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读书方法总结(..

时间:2019-05-13 10:4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个人读书方法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个人读书方法总结(..》。

第一篇:个人读书方法总结(..

{读书}个人读书方法总结(看Jun Yang兄的读书文章后有感而写)

看了Jun Yang的文章,我也想写我自己的读书总结了,呵呵。

不过看这个的前提是:每个人的读书习惯都是不同的,不要随便“全盘”拿别人的习惯来培养自己的习惯,找到合适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全盘”二字重点,不要全盘接受别人的习惯。我下面所说的也不一定是读到我文章的人所需要的。

我的读书方法,一些是我爸爸培养的,一些是我以后总结的。

1、挑选合适的时间连续阅读。

我也一样不推荐计划阅读。看了Jun Yang的文章,在这一点有些共鸣。

C专家编程的作者Peter Van Der Linden曾经玩笑的解释“什么时候数组与指针相同”这个标题的时候说: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第二版(K&R)99页的底部是:

作为函数定义的形式参数,然后翻到第100页,紧接前一句,char s[]和char* s是一样的。

呜呼,真是不幸,这么重要的一句话竟然在K&R第二版种被分别印在两页上。

嗯,如果按计划看这样的书,恰巧看到99页,而不看100页,那么100页的关键部位岂不是看不到?呵呵,玩笑。

毕竟连续阅读头脑才有印象。看书不是锻炼,看书不是锻炼记忆力,获取书本知识不能“量化”。

2、快速浏览,然后多看几遍。

这个是我爸爸在我小时候就给我提的,我接受了这个建议到现在。他给我说:书你一遍看完就掌握其中重要的内容是不现实的。但是在掌握之前要有个大概的印象,掌握这个印象的方法就是快速浏览,不要知道某些条目是为什么,需要研究的重点就记下来,第二次看的时候再去仔细看,能理解多少就是多少,第一次要以看完为目的。而真正掌握,是随后的通读,有了第一遍的基础,随着看这本书的次数增加,看书速度会越来越快,因为头脑里早已经知道那些是没有掌握的,已经掌握的就会快速略过,但是会加深印象。此后可以带着实际问题从新来翻阅该书,会有更深的理解。《C++Primer第三版》潘爱民老师翻译的版本,我在2002年购买到现在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从最初的花了近3个月的浏览第一遍,到现在的可以花一天就可以通读一遍。期间给我带来了不少好处。

曾经非常非常不待见这种方法,自从亲身使用过好感到确实是好方法。特别是一些技术书籍,尽管你第一遍看的很仔细,你仍然不能记住对你来说第一次接触到的概念,读多了(可能跟艾宾浩斯曲线有关吧),记住的概念多了,也就更好理解了。

3、学会记忆也要学会忘记。

记住重点,尽量忘记细节。甚至记住哪本书可以找到这个概念就够了,然后忘记它。每个人对待书的态度不同的,或许与自己的成长经历有关。我的习惯是,记住重点,想了解细节再去查。学会记住很难,其实学会忘记也很难。有时候记忆是一种负担,日积月累会很沉重,不用的知识会越来越多,而且书承载的是作者他的想法,看书在吸收知识的时候,无形中也在被作者所“干涉”思想。但模仿的过程是学习的重要过程,但脱离不了模仿就不能成为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学会查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还是《C++Primer》,前几天我还就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细节,特别对多继承的析构函数作为重点仔细看了一下,有时候一些类似常用的概念,有很多种形式,平时也就用最常用的,那些不常用换言之特殊的概念,能查就可以了。嗯,看了Jun Yang的第二点,他说“知识存储机器”,呵呵有些夸张了。不过也可以理解他这么说,上面我已经提到书本给我们带来的负面影响了。

“看书”而不是“读书”,读书也是中国常用词语。英语就是read book。很多人都喜欢用嘴去“读”书,或者边看书边自言自语。这是不太好的一个习惯,读是一种干扰人思维的方式。语言虽然能加深记忆,但会影响思考。

4、不要“太”强迫自己。

不喜欢就不要看,看不进去可以极端的选择干脆不看,或者隔一段时间再看,或者静下心来的时候再看,或者换一本同类的书,按照自己需要的知识点来寻找书籍。曾经和朋友交流过,他说《编译原理》也就是那本经典的“龙书”,虽然他也知道很好,可怎么也看不进去,不知道为什么。但是看《编译原理与实践》,他很容易的就看进去了,之后,他根据掌握的编译原理写了一个汇编语言的代码着色器,可以生成UBB代码和HTML代码。

我为什么要突出不要“太”强迫自己这个“太”呢?有时候也需要强迫一下自己,不能太随性,也得掌握一个度。有时候很重要的概念书籍,看起来是很枯燥的,朋友建议看的书,可能有他受益过的地方。比如我看《Structure and Interpretation

of Computer Programs(SICP)》,就是那位只能看《编译原理与实践》的朋友推荐我看的,北大裘宗燕老师已经翻译为中文版。经典的SICP是用Lisp描述的,一本古老的介绍functional编程的书。看一点就感觉很乏味,但稍微强迫一下自己,就知道这本书的优异之处。我就是看了求解费波那契数列的使用递归,以及递归优化那一章,对我以后写任何语言递归的分析,受益那是一辈子的。比如C++之父写的书,就被公认的哲学味太浓,不适合绝大多数人阅读,但我就很喜欢看,书本就是这样,因人而宜,就像配偶一样,自然有适合自己的一位。

