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巡警巡逻防控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巡警巡逻防控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在当前的基层基础建设年中,巡警队伍是公安部重点建设的三所三队中的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治安形式的千变万化,强化巡警巡逻防控机制是适应当前社会治安形势发展的需要。现结合工作实践,就加强巡警巡逻防控机制粗浅地谈一点体会。
一、制约巡逻防控工作因素
(一)勤务运作模式上存在缺陷。现行的巡逻工作勤务模式,一般是以巡警为主体对社会面进行动态控制,具有明显的“警种化”特征。所谓“警种化”,就是把巡逻作为巡警的专门行为,而未把它作为警察的基本职能的勤务方式。在这样一种体制下,首先是导致了警力不足,难以实现“全方位”控制。如以宁河分局为例,巡(特)警支队负责街面巡逻的民警共有12人,实行“三班两运转”的运作模式,每班参加巡逻的仅有1辆巡逻车,4名巡警,承担城区的巡逻防控任务,与每0.3至0.5平方公里一名巡警的要求相差甚远;其次是责任不明确,巡警所担负的巡逻控制责任容易与派出所的发案控制发生冲突,既导致了控案责任无法明确,又容易产生推诿、扯皮等问题;三是控制的针对性不强,“警种制”使巡警不能够全面了解责任巡区犯罪的手段、特
点和规律,导致巡逻防控工作出现盲目性,也使巡逻民警发现可疑情况、盘查可疑人员的能力无法得到提高。
(二)、与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的衔接不畅。表现在情报信息不能指导精确打击和精确防控,情报信息的规模效应不能在巡逻工作得到体现。巡逻工作是“车轮滚滚、转过算数”,要么就是搞人海战术,集结大量的警力进行大面积的防范,劳民伤财,即使抓到了嫌疑人也是“瞎眼猫碰到死老鼠”。受警力不足的影响,在巡逻范围上往往也是“局部巡防”,在巡逻方式上是“单纯巡逻”、“限时巡逻”,无法对辖区进行全时空覆盖。受协作机制建设不到位影响,巡逻工作是“单兵作战”,既没有防范社会化下的民力支持,也形不成诸警联动、合成作战的整体效应。
二、强化巡逻防控机制建设的对策
(一)正确定位巡逻防控工作是建设的关键。首先是表现在预防犯罪上。预防犯罪的最有效手段在于减少犯罪机 会的出现,而巡逻勤务恰恰在这方面体现了它的独特优势。当警察在街上反复出现,既可以达到震慑犯罪意念的产生,又可以切断犯罪机会的出现,从而有效防止犯罪的产生。如果重打击轻防范,必然会出现经常集结大量的人力、物力专门去应付已经产发生的案件,造成了打不胜打的被动局面。从社会利益的增长角度来讲,犯罪一旦发生,无论侦破与否,社会整体利益无论是经济效益,还是社会效益均为负增长。
其次是表达在巡逻勤务的内涵上。警察的基本职能主要包括执行法律、预防犯罪、打击犯罪、服务群众、协助行政、维护社会秩序等六个方面。这些勤务活动中,约有80%的需要警察走出办公室来完成,巡逻勤务的流动性和全时空控制,不仅可以起到预防犯罪,及时发现制止和打击犯罪,还可以起到治安管理、及时处臵突发性事件,依法行使警察职权的作用,增强公众的安全感。
首先将巡逻勤务是巡警的基本勤务转变为整个公安工作基本勤务的观念。警察勤务是指警察机关完成警察任务,以最有效的方法,组织和运用警力,杜绝人海战、疲劳战。如成立刑侦、治安、户政、交通等部门分别承担侦破案件、场所管理、户籍管理、道路交通管理等任务,采取守望、当值、查察、调查访问等警察勤务来完成任务。这种管理方式和勤务模式,适应了当时我国计划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推行全警参与“勤务制”。将巡警专司巡逻勤务转变为其他警种共同开展巡逻勤务观念,将巡逻防控工作转化为整个公安机关的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将巡逻勤务由巡警的基本勤务转变为是整个公安工作基本勤务,将巡警专司巡逻勤务转变为其他警种也应开展巡逻勤务,推行巡逻防控勤务化。一是可以依托各基层派出所,盘活现有的警力,建立起完整的巡逻控制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在防控责任上的相互
纠缠,真正明确“保一方平安”的责任;二是将巡逻防控工作作为公安局总体的工作部署,最大限度地消除了警种之间的界限,从根本上解决工作衔接问题。
整合巡逻力量共同参与社会面巡逻防控,是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弥补警力不足,严密巡逻防控网络,体现巡逻防控网络整体功效的前提和保障。实践证明,靠公安民警尤其是巡警力量单打一的方式来建立和完善动态巡逻防控网络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整合各种力量,明确相应的职责,将他们全部纳入巡逻防控网络,构建“共同参与,协同作战”的控制格局,使巡逻防控网络获得切实而稳定的人力依托。
第二篇:巡警大队社会面巡逻防控工作情况
关于进一步强化社会面巡逻防控工作情况
为贯彻落实黄明副部长在8月8日公安部“进一步强化社会面管控严防严打暴恐活动和个人极端暴力犯罪视频会”上的讲话精神,强化公安机关对社会面的控制能力,震慑和打击现行违法犯罪活动,增加群众的安全感。巡警大队结合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当前治安形势建立了常态化武装巡逻防控机制,坚持以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共建和谐古交为工作目标,认真落实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积极发挥巡逻防控职能作用,着力提升队伍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队伍的应急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以人民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
