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完善运行机制,注重成果利用(交流材料)
——拜城县审计局“乡镇长和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经验交流材料
完善运行机制 注重成果利用
——以经济责任审计为手段,加强对乡镇基层领导干部的监督
近年来,我局在县委、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党的十六大“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以及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意见》的精神,从建立健全有效基层经济责任审计运行机制入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扎实有效地开展对乡镇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同时不断加大审计成果的开发利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005年以来,我局累计对4名基层乡镇主要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在严肃财经纪律,加强干部队伍监督和管理,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我县在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机构建设,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层次高、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任务量大的特点,我局从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构制度入手,建立了一整套有效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为我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序、高效的运转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一是建立经济责任审计 工作领导机构。成立了由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县常委、组织部部长、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纪委、组织部、监察局、人事局、财政局、审计局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研究决定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大事项。二是成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组织协调机构。建立了由县纪委、组织部、监察局、人事局、财政局、审计局六部门组成的全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具体办法、操作规程,监督经济责任审计成果运用,定期通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情况,协调、研究和解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有关情况和问题。三是强化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职能。于每年年初召开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会议,总结上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分析研究干部队伍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新一年度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由组织、人事部门向审计机关发放委托审计通知,并提供有关干部的任职期限、审计范围和审计主要内容等资料,纪检监察部门提供所掌握的该干部经济方面存在的有关问题线索,财政部门协助提供有关资料,审计机关按审计程序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建立完善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运行机制,为我县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质量规范建设,努力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经济责任审计是考察、了解和监督、管理干部的一项重要措施,审计结果对于领导干部的管理水平、领导能力、综合素质等起着 重要的评估作用。对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审计内容广泛、审计时间间隔跨度较长,而且要对领导干部的决策行为、经济责任进行界定和评价,事关被审计人的命运前途,审计责任重。因此,我们根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特点,增强审计的针对性、科学性、实用性,努力提高对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
1、坚持“三个突出”,科学地把握对乡镇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特点。一是根据不同的审计对象,从审计内容、审计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确定不同的侧重点。对乡镇等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着重审计财务收支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和收支两条线执行情况,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同时视其管辖范围、权限和所承担的责任,统筹考虑,进行综合审计,必要时要抽查其主管的下属单位;二是在审计乡镇领导干部任期财政财务收支、财经法纪和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突出了对经济管理行为、重大项目决策和有关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资产的变化情况的检查;三是针对审计程序的特殊性,突出了人性化特点,审计部门从下发审计通知到审计报告征求意见,都坚持与被审计本人见面,对单位和个人实行双重送达,双重征求意见,认真倾听被审计人的意见,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科学合理。
2、坚持“三个结合”,努力提高审计效率。一是坚持经济责任审计与其他各专业审计相结合。一方面审计机关在安排年度审计工作计划时,充分考虑其他专业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衔接的 问题,适当扩大审计覆盖面;另一方面要求审计人员在各项审计工作中,注意收集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审计资料,建立审计档案资料库,避免重复审计,实行审计资源共享,以减轻经济责任审计压力。二是坚持离任审计与任中审计相结合,在安排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时,选择一些任职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安排一定数量的任中审计,以便在领导干部离任时,缩短审计时间,提高审计效率,同时也能及时掌握领导干部履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三是坚持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相结合。一方面审计机关在审计过程中,对内部审计、社会审计成果在抽查确认的基础上,加以有效地利用;另一方面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量相对集中的时候,组织抽调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人员,与审计机关的审计人员交叉组成审计小组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在确保审计质量的前提下,有效解决审计力量不足问题。
