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概况之广东名人5篇

时间:2019-05-13 11:06: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东概况之广东名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东概况之广东名人》。

第一篇:广东概况之广东名人

广东概况之广东名人

陈邦彦(1603-1647)

陈邦彦(1603-1647),字念彬,号岩野。广东顺德人。明末清初“岭南三忠”之一。其父亲是博学宿儒。陈邦彦自小在父亲的指导下攻读诗书,尤精《毛诗》、《周易》。18岁时考取秀才,其后屡次参加乡试均落榜,遂移志在家乡设馆授徒。由于他学识渊博才识超卓,受教于门下的学生有数千人之多。时人尊称为岩野先生。明崇祯十七年(1644)清军攻入北京后,他日夜兼程到南京向已即位的弘光帝献策抗击清兵,但未被接纳。清顺治二年(1645),南京政权被清军攻灭,明南唐王在福州建立南明隆武朝,并于翌年委任陈为兵部职方司,统领广西狼兵万余人前往江西南安协同大学士苏观生抗击清兵。他受命后曾多次提出进击清军的良策,但因均被苏拒绝而坐失战机。而在隆武帝被清军俘获后,陈被迫率部随同苏观生撤回广东。陈邦彦在时局危急之际,一再呼吁南明的两个分立的政权(设在广州的绍武政权与设在肇庆的永历政权)化干戈为玉帛携手对抗清兵。但因遭苏观生等的干扰,南明分设的两个朝廷互为争斗以致相残愈烈,因而被清兵乘隙攻击,绍武政权与永历政权相继覆灭。陈邦彦遂于顺治四年(1647)化名潜入高明县山区重组反清武装,并会同义军余龙部进击广州、顺德两地。余龙部战败后,陈又到江门一带招募义军进攻高明,一度扭转了战局。其时,清兵潜入陈的家乡掠走他的两个儿子与妾侍,以此要胁其归顺。陈在清将的劝降书上批答“妾可辱也子可杀也,身为忠臣义不顾妻子”,仍率部力战,两个儿子及妾侍卒被清军杀害。是年七月间,他会同陈子壮、张家玉等部围攻广州,因各部配合不周,他率部独攻广州5日而未克,只好撤军入清远踞县城固守。清军主力围攻清远城十余日后攻入,陈力战受伤后被俘押至广州。清军主将一再劝降,他绝食以抗。同年九月二十八日被处死。后人慕其忠烈,将他与陈子壮、张家玉尊称为“岭南三忠”并以他为首。遗著有《雪声堂集》。

湛若水(1466-1560)

湛若水(1466-1560),字元明,又号甘泉。广东增城人。明代著名学者。明弘治五年(1492),他参加乡试考取举人。后赴新会县拜名儒陈白沙为师,由于得到严师的耳提面命,学识大为长进深得陈的赏识,因而成为白沙学说的衣钵传人。弘治十八年(1505)参加会试,中进士第二名,先后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侍读。嘉靖三年(1524),升为南京国子监祭酒,后又历任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湛若水考取进士后,除长期担任朝廷的官职外,致力于在南京、扬州、番禺、增城、南海等地开设书院讲授理学,尤其是不遗余力地传播白沙学说。他在讲学中以“随处体认天理为宗”,提出“格物为体认天理”与“为学先须认仁,仁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理念,并在弘扬白沙学说时有所创新,终至自成理学的一大门派,被誉为“甘泉之学”。时人将他创立的理学“广派”与理学的另一大儒王阳明创建的“浙学”并称为“王湛之学”,分执明代中叶理学的牛耳。他的影响几及全国各地,其门徒达4千余人。由于向他求学的人太多,以致在授学时往往要用弟子间代为传授的方式进行。

湛若水关注家乡的教育事业,在广东境内广设书院扶持后学,造就了不少英才,有力地推动了岭南文化的进程。嘉靖十九年(1540)五月,他获准退休返回家乡,自此往返广东境内各地讲学。嘉靖三十九年(1560)四月二十日在广州病逝。遗著有《心性图说》与《圣学格物通》。

余靖(1000--1064)余靖(1000--1064),字安道,号武溪。广东韶州人(今广东韶关),宋朝名臣。出身于仕宦之家。宋天圣二年(1024)考取进士,曾任新建县知事,后迁秘书丞。景祐三年(1036),他因向皇帝上疏为被贬的礼部员外郎范仲淹辩护而遭降职为监筠州酒税。庆历三年(1043),复起任为谏院右正言,专司向皇帝进谏奏事,余正直敢谏,曾多次为建言“轻徭薄赋”整顿户政,去除贪残之吏,抚疲困之民事而向皇帝抗声力争,以致唾液飞溅至皇帝的“龙颜”上仍意犹未尽。他的建议大多为仁宗所接受,并因而与欧阳修等同被誉为朝廷敢于进谏的“四谏”之一。庆历四年(1044),受命为出使契丹的使者。他巧妙地运用外交手段折服了雄据一方的辽主,从而适时的在复杂的宋辽夏三角关系中维护了宋朝的利益。

何梦瑶(1693—1764)

何梦瑶(1693—1764),字报之,号西池,广东南海人,清代广东名医。早年曾参加科举考试,中式进士,并出任过知县和知州。清乾隆十五年(1750),何梦瑶因故辞官返回广东,先后在广州粤秀书院、越华书院主持院务。他原对中医学颇有研究,返回家乡后得以有暇余倾注于中医学的深造。何梦瑶对中医的五脏生克学说与阴阳、水火、虚实、气血等基本理论均有匠心独运的见解,而在医治岭南各种温热病状的医理研辩中更取得了重大突破。他提出基于岭南的地理气候具有亚热带特征,诊治各类温热类病的用药应与北方地区的常规用药有所不同的观点,认为当依据当地人的身体体质与气候环境改以施用清温热类的药剂而戒用温补类的药剂。何梦瑶为使其创立的医理造福于民,遂设帐广招习医的学生传授心得,且亲自向病者赠方施药。他的岭南中医新理论与其疗效为社会所公认,“南带之人民效出其方无不百发百中,服其剂无不奏效如神。”

何梦瑶撰写的《医碥》、《伤寒论近言》、《幼科良方》、《妇科良方》、《医方全书》等著作,均属依据岭南独特的地理气候环境下人体病变的特征,运用经络学说作精确的医理论证,揭示了相关临床治疗的秘笈。

乾隆二十九年(1764),何梦瑶病逝。

黎遂球(1602-1646)

黎遂球(1602-1646),字美周。广东番禺人。明末广东名诗人。

早年攻读经书,擅长填词作诗。明天启七年(1627)参加广东乡试,获中式举人。此后数次赴京会试,与沿途的文人骚客时相唱和,诗名渐而鹊起。崇祯十二年(1639),因赴京会试再次落榜,遂漫游吴越之地。翌年春到达扬州,适逢四方名士云集于“影园”,相约以牡丹为题悬金垒征诗,黎即席咏诗十首力压群英而独夺魁首,被众才子共推为“牡丹状元”,并连续三天在扬州的街道上披红戴花骑马巡游,接受士民的欢呼庆贺。当他返回广州时,家乡的士民千余人到郊外迎接,并出动数十艘楼船画舫沿江载歌载舞地欢迎,其盛况成为士林传颂历久而不衰的佳话。其后,黎遂球在家乡致力于重振南国诗风,与陈子壮等发起重建了文学团体南园诗社。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明朝倾覆,其后福王在南京建立弘光朝。黎闻讯后即出资制作了铁铳500门送往南京,援助军队,并组织乡勇准备抗击清军。至清顺治二年(1645),清军攻克了南京,明南唐王于五月间在福建称隆武帝,黎遂球被任为兵部职方司主事,提督两广水陆义师支援赣州的南明军队。后因所统率的水师已被清军战败,黎只能率陆地的义勇抵达赣州,与各路援军固守御敌。翌年五月,清军攻入城区,他率数百义兵与之巷战,身中三箭而死。遗著有《莲须阁集》26卷、《易史》、《周易爻物当名》若干卷。

关天培(1781—1841)

天培(1781—1841),字仲因,号滋圃。江苏淮安人。晚清爱国名将。

他以行伍出身。清道光十四年(1834),从江南苏松镇总兵任内调为广东水师提督。关自抵粤接任后,即致力于加强广东沿海的防务。道光十九年(1839),林则徐抵广州查禁鸦片。在林的影响下,他对“禁烟政略”有所理解,并调动水师配合林则徐收缴了英美等国不法商人的鸦片237万斤,从而取得了“禁烟斗争”的初捷。其后,他倾力于虎门要塞威远、靖远炮台的改建,设法加添了火力强大的“洋炮”200多门以抗击外国侵略势力的挑衅。而当英国军舰在珠江口穿鼻洋开炮攻击中国水师时,关天培亲临火线指挥,带伤督饬水师反击,迫使英舰受重创后遁去。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林则徐被撤职查办。广东地方官吏大多改持与侵华英军“和谈”的态度,而关天培却不为所动,仍然坚决主战。为此,他特意在大战前夕,派专人将自己的旧衣与遗齿送回故乡与家人作诀念明示死志。是年十二月初十,虎门要塞的沙角、大角炮台均被英军攻陷,守将陈连升等战死。关天培坐镇虎门,仅剩数百名将士随其坚守要塞。他历次向两广总督请援,但均无法取得有力的援助。关天培知道难以挽回战局,遂决心以战死报国。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初六,英军对虎门要塞发动总攻,关亲临镇远炮台指挥,负伤十余处尚亲自开炮还击敌军。至傍晚时英军攻入炮台,关天培持刀奋战被砍伤左臂,后被枪弹击中而战死。他的英烈事迹被广为传颂,誉之为深具民族气节的一代名将。

陈子壮(1596-1647)

陈子壮(1596-1647),字集先,号秋涛。广东南海县沙贝村人(今属广州市白云区)。明末清初 “岭南三忠”之一。

早年参加科举考试,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考取进士,中一甲第三名(探花),被授为翰林院编修。天启四年(1624)主持浙江乡试时,因所出的试题有影射攻击宦官魏忠贤之嫌而遭人举报,且又一再坚拒魏忠贤之拉拢,而被魏怀恨报复,矫旨撤去其官职遣返回乡。其间他在广州重振诗社,对促成岭南诗坛的复苏有突出贡献,因而被时人誉为“南园十二子”之一。魏忠贤获罪失势之后,他返回京城复职,官至礼部右侍郎。至崇祯八年(1635),又因对朝政直言进谏而获罪,再次被罢官并于翌年返回家乡。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清军攻入北京,明福王于五月间在南京称弘光帝,慕陈的声望而任其为礼部尚书。但因其政见与权臣马士英等不合,他在弘光朝中屡受排斥。弘光朝覆灭之后,他又潜至福州被南明隆武帝任为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清顺治三年(1646),陈子壮奉隆武帝之命,返回广州协办军务。隆武帝被清军俘获并处死后,陈子壮又参与拥立明桂王在肇庆即位永历帝,被委为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提点广东、福建、江西、湖广四省军务。清兵攻陷广州后,他撤至南海县招募义兵抗击,并联同陈邦彦、张家玉两部作战,共谋会攻广州。因战况不利,陈邦彦、张家玉两部相继溃败,他率部转移至高明踞守力战。后因兵寡不敌众,高明被清兵攻陷,他被俘获并押解到广州。他坚不投降,被押至刑场“陪斩”仍笑骂自如,旋被清军主将以残忍的手段--“锯刑”处死。著有《昭代经济言》14卷。

王大宝(1094-1170)

王大宝(1094-1170),字元龟。广东潮州人。宋朝名臣。早年被选入太学读书。南宋建炎二年(1128)中进士,廷试第二,成为宋代岭南唯一的榜眼。历任南雄州教授,枢密院计议,差监登闻鼓院(接受士民向皇帝申诉奏禀的衙门)等职。其间,曾将其著的《诗书易解》六卷献给皇帝,被任为国子司业兼崇政殿说书。后又曾任直敷文阁学士、温州知州、提点福建刑狱,提点广东刑狱等职。隆兴元年(1163),宋孝宗命王为礼部侍郎、右谏议大夫。他接连上疏,力劝孝宗早定抗金大计,并一再弹劾投降派汪澈等人的所为。王大宝积极支持抗金名将张浚的军事行动,一再明确地指出对金宜战不宜和,从而成为朝廷中抗金派的代表性人物。在他积极建言的影响下 ,孝宗一度决心对金作战并付诸行动,从而亦曾稳定了局势,王也转任兵部侍郎。但其后孝宗又偏信了丞相汤思退的议和主张,将张浚的江淮都督府及其他边防要地军事设施尽行撤除。王大宝三次上奏,力斥汤思退的投降派行径,但未被孝宗所接受,他因而愤然辞去右谏议大夫、兵部侍郎的官职。由于王大宝等人的抗金主张未被皇帝采纳,以致金兵得以大举南侵,迫使南宋于隆兴二年(1164)与金国签订了屈辱的“和约”,承认金宋两国的关系是“叔、侄之国”。乾道元年(1165),朝野中要求重新起用王大宝等人以抗金的呼声日益强烈,他遂被任命为礼部尚书。但是王的抗金方略仍然未被皇帝认可,并一再受到投降派的攻击,以致他身心交瘁,于乾道六年(1170)在家乡病逝。临死前,他长叹着说:“收复失地的事竟是遥遥无期的了!”王大宝坚定的政治立场为士民所敬仰,后人因而将他与崔与之、李昴英等同尊为“岭南六先生”,并被推为“潮州八贤”之首。著有《周易证义》、《书解》、《诗解》多卷,今均已亡佚。

陈恭尹(1631-1700)