5、有时候需要追根溯源一下,有时候需要换一种角度来看书。

下面是来自:Bejarne Stroustrup在《C++语言的设计与演化》里面有关“引用”这个概念的提出时候的细节,更多的描述见该书裘宗燕老师翻译的版本第56页和第57页:

引入引用机制主要也是为了支持运算符的重载。Doug McIlroy还记的,有一次我向他解释某个预示了目前运算符重载模式的问题。他用的术语引用挑起了我的思绪,我嘟囔了一声谢谢就离开了他的办公室。当我第二天再出现时就带着已经基本完成的目前模式。Doug使我想起了Algol 68。

现在引用机制得到了大家认可,一些崇尚C语言高效,但有些抵制C++的牛人们也称赞了它,这是C++优于C的地方。这里不是讨论语言的,关于这些我就不再多说了。自从我看了这一段话之后,我头脑中所记忆的引用的概念就是“为了支持重载运算符而添加的机制”。嗯,现在可以在很多书或者文章里找到解释这个引用字眼,引用也不仅仅只用在“重载运算符”上。不过追根溯源看了重载运算符这里,什么时候该用指针,什么时候该用引用,我自认为写的代码里用的还算合适。中国人非常喜欢对某个知识追根溯源,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这是好事,从源头找起,更有助于加深理解。

6、做笔记只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总结为自己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看书的最终目的,就是吸收书本知识,成为自己的思想。我个人不喜欢做笔记,我也不喜欢批注,我就喜欢一遍遍的看书。但记住,这是我个人的喜好而已,我父亲40岁之前看书就喜欢做读书笔记,而且很喜欢用没有条格的速写本做笔记,但是现在年龄大了看书多反而不去做笔记,喜欢小批注。喜欢做笔记的人,一般是喜欢把自己想要知道的重点记录下来,可以省却再次阅读书本的时间。或者用纸张记录自己的观点,给自己做自我总结。这是好习惯,但是我自己就是不喜欢,哈哈:)。我喜欢用我头脑需要的概念在头脑中总结,哪怕挑重点的再把这本书看两遍。以前研究COM的时候做过一段时间的笔记,后来逐渐就放弃了。

7、看到好书后不能读死书,更不能信奉为“天书”。看书后不能白看,多多的反思自己,然后有批评的眼光看待这本书,看待自己甚至别人的观点或者代码。很早就感悟到“适度”的重要性,尽量不走极端,包括批评本身。但不知不觉就会慢慢走向极端,这时需要适度的修正自己,应用书本的知识。我听到过许多别人的话,比如C/C++已经过时,JAVA才是最先进的,或者C#有多么多么先进,或者UNIX哲学一派,面向对象就是些花哨的东西C语言就足够用了。这类极端的话有些是自己想的,但绝大多数是人云亦云的跟风和受书本的影响。说JAVA先进的,我会问他,你能用JAVA写操作系统嘛?说面向对象花哨的,我会拿出一些C语言很不容易编写的方面给他看,比如3D游戏。听到我的话这些人会闭嘴的,总有长处和短处存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8、书面知识是死的,实际应用才是活的,根据自己的需要,活用参考书。

有些书涉及的知识面很广,比如参考书,通读真的很难。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寻找一些实际的问题看书,会更好的理解。为了工作,我曾经就快速排序做过研究,也和许多朋友交流过。我带着这个问题翻看了许多算法书籍,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C算法》《编程珠玑》之类的经典著作,也参考了许多代码。《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很厚,我只取其中一章而已,这本书我没有看完,不过里面单独的几章,我看的很仔细。当然,我没看完也没资格给盖茨发简历:)

9、给自己定位,你是否适合从书本获取知识。我有个朋友,他几乎不看技术书,但是他的思维很开阔,很容易理解新概念和方法,我只需要和他说一说他随便上网看看资料就够了。他做的系统很耐用,我也不容易挑出毛病。看书反而限制他的思维方式,这点我拍马赶不上,我只能看看书,呵呵。所以说获取知识并不一定只有看书,朋友们的交流,网络上的论文和资料都是很好的资源。只给自己一个定位,是不是真的适合看书才能增长你的知识。记得以前和tinyfool有过一些交流,此人就是不需要看太多书籍的人。

10、最好能和作者交流一下。现在互联网丰富,我们也可以通过邮件和作者交流了。我研究快速排序的时候,曾经和Julian Bucknall,《Delphi算法和数据结构》的作者用电子邮件交流过,他给我指出了我理解上的偏差,让我受益匪浅。高山仰止,外加猜测理解,还不如直接去问作者。

最后,就用《论语》里的那句话来总结一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很赞,其中的几个建议也是我的习惯:)此外,我在学习一个知识点的时候,心中始终抱着一个目标,就是最终要能写出一篇很好的survey,这样一来在阅读思考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在整理知识的结构,并且往深处想。我的实践表明这是一个很棒的技巧。

在楼主的基础上,补充几个我自己的读书习惯

1、在看新书的时候,就会拿几本一起联合着来看(而不管那其中的某一本书有多经典)。理解->总结->求交集->挑毛病->求证->结论或疑问(算是critical thinking的一种表现吧)

