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规范重管理立足实际创特色(市规汇报材料)

时间:2019-05-13 11:43: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着眼规范重管理立足实际创特色(市规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着眼规范重管理立足实际创特色(市规汇报材料)》。

第一篇:着眼规范重管理立足实际创特色(市规汇报材料)

着眼规范重管理 立足实际创特色

葛石镇沙卜完全小学

我校是一所县级规范化学校、县级教学示范校、市县级平安校园先进单位。现有9个教学班,学生271人,教师25人,创建市级规范化学校,我们认为这是对学校发展的一次新的挑战,更是一次新的发展机遇,经过深入研究,我们确立了“着眼规范重管理,立足实际创特色”这一指导思想,围绕“每一个步骤都做的精心,每一个环节都做的精细,每一项工作都做成精品”这一要求展开工作。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由副校长任组长的工作小组,研究制订了创建市级规范化学校实施方案,安排工作日程。进行了明确细致的分工。清晰的工作思路,确保了工作的顺利进行,实现了各项工作的自我完善。下面把我们的创建过程汇报如下:

一、创新思维,提升品位

一所学校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不仅仅是在实践中传承文化、追求理想,重要的是源于学校的理念并根植于办学的品位。面对学校现实,我们以“学校管理上等级、办学条件上水平、教育教学上台阶、师资队伍上层次、校园文化有品位”为整体目标。围绕整体目标学校制定了三年规划,即:第一年打基础,上水平、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第二年见成效,实现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争创市级规范化学校;第三年上台阶,培养一批市县级优质课、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实现规范加特色学校。今年是实现三年规划的第二年为此我们确立了“主动合作与人创新,充满自信受人欢迎”的办学理念。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全校师生心情舒畅,和谐共处。

二、增加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为使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向规范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学校筹集资金十几万元新购微机二十余台,使师生用机基本达到了上级要求;班内安装了班班通(十套),接上了网线。同时安装了电子白板两套;添置了实验器材、音体美器材300余套;购置了4000余本图书使生均图书达到44本。投资3万余元新建了篮排球场一个,购置了小篮球架,更新学生课桌凳75套。投资2万余元重新铺制了炉渣跑道;新建车棚一个,现正与办学单位联系准备把两院合一。同时我们多方筹集资金100余万元新建高标准幼儿园教学楼一栋。为节约资金学校采取自己动手艰苦创业、利用节假日全体教师齐动手重新调整了各专用教室、粉刷校墙、栽植花草等。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学校与以前相比变了个样,向“三园”式学校更近了一步,为教育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巧设计,努力营造育人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因此,我们非常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和利用。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使每一块墙壁都能说话,每一个角落都能感染人。学校在楼西面新增图书角,环境布置朴实美观、内容丰富,“文明礼仪、行为习惯”时时提醒学生的做人;走廊的墙壁上悬挂着名人名言、警句时时感染着学生;班级内各有主题、各有创意、各具特色。“亮我特色、展我风采,才艺大比拼”等版面均给学生以无声的教育;班级中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名人字画,先进事迹介绍,时刻激起小学生的爱校之情;虽然我校绿化不多,但也能达到润物细无声,墙壁会说话,花草也赋诗,设施能启智,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成为知识的载体。通过精心设计,把教育目的和科学文化知识,融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四、巧安排,努力提高育人质量

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主要精力放在优化育人环境,开全课程,开足课时上,以此作为主要阵地,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新意识,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求教师正确运用学科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地方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和良好的育人环境,切实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有效的进行合格加特长的培养教育。

(一)师资队伍上水平

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得以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为此,学校制订了教师培养五年规划,实施了“六个一工程”(树一流师资、讲一口标准普通话、上一堂好课、熟练掌握一种课件制作软件、写一手规范字、写一篇较高水平论文、)。打造自己的师资队伍,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化组合,以校本培训为重点,提高自身素质。截止目前,大专毕业7人,本科毕业的10人,高一层次学历的达标率68%。

对教师的业务培训我们自己培训自己,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远程教育资源,组织教师观看报告,这样省钱、省时,利用校内县级优质课获得者、县级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组建自己的名师团,培植自己的骨干教师,自己的学科领路人。通过培训教师的教学水平普遍提高。

(二)课堂教学上层次

教学能力的高低,新的理念的落实,重点是课堂教学中的体现,结合我校教师实际,在管理上,我们以抓教学管理为突破口,以突出“三环节”教学为抓手,即:以学生预习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以限时作业为手段。学校坚持“三环节”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求课堂教学要做到“五个体现”即:体现预习设计,体现新的教学思路,体现新的教学方法,体现新的学习方式,体现限时作业设计。要培养两种能力,一是敢想、敢说善表达能力,二是丰富的想象能力。为实现上述要求分三步走,第一步举行校级观摩课,确定自己努力改进的方向,第二步:自己在教学中按上述要求进行尝试,边探索边发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第三步通过课堂教学评价,选拔出本校的学科领路人,引领着课堂教学上台阶、上层次。

