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税部门绩效考核的启示与思考
国税部门绩效考核的启示与思考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于进一步巩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绩效考核不仅是深化税收改革和激发税务干部队伍活力的需要,也是促进税收管理业务流程优化和建立服务型税务机关的需要。现笔者就国税绩效考核工作带给我们的启示与相关思考谈谈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绩效考核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领导重视使绩效考核事半功倍。领导重视,以身作则,敢抓敢管是抓好绩效考核工作的前提。建立“党组统一领导、班子齐抓共管、纪检组织协调、科室各负其责、干部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抓龙头与龙头抓”的有效协调运转,做到一级抓一级,促进层层抓落实,为国税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保证。
(二)全员参与使绩效考核有效推进。首先要统一全体税务干部的思想,明白绩效考核对国税工作的推动作用和重大意义;其次要充分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知晓考核办法,人人参与考核过程,人人评判考核结果;再次要引导干部职工合理竞争,形成人人争先,人人创优的良好氛围,以促进国税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创新载体使绩效考核公平公正。只有考核公平、公正、公开,才能真正起到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聚合队伍合力方向性,推动国税发展科学性的有益作用,所以在考核载体上要选择多元性。既要有人工考核,也要有电子考核;既要有内部考核,也要有外部评价;既要有资料考核,也要有现场考核;既要有年终考核,也要有过程考核。
(四)三个结合使绩效考核重点突出。从制定考核办法到明确工作目标,从开展工作到绩效考核,都要紧紧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科学组织国税收入相结合,与国税发展的远景目标相结合,这样才能使考核突出重点,才能使工作围绕中心。
(五)三个有利于使绩效考核方向明确。绩效考核工作要以是否有利于提升国税干部素质和激发国税队伍活力,是否有利于提升纳税服务、优化国税形象、建立和谐征纳关系,是否有利于加强征管,提高质量,确保税收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出发点,使工作有思路,行动有指针,考核有方向。
(六)岗责明晰使绩效考核有理有据。健全部门岗责体系,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是实施绩效考核的基础。要合理确定出每个科室或单位所需设置的岗位数,岗位确定后再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及工作必须要达到的要求,通过定岗、定责、定权、定利等措施,将责任体现在岗位上,考核体现在岗责上,个人利益体现在考核结果上,真正实现全员平等、公平竞争的目标。通过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促使税务干部保质保量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形成制度管人管事的良性机制。
二、对绩效考核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把握“四性”,理好四种关系定目标
有什么样的工作目标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绩效。因此,工作目标的制定显得尤其重要,必须依据“四性”,同时处理好四种关系确定工作目标。
目标制定的挑战性。目标的激励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过低的目标就会缺乏激励作用,只有高目标才能发挥最大潜能。在国税工作中,正是我们不断的为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标,用挑战创造激情,用激情带动锐意进取,不断实现既定目标,创造佳绩,从而不断推进国税工作向前发展。制定工作目标要采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办法,从纵向上分析上年度各单位工作完成情况,从横向上对比各单位工作的努力情况,在基准比较的基础上制定出需要付出较大努力才能实现的税收业务挑战性目标,比如国税收入任务的增长目标,以此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推进国税的跨越式发展。
目标制定的明确性。所谓明确就是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国税工作目标对整个国税工作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国税工作的绩效很大程度取决于工作目标是否准确、具体、全面。目标的制定不能是笼统、模糊、抽象的普遍性目标,如果目标太笼统、模糊、抽象,就会使工作无从着手,很难做到有的放矢的完成国税工作。所以我们在制定国税工作目标时对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尽量采用可量化指标,以明确的工作目标指引国税前进的方向。
标制定的现实性。目标的现实性是指在现实条件下是否可行、可操作、可实现。这就要求在制定目标时一方面不能乐观地估计了当前形势,低估了达成目标所需要的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硬件条件、技术条件等因素,以至于下达了一个高于实际能力的指标。另一方面,可能花了大量的时间、资源,甚至人力成本,最后确定的目标根本没有多大实际意义。这就需要在制定目标时加强前期调研,综合分析国税工作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依据国税工作要点,制定出既要进取努力又要符合实际的可实现的目标。
目标制定的差异性。因为存在着行业性质的差异、区域经济的差异、职责的差异,所以国税部门在制定工作目标时,依据各种差异性因素、依据各单位承担的不同职责,建立下达既有公共目标又有差异目标的国税目标体系。使各单位根据各自工作目标,采取符合自身实际的办法措施,有的放矢地、创造性地、高效率地开展各项国税工作,使各自任务目标落在实处。
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不仅要把握以上“四性”,还需要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一是处理好高点定位和现实可行的关系。高标准、严要求是我们不断推进国税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所以在制定目标时要高点定位,但这个高点需要有实现的现实基础作保障,需要是现实可行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既不能是好高骛远的空中楼阁,也不能是因循守旧的固步自封,而是高点定位和现实可行的有机结合。在实际操作中既要体现了高点定位要求,又要体现因地制宜、现实可行的原则。
二是处理好短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要求决定了国税部门在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短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工作目标既要避免为实现短期目标而急功近利,也要克服因长远发展而忽视务实。要在不断实现短期目标的基础上,最终国税工作的长远目标。
三是处理好硬性指标和软性任务的关系。对可以量化的工作目标必须明确,权重系数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等要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托,规定一定的指标,但有些指标不能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和表达,只能定性地加以阐述,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国税工作目标时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处理好硬性指标和软性任务的关系。对完成国税收入任务、税收执法过错追究率、入库率、退(免)税审核率等采用硬指标,对执行力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税收宣传月活动等采用软性指标。
四是处理好相对稳定与适时调整的关系。根据阶段性工作目标和任务,考核指标应保持相对稳定,避免短期行为,减少大起大落,保持工作持续、稳定发展。但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比较快,比如宏观税收政策的调整、金融危机的爆发、行业发展的变化、各种疫情的蔓延都会带来工作实际情况的变化,这就要求国税部门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工作目标。
(二)统筹比重,坚持四项原则建办法
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正确把握德才兼备的辩证关系,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品行,崇尚实干,突出考核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思想作风、党性修养勤政廉政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绩。突出注重实绩的要义。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要既重增长速度,又重发展质量;既重当前成果,又重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既重纵向比较,又适当进行横向比较,引导领导干部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促进干部的工作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
三是坚持群众公认、社会满意。坚持群众是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第一主体,贯彻民主公开的要求,充分体现群众对干部考核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把群众评价结果作为班子调整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将内部督查、社会监查、单位自查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网上网下、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实绩评价体系。
四是坚持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实事求是,科学分析,讲求实效,力戒繁琐,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增强干部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三)正确导向,凸显三个要求实内容
要立足于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着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为出发点,在内容设置上要凸显三个基本要求,使考核要使考核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以利于考核作用的发挥。
一是坚持崇尚实干导向。把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和真出力、真流汗、真爬坡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考察使用领导干部的工作导向。
二是坚持科学谋划导向。重视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考核评价干部,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评价的基本内容,在重视结果性指标考核的同时,更加关注对工作思路、工作基础、精力投入、作风转变、效能提升、制度完善等过程性情况和发展趋势的考核分析,推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围绕科学发展改进工作、提高水平、增强能力。