一、从严治警,促进队伍正规化建设
1-8月,巡警大队坚持从严治警的工作思路,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并能严格落实,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赏罚分明,有效杜绝了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确保了队伍正常运行管理。
二、严格落实“网格化”巡防工作
1-8月以来,巡警大队认真落实局党委安排部署,围绕“服务大局、力保稳定、强化基础、建强队伍”的工作主线,力求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不断做好对主要街道、繁华路段、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等易发案地区的巡防控制。
1-8月,大队巡逻车坚持五班三运转出勤模式,每天每班次投入街面巡逻车辆3辆,每辆车均3人;三个治安岗亭每天每班次投入警力3人;大队每天派出徒步巡逻组2组,每组5人。
1-8月,大队各项数据累计:出动车辆2178辆/次、出动警力8697余人、盘查人员600人、接处警共计217起、救助183起、治安案件105起、调解纠纷245起、服务群众(好人好事)75起。
三、合理划分巡逻区域、强化警力配备,增加巡逻密度和力度。
根据我市地理环境、治安状况以及党政机关、重点部门和要害部位的分布情况,划分为三类巡区。
一类巡区:党政机关驻地及周边,城市主干道,广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繁华商业街区等人员密集或公共复杂区域。
二类巡区:学校、医院、金融网点、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供油等重点区域、场所。
三类巡区:除一、二类巡区外的所有区域。
巡逻小组12支,负责大川东路、大川西路、金牛西大街、金牛东大街、青年路、人民路的线路巡逻。同时启动了常态化武装巡逻防控机制,把警力集中投向案件高发部位、防范薄弱环节、人员密集场所,做到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巡逻小组24小时屯警街面,有警处警,无警巡逻,动中备勤。
巡警大队按照“全面覆盖,突出重点,以快制动,有效控制”的原则和动态社会环境下的新型警务巡逻模式要求,全面开展城区常态化武装巡逻。大队要求全体巡逻民警要充分认识常态化武装巡逻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要统一思想认识,强化武装巡逻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武装巡逻中,各巡逻组按照“统一指挥、突出重点、覆盖全域、机动快反、互联互通、严密高效”的要求,加大对学校、医院、金融网点、市民广场、汽车站及主要街道、繁华路段、重点部位和人员密集场所等易发案地区的巡逻防控密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街面见警率,挤压犯罪空间,切实增强对社会面的震慑力、管控力和现行违法犯罪的预防、发现、控制能力。
在巡控工作中,大队结合城区社会治安实际,每天安排8名民警开展车巡和步巡相结合的巡逻方式,实行统一整合常规的街面巡逻、治安岗亭和治安卡点力量,协调配合,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上街头路面,加大巡逻密度。通过一系列的巡逻防控措施,织严织密社会面防控网,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打击犯罪,震慑犯罪,最大限度地减少“两抢一盗”等可防性案件及各种恐怖暴力事件的发生,确保城区社会治安持续稳定。
四、明确职责任务,增强责任感使命感。
巡警大队是市区社会面巡逻管控工作的牵头部门和快速处置工作的机动力量。具体负责:1.统筹规划全市巡逻防控工作,制定巡逻防控方案和工作规范,适时调整巡防区域及警力部署;2.对全市巡防工作进行检查、指导、考核;3.与派出所共同开展一类巡区的巡逻防控;4.根据指令,配合处置一类巡区周边辐射区域的警情和突发事件5.组织8-12名警力作为应急力量,及时处置辖区内各类突发事件;6.遇有重大突发性事件,做好现场处置工作并根据指令,随时增援。
民(辅)警在值班巡逻过程中佩带枪支、携带单警装备和执法记录仪,采取步巡与车巡相结合、视频监控与路面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重点部位、场所的武装巡逻监控力度,将各类违法犯罪控制在萌芽状态。
在接到指挥中心指令和群众直接报警求助时,能抽调精干力量及时妥善处理。与此同时积极配合辖区各职能部门开展专项巡逻防控行动和集中清查行动。
五、下步工作计划
1、加强教育,组织队员开展好政治、业务学习、安全保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常识的学习以及与工作相关的各类规章制度。严格队伍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整顿队伍作风。
