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典型案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时间:2019-05-13 11:4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等职业教育典型案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等职业教育典型案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第一篇:中等职业教育典型案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探索

中专的酒店管理专业,其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于适应酒店业发展需要,胜任现代酒店管理第一线岗位要求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我专业近几年在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了大胆的研究与探索。

一、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不难发现传统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相关课程的校内实践教学,另一部分是在最后一个学期安排的毕业综合实习。这种模式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实践教学设备和设施落后。

我专业新的专业实验室建成之前,旧专业实验室,仅有一间模拟客房,一个模拟餐厅并配置了相应的设备和设施。在运作规模和部门系统性、软硬件更新速度等方面都无法和真正的酒店相比,也就无法营造出让学生参与管理,体会管理的逼真教学情境,离“模拟”二字差距甚远。

2.实验室利用率低,低值易耗品开支大。

专业实验室基本上只在有相应实践课程的教学期间开放,一个实验室一年几乎只有二、三个月的使用时间,利用率非常低。尽管在课余时间开放了实验室,但由于管理体制、学生的主动性等原因,并没有达到预定的效果。同时在实践教学期间,所需要的低值易耗品数量大,成本高。例如,餐饮服务的斟酒训练,由于酒水成本高,基本只能以自来水代替。

3.校外实习中校方与实习基地存在较大的目的差距。

从教学角度看,到酒店实习,是一种全面实战的锻炼机会,学校希望酒店能为实习生提供轮换的岗位以尽快熟悉酒店全面工作。但是酒店接受实习生的目的则简单且功利,主要出于两种考虑:其一 实习生是廉价劳动力,雇佣成本甚至比临时工更为低廉;其二 名义上的校企联合可以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习方和接受实习方之间的目的差距如此之大,事实上,实习生在酒店各部门的换岗频率非常低,往往到最后学生得到的是劳动技能的锻炼而不是管理方面的锻炼机会。最终,常常以我们部分放弃自己的实习目的而实现双方的合作。4.校外实习质量监控很难实现。

校外综合实习一般安排在在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这时学生也面临着就业、升学等多重压力。指导教师在维护学生、学校和酒店几种利益的过程中处境相当尴尬。学生希望指导教师能维护他们的利益,帮助他们减轻劳动量;酒店则希望指导教师能够稳定学生的情绪,不要干预酒店的用人制度和劳动制度;学院也希望教师能不辱使命,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同时学校也由于各种等原因,无法安排专职的实践指导教师全程跟踪服务,对实习生的指导,更多的是在出问题时的应急指导,在外地实习的学生又容易受制于实习酒店。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比如实习生不适应酒店的工作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无法及时排解,也不能和实习酒店及学校进行有效的沟通,甚至有些学生擅自做主,提前结束实习,造成学校和实习基地的关系紧张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上的混乱。

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 1.加强校企合作是前提

校企深度合作,校企联合办学是我专业开展实践性教学的思路之一。最终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得以落实:一是我专业积极聘请鸿宝大酒店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来校开讲座,及时把一线的实用知识和最新理念灌输给学生,二是积极参照酒店相关标准,充分考虑酒店行业最新市场行情,及时适当地调整酒店管理课程模块,同时一些具体课程的内容充分考虑到酒店对员工需要;三是鼓励和加强教师和酒店的联系与渗透,及时更新专业教师的实践知识和观念;四是调整常规教学体制中不适合酒店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部分,特别是对教师授课方式的限制,式授课方式更加灵活多样。2.教学计划适应企业需要是基础

与实习基地顺利合作,也方便学生找工作,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在确定实习时间时我们认真考虑酒店业的旺季和考虑学生的毕业时间,传统上一般学校的毕业综合实习开始时间都是在春节后2到3月份,但实际上进入农历年底即1月份左右是酒店人才需求的高峰期,可此时恰是学生期末复习备考的紧张时期,结果造成企业急需用人,学生却无法到岗,学生有了时间企业却不需要人了。因此我专业教学计划专门对此进行了调整,农历年前在学生、家长同意的基础上组织学生提前进行顶岗实习。

3.调整实践性教学的投资方向是保障 作为有固定场所的技能训练型实验室的维持费用较高,更新速度不快,且课程覆盖面不广,因此,我们没有把校内技能训练型实验室继续作为重点建设的对象,而是把节省下来的实践经费用来开拓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这为新模式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同时,针对我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加强管理经验的培训,因此,我们在实习前后都加强了对酒店管理知识的教育。4.做好专业思想工作是巩固

酒店实践性教学内容包括管理与技能两方面,懂技术会管理是酒店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的最终目的。不精通业务的人做不好管理,同样,满足于局部技术的人也无法做好管理。一般来说,学生希望尽快地进入管理岗位,希望在基层实习的时间不超过1个月,而现实却是一个新人要在服务技能性的岗位上充分锻炼1年左右甚至更多的时间才会有管理方面的锻炼机会,学生的心理期待与酒店的人才培养模式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在酒店实践性教学中我们不仅引导学生充分认识提高服务技能的重要性,同时重点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职业心态,培养他们对酒店企业文化的快速融合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打破以往的“校内打好实践基础,校外毕业综合实习”的模式;为了适应酒店人才市场需求,我们尝试建立“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产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全员”是指在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牢记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专业教师,认真研究教学与社会需求,开展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开发,同时,利用多种方法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全过程”是指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引导学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组织顶岗实习,积极开展日常实习,以此作为学校统一组织的顶岗实习的有益补充。保证每位毕业生在毕业之前至少要有1年左右的实习时间。这样,经过一年服务和管理工作实践的毕业生,必然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全方位”是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以学校教育、企业实践和学生个人的素质拓展为基点构成一个三维的综合体,着力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发展,尽量使每位学生都能均衡发展。