三是坚持结合实际导向。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特点,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内容和指标,突出不同行业的考核重点,坚持共性内容与个性内容相结合,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领导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以充分体现分类别、有针对性考核的要求,使考核与管理工作更加符合部门工作的实际。
(四)规范考核,抓好三项工作求长效
绩效考核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要以加大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为切入点,在进一步规范岗位设置、科学界定职责、合理配备人员的基础上,建立起职责明确、办事高效、运转协调、奖惩分明的绩效考核的长效机制。
一是明确思路,建立一支考核队伍。要从干部考核人员素质、干部考核人员的工作职责、干部考核工作纪律等要求出发,选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实事求是,严谨细致,作风扎实的同志参加考核工作,组建一支熟练掌握考核方法和谈话技巧,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核队伍,从而有力地推动国税工作和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人机结合,打造两个考核平台。要以统一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为基础,积极推行人机结合考核方式,打造人工考核和电子考核两个平台。依托“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税收执法责任追究系统”、“税收数据质量管理系统”三大监控系统对税收任务完成情况、征管“六率”、税收执法过错、网上申报、网上认证等工作内容实行电子考核,对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文明创建、执行力建设、税收宣传等实行人工考核,初步形成了岗位职责明确、执法程序规范、监督考核严格、过错追究到位的考核机制。
三是整合资源,完善三项考核制度。在对原有考核制度进行了梳理、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税工作综合考核办法、领导班子绩效考核机制,并探索建立绩效考核申诉机制,形成相互补充、相互监督的考核制度,使考核办法更适应形势的需要、更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更适应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
(五)奖惩结合,运用三种转化指方向
绩效评估考核只有与奖惩挂钩,明确转化结果,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避免流于形式。
一是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把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不仅从理论上体现了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原则,而且也会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建立了领导干部综合管理档案,以此保证领导干部管理考核的连续性、客观性、全面性,充分利用绩效考评结果调动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坚持执行领导职位缺位竞争,积极探索“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才机制。
二是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优惩劣的重要依据。国税系统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要注重奖惩并重。对综合考核结果优秀的同志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作为“优秀局长”、“五好班子”、“敬业奉献模范”评选与奖励的重要依据。对违反政策法规、工作绩效低下的同志区别不同性质,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通过这些过硬的奖惩措施,让班子成员人人有压力,充分调动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轮岗交流的重要依据。国税系统要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采取交流轮岗、上挂下派的办法,选拔具备人才潜质的干部,到相应岗位进行跟班学习,实践锻炼,特别是有针对性地选拔年轻干部到重要业务岗位牵头、到基层接受锻炼,盘活存量,用活、用足中青年干部,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第二篇:完善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思考
完善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思考
完善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核体系思考
从2014年10月份起,国家税务总局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正式运行,该系统是总局绩效管理的延伸,在保留总局功能的基础上,整合省、市、县多级考核模式,实现上下贯穿的绩效管理新模式,将涵盖绩效计划、过程管理、绩效考评、结果运用、汇总分析、系统管理等。新的考核系统作为一种有效的现代管理手段,在评价、激励税务工作人员,增强基层国税部门活力和竞争力,将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国税人员考核制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日益凸现出来,新的考核系统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一蹴而就。因此完善和发展合理的、科学的、可行的国税部门综合绩效考评体系将是我们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笔者拟在从国税部门新的绩效考评基本内容入手,重点探讨当前我县国税部门综合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一、当前绩效考评存在的问题
尽管基层国税部门采取的各种考评办法在税收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很多问题上认识还不充分,经验积累也不够。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综合绩效考评工作的深入推进,当前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考评内容过于笼统,内容针对性不强而不易把握。当前国税干部考核的内容按照公务员法规定设置主要有德、能、勤、绩、廉5项,但是考评的内容规定过于笼统,大都较为抽象,缺乏定量指标的设计。从表面上看,每一项考核内容都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极大的包容性,是对国税干部综合素质的全面要求。但这种概括性和包容性的另一面就是过于笼统、空泛,缺乏具体的可以操作的准则。大而化之的考评要求多,粗线条地考评标准多,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评标准少,使得考评者在操作时难以把握“尺度”,无所适从,只能是泛泛考评。
2、考评措施和方法粗放而不易操作,考评有失公正公平。目前县国税绩效考评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考核方式单一。考核主要采取述职、测评、查看资料等静态考核方法,致使考核者对干部情况的了解较多地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应有的深度,考核结果缺乏准确性。二是考评定性有余,定量不足。没有很好地将定性和定量评估结合起来,考评往往是凭经验、凭印象、凭感情,缺乏数据支持和科学分析。三是考评计分标准不科学。目前国税部门工作考评采用“扣分制”,工作中出现错误就扣分,不干不出错不扣分,这样,每个国税工作人员所干的工作不论多少,简单或复杂,只要不出差错就不被扣分,工作能力与工作效果得不到全面评价,考评显然有失公正公平。
3、考评评价流于形式,未达到约束与激励效果。目前,基层国税基本上没有建立正常的评价机制,随意考评的现象普遍存在。还有一些国税部门为了避免在考评过程中出现“冲突”,本着“和”为主的思想,考评中出现了个个都是高分的情况。考评由管理手段蜕变成安抚工具,使得考评评价流于形式,难以真正起到奖优罚劣的作用,考评激励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二、原因分析
当前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评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1、岗位职责不明晰,绩效目标不明确。近年来,各级国税部门尽管在明确岗位职责上下了很大功夫,国家税务总局也制定了统一的《税收执法责任制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范本》,明确了国税部门执法岗位的工作职责,划清了岗位间工作联系与界限。但在实际工作中,定岗明责工作却不容乐观,表现在:一是岗位设置不科学。基层税务部门未能根据基层工作需要来设置岗位。二是定岗明责不合理。虽然设定了岗位,也规定了相应职责,但实际工作中都是“遵照”领导意见安排工作,一些工作能力强、责任心强的同志屡屡“冲锋陷阵”,相反一些工作态度不端正、上进心不强的同志则“心安理得”,在这种情况下岗位职责与个人工作已没有太大关系。由于岗位设置缺乏科学性、规范性,职责不明确,导致绩效目标也就无法明确。
2、尚未健全合理的考评指标体系,绩效衡量不准确。税收管理模式改革后,国税部门除组织收入外,大部分工作主要是服务工作,其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难以进行准确量化。除部分纳税业务有明确的办理时限规定外,税收法律、法规极少对税收工作标准进行量化规定,其考评标准不好掌握。同时,基层国税既有税收业务工作,又有行政管理工作,两者性质不一,考评的标准必然不同。而且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不同职务都有不同的素质要求,然而由于没有一个具体的考评指标体系,这些的绩效衡量就像是用一把没有刻度的尺子,绩效考评肯定不能准确评定。
3、绩效考评配套管理措施未跟进,绩效考评欠力度。绩效考评是评价国税干部工作是否出色的重要工作,其结果需要得到运用。考评结果与奖金分配、福利待遇、晋升调配、培训机会等挂钩才能起到激励作用。离开考评结果的运用,考评制度即成为形式。目前基层国税部门尚未建立以绩效为基础的激励机制和培训机制,绩效考评没有与政治待遇上的荣辱、职务上的升降、经济上的奖惩直接挂钩,导致绩效考评无力。
三、完善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评体系的思路
国税部门的绩效考评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紧密结合国税部门特点和现有管理基础,大胆借鉴企业及其他组织已形成的行之有效的做法,灵活运用现代绩效考评理论,建立起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建立规范和健全的岗责体系,确保绩效目标的科学合理性。随着税收改革的不断深化,税收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提高国税部门的绩效考评水平,必须建立科学的岗责体系,优化工作流程。只有有了科学的岗责体系和合理的工作流程,才能针对岗位和工作流程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科学构建国税部门岗责体系,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思想,按照新征管模式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法律法规赋予税务机关的职责与权力为依据,以量化细致的工作规程为基点进行规范和健全。
