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注今天的老人也是关注明天的自己
关注今天的老人也是关注明天的自己
——结合开展群教活动老龄工作调研 南溪街道人大工委副主任:胥焰红
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街道老龄办深入基层,关心了解老年人的现状,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认真贯彻执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全街道老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老龄工作是我们老龄办的一个重要工作职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日益凸现,老龄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做好今后的老龄工作,近日我对全街道人口老龄化基本情况进行了一次调研。
一、基本情况
我街道位于长江之滨,是南溪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街道辖18个行政村,15个社区居民委会,幅员面积56.68平方公里,总人口14万多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约2.2万余人。享受高龄补贴1800多人,年发放金额33.32万元。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南溪街道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理念,不断提升为民服务能力。截止现在有百岁老人4名。
二、老龄工作开展情况:
多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街道采取了一系 列措施,突出重点、健全机制、全方位服务老龄、关爱老年人,使老龄工作取得长足的进步。
1、居住管理服务方面:在充分利用现有养老设施的基础上,我街道加强了敬老院、福利院设施建设。近年来,经过积极向上争取、创建,我街道敬老院、福利院基础设施逐步建成一个综合性、多功能服务的养老机构;创新老年人管理办法,着力敬老院、福利院“七个一”管理模式(每层楼设一个楼长,每10个老年人为一小组、每周一次院委会,每月一次院民会,一个党支部,一份优质代养服务协议、一份个人管理档案)让敬老院、福利院的五保老人、三无老人、代管老人充分享受到爱心管理,亲情服务。2013年被省评为“三星级”敬老院。
2、日间照料服务方面:我街道高标准打造2 个日间照料中心。在人口老龄化比重较大社区投入300余万元打造了紫云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和凤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切实解决留守老人们的实际问题。日间照料中心按照“以中心养中心,政府补贴、社区管理”的非盈利性经营模式运行服务。
3、台帐管理、跟踪服务方面。街道老龄办对60岁以上的老人建立台帐,录入他们的个人信息和家庭状况信息,以及高龄补贴,便于服务管理;同时营造各部门、各行业敬老、爱老的浓厚氛围。
4、活动为载体方面:我街道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健全了领导机构。协会自成立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勤于探索、锐意进取、艰苦创业,经过多年的奋力拼搏,协会由成立时的 2 57名会员发展到现在345人,33个分会,16个班组,有了长足的发展。南溪街道有老年活动中心1个、老年大学1所、文化图书室1个、乡村广播室18个;活动中心有健康讲台、花园、鱼池、小卖部、开水房等配套设施。33个分会都建有老年活动室,室内设施齐全,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真正把老协会办成了老年人之家。协会16个班组的中老年朋友组成文艺宣传队,经常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去年还组织参加了四川广播电台举办的“幸福社区幸福梦”汇报演出,老年模特队入选2014年宜宾春晚节目。截止目前,自编、自导、自演节目达50余个,先后演出90余场次,观众达3万余人次。通过各种宣传活动,既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又激励了本协会会员的奉献精神。连续五年被南溪区委评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该协会多次被中、省、市新闻媒体采访报道,协会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三、存在问题:
我街道老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面对庞大的老年人口,还存在以下薄弱环节:
一是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认识不足。老龄化趋势逐渐加快,势必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多方面的的影响。老年人是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多方面的关爱。当前,社会关系急剧变化,涉老纠纷、家庭关系、代际关系、老年婚姻等问题与矛盾日益突出,家庭养老功能有“弱化”趋势,敬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有“淡化”倾向,为老人提供的无偿服务有“虚化”现象,为老人的医疗服务存在“难化”的状况等等。部分部门对此认识还不足,还没有真正把老龄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老龄工作的重要性,重视不够。
