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厌学与辍学现象分析(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3 11:0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厌学与辍学现象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厌学与辍学现象分析》。

第一篇: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厌学与辍学现象分析

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学生辍学现象剖析

麻栗坡县董干镇马浪小学 黄孝良

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现状为世人所知,落后的教育观念,落后陈旧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又相对悬殊,并且课务负担较重,以及受社会环境、就业与升学压力的影响,导致了一些学生产生厌学心理,有的甚至辍学外出务工,这究竟是什么原因,然而我们又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改变此种情况的再次发生。我想这是义务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之一。

一、学生辍学的原因

引起学生辍学的原因很多,但主要集中以下几个个方面:

1、家庭经济困难是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

贫困的家境造成学生辍学。有的县部分乡镇,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变,造成经济不发达,一些家庭除卖猪、卖几斤鸡蛋是经济收入外,没有任何其它经济来源,微薄的收入只能买些最基本的生活用品,根本谈不上供孩子上学,更有甚者,个别家庭还存在着特殊情况,如:父母傻、哑、离异、多病、残、亡等等,温饱都成了实际问题,可想而知供子女上学就望尘莫及了。在一些边远的乡村,流失最严重的是初中生。据资料统计,全国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的占58.16%,因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和家长陈旧思想观念影响而辍学的占30.7%,因教育自身问题、学校问题及教师教育不得法而辍学的占6.15%,其他原因辍学的占4.99%。

2、“读书无用论”观念的影响已成为学生辍学的一个重要原因

村民外出打工,生活富裕了,大多数年轻人初中没毕业就随着民工外出打工了。“读书有什么用?钱要花很多,毕业后又没工作。”对于农民而言,培养子女读书,大都出于两点:一是希望孩子不再重复自己,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历史;二是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使自己在农村中能够扬眉吐气。我能理解农民的“急功近利”,因为我本人即是农家子弟,这就是农民不惜血本培养孩子的根源所在。

3、打工浪潮带来冲击是学生辍学的又一诱因

湖南出现了不少“打工村”,村里除了老弱病残外,年轻的都到外面挣钱去了。有的进了工厂,有的在外面摆摊做小生意,有的在外面擦鞋,有的靠贩黄发了财。这些人对农村学生及其家长的影响相当大,使许多人认为不读书出去打工也能赚钱,甚至能挣大钱。现在被大多数农村学生引以为榜样的不是那些考上大学的校友,而是那些外出打工赚大钱的校友。“打工村”一般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开始少数人到外面去闯,等这些人在外地站稳了脚跟,村里的年轻人成群地跟着他们出去。新化县的吴女士外出打工有七八年了,在村里算是比较早出去的。她每年春节回家,总有一些女孩求她带她们出去打工。今年春节过后返厂时就带了十多个,其中有好几个不满16岁,正在读初中就辍学了。

4、学生厌学现象导致辍学

学生厌学在学校中不是个别现象,特别是到了初三,这种现象更普遍。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厌学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神经紧张过度;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无味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性的应激反应。学生厌学情绪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思想迟缓,提不起精神,情绪消极,作业拖拉,伴随着学习效率低,作业错误多,成绩差等后果,对学习失去了信心和兴趣,对学习感到厌倦。这样,学习不理想,成绩下滑,受到同学的歧视、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使自己失去了信心,从而由厌学到辍学。

5、家长的落后观念导致学生辍学

在当今社会,部分农村家长的观念产生偏颇,认识不到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靠的是科学技术,而误认为读书无用,考上大学不少花钱也不能分配,最后也是回家务农,即使干点个体经营也用不到X+Y什么的,只会四则运算就足够了,因此不支持子女上学,对孩子的求学抱着不负责的态度,认为上完小学就可以了,这样使一些青少年在求学的道路上遇到阻碍,产生了消极情绪,造成辍学。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根据辍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才能使一些辍学生重返校园安心努力学习,并且在同一片阳光下,茁壮成长,最终走向争奇斗艳、姹紫嫣红。

二、采取措施,治病救人。

1、求助希望工程捐资,帮助即将失学的儿童。

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基会发起倡导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希望工程自1989年10月实施以来,累计资助230万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援建希望小学8000余所,培训希望小学和农村小学教师2300余名。希望工程的实施,改变了一大批失学儿童的命运,改善了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唤起了全社会的重教意识,促进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弘扬了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优良传统,推动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然而,也可以求助“爱心哥哥”或“爱心姐姐”的资助。目前,新寨中学经黄孝良老师与“爱心哥哥”和“爱心姐姐”联系,至今共有13名贫困学生得到了的资助,每个月可以定期得到5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助,基本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就学困难。

2、从思想上引导学生走出“读书无用论”的误区

共青团湖南省委一位负责人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读书无用论”的问题,单纯靠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不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才能达到实效。读书是否无用?这是伪命题。无论是求证于科学巨擘、财富新贵,还是举出学术精英、政界新秀为例,可以断言,这些硕彦、才俊或成功者,其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学有所成,其成功的基础正是因为接受教育。再以我们周围大多数的金领、白领抑或蓝领为例,这些人所取得的成就何尝不是拜读书所赐?所以,“知识改变命运”是已被证明和正在被证明的道理。

3、牢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使命。

价值观对人生的导向作用是极大的,一旦你的价值观错了,人生的方向错了,你的人生也只会是一场悲剧。所以要让人生有意义,有价值,首先你就务必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使命。为什么钱不是万能的?“钱”人们熟悉的一个字眼,钱是人们生存的物质基础,自古以来就有“有钱能使鬼推磨”、“人为财死”等说法。有钱固然是好的,钱可以买得到许多东西,但它买到的仅仅是躯壳,而买不到它真正的价值,所以金钱不是万能的。“有人说有钱就可以买到一

切”。显然,逻辑上和意义上看,都是荒谬的,也是荒唐可笑的论调。比如一个白丁买了一张大专文凭,上岗后能用大学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吗?能胜任工作吗?可见金钱不是万能的,金钱能买到文凭,但买不到知识,有钱能买到朋友,但买不到友情;有钱能买到老婆,但买不到纯贞的爱情……所以金钱不是万能的。于是,我不得不提醒正值花季的孩子们不要错过了读书的大好时机,不然的话迟早会后悔莫及呢!

