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山县海洋系列博物馆建设的调查与研究5篇

时间:2019-05-13 11:16: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岱山县海洋系列博物馆建设的调查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岱山县海洋系列博物馆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第一篇:岱山县海洋系列博物馆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岱山县海洋系列博物馆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1-10-1

3信息来源:《舟山社会科学》 作者:赵加平等

博物馆是普及教育、启迪民智的知识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也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标识,是文化交融中的无障碍通道。在全省建设文化大省、全市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新阶段,更加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正在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为此,2006年来我们对岱山县海洋系列博物馆的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与研究,希望能对整个舟山的博物馆发展有所裨益。

一、海洋文化系列博物馆建设运行的基本状况

岱山海洋系列博物馆建设起步于2003年,从2003年12月第一个博物馆——中国台风博物馆的诞生,至2006年10月底,先后建成并开放了中国台风(一期、二期)、海洋渔业(一、二期)、盐业、灯塔、岛礁、海防等6个海洋系列博物馆和中国书雕城。中国台风博物馆一期位于拷门大坝北端,占地面积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余平方米,总投资500余万元,分为展览厅和观台厅,馆内有650幅图片和57件实物,配置了全自动海洋环境远程观测传输系统,能为全省有效指挥防台抗台工作提供可靠数据;二期与一期主馆遥遥相对,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总投资1400万元,主馆由台风四D动感立体影院和“风科普”系列仿真游戏娱乐区构成,以参与性、互动性手法,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体验台风的凶、险、奇,同时推出观浪游项目。海洋渔业博物馆坐落于东沙古镇,占地面积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总投资600余万元,馆内设有渔史室、船模室、网具室、鱼类标本室等,是集科研、科普教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盐业博物馆位于岱西万亩盐场,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投资750万元,馆内分制盐工艺厅、盐雕展览厅和制盐实物展览厅三个部分。灯塔博物馆建在县城竹屿新区内,占地面积约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总投资540万元,目前已仿造汇聚了7座来自不同国家的著名灯塔,并且建造了一座面积为600平方米陈列展馆,里面有300余种实物图片资料,今后将逐渐建成28座世界著名灯塔。海防博物馆位于岱山本岛黄嘴头东南面沿海地带,规划整馆用地面积约46280平方米,一期投入200余万元,整个园区建设有中心展览区、边缘展览区、隧道展览区、休闲旅游区等四大区域。岛礁博物馆是唯一一个不在岱山本岛的博物馆,处于我县东部岛礁海洋特别保护区内,是集游艇观光、海上垂钓、海上娱乐于一体的开放式、露天式的岛礁自然博物馆。今后还将陆续建设中国徐福、海洋生命、海鲜和渔村等博物馆,成为中国海洋系列博物馆最多的县。

(一)按照错位竞争的发展思路,创意海洋系列博物馆。

文化是一个创意产业,岱山县海洋系列博物馆来源于发展旅游业。岱山虽有绚丽的自然风光,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发展海洋旅游的基础条件和潜在优势,但在对整个舟山群岛的旅游项目进行分析后发现,资源的雷同是制约岱山发展旅游的主要障碍。岱山沙滩、海水不比嵊泗、朱家尖、桃花岛,佛教文化不比普陀山,渔港不比沈家门,要发展旅游吸引游客必须绕开沙滩、海水这些传统模式,错位竞争,树立人无我有的品牌。从资源情况分析,岱山有上千年的渔盐历史,海洋文化底蕴较深,而博物馆又是可以将海洋文化展示给游客的重要载体。为此,岱山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发展以博物馆为载体的海洋文化基地作为全县工作重点,以海洋文化为魂魄做旅游,把文化同旅游结合起来,抢品牌、做精品,实现在夹缝中求生存,为岱山旅游营造自身的发展空间,较好地避免了与周边地区的雷同。目前,全县已建成的每一个博物馆都能在岱山找到“根”:台风博物馆,岱山拷门是浙江抗台第一坝;灯塔博物馆,岱山是中国灯塔最多的一个县;渔业博物馆,岱山是全国十大渔业县之一;盐业博物馆,岱山拥有浙江三分之一的盐;海防博物馆,岱山地处东海前哨。这些博物馆的建成,初步形成主题各异又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旅游链,提升了旅游品位。

(二)按照多方筹资的发展模式,建设海洋系列博物馆。

建设博物馆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岱山是吃饭财政,不可能依靠财政出资解决建设资金。为此,县里没有动用县财政一分钱,把各个建馆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要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广泛筹资。据核算,建造台风等6个博物馆的总耗资约为4000万元,总的资金来源:一块是对口部门向上级争取到得,一块是本单位投入和民间投资,一块是建设单位向银行贷款,一块是通过国有资产重组盘活。如投资700多万元的灯塔博物馆(一期馆区),县文广局把对港山的一块场地抵押给县国资委,县国资委再用这笔资产组建开发公司去建造灯塔博物馆。就这样,由政府行导、市场运作,将资产盘活后投入到博物馆建设。投资400多万元的台风博物馆(一期馆区),200万元是省水利厅拨专款支持,其余则由县水务局组建实体筹集。投资200万元的海洋渔业博物馆(一期馆区)的建设资金,一半是国家农业部、省海洋与渔业局的支持,另一半是国资重组加上本土收藏家赵行法搬出的“家底”。

(三)按照整体结合的发展理念,统筹海洋系列博物馆。

在起步阶段,县里就对各博物馆的选址、规模等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如将盐业博物馆建在万亩盐田上,将渔业博物馆建在渔都古镇东沙,将海防博物馆建在海防前哨黄嘴头,将岛礁博物馆放在中街山列岛,赋予各馆文化底蕴丰富的背景,以期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发展。同时,各个海洋系列博物馆也不是就文化论文化,孤军作战,单独存在,而是按照整体结合的发展理念,将博物馆作为一种产业,与其它产业的经营相结合,进行市场化运作。如灯塔博物馆开设了休闲茶吧、KTV,既顺应了游客参观之余的消费需求,又使博物馆增加赢利;盐业博物馆旁开了富有特色的盐帮饭馆,既完善了配套服务,也带动了来博物馆参观旅游的人气。此外,各旅行社把博物馆列入岱山的旅游景点,与其他景点串联成线,把博物馆产业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实现了旅游业和博物馆产业的双赢。

(四)按照建管并举的发展要求,运作海洋系列博物馆。

为实现博物馆良好运作,县里成立了博物馆管理科,对全县各博物馆进行专业化管理和指导。县里制定并出台了《岱山县博物馆管理暂行办法》,成为国内第一个对当地博物馆实施地方性行政管理的县区。该《办法》对全县博物馆的发展保障、管理监督、检查奖励、社会捐赠办法等提出了规定。办法明确指出,除政府公益性博物馆以外的各博物馆,允许其通过门票、旅游产品销售和其他有偿经营活动等筹措办馆经费;博物馆的一切收入和接受的捐赠、资助,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裁留、挪用,全部用于博物馆建设发展;各政府机关、部门、单位和个人必须自觉支付在博物馆的各类消费。同时,各博物馆也从严要求,对管理人员、解说员进行专业化培训,有些博物馆还招收大学生作解说员,提高了博物馆的档次,做到建一只馆,管一只馆,并成功一只馆。

