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破冰与探索实践与创新重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破冰与探索实践与创新——重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2015-08-24 14:33:41 来源:华龙网 0 条评论
【摘要】近年来,各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建立了有效机制,形成了基本模式,但缺乏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企业的需求目标与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未真正做到无缝对接,校企融合尚未成为常态,且功能发挥有限,亟待强化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参与。
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命脉之门。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必须强力推进校企合作。为总结我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求破解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加快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于今年5月面向全市职业院校征集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共收到典型案例63个,其中,17所高职院校提交了22个案例,32所中职学校提交了41个案例。本文基于63个典型案例,对我市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办学模式、培养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近年来,各职业院校在校企合作中进行了积极探索,建立了有效机制,形成了基本模式,但缺乏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企业的需求目标与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未真正做到无缝对接,校企融合尚未成为常态,且功能发挥有限,亟待强化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参与。
一、现状与创新
(一)有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1.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机制。永川和大足区政府出台了有关校企合作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梁平县委、县政府以会议纪要形式出台了支持梁平职教中心承包重庆平伟实业有限公司、重庆吉力集团生产线的具体政策;铜梁区委、政府提出“专业围绕产业转,学校围绕企业转”的职业教育发展理念,由政府主导支持职业学校紧紧围绕铜梁的主打产业设置专业,为职业学校的机械、汽修、电子及旅游四个主打专业建立相应的产业实训基地,大大推动校企合作的开展;重庆市工业学校在市经信委的支持下,创建了具有法人资质的重庆现代信息产业校企融合促进中心。重庆市三峡医药高专在重庆市卫生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重庆市药监局等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建立了“三峡医药卫生职业教育理事会”,该理事会覆盖了三峡库区及其周边地区的107家的医药卫生企事业单位。
2.集团搭台、校企协作机制。重庆工商学校牵头组建了跨区域、跨行业的重庆工商职业教育集团。江津区委、区政府紧邻学校新建设职教工业园区。学校以集团和工业园区为平台,探索实践了“园团融合”的集团化办学模式;重庆市旅游学校牵头组建重庆市旅游职业教育集团,探索了校企“五共”合作模式,实施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重庆工业高级技工学校牵头组建渝西技工教育联合体;重庆市医药高专在市卫计委、市教委、市食药监局的指导下,在重庆市医学会、药学会、护理学会和检验学会的支持下,成立了重庆医药职业教育集团,参与单位达160余家;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牵头聚合有关企业和职业院校,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校企联盟、重庆通信行业校企联盟、重庆市物联网产业发展联盟等多个产学产业联盟;立信职业教育中心以区域汽车后市场为依托,联合多家企业,探索出“圆桌管理模式”、“立体评价体系”、“共培企考制度”;合川职业教育中心在企业建立了“教师工作站”;北碚职业教育中心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紧密合作,构建了“校社”互助模式。
(二)创新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企业学院”模式。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积极探索“一校多制”的办学模式,先后与重庆金夫人实业有限公司、重庆圣雅菲科技有限公司、重庆普天普科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等三家企业开展“股份”合作,吸引企业投资700万元,建立了三个以企业冠名的企业学院——金夫人摄影学院、圣雅菲形象设计学院、普天电子信息技术学院。企业学院的建立,实现了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最佳结合途径,不仅有利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也有利于企业人力资源体系的完善;开县职业教育中心引进重庆德法尔通汽车维修有限责任公司,在场地、技术、设备、人力资源等多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有效实施了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工作;重庆市璧山职业教育中心与重庆鼎冠动画制作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携手共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重庆市轻工业学校2009—2014年三年间分别与力方国际数字有限公司、重庆凡图设计公司及重庆筑同文化传播公司建立了合作培养人才关系。
2.企业托管模式。重庆市渝北职业教育中心探索实践校内实训基地托管运营模式,与合作企业重庆九源科技集团共同成立校企合作管理委员会,由管理委员会授权委托企业管理学校机械类实训基地,提供设备维护、实训教学、文化建设、学生就业等服务,在保障实训工量不减少的前提下,提高了实训质量,降低了运行经费。