3、注重成果运用,切实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对干部监管和权力监督制约作用。充分运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是做好审计工作,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审计作用的关键。为此,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转化和运用,对经济责任审计的有关情况和查出的问题,深刻研究剖析,及时完善相应措施,纠错整改,堵塞漏洞。
一是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使用上的把关作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作用就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严把用人关。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由组织部门将其列入 每位被审计领导干部的考核档案,作为干部年度考核、奖惩、任免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是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查办腐败案件上的先导作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部门不断加强审计执法力度,认真对领导干部违反财经法纪行为进行分析,时刻注意发现案件线索,并及时移交纪检监察部门。
三是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教育管理上的警示作用。一方面审计部门对被审计部门单位领导违反财经纪律行为责令其进行整改,并召开相关会议,通报审计结果,及教育了本人,又警示了其他领导干部。一方面对审计中发现有经济问题的领导干部建议纪检监察部门和组织部门对其进行廉政谈话,讲清危害,敲响警钟。
二、在对乡镇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取得的经验 一是要积极争取领导的重视支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经济责任审计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多向领导汇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让领导对经济责任审计有更深的了解。可采用多种方法使领导关注,为领导决策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二是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在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各职能部门职责后,在审计进点时,审计部门可与纪检、组织等部门一起召开进点会;在审计中遇到审计手段难以核实的问题,需纪检、组织等部门介入的,可提请纪检、组织等手段加以解决。需要人事、财政部门配合查实的,可请求人事、财政部门协助。审计结束后,由纪检、组织等部门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纳入到干部廉政档案和干部考核档案中,实现“审”和“用”的有效结合。
三是加强纪检监察部门和审计、检察机关间的信息沟通。纪检、监察部门和检察机关发现涉案资金不够立案的线索时,应主动向审计机关提供线索。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如发现严重违规、违纪、违法案件线索,在查证属实后,应及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或司法机关立案查处。
三、目前我县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存在“先离后审”的现象,经济责任审计没有体现应有的监督效果。现阶段对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往往是先离后审,一般由组织人事部门先对离任干部下达调任通知,再由审计部门实施审计。此种审计方式所起作用仅为新任领导摸清了家底,为被审计单位财务移交充当“公证人”,而对离任者经济责任的界定及任职去留无实际意义,使离任审计流于形式,审计成果的转化作用无法体现,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难以落实。
2、有“重查实,轻处理”的现象。一些领导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前一再强调要查严查细、查深查透,等审计查出问题后,却主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对问题不追究。
3、体制不完善,案件资源难共享。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在办理经济案件中,可发现涉及党政机关领导干部的大量线索,但缺乏相对专业的查证力量。而审计部门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也可发现许多涉案线索,但又缺乏更为有效的手段将违纪事实查 深查透。由于没有建立畅通的联系工作机制,使部分案件线索未达到资源共享。
4、未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衡量标准,审计结果难于利用。对审计结果中发现的一般性违纪、严重违纪、触犯法律以及政绩突出和政绩平平等,缺乏统一衡量标准和界定,查处的相关制度也不健全,难以满足干部管理和改革用人机制的需求。
5、审计内容还存在漏洞。为了加强村干部的廉政建设,我先对村级财务实行了“村财乡管”,在审计中发现,有个别乡镇领导干部挪用村集体资金、对村财务收支把关不严,造成村财务管理中违法违纪问题时有发生,但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部门只对财政拨款收支情况进行审计,忽视了“村财乡管“中的问题。
四、对加强乡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几个问题的建议 1、合理确定经济责任审计时机。经济责任审计时机的选择很重要,应根据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规范性措施,保证审计时机的合理确定。一是采取先审计后离任的方式,能准确的评价其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情况,为组织部门提供干部使用的准确依据;二是采取任中审计、年度审计为主和离任审计为辅三者相结合方式,不仅能够达到审计目的,保证审计结果的利用率,而且可将违纪违规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
2、严格审计结果管理,确保审计结果运用的规范性。一是严格控制审计结果的抄送范围。审计机关应区分不同情况来确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的抄送对象,以防止审计结果的蔓延和泄 密;二是制定相应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制度。审计机关要会同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共同做好审计结果档案信息的沟通工作,达到信息成果共享的目的,确保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和转化落到实处。三是使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任职公示制度有机结合。
3、提升审计质量,促审计结果的转化利用。一是从经济责任审计机制入手,完善相关制度,保证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有章可循;二是从加强内部建设入手,建立健全内控制度体系,把审计控制贯穿于经济责任审计全过程;三是及时提炼归纳出有深度、有份量的审计报告和综合报告,为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4、完善审计内容,杜绝有权无责。把村财乡管纳入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堵住村级财务收支中的漏洞,逐步加大对村财务的监管力度。
