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食用菌生产技术之食用菌菌种的培育方法
食用菌生产技术之食用菌菌种的培育方法
枣庄食用菌研究所主要产品是平菇、鸡腿菇、双孢菇、木耳、金针菇、香菇、杏鲍菇、白灵菇等食用菌的一、二、三级种(母种、原种、栽培种)及出菇(耳)菌棒的生产销售及食用菌栽培所需的各类原料、设备、药品、肥料等。
菌种分为母种、原种和栽培种。通常也称一级种、二级种、三级种,其培育方法各异,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一、母种培育:培养母种是指用组织分离或孢子分离得到的菌种。母种培养基的制备通常用土豆洋菜培养基。配制1000毫升培养基,用土豆200克,琼脂(洋菜)18-20克,葡萄糖20克。
做法:先将土豆洗净去皮,切成小片,放1000毫升水中煮沸10分钟,用3-5层沙布过滤,补足损失水分。将琼脂加入溶化后,加进称好的葡萄糖,补充水分至1000毫升。以后分装试管,每管装量1/5-1/4,并加棉塞或海绵硅胶塞、包牛皮纸。在1.2公斤压力下灭菌50分钟,趁热摆成斜面。冷却后置于25-27℃条件下即可接种。一支母种可转管25-30支。在无菌操作下接种的试管置于25℃左右恒温条件下培养,7--10天左右菌丝可长满试管。培养过程中应注意除掉杂菌污染的试管。培养好的母种移入冰箱,在4℃条件下保存半年,或室温下保存三个月。
二、原种培养:原种培养原料可用木屑(锯末)或棉籽皮。此处以木屑培养基为例木屑培养基配方:木屑78%,麦麸或米糠20%,糖1%,石膏1%(生、熟石膏均可,但要磨成粉方可应用)。
做法:培养料加水拌合均匀,培养料的湿度以用手紧握料,指缝内见水珠,而滴不下来为宜,一般料水比 1:1.2-1.3(即100斤料加水120-130斤)。然后装瓶,装瓶方法是边装边将瓶轻轻地抖动,使瓶上下部紧密适中,装至瓶肩部将料压平,洗净瓶口内外的培养料,加棉塞包纸捆好放进高压消毒锅内进行灭菌,在1.5 公斤压力下灭菌三小时。冷却后,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接种。将试管种母种接入瓶中,一支母种可接4-5瓶原种,接种后置于25℃恒温条件下培养一个月左右菌丝可长满瓶,即为原种。
三、栽培种培养:栽培种的制备实际上就是原种进行一次扩大繁殖。栽培种木屑培养基的配方同原种培养的配方。装袋后灭菌,在无菌条件下,把原种菌种接入栽培种袋内。一瓶750毫升原种可接20--30袋栽培种。接种后置于25℃恒温条件下培育一个月左右,长满袋后即可播种使用。在培养原种和栽培种时,接种后每隔3-5天检查一次,直至菌丝长满料面后每周检查一次,拣出有杂菌污染的菌种,并远离培养室处理掉。
第二篇:食用菌菌种买卖合同[最终版]
出卖人: 签订时间:
买受人: 签订地点:
起始日期: 截止日期: 计划金额(元):
第一条 标的、数量、价款及交(提)货时间
产品名称
交货时间
单位
(kg)
数 量
单 价
保护价
(元/kg)
总金额
(元)
第二条 质量标准:按《食用菌菌种管理条例》和《无公害江山白菇省级地方质量标准》标准执行。检验标准、方法、地点及期限;买方于菌种接种之日起10日内提出验收要求的,按前款规定的质量标准到买方种菇地验收。卖方自接到买方在上述期限内提出的验收要求之日起3日内未办理验收的,视为质量不合格。买方在上述期限内未提出要求的,视为质量合格。
第三条 白菇菌种的交货地点、时间及提供方式:和方式为:_____________。
第四条 定金:买方在 年 月 日前向卖方支付收购定金______元。交货时定金(抵作货款)。定金支付后,因买方违约解除合同的,定金不予退还;因卖方违约解除合同的,应双倍返还定金。
第五条 标的物的所有权自_______时起转移,但买受人未履行支付款价义务的,标的物属于_________所有。
第六条 运输方式及运输费用负担;由卖方送到买方指定的——投售点。运输费用由_______方负担。
第七条 结算方式、时间及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八条 担保方式(也可另立担保合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九条 菌种瓶的供应及回收和费用负担:菌种瓶由卖方提供,每个菌种瓶收取押金______元,由买方于菌种出售后_____日内返还菌种瓶时按实际返还的个数退回。
第十条 本合同解除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一条 违约责任:违约方按合同总金额的______%向守约方支付违约金。
第十二条 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按下列第__种方式解决:
(一)提交______仲裁委员会仲裁;(二)依法向_______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三条 本合同自_______________起生效。
第十四条 其他约定事项;卖方必须做好对买方的售后技术指导服务。买方未按卖方的技术指导操作而引起的损害,由买方自负。菌种在有效期内出现质量问题的,由卖方负责调换。
出 卖 人 买 受 人
出卖人(章): 买受人(章):
住所: 住所: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居民身份证号码; 居民身份证号码;
委托代理人: 委托代理人:
电话: 电话:
开户银行: 开户银行:
帐号: 帐号:
第三篇: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技术 1.培养基质准备工艺
1.1 影响搅拌效果的两个关键点
栽培原材料相当广泛,有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甘蔗渣、米糠、麸皮、玉米粉、石膏、石灰等,但是对不同原材料的配方或原材料的混合物搅拌方式有所不同。搅拌的一个主要目的是实现被搅拌原料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取大量的水分,尤其是提高培养料自身的蓄水能力。衡量搅拌效果成败的关键点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搅拌促使原材料混合物的均一性,不会造成一些死角;另一个是确保在搅拌的过程中不会使原材料酸败。搅拌均一性的实现主要靠搅拌机本身的性能和搅拌时间,这一点基本上可以得到满足,而引起酸败的主要原因是在高温的季节(温度高于30℃),营养物质倾倒后,微生物快速发酵致使培养基料变酸腐败。1.2 培养料酸败后对出菇及产量的影响
培养料的酸败直接影响出菇结果,酸败后的培养料使菌丝吃料困难,料发黑,发菌时间大大延长,催蕾时料面分泌大量黄水,增加了受杂菌污染的机率,单产水平下降。1.3 采取的工艺
(1)针对不同原材料采取不同的加水方法,对于木屑可以在室外长期日晒雨淋,以促使其提高自身含水量;棉籽壳含有丰富的棉绒纤维可以短期预湿,在搅拌前可以将其浸入水桶中使其充分吸水,从而减少在搅拌锅里搅拌的时间;
(2)玉米芯含有相当多的糖质,加水后不立刻装料容易引起酸败,但可以通过短期预湿的方法使其增加含水量,经过研究证明玉米芯在35℃高温天气下预湿2hr后pH下降不明显;(3)对于营养物质如麸皮、米糠、玉米粉等极易酸败的物质采取的办法是,在装填料前0.5hr将其倒入搅拌,1.5hr内完成装瓶,培养料不会酸败。
(4)高温季节,在搅拌锅的上方安装风扇,把搅拌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及时排除,可减轻料的发热和酸败。
1.4 影响装瓶的五个关键点
装瓶是指将培养料均匀地装入栽培用的容器-塑料瓶中,然后在瓶中央打一个直径1.5~2.0cm的通气孔。主要的原理是通过震动、翻转使培养料漏入栽 1/6页
培瓶中。这当中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1)装瓶需要装得上紧下松,这样有利于菌丝的两头发菌,使菌丝在最短的时间内吃料完毕;(2)装瓶时必须确保培养料的含水量位于64%%之间,而且瓶肩无空隙;(3)装瓶时850mL塑料瓶必须确保瓶重瓶,1100mL装料重量在770~800g/瓶,不能装得太轻或太重。这样有利于保持瓶内培养基质之间的空隙度,确保瓶内基质间良好的通气性;
(4)装瓶时确保栽培瓶之间的误差在之内,确保菌丝发菌的均一性,从而保证出菇的均一性。
1.5 采取的工艺
(1)装瓶要达到上紧下松的目的,可调节装瓶机的震动频率,使其不致过大,且确保每瓶的平均装料重量位于和770~800g之间(850cc.塑料瓶58mm口径,装瓶重量含瓶与瓶盖重,约78g,1100cc塑料瓶,78mm口径);
(2)含水量的确保及瓶肩无空隙则通过大量的配方试验来验证,实验证明必须提高主料(木屑、棉籽皮、玉米芯等)的蓄水能力,如通过堆制的方法使杂木屑的持水力达到68%%、松木屑持水力达到76%或更高、浸泡过夜的棉籽皮蓄水能力达到76%、预湿3hr的玉米芯蓄水能力也达到70%以上,实验中还发现主料吸水后吸胀的体积各不相同,吸水后膨胀性越大装瓶的效果越好;(3)营养物质一般为麸皮、米糠、玉米粉类,它们的使用量越大,装瓶的难度也越大,但是工厂化瓶栽要想获得高产(在一潮内完成较高的产量),必须使营养物质的含量达到30%以上,营养物质吸水后由于吸胀作用很小,培养料的空隙率大大降低,发菌速度大受影响,所以要达到这一点必须进行配方的优化,对主料进行选择与配比;
