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党支部建到网上
把党支部建到网上
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党支部
一个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政党,必然是一个崇尚科学、追求现代化的政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努力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见到成效,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依托学科网站建设,2010年3月病生党支部“支部建设”网页在全体成员的共同策划和精心制作下终于初具雏形。
而今,回想起当初创建支部网页的这个提议,大家不得不佩服重点实验室主任、973首席科学家、全国劳动模范陈国强教授的高屋建瓴。
2008年9月,当时支部正在为“支部成员值日制”的推行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在一次具体规则的讨论中,陈老师建议道,“支部党员值日不能变成只是监督,要善于发现团队成员中的好人好事。目前,实验室网站正在筹备中,支部可以在其中增加一个网页,以便通过这个窗口加强对先进事迹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能推进支部日常工作的开展,原来是支部建在连上,现在支部可以建在网上„„”此项提议立刻吸引了我们的兴趣。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网络化已然成为时代潮流,“网上世界”迅猛发展,整个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和便捷的特性,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行为,网络的政治功能日益显现,利用信息网络在高校创新党建工作手段,开辟党组织活动空间,应该具有可操作性,也为我们支部的党建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
“网上建家”:开辟支部党建新阵地
进入病生支部网页,在“支部成员栏”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3位支部成员的生活照。一张张亲切的笑脸上透射着稳重的自信,又仿佛在向访问者发出邀请,“欢迎加入我们的行列,有困难或问题尽管来找我,让大家成为工作和生活中的朋友!” 此番全体党员在科室网站上公开亮明身份,不仅便于接受群众的监督,而且可以增强党员的自律意识和示范作用。在我们支部这个大家庭里,每一位成员都清楚地认识到党组织、党员的地位不是自发形成的,也不是上级规定的,而是取决于党员自身形象,要有作为才能有地位。因此,必须依靠全体的力量,把支部工作与人才培养、学科发展有机融合作为自身的建设目标和特色,不断提高主人翁意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使自身成为学科发展的中坚力量,即思想素质、业务能力与工作业绩远高于普通群众,才能充分体现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此,几年来,支部成员始终兢兢业业奋战在科教研和管理第一线,特别是在陈国强教授身体力行地带领下,尽管待遇不高,尽管劳累异常,但大家淡泊名利,团结竞争,合作共赢,始终保持着旺盛的工作热情,老教师甘为人梯,名教授愿作铺垫,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科教先锋号”、“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称号纷至沓来,青年成员承担教学和科研项目的能力也始终走在学院前列。在2009年末民主评议党员的活动中,所有成员均在科室群众无记名投票中获得优秀评分。
“网上课堂”:搭建党员学习新平台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我们的支部从年龄层次的分配上来看是个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团队,如何提高支部整体的理论素养,做到学有成效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支部成员基本上都是学科骨干,整天忙于科研、教学、管理,还要照顾家庭,时间确实非常紧张。为了切实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同时也能兼顾大家的工作和生活节奏,除了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制定支部工作计划、讨论重大决策和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之外,大家尽可能地利用短信平台和网络资源加强成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为此,我们在支部建设网页上开辟了“理论学习”专栏,制作了《党章》、《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党的章程和党建重要理论学习讨论的互联网链接,定期更新近期党中央重要精神的相关链接。如此一来,每位成员可以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对理论知识加以系统和及时地学习,此举方便了党员自学,也提高了学习实效。同时我们也把每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的总结材料挂到网页中“支部工作要点”,以此能让大家在会后随时重温自己当时的想法和见解,并了解其他支部成员的思想动态。同时,针对某一阶段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推出了“每月一荐”。大家普遍反映,“今后再也不用为担心由于业务繁忙而耽误党务学习烦恼了,即使身在海外,也能与支部的其他成员保持同步进行思想交流。”
