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货币投放

时间:2019-05-13 12:1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货币投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货币投放》。

第一篇: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货币投放

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资产方的任一变动都具有货币信贷扩张或收缩能力,它是基础货币的来源。资产项目中最主要的项目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债权,这些债权是通过再贷款和再贴现的方式实现的。当这一债权增加时,央行是把贷款金额和贴现金额直接加记在金融机构在央行的存款账户上,这直接表现为基础货币的增加,然后经再存款机构的派生创造,货币供应量倍数放大。相反,当央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票据到期时,再贷款或再贴现减少,基础货币相应减少,货币供应量倍数缩小。

资产项目中的国外净资产以外汇储备资产为主,当中央银行买进外汇时,就要放出等值的本国货币,则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应量将增加;当中央银行出售外汇,货币供应量减少

第二篇:货币当局(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解读

货币当局(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解读

自1994年起,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向社会公布央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但其目前报表的项目结构是逐步演化的结果,许多项目并非自始既有。

一、现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任何一个微观经济体的资金来源渠道无非就两种:自有资金或借入。其资产负债表当中的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就是分别对这两种不同融资渠道的综括。

不难理解,有资金的来源就必定会有资金的具体存在形式或运用方式。所谓资产,亦即资金的具体存在形式或者资金的具体用途罢了。可见,作为一个会计恒等式,“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这句话的含义,其实就是“资金的运用(或存在)的数量必定等于资金的来源数量”。

由于“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本依据,所以我们可藉由这一恒等式来追踪、分析特定经济体的一项具体业务在其资产负债表当中所留下的蛛丝马迹。当然,由于资产负债表属于存量报表,所以这些具体业务的规模必须足够地大。就此来说,资产负债表就像一面镜子,尽管不是很清晰、明亮,但我们仍可凭以观测到相应经济体的资金流在特定期间内大致的来龙去脉。

与一般的微观经济体相比,银行机构的自有资金在其总资产形成当中的占比极低,由此,银行机构的资金来源业务统称负债业务。

在中央银行(亦称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下的主要内容是:

1、国外资产:外汇(储备)、货币黄金、其他国外资产;

2、对政府债权:对中央政府债权;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5、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

6、其他资产。

而其负债项下的主要内容是:

1、储备货币:货币发行、金融性公司存款(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公司);

2、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3、发行债券;

4、国外负债;

5、政府存款;

6、自有资金;

7、其他负债。

二、关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理解

现代货币的基本形态是支票和纸币现钞。现代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货币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提供。其中由中央银行所提供的那部分货币量叫做银根或基础货币。这一部分货币最终形成 老百姓手中的现钞、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基础货币的投放体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的增加。其中,“货币发行”展示的是现钞的投放数量。

而市场交易过程中所使用的支票货币则是由商业银行提供。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的创造机制使得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以数倍于基础货币的规模增加。

货币当局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有如下四种形式:

一是向财政部门借出款项或允许其透支。财政部门则通过财政支出、财政投资或转移支付等形式将这一部分基础货币注入生产、流通或消费领域,最终转化成企业和家庭的货币收入。

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向财政部门借出款项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增加。然后经由财政资金的使用表现为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减少以及“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而财政的透支则会直接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但《中国人民银行法》已经不允许中央银行以这种方式投放基础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第三十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二是货币当局以再贷款或再贴现等形式向商业银行授信。这部分基础货币经由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转账存款如此这般周而复始的派生存款创造过程,最终转化为众多商户或个人的支票存款和现金货币。

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货币发行)”的增加。

三是货币当局买入外汇资产。这部分基础货币也将经由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派生出大量的支票存款和现金货币。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国外资产(外汇储备)”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在历史上,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但在目前,外汇占款已经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

四是货币当局经由公开市场业务买入有价证券。

由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以金融机构为交易对方,买卖的标的是国债,所以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还通过央行票据的发行、正回购交易以及外汇掉期交易等途径调控基础货币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数量分布。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央行票据的发行表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以及“发行债券”的增加;正回购交易中的第一次交易表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 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以及“其他负债”的增加;外汇掉期交易当中的售出外汇表现为资产项下“外汇(储备)”的减少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

归纳起来,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各主要项目的含义大致如下:(当然,我并未找到关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述各项目的权威解释或佐证。本文内容仅是我的推理。)

1、“国外资产”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总量。其中,“外汇(储备)”这个项目的增加会直接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货币黄金”的增加不一定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而“其他国外资产”的增加则一定不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

