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知识产权政策
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 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 Working Group of China 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知识产权政策
(2004年9月12日 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 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 Working Group of China
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 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 Working Group of China 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 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 Working Group of China 含必要权利要求的未公开的专利申请。
为了本条目的,会员实际知晓应当仅限于其工作组成员和提案作者(如果有的话)的实际知晓范围。在任何情况下,本知识产权政策要求的披露义务都不得被解释为要求会员进行专利检索。对本条的解释和应用应当符合诚信原则,会员不得故意对其参与AVS标准草案制定的人员隐瞒有关事实以规避本条规定的披露义务。
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 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 Working Group of China 求外,如果会员在“审阅期”期间或结束前披露一个或多个特定专利,会员可以就上述专利中包含的必要权利要求声明承诺其许可义务为 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 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 Working Group of China 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技术标准工作组 Audio Video Coding Standard Working Group of China
第二篇:数字音视频总结
1、各类型数字音频参数的了解
VOC:Creative公司的声霸卡(Sound Blaster)使用的波形音频文件格式。MID:Windows的MIDI文件(MIDI Audio)存储格式。MP3: MP3压缩格式文件。
MP3的全称实际上是MPEG1 Audio Layer-3
MP4:基于MPEG-2 AAC技术的文件压缩格式。
CD格式:cda文件,大小为44字节,只是一个索引信息,并不包含真正的声音信息。Aif、snd:Apple计算机上的声音文件存储格式。
RA、RM:Real公司开发的主要适用于网络上实时数字音频流技术的文件格式。
ASF、ASX、WMA、WAX :微软公司针对Real公司开发的新一代网上流式数字音频压缩技术。
2、熟悉MIDI规则,生成,生成流程,协议
MIDI定义:将乐器演奏时的音高、音长和力度等指令信息通过MIDI控制器输入计算机,以文件的形式存储。回放时经过合成器把指令信息转换成声音信号,再由混音器生成声波。MIDI协议:乐器数字化接口(用于在音乐合成器、乐器和计算机之间交换音乐信息的一种标准协议。)
MIDI硬件规范:硬件接口标准和信号传输机制(I/O通道、连接电缆和插座形式)。MIDI软件规范:音乐信息数字化编码方式(音符、音符长短、音调和音量等)。MIDI优点:(1)生成的文件比较小,因为MIDI文件存储的是命令,而不是声音波形;(2)容易编辑,因为编辑命令比编辑声音波形要容易得多(3)可以作背景音乐,因为MIDI音乐可以和其它的媒体,如数字电视、图形、动画、话音等一起播放,这样可以加强演示效果
产生MIDI乐音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频率调制(FM)合成法,另一种是乐音样本合成法
3、声音数字化及声音数字化最常用的方法 声音的数字化:把模拟声音信号转变为数字声音信号的过程称为声音的数字化,它是通过对声音信号进行采样、量化和编码实现的。
4.采样:每隔一个时间间隔在摸拟声音波形上取一个幅度值,这称之为采样 5.量化:把某一幅度范围内的电压用一个数字表示,这称之为量化。
6.编码:把量化后的值写成有利于计算机传输和存储的数据格式,这称之为编码。数据率=采样频率(Hz)*量化位数(b)/8*声道数
音频信息文件所需存储空间为:存储容量=采样频率*量化位数/8*声道数*时间(B)7.录音设备:磁带式数字录音设备,磁光盘,录音笔,声卡,goldwave,Audition 8.声音的3个重要指标:振幅(amplitude)、周期、频率 人类听力的大致范围在20Hz~20K Hz 9.声音处理软件:sound forge /hero 3000/gold wave
sound forge特点;录制声音、采集声音、声音段落的选取与删除、声音的插入与移动、声音的分解与合成、美化声音,对声音做多种效果的处理(去噪声、合唱、混响/回声/延迟、动态(压限/门/扩展)、镶边、升降调、颤音、失真、淡入/淡出等等)。/声音文件在效果处理前,如果声音文件中只有一部分或一个声道中的一部分被选定,则效果处理只对选取的部分有效,否则将对整个声音文件起作用。
Gold wave:集声音编辑, 播放, 录音, 转换于.可以用它制作网站音效, 记录声音等, 也可以用它记录 CD。CD抓轨、转换格式、调整码率、消除人声、升调降调、加速减速、截取合并、调整音量、声道调整、混音合成等.目前世界上彩色电视主要有三种制式,即NTSC,PAL和SECAM制式,三种制式目前尚无法统一。我国采用的是PAL-D制式。
9.视频数字化:是指将模拟视频信号经过采样、量化、编码转化为数字视频的过程。(分为复合数字化和分量数字化)
10.视频数字化过程:采用分量采样的数字化方法,则基本的数字化过程包括:
(1)按分量采样方法采样,得到隔行样本点;
(2)将隔行样本点组合、转换成逐行样本点;
(3)进行样本点的量化;
(4)彩色空间的转换,即将采样得到YUV或YCbCr信号转换为RGB信号;
(5)分辨率统一。
(6)对得到的数字化视频信号进行编码、压缩 11.关于视频,不同制式电视参数 视频(Video)是由一幅幅内容连续的图像组成,当连续的图像按照一定的速度快速播放时,由于人眼的视觉暂留现象,就会产生连续的动态画面 效果,也就是所谓的视频。按照处理方式的不同,视频分为模拟视频和数字视频。制式
帧频(FPS)行数/帧 场频(Hz)颜色频率(MHz)声音频率(MHz)PAL
625 50.00
4.43
6.5 NTSC
525 59.94
3.58
4.5 SECAM
625 50.00
4.43
6.5 12.视频的特点
(1)数字视频比较精确,且不容易受到干扰,可以不失真的进行无数次复制,而模拟视频信号每转录一次,就会有一次 差积累,产生信号失真
(2)数字视频更便于长时间的存放。
(3)可以运用多种的编辑工具(对数字视频进行编辑加工)。
(4)由于数字信号可以采用一定的算法进行压缩,使更多的信息能够在带宽一定的频道内传输。
13.视频文件格式大致可分为两类:1)用于多媒体出版的普通视频文件;2)用于网络传输的流式文件。类型
MPEG-1
MPEG-2(DVD)
MPEG-4 画面尺寸 PAL:352×288
P AL:720×576
可调
NTSC:320×240
NTSC:720×480
带宽
1~1.5Mbps
4~8Mbps
可调 应用
VCD
DVD
网络视频 常见后缀
MPG
MPG
DivX(.AVI)
WMV ASF
RMVB MOV 目标 CD-ROM上的交互视频
数字电视
交互式、多媒体、低码率视频 时间
1992年
1994年
1998年 压缩情况 一部120分钟长的一部120分钟长的电影
保存接近于DVD画质的小
电影压缩为1.2GB左右的大小
压缩为4-8GB的大小
体积视频文件 14.常用的普通视频文件格式 :
1、AVI文件:是一种音视频交插记录的数字视频文件格式。运动图像和伴音数据是以交替的方式存储,与硬件设备无关。
2、MOV文件:用于保存音频和视频信息的视频文件格式,统称为QuickTime视频格式。可以采用压缩或非压缩两种方式。
3、MEPG文件——MPEG/MPG/DAT格式:采用MPEG压缩算法压缩后得到的视频文件格式,具体格式后缀可以是MPEG、MPG或DAT。15.视频卡的分类
1、按性能分类
广播级视频采集卡(最高采集分辨率一般为768X576(均方根值)PAL制,或720X576(CCIR-601值)PAL制25帧每秒,或640X480/720X480 NTSC制30帧每秒最小压缩比一般在4:1以内。这一类产品的特点是采集的图像分辨率高,视频信噪比高,缺点是视频文件庞大,每分钟数据量至少为200MB。)、专业级视频采集卡(支持视频流格式采集,可直接将视频源信号采集为asf、wmv、rm等流媒体格式,用于网络传输)
普通视频采集卡(动态分辨率一般最大为384X288,PAL制25帧每秒)
2、按功能分类
① 视频采集卡
② 视频输出卡
③ TV卡
④ 压缩/解压缩卡S-VideoDV接口TV接口SDI接口
⑤ 数字视频卡
16.非线性编辑:是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之上的一种音视频编缉技术,编辑对象是不同的音视频文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的高性能处理和交互性特点,实现音视频信息的裁剪、拼接、合成以及其他效果处理等编辑功能。
基于非线性编辑系统之上的数字视频编辑,一般要经历搜集整理音视频素材、音视频素
材采集、数字视频编辑、预览编辑结果、生成效果视频、回放录制等几个主要过程。17.非线性编辑具有如下特点:
① 非线性视频编辑是对数字视频文件的编辑和处理,可以随时、随地、重复编辑和处理。
② 非线性编辑的任何编辑操作,都不会引起画面质量的下降。
③ 编辑方便简单、音视频对位准确、编辑效果丰富、编辑功能强大等。
④ 非线性编辑系统设备数字化、小型化、功能强,便于与其他非线性编辑系统或多媒体计算机系统联网,共享资源。
1.Wav;MP3;CD-DA;Aiff;RA;Wma;MiDi Wav:Wav格式的音频可以达到较高的音质要求,是音乐编辑创作的首选格式,适合保存音乐素材。Wav格式目前是计算机最为流行的声音文件格式,支持Windows平台及应用程序,几乎所有的音频编辑软件都可以支持这种文件格式,但其数据量很大,一般不适用网络传输或播放。Mp3:Mp3格式是一种压缩格式的视频文件,具有高压缩比的特点,十分适合在网络上播放,但不适合在低速网络上传输。
CD-DA:CD-DA是当今世界上音质最好的音频格式之一,存储立体声,可以完全再生原始声音。
Aiff;Macintosh平台及应用程序都支持该格式音频文件,与Wav格式类似,具有较好的音质。
RA:RA要用于在低速上网的计算机中流畅回放,最大特点是可以采用流媒体的方式实现网上实时播放,也就是边下载边播放。
Wma:音质强于Mp3格式,是微软推出的一种数字音乐格式。它的特点是可保护性极强。支持数据流技术,适合在网络上在线播放。采用Wma格式压缩的声音文件比起由相同文件转化而来的Mp3文件来说,其数据压缩率更高,存储容量要小得多,但音质却丝毫不减。MiDi:可以满足长时间播放的需求,只能记录有限种乐器的组合,MiDi文件记录的不是声音本身,而是将每个音符记录为数字。MiDi格式的主要缺点是缺乏再生自然声音的能力,不能用在需要语音的场合。
第三篇: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摘要:文章讨论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存在的主要知识产权问题。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数字图书馆在其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特别是对网络信息资源利用带来的知识产权问题。文章最后创造性的提出了合理使用数字图书馆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资源建设引言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它不但包含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还融合了其他信息资源的一些功能,提供综合的公共信息访问服务;是用数字技术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的图书馆,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它把各种不同载体、不同地理位置的信息资源用数字技术存贮,以便跨越区域的网络查询和传播。它涉及信息资源加工、存储、检索、传输和利用的全过程。通俗地说,数字图书馆就是虚拟的、没有围墙的图书馆,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是超大规模的、分布式的、便于使用的、没有时空限制的、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的知识中心。可以这样说,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中心和枢纽。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一连串的名词符号其根本点在于信息数字化;同样,电子图书馆、虚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不管用什么样的名词,数字化是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些知识产权是智力劳动产生的成果所有权,它是依照各国法律赋予符合条件的著作者以及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权利,包括版权(也称为著作权、文学产权)和工业产权(也称为产业产权)等。
2数字图书馆自身知识产权问题 数字图书馆是依靠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对其馆藏数字化,并且通过网络提供各种数据库和网络资源服务于信息用户。因此,在保护作品的著作权人知识产权的同时,数字图书馆自身也应成为版权人,享受版权的保护,内容包括数字图书馆自建数据库、网页和域名的版权保护[1]。
2.1数字图书馆——信息数据库的知识产权
数字图书馆作为一个综合性或是专业的信息知识资源的数据库系统,本身具有自身的知识产权。1996 年《世界知识产权条约》 规定:“数据或其他资料的汇编,无论采用任何形式,只要由于其内容的选择或排列构成智力创作,其本身即受保护。”数字图书馆自建成的数据库作为具有独创性的编辑作品应该受到知识产权法的保护。我国著作权法主张将那些汇集有著作权材料的数据库作为编辑作品加以保护,规定编辑作品的整体著作权归编辑人所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2]
2.2数字图书馆域名的知识产权保护
域名(Domain Name)是互联网上的一个服务器或一个网络系统的名称,即上网单位的名称。域名具有唯一的特性,网上的企业单位或是个人注册都有各自唯一独特的域名。所以,域名是可以起到宣传,代表的作用。域名是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的。数字图书馆的域名是其标志地址代表,而且还具有经济价值,同样受到了知识产权的保护。