2、经常重复阅读。就是说,在这次开始读的时候,不是接着上次停掉的地方读,而是多向前覆盖一些,比如:一大段,几页,甚至前面的一整章。有时候还随机地翻开一本书来读,如果一旦发现找不到感觉,跟不上作者思路,就努力补充知识直到满意。

3、先在某些人面前表现得“强大”一些,然后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度膨胀,就必须要努力加倍地读书了……百试不爽的办法,呵呵,从小学时就这样干了

我的想法是,有时候换个角度从作者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比如说作者为什么要这么组织结构,作者是怎么说明某个问题的,这样思考的话,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楼主说的很对,最近在看《算法导论》,症状基本和你说的差不多,刚开始时雄心勃勃,但过了一阵,效率降低很多,感觉楼主好像在说我,呵呵,开玩笑了。

前一段时间,为了自己的成就感,我只读书或者说只在意今天读了多少页,对于习题,做得不多或者做得不好。因为读书的时间相对于做题来说少的多,对于《算法导论》,你一个小时能看不少页,但当中的习题,有的一个小时根本做不完,因为你得思考。所以读书时的成就感大受打击,久而久之,就只看书,不思考了。当然,但我很兴奋的读完一章之后,发现自己的收获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多。所以现在,自己把读书分为两个阶段--首先,对于一章,我会不看习题,一口气把它快速读完,这可以提高自己的成就感;之后,我会一节一节的细读、思考和做题,这期间自己的成就感很高(我一看完这一章了,呵呵),不过第二阶段的时间不宜过长,否则自己的成就感会降的很低,所以关键还得靠努力。这样用的时间或许很多,但收获也会很多。以上两个阶段,有点像预习、读书和复习。当然,这只针对于好书。一般的书,以增长见识为主。

第二篇:小学生常用读书方法总结

小学生阅读方法指导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是语文教学中的千年古训,也是我们现代人开展读书活动所遵循的原则。

1、学会精读。阅读是一种与作者心灵沟通的过程,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略读,略读是粗略的读,为的是博采,精读要读透读懂,精读和略读相辅相成。

2、学会选择读书。知识如烟波浩淼的大海,书多如沙砾,寮如繁星。在此中间有一部分书需要精心研读,有一部分书要远离(内容不健康地书)。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位高尚的人交谈,读一本坏书比不阅读还糟糕.3、学会写读书笔记。阅读只单纯去读是不够的,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要做到眼到、心到、手到。我在指导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到“不懂笔墨不读书”,阅读时作好读书笔记,增强读书的效果。同时教给学生写读书笔记的方法:①摘抄原文。阅读中遇到好词佳句进行摘抄,以加强语言积累,丰富写作素材。②提纲式摘录。要求学生写出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各部分的大意,以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③写读后感。阅读时引导学生抒发读书感受,评价文中的人物、事件、语言等,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养成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已达到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和能及时抒发自己感情的能力。

一、主要读书方法 21世纪是信息飞速发展和快速传递的社会。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报刊,人们既没时间也完全没有必要全部精读细读,而应依据书目和实际需要区别对待,有所选择。1、三读法

⑴ 浏览性的泛读。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可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以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以求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⑵ 探求性的速读。有时读书是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的目的或完成某项任务,如寻求某个问题的答案,专门搜集某方面的知识等,这就要求“一目十行”。快速阅读的奥秘在于让大脑跑在眼球前面,掌握快速阅读的孩子每分钟能读200多个字,未受训练的每分钟只能读八九十字。速读能求得新知识新信息成倍成倍增长,赶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⑶ 品味性的精读。对名篇名著和其他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需要静心细读,体会立意构思,揣摩布局谋篇,欣赏妙词佳句,像人吃东西那样,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几遍,甚至熟读成诵。2、“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⑴ 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如用“。。”、“?”、“┄┄”符号分别标示重点词句、疑难困惑、偏差错误等。⑵ 作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还可以指评原文的纰漏等。

⑶ 写读书笔记。可作摘抄、编提纲、写体会。

⑷ 作卡片。为了便于记忆和积累,鼓励学生把名言警句、精彩片断、佳词妙句等写在卡片上,以随身携带,随时翻阅、背诵。⑸ 进行再创作。包括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形式。改写又包括改人称、改写法、改体裁等。

以上“动笔墨”的方法,要根据学生年级不同,在要求上体现差异。低年级主要是圈点勾画、作摘记、作卡片;中年级编提纲、作批注;高年级写体会、再创作。3、边读边思考的方法

边读边思考是阅读的基本要求,也是其他各类方法的基础和前提。应通过概括内容、复述原文、体会思想感情、分段分层、理清文章条理等多种形式的专项训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分析、概括、比较、综合、联想等思维方法,达到以读促思、以读促写的境界。

第三篇:读书方法

读书方法

一、问题法: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带着问题去读,就会不盲目、有目的。

二、移位法:课外同步阅读既是学习的一种补充,也是向纵深阅读练习的一个过程。在选择课外读物时,应该有计划、有目的,不知不觉地在移位中获得知识。比如在学完古诗后,可阅读《唐诗三百首》。学完童话故事后可以选择自己的喜好读一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这样就做到了学习与阅读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阅读能力。

