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仓库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仓库管理中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任公司中高管,了解公司情况后,就是开展工作,先从公司急需解决单位着手,下面列出对仓库改善事例.通过调查、观察及询问,仓库社区现从仓库组织结构、流程、收、管、发、盘等多方面将仓库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同时提出解决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一、仓库组织结构不合理,责任不清
1、问题现状:仓库无具体组织结构图,仓管员无具体工作职责分工,三个仓管员职责不明,未设立仓库班长或组长(直接责任人)。
2、产生弊端::现由生产计划部的***代管仓库,真正仓库无责任人,再加上三个仓库管理员无具体工作职责,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容易造成“三个和尚无水喝”的局面。
3、改善措施:重新合理设置仓库组织结构图(具体在9月8号完成),仓库属计划部管,仓库设一班长(建议由***担任,此人工作主动性强,缺点:仓库管理经验欠缺),负责管理仓库工作,向***报告,合理设置管理层次。仓库各人员工作职责具体确定清楚,做到职责分明,有分工有合作。(仓管员工作职责计划于9月8号完成)。
二、仓库管理流程及规范不适用,制度缺失
1、问题现状:200*年3月订立物料入出库管理、仓库管理一直未修订过,里面内容简单,以前也许公司规模小,适合当时情况,而现在公司经营发生变化,不能适应现公司需用,如文件里无:成品进仓管理规定、成品出仓管理规定、仓库盘点管理规定、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物料退库控制管理等。
2、产生弊端::管理流程及规范不合理,不能按流程化进行,随意性大,造成管理混乱,对于仓库收、发、管、盘、账等方面工作将无据可依、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3、改善措施:对原有仓库管理流程、物料入出库管理规范进行修订,增加缺失的管理内容,完善后流程制度会适用现在公司仓库管理,通过制度的细化(标准化、流程化)来解决,并要求仓库强力执行。(修改流程及规范计划9月10号完成
三、副料管理有缺失
1、问题现状:制造领取副料不用开领用单,拿多少由产线说,使用人只需在登记表上登记且不需核准,仓库就可发放,仓库自行登记在电脑系统中,发放时未进行以旧换新,月底没统计月发放统计分析等,会造成副料混乱,将是一笔糊涂帐。
2、产生弊端:副料管理,基本上属失控的,它助长任意挥霍,浪费的行为,副料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品质,它还在成本中占据一定比例,产线对研磨工位消耗材料有管理,每月计算消耗费用,但只是一部分。
3、改善措施:制定副料进出管理表,产线据需要填写领取,并规定每周领取时间(特别情况除外)。规定副料领取为新领和更换(以旧换新)两种,新领需制造经理签字,更换(以旧换新)需车间组长签字,而更换下物品统一定期报上级批准后处理。
制定具体副料管理办法,包副料分类、领取、发放、保管、盘点、申请等内容。(副料管理办法计划于9月9日完成)。
四、副料申购不合理
1、问题现状:副料申购由仓库申请,按最低安全在库数进行申请购买,每月可能多次购买,有时与生产脱节,购进数量会过大,如研**进货为08年8月,现还未使用,超过有效期限1年规定,并会占有流动资金。
2、产生弊端:使用单位制造部每月不进行副料消耗统计,未统计单台实际消耗量,仓库只按最低库存申请,没据生产计划进行申购,容易造成盲目编报购买计划的现象,增加资金占用情况。
3、改善措施:原则上每月初定期申购一次(特别情况除外),每月底统计所有副料库存量,每月发放统计汇总,参考月生产计划,月底填写申购副料,月初统一购回。副料管理办法中将明确予规定。
五、易燃危险品未隔离管理、未设危险品仓
1、问题现状:易燃危险品(如酒精)一次购置数量多,虽有放置于三号仓库,但未隔离设专门危险品仓,工作中仓库为图方便,在原材料仓库内放置四箱酒精(9月4号见到)。
2、产生弊端:易爆易燃危险品,如遇特别情况,会给公司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改善措施:在三号仓库划出一区域设为危险品仓,单独放置危险品,有条件可隔间设危险品仓,如无条件可进行区域设置,单独存放,严格发放制度,不可放于材料仓中,领取从三号仓库的危险品仓发放,加强危险品的管理。
六、胶水特殊副材,未特别管理
1、问题现状:3****(A胶),3***(B胶)放在箱内,螺纹胶放在胶盒内,且分不同区域放置,研**1瓶出产日期08年5月,进货08年8月,超过一年使用期限。
2、产生弊端::胶水有一定的保存条件,超过一定温度或有效期限等原因会造成胶变异,导致性能劣化发生,影响产品品质,严重的会造成成批产品损失。
3、改善措施:由技术统一对胶水类等特殊性副材,列出管理规范,确保保存条件,防止胶水变异,导致性能劣化发生,同时注意胶水有效期限内使用。
七、副料没分门别类,没区分管理
1、问题现状:副料没分类摆放,如:工具类,辅料,消耗品。而消耗品体积大(如所看见纸盒),不经常发放的,也放于材料库,导致材料仓库空间更小。
2、产生弊端::不进行分门别类,发放时间过长,浪费时间,又不方便取料、盘点,效率低。并且还容易造成发错的事故。
3、改善措施:副料初步想法设在二号仓库,设定货架,分类摆放。
原则上要求每周定期(二次/周)发放(特别情况除外),仓管员在二号仓库发放。
(当然也可考量对于常用副料,放部分于材料仓中)。
八、主材申领手续无主管确认(不完备)
1、问题现状:仓库接到《生产任务单》进行备料,由仓库打出《主要材料出库单》,车间领物料时领取人自已签名就可领取,无需经过审批核准就可发料,晚班产线需料时,有时让技术人员到仓库给发料。
2、产生弊端:由于缺少上司确认,造成浪费上司也不知或发错料也无人审核到,不利管理及控制。没有签字确认出库单,属不健全的手续,也让仓库人员无所适从,也不知是给还是不给。非仓库人员发料,会造成材料缺失。
3、改善措施:《主要材料出库单》由产线领料人正确填写完整(或打印完成),报请上司承认。仓库管理人员见手续齐全的《主要材料出库单》后进行发料。(特殊情况可先发料,后补材料出库单)。非仓库人员不得乱发料。
九、材料入库数量有时不确认
1、问题现状:物品经过IQC检验合格后,由仓库收货,仓库因送货数量多或体积小,数量又多的低值材料,清点起来时间长,并且认为IQC已经清点数量,也许认为数量无差异。不进行清点。
2、产生弊端:公司料件多数为低价位的材料,如每个单位(如品保及仓库)都抱大致对得上吧,照单全收,总会有造成短装情况,也违反物料入库规定,规定中清楚规定确认数量正确后方可接收,对规定执行不力。