2、制定量化、细化的个人考评指标体系,确保绩效标准的可操作性。绩效考评指标是进行绩效考评的基本要素,是绩效考评取得成功的有力保证,也是建立综合绩效考评体系的中心环节。基层国税部门的工作性质不同于一般的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人员担任的职务与应履行的责任(岗位职责)各有不同,职能各异。因此,在个人绩效考评指标的设置上,应坚持“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尽量细化”的基本思路,以各部门岗位职责为基础,依据全面性、针对性、操作性、适应性的设计原则,细分、量化考评指标,多方面构建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3、探索科学的考评方法,确保绩效考评的客观公正性。
考评方法是实现考评目的的手段,不确定科学的考评方法就难以达到考核目的。绩效考评要做到客观公正,在考评方法上必须纵横结合,综合衡量,才能保持考评结果的可靠性和可信度。一是实行日常、季度和考评相结合的“一体化”考核模式。将考评方式分散进行,考评结果集中计算,增强了考评的准确度和信服力。二是引入多维考评方法。历年来国税部门组织考评的主体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或本级由单位领导及办公室、人事部门组织的考评领导小组。由于种种原因,或上下级接触频繁,掺杂感情色彩,或涉及考评主体的管理职责及连带责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绩效考评的公正性。因此,绩效考评应走出自己考自己的模式,提高系统内部考评主体素质的同时,面向社会和服务对象(纳税人)。引入外部参评机制,扩大绩效考评的主体范围,将考核面拓宽为上级、平级、下级、外部的多角度评价模式,实现对被考核人的立体考核。三是实行人工考评与机器考评相结合。目前,国税部门的信息化建设步伐很快,数据已实现省级大集中。国税系统的税收管理工作基本上是依托计算机系统进行运作,工作的事务是也可以记录与衡量的。为切实减少考评中人为的主观随意性,积极探索人机相结合考评方式,探索建立计算机考评系统,考虑在计算机中建立每个岗位和干部的工作日志和工作底稿。每个干部要对每天完成工作数量在计算机中填写工作底稿和工作日志,包括涉税文书及相关资料,然后由监控人员按照质量要求从计算机中汇总考评,自动生成考评结果。这样既避免了考评统计口径不一致的问题和人为的扣分因素,又可以节省考评时间和人力,还可以体现计算机考评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基层国税部门绩效考评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考评必须立足实际,深入研究,渐进推行。一个好的考评系统对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建立公共服务型税务机关、挖掘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能当前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不然。
第三篇:绩效考核的启示与思考
绩效考核的启示与思考
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对于进一步巩固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绩效考核不仅是深化税收改革和激发税务干部队伍活力的需要,也是促进税收管理业务流程优化和建立服务型税务机关的需要。现笔者就国税绩效考核工作带给我们的启示与相关思考谈谈自己的初浅认识。
一、绩效考核带给我们的启示
(一)领导重视使绩效考核事半功倍。领导重视,以身作则,敢抓敢管是抓好绩效考核工作的前提。建立“党组统一领导、班子齐抓共管、纪检组织协调、科室各负其责、干部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抓龙头与龙头抓”的有效协调运转,做到一级抓一级,促进层层抓落实,为国税绩效考核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保证。
(二)全员参与使绩效考核有效推进。首先要统一全体税务干部的思想,明白绩效考核对国税工作的推动作用和重大意义;其次要充分调动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人人知晓考核办法,人人参与考核过程,人人评判考核结果;再次要引导干部职工合理竞争,形成人人争先,人人创优的良好氛围,以促进国税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创新载体使绩效考核公平公正。只有考核公平、公正、公开,才能真正起到调动干部工作积极性,聚合队伍合力方向性,推动国税发展科学性的有益作用,所以在考核载体上要选择多元性。既要有人工考核,也要有电子考核;既要有内部考核,也要有外部评价;既要有资料考核,也要有现场考核;既要有年终考核,也要有过程考核。
(四)三个结合使绩效考核重点突出。从制定考核办法到明确工作目标,从开展工作到绩效考核,都要紧紧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相结合,与科学组织国税收入相结合,与国税发展的远景目标相结合,这样才能使考核突出重点,才能使工作围绕中心。
(五)三个有利于使绩效考核方向明确。绩效考核工作要以是否有利于提升国税干部素质和激发国税队伍活力,是否有利于提升纳税服务、优化国税形象、建立和谐征纳关系,是否有利于加强征管,提高质量,确保税收任务的圆满完成为出发点,使工作有思路,行动有指针,考核有方向。
(六)岗责明晰使绩效考核有理有据。健全部门岗责体系,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是实施绩效考核的基础。要合理确定出每个科室或单位所需设置的岗位数,岗位确定后再确定每个岗位的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及工作必须要达到的要求,通过定岗、定责、定权、定利等措施,将责任体现在岗位上,考核体现在岗责上,个人利益体现在考核结果上,真正实现全员平等、公平竞争的目标。通过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促使税务干部保质保量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形成制度管人管事的良性机制。
二、对绩效考核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把握“四性”,理好四种关系定目标
有什么样的工作目标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方式,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绩效。因此,工作目标的制定显得尤其重要,必须依据“四性”,同时处理好四种关系确定工作目标。
目标制定的挑战性。目标的激励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过低的目标就会缺乏激励作用,只有高目标才能发挥最大潜能。在国税工作中,正是我们不断的为自己制定更高的目标,用挑战创造激情,用激情带动锐意进取,不断实现既定目标,创造佳绩,从而不断推进国税工作向前发展。制定工作目标要采用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相结合的办法,从纵向上分析上各单位工作完成情况,从横向上对比各单位工作的努力情况,在基准比较的基础上制定出需要付出较大努力才能实现的税收业务挑战性目标,比如国税收入任务的增长目标,以此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推进国税的跨越式发展。
目标制定的明确性。所谓明确就是要用具体的语言清楚地说明要达成的行为标准。国税工作目标对整个国税工作有导向、激励、评价的功能,国税工作的绩效很大程度取决于工作目标是否准确、具体、全面。目标的制定不能是笼统、模糊、抽象的普遍性目标,如果目标太笼统、模糊、抽象,就会使工作无从着手,很难做到有的放矢的完成国税工作。所以我们在制定国税工作目标时对每一项工作任务都尽量采用可量化指标,以明确的工作目标指引国税前进的方向。
标制定的现实性。目标的现实性是指在现实条件下是否可行、可操作、可实现。这就要求在制定目标时一方面不能乐观地估计了当前形势,低估了达成目标所需要的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硬件条件、技术条件等因素,以至于下达了一个高于实际能力的指标。另一方面,可能花了大量的时间、资源,甚至人力成本,最后确定的目标根本没有多大实际意义。这就需要在制定目标时加强前期调研,综合分析国税工作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依据国税工作要点,制定出既要进取努力又要符合实际的可实现的目标。
目标制定的差异性。因为存在着行业性质的差异、区域经济的差异、职责的差异,所以国税部门在制定工作目标时,依据各种差异性因素、依据各单位承担的不同职责,建立下达既有公共目标又有差异目标的国税目标体系。使各单位根据各自工作目标,采取符合自身实际的办法措施,有的放矢地、创造性地、高效率地开展各项国税工作,使各自任务目标落在实处。
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不仅要把握以上“四性”,还需要处理好以下四种关系。
一是处理好高点定位和现实可行的关系。高标准、严要求是我们不断推进国税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的必然要求,所以在制定目标时要高点定位,但这个高点需要有实现的现实基础作保障,需要是现实可行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的目标既不能是好高骛远的空中楼阁,也不能是因循守旧的固步自封,而是高点定位和现实可行的有机结合。在实际操作中既要体现了高点定位要求,又要体现因地制宜、现实可行的原则。
二是处理好短期目标和长远发展的关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一要求决定了国税部门在工作中,必须正确处理短期目标与长远发展的关系。工作目标既要避免为实现短期目标而急功近利,也要克服因长远发展而忽视务实。要在不断实现短期目标的基础上,最终国税工作的长远目标。
三是处理好硬性指标和软性任务的关系。对可以量化的工作目标必须明确,权重系数的确定、数据的选取、计算与合成等要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托,规定一定的指标,但有些指标不能用准确的数据来描述和表达,只能定性地加以阐述,这就需要我们在制定国税工作目标时依据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处理好硬性指标和软性任务的关系。对完成国税收入任务、税收执法过错追究率、入库率、退(免)税审核率等采用硬指标,对执行力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税收宣传月活动等采用软性指标。
四是处理好相对稳定与适时调整的关系。根据阶段性工作目标和任务,考核指标应保持相对稳定,避免短期行为,减少大起大落,保持工作持续、稳定发展。但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比较快,比如宏观税收政策的调整、金融危机的爆发、行业发展的变化、各种疫情的蔓延都会带来工作实际情况的变化,这就要求国税部门要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工作目标。
(二)统筹比重,坚持四项原则建办法
一是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正确把握德才兼备的辩证关系,始终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注重品行,崇尚实干,突出考核领导干部的政治品质、思想作风、党性修养勤政廉政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实绩。突出注重实绩的要义。以发展论英雄,以实绩用干部,要既重增长速度,又重发展质量;既重当前成果,又重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既重纵向比较,又适当进行横向比较,引导领导干部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政绩,促进干部的工作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
三是坚持群众公认、社会满意。坚持群众是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第一主体,贯彻民主公开的要求,充分体现群众对干部考核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把群众评价结果作为班子调整和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将内部督查、社会监查、单位自查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网上网下、内外结合的全方位实绩评价体系。