二、海洋系列博物馆对岱山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作用及影响

经过4年的建设运行实践,岱山县已经初步探索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海洋风格和海岛特色的博物馆建设之路。目前已建成运行的海洋系列博物馆,已经对全县经济社会产生较大作用及影响。

首先,这些海洋系列博物馆,已经成为岱山扩大影响的一张名片。一个海岛小县建设这么多海洋系列博物馆,吸引了国内外各大媒体的眼球,各地媒体都将博物馆作为新闻亮点,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香港文汇报、大公报等知名媒体对博物馆的报道总量达数百篇,其中浙江卫视在“浙江告诉你”海外栏目,以“感受海洋博物馆”为主题,对岱山海洋文化进行25分钟的深度报道,并于黄金时段在凤凰卫视北美台、凤凰卫视欧洲台、澳大利亚悉尼中文台、新西兰金水滴电视台、法国5台、美国斯克拉卫星电视网、加拿大城市电视台等七家海外电视机构中播出该档节目,在国内外引起轰动。新华社连续播发《璀璨灯塔聚海岛》、《中国盐业博物馆正式开馆》、《中国台风博物馆落户岱山》等6篇博物馆新闻通稿,被《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每日电讯》、《齐鲁晚报》等国内上百家新闻媒体转载,在全国掀起一股博物馆热。新浪网、搜狐网、人民网、新华网、东方网、浙江在线等近百家网络媒体以大量的文字加图片,对海洋系列博物馆进行连篇累牍的报道,达到了“让外界了解岱山,让岱山走向全国”的理想效果。博物馆建设也获得了各级领导的关注和众多专家院士学者的好评。来岱考察的国家和省市领导也非常肯定这项工作。国家博物馆党组书记兼常务副馆长姜丰义、文化部人事司副司长殷福对岱山县博物馆建设作出这样的评价:“海洋系列博物馆是对海洋文化拯救延伸,填补了中国博物馆事业的一系列空白,成为岱山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其次,这些海洋系列博物馆,已经成为海洋旅游的一大景点。众所周知,博物馆旅游是一种更具文化内涵、更能陶冶游人高尚情操的旅游类型,满足了旅游者高层次的文化需求和精神享受。近年来,岱山县在旅游推介、旅游促销中适时打出博物馆牌,到岱山看台风、看世界著名古灯塔、看渔业兴衰史、看盐业发展吏、看近代海防史等已经成为吸引长三角城市游客的亮点。这些博物馆也成为来岱山旅游的必看点,许多游客慕名而来.致使海岛岱山的旅游出现淡季不淡的现象,以往难见到游客的10月份到次年4月份,如今也不断有旅游团和散客进岛。博物馆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大大丰富了海岛旅游的内容,赋予岱山旅游全新的生命力,使旅游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05年全县共接待游客7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3.1%;实现旅游收入4.41亿元,增长46.3%,两项增幅均列全市第一。200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94.38万人次,同比增长21.78%,实现旅游收入5.47亿元,同比增长26%。

第三,这些海洋系列博物馆,已经成为科普教育的一大基地。岱山的海洋系列博物馆都是集科学研究、科普教育、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博物馆,它以实物图片、仿真模拟、参与体验等手段,形象生动地向广大群众普及各类科普知识,满足当前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主权、强化海洋意识的需要,起到书本和课堂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台风博物馆里,参观者可以受到一次有关台风知识、台风危害、抗台救灾、台风科研等方面的生动、详尽的科普教育;在盐业博物馆,可以了解盐业的发展史和制盐的工艺;在渔业博物馆,可以见识到各种海洋生物,见证渔业资源的兴衰史,了解到越来越先进的科技化捕鱼设备;在灯塔博物馆,可以学到有关灯塔的知识和国内外灯塔的发展史;在海防博物馆,可以知晓近代、现代的海防史,特别是舟山的海防历史。2005年6月,岱山海洋系列博物馆已被中国海洋学会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06年9月,台风博物馆又被中国气象学会授予全国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目前,全县已把部分博物馆建成教育实验基地,来各博物馆参观的中小学生已经占全部游客的三分之一。

第四,这些海洋系列博物馆,已经成为传承海洋文化的一块场所。一顶奇形怪状的渔网刻画着纷繁而漫长的捕捞演化过程,一片破不成形的玻璃记录着悠入而丰富的灯塔史话,一架因久经沙场而略显沧桑但丝毫不减英武雄气的歼六战斗机述说着那战火纷飞的岁月,一件简简单单的文物折射出祖先多少可歌可泣的壮举。岱山有着上千年的渔盐,海洋文化底蕴深厚,但如果不加挖掘,不加整理,就如一盘珍珠洒落并被埋进在沙堆里。建设海洋系列博物馆,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岁月中创造的缘于海洋而生成的精神、行动、物质等文明生活内涵将以挖掘、整理,以物化方式留存下来,使之系统化地面世,并可以在今后的历史发展中不断丰富内容,使海洋文化得以传承。经过4年的建设,目前岱山县各个博物馆已经扩充了大量的文物,丰富了馆藏品,挖掘了海洋文化内涵,拓展了岱山的“文化疆域”。

三、海洋系列博物馆建设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设海洋系列博物馆,作为打造海洋文化名县、推进岱山又好又快发展的—个重要载体,在取得较大成绩的同时,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主题语言比较缺少。目前,岱山已将“蓬莱仙岛——浙江岱山”“群岛生态县,海洋文化城——浙江岱山”作为全县综合性和海洋文化的主题广告语,但还没有整体反映海洋系列博物馆的主题口号,而各个博物馆也没有拥有像宁海“十里红妆”这样有影响、有号召的主题语言,使得岱山整个海洋系列博物馆及各个博物馆难以突显自己的地位,真正形成自己的品牌,造成游客在参观博物馆后印象不深。

二是趣味性、参与性还不太强。除海洋渔业博物馆依托原海曙楼,馆藏各类实物和标本1600余件,内容相对丰富、有趣外,其它各馆尽管特色鲜明,但馆藏内容较为单薄,尤其缺少沉淀深、分量重的藏品;互动参与性项目的设置比较缺少,除现有的盐业博物馆制盐流程、盐雕、灯塔博物馆模拟驾驶、台风博物馆二期“风科普”系列仿真游戏娱乐区可供游客参与外,整体上各馆采取的是固化说教式的静态图片展陈方式,馆内科技手段的采用比较缺乏,展示缺少创意和动感效果,在当今信息社会里,降低了博物馆的亲和力,拉长了普通游客与博物馆的距离,影响了吸引力,无法诱使游客产生第二次参观的欲望。

三是配套设施不够健全。博物馆相对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没有固定班车,出游交通费用负担成为制约游客去博物馆的一个因素。同时,博物馆内部缺少服务项目,如休闲吧、影视厅、儿童活动室等,周边也缺乏垂钓、烧烤等休闲度假、可供娱乐的设施与场所,使得博物馆功能相对单一,难以达到吸引游客、留住游客之目的。