三、勾画、摘录法:中国有句古话: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如丽词佳句、难词难句、文章主旨等,逐步养成做笔记的好习惯,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四、默读法:默读是语文学习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之一。默读跟朗读不一样,朗读讲究“三到”,即眼到、嘴到、心到;默读只讲究“到”,即眼到、心到,默读时只能用眼睛看,不能用手指着字一个一个读,更不能读出声来。同时做到边看边思考,而且要有比较快的速度。边看边思考,就是要把每句话、每段话的意思看懂,读完一段就想一想,这一段大意是什么,最后把大意连起来,概括出全文的主要内容。

山东省莱芜市实验小学三年级:刘苏洋

第四篇:读书方法集锦

马克思的读书方法 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马克思记忆力惊人,对读过的书能 记得异常深刻准确。他读书时总要作笔记。在他写字台上,不仅堆着高高一摞书 籍,还摆着厚厚一叠笔记本。为写作《资本论》,马克思研究了 1500 多种书籍,光笔记就写了一百多本。笔记写明时间和地点,编上序号,有的还加上标题。笔 记记得密密麻麻,旁边留出的空白间或有用铅笔、钢笔作的粗线、虚线,“×” “、“+”等各种记号。有的地方还重重地划上三道粗线,为了查阅方便,马克 ” 思还对许多笔记编制了目录和内容提要。然后放到特定的地方,需要时不用翻找,随时就能抽出来。同时,马克思还在书本上直接作笔记,如划线作记号、写眉批 等等。作笔记有四条好处:

一、帮助思考,用笔记整理出书籍的要点和线索后,作进一步的研究就很方 便了。

二、是加强记忆。

三、是能够积累资料。

四、是可以提高写作水平。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十分重视作读书笔记,把它视为读书学习不要缺少的步 骤。朱熹“二十四字诀” 朱熹“二十四字诀”读书法 朱熹,字无晦,晚年自称晦庵,江西婺源人。他是南宋时的大理学家,是我 国古代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是孔子之后,我国封建社会重要的思想家、教育家 和博学的学者之一。朱熹十八岁即中进士,但一生为官不过十四年,大部分时间 都用来读书讲学。他在江西庐山创立的“白鹿洞书院“,是世界最早的哲学研究 院之一,培养了大批学者。朱熹幼年时很聪明,五岁即读《孝经》。他一生读的 书,汗牛充栋,浩如烟海,丰富的实践使他总结出读书方法“二十四字诀”,共 从六个方面概括了他的读书经验。

一、循序渐进 读书要按照书本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智能水平有系统、有步骤、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地循序渐进。他说: “譬如登山,人多要至高处,不知自低处不理会,终无至高处之理。” 他反对“骤进”和“速成”,主张一步一个脚印渐进。

二、熟读精思 “熟读精思”,一是“读”,二是“思”,讲的是读与想、学习与理解的关系。“循序渐进”要求合理安排读书的先后次序,而“熟读精思”则要求在记忆的基 础上理解,深刻领会所读之书的见解。朱熹说: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读书之法,读一遍了,又思量一。遍;思量一遍,又读一遍。读诵者,所以助其思量,常教此心在上面流转。若只 口里读,心里不思量,看如何也记不仔细。”由此可见,“熟读”就是要“使一书通透烂熟,都无记不记处”“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精思”

就是要“看得是了,未可便说道是,更须反复玩味”“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三、虚心涵泳 指读书要仔细认真,反复研磨,反复体会;切忌走马观花和浮光掠影。

朱熹说:“观书但当虚心平气,以徐观义理之所在。如其可取,虽世俗庸人 之言,有所不废。如有可疑,虽或传以为圣人之言,亦须更加审择,自然意味和平,道理明白脚踏实地,动有依据,无宠罩自欺之患矣。” 总之,这种读书法要求不预先立说,不自满自足,不穿凿附会,不粗心性急。

四、切已体察 指读书要依靠自己的努力,重视书外的功夫,即要结合自己的思想、经验,从书外去体察书中之味。朱熹说:“读书不可只专就纸上求理义,须反复就自家身上推究。自家见未 到,圣人先说在那里,自家只借他言语来,就身上推究始得。”又说:“读书须 要切已体验,不可只作文字看。” 总之,这样读书法要求自身视察,自求自得,自信不疑。否则,人云亦云是 不会有见地的。

五、著紧用力 指读书要抖擞精神,化大力气,下苦功夫。读书既不同游戏,更不是请客吃 饭。读书要“群疑并兴,寝食俱废”,“只要将勤苦捱将去,不解不得休”。读 书如行上水船一样,倘不奋力,就可能前功尽弃。朱熹认为读书是一件费心费力 的苦差事,只有勤苦认真,才能有所获。

