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应对(文档版)

时间:2019-05-13 10:4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社区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应对(文档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社区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应对(文档版)》。

第一篇:社区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应对(文档版)

兴化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社区文化建设也随之蓬勃兴起。近期,我们对兴化市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查了解到,各社区大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素质,丰富了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融洽了居民关系,得到了社区广大居民的支持和认可,社区文化建设日益完善,但是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兴化市社区文化建设概况

社区文化是指社区共同体在长期生产和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传统、信仰、价值观、生活方式、行为模式、风俗习惯、群体心理和意识等一系列精神现象的总和。社区文化以社区为依托,以社会为双向交流对象,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宗旨,发挥文化工作教育、知识、娱乐、美育的功能。发展社区文化,可以强化社区群众的主人翁意识,倡导健康的民风民俗,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对和谐社会建设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兴化城区共有16个社区,辖区面积14.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5536人、57716户,流动人口58642人,登记在册党员3456人,共建单位111个,主要辖区单位149个,居民小区155个,社区工作人员142人,每个居委会有7-9名工作人员,其中大专以上学历的97人,平均年龄41.8岁。

近年来,社区以“传承节日文化、宣传廉政文化、倡导健身文化、弘扬民俗文化、培育家庭文化”为主题,结合自身特点,大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一是以党员冬训和设臵政策宣传专栏等形式,让政策法规进社区、进小区、进楼栋、进家庭,让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社区党员群众中入脑入心。二是通过宣传板块、宣传标语、电子屏幕等形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引领社区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以道德讲堂和家长学校为阵地,以节日文化为载体,充分发挥社区“五老”骨干作用,将中华民族传承多年的特色文化融入社区教育,进一步总结挖掘积极践行中国梦的先进事迹,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四是坚持节庆活动和常规活动相结合,主题系列活动与专项单项活动相结合,参与型群众文化活动和欣赏性展示活动相结合,开展了迎新春歌曲演唱会、元宵灯谜会、元宵笔会、京剧表演赛、居民联欢会、国庆歌会、邻里节、讲文明树新风等文化惠民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困境

社区文化建设起步较晚,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还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社区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一是思想认识有偏差。有些社区管理者认为社区文化建设没有发展经济那样重要,而且见效慢,因此,对社区文化建设停留在口头上的多,落实到具体上的少。存在着片面投入大量资金搞硬件建设,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有的社区热衷于做表面文章,追时髦,赶任务,把文化建设简单理解为“感官美化”,没有真正理解文化建设的内涵,脱离了与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之间的关 系。这些认识偏差往往导致表面上热闹红火的文体活动实际上与50%以上的社区成员关系不大,致使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并未真正建立起来。

二是群众参与度不高。相当多的社区居民,尤其是中青年居民和居民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于社区文化活动缺乏兴趣,参加社区文艺团体的热情不高。在许多社区,相当一部分社区居民满足于“你演我看”、“你画我看”、“你唱我听”的阶段,文体活动的参与率不到20%,经常参与社区建设活动的主要是少数老人,而且许多社区文化活动的参与者总是一些“熟面孔”。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不少社区60%以上的居民,在工作之余都把时间用于在家看电视、看报,只有少部分人走出家门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社区文化场地和设施遭遇冷落,有些社区的图书室、活动室常常大门紧锁、空无一人。

三是功能定位有偏颇。社区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功能巨大,但目前大多数社区将社区文化单纯理解为文娱活动和宣传展示,忽视情感交流、归属认同、价值塑造、文化教育等重要功能,致使许多基础性社区文化建设工作没有做好。据有关调查数据表明,80%以上的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目的仍停留在“丰富业余活动”、“锻炼身体”等基础文化需求上,有些人甚至认为更高等级的文化需求社区满足不了。对社区文化功能定位的偏差,造成了社区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难以满足不同层次人们的需要。

四是运行机制不完善。目前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有过强的行政色彩,主要表现在从思路、步骤、内容和形式上,都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安排,相反社区文化真正的主体――社区成员,往往处在被动状态。尽管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但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政府,渠道狭窄,经费不足仍是影响和制约社区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而导致群众性文化活动缺乏经常性、持续性及周期性。经济条件好的社区,设施建设好,活动开展也好;经济条件差的社区,发展比较慢。市区中心社区文化协会较多,文化氛围较浓;城郊结合部社区,因为有原来村庄拆迁之后的集中搬迁过来的居民,更多热衷开展庙会等传统节庆文化活动。人才资源匮乏是一个较普遍的现象,社区管理大多存在着人员少、兼职多、任务重、年龄老化的问题,目前各社区配备的工作人员,专业人员不一定能被充实到文化管理队伍中,从事文化管理的工作人员也很少得到培训,社区文化建设管理队伍的专业程度和综合素质有待进步提高。同时在社区文化建设参与队伍方面,热心社区文化的骨干力量不足。

三、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面对社区在文化建设上存在的诸多困难和不足,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逐步改善社区的文化建设,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创新管理理念。社区文化不能仅停留在文体活动的初级阶段,而应从情感交流、归属认同、价值塑造、文化教育等入手,进行深层次的挖掘。通过文体活动的开展、情感交流的互动、共同价值观的培植、精神文明的构建等多种途径,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化层次,指导群众的文化选择。要重视和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把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创新管理理念,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社区文化建设新路子,把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让社区文化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广辟渠道,寻找资金途径,广泛吸收活动资金,调动一切力量和社会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加大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物资投入,鼓励和吸收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增强社区文化团队的自我发展能力,适当开展参与商业演出等创收活动,为开展活动积累活动资金。把满足 2 社区群众的各方面需求作为开展社区各项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使广大居民真心诚意地关心和参与社区的文化建设。

二是加强文化服务、提升居民参与。以提高居民群众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为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公共文化服务配套,加快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社区现有资源的作用,全面排摸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民营企业等社区单位的文化资源,形成服务联盟,并在供需上达成共识,从而对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的梳理和充分的利用,不断满足居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营造出社区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提高居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充分发挥社区居民的文化建设的主体作用,积极转变政府职能,通过组建以社区居民为主的社区文化委员会、社区文化团体,为社区购买文化服务,推动社区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交流活动,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对社区成员的闲暇时间、兴趣爱好作深入了解分析。在内容上应注意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在形式上做到大、中、小型兼顾,在方法上可将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融为一体,通过“以小带大”和以家庭为主体的活动,让所有社区居民共享社区文化建设的成果。