四是讲解人员素质整体不高。各博物馆具有深邃的海洋文化内涵,它所包含的大量信息不象文字那样易懂,需要对背景知识有所了解。因此,博物馆讲解员的作用就尤为重要了。但目前各博物馆讲解员部分是所管博物馆单位下派、部分是社会招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一般难以具备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且缺乏与游客互动交流的能力,缺乏对信息反馈的敏感。无法很好地引导游客融入博物馆氛围去欣赏和感受,使得参观成了走马观花,游客兴致大减。

五是管理运作难度较大。博物馆的建设单位和管理单位基本为同一部门,由于投入不

一、管理成本不一,大家各自为政,难以形成集团作战;门票价格、游客路线设计等缺少统一的指导性意见,影响整体效益。此外,由于没有对博物馆的性质作明确定位,各界要求博物馆更多地承载社会义务的呼声较高,各种指令性和变相指令性要求仍客观存在,各博物馆的门票实际收入均只在应该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同时,由于博物馆尚处起步阶段,市场开发非常有限,收入基本依赖于门票收取,除却日常管理费用,所剩无几。

四、加强海洋系列博物馆建设运行的对策和建议

2005年下半年,省委提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市委作出了《关于加快建设海洋文化名城的决定》,中央办公厅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这为岱山县海洋系列博物馆建设指出了方向,明确了要求。各有关部门要抢抓历史性机遇,从岱山实际出发,综合考虑需要和可能,做到乘势而上,尽力而为,切实加强海洋系列博物馆的建设和运作。

(一)以人为本,打造海洋系列精品博物馆。

目前,岱山海洋系列博物馆在外界已有一定的知名度,慕名岱山博物馆而来的游客逐渐增多,因此,在博物馆原有鲜明海洋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应十分强调博物馆与人的关系,语言表达上适合人的传播,陈设布置上强调与人亲近,展示手段上大量应用现代时尚的多媒体,内容上贴近老百姓,努力在“三贴近”(贴近个性、贴近游客、贴近海洋)上下功夫,打造海洋系列精品博物馆,真正形成自身独特的品牌效应。

1、贴近个性,整体海洋系列博物馆要有自已的主题口号,如“岱山——博物馆之乡”,每个博物馆也要有自身鲜明个性色彩,都要有自身“叫得响、打得响、影响远”,能在人们心中产生共鸣,且能在人们心中打下烙印的主题语言,从而加深人们对博物馆的兴趣和印象。

2、贴近游客,想让大众经常走进博物馆,就要采用各种创新的手段扩大影响力。要从游客的角度,从游客的兴趣、游客的心理等方面考虑,在参与性上,要进一步扩展功能,充实内容,丰富内涵,着力改变目前固化说教式的展陈方式,提高博物馆的参与性、可看性,增强博物馆的亲和力,达到使游客流连往返的目的。一是增加服务项目,可适当增设一些诸如观众休息处,影视厅,茶吧等活动项目,从而激活博物馆的功能;二是增加陈列内容,充分利用岱山县海洋特色资源和文化内涵,多增设几个主题,兼顾艺术爱好者、收藏家、儿童、游客等各方面层面人的口味及兴趣;三是增加与观众的交流和互动,如利用电脑和多媒体形式,设计一些与展览内容有关的电脑游戏提供观众参与,采用一些声、光、电和模拟电影、场景复原等现代化手段,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提高观众对展览的兴趣和认识,真正做到形式灵活有趣,寓教于乐,达到让游客在游戏过程中增强对了解海洋海岛有关知识的兴趣。

3、贴近海洋特色,要紧紧依托岱山极其浓郁的海洋海岛特色资源,淋漓尽致地彰显历史文化内涵和价值,每个博物馆均要突出海洋海岛独特性,以海洋特色吸引人,以海洋文化感染人,提高博物馆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比如在馆舍造型色调、设备设施、陈列设计等方面都要体现浓郁的海洋特色及理念,台风就是台风,而不是盐业,灯塔就是灯塔,而不是海洋渔业。

(二)开放运作,提升海洋系列博物馆建设管理水平。

根据岱山博物馆现状及今后的发展,加强开放运作,进一步提升海洋系列博物馆建设管理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在形式上,要多元化,积极鼓励民间、社会、外资等力量介入。要树立“社会办馆”理念,从政策上充分调动全民参与博物馆建设、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政府相关部门应做好引导、铺垫工作。操作方式是:成立岱山海洋系列博物馆有限责任公司。方案一,界定资产归属,法定登记在岱山海洋系列博物馆有限责任公司名下,以资产抵押,取得馆藏运作的足够资本,进行单体运作。方案二,根据市场状态,主动出击,开展招商引资,与优势文化产业进行资产重组,进行集团化运作,可以先在一个博物馆试点,前期财政出资垫资,可以迅速使博物馆形成现实的影响力。第二步,把原有的投入资产置换出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经营上,可以采取公私合股和委托经营形式,与企业合作,联手借力“运作”博物馆,这样既可改变目前被动式管理,发挥企业在管理方面的积极性,又可改变目前游客数量与门票实际收入严重不符的状况,减少不必要的人员配备,更好地实现“以馆养馆”。同时,在运作过程中,除凸现博物馆的展教功能外,还可带动其他功能的实现。如以长期陈列为基础,不断推出有影响力的临时展览;以团队参观为重点,不断扩展观众范围;以学术研讨为抓手,不断扩大博物馆观众影响力;此外,还可借助博物馆这个独特平台,进一步配置更多的资源,丰富各种活动,吸引更多的,不同层次的观众,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在管理上,要着力在提高博物馆藏品的档次和数量上下功夫,建立由政府、博物馆和社会多方出资捐助而构成的博物馆藏品收储专用基金,通过收购、接受捐赠、租借等各种形式来弥补。加强与外地有关博物馆交流,经常性举办藏品异地交流展等,提高影响力。在人才上,要培养引进造就一支开拓创新、善于经营、有一定专业文化业务素质的现代人才队伍。采取竞争激励机制,进行规范化管理。博物馆要根据馆里各个岗位的不同进行“百分制”考核,将平时表现与年终收入结合起来,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培养一批专业知识丰富、综合素质较高的讲解员队伍。

(三)拓展外延,拉长海洋系列博物馆的产业链。

首先,要以海洋文化资源为依托,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博物馆开发旅游纪念品,寓本地特有的海洋历史精华于物化,寓各自独具的审美情感于物化,大大提升了旅游纪念品的文化性和个性,满足旅游者游一方山水知晓一方风物的美好愿望,满足旅游者动机中潜在的文化心理需求。在纪念品设计制作上,要充分体现地方特色、文化个性和艺术品味,每个博物馆都要利用得天独厚的优势,探索开发实用性强、携带方便的系列特色商品,多做品种多样,价格合理,富有本馆特色的深受游客观众欢迎的仿制品、复制品等,如船模烟缸、灯塔式台灯、礼品盐、景区纪念封等等,在广阔的礼品世界中抢得一杯羹,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博物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二门票”。其次,要整合旅游资源,把海洋系列博物馆融入到省、市、县开发的整体旅游线路之中,实现博物馆、旅游景点一体化开发经营,以景点线路带动博物馆经济,延伸产业链。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中,博物馆应经常将自己的展出内容和活动日程的安排,通过旅游业的各个渠道在酒店、车站、码头、餐馆等旅游者经常出入的地方陈列和散发,旅行社应精心设计特色的博物馆线路,并把旅游者的反馈信息传递给博物馆,使博物馆可以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做出部分调整。此外,可考虑组建各类经营公司,积极开拓生财之道,如发展成立餐厅、商店、旅行社、广告公司、场地出租等经营项目,为博物馆带来了一些收入。打破过去博物馆主要是行政、业务这两大块的格局,形成行政、业务、经营三大块的格局。博物馆以业务为主,兼顾经营,互相结合,互相支持,形成一个配套设施齐全的文化中心,对博物馆的发展和建设是有利的。