3.互助共赢模式。重庆市商务学校与重庆海尔物流中心、重庆力天国际物流中心等企业合作,积极探索开放、互助的合作新模式;重庆铁路高级技工学校形成了“互助合作、校企共赢”的一体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重庆市经贸中专校改点对点的校企合作模式为点对面,探索了建构“行业+企业+集团”多元合作办学模式;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前半期+后半期”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学院与重庆天巨承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飞尔达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在科技攻关、研发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合作;云阳职业教育中心与重庆模具协会、重庆安亚模具有限公司、重庆搏润模具有限公司、重庆鑫艺金属桥梁结构有限公司等模具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了“校行企三轮”合作模式;梁平职业教育中心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下践行了校企合作的成功之旅。与平伟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承包了两条“外包车间生产线”,提出了五大目标,即:将外包车间打造成企业生产示范车间;学生“职教王”锻造车间;优秀双师型教师孵化车间;校企合作管理团队能力提升车间;让政、企、行、校走向高度融合的政府招商引资车间。2014年,为企业创造的生产总值,已突破两个亿。与重庆市圣雅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打造了“店校合一”的校企合作模式,凸显了校企合作的保障性。
(三)普遍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1.分段培养模式。全市职业院校普遍实行两年在校学习、一年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重庆市医药高专建构了“院校融合、人才共育”的“1+2”人才培养模式;重庆财经职业学院实施工学交替教学改革和“2+3”培养模式;重庆市荣昌县职业教育中心探索实践了“校企定制、分段定向、逐级强工”人才培养模式;南川隆化职业中学与博西家用电器(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实施分段培养,成为博西家用电器(中国)有限公司“人才培养基地”和“家电维修实习基地”,招收和培养“家电维修”专业技术人才。2.订单、定向、冠名培养模式。立信职业教育中心与欧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集团(EBG)开展国际合作,探索实施“大班管理、小班两技六步教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大足职教中心与九源科技集团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实践了“制造业基层班组长精品班”培养模式。重庆市第二交通技工学校和华晨鑫源重庆汽车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汽车制造与维修华晨班”,实行订单培养;重庆电力高专与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合作,成为全国首批“订单+联合”培养核电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和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所属公交集团、轨道集团、枢纽集团、铁路集团等国有企业合作开办“铁路运营订单班”、“汽车营销订单班”、“公交大客车驾驶与安全管理订单班”和“汽车维修预备技师班”等,为企业培养了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重庆传媒职业学院探索实践“项目包群、工作室化”订单培养教学模式;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积与澳大利亚伊士顿电梯(中国)公司重庆分公司、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了“订单式”人才培养班;重庆三峡职业学院涉农专业形成了“依托一个产业、实施两方培养、达到三个满意、实现零距离上岗”人才培养模式。
3.“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重庆市旅游学校与重庆白鹭原茶艺馆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培养茶艺师及茶馆经营管理人才,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北碚职业教育中心探索实践“店校双元”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酒店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酒店招工与学校招生同步进行,学生与酒店签定“预就业合同”,酒店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其培养质量大幅提升;重庆经贸中专校与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重庆市云岭茶叶有限公司)结成校所(企)联盟,完善“321”工学交替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小班教学,让学生出彩。开县巨龙中专校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专业与渝信合作,实施现代学徒制,开办了“巨龙•渝信”班;与长安合作,开办了“巨龙•长安”班。
4.“互联网+”培养模式。巫山县职业教育中心在深化“校企合作、园校互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基础上,抓住各级政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机遇,探索了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校企合作,打造了集“科研、培训、营销”于一体的“巫山特色”电子商务模式,探索了校企合作新模式,为库区群众找到了一条创业就业新途径;重庆水利电力职业学院与企业合作,开发了学生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改指导教师到一线实习单位现场指导的传统模式为利用顶岗实习管理平台进行远程指导的实时、动态管理模式;重庆电讯职业学院与重庆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开展“订单培养”,中国移动通信重庆分公司投资160万、江津联通分公司投资100万分别与学院共建了移动通信基站,为学生实训提供了真实环境。
二、问题与建议
(一)问题
重庆市职业院校校企合作的问题表现为“四多”“四少”,即: 1.院校层面探索多,政府层面推动少。上述有效运行机制多数是院校层面自发合作的探索。目前,除永川和大足区出台了推动校企合作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梁平县委县政府以会议纪要形式明确了支持校企合作的优惠政策外,其余区县和市级层面都尚未出台推动校企合作的具体政策,全市性校企合作专题工作会议尚未召开,有关促进校企合作的实施意见尚未出台。就职业院校层面而言,校企合作没有切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更没有完全渗透到学校管理及特色专业建设之中。2.集团建立数量多,常态运行成果少。目前全市已建立10多个区域性、专业性职教集团,但除黔江职教中心牵头组建的武陵山职教集团注册为法人单位外,绝大多数人职教集团都是松散组织,有“团”名,无“团”实,除牵头组建单位有需求召开会议外,平时基本上处于休眠状态,即使召开会议,也只是走一个“过场”。目前尚未发现集团性的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优秀典型案例。3.校企合作协议多,企业参与办学少。全市职业院校80%以上的专业签订有校企合作协议,但半数以上协议是“一纸空文”。除国家和市级示范职业院校在项目实施期间,有组织地走访企业和邀请企业人员到校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外,其余多数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都是仅限于三年级学生顶岗实习安排和毕业生就业推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深层次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企业尚不多见。就企业层面而言,企业未能在校企合作中真正起到主体作用。4.单个项目合作、间断性合作较多,与企业长期、稳定、深度融合合作合作、有制度保障的较少。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未能真正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混合所有制的学校、系部、专业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缺乏制度保障。