陈恭尹(1631-1700),字元孝,晚号独漉。广东顺德人。清初广东名诗人。

其父陈邦彦是明末清初广东抗清斗争的发起人之一,也是一位享有声誉的宿儒。他自小受父亲的思想影响颇深,并在父亲的指教下攻读诗书,擅长写诗作赋。清顺治四年(1647),他的父亲于战败后被清军俘获并处死,全家除陈恭尹侥幸逃走外均同时遇难。其后,他为报家仇而参加反清斗争,并往返于福建、浙江、江苏等地联系抗清的各地义军。顺治十五年(1658),他赴云贵一带欲投奔南明永历帝,未遇,遂返回增城定居。至康熙元年(1662),南明永历帝被清廷俘获处死,陈恭尹中止了联络反清志士的活动,潜居家乡专致读书达十几年之久。其间,与名诗人屈大均结交甚深,并一度与平南王尚可喜有诗词唱酬的交往。康熙十七年(1678),因与尚可喜有旧交而被指涉嫌参与“三藩之乱”遭官府逮捕下狱。被关押半年后始出狱,定居在广州城南。自此后他的意志较消沉,移志于诗词歌赋的创作,与友人结成诗社相互唱和,被时人称为“岭南七子”。陈恭尹的诗尤擅七律诗,为诗坛所推崇。他提出诗歌贵在创新,求新于性情而不必求新于字句,求妙于立言而不必专斯于解脱的见解,反对盲目崇古与拟古。他的诗大多以感怀身世,矢志抗清、反映民疾及描述岭南风物为主题。晚年虽多与清廷权贵唱酬,但始终不肯出任新朝的官职。他为其居所取名“独漉堂”,以暗喻家仇未报,匡复之志未灭之意。他的隶书书法为清初独步广东的第一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病逝于广州。遗著有《独漉堂集》。

邹伯奇(1819—1869)

邹伯奇(1819—1869),字一鹗,广东南海人。晚清科学家、发明家。他自少受在乡村私塾教学的父亲影响,对传统文化有较多的认知,尤其是对算术有浓厚的兴趣。邹伯奇的悟性甚高,当西方的科学知识传入广东后,他就通过自学将中西方的文化精粹加以融合,并独自对光学、数学、天文学、测绘学、力学、化学及地理学进行研究。邹在25岁时就已参照西方的地图测绘术自创了“方格地图绘制法”以此绘制中国地图全册——《皇舆全图》,并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完成(总图1幅,分图66幅)。该图的制成标显出传统的地图绘制技术有了突破性的提高,被誉之为近代中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果之一。他又参照古人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论述的透镜成像原理,自制出中国第一部摄影器,并率先将其运用到地图绘测拍摄。其后,邹在研制摄影器的基础上,结合外国的有关感光、显影、定影、冲洗等工艺,进而研制出中国第一架照相机,并运用较先进的玻板摄影术拍摄出国内最早的人物肖像。而由于受到西方科学家哥白尼的日心学说的影响,邹伯奇于1847年研制出中国第一架演示太阳系各行星运行状况的仪器——“七政仪”,力证太阳系以太阳为运行中心的真谛。咸丰四年(1854),又研制出表现天体运动的“天体仪”,显示出其进步的天文学说思想。他尚设计和制造了一批精确度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日晷”,为地体测算提供了准确的数据。

邹伯奇的论著主要有《乘方捷术》、《磬求重心说》、《格术补》等,分述了其对力学、光学、数学的理论见解。

同治八年(1869),邹伯奇病逝。后人称誉他是民间科学家中的一代奇才

赵佗(?--前137)赵佗(?--前137),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南越国创始人。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遣数十万军队进取岭南,由于受到当地越族土人的顽强反抗,秦军屡遭败绩,将领战死。秦始皇遂又令其将领赵佗辅佐主将任嚣率数万水师南下增援秦军平定越地。公元前214年,秦王朝在番禺(今广州)设南海郡治,以任嚣为郡尉统管一郡的政治、军事、监察,下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赵佗任龙川县令。赵在龙川筑城辟地以为治所。赵佗既致力防范越人反抗,又采取“和辑汉越”方针,极力安抚越族。他劝导士兵在当地养儿育女,促进汉越同化;又上书皇帝要求遣送中原居民迁居南越以传播中原文化。

公元前209年-207年,中原各地人民对秦王朝暴政群起反抗。时值任嚣病危,他命赵佗代理其职务,并嘱咐“秦政无道,中原扰乱,番禺背山面海,东西数千里,可以立国。”秦朝灭亡后,赵佗以军队攻占了岭南的桂林、象郡,统一了岭南的政权。他在当地汉越两族士民的拥戴下,建立了以番禺为王都,占地千里的南越国,自称为“南越武王”,从而为存在95年的南越国奠下基石。他又对任嚣所建的番禺城作扩建,城周达十里,被称为“佗城”,成为后代广州的中心地区。他努力协调各民族之间的关系,积极吸取中原文化,从而促使广东地区文化经济在秦末汉初年间稳步发展。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陆贾前往处于割据状态的南越国游说,劝赵佗接受汉王朝的封王归化中央政权。赵接受了汉高祖赐予的“南越王”称号,并向朝廷称臣奉贡。始此,中原地区的铁器等生产资源及技术源源不断引入南越国,启动了社会经济的进步。汉高祖死后,赵佗与吕后当政的汉朝中央政权关系一度紧张,他自称南武帝,向朝廷举兵发难。至汉文帝即位后,在朝廷的怀柔政策感召下,他主动撤销自设的帝号,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又修好始昔,维护了岭南的社会稳定。公元前137年,赵佗病逝,享年逾百岁。

张九龄(678-740)

张九龄(678-740),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唐朝名相。他出生于官宦世家。早年参加科举考试获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左拾遗等职。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返回家乡。期间,主持修筑梅关古道上的大庾岭驿道,保障了南北交通要道的畅通。唐开元六年(718)返回京城,被丞相张悦任为中书舍人等职。其后又因受权力斗争**的牵连而被调往外地任官。开元十九年(731),被唐玄宗召回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副知院事。由于他才学超群,风度亦甚佳,因而颇受玄宗的赞赏。开元二十一年(733),张被任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丞相),主理朝政。其时,唐朝处在全盛时期 ,但却又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张九龄针对社会弊端,提出以“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之道,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张在主理朝政时敢于直言向皇帝进谏,多次规劝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当玄宗受武惠妃之惑,欲废太子李瑛时,张九龄及时据理力争,从而平息了宫廷内乱稳定了政局。而对安禄山、李林甫等奸佞所为,张九龄更痛斥其非,并竭力挫败其阴谋。但是由于唐玄宗被李林甫等人的谗言所惑,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卒被罢相,旋贬为荆州长史。开元二十八年(740),张因病在韶州曲江逝世。在他死后,曾被其预断为“必反”的安禄山卒掀起了“安史之乱”,从而导致唐朝迅速从“全盛”走向没落。唐玄宗因追思张九龄的卓见而痛悔不已。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

崔与之(1158--1239)

崔与之(1158--1239),字正子,号菊坡。广东增城人。南宋名臣。他出生于清贫之家,后得友人的资助才得以进入最高学府太学就读,并于南宋绍熙四年(1193)考中进士。其后历任地方的司法官员、知县、户部员外郎。由于任内政声甚佳,他于嘉定七年(1214)被朝廷破格提升为直宝谟阁,代理扬州军政,以全权筹划抗击金国军队南侵的地方防务。他依据当地人爱马、善骑射的特长,以军事训练的方式组建“万马社”广招民众加入,从而形成颇具声势的“民间骑兵”;并与各乡抗金的民兵加强联系以与军队联手抗金。在他的主持下,军民一心共同对敌,令致金兵不敢入侵扬州。期间,浙东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无数饥民流入淮东一带而被阻于各城门外,崔却下令打开扬州城门迎入难民安置,从而救活流民万余人。嘉定十三年(1220),金兵入侵四川,崔与之被调任成都府本路安抚使组织抗金,后又升任为四川制置使。他广用蜀中的贤能采纳良策,并重用归降的金国将领鼓励其反一击。他在四川五年间,成功地保卫了一方的平安,不仅赢得军民的赞誉,而且也颇受金国的将士所敬畏。他曾因病离任,而继任者一改其施行的方略乱以他法,导致金兵乘虚侵入川境,崔扶病复职视事,金兵闻讯慑于其声望而自行撤军。端平二年(1235),被任为广东经略安抚使。其时,广东发生兵变,叛军围困广州攻城,崔与之上城墙安抚乱兵,由于他德齿具尊,哗变的军士服其恩威而纷纷下跪弃械,兵变其后即告平定。嘉熙元年(1237)二月,被任为右丞相,但因其一再坚辞而未到任。翌年五月退休。他从政数十年,官至显贵而不养妓,不增置秋产,不受各方馈赠,以“无以财货杀子孙,无以政事杀民,无以学术杀天下后世”的名句自警,从而成为宋朝的一代名臣。他的词章造诣颇高,被认为是“开岭南宋词之始”,所治儒学的“菊坡学派”亦被认定是岭南历史上的第一个学术流派。嘉熙三年(1239)十一月十一日因病逝世。

张家玉(1615-1647)

张家玉(1615-1647),字元子,号芷园。广东东莞人。明末清初“岭南三忠”之一。他在青少年时期喜习武艺。后参加科举考试,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考取进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翌年三月,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攻入北京,张家玉主动投书给李自成,表示愿为起义军效力。旋因李自成部被清军战败,张又改投在南京即位的南明弘光帝,但因被指为曾变节投降李自成而被逮捕入狱。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攻入南京,张家玉又逃至福州,被南明隆武帝委为监军督部援救被围在江西抚州的南明军队。翌年,清军攻陷抚州,张受伤战败后率部退回福州,随即被任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广信。其后,因隆武帝被清兵擒杀,张家玉遂返回家乡招募义勇徐图再举。顺治四年(1647)正月,张集结义军攻入东莞城,旋因清军主力集结反扑,他率军撤退,其家人大多死于乱军中。是年四月,张再次攻克东莞及新安,被在肇庆即位的南明永历帝任为兵部尚书,提点岭东军务。其后,又率部与清军在新安决战,因势孤力单而战败,其留居在家乡的族人也被全部屠杀。张因而发愤再次聚集兵力连续攻克龙门、博罗、连平、新丰等地,几番力战后于是年十月被清兵围困在龙门的深山中。后因粮绝兵尽突围无望,他投水自尽。遗著有《张文烈遗集》。

罗芳伯(1738—1795)

罗芳伯(1738—1795),广东嘉应州人(今梅州市)。华侨领袖。早年在家乡的经历已甚少见诸于史料所记,相传其人性格豪放,曾参加过民间秘密组织“天地会”的活动。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罗出国谋生,抵达华侨聚集较多之地坤甸(今印尼加里曼丹岛),在采矿公司工作。其时当地的鳄鱼活动猖獗,不时登岸吞噬人畜,民心极为惊恐不安。罗芳伯遂设计一方面暗中带人在鳄鱼聚集点上投毒与埋伏弓箭,另一方面又效韩愈在潮州祭祀鳄鱼的办法,摆设祭桌,宣读祭文,勒令鳄鱼即时离境。据说当地的“鳄患”未久即消除。当地的土人与华侨对罗芳伯的治鳄手段极为敬佩,视他为有神奇本领之异人。其后,当地的几间矿业公司合并为兰芬公司,罗由于深孚人望而被推举为握有公司最高权力的“首领”。据后人的考证,兰芬公司的极盛时期拥有万余劳工,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为了防御盘踞爪哇一带的荷兰殖民主义的侵犯,他以公司的赢利购置了大批武器弹药组建了军事作战队伍,并多次打退了来犯的侵略者。1777年,罗占据了以曼多为中心,南北数十里的产金之地,并自任这一区域管理机构——曼多总厅的最高负责人,以此建制成一个在内部实行自治的华侨社区。他在治区内施行独立的法规,自行征收税金,寓兵于民,并大力扶持采矿、农业、交通、文教各业的发展。由于罗芳伯治理下的曼多地区实行高度自治体制,以致后世的一些史学家曾误认为罗芳伯在曼多建立了独立的共和体政区。1795年,罗芳伯病逝,由他创建的曼多地方政区共延续了107年,在海外的华人社区中曾引起较大的反响

招子庸(1793—1846)

招子庸(1793—1846),原名功,字铭山,号明山居士。广东南海横山乡(今广州石井镇)人。清代文学家。

他出生于书香之家,其诗文造诣颇深,亦善画工笔画,且精通韵律。曾参加科举考试中式举人,而在屡次应考进士均落第之后,遂与文友在广州结集诗社相互唱和。其间,招子庸搜集了不少青楼歌伶咏唱的民间唱词俚句,以粤语韵律加以变调整理,写成《粤讴》一卷。全书共99题121首歌谣。由于《粤讴》保留了粤乐中的木鱼、南音之能说能唱、音乐性强的特色,其用词遣句有地方语言特征,形式自由,因而成为雅俗共赏的说唱文字在坊间广为传诵。《粤讴》的咏唱内容多是诉说男女爱情以及沦落青楼的女子之怨叹词语,文笔凄婉感人,具有浓烈的地域文化色彩,因而在中国民间俗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与影响,后被外国人翻译成英文推介至欧洲。招子庸撰写了《粤讴》之后,曾以获“举人大挑”的资格,分发到山东历任知县、知府之职。道光二十一年(1841)因受友人的案件所牵连而被罢官。道光二十六年(1846)在家乡病逝。

梁廷枬(1796—1861)

梁廷枬(1796—1861),字章,号藤花亭主人,广东顺德人。清代学者、史学家。出生于书香世家。由于受父亲的影响,自少就对书画金石之道甚嗜好。其后由于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均落第,遂转而致力于训诂考据,撰写了《金石称例》等十多部著述,涉及文学、历史、词章、戏剧、音律等领域,其中不乏振聋发聩之见,颇为时人所推崇。清道光十五年(1835),受聘任《广东海防汇览》总纂和《粤海关志》总纂,得以浏览了有关中西方经贸与文化交往的大量资料,由此开始了解到世界各国的发展状况,加深了对民族危机的警觉,进而孜孜不倦地学习从西方传播来的新知识,寻求御侮救国之路。道光十八年(1838),林则徐任钦差大臣到广东查禁鸦片。梁向他献呈关于禁烟、海防、外交的计策,深受林的重视,并引用为主要幕僚参与军政决策。

自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梁廷枬并未因中方战事失利而消沉,而是痛定思痛,倾注于对西方列强的史地、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系统研究,撰写了中国第一部介绍美国国情的专著《合众国说》三卷以及《耶稣教难入中国说》、《粤道贡国说》、《兰苍(英国)偶说》等著作,向国人介绍了西方各国历史与文化的真貌,从而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早倡导“开眼看世界”思潮的先驱之一。他在推介西方文化之时,充分肯定了其进步的政治制度,流露出对西方先进国家的法治制度与民主制度的朦胧向往情结。