3、改善措施:供应商送货数量可参考,但一定验证数量,验证数量是仓库管理人员工作责任,一定执行,否则将予处罚。对于体积小,数量多,难个个清点,可先称单个重,再用天平称,算出具体数量。如来料短装,通知采购,由供应商补货。
十、材料去向极少部分有点糊涂
1、问题现状:仓库发给产线物料,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因不良品修理,报废,作业途中遗失跌落等原因造成少部分材料不配套,产线会要求补材料,但总是无合理的理由,基本理由是仓库发料时少了,所以要补料,每次仓库也都补料了。
2、产生弊端:不管何原因,都以来料短装原因给予补料,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产线从上到下对材料数目漠不关心,生产报废或遗失跌落也得不到追究责任。最终造成公司的浪费。
3、改善措施:产线每次领取物料,实施现场追源(现品票,产线已在执行)。材料因故少时,可由产线主管写申请,仓库可补发,确保生产计划达成。如属不良则每月退仓库,如遗失跌落或短装相关部门找原因改善。每月盘点,核销差异数目,平衡账目。
十一、原材料由仓库申请,不合理
1、问题现状:原材料由仓库据设有最低库存量,如库存降到最低库存量时,由仓库提出申请,交采购部采购。
2、产生弊端:由仓库申请,客户订单等信息仓库不可能及时掌握,可能会造成库存不合理,增加成本压力,流动资金占用过多。
3、改善措施:应由生产计划部进行申请,生产计划部也能掌握库存量,再加上生产计划据销售订单制定,结合最低库存量以及采购周期,写出申请单。
仓库采用ABC管理法,对于数量少、价值大、重要性高的A类、B类物资进行重点管理,申请时特别对照此类物品数量进行。
十二、贸易品仓库管理有缺失
1、问题现状:在9月7号发现***车间有4500PCS***,而***车间工作人员不清 楚为何放于此处,品保检验8月初完成。仓库原来进料数量为10000PCS,加工完成后入库5500PCS,而此4500PCS***产线领出加工完成,至少有一月时间未入库。产线工钱已算,产线说已入仓库,仓库又未收到货,各部门不追根究底。贸易品仓库,长时间未处理或未销售出去的贸易品,实物交销售管,仓库只管账。
2、产生弊端:从4500PCS***一直放于衰减器车间无人理事件中,认为仓库对于贸易品管理有缺失。至少说明在8月底物料盘点时,账上有4500PCS***,但不知实物在何处,假设***车间的人如私自出售,也不会有人知道。
长时间未处理或未销售出去的贸易品,实物交销售管,应是不妥当,销售工作职责不应是管理物品,还有自管自销不利于公司控制物品,容易造成管理缺失。
3、改善措施:仓库是公司所有物料、产品的管理单位,包括长时间未处理或未销售出去的贸易品。应由仓库管理,如销售部联络客户需样品,销售可领取,仓库予发放。
在管理上按收、发、管、盘要求操作执行,可避免4500PCS***事件。
十三、不良品管理不完备
1、问题现状:客户退回不良产品、产线制程中不良材料,实物由品保管理,放于仓库不良仓内,仓库不管实物不管账,不良品材料由品保签字确认可补料。
2、产生弊端:专人有专功,部门有人部门工作职责,品保负责品质检验及品质保证,仓库管理公司物品,如由品保管理不良品,会造成管理缺位,不利于工作推进。
3、改善措施:修订不良品管理办法,包括:客诉退回不良品,先入仓库不良品仓储,品保、技术分析,可领用,产线返工可领取,办理领出手续,以后返修后良品或不良品都入库。
制造过程中造成材料不良(包原材),由品保、技术确认无误,恁单据到仓库补料,不良品退回仓库管理,同时仓库把相关信息输入到ERP系统中的不合格记录单,不合格品处理单等中。
不良品可再利用的(如磁心),定期由专人从仓库领出,进行加工,加工后良品由品保确认后,交仓库入库。原材不良定期统一交采购,由采购跟供应商换货。仓库每月对不良品汇总,形成报表,品保对不良品汇总,形成月分析。
十四、成品试验品或样品入库无核准,成品库设置不合理
1、问题现状:成品入库手续正常,无问题。但技术部试验品或样品入库,由技术员直接送仓库。无技术主管确认,对于入到仓库试验品,需品质确认,仓库也不对试验品入库区分。成品入仓库后,因无成品仓库,在检验区划分区域,算成品仓库暂存区,不利成品防污。
2、产生弊端:技术试验品入库,无人确认督导,品保不验收,品质不能保证。成品放于IQC检验区域,无专用成品仓库,管理不利,出货时如不仔细清点,容易造成出货多或出货少现象,长时间不出货成品,放于外面也不利保管,也易丢失。
3、改善措施: 所有入仓库成品,入库单均需品保检验确认(包试验品),以便品质控制。不然,容易导致因无监督,不良成品入库,技术部制定试验品及样品管理办法,从试验到入库到出货给客户,可追查到,便于质量控制。
成品仓需重新设置,确保成品一定在库内,置于仓库管理仓中。
十五、.盘点工作不完整
1、问题现状:仓库对原材料及副料进行盘点,对成品,电缆线等可能未盘点。因有的成品不属仓库管理。
2、产生弊端:不利公司资材管理,会造成产品不安全因素,比如问题十二中,4500PCS***,8月初已完成检验,为何在9月7号还不知产品在何处。说明8月底盘点工作缺失,另,***不盘点,库存账面比实际会少(因为供应商供货时多送N米,累积下来就会多),而仓库会据库存量请购,导致有电缆而申请局面,容易占用公司资金。
3、改善措施:
制定盘点管理办法,按规范操作,公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贸易品等管理责任单位确定为仓库,便于统一对公司资产进行管理。
十六、仓库5S较差和仓位设置不完备
1、问题现状:材料仓库因面积不够,环境挤、乱。需尽量做到整齐、整洁,等跟仓库管理要求还是有差距。
办公桌破烂不修理,且不收走,资料未及时整理,材料有的未分货架、分类摆放未明确标示,新旧,是否可用等物料未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如3万左右的尾套,使用较少),长期废旧备件积压在仓库(如大包螺丝,放于货架最低层)且未及时报告或跟进处理。人员进出太随意,且设备加工材料及工具放于仓库。公司三个仓库设置不完善,未设成品仓、危险品仓等。物品摆放随意性大。
2、产生弊端:分类摆放不明确标示,不方便取料、盘点。不对新旧及是否可用等情况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可能会造成不可用备件被重新领用而造成生产事故。
废旧备件、长期积压备件(如螺丝或胶水)不定期上报,管理人员对库存信息、质量没及时掌握,不利于对积压料的处理。办公区混乱,容易造成数据输入错误等。
3、改善措施:
据仓库管理规范及相关流程,理顺仓库内实物。分货架、分类摆放清楚。理清楚新旧、是否可用等。清除长积积压不用的,移到另外仓库存放。
仓库内开展5S活动,整理、整顿。把现仓库墙上文件撕下,重新设立仓库内公告栏。
对现有三个仓库重新划分,重新规划。
十七、人员训练
制定仓库管理细则及仓库相关管理规范,安排对仓库管理员进行训练,通过管理规范制定,明确仓库管理员工作职责及工作程序、以及单据填写及作用;通过对仓库系统(流程+表单)的制定,让实物流转、单据传递一目了然,让仓库员掌握正确的业务处理方法,做得制度化,流程化,摆脱仓库工作原言传身教的不利局面。