2、“对政府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经由公开市场业务而间接持有的国债余额。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再贷款、再贴现业务的余额。

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所持有的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券余额或再贷款余额。

5、“储备货币”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投放社会的基础货币存量。其中,“货币发行”这个项目反映的是正在社会各界流通着的现金存量,包括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库存现金”以及在金融系统之外的“流通中现金”(M0);“金融性公司存款(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公司)”这两个子项目分别反映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准备金存款帐户余额以及其他金融性公司的结算账户余额,这些存款的增加直接对应着基础货币的投放。

6、“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这个项目反映的是金融性公司在央行的除了“储备货币”存款之外的其他存款。这些存款的增加与基础货币的投放无关,也与派生存款的增加无关。

例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外国银行分行人民币营运资金的30%应当以人民币国债或者6个月以上(含6个月)的央行人民币定期存款作为人民币生息资产。

再例如,央行曾要求商业银行以外汇资金增补人民币存款的法定准备金。

另外,若存在非金融机构存款的话,也可放在本项或“其他负债”项下。

7、“发行债券”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未到期票据的余额。

三、基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对几个央行业务案例的解读 与一般经济体先有资金来源(亦即自有资金或负债)业务、然后才会发生相应的资产业务迥然不同,中央银行在逻辑上是先有资产业务、然后才发生基础货币投放这一负债业务。也就是说,基础货币的投放是中央银行实施相应资产业务的结果。对外净资产、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对非货币金融部门债权以及对政府债权净额之和,再减去货币当局通过发行债券所回笼的基础货币数量,其最终结果非常接近于实际流通在外的基础货币量。

这就意味着,受制于资金来源的规模有限,一般经济体的资产总量不可能无限扩大,但中央银行却是唯一的例外,货币当局 6 的资产总量有无限扩大的可能。其资产总量的扩大过程即是基础货币的净投放过程。

有了上述逻辑,我们便可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具体资产业务操作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程度了。

例如,2003年12月,中央银行动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这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上将会体现为资产项目下“外汇资产”的减少以及“其他资产”的增加。

2007年8月,财政部首先向中国农业银行发行6000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一期),然后以所筹集到的人民币资金向中国人民银行购买等值的外汇,充作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的资本金。这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首先体现为负债项下“金融性公司存款” 的减少和“政府存款”的增加,然后体现为资产项下“外汇资产”的减少和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减少。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又将卖汇所获得的6000亿元人民币经由公开市场业务向中国农业银行购买等值的特别国债。这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负债项下“金融性公司存款” 的增加和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

2007年9月,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从中国人民银行购买中央汇金公司的全部股权,并将上述股权作为对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的一部分,注入中投公司。中投公司从央行手中购买汇金公司的交易记录出现在2007年12月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上。这一个月的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的“其他资产”项从 11月的11979亿元骤减至12月的7098亿元,减少了4881亿元,按当期汇率约为670亿美元。相应地,负债项下的“政府存款”也会发生相应的减少。

2007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以外汇缴存本币存款准备金,这使得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的“其他国外资产”从2007年1月至7月的1069亿人民币左右跳升到8月的2085.27亿人民币,到12月又升至9319.23亿元,累计增加8266.92亿元。相应地,负债项下的“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也会发生相应的增加。

综上所述,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外汇占款、财政存款、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央行票据的发行以及央行回购业务的实施是影响基础货币投放规模的主要因素。

例如,今年上半年的外汇占款增加了9656.85亿元,这就造成了基础货币的投放。但上半年的财政存款增加了7049.13亿元,这又抑制了基础货币的增加。不过,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财政存款势必下降。如自去年12月至今年5月,伴随着政府支出的扩大,财政存款大幅度地下降,基础货币则明显地增加。

由于现行外汇政策目标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因,外汇占款和财政存款的变动非央行所能控制,因此为对冲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央行近年来逐步强化了央行票据发行和央行正回购操作等公开市场业务。

例如,今年上半年的央行票据存量下降了4570.99亿元,这意味着央票操作主要是净投放资金。而上半年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负债净增加了11474.95亿元,这应该是央行正回购操作 力度加大的结果,这就意味着央行通过正回购净回笼了基础货币。

可见,中国人民银行需要针对外汇占款、财政存款、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到期资金的具体变动,采取综合平衡、动态调整的策略,以确保基础货币的平稳增长,藉以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标。