实践告诉我们,在校领导和合作企业方的关心支持下,通过我专业全体教师的努力,我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获得了较大提高,毕业生素质有的较大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我们不懈的努力下,我校酒店管理专业一定会越办越好。

第二篇:中等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 市场 调研报告(推荐)

酒店管理专业市场调研报告

为了加速某经济建设的发展,实现中原经济崛起,满足社会对技术性应用型的需求,进一步推动中等教育体制改革,我校结合行业现状和我校实际情况,拟对酒店管理专业进行改革。

一、酒店管理专业调研工作的开展情况

08年8月以来,综合科酒店管理专业教研组全体老师在主管领导的带领下,会同招生办、就业指导中心等部门对某市瑞贝卡大酒店、某大酒店、鸿宝大酒店、桃园大酒店、北京斯博瑞酒店等合作企业进行深入调查,了解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听取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见及建议。

二、酒店行业前景展望与人才需求预测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酒店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和管理水平全面提高。当前,酒店行业尤其是快捷酒店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同质化现象显现;加入WTO后,中国旅游业全面开放。这一切必将对中国酒店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酒店业已经迎来一个更有机遇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更加严峻的竞争环境,酒店企业对渠道、技术和价格为主导的商业模式争夺无疑将更加惨烈。餐饮市场的竞争,不外乎资金投入、经营理念、环境设施、菜品风味、营销策略、服务水准和价格定位等几个方面,而这一切又集中体现在人才(含经营管理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据有关部门作的中国旅游业发展预测,到2020年,入境过夜旅游者为9500—13900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7%—7.75%。国际旅游组织进行前景预测,认为到2020年,全球将有16亿国际游客,中国将有1.3亿游客入境,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国。随着有薪假期的实施、交通条件的改善、民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国内旅游迅速发展,国内客人已经成为酒店不可忽视的客源。中国拥有24万多个大中小酒店、宾馆、招待所等住宿设施,其中1万左右是星级酒店,占4%。有23万多家、96%以上的住宿设施未进入星级评定范围。这里,多数是中、小酒店。在质量、服务上,高档酒店基本满足需求,而中低档酒店数量虽然很多,但和国际标准相差很远。这种态势,和国际、国内的经济性客源的增长趋势不相吻合。所以,改造现存的中、小酒店,使其符合国际标准,这是将来酒店行业建设上的重点。因此,迫切需要大批具有系统专业知识和先进服务理念同时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性应用型工作人员,这在客观上为中等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根据我校近年来酒店管理专业就业情况分析和省内外相关大中专院校调查显示,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百分之九十七以上,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伴随中原崛起的逐步实现,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深具发展潜力和活力的重要产业。在“十二五”期间,我省旅游经济规模还会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随着旅游业的全面发展,我省酒店人才已经达到相当规模,且年轻化、社会化、多样化趋势明显。但总体上看酒店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整体偏低,平均流失率达到了33.6558%。据我们了解,酒店业几乎每个岗位都缺人,很多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坦言说,目前他们既缺少技术性应用型人才,又缺少关键性管理人才。虽然我省、市已有很多院校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但还远远满足不了行业发展的需要。

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与企业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强烈感受到社会对酒店类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看到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非常迫切。

三、酒店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环节的意见和建议

在走访与调查中,企业老总认为酒店餐饮的发展需要更有实用技术和平稳心态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

(一)酒店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

随着人们消费观的改变,酒店市场竞争的加剧,酒店经营管理者更需要懂经营、善创新、引导消费潮流,同时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酒店管理人才来对酒店文化、理念进行开发,创新。市场对这种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

(二)人才缺乏已成为酒店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在酒店中餐饮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酒店满足宾客基本需求不可或缺的经营项目。在有些酒店中,餐饮的收入甚至超过了客房。由于观念的误差,酒店餐饮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人力资源贫瘠和人才匮乏已成为目前酒店餐饮面临的共同难题,并已成为制约酒店餐饮发展的栅栏。

(三)酒店餐饮的人才优势已不复存在 由于社会餐饮的迅猛发展,酒店餐饮人才大量流失,原先酒店餐饮名厨云集,技术高超,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的人力资源优势已趋于淡化。没有一支专业人才队伍,酒店餐饮很难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做成强势品牌,因而也就难以应对国内外餐饮企业的竞争。

(四)酒店连锁化发展更需要技术性应用型人才的支撑 我们知道,酒店的发展更依赖于人的因素;跨地区发展竞争优势的取得也是基于人才的发展和技术的复制能力。然而,近年来,一些走连锁化发展道路的酒店企业越来越感受到酒店发展的后劲不足,以及餐饮品牌的缺失,归根到底,酒店的人力资源发展的不足已严重制约了酒店的进一步发展。技术性应用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严重不足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有资料表明:60%的酒店不知道如何制定企业总体营销战略,50%的酒店不懂得制订销售政策,55%的酒店不懂营销管理,40%的酒店对竞争格局不能分析,不知采取什么竞争策略,35%的酒店对定位模糊,40%的酒店对价格难以管理与控制,45%的酒店不能处理好企业长期战略与短期效益之间的关系,40%的酒店在整合应用广告、公关、促销策略上有困难,当今的酒店业正处在一个最缺乏营销同时又是最需要营销的时代,需要深入细致地研究和探讨新形势下酒店业的营销策略。

