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村建设”汇报材料
以“三村建设”为载体
努力打造一流省级新农村示范片
中共大竹县竹北乡委员会(2010年3月4日)
“三村建设”是开启农村党建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金钥匙”。近年来,中共大竹县竹北乡委员会将“三村建设”作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好载体,加强农村党建工作的好抓手,破解“三农”难题的好法宝,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在“三村建设”中,通过加强以党支部为核心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了“有人办事”;通过加强农村科技知识的大普及,科技成果的大推广,产业结构的大调整,农村实用人才的大开发,实现了农村资源的优化配臵;通过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广泛宣传,特别是通过农村“四讲”教育,提高了农村的法制化水平。通过开展“三村建设”,全乡农村面貌实现了“五大变化”:变化之一,农业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全面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组组通机耕道,完成土地整理1200余亩,完成山坪塘整治23口、渠系维修整治15km、新建沼气池500余口,改水、打井1000余口。变化之二,农业支柱产业明显壮大。新发展香椿4000亩、香葱2000亩、大棚蔬菜1000亩、常规特色蔬菜3000亩。全乡2009年蔬菜销售额占大竹蔬菜批发市场的50%以上,远销重庆、达州和北京、广东、山西等地,全年向市场供应新鲜蔬菜约400万公斤,实现销售
收入600多万元,人平增收2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515元,居全县第一名。变化之三,农民人居环境明显优化。大力实施“六大工程”,全面落实“四项措施”,美化房屋13余万平方米、修建垃圾池123口。通过建立各种长效机制并严格规范执行,规范了场镇和农户集中点的管理,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旧面貌,为百姓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变化之四,农村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深入开展“讲政策、讲法治、讲道德、讲恩情”的农民“四讲”教育活动,编写制作了农民教育“100问”的宣传小册,开展“十佳”新型农民评选活动。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得到提高,群众落后保守的思想意识、消费观念得到较大转变,农村陈规陋习得到很大改观。变化之五,党群干群关系明显加强。通过 “三同”党小组模式的建立和推行,充分发挥了党员干部的作用,解决了一批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使党员真正受教育,群众真正得实惠。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了,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和宗旨意识提高了,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步子更大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氛围更浓了,党群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农村社会祥和,人民安居乐业。
实干出成绩,探索出路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三村建设”为载体,努力打造一流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实现竹北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用实际的工作落实,实际的工作效果来诠释“三村建设”的真正内涵。
一、总体思路
以“三村建设”为总抓手,按照“协作联动、整体推进、完善基础、做强产业、文明和谐、富民强乡”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蔬菜基地工程、配套服务工程、优美人居工程、素质提升工程、农村党建工程”等五大工程,努力打造一流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成“达州市十强乡镇”。
二、总体目标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达目标”的要求,力争到2012年建成以香葱和香椿为重点的蔬菜基地1.5万亩,钢架大棚等特色高附加值蔬菜2000亩,农产品就地转化率达75%,蔬菜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园1个,以度假休闲为重点的特色乡村旅游示范点2个,以仓储物流和汽车交易为重点的综合市场1个;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5%以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计划生育率达90 %,农民培训率达90%以上,村容村貌改造率达90%,治安状况满意率达95%以上,村支两委班子及村务公开满意率达97%以上,实现“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民居、塑造新风貌、创建新机制、培育新农民、建好村班子”的“五新一好”目标。
三、具体措施
(一)强班子带队伍。一是加强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提高村级领导班子五种能力:(1)自我提高的能力。重点围绕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各项工作开展培训,着力增强村级领导班子的实践能力;(2)先富领富的能力。结合村级领导班子换届,选拔部分优秀农村青年进入村级领导班子队伍,充实班子整体活力。通过培养一批村干部致富典型,树立导向;(3)民主集中的能力。充分发挥村级“两会”作用,保证决
