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自2013级执行)

时间:2019-05-13 11:4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自2013级执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自2013级执行)》。

第一篇: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自2013级执行)

材料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自2013级执行)

一、适用学科、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工学门类)

 材料物理与化学(二级学科、专业)

 材料学(二级学科、专业)

 材料加工工程(二级学科、专业)

二、培养方式

1.实行导师负责制。必要时可设副导师,鼓励组成指导小组集体指导。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2.博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学习有关课程,查阅文献资料,参加学术交流,确定具体课题,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

三、知识结构及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

1.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

要掌握本门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要注意拓宽知识面,加强知识的综合性、前沿性和交叉性要求,为学位论文工作的创新性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2.课程学习及学分组成 A.普通博士生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 14,其中公共必修课程 4 学分,学科专业要求课程学分不少于 5,必修环节 5 学分。选修或补修课程学分计入非学位要求学分。课程设置见附录。

B.直博生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 30,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 5,学科专业要求课程学分不少于 20,必修环节 5 学分,考试学分不少于 23。选修或补修课程学分计入非学位要求学分。课设置见附录。

四、主要培养环节及有关要求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博士生入学后三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个人培养计划。内容包括:研究方向、课程学习、文献阅读、选题报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学位论文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的要求和进度计划。

2.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

资格考试通过后才能作选题报告。博士生入学后一年左右应完成选题报告,最迟要在第三学期初完成。选题报告由书面报告和口头报告组成。书面报告与口头报告的要求见有关规定。

3.资格考试

每年春秋季学期开学后第二周进行,具体时间另定。由院与学科方向组织两级资格考试委员会。

入学一个学期后才能也必须参加资格考试。

系级组织的考试为笔试,内容包括“材料学基础”、“材料热力学、动力学”或“金属凝固”或“金属物理”或“现代材料加工”(四选一)、“材料分析方法”等基础课程知识。

学科方向组织的考试,其考试内容、考试方式由各学科方向自定,但必须事先通告,并报院业务办备案。

考试记分为百分制。按院级考试70%、学科方向考试30%的权重计算总成绩。总成绩处于后10~15%者,半年后补考。补考成绩仍处于后10~15%者,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4.社会实践

按《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管理条例》执行。

5.学术活动

实行博士生学术报告制度,博士生在论文工作期间每学期至少在二级学科的研究室以上范围内做一次学术报告;至少有一次在全国性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自己撰写的论文。

对于每周或定期有学术活动的研究室的博士生,按研究室要求参加定期学术活动,凭考勤记录及每学期累计 2500 字以上的心得小结,经导师签字,于申请答辩前交业务办公室记载成绩。对于没有定期学术活动的研究室的研究生,要求在读期间参加学术活动 30 次以上,其中两次为跨二级学科的学术报告。每次应有不少于 500 字的小结、经导师签字后自己留存,申请答辩前交业务办公室记载成绩。

6.论文中期检查

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按学科方向组织中期检查。博士研究生选题报告一年以后,经导师同意可以申请进行中期检查。但第一次申请不得迟于选题报告后两年。申请时,需交3000字研究工作进展的申请报告。申请在每年4月底和10月底交学科负责人。

每年5月及11月(一般为5月第二周和11月第一周,具体时间另定)由学科负责人组织本学科博导组成中期检查组,听取申请人的正式报告。

申请人报告必须采用“Power Point”或投影胶片。内容包括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及其学术价值、前人工作(含本组已有工作)、申请人本人主攻内容和目标、申请人本人为主的已进行的工作和进展、今后工作计划。报告时间20~25分钟,重点报告以本人为主的工作进展,提问答辩时间约10~15分钟。

同批申请的申请人报告后,由检查组对各人的创新性、综合能力、工作进展及工作态度、投入精力进行考察评价并给出成绩排队,交院业务办备案。

每次中期检查处于后10~15%者,视为不通过,须在下一次中期检查时再次汇报论文进展情况。

论文中期检查通过一年后才能申请毕业答辩。

7.学术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的要求

博士生在读期间必须在学科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有关说明参见校研究生院《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基本要求》。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必须按照学位分委员会2011年6月修订的 《关于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基本要求的规定》 执行。

8.最终学术报告

在博士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以后,最迟于正式申请答辩前三个月,需做一次论文工作总结报告,具体要求见《清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

五、学位论文工作及要求

1.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集中反映,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独立完成。

