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人文化结硕果 满城遍开文明花
好人文化结硕果 满城遍开文明花
——关于“商丘好人”现象的调查与思考
在线荐稿记者博客联系记者
□省委宣传部政策法规研究室
■核心提示
近年来,商丘市持续深入开展公民道德素质提升工程和学雷锋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涌现出一大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敬亲的好人好事、凡人善举,学习好人、崇尚好人、善待好人、争当好人在全市城乡蔚然成风,形成了“商丘好人”群体现象,引发社会各界的热议和礼赞,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成为我省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响亮品牌。
“商丘好人”现象的突出特点
“商丘好人”与我省近年来相继开展的“最美人物”、“道德人物”、“感动人物”、“文明人物”等系列人物评选活动一起,是河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与邓州“编外雷锋团”、新乡“先进群体”现象、焦作“身边榜样”等一起,成为河南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商丘好人”现象展示了现代商丘人的新形象,演绎了现代商丘人的品质与风采,传播了时代的正能量,具有鲜明的特点。
好人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商丘共涌现出各类好人代表8900多人,呈现井喷式的特点。从个人典型“义勇河南哥”何铁岭、“送药哥”姜德强、“贩菜哥”王超华、“街净哥”轩敬杰、“弯腰哥”张伟、“美丽的姐”席月丽、见义勇为的法官张晓华、拾金不昧的协警刘杰、北京破冰救人的王军章,到团体典型“商丘市水上义务救援队”、“商丘市义工联”、“商丘市拥军车队”等,都在充实着“商丘好人”的内容与规模,使“商丘好人”从一株株盆景发展成为一片片引人入胜的风景,在全国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商丘好人”群体现象。
覆盖广。随着“商丘好人”群体不断扩大,其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如今,“商丘好人”不仅仅是某一行业、某一领域的单个现象,而是在各行各业都有“商丘好人”的代表和先进事迹,不但实现了行业全覆盖,而且实现了城乡全覆盖,在全市上下形成了一种“好人文化”,成为商丘社会的主旋律和商丘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商丘市宝贵的精神财富,做好人办好事已经成为商丘人民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自觉和习惯。
影响大。“商丘好人”在全省、全国都有很大影响。截至目前,有580多名好人事迹被中央、省级媒体深度报道,50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候选人,1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5人分别被评为全国、全省道德模范或道德模范提名奖,5人荣登“河南好人榜”,李东亮、孙红军分别获得2013年度“中国最佳公益精神奖”和“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称号。特别是一部分在外务工人员争做好人好事,他们的事迹不但感动了当地群众,而且充分展示了当代河南人的良好风貌。
“商丘好人”现象形成的原因
“商丘好人”之所以不断涌现、层出不穷,离不开商丘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离不开商丘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加强,与全省“好人”宣传推介机制密不可分,与文明河南建设密不可分。
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商丘好人”现象形成的历史渊源。商丘地处黄泛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千百年来,独特的生存环境锻造出商丘人吃苦耐劳、坚韧顽强的性格,孕育了商丘人乐善好施的民风和大气、豪气、正气的人文气质。商丘是“三商之源、华商之都”,自古以来,商丘人恪守智、勇、仁、强的商业精神,文明经商,信誉立商。商丘是全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春秋战国时期在此开设了“国学”、“庠学”等学校,宋朝在商丘修建全国“四大书院”之首——应天书院,元、明、清各代商丘是学者汇聚之地,其学风之盛,惠及民间,崇尚教育成为商丘一种传统。商丘是庄子、墨子故里和孔子祖籍地,老子故里、孔孟故里与佛教传播第一地徐州,均在商丘南北不到二百公里的范围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为贵”以及“百善孝为先”、“厚德载物”等传统文化精髓,千百年来深深融入百姓生活之中,成为百姓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自觉。持之以恒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商丘好人”现象形成的现实土壤。商丘是淮海战役主阵地,是红色革命圣地。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优良传统一直被作为道德教育核心内容,传承和坚守下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商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坚持把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摆在与经济发展同等位置,针对不同行业特点,持续在党政机关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做服务群众贴心人”创评活动,在中小学开展“学雷锋精神、做美德少年”活动,在窗口行业、公共场所开展“学习雷锋精神、倡树行业形象”活动,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道德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使“商丘好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积善成德、明德惟馨的风尚在全市上下持续发酵、蔚然成风。
大张旗鼓的“河南好人”宣传推介是“商丘好人”现象形成的直接推手。近年来,省委宣传部高度重视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评选、宣传和推介,定期在全省组织开展道德模范评选和“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通过举办“河南好人榜”发榜仪式,在省直主要媒体开辟专题专栏和利用网站、微博、手机报等新兴媒体进行宣传推介,不断扩大“河南好人”现象在全国的影响,使“河南好人”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广为人知、深入人心,把向善的种子播撒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截至目前,我省共有500多人入选“中国好人榜”,12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20余人获得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商丘好人”就是“河南好人”宣传推介机制催生的重要硕果。