第二篇:仓库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仓库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现场管理之20(2009-09-07 22:14:16)转载 标签:
仓库存在问题
副料管理
管理流程
危险品
特殊副材
主材申领
不良品管理
杂谈
如任公司中高管,了解公司情况后,就是开展工作,先从公司急需解决单位着手,下面列出对仓库改善事例.通过调查、观察及询问,现从仓库组织结构、流程、收、管、发、盘等多方面将仓库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同时提出解决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一、仓库组织结构不合理,责任不清
1、问题现状:仓库无具体组织结构图,仓管员无具体工作职责分工,三个仓管员职责不明,未设立仓库班长或组长(直接责任人)。
2、产生弊端::现由生产计划部的***代管仓库,真正仓库无责任人,再加上三个仓库管理员无具体工作职责,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容易造成“三个和尚无水喝”的局面。
3、改善措施:重新合理设置仓库组织结构图(具体在9月8号完成),仓库属计划部管,仓库设一班长(建议由***担任,此人工作主动性强,缺点:仓库管理经验欠缺),负责管理仓库工作,向***报告,合理设置管理层次。仓库各人员工作职责具体确定清楚,做到职责分明,有分工有合作。(仓管员工作职责计划于9月8号完成)。
二、仓库管理流程及规范不适用,制度缺失
1、问题现状:200*年3月订立物料入出库管理、仓库管理一直未修订过,里面内容简单,以前也许公司规模小,适合当时情况,而现在公司经营发生变化,不能适应现公司需用,如文件里无:成品进仓管理规定、成品出仓管理规定、仓库盘点管理规定、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物料退库控制管理等。
2、产生弊端::管理流程及规范不合理,不能按流程化进行,随意性大,造成管理混乱,对于仓库收、发、管、盘、账等方面工作将无据可依、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3、改善措施:对原有仓库管理流程、物料入出库管理规范进行修订,增加缺失的管理内容,完善后流程制度会适用现在公司仓库管理,通过制度的细化(标准化、流程化)来解决,并要求仓库强力执行。(修改流程及规范计划9月10号完成三、副料管理有缺失
1、问题现状:制造领取副料不用开领用单,拿多少由产线说,使用人只需在登记表上登记且不需核准,仓库就可发放,仓库自行登记在电脑系统中,发放时未进行以旧换新,月底没统计月发放统计分析等,会造成副料混乱,将是一笔糊涂帐。
2、产生弊端:副料管理,基本上属失控的,它助长任意挥霍,浪费的行为,副料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品质,它还在成本中占据一定比例,产线对研磨工位消耗材料有管理,每月计算消耗费用,但只是一部分。
3、改善措施:制定副料进出管理表,产线据需要填写领取,并规定每周领取时间(特别情况除外)。规定副料领取为新领和更换(以旧换新)两种,新领需制造经理签字,更换(以旧换新)需车间组长签字,而更换下物品统一定期报上级批准后处理。
制定具体副料管理办法,包副料分类、领取、发放、保管、盘点、申请等内容。(副料管理办法计划于9月9日完成)。
四、副料申购不合理
1、问题现状:副料申购由仓库申请,按最低安全在库数进行申请购买,每月可能多次购买,有时与生产脱节,购进数量会过大,如研**进货为08年8月,现还未使用,超过有效期限1年规定,并会占有流动资金。
2、产生弊端:使用单位制造部每月不进行副料消耗统计,未统计单台实际消耗量,仓库只按最低库存申请,没据生产计划进行申购,容易造成盲目编报购买计划的现象,增加资金占用情况。
3、改善措施:原则上每月初定期申购一次(特别情况除外),每月底统计所有副料库存量,每月发放统计汇总,参考月生产计划,月底填写申购副料,月初统一购回。副料管理办法中将明确予规定。
五、易燃危险品未隔离管理、未设危险品仓
1、问题现状:易燃危险品(如酒精)一次购置数量多,虽有放置于三号仓库,但未隔离设专门危险品仓,工作中仓库为图方便,在原材料仓库内放置四箱酒精(9月4号见到)。
2、产生弊端:易爆易燃危险品,如遇特别情况,会给公司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改善措施:在三号仓库划出一区域设为危险品仓,单独放置危险品,有条件可隔间设危险品仓,如无条件可进行区域设置,单独存放,严格发放制度,不可放于材料仓中,领取从三号仓库的危险品仓发放,加强危险品的管理。
六、胶水特殊副材,未特别管理
1、问题现状:3****(A胶),3***(B胶)放在箱内,螺纹胶放在胶盒内,且分不同区域放置,研**1瓶出产日期08年5月,进货08年8月,超过一年使用期限。
2、产生弊端::胶水有一定的保存条件,超过一定温度或有效期限等原因会造成胶变异,导致性能劣化发生,影响产品品质,严重的会造成成批产品损失。
3、改善措施:由技术统一对胶水类等特殊性副材,列出管理规范,确保保存条件,防止胶水变异,导致性能劣化发生,同时注意胶水有效期限内使用。
七、副料没分门别类,没区分管理
1、问题现状:副料没分类摆放,如:工具类,辅料,消耗品。而消耗品体积大(如所看见纸盒),不经常发放的,也放于材料库,导致材料仓库空间更小。
2、产生弊端::不进行分门别类,发放时间过长,浪费时间,又不方便取料、盘点,效率低。并且还容易造成发错的事故。
3、改善措施:副料初步想法设在二号仓库,设定货架,分类摆放。
原则上要求每周定期(二次/周)发放(特别情况除外),仓管员在二号仓库发放。(当然也可考量对于常用副料,放部分于材料仓中)。
八、主材申领手续无主管确认(不完备)
1、问题现状:仓库接到《生产任务单》进行备料,由仓库打出《主要材料出库单》,车间领物料时领取人自已签名就可领取,无需经过审批核准就可发料,晚班产线需料时,有时让技术人员到仓库给发料。
2、产生弊端:由于缺少上司确认,造成浪费上司也不知或发错料也无人审核到,不利管理及控制。没有签字确认出库单,属不健全的手续,也让仓库人员无所适从,也不知是给还是不给。非仓库人员发料,会造成材料缺失。
3、改善措施:《主要材料出库单》由产线领料人正确填写完整(或打印完成),报请上司承认。仓库管理人员见手续齐全的《主要材料出库单》后进行发料。(特殊情况可先发料,后补材料出库单)。非仓库人员不得乱发料。
九、材料入库数量有时不确认
1、问题现状:物品经过IQC检验合格后,由仓库收货,仓库因送货数量多或体积小,数量又多的低值材料,清点起来时间长,并且认为IQC已经清点数量,也许认为数量无差异。不进行清点。
2、产生弊端:公司料件多数为低价位的材料,如每个单位(如品保及仓库)都抱大致对得上吧,照单全收,总会有造成短装情况,也违反物料入库规定,规定中清楚规定确认数量正确后方可接收,对规定执行不力。
3、改善措施:供应商送货数量可参考,但一定验证数量,验证数量是仓库管理人员工作责任,一定执行,否则将予处罚。