六、须教有疑 指读书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 一番后,疑渐渐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还说: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主是长进。” 由此可见,学习是“无疑——有疑——无疑”的过程。所以,只有善于提出 问题,才能完成由 “无疑——有疑” 的过程; 只有善于解决问题,才能完成由 “有 疑——无疑”的过程。毛泽东同志利用图书馆及其读书方法 长沙城里有个定王台,并不很高,站在台上也望不了多远,但有座楼,当时 的湖南省立图书馆就座落在这里。图书馆楼上有各种中外书籍,楼下大厅是阅览 室。这个图书馆刚开办不久,每天去看书的人也不多。但每天一开门,就有一个 穿着朴素、高高个子的年轻人,不急不缓地走进馆里来。他借到了书,就伏在阅 览室的桌前,用心地看,一直要到闭馆的时候才出去。这个年轻人,天天如此,风雨不误,他就是毛泽东。他每天在这里专心致志地读书,只在中午的时候,才 出去买几个包子或烧饼,用来充饥。毛泽东后来回忆这段生活时,曾说:他“一 到了图书馆,就象牛进了菜园,拚命地吃!”毛泽东什

什么书都找来读,有关中国 的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哲学、文学……都读。在这期间,他读了亚当·期密 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原始论》、赫哲黎的《天演论》、穆勒的《名学》、斯 宾塞尔的《群学肄业》、孟德斯鸠的《法意》和卢梭的《民约论》《社会通诠》、等,以及古代希腊、罗马的文艺作品……总之,凡是当时从外文译成中文的名著,他差不多都读遍了。在图书馆的墙壁上,挂有一张很大的《世界坤舆大地图》。毛泽东同志每当经过这里时,总要站立许久仔细地看一看。他觉得天下真大,他 的眼界也开阔了。在第一师范读书时,毛泽东刻苦钻研,虚心求教。他常说: 读书的方法要 “四 多”——多读、多写、多想、多问。他自己就是这“四多”方法的实践者,所谓“多读”就是不但要博览群书,而且对重要的书或文章要多读几遍,达

到精、熟的地步。少年时,他读过韩愈的古文和唐宋诗词,无不读到能背诵出来 的程度。他爱读诗,能背诵四百多首古诗…… 所谓“多写”,就是课堂上写听讲笔记,课后自学时写读书笔记。读书文章 就要摘录其中好的句子或段落。经过多年积累,毛泽东的读书笔记,就有好几大 网蓝。“多写” 的又一项内容,是他在看书时坚持写眉批,例如一本德国鲍尔生著、蔡元培译的《伦理学原理》,全书不过十来万字,毛泽东在书的眉头上,却写了 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全书逐字逐句都用墨笔加上圈、点、单杠、双杠、三角、叉等符号。批语中,有简单地表示赞同、反对、怀疑的话;有很多地方,则是根 据前人的学说,加以综合、概括、比较、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眉批的墨迹也有 两种到三种,有些是对前面的批语,又加以批判和补充。由此可见,毛泽东读书,是多么勤思苦想、严肃认真。所谓“多问”,就是他除在本校学习外,还经常走出动到社会学习。那时,经常有些外省的名流学者到长沙讲学。毛泽东常常去拜访他们,虚心向他们请教,总想多得到一些新知识。长沙有人组织“船山学社”,每星期日举行讲座,讲王 船山的学说,毛泽东也常去听讲。他常对人说:学问就是讲的又“学”又“问”,二字连起来成为一个名词,是很有意思的,我们不但要好学,而且要好问。杨振宁谈学习方法 1933 年,我小学毕业,进了北平崇德中学。当时,有一件事情对我是很重 要的。我父亲是教数学的,他发现我在数学方面有一些天才。1934 年夏天,父 亲决定请一个人来给我补习,但他不是来补习我的数学,而是给讲习《孟子》。第二年,又念了半个夏天,我可以

把《孟子》从头到尾地背诵出来了。现在想起,这是我父亲做的一个非常重要事情。一个父亲发现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才能 时,最容易发生的事情,是极力把孩子朝这个方面推。但当时我的父亲没有这样 做。他却要我补《孟子》,使我学到了许多历史知识,是教科书上没有的。这对 我有很大意义。崇德中学对我比较有影响的,是图书馆里的书籍,譬如,当时有一本杂志,叫《中学生》,每个月厚厚一本,我每期都看。从文学、历史、社会到自然科学,都有些好文章。我记得特别清楚的,是有一篇文章,讲排列与组合。我第一次接 触到排列与组合这个概念,就是在这本杂志上。另外,那时是 30 年代,1925~1927 年,是 20 世纪物理学发生革命性变革时期,产生了量子力学,这是人类历史上 最高的智慧革命之一。今天我们看到的半导体、计算机、激光,如没有量子力学,就不可能产生。当时,有一些物理学家写了一些科普书,国内有人翻译成中文,我从图书馆里借来,这些书给了我很丰富的营养,尽管有些内容,我不能完全理 解,但对我很有帮助。我对其中所描述的科学上新的发现、许多奇妙的几乎不可 置信的知识,产生了向往的感觉,这对于我以后学物理,不是没有帮助的。抗战爆发后,我们全家到了昆明,我考入了西南联大。我在那里 6 年,是我 一生做研究工作奠定基础的年代。那时,学习空气非常浓厚,物理系举办了一系 列讲座,其中有一个关于麦克斯韦方程的讲义。麦克斯韦写了一个著名的方程式,这是 19 世纪物理学的最高峰。这个方程式,到了 20 世纪,大家大大地了解了。今天的无线电、电话……凡与电、磁有关的,都基于麦克斯韦方程式。当时我才 大学一年级,还不可能完全了解这个重要性,但听了这些演讲,吸收到当时的那 种空气,还是很有好处的。另一个讲座,对我更有直接影响的,是王竹溪教授讲 的“相变”。50 年代我做博士后时,因为当时听过“相变”的演讲,一直有兴趣,

