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度开发孝感旅游资源 多元河道盘活孝感文化
四度开发孝感旅游资源
多元河道盘活孝感文化
徐汉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孝感 432000)
摘要:孝文化旅游经济应以历史人物、历史遗址、神话故事、店堂庙宇、农业集团为旅游点,采用梯度推进理论,运用四度开发策略,吸收国内外政府资本和民间资本。变孝感人文文化为经济,变孝感特色为经济,变孝感小吃为经济,变孝感民风民俗为经济。采用转让“孝感动天”冠名权,转让“孝感动天”宣传权,转让“孝文化”系列产品经营权,合伙经营“孝文化”系列产品,发行“孝感动天”系列邮票等筹资方式。努力筹集百亿资金,着力提升孝文化精神,使孝感辖区处处有孝文化景点和农业旅游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梯度;推进;四度;整合;孝感;资源;文化;名城
一、孝文化旅游经济概述
1、孝文化旅游经济的概念。孝文化旅游经济是以孝文化资源为客观载体,从主观上满足人们日益不断增长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
2、孝文化旅游经济的特征。第一、具有历史性,以历史人物和传说为载体,做到有证可考。第二、具有真实性,孟宗故事和黄香故事有史可考。第三、具有文学性,董永和七仙女故事是神话故事,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第四、具有价值性,社会主义孝文化价值内涵具有精神训导作用。第五、具有经济性,整合孝感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可以持续发展孝感的经济社会。第六、具有进步性,以孝文化传承于人传承于世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第七、具有推广性,城乡资源有效结合具有一定的可推广性。
3、孝文化旅游经济开发的指导思想。美丽动人的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以及历史人物孟宗的故事和黄香的故事,在社会价值观上表现为孝德文化、精神文化明和和谐文化,孝文化精神应该以大孝带动小孝,以个体孝德带动群体孝德。
4、孝文化旅游经济开发的基本原则。其一要符合当前的精神文明原则。其二要符合社会主义道德价值取向原则。其三要符合产业结构调整原则。其四要符合可开发性原则。其五要符合可和谐发展原则。其六要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其七要符合交通便利原则。其八要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原则。其九要符合经济效益原则。其十要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原则。在此,构建孝文化旅游开发区的最基本原则就是:“必须坚持方向性、科学性和全面性原则。”
5、孝文化旅游经济开发的客观条件:一是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二是有良好的城市形象。三是有独特的区域优势。四是有完善的发展设施。五是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六是有丰富的人文资源。七是非物质文化资源。八是有地方政府的扶持。九是有爱国华侨的帮助。十是有“大学生的创业精神。”[2]
6、孝文化旅游经济开发的基本构思就是“梯度推进理论”。[3]首先是构建三个“一度”大孝文化品牌,即:董永、孟宗、黄香孝文化品牌。其次是 “二度” 开发九个孝文化区域品牌,即:孝感、孝昌、孝南、云梦、安陆、应城、汉川、大悟。诸如:孝南的卧龙、朋兴、鲁班湖;汉川的马口、回龙;云梦的义堂、伍洛;应城的郎君、天鹅;安陆的接官、棠棣;孝昌的花园、白沙;大悟的宣传店、仙居顶等等。再次是“三度”开发孝感的二十多个孝文化品牌。一是在从文方面有勤奋好学、著书立说的彭大寿、熊赐履、秦应逵、徐焕斗、、张必先、安危。二是在从政方面有投笔从戎,革命为民的李文田、张玉清、郭述申、郭安仕。三是在从教方面有献身教育,教书育人的陈兆庆、屠仕守、黄子仁、石凤翔、刘惠芳。四是在从艺方面有彭仰钦、祝康斋、李纯斋。五是在从孝方面有谭之平等等以及黄
[1] 1
埔军校一批革命人士。最后是 “四度”开发与孝感相关的历史名人文化经济,诸如:李白、赵匡胤、伍子胥、刘伯温等等历史人物。
二、有序进行“一度”开发孝感旅游资源
1、深度开发董永文化。一是要有反映董永劳役之苦,家途四壁,一无所有的人文景观。二是要有董永卖身葬父的景观,反映董永的孝德之心。三是要有槐荫树景观,反映土地公公热心为忠孝之人喜牵红线的感人故事,反映社会层面对孝德的认可程度,终使树上鸟儿成双对,槐荫树下结良缘的情结。四是七姐下凡,腾云驾雾到人间,众姐妹置身凤凰池,反映七姐下凡前的思想斗争。五是七姐日织十帛,十日织百帛,使董郎夫君偿债赎身,反映夫妻二人同舟共济的情形。六是饭山情怀,夫妻双双把家还,反映夫妻二人恩恩爱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情形。七是建设董天保游乐园,树立男挑水,女织布雕像。八是完善鸳鸯楼服务项目,设有街舞,歌厅,茶楼,戏楼等等。九是丰富双峰山传奇故事、建设双峰山开发区,拟建董永墓地——一说董贤村,二说孝贤祠陈列董永卖身葬父的传承者的文物资料:一是魏晋时期的曹植《灵芝篇》,二是千宝的《搜神记》。陈列2006年6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孝感城区还要整合槐荫大道、分丝路、理丝路、枚宁关、三元井、挑水等街容街貌等等。
2、深度开发孟宗文化。一是着力开发双峰山,整合白云寨。修缮黄巢起义——好汉坡。建设刘伯温写兵书纪念馆。力保国家森林公园海拨888米,圈养金钱豹等野生动物,提升4级风景名胜区品质。建立孟宗纪念馆,树立孟宗哭笋腊像;在孝昌县青山口孟家粟林村再现孟宗哭竹,哭得数九寒天,竹笋满园景象。传承孟宗孝行为感动皇帝招贤故事,在宝鼎三年(268年)官至司空,是三国时期吴国中后期的大臣,在母死后弃官奔丧,辞官回乡,于建衡(恒)三年(271年)逝世,葬于武昌,展现孟宗五大孝行事迹。据《江夏县志》记载,有亭址遗碑,江夏县东南四十里有个孟桥村(今武昌实验中学背后),设有孟宗哭竹亭。完善天下第一滑桥设施,石梯全长600米。建设双峰山绿色水果园。建设双峰山生态植物园。撰写双峰山传奇故事,是七姐百日后升天留给儿子董天保的母爱两个乳房的故事。生产竹笋药膳:诗云:“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叟冬笋出,天意报平安。”开发双峰瀑布挂银帘景观区,修缮孟宗墓地(武昌),修缮双峰山“百步天梯”,修缮周巷镇青山村青山口西南方向的“哭竹港”,拓展三月三孟字文化会内涵,使周巷镇青山村每年举办一次孟宗文化会。考察日本祗园孟宗山,据说山上有孟宗像。宣传孟宗结网捕鱼,腌制后寄送给母亲,母亲避却又将腌鱼退还给儿子,是一个极的廉政题材。修缮孟宗母亲墓地(设孝昌县青山口孟家粟林村)。二是开发观音湖——(孝昌县)建立观音佛像,建设观音湖宾馆,拓展观音湖渔业,建设观音湖水上公园,建设观音湖生物果园,建设观音湖石棚——传说是秦始皇搬来的,乾隆御购节孝金匾——大砦村有两棵龙柏可作印证。
3、深度开发黄香文化——(云梦县)。一是建设黄香公园,即要有腊像馆又要有生态园区(在原地建设),开发黄香扇枕温衾文化系列产品,开发帷账产品、驱蚊产品、驱蝇产品、木床产口、枕席产品、暖卧产品,黄香为民故事产品。二是建设秦代竹简展览馆(原地建)。三是建设楚王国遗址展览馆(原地建)贰国、轸国、郧国均建都于此。是周、秦、汉三代延续使用的重要城邑故址,有着近3000年的历史。打造西周城垣,楚王城西城,有麋鹿出入其间。有楚王结子四千乘游猎产品。四是传承云梦古泽观皮影(东正街95号秦孔刚)。五是建设传统美食一条街,生产云梦鱼面,云梦汤饭。六是建设黄香墓地。七是开发楚文化发祥地,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古塞堡800多处,故文物,国家一级品100多件。八是展览周田村东汉陶木。把云梦建设成为“楚国别都”、“黄香故里”、“古泽云梦”三大名片。
三、有序进行“二度”开发孝感旅游资源
1、深度开发李白文化——安陆。一是修建李白客居十年的白兆山,酿造李白酒隐十年之酒,建设李白在安陆蹉跎十年的故居及风景园。二是开发安陆钱冲的银杏基地,大力开发药品系列产品和食谱系列产品。
