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区创先争优典型)强化服务意识 构建和谐社区
榕山社区:“服务居民群众,构建和谐社区
榕山社区支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紧紧围绕“服务居民群众,构建和谐社区”主题,通过开展“服务群众、奉献爱心”、“创建文明社区”等活动,有效激发党员争当服务群众、促进和谐的先锋,努力建设文明和谐社区。
一、抓班子,强队伍,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
榕山社区成立于2006年10月,全社区总面积4.8平方公里,现有常住居民5100户,总人口16400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社区党支部以“五个好”创建标准,创新工作理念,健全工作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社区建设,形成了“班子过硬,队伍得力,载体丰富,服务到位”的党建新格局。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职责。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其它主要成员为副组长的党建领导小组,对创建“五个好”党建工作进行责任分解,构筑党建工作责任网络;二是健全工作制度,提升决策水平,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三是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党员素质。充分利用社区普法学校对党员进行分批主次党建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教育,然后由在党员所在小区,对楼栋居民进行施教宣传来带动社区兴建,通过互学互教,提高了居民和党员的法律意识,有效拓展了社区党建活动空间。
二、建平台,抓载体,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社区支部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构建活动平台,整合社区资源,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增强社区党建工作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是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在辖区人员复杂、辖区范围扩大的情况下,社区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工作人员深入一线,起早摸黑,不怕苦、不怕累,走街入户了解居民状况,以居民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进行大走访、大排查,收集了大量的有关住房、养老、再就业、医疗、生活保障等数据材料。二是组织开展“五带头”主题实践活动。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先后配合全县开展“创平安”、“拒绝毒品”、“打击传销”等一系列中心工作,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
作用,服务于新区建设大局。
三、强服务,解难题,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
社区党支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创新工作思路,把服务居民作为党建工作的基本立足点,以开展“进一家门,暖一片心,活一条街,乐一个区”活动为载体,精心构建社区服务网络,切实解决居民实际问题,增强了党组织的亲和力。
“进一家门”是指深入到社区群众家中访民情,听民计,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情况进行了分类统计,建立专门档案,以方便从党员志愿服务的特点出发,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确保社区有困难的居民都纳入“关爱行动”范畴;“暖一片心”是着力帮助社区低保户、留守老人儿童解决一到二件实事;“活一片街”是联合公安、文化等部门联合打造“治安防范一条街”,“文化生活一条街”等特色街区;“乐一个区”是建设有凝聚力和活力的社区党组织,组建以退休党员干部、教师,入党积极分子等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队伍,把榕山社区建成环境优美、治安良好、安居乐业的和谐社区。
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支部党员服务意识变被动为主动,由以往的问题找上门转变成了出门找问题,一改过去居民办事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格局。针对下岗工人再就业、贫困户的生活保障、医疗救助、廉租房配置、留守老人、儿童等重点问题。社区干部实行教育、管理、服务全面覆盖,通过开展“服务群众、奉献爱心”活动,采取“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等结对帮扶形式,主动上门帮扶。社区居民张宗香9年前因一场车祸造成下肢瘫痪卧床在家,5年前丈夫离她而去,现在全靠儿子在外打工的微薄收入维持生计,今年她又得了骨髓炎,一万多元的治疗费更让生活雪上加霜。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及时帮她申请办理了一级低保的各项手续,让其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并为她争取到了2100元的医疗救助款。据统计,榕山社区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已 共走访困难家庭136户,该社区为28户困难户提供了帮扶。该社区先后荣获镇级先进居委、市级文明社区、区级文明卫生社区等荣誉称号。
第二篇:创先争优 优化设置 强化服务(社区党建典型)
创先争优 争做和谐先锋 建设平安文明新社区
满庄镇里都社区党总支
里都社区地处大汶口石膏工业园开发腹地,土地面积2757亩,共有1998户,5396人,其中党员114人,社区“两委”干部7人,大学生村官1人。自社区党组织成立以来,我们以“构建平安文明新社区”为目标,在社区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争做岱下先锋活动,确定了“创先争优、争做和谐先锋,建设平安文明新社区”的活动主题,走出了一条社区党建与社区发展互促双赢的新路子。
一、精心组织实施,深入开展争创活动
1、高度重视。社区党总支高度重视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意义,把活动的开展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有机结合,成立了以社区党总支书记为组长的活动领导小组,围绕“五个好”、“八带头”的目标要求,不断推进党组织的自身建设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
