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卫生局等三部门关于在我市医院实行总量控制(小编推荐)
【发布单位】83102
【发布文号】重府发[1995]209号 【发布日期】1995-11-23 【生效日期】1995-1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卫生局等三部门关于在我市医院
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改革的请示的通知
(重府发〔1995〕209号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大型企业厂矿:
经市人民政府第五十一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市卫生局、市物价局、市财政局《关于在我市医院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改革的请示》,现发给你们,请你们从1995年12月1日起认真执行。
关于在我市医院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改革的请示
市政府:
近几年来我市卫生事业通过改革,搞活了医疗单位的运行机制,增强了卫生事业自我的能力。但是,在医疗卫生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医疗总费用迅速增长,特别是费用的过快增长已经给国家、集体和群众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我市医药总费用1992年为7.1亿元,1993年为9.1亿元,1994年为11.1亿元。1993年比1992年增长27%,1994年比1993年又增长24%,医药费用增长过快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之一。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医疗机构补偿机制不健全。国家预算补偿和医疗收入补偿是医院两大补偿来源,而目前的实际情况是,这两大补偿来源都不完善和滞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一、由于财政困难,国家对医疗单位的投入十分有限。1994年财政对卫生部门医疗单位财政差额补贴只占人员经费(含工资、离退休人员费用、补助工资)的40.39%,其余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全部靠医院创收解决。
二、二、物价上涨,医疗成本相应增加。近几年各医用卫生材料、化学试剂、水、电、煤等价格年年上涨。据调查,医院常用的消耗量大的卫生材料和低耗品,1995年与1992年比较上涨幅度在50%至150%。医务人员的各种政策性补贴、津贴、公用经费开支逐年增大,使医疗成本增长较大。
三、三、价格襟2机制不健全,医疗收费标准偏低。我市现行的医疗收费标准一部分是1989年制订的,一部分是1992年制订的。近年来虽然医疗成本逐年增加,但医疗收费标准却一定几年不变,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消耗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没有和到合理的补偿。1994年全主市医疗收入4.1亿元,医疗支出5.1亿元,其亏损靠医院卖药品和国家财政予以弥补。
四、四、为维持医院正常运转,医院只能从药品收入和治疗检查收费中得到更多的补偿。在技术劳务收费比较低的情况下,医院靠多卖药品和设备检查来增加投入,加上制约机制不完善,从而出现了大处方、乱检查、乱收费的现象,其中追求药品的提成收入尤为突出。1994年我市医疗单位医药总费用11.1亿元,其中药品收入6.2亿元,占55%。可以看出,目前医院的收入结构是很不合理的,而不合理的结构又包含了极大的浪费,造成了卫生资源投入的不足和浪费并存的恶性循环的状况。
为了解决上述为些问题,我们学习了上海市医药费用实行改革的经验,结合我市的情况,拟对我市医院医药费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改革,把我市医药费用增长速度控制在与我市经济发展、财政、企事业单位及个人随相适应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保证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降低不合理的药品消耗,减少不必要的检查,提高医护质量,同时增设和提高技术劳务收费,合理补偿医疗劳务价值,降低药品收入在收入中的比重,减少浪费,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益。
五、五、对全市医院医药费实施“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改革方案如下:
(一)实行医药费总量控制
1.以1995年全年医院医药总收入(医院收入合计)为基数,全市1996年的医院医药费总收入控制在比1995年递增20%的水平以内。从1996年起,对各区市县卫生局,省、市级综合医院,专科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部队医院,厂矿医院的总量控制递增幅度,参照上年医药总费用上涨幅度核定。
2.在医院医药费总量控制的目标下,调整收费结构,合理用药,建立两项综合考核指标:
(1)每门诊人次平均单价限于比上年增长20%以下,其中药品费限于比下年增长15%以下。
(2)每床日平均单价比上年增长20%以下,其中药品费限于比下年增长15%以下。
(3)对医药费总收入突破规定增长额度的单位,由市卫生局收缴其擅自增长部分。对不按时上缴的单位,则按其增长部分处以1至5倍的罚款。其收缴的资金和罚款,专户存领储,用于发展卫生事业。
(二)对医院医药费总收入的审核实行分级负责,统一管理的原则。
1.省、市级医疗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部队医院、厂矿医院报市卫生局审核。市中医局所属医院报市中医局审核,并送市卫生局备查。
2.各区市县卫生局所属医院(含中医院)按时报区市县卫生局审核,汇总后报市卫生局备杳。
(三)调整医疗收入结构,增设提高部分医疗劳务项目收费标准,降低CT、核磁共振、碎石机等项目收费,实行等级医院收费。
1.增设诊疗费和护理费:门诊疗费每人次乡镇医院1元,区市县医院2元,市及市以上医院3元;住院诊疗费每每天乡镇医院2元,区市县医院3元;市及市以上医院4元;二级护理每人每天3元,三级护理每人每天1元。
2.调整医疗收费项目,对1989年以来未调整的收费项目参照近几年医疗卫生材料价格上涨幅度适当上调;对1992年已调整了的医疗基础上按30%左右上调(挂号费不再调整)。
3.核磁共振检查费下调150元,碎石机下调250元,CT平扫下调18元。
4.按国务院国发〔1989〕10号文件“凡医疗卫生服务的收费,要根据不同设施条件,医疗技术水平拉开档次”的精神,实行等级医院收费。
(四)从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增设的门诊、住院诊疗费中提取5%建立医学科学发展基金,集中用于加强重点学科建设,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以提高我市总体医疗技术水平。
(五)按市卫生局、中医局、财政局重卫财〔1990〕124号文件要求,继续建立卫生事业发展周转金。
