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镇合作”形式下高职“青马工程”实践
“校镇合作”形式下高职“青马工程”实践
【摘 要】 “校镇合作”形式下高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应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高校育人的整体目标,适应服务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将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过程管理与成果深化相结合,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道路。
【关键词】 “校镇合作”;高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原则;路径
2007年5月,共青团中央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下简称“青马工程”),八年来,全国各高校纷纷出台一系列措施,落实和推进“青马工程”。同时,学术界对“青马工程”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也不断推向深入,但高职“青马工程”的推进和研究还非常有限。本文基于高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走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道路,探讨“校镇合作”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原则、途径与意义。
一、“校镇合作”高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内涵与原则
1、“校镇合作”高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内涵
(1)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在不断改善校内实践育人条件、充分利用和整合校内实践育人基地的基础上,按照“就近就便、优势互补、合作共建、双向收益”的思想,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企事业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其它社会服务机构合作建立一批形式多样的校外实践基地,为校镇协同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提供实践场所。
(2)组织实践项目。以校外实践基地为据点、以基层发展需要为出发点,精心组织实践项目、创新设计课程体系。通过基层实践锻炼帮助青年学生加深对我国国情及形势政策的了解,提高青年学生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坚定青年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3)构建互惠多赢长效系统。融合实践育人与协同合作思想,在形式多样的实践项目和实践活动基础上,最终形成基层发展需要与学生成长需要、高校育人需要与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需要互惠多赢的良性循环系统。
2、“校镇合作”高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原则
(1)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活动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有养成作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在工作的顶层设计上,抓住思想引领主题主线,谋划各项活动和工作,引导学生在“认识社会,服务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感受和认知理解,进而将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充分发挥实践活动的思想引领作用。
(2)紧紧围绕高校育人的整体目标。高校的根本任务是育人,应紧紧围绕高校育人的整体目标,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融入社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通过实践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普遍培养学生求是求实、求精求新的学术精神;自觉自信、自主自发的学习能力;能思能写、能讲能干的综合素质;至真至善、至美至诚的品德修养;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爱党的理想信念。
(3)服务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政府关切、群众需要、学生可为”是实践基地设立和实践活动立项的基础,“校镇合作”应针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基层干部群众生产生活中需要帮扶的实际需求,按需设项,据项组团,扎实服务,克服走马观花和形式主义,确保群众得到实惠,学生受到教育。
二、“校镇合作”高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意义
1、创新“青马工程”培养体系,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本文基于高职“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走产教融合、校镇合作的道路,充分把握新时期高职教育的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实现信仰教育和高职教育的有机结合,对于创新“青马工程”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具有崇高信仰、坚定信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接班人的有效途径。
2、坚定青年理想信念,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一方面,通过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基层、走进社会,了解社会运行的基本模式,观察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体验社会变化的基本现象,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提高青年学生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坚定青年学生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青年学生结合自己的所学知识和专业优势,动手帮助当地群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锻炼了动手能力,提高了实战技能,促进青年学生成为面向社会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
3、群众得到实惠,地方政府收获建议
青年学生从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为他们提供政策宣讲、教育帮扶、见习实习、法律援助等服务,举办专题宣讲活动,文艺巡演,发放宣传手册,开展教育帮扶,确保群众得到实惠。此外学生结合当地的发展战略和区位、资源、交通等实际因素,通过走村串户、发放问卷、深度访谈、讨论座谈等途径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当地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完善措施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撰写了调研报告,为党委政府提出参考建议和依据。
