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和化解不良信贷资产

时间:2019-05-13 10:31: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防范和化解不良信贷资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防范和化解不良信贷资产》。

第一篇:如何防范和化解不良信贷资产

浅谈农村信用社如何防范和化解不良信贷资产 随着金融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造的“嬗变”步伐也在逐步加快。按照银监会的总体规划,2015年底以前所有农村信用社必须完成农村商业银行的改制这一庞大的系统性工程,真正实现公司化的现代金融企业运作模式。但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加之近年来盲目的资产规模扩张形成大量信贷资产沉淀,不良贷款余额和占比不降反升的趋势加剧,组建农村商业银行的硬性指标受到挑战。如何防范和化解不良信贷资产,优化农村信用社资产结构,使重要经营指标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监管要求呢?本人就不良贷款的成因及如何化解谈几点拙见。

一、不良贷款成因

(一)人的因素是形成不良贷款的一个主要原因。从农村信用社存量不良贷款形成的原因看,即有自然灾害形成的暂时性不良贷款,也有客户意外死亡导致收回较为困难的不良贷款,还有政府主导的政策性原因使部分贷款形成沉淀,但这些都不是形成不良贷款的根本的原因,而形成农村信用社贷款大量沉淀的一个最主要原因仍然是内部人员违规逆程序操作形成。一是由于农村信用社处于改革阶段,现代商业银行的合规文化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员工职业道德和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这些意识形态还停留在较低的水平,在贷款发放过程中抵御不住利益诱惑,违背道德原则发放不符合放贷条件的违规贷款。二是信贷业

务的人员整体素质相对偏低,法律法规和内部制度学习掌握不够,对信贷风险的预测、识别、分析和防范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控制不良资产形成,由于当前农村信用社从事信贷业务的大多为招聘的内部职工子女,文化程度普遍在高中及以下,缺少专业化的系统学习和培训,凭印象、感情、凭经验办贷,不能客观公正地对客户经营的项目或产品的从市场需求、政策限制、盈利水平进行多角度分析,造成判断失误,最终导致不良贷款形成。三是相关制度坚持不力,未正确履行贷款“三查”制度,客户贷前调查报告信息基本是将客户提供的申请资料翻版到调查报告当中并加以修饰美化,致使部分贷款从申请之初已潜藏着很大的信用风险,并且贷款到期前未按规定时间及时进行跟踪检查和催收,因此导致部分贷款陆续进行不良类贷款行列。

(二)地方政府不当干预也是形成不良贷款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按照家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要求,将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交由省级政府进行管理,通过成立省联社这一平台实施对全省农村信用社进行行业管理,农村信用社真正成了区域性地方金融企业,为实现金融对地方的支持,强化服务“三农”力度,省政府推出一系列诸如“青年创业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等扶持项目,由农村信用社无条件承办,本来政府的信贷富民扶持政策是实现农民、农村信用社、政府“多赢”的好决策,但下达到乡镇一级后原来的主导思想却被严重扭曲,应受到财政贴息政策的农户得不到贷款,而部分贷款却被地方政

府工作人员或与地方政府工作人员有一定关系的人通过种种手段得到,这就形成了一定的“借名贷款”、“冒名贷款”等隐性风险贷款,最终使部分贷款成为不良资产。

(三)信贷风险防范科技手段落后也导致部分贷款不能实时监测。当前农村信用社未建立起全面科学的信贷风险监测预警系统,不能对信贷业务的各个流程环节进行实时监测,使贷款的潜在风险难以及时预警。

(四)农村信用社对到逾期贷款追偿不力也是贷款大量沉淀的又一原因。由于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众多,而员工人数严重不足,大部分网点外勤人员仅1-2名,面对笔数众多金额偏小的贷款户,客户经理即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统计上报信贷数据,又要具体办理放贷、收贷等经常性信贷业务,对到逾期贷款及时跟踪催收工作无暇顾及,丧失了个别贷款有利的法律诉讼时效。

(五)对内部员工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力度不够也是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持续增加的原因。目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责任追究制度尚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大,责任追究形同虚设,不能起到有效的震慑作用,员工发放违规贷款现象屡禁不止,仿效人员层出不穷,给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造成巨大危害。

二、不良资产的防范和化解

(一)坚持从源头上防范不良信贷资产的形成

1.加强员工思想政治教育,强化职业道德修养,从意识形态上杜绝风险资产主观作用。首先要提高各级农村信用社领导干部 的政治素养,通过考察将政治作风过硬、理论水平高、职业道德好、事业心强的人员选拔配备到领导岗位上来。其次要加强对现有领导干部和各级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通过学习优秀党员干部事迹、案件警示教育使全员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另外要切实建立起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教育长效机制,将信贷风险防范意识灌输到各级信贷管理人员想想当中。