(4)培养料装得太轻,干物质含量减少,尽管菌丝发菌较快,但是后期的出菇受影响,子实体发育后劲不足,菌盖变薄且容易开伞,菇体细弱无力,容易开伞;装瓶装得太重,培养料之间的空隙率大大降低,影响了菌丝吃料的速度,使发菌变得相当缓慢,使后熟期延长,增加了栽培成本;
(5)确保瓶与瓶之间的重量差别在范围内,这样可使发菌变得相对均匀,使将来出菇的整齐度提高,缩短了采收期,便于栽培参数的设定及更改。2/6页
2.无菌操作工艺 2.1 消毒工艺
原材料的消毒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利用高温、高压将培养料中的微生物(含孢子)全部杀死,使培养料处于无菌的状态;另一个作用是使培养料经过高温高压后,一些大分子物质如纤维素、半纤维素等进行降解,有利于菌丝的分解与吸收。消毒的效果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培养料配方的改变:如果培养料的配方变化以后,基质之间的空隙可能会变小或变大,消毒程序也要作相应的修改,否则可能会导致污染或能源的浪费;
(2)季节的限制:一般在炎热的夏季,培养料酸败很快,所以除了装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外,锅炉的蒸汽供应以较大为好,尤其在消毒前期,如果在较长的时间内消毒锅内仍达不到100℃,培养料仍然在酸败,消毒后培养料会变黑,pH下降,使将来出菇减产。
(3)灭菌锅内放置数量:灭菌锅内放置数量和密度也影响灭菌的效果,放置数量过大、密度过高,蒸汽穿透力受到影响,灭菌时间要相对延长。(4)空气过滤装置:采用全自动灭菌锅在灭菌结束后都有脱气过程,为了使锅内外压力平衡,在灭菌结束后,外界空气通过过滤装置回流到灭菌锅内,便于锅门打开,所以安装空气过滤装置十分重要,也影响着灭菌的效果。2.2 冷却工艺
冷却是指将培养料由高温降至接种所需的温度(一般为20~22℃)的过程,由于在冷却的过程中存在冷热空气的交换,这样栽培瓶就可能在冷却室中造成冷空气回流带来的污染。所以对冷却室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1)冷却室必须用无菌的气流彻底清洁,至少保持10000级的净化度;
(2)冷却室中的空调设置为内循环,且功率要求较大,降温迅速,资料证明栽培瓶由100℃降至20℃度,瓶内外空气体积交换为50%、栽培瓶由80℃降至20℃瓶内外空气体积交换为30%,所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栽培瓶降至合适的温度至关重要,因为这样可以减少空气的交换比率,降低污染的风险。3/6页
2.3接种工艺
接种环节是对清洁度要求最高的环节,因为在此区域涉及到瓶盖的开启,人员的操作,所以也是最容易引起污染的环节。接种室主要对硬件与软件的要求非常苛刻:(1)接种室必须有空调设备,使室内温度保持℃,而且采用齿片散热方式;
(2)接种时由于有栽培种传输至外操作区域,所以室内必须保持一定的正压状态,且新风的引入必须经过高效过滤,室内保持10000级,接种机区域保持100级;(3)接种室的地面必须易于清理,最好用环氧树脂材料等无尘材料;
(4)接种室必须安装紫外灯或臭氧发生器,对室内定期进行消毒、杀菌,紫外灯安装时注意角度和安装位置;
(5)接种操作前后相关器皿必须用75%的酒精擦洗、浸泡或火焰灼烧;(6)接种操作的过程中人员必须按无菌操作要求进行。3.培养工艺
食用菌的培养必须置于清洁干净、黑暗、恒温、恒湿并且能定时通风的环境中,蟹味菇栽培种在22℃温度下经过天(配方不同天数有所改变)菌丝吃透培养料,然后再经过天的后熟培养,即可搔菌出菇。金针菇在16~18℃温度下培养28天(采用液体菌种可缩短1星期),即可搔菌。而杏鲍菇在22~23℃温度下培养30~35天,即可搔菌。培养期间保持环境的卫生,避免杂菌和虫害的大量发生。4.栽培工艺 4.1搔菌工艺
工厂化食用菌在出菇前必须经过搔菌处理,使菌丝断裂(机械刺激),蟹味菇将培养料表面搔成“馒头型”,而金针菇采用平搔方法,然后再补充一定的水分后出菇。但是,杏鲍菇采用平搔方法,不补充水分。在搔菌的过程中的留意点主要有:(1)及时挑出在培养室中感染的杂菌; 4/6页
(2)将污染的搔菌头及时用酒精或火焰消毒;
(3)搔菌要确保培养料面搔成“馒头型”,保留老的菌种,可缩短现蕾时间,提高出菇整齐度;(4)搔菌头调节适当高度,搔菌后瓶子边缘料面距离瓶口在1.0~1.5cm。4.2催蕾工艺
搔菌后须快速移入催蕾室进行催蕾。催蕾室满足下列工艺要求:
(1)催蕾室满足温、光、气、湿、风的硬件要求,空调能及时的降温(升温),确保室内的温差在℃之间,催蕾室里的灯光设置必须合理均匀,催蕾室里要能及时换气或安装CO2浓度控制探头,催蕾室必须保证较高的湿度,真姬菇催蕾时的湿度近乎100%,所以室内要安置充足的加湿设备,最后室内必须保证一定的气流循环,使不同方位的气流一致;(2)催蕾室内必须经常清洗消毒,使其保持清洁;
