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9-05-12 15:47: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通过分析校企合作中党建工作的现状,研究高职学生党员的特点,探索和实践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加强高校基层党的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突显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 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

一、校企合作中党建工作的现状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合作育人、互惠双赢的职业教育模式,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在当前的校企合作的研究和实践中,从学校方面看,更多关注的一是邀请企业专家研究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计划、开发课程标准;二是聘请企业专家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结合实际向学生传授实用的技能;三是依靠企业为学生提供的良好实训条件和基地,解决学校办学资源的不足,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四是依托企业提供学生实习和就业单位,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而从企业方面看,更多关注的首先是获到优秀毕业生的优先录用权;其次是利用学校良好的师资、科研和教学资源进行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再者通过校企合作,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双方主要倾向于共同开发、研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和科研课题,几乎未涉及到党组织的建设与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校企合作开展党的工作,对于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促进学生党员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具体实习和工作岗位上起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一直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校企合作不应仅限于课程开发和专业建设

方面的合作,还应该在党建方面深入合作共建,使党员队伍在学院和在企业都能发挥更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党建工作相对比较薄弱,学校应该发挥组织优势,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党组织,规范管理企业派往学校任教或培训的党员职工,让企业党员职工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学习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方法。企业应同样严格要求到企业工作或学习的师生,要求他们认真参加企业的党组织生活,在工作岗位上创先争优,建功立业。

二、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管理的实践探索

在校企基层党组织共建活动中,应重点加强到企业实践实习的毕业生党建工作。毕业生党员

既是学生党员,同时也是企业党组织的临时成员,更可能是企业未来的员工。他们在实习、实训期间的组织生活建设,对共建双方的党建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党员的阶段性特征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途径,学生在毕业年级到企业实习、实训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表现出以下特征:

1、组织发展受限,预备党员比例大

按照党员培养考察的程序和时间要求,同时为了确保党员发展的质量,通过对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的培养考察,将优秀学生吸收入党时,大多是二年级下学期或者是三年级。而三年级学生大多出去实习,给组织发展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使许多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学生被挡在了党组织的门外。并且形成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学生党员年龄小,党龄短,而且大部分是预备党员的现状,他们在校接受党组织教育时间不长,党的纪律观念不强,走向社会易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西方思想的冲击,理想信念和党员意识淡化。

2、缺乏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淡化

受三年学制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大部分都是毕业年级的学生。不少学生刚刚发展为党员就出去顶岗实习,对这部分学生党员的后期教育没有跟上,而且高职学院毕业生大多就业于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个体企业等党组织建设不够健全的新经济组织,即便少数同学去的是有健全党组织的单位,新单位也很难及时将他们纳入党组织,进行相应的教育管理,使得毕业生党员平时的理论学习不系统甚至缺失,加上部分学生党员入党是为了好找工作,没有真正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入党动机中存在功利因素,也存在理想信念淡化的现象。且由于新形势下,对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方式、方法、内容无新举措,疏于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造成他们思想政治意识薄弱,理想信念不牢固,党性不强,群众观念淡漠,不能很好地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校企合作中高职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高职院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绝大多数毕业生党员能够以党性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难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思想状况难以掌握。从各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对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看,学生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一般由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兼任,基于党员发展任务重,学生党支部要管理全系的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和发展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加上毕业生党员长期在企业实习,难以对这部分学生党员思想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即使通过网络平台(目前使用QQ)传达信息,交流较多,但网络方式缺乏一定约束力,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造成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弱化,从而

导致其先进性的减弱甚至丧失。从毕业生党员自身看,部分毕业生党员不能按时递交思想汇报,不主动与支部沟通,造成了支部难以掌握党员思想状况。

(2)教育方式创新不够积极,组织活动内容贫乏,难以满足党员需求。高职毕业生党员长期在企业实习,而党支部组织的学生党员活动与党外活动、团组织、学生社团群体的活动缺少联系。党支部组织活动内容贫乏、方式陈旧,多半是用来解决新党员的发展问题,而很少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交流和实践活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不能及时求变和创新,导致部分党员严重缺席支部活动,使得许多教育活动难以开展,没有通过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来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3)毕业生党员模范作用难以发挥。受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少数学生党员出现理想信念弱化,组织性、纪律性有所松懈,如对应该参加的组织生活不积极,工作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缺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党员意识不够强,没有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与毕业班党员个人及其实习就业单位沟通交流不畅。由于毕业班学生长期在企业实习,实习单位数量众多且十分分散,加上许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或民营企业大多未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基层党支部往往与学生党员及其实习就业单位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很容易造成毕业班党员两头都不参加组织生活的现象,使得党员教育管理出现“真空”。

(三)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创新

根据目前高职学院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际情况,针对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因势利导,区别对待,本着创新性、实效性和规范性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引导毕业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提高认识,加强指导

根据毕业生党员比例大、学习任务重、企业实习时间长、就业压力大和自身渴求得到充分发展等特点,各级党组织应对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给予充分重视。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否富有成效,关系到整个学生党员队伍的素质和学院党建工作的对外影响。学院党委及其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改进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作为新时期学生党建工作的大事来抓,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指导学生党支部紧密联系毕业生学生党员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增强工作效果,使这项工作得到切实加强和改善。

2、充实队伍,强化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力量

由于学院基层党组织缺乏专职学生党务工作者,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主要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老师承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要改变目前高职学院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以兼职人员为主的状况,有必要减轻兼职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使一定数量的学生党建工作人员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学习党建工作基本理论、提高党建工作业务能

力、掌握学生党员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党员工作。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党支部书记经验不足,对毕业生党员思想、学习和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束手无策,缺乏指导和解惑能力。因此,最好选派专人或工作能力强、思想成熟的辅导员担任毕业生党支部书记,同时注重加强专、兼职党务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切实发挥他们的作用。

3、创新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

为了提高毕业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各系党总支要按照学院党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根据各系条件和特点,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工作。根据当前的政策环境,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具体方法加强毕业生党员组织生活。

第一,改变毕业生党员原有固定式的汇报、会议、联系人方式等教育管理形式,发挥毕业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功能。建立党员服务流动站、校企共建党员基地等,让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互动起来。充分利用毕业教学环节,结合毕业实践教学检查下企业、去现场的同时,做好企业实习期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要求每位学生党员都要将一份《党员实习鉴定表》交给所在实习单位给予考核鉴定;利用学生在企业实习中期回校的时机,在校内的党组织生活会上进行思想汇报和工作交流,从而在社会实践、提升就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经验积累等方面与在校学生分享。

第二,成立企业流动党员党支部,毕业生实习期党小组。针对高职毕业生党员实习单位多未建立基层党组织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设立毕业生流动党员党支部,专门对流动党员进行集中教育和管理,可以把学生党员的教育延伸到企业,实现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不留空白。同时,一个实习单位或地点相近的几个实习单位中的学生党员达到 3 人及以上的可建立实习期党小组;实习单位比较分散,不具备建立实习期党小组条件的,可以尝试建立“网络党小组”,在毕业生流动学生党支部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

第三,转移临时组织关系。系党总支和学生党支部要主动联系,毕业生党员所在的就业单位将实习期学生党员组织关系临时转移到单位或单位所在地街道、乡镇党组织,使实习期学生党员提前参加实习单位的党组织活动,增加社会实践以便尽快融入单位。