2.切实强化信贷业务“三查”制度执行力,真正实现信贷业务全流程化管理要求。一是要求客户经理必须扎实做好贷前调查工作,把好贷款客户准入的第一道重要关口,实事求是地对客户的各类信息进行实时实地调查,调查内容要全面,如客户的基本情况、合法经营情况、项目市场前景、自有资金、场地情况、法定代表人信用状况等,全面掌握相关客户的第一手信息资料,为贷款审批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信息来源。二是严把贷款审查关,必须严格按照信贷管理制度和发放流程对客户提供的各种贷款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包括资料齐全性、真实性、有效性和完备性审查,是否同时提供了证照的原件和复印件,相关经办人员是否亲自来到现场签订合同并签名盖章,贷款是否及时转入客户银行结算账户,是否按照“贷款新规”要求进行了自主支付或受托支付。三是对大额贷款必须按规定要求及时进行贷后管理,安排专人加强贷后跟踪检查工作,掌握信贷资金使用情况,必须保证贷款专款专用,实时对客户经营情况进行动态分析,严控信贷风险发生。

3.积极争取得到地方政府支持,拒绝不符合条件的行政事业

单位干部“借名、冒名贷款”行为,加大清收干部职工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力度。要协调好与地方政府的关系,积极向地方政府领导汇报农村信用社信贷政策,对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利用青年创业贷款、小额妇女担保贷款等项目贷款大量“借名、冒名”等贷款行为坚决杜绝,同时加大地方政府协助清收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拖欠农村信用社贷款力度。

4.制定信贷资金损失风险赔偿、惩处机制。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年初由网点负责人上报禁止发放违规贷款承诺书,联社与网点负责人签订违规贷款收回责任书,对因职工不按规操作导致形成的可疑和损失类不良贷款分清责任进行赔偿,建立信贷业务岗位风险金制度,对从事信贷岗位的员工将绩效工资的一部分建立个人专户,一旦经手的贷款形成损失,首先用个人专户资金进行赔偿,不足部分分期扣收,直至扣清为止。对调离信贷岗位的职工风险赔偿专户资金待三年之后经手的贷款不存在不良的全额退付给本人。对发放违规贷款形成损失金额较大的,进行赔偿后仍不能挽回经济损失的视情况进行开除处理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5.加快信贷风险防范的科技支撑建设。通过调查论证和学习借鉴,与资质优良的软件开发公司联合开发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风险防范和预警系统,选用科技手段对信贷业务进行全程监督,前移信贷风险防范关口。

(二)化解不良资产

1.加大对已形成不良贷款的清收化解力度。一是要加大岗位清收力度,分解清收任务进行岗位清收,将清收效果与本人岗位绩效工资挂钩,严格考核兑现;二是进行奖励清收,通过鼓励乡、村干部以及社会各界签订协议进行奖励清收,内部员工也可以在工作之余和任务之外享受奖励清收政策,对收回的不良贷款本息按照相关标准直接奖励到人,提高协助收贷的积极性;三是通过与贷户协商归还全部利息、归还全部利息及部分本金后重新签订借款合同延长贷款法律时效性,强化主动权。

2.积极核销损失类贷款,减轻不良贷款包袱。对调查取证确实已经死亡绝户、下落不明、倒闭破产收回无望的贷款户收集完备的手续资料后及时按照权限报批核销,对核销后的损失类贷款中下落不明的要建立台账、密切关注,一旦联系到贷户,利用一切办法进行清收,减少农村信用社资金损失。

通过以上多种方式从不良贷款的形成前、已产生和形成后的防范、控制化解,把住不良贷款入口关、控制不良贷款膨胀关、理顺不良贷款出口关,全面提高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为全面过渡到农村商业银行打好坚实的质量指标基础。

第二篇:当前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调研对策

当前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调研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

目前,**省全省农村信用社推进以县级联社为统一法人的经营管理体制,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焦点问题。农村信用社改革不论是现在推行的独立法人经营体制,或是推行以县联社为一级法人的经营体制,不良信贷资产管理仍是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管好用活不良信贷资产,提高信贷资金的周转速度、使用质量和使用效率,最大限度降低信贷资产的风险度,从领导到员工都应该认真研究不良信贷资产的使用性、特殊性、价值性、安全性、流动性、风险性和赢利性的自然规律和特殊规律,提高和防范信贷资产的应变能力、处置能力、决策能力、化解能力和指挥能力,确保农村信用社在改革大潮中平稳健康运行,为地方经济和农村、农业、农民的经济发展服务。本文就农村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的现状、问题、成因分析与解决对策,略作探讨,仅供各级领导参考。

一、目前农村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的现状

(一)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体制的现状

1、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模式。农村信用社从50年代建社至今,对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一直延续采用的是“三类”管理运行模式,即“一逾二呆”信贷管理模式。从性质、定义、期限和管理标准按逾期、呆滞、呆帐进行划分。这是我国金融业在信贷资产管理运行中特定的操作程序,也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运行的特殊产物,是信用社多年来在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中的固定模式。从长期的运行实践来看,特别是进入市场经济以来,这一运行模式与推

进的五级分类管理模式、与国际推行的巴塞尔协议有关规定相对滞后。由此,农村信用社应加快推进对这一滞后信贷资产管理运行模式的改革,紧跟国际国内金融信贷资产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先进做法,加快推进五级分类管理运行模式,运用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的管理标准,严格管理好不良贷款。