2、开展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防严打暴恐活动和个人极端暴力犯罪的工作;全队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服务群众工作的力度,加大对辖区街面外来人员的盘查整治力度。
3、加强巡逻防控的力度,人员密集场所的徒步巡逻,确保见警率、管事率,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认真落实
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不放松,进一步明确职责、任务,确保辖区安全稳定。
4、进一步做好人员、装备的管理,保证在遇有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赶到控制现场;严格车辆管理,整顿驾驶员队伍,杜绝发生车辆问题。
5、加强对新补入队员的教育,强化体能训练,加强技能培训,岗前培训等工作。
二0一四年八月三十日
第三篇: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随着《动物防疫法》及《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配套法规的相继出台和我省兽医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县的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动物疫病防控的基础支柱,但与日益严峻的疫情形势和食品安全形势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认真反思,基础防疫监管措施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落实已经成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漏洞,如何建立动物防疫工作的长效机制,将基础防控工作做牢做实,建立重大动物疫病的有效保护屏障,已成为当前各级兽医主管部门和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急需探索和解决的重要课题。以下笔者将对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基层动物疫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我县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殖户动物疫病防控意识淡薄
一是养殖户动物疫病防疫的重要性认知不足,自觉接受防疫意识淡薄。部分养殖户认为饲养的动物是自己的私有财产,如何防疫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无权干涉,没病时就省事省钱,存在一种碰大运的侥幸心理,也有的因曾经遇到免疫后动物发生不良反应、发病、甚至死亡而未得到及时救治、赔偿,则对防疫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二是病死动物不按规定处理。尤其是小规模和散养户,他们的社会防疫意识和法律意识薄弱,一方面受利益驱动,为减少经济损失,不少养殖户对病死畜禽变价处理,另一方面对处理不出去的有不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乱丢乱甩的陋习难以彻底改变,即使采用掩埋,但是对掩埋的地点、深度和方法达不到科学规范要求,掩埋坑中根本不加消毒药,基本上形同虚设,造成水源、环境污染,给动物疫病的发生埋下隐患。三是养殖户千方百计逃避检疫。为逃避检疫费,养殖户逃避检疫,致使病害动物进入流通环节,对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产生不利影响,甚至疫情发生后隐瞒疫情,阻碍执法。为动物疫病的传播埋下了隐患。
(二)乡镇动物防疫体系薄弱。一是乡镇人员编制少、工作量大,人员负担重。按照我省要求乡镇区域所人员不少于4个,而我县乡镇区域所最多4个人,有的乡镇只有1人,却承担着22项职能,最繁重、最基础的工作都压他们身上,压力大、责任大、工作经费少也导致他们长期牢骚满腹,都不愿意做负责人,形成乡镇区域所所长无人干的怪现象。此外,我县现有乡镇区域所工作人员大多数都住在县城,而在乡镇工作需要坐车上下班,各乡镇山高皇帝远,县局监督不到,人员素质再不高,很容易形成空城计。很多地方常年轮流值班,对上级安排工作应付了事。二是村防疫员工作量大、经济待遇低,免疫质量得不到保证。村级防疫员是动物防疫的主力军,他们在最基层开展免疫、消毒、加施耳标、填发免疫卡、建立免疫档案、流行病调查、疫情报告、掌握畜禽进出栏情况、临栏检疫等大量工作,但报酬却人均5000元钱,除去走家窜户交通费所剩无几。这样导致许多年轻村防疫员外出务工挣钱,造成村级防疫人员年龄老化,新生力量补充不进来。这样无疑增加了疫病防控的难度。
(三)动物防疫经费落实难。《动物防疫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动物防疫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计划;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本级政府职责,将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扑灭、检疫和监督管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但实际落实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一是防疫工作保障经费落实不到位。县级列入预算的监测经费不但少而且还经常不到位,致使县级监测工作开展困难,尤其“两病”净化工作,往往是人感染布病后财政才拨付款项开展工作,使我们的工作非常的被动。二是疫苗注射后动物发生反应、死亡赔偿及无害化处理补偿政策落实不到位,这样养殖户常常拒免。三是工作任务量逐年增加,检测试剂逐年上涨,但监测经费却始终没有增加,导致各级监测难以开展。