2、宣传发动。5月7日,在镇党委召开了动员部署会后,社区党总支专门召开了党员大会,传达了区委、镇党委会议精神,对社区活动的开展进行了安排部署,在街道显要位置悬挂了宣传条幅,形成了浓厚的活动氛围。
社区党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2、健全居民自治组织。立足农民居民化后,公共服务需求进一步增加的实际,指导原村妇联、团支部、计生协会、调解中心等村民自治组织进行了重组整合,结合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充实了工作人员,健全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化解矛盾、排扰解难的作用。同时,借助远程教育网络,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学习社区党建、城市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工作方法,增强了做好社区群团工作的能力。
3、规范运行机制。着眼于从制度上保证社区党组织规范运行,我们着力健全完善了“四项制度”。一是民主决策制度。制定了“民主决策六步规程”,在决定经济发展、社会治安、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事项时,必须召开党员议事会和居(村)民代表议事会征求意见,严格按照确定议题、征求意见、修定方案、公开方案、会议表决、贯彻执行的步骤进行。二是居(村)务公开制度。实行社区公共事务和财务公开,设立专门居务公开栏,定期对村务、居务、党务特别是财务支出情况进行公开,增强了工作透明度。三是公开承诺制度。结合社区“党建名片”建设,党总支把全年工作目标向党员群众作出公开承诺,党总支书记每年两次向全体党员、群众代表以及镇党委作“双向”述职报告,并接受评议,增强了社区党组织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四是民主监督制度。聘请党员代表、群众代表、部分离退休老干部成立社区事务监督委员会,委员会由14人组成,成员从
在家无职党员单独管理。并明确专人结对帮带,进行培养,引导其主动承担起村民小组的管理工作和志愿服务工作,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参与本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四是对流动型党员实行“牵线式”管理。对外出时间六个月以上且地点相对固定的党员单独管理。引导该部分党员积极为村民提供生产、技术、资金、销售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并为村上的发展引进资金、引进项目、提供市场信息。
五是对帮扶型党员实行“关爱式”管理。对年龄偏大、行动不便或识字较少的党员,包括年龄在60岁以上的党员单独管理,建立“关爱档案”,由社区党组织提供统一的健康查体、医疗保健等各项服务,引导参加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参与本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
四、强化协调服务,凝聚社区党建合力
受长期农村生活习惯的影响,一方面部分未进驻社区的村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强,对居住楼房化存有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已经进驻社区的“居民”由于生活环境及方式的转变,造成很多地方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工作开展。为此,社区党总支牢固树立“小社区大服务”的思想,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增强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
一是建立社区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服务。投资20
社会化服务,打造出一个行业齐全、相对集中、反应便捷的便民服务圈。
社区党建工作虽然开展时间不长,但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增强了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旧村改造步伐明显加快。今年,我们又根据发展需要动员61户群众搬迁到社区居住,到年底,全社区旧村改造率将达到85%。二是进一步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五型分类、五式管理”新模式的推行,为激发广大党员发挥作用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作用搭建了平台,提供了舞台,使广大党员变“要我发挥作用”为“我要发挥作用”。同时,社区服务中心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以及各项服务工作制度的建立实行,促使社区干部主动转变作用,提高服务意识,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三是促进了社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社区实现集体经营性收入253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6280元;通过引入志愿者服务机制,社区环境明显改善,群众的文明意识明显增强,社区形象进一步提升。
第三篇:深化创先争优 构建和谐社区
深化创先争优 构建和谐社区
沙头镇党委、政府(2011年7月 日)
近年来,我镇按照创建省级“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的工作要求,以“构建和谐社区,创建温馨家园”为目标,不断提高社区建设水平、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稳步推进,为创成国家级生态镇和创建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落实“三个到位”,为创建和谐社区提供保障 一是班子组建到位。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领导,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我镇成立了“和谐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由党委书记任主任,镇长、党务书记、分管镇长任副主任,组织、宣传、民政、财政、村建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委员。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各社区也相应成立了创建领导小组,并由社区支部书记任组长,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创建工作。二是组织实施到位。我镇在区动员大会后立即召开专题会议,传达贯彻会议精神,研究制定了《沙头镇开展和谐社区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部署了创建的相关工作,明确了任务要求,落实了工作责任,强化了工作职责。三是宣传发动到位。为确保创建工作取得实效,我镇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广泛宣传和谐社区创建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具体要求,形成了创建工作合力,促进了创建工作有序推进。