2.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在科学上或专门技术上作出创造性的学术成果,应能反映出博士生已经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备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本学科要求论文工作时间(选题报告通过之日至答辩申请日之间的时间)不少于两年。其余要求按研究生院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录:

一、普通博士生修读科目及学分要求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 14,其中公共必修课程 4 学分,学科专业要求课程学分不少于 5,必修环节 5 学分。选修或补修课程学分计入非学位要求学分。

课程设置如下(必须满足以下各类学分要求):

1.公共必修课程(4 学分)(1)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2)第一外国语

2.学科专业要求课程(≥ 5 学分)

(1)材料科学前沿(≥ 1 学分)或:高分子前沿讲座

或:新型功能材料专题

(90350011)学分(考查)

(80340012)学分(考查)

(80350151)学分(考查)

(90680032)学分(考试)学分

(2)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研究生课程(≥ 4 学分)

实验室安全学

3.必修环节(5 学分)

(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2)资格考试

(3)学术活动(4)社会实践

4.自修或选修课程

涉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学,可列入个人培养计划。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课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修,选修课程学分计入非学位要求学分。5.补修课程

凡在本学科方面欠缺硕士层次专业基础的普通博士研究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有关课程。补修课程学分计入非学位要求学分。

(99990041)学分(考查)

(99990061)学分(考试)

(99990032)学分(考查)

(69990041)学分(考查)

(70350321)学分(考试、必修)

二、直博生培养方案——课程部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需获得学位要求学分不少于 30,其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不少于,学科专业要求课程学分不少于 20,必修环节 5 学分,考试学分不少于 23。选修或补修课程学分计入非学位要求学分。

课程设置如下(必须分别满足以下各类学分要求): 1.公共必修课程(5 学分)

(1)自然辩证法概论(2)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3)第一外国语

(60680021)学分(考试)

(90680032)学分(考试)学分(考试)

2.学科专业要求课程(≥ 20 学分)

(1)材料科学前沿(≥ 1 学分)或:高分子前沿讲座

或:新型功能材料专题

(2)数学类课程(≥ 3 学分)

● 高等数值分析

● 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 其它全校数学类研究生课程

(3)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研究生课程(≥ 16 学分,不少于 6 门)

(深圳研究生院的研究生由于课程安排的原因,以下课程可不作组别要求)

院级重点课程(≥9 学分,不少于 3 门)

● 材料学基础

● 材料热力学

● 材料的物理性能基础

● 材料分析与表征

● 实验室安全学

● 高聚物结构与性能

● 当代高分子化学

● 聚合物近代研究方法

● 药物递送原理与技术 ● 金属凝固

● 金属物理

● 现代材料分析技术

金属材料

● 材料中的相变

● 强度与断裂理论

● 金属功能材料 ● 环境材料进展

(70350043)学分(考试)

(70350204)学分(考试)

(70350373)学分(考试)

(70350283)学分(考试)

(70350321)学分(考试、必修)

(70340023)学分(考试)

(70340013)学分(考试)

(70340033)学分(考试)

(80340412)学分(考试)

(70350413)学分(考试)

(70350433)学分(考试)

(80350483)学分(考试)

(60420024)学分(考试)

(60420123)学分(考试)

(90350011)学分(考查)

(80340012)学分(考查)

(80350151)学分(考查)

各方向重点课程(≥4 学分,不少于2 门。所选课程可跨方向选择)

(70350183)学分(考试)

(70350193)学分(考试)

(80350353)(80350212)学分(考试)2 学分(考试)2 学分(考试)● 金属及合金的塑性变形-理论与工业应用(70350392)材料科学 ● 计算材料学

● 生物材料

(70350172)学分(考试)

(70350132)学分(考试)

● 薄膜物理与器件 ● 材料辐照效应

陶瓷

●近代信息功能陶瓷材料及应用基础● 先进结构陶瓷材料

● 陶瓷材料断裂力学

● 陶瓷先进制备工艺 ● 电子陶瓷性能测试技术

材料加工工程

 材料加工计算机模拟与仿真  多元相平衡图  现代激光加工  现代材料加工  现代材料工艺学  材料流变学及其应用

其他研究生选修课

● 材料中的传输现象

● 电子显微学

● 材料显微结构分析方法

● 表面与界面

● 材料物理与化学(选题)

● 光电材料

● 电子显示及显示材料

● 有机功能材料

● 电子器件与封装

● 传感器与材料

● 纳米材料及器件

● 纳米结构与测量

● MEMS 材料及微细制备技术

● 新型炭材料

(80350382)(70350362)