(3)真姬菇的催蕾最好能覆盖无纺布、纱布等通气性良好的覆盖物,以保湿与通气;在此种环境下(℃、95%%湿度下经过即可现蕾)。4.3子实体品质控制工艺
真姬菇经过近10d的催蕾过程,针头状的菇蕾就会冒出培养料表面(此时揭去覆盖物),即进入子实体生长阶段,工艺要求为:
(1)生长室满足温、光、气、湿、风的硬件要求,空调能及时的降温与升温,确保室内的温差在℃之间,栽培房不同床架都要安装层架灯,确保菇蕾能及时地、均匀地得到较强的光照,以促使真姬菇特有的大理石状花纹的分化和菇型的美观,生长后期每天光照不得少于;室内要能及时换气或安装CO2浓度控制探头,确保CO2浓度位于之间;湿度保持在%之间;室内必须保证一定的气流循环,使不同方位的气流一致,以促使均匀长菇;
(2)栽培房内必须保持清洁,不要存有烂菇体或培养料残渣等,在每批次结束后对室内进行清扫和消毒处理,减少杂菌的累积;
(3)栽培 房内是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房间,有子实体浓厚的香味,所以在进排气孔方位均要安装防虫网,以防止一些菌蝇或菌蚊类害虫的入侵。采收包装工艺
5.1采收工艺
真姬菇生长至菌盖大小2cm且菌盖呈半球形或扁半球形,菌柄长度5-8cm时即可采收,由于其质地脆嫩异常,菇盖容易脱落或破损,在采收时要非常小心,减少破损,研究中发现利用压缩空气进行采收非常方便,速度也非常快,采收速度为株/人.小时。5.2 包装冷藏工艺
瓶栽真姬菇的采收后为一株,一般以托盘盛放,再覆以保鲜膜或塑料袋。包装后的成品及时放入3~5℃的冷库中,保存期为7~10天。
第四篇:引进食用菌菌种及高产原材料
引进食用菌菌种及高产原材料
项目单位工作总结
一、项目背景及原因
食用菌产业作为一项变废为宝,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的新兴产业,具有无污染、无公害、投入低、产出高、营养丰富、并可保健药用等优点,是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的朝阳产业。自2002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将食用菌产业做为一项新兴产业,不断加大引导、扶持力度,使食用菌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按照发展节水高效特色农业,走专业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技能化培训路子的“一特四化”战略部署,把食用菌产业作为一项拓宽农业增收渠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兴产业大力培育,进一步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为当地的农民增收找到了一条增收致富的路子。至目前,种植季节由冬季生产发展到全年生产,年种植规模由2010年的20多棚发展到现在的400多棚,实现经济效益2400多万元,初步形成了以平菇、香菇等为主的食用菌生产格局,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极其显著。但是,随着食用菌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菌种质量不高、技术水平落后、生物学效率低、病虫害发生频繁等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障碍和瓶颈。为确保全市食用菌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吕梁市把食用菌产业列入全市“8+2”农业产业发展项目作为重点引智项目,政府聘请多位食用菌专家进行了多次的技术指导和培训。现将执行本项目总结如下:
二、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主要做法