2、深度开发红色文化——大悟。一是修缮中原突围迎来红色中国开新元的纪念馆和活动中心。二是修缮大悟山金顶上的“弥陀寺”,是隋末名将伍云昭修建的寺庙,迄今有1310余年。三是在将军县建将军名人馆。四是修缮与扩建鄂豫边区革命烈士陵园(全国十大陵园之一)。将军故居可设市级、省级或国家级三个层面。
3、深度开发汈汊湖文化——汉川。一是开发汈汊湖畔采红莲系列产品。二是发展鱼餐业产品。三是开发捕渔业务。四是建立渔民下湖机制。
4、深度开发温泉文化——应城。一是完善汤池温泉洗愁烦系列项目。二是开发新石器时代的门板湾遗址,距今5000多年,是二十世纪中国文物考古重大发现之一(在今应城市城北街道办事处)。
5、深度开发皇帝师爷文化,——孝南。修缮闵集乡凤凰台,修建帝师纪念馆。
6、深度开发群孝贤能文化,——开发全市(二十多位,群孝故事与故居)
四、有序进行“三度”开发孝感旅游资源
1、深度开发民风民俗旅游纪念品,使孝文化旅游产品具有“表现贴切、策划新奇、构思巧妙”的表现形式。[4]
2、孝文化旅游生态产品开发系列工程(略)
3、孝文化旅游经济开发传播策略系统工程
一是新闻传播策略工程:即报纸载体、杂志载体。二是重大活动传播策略工程。三是广告传播策略工程。四是影视传播策略工程:台湾脚走进孝感。孟宗的故事。黄香的故事。五是出版传播策略工程。六是公关传播策略工程,利用台湾、香港、港门等华人团体。七是戏曲董永与七仙女有:《槐荫树》、《织锦记》、《遇仙记》、《天仙配》。其基本原则是:既可以自己出书、出文章、出戏曲出影视作品。也可以是运用他人的、现有的书籍、文章、影视作品。既可以是个人行为,也可以是团体行为,还可以是国际行为。其作品的权责利要界定、分割、兼顾、统筹。既要有短期行为,又要有长期行为。禁止超越国家法令和国际法令的出格行为或理念或架构。
五、有序进行“四度”开发孝感旅游资源
深度开发利用孝感农业集团:一是孝南区有湖北瑶池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金稼园农业有限公司,天佳集团怡盛生态农业科技联合开发公司。二是云梦县有湖北孝武集团农业产业园。三是孝昌县有鸿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四是汉川市有千鸭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洲管理区。五是安陆有天骄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金星高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上述各县市区的农业集团公司可以以出租土地的方式让城里人种植蔬果水果或喂养家禽动物,使城里人享受一下董永与七姐一个挑水一个织布的田原生活;使孟宗、黄香等一系列孝文化故事再现社会,也可以使城里人到乡下劳动一下,活动活动一下筋骨。“让每一位创造利润者都能得到利益。”[5]
六、孝文化旅游经济开发的筹资构想
1、筹资原则:一是要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孝感区域生产力和先进性。二是要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本人主张农、工、商、旅为三三二二结构。三是要有利于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使孝感人民人人能安居乐业。四是要有利于增加城乡人民的经济收入,逐年递增百分之五。五是要有利于国土资源的充分发挥,尽量少占用优质良田,多开发村中村、3
城中村,充分利用废旧公路、大路、渠道和塘堰等闲置地块,开展见缝插针与多种经营活动,使城市和农村居民居住房向多层或高层方向发展。其土地使用权的转让期或租赁期一般在五年以上,最长不超过五十年。
2、筹资渠道:其一是中央政府财政资金。其二是湖北省财政资金。其三是孝感市财政资金。其四是国内大型公司或企业资本。其五是国内著名人士资本。其六是国外国家资本。其七是国外个人资本。其八是华侨资本。其九是旅游企业个人资本。最大限度地“促进民间资本合理流动。”[6]
3、筹资方式:一是转让“孝感动天”冠名权;二是转让“孝文化系列产品”经营权;三是发行“孝感动天”系列邮票;四是合伙经营“孝文化”系列产品;五是转让“孝感动天”宣传权。六是吸收境外资本,可采用“抬高审批项目的低限模式(泰国模式、韩国模式);实行审批目录管理模式(韩国模式、台湾模式);实行基本取消某些限制模式(智利模式),实行完全放开模式(香港模式、新加坡模式)。[7]
参考文献:
[1]李超任.高职高专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长沙]:湖北科学出版社,2005.6.144.[2]李东.大学生创业教育[济南]:泰山出版社,2010.1.31.[3]林善炜.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11.348.[4]付晓晶,杜愚.区域市场营销[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4.目录.[5]俞慧霞,李建军,博弈生存[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4.245.[6]过文俊.民间资本富中国[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5.5.[7]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课题组.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9.355.作者署名:徐汉峰 工作单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地址:湖北省孝感市玉泉路17号 邮政编码:432000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xu-hanfeng@163.com 若采用若修改需要纸介质文本,请回复本邮箱
作者简介:徐汉峰(1952—)男,汉族,湖北孝感人,大学本科,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会计文化,高职教育。
第二篇:孝感米酒新品开发计划书
孝感米酒产品开发计划书
一、产品介绍
孝感米酒是湖北省的传统的地方风味小吃,具有千年历史的地方名吃,选料考究,制法独特,它以孝感出产的优质糯米为原料,以孝感历史承传的凤窝酒曲发酵酿制而成。
成熟的原汁米酒──米散汤清,颜色玉白,蜜香浓郁,入口甜美,含有丰富的多种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等营养成分,饮后能开胃提神,并有活气养血、滋阴补肾的功能,产妇和妇女经期多吃,尤有益处,是老幼均宜的营养佳品。
二、消费者分析
(1)需求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人们开始关注饮食的健康性与营养性,而孝感米酒以优质糯米为原料,营养丰富,绿色健康,老少皆宜。
(2)消费能力分析:孝感米酒价格实惠,可谓物美价廉,适合各个收入阶层的人群选购。
三、市场分析
(1)行业现状:孝感米酒现有企业30多家,年销售额12亿左右,加上武汉和黄石等地米酒企业,年总收入超过20亿元。近几年来,孝感米酒企业经营状况欠佳,使这些企业的财力较以前受到较大的制约人才匮乏,管理水平不先进等,也导致了孝感米酒行业的低迷不振。
(2)潜在市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习惯的改变,超低度酒精饮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特别是绿色消费逐渐成为人们时尚选择的情况下,孝感米酒充分具备纯天然绿色饮品,食品的基本特征,其市场空间将会越来越大。
四、产品开发
(1)开发目标:塑造“孝感米酒”老字号品牌,提高品牌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使新产品顺利打入南方市场。
(2)产品定位:以往孝感米酒被作为一种地方土特产在市场上进行定位和销售,其大受地方区域性限制,不利于其全面的推广。经过仔细的调查,将新产品定位于保胃生津、高营养、低脂肪、无公害、环保型等绿色食品养生饮料。
(3)技术质量:新产品为了打开南方市场,在配料的选用上做了调整,更适合南方消费者口味。并且包装简单方便,便于携带。现代人生活紧张、缺乏运动、胃肠功能容易紊乱,新品米酒更具有“生津暖胃”的功效,营养价值更丰富。