(三)特色项目上档次

为全面落实新《课标》理念,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我校开展了经典诗文诵读系列活动。为做好这项工作突出特色,具体抓了以下工作:

1、文化渲染,走廊内、班级内设置经典诗文的字画、板报等营造一种诵读的氛围,把学生引入古诗文的海洋,让他们与高尚对话,与智慧碰撞,从而打下扎实、厚重的文学功底。

2、通过结对背、小组背等形式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通过一年多的努力学生的古诗文水平有了大的提高。同时为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我们还组织了春季运动会、拔河比赛、趣味体育、广播操比赛等活动。

以上是我们在迎接督导过程中的点滴做法,只是适合我们自己,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借鉴先进办学经验,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规范,立足创新,走特色强校之路。

第二篇:立足服务抓管理 着眼发展促规范

立足服务抓管理 着眼发展促规范

2011-04-13 10:46:59来源于:亲宝网 我要评论(0)下载此教案 我要挑错 我要收藏 本文Tag标签:立足,服务,抓,管理,着眼,发展,促,规范

导读: 东港区现辖10处镇、街道,592个行政村,人口67万。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幼教政策法规,坚持“立足服务抓管理,着眼发展促规范”,狠抓

东港区现辖10处镇、街道,592个行政村,人口67万。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幼教政策法规,坚持“立足服务抓管理,着眼发展促规范”,狠抓了民办幼儿园的整顿规范,撤并不符合条件的幼儿园112处,民办园总处数由整顿之初的263处减少到151处,在园幼儿由 7800人 增加到1.1万人,全区3-学龄前幼儿入园率达到89%,民办幼儿园得以健康发展,15处民办园被评为区级以上幼儿园,总体办园规模和办园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公民个人依法办园的意识也普遍增强。现将我们的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把整顿规范民办园摆上重要位置

我区的民办园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很多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依法办园的意识淡薄,未经审批注册擅自开办;二是办园水平不高,房屋面积普遍不足,户外活动场地小,设施设备简陋,存在安全隐患;三是人员配置不足,且很多不能胜任幼教工作;四是卫生保健工作、教育工作不规范。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区民办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区教育局对此十分重视,本着对事业负责、对孩子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全区民办园实施集中整顿。区里成立了由区政府分管区长任组长、教育、卫生、财政、物价、公安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区民办园清理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区政府先后下发了两个重要的文件:《关于整顿和规范民办幼儿园的通知》、《关于开展民办幼儿园专项整活动的通知》,区教育局也下发了《关于落实区政府办公室〈关于整顿和规范民办幼儿园的通知〉的实施意见》。区教育局牵头召开了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的会议,专题研究民办园整顿工作。随后,区政府召开“全区民办园规范管理工作会议”,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镇街道政府(办事处)教育分管领导和教委主任、中心园园长以及所有民办幼儿园举办业主参加了会议,会上,下发了《关于开展民办幼儿园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等文件,区领导对民办园整顿作动员部署,并作了重要讲话,对各职能部门和办园业主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进一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民办园整顿工作的任务目标及各部门应承担的职责。这些举措,为民办园整顿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二、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我区的民办园数量大、情况复杂,单靠教育部门或单靠哪一级来抓都是不行的。为此,我们一方面积极落实“属地管理”,实行“两级管理、以镇(街道)为主”的管理办法,即民办园的清理整顿工作由各镇、街道具体负责,区教育、卫生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作好对口指导。根据全区统一安排,各镇、街道都由政府牵头成立了领导小组与工作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实施。另一方面积极落实“教育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要求,教育部门充分发挥主管的职能作用,认真细致的调研论证,当好参谋,定好方案,特别在制定方案和标准等方面,都力求做到有依有据,符合实际。区教育局先后三次召开专题会议,通报情况提出要求,成立了由督导室、托幼办等科室人员组成的督查组,作好过程指导,局领导还对部分单位作重点指导,多次与地方政府沟通,督促政府抓好落实。与此同时,教育部门主动争取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层层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组,既分工明确,又密切配合,多次组织业务培训与联合检查,共同实施民办园的清理整顿工作。

三、在服务中实施管理

我们始终把整顿工作定位在实施服务促规范上,层层组织学习、培训,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办园者的依法办园能力和水平。召开了全区民办园规范管理工作会议,组织全区民办园业主集体学习《关于开展民办幼儿园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幼儿园管理条例》、《日照市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等文件规定,联合卫生、消防等部门开展幼儿园卫生保健、食品卫生集中培训与消防演练,制定并发放系列标准要求,如:《托幼机构卫生保健检查标准》、《托幼机构食堂卫生要求》、《幼儿园教育工作要求》等等,这些材料均发至每个幼儿园,让办园者明白办园政策和办园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