二是老年人口增加带来的社会负担及老年医疗问题日益突出。村、社区服务网络与“空巢”家庭老人、高龄老人的服务需求不适应。农村养老问题是我街道的薄弱环节。
三是我街道60岁以上老年人口重点还是在农村。绝大多数农村老人靠家庭养老,现阶段在农村还未建成社会保障制度。据调查,通过五保供养、最低生活保障、困难救助方式保障基本生活的老年人比例很小,90%的老年人无法通过社会养老渠道获得基本生活保障。部分农村老年人口的贫困问题还比较突出。
四是过去农村主要是依靠土地和家庭养老,家庭养老主要靠子女。但如今,许多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老人得到的家庭照顾明显减少,很多家庭只留下老人和儿童。传统的家庭养老关系已经开始松动,“重小轻老”现象很普遍,儿女养老模式已经存在问题。有些调查报告反映,一些有儿女的老人倒不如无儿女的老人,现在农村的孝道文化也在发生变化,调查显示,有大部分的儿女对父母感情麻木,不赡养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从整体来看,农村新房一般是小两口住的,老房子是老两口住,老年人生活低于平均水平,农民养老难也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有关,这反过来加重了养老问题。
五是对老龄工作的扶持力度不够。在政策制定上,缺乏支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激励扶持政策;在考核机制上,老龄工作尚 未纳入“四项建设”考核基本内容,基层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在经费落实上,现有老龄工作经费和活动经费与纲要中确定的标准存在一定差距,居家养老服务经费的投入也比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老龄工作的开展。
六是老龄工作的队伍建设尚未健全。虽然基层都设立了老龄工作机构,但是缺乏专职的老龄干部、人员。从事老龄工作的干部往往身兼数职而且变动频繁,导致基层老龄工作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四、对策与建议: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五大建设”的目标体系,我街道将积极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深化社区、加强农村老龄工作,关心老年人生活质量,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主要措施有:
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老龄意识。坚持“立足老龄,面向社会”的方针,有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地做好宣传工作,以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契机,宣传法律、法规和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的深远意义和重要性;以全国老龄委《关于加强基层老龄工作的意见》和全国老龄办《关于加强老年人优待工作的意见》为准绳,宣传老龄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宣传媒体、老年学校、会议、广场文艺等为阵地,宣传敬老爱老先进事迹,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以开展评选“敬老模范先进村(社区)”为活动,推进农村老龄工作。通过宣传,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为老龄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 氛围。
2、加快构建养老服务体系。“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是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也是“六个老有”的核心,是老龄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大老年公益事业投入,引导和支持社会资金投资兴建各种养老机构,同时鼓励、扶持社会各方出资兴办老年福利院。按照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方向,尽快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老年事业多渠道投入机制水平。根据经济发展和养老保障的需要,不断加大养老保障事业投入。探索养老机构民办公助的路子,发挥政府扶持作用,制定和落实优惠政策,建立多元化的养老服务体系。
3、形成一套覆盖面广的保障体系。以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为基础,出台一些养老方面的政策,向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发放失地生活补助金和养老保险补贴,新农保等。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根据不同的年龄层次和标准向符合条件的农村老人发放养老生活补贴,向80岁以上老人发放长寿金;所有社区全部建成医疗卫生服务站,部分社区设立老年康复点,农村老人和城镇三无老人全部纳入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城镇退休职工医疗保障水平;五保供养经费与农村低保标准实现联动,逐步扩大低保范围,保障标准稳步提升。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低保老人可以得到慈善救助的优先照顾。