第三篇:[金融知识]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解读[模版]

[金融知识]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解读

自1994年起,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向社会公布《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其中在1994至1999年期间按年编制发布,2000年之后则按月编制,并在月后4周刊登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目前《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报表项目结构及其内在含义是逐步演化的结果。其中的许多项目并非自始既有。有些项目的内在含义也并非始终如一。(本博主补注:例如自2011年1月起,人民银行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储备货币的定义,不再将其他金融性公司在货币当局的存款计入储备货币;同时,自2011年1月起境外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存款数据计入国外负债项目,不再计入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

一、现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运用复式计账法(亦即每笔交易同时在两个或以上项目登记),按照历史成本计价。

任何一个微观经济体的资金来源渠道无非两种:自有资金或借入。其资产负债表当中的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就是分别对这两种不同融资渠道的综括。

不难理解,有资金的来源就必定会有资金的具体存在形式或运用方式。所谓资产,亦即资金的具体存在形式或者资金的具体用途罢了。可见,作为一个会计恒等式,“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这句话的含义,其实就是“资金的运用(或存在)的数量必定等于资金的来源数量”。

由于“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本依据,所以我们可藉由这一恒等式来追踪、分析特定经济体的一项具体业务在其资产负债表当中所留下的蛛丝马迹。当然,由于资产负债表属于存量报表,所以这些具体业务的规模必须足够地大,大到足以抵消那些具有逆向会计记录特点的业务活动的抵消作用而有余,否则不足以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出来。就此来说,资产负债表就像一面镜子,尽管不是很清晰、明亮,但我们仍可凭以观测到相应经济体的资金流在特定期间内大致的来龙去脉。

与一般的微观经济体相比,银行机构的自有资金在其总资产形成当中的占比极低,由此,银行机构的资金来源业务统称作负债业务。

在中央银行(亦称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下的主要内容是:

1、国外资产:外汇(储备)、货币黄金、其他国外资产;

2、对政府债权:对中央政府债权;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5、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

6、其他资产。

而其负债项下的主要内容是:

1、储备货币:货币发行,其他存款性公司;

2、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3、发行债券;

4、国外负债;

5、政府存款;

6、自有资金;

7、其他负债。

二、关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理解

现代货币的基本形态是支票和纸币现钞。现代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货币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提供。其中由中央银行所提供的那部分货币量叫做银根或基础货币。这一部分货币最终形成老百姓手中的现钞、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基础货币的投放体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的增加。其中,“货币发行”展示的是现钞的投放数量;“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展示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在央行的准备金存款。而市场交易过程中所使用的支票货币则是由商业银行提供。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的创造机制使得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以数倍于基础货币的规模增加。

M1=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库存现金+商业银行所提供的支票货币(单位活期存款)。货币当局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有如下四种形式:

一是向财政部门借出款项或允许其透支。财政部门则通过财政支出、财政投资或转移支付等形式将这一部分基础货币注入生产、流通或消费领域,最终转化成企业和家庭的货币收入。

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向财政部门借出款项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增加。然后经由财政资金的使用表现为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减少以及“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的增加。而财政的透支则会直接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但《中国人民银行法》已经不允许中央银行以这种方式投放基础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第三十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

二是货币当局以再贷款或再贴现等形式向商业银行授信。这部分基础货币经由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转账支票存款如此这般周而复始的派生存款创造过程,最终转化为众多商户或个人的支票存款和现金货币。

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货币发行)”的增加。

三是货币当局买入外汇资产。这部分基础货币也将经由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派生出大量的支票存款和现金货币。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国外资产(外汇)”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在历史上,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但在目前,外汇占款已经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

四是货币当局经由公开市场业务买入有价证券。

由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以金融机构为交易对方,买卖的标的是国债,所以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或“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还通过央行票据的发行、正回购交易以及外汇掉期交易等途径调控基础货币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数量分布。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央行票据的发行表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的减少以及“发行债券”的增加;正回购交易中的第一次交易表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的减少以及“其他负债”的增加;外汇掉期交易当中的售出外汇表现为资产项下“外汇”的减少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的减少。

归纳起来,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各主要项目的含义大致如下:(当然,我并未找到关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述各项目的权威解释或佐证。本文内容仅是我的推理。)