2、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体制。农村信用社在信贷资产管理运行中一直推行的是集体管理决策体制,从县级联社到基层信用社都成立了风险不良信贷资产管理管理委员会(小组),同时,下设风险不良信贷资产管理部门,加强对不良信贷资产的运行管理。它的直接作用就是能杜绝“一言堂”和“家长”式作风,采取民主化集约管理决策,不利因素就是出了问题大家相互推逶扯皮,谁也不负责任。

(二)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方法

1、推行不良信贷资产管理逐级审

批制度。一是基层信用社的审批权限。自然人农户和其它贷款、企业贷款,不论金额大小凡是认定为损失类的不良贷款,抵债资产不良贷款,诉讼案件不良贷款,由信用社客户经理初分认定,提交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领导小组集体审批同意,最终报县联社信贷资产管理委员会审批备案。二是县联社的审批权限。单户金额80万元以上100万元(不含)以下的自然人贷款、500万元以上800万元(不含)以下的企事业法人贷款,由县联社风险不良信贷资产管理委员会审批同意,最终报市办审批备案。以此逐级建立审批制度,数额较大的报省联社审批备案。

2、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规则。农村信用社一直推行的是“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的经营原则,是靠资金组织——资金运用——资金管理——资金利润的经营规则来生存和发展。准确的说,负债经营是决定信贷资产扩张的规模和扩张的数量,资金

运用则决定信贷资产的周转速度和周转质量,不良资产管理则决定信贷资产的安全和质量,资金利润则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的唯一目的——赢利性和效益性。明显可以看出,农村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在整个信贷资金管理运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管理好了信用社资金运行一盘棋就活了。

3、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的责任追究制。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责任追究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责任人的责任追究;二是对领导决策失误的责任追究;三是对集体管理审查不到位的责任追究。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型全面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不良信贷资产运行管理。

二、目前农村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垒大户贷款越垒越大。时下,在农村信用社不良信贷资产管理运行中,最头痛的问题之一就是垒大户贷款。这些垒大户贷款不是说,客户今天流资

紧张今天就申请增加贷款,明天再紧张再增加,而是在长期的经营中,信用社为保全债务,通过利转本长期积累形成的。原来的2万元能翻到现在的十几万元,原来的5万元能翻到现在的二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导致客户在偿还债务的主管意识上悲观消极。主要表现在三点:一没偿还债务信心,二没偿还债务承受能力,三也失去了做人的信用程度。从而造成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日趋恶化,看活不活,看正常不正常。

2、冒名顶替贷款触目惊心。由于信用社在前些年的粗放管理经营和极个别混进信用社的所谓“能人”,善于钻信用社信贷管理的漏洞和政策的

第三篇:银行会计信息与信贷资产风险防范

任何风险的形成,均存在一个由风险因素产生量的积累到风险形成质的转变过程。特别是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形成,则因它是由社会信用度、市场经济环境和债务人的道德水准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而构成,客观上存在着特殊性和不确定性。如何在风险因素量的积累过程中及时发现风险信号,并较为准确地判别风险,进而建立一个以预警为前提的防范机制,来控制和化解风险的问题,目前已越来越引起债权人的高度重视。现就我行来说,不仅已形成了一套从贷款单位法人的经营思想到贷款项目的市场论证;从法人自有资金充足量到借贷资金还款能力;从贷款项目的赢利水平到还款的资金筹集渠道,以及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等多方面采集放贷前风险信号的规范做法,同时还建立了以“信贷管理台账”为依托的贷后管理监控体制。但笔者认为,对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防范,仅借助于借款企业给银行提供的相关资料和银行对某笔贷款资金归还情况的监控,来采集信贷资产的风险信号和防范风险的形成,不仅是不全面和滞后的,对形成的风险也是难以防范和规避的。本文拟根据有关调查资料,结合笔者在银行会计部门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在信贷领导岗位的工作实践,就如何在信贷资产风险形成损失之前,运用银行内部采集的会计信息资料来直接反映和归集贷款单位最客观、真实、全面的风险信号,从而把握最佳时机退出信贷市场,把风险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的问题作如下探讨:

一、银行会计信息资料是借款单位资金运作和经营情况的真实反映

银行会计工作是银行的一项基础工作,它包含着银行会计和出纳两大门市业务,客观上成为银行内部资金运作和社会资金清算的产成品车间。它通过科学地将核算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运用正确的科目划分、账户设置、凭证填写和账簿记录,采取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相互钩稽的记账方法和核算手段,在办理银行贷款发放与存款吸收、信贷资金调拨与内部资金划转、经营效益综合核算与中间业务委托代理的同时,通过企业结算账户设置、会计核算资料记载和会计凭证填写,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了借款单位的资金运作过程,反映着开户单位真实的经营成果。