(二)建议 1.出台政策。市政府应尽快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或实施意见,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和院校的责任、权益,采取项目推动模式,激发企业参与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支持一批大中型企业建立职业教育服务机构,鼓励企业及行业举办的职业教育服务机构与职业院校共办专业。
2.项目推动。市和区县都应设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项目,设立专项项目经费,采取招标方式,遴选职业教育集团(联盟、理事会)、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同实施项目。鼓励企业、职业院校设立校企合作项目。允许企业在实施项目中获取经济利益,保障职业院校在实施项目中收获育人效益。
3.控制风险。校企合作的目的是改进和优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要防止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窄化学生技能训练和知识掌握范围和损害学生权益。
4.营造氛围。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每年应召开校企合作专题工作会,表彰奖励先进企业、职业院校和个人。鼓励职业教育社团组织、行业协会、科研机构、职业院校和企业牵头举办校企合作研讨会、对话会。支持和鼓励社会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先进典型。
第二篇: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王大任
刘玉东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辽阳
111004)
【摘要】在系统总结辽阳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基础上,本文对近年来学院与企业构建的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进行了全面阐释和解析。在合作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校企互动、需求导向、共享共赢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校企深层次合作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校企合作 办学模式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09辽宁省教育厅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当前,对于高职院校培养的各类型人才,社会普遍反映动手能力不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时间较长。对于这些问题,高职院校似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都在对固有的院校培养模式进行改良,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而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多半是单向的,没有一个公平的利益共同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诸多弊端,这将无益于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校企合作的深化。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在如何开展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真正实现“工学结合、学做合一”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且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举办股份制合作企业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辽阳市公共汽车公司本着平等互利,优势互补的原则,通过友好协商于2006年在辽阳市共同投资兴建一合资企业—辽阳致远轿车维修有限公司。
辽阳致远轿车维修有限公司为独立法人,该公司的组成形式为有限责任公司,实行董事会制度,校方以汽车维修设备入股占51%,公汽公司以厂房及附属建筑物入股占49%。合资双方对该公司的责任以各自出资的份额为限。合资双方按各自出资额在总投入资本中所占比例分享该公司的利润和承担风险。合资公司按市场化的模式运作,树立服务意识,以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在市场上竞争,逐步拓宽维修市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保证投资人的经济利益和人才培养需要。该公司属于一类汽车维修企业,是政府定点维修单位,被市交通局命名为AAA企业及全市汽车修理工持证上岗培训基地。主要业务包括:开展轿车维修业务;满足校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实习实训需要并安排部分学生就业;开展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岗前及岗后培训业务等。2006年以来,公司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经营质量不断提升,公司长期定点维修的客户达138户,经营利润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同时,为中石油辽化运输公司培训汽车维修工2期40人;社会汽车维修工岗前岗后培训4期120人;接收学院汽车专业学生实训5期200人;在公司就业的学院汽车专业毕业生有23人。通过校企几年来的精诚合作,一方面充分发挥了企业的技术和市场的优势,盘活了企业资产;另一方面,也充分发挥了汽车专业作为省级品牌专业和全省最优质汽车驾校的人力资源、先进设备及办学优势,培养了大批的汽车维修人才,实现了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而达到了人才培养与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二、举办股份制合作办学机构