四是坚持客观公正、简便易行。实事求是,科学分析,讲求实效,力戒繁琐,实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增强干部考核工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三)正确导向,凸显三个要求实内容
要立足于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着力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为出发点,在内容设置上要凸显三个基本要求,使考核要使考核内容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以利于考核作用的发挥。
一是坚持崇尚实干导向。把说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和真出力、真流汗、真爬坡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考察使用领导干部的工作导向。
二是坚持科学谋划导向。重视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中考核评价干部,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成效作为考核评价的基本内容,在重视结果性指标考核的同时,更加关注对工作思路、工作基础、精力投入、作风转变、效能提升、制度完善等过程性情况和发展趋势的考核分析,推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围绕科学发展改进工作、提高水平、增强能力。
三是坚持结合实际导向。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特点,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内容和指标,突出不同行业的考核重点,坚持共性内容与个性内容相结合,按照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领导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以充分体现分类别、有针对性考核的要求,使考核与管理工作更加符合部门工作的实际。
(四)规范考核,抓好三项工作求长效
绩效考核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要以加大激励约束机制建设为切入点,在进一步规范岗位设置、科学界定职责、合理配备人员的基础上,建立起职责明确、办事高效、运转协调、奖惩分明的绩效考核的长效机制。
一是明确思路,建立一支考核队伍。要从干部考核人员素质、干部考核人员的工作职责、干部考核工作纪律等要求出发,选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原则,公道正派,实事求是,严谨细致,作风扎实的同志参加考核工作,组建一支熟练掌握考核方法和谈话技巧,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核队伍,从而有力地推动国税工作和绩效考核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人机结合,打造两个考核平台。要以统一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规程为基础,积极推行人机结合考核方式,打造人工考核和电子考核两个平台。依托“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税收执法责任追究系统”、“税收数据质量管理系统”三大监控系统对税收任务完成情况、征管“六率”、税收执法过错、网上申报、网上认证等工作内容实行电子考核,对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文明创建、执行力建设、税收宣传等实行人工考核,初步形成了岗位职责明确、执法程序规范、监督考核严格、过错追究到位的考核机制。
三是整合资源,完善三项考核制度。在对原有考核制度进行了梳理、整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税工作综合考核办法、领导班子绩效考核机制,并探索建立绩效考核申诉机制,形成相互补充、相互监督的考核制度,使考核办法更适应形势的需要、更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更适应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
(五)奖惩结合,运用三种转化指方向
绩效评估考核只有与奖惩挂钩,明确转化结果,才能真正起到激励作用,避免流于形式。
一是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把绩效考评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不仅从理论上体现了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原则,而且也会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奠定良好的基础。要建立了领导干部综合管理档案,以此保证领导干部管理考核的连续性、客观性、全面性,充分利用绩效考评结果调动领导干部工作积极性,坚持执行领导职位缺位竞争,积极探索“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才机制。
二是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优惩劣的重要依据。国税系统在考核结果的运用上,要注重奖惩并重。对综合考核结果优秀的同志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作为“优秀局长”、“五好班子”、“敬业奉献模范”评选与奖励的重要依据。对违反政策法规、工作绩效低下的同志区别不同性质,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通过这些过硬的奖惩措施,让班子成员人人有压力,充分调动了各级领导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轮岗交流的重要依据。国税系统要以绩效考核结果为依据,采取交流轮岗、上挂下派的办法,选拔具备人才潜质的干部,到相应岗位进行跟班学习,实践锻炼,特别是有针对性地选拔年轻干部到重要业务岗位牵头、到基层接受锻炼,盘活存量,用活、用足中青年干部,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让能干事的人有舞台,让干成事的人有地位。
绩效考核是加强效能建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安徽省庐江县国税局积极探索和创新绩效考核的方式、方法,加强干部管理,狠抓工作落实,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网络,规范程序。县局成立绩效考核工作领导组,下设考核办公室,确定专人负责考核工作;各部门(分局)明确兼职考核管理员,负责本部门考核工作的组织、协调,在全系统建立起考核工作网络。针对业务重组后新的税收征管形势,对全系统岗责体系进行修订完善,从岗责内容、作业标准等8个方面分岗位编制岗责说明书,明晰岗责,落实到人;制定《庐江县国家税务局岗位责任制绩效考核办法》,统一印制《工作日志》、考核传递单、反馈单、督办单等,规范考核程序和操作。通过实行“岗位自评、部门考核、县局抽查”三级考核,建立起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和工作督查相结合的绩效考核新机制。
(二)三级考核,层层把关。三级考核,即岗位自评、部门考核和县局抽查。岗位自评,即岗位责任人按日记录当天工作完成情况、存在问题等,每月初对照岗责说明书和考核办法进行自评打分;部门审核,即各部门负责人每月组织兼职考核员对工作人员自评报告进行审核确认;县局抽查,即考核办按月组织专人对各部门报送的考核结果进行抽查复核。各环节中,有应考核未考核或考核未发现而被查出问题的,同时加倍扣罚考核管理员、部门负责人和岗位责任人分值,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考核责任、执法过错责任等,从而形成环环相扣、层层把关的考核责任链。两年来,该局在考核中累计罚扣人民币2.2万元,工作差错率明显下降。
(三)突出重点,兼顾一般。以岗责说明书为依据,将应该做的工作全部列入,并考核到岗、到人,实行全员、全职能考核。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阶段的中心工作,在考核过程中注意抓住重点,兼顾一般,既提高了考核工作效率,又增强了绩效考核的可操作性。
(四)多项结合,提高效果。一是与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相结合。每季度结合绩效考核开展税收执法责任检查,将责任追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促进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扎实有效开展。二是与为纳税人服务相结合。在评选“星级办税服务员”中,将国税人员当期绩效考核结果纳入其中,使二者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三是与能级管理相结合。对税务人员的业务能级采取“考试、考核、考评”相结合的办法评定,将当年绩效考核分值作为能级评定的重要依据,每年评定一次,并实行动态管理,使税务人员的业务能级与工作绩效较好地对应起来。
二、取得成效
(一)促进了国税干部自我管理自我完善。通过完善绩效考核办法,使考核重点突出,更加全面,更具有可操作性,实现了对岗位工作全方位有重点的监控,从而促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通过当事人自评、部门复审、县局抽查等环节相互监督制约,促使每位国税人员全面自查、客观自评,及时发现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尽快予以纠正和改进,达到以考核促进工作的目的。
(二)进一步规范了执法行为。实行绩效考核两年来,该局在日常考核中,共追究税务人员执法过错责任20余人次。通过合理设置分值,从严考核,并与执法过错责任追究相结合,使国税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工作更加积极主动;在执法活动中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水平明显提高。
(三)激发了国税人员的工作和学习热情。通过将能级管理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与上岗和收入挂钩,适当拉开收入差距,促使国税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两年来,该局掀起了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学习热潮,并且工作推诿、服务不周、不求上进的人员明显减少,爱岗敬业、遵守纪律的人员明显增多。
(四)进一步优化了涉税服务环境。通过开展由纳税人参与的每季度评选“星级办税员”活动;走访纳税人、与工商联联合暗访等形式,查找涉税服务中存在的不足。并将这些活动结果纳入绩效考核范围,促使国税人员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涉税服务环境,提高纳税人的满意度。在2003年、2004年县政府组织的政风测评中,该局连续两年荣获全县政风评议第一名。
三、几点启示
一要统一国税人员的思想认识。推行一项新的管理办法,首先要取得大家的认同。该局在修订绩效考核办法前,开展了一系列调研活动,深入了解国税人员的真实想法,找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根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加强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的措施,并让全员参与讨论,通过讨论,统一了国税人员的思想认识,减少了推行新考核办法的阻力。
二要明确岗位职责。职责不清,责任不明,必然会导致工作上扯皮、推诿,严重影响工作绩效。该局组织各股室精干人员,编制了岗位工作说明书,对全局每个岗位职责都做出详细具体的规定。既防止工作中的推诿、扯皮,又有效增强了三级考核的可操作性。