(六)充分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兼顾公平与效益,调动全体医务人员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各医院可以从增设诊疗费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不超过40%)用于发放活动工资、集体福利及医务人员劳务补贴。
(七)加强行业作风建设,努力提高医护质量,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做到辨症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
(八)按照病情需要,确定护理等级,执行护理质量标准。
(九)认真执行医疗收费标准,坚决制止各目的乱收费,分解收费,自立项目收费。对乱收费的单位和个人一经查实,依照《 价格管理条例》严肃处理。
(十)凡执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在渝各医疗单位,必须自觉接受市卫生局、市物价局、市财政局的检查。
我市医院医药总费用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是1995年卫生改革的重要举措,要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物价、卫生、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成立专门班子,广泛宣传,加强监督、检查和管理,保证这项改革的顺利进行。
以上请示,如无不当,请批转在渝各医疗单位从1995年12月1日起执行,1995年12月份的全市医药费总收入与1994年12月份相比,递增幅度控制在20%以内。
重庆市医院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改革的实施办法
为了控制我市医药费用部量,降低药品收入占医药总收入的比重,提高医疗劳务收入,避免不合理的药品收入增加,经市政府同意,在全市医疗单位医药费收入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改革,凡在渝对社会开放的各级医疗单位(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部队医院、厂矿医院)都必须认真执行。具体实施办法如下:
一、一、实行医药费用总量控制,凡在我市的各级各类医疗单位都必须对本单位的医药费用总额进行控制。
(一)参照1995年医院业务收支较1994年增长的幅度和物价上涨因素,确定1996年的递增幅度。
(二)全市以1995年全年医院医药费总收入(医院收入合计)为基数,1996年的医院医药费总收入控制在比1995年递增20%的水平以内。今后每年由市卫生局、物价局、财政局共同协商,合理确定其递增比例,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核定各区市县卫生局和市级医疗单位、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部队医院、厂矿医院医药费总量控制的递增数,按以下原则进行:
1.对各攻市县卫生局1995年较1994年递增在20%上涨幅度,其递增幅度按20%以比例核定。
2.对各区市县卫生局1995年较1994年递增在20%以下的,其递增分别按10%、15%、20%核定。
3.对区市县以下的医院医药费总量控制增长比例,由各区市县卫生局核定下达。
4.市级综合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部队医院、厂矿医院1996年较1995年医药费总收入递增20%以下。
5.市级专科医院1996年较1995年医药费总收入视医院的具体情况,幅度分别按20%、22%、24%核定。
(三)在医药费总量控制的目标下,调整收费结构,合理用药,建立两项综合考核指标:
1.每门诊人次平均单价限于比上年增长20%以下,其中药品费限于比上年增长15%以下(乡、镇卫生院和专科医院为17%以下)。
2.每住院床日平均单价比上年增长20%以下,其中药品费限于比下年增长15%以下(乡、镇卫生院、专科医院为17%)。
二、二、对医院医药费总收入的审核,实行分级负责,统一管理的原则。
(一)部队医院、企业职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市级医疗单位于次月10日前按时报送市卫生局审核。市 中医局所属医院报中医局审核,同时报市卫生局备查。
各区市县卫生局所属医院每月按时报区市县卫生局核定,由区市县卫生局汇总后于次月15日前报市卫生局备查。
(二)市卫生局将按月及时对各单位医药费总收入进行对比审核,对超出递增比例指标的收入,市卫生局先按月予以收缴,年终统一结算。在核定各医疗单位医药费总收入时,应考虑因工作量(门诊人次、住院床日)的增加因素,在门诊人次平均单价和住院床日平均单价两项综合考核指标未突破定额的前提下,应允许这部分医药总费用的增加。
(三)凡经市卫生局批准的特需医疗服务收入,不列入总量控制范围。各医疗单位对这部分收入出据医疗发票时,必须注明“不予报销”字样。
(四)各医疗单位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等,报市物价局,市卫生局、市财政局审批收费标准,其医疗服务收入,不列入当年总量控制范围。
三、三、增设、提高部分医疗劳务基础上的收费标准,降低CT、核磁共振、碎石机等项目收费,实行等级医院收费。
在医药费总量得到控制的前提下,对医疗单位的医疗收入结构进行调整,适当增设和逐步调整医务人员技术、劳务的收费项目。
(一)增设诊闻费和护理费。门诊疹闻费每人次乡镇医院1元,区市县医院2元,市及市以下医院3元;住院诊疗每人每天乡镇医院2元,区市县医院3元,市及以上医院4元;二级护理每人每天3元,三级护理每人每天1元。
(二)对现行医疗收费标准进行调整。对1992年未调整的项目的调价幅度,下调核磁共振、CT、碎石机等项目收费。
(三)实行等级医院收费。国务院国发〔1989〕10号文件指出:“凡医疗卫生服务的收费,要根据不同的设施条件、医疗技术水平拉开档次”,对不同等级医院的收费标准,这次调整后的标准(除诊疗费、护理费已按三级确定外)均为二级乙等医院的收费标准(一甲与二乙同一标准)。对评审为二级甲等、三级乙等医院下调10%;对尚未进行评审的区市县级以上的医院执行此标准,其他医疗单位及区市县以下的医院下浮10%执行。具体实施办法由市卫生局、财政局、物价局另行制定。
四、四、建立重庆市医学科学发展基金。用于重点学科建设,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以提高重庆市总体医疗技术水平。因此决定从全市各级各类医疗单位增设的门诊、住院诊疗费中提取5%,集中用于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加速培养人才。县及县以下的医院按季度将此经费上交各区市县卫生局。市及市级以下医院(包括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部队医院、厂矿医院向地方开放部分)按季度将此项费用上交由市政府、市卫生局、市中医局、市财政局、三医大、重医大负责人组成的基金管理委员会。市和各区市县卫生局应分别制定管理使用此基金的具体办法,设立专户,专款专用。