三、“校镇合作”高校青年马克主义者培养途径
1、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
为使青年学生们在活动中得以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理论,采用“理论学习+实践锻炼” 组合模式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善于学习、积极实践。在岗前培训理论学习中,既要注重对学生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等党团最新理论成果教育,增强其理论认识、坚定其理想信念,同时也要教授活动策划、团队维系、安全保障、挂职工作要求等具体实用的内容和方法。在具体的实践锻炼中,重点开展到镇政府挂职锻炼、青联委员面对面、“平安创建”政策理论宣讲、“南粤新变化”社会调研、大学生村官助理项目、“乡村少年宫”、中小学生教育帮扶、“文艺下乡”巡演等重点活动,让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接受最生动的实践教育。
2、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相结合 镇校联合推进实践育人活动、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两个目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促进青年成长成才。根据活动目标,为青年学生设置“规定动作”和“自选项目”两个模块任务。“规定动作”主要包括参加一项具体工作,如:挂职锻炼、支农支教、政策宣讲等、撰写“一篇调研报告”、提出“一项切中基层需求的政策建议”、开展“一期专题访谈”、助圆“一个微梦想”、参加“一次志愿服务”、撰写“一篇心得体会”、发掘“一个值得讲述的感人事迹”、上好“一节精彩的课堂”等;“自选项目”则要求学生开展至少一项与专业学习、创新创业、志愿服务等方面相关的学习实践活动。“规定动作”和“自选项目”做到既严格要求,保证实践成果的高质量,又灵活创新,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带着要求去开展活动,带着问题去调研情况,带着职责去思考问题,带着责任去总结收获。
3、过程管理与成果深化相结合
突出社会实践活动过程管理,从过程策划、实施、监测及总结和评估四个方面将活动划分“4个阶段,16个环节”。编制《工作推进表》、《活动任务与要求》,明确各个环节的任务和要求;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实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资讯动态监测;创建社会实践导师团队,加强专业指导,确保学生明确实践目标,高质量完成实践任务;建立健全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指导老师的重要作用,侧重于对实践内容、方法途径及工作态度言行等表现进行评价,以求做到知行结合,全面考核,避免失真。同时,我们注重活动总结提升、成果深化。要求学生实践结束后形成“六个一”实践成果:完成“一篇调研报告”、提交“一篇心得体会”、提出“一项切中基层需求的政策建议”、助圆“一个微梦想”、发掘“一个值得讲述的感人事迹”,掌握“一门手艺”,并以文字、图片形成呈现;整理编辑关于调研报告、心得体会、照片集及先进事迹等方面的成果,将实践活动以作品形式凝固下来;通过举办“实践归来话成就”分享会、专题展示、总结表彰会等活动,开展社会实践二次教育,交流实践体会,扩大教育成果;与镇政府紧密对接,通过召开工作推进会,共同参与活动系统设计及具体落实,确保实践育人目标与地方实际需求有效契合,不断提高活动的系统性与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石国亮等.新时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10(12).[2] 甄志勇.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途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1(03).[3] 芮鸿岩.实践视阈中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点思考 [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9(06).[4] 徐建丽.校镇互动:高职院校新型的社会服务模式[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09).【作者简介】
叶文通(1985-)男,团委副书记,研究方向:社团管理、志愿者队伍建设、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
第二篇:青马工程实践报告(推荐)
青马工程实践报告
6月20日我们开展了我们“青马工程”的公益劳动,我们劳动的内容是打扫图书馆及附近的校道。虽然这看似一个很普通很简单的劳动,却使我从中产生以下心得。
首先,此次活动增强了我的服务意识。劳动中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的重要性。这不是从口上说说就行,还要从实际劳动中体现出来。作为党课培训的对象,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虽然我们是在学校中进行的劳动,这也是为同学服务的表现。我们每一位同志都十分认真地对待着。我们在认真学习增强党性修养的同时还要时刻谨记用实际行动来树立党的形象,保持党的先进性。
其次,我们要起到带头作用。要有“团结、拼搏、务实、创新”的工作态度,要有“领头、严己、开拓、实干”的工作精神,虽然此次劳动只有我们在进行着,但是我相信,在我们的带领下会有很多同学向我们学习的。此次虽然是一次平凡的劳动,但在我们每一位同志的心中却是一件不平凡的事情,我们的每一位同志都是党的形象的体现和代表,我们都以党员的标准严格地要求自己。党的形象是好是坏,人民心中有一杆秤:形象好,就会得到人民广泛的认可和支持;形象不好,人民就会感到不满和失望。所以,形象问题不是个小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虽然我还没有成为一名党员,但是我的思想和行动告诉我:我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要树立好良好的形象,努力做到让自己满意,让同学满意。
最后,我认为此项活动不仅仅给我带来感触,我相信,我的每一位同志也能从中有所收获。我们牢记党课上学习的:
1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在思想和行动下都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积极起到带头作用,要肯干、爱干,并且做到吃苦在前,受在后。
以上就是我从此次劳动中得到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邵阳学院
理学与信息科学系
王琪
第三篇:青马工程培训实践总结报告
时间飞逝,转眼间这次“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的学习就要告一段落,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能成为这次青年马克思主义工程培训班的一员,我感到十分自豪。依稀还记得开班典礼上的那一幕一幕,在学校青马工程的开班典礼中,也让我受益颇丰,有许多的知识值得我去学习,同时我也明白要成为一名真正的“青马人”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我会记得这次“青马工程”培训中所学的点点滴滴!