(五)服务人员素质需进一步培养

酒店业的发展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上建立战略联盟。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酒店服务人员的缺少已经非常明显,与至少一至二所中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将是服务人员输入的一个重要途径。真如前面分析资料中我们看到的,高学历的学生不愿充当服务员,而学历太低又明显不适应高星级服务需要。我们需要大量的生力军在一线提供服务,但这些人越来越少。在调研过程中,各位人力资源部经理提出:当前就业的学生大多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并建议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加强应用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学生礼仪礼貌、吃苦耐劳、责任心、团队意识的训练。

四、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环节存在问题分析

(一)课程设臵不尽合理

我校是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已经涉足酒店教育多年,在培养目标、课程设臵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于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通过“重新组合”国内外有关专业和课程来确立自己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套用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自身的特色。

(二)社会适应性差

酒店管理专业从某种程度上仍然沿袭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忽视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特点,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有脱节现象,滞后于市场需求,更难以与国际接轨。校企联合目前还只停留在低水平的合作层次,缺乏长期的、系统的合作。学生实习往往只能做一些简单而重复操作的事情,得不到很深的感性认识,社会适应性差。

(三)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酒店业的特点要求从业人员具有宽广的知识面、高尚的职业道德、主动的服务意识、良好的文化修养、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娴熟的服务技巧,最不可或缺的是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及职业道德水准,人际沟通能力,热情、富有亲和力的团队精神及应对挫折的能力等情商方面的内容。在人才培养中着重专业知识、轻思想道德、情商的训练等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难免因个人原因得不到企业重视,而感到压抑并最终流失。

五、对策和措施

(一)以行业为先导,设臵调整专业,培养适销对路人才。随着酒店业的发展状大,新的岗位需求不断出现。我们将适时组织教师及企业人员共同参加人才需求调研、超前预测分析工作。根据岗位需求情况,设臵或调整专业,确保所培养的毕业生符合行业需求。

(二)以能力为本位、素质为基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在方案的制定中贯彻适应性、整体性的质量观。在企业提供岗位需求的基础上,由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分析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质等基本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三)课程体系建设和课程设臵的调整思路

1、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加强公共课与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建设。酒店应用型人才是本专业教学的培养目标,在构建公共课和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时,我们始终坚持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必需、够用。在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重视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时代性,把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突出“政治育人”,体现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让学生掌握足够的、较为深厚的政治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在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改变原来单纯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健全人格,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

2、努力构建“职业能力本位”的职业技能课程体系。职业技能课程改革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从满足酒店业对应用型人才综合能力的需求出发,分析其职业能力结构,构建该专业的专业技能课程体系。

3、以突出专业特色为重点,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针对原来基础课程设臵过多、课时量偏大,为了突出学生的专业特色,强化实践技能训练,在课程体系调整中,增加了实践课程的教学时数。为了让学生适应在岗位群内可转换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就必须增强实践技能课程的通用性,培养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继续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联系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4、课程体系、课程设臵、教学内容改革力度大,现代技术含量高。形成了特色明显的实用性的教学内容新体系。通过广泛的现场调研及专家论证,确定了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专项能力要素,并以此为基础对课程进行了重组或新开课程,构建了“能力岗位型”人才培养计划,增加了课程的实用性。

我们的思路是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深刻地改革。在人才培养上,我们的目标是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的上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我们要避免毕业生出现理论不及本科生,操作不及普通员工的尴尬局面。逐步形成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形成新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管理人才。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学制改革不是简单的压缩课程,而是要在经过充分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适当的压缩那些对企业用处不大的课程内容,以实用为基础。无论是课程设臵还是教材内容,一切都以就业为导向。我们将深入企业调研,了解在企业的质量管理岗位上究竟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臵专业的主干课程以及主干课程的教学内容。最后我们要改革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实用为基础,将案例教学提到重要位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材的编写和教学上我们应该注重联系企业的操作实例,尽可能联系实例来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加深学生的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实操的能力。

(四)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

高素质的酒店专业教师是培养高素质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的保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就必须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优秀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应该是“双师型”的专业教师,既能熟练准确传授课程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

酒店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酒店专业教师的良好职业意识及道德素质结构是必备的,它包括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良好的劳动观念和服务意识。酒店业易受到国内外环境影响这一特点,相应地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和很强的应变能力,从事酒店专业教学的教师更需培养这种能力,加强酒店专业教师的角色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采用多种形式培养专业师资;鼓励教师参加并取得国家劳动部门组织的各种资格证书或服务操作技术证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现代教学手段,扩大师资培养的规模;鼓励教师参与酒店经营部门中高级管理工作并能担任部门经理以上职务,以提高酒店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五)实践教学硬件建设与项目开发。

按照与企业技术同步的原则,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设计实验室、实训中心,所开发的项目重在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争取与瑞贝卡大酒店、鸿宝大酒店等酒店企业进一步达成共识,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既利于本专业学生实训,又利于对社会服务,一举双得。另外要进一步加强校内各实训室的建设。

(六)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工学相结合的探索及措施 1.优化教学方法 加大再造力度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极其丰富的酒店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必须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要优化教学方法,废除注入式的满堂灌,推行互动式、研讨式、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提高学生独立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由传授知识为主转向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教育与能力的训练,使学生通过教学不仅能掌握系统的酒店知识,而且还能获得独立思考与更新知识的方法和能力。要积极探索适合酒店专业学生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专题研究法、模拟课、社会实践等。