深入推进的文明河南建设是“商丘好人”现象形成的深刻背景。去年以来,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坚持把文明河南建设作为推动工作的统领和总抓手,以道德建设、法制建设、诚信建设和服务型机关建设为切入点,持续深化务实宣传工作理念,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倡导“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良好社会风尚。大气候决定小气候,大循环加速小循环。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商丘好人”喷薄而出、不断涌现。
“商丘好人”培育的主要做法
让好人好事常有常新,建立健全相关机制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目前,商丘市已经建立了“商丘好人”正确的导向机制、广泛的宣传机制、便捷的推荐机制、有效的帮扶机制、必要的回访机制等五种长效机制,确保“商丘好人”生发沃土越来越深厚,群体规模越来越宏大,辐射影响越来越久远。
建立“商丘好人”存储机制。商丘市委宣传部对现有的“商丘好人”事迹进行分类梳理,建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等类型的“商丘好人”库。好人库实行动态管理,对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各民间团体、协会及个人推荐的好人,经考核审查后,丰富到好人库,作为各项“商丘好人”形象宣传活动的支撑。
建立“商丘好人”推荐机制。为了使“好人”宣传长流水、不断线,商丘市委宣传部积极发动媒体、机关、企业、高校、民间团体、普通市民等各方面的力量发现、推荐好人。一是要求市属各主流媒体、网站把收集到的好人好事线索整理并拿出宣传报道方案后第一时间报送。二是要求各县(市、区)委宣传部、市直各单位、市属大(中)专院校、中央、河南省驻商丘各单位,包括文明办、民政、工会、残联、见义勇为基金会等单位每月将掌握的好人好事材料报送一次。三是号召各民间协会、社会团体随时报送好人好事。四是在《商丘日报》等市属主流媒体上开通了“寻找身边的好人好事”有奖征文专栏,鼓励市民参与发掘、推荐好人。
建立“商丘好人”宣传机制。一是积极搭建宣传平台,开办“商丘好人网”,开设“我身边的雷锋”、“商丘好人大家谈”、“先进典型网络推介”等专栏专题,开展“寻找身边好人”有奖征文活动。二是积极邀请中央、省属媒体大力宣传“商丘好人”。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在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发稿1000余篇、新闻图片500多幅,新闻网站发稿1620篇(条)。三是开设“商丘好人”手机报,每期刊发一个好人事迹,中央和省级主流新闻网站对部分“商丘好人”进行转载或报道。四是开设道德讲堂和举办道德模范报告会、道德模范故事会、道德模范图片展,利用广场文化演出活动等多种形式,将好人好事编成小故事、小节目,使“商丘好人”的感人事迹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五是积极利用大型公益广告、道路指示牌、LED广告屏、车载滚动字幕等形式,对“商丘好人”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六是积极利用微博、微信等移动新媒体,吸引市民主动加入到传播者的队伍中。正是由于这种立体式、多层次、高密度的宣传,有力扩大了好人好事的社会影响,在全社会营造了争当道德公民、争做“商丘好人”的浓厚氛围。建立“商丘好人”帮扶机制。“好人有好报”是对做好事者符合逻辑的推论,也是对做好事者最好的褒奖。为在全社会形成关爱好人、激励向善的氛围,商丘市建立了不同层次的帮扶机制。一是协调市文明办、市直工委、市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权限,及时对涌现出来的“好人”授予道德模范、优秀青年、巾帼标兵等荣誉称号,并在就业、救助、就医、子女入学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二是积极做好结对帮扶工作,专门成立了“商丘好人”救助协会,积极倡导爱心企业和公民加入,对需要帮扶的好人进行跟踪帮扶,及时提供爱心救助。三是协调见义勇为基金会、残联、民政、工会等民间爱心基金和社会社团专项资金,做好定向、对口帮扶工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397位“好人”得到了帮扶。
建立“商丘好人”回访机制。商丘市委宣传部定期不定期对好人典型进行回访,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社会认可度、帮扶等情况,确定下一步宣传、报道走向,鼓励他们继续传递“向善向上”的正能量。当前,随着“好人”群体不断扩大,回访面临着时间、精力、人员的多重压力,商丘市正在想办法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将帮扶与回访相结合,确保掌握每一个好人及其家人的最新动态,及时帮助,适时进行二次宣传。
“商丘好人”现象的社会影响
“商丘好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社会的主流价值,在全社会形成了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传播了时代正能量,提升了商丘的外部形象,为商丘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实道德支撑。
传递和激发了社会正能量,促进了和谐社会建设。“商丘好人”群体中,不管是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还是诚实守信、孝老爱亲,他们只是坚守了自己平凡的良心,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施以援手,用自己朴实的、平凡的善举,温暖着他人,照亮着社会。当“挟尸要价”触痛人们的神经时,黄伟和他的水上救援队一次次用爱托举临危的生命;当“扶人遭讹”成为人们普遍的担忧时,张晓华依然救助车祸母子不留姓名;当社会诚信遭到践踏时,农民李敬斋报恩照料多年前救助自己的中风医生……“商丘好人”的一次次善举守护了社会的道德底线,并以自身向上向善的道德能量影响和带动着更多的人,形成了“商丘好人多,满城正能量”的生动局面。