三要严格考核。在三级考核工作中,若是岗位自评、部门考核环节应付了事,在县局抽查环节被查出问题按规定要罚扣数倍分值,容易引起激烈反应。对此,该局首先是加强思想教育,在各种会议上宣讲考核的作用和奖罚的必要性,让考核人员和全体国税干部职工充分认识考核的意义和作用;其次是物色素质较高、政治可靠的同志为考核人员,并提高其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支持考核人员“严格考核,确保证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四要狠抓落实。绩效考核是推动工作的一种手段,它的目的不在于兑现奖罚,而是在于及时发现问题,加强整改,推动工作。该局通过实行三级考核,环环相扣,层层把关,能够及时检查每个岗位的工作情况。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除相应扣分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外,在自评环节做到自我改正,在部门考核环节做到督促改正,在县局抽查环节做到责令改正,真正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对改进与完善绩效考核工作的思考
2010年10月08日
字体:【大】【中】【小】
绩效考核是通过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评、绩效管理、绩效反馈、绩效激励等环节而形成的循环管理过程。是指单位对内部制度与外部效应、数量与质量、刚性规范与柔性机制等方面,以公共产出的最大化和公共服务最优化为目标实施的一种全面考核。鼎城区局在绩效考核方面通过多年实践,既取得了一定工作经验,也面临了若干实际问题。现结合工作实际,对如何改进与完善绩效考核工作进行思考。
一、近年来我局绩效考核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合理进行考核分类,实现无缝隙覆盖。整个考核分个人考核和单位考核两种情形。对个人考核,是将全局工作岗位划分为行政管理、执法管理两类,细分出146个岗位,并编制岗位明确、职责清晰的职位(职务)说明书,将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标准、工作程序、考核奖惩办法等进行统一规范,将局级领导、中层骨干和一般干职分层次全部纳入绩效考核范畴,做到全局上下无一例外,没有“特殊公民”;对单位考核,按工作性质分为税源管理类、业务技术类、综合服务类,所有单位全部纳入考核,实现无缝隙全覆盖考核。
(二)科学确定考核指标,力求人岗责相宜。本着能量化的指标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尽量细化,不能细化的尽量流程化的原则,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科学确定考核指标,将全局不同性质和内容的工作分为组织收入管理、执法质量、征管质量等16个单项,分别制定岗责考核细则,将岗位职责细分为多个考核要点,对每一个考核要点合理确定分值。同时按照“科学定编定岗定责,做到因事设岗、以岗定责、以责择人、人事相宜”的思路,合理调整、优化配置人才资源,力求干职与岗匹配。在此基础上,实施绩效考核,使考核要素与每个人的能力素质相吻合,实现了人、岗、责相适宜。
(三)规范考核运行方式,推行模块化考核。一是建立梯级考核模式。实行四级考核,由考核办对全局各单位实行一级考核,考核小组成员单位对负有相应职责工作的单位实行二级考核,各单位对所属工作人员实行三级考核,考核领导小组对考核办实行四级考核。二是灵活考核形式。坚持日常考核为主,督查督办和重点检查相结合,综合运用多种考核结果,确保了考核结果真实准确。三是规范考核流程。在区局内网上建立统一的绩效考核平台,下设综合考核、专项考核、单位考核三大模块,分单位建立个人绩效考核台账,按月实施考核并及时公布结果,按月兑现奖惩。
绩效考核工作的推行及考核结果的充分运用,调动了广大干职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人人争先、个个创优的良好氛围,有效促进了税收工作质量和效率的稳步提升。截止2010年8月,全局共组织各项税收收入20779万元,完成全年任务的79.40%,同比增收3564万元,增长20.7%,收入进度在全市国税系统排名靠前。
二、推行绩效考核工作的体会和启示
(一)基层有呼唤。实行绩效考核是推进基层国税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没有考核,就没有管理”已经成为管理的经典名言。一是推行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客观要求。基层国税局科室分工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很难用“好”与“不好”来简单地界定其完成工作质量的好坏,必须完善岗责体系,以工作指标的细化考核来促进工作质量和效能的提高。二是引导干部合理竞争、全员创先争优的需要。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马蝇效应”:再懒惰的马,只要身上有马蝇叮咬,它就会精神抖擞,飞奔快跑。绩效考核能够在工作中实现“马蝇效应”产生的效果。通过定岗定责、定权定利等措施,将责任体现在岗位上,考核体现在岗责上,个人利益体现在考核结果上,达到人、岗、责、利相一致。三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现实选择。一方面,充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实现奖优罚劣,能不断激发干部职工爱岗敬业的热情,并自觉廉洁自律,依法征管,塑造良好的税务干部形象;另一方面,干部职工也能从考核结果中找到自身差距和存在的不足,形成自我加压、自我提升、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二)设计要科学。绩效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既要科学规范、切合实际、实用管用、易于操作,又要充分发挥规范管理、客观评价、激励导向的功能;既要有共性指标,确保指标设计科学、准确、严谨,又要有个性指标,实行人性化考核管理,增强考核过程的可操作性。一是指标设置前要广泛调研。采取不同的形式,悉心听取大家的意见,汇聚大家的智慧。特别是掌握大众思想动态,确保绝大多数认同并能实现或达到设置的标准与要求。二是要避免指标趋同的问题。要合理设置考核指标,力求分类科学并对不同考核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既要注重突出重点考核指标,又要兼顾一般考核要求。同时,注重区分不同考核主体,譬如我们注重正职与副职、领导班子成员与中层骨干、一线岗位与二线岗位、不同部门与不同单位工作性质的差异性,不搞“千篇一律”、同一标准,切合实际细分岗位并明确工作标准进行考核,得到全局上下的普遍认同。三是要善于总结借鉴、积累经验。2009年在试行过程中,我们边推行边总结,发现问题及时修订完善,年底进行执行情况的分析、评估,同时也借鉴了外地的经验做法。今年初,针对试行中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对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完善,为继续推行绩效考核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推进要有力。实施绩效考核要强势推动、有序推进。万事开头难。任何一项新的制度、任何一项新的举措起初实施时遇到障碍和阻力不可避免,关键在于认真谋划、把握时机、讲究方法、创造条件去执行。否则就有可能“胎死腹中”,半途而废,或者“龙起蛇尾”,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不了了之。从我们2009年试点推行绩效考核工作来看,当时阻力比较大。为此,我们注重事先做好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先在班子内部统一思想。先后多次召开班子成员会反复讨论谋划,坚定一抓到底的信心、决心和恒心,形成了强势推行这一工作的共识,并建立了“党组统一领导、班子成员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协调、科室各尽其责、干部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绩效考核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和领导保证。二是积极争取中层骨干的大力支持。中层骨干既是参与者,又是执行者,更是考核者和监督者,必须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支持。否则,必定形成“中梗阻”。为此,我们采取班子成员包干负责的办法,分头下到科室、分局,上门征求意见、沟通交流,得到了他们的普遍认同。三是广泛动员和发动。采取召开干部职工会议、学习讨论方案等方式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发动,动员人人参与,使人人知晓考核办法,人人参与考核过程,人人评判考核结果,形成一种势在必行、没有退路的态势和氛围。
(四)考核要透明。绩效考核要严肃规范、公正公开。管理学上有个“洛克忠告”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制度应该少定,要少而精,关键在管用,关键在于执行。绩效考核也是如此,关键在于坚决执行并兑现落实到位。我们坚持两条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刚性考核的原则。为此,我们建立了专门的绩效考核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明确不同科室根据职责分工分别负责不同工作内容的考核,并坚持谁考核谁负责考核质量,建立了考核职能科室考核工作责任追究机制,确保了考核工作及时经常、考核结果客观准确,真实反映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二是要坚持公正公开的原则。整个考核工作,必须做到“四公开”,即考核方案公开、考核程序公开、考核过程公开、考核结果公开,以确保考核工作公开透明。只有考核公平、公正、公开,才能提高考核结果的认可度,并有助于兑现考核结果。
(五)结果要运用。要充分运用绩效考核结果。考核的目的在于为管理、评价、使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必须构建科学的考核结果运用机制。一是要把考核结果与干部任用工作结合起来。作为干部升降去留、岗位交流异动的重要依据。二是要与评先评优结合起来。对评先评优的提名对象原则上要求是绩效考核排名靠前的同志。无论单位或个人,凡是考核结果排名靠后的,一律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先评优、记功授奖资格。三是要与奖金、福利待遇、工作问责结合起来。2009年,我局开展考核问责7次,实行责任追究121人次,共扣除考核分852分,扣发考评费和奖金83305元,打破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工作待遇现状,适度合理地拉开了收入差距。四是要与干部学习培训、外出参观考察、干部管理结合起来。对工作表现优秀、考核结果优异的干部给予学习培训、外出参观考察等方面的奖励;明确对连续2年考核排名倒数第一的干部进行强制性停职学习,帮助其提高能力;对在考核中发现思想作风、生活作风、廉洁自律、工作方法等方面有问题反映的干部,通过谈心谈话、警示提醒等方式予以教育,问题特别严重的要给予组织处理甚至纪律处分。
(六)方案常修订。在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意见收集反馈,以便不断修订完善考核评价方案。任何一项制度的设计都不可能穷尽所有问题和所有情形,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受基层工作特殊性和税收业务复杂性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在绩效考核的指标设计、考核方法、结果运用等方面必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譬如岗位分类科不科学、分值分配合不合理、考核结果能否真实客观地反映每个人的实际情况、大家认同度高不高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不断实践中反复检验。因此,我们有必要边实施边完善,要把实践过程中收集到的、反映出来的意见、建议和问题作为修订完善的重要参考,力求更加科学、更加完善、更加完美,使绩效考核真正成为干部职工乐于接受的管理方式,真正成为激发干部队伍活力、促进工作、推进国税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完善绩效考核工作的构想与思考
尽管探索实施绩效考核工作的时间还不长,但我们在尝试中感受到推行这一制度是大势所趋,切合工作实际,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探索、积累经验、不断完善,基本构想和对策建议有以下几点:
(一)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在考核内容设计上既要全面、科学,更要切合实际、有效管用,做到粗细适度、难易适中。一是要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既紧扣上级相关要求和工作全局确定重点工作目标,又充分考虑各部门工作基础、工作条件等实际情况,在设置指标时注重差异性,不搞“一刀切”,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考核内容和指标。二是要坚持明晰规范原则。如果考核指标太笼统、模糊、抽象,就会使人感觉无从着手,很难做到有的放矢的开展工作。所以,在制定考核指标时,对每一项工作任务能量化的必须量化,不能量化的要明确具体定性要求,考核才会更具可操作性。管理学上的“手表定理”告诉我们:标准只能坚持一个,多个标准就会让人无所适从。对于一些名目繁多,甚至多头重复的考核、检查、评比,由于标准不一,势必造成结果不一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借鉴手表定理,将其与绩效考核精简归并、统筹进行,避免重复考核。三是要坚持加压驱动原则。管理学上有个“蓝伯格定理”:“井无压力不出油、人无压力轻飘飘”,讲的就是要为员工制造必要的危机感,实行加压驱动。我们制定绩效考核指标要把握适度,既不能是好高骛远的空中楼阁,过分追求高起点,又不能降格以求,必须有效避免“高不可攀”和“唾手可得”两种极端,真正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激励效果。
(二)要大力加强绩效考核信息化建设。人工考核,由于受主观上的情感因素、客观上的过失因素等制约,以致绩效考核中考核对象对其信服度不高,甚至出现争议。而电子考核快捷、及时、科学,更能确保结果的客观公正。因此,我们要利用高科技手段,进一步加大开发绩效考核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力度,可设置“数据录入、考勤管理、领导审批、考核统计、系统查询、提醒催办”等功能模块,不断拓宽电子考核领域,对干部职工的税收完成情况、税收执法过错等工作实行电子考核,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提高考核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要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的工作环境。当前,有的地方推行了绩效考核,而有的地方仍沿用原有的考核模式,没有推行绩效考核。而这种考核方式的差异性,无形中给绩效考核增加了阻力。推行绩效考核的地方,由于实行考核与利益挂钩,必然会影响部分考核对象的利益,而他们一旦利益受损,往往不去从主观上找原因,而将问题统统归结于绩效考核,导致对绩效考核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影响工作效果。因此,国税部门推行绩效考核,要坚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全面推行,不给考核对象任何“借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全局一盘棋、扎实有序推进的工作氛围。
(四)要进一步加大对绩效考核的支持力度。绩效考核中,要有一支专业的考核队伍实施考核,要对绩效考核结果优秀的干部职工给予物质等方面的奖励,就需要在财力、人力等方面给予工作保障。而这些,已对国税部门推进绩效考核形成一定的制约,需要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给予政策支持。要着力解决资金缺口、人力紧张、政策配套等方面瓶颈,如将工作经费纳入预算,统一配置电子考核设备,等等。同时,对因考核兑现,个别干部利益受损后出现上访的,上级领导应予正确看待,并正面教育上访对象。要加大工作调研指导,允许和鼓励在绩效考核中对方式方法、奖惩额度等方面的探索和创新,不断提升这一制度的生命力。
第四篇:关于加强国税部门作风建设的思考
关于加强国税部门作风建设的思考
------------------
日期:2010-09-10 作者:祁勤光 陈德勋 来源:本网讯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内容提要:加强作风建设,打造一支过硬队伍是国税部门一项重要任务。全文提出了当前国税部门作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对改进提高作风建设工作的措施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作风
建设
思考
国税部门担负着为国家聚财、为政府执法、为社会尽责、为发展出力、为民生服务的职能,在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作风的好坏、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税收事业的成败,为此,加强国税部门作风建设,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国税干部队伍,是摆在国税部门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就如何加强国税部门作风建设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国税部门作风现状
近几年,各级国税部门基于“带好队、收好税、服好务”的认识,比较重视机关作风建设、队伍素质提高,在转变作风、提高效能上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国税部门的社会形象日益提升。但是,在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新形势下,部分税务干部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的侵蚀,加之人事机构改革、业务重组、知识更新中出现和引发的一系列内在矛盾,从而使部分干部不同程度地在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廉政等方面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思想上缺乏进取意识。部分干部上进心和进取精神不够强,缺乏干事创业的激情,习惯于以传统思维想问题、办事情,因循守旧,主观能动性较差;政治学习走过场,认为不学照样能够干工作,学习满足于一知半解,或者把学习当作装点门面,学习没有精神基础,没有自我超越的境界;对事业没有远大理想和追求,认为“无过就是功”,习惯于按部就班,墨守成规,不是积极主动找事做,而是消极被动等事做,对工作没有前瞻性,把工作岗位当作度日养老的“港湾”。
(二)工作上缺乏责任意识。部分干部事业心和责任感不够强,对待工作麻木不仁,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要求不高,得过且过,应付了事;有的工作作风懒散,沉不下去,坐不下来,工作不务实,求稳怕乱,消极畏难。还有部分领导干部办事不能坚持以人为本,对群众的疾苦漠不关心;有的对工作推诿扯皮,怕承担责任,图清闲,怕麻烦,满足于完成日常工作;有的办事拖拉,效率低下,爱岗不敬业、敬业不专业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三)纪律上缺乏规则意识。部分干部遵守纪律觉悟性不高,缺乏规则意识。在组织纪律方面,服从意识差,对上级布置的任务或做出的决定执行不力,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在工作纪律方面,不按制度要求办事,工作想怎么搞就怎么搞,随意性大,凭自己的感觉和兴趣办事,顾此失彼,工作不在状态;在劳动纪律方面,有的干部上班迟到早退,上班时间办私事,做一些与工作无关的事,甚至有的上班时间溜之大吉,主攻自己的私人业务;在廉政纪律方面,有的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较差,贪、占、馋的思想严重,吃、拿、卡、要、报等不廉洁行为时有发生,给国税部门形象带来了极为不良的影响。
(四)服务上缺乏真情意识。少数干部在服务基层、服务纳税人方面做得不够好,高高在上,脱离群众,害怕触及困难和矛盾,不愿深入到第一线或到纳税人中间去调查研究、解决问题,缺乏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宗旨观念不够牢,存在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有的干部把单位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利益化。有的干部缺乏工作艺术,方法简单,态度跋扈,同事之间说话生硬,伤人自尊,影响团结;有的干部心胸狭窄,不能容人大度,没有容人容事的宽广胸襟,稍有不如意,睚眦必报。甚至有少数干部在背后算计别人,怕别人比自己强,怕别人比自己得到的好处多。
以上种种,虽然表现在个别干部身上,却影响了国税部门的整体形象,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
二、国税部门作风现状成因
上述存在的种种不良状态,虽然发生在少数干部身上,但却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社会和思想根源,形成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主观学习不够。部分干部不注重学习,不注意提高修养,不能自觉运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理想信念产生动摇,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税收工作中不能很好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没有深刻领会国税部门“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没有真正树立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公仆意识,没有以一个党员、公务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中降低了标准、降低了要求;放松了思想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对各种不正之风非但不能自觉抵制,还刻意追求享乐主义,崇尚腐朽的生活方式。
(二)体制机制不忧。由于税务干部都是吃“皇粮”,吃的是大锅饭,端的是铁饭碗,坐的是铁交椅。工作上做多做少一个样,甚至多做了还会惹来麻烦,引来是非,招来过错,从而产生了对工作上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躲就躲,能溜就溜的不负责任思想,缺乏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另外,工作本身失衡,现代化办公模式,计算机取消或替代了一些传统手工操作,岗位归并,人员闲置,人与事不符,比较能调动积极性的工作岗位也只能满足极少数人,于是使一些干部对工作本身不再存有多大兴趣和吸引力。
(三)管理考核不力。对干部考核虽然有一套比较科学有效的管理激励考核机制,但近年来,管理模式一直处于变革当中,机构人员也一直处于调整整合状态,对每一位干部和岗位的业绩难以具体考核和落实到位。同时干部流动制度不完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也大都流于形式。此外,干部工作忙闲不均,苦乐不平,业务工作集中后,工作量相应集中在某个部门或岗位,出现了忙者太忙,闲者无事的状况,由于考核指标难以确定,待遇与付出的反差就大,一部分干部觉得自己工作付出与待遇不符,出现心理压力和心态失衡,渐渐也不想在工作中太投入、太认真,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
(四)干部队伍年龄结构不尽合理。从目前干部队伍现状来看,年轻干部少,中年干部多,且队伍平均年龄偏大,不少干部都过了“提拔重用”的年纪,再加上领导职务数量少,部分干部认为升迁无望,造成一些干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工作马虎大意、应付了事、效率低下,影响了工作作风。
三、加强国税部门作风建设的思路
(一)在思想理念上要转变“两个观念”。
变“官本位”为“民本位”,做到执政为民。作风建设要强化民本观念,紧紧围绕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个核心来展开,以纳税人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工作效率、管理效果和社会效益的根本标准。
变“管理型”为“服务型”,真正转变作风,优化服务。要把纳税人摆在税收工作的中心位置,为纳税人提供文明、周到、高效的服务,使税收工作者由“执法+管理”的强势角色向“平等+服务”的平等角色转变。
(二)在作风建设上要处理“三个关系”。