2009年10月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辽阳太子河高尔夫俱乐部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以股份制的形式成立辽阳职业技术学院高尔夫学院。高尔夫学院依托辽阳职院和辽阳太子河高尔夫俱乐部的各自办学、实训及就业等优势资源,针对中国高尔夫产业中各类人才奇缺的形势,计划开设高尔夫场地服务、高尔夫运动、高尔夫商务管理等专业。高尔夫各专业主要培养具备从事现代高尔夫运动服务、管理和高尔夫产业相关领域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够胜任高尔夫俱乐部各类岗位管理、组织各类高尔夫赛事活动以及从事高尔夫企业的设施管理、经营与运作等方面管理的各层次人才。辽阳职院与辽阳太子河高尔夫俱乐部采取股份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双方各占50%的股份。双方共同投资建设标准的室内外训练场地和国际标准的18洞高尔夫教学场地及27洞的山地高尔夫运动场地。辽阳太子河高尔夫俱乐部及国内外其他连锁高尔夫俱乐部将为学生提供训练场地和顶岗实习及就业岗位。2009年10月,学院已在2010年毕业生中考选了30名学生,学习高尔夫场地服务专业的相关课程,2010年5月开始已到球场实训,8月份已全部按排球场就业。2010年秋季高尔夫场地服务专业新生报到35人。2011年计划招生高尔夫场地服务、高尔夫运动技术与管理、高尔夫商务管理等3个专业。目前,高尔夫学院运行顺畅,未来招生就业前景乐观。
三、举办校内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
2010年3月24日辽阳职业技术学院与辽阳市流体真空机械厂签署合作协议,成立了校内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合作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2010年3月—2011年3月采取产品生产、学生实训及产品研发于一体的合作形式,其中,生产原料、流动资金、产品销售及市场开发由辽阳市流体真空机械厂负责;厂房、机器设备、工卡量具及动力由学院负责,双方各自投入的资金和固定资产产权不变;第二阶段:2011年3月开始,采取股份制合作模式,实施企业化运作。辽阳市流体真空机械厂是一家拥有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以辽宁流体节能工程设计研究所(企业下属研究所)节能技术为依托的民营企业。该厂2009年研制成功的ZY-1.5型、ZY-2.2型叶轮式增氧机产品,已经进入辽宁省农机推广目录,从2010年开始享受农机销售补贴,已经批量生产并投放市场。另外,双方合作共同研发成功新式切肉机和鱼塘扫雪机样机已验收合格,正准备批量生产和对外销售。校企通过积极协商和严格论证,联合组建具有深层次校企合作特色的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将直接带动学院机械类专业学生在真正的企业生产实际环境中实习,实现学生实习实训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改变了过去将大料加工小、小料加工废的“空对空”实习实训模式,进而避免材料和能源的大量浪费,并有效的改变了学生厌倦实习和缺乏责任感的状况。学院通过建立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的合作研发团队,既有效地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双师型”素质和研发能力,提高了教师及学院的知名度,又将有力地支援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组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有利于探索和实践工学结合的“学校工厂化、工厂教室化”的全新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教师、企业和学校各得其所,实现了多方共赢。
四、举办设计工作室
为使学生尽早接触工作岗位,增强感性认识,培养、锻炼学生综合技能,提高实践动手能力,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按照整体设计、分阶段推进的原则,于2010年8月与有关企业合作建立了5个“产学一体化”工作室,包括摄影与制作、装饰绘图、动漫设计与制作、服装设计与展示、商业沙盘制作工作室等。经营方式采取企业化运作模式,由学校、企业、教师各按一定比例投资入股,利益按股分配,实行工作室主任负责制。实施工作室制度极大地调动了各方积极性,首先,对于学生来说,建立个性化工作室,它给与了学生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专业方向的自由,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了更丰富的教学资源,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效果明显。目前,该系已有80%以上大
二、大三学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室;其次,对于教师来说,打破了平均主义,建立了利益激励和约束机制,有利于教师的个性发挥、教学积极性的提高、责任制的建立和市场理念的形成;第三,对于企业来说,工作室既为企业提供了人力和智力资源,又为企业提供了生产基地,节约了成本,创造了效益。通过设计工作室的建立,全面检验了专业教学效果,提升了实践教学的针对性,为校企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企业互动搭建了平台。
五、举办各专业冠名班
冠名班是指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按企业用工标准,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考选若干学生组成一个班级冠以企业名称。对于冠名班的教学与管理,我们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效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通过这种方式培养的学生针对性强,学习兴趣高,学生既能了解企业的实际,又熟悉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工艺流程,具有较强的职业岗位能力,进入角色迅速,非常受企业欢迎。近年来,我院主动与一些紧密型合作企业协商,在顶岗实习和订单培养的基础上,大力倡导企业冠名班办学。2009年以来,我院汽车维修专业与辽鞍集团合作,举办了“辽鞍集团汽修”班;我院精细化工专业与鞍山惠丰化工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了“鞍山惠丰化工”班;我院与沈阳苏宁电器有限公司合作,举办了“沈阳苏宁电器”班等。目前,学院正在与无锡夏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同方多媒体科技有限公司、丹东新龙泰服装有限公司、辽阳红黄蓝亲子中心等洽谈冠名班合作事宜。通过与企业合作举办冠名班,使校企双方各自尝到了甜头,既促进了学院的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也为企业输送了量身定制的急需人才,实现了校企双赢。
上述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各具特色,能够充分发挥校企双方各自优势,有利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促进了学生的专业学习与职业能力的对接,满足了行业和企业的用人需要,是对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都有益的举措,更为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关系提供了经验。
第三篇:校企合作创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创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周晓明
创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采用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训、实习的有机结合,共同完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任务。