虽然我县对乡镇基层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兄弟县(市)的工作相比,还存在着不少差距和不足。我们将继续学习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认真学习兄弟县市的先进经验,全面加强和改进我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强化对乡镇基层领导干部监督管理,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为我县经济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拜 城 县 审 计 局
2007年8月9日
第二篇:完善居民区党组织的运行机制
完善居民区党组织的运行机制
[摘 要]近年来,上海市虹口区曲阳路街道党工委从“建组织、调结构、筑基石”三方面探索居民区党组织运行机制,取得一定成效。通过调研发现居民区党组织在运行过程中仍存在工作短板,要通过健全党组织发展机制、工作支撑保障机制、有效的评价机制等路径提升居民区党建工作有效性。
[关键词]社会转型;利益分化;利益整合;公共利益
[中图分类号] D2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16)05-0039-03
为贯彻落实市委“1+6”文件精神,加强居民区党组织建设,上海市虹口区曲阳路街道党工委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居民区党建工作实际情况,于2014年底完成居民区党组织升格工作。为更好发挥居民区党组织引领作用,完善党组织运行机制,街道党工委通过召开座谈会、访谈、经验交流、实地调研、分析研究等方式,梳理居民区党建现状,查找短板困境,总结有效做法,在健全党总支领导下的运行机制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提供了保障。
(一)建组织,构建形成“四对应”架构。曲阳辖区24个居民区党总支,下设87个党支部,划分315个党小组,党员6700多人,党员数最多的是东体居委会,共有党员458名,党员数最少的密一居委会也有118名党员,其余居委会党员基本都在200-400名之间。由于党支部管理范围大,支部活动难开展、关心党员难落实、服务群众难深入、引领自治难拓展,党工委着眼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有效性,根据居民区所辖区划大小、楼宇布局、在册党员数量等情况,分批将居民区党支部升格为居民区党总支,初步构建了居民区对应党总支,居民小区对应党支部,居民楼组对应党小组,党员对应责任区“四对应”的党建格局。
(二)调结构,加强党总支工作力量。为了建设一支能够担当引领的党总支书记队伍,2014年,党工委抓住居民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契机,着力优化书记队伍结构。由于党工委和各居民区党组织在整个换届选举中,未雨绸缪,充分酝酿,广泛动员,公推直选,把好人选关,换届获得圆满成功。24名党总支书记,平均年龄51.67岁,比上一届小了2.7岁,其中新任党总支书记5名,“80后”2名,就业年龄段有13名,占书记队伍的54%,2名书记进街道事业编制,7名书记享编。18名党总支副书记,平均年龄 45.9 岁,其中居委会主任兼副书记9名,专职副书记9名。总支委员181名,其中兼职委员16名,拟增兼职委员43名,各党总支班子成员在年龄结构、文化学历、综合素质等方面也有明显改善。同时党工委也按照区委要求拓宽居民区书记渠道,目前已选派1名机关副科级干部到居民区任党总支书记。
(三)巩基石,提升居民区党建实效。居民区党组织升格后,为了提升党建实效,党工委着力从四个方面夯实居民区党建基石。一是抓党总支建设。通过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居民区党组织建设的实施办法》、组织书记专题培训、制定党总支任务清单、推进区域化党建联建,把党总支工作重心从原来支部重点抓党小组、抓党员、抓居民自治,向抓支部建设、抓党建联建、抓整合社区资源共同开展社区治理拓展。目前24个居民区党总支与近70个社区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东体党总支建立组团式党建联席会议平台,与社区12个单位结对,形成了社区共建的局面。曲
一、运
二、银联等党总支,积极探索兼职委员制度,提高了居民区党总支统筹协调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等社区资源、共建和谐社区的能力。二是抓党支部建设。居民区党组织升格后,为了帮助新成立支部开展工作,党工委“三管齐下”:一是抓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所有支部书记均为总支委员,由党总支书记带教支部书记,指导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二是抓党支部基础工作,以落实《党支部工作手册》为抓手,深入居民区指导基层党组织对照手册,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建制度;三是抓党建责任区建设,把党支部工作重心由做好面上党员教育管理,向深化党员责任区建设,发挥广大党员作用深化。如运三党总支以一个支部为一个片网格,一个党小组为一个单元网格,把整个居民区形成一张网,做到层层有格,格中有责,网格内有居民区党员、在职党员、楼组长、志愿者,形成党建引领、公众参与自治的局面。三是抓党员队伍建设。党工委积极探索党员分类管理。2015年组织居民区党组织对辖区居民区党员工作情况、健康状况、年龄情况等进行了全面梳理,摸清了底数,为有针对性的发挥党员作用打好基础。注重把发挥党员作用与引领群众开展“和谐社区、生活家园”建设相结合,与虹口“创文”相结合,让党员从推进楼组党建、建设漂亮楼道、为老服务结对等身边事做起,让群众感受到党员就在我身边。四是抓“三长”队伍建设。注重发挥党小组长、楼组长、文化团队队长在引领居民自治中的带动作用,鼓励动员党员担任楼组长、文化团队队长,成为引领群众开展自治活动的核心骨干。目前,曲阳路街道居民区党员担任楼组长、文化团队队长的比例达到60-70%以上,体现居民区党组织对居民区自治的掌控力。如密一居委会的玉田大楼,玉四居委会的金色摄影,赤三居委会的温馨小屋都得到了居民的喜爱和点赞。
(一)组织构架需要不断优化。着眼构建居民区党建“四对应”工作格局,党总支对应居民区、党支部对应居民小区、党小组对应居民楼组、党员对应责任区的工作进度不一,有些党支部、党小组划分不是很合理,有些党总支对应机制已经跟进,有些处于建构阶段。另外有的居民区党组织没有做好“我要升格”的准备,因此局部存在着升格后工作变化不大的状况。
(二)书记及党员来源渠道亟待拓宽。“书记委员人选来源窄、组织生活简单化”是居民区党建的老大难问题。近年来,曲阳路街道党工委在破解居民区党建老大难问题上积极作为。如面向社会招聘专职社区工作者,为居委会和居民区党组织储备人才;组织党课巡讲下社区,丰富居民区党组织生活。虽然这些举措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居委干部党员偏少(目前只占全体委员的32%),而且分布不平衡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书记队伍能力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居民区党组织升格带来的新问题是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和支部书记能力提升问题比较突出。总支书记队伍换届选举后,有些总支书记还囿于传统支部书记思路、手势,习惯于就党建抓党建,整合居民区各方资源,组织带领党员、引领群众开创基层自治新局面能力较弱。目前曲阳居民区党支部书记的主体是退休党员以志愿服务性质担当,这些老同志对党的事业忠诚,政治上可靠,工作有一定经验,群众中有一定基础。但是面对创新社会治理新要求,他们也存在不够适应地方。表现在:部分支部书记是由党小组长升格后第一次走上支部书记岗位,对如何有效开展支部工作还不适应,需要党总支护航;有些支部书记(包括有些总支书记)运用微信、网络媒体、“i曲阳”等信息技术引领自治能力较弱;个别支部书记因家庭,个人健康等因素导致工作精力不够。
居民区党组织运行机制的关键是要把区委和街道党工委出台的加强居民区党组织建设和书记队伍建设的文件精神贯彻落实好,以机制作保障,补短板,出实招,求实效。