形成了文明社会风尚,维护了社会稳定大局。“商丘好人”不是一座难以企及的丰碑,而是一群具有浓郁“草根”气质的身边普通人,让群众感觉既熟悉又亲切。他们的事迹,虽然不是轰轰烈烈、惊天动地,却可亲可近,感人至深,充分彰显了豫东商丘人身上具有的大气、豪气、正气。如今,在商丘普通市民中,好人好事知晓率很高,人人都耳熟能详。身在商丘,无论是街头巷尾,还是通过报纸、电视,随处可听到好人的故事,看到好人的事迹。市民对此不仅认可支持,还积极响应参与。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一大群“商丘好人”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好人好学、好人好做”在商丘蔚然成风,社会大局稳定,社会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生率都有所下降,人们的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叫响了“商丘好人”品牌,极大提升了商丘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商丘好人”经过积累、提炼和建设的淬炼之路,已经成为商丘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名片,集中展示了商丘的社会风气和城市形象,有力地提升了商丘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软环境。近年来,万宝电器、澳柯玛电器、安踏鞋业、乔治白服饰、史丹利复合肥等一批知名企业和项目落户商丘,看中的就是商丘诚实守信的投资环境,看中的就是商丘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看中的就是商丘良好的政风、行风、民风。
“商丘好人”现象带来的启示
“商丘好人”从好人好事、凡人小事入手,丰富着新时期的河南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河南的具体演绎和实践代表。它既是文明河南建设的产物,昭示着文明河南建设必须遵循“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国情和河南省情、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根本要求,反过来又为深入推进文明河南建设提供了很多有益参考。
文明河南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关键在人。文明河南建设的目的,是要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建设文明河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核心在人,关键靠人,没有人的道德素质提升、文明程度的提高,文明河南只能是从理念到理念,从口号到口号,沦为空谈。“商丘好人”现象告诉我们,建设文明河南,既靠环境,更靠氛围;既靠“硬件”,更靠“软件”。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从自身做起,从身边事做起,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做起,才能积小善成大善、积小爱成大爱、积小德成大德,最终实现文明河南建设的目标任务。文明河南建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文明河南建设的核心内容。“魂”有所依,才能落地生根;“魂”有所寄,才能“精神变物质”。将“做文明人、办文明事”的价值理念融入到全省1亿干部群众的价值追求中,熔铸成一个稳固的价值共同体,离不开持之以恒的宣传教育,离不开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正如在打造“商丘好人”、形成“好人文化”的过程中,商丘市把“商丘好人”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十多年来始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在发展中完善、在完善中发展,点滴推进、久久为功,最终使“商丘好人”化茧成蝶,形成规模,形成声势。
文明河南建设必须抓细、抓小、抓实。推动文明河南建设、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失之于粗、流于形式,必须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只有做“过细”的工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才能让文明意识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只有把“小”文章做足做好,才能找准文明河南建设的着力点,真正让文明河南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落细落小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落实”。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做文明人、办文明事”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商丘好人”每一个典型,无不是身边的平常人物,无不是身边的平凡小事,正是由这一件件的凡人小事,才汇聚成感动人心的人间大爱。
文明河南建设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建设文明河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坚持联系实际、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商丘市策划的一系列教育引导、舆论宣传、实践养成等载体和活动,都立足商丘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积淀,与人民群众思想契合,产生共鸣。同时,载体设计要注重点线面相结合,注重把单个的好人好事汇聚成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平台,使做好事成为一种团队、群体行为。商丘水上救援队、雷锋车队等团体组织正是由原来互不相识的个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个好人团队、好人集体,而激励他们持续向上向善的根本力量就是团队的刚性道德要求。
第二篇:文明建设结硕果 山中遍开文明花
文明建设结硕果 山中遍开文明花
——江阴市山观中学创建文明学校工作总结 2007.9 山观中学是一所江苏省三星级重点高中。在江阴市经济开发区新城东办事处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按照四星级高中的要求规划、设计、建设,办学条件优越、教学设备先进。学校占地面积15867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48264平方米,建有高规格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图书馆,条件优越的学生公寓和食堂,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开,布局合理,美观大方。学校现有63个教学班,3021名学生,247名教职工。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深入开展江苏文明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全校师生弘扬“团结拼搏,自强不息”的山中精神,以创建为动力,以改革促发展,以特色求生存,文明建设硕果累累,校园盛开文明之花。现将我校创建文明学校工作汇报如下:
一、更新办学理念,注重班子建设,管理机制上新高
1、确立办学治校的核心理念。