2.3数字图书馆网页的知识产权问题
网页是存放在 Web 服务器上供客户机用户浏览的HTML 页面文档。是万维网信息的基本单位,由文字、图片等要素组成(一些网页还配有声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信息)。数据库的建立也是在知足网页的基础之上,网页的制作也是个人或团体的智力劳动成果,那些具有独特的构思和原创性的网站设计和组织架构,应当收到知识产权的保护,任何个人和企业不能以商业目的模仿盗用他人的网页,否则构成侵权行为。
3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3.1实体资源数字化的知识产权问题
文献资源数字化是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重要基础。传统图书馆数字化的首要内容就是将其馆藏数字化。国家版权局在2000 年 3 月 1 日发布的 《关于制作1 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权规定》 中明确规定:将已有作品制成数字化制品,不论已有作品以何种形式表现和固定都属于复制行为。复制权是著作权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经济权利,对自己的作品著作权人有权决定是否复制和许可他人复制。
图书馆对以下情况的作品进行数字化行为不需要取得著作权利人的授权许可,属于合法行为:第一,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如超过保护期的作品。创作作品的保护期限是著作权人在世以及去世的五十年以内。(2)不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时事新闻和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与公式。[3] 复制权是著作权利人的一项专有权,著作权利人有权决定其作品实施或不实施复制行为的权利,以及禁止他人复制其受保护作品的权利。《关于制作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权规定》第三条规定:“利用受著作权保护的他人作品制作数字化作品,应事先向著作权利人直接取得授权或通过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间接取得授权。”因此,图书馆对尚在保护期限内的作品进行数字化时,需取得著作权利人的同意,方可对其作品进行数字化行为。[4]同时,按照我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二条中第八款明确规定了:“图书馆、档案馆、纪念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为陈列或者保存版本的需要, 复制本馆收藏的作品”。
3.2网络信息资源数字化的知识产权问题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对网络信息资源的馆藏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下载———上载,一种是链接导航。
3.2.1下载——上传的知识产权问题。数字图书馆系统从网上下载有用相关的信息资源,经过组织整理再上传到数字图书馆的页面,供用户检索使用,满足用户广泛的信息需求。一些信息资源是公开的,不涉及知识产权的资源是可以下载利用的,但要尊重其版权。对于那些还在保护期内的或是著作权人有特殊声明的创作作品,下载和上传时要取得著作权人的授权和许可。否则将会侵犯著作权人的复制权、发行权、网络信息传播权和出租权(有偿许可他人临时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的权利)。
3.2.2链接导航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链接导航是指根据馆藏需要将网络上的相关信息按主题、分类、学科等方式进行集中、分类、整理、加工、标引,然2 后以超链接方式提供专业导航,使网络上杂乱无序的信息变得整体有序。超链接技术可以使用户快速、准确地从互联网的海量信息中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但是会涉及到一些知识产权问题。一是由于被链接信息源被用户全部浏览的可能性减小而产生的知识产权问题。二是是经过链接后,有可能使设链者的网页与被链者的网页混淆而产生被链者的版权问题。[] 3.3数据库建设的知识产权问题
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有两种形式:一是自建数据库,二是购买数据库。因此,由于数据库建设的形式不同,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也不尽相同,具体如下:
3.3.1 自建数据库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自建数据库一般包括书目数据库,文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书目数据库开发过程中主要涉及著作权人的人身权利;制作文摘数据库时可以不必取得著作权人许可,但要尊重其署名权并支付相应的报酬;制作全文数据库时,除超过著作权保护其作品和进入公有领域的作品外,必须征得作品版权人许可并按规定支付报酬。,我国《著作权法》第32条规定:作品刊登后,除著作权人声明不得转载、摘编的外,其他报刊可以转载或者作为文摘、资料刊登,但应当按照规定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6] 3.3.2购买数据库涉及的知识产权问题。购买数据库本身涉及到的知识产权问题已经由数据库出版商解决,但是数据库属于汇编作品,是一种智力创造,受《著作权法》的保护,图书馆在购买时就要与数据库出版商签订许可使用协议,并在协议中明确各自在技术方面的权利义务以保证数据库的正常使用。图书馆对购买数据库的使用必须在许可使用协议规定的范围之内,否则就会侵犯数据库出版商的权利,需要承担违约责任[7]。
3.4网络资源传播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信息资源数字化的最终目的是将数字化后的信息通过互联网络来进行传播、扩散,这也是数字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特征。网络传输作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已经打破了原有的传播格局,但可以肯定的是,信息在网络上的传播必然会引起知识产权问题。针对这种在网络环境下出现的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情况,新《著作权法》第47条“未经许可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享有著作权作品的行为属侵权行为。:”所以数字图书馆将版权作品通过网络向读者传播,需取得版权人的许可,确定其使用对象、使用时间、使用地点、范围等。同时,《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为个3 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的情况下使用作品可以不经著作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高校可通过IP地址等技术手段对数字图书馆访问权限加以限制,服务一定范围内的读者,“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为了学校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合理的使用数字图书馆[8]。
3.5计算机软件的知识产权问题
计算机软件是创作者独立开发的智力劳动成果,也受到知识产权的保护。数据库建设过程中,应用到很多计算机软件。一些重要功能的实现是需要自行研制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帮助操作完成。使用时涉及到软件的权利归属、权利保护和权利管理问题。使用现有软件,有必要在使用前签订规范的转让及授权许可合同,以避免日后发生不必要的侵权纠纷。像一些自主研发的软件,如中国知网开发的caj格式阅读软件,帮助用户更好的利用阅读中国知网所下载的文献信息资源。应及时申请专利,进行软件登记,以便确认自己的软件版权专有人的权利,防止他人的盗用行为。
4.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 4.1加强知识产权立法保护
数字图书馆建设的不断发展给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跃,网上作品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使得现行的知识产权法规早已无法满足数字图书馆建设的需要,为此,应该加强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从而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法律体系。随着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赋予数字图书馆特定的法律地位以及对信息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共享化的专有权,已经十分必要。只有有了健全的法律制度,才能使得数字图书馆建设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4.2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图书馆数字化作品的版权保护,除了完善立法之外,还应加强技术监督,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有效地防止盗版和非法复制。互联网已经成为全世界大多数人收集、加工、利用和传播信息的最主要的手段,因此,利用现代化技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利用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字水印技术以及信息智能识别技术等对作品进行处理,从而仅允许那些获得授权的合法用户获取或复制,这些都是权利人防范知识产权被侵犯的重要手段。例如大多数4 高校数字图书馆利用IP地址限制校园网意外人员使用数字文献资源。另外,还有反复制设备,即阻止复制作品的设备。具有代表性的就是“SCMS”系统,该系统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不仅可以控制作品的第一次复制,而且可以控制作品的再次复制,避免数字化作品复件被作为数字化主盘。[9] 4.3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
数字图书馆建设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应当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数字图书馆建设者和使用者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首先,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让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参与者以及广大群众了解知识产权法的有关法律法规,从源头避免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其次,要加强道德教育,通过道德教育来提升群众的自我约束能力,这是对法律手段的补充。无论对数字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还是信息用户,都应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道德教育,促使其从受制转向自觉,增加人们自觉遵守法律的意识。
4.4 建立知识产权授权制度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无疑需要大量的图书资源,如果仅仅依靠“合理使用”,难以满足数字图书馆的需要。因此,我们有必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授权制度,以制度许可的形式进行合法授权。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过程中,在涉及知识产权问题时,首先要根据相关法律对作品的归属进行判断,然后根据情况履行诸如支付薪酬或获得授权等相应的程序。如果在作品出版的时候作者已将作品以电子形式授予出版机构,则会涉及到邻接权问题,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应该和作品的出版机构进行授权谈判;若作者出版时没有将数字化专有出版权授予出版机构,则数字图书馆的建设者应与作者直接进行商谈,获得授权。
4.5 建立著作权的集体管理组织
所谓著作权的集中管理,是指著作权人(包括邻接权人)授权著作权集中管理组织来管理他们的权利,即监视作品的使用,并与未来使用者或使用单位洽谈使用条件,发放作品使用许可证,在适当条件下收取费用并在著作权人之间进行分配。[10] 著作权集团管理组织的建立,第一,使作者的著作权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可以使著作权人创作的优秀科学文化成果通过数字图书馆这一有效传播途径实现更大价值创造条件。第二,图书馆在使用权利人的作品时,不必一一寻找其权利人洽谈著作权授权事宜,只需通过和著作权集团管理组织签订协议获得作品的合5 法使用权,这样既提高了授权的效率和成功率,又降低了交易费用,从而大大减轻数字图书馆在取得授权方面的负担。目前经国家主管部门批准的版权代理机构达有中国文学作品著作权协会、中华版权代理中心等。
5.结语
网络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必须进一部协调好知识权利人与社会公众的利益,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保护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知识产权保护共同发展。数字图书馆建设利用时应采用相应的策略,结合国内和国外相关的法律现状,在法律许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合理使用的基本制度,使得数字图书馆建设与知识产权能够有效融合。