(一)银行账户是信贷单位资金运作的序时记录

银行在承担整个社会资金筹集与使用的同时,其业务也贯穿于单个企业资金运作的全过程,包括产、供、销和资金的筹集与再分配。企业的整个资金运作过程,均是依托银行会计——这个特定职能部门,通过转账结算和现金结算来完成的。换言之,任何企业单位的任何资金运作,都需依托银行会计清算来完成,而在开户银行留下资金往来痕迹(违反《现金管理条例》因素除外)。因此说,银行在有偿完成受托企业资金运作和核算的同时,就能足不出户、低成本地采集到各企业单位真实、可靠、直观的经营信息资料,包括企业的银行存款余额变动情况、发出与收到托收情况、应收、应付款项变动情况、销售收入与费用支出、现金收入与现金支出情况、汇票办理与贴现等银行信贷资产在贷款单位经营运作中的基本情况。[!--empirenews.page--](二)银行会计核算资料是信贷单位经营状况的“晴雨表”

根据银行会计核算的账务归属和账务核算的内容,任何企业单位的经营状况都可归并在开户行,通过结算业务量及结算资金的变化、货款归行率的变化、结算种类和结算账户使用情况等变化来进行真实的反映。同时通过对以上因素的归集和综合分析,开户行则可对信贷企业的经营状况作出基本的判定。

1.结算业务量的变化

一般来说,企业在快速发展阶段,银行结算量是会逐年大幅增长。在形成发展的惯性阶段,业务量即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下滑和衰亡,结算业务量则会不断减少或停滞。笔者对某一使银行形成近亿元坏账的破产企业的结算业务量进行了分析。

从该集团资金运作中,可以看到,1995年该集团月平均结算业务量为256笔,结算金额为1892.42万元,此时该企业正处于经营发展的鼎盛时期,资金进出运行频繁,经营状况良好。1996年4月份始,该企业结算业务量和结算金额则逐渐减少,至年末,该集团全年结算业务量和结算金额分别以30.47%和56.46%的速度,减至月平均178笔和796.5万元。1997年该企业集团的月平均结算金额则以90.2%速度迅速滑至到月均78.92万元。此后直至1999年1月该集团实施破产之日,在长达1年零4个月的会计期间在开户行则未发生任何资金往来。

2.货款归行率的变化

按照以企业银行存款分户账的贷方发生额减去同期银行在该企业的贷款数的计算方法来统计,统计结果则可直观地反映出银行信贷资产在贷款单位的运用情况和该企业货款回行的变动情况。以该集团为例,1995年,该集团月货款回行量在1829万元左右,而同期银行流动资金贷款为5000万元以上,企业的货款回笼与银行贷款数额相比为36.58%,直接反映出该企业经营的虚假繁荣和银行贷款的部分体外循环。1996年,该企业货款回笼为月平均796万元左右,而同期银行注入资金5000万元,货款回笼与贷款相比为15.92%;自1997年该企业货款回笼则每况愈下,月均仅有200万元左右。

3.结算种类和结算账户的变化

一般来说,企业在经营发生困难时,为躲避贷款行的监督或转移收入和分散资产,一般会采取逐步增加现金支取和减少现金收入入账、在其他银行开立结算账户等会计手段,来完成和维持企业经营的基本运转和相关费用支出。在此仍以该破产集团为例。根据有关资料分析,不难发现其经营困难的表现:一是1995年5月,该集团在我行某一办事处开立了基本结算账户,以后在相当长的一段会计期间内,没有在其他任何商业银行开设银行结算账户。但截至实施破产时,该集团在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设立的银行账户已多达29个;二是1996年5月之前,尽管该集团在开户行的结算业务量和结算金额在逐年减少却仍有发生。但自下半年开始,该集团的现金结算支取金额和笔数却明显增多,现金收入的解缴则明显减少;三是从1997年9月始到1999年1月实施破产时,该集团在开户行的基本结算账户则长期处于休眠状态。

(三)银行会计凭证是贷款银行实施贷后检查最真实有效的凭据。[!--empirenews.page--] 银行会计凭证既是企业资金运作及过程的时序反映,也是企业资金运作过程的逐笔记录,更是贷款行贷后审查的有效凭据。如:根据会计凭证借方传票的翻阅,我们可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核算原理,直接了解到信贷单位的每笔资金去向;根据会计凭证贷方传票的翻阅,可了解掌握信贷单位的销售及往来单位;根据利息传票的翻阅,不仅可了解信贷单位的逐笔贷款的付、欠息情况和倒逼银行贷款情况,还可直接了解该企业的还款意识和还贷情况;根据表外科目传票的翻阅,可了解到信贷单位承兑汇票和贴现情况;根据保证金账户的传票翻阅,则可了解信贷单位对到期票据贷款的还款能力和保证情况。

(四)银行的企业分户账表是核实企业信用度的最好佐证

根据有关制度规定,借款人在借贷期间应当如实向贷款人提供各类相关资料,接受贷款人对其使用信贷资金情况和有关生产经营、财务活动的监督,包括定期报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所有开户行、账号及存贷款余额情况。贷款行可根据银行内部记载的企业分户账表,足不出户即对信贷单位报送财务报表中相关内容进行信用核实,包括:银行存款变动情况、发出与收到托收情况、应收应付款项变动情况、销售收入与转账现金收入情况、费用支出与转账现金支出情况、承兑汇票与贴现情况、银行账户开立与使用情况等诸多要素进行双向稽查与核对,根据核查结果,则可对信贷单位提供的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企业的信用程度和信贷资产的风险度等作出基本判定。