五、五、各单位必须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充分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材,兼顾公平与效益,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性,切实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为此,决定从增设的门诊、住院诊疗费中提取一定比例(不超过40%)用于发放活动工资、集体福利及医务人员劳务补贴(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另行制定)。
六、六、各级卫生部门、各医疗单位领导应把控制医药费用总量作为卫生改革的重要内容来认真实施。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改革方案的精神意义和目的。既要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又要做到辨症施治,合理用药。不准以物代药,以各种名义给开处方和开检查单的医师个人及科室、小集体回扣。凡发现以上行为者,给医院领导、科室及个人予以重罚。
七、七、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护质量。各医院必须按照病情需要,确定护理等级,执行护理质量标准。
八、八、认真执行医疗收费标准。各级各类医疗单位,要加强对医疗收费的领导和管理,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物价员。不得任意降低医疗设施和房屋条件,尽可能的改善医疗设施。坚决制止各种名目的乱收费、分解收费、自立项目收费。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原则。
九、九、为保证各医疗单位实施“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改革方案,由市卫生局尽快下发我市实施医院医药费“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配套办法,各区市县各医疗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贯彻意见,认真贯彻执行。
十、十、市和各区市卫生局、各级医疗单位,应成立实施“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专门班子,组织力量加强管理、监督和检查,以保证这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十一、十一、凡未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单位,不得执行本办法调整后的收费标准。
本办法从1995年12月1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宁波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物价局等部门关于在全市农村推行涉农
【发布单位】81108
【发布文号】甬政发[2001]96号 【发布日期】2001-07-06 【生效日期】2001-07-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宁波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物价局等部门关于在全市
农村推行涉农
(渔)收费公示制度意见的通知
(甬政发〔2001〕96号)
各县(市)、区人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市物价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农经委《关于在全市农村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的意见》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宁波市人民政府
二00一年七月六日
关于在全市农村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的意见
(市物价局、市监察局、市财政局、市农经委)
为贯彻落实全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在全国乡镇政权机关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的通知》(中办发〔2000〕25号)要求,决定在全市农村全面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以进一步规范涉及农(渔)民的收费行为,减轻农(渔)民负担,维护农(渔)民的合法利益。现就全面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一、指导思想
建立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是为了落实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和保持农村稳定。同时,也为了提高收费行为透明度,加强群众监督,有效制止乱收费行为的发生,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二、二、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的主要内容。
凡是各乡(镇)、村及其部门向农民、渔民收取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包括电价),都必须向农民、渔民公开明示。主要是公开涉及农(渔)民相关的医疗、教育、建房、结婚登记、工商管理、公安、计划生育管理收费和电价等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同时,公布收费监督电话、收费监督员姓名和联系电话。
(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的主要形式。
通过“一栏”、“一信”、“一册”等形式向农民、渔民公示。
1.“一栏”,即公示栏。通常在乡(镇)、村所在地及收费部门的办公地设立公示栏,公布涉农(渔)收费的项目、标准和监督电话。
公示的收费项目、标准和依据必须经县(市)、区物价局严格审核,并符合有关规定,以确保公布的项目和标准的合法性、准确性。
2.“一信”,即公开信。向农户发放,主要是宣传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的目的、意义和推行办法等,让广大农民、渔民知晓,使之关心、理解和支持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推行。
3.“一册”,即涉农(渔)收费手册。将涉农(渔)收费项目、标准及有关收费政策,物价、财政、监察、农经等部门的监督举报电话统一印制成册,免费向农户发放,以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
(三)建立涉农(渔)收费监督制度。
为确保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真正落到实处,须相应建立涉农(渔)收费监督举报制度。通过收费公示栏和涉农(渔)收费手册公布举报电话等方法,接受农民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和举报。同时,各县(市)、区物价管理部门要在所属乡(镇)、村建立涉农(渔)收费监督管理网络,聘请一些办事公道、素质较高并乐于为村民服务的农民、渔民代表作为涉农(渔)收费监督员,加强对涉农收费行为的监督。