2.加强学生潜能的开发

潜能是指情商、心态等非智力因素。目前大多数的院校对学生的培养重显能、轻潜能的倾向较为突出,而实际上,由于酒店行业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服务性行业,在某种意义上说,态度、人际技巧、情绪控制等非智力因素比单纯的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更重要。很多酒店专业学生到酒店、餐饮企业第一线实习时受了委屈,怨声连连,以及毕业生跳槽频繁等现象其实都跟它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要加强潜能的开发。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也要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反复的心理训练,不断提高他们认识情绪和控制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和承受挫折的能力、认知他人和人际协调的能力、忍耐力及自我安慰的能力,潜意识的力量非常巨大,学校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潜意识,使他们在服务过程中碰到困难时能积极的解决问题,同时也能积极自我安慰,坚持到底。

3.培养综合素质 加强创新意识

保持酒店业持续可发展的关键因素是酒店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之具备良好的职业意识、扎实的专业理论和娴熟的操作技能,这样的学生才能够有条件在酒店企业中充分施展才能。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服务意识,注意仪容仪表,说话文明礼貌,培养吃苦耐劳的品德和较强的组织纪律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酒店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因为酒店经济是特色经济,没有特色,就不可能吸引游客。因此,在酒店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掌握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拓宽新市场、服务再创新的素质。

第三篇:酒店专业典型案例

中卫市职业技术学校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 专家名师齐上阵 筑巢引凤练内功

一、实施背景

自2004年中卫市成立以来、伴随着中卫市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中卫地区酒店数量也在不断扩张、从而各酒店对服务人员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因此酒店专业学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但我校酒店专业青年教师人数比例较大,且绝大多数是直接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基础理论扎实,但实践经验不足,对酒店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定位不明确,对酒店行业人才需求认识模糊,还不完全具备职业教育教学的科研能力、专业优化能力。因此,聘请一位理论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过硬,教研能力突出,在酒店行业独具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势在必行。

以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师范学校建设为契机,从我校酒店专业的实际情况出发,2012年9月我校特聘请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鲁琳雯教授为我部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专业带头人。鲁琳雯教授毕业于天津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曾任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系主任。2005年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餐饮业国家级一级评委”,并授予“全国餐饮服务大师称号;2006年被劳动社会保障部认定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监督员称号。曾自编《现代礼仪实用教程》、《航空服务》、《航空基础知识》等教材,在区内外职教刊物发表行业论文数篇。从教以来,通过下企业、进修、培训等方式,对酒店行业有深刻的理解,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本地酒店行业特色和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深受广大师生的好评。

二、主要目标

1.专业带头人帮助专业教师理清课程设置与酒店岗位技能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指导制定与我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

2.发挥专业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带动专业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教学模式。

3.指导专业教师校内外的实训教学,切实提高专业教师“理实一体化”的教学能力和教科研能力。

三、工作过程及主要成果

(一)、指导专业教师制定人培方案和课程体系 高屋建瓴

人培方案和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自重点专业建设以来鲁琳雯教授在更新教师职业教育理念,提升教师综合教学素质方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鲁教授的帮助下,我校专业教师理清了人培方案制订的思路,通过多次开展酒店行业人才需求调研活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议、每月两次的专业知识讲座,使专业教师对酒店行业人才需求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打破了 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了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以技能与服务相衔接为特征的课程内容,并构建了“三段推进、学工轮替”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以综合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岗位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二)、引领专业教师创新教学模式 独辟蹊径

专业建设期间,鲁琳雯教授积极组织专业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将过去“以教师教学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将过去的“重技能训练轻职业素养养成”转变为“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教学并重”,根据课程特点推广运用了“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的教学模式,广泛采用了“启发引导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仿真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注重发生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主角,“教、学、做”一体化,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及教学效率。在改革中,经过两年学习,学生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服务技能有了明显提升,深受各大酒店好评。

(三)、提升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

为提升我校酒店专业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鲁琳雯教授勇于挑重担,想办法、出点子,强化对专业教师的培养,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法;让专业教师学会引导学生把握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指导专业教师撰写客观、科学的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两年来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中,专业教师的职业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业务能力有了很快的发展。期间,骨干教师朱亚娟老师制作的《藏族民俗》教学设计在全区信息化大赛上取得二等奖的好成绩;在全区历届技能大赛的辅导中,朱亚娟、王晶晶、胡雯、陈瑛等老师分别获得最佳指导教师及优秀指导教师称号,竞赛项目在中餐摆台,中式铺床项目比赛中,累计取得一等奖2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7人次的好成绩。

教学研究是以教师为主体,融研究和学习为一体的教学研究方式。在平时的工作中鲁琳雯教授根据自身多年的从教经历和业务研究经验,指导专业教师了解本专业发展的动态,老师们可以熟练使用调查问卷、科学观察、行动研究、教育实验等方法进行教学研究活动;同时定期组织酒店行业人才需求讲座、专业教师职业素养培训讲座、酒店专业学生就业指导等讲座,提高专业教师教学和研究能力。在鲁教授的指导下,我部专业教师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推进课改实验,编写专业实训教材,完成了《餐饮实务》、《前厅实务》和《客房实务》3本校本教材,在校内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中推广使用,并作为校外培训教材,获得了一致好评;同时还开发了一门精品课程《客房服务》;两门优质核心课《餐饮服务》和《客房服务》。

六、体会与思考

(一)长期引进专业带头人,培养现代职业教育理念

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就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只有培养我校教师树立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专业教师的教学热情,让其主动突出酒店服务中技能的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在专业方面的强项。

(二)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师整体教学水平通过专业建设,我们充分认识到从酒店聘请行业专家作为学校兼职教师的重要性。让企业专家走进来,参与到学校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校本教材编制,校内外实训指导的工作中去,可以帮助校内专业教师极大地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水平,真正改善学校师资结构,优化师资队伍。