具体实施整顿过程中,首先由民办园业主对照标准要求进行自查、整改,在此基础上,镇、区组织检查验收,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对达到办园要求的,按程序予以审批;对暂时达不到办园要求又具备一定基础的幼儿园给予整改期限,有关人员深入幼儿园检查指导,根据检查情况书面反馈整改意见(一式三份,分别由区相关部门、镇街道教委、民办园业主保存),提出整改要求,并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作对口培训,通过培训、发放明白纸、现场指导、培植典型等途径切实作好过程指导,帮助其达标。对于无整改余地的幼儿园,由各部门联合下发《停办通知书》,责令限期停办,并通过宣传教育,甚至多次进行个别交心,分析利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实际效果看,大部分幼儿园能理解政策,主动停止办园。对于按要求关闭的幼儿园,我们积极发挥镇、街道的作用,帮助做好善后工作,如将优秀的人员通过一定的方式分流到其他幼儿园,帮助处理设施设备,尽量减小其损失。在关闭的幼儿园中,还有一些主要是因为房屋场地不达标而关闭,但是办园者具备较高素质和办园热情,对这种情况,我们尽量帮助争取相关村、部门(单位)的支持,选择合适的园址,如日照街道的方圆幼儿园、童星幼儿园、天使幼儿园、秦楼街道的丽杰幼儿园等15处幼儿园,都是在镇、街道的帮助下落实解决了园址,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对整顿过程中出现的个别拒不执行停办要求的,由工作组采取摘园牌、拉设备等手段强行取缔。

另外,整顿工作还离不开家长、社会各界、基层组织的理解支持,我们将民办园整顿的相关宣传材料以及注册幼儿园的公示名单及时发放至各村(居)和群众手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争取最大的支持。

四、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

民办幼儿园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整顿工作非一朝一夕能完成,剖析根源,有办园者的利益驱动,更有家长群体认识水平和经济承受能力的原因,致使大量不符合办园条件的幼儿园存在一定的市场,单纯靠整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坚持在整顿的同时积极鼓励支持幼儿园向规模型发展,加强管理,不断改善办园条件,促进规范化办园。研究制定学前教育“九五”、“十五”发展规划,切实加强中心园、实验园规范化建设,先后投资230多万元重建实验幼儿园一园,投资40余万园改造二园园舍,投资30余万元建设三园,中心幼儿园也均达到了市级一类以上标准。制定了幼儿园布局调整规划方案和实施意见,全区把幼儿园与中小学布局调整统一规划,同步实施,稳步撤并75处村级幼儿园。地处东港区驻地的日照街道,民办园最为集中,在整顿工作中,通过有效撤并,使得一批幼儿园发展、壮大,突出的如:山庄幼儿园兼并了7处幼儿园,大村幼儿园兼并了8处幼儿园,莲村幼儿园兼并了11处幼儿园,以晨露、丽华为代表的民办园兼并掉的幼儿园也分别在3处以上,兼并之后,在园幼儿都在150人以上。办事处还及时提出了“发挥城区优势,大力发展幼儿教育”的口号,召开各村(居)和镇直部门负责人会议作出专题部署,大力推动集体园、公办园发展,推出了一批规模较大、收费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村办幼儿园,如:向阳河、许家楼等幼儿园投资在均30万元以上的,江豪、腾飞幼儿园投资均在100万元以上,一小、三小、六小等学校附属幼儿园的规模、质量也有很大改观,办园规模均在200人以上。目前,中心幼儿园正在扩建改造,预计规模将超过300人。南湖镇政府积极扶持中心幼儿园的发展,办园质量不断提高,通过自身的发展壮大吸引着镇驻地的民办幼儿园主动合并到中心园。两城镇将小学校舍和各村可利用的房屋进行改造,不符合条件的民办园全部进行就近合并。这些规模较大、管理规范、收费适宜的幼儿园的兴起,为家长“合理择园”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我们开始着手探索开展学龄前婴幼儿家长科学育儿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利用社区及有条件的幼儿园开展亲子教育活动,设立早教家教指导中心,帮助家长提高认识水平,从而自觉做到合理择园。力求通过幼儿园的发展和对家长的正确引导等措施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无形中让不符合条件的幼儿园无立足之地。

经过近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区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了《东港区民办幼儿园管理办法》。探索建立了幼儿园注册审批资格准入制度和年审制度。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审核办园资格,教育部门在幼儿园取得相关部门出据的卫生保健合格证、食品卫生许可证、消防合格证等材料后,再按照职责进行审批,幼儿园一经注册,每年进行一次集中审核。我们希望通过这些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促进我区的民办幼儿园不断提升办园档次与质量,逐步步入规范化轨道。

