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上 水利交流材料
立足科学发展 抓住水利命脉 全力服务县域经济科学跨越发展
依安县人民政府(2008年2月)
我们依安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县份,幅员面积3685平方公里。境内有11条河流,4座大中型水库和6处灌涝区等骨干水利工程,地表水净流量为8.1亿立方米,年平均降水量460毫米,曾跻身全国百名产粮县、全国食品工业强县行列。多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大水利观念,坚持跳出水利抓水利,充分发挥水利部门的职能作用,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使农业抗灾保产能力全面增强。正是由于水利基础建设的增强,才为我县提出百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先决条件。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围绕科学可持续发展抓水利
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密结合县情实际,把水利事业放在整个县域经济发展大局来考虑,站在全县整体工作的高度思考水利工作,及时调整和完善思路,不断发挥水利对全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水库除险加固是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德政工程,也是强化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一基本任 1 务。多年来,我们始终把水库除险加固作为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逐年加大投入力度,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和效益充分发挥。先后投入7000万元对上游水库、跃进水库、阳春水库、海城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总蓄水量已经达到5900立方米,总调节能力9900立方米。建设标准全部达到300年一遇。同时,我县地处于黑土带,土质较为肥沃。但是由于在黑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不注重保护,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部分黑土资源丧失,耕地黑土层变薄。我们抓住“十一五”期间国家重点黑土地保护项目的有力时机,积极争取国家投资100万元进行黑土地水土保持项目建设。通过种植地埂植物带、改垄、水保林、修沟头跌水、土柳谷坊等项措施,共完成项目区治理面积1088.89公顷,对于保护黑土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围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抓水利
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在糖薯豆等重点产业基地的带动下,龙头企业对于县域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明显增强,县级财政税收逐年递增。同时,我们结合县情发展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以四区轮作为主要形式的百万亩现代产业化基地的宏伟设想,并得到国家和省市的高度认可。然而,基地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全面实施水利化,大上水利基础设施,做旱能灌、涝能排,才能有效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稳定原料供应。为此,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全面实现水利化,是我县 2 实现经济大发展的重中之重。一是强化基地的抗旱排涝配套设施建设。多年的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水利不仅是基地建设的根本保障和命脉,同时也是农业实现稳产高产的重要依托。我县属黑龙江省西部重点干旱县份之一,就我县现有的水资源而言,必须走节水灌溉发展之路,必须加强基地抗旱排涝的设施建设。我们根据甜菜、马铃薯、大豆等主栽经济作物需要,着力实施节水灌溉工程,有效提高了基地建设的抗旱能力。对于打井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也重点向连方成片和大户经营地块倾斜,从而保证基地建设有充足的灌溉水源。由于我县的地势为南低北高,南部乡镇低洼易涝,特别西南涝区低产田面积较大,北部乡镇地处上游,抗旱重于排涝。我们通过实施修过路涵、跌水坝、穿堤、土方工程等排涝设施建设,极大地提高了基地建设的水利设施保障力。二是强化基地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为全面夯实基地水利建设基础,按照建设百万亩现代产业化基地建设的总体规划的发展需求,我们认真研究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问题,探索新机制,我们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全面提高基地建设的保障能力。通过“一事一议”等项措施,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管理的积极性。投入资金450万元,开展了太平川河道清淤加固,依林总干排水清淤,乌裕尔河护岸工程建设,整修了部分涝区工程和跃进和上游灌区的达标 3 整顿工作,提高了渠系水利用系数和灌溉保证率,完成农田基本建设土方150万立方米。三是强化基地建设的机制创新。随着我县基地建设的规模不断壮大,基地水利设施资金投入力度相对增多,水利各项配套设施的也日趋完善,但由于灌溉工程和用水管理方式不科学,造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用水管理的责任主体出现“空位”,农田水利灌排设施老化破损较为严重,用水的无序和浪费现象加剧。因此,我们不断研究基地的灌溉和排涝设施管理的新途径。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全面实行市场化运作。发动灌区农户组建用水者协会,由农户推选协会会长和相关管理人员负责实施和管理,组织农民对干线和水利设施进行日常维护和监管。杜绝了无序开发水田和私自开口灌溉问题,使有限水量发挥了最大效益,实现小型工程的良性运转。根据连片种植户和大户经营规模用水需求,积极发挥民办协会的作用,最大程度利用和使用好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三、围绕高效化社会服务抓水利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我们越发感到“水”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紧紧围绕经济发展水要先行这个主题,以高效化社会服务抓水务。一是推进城乡供排水工程建设。