策的科学性;(4)驾驭全局的能力。培养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抓总体、抓协调、抓全员的能力,促进工作落实。(5)建设队伍的能力。管好班子队伍,带领党员队伍讲团结、讲奉献、为群众谋利益。二是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以党员教育阵地建设为基础,以党课教育为主渠道,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教育活动。积极探索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推行党员岗位目标管理和设岗定责活动,使每个党员都能在建设新农村示范片的岗位上发挥作用。三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深化“两发挥两促进”党建主题活动,建设“五好”村党支部。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依托产业或专业合作社建好“三同”党小组,形成独具特色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模式。各支部每年发展党员2名以上,其中35岁以下党员1名以上,不断壮大农村党员队伍。完成双马、大阳、南马村级阵地建设,加强五丰、万家村级组织阵地工程打造。
(二)育人才兴科技。一是加强农村科技知识普及。充分运用农村远程教学资源,发挥大学生村官作用,开设专题讲座。创办“农家书屋”,添配农村实用技术、文化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等书籍。二是加强农村乡土人才培养。积极开展送科技下乡、专家上门服务和巡回辅导,加快乡土人才知识更新步伐。组织乡土人才到发达地区和先进村学习,选送有发展潜力的乡土人才到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学习,全面提高素质,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利用。鼓励和支持乡、村干部、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建立各类科技示范服务基地,带领农民群众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剩余劳动力转移。四是加强农村专合
组织发展。培育壮大“五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和“万家专业合作社”,筹备建立“香椿、香葱、黑花生专业合作社”,吸纳会员5000人以上,带动农民18000人以上,合作社年产值1亿元以上,会员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面达88%以上,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三)重民主讲法制。一是切实保护村民民主权利。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完善民主监督方式,变事后公开为事前告知,提高群众参与村务管理的积极性。二是全面抓好农村“四讲”教育。大力培育新型农民,着力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对农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科学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倡导崇尚科学、诚信守法、遵守公德的良好风气。三是搞好农村社会平安建设。提高处臵群体性事件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巩固社会治安整体联动防范体系。加大治安防范力度,杜绝重大治安案件发生;严查细管,防止一切安全事故发生;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健全“严打”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扫黑除恶”、追逃和打击“两抢一盗”斗争,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四是认真贯彻落实惠农政策。深入推进“8+3”民生工程,扩大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确保参保率达100%;全面落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力争做到应保尽保。
四、抓产业促发展
一是全力发展蔬菜产业。以竹庞路、五郎路为轴线建成
两条蔬菜种植示范带,建成1.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在双马村培育现代育苗中心500亩,发展钢架大棚蔬菜和新型材料设施蔬菜1000亩,设施农业面积达1500亩以上。大力发展香葱、香椿、黑花生产业,打响“中国香椿第一县”品牌,新发展香葱、香椿、黑花生共9000亩。以五丰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为核心,以五丰无公害蔬菜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积极发展满足普通市场需求的常规蔬菜3000亩。注册五丰蔬菜商标,打响“五丰”品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助农增收增效。二是配套发展休闲农业。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培育休闲农家乐3户,着力打造星级农家乐1户。以万家水库为重点,发展集现代农业、绿色消费、生态旅游、假日休闲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业。三是加快建设基础设施。力争2010年建成郎家坳至五丰至中华至郎家坳的环线公路。力争5户以上的大院落通水泥路。力争硬化入户道路30公里,建生产路42公里。建设桥梁1座、停车市场7个3600平方米。对香葱产业核心区实施坡改梯,整理土地3300亩,其中新增耕地1200亩,土地整形及改良2100亩,新建和改造蓄水池56口、渠道20公里,整治山坪塘1口;大力实施“五改”工程,公路沿线和重点村落的居民用上天燃气和自来水。新建和改造公厕8座、垃圾处理池50个、污水处理池50个、沼气池450口,生活垃圾回收率和处理率达90%以上。坚持相对集中居住原则,鼓励农民群众住房紧靠大院落建设,集中打造宜居村庄。四是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整合现有教育资产,巩固发展现有中小学,入学率达98%以上。及时推进村文化室和卫生站建设,2010年建成乡镇文化中心,新建休闲文化广场7
个9000平方米。
五、优机制严考核
一是优化领导机制。明确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支两委整体联动。乡新农村建设办公室牵头抓总,搞好统筹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真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牵头抓总、村社共推共进的工作格局。二是优化宣传机制。乡每年提出“三村建设”分步实施意见,定期召开推进会,各村制定年度“三村建设”工作意见和工作计划。三是优化督查机制。进一步强化职能职责,逗硬督查考核。严格实行“一把手”责任制,真正建立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四是优化责任机制。“三村建设”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和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具体问题,将各项规划任务进行分解落实。建立完善责任体系,着力构建县乡村“三级联创”,大力推行“承诺、述职、评价、追究”四位一体的党建工作责任制。五是优化考核机制。年末,乡党委、政府将对各村(社区)、各部门进行单项目标考核,按照考核结果严格兑现奖惩,对未能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乡党委将追究直接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篇:“三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
