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建设交通委等四部门关于本市加强违法建筑拆
【发布单位】上海市
【发布文号】沪府发〔2009〕35号 【发布日期】2009-07-17 【生效日期】2009-07-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上海市
上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建设交通委等四部门关于本市加强违法建筑拆除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
知
(沪府发〔2009〕3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政府同意市建设交通委、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关于本市加强违法建筑拆除工作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九年七月十七日
关于本市加强违法建筑拆除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了更好地贯彻市人大常委会新修订的《上海市拆除违法建筑若干规定》,进一步改善城市市容环境,现就本市加强违法建筑拆除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一)建立市拆除违法建筑工作联席会议。联席会议负责加强全市违法建筑拆除工作的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任第一召集人,市建设交通委分管副主任为召集人,市建设交通委、市政府法制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综治办、市信访办等部门和18个区县政府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联席会议每年召开,主要是总结拆违工作和表彰先进,明确年度工作目标。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由市建设交通委分管副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分管局长兼任办公室副主任。办公室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交流拆违工作情况,研究解决拆违工作中具体问题。
(二)建立健全区县拆除违法建筑领导机构。成立由区县政府相关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参加的拆除违法建筑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负责所辖区域内违法建筑拆除工作。拆除违法建筑领导小组组长由区县政府领导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区县拆违办”),具体负责所辖区域内违法建筑拆除工作的综合协调和组织实施。区县政府为拆违办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提供办公场所,拨付必要经费,组建联合执法队伍,配置必需的装备和设备,落实拆违施工力量,确保拆违工作的有力推进。
(三)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要根据区县政府违法建筑拆除工作的统一部署,主动协调所属辖区内规划管理部门、房屋管理部门和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部门(以下统称“拆违实施部门”)等部门形成整治违法建筑工作合力。乡镇政府要按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职责,做好农村地区违法建筑的拆违工作。
二、健全机制,控制源头
(一)建立巡查发现机制。区县拆违办要整合辖区内拆违实施部门的巡查力量,结合街道和乡镇的日常管理巡查机制,加强辖区内违法建筑的巡查。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要组织、发动居委会等开展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搭建行为。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要加强对网格化管理范围内违法建筑的巡查,并按照规定流程及时将发现的违法建筑情况移送区县拆违办。物业服务企业在其物业管理区域内发现搭建违法建筑的,应予以劝阻、制止;劝阻、制止无效的,应及时报告所在区县的房管部门或者区县拆违办。区县房管部门应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建立完善巡查制度,加强其物业管理区域内违法搭建行为的巡查、劝阻和制止。
(二)实行统一举报受理。“12319”城建热线(以下简称“城建热线”)是市建设交通委设立的违法建筑查处24小时举报受理电话。各区县拆违办应设立本区县违法建筑举报受理电话,并向社会公布。受理部门应为举报人保密。
(三)实行一级分转查处。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负责城建热线受理的违法搭建举报事项的分转工作。城建热线在受理举报事项后,应立即转交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接报后,即时分转到相关区县拆违办。各区县拆违办应建立联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信息平台。
三、快速查处,严格执法
(一)限时到达现场。区县拆违办要建立全天24小时值班制度,对各类举报、转送、巡查发现的违法搭建案件,派出执法人员在24小时内到现场进行调查取证,其中对正在搭建的违法建筑,应在2小时内赶到现场进行调查取证。
(二)快速查处。对正在搭建的建筑,区县拆违办派出的执法人员应要求其出示搭建的证明材料,当事人不能出示合法证明材料的,责令当事人立即暂停施工,经调查取证后,由区县拆违实施部门以书面形式责令当事人立即停止建设、自行拆除,并可以采取暂扣施工工具和材料等措施。当事人拒不停止建设或者拒不拆除的,立即强制拆除,并可以依法予以罚款。对已经搭建的违法建筑,根据“全面摸底、区别情况、分别对待、综合整治、逐步解决”的原则,在充分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完善计划,由区县拆违办、拆违实施部门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查处和拆除。
(三)处置信息反馈。区县拆违办要在一个月内,将查处违法建筑的情况反馈举报人。对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以及区县城市网格化管理机构、拆违实施部门分转、转送的案件,要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反馈处置信息。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对分转至各区县拆违办的举报案件的查处情况进行督察,督察情况记录在案,作为责任考核依据之一。
四、完善制度,合力推进
(一)统一执法文书。本市违法建筑查处工作使用全市统一样式的执法文书,确保快速、有力查处各类违法建筑。