1、“国外资产”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的余额。但以人民币计价。其中,“外汇”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因增持外汇储备而投放的人民币数量。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外汇占款余额。“外汇”这个项目的增加意味着央行增持外汇储备,其增加量也就是人民币基础货币的新增投放量;“外汇”这个项目的减少意味着央行抛售外汇,其减少量也就是人民币基础货币的回笼数量。

“货币黄金”的增加不一定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例如在国际市场上使用外汇购买黄金等。

“其他国外资产”的增加一定不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所谓其他国外资产,指的是央行所持有的除了外汇储备和货币黄金以外的国外资产。例如,商业银行以外汇缴存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金便可能体现在这个项目里(也有可能体现在“其他资产”项下)。

2、“对政府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经由公开市场业务所间接持有的国债余额。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针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再贷款、再贴现业务的余额。其他存款性公司指的是除央行以外的所有存款性公司。而与其他的金融机构相比,存款性公司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可吸收存款;二是大部分其他存款性公司都可以办理转账结算。(财务公司目前不能办理转账结算。)因此,存款性公司具有创造货币的能力。

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所持有的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券余额或再贷款余额。例如对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发放的信用贷款等。1999至2005年期间,中央银行向信达、长城、华融、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发放再贷款超过1.2万亿元,用于收购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导致该项目金额大幅度增长。

这里所谓的其他金融性公司,指的是除其他存款性公司以外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不具有创造派生货币的功能。

5、“储备货币”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投放社会的基础货币存量。其中,“货币发行”这个项目反映的是正在社会各界流通着的现金存量,包括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库存现金”以及在金融系统之外的“流通中现金”(M0)。“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准备金存款帐户的余额。其余额的增加要么对应着基础货币的投放,要么是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高的结果。不过,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余额的变化也可能是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余额变化的结果。

由于邮政储汇局改制为邮政储蓄银行的缘故,自2008年2月起,取消邮政储蓄转存款,将邮政储蓄银行缴存的准备金存款并入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准备金存款项下。

6、“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这个项目反映的是除其他存款性公司之外的金融性公司在央行的存款。或者其他存款性公司在央行的非准备金性质或非结算备用金性质的存款。这些存款余额的增加具有回笼基础货币的性质。例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外国银行分行人民币营运资金的30%应当以人民币国债或者6个月以上(含6个月)的央行人民币定期存款作为人民币生息资产。

再例如,央行曾要求商业银行以外汇资金增补人民币存款的法定准备金。这一部分存款可能放在本项或“其他负债”项下。

7、“发行债券”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未到期票据的余额。中央银行从1998年开始公开市场操作,通过公开市场回购交易调节货币供应量。为补充公开市场交易国债数量的不足,自2002年起,中央银行开始发行央行票据作为公开市场交易工具。

三、基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对几个央行业务案例的解读 与一般经济体先有资金来源(亦即自有资金或负债)业务、然后才会发生相应的资产业务迥然不同,中央银行在逻辑上是先有资产业务、然后才发生基础货币投放这一负债业务。也就是说,基础货币的投放是中央银行实施相应资产业务的结果。对外净资产、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对非货币金融部门债权以及对政府债权净额之和,再减去货币当局通过发行债券所回笼的基础货币数量,其最终结果非常接近于实际流通在外的基础货币量。

这就意味着,受制于资金来源的规模有限,一般微观经济实体的资产总量不可能无限扩大,但中央银行却是唯一的例外,货币当局的资产总量有无限扩大的可能。其资产总量的扩大过程即是基础货币的净投放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谓的增发钞票的过程。

有了上述逻辑,我们便可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具体资产业务操作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了。

例如,2003年12月,中央银行动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为了具体管理这450亿美元资产,专门注册成立了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其股东单位为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董事长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央汇金投资将作为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大股东,行使出资人的权益。这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上将会体现为“国外资产”项目下“外汇”的减少。同时,可能使得“其他资产”增加。

2007年8月,财政部首先向中国农业银行发行6000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一期),然后以所筹集到的人民币资金向中国人民银行购买等值的外汇,充作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的资本金。这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首先体现为负债项下“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 的减少和“政府存款”的增加,然后体现为资产项下“外汇”的减少和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减少。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又将卖汇所获得的6000亿元人民币经由公开市场业务向中国农业银行购买等值的特别国债。这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负债项下“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 的增加和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