4、转变厌学的不良情绪

掌握了学生厌学的心理规律,教师要针对不同的症状,采取有效的措施,让学生由厌学到乐学:一是改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社会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不仅仅是能考高分的学生。教师在工作中应该转变观念,树立人人都是人才的观点,看到学生的优点,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使学生能够从过重的学习负担中解脱出来,有充裕的时间去从事自己所喜欢的事,参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学习压力。二是改变教法,提高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学习效率会倍增。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关注,淡化学习中的“苦”,让学生找到学习中的“乐”,改变过去时间加汗水的做法,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倡导轻松愉快的学习,变苦学为乐学,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三是确定目标,激励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因。学生是在各种各样的动因驱使下学习的,没有动机是不可能产生学习行为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以理想为动因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学生也要帮助他们确立一些近期的能够实现的目标,引导他们为实现目标而奋斗,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四是突破缺口,重建自信。每个学生即使再差的学生,他们身上也有闪光点,也会有一门他感兴趣的课目,教师应以该课目为突破口,降低要求,放慢步子,减少内容,让他们觉察到自己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教师都要给予鼓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奖励是愉快的刺激,它能增加个体积极反应发生的概率,对学习者而言,成功就是最好的奖励,对于教育者言,学习者的成功是结果,不是评价,如果对学生的成功视而不见,漠不关心,便会熄灭学习者的热情。因此,教师的适时鼓励,会让学生获得满足感和自豪感,让他们重建自信。五是关爱学生,创造和谐氛围。对于因家庭变故或父母离异导致厌学的孩子,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爱是情感教育的润滑剂,是化解学生心理疾病的良药。古有“亲其师,信其道”的说法,一个喜欢教师的学生,他对教师所教的这门课也会感兴趣。对于那些缺乏爱的学生,教师应让他们感受到大家的关爱和集体的温暖,让他们的感情有所寄托,以免他们的情感偏离学习轨道,去寻找不正确的补偿。

5、转变家长落后的思想观念

家长的落后观念导致学生辍学。在当今社会,部分农村家长的观念产生偏颇,认识不到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靠的是科学技术,而误认为读书无用,考上大学不少花钱也不能分配,最后也是回家务农,即使干点个体经营也用不到X+Y什么的,只会四则运算就足够了,因此不支持子女上学,对孩子的求学抱着不负责的态度,认为上完小学就可以了,这样使一些青少年在求学的道路上遇到阻碍,产生了消极情绪,造成辍学。家长是孩子的 么的落后,真是祖祖辈辈习惯了农民劳动的生活方式,无法无天。

6、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

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枯燥无味的心理状态,致使学生感到学习成了一种枯燥无味的负担。因此,老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手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语言准确、生动、简洁、形象、幽默、逻辑性强、重点突出,学生的大脑皮层就会兴奋起来,注意力集中。老师还要经常使用幻灯、投影、实验、录音、录象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适当减少笔记和作业负担,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发现厌学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如:学生偶尔答出一道题,提出一种见解,老师都应有意识的表扬,使他们看到希望,树立信心。

总之,排除厌学与辍学现象是一项长期、艰苦、复杂的工作,需要社会、学校、家长的共同努力。只有全社会形成一个尊重科学、尊重人材的社会大环境,深化改革,确实减轻学生负担,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给孩子以科学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厌学情绪的蔓延,使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才能解决落后地区义务教育学生的辍学问题。

【参考文献】

1、《初中学生厌学成因与对策》,网络文学,作者:zixunshi.com 来源:心里咨询。

2、新闻背景《新读书无用论<农民投资教育后的恼羞成怒>》,腾讯教育网。

3、《教育学》、《心理学》高等师范教育出版社,2002年9月。

第二篇:关于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的分析

关于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的分析

我来自农村,中学也是在家乡的一个小乡镇上的。中学生活已经是4、5年前的事情了,看似离我很远,但是我还很清晰的记得当初发生的许多事。初一时我们班上大概有50多个人,但到了初三班上就只剩下40多个人去参加中考了。当时在中学就辍学的人有很多,这并没有引起我过多的注意。但是近几年我从读初中的弟弟那里又听说了很多学生在初中就辍学了的事例,这开始引起了我的深思。

为此,我上网查了许多资料和信息,意外的我发现了在大多数农村里,孩子在中学时期辍学的事例很多,甚至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此,我将对这一现象进行具体的了解与分析。

首先,我通过上网查询和对周边农村的了解,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学生甚至小学生辍学的现象主要发生在贫困或是相对贫困的农村中,其中处于大山深处的农村最为严重。造成他们辍学原因则主要是家庭贫困,落后思想的阻碍,还有学校的管理,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第一,我想先来谈谈造成农村中学生辍学的最为重要的原因,至少在我看来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家庭贫困。在接受教育的重要性逐渐普及的今天,我相信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但凡是有能力让自己孩子接受教育的人绝不会放任孩子辍学的。在四川、贵州的一些贫困山区、农村的家庭中这种情况尤其的多。这些家庭也许是连自己的生计都难以维持,就更无力去承担孩子上学的费用,而孩子辍学后不仅减轻了家里的负担,还能通过外出打工的方式来缓解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所以贫困农村的中学生辍学的现象愈演愈烈。要从根本上逐渐消除这种现象,就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的教育环境。同时,政府和社会也要给贫困农村家庭更多的帮助和支持,争取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更长久的教育。