同时,技术保护措施是十分重要的,注重开发利用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防止互联网上众多的抄袭复制,非法传播的等违法行为。从技术层面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才是最根本最安全的方法。知识产权保护的目的是在保护权利人的前提下,信息资源通过数字图书馆和网络充分广泛的传播扩散,能够被更多的用户所用和学习,促进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提高全民的文化知识水平。所以我们要全面深刻的看待知识产权问题,寻求最佳的平衡点来推动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保护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魏力更.数字时代图书馆知识产权规避与自我保护[J].情报科学,2006(6):869-870.沙志龙.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9,27(2):3-5.麦淑平.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2):17-20.张俊立.论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J].2011,19(3):389-391.[2][3][4][][6]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2001修正)[EB/OL] . 孔波.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著作权保护[J].情报杂志,2006(1):57-59.
陈素婷.数字图书馆知识产权问题探讨[J].福建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0,31(1):10-12.[7][8][9] 温 敏,李秉键,曾 辉.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0(4):12-14.罗光灿,何儒云.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知识产权问题探讨.图书馆[J].2002(5):58-60.[10]7
第四篇:苏州市知识产权政策
苏州市知识产权 政策法规汇编
苏州市知识产权局
苏州市版权局
2014年9月
目 录
一、苏州市级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法规
苏州市专利促进条例................................................................................4 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的若干意见...........................................................................................................13 苏州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28 苏州市知识产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34 苏州市重大专利技术推广应用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41 苏州市专利资助实施细则(试行)......................................................45 苏州市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奖励办法..........................................49 苏州市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奖评奖细则(试行)......................56 苏州市作品著作权登记资助办法(试行)..........................................65 苏州市重大版权推广运用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68 苏州市软件正版化推进计划项目管理办法..........................................72 苏州市“正版正货”示范街区(单位)创建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76 苏州市版权工作示范单位推进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80 苏州市版权工作示范单位、示范园区评定试行办法..........................84 苏州市知识产权保险补贴实施办法(试行)......................................87 苏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管理暂行办法..............................................92 苏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扶持资金管理办法....................................100 苏州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管理办法(试行)....................................103
苏州市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107 苏州市知识产权密集型企业培育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111 关于加强苏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117 苏州市加强服务外包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指导意见........................122
二、苏州各(市、区)级知识产权相关政策法规
张家港市2014年创新驱动促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政策意见......129 2014年常熟市专利资助办法...............................................................131 常熟市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认定管理办法............................................134 常熟市优秀专利奖评奖办法(修订)................................................137 常熟市知识产权保险试点企业认定管理办法....................................141 昆山市关于进一步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144 太仓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51 吴江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暂行)............................................157 吴中区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61 相城区关于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区的若干政策意见(试行).............................................................................................168 相城区科技创新振兴工程实施方案(试行)........................................176 苏州工业园区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83 苏州高新区专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190 苏州高新区关于鼓励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197 姑苏区、保护区提升知识产权综合竞争力扶持政策........................201
苏州市专利促进条例
苏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号(2004年11月24日苏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制定2004年12月17日江苏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2010年10月13日苏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2010年11月19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鼓励发明创造,促进专利运用,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江苏省专利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专利促进工作及相关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专利促进工作应当坚持激励创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原则,促进本市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四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专利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和实施与本地经济、科技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专利发展战略,建立和完善专利工作的组织、协调及保障机制。
第五条 市、县级市(区)专利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专利促进工作。
发展改革、经济和信息化、教育、科技、公安、财政、商务、文化广电新闻出版、税务、工商、质监、海关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专利促进工作。
第六条 鼓励、支持相关行业协会制定、实施促进专利事业发展的制度和措施,开展行业交流与协作,指导、推动本行业的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 激励措施
第七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大专利促进工作的财政投入,设立专利专项资金,其规模与本地经济、科技发展相适应。专利专项资金应当用于下列事项:
(一)资助专利申请和奖励专利授权;
(二)促进专利实施;
(三)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制定实施专利战略;
(四)健全完善专利服务体系,扶持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发展;
(五)开展专利预警分析与维权援助;
(六)开展专利宣传和人才培养;
(七)进行专利工作表彰、奖励;
(八)其他专利促进事项。
专利专项资金使用时,应当加大对申请国外(境外)专利和国内发明专利、发明专利授权的资助奖励力度。
第八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设立专利奖,对在发明创造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专利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以及取得较好经济和社会效益的专利的专利权人、专利实施人给予
奖励。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对国家、省专利奖的本地获奖者给予奖励。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对专利事业发展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九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专利人才队伍建设列入人才工作计划,培养、引进高层次专利管理、服务和贸易人才。
鼓励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将专利知识纳入课程教育体系。鼓励、支持中小学校普及发明创造相关知识,增强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通过与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等形式,培养实务型专利人才。
第十条 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专利申请、授权和实施情况进行分析,并会同有关部门,围绕本地产业发展战略,制定和实施重大专利推广应用计划,推动专利技术产业化。
第十一条 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专利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支持相关行业协会和企业、事业单位建设各类专业专利信息数据库,促进专利信息的共享、开发和利用。
第十二条 政府采购应当优先将拥有自主专利技术的产品、服务列入采购目录,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
拥有自主专利技术的产品符合政府首购和订购条件的,政府应当首购和订购。
第十三条 以政府财政资金安排的创业风险投资资金和设立的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应当优先选择投资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
鼓励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专利质押融资业务;鼓励担保机构优先为专利、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提供融资担保。
第十四条 建立和完善专利优势企业培育、认定和表彰、奖励制度。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五条 鼓励、支持企业、事业单位增加研究开发专利技术及产品的投入。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百分之五十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百分之一百五十摊销。