五、项目团队
指定专门管理人员负责此次开发。新产品开发项目经理负责协调不同部门的人员,对每一个部门指定专门的人员进行开发。
市场部:派出人员深入到南方各省市做详细的市场调查并进行分析,了解当地人的口味喜好、饮食习惯、同类产品生产销售情况等。
产品开发部:根据市场调查的结果对新产品进行研发及相应的技术改进,以适应当地的市场需求。
销售部:负责新产品的市场投放、营销推广,保证新产品能快速进入南方市场。
财务部:预测市场的成长速度和产品预期收益,以及资金的分配及使用状况,制定相应的财务模型。
其他各有关部门配合此次新产品的开发。
第三篇:临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临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案
摘要:临漳位于河北最南端,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文化辉煌灿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充分利用上述优势,有效地开发文化旅游资源,能够促进临漳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从临漳文化旅游资源现状入手,设计临漳文化旅游方案,深入分析了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临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方案
所谓文化旅游资源, 是指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空间并因其所具有的文化价值而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或社会现象。临漳古称邺,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七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临漳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必要性
临漳处于中原腹地,历史悠久,西太平仰韶文化遗址和回漳仰韶文化遗址证明了原始社会后期新石器时代临漳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文化旅游资源主要有古邺文化、鬼谷子文化、成语文化和乡土文化。
1.1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
1.1.1 古邺文化 在古邺沃土上,众多历史名人创下了辉煌灿烂的古邺文化。曹魏邺城建筑中轴对称、结构严谨、分区明显,街道作棋盘格式,其建筑布局和风格对隋唐长安城、宋代汴梁城、明清北京城,乃至日本平城京都的建筑格局均有深远影响,成为中国都城史上的建筑典范,在中外都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大禹治水,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商时河亶甲迁都于相,即今境内孙陶一带。战国时,邺令西门豹投巫凿渠,破除迷信,发展生产,泽流后世。秦末,项后生,大破秦军。曹操“求贤纳士,唯才是举”,不惜重金从匈奴赎回才女蔡文姬,蔡文姬答谢曹操在邺城铜雀台即兴演奏自己名作“胡笳十八拍”,而流传后世;曹操聚才于邺,促进了邺城科技、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1.1.2 鬼谷子文化
春秋时,著名军事家、纵横家、教育家王禅(即鬼谷子)就诞生在境内香菜营乡谷子村,他创办了中国也是世界最早的军事学校,培养出了孙膑、庞涓、毛遂、苏秦、张仪等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纵横家。
2010年5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先秦史学会鬼谷子研究分会和临漳县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鬼谷子文化高峰论坛,在临漳举行。大会确定:临漳为“中国鬼谷子文化之乡”,谷子村为“鬼谷子故里”,盐食村为“鬼谷子诞生地”,并在临漳建立“中国鬼谷子文化研究基地”。现存于谷子村的鬼谷子祠堂,不断有中外游人凭吊。
1.1.3 成语文化
源于古邺大地的曹冲称象、春华秋实、闭月羞花、冲锋陷阵、瓜田李下、鸡犬食禄、快刀斩乱麻、铜雀春深锁二乔等成语典故更是赋予了临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1.1.4 乡土文化
地名是语言文化的词汇,是历史文化的化石,是地理文化的标识,是乡土文化的象征。临漳的地名无不打上漳河、战场、都城、姓氏的烙印,构成了区域文化网络。如“临漳全县,漳河串遍”。漳河是境内的主要河流,横贯临漳全境,如今临漳425个村庄,到处都有漳河的足迹。因漳河而得名的村庄46个,如回漳、章里、夹河、河图、堤上、五岔口、二分庄、漳潮等。
1.2 必要性
文化旅游资源,只有经过人类有意识的开发,至少要具备“进得来,出的去,散得开” 的可进入性,有了基本的并同环境相协调的接待设施, 才能被旅游业所利用。特别是近年来,人们意识中的旅游活动不再是单纯的观光活动, 而更多包含了休闲、人文、娱乐等内容, 这就需要更多的旅游服务设施,即需要更大的开发。方案
2.1 建设临漳重点旅游项目,创旅游名牌。
第一,把临漳“三台”(铜雀台、冰井台、金凤台)、磁山文化、赵王城作为重点,推广招商,加快开发临漳古邺文化的步伐。
第二,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发展现代旅游,在城市郊区,发展休闲旅游业和生态旅游。第三,在城建规划中,把体现改革和进取精神的“胡服骑射”、“毛遂自荐”、“将相和”等历史文化以雕塑或壁雕的形式表现出来,开发临漳的成语文化,提升城市建设的文化品
位。
2.2 整合临漳文化旅游资源,实现点、线、面一体开发。
临漳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应本着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营造大区域大旅游的观念,实现临漳内部及与周边省市在文化旅游资源、资金、市场、信息、人才和技术等方面的共享与协作。因此,具体可从展开分析:
2.2.1文化旅游产品整合第一,重组旅游线路。
根据临漳境内旅游资源的特色地理区位交通条件及与周边省市文化旅游资源的相互关系,可以推出太行风情游、古城历史文化长廊游、红色之旅、生态休闲度假游、科普游及工业旅游6条品牌旅游线路。通过与周边省市的合作,借助其他著名旅游城市的知名度来提升临漳的旅游市场地位,树立临漳整体旅游形象,利用优势文化旅游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逐渐促进临漳文化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1)建设“古邺文化旅游专线”即马义公路—鬼谷子故里—鬼谷子诞生地的旅游专线和县城—邺城遗址旅游专线。
(2)连接漳河生态科技园区—铜雀三台遗址园—三国南北朝民俗文化体验村—西门豹纪念馆—邺城遗址博物馆旅游交通公路的建设,增强各遗址点景区道路的内外通行能力,满足游客观光游览需要。
第二,开发景区景点。
临漳旅游业的发展,应在集中构建晋冀鲁豫大旅游圈联合行动的前提下,开发建设临漳所辖范围内的景区景点。因此,需要准确了解所有资源类型数量规模结构布局等,尤其是重点优势独特文化旅游资源,采取抓大放小的原则,对优势资源给予重点扶持优先开发,以对临漳文化旅游市场进行准确定位,树立市场形象,形成品牌。具体可以以“文化邺都、生态新城”为口号,通过建造邺城遗址博物馆、西门豹纪念馆、民俗文化体验村、鬼谷子文化产业园、酒文化生态游景区、邺城生态公园、邺都温泉宾馆、仿古商业一条街等旅游项目,积极推进文化旅游景点建设。
2.2.2文化旅游基础设施整合临漳文化旅游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是旅游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较差,尤其在各景区的可进入性方面问题更为突出因此,临漳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各景区景点之间的道路建设,使各景区之间能纵横相连路况良好,从整体上形成网状交通体系。