(一)健全居民区党组织发展机制。一要进一步健全“四对应”组织体系。党工委和社区党委要在建立“四对应”架构基础上,下发党建任务清单,进一步明确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党员在“四对应”组织网络中的职责。各居民区党总支要结合实际深化“四对应”组织建设,已健全组织网络的要抓紧建立健全“四对应”工作机制;没有理顺组织网络的,要抓紧理顺组织网络,并抓紧建立配套工作机制,确保“四对应”分级管理落到实处。二要建立党组织负责人后备人才库。党工委、社区党委、居民区党总支要拓宽建立后备人才库的视野,要积极从居委会党员干部、党员社工中培育书记后备人才;要在街道和居民区两级建库;要注重后备人才培育,保证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后继有人、活水不断。三要注重培育发展新党员。党工委要根据发展党员向基层一线倾斜的精神,把新党员发展名额优先保证加强居民区党员队伍建设需要。加强从居委会干部和社区工作者中培养发展新党员。每个党总支都应做到“好苗子在视野中、发展计划在实施中”,每年居民区党组织都有新鲜血液补充。四要落实党员分类管理。党工委要在党员基本情况调查基础上,制定出台分类管理党员规范化建设举措。对高龄有重大疾病的党员,重在通过结对活动,坚持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送组织生活、送关心上门;对身体健康有精力的党员,重在动员激励他们在居民区发挥更大作用;对没时间在居民区活动的党员,重在要求他们在楼组发挥党员作用。通过分类管理,提高居民区党建实效。五要深化楼组党建。认真总结推广居民区推进楼组党建经验,把楼组党建与发挥在职党员作用相结合,引导党员主动亮明身份和承担责任;与促进居民自治相结合,引导居民建立楼组公约共建漂亮楼道;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在各居民区建设形成特色鲜明的楼组党建品牌。
(二)健全党组织工作支撑保障机制。一要深化区域化大党建,为居民区党总支拓宽共治资源。街道党工委应结合社区共同体建设,发挥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作用,树立一批驻区单位与居民区党总支结对共建的典型,通过以点带面,引领共建活动深化,进一步为居民区党组织引领自治搭建平台。落实居民区党总支兼职委员制度,探索建立兼职委员履职保障制度、群众民主评价制度、发挥作用激励制度。居民区党总支要选好、用好兼职委员,建立兼职委员参与居民区党建和居民区重大问题决策的机制,为他们发挥作用搭建平台,提高居民区党组织整合、统筹、协调社区资源的能力。二要拓宽书记选人渠道,为居民区党组织配强领军人物。街道党工委要认真落实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向社会招聘一批年轻优秀的社区工作者,充实到社区居委会岗位,为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提供后备人才。不定期开展社区党务工作者招聘,从复员退伍军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选任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注重从居民区后备干部中择优选任居民区党组织书记;注意选派优秀机关事业干部到居民区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岗位上任职锻炼,多渠道拓宽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选人用人来源。通过多措并举,实现到2016年底,居民区党总支书记50岁以上的全部配备副书记;党员居委会主任全部兼副书记;到2017年底党总支书记中退休返聘人数所占比重不高于30%的目标。三要深化居委减负增能,为居民区党组织引领自治助力。健全街道党政领导与居委会书记、主任的联系制度和街道“联点包片”活动机制,切实在基层一线为居委会工作提供支持。结合信息化社区建设,对居委会“一点通”进行升级改造,居委会全面推行全岗通,提高居委会管理服务效能。要在公众微信号上嵌入公众参与重要接口、党员发挥作用接口,为居民区党组织引领自治提供信息化支撑。四要实施强基培训工程,为居民区党组织能力提升充电。把居民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纳入街道人才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坚持集中培训、专题培训与日常教育培训相结合;组织参加区统一培训、街道组织系统培训、党总支开展言传身教培训相结合;办班培训、授课培训、电化培训、实例培训相结合;总支书记重点培训与党支部书记面上培训相结合。加强社区党建办和居民区党建联络员队伍建设,加强党建业务知识培训,提升他们面对面指导居民区党组织开展党建的能力。
(三)健全党组织有效的评价机制。一是以党建引领的实效为评价标准。落实“双述双评一通报”,切实改变传统的以检查居民区党组织台账、组织生活记录、总结为评价居民区党组织标准的做法,建立健全以引领群众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自治实效为标准的考核体系,促进居民区党组织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务群众、凝聚群众、引领群众自治上。二是以自下而上的评议为评价方式。探索将居民群众自下而上评议居委会工作向自下而上评价居民区党组织拓展。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的社区党建工作评价体系,增强由居民区党员和居民群众为评价主体,形成组织评价和群众评价有机统一的评价机制,体现基层党建工作面向群众,结果接受群众评判,促进居民区党建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三是以促进居民区党建为评价导向。把对居民区党组织的考评与建立有特色的居民区党组织、党小组规范建设示范点,选树一批有代表性的党总支书记、支部书记、党务工作者、党员志愿者等先锋模范典型相结合,认真总结他们的工作经验,表彰弘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切实发挥典型引路、以点带面,促进居民区党建作用,形成党建激励机制。同时加大不合格居民区党组织书记诫勉调整力度,形成退出机制,保证居民区党组织肌体的纯洁和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周奕韵
第三篇:完善运行机制 构建发展平台(模版)
完善运行机制
构建发展平台
---关于龙头企业、市场、农户有效对接的调查与思考
(定西县目标办)(2003年8月)
在农业市场化、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农业的定位在外延和内涵上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农业发展要紧紧围绕现代化发展目标,以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用工业的理念指导农业,用市场的手段经营农业,用开放的思维拓展农业,积极探索“国际化、市场化、产业化、城市化”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才能在新的起点上谋求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实现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的再生产过程诸环节联结成一个有机的产业系统,从而将分散的农户小生产以较高的组织化程度引入市场,提高农业生产者的市场化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它是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独立主体以一定的契约方式自愿结成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具有生产专业化、交易规模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化以及产业一体化的特征。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链条上,龙头企业决定着产业化的层次、水平,决定着一个地区农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层次、水平。龙头企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核心,它上连市场,下连基地 和农户,负有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任务。基地建设是搞好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是龙头企业的重要依托和赖以生存的源泉。完善运行机制是搞好农业产业化的保证,关键是要形成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这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要标志。