(70350082)(70350232)(70350402)(80350402)(80350392)

(70350443)(80350463)(80350473)(70350423)(80350523)(80350542)

(80350153)(70350033)(70350073)(70350273)(70350222)(70350212)(70350292)(80350222)(80350192)(80350252)(80350113)(80350121)(70350252)(80350202)2 学分(考试)2 学分(考试)学分(考试)学分(考试)学分(考试)学分(考试)学分(考试)

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3学分(考试)2学分(考试)学分(考试)学分(考试)学分(考试)学分(考试)学分(考试)学分(考试)学分(考试)学分(考试)学分(考试)学分(考试)学分(考试)学分(考查)学分(考试)学分(考试)

● 材料超塑性及应用

● 金属材料选题

● 金属材料先进制备技术

● 稀土材料进展

● 材料英文科技写作

● 科技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 组织工程学

● 功能复合材料

● 多组份聚合物材料

● 高分子动力学及相转变

● 聚合物界面及表面 ● 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

● 水性聚合物体系的理论与实践

● 高分子材料分子及聚集态结构设计

● 材料磨损原理及其耐磨性 ●近净成形先进技术 ● 功能材料概论 ● 英文科技论文写作

● 本学科其它研究生课程

● 其它相关院(系)的研究生课程

3.必修环节(5 学分)

(1)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2)资格考试

(3)学术活动(4)社会实践

4.自修或选修课程

(70350262)学分(考试)

(70350242)学分(考试)

(70350112)学分(考试)

(80350242)学分(考试)

(80350181)学分(考试)

(70350351)学分(考试)

(80350133)学分(考试)

(80350362)学分(考试)

(70348042)学分(考试)

(80340082)学分(考试)

(80340032)学分(考试)

(80340092)学分(考试)

(80340272)学分(考试)

(80340282)学分(考试)

(70350453)(80350532)(80350552)(70350461)学分(考试)2 学分(考试)2 学分(考试)1 学分(考试)

((99990041)

((99990061)

((99990032)

((69990041)学分(考查)学分(考试)学分(考查)学分(考查)

涉及与研究课题有关的专门知识,由导师指定内容系统地自修或选修,可列入个人培养计划。选修课程学分计入非学位要求学分。研究生学术与职业素养公共选修课程,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修,选修课程学分计入非学位要求学分。5.补修课程

凡跨学科录取的直博生,一般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本科层次有关专业基础课程 2 ~ 3 门。补修课程学分计入非学位要求学分。

第二篇: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120301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贯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指导思想,坚持质量第一,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要求博士研究生:

1.较好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高尚,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包括具有一定的相关学科的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3.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本方向主要研究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相关政策问题。如农业经济管理体制与方法、农村合作经济、农业收入分配、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的优化利用与管理、农业保护的理论与政策、农业技术经济、农业经济史、农业现代化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关联产业的发展与政策等。

2.农产品市场与贸易

本方向主要研究农产品市场与农业要素市场的基本理论与政策分析方法。重点研究农产品国际市场的发展变化趋势和农业市场政策。

3.农业企业管理

本方向以农业与农业关联产业为核心,主要研究:1)企业管理理论与战略管理。从现代企业制度、决策理论和战略管理等方面研究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战略管理;2)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从组织行为学、决策行为、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公司组织管理制度等角度研究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3)市场营销。研究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营销环境及营销策略等;4)财务与会计。重点研究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理论与方法。

4.金融与财税

本方向主要研究金融理论与政策、农村合作金融、农业财政与税收、项目投资理论与利用、农村保险等。

5.农村发展

本方向主要研究农村发展与农业推广领域的重大理论与政策问题。如农村经济增长、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人口与发展、贫困、城市化、工业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业推广体系、创新管理、农村基层组织等。

三、培养年限

博士研究生学习年限为3年,一般不超过5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学习任务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所在院学位委员会审核通过并报研究生院批准,可以提前毕业。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1、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可采取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培养方式。

2、博士研究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培养博士生的优良学风,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课程学习、实践教育、学术交流等各个环节。