一、增强培养方案中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的针对性,实现办学模式由单一的学校教育向学校与企业合作教育模式的转变。
增强培养方案中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的针对性,就是要做到高职院校和企业用人部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这样,学校就能准确及时地根据市场变化、企业及学生的需求,结合当地(行业)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遵循高职教育规律,共同制定符合三方(校方、用人方、学生)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在这种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过程处于突出位置,具有很强的岗位针对性和主动适应性,能够大大缩短学生就业后的岗位适应期,共同培养行业经济发展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能力强、职业道德好”的高技能人才。
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为适应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战略需要,制定印发了《关于制定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意见》,从程序上规范了各个环节。利用产学研合作教育单位及实习基地的合作关系,成立了由医药工商企业专家、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院发展规划制定、专业设置论证、课程方案设计、教学计划制定、教材教案改进、产教合作建设、科研课题开发、人才标准调整等工作。学院也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及时捕捉用人信息,适时调整专业结构,完善教学计划,不断优化课程方案,科学开发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学目标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对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实现了教学与企业岗位需求的紧密结合。
校企共同开展实训教材建设。编写与医药生产、科研岗位群相配套、相一致的各专业主干课程综合实训指导书,变中等专业教育通用的验证性实验为高职高专教育定位的技能性实训。完成了《中药制药综合实训教程》、《药品质量检测综合实训教程》和《药品营销综合实训教程》三大类专业的综合实训教程和64门
实验实训指导书,实现了各专业综合实训有教材,单项实训有指导书,为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实行理论课与实践课分列课表制度。要求技术课全部进入实验实训场所进行实践教学,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中重点模拟岗位要求,按照GMP、GSP等规范让学生自己动手、具体操作,切实掌握岗位技术要求,强化岗位技术应用能力。同时,注重以医药企业文化贯穿实践教学全过程,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医药职业道德渗透,要求实训教师完全遵照专业、岗位职业道德具体要求,严格实验规则和实训操作规程,从而使学生养成严谨、规范、尽责、求真的良好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实验实训考核由教学科研实训中心负责。中心按照整体教学大纲要求,以专业技能考核为标准,制定实训考核方案,采取岗位技术规范问卷测试、技术现场操作等考核办法,突出了实践技能的应用,强化了实践教学的综合技能考核。
在招生计划中每年还划出20%的比例与有关医药企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企业和学院共同招生、共同拟制教学计划、共同制订毕业生标准、共同负责学生管理。真正使企业直接参与到学校培养人才的全过程当中,学生毕业后直接到该企业就业。目前,我院与亚宝集团、榆社阿胶厂、华康药业等6家医药企业签订了303名订单式培养计划。
二、优化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的资源互补性,实现教学模式由课堂传授为主向课堂与实践并重的转变。
企业不仅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而且全方位、深层次地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全过程。学院在实施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不仅可以依靠校内仿真型实训基地进行模拟训练,而且可以依托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实际操作和顶岗锻炼,使学生成为合作企业工作岗位上的“正式”员工。
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投资450余万元改造院办药品生产企业。对太原晋阳制药厂进行了GMP改造,完成了GMP认证。该厂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拥有准药品生产批号80个。现年产值可达1500余万元,已成为学院药物制剂技术和药品检测专业实训基地和科研基地。投资350余万元新建仿真式制药实训车间。按照GMP要求设计,建设了一个包括片剂、胶囊剂、丸剂、水针剂在内的四条药剂生产线。可容纳中药制药技术专业100名学生同时进行药品生产综
合仿真实训。采用股份合作方式,成立了山西华阳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经营中西药品,年销售额4000余万元。2004年通过了山西省GSP认证,目前已成为学院药品营销专业稳定规范的实训基地。投资700余万元,整合现有实验实训资源,开发综合实训项目。组建了中药制药、中药鉴定、中药材种植、药品质量检测、药物制剂、医药电子商务、职业综合素质、基础实验、现代教育技术、综合科研开发等10个综合实训中心。重新规划院属药材种植场,分别建有1个药用植物标本园和1个药用植物引种试种基地。总计占地75亩,共有药用植物600余种。学院药材种植场不仅承担着学院实践教学任务和相关领域的科研、开发任务,还可为医药企业进行GAP认证技术指导。
稳步推进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我院依托行业优势,在全省建立了54个涉及国有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集科、工、贸、农于一体的院外实训基地。重点建设了亚宝药业集团、云岗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0个示范性产学研合作基地。并聘请工程技术人员和营销专家作为学院的现场实习指导教师,满足了我院各专业实训教学和教师实践锻炼的要求。其中亚宝药业集团、榆社广生药业、一心堂药业公司、长治昂生药业、山西太龙药业集团等医药知名企业都是我院订单培养合作单位和校外优秀教学实训基地。这些合作企业都较好地完成了我院安排的毕业生毕业实习任务;此外大部分企业每年都要在实习毕业生中选用本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院外实习基地的建立,不仅是学院可靠院外实践教学场所,而且也是学生就业的稳定市场。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办学实践中,我们始终把实现校企双方资源互补,双向互利作为合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先后与
校外实习基地,企业方是如何重视和建设的?提供哪些优质服务?资源互补在哪些方面?