二、强化“三个保障”,为创建和谐社区提供支撑 一是保障服务设施建设。我镇共有两个社区。目前,霍桥、沙头两社区的社区服务中心总面积分别为220平方米、180平方米,按要求设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为社区居民提供高效快捷的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居民办事,居民满意率达90%以上。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标准,确保为民服务有固定的阵地,我镇按照每个社区服务中心面积不低于400平方米的标准,对两个社区服务中心重新进行了规划布局,霍桥社区与邱卜村便民服务中心合署办公(社区服务中心面积约450平方米),沙头社区服务中心与集镇管理办公室资源整合,选址重建,年底即可搬迁办公。二是保障工作经费落实。社区工作的直接经费投入全部来自镇财政,每年投入不低于30万元。同时,我镇加强对社区经费使用情况的审计与监督,确保服务经费专款专用、惠及居民。为调动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我镇稳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标准,稳定了军心,激发了干劲。三是保障工作队伍建设。我们根据有关规定和要求,规范考聘了社区专职工作人员,每年对社区专职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社区内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健全,志愿者服务队伍逐年壮大,党员志愿者、青年志愿者、妇女志愿者、法律工作志愿者等10余支志愿者服务队伍经常性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月均达到2次以上。
三、突出“三个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 一是着力打造社区环境。今年是我镇创建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之年,两镇同创,重点在集镇、难点在社区。一方面,加快改善硬环境。投入1000多万元,对集镇基础设施进行完善配套,对农贸市场进行改造升级,对河道水系进行全面整治,对道路绿化进行提升改造,使社区硬件达到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标准。同时,对社区环境进行综合整治并落实长效管护,确保了社区内无卫生死角、无暴露性垃圾、无违章搭建、无乱设摊点、无乱停放车辆、无噪音扰民、无牛皮癣小广告,有效提升了社区形象,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今年内,我镇还将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集镇污水管网,把污水送出沙头,进行有效处理。另一方面,注重提升软环境。为满足居民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镇采取社区搭台、居民唱戏的办法,积极创新载体,广泛开展文体活动。多方筹集资金,建成了功能齐全的镇级文体活动中心1座、健身广场4处,配备各种文化体育设施80余件,馆藏图书1万余册。下半年,我镇还将新扩市民广场、新建文体中心,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同时,社区还成立了锣鼓队、乒乓球队、篮球队、女子健身舞队等10余支文体队伍,成员达300余人。我们还鼓励社区在重大节庆日开展体育竞技、书画展览、老年健身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今年已开展活5次,居民参与热情高涨,形成了以社区居民为主、辖区单位广泛参与、共创和谐社区的浓厚氛围。二是着力维护社区稳定。我镇以社区警务室为龙头,以治安共建单位为支持,以社区治安联防队为基础,全面构建治安管理防范体系,社区治安状况明显改善。几年来,社区内无影响恶劣、后果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发生。同时,加强流动人口管理,社区协同治安警务室对出租房和流动人口进行核实登记、建立台帐、掌握情况,并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守法维权意识,构建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着力改善民计民生。狠抓社区就业工作。镇劳动保障所在对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的基础上,优先考虑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多途径组织他们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为他们提供再就业机会。同时,对居住在社区内的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全部纳入社区管理。狠抓社区卫生管理。规范建设管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理设置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并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基本实现了居民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合理转诊。与此同时,积极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咨询,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极大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狠抓社会救助工作。认真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掌握社区内困难家庭、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情况、工作情况,建立起社区失业人员救助组织网络、信息沟通网络和帮扶服务网络,切实做好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今年,我镇发放给低保、残疾、贫困等各种弱势群体的救助资金达13.6万元。
第四篇:树立四种意识构建和谐社区