第十六条 鼓励、支持企业与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科研院所及其他专利权人合作,进行专利技术应用试验与开发。
鼓励专利权转让、许可、入股、质押。专利权转让、许可、入股所取得的收入,依法享受税收优惠。
第十七条 鼓励、扶持专利服务业发展。在本市设立专
利中介服务机构或者分支机构的,政府按照规定给予优惠政策和开办经费、办公设施等支持。
专利中介服务机构从事专利技术转让、专利技术开发和与之相关的专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业务,技术交易合同经当地科技、专利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进行认定,并报税务机关备案的,其取得的收入可以依法免征营业税。
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在代理业务中代收代缴的各类国家规费以及国外(境外)专利规费,在计算营业税计税营业额时依法予以扣除。
第三章 规范管理
第十八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重大经济和科技活动的专利审查和管理工作。政府投资项目涉及专利权的,申请人应当对相关技术的专利权权属及稳定性进行检索、评估,并提出专利文献检索、评估报告;项目主管部门应当查验专利文献检索、评估报告,并征求专利行政管理部门的意见。
申请政府财政资金支持的重大技术研究开发、技术改造、技术引进、成果转化等项目,申请人应当向有关项目主管部门提交相关技术的专利文献检索、评估报告。未提交专利文献检索、评估报告的,不得立项。
第十九条 引进外资中涉及专利技术作价投资的,专利、商务等有关部门应当指导相关方进行专利审查。
第二十条 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指导和帮助服务外包企业加强专利保护和管理。
服务外包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专利管理制度,完善专利信息管理,保护发包方的专利权。
第二十一条 进出口货物、接受委托从事来料、进料加工生产或者引进境外技术及从事技术贸易的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遵守境内外专利保护规定。
鼓励对相关国家或者地区的专利进行检索、评估,采取防止、应对专利纠纷的措施。
企业、事业单位在从事与专利技术相关的进出口业务时,可以在相关合同中就专利侵权责任问题进行约定。
对进出口货物涉嫌侵犯专利权的,专利权人或者其代理人可以根据有关规定向海关申请采取扣留侵权涉嫌货物等保护措施。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应当根据平等自愿原则,就专利申请权、专利申请费用和专利年费缴纳以及利益分配等事项作出约定:
(一)个人到其他单位兼职进行发明创造的;
(二)合作或者委托进行发明创造的;
(三)在其他单位进修、学习或者工作期间进行发明创造的;
(四)订立其他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合同涉及发明创造的。
第二十三条 未经所在单位同意,不得将与职务发明创造有关的、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和信息泄露或者出卖给其
他单位、个人。
因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者其他原因离开所在单位的人员,应当事先将已经完成或者尚在进行的与职务发明有关的实验材料、试验记录、样品样机以及其他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交还原单位。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二十四条 专利权人或者被许可实施人在其产品、产品包装或者产品说明书上标注专利标记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标明专利类别和专利号。
第二十五条 在本市签订或者履行的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当事人应当自合同生效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国家专利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地方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备案手续。
当事人凭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证明办理外汇、海关专利权备案等手续。
第四章 行政保护
第二十六条 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专利预警分析,指导相关行业和企业、事业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专利纠纷,防范专利侵权风险。
第二十七条 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专利维权援助机制,指导专利维权援助机构开展专利维权援助活动。支持个人、企业及其他组织开展专利维权,协助其维护合法权益。
第二十八条 展览会、推广会、交易会等会展活动的举
办者对涉及专利的参展技术、产品,应当查验其专利权有效证明。对未能提供专利权有效证明的,举办者可以拒绝其以专利技术、产品的名义进场参展。举办者发现专利违法行为,应当向专利行政管理部门举报。
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派员进驻会展现场进行专利监管,受理和调处专利纠纷、查处假冒专利。
第二十九条 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建立重大专利违法案件信息发布制度,建立健全假冒专利以及故意、重复侵犯专利权的企业档案,并纳入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向社会公开。
鼓励单位和个人举报假冒专利行为。专利行政管理部门对举报信息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为举报人及有关内容保密。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条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专利管理活动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一)从事或者参与和专利有关的经营活动的;
(二)侵犯行政相对人的人身权、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
(三)索取、收受贿赂的;
(四)挪用或者贪污办案经费、侵权案件赔偿款、罚没款等费用的;
(五)包庇或者放纵实施假冒专利行为的;
(六)泄露举报人情况和
举报内容的;
(七)泄露行政相对人的商业秘密的;
(八)其他违纪、违法行为。
第三十一条 单位或者个人骗取政府专利资助、奖励的,三年内不得申报政府专利资助、奖励,不得承接政府投资项目,不得参与政府采购。专利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他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收回资助、撤销奖励,并将其不良行为纳入信用信息系统。
第三十二条 专利中介服务机构出具虚假专利检索报告或者协助他人骗取政府专利资助、奖励的,由专利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三条 本条例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
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的若干意见
苏府〔2008〕147号
为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精神,全面提升苏州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的重大意义
1.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举措。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苏州践行科学发展、实现长远发展的重要内涵,促进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将更加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激情和创新能量,更快推进知识和技术优势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全面提升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2.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是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日益成为战略资源和核心要素而广受各国各地区的高度重视。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积极推动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能
够从根本上转变苏州的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综合实力,突破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在竞争发展中取得更为有利的地位。
3.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是营造良好投资环境、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保障。苏州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国外先进技术、优势品牌等知识产权的大量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只有继续促进知识产权创造、有效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才能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高端资源,增强参与国际经济、科技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将对外开放提升到一个更高层次。
4.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是繁荣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和灵魂,是构成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部分,也是苏州的传统优势和支撑发展的内在动力。完善和应用知识产权制度,将有效激励文化创造、促进文化繁荣、推动文化事业发展,进而提升社会的文化品位和文明水平,形成更为和谐的人文环境。
二、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5.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坚持激励创
造、有效运用、依法保护、科学管理的方针,以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构筑知识产权高地为目标,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为核心,积极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大幅度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
6.至2020年,知识产权意识深入人心,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增强,自主知识产权水平和拥有量有效支撑创新型城市建设,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文化繁荣的促进作用充分显现。近五年的目标是: ——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大幅提升。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大幅增长,质量明显提高,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递增15%,发明专利占专利申请总量的比重不断提高,专利申请量、授权量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国外专利申请量年均递增20%以上;版权登记量年均递增15%,计算机软件登记量年均递增15%,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登记量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商标注册年申请量7000件,行政认定的驰名商标累计达40件,省著名商标保持在300件以上,市知名商标达500件,获市“知名字号”的企业达到400家。
——知识产权运用效果显著增强。专利技术实施率达到45%以上,专利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达到35%以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5%以上,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企业总销售收入的28%。促进专利技术标准化,研制并实施一批具有我市产业特色的重要技术标准。加快发展以软件开发、动漫设计为重点的新型版权产业,版权产业销售额年均递增15%,版权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显著提高。
——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明显优化。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更加突出。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能力不断增强,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显著减少,维权成本明显下降,良好的法治和市场环境基本形成。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明显增强,市民知识产权知识普及率达到60%以上,党政机关公务员和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知识产权知识普及率达到85%以上。