为切实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我们抢抓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历史机遇,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努力改善我县农村供水现状。2007年,投入资金493万元新打饮水井10眼、安装自来水43处,4 解决农村2万人饮水问题。并投资400万元实施了城镇供水二期改造工程,日产水能力达到1万吨,并实施管网改造工程,切实改善和提高了城镇社会用水和居民生活质量。为有效改善城镇排水工程,切实解决多年来困扰我们的城镇排水难题,投资2500万元对城镇排水工程进行了全面改造,铺设排水管道10983米。二是加大用水监管力度。为全面加强城市供水资源管理,减少水资源浪费,我们在水利监管上做足文章。对群众反映强烈、影响较大的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全方位监督管理,确保城市供水安全。在全县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新建楼房和商业经营场所、城郊部分平房区安装智能IC卡计量水表,并安装自来水600处、自备水源井29处,逐步走上了依法管理、合理利用、依表计量、按表收费的水资源监督管理轨道。三是加强水利队伍建设。随着水利事业的不断深入,水利工作领域的不断扩大,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水利队伍,就很难适应做好水利工作的新形势,水利基础建设更是无从谈起。为此,我们始终把打造一支业务精通、事业心强、甘于奉献的水利队伍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理论学习、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提高水利队伍整体素质,强化服务意识,打造了一支素质高、技术过硬,能打硬仗的水利队伍,逐步形成高精尖人才作用突出、储备力量雄厚、配备科学合理的水利建设人才队伍结构。
在水利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中,我们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也取 5 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当前加速农业结构调整和建设百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的要求,还有不适应之处,与先进县市相比还有差距,我们愿借助这次会议精神,学习经验,取长补短,扎实工作,全面实现水利工作的新跨越,为实现县域经济三年翻番和建设全省经济强县目标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全市农业工作会议交流材料
加快转型发展实现农民收入倍增
芜 湖 县 人 民 政 府
(2012年3月31日)
实现“十二五”农民收入倍增,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芜湖县高度重视,认真谋划,制定目标,出台措施,真抓实干,农民人均收入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今年初,又连续出台了农民收入倍增、新农村建设、苗木花卉发展、蔬菜产业提升、鼓励土地流转、生态县创建等一系列“有含金量”的农业政策文件,全力促进农民增收。根据会议安排,就我县农民收入倍增工作向大会作一汇报。
一、2011年农民增收开局良好
去年,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我县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升,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通过积极实施粮棉油高产提升行动,以整建制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实施,带动推广超级稻10万亩,粮食总产稳中有增;以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为引领,大力推进畜牧业升级计划和水产跨越工程,肉类总产达1.76万吨、水产品总产达2.7万吨,实现总量双提升目标;加快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新增规模商品蔬菜基地3865亩,其中新增大棚1100余亩,3个市级千亩蔬菜标准园已通过验收,全市新增两个农业部蔬菜标准园均落户我县,并新增一个省级蔬菜标准园;农业-1-
产业化经营水平有效提升,各级龙头企业达61家,新培育合作社22个,累计达90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实现销售收入34亿元;累计认证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名牌农产品81个,“陶辛青虾”已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1万亩,累计达11万亩,耕地流转率达36%,是全省平均水平的两倍,500亩以上集中流转大户48个;启动“大绿化建设年”活动,积极创建省级绿化模范县和省级生态示范县;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各类补贴资金6400余万元;农业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实施政府性投资重点项目7个,项目总投资3080万元;民生工程建设任务圆满完成。2011年,我县还获得全省绿色食品十强县、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六郎现代农业示范区被列为省级示范区。与此同时,县域工业经济和三产快速发展,充分吸纳和转移农民工就业;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城镇化率明显提高。2011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693元,比上年增长17.6%,位居全省第3位。
二、“十二五”发展目标及主要措施
(一)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
2012年初,我县以县委2号文件出台了《关于促进“十二五”农民收入倍增的实施意见》,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以工业化反哺农业、以城镇化带动农村、以农业现代化致富农民,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活三产,构建农民增收多元化支撑体系,实
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发展。到十二五”末,粮食总产稳定在22万吨;畜牧业规模养殖比例达75%以上,生态养殖模式推广率在60%以上,肉类总产达2万吨;水产业积极推进标准化健康养殖,重点推广青虾、虾蟹和蟹鳜等特色养殖模式,水产品总量达3万吨;蔬菜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苗木花卉面积达6万亩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从2010年8239元增加到2015年1、6500元,年均增幅15%以上,农民收入水平在全省始终保持前列。
(二)主要措施
