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规划2012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规划
一、专业概况及历史沿革
河北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的新的学科专业目录,由原来的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进行学科整合而来,是具有悠久传统的专业之一。该专业最早起源于1972年的石家庄电机制造学校热处理专业中专班,1977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2000年经专业整合更名为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多年来本专业一直本着“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 的科大办学宗旨,按着“宽口径、厚基础、重个性、强能力、求创新” 的指导方针,不断改革专业的课程体系及人才培养方案,来适应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2007年,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被推荐为第二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同年被评为河北省品牌特色专业、河北省冶金材料教育创新高地,2008年该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进行建设,同年被河北省批准为本科一批录取招生专业。现有省级精品课两门,2004年《材料科学基础》被评为省级精品课,2011年《材料性能学》被评为省级精品课。“措施三化建设《材料科学基础》优质课”2008年获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根据近年来学生的考研、就业的情况,为适应社会需求,自2008年扩大本专业的招录名额。现该专业每年招收本一学生75名,在校本科生八个班达到300人。
二、现状(师资、教学设施、学生培养情况等)
1、师资情况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凝聚了一支以国内重点大学毕业的材料学博士为主体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较高、致学严谨、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团队。现有专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人,2名实验室专职人员,1人具有高级工程师职称。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厦门大学、燕山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国内知名高等学府,引进日本留学归来的博士1名,选派2名教师到英国进行培训。本专业先后有3人获得国家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得校级教学名师。教师队伍中既有教学经验丰富、资历深、教学水平高的教学名师,又有年富力强学历层次高的中青年教师作为团队骨干力量,还有学术思想活跃的青年教师作为后备力量,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历层次高、学术水平较高、治学严谨的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队伍,保证了教学的可持续发展。2008年“金属材料工程教学团队”被评为国家级教学团队。2.教学设施情况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自成立以来,一直十分重视教学设施尤其是实验室的建设。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金属材料检测及材料成型的实验教学体系。专业实验室由金相实验室、原子力显微镜实验室、力学性能实验室、硬度实验室、热处理实验室、表面工程实验室、腐蚀与防护实验室等组成。实验室宽敞明亮,安全设施齐备,全天候对学生开放。学生可利用实验室、教师科研及学科建设的仪器设备进行科研创新、科技制作等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教学和实践动手能力。
近几年,实验室加大大型仪器设备投入,大大地提升了实验仪器的精度和档次,目前拥有AFM原子力显微镜、深冷处理设备、奥林巴斯金相显微镜、蔡司金相显微镜、真空烧结炉、高能球磨机、显微硬度仪、真空电弧熔炼炉、万能材料试验机、等离子喷涂等设备。2012年3月以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为主要学科的“河北省材料近净成形技术重点实验室”通过可行性论证, 专家一致认为该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体现了与区域经济建设技术需求密切结合的特点,建议纳入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计划。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教学文件齐全、设施规范,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开展,几乎全部课程实现多媒体授课。不但大大增加了课堂授课的信息量,拓展了授课内容,还可将学科发展与此相关的最新成果及时引入课堂,保持课程的新颖性,突出了课程的“精、宽、新、用”的特色,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学生培养情况
河北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从1977年本科招生至今,累计培养1150名左右的学生,目前本一招生两个班,年招生人数在75名左右,在校固定学生达到300人,硕士研究生累计毕业人数达20人。
三、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依据河北科技大学“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办学宗旨,坚持 “强化实践教育教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中心,在多年办学实践中,与企业紧密联合,改革现有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工程素质培养为主线的培训平台,坚持素质、知识、能力并重,构建校企共建平台,科学设计制定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培养出专业基础知识牢固、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四、专业建设目标
根据专业建设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在多年办学实践、已有专业优势及进行的“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构建 “教师工程实践平台”、“教学模式改革平台”、“个性化教育平台”、“综合实践训练平台”四个平台。三年内实现该专业具有工程实践背景的教师达到60%以上,兼职教师授课课时比例占到实践性强的专业课时的10%~20%;每年每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实现2~3次案例教学;每年有5%~10%的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每年金材专业毕业生获得“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认证的人数不低于60%;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指导学生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工程实践的比例不低于50%。通过四个平台的建立,探索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达到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标。