三、重视企业评价的参与性,实现教学质量评价由学校模式向校企合作模式转变。
创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院培养人才质量,为企业输送“适销对路,零距离上岗”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就要求企业和学院共同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估。企业参与学院专业设置、教学计划修订以及学生综合评价方案的制定,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阶段,以企业的评价为主。在毕业生毕业
资格审查时,企业对学生实习期间的评价和职业岗位技术能力的考核作为重点审查项目。同时,学院与企业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还应签订合作协议,规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使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
我院制定了实践教学管理规范、实践教学过程质量评价体系、实训课程项目及设备要求、实训(实验)指导教师工作准则、实训(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准则等管理制度。同时,对实践教学的组织和管理、实践教学大纲制定、实训(实验)讲义的编写以及教学准备、实训指导教师考核、学生实训(实验)技能考核等方面的工作也制定了具体的、便于实际操作的评价标准,初步建立了一个比较符合行业生产经营管理规范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各部门齐抓共管,严格考核,从而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职业教育教学评价标准由“单证”向“双证”转变,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双证书”制度的建立,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体现了培养数以千万计高技能人才的根本要求。创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本身就是要打破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各自封闭的局面,有助于形成正确的高职教育人才质量评价导向,真正建立以职业资格证书为主的人才评价体系。
四、突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效性,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社会认可度进一步扩大。我院产学研结合体制的建立和产学研合作教育机制的运行,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的发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为山西省高职高专院校乃至全国医药职业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示范作用。2003年7月10日《中国教育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以“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实践的高职产学研之路”为题对我院产学研合作教育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全面报道;连续两次参加了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在2005年山西省教育工作会议上,就我院产学研结合经验进行了大会交流。
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明显增强。在创建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体系过程中,我们依据用人单位对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制定了“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和“素质拓展计划”,全面实施了《素质教育纪实档案》工程,为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广大用人单位反映,我院毕业生与其它院校学生相比,具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精神、合作意识、奉献品质和娴熟的操作技能。
毕业生就业率稳中有升。在合作中企业不仅要求学生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而且要求学生要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和社会交际能力。为此,我们及时制定了“毕业生质量标准”,从思想品德、学业成绩、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普通话等级、体质、素质养成等方面规定了毕业时的合格标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多数企业主动登门招聘人才,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92.8%。
毕业生就业质量得到提升。办学以来我院累计为全国医药现代化建设输送了11000万余名职业技术应用性人才,毕业生优秀率达到了40%以上,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果。目前,毕业生就业质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作者,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第四篇:浅谈我校校企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引领时代步伐立足现实求发展
——浅谈我校企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上海市职业教育条例》指出,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以适应上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定单式培养等培养模式”。近年来我校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带动了教学改革,探索了新的办学体制机制,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要研究如何完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机制。
一、我校教育人才的定位
我校所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技术与技能性、职业针对性等特点,要求实践能力强、岗位技能高、业务水平精。学生要掌握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必须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紧密结合。
校企结合是企业参与职校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校企结合工作的重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专业的设置要符合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要;二是培养目标、培养计划的制定,要按照行业职业(岗位)能力标准和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来确定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三是教育资源的利用,尤其要利用产业的有形资产和人力资源;四是企业参与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等方面。无论从职业人才的特点还是从其培养途径看,职业教育都具有校企结合的性质。
二、我校校企结合的好处
职业教育就是为职业而进行的教育,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加强校企结合是办学模式的探索是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企业化管理的办学特点的有效途径。1
校企合作促进了职业教育与企业界的紧密结合,使学校和企业实现双赢,学校借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学生得到了锻炼,而企业也借机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人才。
(一)它促进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在课堂学习理论知识之后,接着就到企业进行技能的操作训练,这就能够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在课堂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通过在企业参加岗位劳动,学生学到了基本的劳动技能和动手能力,职业能力得到了锻炼;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在企业中接触生产实践,能把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和企业工作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并通过企业来接触、了解社会,在企业实践中锻炼语言沟通能力、交际合作能力,学习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培养自身的情操和职业道德修养,促进自身的知识与技能、能力与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它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学科专业,强调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实行“订单式”培养人才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社会对人才需求相脱节的问题,有利于职业学校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人才,促进学生的良性就业。“校企合作”办学最大的特色,就是吸纳企业参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特别是以企业对人才需要为导向设置专业,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学生的毕业实习在企业中完成。学校设置的专业都是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适应企业需要的学生,这样既有利于毕业生的就业,又有利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质量意识。上海市教委提出要校企结合,教学贴近企业生产。我们都知道大部分职校的技能训练都是在校内的实习车间完成,往往与工厂的生产实际有一定差距。学校一般用的是60分及格制,给学生长期留下的就是只要有60分这个零件(或产品)就合格,某些尺寸不合格是可以的。而生产实际中合格率是指合格零件数量占给定毛坯数量的比例,这里的合格零件是指所有尺寸都符合图纸的要求,即100分,而不是60分。在训练中往往只注重训练学生基础能力,只要加工出零件就满足了,而忽略强调零件的尺寸公差、形位公差、工艺知识等要求,更不用说生产效率、工时核
算等生产管理的重要因素了。因此按此模式培养的学生与生产实际严重脱节,生产管理的知识获得更少。通过校企结合就避免这方面脱节,培养了学生对所生产的产品是否合格的质量意识。