(一)精心组织安排,做好准备工作。为进一步做好工作,农委在专家到来之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对活动日程进行了精心安排,搜集整理了专家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并安排人员深入市农技推广中心和乡村食用菌种植基地尽快熟悉、掌握食用菌及相关基础知识,了解我市食用菌种植规模、现状、分布等情况。专家到达后,农委热情接待安排食宿和工作人员、分管领导全程陪伴专家的工作生活,安排做到科学合理,丰富多彩。同时,农委还积极与各乡镇协调,确定专家指导的重点和时间,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实地查看指导,找出存在的问题。学者专家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与广博的专业知识。为了做好指导工作,工作之初,他没有急于切入主题,直接讲解技术,而是详细询问了我市食用菌的种植情况,并深入各乡镇的食用菌示范园区或基地,实地查看了生产环境和配方、发料、覆土、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环节的操作过程,与技术人员、农户交流经验和做法,并做了详细的记录,针对配方、水分管理、覆土质量、产品质量、常见病害的识别及发生原因等问题因地制宜地进行了技术指导,向农户实地讲解了食用菌种植过程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方法。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全方位开展技术培训。通过几天的细致观察,专家在汾阳宾馆的会议厅,把食用菌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国外等食用菌产业发达国家的具体做法,对全市农技人员及部分种植大户120多人进行了2天的食用菌技术培训班,做了详细的讲解。一是分析了我市平菇、重菇、金针菇等食用菌产业存在的问题。我市食用菌产业整体上仍然存在生产设施简陋、环境可控性差、操作粗放、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专业化生产程度低等问题,这是造成病虫害发生频繁、生物学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部分存在配方中粪草比例不合适,发酵过程中水分过多、翻堆不均匀,覆土过厚、僵化,通风不良,乱用农药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专家都分析了原因,讲述了改进的具体办法和措施。二是系统介绍了国外食用菌产业发展的情况。目前,国外食用菌产业已经实现了培训推广、菌种、培养料、覆土、出菇、销售、加工的专业化生产链条,各部门之间各负其责,紧密协作。所生产的培养料、覆土、菌种已经出口到周边国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生产。而我国虽然是食用菌生产大国,但是集约化、机械化程度不高,尤其在我省各技术环节仍以农户分散经营为主,技术水平与国外食用菌产业发达的国家仍有六十年的差距。
三、取得的成效
(一)对菌种生产做了技术指导,推动我区菌种建设。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专家先后到市食用菌生产基地参观指导,对菌种的生产环境、设备、过程进行了技术指导。对种植户的消毒、接种及环境卫生方面,提出了加强和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尤其对废弃菌种的处理及优化菌种站的环境卫生进行了重点强调。指出新品种引进要考虑的技术培训、培养料的来源、品种特性等问题,必须在试验成功的基础上再逐步扩大种植规模。
(二)进行了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一是通过专家的讲解,进一步开阔了技术人员的视野,对食用菌产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怎样做好技术推广工作有了更清晰地思路。二是通过学习指导,我们对食用菌生产的过程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如何改进配方、加强环境控制、提高关键技术措施集成、提高产量和品质有了具体的方法。三是我们了解到国外的发展现状发展前景,也看到了我市在食用菌种植方面存在的差距,对今后吕梁市在食用菌产业的品种确定、本地化栽培技术的研究明确了方向和目标。通过培训,提高了广大食用菌人员的整体素质,在指导食用菌种植中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使部分种植户的种植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在效益和产量上也将得到逐步提高。