4、整合力量,健全与企业沟通交流机制

按照班级或是专业,安排责任心强,政治理论水平高的党员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该教师在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负责与企业沟通交流,获得企业的支持与协助。如果企业有党组织的,支部应加强与企业的组织联系,或开具组织介绍信要求学生党员参加企业的组织生活,或要求企业党组织对学生党员实习期间表现作组织鉴定。如果企业没有党组织的,支部应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联系、网络等方式加强与企业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党支部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形成个人、学校和社会良性互动的大循环教育模式。

针对实习企业和实训基地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党组织建设跟进方案。在有党组织的企业,将实习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学生党员纳入相应的企业党支部或党小组教育管理,聘请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为实习生党建指导员,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等。在企业党组织的精心指导、培养下,让学生快速融入企业。在党组织不健全的企业,积极协助企业成立党支部;党员不足三人的企业,将学生党员与企业党员组织在一起,成立校企联合党支部,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在劳动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活动。利用劳动闲余时间开展主题教育等。

5、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网络载体”建设

根据我校的惯例,毕业生党员从11月中旬开始在全国各地实习。针对毕业生党员组织生活难以正常开展的现象,重庆市内应充分利用12371党建信息平台,定时上网过组织生活,网络发展对象公示、网络支部会议、交纳党费、及时提交思想汇报等;对更大范围,可建立学生党员“飞信群”、“QQ群”,以及时加强与党员的联系,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开设“支部书记博客”,可以网上及时宣传党的理论,解答党员的困惑,帮助其度过思想、学习、就业的难关。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把全国各地的毕业生党员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解决了空间上的距离感。在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党建工作进网络不仅仅是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拓展了党建新领域、构建了党建新格局、发展了党建新载体,进而推进了学生党建工作在理论上的创新。

总之,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做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创先争先活动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方法上不断创新,在理念上不断升华,才能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1]孔静,吴小唯《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思考》《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6

[2]邓晓琳《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

[3]曾令玉《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2 [4]孔凡成《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中国职工教育》2007,11

[5]李健《谈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院校企合作基层党建工作创新》2010年第9期

第二篇: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顶岗实习模式探索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顶岗实习模式探索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顶岗实习模式探索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但是目前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存在着诸多问题,进而导致顶岗实习效果差,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本文在分析了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顶岗实习的模式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642.44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当前产业结构的调整,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相应变化。学历制胜,以学历论工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有的企业更加主要人才的工作经验和实际动手能力,因此,高等教育也不再是就业的保证。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经验和技能是当前大学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的重点,顶岗实习无疑是弥补这一缺陷行之有效的途径,各高职院校都进行了顶岗实习,也有大量的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

一、研究现状

在国外,各个国家都非常强调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性。19世纪末以来,涌现了一批以杜威(John Dewey)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代表的关注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这些理念试图满足当时时代的需求和超越传统学校教育的许多弊端,主张从“坐中学”转向“做中学”。这理念在后续的近百年时间里一直得到不断的强调和完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效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其提出的培养模式就包括了见习--实习这一模式。

国外关于实习的研究很多是集中探讨实习对大学生的影响:有研究人员认真论证了实习既有利于改进大学生在学校里的表现,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也有研究人员通过对参加实习的会计专业大学生与未参加实习的会计专业大学生进行比较,前者在学习表现上要比后者要更出色,从而证明了实习确实可以作为一种拓宽学生专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业知识的工。还有研究人员从实证角度研究大学生的实习与其随后的学业表现有很大的相关性,用以阐述实习的影响。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在不同的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模式,有不同的特点,但是都有着相同的特征,即都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对学生负责的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完成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担当,通过将学校课程学习和企业实际培训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种完整的教育模式,其效果也十分明显。

国内对于顶岗实习的研究也很多,相关文献对顶岗实习的界定主要涉及高等师范院校学生的教育实习和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专业实习。职业学校顶岗实习主要是让学生在企业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在校园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在学生毕业后将要从事的工作岗位上顶岗实习,由职业学校与企业两个育人主体共同培养学生的工程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同时利用学校的人才优势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实现校企双赢,也同时实现学生毕业和就业的无缝连接。

还有一些文献资料是对顶岗实习模式的研究。谢培松根据实习时间、地点、实习学科数量、实习管理方式、编队方式、实习的真实程度等不同的标准对教育实习模式进行了划分。

在文献中,还有对顶岗实习的不同界定。学生上课期间去企业进行的顶岗实习叫做专业顶岗实习,就业前进行的顶岗实习叫做毕业顶岗实习。

还有一些学者对顶岗实习问题及对策提出看法的。孙标提出目前除了学生自身因素之外,校企合作的缺失导致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学校、企业和政府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责任主体。

二、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开展顶岗实习优势明显,但是就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来讲,对于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是较为松散的,政府支持力度也相对较弱,为期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期的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存在以下问题:

(1)虽然不少学校直接将实习纳入学分体系,并强调如果实习单位不盖章,学生就拿不到学分。但是,很多学生实习的目的比较功利,就是为了拿学分,不惜弄虚作假,托亲戚朋友盖个章,蒙混过关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了事,根本没有起到实习的作用,在对待实习态度方面显得比较浮躁,不够务实。

(2)学生普遍对实习的重视度不够,在进行实习的时候存在高薪酬的要求,导致不重视在实习中能学到什么,而是实习单位能给他们什么,因此造成学生频繁的换单位,实习效果不好。

(3)由于大品牌、对口的实习单位太难找,同时大品牌的实习单位所需的实习生也有限,因此目前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单位多为小企业,小企业的内部管理较为松散,学生在这些企业实习学不到任何东西。

(4)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帮学生找到的统一实习单位,大多数是工厂或者比较偏远的地方,工作环境和条件不是特别好,而高职的学生要求一般较高,因此到时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很容易离岗。

(5)学生数量较多,很难有一个企业可以同时接受一个班级的学生去现场进行实习,这就导致学生只能自己分散找实习单位,而这些企业也只是找个工作人员,对学生的了解和关注度不够,也谈不上对学生进行详细的指导,学生更加学不到实际的工作能力,对其的就业没有什么帮助。

(6)学生在实习期间也比较随意,6个月的实习时间中可能只有1-2个月的时间是真正的实习,其他时间不是在找实习单位就是回家探亲。同时在单位进行实习时,学生的主动性不强,缺少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眼睛里边看不到工作,不和上司以及指导教师进行沟通。

由于以上各种问题,导致学生是毕业顶岗实习中学习不到实际的工作能力,无法对自己的工作岗位及其流程有深层次的了解,更无法为其就业提供很好的帮助。

三、顶岗实习模式改革

因此,在职业规划教育中,为了规范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帮助掌握自己工作岗位的具体职责和详细工作流程,培养好自己的工作能力,增加自己的工作经验,研究顶岗实习的模式改革十分必要。