——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进一步加强,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机构不断壮大,服务功能不断拓展,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三、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的主要工作
(一)促进知识产权创造
7.强化企业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主体地位。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知识产权创造体系。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把创造知识产权作为技术创新的重要目标,把获取知识产权优势作为开拓市场、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支持企业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知识产权应用转化能力。鼓励企业建立专业化的专利信息数据库,增强利用专利文献能力,提高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效率。引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专业人员全程参与创新活动的新机制,促进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创造、知识产权专有权与实现市场价值有机结合。将知识产权创造拥有的数量、质量作为科技项目立项、实施评价、科技奖励和研发机构认定等的重要指标。
8.引导外资企业、研发机构加快知识产权创造的本土化进程。鼓励在苏外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创造知识产权,促进知识产权本土化。吸引跨国公司、大企业、大集团来苏设立研发中心,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活动。引导在苏外资企业、研发机构利用国际国内创新资源进行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推进研发人才的本土化,加强与本土企业的创新合作,带动本土业的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创造。
9.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在苏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工作的支持力度,引导
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的创造与苏州经济发展、企业创新活动相结合,形成一批引领苏州新兴产业发展、支撑主导产业提升的自主知识产权。支持国内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与苏州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能力。
10.加强支撑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创造。围绕电子信息、化工、冶金机械等主导产业高端化,形成一批关键技术、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围绕生物医药、精密机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规模化,创造一批支撑高起点发展的核心知识产权,引领新兴产业形成跨越发展优势。围绕纺织、服装、轻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品牌化,培育一批以核心专利为支撑、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自主商标,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促进动漫原创作品和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增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特色农业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培育,建立一批农业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培育保护基地。
11.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知识产权创造积极性。鼓励各类社会组织和群体参与知识产权创造,支持企业开展技术革新、“金点子”等活动,发挥科技、文化工作者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智慧优势,组织青少年开展小发明、小设计、小创作等活动,激发全社会的发明创造热情。
(二)促进知识产权运用
12.促进知识产权转移应用。完善鼓励知识产权转移的
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无形资产评估机制,研究制定知识产权转移的交易规则,明确创新主体在知识产权转移中的权利和义务。加大市科技、服务业、文化和知识产权等专项资金对自主知识产权转化应用项目的支持力度。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资产管理,引导企业采取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等方式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的知识产权成果向企业转移,以无形资产入股或作为注册资本创办企业,促进知识产权的商品化、产业化。
13.促进专利技术产业化。加大对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的扶持力度,形成拥有核心竞争力、引领产业发展的知识密集型企业集群。对中小型民营科技企业以及发明人新创企业的专利技术产业化给予重点支持,采取对专利新产品的政府采购、首用、试用等措施,促进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实用专利技术的产业化。推进自主知识产权标准化,鼓励专利技术转化为国家和国际标准,加快专利技术向国家和国际标准的过渡,鼓励企业以自主知识产权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快各类知识产权产业化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知识产权创业园和产业园区,吸引科技人员、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利用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创业。
14.促进企业商标应用。加大自主商标的培育和发展力度,开发利用地方产业优势、资源优势,引导初创型、加工型、服务类企业和具有原产地特征的“名、特、优、新、稀”
农副产品注册商标,创建自主品牌。强化企业使用自主商标的意识,引导企业实施“品牌强企”,支持拥有自主商标的企业大力发展品牌连锁、专卖和专业经营,扩大自主商标的市场覆盖面。引导出口企业和对外投资企业开展涉外商标注册,拓展国际市场;鼓励拥有自主商标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和国际化经营,建立国际化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体系,提高自主商标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15.促进版权产业发展。培育影视制作、网络传媒等创意产业和工业设计、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技术版权产业,扶持动漫、软件、广告设计等新型版权产业,做大做强新闻出版、工艺美术等优势和特色版权产业,培育一批经营机制活、创新能力强、市场潜力大的版权企业。加大对以昆曲、评弹、苏绣、桃花坞木刻年画为代表的苏州传统民间文艺的保护和开发力度,开发具有市场潜力的版权产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较强市场拓展能力的版权优势企业。
16.促进特定领域知识产权应用。支持“阳澄湖大闸蟹”、“洞庭碧螺春茶叶”等拥有国家地理标志的产品发展壮大。加强对“吴门医派”传统中医药的挖掘、整理与传承,鼓励二次开发与应用;支持中医药制备技术研究与创新,形成一批支撑中医药发展的自主知识产权。促进以“香山帮”古建营造、古琴制作为代表的苏州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发展。
(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17.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健全举报投诉、维权援助、行政执法、海关和司法保护等制度,优化流程、落实责任、规范行为、加强监督。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协作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沟通、案例分析、重大案件会商通报、案件移送等工作机制,建立由刑事、行政审判员参与的“三审合一”专业合议庭,建设纵向、横向互联互通的知识产权信息系统,实现行政执法与司法标准的统一,形成行政与司法双轨并行的保护合力,提高执法效率与水平。
18.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知识产权综合执法、联合执法、专项执法,查处盗版、假冒、冒充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净化知识产权市场环境。加大司法保护力度,建立知识产权案件立案、审理和执行的快速通道;发挥司法调解的作用,形成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加大对恶意侵权、重复侵权、群体性侵权等行为的惩治力度。加强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有效利用知识产权备案、电子监控查验和风险分析系统,增强甄别和查获侵权货物的能力,提高出口商品和企业的声誉。加强对各类展会的知识产权监管。研究和完善网络域名、生物技术、地理标志产品、民间文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殊知识产权的保护措施。
19.加强知识产权社会监督。建立知识产权诚信档案制度,将知识产权违法违规行为载入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信用档案,定期发布知识产权侵权“黑名单”,加强社会监督。
推进知识产权“正版正货”服务承诺活动,引导商贸流通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承诺销售正版正货,主动接受消费者监督。发挥新闻媒体、社会团体的监督作用,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知识产权保护的局面。
20.建立知识产权预警与维权援助机制。建立知识产权预警机制,建设专利分析数据库,应用专利预警指标体系,定期发布重点技术领域、行业可能发生的知识产权侵权预警;充分发挥最高人民法院“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苏州)调研基地”在探索、推广知识产权保护经验中的作用。建立维权援助工作机制,支持市场主体依法应对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对维权确有困难的知识产权权利人给予法律援助和经费补助;加强对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及规则的研究,建立决策科学、反应快速、协同运作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机制,重点对中小企业的涉外知识产权纠纷给予援助。
(四)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21.加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完善知识产权政策法规体系,适时制定推进知识产权发展的相关政策。健全各级政府知识产权综合协调机制,总体规划知识产权发展战略、统筹协调知识产权重大事项。强化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职能,完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充实管理队伍,提高管理水平,有条件的市(区)要独立设臵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加强对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建立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失信惩戒。
22.加强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实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工程,引导企业加强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的知识产权管理。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设立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支持知识密集型中小企业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利用知识产权规则,抢占知识产权高地。推进高校、科研院所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将知识产权产出数量、质量和转化成效作为承担各类科技计划的重要条件和教职员工、科技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职级晋升的重要依据。
23.加强重大经济、科技活动的知识产权管理。强化政府投资或支持的重大技术和装备引进、技术改造等项目知识产权审查制度,防范和降低知识产权风险。建立重大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以知识产权获取和保护为重点开展全程跟踪管理,加强知识产权检索、分析和论证,避免重复研究和侵权。加强公共领域知识产权管理,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事业单位的改制、兼并、破产过程中,加强知识产权监管,避免无形资产的流失。