处理好“律已”与“管人”的关系。规章制度具有普遍的约束力,从机关到基层,从领导干部到一般干部,毫无例外都要坚决执行。特别是领导干部做的如何,直接关系到领导者的威信,关系到单位的作风建设,有些单位之所以出现这样和那样的问题,其原因就是少数领导干部未能正确处理好“律已”与“管人”的关系,不同程度地存在“抓下不抓上,管人不律已”现象。抓好作风建设,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自觉执行各项规定,严格自律。克服说得多做得少,或只说不做的现象,自觉做到凡要求别人做到的事自己首先做到,凡要求别人不做的事自己首先不做。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和无私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群众。
处理好“查处”与“疏导”的关系,解决禁不住、管不长的问题。“查处”是行政手段,“疏导”是教育手段,离开哪一方面都很难抓好国税机关的作风建设。对于不良行为,既要明令禁止,违者必究,又要做疏导工作,真正把道理融入国税干部的头脑,使他们分清是非,排除错误、不健康的思想影响。这两方面形成合力,才能禁得住,管得长。这几年,国税机关在抓好作风建设过程中,遇到一些值得重视的倾向性问题:一是对发生在本单位违反规定的人和事,认为这是单位的问题,处理了会影响单位的荣誉,影响单位的形象,于是就把问题简单化,出现了有情不报、有案不报的现象。二是一些领导干部平时只注重抓税收业务,忽视思想政治工作,对犯错误的同志一味迁就庇护,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责任追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只有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查处”,惩教结合,使两者互为补充,标本兼治,才能加强国税机关的思想作风建设。
处理好“整治”与“预防”的关系。整治问题是加强作风建设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但也不能完全依赖于整治,还要在“预防”上下功夫。一要建立预警制度。招呼打在前,对国税干部早打招呼常打招呼,尤其是在重大节日、人事变动、机构改革等比较敏感的时机更要多提醒,敲警钟。打了招呼之后,要认真检查,对不听招呼、我行我素的,要严肃处理,坚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防范不正之风的制约机制,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一些新的必要制度,制度一经建立,就要坚决执行,不能只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还要实施有效的督查。三要防治结合,严查违纪违法案件,在强化防范制约的同时,要采取明察暗访,把那些隐藏较深、边纠边犯的问题挖出来,抓住重点,从快查处,进行整治,扩大效果,从而把国税机关的思想作风建设不断推向深入。
(三)在工作实践中要把握“四个结合”。
重点与整体相结合。机关作风建设必须选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抓住重点,在解决职责不明确、行为不规范、办事不高效、工作不深入、任务不落实、奖罚不分明等突出问题上有所突破,以重点难点问题的突破实现效能建设的整体推进。
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才能事半功倍。相对而言,推诿扯皮、效率低下是标,法制不彰、职能错位、素质不强是本。要转变职能、创新机制、深化政务公开,这既是治标的有力措施,也是治本的有效探索。
勤政与廉政相结合。勤政问题表现为办事低效率和不作为;廉政问题表现为办事不公、不廉,乱作为和谋私利。在实际工作中,勤政方面的一些问题往往反映和潜伏着廉政问题,而廉政方面的一些问题往往也暴露出勤政方面的问题。
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自律是系统内部职工的自我教育和约束,是一种内约力;他律是系统内部的管理和监督以及来自系统外部的监督和压力,是一种外约力。要抓好作风建设,既要依靠自身力量和内部整顿的办法解决问题,也离不开来自系统外部的监督和约束。
四、加强国税部门作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学习引导,弘扬四种作风。
1、弘扬爱岗敬业的作风。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首先必须培养干部队伍的敬业精神,通过开展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国税干部确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感,将国税事业作为展示自我、实现人生价值的空间舞台,把国税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把个人的价值融入国税事业之中,让敬业精神根植于每个干部的脑海,树立热爱国税工作的信念,培育敬业精业的精神,不断激发干部工作热情。
2、弘扬勤学善思的作风。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不断强化理论武装,不断提高业务素质,才能做到政治坚定不动摇,与时俱进不落伍。在干部中要大力弘扬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使干部争当学习型人才。
3、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把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贯穿于国税工作的全过程,在工作中大兴求真务实之风,使干部把心思放在事业上,把精力投在落实上。
4、弘扬开拓创新的作风。税收事业要发展,国税部门要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从工作实际出发,从有利于强化管理、规范执法、优化服务、提升素质出发,消除墨守成规思想,树立科学理念,从工作大局中谋发展、看变化,不断推动工作思路、体制机制、方法手段的创新。
(二)规范制度,健全四项机制。
1、健全竞争激励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加大竞争的力度,做到能者上,庸者下,把那些知识面宽、工作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作风正派、有事业心,广大纳税人反映好的优秀干部放在重要的工作岗位,予以重用;对那些不学无术、夸夸其谈、作风飘浮、无所用心、不求上进,广大纳税人反响较大,败坏和影响税务系统声誉的害群之马,决不能姑息迁就,心慈手软,根据国家公务员的奖惩条例,做到该通报的要通报,该处理的要处理。同时,对表现突出,工作业绩显著的干部不仅要按规定给予精神奖励,还要在物质待遇方面要同表现一般的干部拉开距离,真正做到优胜劣汰,奖勤罚懒。只有这样,才能彻底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不正常局面,才能使工作充满生气和活力。
2、健全教育培训机制。教育培训工作对于提高税务干部队伍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知识更新步伐加快,新政策不断出台的时代,对干部队伍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培训和教育,经常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尤为重要。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教育和培训机制,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培训体系,做到统筹规划,周密组织、精心实施。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把干部的学习热情、学习成绩、应用实际的能力与选拔使用干部有机结合起来,在全系统形成人人爱学习的良好风气。
3、健全信息反馈机制。任何一个社会群体都处于其他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的监督之中,国税系统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也不例外。国税系统要不断多途径、全方位地建立和健全完善的信息反馈机制,在全社会形成信息反馈的组织网络,使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的工作自觉接受社会的监督。信息反馈工作可以形式多样,例如定期召开纳税人座谈会、受理网络信访投诉、特邀行风监督员不定期组织明查暗访等形式,及时了解和掌握全社会对税务系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及时采取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的措施。
4、健全评价考核机制。在税务系统实行干部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已经多年,但实际效果不是很明显,其主要原因是考核流于形式。因此,必须加强和改进现有的评价考核制度。在考核内容上要力求完善,只有完善才能全面反映干部的工作全貌;在考核方法上必须科学,只有方法科学才能确保评价考核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齐抓共管,抓好三个层面。
1、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努力发挥引导和表率作用。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要不断完善领导制度和工作机制,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策的基本制度,努力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班子成员要多些通气通报,多些鼓励鼓舞,多些尊重尊敬。要增加决策的透明度,提倡阳光决策,不搞暗箱操作;提倡面对面,不搞背对背;提倡大智慧,不搞小聪明。摆正个人与群众、与组织、与集体领导的位置,做到当决策者,不搞个人武断。这样才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做到正确决策,达到少犯错误、少走弯路的目的。要带头维护团结,有容人之短的胸怀,做到大是大非不含糊,细枝末节不纠缠;要有容人之长的美德,做到不妒贤嫉能,不埋没人才。要发扬务实的作风,深入了解上级精神,把握工作重点,增强执行力,狠抓落实,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同时,要深入调查研究,注意摸清基层工作脉搏,准确把握基层意愿,善于把上级精神同本单位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
2、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努力提高行政效能。加强机关干部作风建设要在指导工作上下功夫,在服务基层上下功夫,在提高办事效率上下功夫,在协调配合上下功夫。一要加大整合力度。要按照精简程序、理清环节、分清责任、明确标准的基本要求,健全和优化机关各项工作流程,理顺机关各部门工作职责,力求减少重复交叉,精减文件和要求下级报送的报表资料,切实减轻基层负担。二要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整合网络资源,加快构建快捷高效的新型办事平台,力争实现网上审批,不断提高信息传递、各类审批的质量和效率。三是规范行政管理流程。以便捷、高效为导向,认真梳理管理流程,理清各种权责关系,重新设计工作流程,使各项工作流程运行目标明确,环节清晰,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环环相扣的有机链条,努力实现各环节间的“无缝衔接”,有机配合,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既提高效率又减少差错。
3、加强基层一线干部作风建设,努力优化纳税服务。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首先,要大力推进依法治税,提高执法水平,做到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努力为纳税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其次,要建立健全征管体制和机制,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把税源监控管理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努力提高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第三,把执法、管理、服务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改进纳税服务态度、方式、手段,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向纳税人宣传税收法律法规政策,尤其是让他们知晓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为他们生产经营决策作参考,简化和归并纳税人上报的各种报表和资料,不干扰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及时办理纳税人的涉税事项,努力提高纳税服务水平。