办学理念是学校的灵魂。在创三星级高中的过程中,我们不断反思,自我完善,坚持追求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共同发展、和谐发展,逐步形成了办学治校的核心理念——“致远”。作为办学理念,“致远”意味着要为学生的明天负责,为学生的将来奠基,“创造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育”。在这一办学思想的指引下,我们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校貌,以“文明、尚德、自主、好学”的校风和“奉献、合作、严谨、创新”的教风,带动了“尊师、守纪、勤奋、求真”的学风,促使学生健康持续协调全面发展,促使学校质的提升。
2、建设协作高效的领导队伍。
根据领导班子年轻化、专业化和现代化的要求,学校进一步调整了领导班子。学校建立了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的领导体制。校级领导4人,平均年龄43岁,年富力强,成员精干,班子团结,作风民主正派,有强烈的事业性和责任性,他们都由学校骨干教师经学校中层锻炼后提拔产生,其中三位是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熟悉教育教学工作,治校有方,深为教职工所信赖;学校中层干部实行竞聘上岗,每三年为一届,学校教职员工符合基本条件者均可参加竞聘,竞聘严格遵循“竞聘演讲、教职工测评、评委综合打分、党委考察决定”的工作程序。目前,中层干部12名,平均年龄37岁,均本科毕业;其中有江阴市“十佳师德标兵”3名他们既有事业性、责任性,又有开拓性、创造性。目前领导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管理有效。
3、构建科学人文的管理机制。
(1)坚持以人为本,强调生命价值。一直以来,我校十分注重人文管理,提出了把山观中学建成一所“环境美、设施优、师资强、质量高、民主、和谐、令人向往的省重点中学”的目标。在学校管理中坚持人本思想,实施人文管理,追求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集体与个体的同步协调发展,重点做好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确立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人本化用人、管人和育人;二是营造了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的校园环境,把生命价值和科学人文融为一体,保护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三是开设了宽泛的人文学科,打造深厚的文化底蕴,鼓励个性张扬,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四是强调对人的关怀,对人的尊严的尊重,使制度管理更具人情味和文化味,更具柔韧性和包容性;五是把家庭与社会的人文关怀作为人文教育和人文管理的“外围工程”,弘扬公民传统道德和民族时代精神。这样,在深度上、广度上形成更高层次的管理文化。
(2)健全管理制度,坚持依法治校。
学校锐意进取,在江阴市率先进行了人事制度的改革。学校首先实行中层干部竞聘。然后按照聘年级主任、教研组长——聘教师——聘职工、职员的聘任程序实行全校全员聘任。通过全员竞聘,实行了良性互动,有效调动了广大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学校非常注重制度建设与实施,通过向全体教师征求意见,教代会反复讨论,根据《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制订了《山观中学管理手册》(试行稿)和《山观中学章程》(讨论稿)等。管理手册含三部分:岗位职责篇、规章制度篇、考核奖惩篇。通过《管理手册》的实施,学校管理明显上了一个台阶。做到了工作有职责,职责自明确,行事有制度,考核有依据,大大增强了工作实效。在形成学校《管理手册》的基础上,全校师生还自觉对照《教育法》、《教师法》、《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等法律法规,从严自律、注重实践、评估反馈、奖优罚劣,使我校的依法治校、法制教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序列化的道路。
(3)坚持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
学校坚持实行“校务公开,党务公开,政务公开”三公开原则,加强民主管理。制定了《山观中学校务公开民主评议实施方案》,建立校务公开栏,同时聘请行风建设和民主评议工作监督员;坚持教代会制度,学校重大经济事项、重要政策出台等均由教代会讨论决定;学校设立了“校长信箱”,建立了学校领导、党员干部联系教师制度;学校充分关心教师的身心健康,不断优化教师办公环境和设施,千方百计为教师解决生活困难,充分发挥教职工主人翁作用,千方百计提高教职工的待遇。教职工在校工作心情舒畅,相互尊重,团结和谐,积极性、主动性强。十年来,我校没有一名骨干教师流失。
二、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校本培训促提升
1、培养高尚师德,树立优良师风。学校以“树师风、立师德、铸师魂”精神为核心,制订了《山观中学教师行为规范》和师德师风建设要求,并就此向社会、学生家长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学校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大讨论,介绍“师德标兵”的先进事例,举行演讲比赛等活动,使全体教师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学校实施“三评措施”,让学生评教,让家长评教,让社会评教。提出了“山中光荣我光荣,我为山中争荣誉”的要求,各年级围绕学校精神和“奉献、合作、严谨、创新”的教风要求,强化年级组文化建设,树正气、讲奉献,形成团结拼搏、积极向上的氛围。
2、强化校本培训,促进专业成长。学校建立了“以青年教师为重点、以丰富活动为载体、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阵地”的校本培训机制,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程实施能力。如制定成长目标,实施成长计划,强化了教师的自主发展和主动发展;制订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奖励条例,重视了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的两支队伍的建设;组织教师外出学习考察,有计划安排教师出国培训,邀请专家名师来校作讲座,积极鼓励教师参加继续教育,提高了学历层次;鼓励教师一专多能,承担选修课教学任务,发挥了个人专长;积极实施“青蓝工程”,安排新老教师结对传、帮、带,举行青年教师说课、粉笔字、朗诵、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基本功大赛,提高了青年教师素质。