道光二十八年(1848),梁参与了广州士民反对英国外交官擅入广州城的斗争。咸丰四年(1854),他写了《夷氛闻记》一书,真实地记叙了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广东军民反击列强入侵的全程,是研究鸦片战争的重要史料。

梁廷枬的主要著述尚有《南汉书》、《东坡事类》、《论语古解》、《藤花亭曲话》等共38种。

咸丰十一年(1861),梁廷枬病逝。

孙中山(1866-1925)孙中山(1866-1925),名文,幼名帝象,字德明,号逸仙,日新。清光绪二十七年(1897)在日本组织兴中会时化名为中山樵,其后遂据此以中山为名,而在公文函中多自署以孙文为姓氏。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享村人。父亲孙达成,母亲杨氏,长期居乡务农。

由于家乡位于广州与澳门之间,他在少年时期既受到传统的中国文化的熏陶,又受到殖民地传播的欧洲文化的启蒙。光绪十四年(1878),随母亲赴在檀香山垦荒经商的兄长孙眉处,并在当地教会兴办的中学就读,进一步领悟到欧美的科学文化知识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光绪十九年(1883),离开檀香山返回家乡自修中西学,并开始抨击清廷的政治腐败与社会的不良风俗。期间,为了破除封建神权思想的影响,他与友人陆皓东捣毁了村庙中的神像以示警世,固而为当地的土豪劣绅所不容,被迫于是年11月间离开家乡,先后在香港、广州两地就读。后又转入香港西医书院,与改良主义的首倡者之一的何启父及英国学者康德黎结交,聚谈时局,加深了对皇权专制弊端的认识。光绪十八年(1892),以西医书院会考第一的总成绩,获取毕业执照。旋先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与陈少白、尤列、杨鹤龄朝夕抨击时政,因而被时人戏称为“四大冠”)。光绪二十年(1894)六月,与友人陆皓东北上天津,上书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变法主张,但未获答复。孙中山由此感到必须放弃以和平手段促进维新的初衷,转而矢志于以革命手段推翻清廷的腐败统治。是年秋赴檀香山向华侨宣传中国革命,并在该地区创立了近代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明确地提出了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宗旨的纲领。翌年2月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并亲赴广州策划起义,因事机不密而失败。光绪二十二年(1896)赴英国联络华侨,在伦敦被清廷驻英使馆诱捕拘禁,得英人康黎德的营救才脱险。其后,他又到日本广泛发动华侨加入兴中会,并努力争取日本朝野人士支持中国革命。光绪二十六年(1900),在台北建立起义指挥中心策划粤事,派郑士良等以会党为主力在惠州三州田起义,一度屡败清军,后因弹药难继而失败。此后的几年间,孙中山在日本、安南、欧美等地继续向华侨鼓吹革命,创建兴中会的分机构,并组织力量与康有为等改良派就“革命”或是“保皇”的两种立场展开持久的大论战,有力的弘扬了正气,打击了邪说,为革命进入高潮准备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光绪三十一年(1905)7月,在日本联合黄兴、宋教仁等人组成了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并被推举为总理。他主持通过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的政治纲领。从而将民族革命升华至民主革命。孙中山又在《民报》的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大主义,并由此形成了“三民主义”的核心理论。而在此后的四年间,孙中山连续组织了8次武装起义:潮州黄岗起义(1907年5月),惠州七女湖起义(1907年6月),钦州廉州、防城起义(1907年7月),镇南关起义(1907年12月),钦州马笃山起义(1908年3月),云南河口起义(1908年4月),广州新军起义(1910年2月),广州三•二九起义(1911年4月)。这一系列起义虽均未获成功,但仍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沉重打击了清廷的统治。孙中山也由此赢得了革命党人的极大尊敬,被公认为革命的最高领袖。在他的影响下,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十九日,武昌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并取得胜利。各省也相继光复。孙中山其时正在美国筹募革命经费,闻讯后即向美、英、法三国政府游说劝其给予革命政权外交支持。是年十月回国,旋被独立各省代表会议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民国元年(1912)1月1日,他在南京就职,宣告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从而产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为了促使清帝退位、国内统一和实行共和制度,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主动与把持清廷政权的袁世凯谈判,并在南北和平统一实行共和制度的原则基础上以推荐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为承诺,换取袁世凯“赞成共和”并签署了“南北和议”。同年2月13日,在清帝宣布退位后,孙中山也辞去临时大总统,并推举袁以代自。其后,他表示将致力于社会实业活动以振兴中华,并接受袁世凯授以“筹画全国铁路全权,”就任全国铁路督办。同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孙当选为理事长,他仍密切关注时局。民国二年(1913)3月间,北京政府在派人暗杀了国民党代理事宋教仁后,又欲进一步铲除国民党的势力。孙遂于是年7月发动了讨袁的“二次革命”的军事斗争,因力量对比悬殊,武装起义于9月初即扑灭。翌年7月,孙在日本组建进步力量反对袁世凯的窃国称帝,终于迫使袁世凯于民国5年(1916)2月宣布撤消帝制并于其后暴死。

孙中山为实现和平统一中国而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民国6年(1917),皖系军阀段祺瑞在北京把持政权,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自行组阁僭任国务总理。孙在上海发起“护法运动”,于7月间率海军舰队南下广州,联合桂、滇军阀,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恢复国会,他被举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因桂滇军阀以借“护法”之名而行割据称霸之实,孙中山发动的“护法”屡次遭挫折,他被迫于翌年5月辞去改制后的军政府海陆大元帅之职,离穗赴上海。居沪期间,除继续关注“护法运动”外,还从事著述《建国方略》。民国八年(1919)主持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自任总理并公布了“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的规约。翌年二月,援闽、粤军陈炯明部在其指令下回师广东逐走桂系,孙遂返回广州重组军政府,为四总裁之一。民国十年(1921)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组建民国正式政府,再次揭起“护法”旗帜。是年7月,他派粤军进入广西,并建立大本营准备军事北阀,但因广东政局恶化,孙中山遂于翌年4月回师广东弹压,改设大本营于韶光。6月间,孙返回广州,其与陈炯明部的关系日益恶化。6月16日,陈部将领叶举等人发动兵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脱险后,登永丰舰平乱,后被迫于8月9日离穗赴沪。而孙中山两次在广东组建革命政府的失败,促使他醒悟到必须建设一个有战斗力的革命政党才能履行革命主张,实现和平统一、振兴中华。其时,西方列强与日本等国的对华政策使孙中山深感失望,而苏俄十月革命成功经验使他颇受鼓舞,认为即可援引苏俄建党的经验使他改组国民党,又可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参照裨益民生主义,从而借助苏俄的援助取得三民主义革命的最终成功。在第三国际代表马林的斡旋下,孙同意允许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强化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并邀请李大钊等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进入国民党改组工作的 指导机构。后又指派共产党员任国民党中央本部的参议部长。民国十二年(1923)1月,与苏俄代表越飞联合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明确了以苏俄为革命后援的意向。其时,陈炯明部以被讨陈联军击败退离广州。孙中山遂第三次返回广东建立革命政权,重建大元帅府,旋即聘苏俄代表鲍罗廷为国民党的特别顾问。又指派胡汉明、廖仲恺等人组成的国民党中央临时执行委员会,办理改组事宜,并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再击退了陈炯明部的反扑,政局稳定之后,他于翌年1月20日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认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了国民党党纲、党章和改组国民党,使之革命化的各项措施,选举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委员会;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中确立“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从而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孙又聘请苏俄顾问为指导,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依照苏俄的建军原则和军事制度,训练、培养军事人才,从而为北阀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民国十三年(1924)9月,孙中山督师北阀,讨伐直系军伐,设大本营于韶关。是年10月,广州商团发动武装骚乱,孙令北伐军回师广州平息了事态。旋接受了在北京发动兵变的国民军将领冯玉祥的邀请,抱病北上商讨国是。临行前发表声明,明确提出召开国民会议,结束军伐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是年12月31日抵达北京,其时段祺瑞已擅自成立临时执政府,并计划召开“善后会议”以与各地军伐作政治、军事的交易,又表示要尊重与各国既有的不平等条约以“外崇国信”。孙中山对此极为愤慨,抱病与其进行坚决的斗争,以至肝病加重而卧床不起。祢留之际仍不忘革命,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等遗嘱。民国十四年(1925)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遗著后被编为《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孙中山全集》、《孙中山选集》等 孙中山为实现和平统一中国而三次在广东建立革命政权。民国6年(1917),皖系军阀段祺瑞在北京把持政权,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自行组阁僭任国务总理。孙在上海发起“护法运动”,于7月间率海军舰队南下广州,联合桂、滇军阀,建立中华民国军政府,恢复国会,他被举为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因桂滇军阀以借“护法”之名而行割据称霸之实,孙中山发动的“护法”屡次遭挫折,他被迫于翌年5月辞去改制后的军政府海陆大元帅之职,离穗赴上海。居沪期间,除继续关注“护法运动”外,还从事著述《建国方略》。民国八年(1919)主持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自任总理并公布了“实行三民主义为宗旨”的规约。翌年二月,援闽、粤军陈炯明部在其指令下回师广东逐走桂系,孙遂返回广州重组军政府,为四总裁之一。民国十年(1921)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选举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组建民国正式政府,再次揭起“护法”旗帜。是年7月,他派粤军进入广西,并建立大本营准备军事北阀,但因广东政局恶化,孙中山遂于翌年4月回师广东弹压,改设大本营于韶光。6月间,孙返回广州,其与陈炯明部的关系日益恶化。6月16日,陈部将领叶举等人发动兵变,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脱险后,登永丰舰平乱,后被迫于8月9日离穗赴沪。而孙中山两次在广东组建革命政府的失败,促使他醒悟到必须建设一个有战斗力的革命政党才能履行革命主张,实现和平统一、振兴中华。其时,西方列强与日本等国的对华政策使孙中山深感失望,而苏俄十月革命成功经验使他颇受鼓舞,认为即可援引苏俄建党的经验使他改组国民党,又可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参照裨益民生主义,从而借助苏俄的援助取得三民主义革命的最终成功。在第三国际代表马林的斡旋下,孙同意允许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强化国民党的改组工作,并邀请李大钊等中共党员以个人身份进入国民党改组工作的 指导机构。后又指派共产党员任国民党中央本部的参议部长。民国十二年(1923)1月,与苏俄代表越飞联合发表了《孙文越飞宣言》,明确了以苏俄为革命后援的意向。其时,陈炯明部以被讨陈联军击败退离广州。孙中山遂第三次返回广东建立革命政权,重建大元帅府,旋即聘苏俄代表鲍罗廷为国民党的特别顾问。又指派胡汉明、廖仲恺等人组成的国民党中央临时执行委员会,办理改组事宜,并发表《中国国民党改组宣言》。再击退了陈炯明部的反扑,政局稳定之后,他于翌年1月20日在广州主持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认了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了国民党党纲、党章和改组国民党,使之革命化的各项措施,选举有共产党人参加的中央委员会;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言》中确立“联俄、容共,扶助农工”的政策,从而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孙又聘请苏俄顾问为指导,在广州黄埔长州岛创办陆军军官学校,依照苏俄的建军原则和军事制度,训练、培养军事人才,从而为北阀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民国十三年(1924)9月,孙中山督师北阀,讨伐直系军伐,设大本营于韶关。是年10月,广州商团发动武装骚乱,孙令北伐军回师广州平息了事态。旋接受了在北京发动兵变的国民军将领冯玉祥的邀请,抱病北上商讨国是。临行前发表声明,明确提出召开国民会议,结束军伐统治;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是年12月31日抵达北京,其时段祺瑞已擅自成立临时执政府,并计划召开“善后会议”以与各地军伐作政治、军事的交易,又表示要尊重与各国既有的不平等条约以“外崇国信”。孙中山对此极为愤慨,抱病与其进行坚决的斗争,以至肝病加重而卧床不起。祢留之际仍不忘革命,留下“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等遗嘱。民国十四年(1925)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遗著后被编为《中山全书》、《总理全集》、《孙中山全集》、《孙中山选集》等。

苏仁山(1814—1850)

苏仁山(1814—1850),字静甫,号长春,又自署岭南道人等。广东顺德人。清代画家。他自少受喜爱书画与书法的父亲的影响,醉心于书画绘作。虽然从未师从名家学艺,但其绘画天赋甚高,仅从观摩的画稿画谱中即自行悟解了画道而渐有所成。及至成年后因与家人不和而被逐出家族,他遂流寓于广州、佛山等地,以卖画与讲课授徒为生。他创作的画尤以人物画见长,笔下的人物线条简练,人物造型与体态动作处处随意点画勾勒,无一处不与社会生活中的众生相相吻合。其栩栩如生的人物肖像,多是历史的爱国名人、归隐者以及仙家道人。代表作《五羊仙迹图轴》与《坐观十八寿相罗汉像》等名作至今仍深受后人称誉。他独创一格的清新画风,对时尚摹古崇古的清代画坛带来了较强的冲击力,从而为岭南画风的嬗变倡导了先声。

苏仁山于35岁时返回家乡定居。未久,由于他在诗画中屡有愤世嫉俗、不满封建王朝专制的情绪流现,引起其亲属与族人的恐慌,被其父以“不孝”为名扭送入县狱关押以免受诛连。约道光三十年(1850),苏仁山在狱中病逝。