(二)汇总信息统计。区县拆违办负责辖区内违法建筑及其查处等情况的记录、汇总工作,按月上报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由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汇总,纳入市建设交通委建立的全市违法建筑查处信息系统,并同时分送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和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
(三)建立协同工作机制。街道办事处、乡镇政府和公安、工商等部门要配合区县拆违办、拆违实施部门开展违法建筑发现、调查取证和拆除以及相关的后续工作。
(四)搞好考核和责任追究。由市建设交通委组织相关部门按照拆除违法建筑的受理立案率、到场及时率、处置率和结案率等指标,对各区县拆违工作进行考核,具体考核办法由市建设交通委制定。区县政府要建立健全违法建筑查处工作考核制度,加强对拆违办及相关部门的责任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未依法履行职责的单位和个人追究责任。在查处违法建筑时,发现国家工作人员拒绝拆除其搭建的违法建筑或者阻碍违法建筑查处工作的,区县拆违实施部门要及时将情况书面告知其所在单位或者监察部门,由其所在单位或者监察部门按照规定处理。
(五)严格相关手续办理。按照《上海市拆除违法建筑若干规定》,违法建筑不得办理房地产权利登记;利用违法建筑从事经营活动的,不得办理营业执照等相关证照。区县拆违办在查处违法建筑时,如发现有违反上述规定的情形,要及时转告相关管理部门,依法处理。
(六)区县政府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细化工作制度,切实做好违法建筑的治理工作。
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
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
二○○九年七月十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制订的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制订的《上海
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来源:作者:日期:11-01-25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制订的《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制订的《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制订的《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沪府发〔2010〕3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政府同意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制订的《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十月二十六日
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设立和运作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引导基金”),促进上海创业投资健康快速发展,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国发〔2009〕19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8〕116号)、《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2005年第39号令)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委发〔2009〕9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引导基金,是指由市政府设立并按照市场化方式运作的政策性基金。引导基金主要是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放大效应,引导民间资金投向上海重点发展的产业领域,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并主要投资于处于种子期、成长期等创业早中期的创业企业,促进优质创业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向上海集聚。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及按照《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在创业投资备案管理部门备案,并申请引导基金扶持的各类创业投资企业。
第四条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英文名称为Venture Capital Guiding Fund of Shanghai,英文缩写为VCGFSH),采取决策、评审和日常管理相分离的管理体制。设立上海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引导基金”)理事会,为引
导基金的决策机制,行使决策管理职责。引导基金理事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日常事务。成立独立的引导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引导基金投资运作方案进行评审。引导基金适时以事业法人形式设立,暂由上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引导基金受托管理机构,负责日常投资运作。
第二章引导基金的规模和资金来源
第五条引导基金主要资金来源:
(一)本市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大项目专项资金;
(二)引导基金运行的各项收益;
(三)个人、企业或社会机构无偿捐赠的资金;
(四)其他各级政府资金;
(五)其他资金来源。
第三章引导基金的运作原则与方式
第六条引导基金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的原则进行投资运作,积极吸引和集聚海内外优秀创业投资企业及其管理团队来沪发展,大力培养本土创业投资管理团队,优先配套支持国家和本市联合组建的创业投资企业。鼓励各区县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第七条引导基金投资运作可采用参股创业投资企业和跟进投资等方式。根据实际需要,还可采用融资担保等其他方式。具体要求如下:
(一)引导基金可参股投资创业投资企业,但不能成为第一大股东。
(二)引导基金可跟随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于创业企业,形成的股权委托共同投资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
(三)引导基金按照国家对创业投资企业债权融资有关规定,在适当的时候为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
(四)闲置资金的保值性投资(仅限于购买国债和银行存款及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金融产品)。
(五)经引导基金理事会批准的其他业务。
第八条引导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发起设立创业投资企业,操作程序如下:
(一)公开征集。按照引导基金理事会批准的引导基金资金安排计划,由引导基金理事会办公室向全社会公开发布基金申报指南,拟与引导基金合作的创业投资企业或管理团队,根据指南要求进行申报。
(二)尽职调查。引导基金受托管理机构对经初步筛选的申请人资料和方案进行尽职调查,提出拟合作项目的尽职
调查报告,并提出投资建议。
(三)专家评审。引导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创业投资企业提出的申请合作方案和尽职调查报告进行独立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和建议。
(四)媒体公示。经引导基金理事会办公室审核,对评审通过的拟扶持创业投资企业方案在有关媒体予以公示10天,对无异议的,将有关材料上报引导基金理事会。
(五)最终决策。引导基金理事会根据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和实际情况,对引导基金使用方案进行最终决策。
第九条引导基金对创业投资企业选定的创业早期项目,或需要政府重点扶持和鼓励产业领域项目进行跟进投资,操作程序如下:
(一)公开征集。按照引导基金理事会批准的引导基金资金安排计划,由引导基金理事会办公室向全社会公开发布跟进投资申报指南。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根据指南,向引导基金受托管理机构提交申请扶持方案。
(二)尽职调查。引导基金受托管理机构对符合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上报的申请方案进行尽职调查,并提出引导基金跟进投资方案建议。
(三)专家评审。引导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对创业投资企业提出申请方案和引导基金受托管理机构的尽职调查报告进行独立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
(四)最终决策。引导基金理事会根据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审结果和实际情况,对引导基金使用方案进行最终决策。
第十条引导基金可以优先股、可转换优先股等方式,对创业投资企业进行投资。投资形成的股权可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和引导基金运作有关规定,采取上市退出、股权转让、股东回购及破产清算等方式退出。
第四章引导基金的扶持对象
第十一条申请引导基金参股扶持的创业投资企业及其管理团队,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新参股设立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资金规模原则上不少于2亿元人民币(新参股设立的主要投资于种子期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资金规模原则上不少于1亿元人民币),且全部出资在3年内到位,其中首期到位资金不低于认缴出资总额的30%,且所有投资者均以货币形式出资;
(二)管理团队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既有投资业绩;
(三)获得引导基金扶持设立的创业投资企业在创业投资企业备案管理部门备案并接受监管;
(四)重点投资于政府扶持和鼓励的产业领域中的种子期和创业早中期企业,且有侧重的专业投资领域;
(五)引导基金参股的创业投资企业优先投资于上海市范围内的企业;
(六)管理和投资运作规范,具有严格的投资决策程序和风险控制机制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
第十二条申请跟进投资的企业除满足本办法第十一条第二、三款规定外,还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跟进投资对象仅限本市重点扶持和鼓励的产业领域(由引导基金理事会办公室对外发布跟进投资申报指南),且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在本市的早中期创业企业。
(二)创业投资企业对申请引导基金跟进投资的项目已经选定且尚未完成实际投资,跟进投资价格不高于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价格,且申请跟进投资额不超过其实际现金出资额的50%;对种子期企业,跟进投资额不超过其实际现金出资额的100%。
(三)申请跟进投资的创业投资企业不先于引导基金退出其在被投资企业的股权。
第五章引导基金的决策与管理
第十三条引导基金理事会对市政府负责,由分管市领导任理事长、副理事长,并由主管部门领导任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科委、市国资委、市金融办、市财政局等部门各一名领导任理事。引导基金理事会根据经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的评审结果,对引导基金拟投资方案和有关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第十四条引导基金理事会办公室主要职责包括:
(一)组织召开引导基金理事会会议;
(二)发布引导基金申报指南;
(三)组织召开引导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会议;
(四)执行引导基金理事会决议;
(五)承办理事会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十五条引导基金专家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引导基金拟投资方案进行独立评审,以确保引导基金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评审委员会由政府有关部门、创业投资行业协会和社会专家共同组成。其中,行业协会和社会专家不少于半数。项目申请单位人员不得作为评审委员会成员,参与对本单位项目的评审。
第十六条引导基金受托管理机构负责日常投资运作,其主要职责如下:
(一)执行引导基金理事会的决议;
(二)对合作方进行尽职调查并拟定具体投资方案;
(三)具体实施经引导基金理事会批准的投资方案,并对投资形成的股权等相关资产进行后续管理;
(四)根据需要,向参股支持的创业投资企业派驻代表,并通过派驻代表参与所支持创业投资企业的重大决策并监督其投资方向;
(五)承办其他事项。
第十七条引导基金按照委托管理协议确定的标准,每年向引导基金管理机构支付一定的管理费用,并结合引导基金考核情况,建立管理机构激励办法。具体办法,由理事会另行制定。
第十八条引导基金投资形成的股权可采取上市、股权转让、企业回购及破产清算等方式退出,退出价格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和引导基金运作的有关要求确定。引导基金参股创业投资企业形成的股权,在有受让人的情况下可随时退出。自引导基金投入后4年内转让的,转让价格可按照引导基金原始投资额与股权转让时人民银行公布同期的存款基准利率计算的收益之和确定;超过4年的,转让价格以市场化方式协商确定。引导基金跟进投资形成的股权,可由作为受托人的创业投资企业约定回购,转让价格以市场化方式协商确定。
向引导基金扶持的创业投资企业股东以外的投资人转让股权,或向受托创业投资企业以外的投资者转让被跟进投资企业股权的,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和引导基金运作要求,确定退出方式和退出价格,经引导基金理事会同意或授权,可按照市场价格直接向特定对象转让。
第六章引导基金的风险控制
