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时间:2019-05-13 10:2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第一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丽水市莲都区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加强我区中小学(含幼儿园,下同)教师队伍管理,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需要,根据《浙江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浙教人„2011‟121号)、《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丽政发„2011‟89号)、《莲都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适应素质教育和教育现代化为总要求,以提高教师队伍的师德修养、专业化水平和整体素质为核心,以优化结构为主线,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统筹规划,创新机制,强化保障,努力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二、主要目标

(一)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加强。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引导教师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弘扬敬业奉献精神,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普遍树立教师良好的师德风范和师德形象,显著提高学生、家长和社会对我区教师队 伍的满意度。

(二)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根据我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及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结合实际,确定合理的教师队伍结构和规模,幼儿园公办教师和小学科教师配备得到显著加强,确保不断适应课程改革和全面提高质量的要求。坚持在编制政策方面向农村学校倾斜。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职务结构、城乡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进一步趋于合理化,到2015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中级及以上职称的比例达到67%左右。

(三)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推动教师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质量观及终身学习观念,激发教师的创造性、主动性,使广大教师的专业意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得到普遍提升,执教能力和水平普遍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的学历层次进一步提高,到2015年底,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幼儿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80%以上,持证率达到80%;小学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5%,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65%;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5%;教师新一轮培训学时完成率达98%以上。

(四)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依托“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努力培养一批业务强、素质高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并在全区形成一支由“区教坛新苗、区教坛新秀(市教坛新苗)、区学科带头人(市教坛新秀)、市学科带头人、市名师、市名校长、省特级教师”等组成的骨干教师梯队。到2015年力争省特级教师4-6人,市名校长3-5人,市名师(学科带头人)100人,区名校长3-5人,区学科带头人(市教坛 新秀)200人,区教坛新秀(市教坛新苗)300人,区教坛新苗300人。

(五)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根据全区各类学校的动态需求,强化编制管理,规范学校领导及中层干部岗位设置,重视干部的培养培训和选拔聘用,着力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积极推行校长职级制,健全教师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师的资格准入、绩效考核、职称评聘、晋级晋升、评优评先、挂职交流等办法,建立健全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和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用人机制,逐步形成以师德为核心,以能力水平和绩效贡献为导向的教师评价机制,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坚持均衡发展的原则,建立健全教师校际流动制度,扩大优质教师资源的服务面,城乡学校教师的分布趋向合理,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师资需求得到保障,缩小城乡、区域、学校之间的差异,区域结构矛盾得到明显缓解。

(六)教师地位和待遇不断提高。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到我区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水平,并逐步提高。实行倾斜政策,制定津贴补贴标准,对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保障教师队伍稳定。

三、工作任务

(一)创新师德教育模式,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1.切实规范师德行为。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紧密围绕我区《关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的“四个目标”、“六项要求”和“十条禁令”,坚持依法治教,规范从教行为。紧密结合教师的思想和工作实际,以爱与责任为核心,多渠 道、分层次、多形式地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师德师风宣传。定期开展师德群体创优、师德楷模、德育名师评比活动,举办师德论文、演讲比赛,组织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等,大力弘扬优秀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各乡镇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新闻媒体应加强宣传报道,大力表彰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教师,广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让全社会理解教师、关心教师,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3.创新师德教育模式。改进师德教育的方式与方法,着重解决教师队伍中违背职业道德要求的不良现象,定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和整改,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教师幸福工程活动”为载体,切实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关注教师日常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及时疏导、化解教师遇到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

4.完善师德培训考评制度。建立和完善师德集中专题培训制度、新教师岗前师德培训制度和班主任上岗培训制度。严格考核管理,依据《莲都区教职工“师德承诺制”、“师德评估制”、“师德帮教制”实施办法(试行)》,建立学校、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师德评价体系,学校定期集中组织师德评议活动,进一步推进师德考评工作系统化、制度化。各类评优评先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制”。

(二)完善教师培养体系,提高教师培训水平1.健全师训经费保障机制。切实按照省政府规定的“各地应按每年不少于当地教职工工资总额的3%、各中小学应 按不少于学校年度日常公用经费总额10%的比例,提取安排培训经费”要求,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确保师训工作正常运转。建立骨干教师(校长)培训专项经费,促进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教师培训专项经费管理制度,提高教师培训经费使用效益。

2.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力度。各中小学要按照上级相关文件要求,制定符合自身实际的学历达标计划,并加以落实。根据《莲都区关于加强干部在职学历培训管理的有关规定》,教师经单位批准在规定周期内参加在职学习取得超学历毕业证书的,本科毕业奖励4000元,研究生毕业奖励12000元,并按180学时折算计入继续教育学分。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文件精神,建立和完善各中小学校长(含幼儿园园长,下同)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制定《莲都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实施细则》。专业培训以五年为一个周期,以校本培训为中心,以优化教师知识结构、提高教师执教能力、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发展为重点,对全区中小学在职专任教师和校长进行自主选择性的全员及专项培训。重视小学科专任教师培训,提高小学科教师适应课程改革的能力。鼓励教师“跨学科、复合化”学习和发展,探索培养农村小学科教师的新途径,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教师转岗培训。定期开展教师专业能力考试,以考促训、以考促学,提高教师参与继续教育的自主性。加强考试成绩的运用与管理,深入分析考试结果,制定并落实具有针对性的教师培训计划,不断提升教师学科专业水平。

3.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根据现实教学表现,遴选部 分中青年骨干教师,通过名师工作室、导师带教、课题研究、专题培训等方式,助力专业成长。定期组织全区性的学科教学汇报和教师论坛,展示研修成果,促进名优教师的快速成长。以“接轨杭州教育活动”为载体,依托省内特级教师群体和高校教师优质资源,开展名优教师培养工程,有计划地选派优秀教师到省内外知名学校进修,参加国家和省级研修培训。定期选派名校长和骨干教师出国培训。进一步完善《名师名校长的管理考核办法》,增强名师的荣誉感和履职意识,充分发挥名师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教研科研、校本培训、新秀培养、农村支教等领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教师队伍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4.强化培训机构队伍建设。适当提高教师培训机构专任教师的高级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吸引优秀人才不断充实教师培训机构的队伍。完善培训队伍的师资选拔机制,严格遵循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等机制,切实把好培训师资队伍的入口关。强化培训师资岗位目标责任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培训师资考核聘用制度。加大对培训师资的培养力度,建立培训师资定期培训制度,拓宽培养途径,提升综合素质,以课堂教学的诊断与指导能力为培养核心,不断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5.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依托特级教师、名师、学科带头人等名师名校长资源,开发一批由名优骨干教师领衔、全区教师共享的教师研训课程,增强教师培训的实效性。建立五至十个学校优势学科培训基地,资助建立十至二十个名师工作室,着力指导学科建设、培养骨干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整合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电教馆等资源,改善 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条件,提高培训机构师资力量和培训水平,到2015年达到省级示范性进修学校要求。

(三)强化学校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学校管理效率 1.扎实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加强校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定期理论学习、民主生活会制度,深入学习党的教育方针路线,提高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增强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建立健全学校管理制度,落实廉政责任,增强权力运行的监管力度,长效落实校内党风廉政建设。