基于上述的研究背景和存在的问题,本文在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利用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创业实践教育中心的现代公司实战项目这个校企合作平台,把企业搬进校园,采用真实的案例、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流程和单据等资料,建设成为一个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该虚拟的商业社会环境有10家制造型企业、2家客户、2家供应商、工商局、税务局、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社保和公积金中心、服务公司等组成,并对制造型企业的内部进行了详细的岗位分析,把真实的企业管理模式和流程搬进来,一个制造型企业有采购部、生产部、仓储部、市场营销部、计划部、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和企业管理部等8个部门组成,共设计198个岗位,可以同时满足198位学生一起进行实习,同时又4-6位学校和企业的教师一起进行指导。

利用这个虚拟商业社会环境,改革原有的为期6个月的毕业顶岗实习模式,把企业搬进校园,使学生的毕业顶岗实习变成1+5模式,即1个月的校内顶岗实习和5个月的校外分散顶岗实习,是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能在校园内进行仿真的企业顶岗实习,选择各自未来想工作的岗位,进行仿真的实习,熟悉其工作的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具体真实的职业工作能力,为其将来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等了解了具体的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任务、具备了到真实企业工作的职业能力之后,再去进行企业校外顶岗实习。这样能够为学生进行校外的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促进学生的校外顶岗实习。

参考文献:

[1]王明玉,顶岗实习创新机制与策略研究—以物流专业为例[J],物流科技,2012,12.[2]张景超,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研究[J],科技视界、2012,34.[3]周登攀,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2,12.[4]柳和玲,顶岗实习教学创新的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08

[5]曹晓兰,论校企合作中的毕业生顶岗实习[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12,04.[6]孙标,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探索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01.------------最新【精品】范文

第三篇:校企合作视角下旅游管理教学实践探索

校企合作视角下旅游管理教学实践探索

摘要:旅游业是举世公认的无烟产业,是建设生态文明最有优势、最富潜力的美丽产业,是新常态下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培养一批高技能的旅游人才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分析了旅游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建议,以便对高校旅游专业教学改革做出有益探索。

关键词:旅游管理

问题

建议旅游管理专业的现状

旅游产业是举世公认的无烟产业,具有资源消耗少、能源消耗低的优势。根据调查显示,旅游业万元产值能耗约为全国单位GDP能耗的1/6和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的1/11,是汽车业万元产值能耗的1/

7、房地产业的1/

5、家电业的1/7。随着旅游者文明水平的提升及旅游方式的不断改进,旅游业万元产值能耗将不断降低。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旅游业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领跑者,为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均做出了贡献。

经过多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我国旅游行业走出了一条有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满足了人们的需求,但同时也存在着对政府关系依存度大、缺少国际品牌、文化挖掘不够、旅游专业经营水平不高、专业的旅游管理人才匮乏等问题。在旅游业快速发展、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时期,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匮乏,旅游企业一线基层管理人才出现断层是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支撑。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学校迫切需要适应产业转型升级要求,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布局,以此打造全新的职业教育。我国的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教育体系尚不完善,职业的旅游教育更是处于摸索阶段。我国的旅游管理有着以下问题和不足亟待解决和完善:

1.1 层次定位不清晰 目前很多院校对高职类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层次认识不清,毕业去向定位不准确,导致教学工作的重点错位,将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目的混淆。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多年从事本科教育管理,他们对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养哪一个层次、哪一种类型的人才,不十分清晰。因此,不能正确地把握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教学管理中更多的以本科教育管理模式去引导,导致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了本身的优势。

1.2 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旅游管理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际情况是很多院校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是理论教学,实践统一被安排在最后的毕业实习中。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学生感觉在学校学习的内容空洞与实际工作联系少而缺乏学习积极性,出现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专业课上心不在焉的状况。在学生实习期间,学校和企业之间缺乏深度的合作,企业看中的是学生的廉价劳动力,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生的教学工作中,双方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材编写、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合作不多。实践学习的内容比较单调,实践学习的层次不是很高,实践学习的单位比较单一。很多学生的实践学习积极性不高。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在实践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内容缺少细化目标。

1.3 师资队伍不合理,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的老师大多是从应届毕业生中招聘,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走上讲台的,尽管其具有着丰富的旅游管理的理论知识,但是缺乏相应的实践经历,对行业缺乏了解,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性相对较弱,不能成为实践教学活动的好导师,这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另外,学校缺乏对教师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培训,导致教师在讲课的过程无法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只能讲空洞的理论,教学缺乏吸引力和实际作用。校企合作下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2.1 准确定位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 针对旅游产业“招工难”和“难留人”现象,高校要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准确定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向,在关注学生的职业岗位动手能力、操作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职业适应能力、职业迁移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专业要求,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素质为目标,坚持德育为先,特色文化育人的教育理念,实施准军事化的学生管理、保姆式的家庭服务、职场化的校园文化,确保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三结合”,持续开展具有鲜明特色的职场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极大增强了学生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竞争力。

2.2 加强校企合作,创新办学模式 高校旅游管理学院要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促进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积极更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由单一的学历教育向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发展,由单一的职前教育向职前与职后教育并存发展,依托地区知名企业,实现借船出海的育人目标,努力成为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新引擎。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学校要充分利用地区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的优势,走出校门办教育,实行多元化、多形式、多渠道合作办学模式,加强与当地旅游企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实行“1+2”的办学模式,既解决学校学生生源不足的问题,又强化了本校的发展优势;要与当地旅游知名企业和相关部门达成合作办学意向,进行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式培养。拓宽学生就业渠道,走出一条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办学新路子,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针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需求,学校要与时俱进开设新的旅游专业课程,为企业量身定做、订单式培养的方式,极大地满足当地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合作新机制。学校与企业签订合同,共同制定实习计划,定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实现“做中学、做中教”,实现专业教学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学校还要制定相关制度要求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轮训制度,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和其他用人单位定期进行见习和工作实践,组织所有专业教师参加双师型教师培训。学校的专业教师要经常深入企业,与旅游产业的管理者和负责人一起探讨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通过教学改革,把课堂搬到实际的工作场地,切实保证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学生的动手能力普遍得到加强。

2.3 建立实训基地,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 学校要多方筹措,投入大量资金,结合专业特色,不断完善实训基地建设,为教学和学生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真正做到了教学环境优质化,教学内容职业化,能力培养专业化。学校要推行“毕业证+专业技能等级证”的双证书制度,让旅游专业的学生在毕业时既能得到学校毕业证,同时也能得到专业技能等级证。“双证书”制度,作为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随着当代社会对专业技能水平要求的日益提高,正越来越受到广大学生与家长的重视,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同。

2.4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健全评价体系 全面加强教师师德建设,按照相关规定,不断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为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组织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并作为教师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必要条件,其他教师和管理人员也应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制定实施以教学工作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绩效考核方案,其中教学绩效占三分之二比重,科研绩效占三分之一比重。所谓教学绩效并不是教授授课的数量和课时数,而是包括了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学生的学业表现等。把学生培养质量列入对于院系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老师进行教学绩效考核时,将更加兼顾质和量两方面的内容,尤其在考核院系教学质量时,将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投入、教学研究和改革、教学管理等作为“增分减分”指标列入考核内容,基本教学工作量包括课堂教学、指导毕业论文、指导实习实践活动等。教学质量包括教授上课比例、学生评教情况、同行评价情况、各类教学奖项和成果的申报及获批情况。而减分因素包括考试管理、教学事故出现频次、学术不端行为等。教学绩效以院系为测算单位,整体打包到院系,院系根据各自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教师完成教学工作量情况、教学效果等因素,确保绩效二次分配符合“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潘雅芳.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模式创新初探[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02).[2]樊信友.关于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3]刘晓航.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运作[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6).[4]李雪,魏莉,傅克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06).[5]梁春媚,王薇薇.论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教学[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作者简介:裴敏莉(1968-),女,浙江海宁人,教授,研究方向:旅游地理。