洪秀全(1814—1864)洪秀全(1814—1864),原名火秀,族名仁坤,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的创始人。他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因家贫而休学,但仍刻苦自学攻读史书,且数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无功而返。清道光十六年(1836),他在广州读到华人基督教牧师梁发编写的《劝世良言》一文,详读之后被宣扬上帝的基督教义所感动,萌发了信奉上帝、追求人人平等的观念。洪秀全遂说动了好友冯云山同毁了孔子的牌位,改奉基督教,并向乡亲传播教义。其后,他又编写了《原道救世歌》等布道诗文,抨击社会上的种种邪恶现象,呼吁按照基督教的教义建立起“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新世界。洪秀全利用基督教的教义进行改造社会的活动,并在冯云山的协助下,于道光二十七年间(1847)在广西桂平建立了“拜上帝会”,吸收了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等2000人为会员。翌年,他又写成了《原道觉世训》等书,提出要灭除“阎罗妖”(暗 指清廷),自称为上帝之子,耶稣之弟。其后,又托梦自称是天父特许下凡的真命天子,受命要建立太平天国。道光三十年(1850)十月,洪秀全下令将云集在桂平金田村的万余会徒按军事编制集中候命。同年十二月,洪聚集会徒宣布揭竿起义,建立太平天国,并以会徒组编建成太平军与清廷兵马开战。翌年二月,他宣告即位太平天国天王,随后又分封东西南北各王,并以杨秀清为东王总制各路兵马与朝政。此后几年历经大小数百战役,洪秀全于咸丰三年正月初二,率水陆两路数十万军队攻破南京城门,并以此为太平天国的京城,改名天京。他所创建的太平天国在建都南京之后屡次大败清朝军队的反扑,形成了以天京为中心,以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为腹地的广阔占领区,从而成为与北京清廷相抗衡的中央新政权。其间,洪秀全主持制定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平分土地的施政方案,显现出改革社会制度的进步思想。与此同时,他尚致力确立天朝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体制,力图建立起一个符合其阐释改造了的基督教神学精神的新型社会。而在太平天国政局粗安之后,洪却日益追求享乐,沉湎酒色。除一再大兴土木兴建天王府与大选秀女入宫外,仅倾力于埋头撰写自我神化的宗教著作,军国大计一概推诿东王杨秀清全权处置。由此引发了杨秀清居功自傲,极欲取而代之的野心。咸丰六年五月,清军围困南京的江北、江南两大营先后被太平军攻破后,已权倾天京朝野的杨秀清更加权欲膨胀,假托自己是天父下凡,当着文武百官之面下令杖责洪秀全,又强要洪封其为“万岁”称号以作“逼宫”之举。洪秀全遂决心谫除杨秀清,密诏北王韦昌辉率兵捕杀杨及其部属2万余人。未久,洪又以韦昌辉滥杀无辜为由,下令诛杀了他。而洪秀全在平息了“杨韦之乱”之后并未励精图治,只以朝政尽委于其兄弟把持,任其肆意横行,令百僚人心惶恐。翼王石达开亦因而避祸远走安庆。其带走的部属均为拱卫天京的精兵猛将,导致天京的防卫力量大为减弱。由是清兵乘机反攻,并得以重建江北、江南两大营再围南京。洪秀全虽新委任陈玉成、李秀成为各军主帅以灵活的战术多次攻破清军防线,并一度攻克苏州、常州等地,但由于太平军二次西征失利未能占领战略重镇武昌,战局又再次转危。其间,洪秀全曾封洪仁玕为干王以重振朝纲力挽危局,但未能取得如期效果。而洪秀全又滥封王爵,亲信小人,排斥、猜忌洪仁玕、李秀成等忠臣,以致朝政日坏上下皆无斗志。

同治元年(1862)四月,陈玉成战死,曾国荃率湘军又进逼雨花台围困南京城。洪急调李秀成部回援激战月余终未能解围。其后太平天国的苏、浙基地均被湘军和淮军攻克,南京城外营垒亦尽陷敌手。洪秀全其时已患重病,他拒绝了李秀成的弃城出走建议,期望上帝降奇迹赐福于太平天国从而战胜清军。但随着天京的防务日渐危急,洪秀全的幻想终告破灭。同治三年四月二十七日(1864年6月3日)病逝,遗命其子洪天贵继位。六月十六日(7月19日),南京陷敌,太平天国灭亡。

梁发(1789—1855)

梁发(1789—1855),又称梁亚发,原名公发,字济南,号澄江,广东高明人。基督教第一位华人牧师。出生于农民家庭。早年在广州印刷店当雕版工人。清嘉庆二十年(1815)随英国基督教传教士米伶前往马六甲,参与海外对华传教中心的工作。翌年,由米伶主持受洗礼入基督教。嘉庆二十三年(1818),梁发返回故乡传教,被当地官府视为邪教而加以逮捕。经营救出狱后,他又再赴马六甲辅佐米伶的教会工作。道光二年(1822),米伶病逝,梁发遂返回广东,并于翌年经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的委任成为中国第一位华人基督教牧师。道光八年(1828)他又返回故乡传教,再次遭官府追捕,遂逃回澳门。道光十年(1830),又往高州传教,并撰写了《灵魂篇》、《真道寻源》等教义向信徒散发。道光十二年(1832)他在广州传教布道,撰写了《劝世良言》等喻世讲义广为散发,在社会上引起相当深远的影响。以致两年后洪秀全在广州读到《劝世良言》时顿有如获至宝之感,以此引为创立拜上帝会,建立太平天国的重要理论基础。道光十八年(1838),梁发因擅入在广州举行的乡试试场散发传教的讲义,又被清兵追捕而避往澳门、新加坡。翌年,又潜回广州,撰写了《救世之神谕》一书。

咸丰五年(1855)病逝。梁发在近代中国社会里积极倡导西方文化的“自由、平等、博爱”的观念,所作的独特贡献是同时期的任何一位外来传教士难以比拟的

李明彻(1751—1832)

李明彻(1751—1832),字大纲,又字飞云,号青来。清代天文学家。祖籍江苏,出生于广州。少年时曾入道观当道士,其间,除受教于道教学说外尚攻读了先秦诸 子百家学说。成年后,又对已传入国内的西方科学知识产生兴趣,曾赴澳门向外国传教士学习观察天象推算地理测绘法和三角几何学。自此,他与天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由于李明彻兼学了西洋油画的画技而被视为通晓西方艺术之才。他曾受地方官府之命,携带西洋油画进京城向朝廷进贡,因而有暇到主管天文历数的钦天监观摩,从而开阔了对传统的天文学认识。回到广州后,他依据自己历年对天文现象的观察成果,并结合中西方天文学的资料,陆续写成了《寰天图说》三卷、续编两卷。全书论述了对太阳系星球位置及对日蚀、月蚀成因、地球昼夜节气变化的测定之法,并对自然现象作了探讨。这是一部广东地区最早撰成的关于天文学的著作,揉合了中西方天文学的精粹。由于其资料翔实、论述精确,该书被公认为中国近代天文学的一部有较大影响的著作。李明彻写完《寰天图说》后,又受两广总督阮元的邀请,主持编写了记叙全省地理形态的《广东通志•舆地略》。至道光九年(1829),他主持筹建的广州纯阳道观(位于今广州河南漱珠岗)峻工后,他以此地作为天文观测台,继续从事研究星际与修道养息。

道光十二年(1832),李明彻在广州病逝。

冼夫人(522--601)冼夫人(522--601),原名冼珍。其籍贯地史学界颇有争议,只大致认为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高凉郡(今广东省阳江、电白、高州一带)人。岭南巾帼女杰。

冼出生于统治部落有10余万户的越族首领世家,她喜习武事,足智多谋。早年辅佐家族首领处理事务时就力主民族和睦,因而颇受各少数民族部落的爱戴。公元535年,她与高凉太守冯宝成婚。婚后,她襄助冯宝处置政务,倡导百越各民族的融合。550年,高要郡太守陈霸先率兵平定梁朝的内乱,冼夫人说服冯宝全力支持陈霸先,并亲自率千余将士奇袭阻击陈部的高州刺史李迁化而获胜。557年,冯宝病死,冼夫人承继夫业,她安抚各族,纠集百越,使岭南各州得以安宁。558年,她遣儿子冯仆率领各族族首入京晋谒已建立陈朝的皇帝陈霸先,请求新朝恢复对岭南的管辖权。冯仆被任命为阳春太守。569年十月,陈朝的广州刺使欧阳紇谋反,并扣押冯仆以要挟冼夫人。她坚定地表示:我不能仅为了救儿子而做出危害国家统一的事情。冼以武力对抗叛军,并率军北上接应南下平叛的陈朝大军,从而平定了叛乱维护了社会稳定的局面。589年,陈朝被隋灭亡。其时,岭南诸州郡推冼夫人为领袖,号为圣母,保境安民。两年后,隋文帝叫人告知她已建立新王朝,嘱她率岭南各州归附朝廷。冼夫人为了岭南的和平安定,遂派孙儿冯魏率军迎接隋朝官吏南下就任。冼夫人因而被隋文帝册封为宋康郡夫人。590年,当地少数民族首领王仲宣起兵反隋,岭南局面混乱,冼夫人除派孙子冯蛊率军力战会同隋军主力攻灭王仲宣部外,尚亲披胄甲,率骑兵护卫朝廷使者巡抚各州,使岭南地区又恢复了安定。隋文帝又册封她为谯国夫人,授权调度六州兵马,遇事可先行处置。并赐予高级的荣誉。冼夫人身历梁陈隋三朝均受礼遇,她自己以此教育子孙说,我之所以受到优遇,是因为我只知道以忠孝来报效国家,希望后代都要走这一条路。其后,冼夫人又派人朝见皇帝,控告广州总管的贪虐暴行,旋奉派持诏书赴各州宣达皇帝旨意安抚黎民。她在宣抚途中因劳累过度而病逝。

苏六朋(1791—1862)

苏六朋(1791—1862),字秋琴,广东顺德人。清代画家,世人称其与苏仁山为“岭南画坛二苏”。

他在少年时即喜爱绘画,曾专程到罗浮山拜名僧为师学画。当画技渐有长进之后,他定居在广州以卖画为生。苏六朋的绘画以人物画最有功力,尤以画都市生活中的市井小民见长。其笔下的贩货的小贩、卖艺的盲人等人物形象均神态逼真,一嗔一喜一忧,或动或静或憨或诈的各种人物,神情与心态均丝丝入扣,笔笔传神,真实描绘出社会日常生活的各种层面。人物体态与衣褶的线描,清净脱俗灵动飘逸,甚具大手笔之神韵。他又善于“指画”,作大幅人物画时常以“指笔兼用”。一指一笔相互配合,能“工”能“意”,线条转合流畅,颇具得心应手之妙。苏六朋所作的山水画与花卉设色画亦以落笔浓淡相宜,变化雅致而为士林赏识。他的画艺在晚年时已达炉火纯青之境,受到文人墨客的好评。其所作的《清平调图》、《东山报捷图》、《太白醉酒图》等被后人视为岭南画界之珍品。

清同治元年(1862),苏六朋在广州病逝。

屈大均(1630-1696)

屈大均(1630-1696),字翁山,号菜圃。清初名诗人、学者。早年受业于陈邦彦门下,深受其思想的熏陶。曾参与陈邦彦等人发动的抗清斗争,并在陈等人遇害后冒着风险收敛他们的遗骸。其后,为避免清廷的迫害,他入寺庙削发为僧,并将居所命名为“死庵”以示誓死不臣服清廷之意。其间,他以化缘为名奔走各地积极参与反清活动,并曾遣人送情报给抗清名将郑成功,欲引导郑的舟师沿海路进攻南京。后因事泄而被清廷追捕,他逃回家乡隐居并蓄发还俗。清康熙十二年(1673),平西王吴三桂以蓄发复衣冠为号揭竿反清,屈大均赴桂参与其事,被委为广西按察司副司监督孙延龄军。未久,他因洞悉吴三桂借反清之名而行争霸割据之实的用心,遂托病辞职返回广东。而自康熙十三年(1674),台湾还归清廷之后,屈已停止反清活动,移志于对广东文献、方物、掌故的收集编纂,编成《广东文集》、《广东文选》。而为时人敬佩的是,他不顾清廷的禁令,撰写了《皇明四朝成仁录》,为明末清初的抗清志士歌功颂德,在明末的遗民中引起较大的反响。他并著述《广东新语》,记述广东的天文、地理、矿藏、草木、动物、文化、民族、习俗等方面的资料,被认为是一部史料价值甚高的广东地情书。屈大均的诗歌创作风格明快,是岭南诗界“三大家”之一,对近代的岭南诗风有着较大的影响。晚年的诗作大多流现出反清斗争的情愫。康熙三十五年(1696),他在家乡病逝。死后,因其所著《皇明四朝成仁录》被人举报有反清情绪,雍正、乾隆两帝分别下令彻查并焚毁该书。

李昴英(1200--1257)

李昴英(1200--1257),字俊明,号文溪。广东番禺人。南宋名臣。早年受业崔与之门下,主修《春秋》。南宋宝庆二年(1226),上京会试,原已被取定为状元,唯因其治学的《春秋》观点未为皇帝欣赏,故尔改取为第三名,因此而成为广东科举考试的第一位探花。后任福建汀州推官,任内曾因劝阻太守的残民暴行未果而愤然离开汀州,被当地士民沿途拦阻挽留,他又返回州治久时地平息了因太守劣行而引起的兵变维护了地方的安宁。端平三年(1236)后,曾任太学博士,直秘阁知赣州等职。期间随崔与之平定广州军队哗变,并在城墙上用绳索缒下到围城的军营中与乱兵谈判从而平息了兵变。淳祐元年(1241)被丞相杜范荐任为吏部郎官。后杜范等3名朝臣突然死去而权臣史嵩有指使谋杀之嫌,李遂三次上奏皇帝请求严惩史嵩卒迫使史告老退出朝廷。期间,又上疏弹劾京兆尹的贪残,宋理宗置之不理拂袖而走,李仍拉扯着皇帝的衣袍继续陈述,因而被认为在皇帝面前“失仪”而被解职调往外地。但理宗也认为:“李昴英,南人无党”(指其正直,不结党营私),因而在淳祐二年(1242)又授李为太宗正卿兼国史馆编修,后又升任为龙图阁待制,吏部侍郎,封以番禺开国男爵位。李昴英复职后仍刚直不阿,一再严励抨击丞相贾似道等人的胡作非为。当御史范天锡弹劾佞臣而遭解职时,李扶扬正气,除上奏本声援范天锡外,更自请辞退以示与奸佞决裂。虽然朝廷其后又拟召他任端明殿大学士,佥枢密院事,但他并未就任。宝佑五年(1257),在广州病逝。