地处红色老区的四川达州市在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结合农村基层党组织“三级联创”活动,大力推进以“班子队伍带村、人才科技兴村、民主法治管村”为内容的“三村建设”党建工程,不仅为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找到了载体,而且探索出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途径,使全市农业、农村工作出现可喜变化。班子队伍带村带领农民奔富路
“农业
大而不强、农村广而不富”多年来一直困扰着总人口640万而农村人口就占535万的达州市。先进性教育活动一开始,达州市委就明确提出结合深化“三级联创”农村党建活动,把近两年在全市试点并取得明显成果的“三村建设”活动作为全市先进性教育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坚定不移地向纵深推进。
据达州市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班子队伍带村的核心是选准配强村领导班子,发挥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人才科技兴村的重点是发挥农村党员干部和实用科技人才在推广农村实用技术、富民兴村,发展农村经济中的骨干领头作用;民主法治管村就是坚持民主管理、依法办事、营造和谐的农村社会环境。
达州市突出“城市反哺农村”,通过政府引导投入,带动群众主体投入,推动部门帮扶投入。据初步统计,全市捆绑投入项目资金4800多万元,引导农户自主投入1亿多元,推动县级部门投入帮扶资金730万元,有效地激活了农村市场。通过两年多努力,全市形成了党委揽总、组织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乡镇组织、农户实施、纵横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
“班子队伍带村”是这项活动的灵魂,达州市层层建立了“三村建设”联席会议和领导联系点(片),下派3万多名机关干部和科技人员蹲点指导“三村建设”,把2849个行政村的村干部送进农校强化学习实用技术。市委还把“三村建设”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作为县乡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此举让农村基层干部找到了为民服务的着力点,成了带动农村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为农户提供致富项目,帮助解决群众的急难问题,大兴办实事之风。
在地处前河旁的宣汉县天台乡义和村北斗湾,几棵高大的古黄桷树掩映着一排排整齐别致的农民新居。2004年9月,这里被特大滑坡及洪水荡涤一空。为及早建好灾民新居,市、县领导亲自督阵,乡村干部驻扎北斗湾,帮助灾民规划新村,协调购买材料,组织加紧施工。仅40多天,受灾村民们便住进了新村。
在大竹县东柳乡黄家坝村,金鱼养殖大户陈一田指着正在渔场帮忙的村干部说:“搞‘三村建设’后,村干部更贴近我们老百姓了。这不,村上的干部今天一大早就主动上门来帮助扩建鱼池。”一旁的村民接过话头:“老陈养金鱼一年光出口就赚回20多万元,村干部要我们学他找门路抓收入呢。”
人才科技兴村破解增收大难题
如何帮助农民增收一直是困扰各级党委政府的难题。“人才科技兴村”是达州市让农民在经济发展上得实惠所总结和推行的新路子。
他们鼓励村干部、村民学科技、用科技,并通过田园学校、专业大户带动等方式,捆绑使用涉农项目资金,积极推行日光温室种菜、“暖棚圈舍养畜禽,粪便封闭发酵,沼气做饭,沼渣肥田”和“一池三改”等科技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改善了农居环境,建设起生态循环发展的新农村。
在渠县卷硐乡,党员教育田园学校开办的“山区柑橘栽培和金银花种植技术”等农技培训课引起了山区农民的兴趣。村民在听课、看科技电教片后,还被安排到学校的实习基地里实地操作。农民搞结构调整不仅有人引导,收获后还有果品、药材公司统一收购。
“农产品网上营销”“农业技术网上学”在当地也已不新鲜。开江县永兴镇方家沟村为530多个运输、养殖、水果营销大户安了电脑,还请人制作网页,为村民发布农产品销售信息,引来10多个省市的客商。村民廖灿位去年通过网上就卖出苹果10多万公斤。
大竹县余华乡川心村星火禽业协会理事长张一云是当地远近有名的“科技能人”。他采用“五统一、一分散”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建成集鸡苗孵抱、饲料生产、技术培训、疫病防治、蛋苗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实施国家科委“金桥工程”的“50万只良种蛋鸡养殖基地建设”。协会现已拥有固定资产660万元,年销售收入2.3亿元,遍及20多个乡镇的会员人均纯收入2980元。
民主法治管村构建和谐新农村
“‘村官’报账,村民代表和监督员都得签字。该不该报、怎么报、报多少,得由村民说了算。”万源市固军乡中河村2组村民周兴柱这样对记者。
周兴柱之所以如此理直气壮,是因为他不仅是村民主理财小组的成员,更是万源市371个农村义务监督信息员之一。“民主法治管村”是新农村建设的生命力所在,达州市7个县区共有2800多名村民被聘为本村义务监督员。他们负责监督报告村组干部违规行为和反映村事民情,至今已有效制止乡村干部的不当行为337起。
开江县长田乡180名党员首次通过“直选”方式,投票选出
了他们所信任的乡党委书记。各地还建立起司法调解干部、治安民警、农科人员驻村帮扶制度,为村民举办普法培训班500期16万多人次。民事纠纷调解率达100、调解成功率99,把不稳定因素消化在了萌芽状态。
“公仆助我建三村,农民含笑谢党恩。”这样内容相似、由农民自己创作的对联在达州农家宅院门上和村口路旁随处可见。它道出了农民渴望走向
文明、走向富裕的心声,也是“三村建设”给当地农村社会带来深刻变化的真实写照。
采访中,达县赵家镇桂花村和渠县中滩乡寨坪村如同城市花园小区景观般的村舍建设让人耳目一新,而每个村级活动中心里设施齐全的医疗站、图书室、棋牌室更让外来者觉着到了城市社区。村里家家户户都有水泥路面的“通户路”与同是水泥路面的村道相连。村民家里除了早已用上大彩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电外,卫生习惯也与很多城里人一样:进门要换拖鞋、厕所全是水冲式、做饭用清洁的沼气……村民王君告诉记者:“家里年收入都有10多万元,好多城里的亲戚都羡慕我们这样的收入水平和居住条件呢!”