就围绕着“相变”,做了一些自己的工作,成绩还是相当好的。我讲这一些的意 思,是要大家知道:做学问,许多事情要慢慢地来。你当时对有些事情听了没有 完全懂,不要紧。慢慢的,它对你的整个价值观念会发生影响。我接触过许多学生,他们都很聪明,但后来的兴趣、发展方向、成就,很不 一样,这里很重要的是价值观。中国现在的教学方法,同我在西南联大时仍是一样的,要求学生样样学,而 且教得很多、很细,是一种“填鸭式”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教出来的学生,到 美国去,考试时一比较,马

上能让美国学生输得一塌糊涂。但是,这种教学方法 的最大弊病在于,它把一个年轻人维持在小孩子的状态,老师要他怎么学,他就 怎么学,他不能对整个物理学,有更高超的看法。我到北大、清华去,他们告诉 我,学生喘不过气来。一个喘不过气的学生,今后不可能做得很好。他必须是一 个活生生的学生,将来才行。整个东亚教育的哲学,太使一个人受拘束。要使每一个人学得有想法。那么,怎么弥补呢?譬如物理学,美国有一本杂志,头五页是报道各方面的最新动态,我就建议留学生每期都去看看。即使不懂,也要看看。这种学习方法,我叫它为 “渗透法”。中国传统的学习方法是一种“透彻法”。懂得透彻很重要,但若对不 能透彻了解的东西,就抗拒,这不好。“渗透法”学习的好处,一是可以吸收更 多的知识;二是对整个的动态,有所掌握。不是在小缝里,一点一点地学习。一 个做学问的人,除了学习知识外,还要有“taste“,这个词不太好翻译,有的翻 译成品味、喜爱。一个人要有大的成就,就要有相当清楚的 taste。就像做学问一 样,每个诗人,都有自己的风格,各个科学家,也有自己的风格。我在西南联大 几年,对我一生最重要的影响,是我对整个物理学的判断,已有我的“taste”。后来到美国,我在芝加哥们大学当研究生,那里有世界上最好的物理系。我 在中国学习的研究方法,是“演绎法”,从牛顿三大定律,热力学第一、第二定 律出发,然后推演出一些结果。我发现,这完全不是费米、泰勒等的研究方法,他们是从实际试验的结果中,归纳的原理,是“归纳法”。我很幸运,这两种研 究方法的好处,都吸收了。这对我的研究工作,有很大影响。爱因斯坦的读书方法 爱因斯坦,世界上伟大的物理学家,著名的相对论学说的提出者,德国人。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许多部门中都有重大贡献,他的读书方法也很独特,他提出 了读要点的读书方法。读要点是阅读参考书和普通读物的一个重要方法。爱因斯坦曾这样说: “在 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入的东西,把其他的一切统统抛掉,这就 是抛掉使大脑负担过重和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爱因斯坦的读要点读书法可分为“总、分、合”三个步骤:

一、总 所谓总,就是在浏览前言、后记、编后等总述性东西的基础上,认真地读一 读目录,以概括了解本书的结构、体系、线索、内容和要点等,形成对全书的总 体印象,做到提纲挈领,心中有数。

二、分 所谓分,就是在读书籍目录的基础上,逐页但不是逐字地掠读正文。掠读时,除进

第五篇:读书方法

珂宝利(新加坡)北京商务中心董事长谈如何读书

我特别喜欢逛书店,前几天,趁太太和儿子在上电子琴课,因为我对音乐一窍不通,所以趁机又逛了一下广州中华广场的小书店,以前我没有留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发现,小店的书很多,但非常杂乱无章,其实,如果改造一下,这个小店可以买出很多书.其实,现代人并不是没有读书的需求,而往往不知道应该读什么书,或者如何读书。我以前写过一些文章,介绍大学生应该如何读书,后来也陆续收过一些读者来信,包括一些朋友问如果想读书,读什么书,我回复了一些朋友,最近又有一些朋友问,想想,算了,写一篇文章介绍一下吧,省得下次找以前的旧文件但是老是找不到。