第一,以京珠高速在邺城遗址增设出口为契机,结合邺北城考古遗址公园和抢救性文物保护项目,着力加快景点道路、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在铜雀三台遗址公园及邺令公园成功争创国家3A级景区基础上,启动邺城博物馆、邺都生态公园景区创A工作。
第三,以建设仿古商业一条街为依托,谋划建设集综合贸易、创意研发、策划推广、信息咨询为一体的民俗文化产业园和漳河水利风景区项目,尽快实现可听、可看、可游的目标。
最终形成以临漳县为核心,以平涉线为轴线,以产业发展为纽带,坚持四个统一(统一规划管理建设和经营),三权分离(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两个主体(旅游基础设施以政府为主体,经营设施以企业为主体),一个赋予(赋予文化旅游资源整合的主体企业二十至三十年经营权),整合形成各具特色分工合作的文化旅游区。
2.3 举办“文化节”和文化旅游宣传活动
第一,可以将每年的5月18日定为临漳的“文化节”,通过文化展示,、手工艺展卖、传统文化特色、游园游艺杂技玩耍、猜谜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展现临漳古老的的文化内涵。第二,积极举办各类旅游文化活动,开展“文化邺都·魅力临漳”摄影大赛、邺都文化书画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建安文学”经典诵读等一系列旅游文化活动。第三,通过“中国·临漳邺都文化高峰论坛中国古都学会年会”、中国鬼谷子文化高峰论坛等文化旅游宣传活动,将邺都文化旅游打造成全国知名、影响深远的文化品牌。3 可行性分析
3.1 经济是临漳文化旅游发展的物质基础
2011年,临漳县生产总值完成589780万元,同比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71380万元,同比增长9.5%,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230130万元,同比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88270万元,同比增长15%。2011年临漳县财政收入完成11011万元,按可比口径比去年增长8.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6506万元,比去年增长2.2%,全县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达到301859万元,比去年增长2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6501元,同比增长22.1%。不难看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临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2 交通是临漳发展文化旅游的促进因素
临漳有便利的交通条件。京珠高速贯穿南北,紧邻京广铁路和107国道;距石家庄、郑州、济南等机场均为200公里。公路总长423公里,魏峰线、茶柳线、曹前线三条公路通过县城;茶柳线、曹前线、马义线与魏峰线、杜称线、丛峰线构筑了“三纵三横”为框架的临漳公路交通网络。便利的交通提高了可进入性,是临漳文化旅游开发的重要动力。
3.3 客源是临漳发展文化旅游的先决条件
临漳县辖5镇、9乡、425个行政村。总人口594626人,东邻魏县,西接磁县,北达成安县,南连河南省安阳县,特别是与安阳的殷墟文化距离较近,易形成集群。为临漳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并成为临漳文化旅游开发的先决条件。4 开发中注意的问题
4.1 管理人才短缺,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缺乏高层次人才。由于临漳的工资及其他待遇低于省份其他城市,其旅游管理及服务人才不断流失。中、小旅行社的导游人员只接受过短期培训,只能给游客的带路,无法提供优质的导游讲解服务。
4.2 开发性破坏现象需警惕
旅游业决不是“无污染产业”,更会因游人大量拥挤,决策者旅游开发战略不当、缺乏系统规划等导致自然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和社会环境破坏。文化旅游资源的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甚至永远不能恢复。因此,旅游开发要慎之又慎,要进行专家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进行损益分析和风险评估,警惕开发性破坏。
4.3 旅游业基础设施薄弱
临漳县旅游处于起步阶段。旅游全行业整体管理体制不够健全,市场运作力度小。旅游业作为产业,产业化、市场化机制不够健全,旅游业建设和经营力量薄弱。各方面旅游人才短缺。全县仅一家旅行社,且为政府运作。包括新建电信宾馆在内,城区现有床位不足一千张,接待能力较弱。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仅一家,即临漳豆腐干厂,但生产规模小,生产工艺落后。旅游交通舒适度低,也没有专业的旅游车队。建议
5.1 培养、吸引、保持旅游人才
对于旅游业的三大主要行业,旅行社、宾馆和旅游区的人才需求,临漳县应加大引进力度,用一些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才,如提高优秀管理人员的待遇;重视人才的安排和使用;
督促基层旅游部门的领导学习现代旅游开发和管理知识,健全旅游行业管理体系,并实行相应的管理模式,使人才得到充分利用。
5.2 科学合理的开发,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
保护的关键因素是资金投入, 长期以来我国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资金来源主要靠县政府的财政开支,但由于经济建设的资金缺口较大,常常使得保护的投入满足不了需要。近几年来,随着文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县政府都看到了文化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也激起了政府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资积极性,相应地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投资也日益增多。
因此,旅游开发能够在资金、人力等方面为保护奠定基础、创造条件、提供动力。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 才能够让本地居民、广大公众和社会各方面看到其价值和保护的必要性, 进而产生保护文化的动力、觉悟和行动。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5.3 改善、加强重点景区的设施设备
要重点解决通往主要景区的道路问题,在旅游区的初步设计阶段要考虑游客最多时所需的道路宽度,应设计道路阻塞时的迂回道路,按照完善配套、合理布局的原则修建旅游区景点的公路,尽量使相邻的旅游区可以串联起来,要加强对临漳各景区附近的交通疏导及管理工作。
临漳建设要走现代化之路,开展市民素质工程教育。第三产业管理要打破“按时上下班”的习俗,让晚上也红火起来、亮起来、活起来。要以活动促亮、促销、促发展。另外,加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与协调,发展跨区域的特色旅游,加强与安阳、魏县、磁县、成安等地旅游规划、线路开发等方面的协调,实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共谋文化旅游业发展。参考文献