第四篇:基于校企合作下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基于校企合作下的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探索与实践

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 陶海蓉

【摘 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能有效的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本文以广州市番禺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例,详细介绍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国示范建设期间,如何有效的以校企合作为抓手,构建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以及如何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深化“诚信网商”专业文化内涵建设。

【关键词】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电子商务人才培养

近年来,电子商务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市场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而我校所在的番禺区,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更是得到了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发展迅猛、效益明显,目前已构建起以3大实体园区、8大虚拟平台、1500家会员企业为框架的电子商务发展体系,在政策、地理、物流、产业、人才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作为国示范的四个重点建设专业之一,在示范校建设进程中,立足于本土特色,与行业协会和区域经济紧密相连,以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作为本专业建设的抓手,致力于探索电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新路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文将详细介绍本专业借助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建设和深化改革的过程和路径。

一、深化“网实一体”,共筑人才培养新篇章

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以及行业企业对电子商务办学的要求,本专业进行了“电子商务人才需求状况与教学改革”专项调研,共走访了五十多家企业,采访了一百多位电子商务毕业生,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回收有效问卷530份,了解了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通过召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实践专家座谈会,找出职业发展的共同规律,经反复研讨从中提炼出了电子商务行业的核心岗位群,结合中职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就业实际确定了适合中职生就业方向的4个核心岗位群,包括:网络客服、网络编辑、网络推广、网页美工等,并最终确定了4个核心岗位群所包含的18个典型工作任务和26项职业能力。并依照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路径,构建了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网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即校企融通,“四阶段”课程体系,并深化了工学结合,“五环”项目教学模式。1.校企融通,“四阶段”课程体系

第一阶段奠基职业基础。学生初进校园,对专业了解甚少,这阶段的教学目标以电子商务的认知和专业文化基础知识学习为主。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职业人的状态,我们运用案例教学法,与一家规模比较大、业务全面涉及线上和线下的电商企业——番禺耐驰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抽取企业经营中的典型问题和案例,成为教学案例。如《电子商务基础》课程中,我们以耐驰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的天猫旗舰店经营为教学背景,引导学生思考并探讨电子商务的特点和经营模式,从而对电子商务的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阶段强化职业能力。学生在本阶段学习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技能,加深对专业的了解和认识。电子商务发展十分迅速,信息万变,为了改变教学内容滞后的现状,我们以体验式教学为主,采用“请进来”的方式把企业的项目和最新技术引入学校,通过师生共同参与项目建设,体验真实的企业工作流程,学习专业职业技能。在《商品拍摄与处理》的课程上,我们与广州市番禺区梵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合作,把企业一些商品拍摄的项目带入课堂,老师带领着学生按企业要求分组完成。企业人员根据项目的完成情况给予反馈与指导。通过引进企业项目,不仅能强化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让学生了解行业的标准和企业的文化。

第三阶段提升职业技巧。让学生与企业真正对接,实现“网实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本阶段,我们实行“走出去”的策略,与本地传统的企业合作共建网店并进行网店运营和管理。番禺莲花山“渔珍”是家经营海产品的实体店,由于没有技术力量,所以无法把业务推向网络销售。与此同时,在我们教学实践中老师经常因为没有企业商品而难以开展真实的电子商务实训。在这个契机下,我们与企业合作,老师带着一个项目小组的学生为企业建立淘宝网店,进行网上经营。学校提供技术和运营管理支持,企业管理商品和提供资金。通过校企融合,学生从开设网店、网店装修、网络推广、网店运营、商品维护、网络客服、物流管理等全方位了解电子商务,弥补了学生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在教学实施中,我们以分层教学为主,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分配工作岗位和内容,实行轮岗制,让学生有机会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充分体现分类定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四阶段培养网商意识。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树立诚信网商意识。在最后的阶段我们依托模拟公司综合实践课程,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我们以创业团队的形式把学生按6-8人一组分成多个团队。每个团队根据自己兴趣和优势创立模拟公司,经过公司成立、人事行政管理、市场营销、团购交易等模块的训练,让学生了解创业的流程和公司的运作,激发学生创业的热情,树立诚信网商的创业意思。

2.工学结合,“五环”项目教学模式

按照“网实一体”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教学过程对接工作过程,每个核心课程都包括了4-6个典型工作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典型的职业活动项目来获得技能和知识,进而掌握方法和技巧,形成工作经验,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在电子商务专业推行“网实一体”的项目教学法,每个典型工作任务的实施过程都按照明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检查——成果展示——评价反馈的步骤进行。五个步骤可以循环反复,形成闭合的圆环,每一次循环都能达到质与量的飞跃。通过“五环”项目教学模式,项目即任务,成果即产出,教师和学生的素质以及实操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深化“诚信网商”文化,以文化引领促专业建设

专业文化是专业建设的灵魂及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导向性、约束性、规范性和陶冶性。专业文化建设可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同时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是学校内涵建设主要工作之一。因此,只有加强专业文化建设,打造品牌专业,更好的服务行业企业,才能保持专业的稳定性。

专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精神文化建设、专业物质文化建设、专业制度文化建设、专业职业文化建设以及专业评价体系建设。

1.专业精神文化建设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通过召开专业文化建设专题会议,集思广益,概括提炼升华了“培养诚信网络商务意识,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八个字为专业的核心理念。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论坛、辩论、征文、社团等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商务活动,培养学生诚信网络商务意识。以活动促专业文化建设制度化、常态化。在图书馆六楼电子商务实训基地走廊设置宣传栏,图文并茂地介绍专业精神文化,例如专业理念、专业在学校的发展历史,专业特色、实训基地功能、校企合作单位等。

2.专业物质文化建设

主要通过环境布置、氛围营造、特色专业实训室建设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和感悟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专业精神,使学生得到充分的专业文化的熏陶。我校电子商务专业先后建立了网络编辑实训室、电子商务呼叫中心室和学生创业园等特色实验室,拓展了淘商城、高获迪等企业校区,建立了新英思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3.专业制度文化建设

专业制度文化是指以专业建设和管理为目标所拟定的专业所有师生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本校在国示范建设期间,进一步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教学管理规定、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办法、专业指导委员会章程、学生管理规定、实训基地管理与运行机制、校企合作机制等。这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进一步促进本专业部各项工作的规范和深入开展,以制度文化促进专业建设。

4.专业职业文化建设

(1)职业生涯规划。新生刚入学,即开设职业生涯指导课程,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以及行业专家回校报告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经历,提升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视程度。帮助指导学生制定“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并监督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情况。定期举办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大赛,提升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水平。

(2)专业特色活动。通过定期举办的专业特色活动。如“念亲恩”网店商品线下展销会、花车巡游活动、乐购网学生格子铺经营管理、新西兰生活馆校外基地的模拟公司年会、校园十大网商评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