第三篇:2005年“三村四化”建设方案
关于葵山镇“三村四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按照师发[2005]2号文件精神和县委、政府的总体部署要求,结合葵山实际,切实抓好“三农”工作,推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葵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现就开展全镇“三村四化”建设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以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新农村为目标,以实施产业特色优质化、村庄道路房屋整洁化、村风民俗文明化、社会秩序和谐化“四化”建设为突破口,坚持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形成特色,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原则,以村委会为单位,每年有重点地完成一个以上村委会的“三村四化”建设,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全面完成“三村四化”建设,确保我镇与全县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基本要求
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要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大胆探索,以点带面,稳步推进“三村四化”建设。每个村委会要做好经济、文化、政治和社会四个发展规划有机结合,做到在人、财、物等方面集中使用,体现优势,突出成效,确保“三村四化”各项建设统一协调,功能完善配套。
2、突出重点,形成特色。各村委会在创建中既要体现共同要求和普遍内容,又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从实际出发形成各自鲜明的特色。产业特色优质化上要突出“一村一品”建设和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村庄道路房屋整洁化上要突出抓好规划和管理,要统一设计3-5种特色实用户型方案供农户选择,土地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建房两证(土地证、建房证)管理;村风民俗文明化要突出抓好村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社会和谐上要根据存在的突出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模式。
3、整体推进,全面发展。要正确处理好新型文明村创建和“三村四化”建设的关系,在新型文明村基础上努力达到“三村四化”标准;正确处理好各项建设内容之间的关系,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正确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区域连片推进;正确处理好全局、局部和个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发挥好群众的主体作用,镇直各部门要协同配合,坚持不懈以“三村四化”建设为载体推进葵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4、密切协作,整体联动。“三村四化”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各村委会和有关部门要围绕“三村四化”建设的目标任务,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加强沟通联系,密切配合,整合资金、技术等各方面的力量,加大扶持力度,形成整体推进的合力。
三、主要内容及主要考核指标
(一)主要内容:
1、产业特色优质化: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一村一品”建设步伐,培育扶持农业或工业龙头企业,加强实用科技推广,促进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做强做大特色优质产业,达到“五个一”:每村有一条富民强村的好路子;有一个以上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有一个以上农业或工业带动企业;每户有一个能致富的好项目;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
2、村庄道路房屋整洁化:加强村庄的规划、建设、管理,加强村环境的整治,努力改变脏、乱、差状况,切实做到“三无”: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无畜禽乱跑,基本达到“四化”:布局优化,每村有一个特色实用的村庄建设规划、户型设计和实施办法,每户有一栋统一包装实用、美观的住房;道路硬化,通村主干公路达四级以上标准;村庄绿化,村庄主要干道两边实现绿化,村内有统一的花台、绿化带;卫生整洁化,有一套有效的卫生保洁制度,村内有统一的公厕和三堆堆放点,全部使用自来水,使用以沼气为主的清洁能源。
3、村风民俗文明化: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 要》,继续深入开展文明村、“十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配合做好科技、文化、卫生、法律“四下乡”活动,积极开展“三讲一树”活动,加强文化阵地、队伍、设施建设,积极普及科技和法律知识,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村民实现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技素质、法律素质“四提高”;村风民风实现无吵架斗殴、无恶习迷信、无涉黄吸毒、无闲逛赌博“四无”;村内实现“四有”:有一个文化活动室(场地)、有一个能满足群众医疗需求的卫生室、有一只宣传文艺骨干队伍、有一批科技带头人。
4、社会秩序和谐化: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平安创建和基层组织建设,“平安村”创评率达100%,普法宣传教育覆盖面达100%,有治安联防队(护村队)、志愿消防队“两支队伍”,民主管理实现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一事一议“四个到位”,社会管理实现重大刑事和重大治安案件、重大违纪案件、规模性集体越级上访、违反计划生育案件“四为零”;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好班子、好队伍、好制度、好形象“四好”。
(二)主要考核指标:
1、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以上,年均递增10%以上,其中非传统产业收入达5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3万元以上。
