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典型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我发言的题目是《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促增收推动全县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去年以来,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坚持稳中奋进、改革创新,在农民增收上重点突破,在现代农业上创造特色,在强农富民上持续发展,积极打造农业发展的“特色”。
一、展现新作为,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蔬菜生产稳步提高。充分利用“碧水、蓝天、净土”这一生态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产业。林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以金丝柳种植、牡丹核桃间作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林业种植结构和布局,全县春季造林面积达到3.8万亩。水产养殖业势头良好。千亩休闲渔业观光基地、“黄河鲤鱼”良种繁育基地、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优质鱼产业项目有序建设。
农业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全县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81家,其中省级3家;大力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全县“三品”认证个数达到88个,拥有国家级地理标志认证3个,1个国家地理商标。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54家,达755家;新增农村土地流转面积3.81万亩,达到8.28万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面积31.95万亩;大田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3万亩;发展家庭农场39个。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打好农田水利建设三年会战,投资540万元,完成8条县级排涝河道的清淤治理,长56公里,动土90.3万方;投资121万元,完成107条乡村田间沟渠应急排涝工程,长97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进展顺利,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通过省级验收,黄河防洪工程有序推进,扶贫开发成效显著。
二、抢抓新机遇,在发展特色农业上开辟新途径
开展高产创建,促进粮食增产。2014年我县粮食总产实现了“十一连增”,粮食总产首次突破10亿斤,达到10.21亿斤。全县共设立粮食高产创建示范方15个,面积近38万亩。其中,在全市率先实施省级粮食高产创建十万亩示范方1个、三万亩示范方1个;实施国家级小麦万亩示范方5个、玉米万亩示范方4个。经省级验收,小麦十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593.7公斤,最高亩产达789.7公斤;玉米十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617.13公斤,最高亩产达905公斤。
立足优势产业,发展特色农业。我县独辟蹊径、深度融合、高点定位,确立了“2261”的现代农业发展蓝图,努力打造油用牡丹和阿胶产业两个千亿产业,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一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打造千亿牡丹产业。我县森林覆盖率达48%,为此,我们用5年的时间探索出了以林下油用牡丹种植为主的立体种养、循环经济新模式。2014年7月,全国油用牡丹产业发展座谈会在我县召开,被授予“中国油用牡丹之乡”,全县油用牡丹种植面积达到9.6万亩,“黄河艾山万亩牡丹园”成为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牡丹种植示范园。为扩大牡丹的种植基础,我们积极组建油用牡丹产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带动起了100多户牡丹种植户,全县500亩以上牡丹种植基地达到7处。随着油用牡丹面积的不断扩大,目前全县已有十余家公司做起了油用牡丹的前期资源培育和相关系列产品的研发,牡丹籽油、牡丹花蕊茶、牡丹花粉等产品远销韩国、日本、迪拜等国家和地区。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打造千亿阿胶产业。2014年以来,我县围绕打造中国黑毛驴产业第一县这一目标,全力培植黑毛驴特色养殖、活体开发、屠宰加工、生物制药等全产业链,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现了企业、农民、政府的共赢。2014年7月份“黑毛驴”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世界唯一以驴文化为主题的单体博物馆——毛驴文化博物馆正在建设。国内唯一的黑毛驴种质繁育中心——牧业有限公司国家黑毛驴繁殖基地正在扩建。为打造原料基地优势,我们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重点破解了“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来、驴舍怎么建、驴从哪里来、肉驴怎么养、驴到哪里去、手续怎么办”七大难题。2014年底,我县新发展规模化养驴专业合作社40个,实现养殖肉驴2万头。