3、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实行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办法。应成立以博士生导师为组长的博士生指导小组,其成员由3-5名本专业和相关学科专业或跨学科的专家组成。要充分发挥指导教师和指导小组的作用,因材施教,教书育人。要鼓励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在保证基本要求前提下,具体培养方式可以灵活多样,发挥优势,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4、跨学科或交叉学科培养博士研究生时,应从相关学科中聘请副导师协助指导。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博士研究生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本专业博士生要求修课的学分总数不低于18学分,不包括文献阅读与综述、综合考试、第二外语和实践教育。

博士研究生在中期考核前,必须修满专业培养方案中要求的所有课程,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70分及格,选修课程60分及格。

第一外语非英语的博士生,必须选修英语做第二外语。第二外语考试通过计4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一)、学位课

1.第一外国语3.0学分

2.现代科技革命与马克思主义3.0学分

3.高级宏观经济学2.0学分

4.高级微观经济学2.0学分

5.高级计量经济学2.5学分

6.农业经济管理专业Seminar2.0学分

(二)、选修课

1. 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2.0学分

2. 项目分析经济学2.0学分

3. 农业产业组织1.0学分

4. 金融理论前沿专题1.5学分

5. 经济政策专题1.0学分

6. 企业管理案例分析1.0学分

7. 粮食经济1.0学分

除上述课程外,经济管理学院其他专业所开设的博士研究生课程均可作为本专业的选修课程,可在导师指导下参考“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开设课程一览表”根据需要选课。

(三)、跨专业补修课

跨专业博士研究生需补修本专业硕士生的专业学位课程,60分及格。

1.中级宏观经济学2.0学分

2.中级微观经济学2.0学分

3.中级计量经济学2.5学分

4.农业经济专题2.0学分

(四)必修环节(不计算在18学分之内)

1、综合考试(详见培养环节)2.0学分

2、第二外国语(一外非英语者)4.0学分

3、实践教育2.0学分

六、培养环节

1、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分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课程学习计划应在入学一个月内提交,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学科培养方案制定;论文研究计划包括论文开题报告的安排,进行方式,论文工作各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和完成期限。一般在第二学期初提交。

2、开题报告:博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一般在第三学期内,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本学科专业5人以上专家(一般要求副教授以上)组成,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负责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由指导教师填写《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审核表》,由各院教务秘书报研究生院备案存档。

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对于进行开题报告后更换题目者,须按照上述程序重新进行开题。

3、综合水平考试与中期考核:博士研究生综合水平考试与中期考核一般在第四学期初进行。

本专业博士生除要求修够规定学分以外,还必须参加由学院统一组织的综合考试。综合考试采取水平考试的形式,每年进行二次。水平考试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三门课程独立进行,70分及格。综合考试未通过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中期考核工作具体办法参照《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规定》执行。中期考核达不到要求者延期通过,需经再次考核通过或终止培养。

4、论文中期进展研究报告:为使博士生的论文工作得到所在系教师的集体帮助,应阶段性的向所在专业教师做科研报告。进入论文中期阶段后,由博士生报告科研工作的阶段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听取建议,改进论文工作。

中期研究报告后,由博士生填写《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报告情况表》,由指导教师审核后,送交研究生院备案。

5、实践教育: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活动。参加实践教育的具体要求参照《中国农业大学关于研究生实践教育的暂行规定》执行。

七、学位论文工作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应表明作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并反映作者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1.博士生用于做学位论文的时间,一般不少于2年。

2.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必须由作者独立完成。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践性原则,论文内

容必须以博士生本人完成的第一手实验、观测或调查的材料为主。

3.博士学位论文应是系统的完整的学术论文,应对科技进步或国家经济建设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或使用价值。

4.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在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至少2篇学术论文(不含译文)。其中有一篇必须符合下列三项要求中的一项:

1)在SCI/EI/ISTP/SSCI/A&HCI等检索系统上收录的论文;

2)在国外刊物或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的论文(非中文);

3)在学院指定刊物上发表的论文。

发表文章应与学位论文有关且本人是第一作者,署名单位是中国农业大学经

济管理学院。

5、按照《中国农业大学学位授予细则》要求组织论文评审和答辩委员会,论文答辩做到公正、公开、严格要求。

第三篇:201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201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俱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全球化视野,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及其相关领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未来领导人才。

培养要求

学生主要学习和运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本理论及专业知识,接受计算机系统设计与开发的基本训练,具有计算机系统设计、计算机网络设计、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在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本专业分设了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系统、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可视计算四个方向的模块课程,以适应不同层面的社会需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英语综合能力; 2.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具有较强的计算机系统设计和开发能力;