(3)实训基地学生实践。我校依托岭南电子商务产业园以及淘商城电商产业园建立了两个校外实训基地,并和新英思广告公司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还依托电子商务学生社团建立了乐购网学生创业园。这些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校内校外实践场所,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企业文化,及早树立“职业人”的意识,早日向“诚信网商职业人”的角色转变。通过“梵米-网店装修”订单班,“名特农产品—网实一体”订单班,“新英思——商贸与设计”订单班,让学生实现学习即工作,毕业即就业。通过订单班的运作,让学生在校即了解相关企业的企业文化,了解电商行业的职业文化。

5、专业评价体系建设

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推行“五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将各级政府对职业学校的评估指标体系、企业用人标准、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学生的发展需求等要素进行综合,构建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企业(行业)、社会、学校、家长、学生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从评价体系的建设方面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相结合,从而达到校企文化相融合的结果。

三、服务区域经济,孵化“番职校”电商品牌

通过政—校—企—行四方联动,我校着力于打造“番职校”电商品牌,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校依托于番禺区电子商务行业协会,借助于岭南电子商务产业园、淘商城电子商务产业园区、番禺耐驰电池科技有限公司、番禺农特产网、番禺社区网等企业及机构,孵化了新西兰生活馆、渔珍海鲜干货直营店、番禺农特产品淘宝商城、校园乐购网等电子商务网站或淘宝网店,实现了一定的盈利和收入,为本区域的一些中小企业提供了合作的样板和模式,全力打造“番职校”电商品牌。

四、校企合作结硕果,网商文化起示范

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改革的推动下,本专业部在教、科、研方面取得了累累硕果。近年考证和竞赛呈现了双赢的局面。在2014年的电子商务员考证中,我校的合格率超以往历届水平达96.77%。2014年的广州市学生电子商务技能竞赛,我校获得了二等奖的成绩。2014年举行的“挑战杯——彩虹人生”全国职业学校创新创效创业大赛中,我校12级电子商务学生成功杀入决赛,取得全国一等奖的好成绩。我们不但培养了学生,也成长了教师。教师在校企合作中掌握了最新的行业动态和知识技能;在项目教学中提升了教学的水平和职业能力;在推动教学模式改革中总结了实践经历,提炼成一篇篇的教研成果。2013-2014年电子商务专业教师公开发表论文9篇;市级获奖论文9篇;申请广州市精品课程2项,省级课题2项,市级课题4项。本校的“模拟公司”精品课程获得了国家教育教学成果奖,在财贸类专业课程建设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以“呼叫电商文化,孵化诚信网商”为宗旨的电商专业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教科研成果,起到了较大的示范效应,校内带动汽车、数控和财经商贸类专业的建设,对外特别是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机制、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先后吸引了山东淄博信息工程学校、宁波市宁海职教中心、杭州开元职校、广东省华侨职校、顺德勒流职校、梅州职校等众多省内外院校参观,交流建设成果。

相信在后示范校建设进程中,我校一定能沿着深化校企合作,探索产教融通的路子坚定不移的走下去。相信本专业建设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武智.高职校企文化融合下的专业文化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2(23):67-68 [2]徐华.校企文化融合下的专业文化建设探微[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62-63 [3]殷锋社 王晓江.基于校企合作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4(2):95-96

第五篇: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国寿银保示范班”

高职院校金融保险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国寿银保示范班”案例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近年来各校大力提倡与尝试的一个新方法,尤其是高职院校,突出内涵发展,寻求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突破,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福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立足于为海西建设,港区发展培养更多高层次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学院不断夯实办学条件,提升人才培养水平,认真学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主要精神,以课程体系再造为突破点,创新合作模式,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第四届“国寿银保示范班”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开始。

一、效益分析:合作多赢,多方受益,人才培养效益彰显,社会影响加大

以中国人寿福州市公司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日益受困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与高职院学生培养方向的不一致。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在职业技能、行业知识方面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无法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人才供给质量与人才需求标准之间存在着深层次的矛盾。

诸多问题亟待解决,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培养方向调整刻不容缓!“开门办学,积极引进社会资源服务人才培养工作”成为我院与广大企业的共识。在校企合作双赢的前提下,我院积极与省内企业联系,商讨合作模式,逐步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院办学现状的“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我院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再造、双师结构调整等问题找到了出路,为我院利用企业各项资源服务教学工作提供了平台。自2006年以来,学院组织多个订单班,尤其是“国寿银保示范班”在人才培养水平、学生就业、企业用人需求、社会效益等方面成绩斐然,等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

(一)企业人力资源与经济效益双丰收

对企业而言,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与自身需求相匹配的人员,为企业更快更强地发展提供大量的人力资源,后备生力军,有助于企业整体素质和形象的提升,“国寿银保示范班”学生顶岗三个月就为企业创造保费收入2008.31万元,是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利润源泉。经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高素质人才,在市场展业过程中所表现出较高的专业素养,能促进保险行业人才素质提升,能够大大提升保险的行业形象,打造行业品牌。

与学院合作,可利用院校优势,可拥有庞大的院校关系网:众多校友和毕业生,校友企业,大量国内外专家等,为企业发展注入新鲜活力。客户增加,业务量增加。成本节省,利润增加。

(二)助力我院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一是通过校企联合办学,有利于学校充分听取企业的意见,改革与建设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同时探索针对具体岗位所需要的,以能力、技能为本位的教学模式。按照行 1

业或者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把课堂实践“进驻”到企业中去,深入一线学习,共同培养实用型的人才。比如让学生能真正参与实际的营销或是保险产品的设计等方面,填补经验的空白。

二是利用企业人才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师资。学校可聘请企业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参与教学活动,同时,也可聘请企业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兼职讲师,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例如保险行业中有许多满足条件的优质讲师,这些人员直接参与教学有利于加深在校学生对保险行业的认识,对于实际操作项目也能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

同时也解决“双师素质”培养问题。使专业教师贴近市场、贴近行业、贴近前沿。社会认识到我校是培养具有实战经验的技能型人才的沃土,便放心地把子女交付给高职院校,解决了高职院校生源不足的顾虑,也为学院注入了大笔资金。

三是与相关企业合作,有利于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全面改善专业教学条件,并进一步提升保险教育适应和服务市场经济的能力。利用企业场地、设备等条件开展实践教学;实行教学活动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和动手能力。

逐层递进、校企双赢的商务英语专业校内实训基地,是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窗口。

(三)学生高质量就业与广阔的晋升空间

入学到就业不间断地接触行业、企业,对行业前景比较了解,有利于更好地规划学习生涯,增强日后竞争实力。学生能够在做中学,学中做,学习有动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习与就业不会产生脱节。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就业机会明显增多,实习期即可实现就业。

对学生个人来说,能够提早进入企业、接触市场,可以得到更好的成长和锤炼,同时能够更早地自力更生,依靠辛勤付出获得收入。在企业就业后,学生平均月收入就达到2800元,最高的当月收入更是达到了17000多元,累计有三十名学生进入企业管理岗位,担任渠道经理、中介部经理、职场项目经理、教育部经理、组训部副经理等职务。从订单班走出的高素质人才,在市场展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专业修养,能够大大提升保险的行业形象,打造行业品牌。