第三篇:立足实际创特色 全力打造文明村.技术报告[推荐]

立足实际创特色 全力打造文明村

新蔡县佛阁寺镇张康庄村创建市级生态文明村技术报告(2010年8月26日)

张康庄村地处佛阁寺镇西南边陲,是新蔡、正阳两县交界处,距县城26公里,境内有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刘邓大河渡河处,早商文化遗址——凉马台等名胜古迹,还是东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干宝的故里。全村耕地面积3795亩,辖15个自然村,28个村民小组,1038户居民,总人口4373人,全村党员65人,两委班子5人。2009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5100元。创建生态文明村是推进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们张康庄村紧紧围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这个主题,根据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通过抓班子,带队伍,强素质,创特色,发展生态农业,狠抓文明建设等措施,彻底改善农村卫生环境面貌,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村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2002年被评为省级“五好”村党支部,2006年被评为市级“五好村党支部”,2007年被市政府评为全市“四大美丽乡村”之一,同时被定为全市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示范村。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和做法是:

一、搞好新村规划,统一建设标准。

就“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工作而言,搞好规划是基础。2009年,张康庄村在市规划设计院和县建设局的共同帮助下,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党员干部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本着“合理布局、科学规划、集中连片和节约用地”的原则,对全村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和远景发展规划。目前,已完成前期规划和评审等工作,正在进行开工建设。

二、建立领导机制,落实工作责任

村里及时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研究和部署“创建”工作,实行村干部包村组,组干部包农户,对所分包的村组和农户负总责,定期进行评比。同时,与农户签订责任书,实行门前三包,即:“一包”自家门前无乱搭建、乱堆放柴草等行为;“二包”门前环境卫生整洁,无裸露垃圾、粪便、污水、无污迹,无渣土,无蚊蝇孳生地;“三包”门前责任区内交通畅顺,绿地整洁等。并安排一名村干部专门负责协调督查,制定了张康庄村村容村貌管理细则及管理办法等,将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三、宣传工作到位,营造深厚氛围。

做好创建工作,首先提高村干部的认识是关键。我村先后组织村组干部到新农村建设搞得比较好的地方参观学习。通过学习,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出台了《张康庄村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实施方案》。其次是营造良好的氛围。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群众大会和各种形式的座谈会,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动,并运用平安大喇叭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宣传,使广大居民认识到开展“创建”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健康生活的需要,为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较好的舆论环境。第 三是充分发挥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全村居民的主体作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村“两委”班成员带头搞整治,领着群众干,率先做垂范。

四、加大创建力度,改善人居环境

一是修订完善了《村规民约》,将垃圾定点倒放、柴草定点堆放等内容写进《村规民约》。二是对居民的户前屋后统一进行了绿化,栽植树木,并对沿路群众集聚场区进行了绿化,打造了适宜的人居环境。三是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一个简易填埋场、购置垃圾清运车,初步解决了垃圾去处问题。目前,全村基本实现了“一池三改”(即建沼气池,改水、改厨、改厕),兴建了沼气池480多座,80%的农户用上了清洁能源,全村已全面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饮用水卫生合格率100%。卫生、文化、娱乐设施齐全,村容整洁,乡风文明,先后被确定为市、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被评为全市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

五、提高村民素质,营造文明乡风

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激发了村民对其它社会事业的追求欲望。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开展争创“文明户、文明村”、省级“五好”村党支部等多项活动,公布评选标准,让村民对照落实,村支部定期检查评比。有力地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两年来,全村计生、治安、教育、卫生、农田水利、交通、运输等多项社会事业均居于全县先进行列,三个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全部落实到家家户户,遍及老少妇孺。

干事创业和社会进步的实践中,锻炼培养了干部,惠及了全村4千多人民群众,同时,有力地促进了村党支部整体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目前,我村“两委”班子5名干部,人人有项目,全部都是“双强”干部,在评选活动中,全村共评出78名致富带头人,涌现了192户文明示范户。共青团、妇联、民兵各个群团组织,都活跃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线。形成人人争先创优,个个建功立业,建树了突出的功绩。此外,多年来,我村还一直保持着“科技示范村”荣誉称号。

六、培育特色产业,繁荣农村经济

在创建活动中获得政治思想动力和科学技术支撑力之合力的强劲动力推动下,我们村的三大特色经济产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