4.了解本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的能力; 5.具有良好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能力,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 6.具备较强的管理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数据结构基础 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逻辑与计算机设计基础 计算机组成 数据库系统原理 操作系统原理 计算机体系结构 软件工程 计算机网络基础 编译原理 计算理论

教学特色课程

全英语教学课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操作系统原理 计算机网络基础 数据结构基础 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外文原版教程课程: 90%以上专业核心课程采用原版教材 研究型和讨论型课程: 专题研讨 计算机前沿技术讲座 科研实践

计划学制 4年 最低毕业学分 160+5+4 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学科专业类别 计算机类 所依托的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说明

双学位:55.5学分,修读标注“**”的课程。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 45+5学分

(1)思政类 必修 11.5+2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2.0-1.0 一 秋冬 371E0010 形势与政策Ⅰ +1.0 0.0-2.0 一 秋冬,春夏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2.0-1.0 一 春夏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2.0-1.0 二 秋冬 031E003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0 3.0-2.0 三 秋冬 371E0020 形势与政策Ⅱ +1.0 0.0-2.0 四 春夏

(2)军体类 必修 5.5+3学分

体育Ⅰ、Ⅱ、Ⅲ、Ⅳ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1学分,要求在前2年内修读。学生每年的体质测试原则上低年级随课程进行,成绩不另记录;高年级独立进行测试,达标者按+0.5学分记,三、四年级合计+1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3110021 军训 +2.0 +2 一 秋 031E0020 体育Ⅰ 1.0 0.0-2.0 一 秋冬 031E0030 体育Ⅱ 1.0 0.0-2.0 一 春夏 031E0040 体育Ⅲ 1.0 0.0-2.0 二 秋冬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1.0-1.0 二 春夏 031E0050 体育Ⅳ 1.0 0.0-2.0 二 春夏 03110080 体质测试Ⅰ +0.5 0.0-1.0 三 秋冬,春夏 03110090 体质测试Ⅱ +0.5 0.0-1.0 四 秋冬,春夏

(3)外语类 7学分(A)必修课程 1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51F0600 英语水平测试 1.0 0.0-2.0(B)选修课程 6学分

外语类课程最低修读7学分,其中必修“英语水平测试”1学分课程。学校安排一年级课程修读计划是“大学英语Ⅲ”和“大学英语Ⅳ”,二年级起学生可申请学校“英语水平测试”。获得“英语水平测试”1学分的学生,可修读其他外语类课程,以进一步提高和强化外语水平。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51F0020 大学英语Ⅲ 3.0 2.0-2.0 一 秋冬 051F0030 大学英语Ⅳ 3.0 2.0-2.0 一 春夏

(4)计算机类 选修 5学分 A)A组 5学分

(Ⅰ)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 3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11G001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0 2.0-2.0 一 春夏 211G002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0 2.0-2.0 一 春夏 211G0030 Java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0 2.0-2.0 一 春夏

(Ⅱ)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 2学分

以及其他课程号带“G”的课程(不含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课程)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11G0060 大学计算机基础 2.0 2.0-0.0 一 秋冬 211G0090 计算机技术创新与社会文明 2.0 2.0-0.0 一 秋冬

B)B组 5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1186020 程序设计基础及实验 4.0 3.0-2.0 一 秋冬 21120420 程序设计综合实验 1.0 0.5-1.0 一 春夏

(5)其他通识课程 选修 16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带“H”的课程)、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带“I”的课程)、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的课程)、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带“L”的课程)、科学与研究类(课程号带“K”的课程)、技术与设计类(课程号带“M”的课程),以及通识核心课程(课程号带“S”的课程)、新生研讨课程(课程号带“X”的课程)。工学类(信息)学生的通识选修要求:1)在“通识核心课程”中至少修读一门;2)在“沟通与领导类”(课程号带“J”的课程)中至少修读一门;3)在“人文社科组”中至少修读6学分。该组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带“H”的课程)、文学与艺术类(课程号带“I”的课程)、经济与社会类(课程号带“L”的课程);4)在通识选修课程中自行选择修读其余学分。

A)通识核心课程 2学分

B)沟通与领导类 1学分

C)人文社科组 6学分

2.大类课程 41.5学分

(1)大类必修课程 必修 23学分

建议修读“线性代数Ⅰ”课程。

A)必修课程 12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61B0170 微积分Ⅰ 4.5 4.0-1.0 一 秋冬 061B0180 微积分Ⅱ 2.0 1.5-1.0 一 春 061B0010 常微分方程 1.0 1.0-0.0 一 春,夏 061B0190 微积分Ⅲ 1.5 1.0-1.0 一 夏 061B0240 大学物理实验 1.5 0.0-3.0 二 秋冬 081C0251 工程训练 1.5 0.0-3.0 二 秋冬