三、三、工作步骤
全市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工作在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行,具体工作步骤为:
(一)搞好试点。2001年2月至6月30日,市确定在镇海区解浦镇和宁海县西店镇进行试点,由市级有关部门对试点工作进行指导,对相关涉农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及公示牌进行审定,并及时总结推广。
(二)全面实施。7月1日开始,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全面实施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各县(市)、区要利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进行广泛动员和宣传,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按时完成涉农(渔)收费的清理工作,并在年底前全面完成涉农(渔)收费公示工作。
(三)组织检查。12月,各县(市)、区于12月1日之前将实施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市物价局、监察局,市物价局、监察局将会同市财政局和市农经委等部门组织检查小组,进行检查。
四、四、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精心组织,扎实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加强这项工作的领导,成立由县(市)、区分管领导负责,有关部门参加的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物价部门,具体负责本地区的公示制的组织、协调和实施,把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工作落到实处,以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
各县(市)、区物价部门要将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与清理整顿收费秩序结合起来,以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为契机,调查摸底,认真做好收费项目、标准的清理工作。在清理过程中发现乱收费行为,应予以坚决纠正;对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应予以取消;对过高的收费标准要予以降低,以达到切实减轻农(渔)民负担为目的。
各县(市)、区监察部门要把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在推行中工作不力或不称职干部,要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调整其工作岗位或免去其所任职务;对拒不推行涉农(渔)收费公示制度或有弄虚作假、打击报复、侵犯群众利益等违纪行为的干部,要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
各县(市)、区农经委、财政等部门要积极予以配合、支持,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所需经费由当地县(市)、区财政部门帮助解决。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山东省人民政府批转省电力局等三部门关于加快我省农村电气化建设
【发布单位】81502
【发布文号】鲁政发[1994]110号 【发布日期】1994-10-06 【生效日期】1994-10-0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批转
省电力局等三部门关于加快
我省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报告的通知
(鲁政发〔1994〕110号)
各市人民政府、行署,各县(市)人民政府,各大企业,省政府各部门:
省政府同意省电力局、计委、经委《关于加快我省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报告》,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农村电力是农村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快我省农村电气化建设,对于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全省经济发展“三步走”的战略,促进我省改革开放和农村经济发展,尽快改变落后地区面貌,使全省7000多万农民生活提前达到小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各地要加强对实施农村电气化工作的领导,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加大对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投入,使我省早日实现农村电气化,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九九四年十月六日
关于加快我省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报告
省政府:
为贯彻全国农村电气化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省农村电气化建设步伐,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一、全省农村电气化工作基本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农村电气化事业发展很快,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全省农村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到1993年底,全省农网共有高低压线路37万公里,35千伏以上变电站1240座,主变容量1257万千伏安;40个县境内拥有220千伏变电站,20个县实现每个乡镇一个变电站。全省乡镇通电率达100%,行政村通电率99.45%,农户通电率95.14%,农业人口年人均占有电量174千瓦时。全省县及县以下用电量246.7亿千瓦时,在全国居第3位。电力扶贫取得了阶段性成果,1985年以来,全省15个贫困县共架设35千伏以上线路990公里,建设35千伏以上变电站93座,为5430个村庄、100万农户通了电,解决了2300个村庄人畜饮水用电问题。1994年提出实施“94村村通电工程”,仅半年时间,德州、菏泽、临沂三地区就已实现村村通电,提前两年完成“八五”电力扶贫计划。按部颁《 农村电气化标准》,全省已有20%的县(市)在用电水平方面达到标准要求。农村电气化事业的迅速发展,为全省改革开放,为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目前,全省农村电气化工作还很不平衡,农电发展还有不少问题和困难。全省还有70万农户、300万人没有用上电;54个欠发达县,特别是国家和省确定的19个扶贫县的电网建设和用电水平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与经济发达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资金短缺,筹资困难,制约了农村电气化建设;全省电力供应紧张,影响了农村正常供电。