2007年9月,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从中国人民银行购买中央汇金公司的全部股权,并将上述股权作为对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的一部分,注入中投公司。中投公司从央行手中购买汇金公司的交易记录出现在2007年12月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上。这一个月的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的“其他资产”项从11月的11979亿元骤减至12月的7098亿元,减少了4881亿元,按当期汇率约为670亿美元。相应地,负债项下的“政府存款”也会发生相应的减少。2007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以外汇缴存本币存款准备金,这使得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的“其他国外资产”从2007年1月至7月的1069亿人民币左右跳升到8月的2085.27亿人民币,到12月又升至9319.23亿元,累计增加8266.92亿元。相应地,负债项下的“其他负债”或“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也会发生相应的增加。

综上所述,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外汇占款、财政存款、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央行票据的发行以及央行回购业务的实施是影响基础货币投放规模的主要因素。

例如,今年上半年的外汇占款增加了9656.85亿元,这就造成了基础货币的投放。但上半年的财政存款增加了7049.13亿元,这又抑制了基础货币的增加。不过,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财政存款势必下降。如自去年12月至今年5月,伴随着政府支出的扩大,财政存款大幅度地下降,基础货币则明显地增加。

由于现行外汇政策目标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因,外汇占款和财政存款的变动非央行所能控制,因此为对冲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央行近年来逐步强化了央行票据发行和央行正回购操作等公开市场业务。例如,今年上半年的央行票据存量下降了4570.99亿元,这意味着央票操作主要是净投放资金。而上半年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负债净增加了11474.95亿元,这应该是央行正回购操作力度加大的结果,这就意味着央行通过正回购净回笼了基础货币。

可见,中国人民银行需要针对外汇占款、财政存款、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到期资金的具体变动,采取综合平衡、动态调整的策略,以确保基础货币的平稳增长,藉以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标。

第四篇:李德荃的博客: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解读

李德荃的博客: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解读

自1994年起,我国的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向社会公布《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其中在1994至1999年期间按年编制发布,2000年之后则按月编制,并在月后4周刊登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

目前《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报表项目结构及其内在含义是逐步演化的结果。其中的许多项目并非自始既有。有些项目的内在含义也并非始终如一。例如自2011年1月起,人民银行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储备货币的定义,不再将其他金融性公司在货币当局的存款计入储备货币;同时,自2011年1月起境外金融机构在人民银行存款数据计入国外负债项目,不再计入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

一、现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运用复式计账法(亦即每笔交易同时在两个或以上项目登记),按照历史成本计价。

任何一个微观经济体的资金来源渠道无非就两种:自有资金或借入。其资产负债表当中的所有者权益和负债就是分别对这两种不同融资渠道的综括。

不难理解,有资金的来源就必定会有资金的具体存在形式或运用方式。所谓资产,亦即资金的具体存在形式或者资金的具体用途罢了。可见,作为一个会计恒等式,“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这句话的含义,其实就是“资金的运用(或存在)的数量必定等于资金的来源数量”。

由于“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本依据,所以我们可藉由这一恒等式来追踪、分析特定经济体的一项具体业务在其资产负债表当中所留下的蛛丝马迹。当然,由于资产负债表属于存量报表,所以这些具体业务的规模必须足够地大。就此来说,资产负债表就像一面镜子,尽管不是很清晰、明亮,但我们仍可凭以观测到相应经济体的资金流在特定期间内大致的来龙去脉。与一般的微观经济体相比,银行机构的自有资金在其总资产形成当中的占比极低,由此,银行机构的资金来源业务统称负债业务。

在中央银行(亦称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下的主要内容是:

1、国外资产:外汇(储备)、货币黄金、其他国外资产;

2、对政府债权:对中央政府债权;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5、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

6、其他资产。

而其负债项下的主要内容是:

1、储备货币:货币发行、金融性公司存款(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公司);

2、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3、发行债券;

4、国外负债;

5、政府存款;

6、自有资金;

7、其他负债。

二、关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各项目的理解

现代货币的基本形态是支票和纸币现钞。现代市场经济所需要的货币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提供。其中由中央银行所提供的那部分货币量叫做银根或基础货币。这一部分货币最终形成老百姓手中的现钞、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以及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存款。

在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基础货币的投放体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的增加。其中,“货币发行”展示的是现钞的投放数量。

而市场交易过程中所使用的支票货币则是由商业银行提供。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的创造机制使得整个社会的货币供给总量以数倍于基础货币的规模增加。

货币当局基础货币的投放主要有如下四种形式: 一是向财政部门借出款项或允许其透支。财政部门则通过财政支出、财政投资或转移支付等形式将这一部分基础货币注入生产、流通或消费领域,最终转化成企业和家庭的货币收入。