2、产业:每村有一个特色产业和龙头带动企业,户均 有1人从事非传统产业。
3、规划:每村有一个村庄建设规划、户型设计和实施办法。
4、道路:村庄主干道硬化率100%。
5、环境:有统一“三堆”堆放处,房前屋后绿化、美化。
6、生活:恩格尔系数46%以内。2010年后达40%以内。
7、住房:人均使用面积20平方米以上。2010年后达25平方米以上。
8、教育:义务教育段入学率100%,人均受教育7年以上,2010年后达8年以上;基本无文盲。
9、饮水:自来水、安全饮水入户率100%。10交通:自然村村村通公路。
11、医疗:就医半径不超过3公里,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
12、绿化:村庄规划区绿化面积30%以上,社区规划绿化面积15%以上。1
13、文化:每村有1个文化户、有一个文化活动中心,电视普及率达100%。
14、通信:电话普及率70%,2010年以后达80%以上。
15、治安:达到平安村创建标准。
16、消防:达到《云南省农村消防建设标准》要求。
17、人口:人均寿命72岁以上,2010年后达75岁以上,违反计划生育案件为零。
18、文明:所辖自然村达县级以上文明村60%以上。2010年后达80%以上。
19、班子:支部、村委会群众满意率90%以上。20、管理:有一套完整的民主管理制度,群众满意度90%以上。
(三)全镇“三村四化”建设步骤规划。
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将采取明确重点,整体推进,集中力量,分步实施的办法,加快全镇“三村四化”建设步伐,力争与全县同步。
2005年完成马湾村的建设工作;
2006年力争完成马厂、黎家坝、地利找村的建设工作; 2007年力争完成温泉、峰龙潭、山乌戈村的建设工作; 2008年力争完成者黑、查拉、瓦葵村的建设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三村四化”建设能否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于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橱窗、印发宣传材料、张贴标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掀起宣传和思想发动的新高潮,让“三村四化”建设项目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调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的热情,使基层干部的带动作用和农民群众的创建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要大力宣传建设过程中的各类先进典型,各种好经验、好做法,使各村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村比村、户比户的生动局面,推动“三村四化”建设的深入开展。
(二)完善机制,提供保障。
1、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各相关单位必须为建设点做一件实事;多方争取上级帮助支持,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赞助、支持。
2、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三村四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各村、各单位要认真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三村四化”建设规划和管理办法,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村委会要加强村庄基础设施管理、村内环境卫生管理等工作力度,保证建成一村、巩固一村,建好一项、保持一项,保证长远效益,巩固建设成果。
3、建立奖惩考核机制。把各村、各单位完成目标任务情况,纳入年终综合考核的重点内容。要搞好舆论监督,及时宣传推广先进典型和经验。“三村四化”建设的进展情况要及时报镇“三村四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镇、村两级都要分别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职能部门具体抓,上下联动,步调一致,齐心共建。产业特色优质化具体由农业中心、林业站、水务所、畜牧站、劳动和社会保障所、科委科协等单位负责协调指导;村庄道路房屋整洁化具体由各村委会、农、林、国土等单位负责协调指导;村风民俗文明化具体由宣传、文明办、科教文卫等单位负责协调指导;社会秩序和谐化具体由组织、派出所、司法所等单位负责协调指导。各村、各单位要制定方案,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抓好落实。具体职责:
1、村庄建设总体规划、村民住房户型设计和实施办法、村务管理、民主管理工作,配合做好房屋包装建设。责任单位:经济中心。责任人:艾锦春。
2、农业发展和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农业特色产业培育、“一村一品”建设、每村建成2个以上示范园工作。责任单位:农业服务中心、成人学校。责任人:殷艳红。
3、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责任单位:劳动保障所。责任人:艾锦春。
4、“一村一品”建设、科技带头人、明白人的培养和培训工作、科普活动和宣传栏内容更新工作。责任单位:科协。责任人:殷艳红。
5、强化服务,电视普及率达100%、电话普及率达70%。道路硬化工作指导。责任单位:广播站、电信所。责任人: 艾锦春。
6、村庄建设总体规划、村民住房户型设计和实施办法、拆除违章搭建、配合做好房屋包装建设。责任单位:国土资源管理所。责任人:师石柱。
7、安全饮用水、水电设施建设工作。责任单位:水务所。责任人:殷艳红。
8、沼气池建设、村庄绿化美化工作。责任单位:林业站。责任人:师石柱。
9、卫生整洁化、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指导、医疗保健和卫生室建设工作。责任单位:卫生院。责任人:刘海
10、成人教育、九年义务教育工作。经济统计工作。责任单位:葵山中学、者黑中学、中心学校、统计站。责任人:刘海。
11、文化体育阵地、队伍建设和文体活动开展、文艺队伍建设、理论思想和方针政策教育工作。责任单位:科教中心。责任人:殷艳红。
12、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单位:计生办。责任人:师石柱。
13、开展“三讲一树”活动、树立先进典型、强化文明村创建和十星文明户创评工作。责任单位:镇文明办。责任人:杨姝。
14、基层组织的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工作。责任人: 杨姝、蔡保能、各村总支书记。