对于充分发挥保险企业和高校各自优势,促进保险业产学研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保险业研究和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探索出一套适合我院办学特点与企业人才需求实际的特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日益成熟,趋于完善。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院办学现状的基于工学交替基础上的“1+1+1”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模式的具体操作办法;解决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相脱节的矛盾;为我院课程体系的职业性再造、双师结构调整等问题找到了可执行的方案;为我院利用企业各项资源服务教学工作提供了平台,为我院的校企合作办学培养人才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合作中不断摸索不断改革创新。在前几年与中国人寿、中国人民人寿成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出新的合作模式,成功创办“国寿银保示范班”。

签约仪式

开班及签约仪式

二、设计合作模式,“工学结合,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

(一)深入企业调研,共同制订培养方案

坚持贴近市场、贴近行业、贴近前沿,校内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会同有关专家,企业资深人士,一起开展调研活动,深入企业,了解行业动态。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调整专业设置,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使专业能够更加符合市场需要。

专业教师到保险学会调研

专业指导委员会会议

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参与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金融保险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等提供咨询与指导。通过参与学院召开的“金融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讨会”,通过多角度调研,了解、调查各种职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要求,明确各方面知识所占的比

例,形成能反映专业特色并符合实际要求的课程,并以此来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再通过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公司业务骨干与高校权威专家的多层次论证,共同审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和实践环节内容、学时安排,确定出该专业符合企业和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起草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得人才培养模式更贴近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使方案更具有可行性。

(二)课程体系再造与实践体系设计

“基于工学交替基础上的“1+1+1”工学结合订单培养模式”的设计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是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按照保险行业银保代理渠道经理、客户理财经理等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保险职业资格标准,调整原有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内容;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颠覆性整合。学生前两年主要在校内学习,配合部分实训项目,最后一年进入企业进行毕业专题与职业初探阶段。

1、本专业教育理念的更新、专业结构的调整、课程体系的再造

具体的课程体系由双方共同制定,按照企业人才需求调整原方案,开设企业定制课程,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年完成“基础通识模块”的通识文化课程与职业基础课程学习;主要完成“基础通识模块,训练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重点塑造学生的职业道德,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将“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证”考试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体系,完成课证融合工作;

第二年主要是“职业核心课程模块”的学习。进入“职业核心模块”的职业技能课程与配合就业方向的职业技能方向课程学习,全面改造了原有的课程体系,开设定制课程和多项专业实践,完成课证融合工作;同时,公司适时组织企业文化方面的讲座,为顺利进入订单式人才培养阶段做好准备。

第三年结束全部理论课程后安排“企业专项业务知识”“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订单培养关键环节,为学生的顺利就业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轮岗实践”,将学生按组分配到不同的销售渠道,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岗位轮换。这种实践模式能帮助学生更为全面地了解各项销售岗位的工作性质,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应用能力、行业适应能力,明确自我专长,有助于今后的择岗定位,为学生的顺利就业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2、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与企业深入合作,构建独特的层层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1)第一阶段:新生专业介绍与生产认知实习

邀请相关行业企业专家到学院为学生进行专业介绍,使我们的学生从一进校就能够了解

行业概况,进入备战状态,明确目标,做好三年的学习规划和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

中国人寿培训部经理宋秋萍副教授为金融保险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生产认知实训

在入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专业介绍和专业认知教育,分批组织学生(以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和管理为前提)前往国寿各分公司或经营网点参观,进行感性认识,由公司人员负责讲解银行保险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操作流程。同时也可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对学生开设专业认知讲座。

此外,多数课程均设有课内实训课时。(2)第二年阶段:专项实训

对学生进行专项实训,分批组织学生(以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和管理为前提)前往国寿马尾支公司以及各经营网点,由公司人员负责讲解银行保险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操作流程,并带领学生进行实地演练。同时也可邀请企业人员到学校对学生开设专业讲座,使得学生更为深入地了解保险行业与企业。

(3)第三阶段:金融销售专项实训与毕业专题

第二学年最后阶段或者第三学年开始,由国寿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天的就业指导工作,以便学生先期做好心理准备。金融保险专业第五学期专业课程提前结束,考试结束后,根据企业选择与个人意愿结合的原则,择优选择部分学生进入“国寿银保示范班”,甚至安排独立班级由公司安排对学生进行封闭式实训(含金融销售实训)至少1个月,之后可以进入职业岗位,开始毕业专题项目。为了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以及企业、学校与学生三方的实际困难、尽可能降低经费支 6

出,分别在学院和企业各建立一间实训课堂。

企业实训课堂设立在校园内,1个月的封闭式实训安排在校园进行,学生可以继续留在校内住宿,方便学生参加企业专门训练。

同时将课堂搬到企业,在企业建立培训基地,由企业员工担任培训教师,在国寿的合作银行网点由专业的理财经理负责指导学生完成保险相关专项任务,例如为保险公司的新产品进行推介等等。

(4)第四阶段:职业初探

入选“国寿银保示范班”的学生,封闭式实训结束后进入毕业专题即可享受新进员工的待遇,享有底薪与绩效工资,以促进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金融保险专业学生中通过甄选选拔出的“国寿银保示范班”学生学生根据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职业方向选择进入职业初探综合实训项目。金融保险专业学生中入选“国寿银保示范班”的学生结合公司的总体安排,到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各个支公司进行职业初探综合实训项目。每个(或若干个)学生配置一名企业员工作为其企业指导老师,指导其完成岗位相关工作,并为其实习的全过程进行监督和评分。“国寿银保示范班”学生毕业实习成绩必须以国寿评价为主,由公司与学院共同出具成绩。

特别优秀的学生享受企业提供的专项奖学金。特别优秀的毕业生可以提前享受企业给予的正式员工待遇,甚至可以直接进入更高一级的职别调整并享受相应的待遇。毕业考核由企业与学院共同进行。

(5)第五阶段:奖学金发放与优秀毕业生表彰

设立专门针对“国寿银保示范班”的奖励计划,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福州分公司在学院建立“国寿银保示范班专项奖学金”,该基金由企业先期投入启动资金壹万元,由企业负责管理,每年毕业生返校之前根据一定比例注入后续资金,不少于生均贰百元,保证对学生进行现金奖励。顶岗实习阶段结束学生返校期间,组织专项表彰与颁奖活动,班级人数二、三十人以上的,现金奖励金额不少于捌仟元,未达到二十人的,现金奖励金额不少于生均贰百元。

旨在对思想品德好,学习成绩优良(优先考虑同等条件下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且有志于保险行业的“国寿银保示范班”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和奖励。

该项奖学金的设立将有助于更好地宣传保险意识、树立中国人寿品牌、促进学生对国寿的了解、认同与喜爱,有助于校企合作项目的推广与运行。通过校企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使双方互惠互利。7

高职院校需要企业为人才培养出谋划策,企业需要高校为企业的运营排忧解难,而校企合作作为联系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最优质的平台,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去创造和维持,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共赢共荣。