[1]彭德成.对我国旅游规划工作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J].旅游学刊,2000,(3)[2]吴芙蓉.我国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初探[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05,(3)
[3]杨振之.成都《旅游资源开发》[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7.5
[4]张一 于燕 赵伟华.浅谈邯郸旅游资源开发[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5]张旭.浅析河北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J].科技创新导报,2011,(26)
第四篇:沙河市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09级文化产业管理1班200905131020申圆方
沙河市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
【摘要】沙河市具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其本身蕴含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为沙河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本文从分析沙河文化旅游资源入手,分析制约和影响沙河文化旅游资源发展的瓶颈,从而找出解决措施,为沙河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沙河市;文化旅游
沙河地处河北省南部,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是沙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力量。我国近几年将发展重点向第三产业倾斜,尤其是文化产业的发展备受政府层的关心。
沙河市号称“中国的玻璃城”,但是这是一个高耗能的产业,文化旅游业的发展为沙河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打造沙河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为提升沙河形象,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丰富的旅游资源
沙河市总体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有绵延不绝的太行山,风景优美。同时沙河市历史悠久,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赵,隋开皇16年置沙河县,至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1987年2月经国务院撤县立市,1988年被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沙河市旅游资源丰富,秦王湖、宋璟碑、乾隆御笔真迹等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一)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
沙河市西邦太行山脉,既能欣赏到层峦叠嶂的高山,感受同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又能享受绿树丛荫,小桥流水的秀丽,让人好不快活!另外,朱庄水库隆冬季节可见“鼎梅晴雪”,北国风光让你尽收眼底;秦王湖更有“三峡四沟五十景”之说,让你一饱眼福;另外,北武当山、小西天的传说更是让人想解开她那神秘的面纱。
(二)浓重的历史文化气息
沙河市有着1400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先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发展,后到隋朝时期置县,是燕赵大地上的一颗明珠,涌现了一大批名人,宋璟、张文谦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并留有许多历史古迹和文化传承人由后人参鉴。
1.宋璟碑、梅花赋
在沙河市十里铺村内有一座梅花亭,是明正德年间修建,因唐代名相宋璟作“梅花赋”而得名。宋璟是邢州南和人,武侯垂拱三年,宋璟25岁,在沙河的东川馆舍随其叔父读书,作《梅花赋》,在序中赞梅,实以此自喻。其赋曰:“垂拱三年„„”。《梅花赋》全篇共计五百六十字,以花喻人,词丽言切,备受历代文人所称道。之后,颜真卿爱慕前贤,又受宋璟之后所托撰下碑文,故宋璟碑又名为“颜鲁公碑”。宋璟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历代备受珍视,宋代大文豪欧阳修在看到已有残破的宋璟墓碑时,不禁感叹“如忠臣烈士,首先君子庄严尊重,使人畏而爱之,虽其残不忍弃也。”南宋学者赵明诚著《金石录》首载是碑,称其为上品。
公园1750年,乾隆皇帝及其皇后大臣们巡幸河南返京时,路过十里铺,听说这里是宋璟的故乡,便“停驾驻跸”。乾隆好大喜功,又善于舞文弄墨,因读《梅花赋》羡慕前贤,故在此挥毫行书《梅花赋》,随之,又御笔《东川诗》赞颂前贤。后人将赋、诗、画刊刻于石,此之谓“乾隆御书石刻”。《梅花赋》与《东川诗》前后呼应,相得益彰。现沙河市政府为了保护这一重要历史资源,已将《梅
花赋》移至沙河市中心梅花公园内,更有利于人民观瞻这一文物。
1982年国家文物出版社将该碑拓帖影印出版发行。被列为中国一百通品牌,引起了国内外研究中国唐史和书法专家的高度重视。
2.沙河藤牌阵
沙河藤牌阵是一种仅存于沙河市十里铺村的古代实战项目。沙河藤牌阵历史悠久,相传是明末李自成从北京溃败,其中有一人秘密逃遁到十里铺村,并将藤牌阵传授给村民,以此用来防身、护村,并留下了“只传男,不传女,传里不传外”的训诫。现在,十里铺村胡正道老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三百多年来,藤牌阵无论在防身御敌还是在活跃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中都发挥了积极地作用。对藤牌阵深入研究将有利于丰富我们对古代军事战法内容的了解。另一方面藤牌阵法场面中融入了舞蹈和音乐,可以用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使人民获得艺术享受。
3.张文谦文化
“张文谦,邢州沙河人,县志称之沙河人物之冠。自幼聪敏,曾与刘秉忠、张易、王恂、郭守敬等人一起在邢州城西紫金山共同研习天文、历法、算学等,称邢州五杰。”【百度百科】张文谦在世时期辅佐忽必烈统治中原,为元朝的稳定和中原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红色文化
在大家张嘴就能提到黄继光、董存瑞的时候,沙河也有一位为共和国的事业而献身的革命英雄——杨春增。杨春增1945年加入八路军,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排长。1952年8月5日在金城郡座首洞战斗中,率一个班坚守541阵地,从拂晓激战到下午三时,大腿数倍于己的南朝鲜军多次反扑,歼敌二百余人。当阵地上只剩下他和一名卫生员时,百余敌人又冲上来,他拉燃了最后一枚手雷冲进敌群,炸死十多名敌人而牺牲。同年被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追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沙河市杨春增烈士陵园建于1962年,是沙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河北省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建有烈士纪念馆,并被团省委命名为首批少先队时间教育基地。
现在,还有《英雄杨春增》京剧,该剧是有景德镇市京剧团和南昌市京剧团根据抗美援朝杨春增创作的京剧故事,该剧通过表演,突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英勇顽强的高贵品质。【2】
(四)商贸旅游