(三)专家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也影响了我区技术人员。专家深入基层农村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的工作态度,不怕吃苦,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对我市的技术人员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工作必须认真钻研,多下功夫,多动脑筋,干一行爱一行,干一项务一项,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工作,才能推动所从事的事业不断发展和进步。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虽然我们对本次引智工作高度重视,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但是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本次引进的专家工作时间只有短短的2天,加之工作任务繁重,他没有经历过这种种植方式,直接接触的是现代化的种植方式,对于我市的食用菌了解还是不够全面,广大技术人员听完讲座后仍有意犹未尽的感觉。二是虽然我们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引导工作,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的专业知识较多,交流有一定偏差,影响了工作效率。三是项目执行结束后,一些后续衔接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沟通。
总之,通过专家指导对我们的工作既有收获,又有不足,我们将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为下次引智提供借鉴。并将积极消化引智成果,争取尽快地把先进的生产理念在生产领域进行推广应用。
第五篇: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讲义
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技术讲义
西峡县食用菌办公室
2018年4月
一、食用菌国内外发展综述
食用菌在国际上被誉为21世纪的健康食品,“植物性营养食品的顶峰”,一直被国际营养学界所推崇。食用菌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常食用还具有抵抗疾强身健体的作用,因而作为健康食品,食用菌产品市场前景持续看好,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由于食用菌市场前景广阔,食用菌生产已成为我国农业中种植业、养殖业、菌物业三大产业之一,在农业总产值中,已成为仅次于粮、棉、油、果、菜的大宗农产品,许多地方甚至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全国食用菌产值超过千万元的具达98个,超亿元的县有12个。
据国家农业部的最新统计,目前我国食用菌年产量突破了千万吨,在国内种植业产值排名中,仅次于粮、棉、油油、菜、果,食用菌产业已跃居第6位,成为种植业中的一大支柱产业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另据来自国家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有关专家的预测,今后中国食用菌消费量将保持每年10%的增长,既意味着我国食用菌产量每年至少要增加100万吨以上,才能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正如中国食用菌协会会长顾二熊所说,食用菌在全球流行是“势在必行”。
目前,国内外食用菌的生产,一方面是在现有品种的生产上不断提高品质,另一方面则更加注重食用菌发掘利用新的品种进行人工生产,充分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进入21世纪,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不是饥饿和营养不良,而是由于经济之富有,食物之富裕,体力活动之减少而带来的慢性疾病,如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等,而具有真核的菌类食品,以其能产生抗细菌、抗病毒作用,并对人体有保健功能而广受重视,受到越来越多人青睐,国际市场对食用菌的需求不断上升,食用菌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