第十九条引导基金应当选择具有相关经验的商业银行进行托管,具体负责引导基金资金拨付、清算和日常监控。托管银行应当定期报告资金情况。
第二十条引导基金不得用于贷款、股票、期货、房地产、金融衍生品等投资,不得用于赞助、捐赠等支出,闲置资金只能用于存放银行或购买国债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金融产品。
第二十一条建立健全引导基金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保障引导基金运行安全。
第二十二条引导基金出资设立创业投资企业时,不得作为普通合伙人承担无限责任,不得干预所扶持创业投资企业的日常运作,但对所扶持企业违法、违规和偏离政策导向的情况下,可按照合同约定,行使一票否决权。
第七章引导基金的监督和绩效考核
第二十三条引导基金理事会负责对引导基金进行监管和指导。引导基金受托管理机构应当定期将引导基金投资运作情况报告理事会。
第二十四条引导基金理事会按照公共财政的原则,对引导基金管理机构履行职责情况和引导基金投资形成的资产进行监督和绩效考核,并由审计部门对引导基金进行审计。
第八章附则
第二十五条本办法由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上海市财政局
二○一○年十月十五日
第三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监察委等三部门《关于对本市贯彻行政
【发布单位】上海市
【发布文号】沪府办发〔2005〕22号 【发布日期】2005-06-30 【生效日期】2005-06-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上海市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监察委等三部门《关于对本市贯彻行政许可法情况进行执法检
查的意见》的通知
(沪府办发〔2005〕22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监察委、市政府法制办、市审改办《关于对本市贯彻行政许可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的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二○○五年六月三十日
关于对本市贯彻行政许可法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强化对行政机关(含法律、法规授权实施行政许可的组织和受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下同)实施行政许可行为的规范和监督,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按照监察部《关于监察机关对行政许可法贯彻执行情况开展执法检查的意见》的要求和市政府的部署,今年下半年将对本市贯彻《行政许可法》的情况进行执法检查。现就有关事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通过对贯彻《行政许可法》情况的执法检查,总结前一阶段贯彻《行政许可法》的成效,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并及时加以研究、解决,促进“服务政府、法治政府、责任政府”的建设,为上海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组织执法检查部门
由市监察委牵头,会同市政府法制办、市审改办组织实施,并邀请市人大、市政协等参加。
区县执法检查由区县监察委牵头,会同区县政府法制办和区县审改办组织实施。
三、检查对象 检查对象为市、区县和街道(乡镇)三级行政机关。市和区县分别确定若干重点检查的对象。
市重点检查对象是市公安局、市建设交通委、市农委、市文广影视局、市水务局、市交通局、市房地资源局、市规划局、市质量技监局、市环保局等10个部门。
区县结合实际,确定本地区的重点检查对象。
四、执法检查内容
2004年7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行政许可法》施行一周年期间,本市各级行政机关贯彻《行政许可法》的情况,主要包括:
(一)行政许可的设定情况
1、行政许可项目的清理方面。不属于法律法规设定、国务院公布保留以及市政府依法设定的其他行政许可项目,是否已依照法定程序予以取消或调整;明令取消的项目,是否仍在审批;调整的项目,是否已及时交给有关地方和行业组织、中介机构管理,是否存在变相审批等问题。
2、涉及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的清理方面。越权设立、擅自设立行政许可以及其他与《行政许可法》规定不一致的规范性文件,是否已予以纠正;已经取消或调整的行政许可项目,是否已及时废止或修订相关依据;涉及许可的规范性文件,是否已依法公布并报备。
3、行政许可实施主体的清理方面。实施行政许可的单位是否具备行政许可实施主体资格,委托实施行政许可的委托是否符合《行政许可法》的规定。
(二)行政许可的实施情况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政许可办理中,有无下列违法违纪行为,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是否已依法责令改正、给予行政处分或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1、行政许可的公示方面。不在办公场所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申请人要求对公示内容提供解释和说明,而不提供解释和说明。
2、行政许可的受理方面。对符合法定条件的行政许可申请,不予受理;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时,不一次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不受理行政许可申请时,未依法出具书面凭证及说明理由。
3、行政许可的审查方面。不向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履行法定告知义务;依法应当举行听证而不举行听证。
4、行政许可的决定方面。对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准予行政许可或者超越法定职权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对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不予行政许可或者不在法定期限内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依法应当根据招标、拍卖结果或者考试成绩择优作出行政许可决定时,未经招标、拍卖或者考试或者不根据招标结果、拍卖结果、考试成绩,择优作出准予行政许可决定;不予行政许可时,未依法说明理由。
5、行政许可的收费方面。擅自收费或者不按照法定项目和标准收费;截留、挪用、私分或者变相私分实施行政许可依法收取的费用。
6、其他违法违纪行为。
(三)行政许可监督检查的情况
各区县、各部门是否加强行政许可实施的后续监管。是否依法履行监督检查的法定职责,对有关投诉做到认真受理和解决。对不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或者监督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是否依法严肃追究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的责任。
(四)相关制度建设的情况