我以前提过,我上大学之前读的课外书基本就是武侠小说,武侠小说练就我读书的速度,例如前两天我在从北京到广州的飞机上,就看完了一本比较厚的纪念张纯如的传记,还记了笔记。上大学的时候,主要是看英文的书,看了很多,在别人的印象中,Charles就是背着一个大书包的同学,什么书都看,例如莎士比亚的大部分著作,有关宗教,例如《圣经》、《可兰经》,班扬的作品,有关哲学的,有关历史的(主要是西方历史)等,但大部分都是囫囵吞枣,说不上有什么印象。真正开始读书,就在2008年,当时一方面,公司管理出了重大问题,从经验里找不到方案,所以尝试看一下别人是如何解决的,另外一方面,当我解决了公司的管理问题,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且执行了,发现原先管理可以这么轻松,所以开始特别喜欢读有关名人传记和经济管理方面的书,等到了2011年,我来到北京,读的书更加广泛,涉及中国哲学、佛经、中医、美术各个领域,并且深深体会中国的文化的底蕴,和作为中国人,并且能看得懂中国古文的自豪。我在以前说过,读书是为了明理,但同时也是实践的一部分,是获得智慧的重要方法。我特别佩服美国文理教育的思路,有关文理教育的知识,大家可以参考我以前的博文《从中山大学设立博雅学院想到的》,本科教育的本质就是需要通过大量的读书,大量的讨论来获得对自己人生基本的问题的答案,虽然这个过程会持续人的一生,那就是:“世界是什么样子?我在世界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到底如何体现我的价值?“,通过广泛学习,例如美术,音乐,历史,哲学等等,获得对世界深入的理解。从这个角度来说,大学本科学什么不是很重要,例如很多著名的企业家、政治家,本科学的是哲学、历史、语言等。就像我一直强调的是,你掌握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是必要的,但是更加重要的是Common Sense, 是对事物独特的看法,具有结构性的思维,具有抓住事物本质,并且从本质上去解决问题所在的能力,而这个能力是通过不断的努力,甚至是不断的失败中获得的。我总结了一下过去几年的读书心得,将所读的书分成几类,供大家参考,有身体力行者请读之,做笔记,再看笔记,用之。

文理教育类:

1.美术:西方美术史,BBC: The Private Life of a Masterpiece, 1001幅必看的油画

2.音乐:我还没有开始看,以后再介绍,主要目的是可以欣赏古典音乐,自己可以唱点歌,并且不会跑调(这个对我很难),然后可以听明白我儿子弹的琴,至少不被他糊弄,我儿子现在只要妈妈不在旁边,而我在,就不好好弹琴,用他的话说:“弹了你也不懂”。

3.诗歌:最近我看了一些,也做了一些笔记,例如徐志摩、雪莱、泰戈尔、歌德、普希金等,还有中国的古诗,诗歌其实很美的,尤其是对于想追女孩子的男童鞋,更加是必修课。

4.小说:我不太建议看小说,对于管理者来说,小说节奏实在太慢,这个也依个人兴趣而定。我喜欢看武侠小说,尤其是金庸的作品和古龙的早期作品,现在派武侠我喜欢看小锻(感谢我的朋友JAMIE的推荐),他的语言功底是在很深。其他的可以看看三毛、张爱玲的作品,她们的全集我都买了,也看了大部分,不算太喜欢,但建议了解一下。现在很流行官场小说和超越小说,我没有看过任何一本。

5.哲学:强烈建议看有关佛学的有关东西,例如《了解佛教》,《正见》,《金刚经》,《心经》,《六祖坛经》等等,对大家对世界的看法会有很大帮助,不一定信,但我们至少可以了解别人是如何思考的。另外,建议看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作品,例如老子、孔子、庄子等,也可以看看例如王阳明的作品,西方哲学家的东西,尤其是德国人的东西读起来特别晦涩,我觉得不看不罢。还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易经特别值得研究,我仅仅入门,易经学问很深,我痴迷过一段时间,还是因为需要做包租公,需要在7-8月多卖小型办公室,只好放弃。不过欢迎我和切磋。

6.历史:强烈建议多看一些历史有关的东西,尤其是对于女性,从总体上来说,可以先看《世界通史》,然后可以重点看中国历史,例如《明朝那些事儿》,写得的确很好,还有例如《万历十五年》,《历史不忍细看》,《流血的仕途》等等。我感觉读历史对人的思想的成熟度有很大帮助,虽然历史在不断重演,但每次上演都有不同的变化,而且你会发现写历史,不同的国家,不同的视角写的差异有多大。例如我看过美国人写的有关朝鲜战争的东西,和国内写的东西差异很大,这时候,你就会理解,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而且历史永远没有真相,因为我们不知道。这和管理企业很类似,有时候不要去计较谁对谁错,管理就是由不完美,你要接受不完美。另外,我认为历史观对于一个人的结构性思维也有很大帮助,例如你如何看待农民起义?你如何看待历史的必然性和个人在历史必然性中起到的作用?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看得出一个人的思维结构。面试时可以用得上。那为什么历朝历代都研究前朝的历史,但每个王朝都回衰败呢?首先,真正研究,并且学以致用的皇帝是在不多,管理王朝和企业差不多,真正用心管的人不多,一方面,适合做皇帝的人不多,然后有潜质,又努力的人更少,还有,往往慢慢就往后宫跑,而现在企业家要不多样化,要不就想上市等等,而不是很专注。其实,如果你认真看,是可以看得出很多东西的。

7.心理学:我没有怎么看过,但我知道会很有用,尤其是企业管理而言,有一个朋友说,解决公司的问题,首先要解决人的心情问题,太经典了。我工作过的上衣家公司有一位顾问就特别厉害,心理学研究的很透,这样对于他把握客户心

态,尤其是销售就非常有帮助。我没怎么看,现在太忙,不过以后会看得。如果想读,可以先看心理学的一些杂志,然后看看大家经常提那些书,然后再到书店或者当当网上购买即可。