三是抓好队伍建设、完善文化功能。培育和建立一支具有社区特色、素质较好、文化业务知识较为全面的文化队伍,是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社区文化的迫切要求。为此,要对现有文化人才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全面掌握社区文化人才现状,一方面对现有有培养潜力的成员加强在职培训,另一方面从政策上鼓励相关院校学生、相关院团的文艺、体育人才投身社区文化建设。要通过举办书法、美术、摄影、戏剧、诗词等各类展赛,历练人才、发现人才,推动文化事业人才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挖掘文化的高层次功能,通过政治文化的培植和引领,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通过人文素养的培育与创新,实现人文发展与社区文化的创新;通过多元文化的共融与共赢,凝聚“中国梦”的共识与力量;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跨越,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价值。

第二篇: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建设

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建设

一、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

有的学者认为,现代社区成员典型的心理征候就是孤独与焦虑。生活在现代都市的现代人类,很容易患上人际关系淡薄这一“现代都市症”。这一病症,像一堵无形的围墙拦截了社区成员间的沟通与融洽。而物业管理是人对人、面对面的服务,它的自身特点又决定了沟通和配合是优质服务的必备前提。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深圳等物业管理发达的城市基本上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办法,出现了像“一手抓物业管理,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的“万厦—莲花北”物业管理模式。下面就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建设的关系从两个方面予以说明。

(一)社区文化建设对物业管理的互动

现代城市住宅区与传统的住宅区性质不同。旧住宅区分布散乱、住房狭小、配套不全,住户工作单位划一,同质性程度高,集体色彩使私隐难以实现;现代城市住宅区规划有序、环境良好、配套齐全,既有独立的私人空间,又有交往的公共场所,住户来自各单位各行业,异质性程度强,住户更具独立色彩。住户间的陌生更加造成了交往障碍。业缘关系重于地缘关系,住户间“关上单元门,个人顾个人”,忽视人际间的交往,继而引发集体观念松散、社区关怀淡薄等不良征候。而物业管理是物业管理企业受物业所有人委托,依据物业管理委托合同,对物业的房屋建筑及公共设备、设施、绿化、卫生、交通、治安和环境等管理项目进行维护、修缮和整治,并向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提供综合性的有偿服务。物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发挥物业的最大使用功能,使其保值增值,并为物业所有人和使用人创造整洁、文明、安全、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环境效益的统一和增长。物业管理的产品主要是服务,而服务是以劳务量来衡量的。物业管理企业的管理就是充分优化人、财、物等经营要素,尽可能减少或节约劳务量的输出,实现最大化的效益和效率。除了无法节约、必须输出的绝对劳务量之外,怎样尽可能减少相对劳务量是物业公司追求的管理目标。

减少相对劳务量的一个最主要的通道就是住用户的大力配合和深层理解。如果服务对象随意高空抛物、乱丢垃圾、践踏草地,甚至人为地攀折花木、损坏设施,那么,物业管理机构势必事倍功半。相反,如果住用户恪守公约、遵守公德、邻里相亲、互助友爱,甚至主动维护公共秩序和社区环境,物业管理单位就会事半功倍。

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减少相对劳务量这一管理目标呢?除了企业自身深挖潜力、提高效率之外,社区文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手段。社区文化建设搞好了,会增强住用户之间、住用户与管理者之间的感情,加强邻里之间的团结,达成服务主客体之间的共识,形成管理者与对象之间的相互尊重。在这种理想的管理与服务的环境下,管理单位自然会省心省力、省时省物。所以董日臣先生说“社区文化实际就是管理艺术,一种减少劳务量的艺术”。

社区文化建设对物业管理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那么,物业管理单位要想提高管理水平,社区文化建设就是不可或缺的内容。正是这种良性的互动,形成了物业管理的中国特色。1997年颁布的《深圳市物业管理考核评比标准》明确规定:“社区文化必须有制度,有设施场地,有活动记录,有专职或兼职人员,有相当数量和实效的活动。”这一举措,更加引导并促成了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建设的良性互动,收到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二)物业管理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整合物业管理企业对小区实行社会化、一体化管理之后,物业管理企业一方面成了多个产权单位、产权人的总管家,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各管理职能部门找到了一个社会总代管。原来那种自建自管的分散管理体制和多个管理部门的多头为政局面,演化成物业管理企业在授权范围内实施社会化管理,其中就包含社区文化的组织与服务;同时,物业管理企业为提高自身的管理服务水平,势必不断满足住用户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物业管理以人为本的全方位服务和以邻里相亲为主旨的社区文化建设相辅相成。

社区文化建设首先经历了一个从住用户的自觉到管理者的自觉这样一个过程。社区文化需求是社区居民物质生活改善、环境需求不断满足以后的必然结果。居有定所、衣食无忧,社区文化活动就会在社区成员中自发地产生。社区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会出现社区文化,这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关键是对这种自娱自乐的社区文化活动如何加以扶植,加以引导,加以整合。物业管理企业因为特殊的身份与角色,凝聚社区成员文化关注的目光,成了社区文化的组织者、实践者。如前所述,物业管理企业组织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主观上是为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创造品牌,提升竞争,但客观上却形成了经济与文化的互动,改变了以往群众文化都由政府文化部门一管到底的局面。有人预言,当标准化服务如ISO9002等在21世纪形成物业管理同质化以后,文化的竞争将是最激烈的竞争,文化服务的水平将最能体现物业管理企业的水平,物业管理企业在社区管理工作中必然会将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重要的层次予以高度重视。

物业管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总代管的地位自然要求物业管理企业担当社区文化建设的责任。人的一生有2/3的时间是在社区度过的,社区文化对社区成员的影响是深刻的、持久的,对社区成员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等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物业管理企业不加引导,听任消极的、颓废的、虚无的精神氛围弥漫开来,不仅对社区而且对整个城市会产生不良的影响。8小时之外最能体现社区成员的精神真我,没有掩饰、没有遮拦,这种情况下最易放松自我约束。正是这种现实因素,要求物业管理企业担当起教育人、提高人的重任。

社会的需求、住用户的需求以及物业管理企业自身需求的高度融合,使得社区文化建设从深层的建构中浮出水面。这冰山般潜在的管理动力和恒久深厚的服务附加值,使得社区文化成为社区精神的载体,成为物业管理的维系力量,成为一种社区认同的象征,而这种认同、参与,已导向一个充满道德秩序和协作关系的新型社区。