只有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使各个环节连接得更加紧密,才能为产业化顺利发展提供有力保证,才能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企业、市场、农户的有效对接,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一)近年来,定西县认真坚持“五县”发展战略和“三高两增一稳定”的工作思路,坚持“三个顺应、三个遵循”的原则,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着力培育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洋芋、畜草、中药材、食用菌、蔬菜等主导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特别是洋芋和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活力。据统计,近年来全县洋芋种植面积稳定在50--60万亩,年总产量在70--80万吨左右,基本形成了以北部高淀粉商品薯生产基地和水川区低淀粉菜用薯生产基地;建成了金大地、环宇、蓝天、薯峰、雪柳、泽融等6家(千吨以上)以淀粉为主的马铃薯加工企业和50多家(千吨以下)小型加工厂,年加工马铃薯30多万吨,生产加工企业已具雏形。畜草产业紧紧抓住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机遇,建立优质牧草基地40万亩,并依托定西国家科技园区,建立了以城郊、内官、巉口为主的奶牛 养殖基地,以内官为主的无公害标准化瘦肉猪养殖基地,以内官、凤翔、香泉等南部乡镇为主的肉牛育肥基地,全县规模养殖户达到8500户,饲养量达15.97万头。农业结构调整和支柱产业的纵深推进,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02年全县农民人均产业收入达100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1%。
(二)尽管定西县农业产业化有了长足发展,但从总体情况来看,还处于初级阶段,水平不高,大部分龙头企业实力较弱,产业化组织松散,产品结构层次低,在主导产业的培育上,还没有做大做强(特别是洋芋产业没有形成特色产业),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企业加工能力不足。大部分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的初级加工和粗加工,精深加工少,农产品转化率低,产业链条短,市场竞争力弱,对农户的带动能力和对产业的拉动能力不强。据统计,2002年县内蓝天、薯峰等6户淀粉企业加工淀粉5700吨,加工转化洋芋仅4万吨左右。金大地食品有限公司已完成投资1650万元,2001年从荷兰引进全自动化速冻薯条生产线,年设计生产规模3000吨,2002年仅生产薯条300吨,生产期短,效益低。
二是融资渠道不畅。一方面由于对项目缺乏科学论证,企业固定资产投资过大,流动资金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金融的有力支撑,民间资金难以聚集,收购农产品资金严重短缺,造成贮藏原料严重不足,致使企业生产周期短,效益低。三是市场体系不健全。市场主体单
一、功能缺位,尚未形成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一方面,国合商业组织的市场化改革滞后,难以适应农产品流通市场化的竞争形势,民营的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仍然处于初级水平,其功能主要集中在区域内的物流方面。另一方面,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较低,组织形式单一;在市场参与者方面,无论是农业生产者还是农产品的购销商,大都以分散的非组织化的方式进入市场,缺乏集体行动的协调机制和市场占有率。特别是作为“中国马铃薯之乡”,目前在城区没有形成规模较大的洋芋专业交易市场,没有形成收购、包装、储藏、销售、运输、加工等一体化的产业链条。
四是利益机制尚未形成。由于企业加工没有形成规模,效益低,没有经济实力返哺农业,难以订单形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
五是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不高,品牌意识不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和农产品质量检疫检测体系亟待建立和完善。
(三)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也是新一轮农村经营体制的改革重点。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如何解决产业化链条上诸多环节联接的问题,是实践中亟待解决的一大课题。根据目前定西县的实际,我们认为,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育龙头企业,膨胀经济总量。要按照“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要求,坚持“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原则,要立足农业办工业,依托资源上项目,盘活存量促增量,搞活流通兴产业;要靠招商引“龙”,改革、改组、改造育龙,优惠政策扶龙,打造品牌强龙,着力培育一批规模较大、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膨胀县域经济总量,推动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一是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对县内已建成的陇海乳品、金龙、金大地、环宇、蓝天、薯峰等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在信息、技术、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全面开发名优特产品,提升产品档次,打造定西绿色农产品注册商标品牌,不断膨胀企业规模,进一步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二是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围绕我县洋芋、畜草、中药材、食用菌、蔬菜等主导产业,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方法,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扶持作用,积极鼓励社会组织和能人通过吸收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兴办龙头企业;三是改组一批龙头企业。对县内部分龙头企业特别是淀粉加工企业,通过改制、改组、兼并等形式,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盘活现有资产,增加科技含量,规范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同时,要加快组建定西淀粉行业集团公司,打造竞争“航母”,提高市场占有率;四是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要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投资、干事、创业”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是随着全县退耕还林面积的不断扩大和草畜转化步伐的加快,要重点引进一批农畜产品 和饲草加工企业,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增值,整体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
二、培育市场体系,拓宽流通领域。在产业化链条上,生产是基础,加工是重点,销售是关键,也是龙头企业实现与市场、农户有效对接的切入点。要以销促产、以工保农、返哺农业,环环相扣不可偏颇。实践证明,生产、加工、销售这三方面都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高标准为起点,以效益为目标,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占领市场。