二、二、我省农村电气化的奋斗目标
(一)通过实施“94村村通电工程”,1994年实现全省行政村村村通电,农户通电率达97%;1995年农户通电率达98%;2000年前使有条件用电的农户都用上电。
(二)经济较发达地区,努力提高用电水平,建设农村电气化县。1995年全省争取有20个县达到农村电气化县标准;2000年前争取建成50个农村电气化县。
(三)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改造农村电网,优化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和电力有效利用,推进社会节电,减轻农民电费负担。
(四)通过深化改革,在县级电力企业中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电力生产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三、三、扶持政策和保证措施
(一)提高对实现农村电气化工作的认识。农村电力是农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农村电气化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全省7000万农民奔小康,关系到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是一项宏伟而又艰巨的任务。各级政府和部门都要充分认识到农村电气化在发展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加快全省农村电气化建设的步伐。
(二)明确重点,实行目标责任制。国家和省确定的19个贫困县的扶贫上电和电网建设,是今后我省农村电力发展的重点,省作为重点扶持,市地、县共办。省对欠发达县的电网建设给予适当倾斜。分散在非贫困县的无电村、农户,由市地扶持,各县负责解决。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由县(市)政府负责,集中一定的财力、物力,动员各方面力量予以支持,电力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三)编制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各市地计委、经委要把电力扶贫纳入本地扶贫开发总体规划,把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规划的重点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需要优化电网结构和布局,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确定电力建设规模和分阶段实施的具体安排。规划和计划以县为基础编制,在县级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市地规划和计划,由同级政府批准下达。
(四)加大对农村电气化的投入。各市地县在实施电力扶贫和建设农村电气化县中,要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动员和组织群众,依靠自己的力量创造办电条件。各地政府要研究制定办电政策,多渠道、多层次筹集资金,千方百计增加对农村电气化的投入。省从农电发展资金中每年继续安排240万元重点扶持贫困村户的通电和人畜吃水用电工程,省征收的用电附加费向欠发达县返还1/3,用于欠发达县电网建设,技改资金要进一步扶持地方公用电厂的热电联产改造。根据电网装机情况,省定期为贫困县增加一定数量的用电指标,对建成的农村电气化县增加500千瓦用电指标。
(五)抓点带面,重点指导。各市地对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要抓好试点,重点指导,及时总结推广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要积极工作,创造条件,争取率先达到农村电气化县标准。
(六)进一步深入开展电力“三为”服务活动。各级电力部门要紧紧围绕农村电气化工作,深入开展“电力为农业、为农民、为农村经济服务”活动,坚持办实事、求实效,努力提高优质服务水平。要努力保证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用电,保证农村生活照明用电,加强农村电费电价管理,减轻农民负担,管好电,用好电,使有限的电力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
(七)加强对农村电气化建设的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农村电气化工作的领导,把农村电气化工作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各级主要领导要搞好调查研究,定期听取农村电气化工作的汇报,在财力、物力、政策上予以支持,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电力扶贫和农村电气化工作中的问题。电力部门要履行好行业管理职责,做好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工作。
以上报告如无不当,请批转各地执行。
山东省电力工业局
山东省计划委员会
山东省经济委员会
一九九四年八月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城市集体经济办公室等五部门《关于促进个体
【发布单位】80202
【发布文号】津政发[1992]55号 【发布日期】1992-07-20 【生效日期】1992-07-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城市集体经济办公室等
五部门《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的通知
(1992年7月20日津政发〔1992〕5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同意市城市集体经济办公室、工商局、税务局、人事局、中国人民银行市分行《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意见的精神,进一步促进我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现就有关问题作如下规定:
一、一、扩大个体、私营经济经营人员的范围
除原允许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经营的人员外,下列人员凭本单位证明,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从事个体经营或开办私营企业或到私营企业就业:
(一)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停薪留职人员;