3、运用现代技术,提高应用能力。我校有较好的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根据这一情况,我们一方面狠抓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另一方面强化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和作用。教师备课电子化,学校管理、信息传递通过计算机或校园网进行;每个教研组均建立学科网,每个教师建好个人资源库和网页、博客;开展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有效性探索。目前,我校绝大部分教师能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
4、提高科研能力,实现高位发展。“十五”期间,我校承担了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1项,省教育学会科研课题1项,省电教馆科研课题1项,一大批教师参与了课题研究的过程,三个课题均顺利结题。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一方面提升了教师对教育科研的认识,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探索了教育的新方法、新路子。
目前,我校高中专任教师106人,其中研究生课程班进修结业50人,在读硕士研究生4人;有江阴市“十佳师德标兵”3名,江阴市高中教学中心组成员8名,江阴市以上教学能手13人、学科带头人3名,江阴市以上教学新秀12名。先后有19人次在江阴市、无锡市教学大比武或基本功大赛中获一、二等奖;高三年级组被评为江阴市首批“十佳”教师集体。近三年,教师获奖以及在各级类报刊发表论文200余篇。
三、深化改革,创新教育,课程改革出成效
为全面落实新课程计划,积极主动推进新课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严格按照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江苏省基础教育改革实施意见》,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严格规范课程设置。学校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关于课程设置的意见,合理安排课程计划,建立健全了由必修课、选修课、活动课等组成的完整的课程体系,开足、开齐各门课程,做到保证音、体、美、劳动技术、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课的正常开设;保证文学欣赏、英语听读、数理天地、化学实验等各类选修课的正常开设;保证校班会、团活动、科技艺术节、课外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的正常开展;保证高一军训、高二社会实践活动的正常进行。
2、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学校把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来抓,制定了教学工作常规管理条例,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重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语文学科要求确立“人文化大语文教育观”,数学学科倡导“建构数学”思想,理化生学科强调“实验、探究”教学法等,努力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探究、合作”教学模式,推行讨论式、启发式等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3、强化校本课程建设。结合实际,学校建立健全了课程开发机制,制订了《山观中学课程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并不断进行充实更新。我校的校本课程分为德育类、学科类、心理类、科技类等系列,选择面广,深受学生欢迎。同时,我校根据新课程思想,充分利用资源,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和社团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100%学生参与,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评价,定点定时开展学习活动。
4、探索评价制度改革。学校初步建立了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现状评价与发展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单向评价与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校本评价体系,逐步完善了学校师生考核制度。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后,学校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课程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办法。课程评价关注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达成,关注课程的实施过程和效果;教师评价关注教师观念的转变,关注教师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的转变;学生评价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提供了正确的导向。
课程改革有效推动了我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2005年高考获江阴市教育局最高嘉奖;2006年完成上级指标率达207%;2007年再创历史新高,进入省本
一、本二分数线152人,完成指标率达272%
四、优化方式,注重实效,素质教育显特色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让每一个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人、文明人、现代人”,“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让校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是我们孜孜的追求。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创新,通过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等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打造德育队伍,提升德育水平