批发市场是市场运行的中心,企业化的市场组织是核心,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是关键,政府的宏观政策是市场体系运行的基础。深圳市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经过10年的探索,用企业化的方式,以经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中心,通过企业的纵向一体化和协约一体化,将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经济活动融合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从而构建了一个跨区域的大市场和大流通体系。这四种模式是:(1)通过培育和带动一批市场中介组织,构建了“公司+批发市场+中介组织+农户”的模式;(2)通过与产销一体化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协约一体化的关系,创造了“公司+批发市场+产销一体化组织(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农户”的模式;(3)通过投资产地批发市场将销地与产地的批发市场联结起来,形成了“公司+销地批发市场+中介组织+产地批发市场+农户”的模式;(4)通过跨区域投资农业生产基地,并通过基地的示范作用作为联结农户的纽带,从而建 立了“公司+销地批发市场+中介组织+产地批发市场+基地+农户”的模式。这种“四重模式”遵循着构建农业的大市场、大流通、大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基本思路,昭示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路径。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社会能人,启动民间资金,培育市场主体,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城区东关、西关以及巉口、内官、鲁家沟、香泉等市场的辐射功能和市场化水平,并在城区建立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服务一流、效益一流的集网上交易、贮藏保鲜、加工包装为一体的大型农产品专业交易市场,发挥专业市场商品集散、物流配送、信息交流和价格形成的功能,在全县真正形成以专业市场为枢纽、农村集贸市场为补充的市场网络体系,扩张市场吞吐能力。要鼓励和壮大农村购销大户、经纪人等营销队伍,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要充分发挥我县无公害、绿色农产品的优势,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产销直挂、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农村与城市、农户与城市居民之间架起方便、快捷的流通渠道。
三、培育对接方式,做强做大产业。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优先发展资源型产业,实现原始积累,进而培植主导产业,形成区域特色经济,是贫困地区发展经济普遍遵循的一个基本规律。但资源优势或区域优势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找准发展的着力点、抢占市场的切入点、产业链条的对接点,才能实现新的跨越。
第一、“企业+基地+农户”对接方式。企业通过对农副产品不同层次的生产加工,带动基地发展,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 户的产业格局。如定西天一中药材加工有限公司采取两种形式在内官镇建立了中药材基地:一是以租用土地的形式,在南川、永丰、林川三个村以每亩400元的价格租用土地1500亩,建立了以当归、黄芪、川芎、蒿本、羌活为主的种植基地,公司为农户在播种、中耕、收获等全生产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并按照“谁出租土地,谁管理”的原则,每亩土地付管理费200元;二是以订单形式,在永丰村建立了无公害标准化基地3000亩,有效的促进了当地药材产业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入。
第二、“公司+基地+农户”对接方式。国家、集体以及农村中的经纪人牵头兴建的农副产品经销型龙头公司,一头连着市场,一头连着农户,按照市场需求与农民签订购销合同,农民按合同生产,公司按合同收购农副产品,把小生产纳入大市场的轨道。近年来,内官镇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今年仅甘蓝种植面积达1.5万亩,但蔬菜市场价格波动较大,镇上通过营造良好的“投资、干事、创业”环境,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地方能人,启动民间资金,筹资450万元,建成了集贮藏、保鲜、销售为一体的蔬菜恒温气调库2座,库容量达450吨,绿润忠信恒温保鲜库自8月初启动使用后,每天组织向四川、湖北、江苏、山东等地外销甘蓝150吨,并解决了当地100多名劳动力就业。蔬菜恒温气调库的建立,既平稳了当地甘蓝价格,目前每斤甘蓝销价在0.20—0.30元之间,又减少了销售环节,增加了收入,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同时,带动了当地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鲁家沟镇依托洋芋购销公司与 北京辛普劳公司签订1000吨大白花洋芋订单,加快了全镇洋芋优质化、专用化、标准化发展步伐。
第三、“市场+协会+农户”对接方式。以各种形式的中介组织为纽带,围绕某一产业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形成产业基地。鲁家沟镇太平村养鸡协会对区域内的养鸡户进行统一购种鸡、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配方、统一价格、统一销售,通过协会与兰州华联超市建立了长期的鲜蛋供销合作关系,已发展养殖户11户,养殖规模达1.5万只。同时,协会抓住区域内和周边乡镇退耕还林面积大的机遇,兴办了1处饲草加工厂,进行草粉加工,发展无公害和绿色食品。
第四、“市场+经营大户+农户”对接方式。以各类专业批发市场为载体,由经营大户作为中介组织,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牵动优势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专业化、系列化生产。巉口、鲁家沟洋芋市场建设,已成为白碌、御凤、石峡湾、景泉、葛家岔、巉口、鲁家沟等北部乡镇农民进行洋芋销售的集散地,在洋芋收购季节,来自四川、河南、上海、山东、广东等地的100多家客商与当地洋芋销售大户合作,购销洋芋,每年洋芋吞吐量达20万吨以上。同时,通过当地政府与工商、物价等部门的积极配合,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农民利益。
四、培育中介组织,提升服务水平。产业化经营离不开社会化服务。要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对接,就必须建立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多功能的农村中介服务组织,规避市 场风险,降低生产成本。建立健全高效灵活的农村中介服务组织,使之在不改变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前提下,通过农民的劳动、资本的结合,将一家一户的生产组织起来,将分散的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联合起来,将分割的生产、加工、流通联结起来,这不仅是解决农民分散式小规模经营与大市场矛盾的有效途径,而且也是广大农民实现主体地位的必然选择。要对已建立的马铃薯、养殖等协会规范运作的基础上,按照“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各种农业技术协会、专业合作社和农产品购销公司,优化组合生产要素,提高农民和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真正实现产前抓订单,让农民吃上定心丸;产中抓标准化生产,打绿色品牌;产后抓增值,延伸产业链。同时,要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建立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不断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第四篇:读书成果交流
读书成果交流