第四篇:中等职业教育酒店管理专业____旅游___市场_调研报告

教育实习之酒店管理专业调查报告

为了解如今的中职教育发展现状,我结合自己专业及行业现状和我教育实习学校的实际情况,对中职教育进行一次调查。

一、调查对象:中职13酒店班成员

二、调查方法:抽样调查、面谈法

三、调查时间:2013年10月

四、调查地点:桂林市灵川中职

五、酒店管理专业调查工作的开展情况

在2013年9月,我来到了桂林市灵川中职进行维持两个月的教育实习,相应的我接到的教学科目是《饭店管理概论》,我知道这是一门理论性知识比较强的一门课程,在正式上课之前我就向学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研组全体老师了解情况,我们开设酒店专业是经过了解了企业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听取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意见及建议,还有目前当代部分初中生不想上高中现象而开始了星级酒店管理专业,并且也跟桂林市一些老牌酒店如帝苑酒店有相关实习就业方面的合作。

六、酒店行业前景展望与人才需求预测

中国酒店业已经迎来一个更有机遇的市场,同时也是一个更加严峻的竞争环境,酒店企业对渠道、技术和价格为主导的商业模式争夺无疑将更加惨烈。总体上看酒店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整体偏低,据我们了解,酒店业几乎每个岗位都缺人,很多酒店人力资源部经理坦言说,目前他们既缺少技术性应用型人才,又缺少关键性管理人才。通过广泛的社会调研、与企业的交流和讨论,我们强烈感受到社

会对酒店类应用型人才的强烈需求,看到目前的中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人才与市场所需求的人才之间还存在不相适应的方面。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非常迫切。

七、酒店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环节的意见和建议

在走访与调查中,企业老总认为酒店餐饮的发展需要更有实用技术和平稳心态的技术性应用型人才:

(一)酒店发展需要复合型人才

随着人们消费观的改变,酒店市场竞争的加剧,酒店经营管理者更需要懂经营、善创新、引导消费潮流,同时需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酒店管理人才来对酒店文化、理念进行开发,创新。市场对这种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

(二)人才缺乏已成为酒店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在酒店中餐饮的地位非常重要,它是酒店满足宾客基本需求不可或缺的经营项目。由于观念的误差,酒店餐饮很难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人力资源贫瘠和人才匮乏已成为目前酒店餐饮面临的共同难题,并已成为制约酒店餐饮发展的栅栏。

(三)服务人员素质需进一步培养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酒店服务人员的缺少已经非常明显,真如前面分析资料中我们看到的,高学历的学生不愿充当服务员,而学历太低又明显不适应高星级服务需要。我们需要大量的生力军在一线提供服务,但这些人越来越少。在调研过程中,各位人力资源部经理提出:当前就业的学生大多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社会责任感,并建议我们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在加强应用技能训练的同时,注重学生礼仪礼貌、吃苦耐劳、责任心、团队意识的训练。

八、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环节存在问题分析

(一)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我校是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已经涉足酒店教育多年,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于要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仅仅通过“重新组合”国内外有关专业和课程来确立自己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套用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自身的特色。

(二)社会适应性差

教学内容与行业实际有脱节现象,滞后于市场需求,更难以与国际接轨。学生实习往往只能做一些简单而重复操作的事情,得不到很深的感性认识,社会适应性差。

九、对策和措施

(一)以行业为先导,设置调整专业,培养适销对路人才。

随着酒店业的发展壮大,新的岗位需求不断出现。我们将适时组织教师及企业人员共同参加人才需求调研、超前预测分析工作。根据岗位需求情况,设置或调整专业,确保所培养的毕业生符合行业需求。

(二)以能力为本位、素质为基础,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在方案的制定中贯彻适应性、整体性的质量观。在企业提供岗位需求的基础上,由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分析岗位(群)对知识、能力、素质等基本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1、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

2、努力构建“职业能力本位”的职业技能课程体系。

3、以突出专业特色为重点,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继续学习的能力。与此同时,联系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三)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

“双师型”的专业教师,既能熟练准确传授课程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酒店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酒店专业教师的良好职业意识及道德素质结构是必备的,因此,我们有必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采用多种形式培养专业师资;鼓励教师参加并取得国家劳动部门组织的各种资格证书或服务操作技术证书;以上职务,以提高酒店专业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第五篇: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贵州省锦屏县中等职业学校 彭崇桓

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设计上,要侧重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结果如何?教师如何指导?充分的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留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以“教会学生学习”为根本,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和生活质量,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因,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提高就业竞争力。

一、改革教材,冲破传统教材的束缚

就业导向教学模式的理念要大面积地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并真正成为一种模式固化下来,必须有教材做支持。目前职教教材的主要问题,除了内容过于学科化,过深过难不实用,没有反映职业性内容外;在内容组织与内容陈述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绝大多数教材尚停留于直接地、静态地、单向地陈述知识,些教材多数内容比较陈旧,缺乏时代感。有些教材与初中教材衔接不连贯,有些知识脱节,学生基础又较差,接受起来非常困难;有些课程偏难偏深,尤其是一些专业课,以现有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去学习确实强人所难;教材的实用性不强,理论偏多;指导学生进行生产操作的内容太多,实训实验课与实际生产脱节,学生中“学了也白学”的想法普遍存在。就业导向教学模式下的专业课程教材,应彻底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模式,大力推行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项目模式,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项目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每个项目的学习都要求按以典型产品为载体设计的活动来进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整合理论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研究表明,这种教学模式的确有利于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质量。学生不仅感受到了知识的应用价值,而且学会如何应用这些知识,而且只要教师勇于创新,敢于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其中的许多问题是不难克服的。