构建“和谐社区”是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全国“两会”、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及上级有关会议精神的重要任务,也是力促地方经济发展,构建“五型社区”的首要职责。按照创建“全国生态市”、“和谐社区”的要求,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时不我待、奋起超越。必须始终坚持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创新实践;必须始终坚持结合社区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必须始终坚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切实提高“和谐社区”创建水准。必须进一步坚定了“践行科学发展观、打造‘和谐社区’”的信念及“有为有位”的信心和决心。必须树立“四种意识”,构建“和谐社区”。
一是树立“争先创优”意识,构建“活力”社区。坚持将上级的要求、社区的追求、群众的需求作为和谐社区创建工作的突破口,社区领导班子必须高度统一思想,深化创建理念,立足社区实际,狠抓措施落实。主要是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制定好我们短、中、长期“和谐社区”创建目标,在规划制定、创建方案、实施措施等方面,统筹兼顾,注重实效。既考虑实现目标及创建过程的统一,又考虑有针对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特别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抓创建的新理念,树立社区与驻区单位共创共建的新举措。如,深化“社区与共建单位联抓联创制”、“楼院与居民联户共建制”、“骨干与群众联手共促制”等等。通过优化社区综合管理手段,营造“千家万户抓创建”氛围,夯实“共创共建”基础,激活“和谐社区”创建活力,彰显“和谐社区”特色。
二是树立“有为有位”意识,构建“五型”社区。坚持将“和谐社区”的创建,与当前创建“全国生态市”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创建“平安型社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创建“绿色社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与创建“省级和谐社区”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在社区党建、社区环境、社区平安、社区民生、社区管理、社区文明等方面出新招、亮实招、促实效。特别是,要根据社区各项工作增多、外来人口比较密集,管理难度相对增加等特点,在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加大“人性化管理”、“亲情化管理”的力度,使他们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为和谐社区建设多作贡献。
三是树立“和睦亲善”意识,构建“人文”社区。必须充分发挥好社区领导班子一班人的作用,坚持“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身体力行科学发展观,率先垂范“和谐社区”创建,凝心聚力凸显人格魅力。充分调动好社区党员骨干、积极分子的创建积极性,躬身实践、深入调研、体察民情、善解民意、为民务实、树好形象。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好社区志愿者队伍、“爷爷奶奶学校”、“家长学校”、“社区文化娱乐阵地”等作用,切实抓好居民之间的和睦相处教育、社区与弱势群体之间的“结对帮扶”教育等。通过优化创建活动载体,量化创建活动考核,展示创建活动成效,进一步完善“人际和睦”的“联系链”,凸显社区居民道德新风尚。
四是树立“不断创新”意识,构建“和谐”社区。始终坚持创新、求实、进取、高效的创建理念,找准“和谐社区”创建的结合点,提升“民生工程”的渗透力,将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贯穿于“和谐社区”创建的始终,将发挥社区功能、整合社区资源、优化社区管理贯穿于社区发展的始终。就东山社区而言,必须充分发挥好“混合型社区”的潜在活力,切实加强对“东山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科学管理,放大现有资产效应,确保资产保值增值,使广大股民共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福祉。同时,进一步深化“生态社区”创建等活动,在创建内容、方法举措、运作机制等方面,下苦功、创新路、出实效。通过上级的关心指导、驻区单位的大力支持、社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将“和谐社区”创建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五篇:加强社区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社区建设 构建和谐社区
加强和创新社区和社会管理服务,是为了全面提高社会建设和管理科学化水平,不断开创我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新局面,为“十二五”发展开好头、起好步。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发展基层民主,发挥城市社区网络的功能,是促进社会安定有序的基础。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元,是居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公共事务,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平台。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应该紧紧抓住这个基础平台,积极搭建适应社区工作的组织载体和网络,进一步增强基层群众自治能力,这是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实现科学有效社会管理的基本途径。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和“便于组织管理、便于参加活动、便于发挥作用”的原则,建立健全覆盖全社区的工作组织网络,努力探寻适应社区工作特点的活动方式;进一步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城市社区组织体系,深入开展以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以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为主要目的民主管理实践,以居务公开、民主评议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实践,全面推进城市社区工作制度化和规范化,让社区居民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充分调动社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积极探索化解社区矛盾、维护社区安定的新途