(四)营造合力,推进海洋系列博物馆统筹协调发展。

博物馆始终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对投资者而言,会有相当大的“风险”;对政府部门而言,在鼓励的同时,也应该对投资者给予具体的保护、辅导和支持,使其健康发展。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树立整体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第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县上下形成一种“博物馆是提升岱山海洋文化品味,促进海洋旅游经济发展”的良好理念,使大家形成“人人都关心博物馆建设和发展”的氛围,要鼓励全县人民都去参观博物馆,同时,主动与媒体协作,不失时机地利用各种新闻单位做介绍和广告宣传,设计制作海洋系列博物馆专门网站,经常性地向外发布展览信息,发行一些设计精美、图文并茂的小册子、明信片,不断加强对外促销。第二,各乡镇和各单位要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自觉为博物馆建设出谋划策,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时要发挥各自优势和渠道,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促进博物馆健康发展。旅游、交通等有关部门要帮助落实进出博物馆的交通线路,电力、水务等部门要把博物馆的用水用电作为民用对待。第三,社会各界都要为博物馆建设和发展倾注更大的关心,、积极为博物馆出谋划策,出好点子。通过广泛的交流、商讨和走访咨询,听取有关博物馆的意见和建议。博物馆建设、管理人员要积极走出去,借鉴外面成功博物馆的宝贵经验,结合各自情况,适时利用。

第二篇: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调查与研究

当今社会,品牌产品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随着现代农业建设的步伐加快,农产品市场正加速转型,创建农产品品牌有助于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消费风险,推进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近几年来,**积极创建品牌、争创名牌,着力打造品牌农业,获得认定认证的名优品牌逐年增多。如何进一步突出重点、整合资源,扎实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已成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产品品牌建设的主要工作措施

近年来,**农产品品牌建设工作成效显著,截止2011年底,农产品注册商标总数

271件,获江苏省著名商标2件、泰州市知名商标8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件。有效“三品”认证总数达到414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341个,绿色食品68个,有机食品5个。“**银杏”、“**花生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获国家名牌产品1个、江苏省名牌产品4个、泰州市名牌产品20个。8个葡萄品种分别荣获全省优质果品评比金奖和银奖、张桥镇小方柿荣获银奖,**银杏荣获第四届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主要做法是:

(一)实施扶持奖励政策,积极营造浓厚的品牌创建工作氛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产品的品牌创建工作,先后制定了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质量强市、双轮驱动战略等若干政策和意见,并将品牌创建工作纳入市政府对企业的考核内容。根据政策规定,对首次获得国家“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首次获得江苏省“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首次主持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企业,在标准正式颁布后,分别一次性奖励30万元、20万元、10万元。同时将农产品品牌的创建工作纳入现代高效农业考核范围,对“三品一标”认证实行以奖代补。各项扶持奖励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农产品品牌创建营造了积极有利的工作氛围。

(二)加强培育引导,推动品牌创建工作深入开展。企业是品牌战略的实施主体。一是引导农产品生产企业充分认识到品牌战略对提升自身品位、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作用,促进企业将品牌战略纳入重要发展目标来落实。二是引导企业完善管理,引进现代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管理方法,建立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广泛推行HACCP、ISO9000、ISO14000族管理体系认证,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和品牌经营能力。三是鼓励企业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组织生产,引导企业广泛开展商标注册,充分运用商标战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四是支持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批发市场、超市产销对接,拓展优质农产品销售渠道,先后在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大中城市建立了多家优质无公害农产品直供直销网点,成立了“**市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为优质农产品搭建供销平台。五是积极开展优质品牌农产品宣传推介,组织各类名特优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为企业创建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完善标准体系,规范品牌农产品生产管理过程。农业标准化是规范农业生产过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创建农产品品牌的必然要求。一是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建标、缺标补标”的原则,结合现有农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国外先进标准,根据本地农产品生产企业发展需要,制定发布了省市级农业地方标准63项,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75项,初步形成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相配套,质量标准、生产技术标准相衔接的农业标准体系。二是围绕全市高效规模农业,依托农产品生产企业、专业协会、推广部门创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标准化生产示范点,涉及全市16个乡镇(街道)、65家“三品”生产企业,40多个种养殖新品种。三是积极实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目前,**已组织实施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9个、面积68.7万亩,建成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个、面积48.02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64.17万亩,各类畜禽标准化养殖场、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50个,标准化养殖水面达到1.1万亩,基本形成了覆盖种植、水产、畜禽养殖、林果栽培为主体的多个标准化生产示范窗口,有效地引导了品牌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按标准要求组织生产和加工,促进了品牌农产品步入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管理轨道。

(四)强化监管执法,提高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公信力。市场需要精品,消费者需要名牌,归根到底就是一个质量问题。农产品的竞争,其核心就是质量的竞争。为确保品牌农产品达到相关质量标准要求,重点在加强监管执法上下功夫。一是加强生产企业日常管理。将全市规模种养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三品”生产企业全部纳入监管范围,落实专人,进行“一对一”监管。二是规范农资经营秩序。建立了农业投入品公告制度,开展“放心农资经营店”创建活动,与各农资经营点签订了守法诚信经营公开承诺书,对高毒农药实行定点经营,全面规范农资经营行为。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监测检测。我们将品牌农产品生产企业纳入重点监测对象,在重点季节、重点时段,开展有针对性的监督抽检,不定期地对生产基地和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品牌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检。四是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我们组织开展了蔬菜农药残留超标问题、畜产品“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问题、兽药质量安全、水产品质量安全、农资打假等六项专项整治行动。对全市农资生产经营网点、规模种养基地进行拉网式检查,对质量隐患突出的重点品种、重点环节和重点地区进行突击检查和反复巡查,及时纠正和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五是开展风险评估。根据监管、监测、执法检查的结果,对品牌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建立预警制度,实现品牌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对发现的不合格品牌农产品实行通报和退出机制,提升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公信力。