1、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努力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 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科技为先导,以“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为主题,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按照“分区布局、集中投入、连片推进、规模经营”的要求,着力打造一批优质粮油、精品蔬菜、苗木水果、高效养殖和生态休闲农业基地。构建三条农业走廊,即以六郎镇优质粮油、果蔬、苗木花卉为代表的芜屯快速通道现代农业走廊,以陶辛水韵、陶辛青虾、陶辛农业科技园为代表的湾石路生态农业走廊,以红杨生态公园、怡龙山庄为代表的湾西路休闲农业走廊。加快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重点培育“三三三”高效农业经济板块,即三大优质商品蔬菜基地、三条畜牧产业带、三大特色水产养殖区。强力打造湾址、红杨、花桥镇三大苗木经济板块。从2012年开始,我县将农业产业化、农业基地建设等农业项目纳入全县重
点招商目标考核。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以六郎省级农业示范区为核心的各类农业示范园,培育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初步形成一产接二产连三产的发展模式。
二是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按照“生态优先,产业升级”的思路,重点发展优质苗木花卉、特色经济林,通过推进苗木标准化生产和科技创新,逐步实现苗木产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以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平台,积极发展城郊型农业,围绕餐饮、住宿、采摘、观光等做活休闲农业文章,形成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同时,积极发展皖南特色烟叶、优质中药材、西瓜、葡萄、草莓等高效农业。
2、加快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努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辐射示范建设为契机,着力引进一批知名品牌的“龙头型”大企业、大项目,加快新芜经济开发区建设,促进园区转型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大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加快专业市场建设,着力发展商贸服务、物流服务、公共服务等三产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实施农民工创业富民工程,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以创业带就业,以创业促就业,充分吸纳农民工就地转移就业。到“十二五”末,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每万人拥有企业数550个以上,实现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一万元以上,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以上。
3、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稳步推进新一轮新农村建设,依托土地整治、村庄整治和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项目的实施,在县城、开发区和集镇区着力打造一批环境整洁、设施完善的新农村居民点,引导农民集中居住,开通居民点到开发区公交班车。加快农村土地流转,积极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推动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提供中老年农民就业岗位。通过阳光工程等各类就业培训,引导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积极探索农村房屋产权发证工作,提升农民房屋的市场价值,提高农民房屋出让、出租收入。
4、完善保障、救助体系,努力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认真落实各项惠农补贴政策,增加农民补贴收入。建立城乡一体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农民社会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和困难补助等社会救助保障体系,确保农村困难对象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低收入农户比例不断降低。加大县财政投入力度,确保用于“三农”的资金总量、增量均有提高。从2012年开始,县财政预算每年安排专项支农资金3200万元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其中农业产业化200万元,新农村建设500万元,“菜篮子”工程500万元,土地流转500万元,大绿化建设500万元,苗木花卉1000万元。同时进一步整合涉农资金,加大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投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3月中旬,我县召开了县四大班子全体成员、各镇党政负责人、村两委负责人全部参加的农村工作会议,围绕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全面部署“三农”工作。明确了今年农业工作重点是
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积极开展大绿化建设年活动,加快苗木花卉发展,振兴苗木产业,重塑苗木品牌,全力争创省级生态县,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2012年目标任务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15%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21万吨以上,完成超级稻种植10万亩以上;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万亩,其中500亩以上土地集中流转片15个,建成5-10个农业示范园;新增规模商品蔬菜基地2000亩以上,其中钢架大棚蔬菜1000亩,新建500-1000亩市级蔬菜标准园3-5个,提升3个千亩蔬菜标准园建设规模、档次和生产能力;新增苗木花卉面积1.5万亩;完成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面积500-1000亩,完成33个新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建设任务;生态县创建通过省级验收,万亩大绿化建设高质量完成任务。
我们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努力,农民收入倍增目标一定能实现!