沙河市号称“中国玻璃城”,其玻璃产量占到全国17%以上,并有以迎新集团为首的一大批高新企业;另外还有以恒力集团为先导的恒力庄园,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沙河市禅房乡的老爷山林场资源丰富,植被茂盛,森林蓄积达6万立方米。其中1.1万余亩油松是河北省南部地区唯一的万亩油松春林,被誉为“冀南绿色明珠”,依托该林场,开发经营了以森林抚育、收购加工销售林果产品为主,其中年产木材500方,板栗50吨。
(五)优越的区位条件
沙河市交通便捷。自古就有“赵北之咽喉,襄南之藩蔽”,是沟通晋、冀、鲁、豫的交通枢纽。京广路纵贯市区,褡午铁路西延中部,京珠高速、107国道以及邢都、平涉、褡花公路等纵横交错,邢台机场距市区5公里,形成了铁路、公路、航空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另外沙河与京、津、石距离较近,还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地,旅游消费人口大而且消费能力强。
二、沙河市文化旅游面临的重大机遇
(一)各种节日的举办为沙河旅游注入了活力
邢台市“中国·邢台首届太行山文化节”成功举办,充分显示了太行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进一步宣传太行精神,打造太行文化品牌,激活太行旅游奠定了基础。
2009年8月28日,沙河召开广阳山与老子文化研讨会,会上中国老子研究会经过多次考察论证,得出了老子在函谷关写下《道德经》之后去所就是这座广阳山,从而解开了老子六年隐居修行地这个千古之迷。
沙河市拟通过开发把广阳山风景名胜区打造成中国北方最大的老子(道教)文化旅游名胜区。会上,沙河市政府还发布了广阳山、秦王湖、太行三峡等旅游开发项目,拟引进资金2.4亿元。相信政府的重视再加上资金的启动,必会打造出一个出色的文化旅游名胜区。
(二)可持续发展观渐入人心
沙河市是一个以重工业发展为主的城市,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发展文化旅游项目不仅可以改变经济发展模式,还能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提升居民生活质量。
(三)国内外文化旅游方兴未艾
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对城市的生活产生了厌倦,更加追求那种原生态的感觉。沙河市西部山区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同时还有很浓重的道家氛围,更是人们修身养性的最佳选择,这也为沙河市发展文化旅游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三、制约沙河市文化旅游发展的几大瓶颈
沙河市虽然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先天优势,但是不可否认,其发展现状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大旅游观念”意识不强
沙河市对旅游资源发展潜力和拉动作用认识不足,对旅游产品的宣传力度缺乏,并且主题不够鲜明,对广阳山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缺乏整体和长远规划。很多文化旅游产品点多面广,单兵作战,并没有形成合力;在文化旅游的开发上,层次低、重复性建设严重。
(二)区位优势下降
沙河市优越的区位条件既对文化旅游发展有促进作用,但也会面临“南北夹击”的窘境,京、津、石地区的文化旅游资源要比沙河的知名度和开发程度都要好,对这些地区的吸引力较小。而且人们会有一种出去旅游的观念,所以对本地游客的吸引力也较低。同时,沙河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同邢台各县、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差别不大,吸引力也较低。
(四)旅游开发资金欠缺
沙河市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旅游投资水平低,比如老爷山的开发仅用了一百万元,这远远不足以彻底开发一个旅游项目。另外,沙河市文化旅游民间项目投资有限,多数由政府财政拨款维持,开发资金存在很大的缺口。
(五)旅游意识淡薄,专业人才缺乏
沙河市人们的旅游观念差,宁愿把钱放在银行里,也舍不得拿出一分钱来旅游,即使有人出来旅游,旅游意识也相当淡薄,对旅游资源的破坏行为时有发生。
沙河市文化旅游资源缺乏专业人才管理,大多数工作人员是当地老年人,这极大地限制了沙河市文化旅游资源的发展。
四、如何塑造沙河市文化旅游品牌
(一)树立“大品牌”观念
沙河市发展文化旅游资源要从自身优势抓起,扬长避短,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优美环境和以重要历史人物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区位优势,开发别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
(二)扩大融资总量
沙河市政府要改变开发模式和观念,鼓励各方投资开发沙河市文化旅游资源,政府为其提供可靠的政策保证。
(三)提高宣传力度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资源如果不大力宣传,开发效果也会不尽人意,沙河市要在中央、省级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大力宣传,将京、津、石等具有强大消费能力地区的游客吸引过来。
(四)可持续发展
沙河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注重保护措施的到位。“不能光让牛耕地,不让牛吃草”,边保护,边开发,只有这样才能长久的利用这一资源。同时,旅游的可持续开发还体现在服务质量和人员素质上,可以考虑利用相关院校设立旅游专业的人才,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
?ssid=0&from=2001a&uid=wiaui_1325061158_7195&pu=usm@0,sz@230_300&bd_page_type=1
【2】百度百科?uid=wiaui_1325061158_7195&ssid=0&bd_page_type=1&titleid=1&bk_fr=view_next
第五篇:赣南畲族文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浅析
江西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浅析
一、民俗旅游
旅游是旅游者离开惯常的生活环境到居住地以外,通过自身的感受来获得一种心灵上的“重生”。传统的观光、度假旅游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游客的精神需求,以文化为载体,以体验为方式的民俗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游客的精神诉求,现在民俗旅游也来越来越成为吸引旅游者的重要方式,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如此看来,民俗风情旅游不仅仅成为政府部门发展经济、吸引外资的重要文化资源,而且也已经成为满足西方人想像、“了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一种途径。