二、**农产品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产品品牌建设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现代农业发展需求和农产品市场国际化的严峻挑战,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农产品品牌意识还不强。**农产品相当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名、优、特农产品和“老字号”农产品为数不少,而具有较强市场影响力的品牌农产品却不多,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大多品牌意识不强,没有把品牌看作是影响自身长期发展的资源,没有意识到品牌对于提升产品档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价值的巨大作用,培育和宣传的力度不大。二是农产品品牌内涵不深。**地处美丽富饶的长江三角洲,历来是种植业与畜牧业并重的平原综合农业区,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区域特色,地域文化也极其显著。而目前一些农产品生产者在农业发展项目中没有充分依托本地区域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在创建农产品品牌时,没有注入地方特色文化,丰富农产品的文化底蕴,忽视了农产品品牌文化内涵的研究、挖掘和深化。三是品牌运作机制还有待完善。**认证的农产品品牌数量逐年增多,但做大做强的农产品品牌却屈指可数,主要是因为缺乏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化运作的机制不健全。全市农产品生产、经营、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或年利润在5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不多,大多数规模不大,效益不高,科技研发和创新能力较弱,产品加工深度不够、结构单一、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三、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在当前农业产业化加速发展和市场竞争加剧的现实情况下,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是农产品生产企业的必然选择,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一)强化品牌意识,明确品牌定位。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及其产品的标志和形象信誉的体现。强烈的品牌意识是实施品牌战略的基础。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的品牌意识决定了品牌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关系到品牌建设的力度和深度。农产品品牌建设主体不仅仅是农业企业,政府和行业组织也是参与主体,都要树立品牌意识,强化品牌发展理念。要切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政府和企业两个层面尽快形成农产品品牌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此外,在制定品牌战略时,要把品牌的市场定位作为重要环节,通过对市场消费趋势和竞争态势的分析,选择能发挥自身优势的策略,紧紧抓住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为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选准一个明确的、符合消费需求的、有别于竞争对手的品牌定位。

(二)发展特色农业,丰富品牌内涵。农业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较强,**在特定的区域自然条件、优势资源和种植习惯的长期影响下,形成了以粮食、生猪、银杏为主导产业,家禽、特种水产、蔬菜、花卉苗木为特色产业的格局。要将农产品的区域特色和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就要加快培育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产业,生产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优质农产品,为农产品品牌建设夯实基础。坚持把高效农业作为特色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重点是加快蔬菜园艺和林果园艺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突出一镇一园,加强规划设计,重点发展大棚、智能温室等先进设施,推进高效蔬菜、应时鲜果、食用菌、花卉苗木等园艺产业加快发展,力争每个乡镇建成一个5000亩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促进高效农业集聚发展、转型升级。在创建农产品品牌时,既要紧密结合资源优势和特色农业发展趋势,也要挖掘利用好本地的历史、文化、旅游等资源,把本地特色文化注入其中,丰富农产品的文化底蕴,提升品牌的文化品位,使消费者在获得物质享受的同时,也获得精神文化上的享受。

(三)开辟传播渠道,拓展品牌空间。品牌传播和产品销售在方向、目标、渠道等方面存在着高度的一致性。在保持传统模式由“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农产品销售和品牌传播渠道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农产品分销传播渠道,可以建设“农超”对接、直销专卖、展示展销、定单营销、连锁经营、网络营销、农产品会展、观光农业等渠道,拓展农产品品牌空间。尤其“农超”对接是农产品销售和传播的最好途径之一。连锁企业和超级市场不仅可以形成规模经济效益,还可以减少农产品的中间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形成价格优势,使农产品以较快的流通速度和具有优势的价格直接呈现给广大的消费者,更快更有针对性地把农产品及其品牌信息广泛地传播。同时,连锁企业和超级市场还有利于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卫生和安全,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起到品牌保护的作用。

(四)加强政策引导,加大扶持力度。目前,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扶持主要是政策鼓励、宣传倡导、财政补贴、产品评比等方面,今后要采取更加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整合地域资源,组建农业专业化团体;协调农业企业或团体与下游商家的关系;协助农业企业或团体进行品牌宣传和公共关系活动;组织品牌建设培训,提供专家指导和农业科技服务;加强品牌农产品质量监管等等,引导和扶持农产品品牌建设。

(五)整合更多资源,建设区域品牌。一是发掘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总结、继承和发扬每一项产品生产、加工的方法、技艺和规律,保证产品的传统品质和纯正风味,深入发掘依附在传统产品上的历史文化元素,让典故为品牌添灵气,用古人为品牌做广告,请名人为品牌做宣传,逐步建立起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品牌理念、品牌文化和品牌形象。二是整合产业产品资源。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核心作用,带动上游、下游、平行产业的供应商、生产商和销售商形成产业集群发展,构建一条完整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经济链。三是集聚地域优质资源。依托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区、农产品加工园区、优质农产品展示展销中心等已形成的地标式商业建筑和园区,建立联盟标准,培育一批农产品区域品牌,成为消费者心目中信得过的产品。

(六)发展精深加工,培植龙头企业。精深加工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夯实农产品品牌竞争实力的重要手段。无论是传统的种养产业,还是蔬菜、果品等园艺产业,都需要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提升。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积极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模式,突出围绕粮油、畜禽、水产等产业,加快建立标准化、专业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为龙头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标准化农产品原料。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围绕稻麦、畜禽、水产等产业,加强新产品开发,注重包装营销,促进传统产业加工增值。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紧扣蔬菜、果品等园艺产业,开展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出效益。不断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保护价收购、吸收基地农户参股等形式,将加工、销售、运储等环节的利润进行二次分红,提高农民收益。通过采取兼并、横联、股份合作等形式,组建一批规模较大的农产品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资源整合,促进企业完善管理制度,加快产品开发,不断提高品牌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夯实品牌产品竞争实力。

(七)优化服务指导,提升创牌水平。一是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完善品牌技术体系。围绕农产品品牌建设,为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全程提供科技服务,用最新科技手段提升农产品品质,用最佳科研成果丰富农产品品牌内涵,用最优技术标准统一品牌产品生产。二是注重商标注册维护,保障品牌核心利益。要鼓励并积极组织农产品生产企业进行商标注册,对区域公用品牌注册地理标志(集体)证明商标成功的给予重奖,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要全程对区域公共品牌进行指导、监督和服务,让区域公用品牌农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有一个统一而鲜明的形象。三是完善质量标准体系,提升品牌内在品质。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生产、加工、贮藏、销售等系列配套标准,把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纳入标准化管理,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档次、安全性,从而提升品牌农产品社会知名度。四是建立健全监测体系,提高产品安全水平。加快县级农产品检验检测站建设速度,监督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乡镇农产品速测点正常开展监测检测工作,确保入市销售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五是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增强源头防控能力。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品牌农产品标识标志管理,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的严肃性和公正性,提高品牌农产品社会信任度。

(八)健全发展机制,促进加快发展。一是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抢抓农村劳动力大幅转移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有利时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通过租赁、入股、互换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户加强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种养大户集中,促进品牌农产品规模化生产经营。二是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在新街、黄桥范围内,建设一个大型、高标准的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并与全市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实行联动对接,建成集蔬菜园艺、特色水产、农产品精深加工、生猪、家禽交易于一体的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推介平台。三是大力推进品牌战略。进一步扶大做强现有农产品品牌,重点培育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运作为主的一批新品牌。围绕特色农产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申报认定,集中力量把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同时,通过大力发展和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行业协会,把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和销售者联合起来,形成推动品牌建设工作的合力。