4、构建多位一体的服务模式。首先,全面推进“居家养老”。依托社区,为高龄独居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等系列服务,要不断充实服务设施、壮大服务队伍,有 效弥补了传统家庭养老的缺陷和不足。其次,积极发展“机构养老”。一方面,公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硬件设施不断更新,管理水平逐步提升,服务质量日益提高,为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提供了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发展,目前我街道只有1家民办养老机构,为社会养老提供了补充选择。第三,不断丰富养老模式。广泛开展“动态养老”,组织老年人外出参观旅游,积极引入“候鸟式养老”方式,加强与异地养老机构交流合作,根据南北方气候的不同特点组织老年人赴异地避暑、过冬,有效提升了养老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5、是强化组织领导。一是健全工作机构,街道要设立老龄工作委员会,各村、社区也普遍成立了老龄工作协调指导小组和老年协会。二是要配备工作队伍,街道、村(社区)二级老龄工作要有专兼职工作人员,同时可以组建老龄工作志愿者队伍,照料老年人日常生活。三是规范工作制度,制定各个年度的老龄工作要点,逐年推进目标任务的完成;村、社区的老龄工作机构也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为老龄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比较全面的制度保障。
6、注重分工协作,进一步凝聚老龄工作合力。在老年人生活保障方面,要加强对特困老人的救助,做好城乡居民养老金等老年人生活补助的发放工作;在老年人医疗保障方面,要加强对老年人的医疗服务和救助,全面建立老年人健康档案,突出解决好农村老年人就医难的问题;在老年人权益保障方面,要继续巩固 老年人权益保障庭的作用,处理好涉老案件,加大对贫困老人的救助力度,放宽法律援助条件,提高覆盖面。
7、加大扶持力度,进一步提升老龄工作水平。在工作经费的投入上,要严格落实纲要中确定的标准,建立特困老人救助专项基金,足额安排老龄工作相关经费;健全老年人长寿金发放制度,确保按时足额发放;逐步提高居家养老服务经费的配比额度,破解制约养老服务业发展的经费难题。在组织机构的完善上,要加强街道老龄工作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工作台帐,组建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人员稳的基层老龄工作队伍,确保老龄工作有人抓、抓得实。
2014年4月19日
第二篇: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
子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中国就以礼仪之邦著称。孝,礼之首也。百善孝为先,足见古人对孝道的重视。木兰代父从军、黄香扇枕温席、王祥卧冰求鱼等皆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孝行佳话,本来说传承美德,慈善行及至亲,使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现实总是让人纠结,现如今不要说美德,就连最起码的尊老爱幼的道德也快被我们丧失殆尽了。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而且是人口老龄化进程最快,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对于养老问题,即使处在“4+2+1”家庭模式下的我们当代青年也不容忽视,反得认真对待,必须做好对父母的行善、尽孝、敬德。现在的社会,让父母吃饱、穿暖已不再是难事,即便是孤寡老人在政府的帮助下进养老院也能度过余生,但是,据心理学家分析:人到老年,即是思想上最成熟的时候,同时也是心理上最脆弱的时候。此时的他们,喜欢有子女“出息”的光环照着,同时也怕子女“无能”的困扰;喜欢“宁静以致远”的生活,同时也怕孤独随时袭来;喜欢家人团聚的天伦,也怕厌世之心的产生。人越到晚年,如果生活不如人意,就容易产生悲观情绪,认为活着还不如死去。做子女的我们当父母年长的时候就必须要知老人心、察老人意、解老人惑。即经常和他们谈谈心,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交流,看到他们有什么需求,尽量满足他们的心愿,如果暂时做不到,慢慢的抽时间也要完成。
歌德说过:“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小时候父母老师总教育我们,凡事必须从小事做起,现如今我们长大了,孝敬父母,我们也要从小事做起。在“新二十四孝”行动标准中,有好多条孝行行动对于我们来说都是芝麻绿豆的小事儿,比如: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为父母拍照,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亲自给父母做一顿饭„„其实,这些事小时候父母都为我们做过,而且做得相当有榜样,只是那会儿我们是孩子。现在,父母老了,他们“返老还童”变成“孩子”,该是我们反哺他们的时候了。孩子,是最容易满足的。我们反哺父母,不用做得很多,一杯酒,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显爱心。可我们扪心自问,我们做到了吗?!