(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快速处臵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发现疑似重大动物疫情后,要逐级上报,采集病料要送省级实验室和国家参考实验室确诊,贻误了疫情判定和处理。二是疫情发布与地方畜牧业保护之间的矛盾无法得到合理解决,增加了疫情公布给地方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的压力,不利于调动地方及时发现报告疫情的积极性。
二、建议和对策
1、加强宣传,科学引导,提高养殖户自觉主动性和依法防控意识。利用媒体报道、发放资料、培训教育、科技下乡、在动物规模饲养场(养殖小区)内制作大字标语、科普宣传栏、安放警示牌和责任公示牌等形式,加强对《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等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以及动物疫病防疫相关知识的宣传,普及科学养殖,依法防控知识,提高养殖户知法、懂法、自觉守法意识、督促养殖户做好各项防控工作,确保病原及时消灭,防止病原扩散蔓延。
2、健全兽医管理体制,提高防疫人员的的业务素质。一是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逐步建立起科学、统一、透明、高效的兽医管理体制,健全基层兽医服务体系,适当增加乡镇人员编制,招录畜牧兽医专业大学毕业生进入乡镇工作,提高动物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和动物防疫能力。二是提高基层兽医人员待遇,调动工作积极性,引入绩效工资制度,将年终考核与工作能力、业务成绩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工作积极性。加强培训,提高基层防疫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加强其责任心和政治敏感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三是加大村级防疫员队伍建设,增加防疫设备投入,提高劳动报酬。建立村级防疫人员统一的管理办法,对其任务、考核、待遇、奖惩予以规范。使村级防疫员真正成为动物防疫的主导力量。四是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对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动物防疫工作人员和管理相对人的法律细化,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加强政府行政推动力度,完善重大防疫措施、经费保障机制。一是各级人民政府应加大对动物防疫工作的领导力度,把防疫工作列入主要议事日程,全面落实动物疫病防治措施。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也应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纳入村委行政管理考核内容,发挥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行政推动作用,提高免疫质量和密度,改变防疫员孤军作战的局面,促进动物防疫工作上水平。二是增加防疫投入,建立动物疫病防控经费长效保障机制,将防疫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确保经费足额拨付到位,专款专用。同时县级以上财政还应安排工作经费,重点是基层防疫人员的劳动报酬。把免疫反应死亡补偿制度和经费落到实处、简化理赔程序,及时足额兑现补偿金。最大限度保护养殖户的利益,消除村级防疫员的后顾之忧,使基层动物疫病免疫工作顺利开展。
4、实行规范管理,严格责任追究制,建立防疫监督长效机制。动物防疫工作是一项运用动物疫病的免疫、监测、检验、隔离、扑杀销毁、消毒等综合性技术措施,严格检疫和监督,是预防、控制、扑灭动物疫病的一项综合措施。一是实行动物规模养殖场(小区)动物卫生监管责任无缝隙覆盖,制定动物卫生监管责任制,明确监管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状,实现定人、定岗、定责,建立责任体系网络,落实责任制管理。各级政府不是将目标责任书签到下级就算完成任务,而是要加强检查监督,切实履行政府在动物防疫工作中的领导、宣传、组织职责。二是指导养殖户建立养殖档案,真实反映动物养殖环节的免疫。要对免疫质量等防疫工作中的主要指标进行严格检查,对达不到规定密度和有效保护率的及时补免。四是加大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措施、基础建设资金扶持力度,以“政策优惠,资金扶持”为手段,鼓励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措施落实。根据畜牧业发展实际,规划修建规模适当的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所,引导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措施改进,对辖区内病死动物统一集中处理,达到不影响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标准,真正实现科学防控,依法监管。六是落实检疫申报和入场隔离制度,切实执行“防检结合,以检促防”,把好产地检疫关。要重拳打击逃检者,政府协调建立部门间合作,严厉打击逃避检疫的经营者,规范“绿色通道”管理。通过严格检疫督促防疫工作的有效开展,降低防疫工作监管难度,以确保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