巩固品牌提升,打造地方特色。我县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质水资源,做大沿黄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渔业示范建设项目。2013年,我县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黄河鲤鱼之乡”,是唯一获此殊荣的沿黄县,为好好把握这一产业发展优势,2014年到2020年,我县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2万亩沿黄渔业区,3万亩生态饲草和果蔬,逐步实现年生产加工无公害“黄河鲤鱼”500万公斤,其他鱼类100万公斤,无公害果蔬300万公斤的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目标,打造服务京津地区市场的有机生态、特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在完善“一带、三业、七大支撑体系”发展规划下,我县“黄河鲤鱼苗种繁育供应基地”、“黄河鲤鱼健康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和“黄河鲤鱼文化休闲观光基地”初具规模,形成了以优质黄河鲤鱼为核心的集原种保护、繁育、养殖、科研、流通、餐饮、休闲及文化为一体的产业体系。
三、适应新常态,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
解决好“三农”这个重中之重,紧紧围绕“2261”发展规划,加快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稳定粮食产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建设粮食高产示范田15万亩,粮食总产保持5.9亿公斤以上,做好国家级5个小麦万亩示范方、4个玉米万亩示范方和省级1个3万亩示范方和1个万亩示范方的高产创建示范建设工作。
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一是围绕两个千亿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围绕千亿牡丹产业,加快牡丹系列产品的研发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新增油用牡丹种植面积2万亩;围绕千亿阿胶产业,做好黑毛驴的养殖、繁育、屠宰深加工及品牌建设,发展规模养殖6万头,预计到2018年全县实现毛驴存栏20万头。二是建设两条示范带,发展精致农业。建设具有特色的济聊一级公路沿线精致农业示范带和百里黄河、百里牡丹精致示范带。三是打造六大精致园,发展休闲农业。打造艾山万亩牡丹精致园、万头毛驴养殖精致园、姜楼司岗蔬菜种植精致园、高集名优果品精致园、绣青渔业水产养殖精致园、大桥生态农业观光精致园六个农业精致园。四是培育100个示范基地,发展规模农业。依托我县林业、畜牧、蔬菜、水产等优势,引领现代农业快速发展,提升全县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
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大扶持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新增龙头企业9家,其中省级1家、市级2家、县级6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50家、县级以上示范社10家。大田作物托管服务面积达到16万亩,新组建为农服务中心2处。抓好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第二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典型发言材料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典型发言材料
邢台沃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赵胜河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
做为企业代表,很荣幸能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交流。邢台沃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2月,地点位于任县任城镇南西村北,是在原邢台恒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家股份制企业,公司注册资本500万元,是一家集蔬菜种植、采购、检测、物流配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蔬菜公司。注册了“沃隆”牌商标。2008年被确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基地—农业开发科技示范园位于永福庄乡杨固村,现已被农业部确定为首批“蔬菜标准示范园(创建)”生产基地、省商务厅首批“农超对接”项目基地、邢台家乐园物流配送基地,任县“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园区核心示范区占地358亩,其中拱棚252亩,露地56亩,日光温室50亩。园区内种植的品种以特菜、硬质番茄、辣椒、无公害网棚韭菜为主,占设施蔬菜总数的80%。
在经营管理上:公司以任县恒丰蔬菜专业合作社为载体,依照国家现行的土地流转政策,以每亩每年700-1000元长期承租农户土地,由合作社统一管理,以“调整种植结构,转变传统种植观念,实行特色种植”做为主线,彻底转 1
变了农民的种植观念和意识,把农民转变为产业工人。同时,扩大了公司的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合作社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销售、集中管理”的模式。农户无需投资,在公司技术人员统一指导下生产,收入分基本工资加效益提成,月平均收益女工达800元、男工可达1300元左右。
经过近三年的发展,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辐射周边发展设施蔬菜面积达1500余亩,农户人均收益每年提高了300元左右,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发展设施蔬菜的积极性,为农业产业化的形成奠定了扎实基础。公司也在原发展基础上投资500万元建设了一座有害残留检测试验室、两条净菜加工流水线及包装车间、一座500吨位气调式恒温库在内的蔬菜加工配送中心区,可对基地及周边的蔬菜产品全部进行加工处理,提高了蔬菜的附加值,扩大了公司的品牌优势,并能新增产值1000万元,极大地提高了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公司固定资产达1000万元以上,形成了基地生产、冷藏加工、物流配送、农超对接、公司直营店直营的产业链模式。
公司和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农业、蔬菜、开发、商业、农工委等有关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借此机会我向各位表示衷心的感谢!