二、社区文化建设的功能

社区文化建设愈来愈为社会、社区成员及物业管理企业所重视,因为社区文化有其特殊功能,这种特殊功能主要可概括为引导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娱乐功能、激励功能、改造功能。

(一)引导功能

社区文化的引导功能是指社区文化对社区成员的思想和行为的取向具有引导作用,使之符合社区理想和目标。社区文化的引导功能既表现为对社区成员个体的思想行为的引导作用,同时也表现为对社区整体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起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之所以能够实现,是因为一个社区的社区文化一旦形成,它就会建立起自身系统的价值和规范标准。如果社区成员在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上与“标准”产生不符的情况,社区文化将发挥引导作用,使之与标准相符合。当然,这种导向是潜移默化和自觉自愿的,是主动认同基础上的接受和融洽。例如莲花北村倡导的“家庭责任也是社会责任”、“尊老从自己的家庭开始”等等,对社区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

(二)约束功能

约束功能是指社区文化对社区成员的思想、心理和行为具有约束和规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社区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建设上。为了加强对社区文化工作的管理,必须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通过营造社区特有的文化氛围,制订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来维持社区秩序,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使社区居民懂得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产生一种自我约束作用,从而保证社区文化健康、稳定地发展。群体意识、社区舆论、共同的习俗和风尚等造成强大的使个体从众化的群体压力和动力,使社区成员产生心理共鸣,继而产生行为的自我控制。

(三)凝聚功能

凝聚功能是指社区成员在共同目标、利益和信念的基础上,通过共建机制,使社区各种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吸引,从而形成一种特有的集聚、凝结的社区合力和整体效应。社区文化犹如粘合剂,把社区内的成员“粘合”在一起,社区通过多种文化活动吸引居民参与,使他们从生疏到认识,从认识到熟悉,增加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产生一种凝聚力,形成共同的理想和希望。社区就像是一个大家庭,每个居民都是家庭中的一员,社区文化将使他们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使他们乐于参与社区的事务,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为社区的繁荣作出贡献。

(四)娱乐功能

娱乐功能是指社区文化能起到给人们的消遣提供一种轻松、舒适的环境的作用。人们不仅有物质方面的需求,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需求,而社区文化恰恰在很大的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社区为他们提供了场地。社区居民在紧张繁忙的一天工作中会感到精神倦怠,身体疲劳。社区文化活动将为他们提供一个轻松、愉快和舒适的环境,使他们从劳累和压力中解脱出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并以饱满的精神投入次日的工作。

(五)激励功能

社区文化能使社区成员从内心产生一种积极向上和进取的精神。这种激励表现在正面的引导而不是消极地满足需求,表现在内在的引导而不是表面的推动。例如,在社区住着各种各样的人,其中包括老、弱、病、残、鳏、寡、孤、独等人士,他们中有些人由于生理或心理等原因,对生活和生存产生厌恶心理,为使他们重新找回自信和人生目标,有必要让他们多参与社区文化活动,通过参加活动使他们重拾信心,积极面对人生。

(六)改造功能

社区文化的改造功能最直接的表现是解决精神方面的社会问题。如居民中的封建迷信思想及活动,只能用科学道理和事实加以解释和纠正。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必然伴随有拜金主义、自私自利、以权谋私、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造成社会污染。加强社区文化,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则能够净化社会环境,改善社区居民的精神风貌,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

第三篇:浅谈图书馆与社区文化建设

浅谈图书馆与社区文化建设

——以武隆县图书馆为例

冯晓兰

(重庆市武隆县图书馆

408500)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重庆市武隆县社区文化建设概况与分析以及县图书馆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情况,提出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及对策,探讨图书馆在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图书馆

社区图书馆

建设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城市化步伐也在逐步加快。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文化正以其科技、知识、信息的的形式,被直接物化到社区的各项事业建设中。文化对促进社区的经济发展,对提升社区的综合力与竞争力,无疑在提供着一种多层面源源不断的动力。它通过对社区成员的教育、陶冶、塑造来发挥其对社区发展中各要素的支配力和影响力。社区文化对居民素质的提高,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能积极作用于物质文明建设。所以说社区文化建设的水平与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呈正比关系。因此加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在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 作用。公共图书馆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阵地,是人类文化发展状况的集中体现。城市社区建设如何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如何利用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为文化建设服务,其对城市社区的发展意义是深远的。

一、武隆县及社区文化设施慨况

武隆,地处重庆市东南边缘,云贵高原大娄山褶皱带与武陵山系的分交地区,总面积2901.3平方公里,东邻彭水,南接贵州省道真县,西靠南川、涪陵,北与丰都相连。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地形以山地为主,也有丘陵、高地,自然概貌为“七山一水二分田”。现辖26个乡镇186个村,9个片区,共有人口40万人。

旅游景区“芙蓉洞”“天生三桥”和“天坑地缝”于 2007年6月27日,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全县共有16个居委会。其中县城有5个居委会,32个居民小组,常住人口约6万人,外来人口2万人。2007社区内举办文体活动10次,投入经费约15万元(经费基本靠社会赞助),参加活动人数达10万人次;无在册文艺团队,只有10余个群众自发组织活动团体;文化广场8个;无影剧院;文化站26个,面积1000余平方米,有活动场所的只有12个;网吧共23个;体育健身室10个;电子阅览室1个,总面积200平方米,电脑40台。县辖26个乡镇中,建图书室的有11个乡镇(图书多的约1500册,少的约300册),有图书无图书室的8个乡镇(图书由县图书馆或上级配送的),其余乡镇则既无图书室也无图书。

二、社区图书室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社区建设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建设学习型社区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的文化建设,尤其社区图书室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认识上,管理上和设施上,都还不够完善,这是社区建设中的缺陷。表现突出的一是地方领导对社区图书室发展意识不强,目光短浅,只看到近期的经济效益,看不到长远的社会效益,因而不重视图书事业的发展;二是图书室的设施设备购置没有纳入财政预算,致使社区图书室设备简陋,活动场地狭小,文献资源相对少,社区的功能得以减弱;三是由于长期缺乏政策法规支持,无法可依,造成在政府机构设置中没有独立建制的地位。因此无法落实人员编制,影响了图书室的管理规范化。目前社区图书室基本上是设在社区居委会之中,居委会办公室腾出一间作为社区图书室,借阅活动场地狭小,限制了社区居民对图书馆文献的利用。由于没有政府固定的专项拨款,图书大部分来源于社会捐赠,内容陈旧,无法满足人们的阅读需求。同时,社区图书室的管理人员都是社区居委会的成员兼任,他们身兼数职,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管理图书室,使得图书室的业务得不到正常开展。由于经费短缺,很大一部分图书室购入一些盗版图书,质量差,错漏百出,不仅严重地损害了读书人的权益,更有悖于社会公德和我国法律。因为诸多的原因社区图书室开放时间得不到保证,双休和节假日基本上是关闭的,这就给社区的学生和上班族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他们几乎无缘走进社区图书室,使图书馆成为“信息中心、文化休闲中心、教育中心、终身的学习场所”就显得苍白无力。