中国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旅游资源,很大一部分仍然处于待开发状态。云南、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众多的省份,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在当前的旅游发展中已经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其发展的民俗旅游之路。那么在发展民俗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开发?我认为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一个大品牌时代,只有精准定位才能建立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大品牌形象。中央电视台广告中心副主任何海明如是说。“不要放过旅游产品或服务的任何特性,并从品牌中提炼出独特的特性,占据一个细分品类。”现代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也是旅游者深度旅游的开始,随着旅游的频率的增长,人们不再满足于对旅游地表征的肤浅的认识,希望获得的是一次次震撼心灵的“心灵之旅”,谁能打动游客的放心,触动他们心底最深的期望,谁将在旅游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二、品牌---旅游符号
在我们每个人的记忆中都有对某地的一种最初的印象,也就是某地在我们脑海中最突出的形象的树立,如西湖--杭州、漓江-桂林、丽江-云南,这就是一种旅游符号,有其“能指”和“所指”。江西旅游在中国旅游市场上,它的旅游符号可能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革命圣地、红色旅游。自2000年江西省率先提出“红色旅游”,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首次提出将革命圣地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战略性开发。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江西红色旅游规模已占全国红色旅游的三分之一,“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这一旅游品牌已经深入心。但是据国家旅游局2011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数据显示,江西的旅游在全国各省排名仍然处于中等以下水平。究其原因在于江西“红色旅游”象征符号已经深入人心,“红色旅游”资源符号客源群体比较单
一、旅游主要是以观光、教育为目的,产品的体验性、娱乐性不足,不能满足大众对于异质文化的高品质的旅游心理需求。现在对于江西旅游而言,应该改变以往单一的符号象征,打造更为丰富、更符合江西地区特质的,长远吸引力的民俗旅游产品。
三、江西民俗旅游开发现状 江西有着丰富多彩的地方民俗:以断发纹身悬棺葬为代表的古越人风俗,以畲族文化艺术风俗习惯节庆活动为代表的畲族风情;以客家文艺客家饮食为代表的客家风情;还有景德镇瓷俗、樟树药俗、婺源茶俗、江西傩舞等。江西傩舞和永新盾牌舞被正式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众多的民俗资源当中尤以客家风情、畲族文化、傩舞为代表的江西民俗文化独具地方特色,有极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有较大的开发利用空间。
但是就江西目前的民俗旅游开发现状看来,除了赣州的各家文化,其他发展都特别滞后。位于赣县的客家文化园建筑风格既秉承了传统文化建筑理念 又结合了浓郁的地方人文特色,现在已发展成为集祭祀庆典、文博展览、商贸活动、休闲娱乐为一体,已成为国内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客家文化建筑群,除此之外江西富有地方特色、源远流长的傩文化,虽然受到了政府的重视,但是长期以来只是成为重要节日的表演项目,在民间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很多傩庙损毁,傩舞、傩戏失传,并没有发展成为惯常的旅游项目。还有江西目前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畲族,是全省惟一成乡镇建制的少数民族 截止2006年9月江西省共建7个畲族乡,九个畲族村,由于长期以来的不重视,畲族民俗风情至今还不为人所知,前途令人堪忧。
四、民俗旅游开发模式探析 民俗旅游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发展民俗旅游要深入的挖掘其中的文化特质,在开发的时候注重文化元素的挖掘、组合。
(一)以节庆带动的民俗旅游开发。
节庆是一种特殊的仪式展演,在我们发展民俗旅游中,节庆的辐射效应非常大,节庆是一个民族民俗活动展演的浓缩和核心,通过特定的节日我们可以领略当地人民的精神信仰,现在的很多节日大都来源于古时的祭祀礼仪,是族群精神的凝聚、团结的重要载体,并且通过民俗节庆,可以让游客在有限的时间感受到当地最为多样化的民俗风情。在江西发展民俗旅游中,可以先开发出具有代表性的民俗节日,以节日的效应,辐射影响其他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保护。
畲族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73万人, 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等省, 其中闽东、浙南占70%,江西位于第三,畲族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有着独特民族习俗、文化艺术、民族建筑及其居住的特殊地理环境等, 形成了鲜明的畲族民俗文化旅游特色。
江西信丰自2009年参与全国畲族文化古籍整理,年至今已经连续两届举办了“三月三”畲族乌饭节,开创了全省民族地区自办大型民俗活动的先例。通过节日展示了畲族歌舞、畲族民俗文物、畲族服饰、畲族饮食等独具畲族特色的民族文化,乌饭节活动在全省民族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媒体的报道,很多人了解了畲族,村民看到了旅游带来的巨大效应,都纷纷主动挖掘当地特色,“三月三”乌饭节开创了江西省自办大型民俗活动的先例,利用节庆文化的这种效应,田垅畲族村打出畲乡牌,成立了畲民脐橙、西瓜两个专业合作社,脐橙、西瓜等特色产业也成为畲农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二)增强民俗旅游资源的娱乐性、世俗性
江西独特的傩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江西是傩文化的发源地,尤其以上栗、莲花、等地为主,江西丰富的傩文化资源,重点突出以傩祭、傩俗、傩舞、傩戏为特色的傩文化原生形态,以彰显赣傩在傩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价值。目前在傩文化的开发中主要以展览这种静态的表现为主,以实物、图片,辅以声像播放、活态展览等手段给游客以视觉欣赏。江西南昌举办的傩文化画艺术节以及傩文化主题公园,都没有深入挖掘到傩文化的内涵,傩是古代的一种驱鬼的仪式,是人神交流,祈福免灾的一种民俗活动,它的源泉在民众,在生活,因此单纯的以一种静态的、展览的方式不足以领略傩文化的真谛,也不能感受到足够的文化震撼,吸引力大大减弱,目前在民俗旅游中应该增强傩文化的民俗性和体验性,旅游者亲自参与或者亲临观看傩祭、傩戏,了解傩文化的内涵,从而提升旅游认识,亲身制作傩面具,最终达到娱神、自娱的目的。
(三)民俗旅游主体---社区居民的主动性提升 民俗旅游开发中要注重旅游地居民的民族主体意识的提升,强化其民族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开发中注重开发产品的选择,不能一味的为了满足游客猎奇的需要而开发出一些与民族主体意识背离,消弱民族认同的项目,如现在很多民族地区开发的少数民族少女的低俗歌舞表演,还有开发出一些“奇风异俗”满足游客低俗的旅游需求,随着旅游的这种主客关系的错位,民族居民的民族意识会逐渐淡漠,会背离民族主题文化而逐渐被同化。因此一定要确立以民族地区居民为主体的民族开发方向,这样民俗才能得以保持,吸引力才能持续存在。
(三)民俗旅游与其他旅游的组合
江西民俗旅游中可以将其不同类型的民俗旅游资源进行组合,同时也可将江西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进行组合,增强旅游线路的吸引力,使江西旅游的品牌得以提升。如鹰潭要利用龙虎山悬棺表演这一品牌在龙虎山建立古越人民俗馆集中展示古越人悬棺葬习俗、断发纹身习俗、图腾崇拜习俗,干栏式建筑习俗等;可以把畲族民俗文化旅游与上饶、吉安、赣州的旅游产品进行组合,以畲族的乌饭节、中秋歌节、二月二会亲节等传统节庆活动为重点,集中展示畲族的文化艺术成果、婚俗、民族服饰、畲族礼仪把经典的参与性强的趣味性大的活动日常化。赣南客家文化是江西非常重要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把赣南建成赣闽粤客家文化的中心在赣州市或赣县建客家文化城,将客家独特的建筑客家土楼和围屋客家文艺客家饮食等集中展示给游客。