(二)离退休人员;
(三)企事业单位的富余人员(含停产半停产企业职工);
(四)企事业单位和兼有政企两种职能并逐步向经济实体过渡,不再承担行政管理职能的行政机构内的在职人员,经所在单位批准,可在业余时间利用自有场所或指定地点,从事便民的饮食、修理、服务和小商品零售项目;
(五)符合条件、有临时户口的外地来津人员。
二、二、放宽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和方式
(一)鼓励发展个体饮食、服务、修理及贩运业,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和从事农副产品加工;鼓励私营企业向生产型、科技型、外向型发展。
(二)允许有生产经营能力的私营企业开办分支机构;允许个体工商户异地经营;允许有经营用房的个体零售商业户从事商业零售的综合经营;具备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均可从事批发业务。
(三)经有关部门批准,具备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可从事对外贸易或到国外经商办企业。
(四)允许具备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经营城乡居民日常生活必需的木材、小建筑材料、民用煤油零售业务,民用煤加工销售,室内装饰、小农具修理及房屋修缮业。
(五)经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报,允许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超原核准经营范围,推销、代销本市生产企业的积压产品。
(六)允许具体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从事广告制作和本市范围内的代理、发布业务。
(七)鼓励符合条件的外地人员在本市投资兴办独资或合伙私营企业。
(八)鼓励具备条件的本市私营企业举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和从事“三来一补”业务。具备条件的个体工商户经批准,也可以开展“三来一补”业务。
(九)支持有技术专长的人员兴办农业服务实体,注册资金可适当放宽。
三、三、对从事鼓励发展的行业和有困难的个体经营人员给予减轻税费负担的照顾
(一)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停薪留职人员,企事业单位的富余人员从事服务性行业的,经有关部门批准,经营初期,可给予减、免营业税、所得税、工商行政管理费的照顾。其他各种收费也要给予照顾。
(二)对从事个体生产经营的孤老、烈属、残疾人,可减免营业税、所得税。
(三)经有关部门批准、列入新产品开发计划的,经税务部门批准,从列入试产,取得收入起,一定时间内,可免征产品税或增值税。
(四)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开办科研机构、研制开发高科技新产品、转让技术和科技成果、承揽外商来料加工装配的,经税务部门批准,符合条件的,可提高所得税征收起点,或给予减免所得税照顾。
(五)归国华侨用侨资开办的私营企业,侨资额占50%以上的,经税务部门批准,可给予减免所得税的照顾。
四、四、积极解决个体私营企业场地、资金等经营中的困难
(一)对从事修理、冷食、水果、废旧物品收购等行业的,经批准允许在边远居民区从事流动经营。
(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可在银行、城乡信用社开立帐户。对有偿还能力的私营企业可发放小额固定资产和简易设备维修贷款,对重点发展行业生产经营急需的周转资金,可按国家规定利率给予贷款。
(三)个体、私营企业从事新技术产品生产特需的辅助性金银等稀有金属,经银行部门批准,可安排供应。
五、五、切实保护个体、私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一)任何单位不得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之外,向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对违犯者,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有权拒付,并可向政府举报,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使用的由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发票,是合法的结算凭证。任何单位不得拒绝作为报销凭证,已作了这类规定的要立即废止。
(三)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的注册登记,除国家法律、法规及市政府规章规定提交的材料和证明外,其他部门自行制定的各类许可证和附加条件,一律免除。
(四)各行政执法部门,要通力协作,各司其职,在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经营者教育管理的同时,对无照经营者采取取缔、疏导相结合的工作方针、认真进行清理。打击非法,保护合法,减少无照对有照经营者的冲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环保局等七部门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4〕054号 【发布日期】2004-05-18 【生效日期】2004-05-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环保局等七部门
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津政发〔2004〕054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环保局、市计委、市经委、市监察局、市工商局、市司法局、市安全监管局《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OO四年五月十八日
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工作方案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监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司法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的通知》(环发〔2004〕57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现就在全市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以下简称“环保专项整治行动”)提出如下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善我市环境质量、保障群众健康为目标,以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为重点,加大环境执法力度,加强部门联动和行政稽查,集中整治和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努力遏制污染反弹,维护群众环境权益,加快我市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和要求