《行政许可法》施行以来,在行政许可的信息公示、实施程序、监督检查、电子政务建设、绩效评估、过错责任追究等方面,是否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相关制度。
(五)下一步工作的打算
对下一步清理行政许可项目、涉及行政许可的规范性文件、实施主体,确保严格依照《行政许可法》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强化监督检查职责,以及推进相关制度建设,是否有明确的思路和打算。
五、检查方式
采取各级行政机关自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
(一)自查
各级行政机关要对本地区、本部门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的情况进行自查,并填写统计表格(见附表1、2、3),写出自查报告。市级行政机关的自查报告报送市监察委,抄送市政府法制办和市审改办。区县级行政机关的自查报告报送区县监察委,抄送区县政府法制办和区县审改办,并由区县监察委汇总后报送市监察委,抄送市政府法制办和市审改办。实行垂直管理的区县级行政机关的自查报告报送市级行政主管机关,抄送区县监察委、区县政府法制办、区县审改办。
(二)重点检查
市级行政机关的重点检查,由市监察委会同市政府法制办、市审改办组织实施,采用听取汇报、检查相关行政许可法律文书、网上听取管理相对人意见等方法进行。区县级行政机关的重点检查,由各区县监察委会同区县政府法制办、区县审改办组织实施。
六、时间安排
(一)7月至8月为自查阶段。各区县、各部门的自查报告包括统计表格于8月31日前,按报送要求分别报送市监察委、市政府法制办、市审改办。
(二)9月为重点检查阶段。由市监察委会同市政府法制办、市审改办,区县监察委会同区县政府法制办、审改办分别对市、区县两级行政机关开展重点检查。
(三)10月为总结阶段。各区县监察委、区县政府法制办、区县审改办于10月15日前,将总结报告报送市监察委、市政府法制办和市审改办。
七、具体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对《行政许可法》贯彻执行情况的执法检查,是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范行政许可实施行为,加强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保障管理相对人合法权益的需要。各区县政府和市政府各委、办、局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做好这次执法检查工作。
(二)实事求是,认真自查。这次执法检查以各区县、各部门自查为主。各行政机关要根据执法检查的要求认真自查,并在此基础上写出自查报告。自查报告要反映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的基本情况、主要做法、实际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
(三)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在执法检查的实施中,各区县监察委、区县政府法制办、区县审改办要加强与市、区县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全面了解并核实有关情况。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
(四)讲求实效,严格规范。各级行政机关要严格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切实解决本部门、本地区贯彻《行政许可法》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行政许可行为。
各单位在开展执法检查工作中,如遇到重要情况或问题,可及时与市监察委、市政府法制办、市审改办联系。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沪机构及其下属机构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情况的执法检查,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沪机构参照本通知自行组织实施,并于今年9月底前,将书面检查总结报送市监察委、市政府法制办、市审改办。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环保局等七部门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4〕054号 【发布日期】2004-05-18 【生效日期】2004-05-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环保局等七部门
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津政发〔2004〕05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环保局、市计委、市经委、市监察局、市工商局、市司法局、市安全监管局《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OO四年五月十八日
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司法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环发〔2004〕57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现就在全市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以下简称“环保专项整治行动”)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善我市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为目标,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为重点,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部门联动和行政稽查,集中整治和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努力遏制污染反弹,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和要求
在巩固我市2003年环保清理整顿专项行动成果的基础上,扩大清理整顿范围,重点集中治理污水、废气和其他严重的污染环境和生态破坏问题。
(一)各级政府要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污染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对2003年以来群众投诉的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以查处北辰区西堤头地区环境污染为突破口,按照辖区环境管理责任制的规定,对本地区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集中整治;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要组织有关部门制定计划,进行综合治理,让群众看得到治理的进展和效果,解决情况要向群众反馈。