三、社区图书室发展的对策

社区图书室可以满足社区内居民的阅读需求和信息交流,是基层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了学习型社会、和谐社会的发展。由此可见,社区图书室极需要一个适应事业发展的清晰框架,以利于社区和图书室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要争取政府的投入。政府的投入是图书事业发展的最根本保证。图书馆(室)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是党和政府的宣传教育基地之一,因此各级政府应该是图书馆(室)建设是主体和责任人,要进一步加强文化意思,在制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社区文化发展规划的同时,把图书馆建设纳入总体规划中,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划拨专款,定期投入资金,对经费实行统一管理,统筹安排,从馆舍、设施、经费等方面予以保证。

第二,要整合社区单位,形成多元化投入的合力机制。崇文尚礼,敬天重民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取得各企事业和社会组织,尤其处在社区的商家赞助,建立科学的筹资机制,激发企业为社区公益事业做贡献,搞活社区图书室服务模式,社区图书室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例如办证优先,借阅优先等政策,既解决了政府资金投入不足,又丰富社区文化生活,活跃社区文化。

第三,调动社区民众的广泛参与。宣传社区图书室,调动社区人支持社区图书室建设,培养民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强化民众“社区是我家”的意识,认识到社区在自己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和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如为社区图书室捐款、捐赠图书等,集少成多的为社区做贡献

第四,要取得公共图书馆的帮扶力度。公共图书馆具有图书专业性强,管理经验丰富、系统化、规范化等方面优势,建立健全社区图书室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方法,使其运行的规范化。参加公共图书馆的基层业务辅导培训,定期选派管理人员到公共图书馆实践,在实践中解决图书管理工作出现的种种问题,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养,确保社区图书室沿着科学、规范、合理的轨道发展。

四、图书馆对社区图书室辅导的情况

武隆县是国家贫困县,财政对图书馆专项经费的预算严重短缺,近四十万人口的县城,年拨购书经费一万元,人均不足三分钱。图书馆馆舍总占地面积249平方米,建筑面积1427平方米,办公面积只有232平方米。在这举步为艰的情况下,图书馆还要发展自身的建设,每年订阅期刊、报纸30种,年均图书入藏量500余册。图书文献利用馆藏文献,年接待进馆阅读720人次;年外借1500人次。长期以来,武隆县图书馆都是想方设法以有限的资金尽量开展多种活动,一是坚持“以书为本”、“为人找书,为书找人”的服务宗旨,常年无偿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县武警部队和学校等图书室进行辅导,帮助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并按期更换馆藏图书充实图书室;二是摘选、编印农科资料,发放到乡镇、农村,以满足农民对科技知识的需求;三是从不同渠道收集各种图书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解决部分市民看书难的问题;四是利用图书馆宣传周,联合社区、学校开展图书馆宣传和“知识竞猜”活动,以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五、图书馆在社区图书室发展中的作用

社区图书馆是现代人休闲与交流的最好场所。社区图书馆通过自身丰富多彩的活动和灵活简便的服务,吸引居民在闲暇时间内开展阅读和交流,满足人与外部世界的融合,满足人与人的沟通和往来,给读者营造阅读氛围,提升全民文化素质与修养,并以此培养社区居民对图书馆的认同和热爱,并使之能主动支持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图书馆面向社会对公民进行社会教育,对社会公民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共图书馆应积极参与社区文化建设,融入社会之中,开拓图书馆服务,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有的功能,大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提高公民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与协助,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机构,在构建学习型社区、丰富社区文化生活、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中应发挥其应有的积极作用。

注:

单 位:重庆市武隆县图书馆

姓 名:冯晓兰

电 话:*** 电子信箱:cqwlfxl2008@163.com 通讯地址:重庆市武隆县巷口镇冯家坡22号

邮 编:408500 此论文于2008年发表在:中国图书馆学会社区乡镇图书馆专业委员会、全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联合会、湖北省图书馆学会出版的《图书馆服务均等化与资源共享》(上册)

第四篇:如何应对收入分配困境

如何应对收入分配困境

又到了发放年终奖的时候了,辛劳了一年的工薪阶层,充满了期盼。据传,腾讯公司派出了高额年终奖,让人眼热不已。是的,“好单位”的员工,如腾讯这样技术性强的企业,还有为数不多的一些国有性质的企业,如央企特别是国有银行以及券商因为去年的信贷猛增,利润滚滚,想来依然会收获一个好年成。但众多的民营企业、也包括缺乏创收能力的事业单位则是寒酸过年,尤其是广大的农民工和农民,他们收获的依然是“零年终奖”。

几家欢喜多家愁的年终奖,折射出来的是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目前中国的收入分配呈现如下几个特征。第一,过去十多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在1990年代,这一数据尚在50%-53%之间,2009年则为43%,这是历史最低点;而大部分OECD国家在过去50年中,这一数据是在65%-80%之间波动。第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巨大,北京师范大学李实教授课题组的权威数据显示,城乡居民的名义平均收入差距在3.3倍左右,实际收入差距远高于这一数字。第三,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巨大,一些垄断部门的员工,比如石油、电信、电力、烟草、金融、保险、民航等行业的职工平均收入,要比其他行业高出3倍之多,这还是平均意义上的,这些部门的一线员用、临时用工的收入其实还是很低的,那么这些部门的正式员工,其收入高到什么程度,很难想象。

李实教授课题组的数据显示:在城市中,高收入阶层占约10%,中产阶层占约40%,低收入阶层占50%左右;但是从全国来看,高收入阶层占15%左右,中间阶层占10%左右,而低收入阶层超过70%。按照中国的扶贫标准,现在中国的贫困人口在4000万人左右;若按照每天2美元的国际标准,中国应该有近1亿穷人;而在贫困线之上附近,达不到平均收入水平的易于陷入贫困的人口约在2亿人。这些现象说明,我国的收入分配确实是严重失衡。