第二,造成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还有一些落后思想的阻碍。在一些被大山包围的农村地区,他们与外面世界的联系也被大山阻隔了,来自外界的新思想,新观念难以传进大山深处。那里的人们,过于看重金钱的概念,认为读书并没有很大用处反而要耗费大量金钱还不如早点出去打拼来获得金钱。终身学习的概念和学习的重要性,并没有在他们的思想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政府或是社会要加强在这些地区的对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同时着力于改善当地教育环境。

第三,学校管理方式也是造成部分中学生辍学的原因之一。对于这一点,我的初中学校给我的感触最深。在我将要中考时,学校里掀起了一股读职高而不参加中考的风气,甚至一些教师也会劝告那些成绩不是特别好的学生放弃中考去读职高,而这些选择职高的人最后往往是辍学了。学校也要加强管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最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会造成农村中学生的辍学。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日益迅速,市场经济对社会的冲击也在不断增强。在有些农村中,中学生或者是他们的家长认为早日融入社会挣钱,比读书更有出路,这也造成了中学生辍学现象的发生。还有诸如北大学生卖猪肉等消极事件的传播,也引起了中学生对教育的消极态度。

这些都是造成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当然还有更多的原因等着我们探究分析。

第三篇: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案例分析

农村小学生厌学现象案例分析

一、问题行为情境(案例)

小浩是我上一届带的学生,家住农村,父母长期在外地打工,一年最多回来2、3次。平时他由爷爷奶奶照看。五年级时小浩从乡下转入我校,刚来时厌学情绪较为突出:他上课的时候一般坚持不到五就不自觉地东瞧瞧、西看看,用手碰碰左边的同学,用笔捣捣右边的同学,或者用脚踢踢前位的同学„„总想和别人说上几句。当别的同学不理睬或老师发现并制止后,他又会摸着东西玩,一支铅笔、一块橡皮都能让他玩十分钟。总之对学习不感兴趣,作业经常不交,成绩越来越差,甚至逃课上网!和家长反映多次,家长虽重视,但由于在外地务工,远水不解近渴。

二、对案例的分析:

厌学情绪是一种常见的消极情绪。在每一个人成长学习的过程中都有可能产生这种情绪,这是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自我动态失衡,和谐度不稳定的表现。学生厌学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上课时常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打磕睡,或者做小动作,或者搞恶作剧,干扰课堂。第二,课后不愿复习和做作业,练习、作业抄袭或者偷工减料,少做、漏做、字迹潦草,甚至干脆不做。对考试、测验无所谓,只勾几道选择题应付了事,既不管耕耘,更不管收获。第三,逃学,这是厌学的突出表现,借故旷课,外出闲逛,玩游戏等。(这三个方面在案例中小浩的身上均有体现)严重者,甚至跌到少年犯罪的泥坑。总之,厌学者,总幻想离开学校、离开课堂。离开老师、离开作业、离开考试,做一些不动脑不劳力的事,总想冲破校园纪律,自由自在。可是,空虚、孤独、无聊也常常伴随着他们。因此,经常用吸烟、玩电子游戏、上网、谈恋爱、幻想来自我麻醉。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案例中的小浩,厌学的三方面具体表现在他身上均有体现:上课小动作不断,或者搞恶作剧干扰课堂,课后作业马虎或抄袭,借故旷课,外出玩游戏等。其实,像小浩这样厌学的农村孩子我以前接触过不少,有一定的经验。因为我校虽是县城中心小学,仍有不少来自周边农村乃至偏远乡村的孩子。

于是,我先找到他奶奶询问家庭背景,然后打电话给他父母和他原来学校的老师了解情况。最好通过和他多次谈心终于掌握了他厌学的主要原因。

1.缺少关爱:

在经济发达的今天,打工成了很多农村家长生活方式,为了工作,大多数人只能把孩子留在家中,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寄养在其他亲戚家里。他们一年很少回来,他们的孩子便成了留守、半留守儿童或寄养儿童。小浩的父母在他三岁时便外出打工,长年在上海一家皮鞋厂上班,一年最多回来2次。小浩成了典型的留守儿童。

众所周知,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环境,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知识的传授,家庭对孩子各方面的影响都超过学校,而且起决定作用。人们留守儿童或寄养儿童从小就缺少父母关爱,失去了家的温暖,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容易养成惰学的习惯。留守儿童或寄养儿童孩子失去了父母的关心,慢慢地对学习的苦差事无耐性了,自觉性缺失了,久而久之,就会对身边的人和事产生不满,个别学生甚至产生仇恨老师、学校和社会,开始放纵自我,认为学习没有什么意思,厌学情绪随之产生。

像小浩这样的表现就是典型的缺少父母家庭关爱。小浩的奶奶说,刚开始时,小浩每天晚上睡觉时总哭闹着要妈妈。时间久了,哭闹虽然少了,但他常常望着一个物体发愣,半天不说话。刚上学时他也没有表现的像其他孩子一样兴奋。不过小学低学段成绩还勉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渐渐地厌学情绪凸显,一让他看书、做作业就发煩,还经常莫名其妙地发火。最后发展到逃课。父母知道情况后决定把他送到县城小学,以求改观。

2.管教失度:

有的家长长期在外打工,鞭长莫及,没有时间或管不了孩子,同时又感到对不起孩子、亏欠孩子,于是就在经济上给与“补偿”,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零花钱不加限制,通过物质激励孩子好好学习。殊不知这样最容易使孩子养成好吃懒做的习惯。案例中的小浩就是这样:父母打电话询问学习情况时经常对他这样说:你要好好学习,考试考好了,爸爸妈妈给你买你喜欢的玩具等等„平时零钱不断、零食不离口,结果好的学习习惯没养成,坏毛病一身„而这些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老年人也易娇惯孩子,通常在教育方式方法容易不当,而且有时候打不得、骂不得,宽严容易失度。最后导致孩子任性、厌学„