著有《文溪集》、《文溪词》等多卷。

杨孚(?--?)杨孚(?--?),字孝元。东汉时南海郡番禺(今广州市海珠区)人。汉议郎学者。杨早年致力攻读经史,钻研颇深。公元77年,他以参加朝廷主办的“贤良对策”入选而获授为议郎,成为参与议政的皇帝近臣。杨以直言敢谏而著称,屡屡向皇帝提出自己对政事的意见。他极力主张以孝治天下,认为朝廷尊崇礼教应首先制定士民遇父母之丧均要守三年服丧的定制。汉和帝采纳了杨孚的进言,下诏恢复旧礼制,命令“臣民均行三年通丧”,从而导致以“孝治”为主要标识的封建礼教在君权的袒护下延续影响了千余年。杨在参预政事之余,勤奋治学,写出了南海郡人第一部学术著作--《南裔异物志》。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地区性的物产专著,记叙了岭南陆产水产的种类与岭南植物学、动物学和矿物学的第一手材料。它的学术价值在岭南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史家公论杨孚是广东最早著书立说的学者。杨的品学颇为时人所推崇。晚年从京城河南退休返乡定居,其从洛阳移种宅前的松树遇天寒时竟然降有积雪,因而士民均尊称他为“南雪先生”,并将他的居地昵称为“河南”,至今仍沿作为广州市区南部的代称。杨孚开创岭南文化的影响为历代后人所仰崇。

惠能(638-713)

惠能(638-713),俗姓卢。祖籍河北范阳(今属北京)。佛教禅宗的“南宗”创立人。其父原是小官吏,后因过失而被谪居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惠能出生时,父亲已病逝,他靠卖柴养母为生活。后因自感与佛教有缘,遂于唐咸亨三年(672)离开广东北上,到湖北梅县东山寺拜禅宗五祖弘忍为师。后在弘忍命门徒作偈呈验以选拔传法继承人时,他因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受到弘忍首肯而授与衣钵成为传法继承人,世称禅宗六祖。后为逃避争夺继位权的对立派追杀,惠能离寺南归,长期辗转流徙于岭南四会、怀集等地,过着隐居生活。仪凤元年(676),他到广州法性寺(今光孝寺)观光法会,因一论风幡的禅语:“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而折服该寺主持,请他升座说法,奉其为师,并自此在该寺从事传教活动。翌年,他前往韶州住持宝林寺(今南华寺),并在大梵寺设坛讲经说法,为其后开辟:“南宗”奠定了基础。惠能在宝林寺30余年,悉心传道,弘法不辍。他以“见性成佛”为宗旨,提倡不立文字,弘扬“顿悟”,以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禅宗教义的秘笈,形成中国佛教禅宗的“南宗”与“北宗”相比较而迥然不同的独特风格。由于惠能的弘法,“南宗”禅学的影响逐渐遍及全国,并取代了“北宗”在禅宗中的主导地位,而各地投奔在惠能门下治学的门徒数以千计。其后,他的弟子集录其讲经的要义,编纂成《坛经》一册。该书反映出惠能对传统佛教教义作重大改革的思路,是禅宗进一步“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从而对中国哲学与佛教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惠能于延和元年(712)返归新兴定居,翌年圆寂于国恩寺。今南华寺内所供六祖像,相传为惠能的真身。

何维柏(1511-1587)

何维柏(1511-1587),字乔仲,号古林。广东南海人。明代名臣。

早年专志研读儒学,受陈白沙的理学影响甚大。明嘉靖十年(1531)参加乡试考中举人。嘉靖十四年(1535),再次赴京会试考取进士,并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后被升为监察御史。其间上书皇帝建议停止征讨安南(今越南)的战事,皇帝一度接受了他的进谏,但未久又再次发动了长达3年之久的征讨安南的战事。何维柏对朝廷的决策深感失望,遂称病辞官返回家乡潜心读书。嘉靖二十三年(1544),被朝廷召复委为以御史的名义巡按福建。何治理闽政颇有政绩,受到民众的拥戴。他在任内率先上疏弹劾大学士严嵩“邪媚邀宠”,因而触怒了嘉靖帝,派专使逮捕他到京城治罪。何在福州士民夹道哭跪中被押解离闽抵达京城,下在锦衣卫狱中受到严刑拷打,但他始终不肯屈服。后被皇帝从轻处置仅罢除官职发配回原籍。而他刚直敢谏,不畏权相的言行赢得了时人的尊敬。何返回家乡后致力于创办书院宣讲白沙学说,各地来谒见的仰慕者络绎不绝于道。他定居家乡20多年后,于隆庆元年(1567)又被穆宗下诏重新起用,先后任职为大理寺少卿,左副都御史、礼部侍郎等职。何维柏返回京城后仍然一本直言善谏的风格,向皇帝提出了不少关于整顿朝政的进谏,大多被皇帝所接纳。至万历五年(1577),他因不肯顺从大学士张居正之意而被张候机报复,先是将他调任南京礼部尚书(一虚设官职),后又借故奏请皇帝罢了其官职。何遂返回家乡,主持天山草堂的讲学,以白沙学说为宗,倡导以纲常社稷为立学主体。万历十五年(1587)病逝。著作有《易学义》、《太极图解》、《天山草堂存稿》等。

梁佩兰(1629-1705)

梁佩兰(1629-1705),字芝五,号药亭、郁洲。广东南海捕属(今广州市荔湾区)人。清初广东名诗人。

他自少攻读经史百家之学。清顺治十四年(1657)参加广东乡试,获中第一名(解元)。此后6次参加会试均落第。至康熙二十七年(1688),他已年近花甲,但仍第七次赴京参加会试,终于考取进士。旋被授为翰林院庶吉士。其间,他与中原的名诗人交往唱和甚多,诗作颇受好评,被公认为诗坛宗匠,名士王公多与其交往。他考取进士后因年事渐高而无意仕途,未久因故离开翰林院,南归隐居广州以诗酒自酬,并与友人结成诗社以再振岭南诗风为己任,致力培养诗坛新秀。他的诗歌创作为诗坛各方瞩目,所作意境开阔,功力雄健俊逸,为各大诗派一致推崇,被时人尊为“岭南三大家”与“岭南七子”之一。梁佩兰亦善作词、书法、绘画。词作被誉为清初粤词大家。书法合李邕、苏轼、米芾三家为一体而自成风格。康熙四十四年(1705),梁佩兰在广州病逝。平生著述较多,有《六莹堂集》诗集传世。

莫宣卿(834-?)莫宣卿(834-?),字仲节,号片玉。广东封开人。广东的第一个状元。幼年时他的生父病逝,遂与母亲随继父生活。由于继父的家境较富裕,他得以入学堂读书。相传莫七岁时已学会吟诗写对联,12岁时即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被乡人称誉为“神童”。唐大中五年(851),17岁的莫宣卿赴京城参加廷试获中制科状元,从而成为广东历史上科举考试的第一个状元,并是始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

莫宣卿考取状元后,被任为翰林书院修撰。其后他还乡省亲,因母亲不愿随其北上定居,莫遂上书朝廷请求改委他在南方任职以奉养母亲。唐文宗允准,改委他浙江台州别驾(刺史的副职)。他即奉母携眷往台州上任,但未到台州却病逝于途中。

莫宣卿的生平业迹不显,存世的诗作也仅三首半,但由于是广东历史上的第一个状元,他的传奇式事迹及影响仍在岭南文化史上占有不容忽略的地位,为后人所尊崇。

宋湘(1756—1826)

宋湘(1756—1826),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白渡象湖村(今属梅州市)人。清代诗人、书法家。自少酷爱诗词书法。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参加广东乡试中式解元(第一名)。嘉庆四年(1799)考取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总纂、云南的知县及知府、湖南督粮道等职。

宋湘的成就主要是在于诗歌与书法创作上。他的诗作颇得杜甫诗品的真味,既有沉郁顿拙之韵,又显挥洒自如的大气,从而在乾嘉时代的诗坛中独树一帜。宋湘力拒其时诗界盛行之“性灵”、“神韵”的经院派诗风,倡导了“唐翻晋案颜家帖,几道唐诗守六经”的创新诗风。并致力于推动岭南诗界的创新,其影响被认为“粤诗自黎简,冯敏昌之后推湘为巨擘”。他所著的诗作被纂编为《红杏山房集》,共存诗两千首,是岭南诗家的代表作之一。宋湘的书法行草兼备,尤其是书法的用笔不拘一格,凡毛巾、草刷、扫帚、蔗渣、竹叶诸物均可信手掂来代笔,皆矫若游龙,笔笔传神。其墨迹遍及大江南北,尤以竹叶所书的湖北汉阳《伯牙琴台题壁》最为人所知。

由于宋湘的诗作与书法双绝,嘉庆帝曾亲笔为之题辞:“广东第一才子”。道光六年(1826),宋湘在湖北督粮道任内病逝

洪秀全、张九龄(网页上面暂缺内容)

第二篇:广东东莞概况导游词

各位团友,欢迎大家来到东莞旅游。到我们东莞来第一件需要注意的就是我们这个市名的发音,好多以前来的朋友都给念成“东碗”,只因为有个成语叫莞尔一笑。您倒是笑得开心了,咱东莞人民可不答应了,怎么变成一只碗了?东莞这里只因为盛产一种水草叫莞草,它的发音是“管”,这里又在广州的东边,所以慢慢的就有了东莞这个名字。

有人可能要问了,莞草有什么用处?这莞草在过去用处可大啦,广东天气热,过去的老广东人一年四季床上都辅着席子,席子是什么编成的?就是这莞草了!而且当时还大宗地出口到香港和东南亚,因为那里的天气也都很热嘛!过去广东的学生到北京读书,人人都不带褥子而是带条席子去,大冬天床板上只辅着一条席,校领导检查学生宿舍时一看就差点落泪,赶紧叫学生处补助他一床褥子,结果过几天去一看,褥子是辅上了,但上面还辅着一条席子,真是拿他们没办法,这就是我们莞草席的巨大吸引啦!不过现在的莞草业惨啦,因为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家家装上了空调,结果害得这个行业就此寿终正寝,如今在东莞要看莞草席要到博物馆里去看啦!

更可惜的是,不知为什么,过去在历史上但凡这里出点什么事都不用东莞这个大名,老用下面镇区的小名,比如说“虎门销烟”,这人人都知道吧,可虎门只是咱们东莞的一个镇啊!读过历史书的人个个都知道虎门,可没人知道东莞,要是当年给定名为东莞销烟,那咱东莞可就早出大名啦!

这个城楼叫迎恩楼,相传在明朝洪武年间,日本海盗常来这里抢掠,当时的东莞四周无遮无挡,于是东莞有一个叫常戆的将领就带领军民在东莞城的四周建起了城墙和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整个城墙连起来有1299丈,把整个东莞城都包围了起来,到时把城门一关,小日本海盗就在城外跳脚吧!任它是忍者还是神龟都没能进得来。

而且这城墙还有防洪作用,夏天遇到发大水时把城门用沙包堵上,城里就可保不会遭淹,真是造富百姓。所以东莞人民对这个城楼很有感情,既使现在的市区千变万变,总舍不得拆毁这个旧城楼,现在更投巨资把周围改建成了西城门文化广场,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和节日举行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大家看这古城楼背后就是东莞最新建成的四星级大酒店,站在这里是不是有一种“一眼尽揽上下五千年”的感觉?

好,我们的车继续带大家在市内浏览,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东莞的街上有许多威风凛凛的摩托骑警?这是我们东莞的110治安警察,他们的动作非常迅速,哪里报了案他们保证在5分钟之内赶到现场。不过就有一条,他们不是穿白色的警察制服,而是穿花的迷彩服,所以搞得有些游客说怎么东莞好象军事化管理似的,大家不要误会啊,我们东莞可不是军事化管理,只不过警察是武警,所以穿这种绿色调服装,也许是因为大家都喜欢绿色吧,你们没看我们东莞的街区绿化搞得可有多好,简直马路都跟花园似的。

不过过去东莞可没这么漂亮,现在这么靓主要是给深圳逼的,因为我们东莞和深圳都是一条107国道穿起来,从前人家从深圳一过,哇,那绿化,简直象把苗莆搬到了大街上,再一到东莞,哇,这灰头土脸的,到处都在搞建房,整个一个大工地,街上全是运泥的车,撒得水泥路都变了黄泥路,路边偶尔有点小树,叶子上也辅了一层灰粉,所以那时候东莞的环境名声可差啦。现在您再看,路边都是几重的绿化带,有深绿的树、浅绿的草、火红的花、金黄的瓣,要多靓有多靓,我们现在都以能生活在这里为荣啊!