在这次学习就过程中我明白了,学校开办青马工程的原因和目的。我认为这不仅仅是党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同时也是优秀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其次,我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应如何做一名合格的“青马人”。在第一场讲座“学生干部基本素质与领导能力的提升”中我知道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干部主要这些方面入手:以真诚的心去对待学习,不浮夸,不自欺欺人;时刻相信和拥护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心去做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应该做的事,同时要带动周围的同学积极向上的面对学习和生活,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更要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尽心去传播马克思主义和正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以及其先进的思想,让身边的同学们向“青马人”靠拢或是成为“青马人”。把我们所学的知识用到我们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去!
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无论是在学习,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都很努力很认真的去干好每一件事,但是现在的学习任务很重,有时
不免有事与愿违之感,分析总结之后,知道是自身还缺乏一些必备的素质。这次有幸参加”青马工程”的培训,我受益匪浅,通过本次的培训,我明白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在各个方面所必备的素质条件。同时也让我明白了,在服务同学的同时,也应该不断的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我学到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首先作为一名学生干部,要起到带头表率作用,我们必须搞好学习。因为作为学生干部,我们首先是学生,然后才是学生干部,而学习是学生的天职,试问一个成绩在班里排倒数的学生干部,有几个同学敢信服她,换句话说,她能树立几分威信。进一步来说,连学习成绩也搞不好的学生干部,毕业后怎能在社会上立足,那就更别说以后为国家作贡献了。所以我们在干好工作的同时,也必须抓紧时间学习,不能让成绩落下。
其次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牵涉到广大同学时,也有配合与不配合之分,总之干什么事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时我们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能因为自己的情绪影响到工作,另外作为学生干部,我们并没有什么特权,我们的职责就是为同学服务。这也是响应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以在工作之中,我们必须设身处地的为同学们着想,时刻从广大同学们的利益出发,还有一点就是要不断的进
行自我反省,反省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虚心接受同学指出的自己的不足之处,用两面性的观点分析问题,不断提高为人处事的能力。
最后我认为作为一名学生干部,我们应该不断的充实自己,思维修养、身体素质等各个方面都应如此。只有不断的充实自己,才能使自己在本职工作所在位置上干出成绩干出业绩,学生干部是高校校园中最具特色的一个团体,我很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分子,也有幸能够参加本次学校的青年马克思培训工程,而在本次培训中我所获得的东西将使我终身都受益,同时我也会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并在以后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服务同学的学生干部,真正的“青马人”!
第四篇: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校企合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通过分析校企合作中党建工作的现状,研究高职学生党员的特点,探索和实践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方法,对于加强高校基层党的建设,提高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突显学生党员的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 学生党员 教育管理
一、校企合作中党建工作的现状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一、形成产教结合、校企共进、合作育人、互惠双赢的职业教育模式,是我国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明确要求。加强校企合作,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在当前的校企合作的研究和实践中,从学校方面看,更多关注的一是邀请企业专家研究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制定教学计划、开发课程标准;二是聘请企业专家承担学校的教学任务,结合实际向学生传授实用的技能;三是依靠企业为学生提供的良好实训条件和基地,解决学校办学资源的不足,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四是依托企业提供学生实习和就业单位,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而从企业方面看,更多关注的首先是获到优秀毕业生的优先录用权;其次是利用学校良好的师资、科研和教学资源进行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再者通过校企合作,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双方主要倾向于共同开发、研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题和科研课题,几乎未涉及到党组织的建设与党员教育管理方面。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校企合作开展党的工作,对于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促进学生党员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具体实习和工作岗位上起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着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一直是党建工作的重要阵地,校企合作不应仅限于课程开发和专业建设
方面的合作,还应该在党建方面深入合作共建,使党员队伍在学院和在企业都能发挥更好的模范带头作用。
在校企合作中,企业党建工作相对比较薄弱,学校应该发挥组织优势,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党组织,规范管理企业派往学校任教或培训的党员职工,让企业党员职工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学习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方法。企业应同样严格要求到企业工作或学习的师生,要求他们认真参加企业的党组织生活,在工作岗位上创先争优,建功立业。