由于我校大部分学生入学时基础掌握得并不是很好,使用传统专业教材给他灌输较复杂的专业理论知识,按照几年来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对理论知识掌握得很不好,可以说老师讲得费劲,学生却不能很好掌握和理解。在教学改革上应对专业理论课程进行整合,大胆砍掉不必要的课程或弱化某些课程,加强并突出核心课程。课程最终体现在教材上,在教材的选择上以实用够用为原则,应具有先进性,实用性,难度适中性。有的专业课程教材已有很多年未更新了,课程内容中介绍的有的内容已过时,作为老师应及时更换教学内容,补充现今企业所用到的知识技术。根据企业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内 1 容整合,去掉一些不实用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加强对实践操作的内容,并根据校实训课的要求,组织教师编写相应的实训教材和开发实训设施。

学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坚持以就业市场的需求为依据,达到“按需培养,按需开课,按需施教”的要求,将组织专业骨干编撰学校各大专业实训校本教材,优化各专业课程;大力压缩市场无需求的课程,适度减少纯理论课的教学,逐步增加先进适用的实验实习设备,提高实践操作课的比重,使学生达到“理论基本够用,操作技能比较熟练,就业市场热门抢手”;学校的整个教学和管理,将服务和服从于市场的就业需求和学生的技能形成,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开设专业,制定教学计划,设置课程,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

由于各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加之教材编者考虑到专业课程知识的完整性,使各专业课之间存在着很多交叉、重复、甚至互相矛盾的内容。这就要求各专业课教师从整体专业教学出发,加强互相沟通与配合,根据各专业课教学需要,对互相重复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与调整,努力做到互不重复、互不矛盾、互相补充,从而达到精减优化专业课程知识结构。

职业教育教学需要教材,但又远远不能停留于教材。因为职业活动是个内容非常丰富的领域,教材不可能涵盖这么多信息。有的优秀教师一堂课的内容需要占用2G的硬盘,这么丰富的内容显然是无法全部体现在教材中的。只有有了丰富的课程资源,才可能实施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才可能丰富多彩,也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现有授课模式,让学生在大量生动的案例:项目中建构他们的职业能力。同时在教材建设上大力推进电脑教学,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音像制品等多样化教材,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佳。

二、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内容模块化

学生就是一个“产品”,教学的目标就是通过几年的教学把他们培养成一个个合格的“产品”(技能人才)。学习是一个认知、理解、应用的过程,教学内容可分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模块、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模块、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模块,学生完成这三个模块的学习后,送入企业进行相应岗位的综合实习和技能锻炼。毕业后,学生基本上可以达到企业的要求。这样的教学内容和分层模块学习,使学生能更牢固地掌握知识,更全面地理解知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1、文化基础课程改革遵循“服务素质、服务技能”的原则,分为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模块,前者面向全体学生,后者面向专业大类。一方面重视文化课提高学生基本文化素质的功能,另一方面强化文化课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

2、专业基础课改革遵循综合化原则,以技能为中心,以够用为度,开发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综合基础理论课程。

3、专业实践课改革遵循“宽基础、模块化”原则,既夯实基础,又突出专业方向。实践内容紧扣当前企业所需求的专业技能而设定。

三、采用多种的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

在教学方式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配合多种教学手段,以提高教学效果。

1、转变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职教课程改革的成效。我们在进行课程内容改革的同时,积极探索与新课程体系相适应的新的教学模式。打破学科型课程主要采用的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理论与实践两张皮现象,形成任务实施、学生主动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实施方式。在教学设计上,通过设计项目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完成一个一个的任务,从中学习应得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取行动导向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变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为“先实践后理论”。通过感知——理论——感知(更高)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环境上,克服单纯学府式、课堂化教学环境,创设尽可能与工作实际环境接近的教学环境,实现学校环境与工作环境、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课堂教学模式有两种:一是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教学模式;一是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

公共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课堂教学模式分六个环节:一是创设情景,引入新课;二是出示目标,明确任务;三是学案导学,自主学习;四是明确分工,交流讨论;五是成果展示,教师点拨;六是反馈检测,总结拓展。

新课堂教育实验的课堂是自主和开放的。打破传统的学生座位编组形式,结合职业学校的特点,配合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每组一块黑板,注重课前学习和课后学习,创设开放式的自主学习环境。根据学生学习的层次性、差异性和互补性,把全班学生分成4至6个合作学习小组,每组6至8名学生。各组围圈而坐,确定成员分工,每组设组长、报告员、记录员、资料员、监督员、观察员等角色,定期进行轮换。以组为单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通过自学、讨论、协作、展示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专业技能课教学模式,主要以任务引领,项目教学等模式为主,突出教中做,做中学的特点,规范操作程序和标准,与企业用人接轨,和生产一线接轨。

课堂教学是新课堂教育实验的主阵地,也是检验实验成果的一个主要窗口。课堂教学环节必须突出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自主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在实验中不仅要做到形似,而且要做到神似,只有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才是新课堂教育实验所需要的。

2、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手段促进教学效果 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靠老师授课时“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是很难让学生理解工作过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各专业教学软件展示的工作过程,让学生通过声音、图像视频、动画进行理解学习,可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使枯燥乏味的电学课程变得生动而丰富。

同时可以依托校园网研制开发辅助老师教学的网络教学与管理系统,建立专业网络教学的教学素材库、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在线练习、在线答疑等平台。利用电脑网络平台为专业学科教学改革与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