二、采集和运用银行会计信息的有效途径

勿庸置疑,银行会计部门,因其工作职能和工作对象所决定,它在记录和完成企业资金运作中所形成的各类会计信息资料,客观上已成为银行内部采集信贷资产风险异常信号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比单一依托信贷单位提供的外部资料和银行内部对某笔贷款的还款监控情况来采集风险信号来的更直接、真实和全面,其运作成本也更加节约。随着人民银行对企业单位的贷款证、银行账户、现金使用等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和市场机制对企业单位的法律制约,银行内部采集的数据信息量的外延拓展和信息内涵也必将会越来越丰富,其发挥的作用必将越来越重要。因此我们应广泛采集、有效运用银行内部的会计信息资料,来防范信贷资产风险。

(一)银行内各部门是采集和运用会计信息资料的有机构成从目前来看,银行内各部门采集风险信号的渠道是多途径的,其中有发放贷款的业务部门,也有综合性反映的信息管理部门,更有承提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但九九渠河归源头,其基础数据均来自银行会计——这个金融产品车间的数据输出。因此,我们在采集风险信号的过程中,要充分注意银行各部门间的相互联系与配合,要形成由各职能部门共同组成的风险防范有机整体,共同扎紧防范风险的铁栅栏。同时要借鉴会计核算的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剖贷款单位的经营账务链,要从核对子户与账户、科目与科目、总账与分户账、账账与账表等关系中,及时发现风险信号,进而提出和采取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措施。

(二)提升科技水平是降低采集风险信号成本和提高数据技术的有效途径[!--empirenews.page--] 银行内部采集信贷资产的风险信号,其工作量的繁杂和涉及的部门之多,以及对采集来的数据分类汇总和分析判断等一系列工作,仅凭手工完成和工作经验的判断是远远不够的,同时也是不科学的。为保证数据资料采集的及时性、分析结果的准确性、采集成本的高效产出,应立足提升科技服务水平。通过运用科技手段,有效地降低采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完善防范机制。

(三)提高从业人员综合技能,是规避风险的根本保证。

“质从人起”和“以人为本”是所有经营企业的管理理念,尤其是在银行防范信贷资产风险的工作中,人的因素显为重要。首先是信贷资产风险防范,它涉猎的知识面广泛,不仅要求从业人员要了解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具备一定的企业经营常识和财务知识,同时还要熟练地掌握银行资产、负债及表外业务的账务划分和核算原理,以及各科目之间的相互核对关系。其次,面对大量的信息资料,从业人员要能迅速熟练地运用科技手段提取相关数据和有用素材,准确地判断出风险因素的形成和风险度。因此说,在采集信贷资产风险信号,规避和化解资产风险的工作中,我们要夯实各项业务基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其根本的保证则是要从“人”的机制入手,要把对人的综合素质和从业技能的提高,渗透到风险防范的每个方面和具体环节中去。

第四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奋力跨越重大关口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郭树清

李强书记、小川理事长、应勇市长、易纲行长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早上好!很高兴时隔六年再次参加这个论坛。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作为党的领袖,对金融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全面系统深刻地阐述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问题,不仅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前所未有,在国际政治实践中也极为罕见。

有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就有金融风险。无论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会发生不平衡、不协调。但是迄今为止,多数国家仍然通过危机来强制调整,付出沉重代价后,恢复经济金融平衡。只有在我们国家,才能够做到由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各级政府主动作为,集中动员全社会力量,及早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防止生成系统性金融危机。

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的理论和政策论述,深刻把握现阶段经济金融运行的内在规律,形成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中国方略,充分体现了中国智慧。其核心要义就是,从国情现实出发,以自我革命的理念和方法,主动消除经济金融隐患,成功跨越重大关口,确保“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自我革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处理新时代各种社会矛盾的基本方式,因而也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途径。

我国现阶段的金融问题具有极大的特殊性。总的历史背景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兴市场经济、“三期叠加”,同时处于市场化、国际化不断深入,经济增长正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特定时期。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我们面对的矛盾更为复杂,有些风险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历史原因,必须以更积极的态度处置各类隐患,以经常的“小震”释放压力,避免出现严重的“大震”,总体上要用事先的而不是事后的、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整体的而不是零散的方法,去矫正各种偏离,及早恢复经济金融平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直接领导和指挥下,我们展开了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一系列战役。在工作实践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体会较深。

一是底线思维防患未然。总书记指出,要把各种困难和复杂性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可能的风险和挑战想得更深入一些,从最坏处着眼,做最充分的准备,朝好的方向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中国自古就有“治未病”的医学思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也需要树立预防为主的意识,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努力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和早期阶段。近年来,针对房地产贷款、地方政府债务和互联网金融等系统性风险隐患较大的领域,我们设定审慎监控指标,开展压力测试,加强清理规范,及早介入干预,有效遏制了风险累积。同时督促银行保险机构在经济上行期,加大拨备和准备金计提力度,多渠道补充资本,不断提升应对风险冲击的能力。