第三篇: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交流材料20111009
抓住机遇改革创新
强力推进全区水务事业跨越发展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水利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水利工作会议精神,把水利事业改革发展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以“水利工作项目化、项目实施责任化”为核心内容的机制体制建设,抢抓机遇,大干项目,干大项目,为全区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一、加强领导,把握全局抓重点
中央下发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后,区委、区政府立即召开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认真进行研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六大重点工程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意见》、《全区农村水利设施工程建设实施方案》等水利工作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全区水务工作的重点,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分管副区长任副组长,财政、水利、农业、发改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全区水利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指导、协调、督办全区水利工作。在全省小农水重点县建设项目中,区委、区政府把争取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作为我区农业发展谋取质变、寻求跨越的一次重大机遇来抓。主要领导亲自挂帅、亲自出征,分管领导具体负责、靠前指挥,水务、财政等有关部门全力以赴组织申报,各镇村组织水利协会联名申报,全区上下形成了 1
争项目、求发展的良好氛围。在农村供水方面,区委、区政府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作为2011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来抓,进一步推进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在国家项目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市、区截污导流工程共占地8800亩,仅我区就占地6600亩,工作量大、面广、情况复杂,我们在做了大量的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的同时,又拿出大量财政资金用于补偿工作,如期完成任务,确保了国家“天字号工程”顺利建设。
二、加大投入,舍得资金抓配套
为争取更多的中央和省市的扶持项目落地我区,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加大了水利投入,特别对需要区级配套的资金投入专门进行安排,确保配套资金及时到位。仅2011年,区里就拿出2218万元财政资金用于重点水利项目的配套。如在全省小农水重点县项目中,按省的规定我区每年只需拿出320万元资金来配套,为了确保项目申报成功,我区决定每年拿出800万元用来配套。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中,整个项目投入1794万元,我区拿出837万元资金进行配套。在抗旱保苗工作中,我区拿出250万元用于抗旱应急建设和补助,为大旱之年取得大丰收奠定了基础。到目前,全区共筹集各类水利建设资金11539万元。其中,争取区外资金8930万元,占77%,区级配套及镇村自筹资金2609万元,占23%,其中区级财政资金2218万元,是近年来任城水利支持力度最大、投入资金最多、项目争取最多的一年。
三、提前规划,筹划项目谋发展
我们把水利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谋划,坚持以系统规划
推进科学治水。今年,区政府专门拿出331万元经费,聘请了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和济宁市黄淮水利勘测设计院,对重点水利工程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和设计。其中拿出65万元,完成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十二五规划编制;拿出40万元,完成2011-2013年小农水重点县方案编制;拿出136万元,完成2011年全省小农水重点县实施方案和工程设计;拿出90万元,完成2011年全区农村饮水安全方案编制和工程设计。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不仅为确保水利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平台,还为今后争取项目奠定了基础,争取了主动。
四、加强管理,确保水利惠民生
在投入机制上,我区正在建立全区水利发展基金,确保把各级文件规定的有关水利投入政策落到实处,确保水利投入稳定持续增长。在服务体系上,构建以区镇水利机构为核心,以防汛抗旱服务、农民用水者协会为基础,以村级水利员为补充的基层水利管理服务体系,确保职能明确、布局合理、服务到位。在建设管理上,对重点水利工程始终坚持“四制”、把好“五关”,对一般水利工程一律实行招投标,签订工程建设合同和廉政承诺书,有效防范了工程建设中的违规问题。在质量监督上,坚持以质量目标管理为核心,狠抓现场管理,严格工作制度,强化责任落实,确保把各项水利工程建成阳光工程、民心工程、精品工程。
第四篇:在全县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水利局党委书记、局长 李国群
(2013年 月 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省、市水利工作会议和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12年水利工作,深刻分析和认识水利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动员全县水利干部职工统一思想、围绕中心、勤奋工作、图变思强,努力完成2013年的工作任务。下面,根据局党委研究意见,我讲两个方面的意见。
一、回顾2012年全县水利工作
2012年是深入贯彻中央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决定的关键一年,也是我县水利工作打基础、图发展、攻坚克难、理顺工作秩序的关健一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水利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全县水利系统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紧紧抓住中央加大对水利投入的良好机遇,坚持项目带动发展,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县水利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一)水利项目建设创历史最高
2012年水利局新班子自加压力,向高标准看齐,加班加点,跑“厅”进“部”,争取项目,并在郑州新设联络处,在第一
7、水库大坝养护和河道等水利设施工程项目完成投资411万元,对我县三座大中型水库和严陵河等其他公益性水利工程进行养护。
(二)水利工作运行机制得到健全