在巩固我市2003年环保清理整顿专项行动成果的基础上,扩大清理整顿范围,重点集中治理污水、废气和其他严重的污染环境和生态破坏问题。
(一)各级政府要将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污染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对2003年以来群众投诉的问题进行一次全面清理,以查处北辰区西堤头地区环境污染为突破口,按照辖区环境管理责任制的规定,对本地区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有力措施,进行集中整治;对长期得不到解决的老大难问题,要组织有关部门制定计划,进行综合治理,让群众看得到治理的进展和效果,解决情况要向群众反馈。
(二)整治建设项目违反《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天津市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的问题。尤其是重点整治钢铁、电解铝、水泥、铁合金等行业违规建设与结构性污染问题,以及建设开发中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突出问题。要对1998年以来的建设项目进行一次全面清理,逐一认真复核,对没有依法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已经投产的,要依法责令停止生产或使用,在建的要立即停建,经审批后方能复产;对没有通过环境保护“三同时”验收擅自投入生产或使用,或建成后环保设施不正常运行、污染物排放超标的,一律停产治理。
(三)严厉查处死灰复燃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对逾期未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一律依法取缔、关闭,采取停止供电、供水措施,对有关设备就地销毁,严禁向其他地区转移。对违法转让淘汰设备的,按照有关法规予以处罚,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妥善安置职业病人。
(四)对企业排污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对初次发现超标排污的企业,且污染物超标排放幅度不超过50%,尚未造成严重污染的,可依法责令其停止超标排放,作出书面承诺,限期整改。对造成严重污染事故,以及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一律停产整顿。对于在2001、2002年严查行动和2003年清理整顿行动中已经受到查处、现仍有超标排污行为的单位,一律按照有关法律规范规定的上限予以处罚,并责令停产治理,未经市环保局验收,不得恢复生产。对废弃危险化学品未做无害化处置的企业,一律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予以处罚。
(五)对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场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存在超标排污问题的,一律责令整改,并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对污水处理厂不能坚持正常运营的,要采取措施确保正常运营。对污水处理厂因不正常运营,造成污染事故的,要依法严肃处理。
(六)对生产、贮存、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进行全面清理。化工生产等有关单位要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防止有毒有害和放射性物质的排放和泄漏,杜绝危害人体健康事故的发生。
(七)对于区县人民政府制定扶持企业的政策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凡是限制、阻碍环保执法,违规减免排污费的规定、办法和做法,一律予以纠正。对于已经造成严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地区,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补救。对于地方保护主义思想严重,拒不纠正,包庇纵容环境违法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政府及职能部门领导干部,要公开处理。
三、工作分工
市环保局、市计委、市经委、市监察局、市工商局、市司法局、市安全监管局要按照工作方案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确定工作重点,组织开展全面的清理行动,确保清理工作不留死角。
市和区县环保部门负责对企业环境行为的统一监督管理,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及时发现和查处环境违法问题。对依法需要停产、关闭的,报请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对构成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的案件,及时移送公安、检察机关。
市和区县经济部门负责对死灰复燃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逾期未淘汰的落后的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进行清查,并依法提请同级人民政府予以关闭;对出租厂房、场地用于从事生产加工的单位和企业进行全面清理,违反国家环境保护有关规定的,一律解除租赁合同,予以清除。
市和区县工商部门负责协助执行政府对违法企业下达的取缔关闭决定,依法办理变更、注销手续或吊销其营业执照;对无照经营的不法企业依法取缔。
市和区县监察部门要积极配合环保等部门开展的此次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凡因当地区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未认真履行职责而造成环境污染事故或安全生产事故,以及在此次整治工作中清查不力、整顿不到位,采取走过场或违反规定擅自批准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立项,造成环境污染或安全生产事故的,要根据有关规定,追究区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市和区县司法行政部门要加强环保法制宣传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等环保法律法规,提高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及经营者的环保法律意识,为开展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市和区县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管,促使企业完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或减少因企业安全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拟由陈质枫副市长任组长,市环保局、市计委、市经委、市监察局、市工商局、市司法局、市安全监管局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环保局。