德育队伍是实施德育的重要保证,我校重点强化了四支队伍建设:一是学校领导队伍。成立了由校党支部、校长室、政教处、工会、团委等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德育工作的规划、步骤、检查、督促、协调和总结。二是教职工队伍。一方面我们强调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要求全体教职工都要在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方面下功夫,时时想着育人,事事为了育人。另一方面,我们强化了班主任和见习班主任队伍建设,制订了《实施班主任考核、颁发合格证书的暂行规定》,明确没有取得合格证书的教师不能评聘为中、高级职称;一月一次对年级主任、班主任、副班主任进行培训,或专家讲座,或理论学习,或经验交流,或问题研讨,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水平。三是社区队伍。我校先后聘请老教师、司法、公安等部门的同志担任学校德育辅导员,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创办了家长学校,充分开发老教师、社区、家庭等德育资源。四是学生干部队伍。我校十分重视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学校学生会和团组织健全,学生会干部公开竞选,班级干部一月一次轮换,所有学生每学期均有学生干部经历,让学生干部直接参与学校管理,让学生自主开展活动,提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营造校园文化,引导学生成长(1)注重德育文化熏陶。
让学校的一砖一瓦都能说话,校内宣传橱窗的内容与布置都经过精心设计,作为重要的文化宣传阵地。学生的手抄报、文学作品、美术作品等精选精编,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整个校园使学生置身于自然美和人文美的熏陶之中。
(2)营造班级成长氛围
在新课程理念下,各班学生创建了充满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教室内整洁素净,装饰淡雅和谐。每班都由学生设计班歌、班级精神和文化一角,班级走廊张贴名人名言,班级内部张贴学生座佑铭和学生照片。“青春寄语”、“光荣榜”、“万花筒”、“成长随想”、“成长点滴”、“吾爱五班”等等,班级公告栏也充满特色,包含“温情提示、天气预报、佳文欣赏、好人好事”等栏目,这些文化角都记录了同学们成长过程中的闪光点,给同学们的成长点缀上了花瓣。
(3)创新班级博客建设
学校把班级博客建设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来抓。江阴市教育网为每个班级开辟一个网上家园后,为了使班级博客的内容更充实,常看常新,政教处举办了多次评比活动。通过创建班级主页增强了同学们的自信心和班级的凝聚力,沟通了教师、学生、学校、社区、家庭的联系。(4)开展校园多彩活动
抓好校园读书活动;开展诚信系列教育活动;启动评选“全国青少年示范基地”的系列活动;精心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拓宽学生道德体验渠道;开展了向贫困地区中、小学“捐书助学献爱心”活动;精心组织各年级的班会活动,开展以“学习时代精神,共建幸福江阴”、“竞争、合作、共赢”、“文明礼仪伴我行”、“感谢高考”、“拥有一颗感恩的心”等为主题的班会活动。
3、创新德育方法,坚持与时俱进
根据新时期高中学生的特点,不断优化德育内容。在坚持“德育双基”教育(基础道德行为教育和基本政治观点教育)的基础上,注重和加强现代人意识和素质所需的八个方面内容的教育(即:全球意识与民族自尊、合作与竞争、民主与法制、网络意识与网络道德、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创业与风险意识、经济知识与人文精神、交往与慎独)。德育工作坚持以爱国主义为基础,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提高,利用校班会、讲评课、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学校广播、校板报、《山中周报》、学生手抄报、演讲比赛、讲座、参观、社会实践、影视片欣赏等多种形式和途径实施德育内容。我们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以“自主、自律、自理、自强”为校训,强化学生的自我养成,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坚持自主性德育的理论和实践的探索,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4、培植学校特色,打造山中品牌
心理健康——21世纪的通行证。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社会,我们应该向社会输送具有良好心态和健康心理的合格人才。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在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了新一轮的探索:
一是对我校学生心理健康进行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调查,摸清学生的问题,对学生调查的数据进行认真的整理和分析;请有特长的教师和专家经常对学生作讲座,引领学生走出心灵误区。
二是多层次培训教师,让教师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掌握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要领。选派有志于这方面工作的教师参加高层次的培训,目前,我校有2名教师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的证书,有3名教师经过心理辅导教师专业课程的培训。成立了“山观中学赵凯博士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室”,聘请南京师范大学心理教育博士赵凯定期来校进行课题研究、心理讲座和心理校本课程研发指导。
三是以课题带动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推广和深入。“十五”期间,我校开展了省科研规划课题“中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省教育学会课题 “高中女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研究”和省电教课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心理学探索”。目前已相继结题,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和表扬。研究专著《走出青春的沼泽》和《赢在心理》两本近100万字的专著已出版。
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实践。设立“知心姐姐”信箱,建立咨询服务室,开通热线电话和心理健康辅导网站,创办《青葱岁月》心理小报„„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县、市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学校被中国教育学会学校心理辅导专业委员会授予“心理辅导特色学校”,被无锡市教育局授予“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
由于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我校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近二年,学生在省、市机器人大赛和科技模型比赛中多次获一、二等奖,两次获江阴市中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乒乓球、篮球、足球在全市比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我校被命名为“江阴市篮球传统项目学校”,2006届学生顾超以高分考入北京体育大学;有三人次在省化学、生物、英语学科竞赛中获奖,一大批学生在各级各类征文、书画比赛中获奖,多名学生作文在报刊上发表。