对于体积小,数量多,难个个清点,可先称单个重,再用天平称,算出具体数量。如来料短装,通知采购,由供应商补货。
十、材料去向极少部分有点糊涂
1、问题现状:仓库发给产线物料,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因不良品修理,报废,作业途中遗失跌落等原因造成少部分材料不配套,产线会要求补材料,但总是无合理的理由,基本理由是仓库发料时少了,所以要补料,每次仓库也都补料了。
2、产生弊端:不管何原因,都以来料短装原因给予补料,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产线从上到下对材料数目漠不关心,生产报废或遗失跌落也得不到追究责任。最终造成公司的浪费。
3、改善措施:产线每次领取物料,实施现场追源(现品票,产线已在执行)。材料因故少时,可由产线主管写申请,仓库可补发,确保生产计划达成。如属不良则每月退仓库,如遗失跌落或短装相关部门找原因改善。每月盘点,核销差异数目,平衡账目。
十一、原材料由仓库申请,不合理
1、问题现状:原材料由仓库据设有最低库存量,如库存降到最低库存量时,由仓库提出申请,交采购部采购。
2、产生弊端:由仓库申请,客户订单等信息仓库不可能及时掌握,可能会造成库存不合理,增加成本压力,流动资金占用过多。
3、改善措施:应由生产计划部进行申请,生产计划部也能掌握库存量,再加上生产计划据销售订单制定,结合最低库存量以及采购周期,写出申请单。
仓库采用ABC管理法,对于数量少、价值大、重要性高的A类、B类物资进行重点管理,申请时特别对照此类物品数量进行。
十二、贸易品仓库管理有缺失
1、问题现状:在9月7号发现***车间有4500PCS***,而***车间工作人员不清 楚为何放于此处,品保检验8月初完成。仓库原来进料数量为10000PCS,加工完成后入库5500PCS,而此4500PCS***产线领出加工完成,至少有一月时间未入库。产线工钱已算,产线说已入仓库,仓库又未收到货,各部门不追根究底。贸易品仓库,长时间未处理或未销售出去的贸易品,实物交销售管,仓库只管账。
2、产生弊端:从4500PCS***一直放于衰减器车间无人理事件中,认为仓库对于贸易品管理有缺失。至少说明在8月底物料盘点时,账上有4500PCS***,但不知实物在何处,假设***车间的人如私自出售,也不会有人知道。
长时间未处理或未销售出去的贸易品,实物交销售管,应是不妥当,销售工作职责不应是管理物品,还有自管自销不利于公司控制物品,容易造成管理缺失。
3、改善措施:仓库是公司所有物料、产品的管理单位,包括长时间未处理或未销售出去的贸易品。应由仓库管理,如销售部联络客户需样品,销售可领取,仓库予发放。在管理上按收、发、管、盘要求操作执行,可避免4500PCS***事件。
十三、不良品管理不完备
1、问题现状:客户退回不良产品、产线制程中不良材料,实物由品保管理,放于仓库不良仓内,仓库不管实物不管账,不良品材料由品保签字确认可补料。
2、产生弊端:专人有专功,部门有人部门工作职责,品保负责品质检验及品质保证,仓库管理公司物品,如由品保管理不良品,会造成管理缺位,不利于工作推进。
3、改善措施:修订不良品管理办法,包括:客诉退回不良品,先入仓库不良品仓储,品保、技术分析,可领用,产线返工可领取,办理领出手续,以后返修后良品或不良品都入库。
制造过程中造成材料不良(包原材),由品保、技术确认无误,恁单据到仓库补料,不良品退回仓库管理,同时仓库把相关信息输入到ERP系统中的不合格记录单,不合格品处理单等中。
不良品可再利用的(如磁心),定期由专人从仓库领出,进行加工,加工后良品由品保确认后,交仓库入库。原材不良定期统一交采购,由采购跟供应商换货。
仓库每月对不良品汇总,形成报表,品保对不良品汇总,形成月分析。
十四、成品试验品或样品入库无核准,成品库设置不合理
1、问题现状:成品入库手续正常,无问题。但技术部试验品或样品入库,由技术员直接送仓库。无技术主管确认,对于入到仓库试验品,需品质确认,仓库也不对试验品入库区分。成品入仓库后,因无成品仓库,在检验区划分区域,算成品仓库暂存区,不利成品防污。
2、产生弊端:技术试验品入库,无人确认督导,品保不验收,品质不能保证。成品放于IQC检验区域,无专用成品仓库,管理不利,出货时如不仔细清点,容易造成出货多或出货少现象,长时间不出货成品,放于外面也不利保管,也易丢失。
3、改善措施:
所有入仓库成品,入库单均需品保检验确认(包试验品),以便品质控制。不然,容易导致因无监督,不良成品入库,技术部制定试验品及样品管理办法,从试验到入库到出货给客户,可追查到,便于质量控制。成品仓需重新设置,确保成品一定在库内,置于仓库管理仓中。
十五、.盘点工作不完整
1、问题现状:仓库对原材料及副料进行盘点,对成品,电缆线等可能未盘点。因有的成品不属仓库管理。
2、产生弊端:不利公司资材管理,会造成产品不安全因素,比如问题十二中,4500PCS***,8月初已完成检验,为何在9月7号还不知产品在何处。说明8月底盘点工作缺失,另,***不盘点,库存账面比实际会少(因为供应商供货时多送N米,累积下来就会多),而仓库会据库存量请购,导致有电缆而申请局面,容易占用公司资金。
3、改善措施:
制定盘点管理办法,按规范操作,公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贸易品等管理责任单位确定为仓库,便于统一对公司资产进行管理。
十六、仓库5S较差和仓位设置不完备
1、问题现状:材料仓库因面积不够,环境挤、乱。需尽量做到整齐、整洁,等跟仓库管理要求还是有差距。
办公桌破烂不修理,且不收走,资料未及时整理,材料有的未分货架、分类摆放未明确标示,新旧,是否可用等物料未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如3万左右的尾套,使用较少),长期废旧备件积压在仓库(如大包螺丝,放于货架最低层)且未及时报告或跟进处理。人员进出太随意,且设备加工材料及工具放于仓库。公司三个仓库设置不完善,未设成品仓、危险品仓等。物品摆放随意性大。
2、产生弊端:分类摆放不明确标示,不方便取料、盘点。
不对新旧及是否可用等情况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可能会造成不可用备件被重新领用而造成生产事故。废旧备件、长期积压备件(如螺丝或胶水)不定期上报,管理人员对库存信息、质量没及时掌握,不利于对积压料的处理。
办公区混乱,容易造成数据输入错误等。
3、改善措施:
据仓库管理规范及相关流程,理顺仓库内实物。分货架、分类摆放清楚。理清楚新旧、是否可用等。清除长积积压不用的,移到另外仓库存放。
仓库内开展5S活动,整理、整顿。把现仓库墙上文件撕下,重新设立仓库内公告栏。对现有三个仓库重新划分,重新规划。
十七、人员训练
制定仓库管理细则及仓库相关管理规范,安排对仓库管理员进行训练,通过管理规范制定,明确仓库管理员工作职责及工作程序、以及单据填写及作用;通过对仓库系统(流程+表单)的制定,让实物流转、单据传递一目了然,让仓库员掌握正确的业务处理方法,做得制度化,流程化,摆脱仓库工作原言传身教的不利局面。
以上问题为本人个人看法,也许经验主义原因,不足之处,请提出.