几年来读书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收获,让我感到欣慰,因为课外阅读已经犹如一条河流在我们的心田间激起美丽的涟漪,它让我们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具体来说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课外阅读兴趣变浓了
我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较以前明显增强了,有了主动阅读的欲望和热情,经常在课余时间找书看,并且爱看不同种类的书籍,而且我还经常和同学们聚在一起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丰富自己的头脑。
2、课外阅读习惯已逐步养成以前,我总是被动地阅读课外书籍或者是依照自己兴趣随意读课外书籍,现在我已经逐步养成了每天读书、读整本的书、动脑动手的良好习惯。一学期下来,我的阅读的面逐步扩大,阅读的量不断增加,阅读的质大幅度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日益增强,语文综合素养得到了整体提升,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在阅读中,我对作品的兴趣不在仅停留在“故事情节”上,不再仅满足于“看书”,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读书”。开始关注人物命运,思索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注意作者的表达方式,以自己的眼光评判作品的好坏优劣等,把读与思、读与记、读与写逐步结合起来,阅读的目的性增强了,阅读的质量得到了提高。
3、综合素质提高了
通过长时间、大量的课外阅读,父母、老师都说我的读书、写作有了明显的改变,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阅读速度明显加快;阅读理解
能力加强了;阅读的感受体验丰富;不仅能欣赏品味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还敢于对文章提出修改意见等等,而且还经常写读书笔记,摘抄一些好词佳句,写写自己读书后的感受,每次老师布置的作文我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质量也越来越高,在班里经常作为范文让大家学习,学校、乡镇举行的各类作文竞赛我也多次获奖。
通过阅读,不仅培养了我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也丰富了情感,对我的成长也有积极意义。读书让我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去观察、去阅读,到书的海洋里去积累语文,到广阔的生活中去运用语文。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高尚的人谈话,在众多优秀的作品中,我与书中的人一起经历成功的快乐、经历失败的痛苦;一起体会亲情的珍贵、体会人间的美好;一起尝试生活的滋味、尝试人生的挫折……这些都丰富了我的情感经历,让我从中受到了无形的教育,提高了审美,进而我的读写能力也逐步提高了。
第五篇:完善土地储备运行机制 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
完善土地储备运行机制 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
张建军(滨州市国土资源局滨城分局)陈桂玲(邹平县国土资源局)赵
磊(滨州市国土资源局)
实行土地储备是调控土地供应, 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促进土地市场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滨州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自2001年7月成立以来,按照积极盘活存量、集约高效用地的原则,积极探索土地储备与经营新路子,不断完善运作机制,在培育规范土地市场、提高政府对土地市场调控能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解决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规范土地市场、促进滨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
一、土地储备成效显著
为充分发挥土地储备对土地利用和土地市场的调控和引导作用,滨州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自成立以来,首先从完善机制建设做起,在“一个完善、一个摸清、一个编制、一个理顺”上狠下工夫,努力做好土地的收购、储备、运营和管理。
1、完善了土地储备政策机制。为保证土地储备工作的顺利开展,滨州市人民政府先后出台了《滨州市城市规划区国有土地储备办法》、《滨州市招拍挂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办法》、《滨州市国有土地储备资金财务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城区建设用地储备经营和资金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市国土资源局等部门相应出台了配套文件,逐步完善了土地储备收购的各项制度,确保土地储备和经营工作有章可循,依法依规开展。
2、全面摸清了市区土地资产家底。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成立后,即对市 城区内的闲置、将要闲置土地、低效利用土地和破产企业用地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并详细登记造册,编制分布示意图,建立城区闲置土地与存量土地数据库,为实施土地储备提供了翔实的基础资料。
3、依据滨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滨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等,在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科学的建设用地储备规划,绘制了城市建设用地储备规划图,对征收储备、规划储备、预储备土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
4、理顺了与财政、规划等部门的关系,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为了筹集并用活、用好土地储备资金,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和财政部门经过协商,进行密切配合,切实加强了对土地出让金、土地储备资金的监督和管理。一是对土地储备成本费用(包括征用、收购成本、开发费用、处置储备土地发生的费用、贷款利息等),财政部门全部及时核拨土地储备中心,确保土地储备资金的回笼;二是市财政每年按土地储备经营纯收益的20%提取土地储备资金,拨付储备中心作为土地储备专项资金周转使用;三是市财政每年按土地储备经营纯收益的累进比例提取土地储备中心事业经费,并及时拨付土地收购储备中心,保障中心的工作需要。
滨州市土地收购储备工作运行7年来,效果显著,不仅土地储备规模逐步加大,资产运营效益逐年提高,而且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土地市场健康运行的作用日益显现。一是本着“先小后大,先易后难,以供定储,稳步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土地收购储备,土地储备运营收益逐步提高。2008年储备土地100余公顷,已全部供出,实现土地出让收入7亿多元;二是增强了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实行土地储备制度后,对新增建设用地全部实行“五统一”管理,对城市存量土地、低效用地和闲置土地根据经济发 展和城市建设的需要,依法纳入土地储备库,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实行高度垄断,政府通过土地储备而手中有地,可以有规划、按计划对市场进行调控。三是规范了土地市场,有效杜绝了土地隐形市场和灰色交易,增加了政府收益。随着土地储备与招拍挂机制的不断完善,确保了土地有形市场运行更加公开、公平和公正,土地交易价格更加科学合理,有效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极大地提高了政府土地出让收益。四是加快了城市建设步伐。在近几年的西城区和东城区建设以及老城区改造中,土地收购储备中心一方面按照城市规划对市城区土地统一储备,按规划供地,优化了城市土地资源配置,有力支撑了城市规划的实施;另一方面,通过土地储备经营,为城市建设筹措了更多的资金,缓解了市政建设资金压力,有力推动了城市建设步伐。