为什么农民工收入低

居民获得收入,主要是两个渠道。第一个渠道是 “一次分配”,这个过程在市场里完成,根据劳动贡献原则进行分配,谁贡献多,谁分配就多。第二个渠道来自“二次分配”,在一次分配时,社会中的弱势者会因竞争力不足而难以获得体面的收入,政府就应该对他们给予一定的救济与帮助。如果收入分配结构出现问题,无非是出在这两个方面。事实上我国目前在这两个环节都存在很大的问题。

国民收入的一次分配由三大部分组成:其一是劳动所得,包括工资收入、奖金收入以及个体经营的收入;其二是资本所得;其三是政府税收。如果劳动所得比例偏低,显然是资本所得和税收比例偏高了。从总体上看,我国居民劳动所得占一次分配的比例很低,但存在结构上的差异,有的企业如高科技企业、垄断性企业的职工收入占比并不低。前者是因为这些企业的员工具有很强的劳动能力,固能够获得高收入,公众不会对这个群体获得高收入而产生不公平感。而后者,则是因为这些企业凭借市场垄断地位获得了巨额利润,这类企业的本来职责是承

担“社会责任”,但事实上这些企业已成为了被内部人控制的利益集团,故而在分配上向内部人倾斜。

在一次分配中,所得极低的是农民工。农民工收入偏低,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市场化的原因,我国目前劳动力供应仍然相对过剩,普通劳动者劳动能力也不强,故而其收入不可能很高。其二,在供求关系之外,影响劳动者收入的另一个关键因素是劳资双方的谈判能力。财富在劳资之间的分配是一个零和博弈,劳动者所得提高了资本所得就必然减少。决定分配比例的,是双方的谈判地位。在劳动力过剩时单个劳动者是没有谈判地位的,但要是劳动者能够联合起来和资方进行集体谈判,就有利于形成相对均衡的谈判力量。完善集体谈判制度,组建真正由劳动者控制的工会组织,是提升劳动者谈判地位的唯一途径。

劳动者权利缺失是根本原因

第一,目前我国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很少,务农的收入极低,只有把农业人口转移出去,提高人均耕种面积,才可能提高务农的收益。第二,农民工要是能够选择在家休息,需要有基本的生活保障,但事实上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没有涵盖农民,固农民并没有选择闲暇的机会。第三,找到更好的工作,需要有很强的劳动技能,提高劳动技能的途径是接受培训、教育,而城乡之间的教育水平差距很大,农民的子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缺乏良好的教育,升学的机会甚小,这是他们不具备高级劳动能力的根本原因。第四,创业之所以可能需要具备的三要素是企业家才能、投资机会、获得创业资金,企业家才能在人群中的分布是均匀的,农民并不缺少企业家才能,他们缺乏的是投资机会和资金。由于诸多行业被垄断,可供民间选择的投资领域相当逼仄,竞争非常激烈,且小本经营的买卖还受到管理部门的种种限制,因此农民的投资机会原本就相当少。更重要的是农民甚少有机会获得创业资金,获得资金两个途径,其一是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其二是转让自己的资产获得资金,现在资金流向的总体趋势是从农村流向城市、从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农民根本没有机会得到借贷。而农民的资产,主要是土地和住宅,现在农居是不能转让给城里人的,农民的土地也不允许自由转让,在这样一个寸土寸金的时代,农民的土地和住宅因不允许转让而毫无商业价值。故而,农民即使是有天才的创意,也无法转化为商业机会。这一方面限制了农民致富的机会,同样也是扼杀了无数可能潜在出现的企业。而这些企业被扼杀,也就是扼杀了潜在的就业机会,如果这些就业机会被创造出来的话,就会影响劳动力市场上的供需结构。

在如此多的限制下,农民除了廉价出让自己的劳动力接受微薄的工资之外,事实上是别无选择。这些因素,说到底是权利的缺失。农民的土地、住宅不能自由转让,农民得不到金融机会,这是农民经济权利的匮乏。晚近以来,世界各国普遍接受了社会权利的观念,政府提供等度的公共服务,被认为是民众应享有的社会权利,我国农民所享有的社会保障、教育机会远落后于其他群体,这是他们社会权利的丧失,由于教育机会的匮乏,他们贫穷的命运是在进入市场之前就注

定了的。在政治权利上,农民工的选举权、自由结社权是残缺的,农民和农民工对国家的各项制度和政策的制定缺少话语权,导致有利于穷人的政策很难出台。

财政应加大公共服务投入

在二次分配领域,政府能有何作为呢?最近有一则消息引起了关注:澳门政府给市民派发了4000元或2400元不等的过年红包。近年来澳门经济向好,十年内累积财政盈余达千亿,政府已经连续4年向全体居民派发现金。

其实类似的行为,大陆也是有的,如春节期间,领导会给贫困群众“送温暖”,派出点几百元的小钱。但这与澳门政府的性质有所不同。澳门政府给市民发红包,秉持的是公共财政理念,这些钱原本就是取之于市民的,应均等化地用之与市民,而领导干部的送温暖,其实是在表达一种关怀吧。这且不去说他了。在调节收入分配上,国家财政对最困难的群体进行救助,是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但这只是非常规性的措施,我国的财政支出最大的问题是公共财政制度还尚未确立,预算信息不完整不透明,支出结构不合理,公共服务支出比例过低,项目投资和行政经费支出比例过高。安排太多的项目支出,这是我国转型过程中政府角色定位造成的,现代政府更重要的责任应是提供公共服务,而我国政府一直更强调发展经济的责任。确立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对于改善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状况,极其重要。我不大赞同像澳门政府一样给所有民众发现金,我更希望加强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包括教育、社保、医保,以及增加对农民工的培训。其中教育是重中之重,实证研究都表明,基础教育对提高收入水平影响最大,政府应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重点是加强对边远地区和农村的投入。还有一点值得一提的是提高个税的起征点,目前的起征点是2000元,这一起征点太低了是各界的共识,在目前的个税体系之下,个税没真正起到调节贫富差距的作用,中低收入群体成了个税缴纳的主体,而事实上高收入阶层享有的公共服务更多,导致出现了“劫贫济富”的效果。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确很难,如改变劳动力的供需关系需要一个过程。但改革公共财政体系并不难,只要政府有决心,马上就可以落实。