2.规范学校内设机构和岗位设置。根据人事部门相关文件的要求,严格控制校内领导职数,合理设置内设机构,进一步强化学校管理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初级中学(含九年一贯制学校)一般设正、副校长各1名,内设机构3个,配中层干部4名,达到18个、24个及36个班的,可相应增配副校长、内设机构及中层干部;小学(含校区及幼儿园)设一般设校长1名,内设机构2个,配中层干部2名,达到12个、18个、24个及36个班的,可相应增配副校长、内设机构及中层干部。

3.积极推行校长职级制。积极探索校长职级评审机制,科学设置校长职级,综合师德师风、管理能力及办学业绩等方面指标,构建能上能下的动态职级制度。进一步完善全区统筹的校长绩效考核与奖励办法,逐步建立符合我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校长职级制的工资制度,适当拉开职级间与职级内等级工资的差距。

4.全面实施校长任职资格制。科学设定校长在师德表现、学历、职称、任职经历、教学业绩等方面的基本任职条 件。新任校长必须具有2所以上学校工作经历,城区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校长应具有农村或薄弱学校工作的经历。实行校长任期制,每届任期原则上为3年,可以连任。明确校长任期内的目标责任,完善考核办法,重点考核测评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和学校管理实绩,并与学校的发展性评价挂钩。完善考核结果使用机制,把考核结果作为职级晋升、奖惩、续聘或解聘的重要依据。改进和完善校长选拔聘用制度,落实“民主推荐、竞争上岗、严格考核、择优聘任”的选拔聘用原则,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和机制。

5.完善校长专业培训制度。按照校长岗位规范要求,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校长的实际需要,完善校长专业发展培训管理制度。一是任职资格培训。培训对象为新任校长或校级后备干部。培训内容以掌握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为主,使新任校长通过培训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具有履行职责必备的思想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知识结构和管理能力。二是在职校长提高培训。培训对象为已取得任职资格证书的在职校长。培训要侧重提升校长的教育理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科学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三是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培训对象为富有办学经验并具有一定理论素养和较高研究能力,办学成效显著的优秀校长。培训要立足于帮助校长理清办学思路,总结办学特色,发展学校个性,尽快完成从合格型校长向专家型、学者型、创新型校长的转变,逐步成为一名教育管理专家。四是校长专题培训研修。培训内容侧重介绍教育管理前沿理论、同类学校发展信息,总结办学经验、理清办学思路,为特色学校的创建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提供较为成熟的可借鉴 的经验。总之,通过系统培训,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学校管理专家和名校(园)长。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师管理体制 1.实行教职工编制动态管理。依据新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和管理规定,以规范、优化、高效、精简、够用为原则,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学生数、班额和教职工工作量,综合学龄人口变化、城市发展进程、外来人口子女就学以及推行小班化教育等因素,采取按生师比与班师比相结合的办法合理确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教师备足率达96%以上。经区政府批准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学校,可按班师比确定编制。编制使用向寄宿制学校、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乡镇中心幼儿园适当倾斜。逐步配足农村学校小学科教师,着力解决农村中小学部分学科教师短缺和教师老化问题。根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要求,逐步加大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招聘比重,到2015年,全区幼儿园事业编制教师比例达到30%以上。加强中小学编外用工人员的规范管理,依法依规用工,依法保障编外用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2.完善离岗退养制度。尊重教育行业特殊性,进一步完善离岗退养制度,确保师资队伍活力,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对年老体弱、经学校考核难以适应教学要求且年龄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教师,经本人书面申请、教育局核实,并报人事部门审批同意,可提前离岗退养,离岗退养人员不占编制,待遇按照相关文件执行。对未到离岗退养年龄条件,但确因癌症、精神疾病、传染病等重大健康问题不能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或不允许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凭市级及以上医院鉴定书向教育局提出书面申请,报人事部门审批同意 后,可申请病退或作为因病不计编人员。因病不计编人员病假期间工资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病假超过半年不参加年度考核,一旦恢复健康,须及时返校工作。教育局须对因病不计编人员进行一年两次的审核,并报人事部门备案。离岗退养、病退及因病不计编人员比例严格控制。

3.完善人事分配制度。严格实施教师准入制度,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的中小学教师职业准入和管理制度。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实施教师资格五年一周期注册制度。提高新教师的入职标准,完善新教师的补充机制,坚持德才兼备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招聘程序,严把选人标准和质量。对新补充的农村和薄弱学校教师,逐步推行在城区优质学校见习锻炼一年的制度,见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再到农村学校任教。对新招聘的教师实行合同制,见习期不合格或在聘期内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者,可解除聘用合同。聘用期满,经考核合格者,方可转为正式教师。对招录的未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非师范类毕业生,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取得教师资格证书,否则予以解聘。新补充的公办幼儿教师应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小学教师学历资格从专科转向本科。改革教师招聘机制,拓宽教师来源渠道,积极引进区外名优骨干教师。省特级教师、省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省教坛新秀、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按区政府相关特殊优秀人才政策引进,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可作为准特殊优秀人才引进。特殊优秀人才直接分配在城区学校,但须到农村或薄弱学校支教一年;准特殊优秀人才分配到农村学校服务一定期限,在服务期间若表现优秀,年度考核成绩排序连年居本校前40%的,可申请 免试进城。全日制高校优秀毕业生、国家“211工程”大学本科毕业生、硕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的招聘可简化招聘程序,根据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办理相关手续。积极实施借力发展,争取发达地区的优秀教师到我区支教或开展“柔性一周”活动,创设人才为我所用新空间。

4.构建校际师资流动机制。建立城乡教师双向流动制度,制订激励政策,激发城区教师到农村支教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农村骨干教师力量,解决农村优质师资不足、城乡教师分布不均的问题。城区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称时,必须具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安排城区骨干教师和中层及以上干部到农村挂职支教,让相应学科的农村学校优秀教师和干部到城区优质学校挂职锻炼。稳步推进区域内教师适度流动制度和校长、骨干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建立农村学校学科带头人服务期制度,农村学校学科带头人服务期内考核均为合格,可直接申请免试进城。每年从农村抽调进城的教师原则上控制在农村教师总数的5%以内。探索实施城区师资定期流动制度,原则上要求在城区同一所学校工作满6年以上的教师应当异校交流或到农村学校支教,合理控制流动教师的比例。教师转行和外调必须坚持服务期制度,获得省功勋教师、省特级教师荣誉称号和被列为省名师名校长培养对象后任教满10年;获得市名师、学科带头人荣誉称号后任教满5年;获得区学科带头人(市教坛新秀)荣誉称号者需任教满3年;被聘为中学高级教师后任教满5年,中级职称教师满3年。原则上不进行丽水城区范围内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不同隶属之间的调动。

5.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合理制定教师专业水平评价 体系,引导教师注重教育教学一线的实践积累,把师德修养、教育教学能力和工作业绩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主要依据,切实改变过度强调论文与科研的倾向。在研究确定岗位结构比例、制定评审条件等政策时,坚持向长期在偏远农村任教教师倾斜。农村中、高级教师职称的通过率原则上不低于城区教师。城区教师在评聘高一级职称时,应具备在农村或薄弱学校一年及以上的经历。加强教师职称评后管理,逐步完善“评聘分离”、“待岗待聘”制度。健全教师职务聘期制度,按照德才兼备、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竞聘上岗。