敬养兼备,方为大孝。我上面也说过,现在的老人,“活”不是问题,“活得好”才是问题,当然这里的“活得好”不是不愁吃,不愁穿,而是在精神方面让他们充实。养,是简单的物质上的保障,敬,是单纯的精神上的慰藉。如今的我们,只有做到敬养兼备,才算尽孝。古人也说过:“今之孝道,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可以别乎?”孔子的言语道出了“敬”之于“人”的重要性。养而不敬,可乎?或敬而不养,可乎?敬。是一种情,一种爱,一种支持,一种感怀和关心。老年人需要这种敬,这种爱!敬自己,爱自己,也要敬父母,爱父母。有时候,我们不单只想自己过得好,也要想办法让父母“活得好”。因为。个人好,不是好,再好也是白眼狼:全家好,才是好,团聚起来称得王。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父母在老去,我们也在老去,新生一代在成长。我们是社会中的有机群体,一生都离不开逐利。从势利论来说,人类社会都以利为中心,追求着属于自己的利。以孝为例,今天的你关爱父母,孝敬父母,你的子女也会效仿,将来关爱你们,孝敬你们,反之则不然。也就是说,在某些方面,子女的势利观是被父母给影响的,孝,说大为美德,说小为自己。但不管怎么说,我们必须也不得不承认,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为了明天的我们过得比较好,请珍惜关爱现在的他们,要让他们过得非常好。因为凡事求其上只能得其中,利益也是如此。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顾及自己的小家,在尽力做好养敬自己的父母工作外,也需要花一定的目光去关注社会的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尽自己的所能去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人间真爱和天伦之乐。比如:有能力的开展一些孝亲敬老活动,建立帮扶机制,接孤寡老人回家过节,时常看望他们,帮他们梳洗整理等。
总之,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关爱年老父母,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这份美德即将殆尽之前,我们有义务也有责任扛起孝道大旗,让它屹立于世界不倒。
第三篇:关注农村“留守老人”
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几点建议
龚兴虎樊城区青泥湾中学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民进城务工的不断增多,在广大农村地区就出现了许多 “留守孩子”和“留守老人”。“留守孩子”已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留守老人”的问题也应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他们大都年龄在五十岁左右,既要耕种田地,有的还要照顾子女寄放在家里的小孩,生活状况令人担忧。目前,我镇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肩负繁重的体力劳动。大量的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后,耕种的重担就自然落在家里的老人身上,由于年龄大,缺乏劳动力,承担繁重的生产劳动和繁琐的家务活,每天都非常劳累。有的还要担负“留守儿童”的监护任务,身心负荷过重。
二、身体健康状况令人担忧。由于年轻人外出务工,“留守老人”生活无人照顾,生病没有人督促去看医生,因经济拮据和行动不便,往往不愿去治病,导致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无钱医治的恶性循环。
三、心理上有很重的失落感和孤独感。子女在外打工,不能回家养老,使得这部分老人倍感失落,“安享晚年”心愿难于实现。特别是失去老伴的老人,生活无人过问或者很少有人过问,常常倍感孤苦寂寞。
四、安全问题令人担忧。由于无人照顾,“留守老人”往往受伤、生病得不到及时救治,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甚至因此而失去生命、。
五、监管“留守孩子”不力。由于是隔代教育,有的老人一味溺爱,导致一些儿童养成不良习惯:有的老人用老方法教育孙辈,会引起隔阂、冲突,甚至酿成悲剧。
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以村组为单位,在农村建立和完善相应的老年人工作委员会等老人互助组织,纳入村规民约。加强与“留守老人”的联系,经常到“留守老人”家庭看一看,关心一下饮食起居、身体状况,引导“留守老人”互帮互助,互相照顾。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教育周围群众做到“近邻胜远亲”,形成一种互帮互助的良好养老氛围。
二、加大农村保障力度,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建立农村养老基金,专门用于帮助一些生活困难的农村“留守老人”解决紧急情况。
三、在医疗保障方面,帮助“留守老人”加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提高老年人医疗报销比例。
四、鼓励兴办福利机构。加强乡镇福利院的建设,由村提供场所、健身设施、基本生活资料等,再由其子女缴纳一定数量的生活及其它费用,对“留守老人”进行集中供养,解决他们无人管理、无人赡养的问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照料服务。