3、采取导师制教学手段培养专业顶尖的技能人才

对学业突出的学生采取导师制的教学方式,由一个专业指导老师带几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开设项目课题研究与开发,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实践技能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4、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开展实训课,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1)专业课程应更多地开展实训课教学,老师一边讲解,学生一边实训,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能较快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也很好地提高了实践能力。同时学生在实训活动中,一个小组几个同学合作完成一个项目,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动脑思考,相互配合,协调和互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得到发挥,集体荣誉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从而逐步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走出学校,深入社会创造了条件。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使我们的专业课程把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

(2)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改变理论课与实践课的课时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课与实践教学的关系。中职教育培养的是面向生产第一线的中级技能型人才,大多专业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要求很高的专业。中职学校为了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拓宽就业渠道,又都在大力推行“双证制”教育。因此,一定要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而其前提就是在研究制定教学计划时必须保证各项实习实训的时间足够。根据我校现有的教学设备和现有学生的人数及素质状况,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加大实践课在总课时中所占有的比例,使理论课占总学时的30%,实践课占70%,采用模块化教学方式。

(3)采用实物教学,加强理解。由于电类、汽车等专业课的零部件很多,结构又非常复杂,对于专业的教学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模式,用手比画、用手在黑板上画图,是很难把内容表达清楚的。所以,充分利用工学一体教室、实训室、数字仿真教室进行“学中做,做中教”。只要见到实物,学生对它们的结构、特点就非常清楚,一目了然。教学效果非常好,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提高,学习的动力就会增大。

5、分层次教学,定向培养 所谓分层次教学,即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对其进行分类排队,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将其划分为不同的层次,针对每个层次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借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在一个教学班中,个体素质差异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同一标准、同一个模式组织教学,必然造成“吃不饱”与“吃不了”并存的局面,难以实现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比较现实的选择就是实行分层次教学,根据课程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因材施教,激发起每个学生学习的兴趣,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具体可概括为“四分”,即分层教学、分类辅导、分段提高、分批推进。

定向培养,是指按照学生的毕业去向分层分班教学。据调查现在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市场可以分为三类:A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计算机操作技能的计算机操作员。B 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计算机组装和维护员、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员、多媒体作品及图形创意设计制作员。C类:有一定专业基础知识和社会综合知识的电子方面销售人才。同时根据A、B、C三类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A类学生注重专业基础课学习,加强动手能力练习。B类学生注重专业课的学习,计算机前沿知识的了解,注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C类学生注重基础知识学习和综合计算机信息的学习。

四、改变传统的教案形式和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案的要求要有标准的格式,教案的内容也要紧扣书本,教学的进程也是按教务部门固定的计划进行,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次和接受能力,由于课时和授课内容的限制使得教师对授课内容很少有新知识的添加。对于这种教师授课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的矛盾,我们专业要对教案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改革。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手写的讲义、提纲、课件等等只要是便于学生接受的形式都可以;教案的内容也不一定非是课本内容不可(将来本专业要有一套自己编制的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写出使学生易于接受的内容,对于那些理论性强,学生听不明白的内容可以适当的省去,给学生增加一些通俗易懂、又经常应用到的内容。同时,由于计算机电子汽车等行业发展很快,很多新知识教材上是没有的,这些又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就要及时的补充,使学生及时了解行业新信息、新动向,便于学生就业后能很快的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环境。

五、改变学生传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能够按时、按老师的要求做好课后的练习和作业题。学生所学知识都在作业本上显现出来,这种作业与我们的专业的特点极不协调,严重制约着学生能力显现和发展。我们对学生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也要改革:首先,作业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课件,也可以是模型,也可以是学生制作的电路控 制等等。其次,作业的题目设计不搞一刀切、统一化,作业题目的设计要根据学生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制定出个性化的题目,即作业题可以设计多个,供各类学生进行选择。学生选择的题目就说明他对这个题目有兴趣,也有一定知识积累,他自然就会很用心的、努力的去做这个题目,效果自然也会很好;作业题的内容、也可以是多样化的,既可以是对书本知识的巩固,也可以是实验的总结,也可以是对某一部件或机构的新设想等等。只要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都可以是学生的作业。

六、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1、评价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教学评价就像根指挥棒,可以引导学校教育、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发展方向。职业学校的教学模式难有根本性转变,很大程度是由于没有相应的教学评价体系做支持。在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下,教师不进行教学改革,他的课至少也是合格的课,而花了很多精力进行教学改革的教师,由于没有相应的评价做支持,他们的劳动很可能不能获得学校制度上的认可。因此,要使职业学校真正贯彻就业导向的教学模式,必须建立起就业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

2、就业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应当包含学生成绩考核方式、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激励措施等内容,鼓励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的评价,班主任的评价,学生的评价,要重视过程评价,要以人为本科学评价。

(1)课堂教学评价,应改革“听课”或是“说课”的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导致了教学表演、表面作秀等现象,在教学中产生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有些课堂教学,美其名曰是任务驱动教学、项目教学,课堂非常热闹,实质上多数学生并没有实际收获。课堂教学的核心,应当是给每个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静心思考与制作的环境,并使每个学生真正“进入”学习过程。尤其是就业导向的教学,以实践为核心,应当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制作、体验和反思时间。这些课可能看上去很安静,节奏也很慢,学生却能真正获得发展,显然用“听课”等形式是没法评价这种课的,需要开发“教学跟踪”等教学评价模式。

(2)改革学生评价制度。研究、制定重视过程管理、淡化结果评价的学生评价制度。学生考核方式,广泛采用口试、面试、现场操作、工件制作,提高案例分析报告,特别应大力推行“作品”考核,以学生实际制作产品的水平来考核他们的学业成就水平。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每一个学生建立过程性考核档案袋。