(1)蔬菜种植。我们村素以蔬菜著称。我们村党支部,运用便利灌溉设施,因势利导,规划出我村蔬菜种植带,使蔬菜种植由点到面全面铺开。为提高蔬菜种植效益,还从山东请来2名蔬菜种植专家来我村传授蔬菜种植技术。引进市场需求量大,经济效益高的蔬菜新品种。如西芹、笋瓜等。特别是2006年5月份,我村组织人员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在山东潍坊党校举办培训班学习之后,带回了山东寿光潭坊镇的经验,率先带头种植了18亩优质无籽西瓜,12亩秋冬瓜,8亩小辣椒,并与河南中洲龙农贸订单责任有限公司签订了2000亩蔬菜种植合同,并在三年内推广到全村发展塑校料大棚栽培,并形成规模,让我们村蔬菜走向国际市场。止目前,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1200亩,种植反季节蔬菜20余种。平均亩产突破3000元以上,人均增收400元。

(2)网箱养鱼。我们利用三面环水的水利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鼓励沿河村组党员干部群众投资网箱养鱼。目前,已由原来的2个自然村发展到6个自然村110余户,300多个网箱。渔业年产值已达660万元,创利润500多万元。人均增收1100余元。成为我村投资小,收益大的支柱产业。党员何建党在发展5亩水面网箱,全家人均年收入1.6万元的基础上,又新建年产值100万元的大型综合养殖场,被村民冠以“创业新星”之美称。

(3)生猪养殖。这是近年来的新兴产业。目前,已由原来的2个自然村5户,发展到今天的遍及全村的800余户。全村生猪年出栏1.6万头以上。年创纯利润400余万元。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场就有12个。党员王士学、柏群星、余二喜都是全村集市场信息咨询等多项技能于一身,他们都 无偿地为新兴养殖户提供服务。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我们引导群众兴建了沼气池。目前,我们已建成沼气池450座,沼气的使用开创生态养猪业的新纪元,不但节省了煤电,还使农户获得了优质生产肥料。从而推动养猪业成为生产周期短,见效快,全村共有的特色经济支柱产业。

总之,201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全村广大干群一定会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经济工作会精神和县委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全村工作总体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以项目建设、新村建设、和谐建设为重点,以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为目标,努力推进全村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品质,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始终保持求真务实,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攻坚克难、锐意进取的拼搏精神,齐心协力,真抓实干,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加快实现富民强村,加快创建全国生态文明村,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有感于重管理、厚内涵、创特色

有感于“重管理、厚内涵、创特色”

——参加临沂市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心得体会

沂水镇中心校教研室

赵紫山

2月26日和27日两天,临沂市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在临沭县召开,会上对08年教学工作先进县区和先进学校进行了表彰,市教科研中心小学科科长于江美同志作了题为《重精细管理 厚发展内涵 创教育特色》的临沂市小学教学工作报告,并传达了今后两年我市小学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会议期间还听取了临沭县、兰山区教研室、临沭实验小学和教师进修附小、河东区实验小学等单位的典型经验介绍,参观了临沭实验小学和教师进修附小教学精细化管理及特色创建现场,最后市教科研中心主任葛晓光同志作了总结讲话,对今后小学教学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殷切期望。两天的会议,日程紧、内容多,听报告、听经验介绍、看现场,就像上紧了的发条忙得团团转,头脑里被装得满满的,笔记记满了,材料带回了一大堆,照片拍了几百张,可谓是不虚此行。但回来后仔细整理,总算是从众多材料中找到了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于江美科长报告的题目《重精细管理 厚发展内涵 创教育特色》,市教科研中心金立村副主任在点评中提炼成九个字“重管理 厚内涵 创特色”。我认为这不仅是我们前段工作的实践探索,也是我们今后一段时间教学工作的行动指南。

一、重精细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重视教学常规工作管理,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备课、上课、作业布批到师生评价、课外辅导、教研教改、综合实践活动等,对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完善的制度和奖惩措施去管理与规范,逐步实现教学工作管理的精细化和科学化,做到先规范,再提升,先学习,再创新,这是一个学校乃至一个区域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和根本保证。在这次会议期间,我们参观学习了临沭县教师进修附小和临沭实验小学还有临沭县10个乡镇的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现场和档案材料,听取了他们所作的典型经验介绍,深深地感受到了他们在教学精细化管理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我认为他们在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方面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是领导重视,认识到位,善于学习与创新。例如临沭县教研室徐主任在经验介绍中提到:在青岛参观学习时发现人家的作业本设计很有创意,就买了样本回来研究,结合地方实际进行了创新,在全县推广,临沭实验小学一个学校光奖励教师教科研成果一年就花10000多元钱等都是很好的体现。

二是有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证。临沭县教研室和各个学校在教学常规管理方面,各种规章制度非常健全,教学常规各个环节都规定得非常具体,而且力求标准化、可操作化和人性化。