五、保障为先,美化环境,安全工作保家园
校园安全是头等大事,学校高度重视学校后勤服务保障工作,采取多项措施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和各种保障措施。
1、落实安全责任制。学校建立了各类人员安全责任制,与各处室签订安全责任书,各处室与每个教职工签订安全责任书,各班级与学生签订安全责任状,并及时收回“回执单”。
2、校内外安全工作网络健全,安全措施落实。学校主要场所均配备灭火器,重要部门增添铁门,变压器配有配电盘,校园、教室电线路进行了必要的改造,做好学校防火安全教育,消除火灾隐患,配齐、配足消防器材,确保消防通道畅通。门卫实行24小时值班制,每天都有宿舍管理、值班教师、门卫、学校值班领导对校园进行安全巡逻检查,保卫措施有力。学校重视对师生进行安全教育,师生防范意识和能力强。
3、警校共建安全校园。我们在认真落实《保卫人员工作职责》和《门卫工作职责》的同时,和山观治安联防队联合加强重点部位的防范巡逻,坚持夜巡制度和半封闭式的管理制度,与山观派出所干警密切联系,经常反馈学校治安状况,并把治安难点及时消化掉。
4、学校治安良好。由于校园治安工作有制度、有值班表、月安全检查材料,每月防火安全登记表、来访登记表、报案违纪学生登记表、安全责任状等,还进行了学生安全逃亡疏散方案与演练,学校无发生安全责任事故,无发生刑事案件。
回顾过去,我校在创建文明学校活动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今后,我校将以创建文明学校为载体,以创建四星级高中为奋斗目标,继续加大改革力度,不断创新,推动学校两个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第三篇:民族团结教育结硕果校园内外遍开友谊花1
民族团结教育结硕果校园内外遍开友谊花
----孙耿镇中心小学
济阳县孙耿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18年,原址在孙耿东街三义庙,1997年迁至孙耿开发区,占地面积约28654平方米,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是清代名士艾尚书的故乡。学校现有教学班20个,1100余名在校生,其中回族学生比例为10%。
许多年以来,学校年复一年不断地迎来新生送走毕业生,老师在不断地增加和调整,校园环境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民族友爱情浓于水”的传统却一代又一代地发扬广大,各民族师生在同工作、同学习、同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民族情谊,谱写了一曲曲互帮互助、回汉一家亲的赞歌。这一切源自于:
1、坚持不懈地开展宣传教育,打牢师生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
在学校做好民族团结的教育工作,关键在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为此学校专门制定了政治理论学习制度,个人自学有笔记、有心得;形式上讲求多样化,如听讲座、听报告、看电教片、思想大讨论、大揭批、交流学生思想教育经验等。培养出一支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组织学生观看五十六个民族的录像资料片,使学生了解了基本的民族常识;通过每周班(队)会,宣传新形势下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和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增强了师生对党和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坚持不懈地发挥校园文化“润物细无声”的熏陶作用,积极营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通过对校园环境的布置和文化氛围的营造,使得校园的一草一木、学校的每一处都富有教育意义。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大家齐唱国歌,共同聆听国旗下讲话;每天红领巾广播站播报的常规礼仪知识宣传;学校每年五月举办的民族团结专题教育活动;民族英雄故事演讲会等都成为校园文化的亮丽风景。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弘扬了民族传统文化,陶冶了学生的个人情感,提升了他们的审美水平。
3、坚持不懈地采用各种形式抓好民族团结教育,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
除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宣传阵地打造民族团结的舆论和声势外,近年来,召开各种动员会、座谈会10多次;办板报、墙报、图片展20多次;广播宣传50多次;电视专题播放2次。
另外我校多次组织学生去大路村的清真寺听阿訇讲古兰经、开斋节回族学生邀请汉族学生过节。汉族学生不仅品尝了可口的饭菜,还各种文娱活动。如扳手腕、拧指头、打扑克等。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同时回汉学生能有更多的沟通点。
如今,校内校外遍地盛开的民族团结之花,装点着孙耿镇中心小学的大地。
第四篇:新村遍开和谐花
三里河乡宣传文化工作简介
三里河乡位于确山县北部,环绕县城四周,辖16个行政村,300个村民组,12860户,5万人,面积150平方公里。
近年来,三里河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紧紧围绕服务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加大宣传文化工作力度,不断创新宣传文化工作形式,逐步形成以乡文化服务中心为纽带的多层面文化网络,群众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先后被授予省文化先进乡镇、省“农家书屋”建设先进集体、省“清洁家园”行动先进乡镇、省示范文化站、省“群众满意的文化站”、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市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乡镇、市先进基层党校、市老年体育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连续8年被县评为文化工作先进乡镇。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宣传文化工作,将其摆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纳入乡、村目标考核体系,列入党政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制订了宣传文化发展规划,出台了奖励扶持政策。在宣传文化设施建设上,自筹资金建起了500㎡的乡党校多功能培训大厅和400㎡的标准化乡文化服务中心综合楼,配备工作人员4名,各村也都配备了专兼职宣传文化管理员。文化服务中心单独建院,常年免费对外开放。先后建起了金河文化广场和城东文化小游园,在48个新农村示范点建起了公益文化设施。全乡16个行政村都达到了“十有一落实”。即村村有农家书屋、文艺表演队、文化活动室、文化资源共享设备、文化活动档案、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室外文化活动场所、文化长廊和文化活动器材,落实每季度不少于2次文化活动,群众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娱有所乐。