3、网吧、游戏厅台球室等场所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逐步推进,网吧、电子游戏、打牌赌博、黄色书刊影碟等充斥农村集镇。而农村对网吧等娱乐场所的监管不如城市到位!而青少年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不能抵挡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于是对那些自制力不强、厌学的农村学生来说,这精彩的“外面世界”无疑成了他们的“快乐天堂”与寻求刺激的地方。案例中小浩原来的学校周边也有3家网吧和一家游戏厅和2家台球室,他以前也去过多次。

4、改革开放后一些错误思想和不正之风的影响。

许多农村家长认为教育投入战线长、回报慢,不如打工挣钱来得快、来的实惠。考上大学和考不上大学都一样,大学生神圣光环已不再有。过去,村里如果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那是十分光荣的事。如今,村里人并不羡慕出了大学生的家庭。相反,他们反而认为孩子早挣钱早找工作更好。于是上学 “读书无用”、书中未必有黄金屋,不正之风,迷惘了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目的。

另外,市场经济带来的不正之风,如 “金钱至上”、享乐主义、哥儿们义气等很容易侵蚀少年儿童纯真的心灵,使他们对学习产生迷惘,不知为什么而学,学什么,最终厌学。

5、学校因素

⑴、农村教育机制问题

在农村读书,在时间上不像城市里有比较严格的规定。他们上午和下午放 过学之后,大多书包一丢,或去帮着大人干农活或者玩耍去了,很少有人主动去读书。这不能怪孩子们,在城市里孩子们读书有许多人去监督着去做,而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这方面的环境。

⑵、教学观念方法陈旧落后

以书本、课堂、教师为三心的应试教育,弄得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禁锢、被压抑的状态,无暇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或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导致学习兴趣降低,久而久之,逆反心理便随之产生。这是产生厌学心理的直接原因。

有的学校为了应对上级评比、考核,频繁地考试、排名次,使学生超负荷的学习,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受到冷落、批评、指责,他们很少受到表扬、鼓励、关心,一旦超出其心理承受能力,就厌烦教师,不喜欢上这个老师的课,进而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学心理。

三、诊断治疗

在这个个案中,很明显,小浩的厌学的根源在于家庭环教育的缺失及缺少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境。(社会因素我们个人很难改变)家长对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及其所采取的并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只是直接原因。因而对小浩厌学的治疗就要特别注重家庭的作用,“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经过反复与家长交流沟通,让小浩妈妈暂时放弃外面的工作,回来陪读几年。等到小浩完全回到正常的学习轨道上以后再外出。毕竟,孩子的成长比什么都重要。况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渐渐成熟、懂事。到那时家长便可安心外出挣钱。

自从小浩妈妈回来后,在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下,小浩渐渐发生了变化:五年级下学期时上课明显认真多了,偶尔也举手回答问题了。到小学毕业时成绩已进入班级优秀行列了!现在他已经读年纪了,听他妈妈说成绩很好,学习基本不用父母督促。听到这,我有一种如释重负感和欣慰感,也坚定了我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的信心!

第四篇:浅析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

浅析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

作者:翁少琴指导老师:殷丹

摘 要:现今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较为严重,其主要原因同学生本身、学校、家庭、乃至社会都脱不了关系。因此,加强学生意志培养,提高学生自我素质;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实行因材施教,激发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发挥潜能;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留住孩子的心;加强教育宣传,引起社会共鸣;依法治教,加强政府责任是解决农村中学生辍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辍学;农村;初中;厌学;控辍

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越来越重要,没有知识可谓是寸步难行。近年来,党和国家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加速师资培训,教育发展达到了一个新水平。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巨大成绩。但由于受到各方面的影响,仍有些学生连最起码的九年义务教育都不能完成,且此现象非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大有抬头之势。究竟是什么原因才会造成此现象的呢?为了更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流失,我们有必要查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寻求改变这一现象的有力对策。

(一)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

通过对农村初中生辍学原因的调查和分析显示,厌学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据不完全调查,厌学情况具有越来越大的严重性。它不仅涉及范围广,而且所占学生的比例也十分严重,厌学学生大约在60%左右,少数乡镇中学的厌学率甚至达到80%左右;另外,厌学现象还具有复杂性。读初中的不想读高中,高中毕业又嫌上大学太累,本地学生不愿离开父母到异地求学;有不少学生根本不是为了去上学,而只是想混个文凭而已。

有厌学心理的学生,看不到学习知识对其本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认为读书太苦、太难,学习枯燥乏味,单调沉闷,作业、考试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对学习产生厌倦、反感,表现为心烦意乱、情绪起伏大,时而冷漠,对一切无动于衷;时而激怒,一触即发,易与老师家长顶牛。有的学生甚至说:“恨不得把书本付之一炬,来个自我解放。”厌学的学生通常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他人不闻不问,本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原则过着每一天“潇洒”的日子,这些情况的严重性都不得不引起家长及老师的高度重视。

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有众多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本身原因;

在学生方面,主要是因为基础差,由于小学是六年制,初中是三年制;小学一节课是40分钟,中学一节课则是45分钟;另外课程门类增多,学科也不再光是语文、数学、英语等,中学之后另外又增加众多科目,如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内容复杂,难度加大,有些同学就难免有一些恐惧心理,当学习上与同学的差距愈拉愈大,内心就越来越着急,最后无心学习,以致逃学、辍学。我之前教过一个初一学生,他小学升初中时的成绩在班里属中上,但是由于初中科目太多,而他精力也较分散,一时适应不过来,导致成绩呈直线下退,每次考试都不如人意,渐渐的他对学习失去信心,经常旷课,迟到,最后干脆辍学。也有部分学生养成了好吃、好玩、懒惰的坏习气,学习上不愿吃苦,也不愿接受学校的种种约束而辍学。

