整,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实现节能降耗的清洁化生产。
二、对策和建议
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为彻底改善我区环境质量,确保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就今后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全区经济、城市和能源“三大结构”调整,解决结构型污染问题。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是工业结构的调整,包括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工艺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通过资本联合、产品链接、信息共享,集中力量创造科技优势、规模化建设发展优势、资源综合利用优势,加快落后
第四篇:关于对全区环境质量状况的调查和建议
——可持续发展问题系列调研之六
环境保护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近些年,我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将环境保护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工业污染源总量控制和环境功能区达标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势减缓,环境污染整体状况正在逐步改善。但由于历史发展、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原因,我区环境欠帐较多,质量状况仍不容乐观。目前,全区地表水水质仍属劣V类,城区和重点城镇大气环境质量超二级(省规定功能区)标准。同时,随着一些企业组团规模的扩大,所在区域排污总量将大幅度提高,局部环境质量存在进一步恶化趋势。
一、全区环境现状
(一)水环境质量状况
1、地表水环境。我区境内有沙河、陡河、煤河-津唐运河三条主要河流。对pH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等主要监测指标的监测结果表明,全区三条主要河流均属有机污染型,呈劣V类水体,主要污染指标是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水污染问题对近海水质和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并对地下水形成潜在污染威胁,但目前水质恶化趋势已被遏制。全区三条主要河流中,沙河污染较轻,其河水主要来源于钱营矿矿井水、生活污水和自然降水,且沿岸排污企业较少。但下游防潮闸断面,由于黑沿子排干汇入,水质指标相对中、上游较差。对沙河全年监测结果表明,pH值、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全年达V类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陡河由唐山市区流入我区境内,是唐山市东北部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渠道,因此污染较重。唐山市东郊污水处理厂每年向陡河排放污水约3066万吨。对陡河全年监测结果表明,pH值达V类水质标准,其它有机物污染指标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煤河-津唐运河污染也比较严重,其主要承载着唐山市中西部和我区城区生产、生活废水。据统计,唐山市每年排入青龙河后流入煤河的污水量达2506万吨,我区2003年排入煤河污水量约1400万吨,且沿岸有大量固体废弃物排入。对煤河-津唐运河全年监测结果表明,pH值达V类水质标准,其它有机物污染指标不同程度超标现象。
2、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情况。以2003为例,全区工业用水总量为4813.1万吨,其中重复用水量为2718.1万吨,新水消耗量为2095.0万吨,重复用水率为56.5%。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133.8万吨,稳定达标排放量为630.6万吨,稳定达标率为55.6%。2003年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5852.3吨,六价铬0.03千克,氨氮31.2吨,悬浮物2526.7吨。
(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1、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全区大气环境污染以煤烟和粉尘为主。监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降尘,主要污染因子是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对城区大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降尘均超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达到二级标准。其中,总悬浮颗粒物区环保局点位全年超三级标准,监测最高值为0.73mg/m3,超二级标准1.4倍;可吸入颗粒物各监测点位全年均超三级标准,监测最高值为0.47毫克/立方米,超二级标准2.1倍;降尘除侉一村居委会4-10月份外均超三级标准,监测最高值为61.27吨/平方公里·月,超二级标准2.2倍。城区大气环境部分污染指标超标主要原因是我区城区工业、商业、居民区混杂,分布不合理。据统计,我区城区采暖锅炉有197台,年耗煤量9万吨,烟气排放量9亿立方米,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为0.1万吨和0.018万吨。特别是居民分散采暖大量低空污染物排放是造成我区城区第一、四季度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严重超标的重要因素。另外,钢铁、水泥企业分布在城区四周,给城区空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工业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我区工业企业有锅炉68台,工业窑炉198台,年耗煤量为479061吨,其中原料煤耗量为89400吨,燃料煤耗量