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向财政部门借出款项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增加。然后经由财政资金的使用表现为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减少以及“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而财政的透支则会直接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但《中国人民银行法》已经不允许中央银行以这种方式投放基础货币。《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对政府财政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第三十条规定,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提供贷款。但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向特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贷款的除外。

二是货币当局以再贷款或再贴现等形式向商业银行授信。这部分基础货币经由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转账存款如此这般周而复始的派生存款创造过程,最终转化为众多商户或个人的支票存款和现金货币。

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货币发行)”的增加。

三是货币当局买入外汇资产。这部分基础货币也将经由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派生出大量的支票存款和现金货币。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国外资产(外汇储备)”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增加。

在历史上,中国人民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但在目前,外汇占款已经成为中国人民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

四是货币当局经由公开市场业务买入有价证券。

由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以金融机构为交易对方,买卖的标的是国债,所以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这将表现为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

另外,中国人民银行还通过央行票据的发行、正回购交易以及外汇掉期交易等途径调控基础货币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数量分布。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中,央行票据的发行表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以及“发行债券”的增加;正回购交易中的第一次交易表现为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以及“其他负债”的增加;外汇掉期交易当中的售出外汇表现为资产项下“外汇(储备)”的减少以及负债项下“储备货币(金融性公司存款)”的减少。

归纳起来,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各主要项目的含义大致如下:(当然,我并未找到关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述各项目的权威解释或佐证。本文内容仅是我的推理。)

1、“国外资产”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所持有的外汇资产总量。其中,“外汇(储备)”这个项目的增加会直接增加基础货币投放;“货币黄金”的增加不一定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而“其他国外资产”的增加则一定不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投放。

2、“对政府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经由公开市场业务而间接持有的国债余额。

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再贷款、再贴现业务的余额。

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所持有的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券余额或再贷款余额。例如对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发放的信用贷款等。1999至2005年期间,中央银行向信达、长城、华融、东方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发放再贷款超过1.2万亿元,用于收购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导致该项目金额大幅度增长。

5、“储备货币”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投放社会的基础货币存量。其中,“货币发行”这个项目反映的是正在社会各界流通着的现金存量,包括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库存现金”以及在金融系统之外的“流通中现金”(M0);“金融性公司存款(其他存款性公司、其他金融性公司)”这两个子项目分别反映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准备金存款帐户余额以及其他金融性公司的结算账户余额,这些存款的增加直接对应着基础货币的投放。

6、“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这个项目反映的是金融性公司在央行的除了“储备货币”存款之外的其他存款。这些存款的增加与基础货币的投放无关,也与派生存款的增加无关。

例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外国银行分行人民币营运资金的30%应当以人民币国债或者6个月以上(含6个月)的央行人民币定期存款作为人民币生息资产。

再例如,央行曾要求商业银行以外汇资金增补人民币存款的法定准备金。

另外,若存在非金融机构存款的话,也可放在本项或“其他负债”项下。

7、“发行债券”这个项目反映的是央行未到期票据的余额。中央银行从1998年开始公开市场操作,通过公开市场回购交易调节货币供应量。为补充公开市场交易国债数量的不足,自2002年起,中央银行开始发行央行票据作为公开市场交易工具。

三、基于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对几个央行业务案例的解读

与一般经济体先有资金来源(亦即自有资金或负债)业务、然后才会发生相应的资产业务迥然不同,中央银行在逻辑上是先有资产业务、然后才发生基础货币投放这一负债业务。也就是说,基础货币的投放是中央银行实施相应资产业务的结果。对外净资产、对商业银行再贷款、对非货币金融部门债权以及对政府债权净额之和,再减去货币当局通过发行债券所回笼的基础货币数量,其最终结果非常接近于实际流通在外的基础货币量。

这就意味着,受制于资金来源的规模有限,一般经济体的资产总量不可能无限扩大,但中央银行却是唯一的例外,货币当局的资产总量有无限扩大的可能。其资产总量的扩大过程即是基础货币的净投放过程。

有了上述逻辑,我们便可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的具体资产业务操作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程度了。

例如,2003年12月,中央银行动用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注资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这在货币当局的资产负债表上将会体现为资产项目下“外汇资产”的减少以及“其他资产”的增加。