第三篇:仓库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货物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现场管理
如任公司中高管,了解公司情况后,就是开展工作,先从公司急需解决单位着手,下面列出对货物改善事例.、观察,现从货物组织结构、流程、收、管、发、盘等多方面将货物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同时提出解决措施,具体报告如下:
一、货物组织结构不合理,责任不清
1、问题现状:货物无具体组织结构,无具体工作职责分工,管理员职责不明,未设立货物班长或组长(直接责任人)。
2、产生弊端::现由业务,计划,客服部的代管货物,然真正货物无责任人,再加上货物管理员无具体工作职责,分工不清,职责不明,容易造成“三个和尚无水喝”的局面。
3、改善措施:重新合理设置货物组织结构,货物属于运输部管,设一班长(我不建议由现任主管担任,此人工作主动性强,缺点:货物管理经验欠缺),负责管理货物工作,为此向上级请示报告,合理设置管理层次。仓管各人员工作职责具体确定清楚,做到职责分明,有分工有合作。
二、货物货物管理流程及规制度缺失
1、问题现状:物料入出库管理、物品管理记录一直未修订过,也没有相应具体的破损检记录(处理,待处理记录)就算有里面内容简单,虽然公司现在规模小,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应该是必要的也适合现在公司情况,而现在公司经营发生变化,如果不能适应现公司现需用,那么以后公司做大了发展好了也将必是躲不过一个乱字,如文件里无:货物破损件进仓管理规定、成品出仓管理规定、货物盘点管理规定、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物料退库控制管理等。那么也就没有必要设立货物分拣区域。
2、货物弊端::管理流程及规范不合理,不能按流程化进行,随意性大,造成管理混乱,对于货物收、发、管、盘、账等方面工作将无据可依、出现的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3、改善措施:对原有货物管理流程、物料入出库管理规范进行定制,增加缺失的管理内容,完善后流程制度会适用现在公司货物管理,通过制度的细化(标准化、流程化)来解决,并要求货物强力执行。
三、副料管理有缺失
1、问题现状:制造领取副料不用开领用单,拿多少由产线说,使用人也不需在登记表上登记且不需核准,货物就可发放,货物自行登记在电脑系统中,发放时未进行以旧换新,月底没统计月发放统计分析等,会造成副料混乱,将是一笔糊涂帐。
2、产生弊端:副料管理,基本上属失控的,它助长任意挥霍,浪费的行为,副料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着品质,它还在成本中占据一定比例,货物的破损对消耗货物有管理,每月计算消耗费用,但只是一部分。都不计算。
3、改善措施:制定副料进出管理表,货物贵重包装用料据需要填写领取,(特别情况除外)。规定副料领取为新领和更换(以旧换新)两种,贵重物品包装新领需制造经理签字,更换(以旧换新)而更换下物料统一定期报上级批准后处理。
制定具体副料管理办法,包副料分类、领取、发放、保管、盘点、申请等内容。
四、副料申购不合理
1、问题现状:副料申购由货物申请,按最低安全在库数进行申请购买,每月可能多次购买,有时与破损脱节,购进数量会过大,如后进货为08年8月,(如何领用物料现还未使用)。
2、弊端:使用物料部门每月不进行副料消耗统计,未统计实际辅料消耗量,货物也不按实际损耗报告申请,没据统计计划进行申购,容易造成盲目编报购买计划的现象,增加资金占用情况。
3、改善措施:原则上每月初定期申购一次(特别情况除外),每月底统计所有副料库存量,每月发放统计汇总,参考月用计划,月底填写申购副料,月初统一购回。
五、易燃危险品未隔离管理、未设危险品仓
1、问题现状:消防栓,被杂物遮挡,一旦有危险,都不知道从何处获取灭火设备。
2、弊端:如果一旦发生火灾,和特别情况,会给公司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3、改善措施:货物区有条件可隔间设危险品仓,如无条件可进行区域设置,单独存放,严格发放制度,不可放于货物仓中,加强货物的管理制度。
2、货物::问题货物要有一定的保存条件,超过一定有效期限等原因会造成货物变异或者顾客异议,导致恶性能争吵发生,影响公司名誉品质。
七、副料没分门别类,没区分管理
1、问题现状:副料没分类摆放,如:工具类,辅料,消耗品。而消耗品体积大(如所看见纸盒),不经常发放的,也放于货物库,导致货物货物空间更小。
2、产生弊端::不进行分门别类,发放时间过长,浪费时间,又不方便取料、盘点,效率低。并且还容易造成发错的事故。
3、改善措施:副料初步想法,设定货架,分类摆放。
八、主材申领手续无主管确认(不完备)
1、问题现状:货物收发领物料时领取人自已签名就可领取,无需经过审批核准就可收发。
2、货物弊端:由于缺少上司确认,造成浪费上司也不知或发错物品也无人审核到,不利管理及控制。没有签字确认出库单,属不健全的手续,也让货物操控人员无所适从,也不知是发还是不发。非货物人员收派件,会造成物品缺失。
3、改善措施:《主要货物出库单》由主管领料人正确填写完整(或打印完成),报请上司承认。货物管理人员见手续齐全的《主要货物出库单》后进行发料。(特殊情况可先发料,后补货物出库单)。非货物人员不得乱发。
九、货物入库数量有时不确认
1、问题现状:货物收发货,货物因送货数量多或体积小,数量又多的低值货物,清点起来时间长,并且认为操作员已经清点数量,也许认为数量无差异。不进行清点。
2、弊端:公司料件多数为低价位的货物,如每个部门(如品保及货物)都抱大致对得上吧,照单全收,总会有造成短装情况,也违反物料入库规定,规定中清楚规定确认数量正确后方可接收,对规定执行不力。
3、改善措施:提取送货数量可参考,但一定验证数量,验证数量是货物管理人员工作责任,一定执行,否则将予处罚。
对于体积小,数量多,难个个清点,可先称单个重,再用天平称,算出具体数量。
如提取货物数量,通知发货方核对数量,如缺货及时通知发货方或者上级领导及时处理。
十、货物去向极少部分有点糊涂
1、问题现状:货物发给个代理商,发货过程中可能会因记录不详细,途中遗失跌落等原因造成少部分货物丢失遗漏,但总是无合理的理由,基本理由时没看清,没看见,没有这个件,如果真的没有这个件客户手里怎么会有发件存根?