第四篇:巡逻防控工作意见
梧田辖区巡逻防控工作意见
近年来,梧田公安机关不断探索和创新城市治安巡逻防控工作,街面巡防工作有了很大进展,街面“两抢”等多发性犯罪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街面犯罪一个系统工程,许多新情况、新变化给巡防工作带来新的挑战,治安巡逻亟待完善和改进的地方还很多。我就实习期间发现的问题,对如何加强梧田城区巡逻防控提出以下意见:
一是要规范巡防模式,增强巡防实效。在时空布警上,要突出重点时段和地段。建立警情监测分析制度,定期进行警情会商,分析多发性案件的发案地区、时段和案件类型,实行动态布警,精确地投放警力,特别是对人流、车流较多和易发案的重点时段和路段,实行重点布警,加大巡逻力度和密度。在巡防方式上,要坚持车、步巡相结合,公开巡防与便衣巡防相结合。对梧田街面案件多发的路段,可采取便衣巡逻和着装巡逻相结合的方式,立足于抓现行,加大街面控制力度;对巡防区域较大以及人流、车流量较少的路段,要以车巡为主,提高巡逻的机动能力;对梧田居民区和狭窄街巷,要以步巡为主,拉近警民距离。在巡逻考核上,要把巡防民警的现场抓获率和巡防路段的发案率作为考核巡防工作成效的一条主要标准。
二是警民互动,群防群治携手共同维护梧田社区治安。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善于把社区居民推到社区治安的主体位置上来,与之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定期向社区居民报告社区警务工作,接受监督和评议。要实行有偿与义务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群防群治活动。对于新开发的封闭型小区,要发挥物业管理机构健全的优势,雇请保安开展防范。对于单位型小区,要动员单位出资或出人,组成巡防和守望力量。对地缘型小区,要发挥邻里熟悉的特点,开展“我为别人守一夜,别人为我守一年”活动,形成邻里守望、联户联防、看楼护院的良好格局。对于商业型小区,要推行店店自防、店面互防、片内联防机制,从而在社区构筑起警民联防,单位联勤,路店联管,户户联动的防范网络,做到单位有人站、小区有人转、门栋有人看、铺面有人巡。三是明确责任,把梧田社区治安好坏作为考核街道和社区干部政绩的一条主要标准,增强街道和社区干部主动抓社区治安、主动抓社区巡防的责任感。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社区坐落单位法人代表是本单位安全防范的第一责任人,促使他们配合社区居委会抓好社区治安。
四是落实巡查制度,强化对各类行业、场所的阵地治安防控。一是治安部门要加强对管区内娱乐服务场所、特种行业的巡查,与业主签订治安管理责任状,进行经常性法制教育,促其依法依规经营,防止黄、赌、毒和违法犯罪分子藏身匿迹。二是经文保部门要加强对金融网点和要害部门、单位的巡查,看内部安全防范措施是否到位,查内部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和漏洞,防止发生恶性盗抢案件和破坏事故。三是消防部门要对消防重点单位加强巡查,检查消防安全措施是否到位,坚决防止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四是人口管理部门和社区民警要加强对出租房屋的巡查,防止出租房屋藏污纳垢。对流动人口、暂住人口实行一站式服务,做到服务到位,管理到位。社区民警对社区内暂住人口、流动人口要实行分层次管理:对有身份证、固定住所、稳定职业、表现较好的列入第一层次,实行一般管理;对有身份证、固定住所,但经济来源不明,列入第二层次,由社区民警发函到户口地派出所进行调查,及时加强控制;对有身份证,但行动诡秘,经济来源不明,或身份一时不明的,列入第三层次,由社区民警重点管理,建立档案,采集指纹笔迹,及时掌握动态,抓好巡防工作,积极主动开展治安巡防。
五加大督查力度,有力提供巡防经费和装备保障。巡特警支队要负责对全市巡逻防控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为巡防民警配备必需的钢盔、手铐、电警棍、警戒带、警绳等。同时,对巡防民警要加强教育训练、立足岗位开展大练兵活动,提高巡防民警的查缉、堵截、盘问、搜身、擒拿战术和体能素质,并加大经费和装备投入,以适用实战需要,着力解决协防人员的工资,提高福利待遇。
第五篇:巡逻防控工作
如何开展巡逻防控工作
1、巡逻力量:我队8人,分为4组,每组2人,2组车巡,2组步巡,交替进行。十支义务巡逻队,由社区治保会成员、社区积极分子、享受低保人员等人组成,每支义务巡逻队有5人。
2、巡逻范围:六条主干道、52个居民住宅小区、34个重点单位、19个重要目标、案件高发地。
3、巡逻时间:全天候巡逻,重点时段:22:00-3:00,5:00-7:00.4、巡逻模式:白天见警察,晚上见警灯;车巡、步巡相结合;小区、道路相结合;所内巡逻队与义务巡逻队相结合。
5、巡逻宣传:在特行场所,沿街门店发放预警信息;在居民小区进行防盗、防抢、防火等安全防范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