8.医学类:我一直都说,现在的医生大部分都是庸医,所以掌握必要的医学常识无论是对我们自己,还是亲属都非常有用,因为首先你要判断自己身体的症状是否严重,是否需要去医院,如果诊断出来了,治疗方案是否合理,因为只有我们最了解自己。其实大部分时候,我们根本不适合去医院,很多慢性病和我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太多时候,人都是死于无知。以前,为了治疗我自己的肠胃病,几乎看遍了所有有关养生的书,包括张悟本同志,甚至打电话过去询问,结果人家告诉我,至少要等半年才能挂上号,只好作罢。估计如果可以挂上号,我也要吃几斤绿豆不可。要说推荐的书,如果时间太少,只需要看《人体使用手册》,有两本。其实病由心生,佛家可以治疗你的心病,如果心病除了,身体的病也就没有了。不过这个东西我还是没看破,所以还是要看一些医学的书。如果有时间,可以看看例如皇帝内经的书,还有西医的例如家庭医疗手册、就医指南等等。在看下一段之前,插播一段广告(哈哈哈,抱歉,我花了这么长时间写,总得拿点好处吧,没好处的事情谁干啊。就好比在电视上看电视剧,也得插播点广告啊)如果你或者你的朋友想在北京寻找小型办公室,办公人数少于20人,请联系我。我的电子邮件:zccharles@hotmail.com, 或者微博加张超Charles

公司网站:http://

技能类:

9.英文:我也专门写过这方面的文章,英文的学习纯粹是时间堆出来的,没有什么技巧而言。千万不要将英文完全看作工具,英文是一扇窗,打开这扇窗,你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对于英文一般的同事,可以使用英文看一些初级读物,以及像《圣经》这类的书。

10.计算机技术和相关

现在不仅要学习例如办公软件,例如Word, Excel和Powerpoint等,也要必须学会例如苹果电脑有关的知识,例如如何建立I-TUNE帐号,现在流行的应用等,我现在使用IPAD看一些大学的商业方面的视频,效果很好,还有一些例如词典、股票市场分析等等。

经济及管理类

11.名人传记:这个可以多看,中信出版社出版的都很好。有关唐骏的书不错,虽然他被打倒了,但是有关他的书值得一看。其他的就很多了,例如中国商业名人,例如马云、史玉柱、俞敏洪、李开复、李彦宏、马化滕、任正非、王石、冯仑等等,西方的如拿破仑、丘吉尔、林肯、富兰克林、巴菲特、乔布斯等等。对于传记,可以多看。从别人身上多学习一点。

12.经济学:西方最著名的经济学著作主要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还有例如萨谬尔森的《经济学》等。经济学的经典著作比较难读,大家也可以看一些现代版的东西。经济学不需要深究,但是需要了解一起基本观点和常识,例如博弈论、囚徒困境、运筹学等,虽然我本科读的是这个东西,但是现在也差不多忘光了。慢慢需要复习一下才行。

13.应用商科、管理学、领导力方面的书:这方面的书非常多,例如机场书店里到处有卖。最近看了例如《基业常青》、《才经》、《Business Model Generation》、《Business Coaching》等都是难得的好书。另外,我特别推荐科特勒的营销管理。

14.其他:例如社会学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

作者简介: 张超,1975年5月9日出生于辽宁省兴城市,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经济

94)。从2002年到2011年曾经担任国内著名留学机构启德教育集团澳洲部文案顾问、咨询顾问以及英国部、亚洲部顾问、市场经理、深圳分公司、广州分公司、上海分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集团市场部总监、留学事业部总经理。2012年创办珂宝利(北京)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

张超是中国自费留学服务行业的传奇人物,从业10年,见证了中国自费留学行业的发展,他从事过大型自费留学机构内部绝大部分岗位,也在中国最重要的四个城市担任过分公司总经理。在离开启德教育之前,负责启德教育留学的全国留学业务的管理。张超是全球职业规划师,对职业规划、留学文案处理、留学咨询、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有着比较深入的研究。

下载个人读书方法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个人读书方法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书方法

    读书方法 一、问题法 : 读书时带着自己渴望解答的问题去读,边读边思考,达到基本上读懂课文的目的。如在阅读《女娲补天》这篇文章时,应该先观察插图,思考:①女娲为什么补天?②女娲......

    个人读书总结[最终定稿]

    个人读书总结 宿燕 本学期,我按照自己的读书计划,认真阅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威廉·詹姆斯的《心理学》、《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施》收获很大。现......

    个人读书总结

    个人读书总结 刘德志 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所谓活到老学到老,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个人读书总结

    个人读书总结 有人说:一本好书,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我想他所指的就是书中有人生的哲理、有丰富的精神食粮,能解惑、一本好书能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有益的借鉴。作为......

    个人读书总结

    个人读书总结 个人读书总结_XX字篇一《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是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丁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一反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感伤小说的内容和矫揉......

    个人读书总结范文合集

    个人读书总结 有人说:一本好书,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我想他所指的就是书中有人生的哲理、有丰富的精神食粮,能解惑、一本好书能对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有益的借鉴。作为......

    个人读书总结

    教师个人读书心得 小法仪中心校 赵亚萍 看张文质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才知道教师不读书已到了令人不敢想象的地步。我也为自己汗颜,真正又重新开始读书、学习,还得从进入这所......

    个人读书总结

    □ 个人读书总结 文/西岗镇段庄小学段本领作为教师,读书我不说为什么 作为一项为孩子打底的工程,教育天然地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博大高远的精神:一种充实而圣洁的灵魂,一种虔诚而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