五、专业建设具体措施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教师工程背景,提高师资队伍的综合素质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工程背景强、专业理论过硬”的工程实践创新教师队伍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建设的发展目标。目前本专业专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并且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到69%,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近54%。为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教师工程实践平台,以学校的职称评定及评优标准和政策作保障,施行专业教师特别是高学历青年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的实习与锻炼制度。通过此项教师实习制度的建立,每年有计划地安排不低于10%的教师进入企业实习锻炼不少于3个月,既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验,又提高了教师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实现三年内教学团队中有工程背景实践的教师比例超过60%以上。打造一支学历高、专业理论过硬、工程背景强、研究水平高的教学团队。为进一步强化师资力量,通过与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作兼职教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对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有计划地安排兼职教师授课或“案例教学”,实现专业课的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为进一步强化师资力量,加大选拔、培养、引进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的力度;积极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学习深造,开拓学术视野,提高学历层次;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并积极营造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与综合素质
围绕强化学生的工程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构件教学改革平台,对金属材料领域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人才需求的开展调查研究,探索建立用人单位毕业生培养质量反馈系统和企业人才需求反馈系统,邀请企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培养方案的修订,突出强化实践教育教学环节,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建立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发挥校企合作平台的作用,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对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有计划地安排兼职教师授课或“案例教学”,进行课程共建,修改教学内容,并不断总结经验,使兼职教师授课课时比例占到专业课时的10%~20%,实现专业课的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发挥省级精品课程《材料科学基础》与《材料性能学》的示范作用,以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项目研究带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特色专业课的教学模式。
为加强专业课程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对设备及课程设计、工艺及材料性能等应用性强的课程,如《钢的热处理》、《热处理设备》、《材料性能学》、《表面工程》、《工程材料学》等课程,修订内容,突出理论的工程实际应用,保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基础性、先进性和广泛性,突出课程的“精、宽、新、用”的特色。试行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授课和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形式,使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时反映出生产一线出现的新问题,又能反映金属材料领域及相关产业的新发展、新要求,增加课程的鲜活性及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结合,激发学生的浓厚求知欲。通过有计划地安排教学任务,逐渐使企业兼职教师授课课时比例占到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的10%~20%以上。
为配合课程教学的改革,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提高,对专业课程进行考试改革采取理论考试(占50%)和结合实际的开放性题目(占50%)相结合形式,即“50%+50%”模式;采取理论考试和结合实际的开放性题目相结合形式,以培养和训练学生关注专业发展和实际工艺、设备及生产的技术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培养训练其综合能力。
通过培养计划的修订和教学改革,计划在三年内,兼职教师授课课时比例占到专业课时的10%~20%,每年每门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实现2~3次案例教学,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3.构建实验、实践、科研训练综合实践平台,强化实践教育与素质培养
为适应学生工程素质的综合培养训练的改革需要,对不同需求的学生,开展突出个性与能力训练的多样性的实验、实习、培训、科研创新等实践活动。建立以实验和技能训练为基础,以工程训练和专业训练为主线,以科研训练和社会实践为延伸的目标明确、层次分明的实践教学体系。
(1)对校内实践环节,改革以往的单一式课程实验模式,实行“实验技能和能力训练相结合的一体化”训练模式,分段建立 “基础实验模块”、“工艺设计模块”、“综合性能测试模块”及“专业拓展模块”四个实验模块平台,实现操作技能与能力训练一体化,突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与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以及科研意识等综合能力,建立起专业课程之间有机关联,使学生具备基本实验操作和专业实验的技能;
(2)结合学校的开放实验室项目、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挑战杯等研究项目等,吸收学习成绩优良、研究兴趣浓厚的不同年级的学生进入不同的科研项目,通过专业老师的科研指导、锻炼学生的科研实践综合能力;
(3)配合个性化教育平台的建立,为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背景,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通过已建的实习、产学研基地,每年为5%~10%的学生提供到企业“顶岗实习”的锻炼机会,通过延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时间缩短学生到企业工作后的适应期。
(4)通过与国家行业学会沟通合作,利用合作的企业培训基地,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使每届毕业生不低于60%的人数获得“见习材料热处理工程师”资格认证;
(5)毕业设计可提供全面综合的实验、实习、科技训练等的综合训练,选择企业中实际课题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不但可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还激发了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校企合作平台,加强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保证每年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工程实践的比例不低于50%,专业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合作指导。
校内外实践环节的综合训练,达到强化学生的工程训练与社会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适应力的根本目的。4.加强专业基础教学条件与校外实习培训基地的建设
为适应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训练与实践教学的改革需要,对现有的专业实验室要加大建设与改造的力度,扩建金相分析实验室、完善表面工程、材料腐蚀与防护实验室,改造热处理实验室,充实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室,以满足实验技能一体化教学需求和科研的开展。
加强与省内知名企业及有特色的专业生产企业的沟通与协作,建立稳定的产学研基地、教师与学生的实习和培训基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科研合作、学术讲座、案例教学、认证培训、实习设计等各项活动,提升本专业在省内的知名度和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5.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的方针,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积极开展科研工作。通过科研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与创新能力,以科研成果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拓宽学生视野,提高授课效果。鼓励引导学生参与各类科研课题,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篇:《制药工程专业实验》建设规划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 课程建设规划