五、强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和义务。全社会共同宣传《老年法》,切实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农村青年的孝德教育,宣传敬老、养老的先进典型人物,大力弘扬养老敬老美德,强化子女对老人关心赡养的责任感,进一步强化家庭的养老功能,使老人们能够享受来至于社会、亲情的温暖。
第四篇:关注空巢老人
附件2:寒假社会实践报告模板
临沂大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报告
经 年 级:
2010孙宗臣专 业: 学 号:信息与计算科学201001120140姓 名:
关注空巢老人
岁月打磨着一代又一代的生命体,让很多人由年轻到成熟最后到老去,每个人将经历这一过程。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需要社会的帮助,例如,孤儿,贫困学生,贫困家庭等,但有一类人更需要社会的帮助,那就是空巢老人。据民政部统计,中国目前1.69亿60岁以上老年人中,40%过着子女不在身边或没有子女的“空巢”生活。预计到2030年,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家庭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将有超过两亿的空巢老人。
据介绍,缺少精神慰藉将成为困扰中国空巢老人的主要问题之一,这其中既有想念子女的孤独感,也有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的空虚感。与此同时,近年来,空巢老人受到电信诈骗、非法集资、保健品销售欺诈等案件侵害的比例明显上升。而在农村地区、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空巢老人的生存现状堪忧。他们通常居住房屋透风漏雨,院落破败不堪,院门房门形同虚设。加之年老体衰,在遇到不法侵害时,缺少应有的防御能力和抵抗能力。故而成为有些不法之徒首选的侵害目标。“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这是时下许许多多“空巢老人”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每每逢年过节,一家短暂团聚之后,“儿女一走,心就空了”便成为这些老人最真实的心声。最不能等便是亲情,新的一年马上就要来了,他们又在期盼,在等待......空巢老人曾辛辛苦苦拉扯大五六个孩子,用尽自己一生的力量无微不至的照顾自己的老伴,直到他的离去。但面对老伴的离去,孩子们为了自己的家庭忙碌工作以至于无暇顾忌自己的父母。但对于身居农村的空巢老人,他们有的儿女在身边或离自己很近,当然也有儿女不在身边的。老人却仍然得不到他们的呵护,甚至他(她)的儿女们希望他(她)早日去逝。可见,空巢老人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并且有的人还认为,她(他)的丈夫(妻子)的灵魂会将他(她)杀死。当然这只是迷信。世界上根本就没鬼,却仍然存在于老一辈的记忆中,他(她)们总是承受着别人和自己意识的折磨。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一些空巢老人的生活,以减少他
(她)们一些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让他(她)们心理和精神上都能得到一些慰藉。
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有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因而我们应该多帮助这些老人。我们很多大学生一到大学就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但每次活动明额有限,我们很难得到一次历练的机会,我们何不放开视野观望周围需要帮助的人,其实做好事处处可以做,何必只等着上面吩咐任务,只要我们本着为人民服务的理想,我们历练的机会很多,就像谈到空巢老人,他(她)们如果可以得到你的帮助,他(她)会多么的感动。
1月20日我到外婆家了解了她的一些生活情况,当时正是中午,她说这里有鱼,你自己切好自己喜欢怎样吃就怎样煮,她就去洗米了,接着就在电饭煲上煮饭了,我在一边用煤气在锅里煮鱼时,却发现电饭煲上的閘我外婆忘按了,我就帮着按了一下,过了一会,电饭煲好像停了,却无意看到我外婆家里也安上了电表。我想我舅舅,舅妈怎么会这样对待我外婆这样一个空巢老人。以前,我们过来时,他们可是很好的,如今却„„后来我外婆就在灶上煮饭,我就负责在煤气灶上炒菜。过了好长时间我们才吃上饭,边吃饭时外婆告诉我:“你隔几天来一次,帮我做顿饭我动不了,自己一个人也不想煮饭,一直都是一天吃一两顿,我立刻就答应了,想到自己这次有好长的假期。吃完饭后,我问她:“你的被单要洗吗?”她说:“不用你洗,我知道你妈妈身体不好,不可以像以前一样指望着她来洗了,你家里也有好多事需要你做,我就自己洗了,但叫你大舅叫了半天他都不动,我就自己去清了,清了半天都没清干净,后来累了就坐在门口,过了一会,看到有人往这边走,就喊他帮我清了。被单被套就不用你洗了,你只要隔几天来给我做顿饭吃,我就会很高兴的。”我坐了好长时间才回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在想,我外公去逝后,我外婆一个人一直坚持到现在,什么事都是她一个人做,现在她都八十多岁了,以前还有我妈妈帮忙,现在我妈妈身体不好也无力帮她了,而我舅舅他们虽离她很近,但却都不管她。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空巢老人真的需要儿女们的呵护与关心,我写这次报告也是希望的人可以关心自己的父母与身边的老人,当老人受到重视时她(他)们就不会承受心理和精神上的巨大压力。社会上许许多多的老人,他(她)们各自承受着不同的压力,痛苦以及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无不值得我们伸出援手。而据我所知,只有福利院的空巢老人才真正得到我们年志愿者协会的帮助,可见我们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大弊端。