2、学校原因;

在学校和教师方面,则主要是因为农村经济有限,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不足或水平低,学校没有吸引力,一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仍采用“满堂灌”“填鸭式”的落后教学模式,理论多,实践少,讲课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教学手段简单生硬,偏重理论,忽视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教学课程与农村学生生活经验相疏远,引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校和教师为求高分、升学率,课内作业多了,课余活动少了,使学生课 1

业负担沉重。现在很多农村学校仍然都只是学习需要考试的科目,没考试任务的科目就不开课,连最基本的音乐、美术都省略掉,面对着这样如此繁重的学业,枯燥的学习生活,学生承受着难以言状的心理压力,部分孩子不堪重负,学习的积极性受挫,自然也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把上学视为“受罪”;而且由于片面追求高分、升学率,有些教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态度粗暴,方法比较简单,只要其未能达到教师心中的要求,免不了冷嘲热讽,更甚者采取罚抄、罚站等体罚手段,从而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师生关系紧张,于是一些学生干脆辍学。

3、家庭原因;

随着家庭的越来越富有,以及父母曾经知道受苦的难受,所以他们宁愿让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也不愿他们投入太多的劳动,甚至拒绝他们为家里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因而在他们心里就形成了父母是他们的保护伞,一切只要有父母在就不用愁。因而,他们就不再认为学习是一件重要的事,他们不再将学习放在第一位,甚至有的学生会对学习知识的这种劳心劳力且单调的生活产生一种畏惧感。这是其一。

其二,有的父母远在他乡,他们认为只要到一定的时间给孩子一些生活费用就算尽到父母责任了,这类子女往往在教育方面有明显的很大缺陷。一些家长秉着“严父出孝子”、“棍棒底下出奇才”的心理,一旦发现孩子有坏毛病,就要实行破口大骂,甚至以打来解决问题。这难道不会加重他们的厌学心理吗?我08年有一个学生,不爱读书,经常惹是生非,学校多方教育都不见效果,最后请了家长,结果他父亲来到学校之后,不分青红皂白,立刻就对孩子拳打脚踢,觉得孩子老是惹事让他被请进学校,让他丢了面子。殊不知,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教育方式,才会造就孩子如今的性格,也才有今日的局面。如果孩子犯错,家长不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向其分析其中的利弊,而总是动不动便辱骂、打孩子的话,往往会加重他们的厌学心理,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感。

其三,如今可说是文明的时代,知识就是一切,很多家长都辛辛苦苦培养孩子读大学,为的就是毕业后能找到份轻松,好的工作;然而,现实总是残酷的,工作竞争激烈,很多大学生毕业后都没能找到工作,反而是那些学历不高的人,有一份踏踏实实的工作。面对这种现状,有些家长,便有了一种错误的思想,觉得读书无用,人家不读书,照样踏踏实实过日子,而你花了大把银子,反而生活没着落,还不如趁早离开学校打工去还来的实在。因此不支持子女读书,造成子女辍学。

4、社会原因。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上千奇百怪的东西的也越来越多,正处于好奇阶段的中学生就越来越对外面的世界表示向往,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心理和生理上都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辨别是非的能力,易受到不良的社会环境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电脑进入了千家万户,大街小巷网吧随处可见,上网已成为人们最时髦的话题之一。但与此同时,网络的风靡,不可避免地给学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我09年教初一时有个学生,头脑很灵活,本来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但是后来喜欢上了上网,可算是达到上瘾的程度,他可以整夜通宵不睡觉跑去网吧上网,然后第二天早上在课堂上睡大觉。学校多次对他进行教育,并多次通知家长进行配合,结果都不见成效,渐渐的甚至逃课去捡垃圾卖钱赚上网费,到他升上初二时,居然晚上跑去工地偷东西被抓,只为上网,最后也是以辍学告终。青少年自控能力差,冲动性强,一旦陷入网络中,即使明知会影响学业,也仍是不能自拔,这种情况在学生身上是屡见不鲜。

如今农村学校周边的环境日益复杂很令人担忧,学生被打或抢被勒索财物,被盗等屡屡发生,违规经营的网吧、录像室、电子游戏室等包围学校,街头书摊出售的内容荒诞、庸俗、极不健康的书刊。一场黄色录像或一本淫秽书刊都可以使多年的学校教育付诸东流。学生一旦痴迷上这些以后,就会无心学习,经常逃学、旷课,最后导致辍学,甚至走入歧途沦为罪

人。

(二)控制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对策

呈上升趋势的辍学率使得提高国民素质、培养现代人的目标差距越来越大。要解决此问题,就必须对症下药,我认为降低辍学率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学生意志培养,提高学生自我素质;

当代中学生大多数已不为衣食所愁,生活与学习条件相对优越,父母与社会为他们提供了较好的成长条件与机遇。但是我们不难发现当代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挫折承受力却很脆弱。作为倍受关注的中学生一代,要走好自己的人生道路,应该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现阶段首先要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学习上遇到的挫折和困难。对待前进路上的失意,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态度。为此,可以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锻炼。组织故事会、报告会、学习名人、伟人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并组织他们长跑、参加义务劳动等,培养他们战胜困难的勇气。或出一些难题,磨练他们的意志,培养他们敢于竞争、善于竞争的精神,在学习上出现挫折时不气馁、刻苦攻关,勇攀高峰。而当学生遇到挫折时,教师应伸出援助之手,捧出火热之心,帮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并让他们能从中吸取教训,取得经验,培养他们不怕跌倒,愈挫愈勇的精神,从而使其鼓起勇气,树立信心,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如果一个学生具有百折不挠的毅力、坚忍不拔的意志、矢志不移的恒心和乐观自信的精神,那么他的抗挫能力就强,对挫折适应能力就强。比如张海迪、桑兰,她们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和积极健全的心理,所以能够身残志更坚。因此说,锻炼坚强的意志力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