一是水利建设指挥系统得到加强。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我县成立了以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柴钧同志为指挥长、县政府副县长乔宏晓同志、县公安局长张海军同志为副指挥长、相关单位一把手为成员的“镇平县水利工程建设指挥部”,加强了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领导机制;二是成立了南阳地区唯一的县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确保水利工程建设质量;三是县水利局党委班子成员分包在建工程,吃住在工地,督查施工进度,下大力气解决工程建设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在上级要求的时间节点内全面完成建设任务;四是全面恢复和重建水利局机关股室,职责、工作秩序得到健全,为今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有序推进
我县2012-2013年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以保障粮食安全、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为目标,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核心,以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和中低产田改造、高标准良田建设等为重点,农口各部门围绕中心,项目倾斜,统筹规划,讲求实效,深入开
点,解决了水行政执法环境差、水行政执法队伍和保护水资源的力量相对较弱等问题,建立了水利与公安联动执法长效机制,确保我县水行政管理有个良好的执法和管理环境,推动了水事管理秩序的持续好转。
1、水资源管理工作打开了新局面
水资源管理工作实行深入落实水资源论证制度,加强取水许可日常监督检查和整治,做到按量计征水资源费,确保取水审批要求落实,真正做到网络化管理,专业化执法,全方位监控,全面落实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水资源管理工作已被广大群众所熟知和接受。
2、河道、河砂管理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县政府成立了镇平县河道采砂管理领导小组和水政执法机构,严厉打击河道内非法建设、非法采砂活动,对河道进行全面普查监控。同时出台了《镇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河道采砂管理的通告》,要求所有的采砂活动必须由县政府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进行招标,统一进行管理,河砂管理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六)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进一步增强
通过对全县移民生产生活进行普查摸底,全面落实上级移民扶持政策,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确保移民队伍的稳定。
1、圆满完成了2012的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的发放工作,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切实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行业执政能力进一步提升。局机关完善充实了工程股、农水股、财务审计股、招标办等股室职责,设立了水政执法监察大队、安全饮水管理办公室、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等二级单位,并通过竞争上岗,选拔了30多名中层干部,有力地推动了工作开展。一年来局党委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水利工程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水利工程建设和资金管理使用等监督检查,扎实推进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保证了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认真办理人大建议和政协提案,处理“行风热线”和“市长信箱”投诉问题,保障了水利工作顺利开展。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坚强领导和上级水利部门精心指导的结果,也是我们水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尽职尽责、艰苦创业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水利局党委一班人向长期关心支持水利工作的各位领导及长年奋战在水利工作第一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侯!
二、明确目标,高标准工作,努力推进2013年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跨越。
2013年是我县实施经济社会发展五年攻坚规划的第一
态护岸等一系列措施,把赵河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并努力实现河道“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目标,打造出具有我县特色的生态景观河道。
2、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
今年我县还有3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我们将继续实施党委成员分包工程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管理,抢时间、保质量、保安全、实行时间节点控制,确保在上级要求的之前时间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届时我县的19座大中小型水库将全部除险加固一遍,大大提高了我县水库的防洪标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争取上级的支持,对全县未纳入小型水库管理20多座准水库工程进行除险加固,以确保安全度汛,发挥灌溉效益。
3、严格按质量标准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2013年5月底前完成去年农村饮水安全项目验收工作,今年再完成解决5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并坚决做到全面加强施工全程监管,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质量,动员饮水工程所在村党员干部组成质量监督小组,亲自参与工程管理,真正实现这一代水利人的心愿,那就是要把每一分国家水利投资都用到工程建设上,要把每一项水利工程都做成良心工程、精品工程,让老百姓放心的工程。在建设好新上工程的同时,我们正在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对过去几年已建成的饮水工程进行全面普查,对存在的质量问题逐个进行解决,对管理上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管理人员培训进行解决。要使全县农
制,保证防汛物资使用;推进防汛抗旱服务组织建设,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立应对特大干旱和突发水安全事件的水源储备制度,基本建成标准协调、质量达标、运转灵活、损失较小、管理规范,适合我县新时期发展和水情的较为完善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2013年,我们必须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救大灾”意识,要认真组织开展汛前检查,及时修复水毁工程,按既定程序和内容完成汛前各项准备工作,严格落实防汛期间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抗旱应急预案体系,落实抗旱责任制,抓好抗旱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确保全县粮食安全。