三、对我校校企结合的新思考
(一)立足于现实,分析存在的问题
一是在认识上,企业、职业院校、政府和社会对校企合作价值功能的认识,还存在着局部意识与全局意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许多企业和学校都缺乏成熟的“合作教育”观念。二是在政策上,政府还没有形成有力的财政资金支持、严密的法律法规支撑、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权威的宏观协调机制。三是在条件上,资金的不足、设备的匮乏、场地的限制,以及企业环境和学校环境的差距,都制约了校企合作深入而全面的发展。四是在运行上,企业着重物质利益和经济效益而产生了应付现象与短期行为,学校所追求解决的是学生实习和就业问题,出现了急功近利和形式主义。校企合作显然并非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我们寻找新的着眼点,任重而道远。
(二)着眼于未来,走教、产、研一体化道路
为了更好地促进校企合作的发展,实现“互惠互利,水乳交融”达到双赢的局面,根据我校目前机、电两个专业存在的发展优势,我们要抓住当前发展机遇,应该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课程改革、产学研项目、技术开发、学校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深层次、长远利益上进行合作,提出如下建议:
1、在教学上从社会需求入手,把企业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体系、课程教学的组织实施有效结合起来,让企业由配角变成主角,参与到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决策。紧贴区域经济需求,校企共建专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行业企业需求开设或调整专业,让行业企业共同参与制订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等。在校企合作中努力探索多样化实现形式。企业从学生一进校就全程介入教学过程。以企业生产活动和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校企共建课程体系。以培养
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把岗位职业能力标准作为教学核心内容,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与生产实际紧密结合的核心课程和实训教材,并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组建课程群。以职业能力导向改革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践技能的学习,注重对能力的评定和实践的考核。
2、我们学校根据自己的专业特色和职业岗位要求,建设集“学做合一、生产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技术服务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遴选一批优秀企业,双方进行双向选择,根据“优势互补、产权明晰、利益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在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引入企业具有生产功能的仪器设备;在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探索教师和技术人员融通、教学实训和生产过程结合、设备与利益共享的运行机制,实现运行机制市场化,使实训基地产生自我的造血功能,使实训设备发挥最大的功能;在实训基地的功能上,集生产、实训、技术开发与服务、技能培训与鉴定等四位于一体。通过基地合建,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技能,推进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改革,推进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
3、充分发挥学校校人才资源优势,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师资团队,专业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是形成在本专业(行业)中具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充分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我校现在的机电专业的有利优势,共同开发出机电合一自主产品。让学生和教师直接参与生产和教学指导,进行项目开发,在开发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
第五篇:基于校企合作下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基于校企合作下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 陶海蓉
【摘 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有效的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详细介绍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国示范建设期间,如何有效的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构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以及如何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深化“诚信网商”专业文化内涵建设。
【关键词】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我校所在的番禺区,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更是得到了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展迅猛、效益明显,目前已构建起以3大实体园区、8大虚拟平台、1500家会员企业为框架的电子商务发展体系,在政策、地理、物流、产业、人才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作为国示范的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示范校建设进程中,立足于本土特色,与行业协会和区域经济紧密相连,以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作为本专业建设的抓手,致力于探索电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文将详细介绍本专业借助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和深化改革的过程和路径。
一、深化“网实一体”,共筑人才培养新篇章
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以及行业企业对电子商务办学的要求,本专业进行了“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状况与教学改革”专项调研,共走访了五十多家企业,采访了一百多位电子商务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回收有效问卷530份,了解了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通过召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专家座谈会,找出职业发展的共同规律,经反复研讨从中提炼出了电子商务行业的核心岗位群,结合中职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就业实际确定了适合中职生就业方向的4个核心岗位群,包括:网络客服、网络编辑、网络推广、网页美工等,并最终确定了4个核心岗位群所包含的18个典型工作任务和26项职业能力。并依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路径,构建了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网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即校企融通,“四阶段”课程体系,并深化了工学结合,“五环”项目教学模式。1.校企融通,“四阶段”课程体系
第一阶段奠基职业基础。学生初进校园,对专业了解甚少,这阶段的教学目标以电子商务的认知和专业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为主。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职业人的状态,我们运用案例教学法,与一家规模比较大、业务全面涉及线上和线下的电商企业——番禺耐驰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抽取企业经营中的典型问题和案例,成为教学案例。如《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中,我们以耐驰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的天猫旗舰店经营为教学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电子商务的特点和经营模式,从而对电子商务的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阶段强化职业能力。学生在本阶段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技能,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和认识。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信息万变,为了改变教学内容滞后的现状,我们以体验式教学为主,采用“请进来”的方式把企业的项目和最新技术引入学校,通过师生共同参与项目建设,体验真实的企业工作流程,学习专业职业技能。在《商品拍摄与处理》的课程上,我们与广州市番禺区梵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把企业一些商品拍摄的项目带入课堂,老师带领着学生按企业要求分组完成。企业人员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予反馈与指导。通过引进企业项目,不仅能强化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让学生了解行业的标准和企业的文化。
第三阶段提升职业技巧。让学生与企业真正对接,实现“网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本阶段,我们实行“走出去”的策略,与本地传统的企业合作共建网店并进行网店运营和管理。番禺莲花山“渔珍”是家经营海产品的实体店,由于没有技术力量,所以无法把业务推向网络销售。与此同时,在我们教学实践中老师经常因为没有企业商品而难以开展真实的电子商务实训。在这个契机下,我们与企业合作,老师带着一个项目小组的学生为企业建立淘宝网店,进行网上经营。学校提供技术和运营管理支持,企业管理商品和提供资金。通过校企融合,学生从开设网店、网店装修、网络推广、网店运营、商品维护、网络客服、物流管理等全方位了解电子商务,弥补了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在教学实施中,我们以分层教学为主,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分配工作岗位和内容,实行轮岗制,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充分体现分类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阶段培养网商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树立诚信网商意识。在最后的阶段我们依托模拟公司综合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我们以创业团队的形式把学生按6-8人一组分成多个团队。每个团队根据自己兴趣和优势创立模拟公司,经过公司成立、人事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团购交易等模块的训练,让学生了解创业的流程和公司的运作,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树立诚信网商的创业意思。