15、治安联防队伍建设、社会治安管理、净化社会风气、法制宣传、志愿消防队伍建设、平安村创建工作。责任单位:派出所。责任人:黎保宏。
五、申报工作
每年1月份,凡经自查达到验收标准的可向镇“三村四化”建设领导小组申报,并由镇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初查后向县“三村四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经初查合格的村,通过县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审批后,由县委、县政府授予相应村委会“文明村、富裕村、和谐村”牌匾。
六、组织领导
成立葵山镇“三村四化”建设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李绍良 党委书记 副组长:杨 姝 党委副书记
陈长斌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黎保宏 党委副书记
师石柱 党委委员、副镇长
王 斌 宣传委员 成 员:张国先 党政办主任
陈卫平武装部长
蔡保能 组织委员
侍加文 副镇长
刘 海 副镇长 殷艳红 副镇长 艾锦春 副镇长 徐永坤 科教中心主任 季坤华 海 文 李忠德 柏雨森 刘石柱 潘谷洪 陈祖顺 黄美良 陈鹏岗 陈友忠 董平王光怀 耿自国 周光平孙树林 马秋云 倪丽花 经济中心主任 国土所所长 派出所所长 财政所所长 农业中心主任 计生办主任 林业站站长 水务所所长 畜牧站站长 民政助理员 劳动保障所职工科协副主席 中心学校校长 葵山中学校长 者黑中学校长 卫生院院长 镇团委书记
史妍妍 镇妇联主席 颜 航 司法所负责人
“三村四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宣传办公室,由王斌兼任办公室主任,史妍妍、倪丽花兼办公室副主任。
中共葵山镇委员会
葵山镇人民政府
二○○五年九月三日
第四篇:1鄢陵县三村改造汇报
全县“三村”改造工作情况汇报
一、基本情况
全县“三村”(城中村、城边村、城郊村)改造共涉及县城规划区(安陵镇、柏梁镇、金汇产业集聚区)和陈化店镇范围内的18个村,改造总面积1.5万亩,总户数1.54万户,总人口6.03万人。近年来,我县把“三村”改造作为加快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制定了“三年大拆迁、大建设、大变样”工作思路,通过千方百计抓招商、上项目,形成了“三村”改造建设高潮,取得了初步成效。截止目前,我县共启动了涉及安陵镇、柏梁镇、陈化店镇和金汇产业集聚区13个村的拆迁改造工作,引进了12家房地产开发企业,共新上拆迁建设13个项目,涉及拆迁户数5625户,拆迁房屋面积146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86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30多亿元,完成拆迁面积58万平方米。其中,花城春天一期项目安臵工作基本结束;鼓楼广场、龙苑小区项目主体工程正在施工;陈化店镇区改造完成了6个镇直单位的拆迁任务,524户居民全部签订补偿安臵协议,22栋安臵房正在施工,今年“十一”前主体完工,春节前群众即可入住安臵房;柏梁镇区改造完成了8个镇直单位的拆迁任务,540户居民已有469户签订补偿安臵协议,安臵房基础工程正在施工,今年春节前主体竣工;其它项目除南大街路东改造项目以外,均已完成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协议签订和房屋拆除任务。
二、推进措施
在“三村”改造过程中,县“三村”拆迁建设指挥部突出抓好了“规划统领先行、加强组织领导、依法依规运作、做实群众工作”四个关键环节,保证了“三村”改造工作顺利进行。
1、规划统领先行。按照许昌市“一中心五组团”的发展要求和全县“中心提升、新区西进、两轴六镇、城乡统筹、田园生态”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建设宜居花城的意见》和《“三村”改造三年规划》。将“三村”改造规划的编制与县城总体规划、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相衔接,重点编制了柏梁镇花都新城规划、陈化店镇镇区改造规划和改造区域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每一个新上改造项目,坚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确定,县规划技术委员会、县规划委员会都层层把关、反复研究,充分发挥了政府的主导作用、规划的“龙头”作用和对“三村”改造的调控作用。
2、加强组织领导。一是建立健全指挥部例会制度。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政委,县长为指挥长,县委副书记为常务副指挥长和人大、政协、公检法县级领导为副指挥长的“县三村拆迁建设指挥部”,并建立了指挥部例会制度。去年以来共召开“三村”改造例会、协调会、推进会等50多次,及时研究解决问题。二是成立项目改造建设领导组。为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实行县委常委部门、人大、政协、公检法部门县级领导联系帮建“三村”改造重点项目,一个项目一个领导组,一个帮建部门、一名县级领导挂帅、一套专门班子,一支动迁工作队伍。目前我县共成立了9个领导组和工作队,从县直单位抽调了200多名工作能力强的科级和副科级后备干部与改造区域的镇村干部联合组成了专门的拆迁工作队伍,包宣传发动、包政策落实、包签订协议、包信访稳定,促使拆迁工作顺利进行。三是成立综合执法服务组织。成立了鼓楼广场等重点项目综合执法服务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任组长,公检法、国土、住建和乡镇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从解决鼓楼广场项目遗留问题入手,为全县“三村”拆迁扫清障碍,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3、依法依规运作。工作推进中,我们制定相应的工作机制,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兼顾各方利益,严格按照程序、机制运行。一是规范工作程序。制订了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工作流程和房屋附着物补偿标准,坚持做到“四个合法”(项目合法、主体合法、程序合法、补偿标准合法),保证依法依规推进。特别是在用地问题上,严格招拍挂程序,相关部门提前介入,确保了依法运作、依法落实。二是出台优惠措施。坚持“群众得实惠、社区增资产、开发商有利润、政府出形象”的原则,出台了《鄢陵县关于规范“三村”改造项目立项办理和税费征收政策若干规定》,保证开发企业在改造中有合理的利润空间,激发企业增强社会责任感,主动为群众长远利益和城市长远发展考虑,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效益,每一个项目都建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三是加强政策指导。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