(四)移民工作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并实现创新突破 2013年,我们将全面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继续抓好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基金发放和监督工作,保证直补资金发放准确、及时,切实解决全县移民人口的后期资金扶持问题。
同时尽快完成2012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建设。完成2013已确定的大中型水库移民扶持项目试点工作,使更多的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在镇平落地,造福移民,力争从根本上解决移民生活贫困的问题,实现移民“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
(五)着眼全县农业生产大局,积极推进全县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向先进目标迈进
1石弃料、建设违章建筑、滥停设备、倾倒垃圾、排放污染物。河砂管理工作要全面落实《镇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全县河道采砂管理的通告》和《河南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的要求,全年河砂拍卖收入要实现200万元以上,逐步探索实施“以河养河、以水治水”之路。
3、水土保持工作要迎难而上,实现开门红
认真贯彻执行新水土保持法,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方针,加大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力度,严格查处违法行为。要加强城镇化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搞好矿山开发区水土流失防治,加大对农村“四荒”资源治理开发的监督管理。对集中连片、动土量大的山丘区治理开发项目,要严格执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当前,我县水土流失治理、生态保护建设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我们要对当前水土流失治理形势保持清醒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打好水土流失治理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4、渔政管理工作要创新思维,确保渔业增产增效 渔政管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依法管理为保障,转变渔业发展方式,改善渔业基础设施,推广健康养殖技术,开发特种水产养殖,大力开发观赏鱼产业,以达到渔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建设“一圈一带”为重点,在名优食用水产品和观赏鱼养殖向规模化养殖上下功夫,完善推广服务体系,加
3组建工作。在全县各乡镇和行政村推行建立用水协会和用水合作社等新型农村水利服务机构,力争早日普及全县,并在市场化运作中积累工作经验。
(七)保稳定促发展,搞活企业经营,实现经济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
去年6月份我们成立了南阳市新征程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四个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主动加盟新公司经营,并实现了全部在岗人员顺利转岗,在转变用人机制、改革工资制度、构建和完善岗位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进展和阶段性成果,为水利事业发展注入了生机与活力,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事实证明,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进行企业化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及时的,今年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企业改革,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和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的企业运行机制,保持稳定,促进发展,彻底改变过去拿着所谓的“金饭碗”讨饭吃的局面。
(八)全面加强班子、队伍和机关建设,保证队伍廉洁从政,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积极探索加强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使领导班子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一要牢牢把握政治方向,不断学习政策和管理知识,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二要坚持抓大事、谋大局,树立大局意识,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三要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十)分解工作目标,狠抓责任落实,全面推行“限时办结”工作制度
以深入开展“红旗渠精神杯”和“兴水杯”竞赛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水利建设发展各项目标,确保取得实效。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实行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河道治理工程、水库库除险加固工程、水资源管理、河道管理、水土保持工作、水库安全管理等行政首长负责制,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尽快制定完善各项配套措施和办法,形成推动水利建设发展合力,做到领导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目标落实,确保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十一)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奖惩分明
一是加强对工程建设程序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建设依法合规进行;二是加强对建设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检查,确保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明白账、放心账;三是加强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四是强化目标任务监督检查,确保任务按时完成;五是加强对作风纪律的监督检查,确保整体工作高效运行。同时对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要做到奖惩分明。
同志们,2013年的任务已经确定,目标已经明确,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坚强领导下,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发奋努力,务实苦干,在水利发展改革的黄金期内,力争实现跨越发展,在建设实力镇平、美丽镇平、幸福镇平的伟大实践中迈出坚实的步伐,再创新的辉煌!