(五)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24.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局苏州专利代办处,提供专利申请的受理、初审、费用减缓审批等服务;建设各级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提供集知识产
权申请代理、维权援助、咨询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建设集成各类知识产权信息资源的综合性数据库和主导产业、重点行业的分类数据库;建设知识产权交易平台、正版软件服务平台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技术引进、自主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出口、应对纠纷等提供专业服务。
25.扶持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促进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的发展,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经营方式,提高服务能力,拓展服务功能,强化服务特色,创建服务品牌,扩大市场规模。重点引进国内外知名的知识产权代理、法律服务、资产评估、风险投资等紧缺的专业化中介服务机构,完善区域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
四、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的保障措施
26.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知识产权的组织协调,探索成立由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市各相关部门、各市(区)政府参加的涵盖知识产权各项工作的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市知识产权局为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协调机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知识产权发展目标,布臵阶段性工作任务。将知识产权主要指标纳入科学发展、党政领导干部等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各级政府将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知识产权工作目标、任务和措
施。
27.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政府项目资金优先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项目或产品倾斜。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享受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有关政策待遇。政府优先采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装备和产品以及获得驰名商标、著名商标认定的商品和服务。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及社会资本对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信息开发利用、知识产权服务的投入。加大公共财政对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及行政与司法保护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将知识产权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大知识产权工作经费投入。设立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资助知识产权的申请登记,支持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扶持重大知识产权的推广应用,引导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培训、预警分析、维权援助,建设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实施知识产权奖励。
28.建立表彰奖励机制。对在知识产权事业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中取得重大成就、知识产权保护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对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专利金奖和优秀奖、江苏省专利金奖、苏州市专利金奖和优秀奖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新拥有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和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
名牌出口产品的企业,按相关政策和规定给予一次性奖励;对新拥有省著名商标、市知名商标和市知名字号的企业予以表彰。对优秀版权作品、版权保护示范单位(园区)给予表彰或奖励。对被新批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按相关政策和规定予以一次性奖励。对通过•江苏省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贯标认证的企业给予表彰或奖励。
29.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根据知识产权的发展趋势和需求,制定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明确人才培养与引进的目标和任务。建立由政府推动、需求导向的多层次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机制,通过自主培训、委托培训、联合培训等方式,开展面向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工作人员、中介服务机构专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并将其纳入继续教育体系。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引进步伐,鼓励企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面向国内外招聘高层次、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将知识产权高层次人才纳入我市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享受相关政策待遇。
30.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开展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并作为文明城市创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普法教育五年计划、科普宣传周、专利活动周、“4•26”知识产权日、“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重大活动,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将知识产权课程纳入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及公务员的学习培训计
划,提高公务员的知识产权素养。加强对青少年的知识产权知识教育,在中小学相关课程中增加知识产权内容,培养青少年的知识产权意识。发挥新闻媒体在知识产权宣传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知识产权典型案例、重大事件、重要活动的宣传报道。建立知识产权重大事件新闻发布会制度,定期发布•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与发展状况白皮书‣,向社会发布知识产权重要信息。利用公共网站、公共设施、科普长廊等载体,开展知识产权宣传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等“四进”活动,引导全社会关注知识产权,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为知识产权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
苏州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苏财科字[2009]30号 苏知办[2009]30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根据江苏省财政厅、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关于印发†江苏省省级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苏财教[2006]195号)和苏州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的若干意见‣(苏府[2008]147号),设立苏州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以下简称“知识产权资金”),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知识产权资金是政府引导性资金,由市级财政预算安排,主要用于提高我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促进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条 知识产权资金使用和管理应符合相关法律规章和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遵循公开透明、择优支持、科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 市知识产权局负责确定支持方向和重点,发布项目指南,提出项目资金预算及使用计划,组织项 28
目实施和验收等工作。
第五条 市财政局负责参与审议知识产权资金项目指南,参与审核项目资金预算,实施项目资金分配及拨付等工作,并对资金运行进行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
第三章 支持范围与方式
第六条 知识产权资金项目的申报主体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我市依法登记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
(二)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和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三)具备项目实施所必要的资金、人才和物质保障。第七条 国内外专利申请和作品著作权登记费用资助、知识产权维权经费补助的申请主体,为苏州市区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
第八条 知识产权资金支持范围:
(一)国内外专利申请和作品著作权登记资助。主要包括:1.已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按申请费、实质审查费的实际缴纳额给予资助。每件发明专利资助额不超过4000元,每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资助额不超过1000元。2.已获得国外授权的专利申请,按其实际费用发生额给予每件最高不超过3万元的资助;同一发明创造同时在多个国家获得专利权,资助总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3.具
有一定社会影响或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的著作权登记,在取得作品著作权登记证书后,按申请人实际缴纳的登记费用给予每件作品不超过300元的资助。
(二)重大知识产权(专利、版权)推广运用。主要包括:1.我市重点发展产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预期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核心专利技术的推广运用。2.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社会效益或较高文化艺术价值的作品的推广运用。
(三)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战略推进。重点支持: 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的建立、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专利数据库及分析系统建设、知识产权战略研究、知识 产权制度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提升。
(四)软件正版化推进。重点支持:企事业单位使用正版软件、完善软件资产管理制度、提高软件使用效益等。
(五)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包括:1.提供专利申请、版权登记、信息检索、法律咨询、维权诉讼及人才培养等专业服务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发展。2.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以及知识产权数据库、展示交易服务、正版软件服务等各类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3.各类知识产权创造、转化及保护等载体的建设。
(六)知识产权应急与预警分析。重点支持:为我市自
主研发、经贸、投资和技术转移等重大经济、科技活动提供知识产权分析论证和预警服务,指导企业、行业规避知识产权风险,为政府管理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七)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主要包括:1.支持企业依法应对知识产权侵权纠纷,对维权确有困难的当事方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2.为具有较大影响的维权诉讼和涉外知识产权纠纷提供专业知识辅导、法律法规咨询、诉讼委托代理等智力援助服务。