二、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管理的实践探索
在校企基层党组织共建活动中,应重点加强到企业实践实习的毕业生党建工作。毕业生党员
既是学生党员,同时也是企业党组织的临时成员,更可能是企业未来的员工。他们在实习、实训期间的组织生活建设,对共建双方的党建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高职院校毕业生党员的阶段性特征
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途径,学生在毕业年级到企业实习、实训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表现出以下特征:
1、组织发展受限,预备党员比例大
按照党员培养考察的程序和时间要求,同时为了确保党员发展的质量,通过对提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的培养考察,将优秀学生吸收入党时,大多是二年级下学期或者是三年级。而三年级学生大多出去实习,给组织发展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使许多符合党员条件的优秀学生被挡在了党组织的门外。并且形成了高职院校毕业生学生党员年龄小,党龄短,而且大部分是预备党员的现状,他们在校接受党组织教育时间不长,党的纪律观念不强,走向社会易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西方思想的冲击,理想信念和党员意识淡化。
2、缺乏理论学习,理想信念淡化
受三年学制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大部分都是毕业年级的学生。不少学生刚刚发展为党员就出去顶岗实习,对这部分学生党员的后期教育没有跟上,而且高职学院毕业生大多就业于合资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个体企业等党组织建设不够健全的新经济组织,即便少数同学去的是有健全党组织的单位,新单位也很难及时将他们纳入党组织,进行相应的教育管理,使得毕业生党员平时的理论学习不系统甚至缺失,加上部分学生党员入党是为了好找工作,没有真正解决从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入党动机中存在功利因素,也存在理想信念淡化的现象。且由于新形势下,对毕业生流动党员教育和管理的方式、方法、内容无新举措,疏于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和管理,造成他们思想政治意识薄弱,理想信念不牢固,党性不强,群众观念淡漠,不能很好地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二)校企合作中高职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高职院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绝大多数毕业生党员能够以党性原则严格要求自己,在各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是,就目前而言,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中还存在着许多难点和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思想状况难以掌握。从各高职院校学生党支部对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看,学生党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一般由专职思想政治辅导员兼任,基于党员发展任务重,学生党支部要管理全系的学生党员的培养考察和发展工作,教育管理工作,加上毕业生党员长期在企业实习,难以对这部分学生党员思想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即使通过网络平台(目前使用QQ)传达信息,交流较多,但网络方式缺乏一定约束力,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造成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的弱化,从而
导致其先进性的减弱甚至丧失。从毕业生党员自身看,部分毕业生党员不能按时递交思想汇报,不主动与支部沟通,造成了支部难以掌握党员思想状况。
(2)教育方式创新不够积极,组织活动内容贫乏,难以满足党员需求。高职毕业生党员长期在企业实习,而党支部组织的学生党员活动与党外活动、团组织、学生社团群体的活动缺少联系。党支部组织活动内容贫乏、方式陈旧,多半是用来解决新党员的发展问题,而很少进行有实际意义的交流和实践活动,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不能及时求变和创新,导致部分党员严重缺席支部活动,使得许多教育活动难以开展,没有通过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来提高组织生活质量。
(3)毕业生党员模范作用难以发挥。受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影响,少数学生党员出现理想信念弱化,组织性、纪律性有所松懈,如对应该参加的组织生活不积极,工作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缺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党员意识不够强,没有较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4)与毕业班党员个人及其实习就业单位沟通交流不畅。由于毕业班学生长期在企业实习,实习单位数量众多且十分分散,加上许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或民营企业大多未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基层党支部往往与学生党员及其实习就业单位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很容易造成毕业班党员两头都不参加组织生活的现象,使得党员教育管理出现“真空”。
(三)加强和改进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的理论思考与实践创新
根据目前高职学院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实际情况,针对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我们要因势利导,区别对待,本着创新性、实效性和规范性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引导毕业生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提高认识,加强指导
根据毕业生党员比例大、学习任务重、企业实习时间长、就业压力大和自身渴求得到充分发展等特点,各级党组织应对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给予充分重视。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否富有成效,关系到整个学生党员队伍的素质和学院党建工作的对外影响。学院党委及其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改进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这项工作作为新时期学生党建工作的大事来抓,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指导学生党支部紧密联系毕业生学生党员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加大工作力度、增强工作效果,使这项工作得到切实加强和改善。