通过校企合作设计“1+1+1”模块化人才培养方案等具体做法,在操作层面上实现了 “做中学、学中做”为特点的高职人才人才培养过程的改革目标。

国寿公司按照对员工素质的要求,在“职业核心课程”模块相关实践环节中,以企业自身的《全员管理规定》为蓝本,将“考勤管理”、“礼仪管理”、“职场管理”、“课堂管理”、“日常生活管理”、“宿舍管理”、“用餐管理”等七大体系融入实践教学活动,丰富了课内教学的实践性、真实性。“学中做”融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完成了国寿企业对“员工”基本职业操守的训练。

此外,学院与国寿公司参照企业员工管理制度,制定了晨会、夕会、针对性业务学习等制度。“晨会布置实习任务、夕会总结当天得失”的制度,保证了学生每天的实践活动目标明确,经验教训得到了及时的总结。针对性业务学习制度是学院与国寿公司的另一个创造,针对性开设《购买心理与推销流程》、《拜访前准备》、《电话约访》、《拒绝处理话术》等为主题的课程或专题讲座,要求学生在之后的实践活动中灵活应用,参照实际应用效果为学生评定成绩,实现了“做中学”的教学改革目标。将国寿公司的《全员管理规定》、晨会、夕会、针对性业务学习等制度等员工管理办法融入教学,营造仿真职场环境,实现了的教学改革目标。

三、师资交流与校本教材的编制

(三)教学互兼互聘合作模式 邀请企业金融保险实战专家入校讲课

1、邀请中、高层金融保险人员开设讲座,比如邀请各种类型的,尤其是邀请世界名企的中高层金融保险与管理人员等到校开设的相关专题讲座。那些来自世界名企的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自身曾受过规范的企业内部培训,作为管理人员又有丰富的培训员工的经验,他们开设的讲座,实战案例丰富、语言生动有趣,很受学生欢迎。而私营企业的金融保险管理人员,身经百战,具有各种中国特色的金融保险方法,对丰富学生对社会的认识,有极为重大的意义。至于国企的金融保险管理人员,具有我国国企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整个过程的特别经历,可以从另外的角度诠释我国金融保险的发展经验,对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的国企金融保险之路,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2、邀请企业金融保险实战专家上实务课,比如邀请企业相关岗位的人员到校上专业实务部分的课程。目前职业院校的专业课都要求开设实务类课程,不能只是空谈理论。金融保险专业本来就是来自于实践的学科,实务的要求本来应该更高。但由于职业院校教师大多数来自于大学,从学校到学校,较少企业实际运作经验,对金融保险相关专业实务方面的内容很难讲到位。很多时候只是用一些简单的案例分析与空洞的讨论来代替实务课程,严重不符合教学要求与实践需要。为解决这个问题,采取邀请企业金融保险方面的实战专家专门来上

相关实务课的方式,基本可以解决实务课程没实务的大问题。

3、邀请一线基层管理人员示范金融保险相关技术,如邀请企业相关岗位的人员来做的各种专业技术示范。职业院校的学生不能够仅仅知道该如何做,还必须要做到位。目前,金融保险专业的专业课介绍到的各种技术,学生都应该真正练到位,但由于师资力量问题,许多专业技术老师虽然知道该怎么做,但“知易行难”,要自己亲自示范有相当的难度。比如,“商务礼仪”对金融保险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功,站、立、行、走的姿势,如何做才算是标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是那么简单。为解决此问题,可以邀请礼仪规范标准,操作得较好的五星级酒店或航空小姐来做技术指导,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双师型教师培养与企业能工巧匠引进:以“专业教师深入企业,能工巧匠走进课堂”为建设思路,我院积极引进、聘请国寿公司资深管理人员和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校任教和指导实训,形成了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积极聘请、引进企业资深管理人员来校任职、任教和指导实训,共同服务高职人才培养工作;

3、派出够水平的教师到企业进行金融保险与管理的相关培训。无庸讳言,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目前的金融保险水平都是不够的。在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不懂得金融保险的基本原理,不知道采取合适的金融保险竞争手段,在市场竞争中很容易就会落于下风。其实,据本人多年对企业的了解,企业对金融保险的相关培训有极为迫切的需要。由于金融保险的培训能够直接产生销售额,效益极易显现,相比其他的培训更容易看出直接结果,企业当然更欢迎。不过,正由于效果会直接显现,所以对培训师的要求就相对更高。如果职业院校派出的培训教师能够为企业提升金融保险的能力,既能大幅度提升职业院校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也可以提升校企合作的档次。

4、派出教师到企业顶岗实习或挂职锻炼。现今,职业院校职业化不足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职业院校的教师大多数来自于大学,而非企业一线。国家的对教师的学历要求,严重地阻碍了职业院校教师的职业化水平。在金融保险专业表现尤为明显,金融保险行业应该是EQ与AQ重于IQ的行业,过高的文凭在这个行业并没有太多的好处。但国家的政策要求大学教师应该具有研究生学历,致使好的金融保险从业人员很难成为金融保险专业的教师。而从事金融保险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数没有真正的市场经验,纸上谈兵较多。许多教师金融保险专业理论造诣不能说不深,教学也不能说不好,有的甚至可以说教的很好,但只是实战价值不高。职业院校重视的是技能教育,如果教师不具备专业技能,如何能够教会学生?而技能的掌握不是靠学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金融保险的技能水平也不是教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因而,必须将教师派到企业去锻炼。水平尚不足的,派出去顶岗实习,向企业内行人士请教;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可派到关系良好的企业挂职锻炼。

5、允许甚至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一般情况下,由于当心影响正常教学,学校都不太喜欢自己的教师到外面“走穴”,职业院校也不例外。但本人以为,职业院校在没有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不但应该允许教师到企业兼职,还应该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教师自己能到企业找到合适的岗位兼职,说明该教师具备一定能力,学校教师得到社会的认可是学校的 9

荣誉;教师到企业兼职,将企业的一些经验带到课堂,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战价值;教师到企业兼职,是企业帮助学校免费培养教师,节约了学校培训成本;教师自己找到合适的企业兼职,可以减少前文所说的顶岗实习与挂职锻炼给学校有关管理部门带来的麻烦----毕竟找到合适的岗位给教师做顶岗实习与挂职锻炼也并非易事,如何处理顶岗实习与挂职锻炼的待遇问题也是件麻烦事。

派遣我院教师到到国寿公司挂职锻炼和技术服务;努力提升校内教师的“双师”素质,努力打造具有专业教学、就业指导、职业教育三种功能为一体的教师团队。

合作编制校本教材、共同合作课题:目前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专业课程的教材绝大多数是学校的教师编写的,金融保险专业也不例外。据多年来对金融保险专业各相关课程的各种版本教材的实际使用情况与观察来看,大多数金融保险专业的相关教材都是大学对应教材的缩减版,而大学教材又几乎是美欧相关教材的中文版。理论性有余,实用性不足。我们现阶段金融保险专业教材也是这样。为改变这种现状,按照“开门办学,积极引进社会资源服务人才培养工作” 的新思路,实现校内与校外的顺利对接,我院与国寿公司共同组织专业技术力量,校企合作编写实践性强、紧跟行业发展的校本教材,服务教学需要。企业界人士愿意将自己的经验贡献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企业界人士具备企业运作的实战经验,教师具备教材编写与课堂教学的实际经验,两种经验结合在一起,应该是可以编出较目前统编教材更适用于金融保险专业的教材。