第三篇:*县海洋文化探究及其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人类生活的地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海洋,海洋占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李瑞环同志曾代表我国政府在1996年11月北京第十四届世界海洋和平大会上高瞻远瞩地指出:“21世纪将是海洋事业大发展的世纪”,“人类社会的进步将越来越寄希望于海洋”,“未来文明的出路在于海洋”。在全球多极化发展的今天,国际社会正在大举向海洋进军,我国、我省乃至我县也同样正在积极行动,大力拓展海洋事业。省委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亲赴舟山、宁波、台州等地考察调研海洋经济,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城市和发展海洋旅游业作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的口号。但海洋事业不应该仅仅是海洋经济、海洋旅游以及海洋科技,还应包括海洋意识与海洋观念,海洋与人的相互作用,海洋人文社会机制等,亦即海洋文化。本文拟就象山海洋文化建设作些初浅探讨。

一、象山海洋文化发展现状

象山县是海的大县,渔业大县,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在宁绍平原南端边缘,三面环海,唯北面与陆地相连接。全县陆域面积1175平方公里,其中岛礁面积180平方公里(共608个岛屿),海域面积5600平方公里,海岸线曲长800公里。象山总人口53万,其中直接或间接从事渔业生产的人口约8万人。从古至今,象山人民的生产、生活与海洋息息相关,从目前我县发现的塔山、姚家山、红庙山和高塘珠门等五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出土的一些器物足以证明这一点。从某种角度来看,象山文化的主流应该是海洋文化。象山南部的石浦港是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国内首创的中国开渔节每年一届,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五届,颇负盛名;北渔山灯塔作为南洋航线和浙江沿海船舶航行的重要标志,为国内首屈一指;象山(石浦)海鲜随着县内大批民工冲出了宁波走向了杭州挺进了上海;还有中国渔村、中国水产城、松兰山滨海旅游渡假区、红岩长廊、花岙石林等,这些皆于海、港、渔、岩等有关的实体和活动,或因“国”字号或因其独特的地理风貌或因其秀美的风景在相关领域独树一帜,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往返,这也正是我县海洋文化发展的缩影。本文所指的海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大陆文化、中原文化而言,它是人类与海洋有关的创造,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海洋文化是世界性的文化,又称“蓝色文化”。具体来讲,海船,海防,航海,有关海的风俗、神话传说、滨海名胜、海洋科学、艺术与宗教等都是海洋文化。论象山的海洋文化,范围宽泛,涉及方方面面,但主要还是由渔文化、海商文化和海防军事文化组成,最为重要的是渔文化。——渔文化。凡与渔有关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均可称为渔文化。我县的渔文化应该说是特色文化所在,日本专家曾二度来象考察。在渔文化范畴中,首推的是妈祖文化现象。由于古时科技水平的低下,海难事故频频发生。先民们在寻求上天保佑外,将精神寄托于海底龙王,至宋代福建的渔民大胆想象,又隆重推出了一位名曰林默的海上救苦救难的大救星。渔民们以林默为海神,祈求生活平安幸福,皇帝以她为厚德之女,宋以后历代帝王屡屡加封(封号多达四十余个)。妈祖庙、天妃宫、天后宫、娘娘宫等遍布沿海各地。我县是除了福建、广东以外,信奉妈祖比较集中与兴盛的地方,昌国、石浦、东门、南田、晓塘、定塘、大塘、涂茨一带历史上均有祭拜天妃的庙宇。据县文物管理部门上半年实地普查得悉,妈祖庙在我县尚有一定数量,共有6处。其中东门天后宫是宁波市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并已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门岛渔民把祭祀妈祖作为一件盛事,每年农历6月28都要举行谢洋妈祖赛会。妈祖是渔民心中的神灵,是渔民团结的核心所在,是航海第一保护神。妈祖已成为世界海洋之神,已成为团结全世界华人和渔民的纽带,成为中国海洋文化观念的象征部分,并与许多传统记载构成独特无比的海洋文化精神。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海洋文化研究深入,妈祖文化研究正在我县兴起,目前已形成一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喜爱妈祖文化的社会群体。鱼师庙是象山半岛境内较为独特的一种渔文化现象。半岛上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妈祖庙,还建有与海相关的各种庙宇,有海神庙、海潮庙、镇海庙、平水庙等。唯有鱼师庙是这一方独有的。她的存在同是人类对自然崇敬的一个真实反映。鱼师是鱼的太师,石浦渔民和居民全民性的崇拜对象。其起源来自于石浦三湾路廊下海滩,即今渔港宾馆一带的海豚(海江猪)戏闹着游进港,由于潮流的原

第四篇:*县海洋文化探究及其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人类生活的地球,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有海洋,海洋占地球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一。李瑞环同志曾代表我国政府在1996年11月北京第十四届世界海洋和平大会上~远瞩地指出:“21世纪将是海洋事业大发展的世纪”,“人类社会的进步将越来越寄希望于海洋”,“未来文明的出路在于海洋”。在全球多极化发展的今天,国际社会正在大举向海洋进军,我国、我省乃至我县也同样正在积极行动,大力拓展海洋事业。省委习近平总书记前不久亲赴舟山、宁波、台州等地考察调研海洋经济,县委、县政府适时提出建设现代化生态型滨海城市和发展海洋旅游业作为我县经济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中的主导产业的口号。但海洋事业不应该仅仅是海洋经济、海洋旅游以及海洋科技,还应包括海洋意识与海洋观念,海洋与人的相互作用,海洋人文社会机制等,亦即海洋文化。本文拟就象山海洋文化建设作些初浅探讨。

一、象山海洋文化发展现状

象山县是海的大县,渔业大县,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在宁绍平原南端边缘,三面环海,唯北面与陆地相连接。全县陆域面积1175平方公里,其中岛礁面积180平方公里(共608个岛屿),海域面积5600平方公里,海岸线曲长800公里。象山总人口53万,其中直接或间接从事渔业生产的人口约8万人。从古至今,象山人民的生产、生活与海洋息息相关,从目前我县发现的塔山、姚家山、红庙山和高塘珠门等五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出土的一些器物足以证明这一点。从某种角度来看,象山文化的主流应该是海洋文化。象山南部的石浦港是全国六大中心渔港之一;国内首创的中国开渔节每年一届,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五届,颇负盛名;北渔山灯塔作为南洋航线和浙江沿海船舶航行的重要标志,为国内首屈一指;象山(石浦)海鲜随着县内大批民工冲出了宁波走向了杭州挺进了上海;还有中国渔村、中国水产城、松兰山滨海旅游渡假区、红岩长廊、花岙石林等,这些皆于海、港、渔、岩等有关的实体和活动,或因“国”字号或因其独特的地理风貌或因其秀美的风景在相关领域独树一帜,令人心旷神怡、留连往返,这也正是我县海洋文化发展的缩影。

本文所指的海洋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大陆文化、中原文化而言,它是人类与海洋有关的创造,包括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海洋文化是世界性的文化,又称“蓝色文化”。具体来讲,海船,海防,航海,有关海的风俗、神话传说、滨海名胜、海洋科学、艺术与宗教等都是海洋文化。论象山的海洋文化,范围宽泛,涉及方方面面,但主要还是由渔文化、海商文化和海防军事文化组成,最为重要的是渔文化。