在以新的教育理念推动整合和教学内容改革之后,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方式也应该随之改变。我们将改变传统的以理论、笔试、结论式为主要特征的评价模式,取而代之是“技能为主、理论为辅”;“项目为主、学科为辅”;“成长性为主,阶段性为辅”的新的评价方式。

“技能为主,理论为辅”——即以职业技能的考核为主,专业知识理论考试为辅。根据职业教育的任务和目标,即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因此,评价职业 教育活动质量的核心就是学生对职业(岗位)技能掌握的好坏。所以我们应该将岗位技能分解到各个教学环节中,通过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训练,来达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岗位技能。在技能考核中,我们既可以采取集中操作方式,也可以采取个别面对面的操作方式。在理论知识考核中,我们不仅可以采用笔试方式,而且可以采用结合实践操作同时进行面谈交流方式。根据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的相互作用和转化原理,在技能考核中,我们将以方法训练为主,操作内容为辅。通过不同的操作内容,逐步、逐渐、反复地开展和推进某一职业(岗位)能力训练,使这项技能从生疏到熟练,从熟练到心灵手巧。

“项目为主,学科为辅”——即以专业知识的岗位应用能力考核为主,专业知识的学科本位考试为辅。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专业知识教学,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为学生从事某一职业岗位服务的。通过以“项目为主,科学为辅”的评价方式,可以切实推动我们淡化“专业的学科性”和“学科的本位性”教学,促使我们在专业知识的教学活动中,将专业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有机地融合起来,并且积极有效地整合到与之相关的职业岗位技能上。我们将通过“项目”考核来考察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对于一些综合性的“项目”的考核,我们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单一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以考查他们对有关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甚至还可以考查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根据认知建构原理和能力是知识内化的表现,在项目考核中,我们应该以“过程为主,局部结果为辅”。通过项目带动学生参与,引领学生感悟,强化学生职业意识,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成长性为主,阶段性为辅”——即用可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用期待性的评价来鼓励学生。在成长性评价过程中,我们将以学生每个阶段性的职业技能为新的起点,结合其身心发展和认知建构水平的提高,通过鼓励和激励手段,促使他们的技能出现新的组合,或者在原有组合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努力调动他们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积极性,达到自我提升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

七、优化教学师资力量

1、着力抓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以完善的制度要求教师转变工作观念、作风,以学生为主体,一切为了学生,做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和全面发展的促进者。

2、扎实推进教师业务能力建设。

(1)组织学习培训。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要逐步地引进教学人才同时也要培养人才,学校一方面有计划地派骨干教师去进行专业教学培训、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积极为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创造良好条件,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人文关怀,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课改意识,提高教师教学的能力。假期安排专业教师深入大型企业实习,了解现今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从而及时更新学校的教学实验设备和设施,及时与企业接轨。开展新老教师结对帮教制度,新老师 通过专业骨干教师的传、帮、带、提高新教师的业务水平。努力塑造“双师型及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努力把自已培养成科研型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2)开展“有效教学在课堂”的系列活动。一是把“人人上一节好课”活动与领导推门听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好课率;二是通过校内研讨课、公开课、优质课等努力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和教学模式;三是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努力形成研究有效教学的科研氛围。

(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学校将加大对教学管理的常规监控,推行精细化管理。一是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集体备课、学案检查、作业辅导检查等制度,加大集体备课、导学案、听课和评课的检查力度;二是完善学情调查制度,每两月定期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教情、学情;三是完善教学常规监控制度,求精、求细、求实,实现全方位覆盖,从各个环节监控课堂教学。

(4)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以《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参照外地可行经验,经过反复研讨,制订出符合课改要求和校情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5)加大师生与外界的交流

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与外界交流。闭门造车,却天天喊提高水平、提高素质、提高质量、提高知名度是不现实的,也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不可能有实质性的改变。我们要真正的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素质就要与外界交流。对于老师,要定期去外校学习、观摩,去企业积累经验,锻炼能力。对于学生来说要经常的参加一些技能比赛,不但在校内比赛,还与其他的学校比赛,学习别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差距,让学生在交流中进步、在交流中成长。

总之,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是我国现在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趋势,这一变革的必要性本质上是由职业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存在两种基本形式,即为工作任务储备知识和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知识,对职业知识及其学习性质的研究结论表明,后者是就业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合理选择。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整合优化社会各方面资源,形成工学结合的课程开发机制,并采取逐步推进的策略,来尽快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2014年3月

下载中等职业教育典型案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等职业教育典型案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新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教学模式改革

    谈中等职业教育数控教学模式改革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数控行业现状、根据数控行业对人才能力的培养要求,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结合中职学生特点对教材建......

    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应围绕培养酒店一线基层管理者这一人才目标进行教学组织,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的锻炼,把握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1 、招生对象:初中及以上毕业生。 2 、学习年限:“ 2+ 1 ” 模式。二年在校学习,一年在工作岗位上顶岗实习。 二、业务......

    探索教学模式设计案例

    探索教学模式设计案例 从国外的教学实践看,这种模式是许多中小学数字课堂与网络学校开展的教学模式。其中,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策略是整个教学的关键。 基于网络的探索式教学的......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探索论文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在中等职业学校试行“1+2+3”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的具体实践经验,即以学生技能提升为抓手,以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的培育为主线,全面推进学生职业能......

    管理沟通案例教学实践探索论文

    1管理沟通案例教学流程模型的构建管理沟通是管理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是一门实用性强、操作性强、涉及领域广泛而且影响力较大的课程.本课程主要介绍管理沟通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中等职业学校单元过关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请评审书项目名称 中等职业学校单元过关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一、本课题前期研究基础二、项目组成员近五年来与本项目有关的主要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管理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管理人才成为紧缺资源。这对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为了更好的迎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