6.改善教师考核与激励制度。学校应对教师的思想政治、师德师风、履职尽责、专业水平等情况进行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奖惩、职评和聘用(聘任)的重要依据。要研究制定符合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考核办法,建立和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考核与激励机制。对在教学、管理等方面做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予相应奖励。参照《丽水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经年度考核合格的,给予省特级教师每年24000元、市级名师每年12000元、市级学科带头人每年6000元、区级学科带头人(市教坛新秀)每年4800元的“政府岗位津贴”待遇。对评上区级十大“教育模范”、优秀校长、农村突出贡献奖分别予以一次性5000元、2000元、1000元奖励。同时,对聘任为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并且能够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引领和带动教育教学研究,圆满完成教科研任务的市级学科带头人、名师,给予补助每人每年5000元的教科研项目经费,经费从学校教师培训经费中列支。对 未按规定履行职责义务的市级学科带头人、市级名师、省特级教师,予以告诫,连续两年被告诫的,取消荣誉称号。

(五)完善教师工资福利制度,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全面落实绩效工资,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的平均水平,并逐步提高。将中小学教师合理收入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建立和完善教师绩效工资调整与公务员津补贴水平调整的联动机制,同幅度提高教师的绩效工资水平。逐步提高幼儿园教师工资和福利。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对在农村和边远山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补贴制度,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有突出贡献的教师给予奖励。关心教师生活,关注教师身心健康,因地制宜安排教师定期疗休养和定期体检。积极推行教师“安居工程”,统筹安排经济适用房。积极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解决好各类教师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政策待遇。中小学要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健全教代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建立重大事项公示制度,积极推行校务公开。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莲都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领导小组要切实加强对我区教师队伍建设的统筹领导,及时协调研究解决有关的重大问题,努力达成既定的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二)加强责任落实

各有关部门要明确职责,落实责任。财政部门要加大公 共财政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投入和保障力度,建立健全经费投入稳步增长机制。人事部门要在编制和人事政策上给予支持。教育局要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健全教师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校长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全面承担起教师队伍建设的职责,落实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三)加强监督力度

教育局要把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列入学校发展性评价考核指标。学校要建立教师发展评价机制。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应适时开展专项督导检查,考察评估师德建设、教师资源配置、教师待遇、培训经费和培训基地建设等实际情况,并把督导检查结果作为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四日

第二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教育工作推进会和《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县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龙发[2012]3号)等会议、文件精神,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全乡教育事业稳步健康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全乡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举措,是建设教育兴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根本保证。近年来,我乡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亟待进一步提高等。同时,在市场经济的开放环境和知识经济的新形势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人民群众对于优质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必须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基础工作,认真抓紧抓好抓实,着力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促进我乡教育内涵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

—1—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为重点,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完善教师管理制度为突破口,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二)目标任务

1.师德师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广大教师具有过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优良的道德品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2.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广大教师具有科学的教育理念、较高的教学水平,业务素养实现整体提升,能较好地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要。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专家队伍不断壮大。到2015年,县级以上骨干教师达40名,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达20名。

3.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学科、年龄结构更趋合理,整体学历层次明显提高。到2015年,小学、初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99%、100%。其中小学教师本科学历比例达50%,初中教师本科学历比例达80%。

4.教师队伍活力进一步激发。教师激励和待遇保障机制逐步完善,努力探索教师培训提高、科学考核、有效激励、有序退出等制度,广大教师投身教育改革创新、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

—2—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队伍形象

1.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乡中小学校认真组织开展“正师德、严师风、树师表、铸师魂”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不断增强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树立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职业精神。

2.认真开展“三进三治”活动。即干部进校园,乡级领导班子成员挂钩学校,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着力解决学校发展遇到的难题;校长进教室,中小学校长必须兼课,经常推门听课,从细节抓管理,从实处抓教学;教师进家庭,加强沟通,宣传政策,构建家校互动的育人氛围。治庸,要着力解决教师精神涣散、能力不强、创新不够的问题;治懒,要着力解决教师拖沓懒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课后辅导缺失的问题;治散,要着力解决校长和教师管理不到位、作风不踏实、集体不团结的问题。

3.严格执行**县中小学教师“六不准”。当前,我乡部分中小学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个人素质得不到提升,作风漂浮,—3—

在社会上从事赌博等违法活动;不能履行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职则,工作懈怠,从事黄龙玉交易、石斛种植等第二职业;学校落实教学常规不到位,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不写学案,课后不辅导、不批改作业,甚至随意调课、停课、缺课;不注意个人形象,出现酗酒醉酒、酒后上课等严重影响教师形象的情况;不注意团结,在小范围、小集体内造谣生事、拉帮结派、恶语中伤;不认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以教师育人为己任,考试时教学生作弊等。必须严格执行**县中小学教师“六不准”,规范教师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即:不准参与黄、赌、毒等违法违纪活动;不准从事第二职业;不准不备课、不写学案、不批改作业、随意调课、停课、缺课;不准酗酒、酒后上课、衣冠不整;不准造谣中伤他人、拉帮结派、破坏团结;不准考试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二)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突破口,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每年对新招聘的教师和期末考试末位教师进行一周的培训,采取听示范课、上交流课和思想交流等形式,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新聘用教师须在所任职学校任教满3年以上,方可申请调动或参加其它学校公开竞聘;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和组织教师到山区薄弱学校任教,逐步实现教师交流定期化、制度化。

2.强化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鼓励和支持广大教师通过网络教育、在职函授、自学考试等形式,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全面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以业务能力建设为核心,以新理念、新课程、—4—

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开展教师全员培训;积极创建平台,组织教师到外地学习交流,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认真组织教师进行试题研究,自行编制期中和期末模拟试卷,统一组织考试,评比优秀试卷并进行试卷质量分析。

3.着力培养教育教学专家。积极倡导教育家办学,鼓励校长和教师潜心教育实践,探求教育规律,改革教育方式,创新教育理论,努力成为教育名家。加强校长专业培训,新任校长必须取得任职资格培训合格证书,在职校长必须定期参加国家规定的能力提高培训。定期组织校长到教育发达地区学校跟班学习培训,不断总结办学经验,凝炼办学思想,彰显办学特色,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较高理论水平、丰富管理经验、善于开拓创新的专家型中小学校长。加大对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培养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起骨干和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建立乡级教育优秀人才库,加强对优秀骨干教师的跟踪管理和培养,充分发挥他们的典型带动和示范辐射作用。

(三)切实完善学校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成绩 1.切实加强校长和教师的考核聘任。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原则与校长专业化要求相统一,建立完善统一的中小学校长选拔任用、培养交流、考核机制,签订《**乡小学校长目标考核责任书》,实行定期考核,建立校长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加大教学成绩在教师考核中所占的比重,建立教师考核末位分流机制,—5—