——渔文化。凡与渔有关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均可称为渔文化。我县的渔文化应该说是特色文化所在,日本专家曾二度来象考察。在渔文化范畴中,首推的是妈祖文化现象。由于古时科技水平的低下,海难事故频频发生。先民们在寻求上天保佑外,将精神寄托于海底龙王,至宋代福建的渔民大胆想象,又隆重推出了一位名曰林默的海上救苦救难的大救星。渔民们以林默为海神,祈求生活平安幸福,皇帝以她为厚德之女,宋以后历代帝王屡屡加封(封号多达四十余个)。妈祖庙、天妃宫、天后宫、娘娘宫等遍布沿海各地。我县是除了福建、广东以外,信奉妈祖比较集中与兴盛的地方,昌国、石浦、东门、南田、晓塘、定塘、大塘、涂茨一带历史上均有祭拜天妃的庙宇。据县文物管理部门上半年实地普查得悉,妈祖庙在我县尚有一定数量,共有6处。其中东门天后宫是宁波市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并已列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门岛渔民把祭祀妈祖作为一件盛事,每年农历6月28都要举行谢洋妈祖赛会。妈祖是渔民心中的神灵,是渔民团结的核心所在,是航海第一保护神。妈祖已成为世界海洋之神,已成为团结全世界华人和渔民的纽带,成为中国海洋文化观念的象征部分,并与许多传统记载构成独特无比的海洋文化精神。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海洋文化研究深入,妈祖文化研究正在我县兴起,目前已形成一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喜爱妈祖文化的社会群体。

鱼师庙是象山半岛境内较为独特的一种渔文化现象。半岛上不仅有历史悠久的妈祖庙,还建有与海相关的各种庙宇,有海神庙、海潮庙、镇海庙、平水庙等。唯有鱼师庙是这一方独有的。她的存在同是人类对自然崇敬的一个真实反映。鱼师是鱼的太师,石浦渔民和居民全民性的崇拜对象。其起源来自于石浦三湾路廊下海滩,即今渔港宾馆一带的海豚(海~)戏闹着游进港,由于潮流的原因,先行冲着港面游动,而后借着潮流转向港口。当冲着港岸时,满港的大小海豚酷似向港岸朝拜,百姓认为这一处土地竟然引来历被渔家崇敬的海豚的朝拜,必有灵气,也就在这神灵之地建了一座鱼师庙,以供奉鱼师。有些鱼师庙由鱼骨来建,更显出了渔村的一种渔文化的内涵所在。在爵溪的鱼师庙史载名为鱼师娘娘庙。

渔民耕海牧鱼的各种工具、方式的演变以及渔民劳作装束变化可展示渔文化的嬗变、发展,渔民与内陆农耕居民的商业交往。这一点石浦东门岛人以自己的慧眼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们制作了古代小舢以来的多种船模,搜集了早期渔民穿着的拢裤等多样什物加以陈列。这是一种渔业风俗和渔传统的整理,具有地域性、专业性,富有观瞻和欣赏价值。当然还有渔歌号子。我县已经依据采风、记录、改编、创作了不少如《一帆风顺》、《渔家情歌》等渔歌精品。依据渔民的劳动、生活、情感状态编排了如《挂灯》、《灯儿明、灯儿亮》等许多舞蹈精品。这是渔文化的一大精髓。近日宁波人民广播电台录制的一档反映渔文化的四个文艺专题节目:象山新闻《陈老大的心事》、敲梆谣《渔家新歌》、渔家走书《妹为出海大歌唱一曲》、快板《天下海鲜数象山》,将送往北京参加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文艺专家奖比赛。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也造就一方的民俗民风。比如在我县正月十五的元宵灯会不在农历十五却在十四,八月中秋不在十五却在十六等等,这就有当地民俗文化的内涵所在。石浦的渔文化在我县境内应该说颇有代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内容丰富。有气势豪放的码头锣鼓,有风情独特的鱼灯会,有别具特色的渔民秧歌,有庆贺渔汛的渔家龙灯和渔家子女的马灯队,有渔区丝竹小调和悠扬激越的渔工号子,还有造型各异的昌国抬阁,这些都深受渔区群众的普遍欢迎。“三月三,踏沙滩”、“妈祖赛会”、“六月六迎神赛会”、“七月半放水灯”等民间文化活动在县内外颇具影响,其中农历7月半放海灯(海灯又称水灯)是流传于我县沿海渔村的一项特殊的民俗文化活动,石浦港东门岛尤为盛行。农历7月15,俗称“鬼”节。祭祀的风俗在海港演化出了新的内容。沿海渔民为让死于海事的亲人(即海鬼)尽情欢娱和享用,便家家户户扎起各色海灯。一到晚上,便到海边投放,祈求神灵护佑已成为他(她)们惟一的心理安慰和精神寄托,是一种祈祷吉祥平安的祭祀活动。如今在渔港石浦仍可见这一古老的民俗。

近年来,我县注重了对渔文化的保护和开发,曾投入巨资挖掘塔山遗址,保护具有渔文化特色的古建筑、古灯塔,今年又着手保护性建设石浦渔港古镇——古文化街区,目前经过修葺的石浦镇古文化街区风貌一新,唤散着历史韵味。文化体育部门目前正在整理民间艺术鱼类剪纸作品、象山渔歌MTV作品专辑、妈祖文化的历史与今天、保存大量渔文化资料的~《象山县志》等,编排大型渔文化广场民间舞蹈《象山海螺灯》,以及建设县博物馆。特别是“三月三踏沙滩”、民间祭海、渔汛开船出海时简朴古老的仪式,演化成了极具现代人意识的大型文化活动——中国开渔节、“三月三踏沙滩”民俗文化节,不仅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也为经济建设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活动平台。1998年以来每年一届的“中国开渔节”把当地渔乡风情与海滨特色渲染得如火如荼。古韵盎然的祭海活动、独具渔区民间文化特色的开船仪式,开出了气势浩大、千轮竞发的出海场面,缤纷闪烁的渔灯展示、名星荟粹的文艺晚会,勾画出了当今渔区的风貌风情和渔家风采。北上青岛大连、南下福建海南的蓝色保护者行动,更是唱响了保护海洋的国际歌。

——海商文化。即海洋商业文化,具体指与海洋有关的商业行为形成的文化现象,表现在餐饮业、制盐业、航海(运)业、造船业等商行为中。讲到餐饮业,自然会联想起以鱼为主料和以鱼为帮衬的象山海鲜系列,这是鱼文化在象山饮食结构中的全方位体现。近二十年来,黄鱼(鲞)、鲳鱼、带鱼、梅鱼、鱼胶、青蟹、望潮、白蟹、佛手、跳鱼、泥螺、沙蒜、蛤子、虾姑等象山海鲜已在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站稳了脚根,并有一定的名声。象山菜给古板的传统菜系注上了强大的活力,使上述地区菜肴具备了海味和象山胃口。这是不争的事实,是象山海洋文化以鱼为载体的内辐射。在渔港古镇石浦,传统特产名点、家常小吃实惠可口,回味无穷,点心类主要有鱼骨、水晶饺子、鱼糍面、月饼筒等。家常菜系主要有鱼饼、鱼丸、汤鳗、鱼骨酱、辣螺酱等。