二是稳定大局逐步加严。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治理金融业内部层层嵌套、自我循环,必须充分考虑机构和市场的承受能力,在保持国民经济列车平稳运行中拆除“炸弹”,防止出现“处置风险的风险”。在化解“类信贷”业务风险过程中,我们没有全线出击、四面作战,而是合理安排过渡期,先由机构自查再由监管部门检查,有计划、分步骤,渐次达成目标。在整治同业业务时,先从规范同业投资和同业理财入手,使特殊目的载体投资放慢增幅,继而出现负增长。同业理财余额逐月下降,至今已压减三分之二。与此同时,同业存放和同业存单则只有较小变化。直至去年底今年初,才开始启动规范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同样没有采取“一刀切”和急刹车的办法。

三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须善于抓主要矛盾,优先处理最可能影响全局、威胁整体的问题。在推动去杠杆过程中,金融管理部门坚持以结构性去杠杆为基本思路,优先推动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降低杠杆率。针对交叉金融野蛮生长、影子银行急剧膨胀等突出问题,我们及时开展市场乱象综合整治,有力遏制了银行业和保险业资金脱实向虚势头。一年多来,银行业在保持12%以上信贷增速的同时,总资产规模少扩张20多万亿元。在发展方式转变和总保费收入下降的情况下,保险业的保障功能不断增强,今年前4个月,人身险中纯保障类产品占比上升2.9个百分点。

四是区别对待分类施策。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市场的金融风险情况,采取差异化、个性化的办法。工作实践中,对于不法分子控制的金融集团等“恶性肿瘤”,毫不手软,及时实施“外科手术”。对于情况复杂、牵涉面广的案例,采取徐缓调理的办法,通过“慢撒气”逐步缓释,条件具备时再果断出手。在这方面我们要特别感谢上海市的支持和配合。对于“金融科技”,英国等国家提出了“监管沙盒子”的概念,而我们采取的实际上类似“监管沙房子”的框架,可能需要逐步调整优化。

五是抓住时机攻坚克难。总书记指出,应对金融风险和挑战必然要付出代价、经历痛苦,我们必须勇于直面问题,敢于碰硬、善于碰硬,把握时机,主动出手,及时消除隐患。去年以来,我们督促银行利用当前拨备较充足的有利条件,做实贷款分类,真实反映信用风险。目前逾期90天以上贷款与不良贷款之比,已由高峰期的近120%降至100%以内。同时鼓励银行综合运用坏账核销、现金清收和批量转让等手段,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2017年以来共处置不良贷款1.9万亿元。有的观察家将这些行动解读为银行的负面讯息,恐怕不太合理。

六是标本兼治依法规范。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系统性工程,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强力治标,有效处置重大风险事件,同时,要对所有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排查,严肃处理,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市场上的歪风邪气压制下去。但是从根本建立起规范有序的金融市场体系,更要注重加强金融法治建设,补齐监管短板,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巩固治标成果。2017年,银行业重点推进70多项补短板项目,已完成48项,今年又新提出40多项;保险业去年以来修订出台规章和规范性文件60多项。

七是回归本源服务实体。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金融系统坚持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国成立1.68万个债权人委员会,积极推动企业的财务重组和破产重整。在着力破除无效供给的同时,支持培育新动能,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2017年银行业新增减费让利440亿元,今年一系列新的降成本措施正在陆续出台。信贷增速继续明显超过货币供应量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小微企业贷款持续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目前,小微企业贷款覆盖率17.3%,申贷获得率95.1%,但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还需做出新的努力。

八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总书记指出,回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发展历程,解决影响和制约金融业发展的难题必须深化改革。在利率、汇率市场化不断深入的条件下,我们积极推动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强化股权管理,优化机构布局,健全市场体系,持续提升我国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有的同志对金融业对外开放心存顾虑,认为开放金融服务业可能冲击中国的金融市场,引进外资股东可能威胁国家金融安全,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到目前为止,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市场份额只有1.3%,外资保险公司也不过6%左右。事实上,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更无法想象有许多中国金融企业进入全球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前列。金融业扩大开放是增强我国服务业竞争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迫切需要。按照总书记提出的“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的要求,我们正在加快落实金融业对外开放举措。

九是党的领导和群众路线。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必须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金融改革发展正确方向,并服从服务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书记强调,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人民群众既是金融监管保护的对象,更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和依靠力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注重发动群众,让群众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过程中实现自我教育,提升自身免疫力,同时成长为治乱象的生力军。在打击非法集资过程中,努力通过多种方式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一旦发现承诺高回报的理财产品和投资公司,就要相互提醒、积极举报,让各种金融诈骗和不断变异的庞氏骗局无所遁形。

在充分看到成绩、树立必胜信心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还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自我革命本身意味着许多特有的困难。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知易行难。既有传统观念的束缚,也有利益固化的藩篱,大多涉及体制机制调整,需要更大的决心和勇气。二是道德风险根深蒂固。相当多的金融机构仍然存在“垒大户”情结,不少企业高度依赖债务投入,各类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没有真正打破,“预算软约束”“投资饥渴症”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市场化法治化破产机制远未形成。三是一些地方、部门、银行和企业缺乏应有的紧迫感和危机意识,对去产能、去杠杆心存侥幸,对不良资产处置和“僵尸企业”出清等待观望、犹豫不决,总希望国家出台政策给予救助。四是平衡各方利益面临很多制约。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兼顾多重利益的难度越来越大,调整越来越困难,有待于各个方面付出更大的努力。