第五篇: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

[引言] 社区文化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社区文化建设是一项加强社会主义 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的社会工作。目前我国的城市社区文化存在着设施建设滞后、专业队伍建设薄弱、活动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要通过政府和社会的力量不断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和文化队伍建设、完善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管理体制以及提高居民文化活动的参与意识,从而提升社区的整体实力。在剖析社区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完善城市社区文化管理机制,建立文化资源共享、共建机制,加强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健全社区文化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了对策措施。

[关键词]社区文化 对策 社区建设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意义

1、社区文化的内涵

我国社区文化研究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随着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出现的一个新概念。理论界对社区文化含义的界定不甚相同。有人认为:“社区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人们所创造、孕育、形成的人文环境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的总和。”

1.1社区文化的定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建设逐步向深入发展,社区文化蓬勃兴起。挖掘社区文化资源,推进基层文化建设,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对于强化政府在文化领域的公共服务能力,满足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对于打造居民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的,是人类认识自然界、改造自然界的产物。同样社区文化也是人们在特定的区域内,通过长期的实践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目的在于丰富社区内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因此,社区文化可以分为有形的与无形的两种形式。有形的社区文化表现为社区文化设施、社区环境、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等。无形的社区文化,即是指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与创造中形成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等。

1.2社区建设

社区作为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依托。社区文化的发展是社区建设的核心内容,它对于维护社区的稳定,促进人际和谐,推进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所谓的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充分调动社区群众的力量,依靠社区的资源,通过互助和自治的方式,整合社区功能,促进社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健康等协调发展。

2、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

社区文化建设是促进城市乃至全国文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是贯彻落实党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在提升社区整体实力上作用显著。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对于社区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1、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

社区文化指在一定地域内的社会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行为倾向、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品位。生存 环境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它对人的精神状态,归属感及社区 的凝聚力起着重要的影响。它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 推进社会政治、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对社区建设起着积极 推进作用。社区文化最直接的目的是以其活泼生动,具有吸引力和容易为人所接受的文化表现形式来满足广大社区群的精神需求。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工作紧张程度和精神压力随之加大,而社区文化恰恰满足了人们的精神和情感需要,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增强了个体与社会整体的融合性,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世界,更形成了良好的社区人文环境。

2.2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意义

在一定时期内,总会强调特定的文化理念,从而规范和影响社区群众的行为模式,价值观念。它一方面鼓励社区群众与现实之间以及和其他人群间的相互协调。另一方面不断引导人们追求科学的生活方式和高尚的理想目标,努力营造一种社区精神。促使社区形成特有的共同理想目标,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归属感。社区文化积极倡导社会所认定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对社区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给予导向和解决。在文化活动中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美化人们的心灵,抵制不健康的文化。不断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提高群众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自觉追求真善美的东西。社区通过不同的文化活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寓教于乐的内容吸引社区不同成员的积极参与,增强群众对社区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感,进而促进社区各项建设的全面开展。

一、社区文化是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力量

1、社区文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1.1认识到位是前提

调研中我们体会到凡是社区文化建设抓得早抓得好的社区和街道,对社区文化建设的认识、理念、思路的探索也就相对比较明确,对社区文化在社区整体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比较到位。

1.2领导重视是关键。

社区文化是市、镇、街道、社区四级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最基层,社区文化是公益性文化,政府是社区文化的建设主体,领导重视、不重视大不一样。社区文化活动之所以开展得红红火火,在于镇和街道领导能大力支持和关怀。各级领导应高度重视社区文化工作,要立足目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社区文化建设。建立考核机制,把社区文化建设工作的成效纳入到对街道、社区领导干部的考核之中,因制宜开展社区文化建设,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1.3阵地建设是重点。

社区文化能否繁荣,阵地建设是重点中的重点。社区之所以文化活动开展得起来,说到底还是社区有着健全的文化场所、设施,能够满足社区开展各项文化活动的要求。社区文化阵地建设,既是社区文化活动的基础平台,也是社区建设有无文化品位的内在要素。

1.4队伍建设是核心。社区文化建设落实到最后,关键在社区干部和文化人才队伍的素质。调研表明,凡是社区文化建设好的社区,社区分管干部都是对文化工作热心执着的,都注重对文化人才的培养,都有一批比较稳定的文体人才队伍。如虹桥社区就有多支演出队伍和社团组织,社区居民能自编、自导、自演节目,并经常和外市的戏曲联谊会交流,体现了群众的广泛参与性,社区文化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

1.5、载体创新是推力。

能否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文化活动内容与形式,是社区文化能否赢得居民群众欢迎并积极参与的内在要素。社区文化艺术节、周末广场晚会、节庆戏曲节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推动了社区文化的开展。举办社区文化活动,很重要的就是要创新活动载体,才能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2、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内在凝聚力的主要元素 2.1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融洽社区人际关系

社区文化具有伦理关怀和人际调节功能,是居民增进沟通的有效途径。通过社区文化建设,能创造更多的交流和参与社区活动的机 会,增进社区居民间沟通和了解,使习惯不同的人之间能够彼此认同,使心理隔阂的人之间能够彼此宽容,让人们充分感受到社区大家庭的快乐和温暖,促进关系和睦融洽。

2.2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社区凝聚力

社区文化有着特殊的社区整合功能,可以有效地促进社区凝聚力的形成。通过开展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可以吸引广大居民积极参加社区的文化生活,有效地从心理和文化层面增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提升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3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社区良好风尚

随着社会改革的全面深入推进,居民的价值观念和道德风尚出现多元化态势和复杂局面。通过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社区形成健康向上和相互关爱的文化氛围,使居民自觉树立良好的社区公道和家庭美德,努力形成高尚文明的社区新风尚。

2.4社区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也是各类矛盾较为集中的地方,社区的和谐稳定关系整个社会。通过社区文化建设,能够有效清除各种不良现象的影响,避免各种不健康思想的侵蚀,从而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及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和谐稳定。

三、我国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社区文化建设投入机制没形成,缺乏经费保障,主体缺位

1.1缺少文化建设和活动经费。

社区普遍反映经费紧缺,社区文化成了无米之炊,搞建设和组织活动都要拉赞助、靠结对单位支持;由于没有经费来源和保障,人才培训难、活动开展难,影响了社区干部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的热情。