好,现在大家往车窗前看,看到远处那个前面是中式飞檐翘角琉璃瓦顶,后面是西式厂房的奇怪建筑了吗?那就是著名的瑞士雀巢咖啡公司在东莞设的分厂,他们可能是为了表达对中国文化的尊重,所以把厂的大门和围墙都设计成琉璃瓦顶的,但厂房却保持了他们西方的建筑特色,而这正非常典型地反映了东莞工业的特点,就是中外合资。

东莞是广东省著名的侨乡,主要是香港同胞。香港有一句话“每10个香港人中就有一个是东莞籍的”。东莞也有一句话“每一个东莞家庭,都有至少一位亲戚在香港”。可能有人还没有明白这和东莞工业之间的关系,这是因为当时香港接了许多国外的玩具、电子等加工定单,在香港生产人工太贵,于是他们在政策有利之后,都纷纷将厂搬到大陆来。搬到大陆哪里最好呢?当然是搬到比较靠近、又有熟人的地方啦。所以东莞就成了他们的首选。

而现在已不再只是小型的香港私人企业在东莞设厂了,许多国际知名大公司也选择了东莞,比如著名的诺基亚公司,还有刚才看到的雀巢咖啡公司,还有生产金霸王电池的公司等,还有好多台湾大厂,都是在台湾的上市公司,在这里设的厂有些大型到一个厂就有几万人!象最大的裕元鞋厂,是生产nike、阿迪达斯、菲纳等名牌运动鞋,一个厂就差不多10万人啊!有媒体报道全球的运动鞋中十双有一双是东莞产,全球百分之八十的鼠标产于东莞,这个成绩也是靠大量的外来工人和技术人员努力的结果,所以东莞本地居民是150万,外地的是300万呢。

现在东莞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过去这里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从当地的许多地名大家就可以知道,比如说什么篁村、樟村、鸭叫尾、牛屎塘等等。不过现在那些地方可找不到一点村子的样子啦,全都是高楼林立、街道宽阔的市区了,所以象牛屎塘现在也改了名,叫鳌峙塘了,因为它的发音和广东音“牛屎塘”一样,但写出来就不同了,这样高高地挂个大路牌就不那么难看了。

而东莞下面的许多镇也不再是一个农村镇集的样子了,如果大家这几天有机会到东莞的长安、樟木头等处去看看,可能您不得不惊叹它们是一个个小香港呢!东莞的总面积是2465平方公里,要是你问这里面有多少是城市多少是乡村,我简直没法回答你们。因为东莞的乡村也象城市一样高楼大厦,就看看我们等会要经过的莞城到厚街镇的沿途,全是厂房、商铺、住宅,已再也找不到镇与镇之间的田野界线了。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三篇:2010广东历史概况、广东旅游资源

广东历史及概况、广东旅游资源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选出并填涂在答题卡上。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珠海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积和海岛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素有“ ”的美誉。11 A.岛屿 B.百岛之市 C.千岛之市 D.海滨邹鲁

2、旅游区以“神、海、沙、石”兼备的诱人风韵,被誉为粤东旅游地“黄金海岸”。23 A.红海湾 B.碣石湾 C.玄武山—观音岭海滨 D.南澳岛

3、下列特色旅游观光活动中,属于东莞的是:(14)A.出秋色 B.卖身节 C.人龙舞 D.天后诞抢花炮

4、秦岭一岭南时,筑灵渠以运兵转响,沟通了 两大水系。(38)A.长江、黄河 B.西江、东江 C.珠江、长江 D.西江、北江

5、禅城、鮀岛、鹏城依次是 的别称。——中山:香山;惠州:鹅城 ①中山 ②佛山 ③深圳 ④汕头 ⑤惠州

A.②③④ B.③④⑤ C.②①④ D.②①⑤

6、在广东的城市中,一般只有一种市花,而 D 市将荷花与鸡蛋花同时选作市花。(30)A.惠州 B.东莞 C.深圳 D.肇庆

7、每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四日,茂名有 A 的传统民俗节庆。29 A.冼太夫人诞 B.祭荔枝神 C.菠萝诞 D.龙母诞

8、下列选项中,对揭阳市的描述比较贴切的是。25 A.中原文化的典橱 B.山明水秀的粤东古邑 C.粤东旅游黄金海岸 D.青山绿水绕槎城

9、早在秦汉时,就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商业活动中心。41 A.徐闻 B.合浦 C.广信 D.番禺

10、宋代,广州最早的用于官方接待外宾的酒楼是。50 A.蕃坊 B.怀远驿 C.海山楼 D.市舶司

11、保存在广州光孝寺内的东西铁塔是我国现存最古最重的古铁塔,其筑造于时期。48 A.南越国 B.南汉国 C.南宋 D.南明政权

12、明代,是全国著名的铁锅、铁线、铁钉的产地。52 A.中山 B.潮州 C.东莞 D.佛山

13、天主教在远东的第一个主教区是。54 A.澳门 B.香港 C.广州 D.肇庆 14、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周围地区义勇十多万人纷纷前来助战,并包围了,清政府出面解散了抗英队伍,英军才得以解围。60 A.三元古庙 B.四方古炮 C.牛栏岗 D.三元宫 15、1898年6月,中英 在北京正式签字,其中规定,英国租借了沙头角到深圳湾一线以南、界限街以北地区,租期为99年。61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D.《中葡和好通商条约》 16、1992年1月中旬,邓小平发表了重要的“南巡讲话”,关于“南巡讲话”的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72

A.特区姓“社”不姓“资”

B.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C.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所持有的

17、下列名人事迹中,与韩愈在广东的经历有关的是。76 A.聘请赵德做县尉专管州学,并拿出自己的俸金作本生利以供学生饮食 B.捐出自己的钦赐犀带、黄金钱等,发动以工代赈,兴修水利(苏轼)C.改造沥湖,开创了珠三角洲桑基雨塘式农业(包拯)D.在被革职充军的途中,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悲壮诗句(林则徐)

18、《新学伪经考》和《广东新语》的作者分别是。82 85 A.林则徐、虞翻 B.康有为、屈大均 C.黄遵宪、丘逢甲 D.邹伯奇、梁启超

19、下列关于海陵岛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2 A.海陵岛十里银滩因其面积大、海岸长,已被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 B.海陵岛十里银滩属于沙岸地貌 C.海陵岛适宜开展“三S”工程

D.海陵岛被誉为“绿色翡翠”和“天赐白金堤”

20、下列温泉中,同时拥有海水温泉和淡水温泉的是。100 A.从化温泉 B.中山仙沐园温泉 C.珠海海泉湾 D.新会古兜温泉

21、下列关于增城白水寨瀑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105 A.是山岳型瀑布

B.相传是何仙姑的化身,故称白水仙瀑 C.是我国落差最大的瀑布 D.是孤立型瀑布

22、在广州的旅游景区中,是我国最大的园林式花园,被称为“花城明珠”。109 A.天河公园 B.云台公园 C.晓港公园 D.华南植物园

23、广东三大民系的主要标志是不同的。127 A.方言 B.戏剧 C.民俗 D.饮食文化

24、同胞,不论男女,头上都插着两支雪白的“鸡翎筋”,姑娘婚后不插,以示标识。141 A.过山瑶 B.排瑶 C.D.回族

25、在广东的少数民族中,有习武传统和育才习俗。148 A.满族 B.壮族 C.D.回族

26、在广东食俗中,被称为:“广东三件宝”的是:凉茶铺、荔枝和。149 A.广式月饼 B.功夫茶 C.烧鹅 D.沙河粉

27、佛山石湾现存最古老的一座龙窑遗址是。169 A.南风古灶 B.馒头窑

C.荷城古窑址 D.大岗山古窑址

28、广彩使用的颜色有20多种,其中最为常见的颜色是161 A.西红 B.麻色 C.金彩 D.鹤春

29、在珠三角传统龙舟竞赛活动结束时,最后的“ D ”仪式最精彩。164 A.采青 B.吃青 C.休标 D.谢江 30、广雕中最著名的三雕是象牙雕、玉雕和。165 A.木雕 B.砖雕 C.榄雕 D.石雕

二、多项选择题

31、以下关于广东地理概貌的表述,正确的有 3 A.珠江由西江、北江、东江汇流而成,长2122公里,是广东人民的母亲河

B.省内最高峰是乳源县的石坑

C.广东纵跨热带、亚热带,气候温和,拥有“绿水丹崖”的秀丽景色 D.珠江三角洲是全国面积最大的三角洲

32、下列选项中,属于河源市的旅游景观有。19 A.西樵山 B.正相塔 C.万绿湖 D.苏家围

33、下列人物中,属于惠州市的历史名人有。C—南海;D—珠海 A.廖仲恺 B.叶挺 C.詹天佑 D.容国团

34、下列选项中,对韶关市交通地位的表述,正确的有。32 A.“接五岭之口,当百越之冲” B.“三省通?,北江要塞” C.“华南要冲,岭东门户” D.广东的“北大门”

35、云浮市 闻名,因此有“石乡”、“硫都”之誉。31 A.石材工艺 B.硫铁矿 C.油页岩 D.高岭土

36、下列旅游资源中,属于清远市的有。33 A.珠玑巷 B.金鸡岭 C.飞霞风景区 D.英西峰林走廊

37、东汉的广东著名学者士 学识渊博,著有。44 A.《左氏春秋》 B.《春秋经注》 C.《士 集》 D.《礼记》

38、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文化遗存可知,当时岭南地区的 C 已 经较为成熟

A.瓷器制造业 B.锄耕农业 C.家畜饲养业 D.冶铸业

3、关于汉武帝平定南越国的意义,下列表述正确的有。39 A.岭南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

B.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C.提高生产力和贸易的发展 D.进一步促进汉越两族的融合

40、关于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66 A.标志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各革命阶段的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B.从此中国革命进入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C.掀起了反清革命运动的高潮 D.广东成为国民革命的根据地 41、1985年2月开放的珠三角洲经济开放区,俗称“小三角”,主要 包括 四个市。70 A.清远、惠州 B.汕头、汕尾 C.佛山、江门 D.中山、东莞

42、下列洞穴中,属于花岗岩地貌的有。96 A.垂虹洞 B.蟠龙洞 C.宝晶宫 D.濂泉洞

43、下列珍稀树木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的有。112 A.银杏 B.银杉 C.水杉 D.挱椤

44、下列关于深圳野生动物园地说法,不正确的有。115 A.是我国目前唯一由民营企业投资管理的大型野生动物园 B.是中国大陆第一家野生动物园 C.是我国动物园数量最多的动物园 D.是我国动物种类最丰富的动物园

45.下列选项中,能反映生物旅游资源具有精神美学功能的有 CD。107 A.“森林浴”受到旅游者青睐

B.用花坛、花圃来营造环境 C.红豆象征着思慕和依恋 D.荷花象征出淤泥而不

46、关于广东的水上居民,下列表述正确的有39 A.史籍上称之为“蛋民”,没有固定的地域居所,多聚居在珠江口一带,分布相当广泛

B.根据不同的作业,又有鱼蛋、蚝蛋、木蛋之分 C.以舟楫为家,过着水上“游牧”生活

D.其体质特征与广府人不同,群体内使用自己特有的语言

47、关于“瑶老制”,下列陈述正确的是。141 A.是过山瑶的一种社会管理制度,具有母系氏族公社特征

B.最高领导人是天长公,依次为头目公、先生公、掌庙公、防水公 C.瑶老族是排内辈分最高、受人敬重的老年人

D.瑶老是由各冲的长老共同选出的负责各项事务的专职头人

48、关于佛山狮头造型艺术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C。169 A.倾向写实,造型威严英武

B.追求神似,造型多变美观,刚劲醒目,生动逼真 C.表现出“醉狮”、“猛狮”的含义 D.有脸谱化得特点

49、以下关于广东“色艺”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有。160 A.以吴川、沙湾的飘色最著名 B.以佛山的“春色”最著名 C.以饶平的秋色最著名

D.以番禺市桥与中山小榄水色最著名

50、现存最早的潮州金漆木雕代表作是。172 A.开元寺的大殿 桌 B.光绪皇帝的“龙床” C.圆雕贴金千佛塔

D.陈家祠十六扇双面镂雕屏门

51、内源型经济由强向弱转变,是广东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特点和优势。2006年成为全国第二个GDP突破2亿元的省份。52、1996年广东建成全国第一个现代化的温泉度假村—恩平金山温泉度假村。

53、几千年来,中原文化、岭南文化、妈祖文化、西方文化在珠海和谐共存、相互交融,形成了包括疍家风情、海岛风情、岭南风情和华侨文化等独特的民风民俗。

54、汕头流行客家话,潮剧、采茶戏、花朝戏、工夫茶等传统文化均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55、湛江民俗风情主要有舞狮、舞龙、九龙湖客家对歌、疍家婚俗、出花园和出秋色等。

56、仁化的丹霞山有世界地质公园和中国红石公园之称。

57、潮州得名于唐朝(隋),其前身是义安郡临东江取“潮水往复之意”被命名为“潮州”。

5、岭南的先秦居民属于百越中的南越族,按地缘关系的不同,又可以分为南越、骆越、西瓯三个部分。

59、南越国立国后,赵佗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证岭南的安定,其中在政治制度上是继承秦制,模仿汉制

60、广东历史上出现的第三次移民高潮,在唐代达到空前规模。南迁的途径,大部分是通过海路,一部分是通过张九龄开凿的大庾岭路

61、行商是近代以前中国最富有的商人群体之一,其浮沉受“夷务”的牵制,也是中西文化的居间传播者。

62、惠能是中国佛教禅宗六祖,他创立了禅宗南宗,并使佛教义理简单化、通俗化,使禅宗成为

中国化最彻底的佛教宗派。63、1840年8月,道光帝派琦善为钦差大臣,到广东与英军谈判,同时以“误国误民,办理不善”的罪名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64、1845年4月,亚玛勒抵澳,成为葡萄牙以武力在澳门推行殖民政策的急先锋 65、1891年,康有为在上海创设“时务学堂”,收徒讲学,培养维新变法人才,研究维新变法理论 66、1980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十次会议正式宣布:“在深圳、珠海、广州三市,分别划一定区域,设置经济特区”。我国的经济特区从此诞生

67、自1978年到1992年9月,广东已形成了经济特区—内地山区开放地带—沿海开放城市—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广东省多层次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68、改革开放后,在外贸体制改革方面,广东提出改革方案,主要是承包经营,层层分年落实到人,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69、冼夫人在岭南因保境安民有功,被陈朝册封为中郎将、石龙太夫人,被隋朝册封为谯国夫人。70、黄遵宪用一年时间写成了500多万字的巨著《格术补》,被誉为“小说巨子” 71、莲花峰是花岗岩地貌景观,是广东省内第一家AAA级旅游景区 72、夹竹桃、米兰、茉莉花、鸡蛋花都是广东常见的植物,其中夹竹 桃的原产地为中国南方。

73、凤凰树,因其花色火红鲜艳,又叫火凤凰,是广州市的市花

74、地景旅游资源中的幽静美是指丛山深谷中,道路曲折,视线狭窄人烟稀少,常形成幽境

75、森林的疗养保健功能对游客有着极大的引力,主要体现在:空气清新、空气负离子浓度高等。76、南昆山是“广东的物种宝库”、“岭南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之地”,被人们喻为广州市的“南肺”。77、在广东三大民系中,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交融变异的是客家民系的风俗;最能代表岭南文化特征的是广府民系

78、由于广东西部土著与客家人经常大械斗,持续时间长达12年,于是清政府便采用移民措施,将客家人迁走,从而形成了客家民系的第五次迁移。

79、潮州人精巧灵活,竞争意识强。潮汕的许多民俗活动都重在“赛”、“竞”、“斗”等字眼上。80、居住在不同地区的壮族有不同的自称,如布越、布依、布土、侬、布偏等,建国后统一称为僮族。1965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和壮族人民的意愿,统一改称壮族。