对每学年在本校考核居末位者,由学校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年在本校考核中居末位者,则采取逆向流动的办法进行岗位调整,即初级中学教师参加小学竞聘,乡中心小学和坝区完全小学教师参加山区小学竞聘,落聘者作待聘处理,待聘期间只发基本工资,参加教育部门统一组织的提高培训,培训费用自理。培训后由县教育局统一安排工作岗位,当年在本校考核中仍居末位者,予以解聘;学校工勤人员考核管理参照教师执行。

2.建立教师作风督查和惩处机制。乡中心学校和各中小学校要认真组织开展教师作风整治,加大对违反“六不准”行为的查处力度。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由乡党委牵头,中心学校配合,成立全乡教师队伍作风建设督查组,每两个月对全乡13所学校进行全面全方位督查一次,重点督查执行“六不准”、教学常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和教研教改等工作。对违反“六不准”和不认真组织开展教育教学的教职工,违反一次不得参加当年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及评先评优、晋职晋级;违反两次作待聘处理,待聘期间仅发基本工资;违反三次予以解聘。本校教师违反“六不准”的,追究校长的责任,第一次进行诫勉谈话,第二次不得参加当年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及评先评优、晋职晋级;第三次予以免职。辖区内教师违反“六不准”被督查组查处的,对村委会党政主要领导进行问责。

3.进一步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机制。奖励性绩效工资坚持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优秀教师倾斜的分配原则,做到以

—6—

岗定薪、薪随岗变、优绩优酬,充分发挥激励导向作用。(1)小学一至六年级县统测,二类学校教师10%和三类学校15%后进行二次排名,二次排名后同级同科目三年级和六年级第一名奖1200元,第二名奖1100元,第三名奖1000元,第四名奖900元,第五名奖800元,第六名奖700元,第七名奖600元(同级班级数大于15班的,奖至第八名,第八名奖500元),获奖名次以后但教学平均分(加分后)三年级语文数学(不含科学)分别在在80分以上、六年级语文数学(不含科学)分别在80分、60分以上的,每人奖400元;一年级、二年级、四年级、五年级进行二次排名后,第一名奖1000元,第二名奖900元,第三名奖800元,第四名奖700元,第五名奖600元;英语取各学校综合积分,第一名奖1000元,第二名奖900元,第三名奖800元。(2)小学学校领导的教学成绩奖以三年级和六年级的综合积分计算,一、三类学校第一名奖校长1200元,奖副校长和教导主任1000元;

一、三类学校第二名和二类学校第一名奖校长1000元,奖副校长和教导主任800元;

一、三类学校第三名和二类学校第二名奖校长800元,奖副校长和教导主任600元;

一、三类学校第四名奖校长600元,奖副校长和教导主任400元;三类学校第五名补助校长500元,副校长和教导主任300元。(3)初级中学的奖励性绩效工资以县教育局制定分配方案为依据,做到以岗定薪、薪随岗变、优绩优酬,合理拉开差距,充分发挥激励导向作用。

4、深入推进**乡课程改革。组织骨干教师牵头实验,由教

—7—

案向学案逐步改进,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精心研究考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召开三、六年级备考研讨会和中考备考研讨会,进一步研究考试要点,探讨期末复习阶段因材施教有效指导学生进行复习;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和观看优质教学录像、课件,学习成功的、切合实际的、可操作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5、全面落实教研教改和教学常规工作。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充分体现自主学习理念,精心组织开展结对交流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一次交流学习,全面对教师的业务资料进行检查指导;认真钻研教材的深度和广度,确定重点难点和需要补充拓展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有效的人文教育和科学文化知识教育;书写有质量的学案,突出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有针对性的进行学法指导,明确考点训练;及时批改学生作业,深入研究知识点和考点,分析得失,对共性问题要作好记录并及时讲评、对个性问题要单独辅导,实行二次三次重做,直到掌握为止。

四、加强组织领导,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一)落实工作职责。各单位、部门和村民委员要高度重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工作,认真研究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各项工作责任,及时解决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中心学校要切实履行职责,统筹抓好校长、教师的培养培训和管理使用。

(二)强化学校管理。要全面分析排查教师管理制度中的缺陷,及时进行修订和完善。通过诊断、分析、改进、反馈,准确

—8—

了解教育教学的质量状况及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加强对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调控,引导并帮助教师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要立足教学实际、教师实际、学校实际,把学习、研究与教学融为一体,把学校教育科研的重心转移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上来,把教师的精力集中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来。要对长期在山区学校任职任教、工作业绩突出的校长、教师,在待遇、职务、职称等方面给予倾斜。

(三)营造舆论氛围。要从实施“科教兴乡”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教师是立教之基、兴教之本、强教之源的共识,大力宣传教师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服务社会的先进事迹,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为广大教师办实事、办好事,着力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安教为乐”的浓厚氛围。

(四)改革激励机制。要积极探索教育改革的新路子、新方法、新机制,不断激发办学活力。逐步打破身份界限,建立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人员能进能出的激励竞争机制。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以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为契机,以岗位设置为导向,强化目标考核管理,实现优教对应优酬,高效对应高酬,着力构建重实绩、重贡献、重教学一线的绩效考核分配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9—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中共宜兴市委文件 宜发„2009‟50号

中共宜兴市委

宜兴市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2009年10月28日)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政治合格、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大计,更是我市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市教师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从总体上看,教师队伍的结构和整体素质与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还不够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为全面提高我市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我市实际,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我市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核心,以加强教师教育和培训为重点,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二)目标任务:

1.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学历层次。到2012年,我市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全部达到国家规定学历,其中幼儿园、小学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70%、90%以上,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28%、45%、85%,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分别达96%、92%以上,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比例均达8%以上。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65%以上。

2.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到2012年,我市要培养省内外知名的中小学教育专家型人才1~2名,省特级教师13~17名,无锡市名教师14~20名,选拔推荐省中小学领军人才12~15名,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80名,选拔培养无锡市、宜兴市级学科带头人800名。

3.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着力优化城乡之间教师的数量结构和各校学科间的专业结构,确保农村学校的师资需求。

4.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力开展师德师风教育 和继续教育,促进全市教师队伍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内容,更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所在。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从实施科教兴市、教育强市的战略高度,切实提高对师德师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扎实有效地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努力建树人民教师的良好师德形象。

1.加强师德培训,提高师德教育针对性。

教育行政部门制订师德培训规划,有重点、分专题、分层次组织开展师德系列培训,加强师德教育,努力提高师德教育针对性。

2.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增强师德建设实效性。

根据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开展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活动,围绕师德建设热点问题,切实开展师德主题教育。

3.塑造师德典型,发挥榜样引路作用。

积极塑造师德典型,大力弘扬甘为人梯、乐于奉献的红烛精神,定期评选表彰优秀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榜样引路作用。

4.规范师德行为,完善师德考核机制。

加大师德专项考核力度,将师德专项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聘任、选派进修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对 师德欠佳者及时劝诫,对师德失范者严肃查处,对有严重失德行为、造成社会影响的教师一律取消其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