1.2财政对社区文化建设投入少。

由于各级财政几乎没有社区文化工作的专项经费,形成相当数量社区的文化设施多年来得不到改善或缺项。有些社区即便市、镇区、街道无偿提供了一些文体器材、图书、文化信息共享设备,因缺少正常运作的经费保障,造成无法正常开放和维护。

1.3缺乏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

由于政策上原因,社会资金对社区公益文化的投入缺乏积极性,社会文化团体对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积极性不高。经费是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基本物质保证,没有经费支持,社区文化活动很难维系。当前,受我国社区文化建设与管理中政府主导机制的影响,我国绝大部分城市社区文化的管理资金依赖于政府财政下拨的款项,投入主体呈现一元化的特征。同时,基层社区由于长期过度依赖政府,使社区文化管理资金一直采用向政府“等、靠、要”的消极方式,未能积极整合社区内的各类资源(如驻区单位、企业的资金、场地支持)、开拓多种社区文化资金筹集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努力实现社区文化建设的社会化运作机制。

1.4社区文化建设主体缺位

从1999年民政部进行社区建设试验开始到现在全面推进社区建设刚刚十个年头,许多相关工作还处在不断摸索的阶段。现有的社区建设思路,基本上还是以行政强制为主,并没有真正实现社区自治。有的地方政府并没有把社区文化建设纳入到社区建设的整体考虑之中,没有明确社区文化建设的主管部门,更谈不上进行社区文化发展的长期规划。有的地方政府在开展社区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采取“重心下移”的管理方式和“以块为主,融条于块”的组织设计,这无疑加重了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的任务,然而街道办事处并不能完全胜任。于是街道办事处利用手中的权力将社区文化建设的任务分派到各个社区居委会,结果这又导致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社区居委会疲于应付街道办事处分派的各项任务,社区文化建设行政色彩浓厚,无论是从思路、步骤、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自上而下的行政安排,没有真正从社区居民实际需要出发,社区文化活动流于形式。

2、社区文化建设资源整合利用不够,队伍建设需加强。2.1社区文化工作缺少专职专人负责。

社区有退管、计生等专职专人负责,而文化工作很多社区都没有明确有专职人员来具体负责,大都由居委会干部兼管。

2.2社区文化艺术人才资源缺乏有效组织。社区在开展文化活动时组织不够深入,对各种能够利用的人员没有很好的发动起来,有的社区没有自己的文化和艺术活动队伍,社区文艺骨干队伍建设亟待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之一,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人才队伍是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各地在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培育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种种原因,社区文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还不能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3、社区文化活动的覆盖面不够广泛,居民参与度还不高。由于城区社区人多,人员流动性大,不同人群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性;部分社区的居民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意识不强。认为参不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对他们来说没有影响,没有认识到自己既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也没有认识到社区文化的感召力、生命力最终取决于他们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再加之社区在文化活动的组织上动员不够、宣传不到位,所以部分社区的文化活动群众参与率还有待提高,文化活动的组织和活动的质量也有待提高。

四、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3.1完善社区文化管理机制

完善城市社区文化管理机制是推进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首要条件。只有理顺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在社区文化管理中的关系,明确两者在社区文化管理中的地位及职责分工,才能有效避免目前多数社区出现的文化活动行政化,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效果的不良状况。第一,明确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社区居民。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的全过程,社区文化才能真正体现所在社区的特色,符合该社区居民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才是真正的富有生命力的社区文化、群众文化,而不是千篇一律、流于形式的所谓“社区文化”。第二,确保社区居委会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性质,不被行政任务所束缚。社区居民作为社区文化的主体,希望参与到社区文化管理的全过程,但由于其作为一个个单独的个体,无法实现,必须通过社区居民的代表——社区居委会来行使自己管理社区文化的权力。因此,保证社区居委会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性质,明确其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及其与政府的派出机构——街道办事处的关系,即两者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而不是上下级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能够使社区避免疲于应付街道下派的行政任务,进而有效保障社区文化的发展方向。第三,明确政府在社区建设中是“掌舵者”,但并不是社区文化建设的主体。虽然从对社区文化资源的调配方面看,政府起着主导作用,但随着我国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应该从过去的“划桨者”变为“掌舵者”,在社区文化建设中起引导作用,为城市社区文化建设把握方向,而不是事无巨细、全盘直接管理。

3.2整合城市社区资源,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资金短缺。无论是社区文化设施的购置、添加,社区文化场馆的建设,还是文化设施、场馆的管理与维护,社区文化人才的引进、培养都需要资金,而且城市社区居民对文化方面的需求正日益强烈,由此可知,社区文化建设对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然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文化投资体系则是政府一元独大,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另一方面则是许多社会资本想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却无相关渠道,与此同时,社区所辖范围内的某些单位和企业相应的文化资源充足,经常出现资源的周期性闲置(如学校的体育场馆、图书馆等)。因此,整合城市社区资源,建立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拓宽社区文化资金的来源渠道是解决社区文化资金短缺的有效途径。文化设施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城市文化品位和经济实力的体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文化活动越来越多,对文化设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地制宜加大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显迫切。认真落实每年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用于文化建设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扩大文化发展、文化活动基金的投向社区文化建设的占比,各级财政要增加对社区文化建设的投入;扩大和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建设,逐步向社区覆盖,争取早日全方位全时制进社区、进家庭,直接服务人民群众;要加强工作协调,积极协调市规划、建设、民政等部门,加强对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的推动力度,确保每个社区有200平米的室内文化活动场地,确保社区文化的基本场地不挪作他用,确保15分钟文化圈的目标能够实现;要制定社区文化设施的功能标准,引导和规范社区文化的设施建设;积极沟通有关部门,推动机关、学校、企业的文体设施,无偿或低价向社区居民开放,做好资源共享工作;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社区文化事业,积极开展民间融资活动,通过区企共建、区校共建、区部共建等方式,引进资金和文化活动器具及资料,满足居民平时读书看报和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之需;要把社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列入对各镇区文化工作的考核内容。

2、自觉把握社区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社区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引导广大居民群众真心诚意地关心和参与社区的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广大社区居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社区居民的主体性得以发挥。二是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事业为主体,巩固和发展社区思想文化阵地,努力建设成场所齐全、设施完善、经费保证、队伍整齐、活动丰富、内容健康、运作有序、居民满意的社区文化,以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的需要,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社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三是要坚持不断创新和完善体制机制,要推进城区社区的各项制度文化和组织文化的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环境,培养社区居民的友爱、平等、和谐、参与、协作的社区文化价值观念,完善规范社区文化建设、活动开展和各项管理制度。