第五篇:在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抢抓机遇
迎难而上 努力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
——在全市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李检保 2010年3月13日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全市水利工作简要汇报。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在各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党委班子精诚团结,和谐共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各项工作形成了新的特色,较好地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夺得了岳阳市水利建设“芙蓉”杯、岳阳市办实事先进单位,以及临湘市综合目标管理进步单位、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单位、立项争资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一、突出管理强素质,提升干事创业能力
队伍管理上我们突出了“四抓”:一抓班子建设,提高班子凝聚力。进一步强化了局党委中心组学习,坚持每月一次的集中学习制度,加强班子成员交心通气,明确了工作重点,凝聚了人气人心。二抓干部学习,提高队伍战斗力。通过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干部的理论业务素质,提升了干部的依法行政能力。三抓体制改革,提高机构运转效率。按照基层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文件要求,克服重重困难,水管体制改革取得了阶段性成绩,基本达到了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改革要求;四抓廉政建设,提高队伍纯洁率。坚持重大事项党委集体研究制度、财务一支笔审批制度、水利工程公开招投标制度。工程施工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监理制,确保了工程、资金、干部三个安全。
二、突出争资促发展,提升水利发展后劲
立项争资我局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物力,局党委想尽千方百计,克服重重困难,全年共向上争取资金1.16亿元。其中:团湾渠系建设5000万元,谷花电排改造3718万元,水利血防灭螺375万元,水库除险896.17万元,农村安全饮水668.33万元。此外,2008年我局还争取节水灌溉、铁山水库末级渠系改造、冰灾补损等其他资金835.9万元,全年争资立项取得了新的突破,为水利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三、突出重点办实事,提升民生保障能力
2008年我局承办的实事项目有4件,即农村安全饮水、铁山咀电排改造、团湾供水工程和谷花电排改造。在实事承办中,我局坚持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层层分解任务,责任落实到人,真正做到实事办实,实事办好。目前,农村安全饮水圆满完成任务,解决了江南、乘风、源潭、儒溪、羊楼司、五里、白羊田、桃林等8个乡镇15400人的饮水困难;铁山嘴电排改造顺利竣工,08年6月底主汛期来临前工程顺利完成并试机成功。该工程建设得到了水利部、省洞工局、岳阳及临湘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团湾供水工程取得历史突破,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通过2年的艰苦努力,该工程的资金计划已下达,总投资7000多万元,利用国家资金5000万元,工程已于08年11月28日开工,今年年底可望竣工,实现向城区供水;谷花电排改造稳步推进,该工程总投资3718万元,国家资金已全部到位,工程已于08年11月29日开工,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一大批民生水利工程的建设,为我市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居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有力的水环境支撑。
四、突出责任抓落实,提升防汛抗旱能力
防汛抗旱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防汛抗旱上我们主抓了各种机制的建立,责任的落实。一是落实了行政首长负责制,二是制定了详细的应急预案,三是坚持汛期24小时值班制,四是储备了充足的防汛物资。9月下旬,根据全市汛情缓解,干旱严重这一新形势,我们迅速调整工作重心,将精力集中到全市抗旱工作上,全面加强各水库水资源统一调度,加快病险山塘水库整治,为全市抗旱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确保了防汛抗旱两手抓,两不误。
此外,09年我局通过加强依法行政,强化规费征收,全年共征集防保资金200万元、水政规费51.05万元,规费征收实现了新的突破。
2010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干事创业年”,目的是通过干事创业,掀起新一轮又好又快发展热潮。为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这一号召,积极应对国家扩大内需的战略部署,我局将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以攻坚克难的精神推进干事创业。完成团湾水库引水工程建设,谷花电排改造,幸福、大塘、沈家冲、断山洞四座小(I)型水库整险,同时力争10座小(I)型水库进入国家整险计划笼子。加快坦渡河血防灭螺工程建设,加快源潭河、游港河的规划编制和立项。加大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力度,解决农村安全饮水32000人。加快黄盖湖综合治理,力争与湖北赤壁联手,将黄盖湖综合整治纳入国家整治计划。
二是以有备无患的思想抓好防汛抗灾。正确分析抗灾能力,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善各类预案和调度方案,加强物资储备和管理,强化防汛抗旱责任,转变防汛抗旱观念,做到防汛抗旱两手抓、两不误。目前离主汛期来临已不足一个月,为提前做好今年防汛的各项准备工作,2月23~27日,我局抽调专人,分四个组,对全市防汛准备情况进行了一次详细的检查,针对各地存在的问题,制订了具体的整治计划,确保汛前整改到位。
三是以务实开放的理念发展水利经济。抓好供水、发电等优势产业,拓展水利旅游、城镇供水、技术信息等主导产业、生态产业,广泛吸引社会各类资金进入水利领域,推进水利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四是以规范健全的制度抓好队伍建设。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强党委班子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根本,围绕水利中心工作,找准班子队伍建设与业务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一步健全完善各项工作管理制度,按照“为民、务实、廉洁”的要求,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使各级班子成为有凝聚力、有号召力、有战斗力的坚强堡垒,在全系统形成干部职工个个爱岗敬业,人人干事创业的良好局面。
五是以坚强坚定的决心推进依法治水。提高全民水法意识,强化取水许可和水资源征管力度,加强河道和涉河工程管理,维护河道行洪畅通,加强水土保持预防监督,强化水土保持规费征收工作,确保临湘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