因此,我希望我们作为新青年要好好把握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命运,不仅是为了我们自己过上幸福的生活而努力,同时也是为我们的父母和儿女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我们一起努力吧!尽全力去奋斗,以避免今后怨天尤人。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各方面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珍惜眼前的时间,让我们的生
命发挥出应有的价值。
总之,空巢老人的生活条件不仅需要社会的帮助,同时也需要儿女,子孙们的帮助。那就让我们一起携手创造好的生活条件。让辛苦的老一辈人们能够更好地安享晚年。在此次走访中,我认识了一位叫王成的老人,他现在已经65岁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当过军人,年纪大了之后由于家里子女忙碌没时间照顾他。他告诉我说他小时候的生活相当贫困,家中子女又多,父母根本就顾不过来,很多事都是自己学会的,自己从小就懂得很多,后来父母不在了就自己慢慢一路走来,直到现在,如今生活好了,自己在这里没有人照顾,子女也不关心,他感到很失望。老人的一番话让我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倍加珍惜。
在这个村中住着很多家中子女无暇照顾的老人,还有没有了亲人和一些退伍的军人。老人们在这里生活得很辛苦,每天的闲暇时间不多,自己睡睡觉,或是找几个人聊聊天,打打麻将,过得很不充实。我开始去的时候就看见有两位老人们还在田埂上干活,旁边还围了三四个小孩帮忙,整个场面让我心酸不已。在我走的时候,老人们都过来送我,说下次一定要再来看他们,我点点头。然后跟老人们打招呼后便告别了那个生我养我的地方。
这次社会实践,让我对空巢老人这些相对于我们的弱势群体有了更多的了解,他们需要社会对他们的更多的照顾,他们曾经都为社会做出过贡献,都有年轻辉煌的时候,现在虽然年纪大了,却不应该受到社会的排挤,也应该有自己的地位,更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这回走访老人,让我也看到了老人们的活力,虽然年岁已高,但却活力依旧。他们都乐观开朗,没有子女在身边的照顾,却能交到更多老年朋友,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他们并不因为自己年纪的原因而放弃自己的梦想,他们照样像年轻时候一样生活、学习,他们自己在心中也坚信自己有自己的一片天空。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让我收获很所多,我也会继续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的人们,也呼吁大家一起来关心他们,让他们生活地更开心。
首先,老人要从思想上摆脱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建立新型的家庭关系。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要尽早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关系(夫妻关系)。适当减少对子女的感情投入,降低对子女回报父母的期望值。特别是子女到了“离巢”的年龄,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逐步减少对子女的依恋状态。
其次,老人要及时地充实新的生活内容,尽快找到新的替代的角色。如培养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性 劳动等。再次,儿女应加强对老人的“精神赡养”,常回家看看。儿女应该在情感上和理智上有体贴父母的习惯,即使 “离巢”,也要增加与父母的联系和往来的次数,以避免父母家庭“空巢”综合征的发生。和父母住同一城镇的子女,与父母房子的距离不要太远。对于身在异地的子女,除了托人照顾
父母,恐怕更加要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了。子女要了解空巢老人在情绪上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应经常与父母通过电话进行感情和思想的交流。
建设和谐中国,呼唤关爱空巢老人
第五篇:关注空巢老人
关注空巢老人,集思广益送温暖
7月15日下午,河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关注空巢老人,携手你我送温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焦作市区、公园、社区等公共场合积极开展“关注空巢老人,集思广益送温暖”实践活动。
激情七月,炎阳高照,实践队员不畏酷暑,兵分两路,分别深入市民较为集中的人民公园和龙源湖小区进行问卷调查以及慰问空巢老人等活动。到达目的地后,实践队员迅速行动,以饱满的精神风貌,诚恳的工作态度,针对性地向年龄段为15—30岁的群众发放了250份调查问卷,同时,队员们也聆听记录了广大群众对于“关注空巢老人,共建和谐社会”这一社会问题的看法及建议。随后,实践队探望了家住龙源湖小区的王淑芬老人,为她送去队员们的一番心意、真挚问候与祝福。
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集思广益,为空巢老人们送去夏日感动与清凉,真切地反映了实践活动“深入群众,切实为民”的主旨。市民们肯定的目光,老人脸上幸福的笑容也将激励他们把“关注空巢老人,携手你我送温暖”活动做得更出色,继续发扬大学生的优秀品质。
供稿人:梁家猛
2013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