径、新方法。社区要通过召开社区各界人士工作座谈会的形式,认真听取代表人士的意见建议,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从而使城市社区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和谐社会是稳定和谐、充满活力的。作为社会组成基本细胞的家庭,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邻里关系,更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单元。因此,只有邻里之间守望相助,和睦相处,团结友爱,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和谐社会也就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平安社区”、“友爱邻里”要从社区抓起
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保持社区和谐是实现“平安社区”和“友爱邻里”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那么,怎样实现社区的和谐呢?我认为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加强组织建设。建设好社区志愿服务协会、社区公益服务站及志愿者队伍,形成覆盖面广和凝聚力强的社区志愿组织网络。二要加强队伍建设。要充分发挥“五老”、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力量和作用,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克服以前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为长期开展社区公益服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要加强慈善组织建设。目前,社区服务项目主要是面对困难群众、弱势群体和邻里关系,所以要不拘形式,采用多样性的方式来组织慈善活动,必要时可以和有关部门工作相结合开展。四要加强机制建设。通过社区评奖及开展
活动等方式,建立一整套的机制,并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来加以整合,提高社区服务和指导能力。只有社区多提供平台,为社区群众、邻里之间沟通联系提供媒介,才能使邻里之间关系融洽,社区和谐。
邻里关系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基础
邻里关系是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城市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几何时,国人以亲密的邻里关系、互帮互助的和睦社会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甚至对有些国家冷漠的社区人际关系总有一些优越感。但是,近十几年来,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的多元化、复杂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人们自私、自我意识的膨胀以及集体意识和国家意识的降低。因此,现代都市的邻里之间普遍保持着相当程度的距离和警惕,“只扫自家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消极心理普遍存在,邻里关系日益冷漠。邻里关系的冷漠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导致了邻里之间一些小矛盾的升级,导致了社会治安工作的复杂性,导致了社会友爱精神的逐步淡化,影响了人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生活满足感、幸福感。这种状况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提倡的新型现代文明人际关系极不协调。
冷漠的邻里关系使得老人和独生子女的精神生活更为缺失,他们很需要丰富的人与人的交往活动,可是,现代都市里冷漠的邻里关系导致最为便捷的一种交往形式丢失了。
在以独生子女为社会关系中心链的社会关系下,冷漠的邻里关系对孩子们在公共利益观、社会和谐观、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等方面的认识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他们在这些方面的认识直接关系到未来我国社会精神生活的状态,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败和程度。所以,发扬社会新风,建设和谐邻里关系十分必要,它是构建和谐社区的人文基础。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又该如何找回渐行渐远的邻里关系呢?
“邻居节”使邻里关系走向和谐
举办“邻居节”,让邻里走到一起来。我们山城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睦邻活动,广泛发动居民参与到“邻居节”活动中,营造了一个温馨、美好的社区生活氛围。通过开展“邻居节亲情茶话会”、发放“邻里亲情联系卡”、“空巢老人关爱活动”、“传讲社区动人故事”、“多助一”及“党群结对”扶贫助困活动,切实促进了邻里相识、相认、相知、相助,形成了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让更多的邻里走出小家庭,融入社会的大家庭。我们山城社区以构建和谐社区、创建省级文明社区标兵为目标,加强荣辱观教育,深化相识、相知、相助,团结、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拉近邻里的距离,促进邻里情感交流,增强人们之间的联系,加强社区百姓的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为打造和谐社会、创建文明的邻里之间
重新建立诚信友爱的关系找到了具体有效的载体。
通过“邻居节”这一载体,提倡乐于助人——当邻居遇到困难时,及时伸出援手;提倡文明礼貌——邻居见面使用文明用语,热情寒暄,减少隔阂;提倡主动谦让——发生邻里矛盾时敢于反省,将心比心,化解矛盾;倡导提高防范意识——发现邻居家门口有异响或陌生人在门外徘徊时,主动询问,防止不法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提倡主动当“二传手”——邻居不在家时,代为传言或保管物品;提倡保持环境——不乱丢垃圾,不在公共走廊乱堆杂物妨碍交通等等。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一定要倍加重视社会的基本细胞——邻里的和谐与家庭的和谐。要以社区为阵地,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脉搏,引领广大社区群众和家庭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人人讲美德、家家创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广泛宣传关于社区管理服务的政策措施和社区管理服务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共同推进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