(四)严格要求,强化四项纪律。
在国税干部中要始终强化规则意识,严格按制度办事,按规矩办事,自觉遵守党和国家法律、法规和纪律。
一是强化组织纪律。要增强系统管理的理念,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坚持下级服从上级、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整体,维护政令统一,确保政令畅通。二是强化工作纪律。要严格依法办事,按制度办事,对违反工作纪律的,该批评的要批评,该处罚的要处罚,要强化工作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工作,用最好的服务为纳税人排忧解难。三是强化劳动纪律。要从严格考勤、按规定着装、严肃会风会纪等细节抓起,杜绝一切工作纪律松懈现象,对违反工作纪律的行为进行规范、纠正,在全系统营造“遵守规章制度光荣,违反规章制度可耻”的氛围,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强化廉政纪律。要模范遵守总局、省局制定的廉政规章、规定,自律自警,严于律己,廉洁自律,兴起清廉为税的风气,抵制诱惑,增强免疫力,要变牌桌为书桌,变酒柜为书柜,变玩风为学风,时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处处慎权、慎独、慎微、慎欲,做到“百毒不侵”,真正做一名时代需要,社会需要,税务事业需要的好干部。
第五篇:加强国税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思考[推荐]
加强国税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思考
依法行政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办事,按照法律规定的职权和程序行政,形成国家的行政管理法律化。国税系统是依法行政的基本主体,是税务行政行为的最终实施者。国税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充分发挥税收职能作用的基本保障,也是加强税务部门自身建设的重要举措。近年来,通过坚持不懈地加强税收法治建设,依法行政观念深入人心,税收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贯彻,税法遵从度逐步提高,税收征纳关系更加和谐,税收征管质量稳步提升。但分析当前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依法行政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一、当前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税收立法滞后,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依法行政的关键是有可以依据的行政立法。然而,当前我们的税收立法不仅滞后,而且位阶太低,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目前除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以及税收征收管理法以外,我们现行的很多税收制度都是1994年新税制实施以来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或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部门规章,仍停留在暂行条例、办法、规定等非国家法律的层次上,法律位阶很低。另一方面,税务部门适用的税收规范性文件数量多,且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发布不规范,随意性大,内容前后矛盾,导致政策多变,政策稳定性、导向性差,有的文件还没来得及贯彻下去,新的补充通知又下发了,使征纳双方都无所适从,不仅增加了税收的征管成本和纳税成本,也增加了纳税人的生产经营风险,使得“依法行政”变成了“依红头文件行政”,破坏了税收政策的稳定性。
(二)法治观念不强,依法行政意识淡薄。一些干部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对职权法定理念认识不够。对于依法行政的“依”的含义理解不够透彻,认为就是依照法律执法或是依赖法律解决问题,简单的理解为照章办事,没有引导纳税人依法遵从。甚者有部分基层国税干部认为职权是来自于上级给予或自己努力争取的结果,而不是依法设置和授予的。部分税务人员对权责统一理念认识不够,意识不到在接受权力时要承担与之对等的责任,在工作中只注重权力的行使,而忽略义务的履行。
(三)职责分工不明,工作运行机制不畅。随着税源专业化管理改革的深入,国税部门原先的“征、管、查”职能配置不符合新时期税收管理方式的需要,存在分权制约不平衡、业务环节职责不清、分工不明和推诿、扯皮,业务运转不流畅现象。
(四)税收执法不规范,执法随意性依然存在。目前,税务干部年龄偏大,部分人员业务知识水平和政治素质通过能级培训等有大幅提升但与法治要求、信息化进程等还难相适应。不作为、乱作为,滥用权力、以情代法、以言代法等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
(五)涉税信息交换不畅,影响依法行政力度。目前除工商部门反馈工商登记信息、海关反馈报关单信息使用计算机网络并建立了信息反馈制度外,其余相关涉税信息监控手段基本还停留在手工操作和人工管理上,税务机关没有与政府各职能部门、银行、企业等做到横向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各职能部门所掌握的涉税信息不能及时传递给税务机关,协税护税互动机制未能建立、健全,不能充分发挥效应,影响了税务机关依法行政的力度。
二、加强国税部门依法行政工作的有效途径
根据全国税务系统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国税部门依法行政工作,要正确把握税务系统推进依法行政的主要目标和基本思路,按照 “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基本要求,强化税收法定主义意识,强化执法监督,努力提高税务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在税务系统内部形成尊重法律、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的良好氛围。
(一)完善税收立法,保证税务依法行政有法可依。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健全税收法律体系,积极推进税收基本法立法进程,制定在税收法律体系中起主导和统领作用的税收基本法,不断提升税收立法级次,减少税收行政法规和规章;负责起草税收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时,职能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尤其要进行立法评估和效益分析,使税收立法既具有前瞻性,又符合当前工作实际;税法实施后,要对执行中的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分析评估,并提出改进、完善的措施;要建立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切实解决法律规范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确保税法协调一致,为依法行政提供准确的法律依据。
(二)转变思想观念,增强依法行政工作的主动性。按照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的要求,强化程序意识、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眼于增强基层国税干部依法行政观念和能力,着眼于解决税收管理体制机制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着眼于构建有利于税收事业科学发展的法治环境,推进基层国税干部依法行政。要将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与依法治税的理念相结合,将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各项税收执法工作中去。正确把握国税部门推进依法行政的主要目标和基本思路,按照《纲要》有关“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基本要求,将依法行政贯穿到各项税收工作中去,着力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诚信执法体系。
(三)建立监督机制,保障国税部门依法行政建设。在内部,要通过推行内控机制建设和深入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强化监督制约。突出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的过程控制,强化执法检查和执法监察;健全税收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完善监督制约和纠错机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在外部,首先要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等机关的职能作用,加强对国税部门贯彻执行各项税收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和建议。其次要发挥社会新闻媒体、特邀监督员及广大纳税人代表对税收执法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
(四)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国税干部队伍素质。贯彻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广大国税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纳税人服务的思想,正确看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意识;强化培训,把抓好法制宣传教育和对税务执法人员的培训作为依法行政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有组织、有计划、分层次地对税务执法人员进行法律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税务执法人员业务素质,建立一支政治作风硬、业务精的法制干部队伍。
(五)实行政务公开,提高税收执法的透明度。实行政务公开是国税部门推进依法治税和加强服务型机关建设的重要举措。要按照“依法有序、内外有别、便于参与、利于监督”的原则,制定政务公开制度,编制公开目录,明确公开主体、内容、形式、范围、时限等。依托办税服务厅和内联网、12366纳税服务网等网络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政务公开活动。自觉接受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监督。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及时把国家的税收法
律法规、纳税人的权利和义务、国税机关及税务人员职责等如实告知纳税人,形成对执法行为的有效监督,进而增强国税执法的透明度和国税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
(六)加强部门协作,提升国税部门依法行政力度。要在法律层面进一步明确部门协税护税和涉税信息交换职能,建立工商、国税、地税、银行、海关等互联网络,实行信息共享,最大限度地满足部门和纳税人的需要。不仅有利于规范税收执法,提高税收征收率,而且有利于纳税人更加方便、快捷地办理涉税事项,还有利于降低征税成本和纳税成本。要积极探索社会化管理方式和途径,健全协税护税机制,实施社会综合治税,逐步建立党委政府支持有力、部门配合密切、纳税人遵从度高、税收环境不断优化的支撑体系,提升国税部门依法行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