2.工学结合,“五环”项目教学模式
按照“网实一体”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每个核心课程都包括了4-6个典型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典型的职业活动项目来获得技能和知识,进而掌握方法和技巧,形成工作经验,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在电子商务专业推行“网实一体”的项目教学法,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都按照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成果展示——评价反馈的步骤进行。五个步骤可以循环反复,形成闭合的圆环,每一次循环都能达到质与量的飞跃。通过“五环”项目教学模式,项目即任务,成果即产出,教师和学生的素质以及实操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深化“诚信网商”文化,以文化引领促专业建设
专业文化是专业建设的灵魂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导向性、约束性、规范性和陶冶性。专业文化建设可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是学校内涵建设主要工作之一。因此,只有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打造品牌专业,更好的服务行业企业,才能保持专业的稳定性。
专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精神文化建设、专业物质文化建设、专业制度文化建设、专业职业文化建设以及专业评价体系建设。
1.专业精神文化建设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召开专业文化建设专题会议,集思广益,概括提炼升华了“培养诚信网络商务意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八个字为专业的核心理念。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论坛、辩论、征文、社团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商务活动,培养学生诚信网络商务意识。以活动促专业文化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在图书馆六楼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走廊设置宣传栏,图文并茂地介绍专业精神文化,例如专业理念、专业在学校的发展历史,专业特色、实训基地功能、校企合作单位等。
2.专业物质文化建设
主要通过环境布置、氛围营造、特色专业实训室建设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和感悟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专业精神,使学生得到充分的专业文化的熏陶。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先后建立了网络编辑实训室、电子商务呼叫中心室和学生创业园等特色实验室,拓展了淘商城、高获迪等企业校区,建立了新英思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3.专业制度文化建设
专业制度文化是指以专业建设和管理为目标所拟定的专业所有师生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本校在国示范建设期间,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教学管理规定、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办法、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学生管理规定、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机制、校企合作机制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促进本专业部各项工作的规范和深入开展,以制度文化促进专业建设。
4.专业职业文化建设
(1)职业生涯规划。新生刚入学,即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以及行业专家回校报告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经历,提升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帮助指导学生制定“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监督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情况。定期举办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水平。
(2)专业特色活动。通过定期举办的专业特色活动。如“念亲恩”网店商品线下展销会、花车巡游活动、乐购网学生格子铺经营管理、新西兰生活馆校外基地的模拟公司年会、校园十大网商评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
(3)实训基地学生实践。我校依托岭南电子商务产业园以及淘商城电商产业园建立了两个校外实训基地,并和新英思广告公司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还依托电子商务学生社团建立了乐购网学生创业园。这些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校内校外实践场所,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企业文化,及早树立“职业人”的意识,早日向“诚信网商职业人”的角色转变。通过“梵米-网店装修”订单班,“名特农产品—网实一体”订单班,“新英思——商贸与设计”订单班,让学生实现学习即工作,毕业即就业。通过订单班的运作,让学生在校即了解相关企业的企业文化,了解电商行业的职业文化。
5、专业评价体系建设
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推行“五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将各级政府对职业学校的评估指标体系、企业用人标准、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学生的发展需求等要素进行综合,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企业(行业)、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从评价体系的建设方面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相结合,从而达到校企文化相融合的结果。
三、服务区域经济,孵化“番职校”电商品牌
通过政—校—企—行四方联动,我校着力于打造“番职校”电商品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校依托于番禺区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借助于岭南电子商务产业园、淘商城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番禺耐驰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番禺农特产网、番禺社区网等企业及机构,孵化了新西兰生活馆、渔珍海鲜干货直营店、番禺农特产品淘宝商城、校园乐购网等电子商务网站或淘宝网店,实现了一定的盈利和收入,为本区域的一些中小企业提供了合作的样板和模式,全力打造“番职校”电商品牌。
四、校企合作结硕果,网商文化起示范
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推动下,本专业部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近年考证和竞赛呈现了双赢的局面。在2014年的电子商务员考证中,我校的合格率超以往历届水平达96.77%。2014年的广州市学生电子商务技能竞赛,我校获得了二等奖的成绩。2014年举行的“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我校12级电子商务学生成功杀入决赛,取得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我们不但培养了学生,也成长了教师。教师在校企合作中掌握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知识技能;在项目教学中提升了教学的水平和职业能力;在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中总结了实践经历,提炼成一篇篇的教研成果。2013-2014年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公开发表论文9篇;市级获奖论文9篇;申请广州市精品课程2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4项。本校的“模拟公司”精品课程获得了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在财贸类专业课程建设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以“呼叫电商文化,孵化诚信网商”为宗旨的电商专业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起到了较大的示范效应,校内带动汽车、数控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建设,对外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机制、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先后吸引了山东淄博信息工程学校、宁波市宁海职教中心、杭州开元职校、广东省华侨职校、顺德勒流职校、梅州职校等众多省内外院校参观,交流建设成果。
相信在后示范校建设进程中,我校一定能沿着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产教融通的路子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相信本专业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武智.高职校企文化融合下的专业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2(23):67-68 [2]徐华.校企文化融合下的专业文化建设探微[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2-63 [3]殷锋社 王晓江.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4(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