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全市农业会上的典型发言材料
依托龙头企业发展茯苓产业中共九资河镇委员会九资河镇人民政府九资河镇位于罗田北部山区,全镇辖34个行政村,4个镇办林场,10256户,3.96万人,版图面积285平方公里。近年来,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深挖本地药材资源,依托龙头企业资金、技术、市场优势,把茯苓生产作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来抓,举全镇之力突破性地发展茯苓生产,走出了
一条强镇富民的新路子,有力地推动了镇域经济发展,2004年全镇茯苓下种300万窖,产茯苓药材2500吨,实现经济收入3500万元,实现利税300万元,成为中国茯苓第一镇,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茯苓之乡”。
一、深化认识,明确发展九资河镇地处海拔1729米的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脚下,境内群山起伏,松林如海,资源丰富,加之环境优美,山青水秀,远离污染,具备得天独厚的茯苓生长环境;九资河茯苓生产历史悠久,品质上乘,当地群众积累了丰富的茯苓生产经验,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丰富的林业资源、过硬的质量、响亮的品牌坚定了该镇发展茯苓的信心和决心,特别是2001年,该镇被选定为全国首批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后,更加深刻认识到:九资河的优势在山,特色在药材,出路在药材,希望在药材。因此,镇党委、镇政府必须把茯苓生产作为富民富镇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来抓,坚持茯苓主导地位不动摇。计划从2004年起每年新发展茯苓50万窖。到2008年,全镇茯苓年下种500万窖,产量达5000吨,年销售收入达8000万元以上,年提供税收400万元以上,农民从茯苓中人平增收500元以上。
二、强化领导,组织发展为了推动茯苓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镇党委、镇政府专门成立以党委书记秦新平同志任组长的茯苓产业化领导小组,设茯苓产业化办公室,负责全镇茯苓生产的指导、协调、管理和技术推广工作,各村也成立茯苓生产专班,将茯苓生产目标纳入镇、村干部综合考核范畴,实行量化考核。镇四大家领导每人负责联系一个示范村,扶植一个示范户,镇直各职能部门分别负责投资,指导办好一个示范村,通过加强领导,形成“全镇同念茯苓经,万人合力抓经营”的茯苓产业化生产、经营局面,从而推动全镇整体平衡发展。
三、办好企业,带动发展在壮大茯苓产业建设过程中,一方面我们按照突出特色建基地、连片开发建基地的原则,把九资河、七娘山等村作为发展的重点,走规模化种植的路子,提高茯苓生产的规模经济效益。如九资河村、全村145户,有125户种植茯苓,共种茯苓25万窖,种2000窖以上的有60户。去年全村茯苓产量80万斤,收入过130万元,户平茯苓收入2500元以上。茯苓种植大户祝玉胜全年种茯苓5000窖,产潮苓15000斤,仅此一项收入就超过4万元。另一方面在茯苓产业的发展模式上,去年我们重点引进了由惠涛集团投资创办的湖北惠涛九资河药业有限公司,从事以茯苓产业为主体的药业生产。该项目由武汉惠涛集团公司投资3000万元,主要生产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绿色保健食品等,项目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可达1.2亿元,年税利可达1000万元。该项目包括茯苓种植示范园、现代化的茯苓菌种厂、中药饮片加工厂;二期工程与武汉大学联合开发茯苓饮料。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预计今年10月正式投产,我们充分依托惠涛药业的资金、技术、市场等优势,创新“公司 基地 农户”体制,大力推行订单农业模式,把制种、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基本实现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目前惠涛药业与全镇苓农签订药材订单4000份,落实中药种子2500斤,种植面积1250亩。同时我们将有限资金集中起来,捆绑使用,优先用于改造,扩建现有条件好的茯苓加工企业,组建了以镇茯苓加工厂为龙头的茯苓集团,使优势更优,“龙头”更大,有力推动了茯苓产业的发展壮大。现在全镇网络茯苓制种厂家(大户)75家,网络苓农6500多户。
四、倡导科技,推动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们坚持实施科技兴茯战略,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推广普及茯苓实用生产技术。一是强化技术培训。每年举办3—5期培训班,开辟电视专栏节目,组织苓农学习茯苓技术,培训茯苓种植骨干。并将传菌、播种、防虫、培肥、采挖、加工等技术印成资料发放到农户。仅去年,全镇共培训苓农1000余人次,使科学种植普及率达到90以上。二是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科技攻关,积极探讨先进的茯苓加工技术,大力推行“菌种与苓肉引”相结合的引种方法,不断改进菌种提高产量,依靠肉引提升质量,单窖产量由过去1公斤增加到2公斤。三是挂靠科研机构,积极借助外来力量,与省科技厅、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合作建立茯苓GAP种植基地,全面推行GAP生产技术。
五、优惠政策,激励发展一是放宽土地政策,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允许村组、农户依法出租、转让土地使用权;二是鼓励机关、单位、集体、个人和外地客商租赁承包、买断山场使用权或联合开发“四荒”,鼓励一部分懂技术、能经营、善管理、肯吃苦的干部带头示范种植茯苓,进一步坚定广大群众调优结构、发展药材的信心;三是实行税费优惠。对从事茯苓生产、加工、经营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在税费上减免、在办证上优先、在物质上奖励;四是部门联合行动。镇里以农技站为重点,吸收科技骨干,组建农技服务队,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巡查,服务到田间地头,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农行、信用社、财政所积极筹措
资金扶持茯苓生产,工商所、派出所严厉打击不法分子、规范市场,维护苓农利益。