(二)整治建设项目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天津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问题。尤其是重点整治钢铁、电解铝、水泥、铁合金等行业违规建设与结构性污染问题,以及建设开发中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突出问题。要对1998年以来的建设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逐一认真复核,对没有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已经投产的,要依法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在建的要立即停建,经审批后方能复产;对没有通过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擅自投入生产或使用,或建成后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一律停产治理。
(三)严厉查处死灰复燃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对逾期未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一律依法取缔、关闭,采取停止供电、供水措施,对有关设备就地销毁,严禁向其他地区转移。对违法转让淘汰设备的,按照有关法规予以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人。
(四)对企业排污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初次发现超标排污的企业,且污染物超标排放幅度不超过50%,尚未造成严重污染的,可依法责令其停止超标排放,作出书面承诺,限期整改。对造成严重污染事故,以及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对于在2001、2002年严查行动和2003年清理整顿行动中已经受到查处、现仍有超标排污行为的单位,一律按照有关法律规范规定的上限予以处罚,并责令停产治理,未经市环保局验收,不得恢复生产。对废弃危险化学品未做无害化处置的企业,一律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五)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存在超标排污问题的,一律责令整改,并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对污水处理厂不能坚持正常运营的,要采取措施确保正常运营。对污水处理厂因不正常运营,造成污染事故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六)对生产、贮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进行全面清理。化工生产等有关单位要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防止有毒有害和放射性物质的排放和泄漏,杜绝危害人体健康事故的发生。
(七)对于区县人民政府制定扶持企业的政策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限制、阻碍环保执法,违规减免排污费的规定、办法和做法,一律予以纠正。对于已经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补救。对于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严重,拒不纠正,包庇纵容环境违法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政府及职能部门领导干部,要公开处理。
三、工作分工
市环保局、市计委、市经委、市监察局、市工商局、市司法局、市安全监管局要按照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确定工作重点,组织开展全面的清理行动,确保清理工作不留死角。
市和区县环保部门负责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统一监督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环境违法问题。对依法需要停产、关闭的,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对构成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检察机关。
市和区县经济部门负责对死灰复燃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逾期未淘汰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进行清查,并依法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对出租厂房、场地用于从事生产加工的单位和企业进行全面清理,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有关规定的,一律解除租赁合同,予以清除。
市和区县工商部门负责协助执行政府对违法企业下达的取缔关闭决定,依法办理变更、注销手续或吊销其营业执照;对无照经营的不法企业依法取缔。
市和区县监察部门要积极配合环保等部门开展的此次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凡因当地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未认真履行职责而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或安全生产事故,以及在此次整治工作中清查不力、整顿不到位,采取走过场或违反规定擅自批准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立项,造成环境污染或安全生产事故的,要根据有关规定,追究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市和区县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环保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及经营者的环保法律意识,为开展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市和区县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促使企业完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或减少因企业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拟由陈质枫副市长任组长,市环保局、市计委、市经委、市监察局、市工商局、市司法局、市安全监管局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建立环保专项整治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市环保局、市计委、市经委、市监察局、市工商局、市司法局、市安全监管局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与合作,充分发挥统一组织协调作用,严格按照国家要求,研究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的重大问题,确定督办重点。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和支持,增强执法合力,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任务的完成。