第五篇:关于对全区环境质量状况的调查和建议
关于对全区环境质量状况的调查和建议
——可持续发展问题系列调研之六
环境保护与人类的生存发展密切相关,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近些年,我区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将环境保护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提高污染防治水平,强化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建设,工业污染源总量
控制和环境功能区达标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污染物排放总量增势减缓,环境污染整体状况正在逐步改善。但由于历史发展、地理位置等方面的原因,我区环境欠帐较多,质量状况仍不容乐观。目前,全区地表水水质仍属劣V类,城区和重点城镇大气环境质量超二级(省规定功能区)标准。同时,随着一些企业组团规模的扩大,所在区域排污总量将大幅度提高,局部环境质量存在进一步恶化趋势。
一、全区环境现状
(一)水环境质量状况
1、地表水环境。我区境内有沙河、陡河、煤河-津唐运河三条主要河流。对pH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等主要监测指标的监测结果表明,全区三条主要河流均属有机污染型,呈劣V类水体,主要污染指标是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水污染问题对近海水质和农业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并对地下水形成潜在污染威胁,但目前水质恶化趋势已被遏制。
全区三条主要河流中,沙河污染较轻,其河水主要来源于钱营矿矿井水、生活污水和自然降水,且沿岸排污企业较少。但下游防潮闸断面,由于黑沿子排干汇入,水质指标相对中、上游较差。对沙河全年监测结果表明,pH值、溶解氧、五日生化需氧量、氨氮全年达V类水质标准,化学需氧量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陡河由唐山市区流入我区境内,是唐山市东北部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的排放渠道,因此污染较重。唐山市东郊污水处理厂每年向陡河排放污水约3066万吨。对陡河全年监测结果表明,pH值达V类水质标准,其它有机物污染指标有不同程度超标现象;煤河-津唐运河污染也比较严重,其主要承载着唐山市中西部和我区城区生产、生活废水。据统计,唐山市每年排入青龙河后流入煤河的污水量达2506万吨,我区2003年排入煤河污水量约1400万吨,且沿岸有大量固体废弃物排入。对煤河-津唐运河全年监测结果表明,pH值达V类水质标准,其它有机物污染指标不同程度超标现象。
2、工业企业废水排放情况。以2003为例,全区工业用水总量为4813.1万吨,其中重复用水量为2718.1万吨,新水消耗量为2095.0万吨,重复用水率为56.5%。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133.8万吨,稳定达标排放量为630.6万吨,稳定达标率为55.6%。2003年工业废水中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为:化学需氧量5852.3吨,六价铬0.03千克,氨氮31.2吨,悬浮物2526.7吨。
(二)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1、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全区大气环境污染以煤烟和粉尘为主。监测项目有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降尘,主要污染因子是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对城区大气质量监测结果表明,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降尘均超二级标准,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达到二级标准。其中,总悬浮颗粒物区环保局点位全年超三级标准,监测最高值为0.73mg/m3,超二级标准1.4倍;可吸入颗粒物各监测点位全年均超三级标准,监测最高值为0.47毫克/立方米,超二级标准2.1倍;降尘除侉一村居委会4-10月份外均超三级标准,监测最高值为61.27吨/平方公里·月,超二级标准2.2倍。城区大气环境部分污染指标超标主要原因是我区城区工业、商业、居民区混杂,分布不合理。据统计,我区城区采暖锅炉有197台,年耗煤量9万吨,烟气排放量9亿立方米,烟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为0.1万吨和0.018万吨。特别是居民分散采暖大量低空污染物排放是造成我区城区第一、四季度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降尘严重超标的重要因素。另外,钢铁、水泥企业分布在城区四周,给城区空气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工业废气污染物排放情况。我区工业企业有锅炉68台,工业窑炉198台,年耗煤量为479061吨,其中原料煤耗量为89400吨,燃料煤耗量为389661吨,年耗焦炭量为380万吨,年耗气量为760万立方米。全年废气排放总量为9751740万立方米,烟尘排放总量为2633.0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30441.2吨,工业粉尘排放总量为11856.0吨。工业污染源深化治理虽取得明显成效,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污染源在小区域内集中大量排放仍是影响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因素。