一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重要性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是制药工程专业的专业限选课。专业实验课是对学生所学专业课知识的综合运用与实践,通过专业实验,让学生学习一些必需的药物制备技术、过程质量监控技术及其检测方法、药物制备过程中设备的布置、连接、作用和控制等工程化训练,学习数据采集、记录及分析处理等,学习如何将实验方案转变成为实际可操作的实践过程。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独立工作的能力。使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明确药品生产的特殊性,对药品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有一个完整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为以后进行药品的生产与新药开发做必要的准备。
二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建设目标
为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特点,根据《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需要,结合我校师资队伍情况的现状,在未来三年内,在我校建立一支稳定、精干、实验能力强的、具有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三 《制药工程专业实验》课程的建设计划
1.积极使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部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的教材和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的优秀教材,支持教师编写质量较高、特色鲜明并与我校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相适应的自编教材;
2.不断完善教学手段,在使用好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基础上,积极使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为最终目的;
3.加强主实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以老带新、新老结对、相互督促的方式,加强现有实验教师的教学和操作水平,使年轻教师不断成长。
4.探索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和方法,着眼于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成为考试改革的目标。
第三篇:专业建设规划
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康复专业教研室
专
业
建
设
规
划
2010年3月
2010-2011年康复专业教研室
专业建设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社会需要和卫生服务市场为依据,培养适应医疗卫生行业需要的技能应用型医疗人才。按照学院总体建设目标对医学系专业建设的要求,依托学院周边地区快速发展的相关行业,以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水平为重点,以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创造办学效益为中心,坚持走以内涵建设为主,结合学院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建设目标,坚持服务定向于“立足阿克苏,辐射南疆,面向新疆,拓展西部”,坚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统筹规划,培养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性、高素质、服务型的高技能的专门人才。
二、基本思路
以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努力办出特色。
1、学科建设规划改革和发展的方针是:积极发展,形成体系,优化结构,办出特色,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2、医学系人才培养宗旨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实用性人才。
3、医学系人才培养模式是:“淡化学科意识,强化目标意识、突出实践和创新,体现人文和沟通,提高应用、实践能力。
三、专业现状
目前医学系高职专业以高职护理、助产、检验专业为主,2008年-2009年经过近两年调研我们认识到设置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于2009年8月被自治区卫生厅和教育厅拟定为筹建专业,并被定为2010年学院建设项目,这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进行高起点、高要求、高目标的建设提出了要求。
医学系针对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我们改变以往“2+1”教学模式,在两年校内理论教学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使实践教学穿插于理论教学,在我系高职护理专业于2008年10月被认定为自治区级特色专业的基础上再做大做强,力争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尽早步入自治区级特色专业的行列。
四、专业设置总体发展目标
我系目前主要以护理专业为主,专业设置相对单一,为改变这种状况,近几年我系在专业建设方面做了大量调研工作,在现有基础上统筹规划,坚持专业设置以突出医疗行业特色和满足新疆乃至全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原则,加快对新专业康复治疗技术的发展建设。
二是拓展高职护理专业方向,根据市场需求,适当进行护理专业方向上与康复结合的拓展和调整,从而满足现代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是对现有中职专业进行适当整合,规划发展除今年新开设的中医康复外,还可发展药剂、社区康复、家庭康复、康复保健等专业,为将来申报高职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专业内涵建设规划
1、从课程体系重组和教学内容优化入手 ,保证康复治疗技术人才的质量。
(1)在正式设立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基础上,力争3年内建设完善好该专业。
(2)课程建设上,学习护理基本技术已获得自治区级精品课程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力争早日把康复治疗技术建成自治区级精品课程,以此推动全系教学改革的发展,促进医学系整体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逐步深化教学改革,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逐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开展多媒体教学,结合各专业的特点,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推广适合专业发展的教学改革。
(4)加大重点实验室的管理力度和资金投入,做好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实验室高起点、高要求、高目标建设,以满足该专业教学需要。
(5)鼓励和支持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规划教材、协编教材和新设专业中新开设课程教材的编写;争取在3年内参加编写卫生部级规划教材1部,有特色的高水平自编教材2部以上。
(6)力争到2011年使师资人数、学历、职称配备调整到位。首先是在数量上达到该专业教学工作的要求,同时尽最大可能引进高素质的教师5—7人,能从临床第一线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富有临床经验的人才更佳。根据系的实际情况,聘请兼职教师的比例
可适当提高;其次在质量上达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要求,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通过培养和引进等方式,鼓励本教研室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到2011年,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0%以上。加强专业带头人队伍建设,为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培养配备两个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专业带头人,并努力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三是强化内涵建设,进一步加强优化师资队伍团队建设,力争三年之内发展建设好1—2个自治区级优秀团队。