2、弊端:不管任何原因,都应给收发货原因给予处理,如不解决此问题长此以往势必造成公司从上到下对货物数目漠不关心,货物报废或遗失跌落也得不到追究责任。最终造成公司的浪费。
3、改善措施:每次领取物料,实施现场追源。
货物因故少时,可由主管写申请,货物可补发或者给予相应处理,确保公司形象。如属不良则每月退货物,如遗失跌落丢失相遗漏应找相关人员部门找原因改善处理。
每月盘点,或者每半月核对差异数目,平衡账目。
十一、原货物由货物申请,不合理
1、问题现状:原货物由货物据设有最低库存量,如库存降到最低库存量时,由货物提出申请,交相应部门采购或者上报主管。
2、产生弊端:由货物申请,客户订单等信息货物不可能及时掌握,可能会造成库存不合理,增加成本压力,流动资金占用过多。
3、改善措施:应由计划部进行申请,计划部也能掌握库存量,再加上生产计业务量订单制定,结合最低库存量以及采购周期,写出申请单。
十二、人员训练
制定货物管理细则及货物相关管理规范,安排对货物管理员进行训练,通过管理规范制定,明确货物管理员工作职责及工作程序、以及单据填写及作用;通过对货物系统(流程+表单)的制定,让实物流转、单据传递一目了然,让货物员掌握正确的业务处理方法,做得制度化,流程化,摆脱货物工作原言传身教的不利局面。
第四篇: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 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
摘要
近年来,我国的公共危机事件不断发生,再次引发了我们对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深刻思考,国内的学术上也对公共危机取到了不错的研究成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分析与研究,以及研究危机事件管理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政府体制为,不仅是公共行政学上的重大理论课程,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
本文的第一部分主要针对国内和国外的对危机管理的研究以及公共危机的背景。第二部分首先对本文涉及的公共危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进一步介绍了它的特征和分类;接着又对政府危机管理的定义和内容进行了界定。第三部分主要从政府机制不健全、法律体系不完善、信息透明度不高和公众危机意识淡薄等方面,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论述和深入的剖析。第四部分是根据以上部分对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并且了借鉴国外在危机应对时的经验,提出了一些提高我国政府危机管理的意见与建议,旨在为我国的决策实践提供参考。第五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研究结论进行了梳理,是整篇文章的总结。
关键字:公共危机 ; 危机管理; 政府管理; 体制改革
前 言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已经进入到了一个社会转型期和经济装期,这个时期也是一个公共危机事件多发期。危机事件的频发,会给我们的社会、任命带来巨大的财产损失,更会因为人们内心的恐慌而引起的社会动荡,给国家带来不稳定的因素。而人们在面对危机的发生时,往往没有好的应对危机的能力,无法达到保护自己的目的,政府也通常也在危机发生后才想办法处理的被动型态度。人类社会不是现在才遭遇危机,自古以来危机给人类造成的伤亡与损失几乎可以与文明的进步程度同日而语。在对抗危机的过程中,政府无疑承担着最为重要的责任。危机虽然不可能绝对避免,但却可以管理、控制和化解,尽可能减少危机的发生,并把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同时,将公共危机装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契机,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我国今年来在各个方面的发展是迅速的,这也使得危机事件的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复杂和频繁等特点。由此可见,提高政府公共危机的管理能力、提高政府的决策者的能力已是大势所趋。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已处在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平等社会矛盾的瓶颈约束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社会上的不定因素骤然增多,政府在解决处理一些问题上稍有不慎,便可能酿成祸患或引发公共危机出现。政府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是对政府治理力和效能的检验,也是衡量和反映政府理政能力的主要方面。虽然我国在公共危机管理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不断加以改善。1 公共危机内涵
公共危机,是指一个事件突然发生并对大众正常的生活、工作以至生命财产构成威胁的状态。公共危机往往与突发公共事件密切联系在一起。各种自然与环境因素、政治与经济因素、社会和文化因素以及国际因素,都会诱发公共危机。现阶段我国公共危机的诱发因素主要体现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急剧扩大;对经济利益片面的追求、地方保护主义、环境污染以及农民负担过重;由于传统道德体系近乎崩溃和各种因素造成的信仰危机等。
对于公共危机管理,一般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即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应调动一切力量,采取必要措施以达到化解危机,保障公共利益,恢复社会秩序的目的,进而促进社会发展。2提升政府应对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能力的意义
江泽民曾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因此,关注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尤其是关注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1)可以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危机频繁化
全球已经形成一个十分敏感的共振系统,任何一国范围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危机都可能波及其他国家。任何一种那个公共危机都可能是国际性的公共危机,像疯牛病一样起源于英国,席卷欧洲,波及世界。所以,当前情况下,我国应该在全球的大背景下,努力探讨和谐社会背景下的政府危机管理机制。只有构建起一套科学有效、合理运作的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体系,才可以从容淡定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危机频繁化。
(2)可以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和谐
政府作为公共管理的主体,拥有其他社会组织无可比拟的权威和社会资源,而在紧急状态下,应对突发 公共事件正是需要这种权威和大量的社会资源。政府的信用,特别是在中国这种社会状态下,是最可靠的,社会公众在遇到突发公共事件时,往往会惊慌失措,谣言四起,这时候就需要利用政府的权威,告知社会公共事件的真相,安抚民众的心理,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政府公共危机应急管理的目的就是为社会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就是为了实现和社会。
(3)可以保障公众利益和提升政府形象
政府如何应对公共危机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在公共危机发生时,公民希望政府提供化解公共危机的服务以及保障社会公众安全,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可以使政府迅速、及时、有效地处理公共危机事件,全面提升政府形象。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应对和管理能力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关系到执政党的地位及其前途和命运,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提升政府的公共危机应急管理能力,政府必须积极迎接挑战,及时采取措施,整合全社会的一切力量应对危机,为经济的良好有序发展提供保证,为和谐社会的坚实的基础。2 我国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问题(1)公共危机意识淡薄
政府官员、公共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对公共危机管理的认识不足。建立健全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基本前提应该是转变观念。我国公共危机管理宏观机制是非常欠缺的,究其愿意,就是认识不足。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在平时,在于防患于未然,而不在于出现公共危机之后的力挽狂澜。出现了公共危机之后再 取应对是一个方面,但更重要的方面是建立起公共危机应对机制。我们现在发生一些事故,比如煤矿瓦斯爆炸,空难等由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条例,平时加强防范工作,出了事故之后可以根据条例确定相应的责任,对事故的定性和处理有一套办法,但是,更加宏观的、系统的公共危机管理却没有提高到应有的水平。由于公共危机意识淡薄,公共危机出现时就会措施无力,政府和公众都会存在侥幸的心理。在这一侥幸的过程中,很多有利时机被耽误,致使公共危机得以蔓延。元旦公众的侥幸心理被摧毁,由于缺少相应的思想准备,便会变得极度恐慌,这种恐慌引起的破坏性的后果比公共危机本身更为严重。
(2)对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够
充分认识公共危机的突发性和危害性等特征是干预和解决公共危机的前提,由于公共危机的爆发的突然,时间短促,传播迅速,危机在一定时间里,一定范围里是可能处于失控的状态的。对公共危机的危害程度估计不足,对危机的连带影响和强烈的破坏性缺少必要的认识。公共危机所具有的突发性决定了它的巨大的破坏性。对社会公众来说,公共危机造成的最大危害在于日常生活次序遭到了破坏。并由此造成了心理的脆弱和心理疾病的发生。公共危机的最终会得到控制和消除,但它给人们心理留下了恐惧和创伤可能长期存在。因此,决不能低估公共危机都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危害程度。
(3)我国传统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备
国外在一些公共危机管理中,拥有如突发事件法、国防动员法等一些相关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可在我们却仍然是空白。因为我们公共危机管理立法的内容较少,会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等问题,导致我国有关公共危机管理立法的可操作性不强。最后,导致应急规律法规难以被有效利用,已有的公共危机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无法贯彻。
(4)信息透明度不高缺少有效的沟通机制
一方面事件的信息公开不透明,一些政府部门的官员并不把公开政府信息作为自身的义务,而是有意的隐瞒,漠视公众的知情权,把信息看成自己的特权,在处理危机事件时,总是先保密,再伺机处理,认为政府只要掌握了民众不知的信息,才能拥有主动权和支配权,由此体现其权威。一旦危机发生,信息越公开受关注的范围越大,很多官员害怕由于处理不当,而失去乌纱帽,于是试图在秘密状态下大事化了小事花了,可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另一方面信息是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决定性因素,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国的大多数部门无法将信息形成有机的互动,如政府权威部门的信息发布缺位,信息空间就会被一些不利的言论占领,由信息恐慌演变成社会混乱。在有些灾难危机发生的地区,政府对媒体在危机管理政策中存在问题,为了自己能够开脱责任或逃避相应的法律制裁,就阻挠媒体公正的介入危机事件进行报道的,企图不让公众通过新闻言论了解到危机事件的真相。