“网上展示”:畅通党群沟通新渠道 在支部建设网页中“支部活动栏”占据了大量的篇幅,因为我们都明白,一个基层党支部要在群众中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并且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与它存在的方式是息息相关的。基层党支部的工作除了要加强自身班子、队伍和相关制度建设之外,还肩负着协调科室内部党、政、工、团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协助行政科室负责人全面有效开展工作的职责。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也明确指出,党的基层组织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在扩大党员参与面、提高实效性上下功夫,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鉴于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病生党支部工作要点》公布在“支部工作要点”,时刻提醒每一位支部成员铭记自己的承诺,心甘情愿地在群众的监督下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同时,为了响应中央党务、政务、财务公开的号召,我们也在该栏公布科室下拨支部活动经费的使用明细。在支部的经常性工作要点中我们明确指出,病生支部今后将继续把支部工作与人才培养、学科发展有机融合作为自身的建设目标和特色,合理定位工作重心,扎实推进科研和教学工作。于是,在学科人员急速增长和实验室管理上暂时出现真空期时,支部及时推出了“支部成员值日制”和配套管理措施;在2009年病生团队整体搬迁和学科内部PI负责制越来越趋向于成熟时,迅速转变职责,采取化整为零,积极配合各自的PI协调组内工作正常运行。而在“生日庆典”、“敬老爱老”、“影视沙龙”、“红色之旅”、“支部信箱”中则处处体现着“支部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方针。为了使理论学习不流于说教,支委结合当前的形势,不定期地举办主题影视沙龙、专题文化讲座并筹措活动经费进行社会考察。在这些活动中,积极邀请学科的其他成员甚至家属一起参加,既增进支部成员与整个学科团队的联系,也赢得家属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扩大了支部工作的影响力,为今后党员的发展工作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2008年底起,鉴于支部以往工作所取得的出色成绩,科室行政领导特批了支部每年可有2万元经费用于开展社会考察。经过商讨,全体支部成员一致认为,这笔经费可以转而惠及病生团队每一位成员,用以营造更加温馨和谐高效的工作氛围,增强整个团队的凝聚力。因此,从2009年3月起,支部发起了为团队全体成员庆祝生日的活动。现在,重点实验室的每位成员都能很方便的通过“生日庆典栏”了解当天的生日之星是哪一位,而每位党员的手机里也都存储了团队将近80位教师和研究生的生日信息,在他们生日的当天,寿星们会收到精心准备的生日蛋糕券、印有全室人员签名的贺卡和一条条温馨祝福短信,这些小小的心意温暖着科室每一个成员,大家希望藉此行动可以使爱心得以在团队成员间彼此互相传递。在病生团队中,无论谁有困难,支部成员都会竭尽所能伸出援手,大家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为科室和谐高效地进取不遗余力。
病理生理学党支部建设网页虽已初具规模,但在我们的理解中“网上支部建设”应该不同于传统的党建网站,而是更强调其互动性、开放性和立体性,是一个把党员的教育管理、党务办公集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即实现实体支部的网络化办公。因此,很多功能在确保网站运行政治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今后,我们将在党委组织部及院领导的指导扶持下,在科室行政领导的关怀支持下,在全体支部成员求真务实的实干下,把我们的网站越办越好,留下病生党支部成长的点点足迹。
第二篇:上海交大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党支部:把党支部建到网上
上海交大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党支部:把党支部建到网
上
2010年11月19日08:12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党支部网页,在“支部成员栏”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13位支部成员的生活照。一张张亲切的笑脸上透射着稳重的自信,又仿佛在向访问者发出邀请,“欢迎加入我们的行列,有困难或问题尽管来找我,让大家成为工作和生活中的朋友!” 将全体党员在科室网站上公开亮明身份,不仅便于接受群众的监督,而且可以增强党员的自律意识和示范作用。
这个支部建设自己的网页,时间并不长,只是在今年3月初具雏形,不过,他们这个网页的诞生过程,以及从中可以吸取的创新精神,却值得我们借鉴。
“网上建家”:开辟支部党建新阵地
病生支部是一个屡获“科教先锋号”、“优秀教学团队”等先进称号的支部;这又是一个不满足现状、希望把支部建设更好地与科研团队现状紧密结合起来的支部。在这样的背景下,支部建设自己的网页应运而生了。
2008年9月,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正在制定“支部成员值日制”的规章制度。新制度的推行需要公示,然而,由于实验室工作人员分散、工作时间不一等原因,始终无法找到一个能够覆盖全体成员的公示渠道,更影响了后续工作的进展。就在此时,重点实验室主任、973首席科学家、全国劳动模范陈国强教授建议:“支部党员值日不能变成只是监督,要善于发现团队成员中的好人好事。目前,实验室网站正在筹备中,支部可以在其中增加一个网页,以便通过这个窗口加强对先进事迹宣传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也能推进支部日常工作的开展,原来是支部建在连上,现在支部可以建在网上„„”此项提议立刻吸引了在座党员们的兴趣。经过讨论,支部成员一致认为,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网络化已然成为时代潮流,“网上世界”迅猛发展,整个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和便捷的特性,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动行为,网络的政治功能日益显现,利用信息网络在高校创新党建工作手段,开辟党组织活动空间,能够为支部的党建工作带来新的机遇。