2007年8月,财政部首先向中国农业银行发行6000亿元人民币的特别国债(一期),然后以所筹集到的人民币资金向中国人民银行购买等值的外汇,充作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投公司)的资本金。这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首先体现为负债项下“金融性公司存款” 的减少和“政府存款”的增加,然后体现为资产项下“外汇资产”的减少和负债项下“政府存款”的减少。

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又将卖汇所获得的6000亿元人民币经由公开市场业务向中国农业银行购买等值的特别国债。这在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上体现为负债项下“金融性公司存款” 的增加和资产项下“对政府债权”的增加。

2007年9月,财政部发行特别国债,从中国人民银行购买中央汇金公司的全部股权,并将上述股权作为对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的一部分,注入中投公司。中投公司从央行

手中购买汇金公司的交易记录出现在2007年12月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上。这一个月的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的“其他资产”项从11月的11979亿元骤减至12月的7098亿元,减少了4881亿元,按当期汇率约为670亿美元。相应地,负债项下的“政府存款”也会发生相应的减少。

2007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商业银行以外汇缴存本币存款准备金,这使得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资产项下的“其他国外资产”从2007年1月至7月的1069亿人民币左右跳升到8月的2085.27亿人民币,到12月又升至9319.23亿元,累计增加8266.92亿元。相应地,负债项下的“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也会发生相应的增加。

综上所述,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外汇占款、财政存款、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央行票据的发行以及央行回购业务的实施是影响基础货币投放规模的主要因素。

例如,今年上半年的外汇占款增加了9656.85亿元,这就造成了基础货币的投放。但上半年的财政存款增加了7049.13亿元,这又抑制了基础货币的增加。不过,随着政府支出的增加,财政存款势必下降。如自去年12月至今年5月,伴随着政府支出的扩大,财政存款大幅度地下降,基础货币则明显地增加。

由于现行外汇政策目标以及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因,外汇占款和财政存款的变动非央行所能控制,因此为对冲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压力,央行近年来逐步强化了央行票据发行和央行正回购操作等公开市场业务。

例如,今年上半年的央行票据存量下降了4570.99亿元,这意味着央票操作主要是净投放资金。而上半年央行资产负债表中的其他负债净增加了11474.95亿元,这应该是央行正回购操作力度加大的结果,这就意味着央行通过正回购净回笼了基础货币。

可见,中国人民银行需要针对外汇占款、财政存款、央行票据和正回购到期资金的具体变动,采取综合平衡、动态调整的策略,以确保基础货币的平稳增长,藉以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目标。

第五篇: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金融2班 蒋子旭 2012200147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一、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征

(一)中国人民银行资产和负债项目和结构特征

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项目中,最主要的项目是国外资产,位居第二位的是政府债权,位居第三位和第四位的识别是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权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

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配置以国外资产为主,其中又以外汇占款的占比最大。2011年末,国外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重为84.67%,其中外汇占款占 82.71%。1999—2012年,国外资产在中国人民银行资产结构中的占比快速上升, 基本上主导了资产的变化趋势。外汇占款被动形成,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是被动型扩张,对内配置的资产相对较少。

中国人民银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再贷款的比重呈下行走势。中央银行使用再贷款调节其他存款性公司资金的方式在货币政策的使用中越来越少。

中国人民银行对其他金融部门债权数量增加,央行对其他金融部门的资金调控力度减弱。对政府债权的比重逐步增长。对货币调控的方式已经从直接调控金融机构渐渐转为间接调控。

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项目中,储备货币在负债中占主体,其中最主要的是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存款,位居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分别是货币发行和发行债券。

中国人民银行的负债以准备金存款为主,通货比例不高,发行货币的增长率严重低于信贷增长率。在总负债中,储备货币和债券占比80%以上,共同主导负债的变化趋势。

这种负债结构说明,我国长期存在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增长率严重低于信贷增长率的现象。然而,发行货币才是中央银行各项资金来源中成本最低、主动性最高、可操作性最强的机制,中国人民银行主要不是通过货币发行机制,而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信贷活动派生货币来调整债务性资金和贯彻货币政策意图。

(二)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特征

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大,总资产和总负债的规模大,总资产和总负债规模快速增长但危机以来趋于收缩。

1999-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总额增长了733.2%,总负债增长了708.5%。资产和负债规模的增长速度高于其他地区。但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发生金融危机爆发前,危机爆发后,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速度放缓,资产总额与 GDP 之比逐渐收缩。但是不断上升的资产与GDP之比表明,中国人民银行资产的增长速度显著超过了持续较高的经济增速和物价增速之和,导致了货币迷失现象和流动性过剩问题。