六、搞活流通,促进发展多年来,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及时捕捉市场信息,拓宽销售渠道,打开茯苓销售市场。一是借助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高九资河茯苓的知名度;二是制定营销激励政策,鼓励国家公职人员走出机关,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办法,积极参与茯苓销售;三是培育一支农村经纪人队伍。镇党委、镇政府采取政策上优惠、服务上优质、政治上关心等多种形式,鼓励和引导了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头脑灵活的农民组成经纪人队伍,奔赴武汉、合肥、南京、上海等地,收集供求信息,拓展外地市场,签订意向性合同,充当本地种植户与外地客商的“红娘”,把分散的农户经营与外面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开辟茯苓销售的新途径。全镇民间从事茯苓销售的人员有200多人,年销售10万元以上的大户40余家;四是借助外力,依靠“大老板”将九资河茯苓打入“洋市场”,通过省农科院引荐,现与北京同仁堂湖北药材公司签订了80吨茯苓购销合同,与江苏康缘药业公司签订60吨茯苓购销合同,还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客商签订了意向性合同。
第四篇: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上的典型发言
坚持以统筹城乡为总揽
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
中共**县委
**县人民政府
(2010年2月 日)
下面,我就**县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思路、举措及重点工作,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10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突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新民居建设两大任务,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强化保障,努力实现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新跨越。2010年,全县农业增加值预计达到32.3亿元,同比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6160元,同比增长6%以上。
2010年,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夯实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 继续狠抓生猪、板栗、蔬菜“三条主线”建设,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培育红酒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着力构建“产、加、销”一条龙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一是扎实推进“三条主线”产业化。将培育引进龙头企业作为重中之重,全力打造生猪、板栗、蔬菜等产业化的牵动龙头,重点加快正大生猪养殖、六和绿康饲料二期等产业化项目建设进度,积极推进龙凤板栗公司和国壮食品有-1-
第五篇:农业典型事迹
依靠科技求发展
扩大规模出效益
牛军是我镇单闸村五组农户,家庭人口4人,耕地面积30亩,靠种植和肉牛育肥为生。现存栏肉牛110头,全年出栏肉牛140只,年实现经济收入9万元,成为我镇养殖上的一般农户。
近年来他在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政府积极推行创业培训与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税费减免、跟踪服务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有组织地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妇女进行创业培训,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创业项目,提高小额担保贷款扶持项目的成功率和市场竞争能力。引导妇女紧密结合各地经济发展实际和主导产业,根据自身特点选准有市场、有效益、有前景的创业项目,特别是借助专业乡、专业村的特色产业发展优势,引导妇女立足当地,走“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创业道路,实现创业项目、贷款资金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使妇女贷款创业有后劲、发展有空间。以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为依托,结合“双学双比”活动、巾帼示范村创建、妇女专业合作社建设、发展来料加工等妇女工作,着力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和增收致富能力,催生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工作在发展现代农业及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综合效应。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积极转变思想,增强市场意识。2010年通过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技术培训和资金扶持,先后扩大养殖生产规模,一是修建标准化牛舍1座,羊舍面积440㎡;二是新建120立方青贮池一座,青贮饲草84吨;三是扩大育肥规模,2010先后调引20头;以上三项总投资25万元,实现年收入15万。2011年通过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的延续使用和科技培训、新技术的应用、饲养管理,又扩大了养殖规模,2011年育肥肉牛40只,实现年收入18万元。
他在肉牛育肥方面琢磨出了一套“牧区搞繁殖,农区来育肥”养殖模式,利用本地丰富的饲草资源和冬季农闲季节,在农区集中育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总结他成功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依靠科技提高养殖效益。在肉牛育肥的过程中,非常重视肉牛的品种质量。主要挑选西门塔尔牛等杂交品种,充分利用其体格大、长速快、肉质好、出肉率高等优势。集中育肥7至8个月后,根据市场行情的好坏,适时出栏。另外,根据肉牛的不同生长阶段,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饲养标准,利用经济、科学的饲料配方,精心喂养,提高经济效益。第三,重视防疫灭病。他对每批购进的羊都坚持定期消毒、驱虫、注射疫苗,有效预防疫病的发生,降低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二、捕捉市场信息,积极拓宽销售渠道。凭他多年从事收购育肥生涯,走南闯北,广交同行朋友,建立了稳定的市场销售渠道,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有利的促进了规模的不断扩张和经济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