2、充实队伍,强化毕业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力量
由于学院基层党组织缺乏专职学生党务工作者,党员教育管理工作主要由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辅导员老师承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在党员教育管理方面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要改变目前高职学院学生党建工作队伍以兼职人员为主的状况,有必要减轻兼职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使一定数量的学生党建工作人员能够投入更多的时间学习党建工作基本理论、提高党建工作业务能
力、掌握学生党员思想动态,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党员工作。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党支部书记经验不足,对毕业生党员思想、学习和就业方面存在的问题束手无策,缺乏指导和解惑能力。因此,最好选派专人或工作能力强、思想成熟的辅导员担任毕业生党支部书记,同时注重加强专、兼职党务工作者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切实发挥他们的作用。
3、创新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模式
为了提高毕业生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各系党总支要按照学院党委的工作部署和要求,根据各系条件和特点,指导学生党支部开展工作。根据当前的政策环境,可以考虑采取以下具体方法加强毕业生党员组织生活。
第一,改变毕业生党员原有固定式的汇报、会议、联系人方式等教育管理形式,发挥毕业生党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三自”功能。建立党员服务流动站、校企共建党员基地等,让党员的培养、教育和管理互动起来。充分利用毕业教学环节,结合毕业实践教学检查下企业、去现场的同时,做好企业实习期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要求每位学生党员都要将一份《党员实习鉴定表》交给所在实习单位给予考核鉴定;利用学生在企业实习中期回校的时机,在校内的党组织生活会上进行思想汇报和工作交流,从而在社会实践、提升就业能力和专业知识经验积累等方面与在校学生分享。
第二,成立企业流动党员党支部,毕业生实习期党小组。针对高职毕业生党员实习单位多未建立基层党组织的特点和实际需求,设立毕业生流动党员党支部,专门对流动党员进行集中教育和管理,可以把学生党员的教育延伸到企业,实现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不留空白。同时,一个实习单位或地点相近的几个实习单位中的学生党员达到 3 人及以上的可建立实习期党小组;实习单位比较分散,不具备建立实习期党小组条件的,可以尝试建立“网络党小组”,在毕业生流动学生党支部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
第三,转移临时组织关系。系党总支和学生党支部要主动联系,毕业生党员所在的就业单位将实习期学生党员组织关系临时转移到单位或单位所在地街道、乡镇党组织,使实习期学生党员提前参加实习单位的党组织活动,增加社会实践以便尽快融入单位。
4、整合力量,健全与企业沟通交流机制
按照班级或是专业,安排责任心强,政治理论水平高的党员教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该教师在毕业生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负责与企业沟通交流,获得企业的支持与协助。如果企业有党组织的,支部应加强与企业的组织联系,或开具组织介绍信要求学生党员参加企业的组织生活,或要求企业党组织对学生党员实习期间表现作组织鉴定。如果企业没有党组织的,支部应通过实地走访、电话联系、网络等方式加强与企业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党支部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有助于形成个人、学校和社会良性互动的大循环教育模式。
针对实习企业和实训基地的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党组织建设跟进方案。在有党组织的企业,将实习的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学生党员纳入相应的企业党支部或党小组教育管理,聘请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为实习生党建指导员,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工作等。在企业党组织的精心指导、培养下,让学生快速融入企业。在党组织不健全的企业,积极协助企业成立党支部;党员不足三人的企业,将学生党员与企业党员组织在一起,成立校企联合党支部,充分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在劳动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活动。利用劳动闲余时间开展主题教育等。
5、加强毕业生党员教育“网络载体”建设
根据我校的惯例,毕业生党员从11月中旬开始在全国各地实习。针对毕业生党员组织生活难以正常开展的现象,重庆市内应充分利用12371党建信息平台,定时上网过组织生活,网络发展对象公示、网络支部会议、交纳党费、及时提交思想汇报等;对更大范围,可建立学生党员“飞信群”、“QQ群”,以及时加强与党员的联系,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开设“支部书记博客”,可以网上及时宣传党的理论,解答党员的困惑,帮助其度过思想、学习、就业的难关。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化,把全国各地的毕业生党员紧紧团结在党组织周围,解决了空间上的距离感。在学生党建工作进网络的实践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党建工作进网络不仅仅是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拓展了党建新领域、构建了党建新格局、发展了党建新载体,进而推进了学生党建工作在理论上的创新。
总之,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做好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创先争先活动的基础性工作,我们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方法上不断创新,在理念上不断升华,才能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更大成效。
参考文献:
[1]孔静,吴小唯《当前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的思考》《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5,6
[2]邓晓琳《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
[3]曾令玉《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员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2 [4]孔凡成《论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的构建》《中国职工教育》2007,11