二、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特征的形成原因

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具有明显的转轨经济特征,这些特征是中国对外开放市场化和政府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资产负债表的扩张是中国人民银行承担大量改革成本的结果。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牢牢把握住廉价充足的劳动力,稳定的政治环境等比较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广泛承接国际业务转移,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占领市场,逐步形成了一个“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保障了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在这过程中,中国积累了巨额贸易顺差和外汇储备。

尤其是2005年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在国际收支顺差格局及现行的汇率制度安排下,净出口大幅度增加,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持续出现“双顺差”,要求人民银行有充足的资金去购入外汇。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发行货币、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发行票据等方式获取资金。

但在上述方式中,人民银行更倚重从商业银行获取资金和发行票据。如在这六年期间,存款准备金率从2006年7月5日的7.5%开始调整,到2010年内的最高18.5%,共调整28次,次数之频繁,创有史以来之最。这体现在人民银行负债项目“金融性公司存款”、“发行债券”大幅增加,以达到与资产项目“外汇”大幅增加匹配。

自2007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间接买入财政部当年发行的巨额特别国债,使政府债权不

断增加。在我国的银行体制中,央行对存款货币银行这类债权占比之大曾极为突出(30%),近年大幅度回落的原因自然与外汇占款等项目的迅速上升直接相关,但也突出了银行本应从市场融资趋势,而非依赖于中央银行。

从负债项目“货币发行”增长看,虽然货币发行是人民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采用该方式获取资金,人民银行在货币 发行的数量、使用等方面拥有主动权。但在 2005—2010 年这 五年间该方式增长幅度远没有“外汇”、“对政府债权”项目增幅大。这主要是由于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流动性过剩,银行信贷规模和货币供给量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增大,作为对冲过剩流动性的手段,中国人民银行多次发行央行票据,从而该比重大幅度上升。但2008年以后,随着货币政策工具采用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央行票据对冲政策的使用越来越少,逐渐被调整法定准备金率的政策所取代,所以,央行债券的占比逐渐减少,储备货币占比在2012年达到86%。

长期以来,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关系未完全理顺,中国人民银行承担了不少准财政职能。为支持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中国人民银行发放大量再贷款,用于置换和购买不良资产。大量政策性再贷款的发放导致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迅速膨胀。

参考文献

1.黄达《金融学》第三版

2.杨娉(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关于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健康化的思考》

3.许峰(中国人民银行)《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构成分析及优化建议》

下载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货币投放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货币投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课程改革来看

    文海“身负责任,感动他人”系列教育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内涵,培养文明文雅、有责任意识的文海学生气质,大队部特开展文海“身负责任,感动他人”系列教育活......

    从2013年高考试卷来看[大全五篇]

    从2013年高考试卷来看,新课标背景下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即记忆、分析、判断、解读、空间想象、学科综合、知识衍生等能力。近年来新课改地区的题型更加灵活多变,需要学......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押运安全管理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押运安全管理规定 发布部门: 中国人民银行 发布文号: 银发[2000]368号 第一条 为规范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押运安全管理工作,防范和制止危害货币押运的违法犯罪行......

    2017会从《会计基础》知识点:资产负债表格式

    2017会从《会计基础》知识点:资产负债表格式 会计基础真题会计基础答案会计考试备考辅导会计考试经验会计考试题库下面是出国留学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会从《会计基础》知......

    从战略高度来看国企改革新问题

    文章标题:从战略高度来看国企改革新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很多重大问题都已经解决了,包括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在内的很多深层次问题都在不断探索之中。但是,包括社会保障体......

    从世界绘画两大体系来看

    中西方绘画的差异 烟台一中 高一四班 李博文 从世界绘画两大体系来看,东方绘画以中国画为代表,西方绘画以油画为代表,两大绘画体系由于受政治、宗教和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形成了各......

    从演出市场乱象来看如何发展文化产业

    从演出市场乱象来看文化产业发展 一、浙江演出市场乱象 2011年4月18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播出“色情演出的推手”,曝光浙江多个地区存在色情低俗演出的现象,其中也包括了......

    从近几年来地理学科的命题情况来看

    从近几年来地理学科的命题情况来看,地理学科的考查十分强调基础性,尤其是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考查,这就加强了对学生地理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这包括读图能力、区域对比分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