三是抓好突破口以点带面,积极落实教学精细化管理工作 他们善于培养典型发挥典型带动作用,以点带面,从要求抓起,从执行抓起,从评价抓起,从教研活动抓起,从课堂教学抓起,从教学常规的每一个细节抓起,认准一点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努力改变粗放式教学管理模式,不断实践教学工作精细化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成绩。例如,临沭县教研室从04年起抓小学教学常规管理的精细化,从临沭镇中小、临沭镇二小到临沭教师进修附小和实验小学,连续四年召开全县小学教学精细化管理现场会,培养了一批典型学校,发现了一批骨干教师,积累了一些管理经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厚发展内涵是创学校特色的必由之路

特色是一所学校生命力的源泉,也是一所学校发展成为名校的必经之路,而学校的特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许多特色名校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厚发展内涵方能创教育特色。但学校发展内涵也不是一朝一夕凭空就能造出来的,它是学校办学思想和校园文化的一种积累和沉淀,是需要经过几年、十几年甚至是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才能提炼出来,才能被社会所认可的。办学特色的形成过程,是一个量的积累和质的优化的过程,是一个自我扬弃、励治图新的过程,是一个随时汲取营养厚积薄发的过程。例如我在一本刊物上读过一篇文章,文章说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120多年才换了5任校长,平均一任校长在位20多年,而中国的学校校长在位时间相对比较短,各人为了在短时间内出成绩往往不想走上一届校长的老路,容易产生一种浮噪心理,使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变得太快,没有深厚的积淀作基础,发展内涵也很难厚实起来,学校特色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我曾读到一篇文章介绍的是四川一所乡镇小学,学校所在的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被列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这所学校距县城还有40公里,其中有26公里碎石泥土公路,交通极为不便。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其他各方面条件都无过人之处。但其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之路(农村的特色),在良好地完成常规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常年坚持走特色校本课程开发,剪纸、刺绣、纸扎、泥塑、根雕等方面的教学实践中做出了骄人的成绩,使这所学校所在的镇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剪纸艺术之乡”,被四川省命名为“四川省文化特色之乡”。一所学校带动了一个乡镇乃至一个县。

另外,在这次会议期间,我们参观了临沭教师进修附小和实验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发现这两所学校都立足自身实际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例如临沭教师进修附小的写字教学扎实有效,气氛浓厚,不仅是几百人在一起练习写字的宏大场面,也不仅是形式丰富令人眼花瞭乱的书法展板让我们心动,单从教师的备课、理论学习笔记以及学生的作业本中都能看出来,书写这活绝不是一日之功,可见人家确实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持不懈抓出来的效果。再如,临 沭实验小学的活动课,几十个兴趣班同时开课,可谓盛况空前。

从一些特色学校的发展过程来看,我认为创学校特色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学校校长办学理念鲜明。校长是学校的办学灵魂。学校特色的创建实际上就是校长办学思想的体现。校长必须对学校的特色创建有一个十分清楚的认识。对自己学校选择怎样的特色,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特色,怎样建设特色,如何实现特色目标,从理论到实践都要能说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领导全体教师把学校办成有生气、有名气的特色学校。

2、有一支特色的教师队伍。这是特色学校创建的关键。特色队伍从哪来?全靠校长的发现、挖掘和培养。

3、要有相应的校本课程作支撑。学校的特色一定要通过课程进行教育的,这样才能取得教育成果,体现特色的存在,因此,特色教育的课程一定要开发。如果没有课程,特色教育便是一句空话。

4、有特色的教学制度创新。特色课纳入教学计划,保证特色课程的实施。要围绕特色建制度、定规划、开展活动。

5、有特色成果。这是特色创建经历一段时间以后的必然产物。

学校特色就是学校最亮丽的东西。要从哪几个方面才能显示出来?要从师资队伍上,从校本课程上,从制度建设上,从校园文化上,从教学成果上。从这几个方面的显现出来。这样才能鲜艳、才能亮丽。

当然,我们特色学校建设中,一定要避免走入误区。我们要防止特色创建过程中,注重标准高,配套好的硬件投入而忽视相应的软件建设;要防止注重某一局部特色建设而忽视了学校整体特色的建设;要防止注重少数特长生、尖子生的培养而忽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进行特色学校的建设,为的是寻找学校发展的突破口,最终的落脚点是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实现教育的本质价值。

第五篇:_规范管理显精细 特色办学创品牌

规范管理显精细 特色办学创品牌

多年来,我校本着“为每一个孩子明天着想、对每一个孩子今天负责”的办学理念,以“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为办学目标,不断完善创新教学常规管理运行机制,弘扬“自主、自强、和谐、奋进”的校风,形成了“敬业、爱生、博学、善教”的教风和 “勤思、乐学、创见、实践”的学风,秉承“创新务实、严谨治学、追求卓然”的精神,落实教学常规,“从严”“从细”“从实”“从活”抓教学,融“教”、“学”、“管”的常规管理为一体,初步形成了常规管理的数字化体系,连续多年被区教育局评为先进集体。