二、当前土地储备运行机制中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土地储备制度在规范土地市场,提高土地利用率,保护土地使用权人和用地单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其效率价值、公平价值和秩序价值。随着我们对土地储备运行机制的探索实践和土地储备工作对我市土地市场影响的日益深入,土地储备在运行中涉及程序完善、资金和机制建设等方面的问题亟需完善。
1、土地收购储备程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土地储备机制是一项全新的运行机制,由此从多个方面和一定层次引起利益和权利的调整。要顺利开展此项工作,土地收购储备机构需具备为公共利益对土地强制收购、对原土地使用权人进行合理补偿、拆迁、前期开发整理等多项职能。目前,由于土地收购储备立法滞后,造成了一些具体工作无规可依,操作困难。一是对涉及公共利益进行强制收购土地时,对公共利益的范围没有明确的介定。我国《物 权法》第42条的规定,“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单位、个人的房屋及其他不动产”。这一规定具有两个实质性要件,(1)征收土地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2)“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在土地收购中何为公共利益,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二是在土地收购中国家没有统一制定补偿标准。土地储备制度建立后,先行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并给予被拆迁人合理补偿,然后对土地进行再配置。这是对土地权利人权益的尊重和保护,真正建立了正常的土地财产关系。但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统一的补偿标准,由此增加了储备机构取得土地的难度;三是在土地收购程序中缺乏协商、听证等方面的具体规定,造成了实际工作中的阻力;四是现行的法规没有明确赋予土地收购储备机构拆迁资格。赋予土地储备机构对收回土地中建筑物的拆迁资格,不仅可以通过加快前期开发速度,缩短土地形有效供应的周期,有效防止闲置、囤积土地等行为的发生,而且土地储备机构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以社会利益和公共利益为着眼点,会相对缓解拆迁造成的紧张状况。在现实操作中,由于没有明确赋予土地收购储备合法拆迁人的资格,带来了工作中的许多不便。
2、土地收购储备立法滞后,现行土地收购储备的规章等文件缺乏法律上的支持。目前,规范土地收购储备行为的有关法律文件除了地方政府的行政规章或地方政府的文件外,主要是2007年颁布实施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土地储备管理办法》仅是由国务院下属部门就土地储备制定的专门性规范文件,因现行《土地管理法》中没有土地收购储备方面的规定,使《土地储备管理办法》缺乏法律的支持,其内容缺乏一定的法律依据。
3、目前土地收购储备融资渠道较为单一,储备资金风险规避机制不健 全,难以适应调控土地市场的需要。土地储备计划主要根据土地市场的供求关系来确定,而土地供求取决于社会、经济、政策等若干因素,具有较大的弹性。而要达到调控土地市场的目的,就需要一定数量的土地储备,从而需要足够的融资渠道。目前,我市的土地储备资金除政府从土地收益中拨付储备基金外,主要是银行抵押贷款,一旦土地储备出现土地积压、资金周转不灵等状况,将很难从银行得到贷款。而且土地储备长时间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时,土地储备就要承担较大的资金风险。上述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土地储备的数量,影响了土地储备对土地市场的调控功能。
4、在调控土地,推动城市有序发展等方面,土地储备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还缺乏有机配合。
土地储备通过对土地资源尤其是经营性土地的集中统一管理和有计划地投放,成为促进土地的有序流转,调控土地供应和推动城市快速发展的有力手段。目前,由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计划缺乏城市微观土地利用的供需及城市存量土地的调整和利用,很难应对市场变化。而城市规划没有涉及城市土地资产的经营管理和有效配置。同时在城市发展规模的调控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也缺乏很好的协调机制。土地储备制度恰好能弥补这些不足。
随着我市土地储备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土地储备的指导作用正逐步增强。但土地储备行为的局限性和短期性使三者还没有形成很好的配合,主要体现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对土地储备的指导作用不强,土地储备还存在与城市规划脱节的现象,土地储备 5 对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合理配置的长远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等。因此,中还需要建立一种长远的土地储备机制来实现三者的有机融合。
三、建议
1、完善土地收购储备的程序。在法律中明确公共利益的范畴,制定科学统一的补偿标准,并建立和完善土地强制收购中的协商程序、听证程序和起诉程序,以充分保证原土地使用权人的合法权益;赋予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在土地收购中为公共利益需要行使强制收购的权利和拆迁资格,确保土地收储行为的合法性
2、建议《土地管理法》增设“土地储备”章节,对土地储备制度在法律条款上予以明确,提升土地储备的法律位阶。
3、拓宽土地储备的融资渠道。一是在储备土地收益中拿出一定比例建立土地储备基金,使资本在土地的开发、储备、和出让中循环,以加大土地储备和开发力度;二是建议在法律中明确,可在已完成前期开发、通平整理,完成供地计划,即将出让的土地上设立抵押权,由于此类土地很快能获得土地出让金,可以缩短还贷周期,降低银行的财务风险,便于进行贷款融资;三是探索实行土地股份化运作。股份化运作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土地资金运作模式,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可以寻找一些特定的、较为熟悉的、信誉好的公司或金融机构成为其多元化的投资主体,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确保资金来源的稳定性。在条件成熟的时候,土地收购储备机构可以面向社会公开发行股票,通过金融市场筹集土地收购储备资金。
4、尽快编制滨州市土地储备专项规划,使土地储备专项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紧密配合,共同发挥调控土地,促进城市发展的作用。根据滨州市城市规划的需要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市县(区)范围内的城市建设用地、规划建设用地和城市化集中地区内经营性土地为规划对象,对城市近、中、远期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研究。按照城市规划分期实施和发展重点的要求,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限制进行土地供需预测,编制滨州市土地储备规划,确定近期与远景土地储备的数量和空间分布。同时,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不同阶段的发展目标和重点建设区域,制定近期经营性土地储备规划和中远期土地储备利用规划,以分期、有重点地进行土地储备和投入,达到引导城市发展的目的,并作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控土地和城市规划实施经营城市土地的重要依据。
作者简介:张建军 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人 滨州市国土资源局滨城分局工程师 现从事土地测绘与管理工作 任测绘科科长
滨州市黄河四路287号国土大厦601室 滨城分局测绘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