(八)知识产权宣传培训。主要包括:1.宣传报道知识产权的重大活动、重要事件、重点工作、典型事例,普及知识产权知识,引导全社会关注知识产权、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知识产权文化氛围。2.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建设,面向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的各类知识产权培训。
(九)知识产权表彰、奖励。主要对象:1.重大发明专利或取得突出经济社会效益的优秀专利、以及优秀专利发明人和设计者。2.具有突出经济社会效益或文化艺术价值的版权作品。3.在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等工作方面成绩突出的企事业单位和相关机构。
(十)知识产权其他相关工作。
第九条 知识产权资金的使用采取无偿资助和贴息等方式。
第四章 项目审批及资金拨付
第十条 各类项目申报主体根据知识产权资金项目的指南,应向注册所在地的知识产权(专利、版权)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按要求提供申报材料。各市区知识产权(专利、版权)主管部门对申请项目进行初审,将所接受申请的项目及其相关材料汇总后报送市知识产权局。主要申报材料:
(一)项目计划任务书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企事业单位有效证照及相关证明材料。
(三)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状况和经营状况相关证明。
(四)其他所需材料。
第十一条 市知识产权局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根据评审结果提出知识产权资金项目立项建议,采取相关方式对拟立项项目进行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会同市财政局联合下发立项通知书。
第十二条 项目经批准立项后,由市知识产权局会同市财政局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苏州市知识产权计划项目合同(责任书)‣(一式三份),市财政局依据合同(责任书)下达项目资金预算,并由各市区财政局或有关部门及时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
第十三条 国家、省知识产权项目的配套资金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由各级财政分别承担。
第十四条 已在同一内申报其他市级专项资金的同一性质项目,不再下达市知识产权资金项目。
第五章 管理与监督
第十五条 市知识产权局和市财政局应加强对知识产权资金项目的跟踪问效和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对项目执行情况实施定期检查,并在对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分析汇总的基础上提交绩效报告。
第十六条 市知识产权局、市财政局委托各市区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和财政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知识产权资金项目的日常跟踪管理与服务工作。
第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财经法规、财务规章制度,必须对知识产权资金进行单独核算,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管理和检查。
第十八条 凡发现项目承担单位有弄虚作假或未按规定使用专项资金等违规行为的,有关部门将按照法律法规,采取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停止拨款、追回项目资金等必要手段进行严肃处理,并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二零零九年七月一日起实施。此前的•苏州市专利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苏财科字[2003]19号)同时废止。
苏州市知识产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苏知政〔2009〕34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苏州市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的若干意见‣(苏府[2008]147号),全面提升苏州知识产权综合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设立苏州市知识产权计划项目。为加强对苏州市知识产权计划项目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保证项目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根据国家、省计划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苏州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苏州市知识产权计划项目以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为出发点,以解决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共性知识产权问题为重点,实现知识产权资源的高效整合和运用。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由市知识产权局立项、市财政拨款支持的知识产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计划项目),包括重大知识产权(专利、版权)推广应用计划项目、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软件正版化推进计划项目、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知识产权预警分析项目等。
第二章 管理职责
第四条 苏州市知识产权局是计划项目的主管部门。在项目立项、实施和验收等环节,市知识产权局可以根据项目管理的需要,委托有关机构承担项目管理的具体事务。
第五条 市知识产权局管理计划项目的主要职责:
(一)向社会公开发布项目指南,组织项目申报;
(二)负责项目的立项、调整和终止;
(三)按项目合同确定的额度划拨经费;
(四)监督、检查项目的执行情况,组织或委托有关机构进行项目中期检查或评估;
(五)协调解决项目执行中的重大问题,保障项目按进度正常进行;
(六)组织项目的论证、评估和验收。
第六条 计划项目实行归口管理。由所辖市区知识产权(专利、版权)主管部门、市属主管部门、高等院校等作为组织项目申报和实施的管理机构(以下简称归口管理部门)。
第七条 归口管理部门管理计划项目的主要职责:
(一)组织项目申报,审核申报材料;
(二)匹配约定拨付的项目经费,督促项目自筹资金的到位;
(三)定期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协助市知识产权局进行项目中期检查或评估,协调项目的实施;
(四)负责项目执行情况统计工作;
(五)督促项目承担单位及时做好验收准备工作。第八条 计划项目承担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的主要职责:
(一)按要求落实自筹经费;
(二)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严格执行项目合同,按期完成项目目标任务;
(三)接受市知识产权局对项目执行和经费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如实填报项目执行情况表;
(四)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事项;
(五)提交项目验收所需的有关资料。
第三章 立 项
第九条 计划项目的立项一般包括:发布指南、项目申报、专家评审或论证、审定和签约五个基本程序。
第十条 市知识产权局根据市知识产权发展规划,于每年年初发布计划项目申报指南,明确各类计划项目的支持方向和范围,确定项目申报的时间、渠道和方式。
第十一条 计划项目申报主体应当符合的基本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
(二)具有承担项目相关的经验积累;
(三)具有承担项目所必备的人才条件;
(四)具有承担项目所需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及规范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五)具有承担项目的良好信誉。
第十二条 项目申报应提交项目计划任务书或项目可行 性研究报告,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另有要求的,按其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第十三条 市知识产权局或受其委托的有关机构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查,符合条件并通过审查的项目,由市知识产权局或委托有关机构组织专家进行项目立项评审或论证。
第十四条 市知识产权局根据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知识产权政策,结合评审或论证意见,会同市财政局确定并下达项目和经费。
第十五条 列入市知识产权计划的项目,通过合同书的形式,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实施管理
第十六条 实行计划项目中期检查和中期评估制度。项目实施过程中,组织进行中期检查或评估,督促承担单位认真履行合同。检查或评估的结果作为计划项目分批拨款和评价的重要依据。
第十七条 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计划项目取得重大进展与突破,或因不可抗力因素对项目执行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承担单位、归口管理部门要及时报告市知识产权局。
第五章 经费管理
第十八条 项目经费由市财政拨款、归口管理部门配套资金和项目承担单位自筹资金构成,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计划项目。
第十九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对项目经费(含归口管理部门配套、单位自筹部分的资金)实行独立核算,并严格按照项目合同要求开支,专款专用。
第六章 验 收
第二十条 计划项目的验收工作由市知识产权局或委托归口管理部门组织进行。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完成后提出书面申请,市知识产权局审核同意后进行验收。
第二十一条 项目验收以项目合同约定的考核目标为基本依据,对计划任务完成情况、经费使用的合理性、项目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等作出客观的评价。
第二十二条 计划项目的验收工作应在预定的项目执行期满后半年内完成。如在合同规定的时间内未完成计划任务,半年内不能进行验收的,项目承担单位应在合同到期前向市知识产权局提交延迟验收申请报告。
第二十三条 计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合理调整的,按市知识产权局批准调整后所确定的目标和完成时间进行验收。
第二十四条 项目承担单位申请验收时应提供各类验收文件、资料,以及一定形式的成果。各类计划项目必须提供下列验收文件和资料:
(一)项目验收申请表;
(二)项目合同;
(三)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四)项目经费决算表。
第二十五条 项目验收一般采取书面评议和现场考察相结合的方式,验收时由市知识产权局聘请有关专家组成验收专家组,专家人数一般为5-7名。验收专家组应认真阅读项目验收全部资料,通过实地考察,收集和听取相关方面意见,核实相关数据,独立、负责任地提出验收意见,市知识产权局核准并作出验收结论。
第二十六条 对按期完成项目合同约定的各项任务、经费使用合理、提供的验收资料齐全、数据真实的计划项目,视为通过验收;被验收项目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不予通过验收:
(一)未按项目合同要求达到预定目标;
(二)提供的验收文件、资料、数据不真实;
(三)擅自修改项目合同中的考核目标、内容;
(四)实施过程中存在纠纷或出现重大问题,但未能解决和作出说明的。
第二十七条 未通过验收的计划项目,项目承担者在接到通知半年内,经整改完善有关计划及文件资料后,可再次提出验收申请。如再次未通过验收,项目负责人两年内不得
承担计划项目。
第二十八条 项目验收完成后,由市知识产权局颁发•苏州市知识产权计划项目验收证书‣。项目承担单位应在项目通过验收后的15天内,及时办理验收证书的有关手续,并提供验收证书的电子文档。
第二十九条 对无正当理由,超期一年未能完成项目结题或验收的,进行通报批评,市知识产权局中止其计划项目,采取措施收回市拨经费,并在两年内不再受理该项目负责人的项目申报。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
苏州市重大专利技术推广应用计划项目管
理办法(试行)
苏知政〔2009〕36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鼓励苏州市企业的发明创造,支持市场前景好的重大专利技术推广应用,大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产业,促进我市产业CD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设立苏州市重大专利技术推广应用计划项目(以下简称专利推广应用计划项目)。为规范推广应用计划项目申报程序,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苏州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苏州市知识产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利推广应用计划项目管理遵循“公开申报,专家评审,择优支持,注重实效”的原则。
第二章 申报和审批程序
第三条 苏州市知识产权局根据全市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状况,于每年年初编制并发布专利推广应用计划项目申报指南。