建立环保专项整治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市环保局、市计委、市经委、市监察局、市工商局、市司法局、市安全监管局等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与合作,充分发挥统一组织协调作用,严格按照国家要求,研究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的重大问题,确定督办重点。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和支持,增强执法合力,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环保专项整治行动任务的完成。
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辖区内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的组织领导,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并成立以政府主管领导为组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方案,周密部署,保障经费,狠抓落实。群众投诉多、环境污染严重地区的政府要制订环境综合整治具体实施计划,确保环保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二)严格落实环境保护行政责任追究制。对严重环境违法行为,不仅处理事,还要处理人。严格执行违反环境保护法规行政处分规定,对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境污染造成严重影响的,特别是对环境违法行为不制止、不查处,甚至放任、袒护、纵容、包庇的,要坚决查处,追究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触犯刑律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对未认真履行职责造成环境污染事故,以及在执法检查中执法不力、查处不到位,采取走过场或违反规定擅自批准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立项,造成环境污染事故的,要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督办处理重点环境问题,公开查处大案要案。各级政府对突出环境问题要采取挂牌督办措施,不解决不撤牌。对重点环境违法案件要进行公开查处。
(三)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保护环境、维护群众利益的决心和开展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深入宣传环保法律法规,使之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社会各阶层的环境法律意识。公布“12369”环保举报电话,曝光一批环境违法典型案件和违法企业名单,营造震慑违法者、鼓励群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浓厚氛围。
(四)严格报告制度,加强信息通报。建立环保专项整治行动报告制度,是加强上下协调,确保政令畅通的重要措施。各区县每周要向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工作进展情况,重要情况和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要随时报告,重点环境污染问题和查处的典型案件要及时上报,不得瞒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区县环保专项整治行动的进展情况、重点督办问题的进展情况、典型案件的查处情况、环境违法问题的立案和结案情况以及信息上报情况,要定期进行通报。市领导小组根据要求,将我市工作进展情况向全国环保专项整治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报告。
五、具体步骤
(一)5月20日至5月30日为准备动员阶段。各区县人民政府根据本方案要求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动员和部署,并将有关情况和实施方案在5月20日前报告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5月30日至6月中旬为自查自纠阶段。各区县人民政府对辖区内重点污染问题和有悖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政策进行自查自纠,提出整治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在此基础上确定挂牌督办名单。市领导小组将于6月30日前,将阶段性工作总结和市级重点挂牌督办名单上报全国环保专项整治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
(三)6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全面整治阶段。6月中旬至7月中旬,各区县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查出的重点环境问题进行集中整治,公开查处一批典型案件。各区县环保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将本区县典型环境违法案件的查处情况和政策清理情况于7月20日前报告市领导小组,由市领导小组汇总,于7月30日前报告全国环保专项整治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市领导小组组成联合检查组,对重点挂牌督办的问题进行现场检查。
8月上旬至9月中旬,迎接全国环保专项整治行动联席会议联合检查组对我市有关工作情况进行现场检查。
(四)9月下旬至11月为总结提高阶段。各区县人民政府认真总结本次行动取得的成效与不足,提出加强长效管理的措施,认真加以落实。组织一次“回头看”活动,防止污染反弹。11月10日前,将本区县2004年环保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总结报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领导小组对全市整治情况进行总结并报市人民政府,于11月20日前将全市工作总结报告全国环保专项整治行动联席会议办公室。
天津市环境保护局
天津市发展计划委员会
天津市经济委员会
天津市监察局
天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天津市司法局
天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OO四年四月三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