(三)声环境和其它
对我区境内两条主要交通干线噪声监测的结果表明,七个点位中有三个点位达标。城区功能区噪声监测结果,四个点位中有两个点位达标。对117家企业厂界噪声进行测定,噪声值超过70分贝的企业有32家,在60—70分贝之间的企业有50家,达标排放的企业有35家,达标率为30%。此外,城镇生活性废物、扬尘、农药、化肥、残余饵料、薄膜等造成的农业生产自身危害呈上升趋势。
综上所述,目前我区面临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环境质量尚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结构型污染问题仍很突出,特别是钢铁、水泥等行业,需要进一步加快生产工艺和组织结构调整,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实现节能降耗的清洁化生产。
二、对策和建议
环境质量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对外开放、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因素。为彻底改善我区环境质量,确保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现就今后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快全区经济、城市和能源“三大结构”调整,解决结构型污染问题。经济结构调整。主要是工业结构的调整,包括工业企业组织结构、工艺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通过资本联合、产品链接、信息共享,集中力量创造科技优势、规模化建设发展优势、资源综合利用优势,加快落后生产设备的淘汰步伐。城市结构调整。按照已评审验收的《丰南城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丰南城区环境空气容量及环境空气达标优化方案》,抓紧谋划热电厂集中供热建设,加快旧城改造、污染企业拆迁改造步伐,实施环城绿化带和功能区间绿化隔离保护措施,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城市功能区建设。能源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煤炭控制政策,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原煤的使用量。
(二)深入、全面的开展总量控制工作。在工业污染源和社会面源污染物总量排放情况调查的基础上,确定重点区域和流域的环境容量,实施排污总量收费,全面推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按照国家、省、市提出的要求和总量削减计划,对低水平达标的污染源实施限期深度治理;对各企业实施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并进行审核。
(三)进一步深化工业污染源治理,提高污染防治水平。水泥行业。加强粉尘无组织排放治理,取缔不符合行业政策和总量控制要求以及列入“上大压小”计划的水泥企业。对符合政策,粉尘排放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进行深度治理,确保稳定达标,并力求创建花园型清洁生产企业。造纸行业。在关停2万吨以下不能稳定达标生料造纸企业、改变原料结构、降低污染负荷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深度和循环使用率,并根据城市建设规划调整企业布局。冶金行业。加大建设项目管理力度,规范冶金企业配套建设,全面提升污染防治水平,实施区域型排污总量容量控制。对冶金生产企业,按照《唐山市丰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绿色钢铁企业活动的实施意见》,稳步推进绿色星级企业的达标工作。同时,冶金、水泥等企业启动烟气脱硫工程,并强化物料运输、装卸、存放过程中的“二次扬尘”防治工作。此外,要加强“煤炭管制”工作,所有企业禁止使用含硫量1%以上的煤炭。
(四)开展生态环境建设。以碧海行动计划的实施为龙头,结合黑沿子镇开展沿海环境优美小城镇建设,研究解决沿海地区养殖业与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科学处理沿海河口型经济关系,尽量减少向渤海排放有机物的总量。同时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水产品生产基地”为契机,逐步减少化肥农药在农业、养殖业生产过程中的使用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推进生态农业、生态养殖业等生态建设的全面开展,改善生态环境。
(五)加强科学管理。一是发挥“电子眼”作用,对黑烟囱进行监控,及时查处超标排放行为。同时,所有全工艺水泥企业和重点电力、冶金企业安装粉尘“在线监测”设施,日排400吨以上有机污水的造纸企业、酿造企业安装COD在线监测仪,进一步完善监控体系建设,实现市、区联网,防止超标排污反弹。二是积极推行先进的环境管理理念,以新带老,发展清洁生产,推动区域环境整体改善。率先在惠达陶瓷集团、联强冶金轧辊有限公司、三鹿乳业等企业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三是积极推广污染治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实施区域内资源和能源的合理调配和综合利用。采用由政府协调企业出资或政府与社会共同出资的方式,成立专业化社会运营公司。同时加强宣传教育,严格环保目标责任考核和奖惩,加快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环保工作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