B)以下“线性代数”与“线性代数Ⅰ”课程二选一 2.5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61B0200 线性代数 2.5 2.0-1.0 一 秋冬 061Z0040 线性代数Ⅰ 3.5 3.0-1.0 一 秋冬

C)以下“大学物理(甲)”与“大学物理(乙)”课程组二选一 6学分(Ⅰ)“大学物理(甲)”课程组 8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61B0211 大学物理(甲)Ⅰ 4.0 4.0-0.0 一 春夏 061B0221 大学物理(甲)Ⅱ 4.0 4.0-0.0 二 秋冬(Ⅱ)“大学物理(乙)”课程组 6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61B0212 大学物理(乙)Ⅰ 3.0 3.0-0.0 一 春夏 061B0222 大学物理(乙)Ⅱ 3.0 3.0-0.0 二 秋冬

D)以下“工程图学”与“画法几何”课程二选一 2.5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81C0130 工程图学 2.5 2.0-1.0 一 秋冬,春夏 121C0090 画法几何 2.5 2.0-1.0 一 秋冬,春夏

(2)大类课程的专业选修部分 18.5学分(A)必修课程 15.5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211B0010 离散数学及其应用 4.0 4.0-0.0 211C0020 数据结构基础** 2.5 2.0-1.0 211C0041 逻辑与计算机设计基础** 4.0 3.0-2.0 211C0030 数据库系统原理** 2.5 2.0-1.0 211C0010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2.5 2.0-1.0(B)选修课程 3学分

在以下课程中选择修读。

课程号 课程名称 061B0020 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1.5 1.0-1.0 061B9090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2.5 2.0-1.0 061B0090 偏微分方程 2.0 2.0-0.0 101C0030 电工电子学及实验 3.5 3.0-1.0 101C0310 电路与电子技术Ⅱ 3.0 3.0-0.0 111C0062 信号与系统(乙)3.0 3.0-0.0 111C0070 信号与系统实验 0.5 0.0-1.0 061B0160 随机过程 1.5 1.5-0.0 3.专业课程 68.5学分(1)专业课程 36.5学分(A)必修课程 24.5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21120490 高级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1.5 1.0-1.0 21186033 计算机组成** 4.5 3.5-2.0 21120050 操作系统原理** 3.0 3.0-0.0 21120520 计算理论** 2.0 2.0-0.0 21120360 操作系统分析及实验** 2.0 1.0-2.0 21120470 编译原理** 2.0 2.0-0.0 21120261 软件工程** 2.5 2.0-1.0 21120850 计算机网络基础** 3.5 3.0-1.0 21191062 计算机体系结构** 3.5 2.5-2.0(B)选修课程 12学分

在以下课程中选择修读。

课程号 课程名称 21120302 数据库系统设计 2.0 1.0-2.0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一 春夏 二 秋 二 秋冬 二 春 二 春夏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二 秋 二 秋冬 二 冬 二 春夏 二 春夏 二 春夏 二 春夏 二 夏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二 冬 二 春夏 三 秋冬 三 秋冬 三 冬 三 春 三 春夏 三 春夏 三 春夏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三 秋 21120501 汇编与接口** 3.0 3.0-0.0 三 秋冬 21120970 专题研讨 2.0 2.0-0.0 三 秋冬 21190650 程序设计方法学 2.0 2.0-0.0 三 秋冬 21191080 接口实验** 1.5 0.0-3.0 三 秋冬 21190831 嵌入式系统** 2.5 2.0-1.0 三 春夏 21191600 计算机科学思想史 2.0 2.0-0.0 三 春夏 21190900 网络系统设计与工程** 2.0 1.0-2.0 三 夏 21190961 编译系统设计 2.0 1.0-2.0 三 夏 21191110 信息检索和WEB搜索 2.0 2.0-0.0 三 夏 21191660 大数据原理 1.0 1.0-0.0 21120860 科研实践 I 2.0 2.0-0.0 21120870 科研实践 II 4.0 4.0-0.0 21190700 计算机前沿技术讲座 1.0 1.0-0.0 21190850 信息安全原理 2.0 2.0-0.0(2)专业模块课程 选修 16 以下课程可跨模块修读。