就这样,依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细胞分化与凋亡实验室网站,病理生理学校验室迈出了支部建在网上的第一步。
“网上课堂”:搭建党员学习新平台
病生支部是个以年轻人为主体的团队,如何提高支部整体的理论素养,做到学有成效是个值得探索的问题。支部成员基本上都是学科骨干,整天忙于科研、教学、管理,还要照顾家庭,时间确实非常紧张。为了切实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同时也能兼顾工作和生活节奏,除了定期召开党员大会制定支部工作计划、讨论重大决策和开展专题组织生活会之外,党员们尽可能地利用短信平台和网络资源加强成员之间的学习和交流。为此,“支部建设”网页专门开辟了“理论学习”专栏,制作了《党章》、《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党的章程和党建重要理论学习讨论的互联网链接,定期更新近期党中央重要精神的相关链接,使每位党员都能够结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对理论知识加以系统和及时地学习。同时支部每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的总结材料都会挂到网页中的“支部工作要点”栏目,以此让党员们在会后随时重温自己当时的想法和见解,并了解其他支部成员的思想动态。同时,针对某一阶段社会上的热点问题推出了“每月一荐”,党员们普遍反映,“今后再也不用为担心由于业务繁忙而耽误党务学习烦恼了,即使身在海外,也能与支部的其他成员保持同步进行思想交流。”
“网上展示”:畅通党群沟通新渠道
一个基层党支部要在群众中体现其存在的价值,并且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与它存在的方式是息息相关的。基层党支部的工作除了要加强自身班子、队伍和相关制度建设之外,还肩负着协调科室内部党、政、工、团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协助行政科室负责人全面有效开展工作的职责。因此,病生支部制定了详细的《病生党支部工作要点》公布在“支部工作要点”,时刻提醒每一位支部成员铭记自己的承诺,心甘情愿地在群众的监督下出色地完成自己的使命。同时,为了响应中央党务、政务、财务公开的号召,党支部也在该栏公布科室下拨支部活动经费的使用明细。在支部的经常性工作要点中明确指出,病生支部今后将继续把支部工作与人才培养、学科发展有机融合作为自身的建设目标和特色,合理定位工作重心,扎实推进科研和教学工作。于是,在学科人员急速增长和实验室管理上暂时出现真空期时,支部及时推出了“支部成员值日制”和配套管理措施。在2009年病生团队整体搬迁和学科内部PI负责制越来越趋向于成熟时,迅速转变职责,采取化整为零,积极配合各自的PI协调组内工作正常运行。而在“生日庆典”、“敬老爱老”、“影视沙龙”、“红色之旅”、“支部信箱”中则处处体现着“支部为党员服务,党员为群众服务”的工作方针。为了使理论学习不流于说教,支委结合当前的形势,不定期地举办主题影视沙龙、专题文化讲座并筹措活动经费进行社会考察。在这些活动中,积极邀请学科的其他成员甚至家属一起参加,既增进支部成员与整个学科团队的联系,也赢得家属对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扩大了支部工作的影响力,为今后党员的发展工作打下了扎实的群众基础。自2009年3月起,支部还发起了为团队全体成员庆祝生日的活动。现在,重点实验室的每位成员都能很方便的通过“生日庆典栏”了解当天的生日之星是哪一位,而每位党员的手机里也都存储了团队将近80位教师和研究生的生日信息,在他们生日的当天,寿星们会收到精心准备的生日蛋糕券、印有全室人员签名的贺卡和一条条温馨祝福短信,这些小小的心意温暖着科室每一个成员。也让爱心在团队成员间互相传递。
在开展以世博先锋行动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的过程中,病理生理学党支部专门召开了专题组织生活会,并将总结材料挂上网。经过支部成员们的热烈讨论,提出了要做好三个角色或扮演好三种身份:一是积极的参与者或参观者,二是热情的东道主或推介者,三是文明生活的实践者或展示者,即“better people” live in “better city” with“better life”。如何将理念落实到实际,党员们还提出了作为工作在医教研第一线的高校教师,理应结合医学背景,开展志愿者活动,为世博服务。在校园里要教学实践作出表率、时时处处注意形象、文明礼仪作模范,各个教学环节上实现部门沟通、师生沟通、校社沟通无障碍,响应号召“感受世博,践行文明,弘扬新风”。大家普遍认为,逐步建立健全“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科室运行机制,力争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必将成为今后团队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围绕这个中心工作,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支部成员应严格遵循主任领导的PI负责制运行模式,根据各自岗位的特点,制定行之有效的自身工作方案,主动协助PI开展各项工作,在课题组的日常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发挥示范作用,并以此充分调动周围群众的积极性,促进团队和谐发展和个体迅速成长。
从最初由一则公示引发的讨论,到如今温馨的网上家园,病生支部深切地感受到,信息化载体确实为支部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然而,对于他们而言,支部建在网上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如何依托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充实支部成员的工作和学习、提升支部的凝聚力,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还有很多。
第三篇:把供电党支部建设
把供电党支部建设