通过近年来的实践证明:食用菌栽培生产是一项本小利大,无污染、低能耗,市场前景广阔,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其生产原材料主要利用当地的农作物副产品资源,变废为宝,具有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不与农争时,占地少、用水少、投资小、见效快等特点,能把大量废弃的农作物秸秆转化成为可供人类食用的优质蛋白与健康食品,并可安置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力发展食用菌生产符合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
要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集约化管理”的思路,以基地建设和规模发展为重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通过积极发展“公司+基地十农户”的开发经营模式,始终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和品种,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积极发展食用菌产业化经营,采取“统一商标,统一标准,统一果收,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经营管理方法,不断开发和延伸产业链。
当前我国菌类产品的供求关系已由数量制约,转变成品种、质量、市场制约为主,必须改变长期以来菌类产品的增长方式和租放的生产经营模式,适时地对菌类产品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在开发新产品的基础上必须突出质量和效益,才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竟争力。栽培生产珍稀食用菌,不仅及时占据了了市场,而且会给菇农带来了切实的利益。因此既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变化,准确地把握市场走势,又深入分析了当地的特点和优势把市场需求和地方特色结合了起来,才会形成米坪特色,创出米坪食用菌品牌。
二、食用菌标准化生产
(一)、食用菌标准化的定义 在该规则的约束和指导下,我们在生产之初就要对生产场所及其环境,包括土壤、用水、原辅材料进行监测和选择,在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还要对加入促其生长的营养、病虫害防治所使用的药物等进行严格控制,改种控制至少包括四个含义:及浓度问题、用量问题、肥料及药物的转化及其残留问题,使用的时效与实效问题等;在产品收获后,整理、加工、包装、储藏、运输等一系列的环节中,任需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总之,标准化是一个系列,是一项系统工程,如同一辆车的运行,需要合格的机械零部件的合理组合、适宜的燃料、、相相应技术水平的驾驶员以及较好的路况,才能使车子平稳运行,高速前进,这是密不可分的,应当环环相扣,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无法达到理想状态。食用菌标准化是为了适应市场对食用菌食品的安全性,顺应国际食品消费潮流,促进国内食用菌产业化的正常发展而提出的,应是今后各级政府在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食用菌产业发展中的工作重点。
(二)、食用菌标准化的作用
1、有效实施科学管理,为现代化生产创造条件: 无标准的生产结果,其后果必然是盲目发展,无序竟争。没有标准的产品必然是规格不一,质量不同,价格差异很大,甚至同一样产品因名称不同而使客商和消费者大受迷感。现代的产业要求专业化生产,专业化生产离不开标准化的贯彻执行,只有在标准化生产基础上,才有可能组织现代化生产。
2、确保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只有为市场提供安全的食用菌产品,才能维护消海费着利益,反过来才能促进消费。
3、合理发展生产,有效调整产品结构:
根据当地物质、地理、技术等情况,确定发展的适宜品种必须在标准化的前提下,才能使产品结构得到有效调整。
4、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提高劳动效率: 在标准化生产条件下,资源才能得到合理利用,避免产品规格不质量不同造成的再加工间题,节约了劳力和时间。