A)计算机科学理论

课程号 课程名称 21121150 应用运筹学基础 3.5 3.0-1.0 21190640 数值分析 3.0 2.5-1.0 21190770 人工智能 2.0 2.0-0.0 21190120 算法设计与分析 2.5 2.0-1.0 21191441 数据挖掘导论 2.0 2.0-0.0 B)计算机软件技术

课程号 课程名称 21121230 智能终端软件开发 2.0 1.0-2.0 21121160 Java应用技术** 2.5 2.0-1.0 21190840 软件体系结构 2.0 2.0-0.0 21121170 B/S体系软件设计 3.5 3.0-1.0 21120100 多媒体技术 2.0 2.0-0.0 22188080 软件工程实践 1.5 0.5-2.0 C)计算机系统

课程号 课程名称 21191480 现代存储技术基础 1.5 1.5-0.0 21191531 并行计算与多核编程 2.5 2.0-1.0 21121260 片上系统设计与实现 3.0 1.0-4.0 21190170 信息安全综合实验 1.0 0.0-2.0 21191581 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 2.5 2.0-1.0 21121240 流计算与GPGPU软件开发 2.0 1.0-2.0 D)可视计算

课程号 课程名称 21120510 计算机图形学 2.5 2.0-1.0 21120600 图象信息处理 2.5 2.0-1.0 三 夏 四 秋冬 四 秋冬 四 秋冬 四 冬

学分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三 秋冬 三 秋冬 三 春 三 夏 三 夏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三 秋 三 秋冬 三 春 三 春夏 三 夏 三 夏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三 秋冬 三 冬 三 春夏 三 夏 三 夏 四 秋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三 秋 三 秋 21121280 信息可视化 2.0 2.0-0.0 三 冬 21191070 计算机视觉 2.0 2.0-0.0 三 冬 21121270 计算机图形学研究进展 4.0 3.0-2.0 三 春夏

E)信息安全技术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1190850 信息安全原理 2.0 2.0-0.0 二 春 21190180 密码学 2.5 2.0-1.0 三 秋 21190160 信息系统安全 2.5 2.0-1.0 三 冬 21190190 信息隐藏与数字水印 2.5 2.0-1.0 三 春 21191581 网络安全原理与实践 2.5 2.0-1.0 三 夏 21190170 信息安全综合实验 1.0 0.0-2.0 四 秋

(3)实践教学环节 必修 8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1188140 课程综合实践Ⅰ 3.0 +3 一 短 21188150 课程综合实践Ⅱ 3.0 +3 二 短 21120670 工程实践 2.0 +2 三 短

(4)毕业论文(设计)必修 8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1120460 毕业论文(设计)** 8.0 +10 四 春夏

4.个性课程 5学分

学生可跨大类自主选择修读其他大类的大类课程或跨专业自主修读其他专业的专业课程,本专业推荐修读: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2120320 服务科学导论 2.0 1.0-2.0 二 春 21121140 数字视音频处理 2.5 2.0-1.0 三 秋冬 21121190 电子商务系统结构 2.5 2.0-1.0 三 秋冬 21191340 数字媒体后期制作 2.0 0.0-4.0 四 秋 21190911 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 2.5 2.0-1.0 四 秋冬 21191050 计算机动画 2.5 2.0-1.0 四 秋冬 21191370 虚拟现实与数字娱乐 2.0 2.0-0.0 四 春夏

5.第二课堂 +4学分

第四篇: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719 更新时间:2010-9-30 11:10:14

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面向21世纪培养掌握农作物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检验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能从事作物种子生产、加工、检验等具体技术工作;参与种子市场经营及相关企业的管理活动;具有一定从事科研工作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通过学习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各类选修课,使学生打好扎实的学科基础,了解作物生长发育、遗传变异规律及植物保护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常识,掌握有关种子的物理性、贮存化学成分的生理、生化特性测定方法;具备进行种子基本加工、贮藏和相关性能指标检验的基本技能;结合实践教学对学生进行种子生产和加工、检验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种子生产与检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普通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遗传学、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植物保护学、农业生态学、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种子生物学、种子生产与加工、种子检验技术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现代农业企业、农业示范园区、政府部门等从事种子科学与工程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经营管理和教学等方面工作。

第五篇:安全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安全技术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1903授予工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

2、系统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安全技术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或独立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比较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简介