成为促进供电企业跨越发展的坚强堡垒
基层党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实现供电企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重点在基层,活力在基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抓基础、打基础”的工作,切实将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建设成为促进供电企业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坚强堡垒。必须在基层党建工作重要性紧迫性上树立新认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工作不力,再好的政策措施也难以贯彻,再好的发展思路也难以落实,再好的发展成果也难以巩固。
而建设好基层党组织也就是供电所党支部,必须有效发挥党组织作用上开创思路。加强供电所党建工作,必须大力推进思想解放,着力破解一切妨碍发展的障碍,不断创新和调整党的组织设置形式,努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物质优势。要结合新形式,新发展,新要求,结合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要求内容。要进一步研究扩大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思路和措施,从广大电力客户关心的问题入手,用过党务公开、所务公开、民主议事等形式,畅通民意渠道,凝聚各方力量,促进和谐。
第四篇:把菜篮子工程建设好
把菜篮子工程建设好
——来自袁州区湘赣蔬菜有限公司无公害蔬菜基地的调查
市服务业发展办、市社联联合调查组
一个惠及几十万市民,每天为城区供应数万公斤新鲜蔬菜的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却鲜为人知。近日,市服务业发展办、市社联组织部分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对袁州区湘赣蔬菜有限公司及其生产基地进行了一次调查。
现 状
袁州区湘赣蔬菜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6月,位于袁州区寨下乡大宇村,规划种植面积1500亩,实际投产面积550亩。该地四面环山、土壤肥沃,方圆30公里没工厂,无污染,是一个天然的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基地的主要品种黄瓜、辣椒、茄子、上海青等都已通过江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的检测,基地已被列入中心城区政府菜篮子工程之一。公司现有农技师3人(其中两人分别是高薪从湖南、高安聘请的蔬菜种植专家),技术员6人,农民工200余人。公司实行股份制经营,自筹资金500万元,常年种植黄瓜、茄子、苦瓜、西红柿、辣椒、上海青、芹菜、大蒜、豆角、莴笋等20多个品种蔬菜,日销售蔬菜3万多公斤,年生产销售无公害蔬菜7000多吨。产品大部分供应中心城区,其中,黄瓜、茄子占中心城区市场供应量的90%左右。
基地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行业标准和《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范》进行生产管理,种植的蔬菜生态、环保、无公害。总经理伍贵生从事蔬菜贩运20余年,是中华供销总社认定的全国农产品经纪人,曾荣获市供销合作系统2007“十佳农产品经纪人”称号。
问 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公司在生产运营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劳力资源短缺。公司采取就地就近聘请农村富余劳力做合同工的办法组织生产,每天投劳150~200人,但由于年轻有技术的农民都外出打工,所聘的人多是妇女和老人,农忙时节,妇女老人也难聘请,只好高价到外乡外县请钟点工,导致公司生产成本增加。
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由于资金短缺,政府又没投入,该基地蔬菜生产方式粗放,诸如规范蔬菜基地所应具有的采摘通道、固定大棚、喷灌、水圳、粪池等基础设施也难以配套。基地中心有一条小溪,由于没有疏浚与闸控,今年遭遇大暴雨,导致蔬菜被淹,直接经济损失达65万元,洪水过后,他们自筹资金50多万元进行了整治,区里只下拨灾害补助资金3万元,公司负债较重,企业运转艰难。
三是租地方式欠妥。首先是承租期限短,公司与农户只签订了五年的土地租赁合同,从而制约了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助长了短期行为;其次是租用地价过高,农民转让土地后,不仅获得了国家种粮补贴,而且每亩每年要收取500元租金,而承租方却没得到国家任何惠农补贴。
四是经营理念不新。公司目前虽是股份制经营,但在规划、产业延伸、市场运作等方面缺乏现代企业的管理机制和人才。
建 议
公司虽有做大做强的愿望,但面临的困难重重。为此,调查组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蔬菜产业既是菜篮子工程,又是惠及民生的工程,也是一项朝阳产业。近年,中心城区人口将倍增到50万~80万,现有蔬菜基地1万余亩,自给率不足20%,这应引起市委、市政府和袁州区领导的重视,要加快推进中心城区菜篮子工程建设,改善民生,保障中心城区新鲜蔬菜长期稳定安全供应。要制定规划,力争两年内种植面积翻两番,自给率达80%,基本解决中心城区吃菜难、吃菜贵的问题。作为现有基地,市、区两级政府要高看一等,尽快建立蔬菜生产发展基金,整合涉农资金,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把菜篮子工程建设好。