[5]李健《谈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学院校企合作基层党建工作创新》2010年第9期
第五篇: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教材建设
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教材建设
摘要:教材建设是教学改革中的基本建设项目之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校企合作共建教材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教材建设 校企合作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教材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教材建设是整个高职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教材建设与管理,开发适合高职教学的特色教材,重点建设好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型人才具有指导意义。高职教材改革的必要性
①目前我国高职教材使用比较混乱。教材编写内容重复严重,课程选用教材非常繁杂,而具有高职特色的优秀教材所占的比重相当小。②教材建设跟不上高职教育发展的速度,大部分院校选用本科教材。而实践证明,高职与本科教学存在巨大的差别,本科教育培养的是“专业理论知识能力”而高职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动手能力”,人才培养方案的不同,直接决定教材的使用必然不尽相同。且本科教材偏理论性,知识层面较深,致使部门高职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影响了教学质量。③情景教学模式的教材缺乏。高职教育教学讲究学生“教、学、做”一体化。高职教材建设的原则
①重点原则。主要体现以学生为重点,“教、学、做”一体化高职教学理念。强调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以基于工作过程的形式掌握各实践教学中的知识技术。且根据各系(部)专业设置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建设的目标,扶植重点专业、重点课程建设的配套教材出版,促使它们成为学院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的龙头。②创新原则。教材建设要鼓励创新,改变传统的教材内容编排形式,用项目化教学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专业内容按照实际应用关系组织编写教材,与现有教材相比,有明显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出版。③效益原则。教材建设应注重效益,关注学生受益面较宽的公共课、基础课教材的出版。④择优原则。教材建设应注重在教学使用中效果良好的优秀教材和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的学科(专业)所需的教材的出版。高职教材建设的实施方法
3.1 建立校企双方教材建设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责任,具体由高职院校一线骨干教师和企业技术顾问共同组建以完成教材的建设。教师应深入到企业一线搜集现场资料,执笔编审教材的过程中,应积极与企业技术专家探讨相关的技术精髓,保证教材理论与实际不脱节。
3.2 建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新教材体系。①按照高职教学特点,教材应主要体现出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内容应以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及其目标过程为依托,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整合,明确规划出学习性工作任务,不必苛求于课程本身的内容系统完整。②教学方式上应灵活运用单元式构架,将工作流程分成N个部分融入到授课内容当中,其中每部分都分成基本知识、实操技能、综合测试三个小节。知识要点和实际操作技能都是围绕着实际工作岗位的须知编写的。尽量保证学生完成所有单元的学习,有能力顶岗实习。③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特点,至始至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导思想,在教材框架、内容编排、语言描述、选用例题等方面,力求和高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一致,竭力消除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迷惑和厌学情绪。每个单元所选的习题,均参考职业技能鉴定有关标准,使教学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更贴近社会需要和岗位需求标准。
3.3 深入企业,确定教材大纲。作为培养高技术专门人才的高职院校,我们始终认为高技术专门人才的培养必须依托企业。所以,组织专业老师深入到相关专业企业中去,面对学生今后的工作岗位和生产需求,对教材结构、实训内容等,与现场的培训工作人员进行研讨,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基础,编排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确定教材大纲。
3.4 获取更多的资源进行市场调研,把关教材选题。获取更多的企业案例资源,使教材能够更贴近于行业应用。获取更多的先进技术的支持,补充高职院校教师对先进技术的缺乏。获取更多的原厂商实训实验资源,加速教材编写的进程。更多得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努力获得用人单位的校审与把关。更广泛的编写资源,可发动创新教材编委会中大量的资源。获得企业的专业市场运作支持,使教材的市场前景更乐观。有利于传播自己的教学成果,扩大院校的知名度。建立教材质量评价、评优制度
教材的质量评价是强化教材建设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要对各院、系已出版的国家和省市规划教材和自编教材,在跟踪调查的基础上,有计划地组织有关专家对教材质量进行评价。建立和健全优秀教材评奖制度,以激励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推动教材建设工作的发展和教材质量的提高。建立教材出版基金。对优秀教材,如获得国家规划教材或省部级优秀的教材,体现专业特色、教学特色的教材,省部级以上的重要教改项目配套教材,作为重大教改项目配套使用的教材,划入学校和系教学改革实验的教材,作为省级重点专业建设标志性建设成果的教材,多媒体电子课件配套教材等给予资助出版。申请资助出版的教材必须由系课程责任教授和学科责任教授论证,两位校外同行专家推荐,系教学指导委员会审核,系主管领导审批。申请资助出版教材的主编必须是系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学质量好、并实际担负本课程教学和建设的教师。
参考文献:
[1]汤毅.关于高职教材建设的几点思考[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03).[2]宋岩丽.校企合作下的高职教材建设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1).[3]史红,周群.校企合作视角下的高职教材建设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