1、本专业隶属的一级学科为矿业工程。安全技术与工程是针对大型基础设施的公共安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交叉学科,该学科以保证大型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目标,主要进行监测技术、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控制技术、健康诊断与评价技术等基础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该专业可招收土木工程、交通工程、机械工程、力学、安全工程、信息技术及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

2、主要研究方向及其内容:

1)结构健康监测与信息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监测与诊断系统、监测信息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远程监测技术等研究。

2)结构健康诊断与安全评估:主要包括结构健康诊断理论和技术、结构健康状态及安全评估技术等研究。

3)既有结构性能评估与控制技术:主要包括既有结构检测技术、仿真分析技术、承载能力及耐久性评定、寿命评估、结构控制及加固技术等研究。

4)大型施工机械安全技术与工程:主要包括大型施工设备的设计、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施工控制与安全管理等研究。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硕士生的培养方式为导师负责制,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可以相互交叉。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要求在前一年修满所要求的学分。

2、硕士生培养实行学年制,学制2.5年。硕士生的在校学习年限为2~3.5年(含休学)。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分学位课和非学位课两大类,学位课分为公共学位课、基础理论课、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分为选修课和必修环节。硕士生在校期间,应修最低学分为26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8学分,基础理论课不少于4学分,专业学位课不少于5学分,选修课不少于5学分,必修环节4学分,最高学分不超过34学分。学分积要求是学位课学分积不少于51,选修课学分积不少于15,总学分积不少于66。

课程的考核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A:平时成绩(20%)+闭卷考试(80%)的考核方式;

方式B:闭卷考试(50%)+课程论文(50%)的考核方式;

方式C:平时成绩(30%)+课程论文或课程设计(70%)的考核方式;

方式D:考查。

课程

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考核方式

ⅠⅡⅢ

公共课学位课

100401自然辩证法322√人文分院B

100402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61√人文分院B

101201公共外语64+324√√外语系A

100001专业外语161√B

基 础 理 论 课111105数值分析483√数理系A

111108应用数理统计322√数理系A

111103随机过程483√数理系A

111003有限元法基础483√工程力学系A

专 业 学 位 课121701安全系统工程322√大型结构所B

121702现代结构测试原理322√大型结构所B

121703智能材料与结构322√大型结构所B

120101桥梁结构理论483√土木分院A

120102高等结构动力学42+63√土木分院B

120103高等岩土力学40+83√土木分院B

120105高等混凝土结构学483√土木分院B

120106高等钢结构理论483√土木分院B

120803数字信号处理322√电气分院A

130907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322√计信分院C

选 修 课131701结构工程仿真技术322√大型结构所C

131702风险分析322√大型结构所C

131703结构健康监测实验技术322√大型结构所C

131704现代传感器技术322√大型结构所C

131705风工程概论322√大型结构所C

131706结构振动与控制322√大型结构所C

130118工程抗震24+82 √ 土木分院C

130109弹性薄壁杆件理论322√土木分院C

130116环境岩土工程与灾害防治322√土木分院C

131002结构分析及反分析方法322√工程力学系C

130903嵌入式系统及应用322√计信分院C

131201日语161√外语系C

130401人文社科系列讲座161√人文分院C

必 修

环 节140001科研(教学)实践1√D

140002学科前沿报告与学术活动8次1√√D

141801科技写作161√学报编辑部C

141501信息检索161√图书馆C

补修课程

五、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也是培养研究生文献阅读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实验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主要环节。要求做到:

1、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着重选择对国民经济具有一定实用价值或理论意义的课题,要充分考虑实验的各种条件、课题的份量与难易程度;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在第三学期期中(10月底前)完成,开题报告统一交培养单位办公室。

2、学位论文必须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研究工作必须坚持实践性、实验性的原则,论文内容应以研究生本人从事的实验、观测和调查的材料为主。对所研究的课题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3、硕士生论文科研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4、学位论文实行中期检查制度,一般应在第四学期(5月底)进行,汇报学位论文工作的进展情况,遇到问题和困难及时向导师寻求帮助和指导,保证论文顺利完成。

5、学位论文送审分两批进行,第一批安排在第五学期期中,论文送审截止日为11月10日;第二批安排在第六学期期中,论文送审截止日为4月10日。

6、论文答辩、学位申请和学位授予参照《石家庄铁道学院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硕士点负责人: 培养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

(分委员会公章)

年 月 日

下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自2013级执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 (自2013级执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