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辖区内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并成立以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方案,周密部署,保障经费,狠抓落实。群众投诉多、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的政府要制订环境综合整治具体实施计划,确保环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行政责任追究制。对严重环境违法行为,不仅处理事,还要处理人。严格执行违反环境保护法规行政处分规定,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污染造成严重影响的,特别是对环境违法行为不制止、不查处,甚至放任、袒护、纵容、包庇的,要坚决查处,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触犯刑律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未认真履行职责造成环境污染事故,以及在执法检查中执法不力、查处不到位,采取走过场或违反规定擅自批准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立项,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督办处理重点环境问题,公开查处大案要案。各级政府对突出环境问题要采取挂牌督办措施,不解决不撤牌。对重点环境违法案件要进行公开查处。
(三)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保护环境、维护群众利益的决心和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深入宣传环保法律法规,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社会各阶层的环境法律意识。公布“12369”环保举报电话,曝光一批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和违法企业名单,营造震慑违法者、鼓励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
(四)严格报告制度,加强信息通报。建立环保专项整治行动报告制度,是加强上下协调,确保政令畅通的重要措施。各区县每周要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工作进展情况,重要情况和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要随时报告,重点环境污染问题和查处的典型案件要及时上报,不得瞒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区县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的进展情况、重点督办问题的进展情况、典型案件的查处情况、环境违法问题的立案和结案情况以及信息上报情况,要定期进行通报。市领导小组根据要求,将我市工作进展情况向全国环保专项整治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
五、具体步骤
(一)5月20日至5月30日为准备动员阶段。各区县人民政府根据本方案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并将有关情况和实施方案在5月20日前报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5月30日至6月中旬为自查自纠阶段。各区县人民政府对辖区内重点污染问题和有悖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政策进行自查自纠,提出整治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在此基础上确定挂牌督办名单。市领导小组将于6月30日前,将阶段性工作总结和市级重点挂牌督办名单上报全国环保专项整治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
(三)6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全面整治阶段。6月中旬至7月中旬,各区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查出的重点环境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公开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各区县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将本区县典型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和政策清理情况于7月20日前报告市领导小组,由市领导小组汇总,于7月30日前报告全国环保专项整治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市领导小组组成联合检查组,对重点挂牌督办的问题进行现场检查。
8月上旬至9月中旬,迎接全国环保专项整治行动联席会议联合检查组对我市有关工作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四)9月下旬至11月为总结提高阶段。各区县人民政府认真总结本次行动取得的成效与不足,提出加强长效管理的措施,认真加以落实。组织一次“回头看”活动,防止污染反弹。11月10日前,将本区县2004年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总结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领导小组对全市整治情况进行总结并报市人民政府,于11月20日前将全市工作总结报告全国环保专项整治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天津市经济委员会
天津市监察局
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天津市司法局
天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OO四年四月三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宁波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物价局等部门关于在全市农村推行涉农
【发布单位】81108
【发布文号】甬政发[2001]96号 【发布日期】2001-07-06 【生效日期】2001-07-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宁波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物价局等部门关于在全市
农村推行涉农
(渔)收费公示制度意见的通知
(甬政发〔2001〕96号)