很显然,一些学生的厌学与教师的教育方式存在着直接的联系,教师的师德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教师,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他们的天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

教师应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爱生如子的品性,要真诚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共同创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不变相体罚学生,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爱的学习乐园。特别是对于“问题”学生,如果你总以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认为他们就是“带菌体”,久而久之,这师生关系就只会越闹越僵,学生也会经常跟老师做对,甚至辍学。对于这些学生我们更应该多关注他们,多关爱他们。其实,每个学生都拥有自己的天空,每个孩子身上都有潜能。所以,在新形势的教学环境下,我们教师需要转变原有的质量观、人才观,用全面的眼光来看我们的学生,从内心来热爱他们。这样就能在学生心目中形成平等、融洽的师生气氛,就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深厚情感,促使学生克服各种困难,愉快地学习。使每个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我09年曾教过一个叫晓珊的女生,那是个可爱,学习认真的孩子,可惜底子差,成绩不是很理想,但就冲着她那股子认真劲儿,我很喜欢她。可是到了初一第二学期,她没来学校报名注册,说成绩太差,不想读了。这么认真的一个学生就这样不读,确实很令人惋惜。在开学初我奖励了上学期成绩有进步的学生,她也在奖励之中,我没有因为她没来读书就没发奖励给她,而是托个学生把奖励带回家给她,结果第二天她重返校园了。当时我就是在拿我们彼此的感情当赌注,虽然我没明确跟她说我很喜欢她这个学生,但是喜欢一个人不用言语表达也是能感受的到的,我知道她是感受到了,她知道老师对她印象不错,虽成绩不好,但还是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所以重返了校园。是的,如果我们真心真意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的话,学生是能从你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到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你喜欢你的学生,你的学生是会感受到的,久而久之也会喜欢你这个老师。当外界干扰出现时,这些情感的存在,可使学生产生依恋教师,留恋学校生活的感情,从而战胜干扰,继续

留校学习。

另外有一部分学生不想上学,主要是认为学了没有用。在去年,也就是2010年时,我担任初三的班主任,当时我们班的女班长就跟我说过她不想读了,觉得初三功课紧张,不想读,更重要的是她发现现在很多毕业的大学生读那么多年书,结果出来后连一份工作都找不到,她还读书去做什么,这不是完全在浪费时间吗?确实,现在很多学生都存在这一种消极的想法,而这主要也是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视野逐渐开阔,思想相对也有一定的进步,他们也会不断地对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思考及探索,从而形成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对人生和社会提出自己的看法。不过,中学生毕竟还是学生,他们没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还不是太了解,所以,很容易就会树立一个错误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可利用班会、谈心等形式不断地向学生讲清人类文明进步与科学文化的关系;自己的学习与将来就业、参加社会建设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等,让学生深刻理解:作为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要改变现状,改变生活,就必须学习科学知识。从而帮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如此,学生学习才会有动力,才会克服重重困难、更加努力地学习。

3、实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的学生的生活环境不同,自身素质也不同,因而在同一个班上可能会出现不同层次的学生。而往往教师最先看到的就是学生的成绩不同,大部分的教师也只注重学生的成绩,这样的话只会把那些想学而学不好的同学的学习兴趣给扼杀在摇篮里。我们生活在21世纪这个挑战与机遇并存、风险与成功同在的社会大环境中,今天的社会再也不需要那些“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青年,而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优秀青年。其实在我们身边的每个学生都有他们各自的优点和特长,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实行分类指导,因人施教的原则,努力发掘并发展学生的长处,创造更多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喜悦,从而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的,而这也是中学生提升学习能力的要素之一。一个人的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在人们的实践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旦学生对某个领域、某个学科产生兴趣,这个学科就极容易被其学好。我们知道,爱因斯坦在26岁之前是一个平庸的人,或者说是个卑微的人,在26岁之前他学习很差。但他对音乐很感兴趣,他的母亲因势利导,培养他拉小提琴,通过拉小提琴,培养他对音乐的热爱,转而培养他对生活的热爱。在26岁那一年,当他站在哲学家的角度反观物理学的时候,他提出了一个伟大的理论,那就是狭义相对论,正是因为有了天才的爱因斯坦,使科学的某一进程加速了100年。因此,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积极的心理体验。这对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都有着非常积极的影响。著名心理学家杜威就把兴趣看成是活动的原动力。对一个人的活动起着支持、推动和促进的作用。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兴趣,可以激起学习的积极性,推动自身努力的取得好成绩而获得好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加对学习的兴趣,减少流失。

4、开展多彩的课外活动,留住孩子的心;

课外活动对于学校教学来说不是新问题了,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这方面的工作还是比较薄弱的。诚然,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对此,决不应该怀疑和动摇。学校的教学改革,首先要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此同时,对学生的课外活动,也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如果学生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没有什么文化娱乐活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失去对学校的兴趣,进而产生厌学的情绪。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有各自的兴趣,爱好、特长。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内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加深和提高,同时也有助于扩大知识的视野;而中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富于幻想,对周围一切都感兴趣。要想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为了弥补传统的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学校根据自身的条件,应

适当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在体育方面,有一年一度的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田径运动会、有班级拔河比赛、或者篮球友谊赛等等;在音乐方面有元旦文艺汇演等;美术的兴趣小组活动等;还有朗诵比赛、书法比赛等。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乐此不彼,在他们身心得到放松的同时,学习情绪也会高涨。广泛开展课外活动,活跃课外生活,是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发展学生个性和特长的重要途径,这样的活动既陶冶学生身心又是吸引学生的一个亮点。