81、龙船“应景”活动是珠三角地区端午期间举办地一种民间娱乐活动。也叫“龙船引”比赛,“应景”比的是速度,不是比龙舟装饰艺术、龙舟队员精神面貌等方面的内容。

82、深圳国际山歌节、佛山的红橙节、珠海的体育文化节等,是广东各地创办的新兴旅游节庆活动

83、广州名食鸡仔饼,原名“小凤饼”,形状像 鸡,故称鸡仔饼,又称广式月饼。是广州市泮溪酒家的传统名食

84、在广州,食粥也有讲究。食粥有季节性、早晚之分,冬春粥要稠夏秋粥要稀;早上一般吃白粥、猪红粥、及第粥,下午食豆粥或糖粥,夜晚食鱼鸡肉粥、牛肉粥。早粥要稀,午晚粥要稠 85、粤绣的传统题材只局限于猫和金龟,所以猫绣和金鱼绣是广绣的特点产品。

86、广东人四季喜爱饮糖水,认为经某些药材、豆类、生果、面制食品加上糖煲制而成的糖水,有清润消暑、生津益身之功效。

87、广东惠州市拥有三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它们是象头山、平海古城、罗浮山 88、1949年10月1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宣告成立,同年12月21日广东沿海岛屿全部获得解放,国民党在广东的统治彻底结束

89、广东砖雕按制作工艺的不同可分为铜衬、铜写和铜凿

90、恩平歇马举人村因其拥有大量的岩洞地貌景观而闻名遐迩。

第四篇:广东概览之少数民族

广东概览之少数民族

广东少数民族

广东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省份。全国56个民族中广东就有53个。据2000年人口统计,广东汉族人口有8500多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98.58%,少数民族有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僳僳、佤、畲、高山、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阿昌、普米、怒、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裕固、京、独龙、鄂伦春、门巴、珞巴、基诺共52个,12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42%。

先秦时期,广东境内居住有南越、西瓯、骆越、闽越等族群居民,史称“百越”。随着历史进程的发展,经过秦统一中国、唐朝的繁荣以及明清以来的对外文化交流和外族入侵,各民族间不断同化、融合。至建国前,世居广东的有黎、苗、瑶、壮、回、满、畲、京8个少数民族。建国后,广东省行政区域有所变动,省内各少数民族成份亦随之变动。1965年,防城东兴各族自治县的京族划归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1988年4月,居住在海南岛的黎族、苗族随海南建省划归海南省管辖。至此,世居广东的少数民族有壮族、瑶族、畲族、回族、满族5个。2000年,5个少数民族人口分别为18、15、3.5、1.5、0.8万人。全省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了民族自治区域,有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同时还建立了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连州市三水瑶族乡、瑶安瑶族乡、阳山县称架瑶族乡、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龙门县蓝田瑶族乡、东源县漳溪畲族乡。

广东少数民族——壮族

壮族是岭南古老的民族之一。壮族的先民属于古代百越族群,与西瓯、骆越有血缘递承关系。历史上有过不同的他称,如僮、撞,或俚、乌浒、峒民、僚、俍等。壮族也有各种不同的自称,如布越、布依、布土、布侬、布偏等。建国后统称为僮族。1965年改称为壮族。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语支。

壮族世居连山县境南部,大部分来自广西。除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是壮族的主要分布区外,全省90多个市县也有壮族散居。

壮族社会基本上以姓氏血缘为纽带,多数是一个姓氏一个村寨,也有二三个姓氏为一个村寨的。建国前村寨内部多实“村老制”,并且保留着部分原始民主议事的痕迹--“里排众议”。

父系小家庭制是壮族主要的家庭结构,儿子长大成婚后多数即分家。在壮族家庭中很少有四五代同堂的。儿子有继承权,女儿无财产继承权。婚姻状况基本上是一夫一妻制,严格遵守本民族同姓不通婚的原则,但与汉族通婚不受限制,与瑶族通婚则为数极少。婚仪有“订婚”、“行聘”(送彩礼)、“迎娶”、“回门”等,部分吸取了汉族的形式,但仍保持有本民族的特色。旧俗夫权突出,丈夫可以随意把妻子卖掉。

壮族多同一姓氏住在一起建村立寨,壮话称“班”。如“班壮”、“班局”、“班罗”、“班瓦”、“班翁”、“班管”、“班陵”等。壮族人以大米为主食,菜肴别具特色,几乎每家都有酸菜缸,一年四季都有浸酸豆角、芥菜等。喜欢用生猪血配花生、香料等灌入猪肠,煮熟后切片待客。农历四月初八的“牛皇诞”有吃双色饭的习俗。糯米糍粑是壮族节日和喜庆中不可缺少的。

壮族女装无领右袵,袖宽大近尺,长至膝盖,用不同颜色的布条镶嵌滚边,一般有二三道边。肩内贴布在外,起缝三线,称作“反缚衫”。妇女加滚边兜肚(小围腰),腰间挂有一串穗形线筒。姑娘出嫁举行婚礼时,着盛装,穿绣花衫、勾头花鞋,衫外罩有流苏的围肩,裤外加贴花腿筒、红绒布做成的散布裙,称“因”。男装有右袵与对襟两种,右袵衫反膊无领,衣纽用铜扣,系长腰带,对襟衫比较短窄。男女着长裤,式样无别,俗称牛头裤,无袋、无裤耳,用一铜线穿双带系裤头,后改用铜扣或布扣。建国后壮族服饰已随时代有所变化,除了节日和喜庆场合穿着本民族服装外,一般日常服装与汉族无异。

壮族重视过春节,从年尾几天到除夕、大年初一直至正月元宵节才结束活动。节日里,男女老少村与村隔河对唱,以知识歌为主要内容,如猜迷、计算等,通宵达旦。比较重要的节日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七、七月十四、八月十五、九月

九、冬至等。

壮族信仰多神,受汉族道教影响较深。认为世间万物皆有神明主宰,处处皆有神灵。另外还保留崇拜自然景象,如日蚀、月蚀等。

壮歌是壮族各种不同类型民歌的通称,其中有坐堂歌、年晚歌、呵哩歌、情歌、杂歌等。在粤北的百里壮乡,有出门三步起歌声的美誉,习俗有以歌迎客、经歌奉茶、以歌送亲之风。壮歌主要的形式是四句、五句一节,也有长达六七十句构成一节的自由体,但五句最为流行。

广东少数民族——瑶族

瑶族主要分“过山瑶”和“排瑶”两个支系。瑶族的另称很多,因衣饰、居住方式等不同而称为白瑶、黑瑶;东边瑶、西边瑶、高山瑶、平地瑶。瑶族还有自称,如过山瑶自称“勉”或“优勉”,排瑶自称为“敏”或“藻敏”等。

瑶族主要分布在连南、连山、连县、阳山、乳源、曲江、始兴、乐昌、翁源、英德、仁化、怀集12个山区县。龙门和阳春等县亦有瑶族人口分布。瑶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瑶语支。连南、连山、乳源3个自治县是瑶族主要聚居区。

排瑶(“排”,即居住的村寨)因世代聚居而自然形成的瑶老制是排瑶自行管理村寨内部和公共事务的政治制度和组织形式。天长公是瑶老制的首领,每排一个。瑶老制的主要成员民主选举,定期轮换。瑶排诸事,如决定排际械斗、讲和或赔偿条件等,均集体民主公议。主要聚居在连山、连南,建国后实行民族自治。排瑶多从事农业。早在唐汉年间已从汉人区引进铁器、耕作技术及稻种,生产活动多由各家独力承担。其居住地域多为纯林地区、半林半农地区以及以垦山为主的石灰岩地区。

过山瑶是迁徙型民族,并以游耕生活而得名。居住相对较分散,过山瑶以从事耕山、狩猎、采集山货为主。耕作方式较粗糙,广种薄收。曾长期残存氏族社会集体劳动的方式。过山瑶主要居住在乳源。

瑶族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以族内婚为主,较少与其他民族通婚。排瑶同姓不同房者可以通婚。过山瑶则不同香炉的青年男女可以通婚。自建国后,瑶族与汉、壮民族或瑶族不同地域不同支系之间相互通婚日益见多。瑶族以歌求爱,以物定情的方式比较普遍。排瑶“沤莎腰”,是典型的以歌求爱的自由寻偶方式。排瑶出嫁、娶亲的场面隆重,婚礼前后举行3天。瑶族婚俗中还有“抢婚”、“担名”、“不落夫家”等。

婚姻的居住形式有男娶女嫁从夫居和男子上门从妻居(俗称招郎婿)两种。过山瑶两种形式并存,通婚圈较宽,间中有汉族男子到瑶族女家入赘。瑶族离婚、再婚均不受歧视。夫妻双方均可提出离婚,由瑶老或房族中老人作证,喝过他们的一杯酒,或折断一物双方各执一半后,婚姻便告结束。

瑶族的家庭结构、规模和类型各支系不尽相同。排瑶家庭以男性为中心,世系按男子计算,父母与未婚子女居住,子女婚后第二年即与父母分居另立家庭。故排瑶家庭多数由父母与未婚子女两代组成,甚少祖孙数代同堂的大家庭。过山瑶的家庭存在两种不同的居住形式,一是男娶女嫁,从夫居,以丈夫为主,男性继嗣;一是女子招赘,男子上门,按婚前协议,从妻居,或两边走,婚生子女可以均分,或一子两顶,继嗣双方的香火,称“两边顶”。

财产继承视家庭结构不同而有别。排瑶实行子嗣继承制,一切财产均由儿子继承,女儿则无继承权。若无子嗣,则由近亲男性继承。无近亲者则充公作为宗族“公赏”,供日后祭祀等公用。部分女子出嫁有数量不等的陪嫁田,但该女子死后得归还娘家。过山瑶除嫁女外,在家子女均可继承父母的财产。

瑶族的文化艺术内容丰富。有古老的神话;种类繁多的民间文学;歌谣、谚语及具有民族特色的挑花刺绣、印染、编织等民间手工艺。过山榜是瑶族人民用汉文记录本民族历史的文献。它记载着瑶族族源、迁徙和远古生活时代的经济、文化、婚姻和习俗。歌谣是瑶族人民口头文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过山瑶民间歌谣多以7字1句,4句为1首,间有3字、5字、12字句。排瑶歌谣多以长短句为主,亦有5言句和7言句,曲调有“歌堂调”、“讲歌调”、“情歌调”等几种曲调。民间乐器有:长鼓、锣、鼓、钹、铃、箫、牛角、唢呐等。乐曲有牛角号曲、五月箫曲、唢呐曲等。歌谣形式上基本都是叙事歌。大体上可分为祭神歌、历史迁徙歌、生产生活歌、婚姻爱情歌、礼仪歌等。歌唱形式主要是一问一答,或群问一答或一问群答,互相盘歌。瑶族最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为长鼓舞。民间保留的传统体育项目,有排瑶的弓箭、刀剑、顶杠、爬杆、打陀螺、火枪射击和过山瑶的扳手腕、摔跤、气功、上刀梯、武术等。有些瑶族还保留跳高台、跳田沟、掷石子等。

瑶族传统的民间工艺有刺绣、挑花、印染、编织、打制饰物以及花裙、披风、童帽、挂袍、鱼篓、箩筐以及银质首饰等。

瑶族不同支系的服饰各异,同一支系不同地区也不尽相同,地域特点很明显。过山瑶妇女头饰分为顶板高架、尖头、平头3种不同的发髻装饰。乳源县柳溪、游溪与东坪一带的必背瑶族妇女头戴顶板,高约一尺,宽约两尺许,内撑竹架,上盖白布巾,顶部再覆以绣花巾,是一种古老的头饰,也是瑶族妇女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头饰。连山三水和连南板洞、三联、白水坑过山瑶妇女头饰则用几十层花色彩布头巾包成三角尖顶头饰;连县瑶族妇女头髻只覆盖三尺布巾,简洁方便。连南的排瑶妇女头饰多样,或束发盘髻,扎以方帕,或束髻高耸,套上用布浆成的花冠,盛装的头饰还持上各种银鼓、银牌、银铃等。男子头饰,过山瑶男子头上围7尺黑布巾或白头巾。头巾中央绣四方形图案。排瑶男子束发挽髻梳成朝天髻或后枕髻,围着7尺红头巾,发髻插数支雉鸡尾羽或白色鸡毛。瑶族装饰品以银饰居多,亦有金、铜、竹、木等饰物。有头簪、头钗、耳环、项圈、串牌、链带、手钏、戒指、银铃、银鼓等。乐昌、始兴、曲江、翁源及阳春、阳山一带的过山瑶基本着汉装。

瑶族以大米、玉米为主食,辅以红薯、芋、麦、高梁、木薯等杂粮。在饮食上,除与汉族有共同的习惯外,还有自己特有的食品,如炕猪肉、猪红香肠、香粳烤肉饭、竹筒饭、野蕨糍、酿竹笋、大苋焖豆腐、苦斋鸡汤、天鹅菇鲜汤、水酒等。

瑶族一年的节日除与汉族大致相同外,还有本民族的节日,如“耍歌堂”、“盘王节”、“舞火狗”等。

广东少数民族——畲族

畲族先民是闽粤结合部山区的古老居民之一。隋唐之际,史籍称其为“峒蛮”、“蛮僚”,与古代南方的少数民族一并称呼。南宋文献出现“畲民”、“輋民”的记述,因其先民有刀耕火种的“畲田”习惯,并常在山上搭棚(即“輋”)聚居,畲族由此得名。畲族首领称“畲长”,上层官职称“畲官”。明代称“畲族”为“畲民”、“輋民”、畲瑶或輋瑶。清代文献中把畲族统称为“瑶人”或“苗瑶” 或“畲瑶”。对海丰、惠东、博罗、增城的畲民则以“山瑶”直呼。民国时期,畲族曾统称为瑶族,或为“苗夷”。畲、瑶两族的先民有亲缘关系。1956年,国务院正式确定“畲” 为畲族的族称。

畲族的自称各地不尽相同。潮州、丰顺山区的畲民自“山子”、“山地人”或称“山里人”、“讲畲话的人”。海丰、惠东、博罗、增城则自称“山瑶”。东源、和平、龙川、连平、南雄、始兴、乳源等地畲族没有特定的自称,只自认为是“狗头王的裔孙”。

畲族主要分布在潮安和丰顺、饶平的凤凰山区,海丰、惠东的莲花山区,博罗、增城的罗浮山区,河源市郊区、龙川、和平、连平的九连山区,始兴、南雄的大庾山区和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天井山等14个县的山区,另有少数人散居于其他市县。