三、加强教师继续教育,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1.不断优化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在职教师5年内应参加不少于240学时的培训,当前应重点开展政治理论培训、校本培训、新课程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主任管理能力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薄弱教师提高培训、学历层次提高培训、现代信息技术培训、职业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其他各类促进教师能力发展的全员培训。实行校长任职培训和提高培训制度,新任校长任职培训时间不少于300学时,在职校长每5年应接受不少于240学时的提高培训。

2.努力推进名师工程建设,加快打造一支数量多、层次高、结构优的名师队伍。努力构建名师和各级骨干教师培养的基本体系和模式,以教育、教学全面素质和教育、教学综合能力及教育、教学实绩为重点,修订完善各级骨干教师评选、推荐、考核办法,建立健全骨干教师后备队伍管理制度,对后备人才进行全程跟踪和考查评估。各校要根据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加强名师工程建设的意见》精神,制定本校名师工程实施方案及学实施计划,按计划积极开展名师培养工作。对评为省中小学领军人才、省特级教师、无锡市名教师的带培人分别给予5000元、3000元、2000元的奖励。

3.落实专项经费,确保教师继续教育正常开展。财政部门 要将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列入教育经费预算,并按规定下拨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专项经费,为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我市教育整体水平提供经费保障。

四、完善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机制,全面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1.完善以县为主的中小学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依法行使对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流动调配、考核奖惩等管理职能,切实做好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和交流等工作,合理配臵学校师资力量,促进学校均衡发展。

2.加强中小学编制管理。增强教师编制的自我约束机制,对超编学校,除结构性需要,原则上不再增加新教师。要整合全市教育力量,合理配臵教师资源,对超编学校的教师进行合理调整分流。一是培训转岗一批。对语文、数学等学科相对富余的教师通过短期培训后,转岗担当音乐、体育、美术、政治、历史、地理、思品、科学等学科的授课任务,逐年化解教师结构性紧缺矛盾。二是流动调配一批,妥善分流中小学富余人员,积极推动城镇学校富余教师向农村学校分流,小学富余教师向公办幼儿园分流,教学岗位富余人员向其他岗位分流。三是离岗退养一批。鼓励男满57岁的教职员工、女满52岁的教师以及年满50周岁体弱多病长期不能坚持正常教学工作的人员提前离岗退养。四是清理解聘一批。对停薪留职人员、借出人员和无正当理由不上班人员以及少数业务水平低、道德素质差、不能履行岗位职责人员予 以调离、缓聘或解聘。五是规范教职工流动制度,严格控制农村学校教师向城区学校流动。

3.完善新教师考录制度。按照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要求,以解决教师学科结构性矛盾为前提,坚持少而精,压减招考计划,根据全省统一招考部署,每年适量招录部分新教师,将教师总量压减到教师编制可控范围之内。

五、深化学校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激发教育改革发展活力 1.建立学校内部人事管理新机制。全面实行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合理配臵教育人才资源,优化人员结构,充分调动全市教职工的积极性,淘汰不合格教师。

2.积极实行教师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完善与教师师德师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紧密关联的分配激励机制,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积极探索实施教师岗位绩效工资,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3.完善教师支教制度,建立新教师到农村边远薄弱学校服务期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镇学校教师到农村支教机制,已评上中级职称、年龄在40周岁以下的义务教育阶段在城教师均要继续到农村学校支教一年,凡不服从学校支教安排的,则专业技术职务按低一级职务聘任。实施新教师到农村边远薄弱学校服务期制度,并把农村支教经历作为职评、评优、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积极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努力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4.探索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本着选贤任能的原则,采取教职工推荐、民主选举、组织考察的方法,切实把德才兼备的人员选拔任用到校长岗位上来。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实行中小学校长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加强校长队伍管理,建立校长工作绩效考核机制。加强学校协理员队伍管理,发挥其承上启下的传、帮、带作用,从2010年起,到龄的校级领导一般在原校担任协理员。

六、进一步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领导,努力为教师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全市各级都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进一步加强教师社会保障,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条件。教育部门要认真调查研究,制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意见,并积极采取措施付诸实施。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财政保障职能,按照教育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人事、编制等部门要在人事编制上切实给予保障;宣传舆论部门要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积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教师职业成为全社会最受尊敬的职业。各镇、园区、街道要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加大教育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举措,努力形成政府统筹、分工协作、上下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市,促 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此页无正文)

中共宜兴市委 宜兴市人民政府

主题词:教育工作

师资队伍建设

意见

发至:各镇党委、人民政府,环科园、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各街道

党工委、办事处,市各部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市各人民团体。

中共宜兴市委办公室

2009年10月28日印发

(共印130份)

第四篇: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 ‣(中发„2010‟12号)精神,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现就 一步加强我市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重大意义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根本途。教师承担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职责,肩负着办好 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德才 备、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对办好每一所学校、教 每一名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 义。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人力资源强市的紧迫任务。设人力资源强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 师队伍。当前,我市基础教育师资配置还不够均衡,职业教育 双师型“教师比例还不够高,高等教育教师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师队伍整体素质尚需提高。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快提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市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 持,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城市的必然 要求。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城市,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教师肩 负着培养创新人才和促进全民终身学习、推进全市改革创新的多 重任务,是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城市的主力军。各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各学校要为广大教师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创设鼓励 创新、宽容失败的制度环境。广大教师要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增强培养创新型人才和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引导学生树立 终身学习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构建学习型、创新型城市奠定基础。

二、明确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总体目标,创新教师队伍建 设思路

(四)把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明确建设高素质教 师队伍的总体目标。坚持以人为本,把育人作为教师的根本任务; 坚持以教师为本,把教师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坚持尊重知 识、尊重人才、尊师重教,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贯穿于教育事业 发展的全过程。我市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总体目标是:到2015 年,建成一支整体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 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实现师德素养显著 增强,教师专业化水平全面提升,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更加完备,城乡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教师地位和待遇显著提高。

(五)围绕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主线,创新教师队伍建设 思路。坚持师德为先、育人为本、结构优化、素质提升,遵循教 育发展规律、教师教育规律和教师专业化成长规律,为每一位教 师提供发展和成长的平台。坚持普遍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与发挥 骨干教师引领作用相结合,坚持开发整合教师资源与凝聚拔尖创 新人才相结合,坚持深化改革培养培训制度与不断创新教师管理 机制相结合,形成具有天津特色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体系。

三、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六)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教师担负着陶冶 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优良品质、培育学生健全人格的神圣职 责。具有远大的职业理想、崇高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理念是 提高教师职业化水平的目标要求。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着 力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教 师要以人格魅力和渊博学识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 导者和引路人。

(七)完善师德建设制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师 德建设全过程。把师德规范教育纳入教师资格认定和岗前培训之 中,增加师德规范内容在教师资格考试中的比重。坚持师德考核 与业务考核并重,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聘用)和评 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建立师德学习交流活动制度,表彰奖励师德 建设先进单位、师德标兵和优秀德育工作者,树立和表彰关爱学 生、严谨笃学、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的优秀教师楷模,广泛宣传 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社会氛围,引 导和激励优秀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建立辅导员、班主任专 业化培养制度,健全符合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特点的评价激励机 制。加强学术诚信制度建设,建立对学术不端行为的监督和查处 机制。