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征程上,需要着力解决一些领域滞后的问题,加强薄弱环节。当前需要优先考虑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快企业结构调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处于胶着状态,必须求同存异,寻找最大公约数,建立健全企业、银行、政府各方责任共当和损失分担机制,加快“僵尸企业”退出,加快困难企业重组,加快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同时,要注意防止生产过剩,形成新的库存。二是妥善处理企业债务违约问题。市场经济下出现债务违约十分正常,相比国外,我国企业债务违约率总体仍然较低。到2018年5月末,企业债券违约后未兑付金额,只占存量信用债总金额的0.43%。要遵循市场规律,实行差异化金融政策,对于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的企业要坚决退出,对于出现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相关各方要加强沟通协商,采取积极措施共同努力,帮助其渡过难关。三是大力推进信用建设。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要带头讲诚信,真实反映资产情况,真实披露相关信息。企业要依法披露自身信息,特别是对债权人更要及时、全面、准确地通报经营状况。去年以来发生债务危机企业提供的教训是,必须防止四处借贷、盲目扩张。一旦出现偿债困难,应主动作为,及时调整经营结构,收缩产业链条,提高偿债能力。各地区各部门都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依法依规增进信用信息共享。四是努力解决违法成本过低问题。无论是金融企业还是非金融企业,都要认识到,做假账就是违法犯罪。所有投融资活动都要在阳光下进行。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媒体网络虚假广告,误导性宣传,欺骗性投资咨询和理财顾问,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的公害。究其原因,说到底还是处罚太轻,不足以形成震慑,这种局面必须改变。要加大惩戒力度,对违法违规者必须严惩,必须让他们付出沉重代价。五是合理把握金融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平衡。金融创新有利于满足金融消费者多层次、个性化需求,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也要有利于金融风险防范。对于不当创新、过度创新等行为,监管部门要加强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制止。对于假创新、伪创新现象更要及早揭露,及时处罚。六是加强机构投资者队伍建设。持续培育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强化金融机构的专业化分析研究能力,努力促进一流水平投资银行的形成。资管新规和即将发布的理财业务监管办法,有利于机构投资者队伍的壮大,有利于投资资金的优化配置,有利于解决直接融资比重过低问题,有利于整个金融体系“开正门、堵旁门”,加速走向规范化、透明化和法治化。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一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中国方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自我革命,就一定能够打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成功跨越这个重大关口。

第五篇:拓思路保全信贷资产 盘存量狠抓不良清收[范文]

拓思路保全信贷资产盘存量狠抓不良清收

——武威分行营业部清收盘活保全不良贷款的几点做法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们武威分行营业部,现有职工42人,止今年6月底,各项存款余额20820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4904万元。上半年,针对不良贷款占比高、经营效益差的实际,我们在大力拓展市场、增加存款的同时,把主要精力放在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和保全上,使资产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今年上半年,共清收不良贷款386万元,盘活470万元,保全980万元,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856万元,占比下降 3.9个百分点。下面,我就今年以来清收、盘活、保全不良资产的一些做法向大家做一汇报,不妥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指正。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坚定清收盘活的决心 二OO一年,总行将不良资产清收管理作为全行两大核心目标之一,地区分行也将不良资产的清收管理摆在了重要的位置,并强调只有通过不良贷款的下降,才能实现扭亏增盈目标。在地区分行二00一年工作会议之后,我们迅速召集职工进行讨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全体职工中进行了不良贷款清收管理重要意义的教育,一是教育职工要克服

1畏难情绪,坚定清收盘活的决心。清收工作固然难度很大,但它直接影响经营效益与管理水平的提高,制约着业务经营的发展,直接加大了经营风险。只有通过不良贷款的下降才能实现扭亏增盈的目标。从而使大家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坚定了不良贷款清收盘活的决心,大家表示一定要全力以赴投入到不良资产清收盘活工作中去,从而为不良贷款清收盘活典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二是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年初一开始,我们就将不良资产清收盘活的工作定位在以法人客户为主的清收盘活和保全上,由于工作重点确立明确,主要是狠抓措施的落实,并要求职工要普遍树立打一场“持久战”的战略准备和打一场“速决战”的战术思想,这是不良资产清收盘活的有力保证。三是我们有近几年来资产保全的成功经验,这也是我们今年不良资产清收管理的有力因素。指导思想明确以后,我们迅速抽调信贷人员成立了不良资产清收盘活领导小组,确定了清收盘活保全的重点行业、重点客户,指定了5名富有工作经验、吃苦耐劳、品行端正的工作人员,集中精力进行清收盘活保全工作。

二、领导重视,多策并举,务求取得实效

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对不良贷款企业逐户进行研究,分类排队,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制定不同的清收盘活措施,使不良资产清收管理真正做到了领导重视,全员动员,措