一、加强“教”的常规管理,规范教师教学行为

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行为规范,强化常规管理,就是强化施教行为。我们以课堂教学为核心,抓住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让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为管理的重要特点。强调把小事做细,把细事做精。

(一)课前重备课。要求教师做到“三有、四点、五备”,达到教案、学案一体化。“三有”即心中有标(课程标准),手中有书(教材),目中有人(学生);“四点”即吃透重点,化解难点,明确知识点,训练能力点;“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设计; “教案、学案一体化”是指由重教向重学转变,达到为学而教的目的。学校要求教师必须超前一周备课,教导处每月检查教师备课情况,一旦发现问题,学校将对教师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教师必须立即改正。

(二)课上重效果。做到“三讲”、“四标”、“二体现”。“三讲”即讲易混点、易错点和易漏点;“四标”即“定标”(三维目标)、“施标”(围绕目标去做);“固标”(及时巩固目标)、“验标(及时检验完成情况);“二体现”即课堂上应体现精(精力充沛)、气(气氛活跃)。

我校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课堂教学的讲解和点拨必须掌握好分寸,强调的是“讲练适度”,便于学生更好的“感悟”;课堂容量适当,让学生有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和内化的时间与过程。

(三)课后重反馈。做到“四抓”一抓课后作业设计:要做到两精,即精选、精练;注重六性,即梯度性、针对性、实效性、迁移性、延伸性、总体性。二抓作业留批:做到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三抓课后辅导:要做到三导、四对、五定,四导是导心理(树立信心,确定目标)、导习惯(纠正学习过程中、书写和计算过程中的不良习惯)、导方法(如何掌握大体规律,掌握学习方法);四对是指针对学生、针对章节、针对问题、针对知识点;五定是指定人、定时、定重点、定要求、定目标。四抓课后反思: 做到六反思,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有反思;成功的地方,闪光点在哪里要有反思;失败的地方,错误的地方在哪里要有反思;课后的反思;题后的反思;考后的反思。

二、加强“学”的常规管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习惯的养成而言,学习兴趣是前提,学习方法是关键。良好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认真听讲,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广泛阅读,善于动脑思考等诸多方面。为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学习质量,全面完成学习任务。在学生“学”的管理中,我校制定了《小学生学习常规管理制度》。并从预习、上课、作业的完成、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和考试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了细化,进一步规范了其言行,使学生逐步在“学”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加强过程管理,规范实施行为,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教学常规管理中,教学过程管理是重点。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以抓制度落实为重点,把握住三个关键阶段,从而实现对教学行为的有效监控。

(一)加强制度管理,规范实施过程

有效的制度是教学工作流程得以通畅运行的保障。教学管理制度不在多,而在精。制度不能成为一劳永逸的摆设,而要不断完善,要切实起到规范教学行为的作用。几年来,我校先后制定、修改了多项教学管理制度。其内容涵盖了教学评估与考核、教学研究、教学活动、校本研修等各方面。做到了三“知道”,即让每个成员都要知道自己应该干哪些事,干到什么程度,怎么干。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强化阶段管理,落实阶段重点

在阶段性管理中,我们重点抓期初、期中、和期末这三个阶段,做到了有的放矢,总体来说就是期初抓“序”,期中抓“查”、“评”,期末抓“结”。

1、期初抓“序”,做到“四抓”“一完善”。四抓是指抓“书”(教材、教参、辅导用书)、抓“表”(课表、时间表、分工表、校教学工作历表)、抓“ 名单”(学生名单、教师名单)、抓“计划”(学校的教学计划、学科的教研计划、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师的个人素质提高计划)。一完善是指“完善一项制度”(健全可行的学校教学管理制度)。

2、期中抓“查”、“评”,做到“三查”“二评”。三查是查计划、制度的落实(是一纸空文还是认真落)、查课堂(目标合理、难度适中、容量适当、结构科学、时间符合要求、方法策略得当效果好)、查反馈(教师的教学后反馈)。二评是教师评管,看是否做到五到位(定期对学校计划管理、组织管理、过程管理、教研管理、质量管理是否到位的情况征求教师意见)、学生评教,看是否做到五认真(定期对教师是否认真备课、上课、留批作业、辅导、组织考试的情况进行学生问卷)。

3、期末抓“结”。抓好“一考”、“两结”、“三分析”、“四比对”。“一考”是期末考试;“两结”是教学工作总结和个人素质提高总结;“三分析”是围绕教学成绩分析进行教师个人、年级组、学校的分析;“四比对”是个体的纵向比对、个体的横向比对、班际间比对、年际间比对。