2.努力把康复治疗技术建设成为品牌专业,用专业的品牌效应带动各专业的发展。加强专业人文特色建设力度,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培养出能为服务对象提供人性化服务的康复治疗技术人才。
康复专业教研室
2010年3月12日
第四篇:金属门窗工程专业承包贰级)
资质名称: 金属门窗工程专业承包贰级
资质等级: 贰级
可承担单项合同额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金5倍的下列铝合金、塑钢等金属门窗工程的施工: 1、28层及以经营范围:下建筑物的金属门窗工程;
2、面积8000平方米及以下的金属门窗工程。
二级资质标准:
1、企业近5年承担过下列3项中的2项以上金属门窗工程施工,工程质量合格。1)12
层或40米以上建筑物的金属门窗工程; 2)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的金属门窗工程; 3)单项合同额300万
元以上的金属门窗工程。
2、企业经理具有3年以上工程管理工作经历或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技术负责人
具有5年以上从事金属门窗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经历并具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财务负责人具有中级以
上会计职称。企业有职称的工程技术和经济管理人员不少于15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不少于10人;工程
资质描述: 技术人员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人员不少于 5人。企业具有的二级资质以上项目经理不少于3人。
3、企业注册资本金200万以上,企业净资产250万以上。
4、企业近3年最高年工程结算收入800万元以上。
5、企业具有金属门窗加工、制作的厂房面积不小于800平方米,并具有配套的加工、制作、安装设备和
检测器具;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金属门窗工程设计的能力。承包工程范围:二级企业:可承担单项合同额
不超过企业注册资本金5倍的下列铝合金、塑钢等金属门窗工程的施工: 1、28层及以下建筑物的金属门
窗工程;
2、面积8000平方米及以下的金属门窗工程。
第五篇:专业带头人建设规划
专业带头人建设规划
根据湖南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院进一步明确了该项目建设目标和建设思路,进一步落实该项目建设的各项措施,对原来的项目建设规划书进行修改和完善,确保该项目建设规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建设措施
为提高培养效果,达到预期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确保培养工作顺利进行。
1、确定培训项目。由教务处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和师资力量,制定培养项目,提高针对性和适用性。
2、实践培养。一是安排培养对象到专业对口的生产企业参加技能培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二是积极鼓励培养对象积极参加各类专业对口的学术活动,拓宽他们的视野。三是要求培养对象积极承担和参加各种科研课题,不断提高综合能力。
3、专项培训。主要是选派主体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参加省级和国家级培训,以及各种对口业务培训,培养内容及时间按上级要求执行。
4、校本培训。充分利用校内师资力量,组织有经验的专家进行相关培训或业务指导,加快培养对象成长速度。
5、经费保障
各种培训经费由学校统筹安排,参训人员不承担任何费用。
参训人员在参训期间同等享受学校发放的各种福利待遇。寒暑假从参加培训的,学校给予适当的补助,解决培养对象的后顾之忧,提高其积极性。
(二)师德师风
进一步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政治思想教育和各种学习活动,严格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杜绝违法违纪事件发生。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安心在职业院校任教,为中国保险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国保险职业教育作出贡献。
为人师表,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和业务素养上。关爱学生,积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甘于奉献,关心关爱同志,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专业水准
具有本专业扎实的理论基础。系统掌握任教专业理论知识体系。对本专业主干课程的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技能体系有较强的把握能力。及时了解、跟踪本专业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了解本专业的主要操作技能;熟悉掌握本专业的1种以上的主要操作技能;对本专业的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新标准有较强的跟踪能力;在实际工作岗位顶岗实践累计时间达到一年以上。
具有较强的专业指导能力。对本专业教师专业水平提高进行示范和指导,每学年为校内外本专业教师开展专业教学、教研教改、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本专业最新成果专题辅导报告、讲座4次以上;每学年为校内外本专业教师上示范课、观摩课4次以上;教案在校园网上公布,实现资源共享。
(四)教学和教研教改水平
每年担任本专业2门以上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含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教学,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在专业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如何建设省级精品专业,把应用英语(金融保险)专业建成省级精品专业。具体措施有:
1.树立先进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形成以现场作业流程、任务、案例、项目、产品为导向来设计教学模块的能力;
2.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校本教材;
3.准确把握任教专业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主干课程的课程目标以及在职业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
4.制定符合“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方法;
5.根据专业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6.以案例、真实的项目或作品设计综合实训项目;
7.在课外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8.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质量,保证学生评价满意率在90%以上;
9.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合格率和就业率,保证合格率和就业率在90%以上;
10.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争取优良成绩。
(五)专业研究
重点抓教研教改,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
1.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开展教学研究;
2.积极参与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的申报,发表一项以上教研教改成果;公开发表教研教改论文三篇以上。
3.积极参与应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吸收、消化新知识、新技术、新标准,掌握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
4.参加一次以上专业培训,知识结构及时更新,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并在教学中得到充分反映;
5.每年进行一次以上的市场调研,有一篇以上的市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