二要创新体制机制。公司应从自身实际条件出发,借鉴外埠好的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经验,采用“订单农业”、“超市农业”、“公司+农户”和“公司+基地+市场+农户”等模式,大力发展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对周边农户实行订单生产收购,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做到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同时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人才,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三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作为专业蔬菜生产基地,没有好的种植大棚与排灌、运输等设施,就难以批量生产反季节蔬菜应对市场。所以,当务之急是政府有关部门要协调好公司与农户的关系,将已签订的土地租赁5年期合同调整为10年以上,从而加大对基地各项有关设施的投入。同时,市、区两级的涉农资金要重点向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使基地建设有一个看得见的变化。
四要争取政策专项扶持。种菜与种粮应享受同等待遇,现在是农民转出土地获得了租金,不耕作还可享受国家每年每亩100多元的种粮补贴,而蔬菜公司却没有享受到政府一分钱的政策红利,公司成立一年多仅得到区农业局3万元的洪灾补贴。要让基地享受到国家惠农政策,市、区两级蔬菜生产发展基金,要尽快建立起来并向基地倾斜,作为公司也要争取各有关方面对口资金扶持,借助外力解决固定投资所缺资金,增强蔬菜生产和发展的硬实力。
五要逐步提升档次品位。要改变目前蔬菜与农田“插花”的现状和无公害蔬菜与大众蔬菜同价不同质的现象,必须对规划区域的山地水塘等资源进行整合,使基地集中连片;同时,要减少农药与化肥施用量,使蔬菜生产向绿色、无公害、有机逐步迈进;要加大产品宣传力度,做好产品包装和品牌创建工作,在中心城区和大型超市都要设立直销门市部和柜台,并加强蔬菜原产地的生产和保护。
第五篇: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
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离不开精神的力量。
“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日前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高度概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的伟大号召,鼓舞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为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懈奋斗。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使命,扛起建设美丽中国的历史重任。55年时间,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变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鸟的乐园”,最根本的就在于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始终牢记修复生态、保护生态的历史使命。今天,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新使命。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深刻铭记任何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的历史教训,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以切实之举践行使命,以身体力行落实责任,汇聚起13亿人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磅礴之力。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艰苦创业,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品格艰苦奋斗、攻坚克难。在当年恶劣的环境条件下,塞罕坝人吃黑莜面、喝冰雪水、睡地窨子,激发起的是“一日三餐有味无味无所谓,爬冰卧雪冷乎冻乎不在乎”的乐观主义情怀;更坚持依靠科学精神解决高寒地区造林育林的技术难题,一代接着一代干,创造了从一棵树到百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建设美丽中国的进程中,无论是破除能源资源约束难题,还是偿还生态环境欠账,都不是一次冲锋就可以解决的。但只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传统,发扬爬冰卧雪、以苦为乐的精神,发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精神,持之以恒、久久为功,什么难题不能破解,什么大事不能干成?
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历经55年建设发展,塞罕坝展现出生态良好、生产发展、生活改善的美好图景,深刻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论断,深刻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今天,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紧迫而艰巨,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塞罕坝这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范例启示我们,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作为基本方针,把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作为基本途径,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以塞罕坝精神为标杆,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就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