在宣传文化工作的带动下,发展舞狮、舞龙、戏曲、民间文艺表演等群众性文化演出团体23个、戏迷俱乐部2个、电影队1个,发展艺术表演专业户、文化企业和文化工商户120多个,吸收文艺爱好者协会会员200多人,其艺术团队多次代表县、市在艺术调演和比赛中获奖。每年举办一次全乡文艺汇演,利用文化资源共享网络、党员远程教育网络每月开展一次党员、群众教育活动,借助重大节日,组织文艺队伍入村演出、举办书画展、书画培训班、书画艺术进农村笔会、山水盆景展、石刻木雕展、民间优秀曲艺爱好者评选、外出观摩、摄影展和摄影培训班等学习、表演、交流活动,为文化工作者和文艺爱好者搭起了学习、交流、提升的平台。广泛开展、富有成效的群众文化活动吸引来自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南京市、周口市、信阳市等地区宣传文化界团体前来调研。连续成功举办七届的“和谐莲花”农民文化艺术节引来了中央、省、市等众多主流媒体的竞相报道;连续成功举办两届八里岔村民间艺术比赛、三届后楼村曲艺比赛。逢勃开展的文化活动受到了各级领导及群众的好评。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卫生村、生态文明村、卫生清洁户、“十佳文明户”、文明市民标兵、“夸媳妇、赞婆婆、评丈夫、贺娘家”、平安模范户等评选活动,促进了乡风文明,涌现出县级以上模范人物38名,13个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村镇,2个省级卫生村,1个省级绿色社区。
文化催生大发展、大和谐。2008—2010年,我乡连续三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三杯竞赛”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第五篇:文明校园结硕果
文 明 校 园 结 硕 果
自从今年春季在全区开展“构建文明校园 争做文明师生”活动以来,看到我校校园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令人耳目一新。校园文化新:一进入学校的大楼中厅,左有教师基本功展示的钢笔字,正前方有少先队员的“安全伴我行”和“八荣八耻”手抄报,我校的新课程成果展示。楼上楼下走一走,墙体白净,地面整洁,光线明朗,空气清新。走廊两侧的墙上大多是我国古代的一些名诗名言,如七步诗、净夜思、送无二使安西等。走廊灯开关四周也用纸贴上,并打有“随手关灯是美德”的艺术字。还有几处墙上贴有“轻轻走路不出声,右侧通行一条线”提示标语。装帧整齐美观。教室内窗明几净,桌椅整齐,墙上贴有学生 的学习体会,或者是手抄报等,室内或者是书声琅琅,或者是鸦雀无声。楼梯内有《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方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学校运动队在每天放学后都要在操场上进行锻炼,李守军老师指导学生或者是练足球,或者是练跑步,或者是练篮球等,每年都能在区运动会上取得好成绩。书香气息浓:少先队举办了“团结互助友爱共建和谐社会”的主题读书活动,少先队员们也参与了学习“八荣八耻”并举办了手抄报,明确了社会主义荣辱观,贯彻了小平同志所说的“要从娃娃抓起”的思想教育策略,举办了“安全伴我行”宣传活动,参加了“书香大庆”百万人读书活动,了解当年大庆开发创业的历史,知道以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代石油工人为开发大庆、建设大庆所做出的惊天动地的壮举,当年垦荒战士与天斗、与地斗的开天辟地的开荒事迹,学习铁人精神、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成为积极学习、奋发向上的动力。校园诚信高:在学校,无论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能文明礼貌,以诚待人。学校规范了校务公开活动,能把学校的收费标准、收费数量、开支结余情况、免费情况、捐助情况、考核评定情况、培训情况、财产情况等如期公开,让教师、学生、家长、社会、上级相信学校的工作。教师身体力行,答应学生的事必须按地按时做到,保质保量,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检测,或者是个别辅导,约见学生家长等,事先都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把要做的事做好。如陈艳伟老师辅导学生英语奥赛,通知学生中午到校,有时自己身体不舒服,或少休息,也要按时把学生安排到三楼远程教室进行义务辅导,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市、省奥赛中获得了好成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更是文明礼貌,诚实守信,衣冠整洁,言行文明,举止大方,如走廊右侧行走、捡到物品归还失主、见到老师或客人主动问好等。校园和谐亲:学校以创建和谐校园为主旋律,在全校开展“爱心手拉手”的扶贫帮困“爱心工程”,或者是老师帮学生,或者是学生帮学生,开展“捐一本已学过的书、捐一件旧衣服、捐一件旧学习用具”等“三个一”爱心捐助活动,有的老师给学生献出了衣服,有的学生献出了自己的文具等,既贴近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也贴近了学生之间的情感,同样也使学生受到爱心教育,在爱心活动中得到实际的锻炼,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流,提高了勾通交际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情感的发展。校园平安好:学生进出校园有秩序无疯闹,出入教学楼排队走,走廊无喧哗,接送学生的家长不进校园,重点部位有人看守检查。学校每学期请法制副校长刘国章到校为广大师生讲安全法制课,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检查,做到无摆摊、无闲人、无“三厅一室”,使师生安心上课学习。校园法制强:学校能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学习宣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交通法》等,建立健全组织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发放宣传单或者是通知单等,使学生和家长明确收费标准、安全教育事项等。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七条禁令》、《十不准》、《八荣八耻》等。
通过“构建文明校园 争做文明师生活动”,我们学校发生了喜人的变化,师生文明礼貌,以诚待人,和谐民主,法制观念强,成为广大师生教学和学习的乐园。
文 明
校 园 结
XX小学 XXX
硕 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