5、加强宣传,引起社会共鸣

现如今还有很多的农村家长都是只受过小学教育或未曾接受过教育,对教育的看法太过肤浅,也仍没意识到知识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大力宣传,可通过广播、媒体、板报、及召开村民会、家长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加大宣传《九年级义务教育法》、《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读书有用,引起社会关注和共鸣。教育公益广告、标语应更直接、更具体、更形象,更适合那些缺乏知识的民众,使他们明白没有知识的悲哀,从而提高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人才观,激发他们让子女求知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欲望,从而支持子女读书。同时,也让广大群众切实认识到,让所有适龄孩子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教育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法律责任。实行义务教育应是一种强制行为,要建立起一种法律责任和制度约束机制,并切实加以执行。对不送子女上学的要给予批评和处罚,尤其对违法使用童工的必须依法严厉制裁。建议在有关法规中规定,用工单位在招收工人时,必须出示完成“普九”的毕业证书,没有证书的,任何单位不得录用,否则以违法论处。

6、依法治教,提高网络认识,加强政府责任。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成熟期,其自制能力相对于成年要弱。这时,当某一事物使他获得快乐或满足了他在某方面的需求时,他们便会极为渴望再次拥有。这时,网络游戏、网上聊天及网络上的黄色暴力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他的感官和心理上的需求,为了进一步获得或持续这种满足,他们便忽视了学习、模糊了是非,一头扎进了这个所谓的“快乐王国”。往往这种重复行为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当达到失控的程度时,他们也就上瘾了。

基于这一点,作为孩子的家长来说,要应注意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多与孩子交流沟通,遇事商量解决,为孩子营造平等的成长氛围和成长空间。对缺乏自控能力又有好奇心、喜欢接受新事物的青少年来说,适当控制其上网时间,并与其签订协议,培养自律能力,教会守时、守信、守约。

同时,学校应该以学生成长为本,关注孩子健康的人格发展,营造良好的沟通环境,多与学生和家庭沟通,保证信息流通;注意培养愉快的情绪特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讲座和展览说明网络成瘾危害,提高学生免疫力,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

此外,加强依法治学的监督管理机制,杜绝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的发生。正所谓“山高皇帝远”,农村山区地处偏僻,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而犯罪分子或不法商人,也就利用了这点,来进行非法传播,以达到自己利益。为此,有关部门应大力加强人力清查农村的文化市场和娱乐场所,如发现违法分子应给以严重处罚,以达到杀鸡儆猴的作用。同时还要加强校内及周边地区治安整治,共同整顿学校周边环境的秩序,还给青少年一个安全、健康、洁净的生活空间。

结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农村中学生辍学现象会日益严重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防流控辍已刻不容缓。现如今有效控制农村中学生厌学、辍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各有关单位齐抓共管,不能敷衍了事;我们相信,只要我们一如既往重视这一工作,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防流控辍工作一定会取得成效,通过我们的努力就一定会降低农村中学生的辍学率。

第五篇:中学生厌学现象分析

中学生厌学现象分析

一、中学生厌学的成因

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和行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同阶段的学生以及不同的个体其产生的原因不尽相同。根据中学生所处的阶段和身心发育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层面:

(一)自身因素

自身因素是中学生产生厌学现象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首先是学习态度问题。部分中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志向不定,缺乏学习动机,因而不能充分认识学习的意义,在学习上没有自制力和坚持性。其次是学习方法不当。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尽管平时也很努力,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学习上的失败往往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导致厌学心理产生。三是性格问题。有些学生注意力散漫,有意注意少,无意注意多,微小的动因也能使他们呈现明显的分心状态,他们情绪不稳定,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预习、复习无恒心,形成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还有些学生由于性格原因,不易也不愿意与别人沟通和交流,同学关系不融洽,感到在学校没意思,从而产生厌学心理。四是生理因素。中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育阶段,由身体不适引起厌学的现象也不少见。如营养不良、易疲劳、体质屏弱,经受不住较长时间的学习,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心理。另外,视力、听力异常的学生也会因为视力、听力障碍而导致不能充分理解教学内容,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导致厌学。

(二)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将影响着孩子的一生。部分家长由于对科学的教育规律了解甚少,与子女的沟通甚少,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背道而驰。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父母教育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大多数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大,目标过多,关怀过度,压力过大,仅看重学习而忽视包括心理品质在内的非智力因素良性发展。一旦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有些家长经常采取讥讽、数落、辱骂、厌恶、苛责、蔑视和冷漠等“软暴力”形式对孩子心理进行伤害,家长的“软暴力”比“硬暴力”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更具有隐蔽性,杀伤力更大、更持久。会给孩子的一生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摧毁孩子学习的自尊心、自信心。(三)学校因素

学校是专业的教学机构和场所,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学校教育是人们接受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往往成为终生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中学阶段的学校教育尤为重要。在我国现阶段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学校教育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成为学生产生厌学的诱因。一是课程设置不合理。如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设置仍追求“大而全,的倾向,课程内容被赋予了专业性的特征。导致学科份量不断加大,深度不断加深,学习负担有增无减,使学生失去了部分本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来实现兴趣、爱好、特长的满足和个性的发展,从而导致厌学心理产生。二是评价导向的偏离。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育目标是首位的,教育评价仅仅是鉴定教育目标是否实现的一种手段。然而目前我国考试成了中心,分数成为评价的重要标准,造成目标与工具本末倒置,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在计算着分数,为了追求高分,不少学校忽视和违背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加班加点,题海战术,无尽的考试,五花八门的奖惩措施,教师和学生都在升学的指挥棒下,长时间处于疲惫和焦虑的状态,形

成“厌教”和“厌学”心理。三是教师的素质问题。有些教师缺乏系统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学习,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的学习,因此不能站在学科的高度把握学科的教学规律,只能完全照本宣科,缺乏语言的生动性,更谈不上课堂艺术,教学方式单调,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四)社会因素