第四条 专利推广应用计划项目面向苏州市行政区域内注册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内资企业或内资控股的企业,申报企业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有知识产权管理的职能部门和完善的知识产权管理规章制度,有知识产权工作经费;
(二)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或与高校、科研机构有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有较高的资信等级,有健全规范的财务制度。
第五条 专利推广应用计划项目支持的项目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属于我市重点发展的技术领域或有优势的传统产业的发明专利;
(二)推广后能产生较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三)无专利权属争议或其他纠纷。
第六条 专利推广应用计划项目申报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苏州市重大专利技术推广应用计划项目任务书‣;
(二)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知识产权状况和上经营业绩的有关证明材料复印件;
(三)专利权有效性证明。
第七条 符合条件的企业根据本管理办法和项目申报指南,填报•苏州市重大专利技术推广应用计划项目任务书‣等相关材料,报送所在市、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第八条 各市、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申报项目进行审
核和签署意见后报苏州市知识产权局。
第九条 苏州市知识产权局组织有关专家对上报的材料进行评审,并根据评审意见,会同市财政局确定并下达立项项目和经费。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条 苏州市知识产权局与项目承担单位签订•苏州市重大专利技术推广应用计划项目合同书‣,并严格按照合同书约定的内容,做好项目和资金的管理。
第十一条 各市、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本地区项目实施的管理和指导,并根据项目实施需要给予一定比例的配套经费,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按期完成。
第十二条 项目经费实行独立核算,严格按照项目合同要求开支,专款专用,并接受各级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四章 项目验收
第十三条 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完成后应及时向市知识产权局提出验收申请,并提供下列材料:
(一)项目验收申请表;
(二)项目实施工作总结;
(三)项目资金决算表。
第十四条 苏州市知识产权局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验收或委托各市、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验收,项
目验收以项目合同考核的内容为依据。
第十五条 对无正当理由,超期一年未能完成项目结题或验收的承担单位,苏州市知识产权局中止其项目,采取措施收回市拨经费。
第十六条
第五章 附 则
本办法自2009年7月1日起施行。44
苏州市专利资助实施细则(试行)
苏知专﹝2012﹞77号
第一条 为进一步调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申请专利的积极性,鼓励发明创造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快推进我市科技进步和创新型城市建设,根据•苏州市专利促进条例‣和•苏州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专利资助遵循公开透明、择优资助、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三条 专利资助包括国内专利资助和向国(境)外申请专利资助。
(一)国内专利资助:注册地或户籍地在本市平江、沧浪、金阊三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专利获得受理、授权的。
(二)向国(境)外申请专利资助:注册地或户籍地在本市市区范围内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向国(境)外申请专利获得受理、授权的。
第四条 在国内专利申请中,同一发明创造同时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的,只资助一项申请。
第五条 国内专利资助标准:
(一)发明专利资助按所发生的申请费、实质审查费、45
登记(文件)印刷费,授权后前三年年费的实际缴纳金额资助,每件专利资助累计总额不超过4000元人民币。
(二)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资助实行授权后资助,按所发生申请费、登记(文件)印刷费、授权当年年费的实际缴纳金额资助,每件专利资助总额不超过1000元人民币。
第六条 向国(境)外申请专利资助标准:每件申请资助1万元人民币,主要包括官费、检索费、代理机构服务费等。同一项发明创造在多个国家(地区)申请专利的,每个国家(地区)资助总额不超过1万元,资助累计总额最高不超过3万元人民币。
第七条 专利资助资金在市财政预算安排的知识产权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八条 二个以上的申请人共同申请专利的,专利第一申请人须符合第三条规定,并由第一申请人提出专利资助申请。对个人专利资助,每年资助数量不超过10件。
第九条 申请国内专利资助须提交下列材料:
(一)•苏州市国内专利资助资金申请表‣(从市知识产权局官网下载)。
(二)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和专利授权证书复印件。
(三)国家知识产权局收费收据和相关证明文件。对收据原件已入账的单位须提供收据复印件并加盖单位财务专用章;个人须提交收据原件和身份证复印件。
第十条 申请向国(境)外申请专利资助须提交下列材料:
(一)•苏州市向国(境)外申请专利资助资金申请表‣(从市知识产权局官网下载)。
(二)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国际检索报告、专利授权证书等证明文件复印件。
(三)申请人身份证明文件。单位须提交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及科研机构法人证书的复印件,并加盖申报单位公章;个人须提供身份证复印件。
(四)申请人须提交代理机构出具的包括代收官费、代理服务费、检索费等票据的复印件和费用明细清单,以及向国外汇款时的银行汇款回执单据复印件。单位须在相关费用票据复印件上加盖单位财务专用章;个人须在相关费用票据复印件上签名。
第十一条 申请人在每年4月份向所在地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提出上一专利资助申请。各区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对上报的专利资助申请进行初审、汇总后于每年5月份报市知识产权局。市知识产权局审核后,会同市财政局下达资助资金。
第十二条 申请人提供材料必须真实可靠。一经发现申请人弄虚作假、骗取资助资金等行为,市知识产权局将追回已资助资金,并依法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由苏州市知识产权局负责解释。第十四条 本实施细则自2012年9月1日起施行。
苏州市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奖励办法
(试行)
苏府规字〔2013〕8号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苏州市专利促进条例‣•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构建知识产权高地的若干意见‣(苏府„2008‟147号)的有关精神,表彰奖励在培育自主知识产权、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活动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激励专利权利人、发明人(设计人)、版权创作人创新积极性,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苏州市人民政府设立“苏州市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奖”,设下列三个奖项:
(一)苏州市优秀专利奖。
(二)苏州市杰出发明人(设计人)奖。
(三)苏州市优秀版权奖。
苏州市优秀专利奖、优秀版权奖每年评审一次,苏州市杰出发明人(设计人)奖每两年评审一次。苏州市人民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奖项设臵和奖励周期。
第三条 苏州市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奖以尊重知识产权、激励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和文化发展为方针,遵循公 49
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第四条 苏州市人民政府成立苏州市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负责苏州市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奖的评审工作。评审委员会成员由苏州市知识产权行政部门提名推荐,报苏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每届任期为四年。苏州市知识产权行政部门负责评审奖励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五条 苏州市知识产权(专利、版权)奖的奖励等级及奖项数量:
(一)苏州市优秀专利奖分为优秀专利一等奖、二等奖两个等级。奖项数量为每届一等奖不超过5项,二等奖不超过15项。
(二)苏州市杰出发明人(设计人)奖不分等级,奖项数量每届不超过5项。
(三)苏州市优秀版权奖分为优秀版权一等奖、二等奖两个等级。奖项数量为每届一等奖不超过5项,二等奖不超过15项。
第六条 苏州市优秀专利奖授予全市范围内通过创新活动而获得核心专利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申报优秀专利奖的专利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授权的中国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且该专利权有效。
第五篇:(R)数字城管音视频指挥调度系统
数字城管音视频指挥调度系统
1.行业背景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人口数量不断扩大,执法管理工作量也迅速增加,从而给城管局执法管理工作带来了难题,其中各个管区的执法车辆监控、指挥、调度等问题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车辆在管区范围内的分布和快速反应能力;
2)各管区范围内的管理对象(政府、企业、事业单位、流动商贩等)分布情况日益复杂;
3)投诉→确定执法地点→派车执法→反馈执法情况→……工作流程日趋复杂; 4)执法车辆的私用等资源浪费现象;
5)被执法方与执法方发生纠纷,现场取证难,信访(上访)数量增加等。为此,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及执法效率,加强对执法车辆的管理与调度,强调执法车辆之间的合作、协调及信息共享,北京瑞光极远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数字城管音视频指挥调度系统,整合GPS技术、集群通信技术、音视频多媒体指挥调度、三维GIS技术以及业内领先的ICT(信息通信)技术各种通信手段,并且借鉴相关行业人员、车辆的先进管理经验,建设城市管理执法指挥调度系统。
2.瑞光极远解决方案
北京瑞光极远数字城管音视频指挥调度系统,由指挥调度中心、指挥调度终端设备、GIS/GPS/GPRS系统平台、车载终端、无线集群对讲等多个模块构成。
方案拓扑如下:
2.1 方案特点
1)指挥调度通信中心是整个业务系统的核心,负责提供整个音视频指挥调度系统的处理和交换,专业的音视频调度功能可调动整个ICT业务,系统整合多种传输途径,可以通过光纤、E1、城域网、GPRS/CDMA、WIFI等多种途径和终端车辆间进行通信,并且可以和无线集群对讲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将有线、无线系统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终端车辆实时现场图像的上传、语音对讲、车辆定位、视频会议、有无线对讲系统等;
2)移动巡查车辆与指挥调度中心的信息交互,完成各种信息的分类、记录和转发等,同时对整个网络状况进行监控管理。结合GIS和移动终端,实现人员、车辆的监控与智能调度,达到移动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度和管理,提高调度效率的目的。车辆也可提供无线网桥的远距中继模式,使得多个车载设备或手持设备共享宽带的以太网业务。
3)中心指挥大厅提供大屏幕综合信息显示,各种信息记录、存储、处理服务器,有各种应急预案,响应并处理紧急事件,提供跟踪定位、监听录音、视频采集、场景上传和远程控制等处理措施。
4)GPS车辆定位监控系统用于对装有GPS车载终端的巡查车辆进行定位和监控,是城市管理信息中心实现对巡查车辆进行空间可视化管理的重要依托手段;5)巡查车辆可配置扫景仪,对变动场景进行扫描,通过GPS/GPRS/WIFI等传输途径将变动图片发送至GIS系统更新显示。
6)监督信息员个人配备一套“城管通”,可通过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实现采集、报送管理功能,同时接收监督中心分配的核实、核查任务。城管通系统主要实现信息的采集、传输、反馈功能、监督员在所负责的管理网格中进行定时巡查,如果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则使用移动视频终端进行现场拍摄,并将发现的问题由信息采集终端通过GPRS无线网络发送至信息监督中心。
7)GIS监督指挥子系统是信息实时监控和三维可视化显示的GIS平台,提供给各级领导和业务人员进行监督指挥,可以通过对GIS车辆显示信息的点击选择来实现与执法车辆的通信、任务的下达等功能。实现对城市GIS三维地图的各类操作,放大、缩小、移动、测距、选择对象、显示全图、打印等功能,满足基于电子地图的市政管理监督指挥的需求;能够实时进行定位,显示车辆和监督员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