(5)社会组织缺少有效整合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政府不能因为一味的追求GDP而忽略掉公共危机事件一旦发生时对国家所带来的伤害,而正是因为政府对于公共危机的管理的不重视,使社会在遇到危机事件时社会组织却无法有效的整合。在2008的雪灾中,一些盈利组织不能承担起应急管理的职责,出现了因资源短缺而恶意抬高物价的行为。在目前的体制下,民众缺少自发组织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空间,致使社会组织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参与能力不足,政府部门与非政府组织的沟通协作还需要完善。提高我国政府危机管理能力的措施(1)将社会力量的忽视者转变为发动者
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志愿者等多方的帮助都是前所未有的。根据统计表明,共有300万以上的国内外志愿者深入到灾区,从心理、救助、助孤、扶残、支教到文化、科技、环保、民生等广泛领域呈现出多元化,与此同时,有许多社会组织前来救援、安置与重建过程一直坚守在灾区,以需求为导向,极具专业性。这就形成了公民和志愿者一起参与的救灾活动,这不但大大的提高了救助的效率,也借此大力弘扬了志愿精神,为建设公民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展现出政府在动员、组织协调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2)被动应对者转变为主动作为者
我们很对于危机事件的发生很难做到提前预测,往往等到事件突发后再去处理应对就难免显得被动,导致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并处理危机事件。所以这就要求政府在平时就加大力度去研究公共危机事件并收集相关信息,做到在应对危机事件上保持高度警惕,只有这样处理事件的能力也随之增强。由被动变主动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1)完善政府官员的问责制
政府的危机管理机制作为政府的职能,是一种常态管理,也是服务型政府的重大职责。政府和政府的公务人员是管理公共危机的主体,所以干部问责机制必须建立起来,以此进行界定公务人员的权力和义务,对其权力的行使进行有效监督,防止权力的滥用,使公共危机管理机制能正常有效地运转下去。在我国政府危机管理中,绩效问责制应属于要求最高的机制。绩效问责的意思就是当政府官员因工作成就和实际效果不够理想时而受到责问,属于非过错问责。(2)建立政府危机管理控制指挥中心
纵观国际,大多数情况下,总统是总统制国家体系的核心,而总理则为议会制国家机制的核心。在美国组成危机管理决策中心体制分别是总统、副总统、国家安全委员会以及国务卿和国防部长等。而在俄罗斯组成决策指挥中枢的是总统、国家安全秘书以及紧急情况部长等。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如今,危机事件的来临往往是猝不及防的,这就使得即使级别再高,能力再强的单一部门,在应对大规模的突发性危机时也显得势单力薄。为此建立“同分结合”的管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平常充分发挥各部门自己的职责,危机发生时便可迅速形成三个统一,即部门协调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力量指挥统一的应对体系。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缺少一个快速应对危机的有效载体和指挥平台,这样将导致各系统各部门自己本身的力量比较强,但是政府统一指挥协调的机制相对比较弱。因此,首要任务是在省一级政府和部分大中型城市里建立起配套的应急指挥中心,试着组建跨行政区域的协同体系。所谓的政府危机管理只有在成立规范的危机管理中心的基础上才能被推上到科学的,规范的轨道。完善的政府责任追究制度和行政首长负责制 度是各级地方政府建立完善危机管理体系的必备条件。各级政府都需要设置相应.部门负责危机管理,行政首长对管辖范围出现的危机事件充当关键性责任角色。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地方政府应该加快对处理危机的常设机构的组建工作。
(5)完善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定位
一方面仓促决定者转变为科学决策者。具有突发性、不确定性、严重性等特点,是一种非常规决策。它易使决策者或政府相关部门不能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抉择,从而作出仓促的危机处理决定,最终导致所作的决定通常不能与危机事件的特点
和规律相符,致使延误最佳的应对时机,扩大危机事态。我国政府现在能够越来越科学地,精确地获取危机信息并有效处理应对。通过采取科学的决策方法,良好的管理模式,尽可能缩小公共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政府正从最初的仓租应对者逐歩转变为遵循科学的决策者。(3)建立危机预警体系和危机风险评估机制
完善的技术跟踪手段针对于创建有效的危机预警系统是颇为重要的。技术跟踪即在危机预警之前,将各个类别的信息进行收集和筛选,设置临界模式和临界点。采取技术跟踪的时候,通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假设,随之也就产生了如何来验证这些假设的问题,这就是监测和预警的过程。然而在实现了技术跟踪的前提下,配备不同领域的专家队伍是不可以缺少的。因为专家们在自己的领域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研究经验和出色严谨的专业知识。这样使他们能够在危机产生前通过信息的分析来做出相应的准确的判断,在处理危机的过程中争取宝贵的时间。电子预警系统和指标性预警系统是建立危机预警系统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建立健全的危机汇报制度。明确危机信息的界定和分类;各级部门汇报各种危机类型信息的时间期限;特大危机的特殊汇报方式;向国务院直接汇报时的制度要领;责任追究细则;二是在全国范围内筹建相关的危机公告制度。依据美国防恐的经验。特点以及性质进行掌握,分类危机的形态,依据危机的各种性质来划分等级;建立起系统来支持决策,这其中包括方法库、模型库以及数据库的建设。在这个系统中可以找到应对各级别危机、各类型危机、甚至是危机的各种不同阶段时的处理方法。知识库的作用在于当我们知识匮乏,经验不足时应该如何有效快速地处理危机。在评估系统中有三个重要关节:第一,在选定评估指标的情况下,形成科学且切实可行的评估指标体系;第二,通过定期的标准考核来确保时时紧张的一种待命状态;第三,对危机进行监控,通过不同资源搜集相关的各种信息,对其进行处理整合、判断并做出数据分析,掌握危机发生变化时的最新状态,分析危机可能带来的任何负面影响,以此来达到科学地预测和判断危机的目的。最后,应该制定出应急处理的预备方案,为应对各种危机制定出详细的(4)制定与完善应对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制度
将公共危机管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不仅是我国“依法治国”基本方针的体现,也是危机管理实践的必然要求。如何才能更好地完善整理并完善处理公共危机的基本法律:首先需要政府对法律法规进行更深层次的细化,使其可操作性更强,并且加强相应政府部门及有关人员的问责力度。其次,应加强立法,将法律法规变为处理公共危机的日常制度,使得应急工作更加制度化、常规化。危机管理法律体系的协调和统一性也要得到有力提升,一方面,确保法律系统不能在各级政府中、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以及社会公众之中出现互相矛盾与重叠的情况发生;另一方面,无论是处于例如国家安全、交通运输、新闻舆论、贸易往来等的宏观领域,还是相对具体的微观领域,法律体系的协调统一都应得到保证,以确保各(5)建立与媒体公众透明的信息管理系统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早在1986年就郑重宣布: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风险社会”。我国当今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公共危机事件的频频发生是“风险社会”来临的信号。“三鹿奶粉事件”“山西溃坝事故”“开胸验肺”事件、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倒楼事件、杭州水污染事件等众多危机让我们触目惊心,人们习惯的生活方式以及政府对待公众知情权的态度被这些公共危机事件改变了。作为标志性事件,2007年4月5日由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6)制定详实的公共危机管理法律
只有具备完善的法律法规才能使公共危机管理得到根本保障,只有确立了详实的法律预案,才能让各部门在危机发生时更加明确责任、规范行为。例如,一旦发生大规模、区域性的危机时,美国通常会宣布紧急状态,并动用特殊的法律进行封路、停航、停电等紧急措施。①由此可见,法律手段是世界各国在处理危机事件时所普遍采取的措施和对策。一个政府的能力和法治水平,可通过在紧急状态下能否做到依法办事,是否能有效的处理应急情况,从而减少危机所带来的危害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从整体来看,我国目前仍缺乏一部用来保障政府危机管理能力有效发挥的危机基本法规,一部对危机管理具有普遍的指导性的基本法律,即使在某些领域已经出台了一些危机管理单方面的法律,例如《戒严法》、《防震减灾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列》、《传染病防治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政府职能中一些关于处理危机的法律、规章、应急预案。可以看出,为了使政府决策能力得到制度基础的提升,我国目前很有必要制定一部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危机规律加以归纳总结的全局性危机管理法律。今后我国《紧急状态法》的立法进程应加快进行,并从立法的高度规定重大危机下领导的权力体系;规定政府在紧急状态下的紧急权力;应急预备方案以及启动标准;发布并通告重大危机信息的制度等等,以确保政府可以在紧急状态下依托法律手段迅速应对,更好地提高危机的快速决策能力。因此,危机管理可以通过制定危机基本法律的方法使其真正被纳入法治化的轨道,更能以战略的角度提高政府的危机管理能力。(7)完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的组织机构
危机管理是所有政府以及职能部门的职责。但是,由于危机管理需要使用到各种力量与资源,进行常态的管理,自然也包括常态的政策和机制,所以应该由统一的领导来统一指挥。我们应该反思一下我国的现在当下的国情、借鉴在此领域中领先的国家的宝贵经验,建议应该在中央政府中建立高层次的如紧急事务署的危机管理领导,负责指挥和协调的机构。进行评估危机风险、危机预警分析,
第五篇: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范例
工作中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范例2篇
篇一
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开展机关思想作风整顿活动以来,本人按照办公室的总
体部署,对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进行深刻的剖析,找出问题的根源,认真吸取教训,明确努
力的方向,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修正缺
点的目的。现将剖析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到办公室工作以来,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下,自身
素质得到提高,认真地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但与老同志相
比、与办公室要求的独挡一面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一是思想解放的力度还不够大。
工作争强当先的意识不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观念、大胆工作的思想树立
得不牢固,工作中没有新的亮点。工作中习惯用老办法、老
经验处理问题,不能勇于打破老框框、老套路,工作缺乏主