(三)强化毕业班管理,突出质量要求

针对毕业班管理工作,学校的管理以质量为核心,确保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合理利用一切时间、空间,创设学习氛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质量提升提供合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建设一支安教、乐教、善教、素质好的教师队伍是促进学校各项工作上新台阶必备条件。

1、抓好教师的业务学习。制定了教师业务学习制度,每周定期组织科组开展教研活动、集体备课,行政不定期参加各科组学习,听取教师的意见。通过学习不断更新老师们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各级科组长及主管各行政抓好备、教、批、辅、考各个教学环节的检查、评价、总结。

2、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取经,提升教师整体水平。每个学期,我们学校都派出多名教师参加了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种教学研讨活动。教师学习后在科组内进行交流汇报心得感受,确保外出学习的实效性,有效提升了教师整体的素质。

3、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和评优活动,也是教师提升自身水平、实现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上学期,我校不少教师主动参加各类竞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物理、化学等学科老师在代表我区参加省市举行的学科比赛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在省、市、区的论文、课件、优秀教案评比中我校的多位教师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4、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整合校内外多方有利资源,研训结合,在教师中开展以“岗位大练兵”为核心的系列活动。每个学期都重点以完成《教师岗位大练兵培训手册》中的三个专题实施校本教研,使学习真正成为教师的习惯,使研究真正成为教师的需要,使实施课改新理念真正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反思提升:开展撰写反思周记的活动。教师从课堂教学反思、课题研究反思、个人成长反思、课前课后反思等方面,全方位对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把教研的主战场放在课堂上,切实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互助提升:各学年学科组通过互帮互学,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帮助青年教师熟悉业务,促进中老教师转变观念和总结教学经验。

研究文章:教师撰写论文、学习心得、教后反思、教学随笔等,并上传到学校的学科博客上交流学习。

研究课堂:依托教导处和学科组,通过集体备课、研讨课、展示课以及评课、研讨等促进有效课堂的研究,重点落实上级调研和示例教学等活动。

五、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突出文化育人功能

办好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位师生健康发展,一要培养人文精神,二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这二者要真正达到和谐统一,必须整合与定位在抓好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这个支撑点上。因此,我校做到了“坚持三个建设”:

一是坚持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树立广大师生价值观与道德观的关键所在。为不断积淀和发扬三校优良传统,秉承“严谨治学、追求卓然”的三校精神,我们坚持“为每一个孩子明天着想、对每一个学生今天负责”的办学理念,坚持“师德、生德建设一起抓,全面提高师生整体素质”的办学原则,坚持“以德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的办学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等途径,在全校师生中积极倡导“三健康、三快乐”的校园生活观,即人人努力做到“心理健康、身体健康、言行健康”,“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快乐成长”。这些精神文化的形成,是历经几代人不懈探索实践的结果,也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结晶。我们尽量将其融入学校发展的每一个细微之处,从而增强和深化全体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这种心灵的渗透有利于形成更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真正成为不断推动我校教育教学乃至师生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

二是坚持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保障,也是一部立体的、多彩的、隐性的教科书,它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在物质文化建设上,三校具有较好的基础,随着新教学大楼的拔地而起,我们着眼于生活化德育工作的客观需要,对校园物质文化建设,重新进行了统筹规划,并投入了足够人力、智力和财力,进一步创造环境育人的有利条件,努力让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呈现出育人的浓厚氛围,两座教学楼每个楼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确立了不同的主题文化。尤其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有师生共同开辟了“班级教室文化墙”,确立了班风、班训等,建立了“班级图书角”,在教学楼的大厅和走廊,我们向全校师生提供了内容丰富、涵义深远、富有教育意义的各种图片和展版,同时教师硬笔书法作品、学生手抄报以及各班的班标等师生文化,都产生着潜 移默化的熏陶和教育作用。努力做到让每面墙都说话,每块墙面都发挥教育的功能,让教育真正地回归生活。师生长期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就必然受到其它教育所无法替代的感染和熏陶,它能从多角度、多方位影响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真正起到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育人作用。

三是坚持校园践行文化建设。(突出学校艺术教育育人的作用),践行文化是校园文化与生活实践有机融合的集中体现,更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重要因素。为让每一名学生对《守则》和《规范》都能熟知并遵守,让全校师生懂得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从身边小事入手,认真规范言行。

多年来,我们以教学质量的提升带动学校整体发展,始终如一的确保教学的中心地位,落实“以人为本”的教学管理理念,狠抓队伍建设,突出办学特色,不断强化软件建设,创设和谐的人文环境,正在向着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标准化建设先进校迈进。

下载着眼规范重管理立足实际创特色(市规汇报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着眼规范重管理立足实际创特色(市规汇报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