四、以提高专业化水平为重点,加强高素质基础教育教师队 伍建设

(八)促进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加快发展。以实施快乐启蒙教 育、促进儿童健康成长为目标,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政 府主导,建立学前教育教师补充机制,通过扩大高等院校学前教 育专业招生计划、辅修和转修及面向社会招聘等多种途径,拓宽 学前教育教师来源渠道。2010年至2013年,实施农村幼儿教师全 员培训项目,全面提升农村幼儿教师的保教能力和水平。实施幼 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培养项目,”十二五“期间,分批次培养500 名骨干园长和1500名骨干教师。规范幼儿教师队伍管理,严格保 教人员准入制度,着力提升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九)促进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建立义务教育教师 合理流动机制,提高薄弱学校特别是农村偏远学校师资配置水平。实施重点支教流动项目,选派城镇优秀教师支援农村地区偏远学 校。完善城乡对口帮扶机制,加大城乡之间教师支援、交流工作 力度。实施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到 农村任教。各区县人民政府要统筹教师资源配置,推进教师在本 区县内合理流动,进一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和学科结构。

(十)促进高中教师综合素质不断提升。根据高中学生的成 长、成才特点和学校的多样化、特色发展需要,着力提升高中教 师专业化水平。改进培训模式,创新校本教研方法内容,开发特 色培训课程,着力提升高中教师推进课程改革、落实课程方案的 能力,提高教师开设和胜任选修课的能力。与有关高等院校联合,拓宽培训渠道,培养通用技术课教师。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高中 教师攻读硕士学位,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拓展专业领域,优化知识结构,全面提升高中教师实施素质教育 的能力。

(十一)促进特殊教育教师知识和技能并重发展。着力建设 一支理解关爱学生、知识与技能并重、体系完备的特殊教育教师 队伍,实现残障学生学有所教。构建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特 殊教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开发优质培训课程资源,加强培训基 地建设,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开展特殊教育师资全员培训。2011年、2012年,实施特殊教育骨干校长和教师培训项目,培 养20名骨干校长和100名骨干教师,带动特殊教育师资队伍整体 素质全面提升。将特殊教育知识和技能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课 程,提高普通学校教师对随班就读残障学生的教育能力。

(十二)促进基础教育师资队伍整体素质全面提升。深入实 施”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着力培养教育家型名教师、名校长。大力推进”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着力提高农村教师的教育教 学能力。构建师范院校、教育科研机构、区县教师进修学校、教 师任职学校四位一体,紧密合作的全员培训体系。建设优质课程 资源平台,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开放性。高质量实 施基础教育教师、校长全员培训。建立境外教师培训基地,选派 优秀教师赴境外培训。

五、以增强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高素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 建设

(十三)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十二五” 期间,依托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采取理论进修、企业实 践、境内外培训等多种方式,培训100名”双师型“职业教育名师,实施100名农村和涉农专业骨干教师能力提高培训计划。改革职 业院校专业教师聘用制度,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 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选派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挂职 锻炼。到2015年,我市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 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分别达到60%和80%。

(十四)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依托高等院 校,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学历和专业水平提升计划,鼓励和资 助中青年骨干教师攻读专业硕士学位。到2015年,我市中等职业 学校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达到15%。完善中等职业 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制度,加快提升教师的实践 教学能力。

(十五)提升职业院校与成人院校校长的教育管理能力。完 善职业院校与成人院校校长管理机制。”十二五“期间,开展职业 院校与成人院校校长 ”影子校长“专项实践培训,培训100名中等 职业学校校长和50名高等职业院校与成人院校校长,着力提升职 业院校与成人院校校长的科学管理能力和职业化水平,加快建设 一支高水平、创新型学校管理团队。

(十六)实施能工巧匠进校园计划。创新职业院校实践教学 方法和实习实训机制,”十二五“期间,每年从企业特聘500名能 工巧匠进入职业院校,开发实训课程,培训”双师型“教师,指导 学生实习。建立特聘能工巧匠工作室,构筑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人 才聚集高地,为职业院校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十七)着力加强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缺教师培养。围绕我市支柱产业发展需要,以重大建设项目为纽带,充分发挥 高等院校和国家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的作用,开发优质培 训课程资源,开展我市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紧缺教师专项 培养培训工作。

六、以提升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强高素质高等教育教师队伍 建设

(十八)集聚和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落实”一校一策“高层 次人才集聚战略, 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优秀人才。完善特聘教 授制度。依托国家和我市重大人才计划,引进优秀人才,用好现 有人才,培养造就优秀拔尖人才。完善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人才 引进机制,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重点学科为 龙头,建设新兴交叉学科,构筑学科人才高地。

(十九)建设高水平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围绕重点科研基地、重点学科、新兴交叉学科和重大科研项目,建设高水平教学科研 团队。按照”大师+团队"模式,采取校内整合、交叉组建、团队 引进等措施,组建梯次合理、新老衔接、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 跨学科、跨领域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完善创新团队建设制度,营 造开放包容、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激发创新 活力,提升创新能力。

(二十)着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创新能力。中青年 教师是高等院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和骨干力量。要高度重视中青年 教师的成长,加大对优秀中青年教师的培养、使用和资助力度。拓展高等院校境外师资培训基地,加大支持力度,实施高等院校 中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计划,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境外一流 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和学术交流。实施高等院校中青年优秀教师专 项培养计划,采取科研项目资助、境内外学术访问等多种形式,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中青年教师。

(二十一)探索产学研合作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模式。搭建 产学研合作平台,建立高等院校与科研院所、企业高层次人才双 向流动制度,推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人才互聘、任教 兼职工作。建立高等院校教师实践基地,采取挂职锻炼、项目合 作等多种方式,选派高等院校骨干教师定期到企业和科研院所工 作。完善高等院校教师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引导教师深入企业和 科研院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教师参与国 家和我市重大科研项目,对获得国家级奖励、产生重大经济社会 效益的科研成果给予奖励和表彰。

(二十二)健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机制。完善青年教师助教、专业教研等各项制度,加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选派长期工 作在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赴国内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进修和进 行学术访问,鼓励和支持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鼓励和引导教 师潜心教学科研,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建立教师教育资源网络平台,鼓励校际之间教师互聘,充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作用,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

七、加强组织领导,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供保障

(二十三)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天津市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我市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协调解 决有关重大问题。各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 机构,将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各项 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二十四)建立分工合作机制。宣传部门要大力宣传优秀教 师的先进事迹,进一步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舆论氛围。教育行政 部门要统筹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组织实 施教师队伍建设各项措施。财政部门要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资金 支持。人力社保部门要在人才引进、教师流动、人事制度改革等 方面给予政策保障,并指导职业培训和技工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编制部门要统一城乡中小学编制标准,科学确定幼儿园、职业学 校、高等院校、特殊教育学校的编制标准。

(二十五)加大经费投入力度。财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 设立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经费,按照统一规划、单独核算、专款专 用的原则,实行专项管理。中小学要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 总额的10%安排教师培训经费。随着财政收入增加和教育经费增 长,教师队伍建设经费要逐年增长。