以国寿公司实际操作案例、企业管理规章、业务操作流程为基础,合作编写《保险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与职业发展规划》、《社会保险业务》、《银行网点业务拓展》、《客户沟通与关系管理》实训类校本教学大纲,编写校本教材《保险理论与实务》,实现校内教学与企业培训的同步,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员工要求的“零距离”。极大地提高了职业院校的教材与市场的结合度。这种方式既可以提高教材的实战价值,还可以进一步密切校企关系,使企业人士更加关注学校教学,对提升学校金融保险专业的先进性、科学性与实践性有极高价值。

四、完善管理制度,实时动态调整的结合对学生的潜能激发与心理调适

实时调整订单岗位的动态管理机制,保证了定向岗位的合理等等做法使得该项目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考虑到保险行业的迅猛发展,国寿公司的业务种类和用人需求在不断的变化,我院和国寿公司制定了实时调整的动态管理机制,每学年召开一次校企合作研讨会,每学期与企业召开“国寿银保示范班”协调管理会议,邀请行业主管领导和公司资深管理人士就订单培养的目标岗位以及合作单位进行讨论,保证了订单学生在企业的顺利就业。

经贸系老师与国寿领导探讨“国寿银保示范班”的管理与进一步合作问题

在“国寿银保示范班”订单学生的管理过程中,我院与国寿公司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如:集体观念、团队凝聚力相对较强,容易受到相互的影响,心理波动大、集体效应很明显等,有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心理调适和潜能激发活动。在企业月报中专门开辟了一版“订单风采”,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指导教师经常鼓励学生以“多学习、多锻炼”的心态参与实习,鼓励学生的团队协作,保护学生自发形成的竞争氛围,不断地努力宣导积极向上的工作理念,一旦发现个别有不良情绪,便及时单独谈心开导,调整其学习状态。

学院领导老师经常去看望“国寿银保示范班”学生,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

经贸系老师到实训基地看望“国寿银保示范班”学生

专业教师对“国寿银保示范班”学生进行指导

五、校企合作前景展望与建议

金融企业纷纷来校表示希望加强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我院及时总结与国寿公司的合作经验,计划在金融类专业开设“PICC银保精英班” “证券(福州)理财专员订单班”、“福州市海峡银行柜台操作订单班”、“平安上海新渠道班”等,使学院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入了跨越式发展阶段,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满足了企业的用人需求。

(一)合作、合资办实训基地

学校引进企业的技术与设施,甚至引进企业投资、联手合作一起办实训基地;如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出学生、场地与部分设备,保险公司出技术、部分设备与少数管理人员。由于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位置比较偏僻,学生外出实训路途遥远,如果能将实习基地搬入校园,既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还可以让学生随时可以进行相应的专业实习。而企业由于可以得到有时间保证的、素质相对较高的员工,投资不大,收益较好,乐于与学校合作。资源共享,利益均沾。校企共同服务社会,实现双赢。学院正在考虑外贸一条街,我们可以配合该项目进行金融超市的设计,引进多家金融机构合作。

(二)短期项目实训合作

利用节假日、暑假或者特殊时间点进行临时促销实践,如与世界500强之一的中国人寿在开学新生入学时进行临时促销项目合作。利用暑期长假进入企业顶岗实训,是学校锻炼学生金融销售能力的大好时机。既解决了企业临时找人难的问题,又帮助学生解决了专业实习的问题,皆大欢喜。学生可以提前适应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产品、熟悉销售流程与方法。

(三)建设金融保险产学研综合开发基地

争取福建外经贸厅和福建保监局的支持,学院与中国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保险产

学研综合开发基地,充分发挥保险企业和高校各自优势,促进保险业产学研有机结合,进一步提升金融保险业研究和发展水平。

(四)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派出教师到行业、企业进行教学、培训、指导服务

1、加强与福建保险学会、福建保险行业协会的联系,做为理事单位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从2010年开始,我院成为福建保险学会理事单位,1位教师成为理事。定期参加理事会议,参与协办社科联一年一度的学术年会,修改审核议题,组织论文征集,参与论文评审,参与各项工作。

借助福建保险学会、福建保险行业协会的平台,更好地与海西经济区的金融保险机构合作培养人才,提升专业队伍的科研水平。

我院协办2010福建省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保险分论坛

2、与企业合作帮助企业员工提高学历。目前金融保险从业人员的文凭,大多都较低,而在规模稍大一些的企业,对管理人员的文凭都有一定的要求。金融保险的从业人员过低的文凭,制约了员工的发展,也是导致金融保险人员到一定程度就跳槽的重要原因之一。过于频繁的人员变更对企业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有远见的企业都认识到了这点,纷纷鼓励员工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自身素质。这对职业院校是一个好机会,职业院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办学,通过帮助提升在职员工的学历文凭,来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而发展更进一步的其他关系。

3、与企业合作帮助企业员工考到合适的资格证书。目前,劳动社会保障部出台了各种市场准入规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持有符合要求的上岗证。由于当前企业对金融保险从业人员的能力认可度远超过对职业岗位证书认可度,因而金融保险从业人员的上岗证持有率明显偏低。这明显与国家的现有政策不符,这是企业早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职业院校能够主动与相关企业联系,帮助企业员工考到合适的资格证书。如理财规划师考试、保险代理人、经纪人、公估人等,既可帮助企业解决问题,又可提高学校在金融保险从业人员中的美誉度,学校还可从中得到一定的培训收入,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4、开展跨省合作,扩展学生就业途径。

计划与平安保险新渠道合作,将学生输送到上海,从事保险电销工作。并以此为契机,与上海交通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合作,开展多样化的订单培养项目。拓展学生就业的工作范围和区域范围。

执笔人:林秀清

联系电话 :***

下载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技工院校校企文化共建探索实践

    技工院校校企文化共建探索实践随着社会对技能型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技工院校的发展已经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转变,而学校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是提升技工院校发展内涵的核心力量,在......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精品课程建设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的精品课程建设 张全福 (江西水利职业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摘要:坚持校企合作,建设精品课程是职业院校提升办学内涵的重要抓手,本文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探讨......

    校企合作与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详解

    姚寿广:校企合作与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2008年12月17日10:58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张宁锐我要评论(0)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姚寿广 当今世界,劳动者素质在提高综合国力和......

    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五种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王大任 刘玉东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 辽阳 111004) 【摘要】在系统总结辽阳职业技术学院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经验基础......

    校企合作创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范文大全)

    校企合作创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周晓明 创建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体系,就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教育环境和教......

    高职院校信息化机构建设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信息化机构建设探索与实践 陈 航 (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云南·昆明650211)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得到长足发展,但信息化机构建设相对滞后,本文就信息化......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订单式培养协议书-通用版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订单式培养协议书甲方:XXXXXX职业学院 乙方:XXXXXX有限公司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加强与各大企业的联合,满足企业......

    高职院校资产管理的实践探索论文5则范文

    摘 要:缺乏管理意识,思想观念滞后,缺少合理规划,制度不健全,缺乏完善的监督体系,缺乏专业人员,管理机构不完善等是我国高职院校资产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