海盐。海水通过曝晒、稀释、过滤等程序,可以晒(烧)出盐来。盐作为饮食生活之必需品,历代来被人们所抢购。贩卖盐的商人即盐商富甲天下,也曾名噪一时。我县作为半岛县,拥有丰富的海水资源,至今尚存有昌国盐尝白岩山盐尝新桥盐尝旦门盐场等。据蒋中伟先生忆旧,在~时我县有一个较为知名的盐唱—石浦玉泉盐常

谈起航海(运)业,首要的是海上航运通道。渔山列岛和韭山列岛内侧的穿鼻山水道以及经渔山列岛外侧的海上大通道在历史上是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以及抗击外族入侵的大动脉。渔山列岛内侧为古航道,也是一段海上丝绸之路,是今天7000吨位以上船舶航线。据宋宝庆年间《四明志》载,县城北的新罗岙曾是新罗国人泊舟之处。南宋文天祥、词人李清照等均身历过此处的惊心动魄。文天祥还留下了《过乱礁洋》的诗。我县大可以做“古航道游”或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游”的文章。象山区域内有三个港口,即石浦渔港、象山西沪港和三门湾,其中尤以石浦渔港为著名。石浦港早时以其海埠,适为沪台、沪温、甬台、甬温航运交通线必经之地,历史上是浙江沿岸的通商、渔业重镇,商业繁荣。如今石浦港则成为国家二类口岸,是民间对台贸易的集散地,可泊渔船万艘,可进万吨巨轮。

造船业是海商文化体现的另一重要行业。船分渔船、客轮、货轮、油轮、军舰等,船又因大小分小舢板、机帆船、大马力钢质渔轮、万吨巨轮之类。我县虽不曾造出万吨巨轮,但造船业历史悠久。目前不包括木质渔轮、机帆小舢在内,全县拥有大马力钢质渔轮近1500对是一个明证。

——海防军事文化。我县拥有800多公里长的海岸线,自象山港口至南堡一线,象山半岛岸线的“烽堠”、“炮台”随处可见。卫、所、烽文台、炮台等军事设施要占浙江省的三分之二,留下了一笔古代军事设施、军事文化的宝贵遗产。据县志及有关资料记载,明洪武年间以来,在晓塘、东门、石浦、昌国、松岙、东陈、丹城、爵溪、涂茨、钱仓、贤庠、黄避岙、西周、泗洲头、新桥等地的山岙、山头设立了近60个卫、所、寨、堠、巡检司、台。它们首尾相望,组成了环半岛海岸线的一张巨大的防御网,在明和清初时期则成为抗倭的强大堡垒群。明,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度;清初,一个正辉煌的东方帝国时代。为什么要在小小象山半岛,设置如此密集的军事机构和设施?“环半岛防御网”是冷兵器时代历史留给象山后人“开放不忘国防、国富不忘安危”的饱经沧桑的记忆。这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财富。石浦东门岛上的原昌国卫旧址,不仅有热心人复建的“浙东第一烽堠”,还有刚筹建的古炮台及古大炮,昭示着当年的幕幕壮丽。卫所下辖的军事设置是寨、烽堠以及巡检司。历史上曾设巡检司4处,即陈山、爵溪、石浦、赵岙巡检司,目前唯丹城赵岙巡检司遗址尚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寨有赤坎游仙寨、周家山堠。现属丹城的赤坎游仙寨已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烽文堠是一道古代遗留下来的军事设施风景线,俗称“炮台”。在诸“炮台”中,保存最完整的是爵溪“周家山堠”。

以上军事设施都是为了抵御海外之敌的,但在象山南端海域的花岙岛还有一座特殊的军事遗址,即就是明末清初民族英雄、爱国诗人张苍水抗清兵营遗址。张苍水曾与明代海防守将张名振以南田林门一带为主要根据地,修船铸炮、招练义军

第五篇:水污染调查与研究(推荐)

水污染调查与研究

课题名称:水污染调查与研究

课题组组长:指导教师:

研究主导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相关课程:化学、地理、生物 课题提出的背景:

水资源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是人类和一切生物生存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能否确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发展观,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子孙后代生存的重大问题。随着淡水资源的日益匮乏,全面关注水资源,保护水资源,已成为我们需要解决的迫切课题,于是选择了这一课题开展研究。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通过对水资源的调查,思考和感悟人类和水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重要关系,增强节水意识,使保护水资源成为自觉的行为。

2、通过亲历活动过程,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培

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活动中培养自主意识,学会与人交往增强团队精神。

3、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课题研究内容:

调查了解居住地水资源状况

课题研究的步骤:

开题时间:高三年级 2010.9.10(高二年级 2011.9.10)

预期结题时间:高三年级2011.1.10(高二年级2012.1.10)

具体安排:

组员1: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水资源的资料。

组员2:调查本地水资源状况。

组员3:调查居住地水污染状况。

组员4:参观污水处理厂、自来水厂,了解水的净化和再生利用。组员5:通过实验探究生活污水对植物发芽和生长的影响。课题研究的方法:

参观、访谈、查阅资料、实验测定、集体讨论。

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预期成果:根据调查的结果和实验结论,提出自己的见解,撰写调查报告,搜集生活节水方法,设计本地水资源治理与保护方案。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珍惜生命之水。

表现形式:制作“水资源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展板;制作有关水资源的手抄报或网页;召开水污染防治主题班会;举报“保护水资源,从我做起”演讲比赛;设计一则有关节水的公益广告。

班主任意见:指导教师意见: 课题领导小组意见:

参考资料:

下载岱山县海洋系列博物馆建设的调查与研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岱山县海洋系列博物馆建设的调查与研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博物馆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

    博物馆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全

    博物馆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进......

    院青年论坛聚焦海洋问题研究与海洋强国建设

    院青年论坛聚焦海洋问题研究与海洋强国建设  2013-01-28 16:06: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1月22日,“建设海洋强国与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使命”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

    海洋调查与观测实习报告

    海洋调查与观测实习报告学号: 姓名: 成绩: 日期:2012年7月12日1、前言 海洋调查与观测是对海洋中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质学、气象学及其他一些性质的海洋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关于岚山海洋仿生食品基地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岚山海洋仿生食品基地建设的 调查与思考 1995年9月,我处昌华公司尝试性地上了第一条模拟蟹肉生产线,经过10年发展,岚山已经成为全国最大、世界重要的海洋仿生食品基地。岚......

    陈列馆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

    陈列馆展览策划与博物馆建设 陈列馆展览策划,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最基本的职能之一,是博物馆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直接载体和最佳切入点。陈列展览策划作为创造性运作陈列展览的有......

    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

    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 课题内容:(1)高中学生上网都做什么?(2)每周花多少时间上网?(3)高中学生上网对学业是否有影响? 思路提示:(1)举行小型“高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与研究”的座谈会......

    大学生消费调查与研究(本站推荐)

    大学生消费调查与研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从1998到2005年,短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