上,本着合情合理、合法的原则,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和《鄢陵县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暂行办法》,出台了《鄢陵县旧城区房屋征收补偿安臵方案指导性意见》,制定了高于周边县市区的房屋征收补偿安臵方案,主要采取“产权调换”、“货币补偿”及调换与补偿相结合的方式,对住户房屋的拆迁进行补偿和安臵。其中“产权调换”的核心内容是:采取不高于1.2的容积率(房屋建筑面积÷宅基地面积)调控的方式,以合法宅基地为依据,参考房屋面积、结构,重新进行安臵。宅基地大而房屋建筑面积小的,安臵房面积不一定小;宅基地小而房屋建筑面积大的,安臵房建筑面积不一定大;即便是没有房屋的空宅基地或宅基面积大、房屋建筑面积小的住宅,均按容积率进行调控安臵,并且不找差价。此外还要对房屋装修和地上附属物进行补偿,被拆迁户每月领取过渡费,直至住进安臵房。对临大街和背街的商业房,只要有工商税收凭证,就给予“拆一还一”的安臵。实践证明,被拆迁户通过算帐,认为这个方案科学合理,居民得到的安臵房面积比较理想,并且有效控制了私搭乱建行为,使不应该加盖的房屋在拆迁时占不到便宜。
4、做实群众工作。一方面,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工作队和群众一起算大帐、算长远帐,赢得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柏梁镇区改造项目涉及540户,村镇干部一户一户地做工作,群众由不明白、不理解,转变为理解支持、积极参与,要求实施改造的热情高涨,为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实行
“一村一策”。坚持“政府引导、村委组织、村民自愿”的原则,每个乡镇和村按照全县“三村”改造规划,运用“4+2工作法”,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改造方式和制订补偿安臵方案,充分发挥村集体的决定权,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做细做实了拆迁改造的群众基础工作,确保了和谐改造。由于群众工作做得扎实,我县没有出现一起因拆迁改造而引发的上访事件。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房屋征收和折拆迁改造越来越难是全国存在的共性问题,我县也存在着拆迁进展缓慢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原因是:
一是群众思想工作难做。工作中存在着能闹会闹的多得,晚走的多得,造成老百姓心理不平衡,产生拆迁矛盾。极少数群众想借拆迁之机捞取好处,提过高的要求,甚至漫天要价、拒不搬迁,对拆迁改造造成了较坏影响。
二是补偿安臵标准执行不统一。个别项目在制订拆迁政策及补偿标准时随意性大,与县指挥部出台的补偿指导性意见有差别,造成了不同项目之间群众相互攀比,工作难做,影响了全县项目的整体推进。
三是规划管理难度依然很大。一些居民为赚拆迁补偿的便宜,拼命地搞违章建设,私搭乱建现象还比较严重,个别群众暴力抗法,违法建设行为虽禁不止,加大了拆迁改造的难度。
四是工作开展不平衡,个别工作队员责任心不强,到岗到位时间不能保证,思想工作不到位,有危难情绪。需要各相关单位
齐心协力、紧密配合,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乡镇、居委会、派出所、被拆迁户所在单位一定要密切配合,以保证拆迁工作的顺利实施。
五是施工环境没有保障。在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部分村霸、街痞和被拆迁户强行阻工、强装强卸强运,无理取闹,聚众滋事,破坏施工秩序和环境,影响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四、工作建议
搞好城中村改造是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是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和强烈呼声,也是城区居民的迫切愿望。针对困难和问题,有以下几点工作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合力。把“三村”改造工作摆上县委、县政府重要工作议程,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定期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当好坚强后盾。充分发挥我县“三村”拆迁建设指挥部和各项目领导组的作用,明确指挥部领导责任分工,完善例会汇报、现场督查和考评奖惩制度,加大督导调度力度,保证各领导组人员、时间、办公高度集中,包死任务,抓好落实。从纪检、组织、公安、法院、信访、国土、住建等部门抽调精干人员,充实县“三村”指挥部办公室力量,加强对“三村”改造工作的指导、统筹、协调和综合执法,随时解决拆迁改造过程中的问题,为指挥部当好参谋,为改造保驾护航。
二是规范房屋征收补偿程序和标准。规范、理顺拆迁管理机构,强化政府在房屋征收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明确房
屋征收部门和实施单位,严格征收工作程序,以政府为主体实施项目拆迁,为依法推进“三村”改造打好基础。加强对项目征收补偿标准和程序的检查把关,防止出现因同城征收标准不一引起拆迁矛盾的现象。
三是加大打击力度。按照许昌市制止私搭乱建意见,尽快强力启动我县的制止私搭乱建工作,查处违法建设行为,加大拆除和处罚力度,让私搭乱建者付出代价,不能让老实人吃亏。同时对超标准索取利益的钉子户,不能一味手软,一味姑息,应采取安抚、教育和法律制裁相结合的政策,加强综合执法服务,督促相关执法部门依法执行,不能完全退让和妥协。
四是注重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要广泛深入宣传拆迁改造安臵法律法规,发放《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宣传“三村”改造对促进城市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尊重和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拆迁安臵要坚持以人为本和健康发展的理念,做好“依法、有情、有偿”拆迁,注重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确实困难的弱势群体要给予特殊的适当优惠政策。
县“三村”拆迁建设指挥部
2011年8月23日