旅游是旅游者离开惯常的生活环境到作为一种特有的经济方式,是通过游客在空间载体上的活动和对旅游产品的消费来实现的,是通过感受来实现的。它不像工业产品,工业产品在车间里生产,或者在商店里销售。那么,旅游营销的品牌价值如何才能实现呢?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目前民俗旅游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活文化、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口头传承文化、民间歌舞娱乐文化、节日文化、信仰文化等。
一、江西旅游资源发展现状 江西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江西的红色旅游资源,自2000年江西省率先提出“红色旅游”,并出台了《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首次提出将革命圣地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战略性开发,到现在江西红色旅游的收入已经占到全国红色旅游收入的三分之一多。根据国家旅游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江西红色旅游规模已占全国红色旅游的三分之一,“红色摇篮、绿色家园”这一旅游品牌已经深入心。但是据国家旅游局2011年旅游接待人数和收入数据显示,江西的旅游排名仍然在全国的中等以下水平。
二、江西旅游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省,江西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一、江西 畲族
江西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人口、历史上
2012年3月24日(农历三月三)在江西信丰举行了第二届“三月三”大型节庆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的很多游客,畲族人民也穿上了自己的节日服装,融入到了歌的海洋,畲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人们擅长以歌曲来表达各自的心声,“三月三”不仅是畲族的祭祀节日,更是畲族男女寻找意中人的“情人节”。在轰轰烈烈的节庆文化的升温之下,我们不禁要问
二、江西畲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必要性
1、江西旅游产品比较单一:红色旅游、绿色旅游 民俗旅游比较欠缺
2、畲族旅游的开发对树立畲族民族自豪感,保护民族遗产的重要性。
3、节庆旅游的辐射效应。
该村按照“一村一品”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脐橙、西瓜、生猪、养牛等特色产业,成立脐橙、西瓜两支党员带头的志愿服务队,为群众提供上门服务。在服务队的带领下,成立注册了畲民脐橙、精美西瓜两个专业合作社,拓宽了农产品的营销市场。目前,全村脐橙实现人平一亩果,总产量达到250万斤,西瓜种植面积1400亩,年产量达2800多吨,总产值300多万元,脐橙、西瓜等特色产业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之一。该村发展生态农业的做法在全省召开的民族地区“一村一品”经验交流会上得到了充分肯定。
09年投资30多万元新建了34米长、以“和谐畲族”为主题的大型畲族文化墙,新建了一幢畲族民俗文化展览馆和一个具有浓厚畲族特色的歌舞戏台。并于2009年和2010年农历三月初三连续举办了两届“三月三”畲族乌饭节,开创了全省民族地区自办大型民俗活动的先例。通过节日展示了畲族歌舞、畲族民俗文物、畲族服饰、畲族饮食等独具畲族特色的民族文化,乌饭节活动在全省民族地区引起了强烈反响,先后在《人民网》、《江西日报》、江西卫视等10多家中央、省、市媒体进行了报道。该村在挖掘和整理畲族文化工作方面走在了全省民族地区的前列。
畲族文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大分散、小聚居
2、江西的地理位置及文化积淀
3、畲族文化的意识
三、信丰畲族文化旅游的策划
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现有人口73万人, 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等省, 其中闽东、浙南占
70%,是一个大分散、小聚居的民族。畲族独特的民族习俗、民族文化艺术、民族建筑及其居住的特殊地理环境等, 形成了鲜明的畲族民俗文化旅游特色。畲族自称“山哈”,意为住在山里的客户。我省的畲族分布在7个乡80个村500多个村民小组,近15万人,是全国畲族分布的三大省份之一。我们欣喜地发现,近些年来,支撑这个民族结构的固态的东西,正渐渐地回到了畲民的生活中:
2009年,我省首次参与全国畲族文化古籍整理,并成功地承办了第三次全国畲族古籍整理工作会,在会上,我省1000多件古籍、契约等走进出版社。
经过挖掘、整理和建设,如今,全省拥有畲族特色村寨15个。2012年,畲族乡村更是以从未有过的火爆场面和热情,竞争全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项目计划,会昌、崇义等县专门列支几百万元资金投入畲族特色村寨建设。代表畲族忠勇刚直精神的“铁书”、描绘畲族祖先神话历史的犬王图„„这些畲族文化的载体也在万安、贵溪、会昌等10多个县的民间被陆续发现。江西舍族的族群祭祀与全国其他地区的舍族一样都与盘颤神话传说中的图腾礼仪 图腾标志图腾禁忌相联带盘饭是金族共同的祖先
在上个世纪,在江西宝山乡安长畲族自治村发现了一副保存完好的,清乾隆十五年所做的《犬王图》,这幅全网图为工笔画,叙述了
畲族山歌是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好它们是让文化元素鲜活起来
畲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自己的文字,因而,畲族山歌成为畲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好它们,是让文化元素鲜活起来的必由之路。
《高皇歌》在长篇叙事诗歌中最为著名,是一首长达三四百句的七言史诗,反映了畲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盘古开天到如今,一重山背一重人,一朝江水一朝鱼„„”,在“三月三”乌饭节上,当信丰县安西镇田垅畲族村小的孩子们登上舞台,美妙的歌声四处飘扬时,一个民族的文化韵味也被发挥到了极致。五年级学生王一超自豪地说:“现在,他们学校每个学生都会唱这首山歌了。”
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必定离不开文化的发展。
对信丰县安西镇田垅畲族村来说,“三月三”乌饭节开创了全省民族地区自办大型民俗活动的先例,随着畲族歌舞、畲族民俗文物、畲族服饰、畲族饮食等一些独具畲族特色的民族文化的一一亮相,也让这个偏远的小村庄声名远播,不远千里前来参加活动的大有人在。利用这种效应,田垅畲族村打出畲乡牌,成立了畲民脐橙、西瓜两个专业合作社,脐橙、西瓜等特色产业成为畲农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同样的现象接连出现在一些畲族乡村。资溪县乌石镇新月畲族村向政府争取、自筹资金、自主投劳,创办了一个畲族文化演艺厅,把本民族的祭祀、山歌、饮食、服饰等文化元素集中起来,同时与畲族村寨的旅游相结合,每年都有近万人来到这个村寨品尝畲族饮食,观赏畲族祭祀,与畲族歌舞相伴。五年间,畲族村民人均收入不断增加,从中等收入步入“小康人家”。
江西民俗旅游开发
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