各县(市)、区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市物价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农经委《关于在全市农村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的意见》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
二00一年七月六日
关于在全市农村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的意见
(市物价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农经委)
为贯彻落实全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中办发〔2000〕25号)要求,决定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以进一步规范涉及农(渔)民的收费行为,减轻农(渔)民负担,维护农(渔)民的合法利益。现就全面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指导思想
建立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是为了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和保持农村稳定。同时,也为了提高收费行为透明度,加强群众监督,有效制止乱收费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二、二、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的主要内容。
凡是各乡(镇)、村及其部门向农民、渔民收取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包括电价),都必须向农民、渔民公开明示。主要是公开涉及农(渔)民相关的医疗、教育、建房、结婚登记、工商管理、公安、计划生育管理收费和电价等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同时,公布收费监督电话、收费监督员姓名和联系电话。
(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的主要形式。
通过“一栏”、“一信”、“一册”等形式向农民、渔民公示。
1.“一栏”,即公示栏。通常在乡(镇)、村所在地及收费部门的办公地设立公示栏,公布涉农(渔)收费的项目、标准和监督电话。
公示的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必须经县(市)、区物价局严格审核,并符合有关规定,以确保公布的项目和标准的合法性、准确性。
2.“一信”,即公开信。向农户发放,主要是宣传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的目的、意义和推行办法等,让广大农民、渔民知晓,使之关心、理解和支持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推行。
3.“一册”,即涉农(渔)收费手册。将涉农(渔)收费项目、标准及有关收费政策,物价、财政、监察、农经等部门的监督举报电话统一印制成册,免费向农户发放,以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三)建立涉农(渔)收费监督制度。
为确保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真正落到实处,须相应建立涉农(渔)收费监督举报制度。通过收费公示栏和涉农(渔)收费手册公布举报电话等方法,接受农民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和举报。同时,各县(市)、区物价管理部门要在所属乡(镇)、村建立涉农(渔)收费监督管理网络,聘请一些办事公道、素质较高并乐于为村民服务的农民、渔民代表作为涉农(渔)收费监督员,加强对涉农收费行为的监督。
三、三、工作步骤
全市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工作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行,具体工作步骤为:
(一)搞好试点。2001年2月至6月30日,市确定在镇海区解浦镇和宁海县西店镇进行试点,由市级有关部门对试点工作进行指导,对相关涉农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公示牌进行审定,并及时总结推广。
(二)全面实施。7月1日开始,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各县(市)、区要利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广泛动员和宣传,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按时完成涉农(渔)收费的清理工作,并在年底前全面完成涉农(渔)收费公示工作。
(三)组织检查。12月,各县(市)、区于12月1日之前将实施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市物价局、监察局,市物价局、监察局将会同市财政局和市农经委等部门组织检查小组,进行检查。
四、四、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加强这项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县(市)、区分管领导负责,有关部门参加的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物价部门,具体负责本地区的公示制的组织、协调和实施,把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工作落到实处,以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
各县(市)、区物价部门要将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与清理整顿收费秩序结合起来,以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为契机,调查摸底,认真做好收费项目、标准的清理工作。在清理过程中发现乱收费行为,应予以坚决纠正;对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应予以取消;对过高的收费标准要予以降低,以达到切实减轻农(渔)民负担为目的。
各县(市)、区监察部门要把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在推行中工作不力或不称职干部,要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调整其工作岗位或免去其所任职务;对拒不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或有弄虚作假、打击报复、侵犯群众利益等违纪行为的干部,要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
各县(市)、区农经委、财政等部门要积极予以配合、支持,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所需经费由当地县(市)、区财政部门帮助解决。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