(二十六)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良好 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落实教师 绩效工资。进一步改善教师的生活待遇,学校分配政策坚持向教 学一线教师倾斜。进一步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充分发挥广 大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重要作用。

(二十七)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实行教师分类指导和分类管 理。严格教师准入制度,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定期登记制度。完善 公开招聘和岗位聘用制度。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加强学校管 理者队伍建设。完善和落实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在中 小学设置正高级职务,积极探索在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职务。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时,原则上要有在农村学校任教1年 以上的经历。完善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引进政策,努力营造人尽其 才、才尽其用,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制度环境和良好 氛围。

(二十八)开展教师队伍建设专项督导。建立教师队伍建设 专项督导制度。实行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报告制度。把教师队 伍建设作为对各级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政绩考 核的主要内容。对各区县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分类指导,进行督促 检查,总结工作成绩,推广先进经验,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成效。

主题词:教育

教师

天津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意见

第五篇: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本网]

2008-11-12 09:13:00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闽政文 „2008‟344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关于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战略决策,推动福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更好地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现就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充分认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当前,我省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时期,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党的十七大作出了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的战略部署,省委八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目标。教育在人力资源强省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位置。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提高人口素质、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推动力量。新时期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推动福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教育的基础、保障、后劲和支撑作用,全面推进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建设人力资源强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好。

(二)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 《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和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依据,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农村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以促进城乡教师资源均衡配置为目标,统筹规划、加强管理、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提高质量,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中小学教师队伍。

(三)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12年,全省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基本解决;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壮大,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明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进一步提升,涌现出一批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优秀教师;教师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普遍提高,形成一支能适应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

二、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四)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深入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大力弘扬 “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的责任感”的精神,以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为重点,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全面提高师德素养,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建立健全师德激励机制,定期开展人民满意 “十佳教师”评选活动和教师评先评优活动,树立师德典型,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到农村、边远地区为教育事业发展建功立业,对长期在农村任教并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定期给予表彰。

(五)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坚持依法治教、从严治教,严格按照 《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规范教师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教师要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模范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要勤恳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不敷衍塞责,不得无故停课、缺课、擅离职守,不得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对教育教学造成损失。要爱护学生,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健康,不侮辱、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要潜心钻研业务,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廉洁从教,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要尊重家长,注重家校联系,定期进行家访。

(六)进一步完善师德监督考核制度。建立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监督体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设立 “师德师风举报电话”,严格执行教师职业道德 “一票否决制”,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工作考核、职务评聘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引导广大教师合法表达利益诉求,对违反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教师,予以严肃处理;对触犯法律的,追究法律责任。

三、完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

(七)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在2002年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财政厅 《关于福建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基础上,将县镇、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提高到城市学校水平,城市、县镇、农村初中学校统一按员生比1:13.5配备教职工;小学在校生200人以上的学校按员生比1:19.5配备教职工,在校生31~200人的学校按班师比1:1.7配备教师,在校生10~30人的至少配备2名教师,在校生10人以下的配备1名教师。新的编制标准执行后,前3年全省先核增6500个编制,优先用于补充农村小学紧缺学科教师,使所有农村小学都能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进一步充实农村骨干教师队伍,解决部分地方出现的骨干教师 “青黄不接”问题。完善编制管理,坚决清理并归还被占用的教职工编制,对各类在编在册不在岗人员要限期归队或与学校脱离关系。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5年努力,基本实现农村教师结构合理,编制数、实有人数和财政供养人数相对应。

(八)积极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根据我省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需要,引导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一是实施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计划,各级财政对到农村学校服务的大学毕业生可实行代偿学费制度。凡具备相应教师资格的本科毕业生到我省一般转移支付县(市)和闽清、东山、南靖县乡镇(不含县级政府所在镇)及以下的农村中小学任教,服务期5年,按每人每年5000元计算,逐年退还学费,连续退费4年,所需经费由省级财政承担。市、县级财政也应安排一定经费,用于实施农村紧缺师资代偿学费计划。二是开展农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采取招收初中优秀毕业生、学制5年的办学形式,定向培养专科学历的农村小学教师,毕业后须在农村小学服务5年以上。学生在学期间适当减免学费并补助生活费,所需经费由设区市财政承担。近几年,重点培养小学英语、信息技术、艺术、体育、科学等紧缺学科教师。三是开展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通过推

荐免试、免缴学费的办法,从省内高校吸引一批具备相应教师资格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到农村中学任教并在岗完成教育硕士学业。

(九)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城镇办学水平较高的学校要与农村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对校”对口支援关系,通过 “结对子”、“手拉手”等多种形式,落实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省属中小学校要与农村学校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各设区市要统筹开展本辖区内县(市、区)域间的城镇学校对口支援农村学校工作。参加支教的教师人事关系不变,工资福利待遇不因支教而受到影响。各地应参照当地干部下派农村工作的补贴标准,每月给予支教教师一定的生活补助和交通补贴。实施城镇中小学教师农村学校任(支)教服务期制度,从2009年起,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中、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农村学校任(支)教1年或薄弱学校任教3年以上的经历,其中城镇义务教育学校40周岁以下(含40周岁)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农村学校任(支)教2年以上的经历。

(十)改善农村教师待遇。采取有力措施,实现县(市、区)域内教师工资、津补贴、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相同待遇,确保县(市、区)域内农村教师待遇不低于城镇教师待遇。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及以下中小学任教的,可直接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级。适当提高农村学校(含教学点)中、高级教师岗位的结构比例和农村教师在各级各类评先表彰中的比例。

四、建立健全教师交流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

(十一)实施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建立和完善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制度,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组织县(市、区)域内教师在城镇学校和农村学校、中心小学和完小(教学点)之间合理流动。同时,要组织好城区(含县级政府所在镇)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之间教师的合理流动。原则上在同一所学校工作满一定年限的教师都要进行交流,每年交流人数要达到应交流人数的10%以上;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校长也要进行交流。

加强对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校际交流工作的管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 “政策引导、因地制宜、城乡互动、稳步推进”的原则,制订具体的教师校际交流的实施意见,明确校际交流的基本原则、条件、程序和办法等,经县级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后组织实施。教师校际交流实施意见要向社会公开,保障广大教师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参与校际交流工作。各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所辖县(市、区)教师校际交流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确保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平稳推进、落到实处。

(十二)完善 “以县为主”的教师管理体制。根据 《义务教育法》关于义务教育 “以县为主”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教师管理体制。县(市、区)域内公办学校教职工人事关系收归县管,以推动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县级人事行政部门对县(市、区)域内公办学校教职工人事管理实施宏观管理、指导和监督。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师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省、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教师工作,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考聘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

县级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每学年初以学校(教学点)为单位核定本辖区所属中小学教职工编制。县级人事行政部门负责核定本辖区所属中小学教职工岗位设置总量及其结构比例;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人事部门提出所属中小学岗位设置的具体意见,学校根据具体意见制订本校岗位设置方案,经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教职工岗位聘用的核准,岗位聘用经同级人事行政部门认定后兑现工资待遇。