4、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以社区基层文化室和文化广场为龙头,以社区居委会、住宅小区以及周边企事业单位的文化活动场所为活动阵地,以发挥社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引导,以为社区居民搞好各种服务为基础,利用各种载体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使不同文化修养及情趣爱好的群众都能各展其长,各得其乐。这样,既满足社区居民求知上进做文明市民的心里需求,展示社区文明风尚,又增进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豪感,进而增强社区广大居民对社区文化建设的参与意识。

3.3加强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文化人才队伍是搞好社区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第一,应重视抓好专业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以往社区文化管理人员由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兼任,由于时间、精力等方面的限制,通常难以将社区文化活动深入开展下去,因此,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社区文化工作者队伍成为社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结合下一步机构改革,落实社区文化专(兼)管人员,确保社区文化工作有专人负责;推行社区文化专管员、辅导员培训、发证上岗制度,使其提高业务素质,具备从业资格,通过规范管理进促队伍素质的提高。同时,应结合每年大学生进社区工作,通过择优招聘,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文化人才充实到乡镇文化干部队伍中。要发挥市直文化单位的资源优势,继续落实文化进社区工作,鼓励市文化馆、图书馆、影剧公司等单位,充分发挥文化优势,主动与社区挂钩共建,采取送文化、带骨干、建制度、给设施等四位一体的办法,提升社区文化的品位和层次。要加强对社区文化工作者的培训,每年由市镇文化主管部门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鼓励社区文化工作人员自学、进修,有目的选送部分人员到相关院校深造;巩固、壮大现有社区文化活动团体,在此基础上,充分挖掘社区周围企业、单位、学校的文化潜力,成立青年、少年、企事业单位文体活动组织,构筑老、中、青、少四个梯次,居民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相结合的全面发展的社区文化活动网络。及时发现、培育热心社区文化事业并有一技之长的文化骨干队伍,在精神和物质上予以鼓励,充分调动文化骨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沟通,加强培训,通过文化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建立一支社区文化志愿者队伍;每个社区建好1-2支有社区特色的业余文化队伍,扩大社区文化的影响力,提高社区文化的品位和档次党的十八大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同经济、政治、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战略高度,强调要掀起文化建设的高潮,推动文化建设的大发展大繁荣。社区文化建设是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是建设好文化社区的基础,只有把社区的基层文化建设好,文化社区才能有内涵,也才能使群众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文化享受。构建完善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和规范社区文化建设,作为工作的着眼点、立足点和归宿点;要深刻认识繁荣发展社区文化在建设和谐社会、满足市民文化生活中的时代意义,进一步明确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建设社区文化中应担负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增强做好社区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3、以开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为平台,促进社区文化健康发展

特色是社区文化的生命力,文化建设只有在个性的张扬中,只有在对特色的不懈追求中,才能达到理想的彼岸。如果在开展文化活动时,每个社区都是千篇一律,就不会达到好的效果,谈不上社区之间文化资源的共享与交流。

为了满足社区居民个性化、特色化文化诉求。在组织社区文化活动时,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努力打造各个社区的文化特色。首先,找出社区间的文化差异和特点,哪怕是一些细小的区别,尽可能扬长避短。由于各个社区成员构成的不同,其居民的文化素养、兴趣爱好等都会有一定的差异,这种素养和兴趣方面的差异,就有可能是形成这一社区文化特色的重要基础。其次,要根据各个社区的文化差异,组织建立各类业余文艺骨干队伍,再以文艺骨干为基础,带动整个社区特色文化活动的开展。只有善于发现社区特点,努力培育社区文化特色,积极打造社区文化品牌,社区文化活动才能多姿多彩。

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升社区文化建设的生命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它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和文化意识,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

农村地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富集区,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变城市,农民变市民,社区逐渐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和传承的重点保护地区。加大对社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搭建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的平台,结合社区的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培育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觉,提高社区居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断深入人心。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的形象。党的十七大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充分体现了新形势下加强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而社区文化在文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显著位置,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先进文化作为引导,离不开社区文化建设。所以充分发挥社区成员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群策群力,才能全面提升社区文明程度,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社区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先进文化去占领社区广阔的文化阵 地。社区文化要保持先进性和正确方向,就必须坚持弘扬主 旋律,提倡多样化。帮助群众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树立正 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之成为社会建设的强大动 力。社区文化只有充满时代气息,反映时代要求,才具有吸 引力和说明力。社区文化发展仅有继承和借鉴是远远不够 的,必须结合实践加以创新,使先进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没有创新文化发展就没有动力。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在创 新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青山.社区建设与发展读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1.[2]李慧.我国社区文化发展中的问题探析.消费导刊,2008,(8).

下载社区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应对(文档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社区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应对(文档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 生活因文化而美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趋提高,体现生活质量和品味的人文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期望更多的感受到理想的精神环境满足。他们追求时尚,品味高......

    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一、社区文化制度建设1) 社区文化应紧密配合物业管理来开展工作。社区文化是物业管理公司为业主提供的一项必不可少的服务内容,其活动开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业主对......

    社区文化建设

    社区文化建设 一、社区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老与少相结合 老与少相结合是指社区文化建设应该抓住老人与儿童这两个大的群体,带动中青年人参与社区文化活动。这种抓“两头”促......

    社区文化建设

    广东社区文化建设 商学院10财务会计教育2班2010244205欧丽园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和谐社区的构建,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社区文化是构建和谐......

    社区文化建设

    呼和浩特市桥华社区文化建设 (内蒙古师范大学 社会学民俗学学院 田友丽)摘要社区文化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灵魂,在社区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以呼和浩特市桥华社区......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加强社区文化建设 夯实文化昆山基础 ——社区文化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夏伟根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社区文化对于繁荣城市文化、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打造居民精神家园、......

    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与社区文化建设

    物业管理企业文化建设与社区文化建设物业管理似乎与社区建设有着不解之缘,社区文化建设越来越成为物业管理公司提高物业管理水平美誉度的重要途径,然而,似乎物业管理企业的企业......

    金融危机中的美国高等学校:困境、应对与问题

    金融危机中的美国高等学校:困境、应对与问题(修改稿)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河北 保定071002薄建国1王少君2[摘要]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对美国的高等教育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