5、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应变能力:
只要我们按照标准进行生产,保证了产品质量,就可使产品堂堂正正地进入市场,及时甲市场偶有不测,也完全可以去乙市场获丙市场,甚至在市场相对饱和时可以居货待售,而不必担心质量标准问题。
6、消除贸易障碍,提高竟争能力:
目前,尽管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没有了过去那种明显的歧视性壁垒,但随之而来的是,各国为保护其本国农业,大都提高了贸易的门槛,亦即“绿色壁垒”(又称“技术壁全”),例如前几年我国出口口到日本的鲜香菇、出口到欧美的双胞菇罐头等遭受了较大损失。如果我们实行了标准化生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竟争能力自然提高,将不再成为出口口的障碍。
(三)、如何实施标准化:
首先,要学习和掌握标准化的相关内容,并严格实施。目前,我国现有食用菌标准主要包括平菇、香菇、双胞菇、黑木耳、金针菇等品种,其它品种可参照这些标准进行制定和组织实施。其次,提高生产技术,改变传统操作,树立全局观念。在标准化的实施过程中,无论作为生产者还是加工者,起初均会有“不习惯”的感觉,这是一个标准化贯彻的“适应期”,要想使食用菌产品长久占领市场,赢得国内外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必须有全局发展、持续发展的新观念,坚持标准化生产,才能使效益逐步提高。
最后,要主动接受相关检测和评价。不要怕检查,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标准化生产。
4、标准化的主要内容:
(一)菌种质量
(二)生产设施
(三)栽培材料
(四)管理措施
(五)病虫防治
(六)采收加工
(七)包装储藏
(八)运输销售
所谓种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菌种的“种性”,及菌种日身的生物学特性,这是菌种的基础。比如,一个在南方表现好的菌种,在北方不一定有好的表现,关键就是菌种的“种性”不应,当然,其中也包含着栽培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问题。二是菌种的制作质量问题,一个原本非非常优良的菌种,在设施设备不配,操作技术不规范等条件下,在埏级转接扩大生产过程中,或者感染病清、病菌,或老化、退化,在生产上就势必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轻则表现产量低低、品质差,重则表现抗性差、发病率高、甚至不出菇的严重后果。
(1)菌种种源的获取与标记
所谓菌种种源,顺名思思义就是指菌种源头,也可称之为原始种。产生原始种利用的于于实体或孢子、基质或菇木、以及子实体着生的土层土壤等,均统称为种原材料或原始材料。原始菌种般用F0为标记,由F0原始菌种再转接后培育出的试管种用F1标记,以此类推,由下F1原始菌种再转接后培育出的试管种用F2标记。F2~F3}{F3~F4}。从理论上来讲,原始种是可以直繁殖下去的,但是,在实实际生产中随着原始种的转代培育,其菌种活力会逐渐降低,即出现菌种的退化。一般生产上引进的原始种都在F2以后,这还要看从什么单位引进,有的菌种可能是F的无限代了。一般情情况下,F2到F3的菌种都是可用的,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品种F3代后便很难出菇,如北虫草等。
(2)生产用菌种级别划分
菌种级别的划分有三个级别:及一级种(母种)、二级种(原种)、三级种(栽培种或生产种),一般生产上习惯称为母种、原种、我培种。各级菌种的划分及其意义如下:
母种:作为种源形式出现,多以试管为菌种容器,作为种源,在生产上既可以进行多次继代(转管)培养,以几何级数扩大数量,又便于保存、携带、邮寄和运输等。一支母种试管,一般可继代培养转接试管50支左右,在保持其种性的条件下,可继续相同操作的继代培养,以几何级数迅速扩大数量,而且,母种制作较为简单,一般为7天左右,个别品种在20天左右。原种介于母种和栽培种之间的一个级别,多以玻璃瓶或特制的聚丙烯型料瓶为容器,其种源为母种,生产上一般一支母种可转接原种5到6瓶,种源为大型试管时可转接6到8瓶或更多,栽培种:多为袋装,系由原种转扩而来,一般毎瓶原种可转接栽培种1020袋。载培种只可用于栽培播种,不可继续转扩。
母种必须经过原种扩大后才能用于生产,母种不可以直接用于载培种,但原种可以不经过栽培种直接用于生产。
(3)菌种质理要求
菌种必须通过鉴定和质检后才可投入生产使用,菌种质量标准如下:1用统一的或标准的菌种名称和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