全面推行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坚持凡进必考、择优聘用。县级机构编制部门负责本辖区所属中小学新招聘教师的用编审批。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编制本辖区所属中小学新教师招聘计划和方案,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公开招聘工作,招聘结果报同级人事行政部门审批。县级人事行政部门负责公开招聘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公开招聘新教师考试的科目、内容和方法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与教师职业特点,使真正适合当教师的人才能够进入教师队伍。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同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人员编制(含领导职数及人员结构比例)和人事行政部门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内,负责本辖区所属中小学在编教职工在学校之间的流动,并在1个月内向人事行政部门备案,向同级机构编制部门办理核编手续;人事行政部门负责办理工资基金变更手续;县级机构编制部门负责对编制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五、进一步加强教师培训工作,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十三)大力开展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的教师培训工作。一是加强新任教师岗前培训,新任教师岗前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以促进新任教师巩固专业思想,掌握教学常规,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二是实施 “农村教师(校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新课程背景下农村教师专业素养培训和校长办学治校能力培训,5年内对全省农村教师(校长)轮训一遍,其中省级培训教师1万名、校长1千名,设区市级培训教师3万名、校长2千名,其余由县级负责培训。继续开展高中新课程培训,确保每位高中教师都接受过高中各年级新课程内容的培训。三是实施 “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省级培养百名教学名师、千名学科教学带头人和百名名校长、千名骨干校长,并建立一批名师工作室。市、县(区)也要相应开展骨干教师培养工作,形成省、市、县三级骨干教师和校长队伍,带动全省中小学教师和校长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四是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组织全省中小学教师参加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50学时,以提高我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

(十四)加强教师培训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教师培训机构的资源配置,明确任务职责,加强培训能力建设,提高为广大教师学习进修服务的水平。大力加强福建教育学院建设,强化其培训、教研的功能以及在全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的引领带动作用,将福建教育学院建设成为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主要基地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研究咨询和业务指导中心。省级培训机构主要承担高中高级职称教师、高(完)中校长,以及省级骨干教师和校长的继续教育任务,其他教师、校长的继续教育任务由市、县两级教师培训机构分工负责。各设区市要重点建设1~2个市级教师培训基地,确保教师和校长培训工作的落实。各县(市、区)要整合教师培训、教研和电教等资源,加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构建集信息、培训、教科研和社区服务为一体的教师学习和资源中心。开展县级教师进修学校达标评估工作,“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20所省级示范性县级教师进修学校,推动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规范化建设。重视培训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专职培训教师定期培训制度,提高培训师资素质,努力建设一支由专家学者、中小学一线优秀教师和专职培训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合理流动的高素质培训师资队伍。适当提高各级教师进修院校专任教师的高级职务岗位结构比例,吸引优秀人才充实培训师资队伍。

(十五)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围绕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存在的重难点问题,对课程与教学管理、课堂教学改革、评价与考试改革、学生学习质量分析与指导、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等带有全局性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研究成果引入培训课程,使培训课程和内容更加符合中小学需求和教师专业发展需要,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培训模式,坚持因地制宜、以校为本、注重实效的原则,大力开展校本培训;建立教师校本培训考核检查制度,切实落实学校在承担校本培训中的责任;充分发挥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网络等远程教育平台的作用,促进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培训的有机结合,提高培训效益。

(十六)加大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和经费投入力度。贯彻 《福建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意见》(国人部发 „2007‟96号),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体系,人事行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公需科目培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专业科目培训,专业科目培训学时不得低于总学时的70%。把接受继续教育情况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评聘的一项依据。

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 “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农村教师(校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工程”、高中高级职称教师全员培训和其他省级骨干教师、校长培训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按教职工工资总额1.5~2.5%的标准,核拨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并落实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农村中小学校要按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用于教师参加培训所需的差旅费、伙食补助、资料费和住宿费等开支。民办学校举办者也要按本校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安排教师继续教育经费。加强教师培训经费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严格执行物价、财政部门关于继续教育工作的收费规定,禁止乱收费。

六、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十七)落实公办学校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健全公办中小学教师工资县级财政统发机制,将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教职工工资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按时足额发放,确保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实现县(市、区)域内中小学教师同等待遇。进一步落实公办学校教师医疗、住房等社会保障政策,各市、县(区)应按规定的比例和标准为中小学教师足额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省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劳动保障、建设、财政等部门对中小学教师基本医疗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十八)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合法权益。落实 《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师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和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省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民办学校教职工聘用合同范本,民办学校应依照 《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与聘用的教职工订立书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并按合同规定及时兑现教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为教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民办学校教职工人事档案由教育行政部门和人事行政部门共同指定具备资质、服务质量好、收费合理的人事代理机构代管,受委托的人事代理机构要切实做好民办学校教职工档案管理、教龄和工龄计算、职务评审等工作。民办学校应参照同类公办学校专业技术职务岗位结构标准,对具备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教师实施聘任。民办学校应当按照 《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规定,为在职教职工缴存住房公积金。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民办学校教师合法权益落实情况的督查。

(十九)完善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和对学校重大事项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全面实行校务公开制度,执行重大问题议事规则,学校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福利待遇以及涉及教职工权益的其他事项,要及时向教职工公布。

七、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二十)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重点来抓。要根据本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相关工作措施,大力营造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教育行政部门作为主管部门要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切实抓好各项工作措施的落实。财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保障职能,按照教育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编制、人事等部门要在编制和人事政策上给予保障,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十一)强化学校对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教,切实建立教师管理责任体系,健全教师管理规章制度,明晰职责,落实责任。要建立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教师队伍发生的问题要界定责任,严肃处理。校长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全面承担起教师队伍建设管理的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不断规范教师从教行为。要规范学校收费,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批准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不得以任何理由扩大收费范围或提高收费标准,坚持收费公示制度,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得乱收费。财政、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经费收支的监管,学校不得自行增加津补贴项目、提高津补贴标准。

(二十二)加大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督查力度。把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纳入 “双高普九”和 “对县督导”的评估范围,适当提高评估权重和分值。适时开展专项督导检查,考察评估各地师德建设、教师资源配置、教师待遇、培训经费和培训基地建设等实际情况,并把督导检查结果作为表彰奖励或责任追究的重要依据,确保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本 《意见》,推进我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科学发展的先行区、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提供人才支撑。

二○○八年十一月十一日

下载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意见(大全)

    泰山博文中学 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教师队伍的质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坚持以质量立校,必须坚持以教师为本,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面对我市教育的新形势,建设一支高素质......

    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全市公路系统“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市公路事业又好又快......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政法队伍建设的意见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政法队伍,切实履行党和人民忠诚卫士......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资本、第一推动力。为进一步构建与沧州渤海新区高质量发展形势相适的人才战略体系,加速造就一支规模庞大、素质优良、......

    关于进一步加强法院队伍建设的意见

    四川省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 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法院队伍建设的意见》的通 知 各县(市、区)人民法院,本院各部门: 现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院队伍建设的意见》印发你们,希认真贯彻......

    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为不断加强和改进全体干部职工队伍建设,促进作风转变,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改进服务质量,调动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一......

    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黑龙江省委、黑......

    宿迁市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

    宿迁市人民政府文件宿政发〔2009〕94号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 施意见各县、区人民政府,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苏州宿迁工业园区,市各委、办、局,市各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