动性和创造性;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强,有很多的工作都是想
做又不敢做,畏畏缩缩,缺乏果断和胆量,认为自己工作能
力弱,工作难度大,以致曾出现畏难情绪,过于依赖科长和
主任,因此,工作上没有大的起色。
二是学习积极性不足。
在日常工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放松了自我学习,对学习“走过场”,流于形式,学习的自觉
性、主动性不强;学习中满足于“蜻蜒点水”,对有关政策法规掌握不是十分全面,遇上处理具体事情,往往是凭主观
臆断和经验去分析情况、处理问题;在理论学习上搞实用主
义,与工作有关的就学一点,与工作联系不紧的就不去学或
者很少涉猎,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
条化。由于理论功底不够深,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了解大局
不深不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贯彻落实工作
任务上存在走样、偏差现象。
三是工作作风松懈、不够严谨。
表现在:在工作标准上不够严格,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
握,离办公室要求的“一点不差,差一点不行”的要求还有
一定差距,文字校对工作中,有时出现错漏字现象,在卫生
清扫方面有时不及时、不彻底;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往往是领导安排什么就干什么,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
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
步,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等到问题的出现再想办法
解决;主动考虑工作还有欠缺,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系统地考
虑和研究,有时把工作作为负担,未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
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
二、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思想作风整顿活动,我看清了自己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并不是查找了问题,分
析了原因就行了,关键是今后怎样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拿出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创新上下功夫。
牢固树立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观念,强化质量意识和自我超越意识,紧
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扎实工作,勤勤
恳恳、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把创新意识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努力跳出以前的思路和框架,在保证质量的基础
上不断求新、求活;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开展调查研
究,确保写出一批有深度、有份量的调研成果。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今后将全面、系统、准确地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打下坚实的政策理论功底,拓宽个人知识领域。按照通读与精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学习中心,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定学习中心议题,确保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坚持作读
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和
实践经验;针对自己文字驾驭能力不强、写作水平需要提高的实际情况,加强写作方法理论的学习研究。
三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在求真务实上狠下功夫。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更加严格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
处严格要求自己,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始终
保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高标准、快节奏的做好每一项工
作,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件小事,力争使每一项
工作都不出纰漏,达到完美;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增强工作主动性和科学性,工作想到前头,想细想全,克服
盲目性,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我将以这次思想作风整顿教育活动为契机,振奋
精神,扎实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自
己,争取早日达到办公室独当一面的要求。
篇二
开展机关思想作风整顿活动以来,本人按照办公室的总体部署,对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刻的剖析,找出问题的根源,认真吸取教训,明确努力的方向,以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完善、修正缺点的目的.现将剖析的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到办公室工作以来,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帮助下,自身素质得到提高,认真地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但与老同志相比、与办公室要求的独挡一面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一是思想解放的力度还不够大.工作争强当先的意识不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观念、大胆工作的思想树立得不牢固,工作中没有新的亮点.工作中习惯用老办法、老经验处理问题,不能勇于打破老框框、老套路,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强,有很多的工作都是想做又不敢做,畏畏缩缩,缺乏果断和胆量,认为自己工作能力弱,工作难度大,以致曾出现畏难情绪,过于依赖科长和主任,因此,工作上没有大的起色.二是学习积极性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放松了自我学习,对学习“走过场”,流于形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学习中满足于“蜻蜒点水”,对有关政策、法规掌握不是十分全面,遇上处理具体事情,往往是凭主观臆断和经验去分析情况、处理问题;在理论学习上搞实用主义,与工作有关的'就学一点,与工作联系不紧的就不去学或者很少涉猎,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由于理论功底不够深,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了解大局不深不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贯彻落实工作任务上存在走样、偏差现象.三是工作作风松懈、不够严谨.表现在:在工作标准上不够严格,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离办公室要求的“一点不差,差一点不行”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文字校对工作中,有时出现错漏字现象,在卫生清扫方面有时不及时、不彻底;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往往是领导安排什么就干什么,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等到问题的出现再想办法解决;主动考虑工作还有欠缺,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系统地考虑和研究,有时把工作作为负担,未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二、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通过这次思想作风整顿活动,我看清了自己在思想、学习、工作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并不是查找了问题,分析了原因就行了,关键是今后怎样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拿出实际行动,扎扎实实地解决每一个具体问题.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创新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观念,强化质量意识和自我超越意识,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扎实工作,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把创新意识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努力跳出以前的思路和框架,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求新、求活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开展调查研究,确保写出一批有深度、有份量的调研成果.二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今后将全面、系统、准确地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打下坚实的政策理论功底,拓宽个人知识领域.按照通读与精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学习中心,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定学习中心议题,确保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坚持作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针对自己文字驾驭能力不强、写作水平需要提高的实际情况,加强写作方法理论的学习研究.三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在求真务实上狠下功夫.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更加严格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始终保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高标准、快节奏的做好每一项工作,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件小事,力争使每一项工作都不出纰漏,达到完美;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增强工作主动性和科学性,工作想到前头,想细想全,克服盲目性,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有的放矢”.总之,我将以这次思想作风整顿教育活动为契机,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争取早日达到办公室独当一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