施得力,效果显著。一是地区分行领导在今年初就将我部作为不良贷款清收管理的重点单位,由行领导挂点指导,并对不良贷款余额大的三户企业由主管行长包户清收,直接参与清收盘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为不良贷款的清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是对一些经营正常但还贷有困难的企业帮助其调整经营策略、改善经营状况、增强偿贷能力,在此基础上,积极实施盘活工作,如武威市野果食品厂于94年向我部贷款320万元,由于该厂经营管理不善,产品无销路,导致企业关停倒闭,我部贷款形成呆滞,后经我部多方联系协调,由武威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将该企业兼并,但债务一直没有得到落实,今年初我部多次与武酒(集团)公司协商债务承担的问题,最后双方达成协议,贷款由武酒(集团)公司承贷承还,并提供有效抵押,仅此一项,今年上半年盘活我部呆滞贷款470万元。三是积极推行清收盘活责任制,在明确清收盘活重点的同时,将不良贷款的清收管理计划层层分解落实到信贷人员头上,并与其签订清收责任书,按月下达计划,按季考核兑现奖罚,调动了信贷人员清收不良贷款的积极性。上半年,共清收不良贷款386万元。四是积极处置抵贷资产,充分发挥资产效益,为了使抵贷资产尽快发挥效益,我们积极地以多种方式处置抵贷资产,对抵贷资产我们严格按《抵贷

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与程序,在保抵价内能出售的,及时研究报批后出售;对有部分损失,但地理位置不好的资产,面向市场公开竞价出售;对出售后能收回本息,但增值前景看好的资产和出售损失太大的资产,原则上暂不出售,以出租收入清收抵顶资产利息。止六月底,对抵顶资产保抵价出售了3户,收回贷款本息59万元;以出租方式收回积欠利息165万元,使一些多年收不上利息的贷款产生了效益。预计今年下半年通过出售抵贷资产可收回不良贷款本息450万元。五是继续以以资抵贷、依法清收等办法保全不良资产。今年上半年,我部实行以资抵贷1户,金额100万元;对于私自出售我部抵押资产的1户企业进行了以法保全,保全贷款金额50万元。六是补办、完善贷款法律手续,大力维护银行债权。由于在过去的贷款管理中,经办人员法律知识贫乏,导致一些贷款担保手续不完善,诉讼时效过期,直接加大了贷款的风险,为了消除这些隐患,今年以来,我们结合“信贷管理上台阶工程”的实施,把这些企业进行了清理分类,区别不同情况,该补办手续的坚决予以补办,能补办抵押的重新签订《抵押合同》进行抵押登记,失去诉讼时效的通过发出催收通知恢复诉讼时效。上半年以上述方式共保全资产980万元。

三、总结经验,知难而进,再创清收盘活保全工作新

局面

今年上半年,我们在不良资产的清收盘活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止六月底,包括已保全但仍然在不良资产中反映的抵贷资产2756万元,我部全口径不良贷款仍有10831万元。我们将下功夫进行清收盘活,积极处置抵贷资产,努力提高资产质量。总结过去的经验,我们深深感到,不良资产清收盘活工作,首先要及早介入,主动出击;其次要多策并举,务求实效;第三要不怕困难,持之以恒。在不良资产清收过程中,领导重视是前提,工作人员齐心协力是保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是关键。下半年,我们将积极响应省分行的号召,决心把不良资产清收盘活工作当作“头等大事”、“一号任务”来抓,利用“千人百日大会战”的有利时机,精心组织,主动出击,敢为人先,最大限度地清收盘活保全不良资产,再创清收盘活工作的新局面。

下载如何防范和化解不良信贷资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防范和化解不良信贷资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贷资产质量考核办法

    信贷资产质量管理考核办法 第一部分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信贷风险管理,促进我行信贷资产质量提升,有效抑制不良贷款新增,全面提升我行的信贷资产质量和抗风险能力,根据总行《贷款......

    信贷资产质量分析

    信贷资产的质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流动性、效益性、安全性。 衡量信贷资产质量的指标有:到期收回率、应收利息收回率、存量贷款不良率 贷款到期收回率指的是考核期内到期贷款......

    防范不良天气工作总结

    防范不良天气工作总结 根据北京铁路局《关于做好防范大风等不良天气工作的通知》(京建电【2012】695号)文件,在全基地及施工现场范围内开展防范大风等不良天气的安全检查工作。......

    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

    资管产品在跨市场金融中的风险防范 目录 摘要 ...........................................................................................................................

    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 近年来,发生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造成全球性的经济萧条,给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金融危机的发生主要是金融业存在的金融风险造成的。因此,在我国防范和......

    医疗纠纷防范化解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有关部门:为规范医疗纠纷处理,维护正常医疗秩序,切实保障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经省委、省政府领导同意,现就做好医疗纠纷防范和化解工作通知如下。一、......

    防范化解四类金融风险

    防范化解四类金融风险 所有金融机构都必须持牌经营,必须先证后照,不允许先照后证、事中事后补监管的情况存在。党的十九大和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均要求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

    再谈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

    再谈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的对策 在当今日益竞争激烈的金融大森林里,农信社要想更好、更稳的站住脚,改革发展势在必行。而农信社改革发展中最大的“绊脚石”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