第五篇:XX村“三村建设”基本情况及经验总结(本站推荐)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内宜高速公路邱场出口处,辖8个联合社,553户,1820人,全村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247亩,年降雨量1200毫米左右,全年无霜期达330天。该村生态环境好,空气、土壤、水源,经过专家检测,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交通条件极方便,区位优势明显,但在2002年前该村各项工作在全乡处于下游水平,干群关系紧张。2004年被市科技局确定为科技型小康示范村建设。两年来,该村无公害茶叶、生猪生产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全村人均收入从2002年1997元增加到2987元,经济生态效益良好。
二、主要做法:
1、积极构建农业生态发展模式
以“生(猪)-沼(气)-茶(业)”为主要生态发展模式,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截止目前,全村发展标准化生猪养殖大户80户,栽植无公害名优早茶2050亩,无公害水果400亩,建设沼气池258口,极大地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为农民增收找准了项目。
2、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协会+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同叙府茶业合作,组建茶叶协会,以协会为中介,沟通企业与农户,现已有无公害早茶2050亩。
同叙府食品公司合作,成立养猪协会,大力发展生猪标准化养殖。公司还斥资在该村进行标准化生猪养殖小区建设,该工程已于2004年全面完工,正式投入使用。通过这种合作模式,为企业找到了原料,为农户找到了市场,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产销矛盾。现全村已发展生猪适度规模养殖大户148户,其中标准化养殖户57户,生猪年出栏量达到了1.2万头。
3、努力协调信用贷款,加大农业投入。
为确保该村建设顺利进行,政府加大了信用贷款协调力度,为农民建房、搞规模养殖解决资金问题,2005年,全村产业发展贷款600多万元,还款200多万元。
4、认真落实配套扶持政策。
将各项产业的项目资金捆绑投入使用,加大配套政策的扶持力度。新建标准化圈舍,一个平方米奖励10元;引进一头LY母猪奖励100元;修建一口沼气池补助1000元;茶叶垫付一半的苗木款;直接给予建房户资金补助,在规划区内建房补助3000元,规划区以外建房补助2500元,旧房改建补助1500元。据统计,以上各项共计投入资金50余万元。通过政府引导扶持,调动了村民发展标准化生产和居住环境建设的积极性。
5、大力实施川南民居建设,充分体现农房建设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
川南民居建设是科技型小康示范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结合XX“三村建设”,大力引导村民新建或改建川南民居,取得了较好成效。截止目前,全村已建川南民居32幢,旧房改建65幢。川南民居的建设改善了居民的起居环境,体现了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内涵,受到市区的认可。
2003年实施“三村建设”以来,乡党委、政府提出“抓产业、促发展,活思想,推进三个转变,建设美好新村”的工作思路,确定了“桥边、黄泥”一线和“水库、瓦厂”一园的建设布局,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讲求实效,发挥效益”办法的原则,采取“政府资金为引导,农户资金为主体,社会资金为推动”的办法,引导社会力量、当地群众积极投入到美好新村的建设中来。政府投入的资金流向村道、村社环境等公共项目上,农户资金向庭院、室内、饮水、改厨等微型项目上,社会资金用于产业发展,农房改建等大型项目上,实现了各个层次的互动。两年以来,整个XX共计投入550万元,其中上级财政投入50万元,乡级财政投入12万元,国家投入占总投入11.2%,拉动民间资金的资金转化数为480万元,完成沼气池建设207口,蓄水池5口,容量达2820M3;改水240户,改厨
230户,改厕230户,改建川南民居65户,新建川南民居32户,建圈150户,建园180户,建坝5300M2,入户道路累积8公里,扩建村道1公里,村培训中心及办公楼380M2。生态环境方面,新增绿化面积120亩,产业发展方面,培育标准化养猪大户50多户,新增名优果茶2000多亩,发展水果470亩,大棚蔬菜5个,建成养殖小区一个,引进龙头企业三家,业主投资达40多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安通程控电话30门,新修中心村一个。
通过有效的资金组合方式,政府以少量的引导资金吸引了大量民间资金投入产业发展,实现了资金向资本的转化,通过农房建设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逐步向土地资本转化,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大力开展科技培训活动,掀起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潮,农户通过生产实践,掌握了新的技能技术,促进了农村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的转变。
三、经验总结:
(一)必须注重调研,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二)必须实现上下互动,争取群众 的理解,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三)必须利用好媒体,注重对外宣传;
(四)必须做好协调,争取上级支持;
(五)必须注意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将发展的中、长、短各期均考虑进去。
四、下步工作及发展目标
(一)工作思路:以产业为支撑,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努力创造美好人居环境;以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为依托,以产业扶贫开发为途径,以依法治村为保障,努力推进村域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和谐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生态优先,发展第一的原则
2、农民自主,政府引导的原则
3、突出弱势,平衡发展的原则
4、依法民主,和谐共处的原则
(三)发展目标
到2010年,全面达到小康标准。成为美好新村示范点、农业生产示范园、休闲度假的优良区域。其生猪、茶叶两大产业达国家绿色食品标准,人均纯收入实现8000元以上,社社通硬化道路,入户路高标准完成100%;人均住房面积达30平方米以上,生态环境优异,庭院绿化美化,森林品质提升,覆盖率保持在60%以上。科技、文化、卫生、教育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普及率和卫生户的创评达100%,全面建立健全卫生、医疗、养老保险、社会救济等保障制度,农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