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社会环境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日趋严重。近几年出现的唯利是图、“金钱万能”的陈腐观念,使部分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侵蚀,加之社会上“文盲大亨”的出现,致使“读书无用论”又有蔓延的趋势。这对涉世未深的中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同时,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不健康的影视音像制品、对青少年身心健康不利的营业场所,都对其造成了极坏的影响。一些本来就自制力较差、成绩较差的学生放下自己手中的书本,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造成“厌学”甚至“弃学”。一些媒体对有关事件的失实报到更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中学生厌学的危害

厌学导致的直接危害是影响青少年学生的自身成长。有厌学心理的学生不能较好的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而是消极对待学校、逃避学习的责任。中学生正值发育成长阶段,是社会化的最佳期,个体成长所需的知识、技能、道德品质、个性品质都在这一时期奠定基础,失去这一时期就几乎失去了一生。另外,厌学心理将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并将对我们的民族素质产生不良的影响。因为中学阶段的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关系到全民族素质提高的大事,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保证。如果学生不愿意学习,就不可能掌握好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和具备良好道德素养,又怎能承担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任。由厌 学 引 起的弃学,更是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弃学青少年流向社会,增加了社会负担,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因此,预防和矫治学生厌学行为是一个十分急迫的任务。

三、防治对策

面对学生厌学现象,教师、家长和社会各阶层都有责任和义务采取积极主动的策略和措施去应对。据中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产生厌学心理和行为的原因,应以培养和激发学生自身学习动机为核心,以因材施教、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和心理疏导工作为主要手段,辅以创造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相结合的综合防治对策。(一)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活动的重要因素,不仅影响学习的发生,而且影响到学习的进程和结果。所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什么事情,只要是人们感兴趣的,都会快而好的去完成,反之,就觉得较为困难。同样,学生只要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求知欲是直接的学习动机,是学习动机中最直接、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它不仅可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满足,产生愉快的情绪,从而形成进一步学习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是激发学习动机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次,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念。信念是动机模式中的核心成分,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要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念,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孩子合理安排学习内容,注意深浅得当,难易适度,以经过一定努力后能够掌握为宜。

(二)因材施教,为学生创造成功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无成就感,就会对某一事物失去兴趣,学习也不例外。教师和家长应该从实际考虑,降低学习目标,降低期望值,合理地设立目标,来满足学生

学习成功的需求,避免目标不切合实际不能实现,导致自尊心受到打击,加重厌学和畏惧情绪的现象。对于学生出现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的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们要象害怕火灾一样害怕学生的智力劳动一无所获!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只要有那么两三个月看不到自己智力劳动的效果,他就会失去学习的愿望”,“儿童学习愿望的源泉,在于智力上的不懈努力,在于胜利的欢乐。”

(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针对一些厌学学生懒惰、意志力薄弱的性格特点,学校和家庭要联合起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指导他们制订具体的学习计划,特别注意培养他们自觉、自制、自立、自律、自强的能力。可以采取及时反馈、强化动机,及时沟通,多表扬,常鼓励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克服懒惰、无毅力的消极心理。一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会改变厌学态度。

(四)作好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学生的素质需求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但并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对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的学生,必须做好疏导工作,从而化解因得不到满足而留下不良的心理情绪。

(五)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校要注意创建和谐、团结、稳定的笋集体,积极向上的班风,活泼健康、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愉快地环境中学习,思考,活动,把学校变成学习、生活的乐园,才能令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从而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另外,学校还应建立良好的课外活动空间,让学生释放紧张的心理情绪。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安排课外活动时间,让学生进行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把学习和锻炼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释放紧张的心理,满足心理松弛的需求。其次,家 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生的家庭需求主要来自家庭和谐气氛和细致的关怀,因此,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家庭环境,满足学生的家庭需求至关重要。面对学生厌学现象家长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经常鼓励他们的进步。家长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给孩子起表率作用,要尽量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家庭氛围,使孩子保持身心健康,专心致志地投人到学习中去。对待学习差的孩子,要切忌急躁,要看到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最后,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端正社会风气,优化社会大环境,这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同工作。

下载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厌学与辍学现象分析(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厌学与辍学现象分析(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分析及对策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分析及对策 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初中学生因种种情况而导致的辍学现象日趋严重,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慎重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搞好控辍......

    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现象浅析

    浅析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现象题目适合对象:农村中/小学教师题目解读:1、第一层意思:是一种现象分析 2、第二层意思:对于此种现在有何感想写作思路:1、农村中/小学学生辍学现在的......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象调查报告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象研究 分校:滨州电大 教育管理专业 年级:07春 姓名 陈新华 学号071130142 摘要:本文通过对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象的实践调查与研究,探讨我国当前农村中小学......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象不容忽视

    农村中小学生辍学现象不容忽视 —慈利县“国家兴亡,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在于基础。“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使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辍学原因之分析[五篇模版]

    农村初中学生厌学、辍学原因之分析 张朝鹏 摘要:农村中学出现较多的厌学辍学,是因为升级制度;是因为单调的校园环境;是因为单调的课堂、教师;是因为文化道德缺失的农村现状;是因为......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分析及对策5篇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现象分析及对策 摘要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初中学生因种种情况而导致的辍学现象日趋严重,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慎重对待,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搞好控辍......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

    中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摘要]当前中小学生厌学现象较为严重,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现象,有其滋生的文化土壤。从文化的视角分析,中小学生厌学的根源主要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

    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现象调查及分析

    职业学校学生厌学现象调查及分析 随着近几年响应国家提高人口素质的号召,我国各类学校都在不断扩招,其中技术学校作为为国家、为社会输送大批实干人才的培训基地得到了空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