畲族传统社会以父系血缘关系为主,聚族而居。居民多为同姓、同血缘的宗亲关系。每一村落族群都有族长或老大,主持族事。同宗族都设有祠堂,共同祭祀祖先和诸神,纂修族谱。在同一宗族内,以长幼次序分房分支,习称长房、二房、三房等,组成同一宗族不同房的几个层次的宗族组织。宗族血缘关系是维持内部团结的核心。姓氏以蓝、雷居多,盘、钟、来、黎姓为数较少。

畲族语言有两种。一种与汉语的客家方言很相近,另一种为海丰、增城、惠阳、博罗等县极少数畲族使用的接近于瑶族“布努”语(属苗语支)。

历史上,畲族多实行族内婚,“盘、苗、雷、钟,男女自相嫁娶”,不得与庶民交婚。族内婚的婚规十分严格,本族同姓不婚,不同姓氏之间是互为婚姻的集团,故通婚范围非常狭小。民国以后,族内婚的习俗渐被解除,通婚范围开始变化,可与邻近的汉族通婚。现在,畲汉互婚已十分普遍。缔约婚姻以男方为主。青年男女,以歌为媒者有之,但仍需禀报各方双亲,明媒正娶。婚龄一般男为18~20岁,女为16~18岁。聘礼包括食盐、槟榔、木炭、茶叶等。

畲族多居于山区,居屋傍山而筑。善狩猎。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兼营林业、茶园等。粮食作物有水稻、旱作兼种。畲族人聚居的潮安县凤凰镇石坪村,以出产“中国奇种”乌龙茶而著称,通称凤凰茶。

畲族人民喜爱唱歌,内容丰富多彩,最为普遍传唱的是长篇叙事《高皇歌》(亦称《盘瓠王歌》)。歌中叙述盘瓠非凡身世及其经历业绩和民族起源。畲族民歌的唱腔、曲调均受各自居住地区汉族方言的影响,日渐地域化。居住在凤凰山区的畲族,民歌明显地受潮州方言的影响,丰顺县畲族民歌则受客家方言的影响。

畲族笃信盘瓠,并形成了自己的崇拜礼仪和信仰意识。相传潮州凤凰山是各地畲族的发源地,其始祖盘瓠即葬于此。畲族妇女将头饰为凤凰形式以纪念始祖。盘瓠崇拜在《图腾画卷》、《天山公据》、族谱、祠堂和祭祖活动中处处可见。由于历史上迁徙和居住地域不同以及受毗邻兄弟民族文化影响的程度不同,各地对盘瓠的名称、崇拜方式都有差异,但崇拜意识却没有改变。

畲族普遍存在多神崇拜,既有祖先和与日常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各类保护神,亦有道教神,也有佛教菩萨以及民间信仰的诸神。

广东少数民族——回族

广东回族来源主要有三:一是唐宋期间入粤贸易的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和大食番客的后裔;二是明清时期由中国北方迁来的穆斯林官兵的后裔、商人和宗教职业者;三是20世纪初至50年代初期入居的各界回族人士。

由于宗教信仰和经济活动的原因,唐宋时期入粤的回族先民主要分布在今广州市光塔路怀圣寺为中心的周围地带。今光塔路,旧称大食街。宋末至元代,部分回族先民从广州向外迁移。明清及民国时期广东境内的回族主要分布在广州和肇庆。建国后,则主要分布在广州市、深圳市和肇庆市。

历史上回民谋生以从事小商、小贩、小手工业者居多。

回族的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各座清真寺的建筑设计和装饰风格上。广州原有5座清真寺,建筑艺术各有千秋,而最居代表性的是怀圣光塔寺,是中国最早的清真寺之一。而先贤古墓亦是伊斯兰教圣地之一。

回族是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之一,深受伊斯兰文化影响。明清两代,广州的回教徒已陆续在多处兴办经学堂,专门供子弟就读传播伊斯兰教义。宗教活动主要集中在清真寺和回族坟场上进行。清真寺又称礼拜寺,除供穆斯林作礼拜、诵经等宗教仪式外,还是社交联谊、传教办学、举办善举的公共场所。各地设有地方性的回教组织,协调宗教活动。

长期以来,回族与汉族杂居,受汉文化的影响,风俗习惯与汉族差异不大。但由于宗教和其他社会条件的影响,在服饰、习惯用语、节日、饮食习俗和婚丧礼节等方面仍然保留本民族特色。回族的服饰,受传统礼教的影响,不但尊卑各有定式,且男女“服其服”。但入寺或参加宗教仪式时,均戴白帽,穿长裤,上衣忌袒胸露背。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在饮食方面有一些特殊的规定。如忌饮酒,忌吃猪肉、凶禽猛兽、自死动物及宰杀动物的血。

回族的婚礼较为简朴。子女长大成人后,只要双方自愿,经父母同意,婚事便可决定。结婚时,要举行宗教仪式,请阿訇主持并证婚,称为“念女卡”。

回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忌节。广州回族还“大人忌”、“圣女忌”等活动。

广东少数民族——满族

广东满族主要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来粤满军八旗官兵的裔孙。辛亥革命期间,驻粤八旗官兵和平易帜,脱离清王朝统治,由军转民,定居广州,成为“落户祖”。建国后,各地又有一批满族干部和家属来粤工作,定居广东。

驻广州的满军八旗规定在广州城西南地区为驻地。东西线是:东自四牌楼(今解放中路)街中心,西至西门城墙(今人民中路)。南北线是:南自大德街(今大德路)归德门墙,北至光塔街(今光塔路)街中心。二十世纪60年代,满族人口主要聚居广州市越秀区的原“旗民区”。80年代后,由于满族人口增加,老城区逐步改造,逐渐外移。90年代以后,除广州市外,已有18个市、63个县有满族分布。

清代,满族实行族内通婚,一夫一妻制,严禁与外族通婚。辛亥革命后,八旗制度解体,族内婚的习俗也随之解除,可与其他民族通婚。现在,满族与其他各族通婚已十分普遍。

满族服装自有特色。老年人穿长衫,内衣是对胸白衬衫,有束裤腿的习惯。青少年亦以长衫为主,内穿对襟衫作衬,在长衫上套“坎心儿”,头戴卜帽,脚穿“双梁鞋”。还有一种上衣是揸袖,密纽扣,对襟型,下装是索带裤、束裤脚的“练武装”,便利射箭、骑马及练武。女的以旗袍为主。旗袍的形状是阔袖口,领与袖均镶以不同衣服颜色的阔边,衫长一般到足面。姑娘与少妇衣色鲜艳,老年人或孀妇则较素淡。不论老幼都习惯穿着白袜套。妇女的头饰比较端庄,“盘头”,带“大耳圈”,头插“细钗”等。闺女梳的盘头是将头发由正中分两边拨开,称作“拨顶”,而成婚后的妇女只将头发向后梳,不拨顶。梳好后插细钗。闺女的细钗双口,妇女的细钗单口。凡女性必穿双耳,各戴三个大耳圈,在第二孔的耳圈吊耳坠。闺女吊的耳坠是千层花,妇女吊的耳坠是单层花。

满族的饮食大致可分为节庆、祭祀、日常等三类。节庆食品主要是饽饽(饺子),有“上马饽饽,下马面”之说。祭祀食品则有烙饼、饭卷、白片肉、猪血肠等。日常食品主要有糕点和一些助膳品。

满族先民信奉萨满教,及后则崇拜观音菩萨。

第五篇:外出广东之考察报告

外出广东之考察学习报告东安二中

近一年多以来,我们东安县教育局的领导干部为了我们东安教育事业的进步, 积极引导各中小学校开展教育观念创新,教育制度创新和教学方法创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为之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去培养和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因而我们一行29人很荣幸地在唐德光局长的带领下,于2011年10月31日至11月5日赴广东考察学习,先后走访了广州二中,佛山石门中学,中山纪念中学,东莞花园小学,东莞八小和深圳新安中学等六所特色各异的学校.期间受益匪浅,现将此次外出学习考察具体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考察总体印象.校园环境:每到一所学校参观,我都被那幽雅人文的校园环境所感染,这些学校有的不只是文化的积淀,还有着浓郁的校园文化,每到一所学校都仿佛走进了一所花园。园林式的校园风光,诗意盎然的名字,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充满童趣的教室布置,每个学校的走廊、大厅、陈列室里都有学校师生自己的装裱作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校园里每个角落都体现浓浓的人文气息:奇石、草坪。无论走到哪个角落,都看不到任何废纸垃圾等,所能找到就是干净,整洁和舒适的感觉..先进的办学理念,健全的管理制度,教师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是这些名校的共同之处

先进的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是一所学校奋斗目标与发展方向。参观学习中让我们首先体味到的是六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鲜明的、长期稳定的教育个性特征,并能够保持下去,形成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体现了前瞻性和科学性。办学理念,体现在办学方针、办学宗旨、办学模式之中,贯穿于学校办学的全过程,是指引学校发展的灵魂。通过对六所学校的观察和校长们的介绍,这些学校不仅有着一流的环境和一流的设备,更有着一流的办学理念和一流的管理。学校分工很精细,从校长到教职员工,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职权、任务。每一个岗位都有相应的考核。由于分工细,要求细、考核细,而且每个人都有职、有权、有责,所以每个人的工作热情高,责任心很强,学校的各项工作也都能优质高效的完成。通过观摩名师、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以及课后交流,我们注意到,这些学校的老师专业素质高,教学基本功扎实,教学方法和手段先进,课堂驾驭能力强,而且工作都有着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3、重视良好校园文化的创设,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也是一所学校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学校文化主导着每个成员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每一个成员的思维与行动。这六所学校都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校园人文气息浓厚,大到整个学校的布局、各种色调的搭配,小到教室及走廊每一个角落的布置,都进行了精心的安排。每间教室、每个走廊都能给人以全新的不同的启示和熏陶。学校的办学理念在校园中随处得以体现:无论是校史展览室,还是学校的每一栋教学楼,学生的泥塑手工室等处处体现着这些学校的文化积淀,厚厚的底蕴让人不知不觉的受到熏陶。

此次考察中,我对石门中学印象颇深,他们的校园内,处处体现着教育思想,处处展现的是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校园内处处都能受到熏陶和教育。例如,这些学校的光荣榜,手抄报,禁烟宣传栏,环境保护与污染宣传画,艺术长廊,养生手册等等,都在感染着的学生,激励全体师生,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提升。

二、收获与反思

名校之行,带给我们的收获是全方位的,但认真反思,我们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也确实存在众多的不足,有待我们反思和提高。

1我们教师要突破思维定势,树立新的教师观念

“怎样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好教师?”这是此次外出考察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很显然,在现代教育中,只展示教师高素质的课堂是没有活力的,而真正的好课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天下。因此,我们的管理模式、教学模式、思维模式都亟待改变,要从根本上树立全新的优秀教师的观念,真正将课堂的主体交还给学生。当然教师对教材的充分理解,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也要落到实处。

2、以集体备课为平台,打造协作的学习型教研团队

我们知道集体备课定位在教师之间研讨并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进行集体攻关,依托群体智慧形成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每个教师都积极参与,在交流中获得共识,在争论中深化认识,真正达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集体备课为教师们创造了一个良好地提升专业素养学习与交流的平台。

通过考查学习我们也找到了集体备课方面与广东这些名校的差距。要想缩短差距我们就要形成学校集体备课制度,真正做到集体备课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切实落实优化教法的实施和针对性的学法指导。在教学中同年级的教师要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例题、习题和单元训练。从而优化我们的教学思想、优化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优化教学效果。例如我们集体备课组教师共同设计好一节课,主发言人说好这节课,执教教师上好这节课,参与教师共同反思这节课、评析这节课。这样的集体备课它是新课程下农村学校进行校本教研的最好的切入点,是课堂教学研究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通过集体备课,促进教师反思、交流、互动、共享成果,提高工作效率,并使教师集体智慧和个人风 格的有机统一。

3、创建浓厚的校园文化

我们要利用学校和班级的一切可利用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勇于进取的文化氛围,要让学校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每一块草坪、甚至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教育的激情。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提升。

4,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

均衡与全面发展,也应该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正如我们所考察的几所学校一样,我们学校也可以组织和利用所有老师的各自特长,开办比如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武术、象棋、美术、舞蹈,声乐,合唱队,器乐等多个兴趣小组或者俱乐部,培养出身体健康、情操高雅的高素质的学生。

总之,外出考察学习回来之后,我们要用学到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成功的教学经验,立足本职,勤学习,多思考,好好工作,教好书育好人。

下载广东概况之广东名人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东概况之广东名人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广东导游考试:广东概况英语导游词

    广东导游考试:广东概况英语导游词VISITING GUANGDONGGuangdong Province, bordering on the South China Sea, is located inthe southernmost of China’s mainland. It adj......

    广东高考拼音之多音字

    高考常见多音字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列出高考139个多音字 1.暴 [暴bào]暴动、暴怒;暴君、暴殄天物;暴躁、暴跳如雷;自暴自弃;暴虎冯河。 [暴(同曝)pù]曝晒、一曝十寒、曝露。 2.......

    2010年广东专利与知识产权工作概况

    2010年广东省专利与知识产权工作概况 2010年,广东省专利及知识产权工作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首要任务,深入贯彻国家和省的知识产权战略纲要,进一步发挥知识产权对......

    2014广东高考作文

    被“稀释”的点滴美好 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相机,甚至是更高级一些的数码单反相机已经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了。而那一份围坐一起看着发黄的老照片追忆似水年华的温情,似乎也已不......

    广东精品课程范文大全

    天空教室2012-免费(下载)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开发软件, 中国数字大学城-免费云网络教学平台 广东精品课程 广东精品课程建设在“天空教室精品课程软件”与“中国数字大学城......

    广东药学院

    广东药学院 广东药学院简介 广东药学院是我国独立建制的3所药科大学之一,广东省热门高校,首批进驻广州大学城的10所优质名校之一,广东省培养药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等高级技......

    2010广东高考作文

    2010广东高考作文《与你为邻》范文 《与你为邻》: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与你为邻》......

    2012广东高考作文

    2012广东高考作文 我想起《双城记》中开篇时的那句话,这是一个最繁华的时代,这是一个最萧条的时代,我们永远在时代的夹缝里徘徊、挣扎、踌躇独行,天上地下人间更仿得找不到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