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联合办案中履行组织协调职责的要求[最终版]
联合办案中履行组织协调职责的要求
时间:2012-8-2 15:06:43 作者:李杰 浏览次数:1199
纪检机关在反腐败工作中与公安、检察、审计等机关联合办案日趋常态化。在这种联合办案中,纪检机关如何履行组织协调职责?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纪检机关在联合办案中组织协调的主要内容
1.组织调度办案力量
如何实现指挥科学、调度有力、工作高效、无缝衔接的联合办案格局,是纪检机关组织调度办案力量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建立严格的工作纪律、精简的组织结构和高效的领导机制应是办案力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抓手。联合办案不应是办案力量的简单相加,而应是对办案力量的科学摆布和优化组合。联合办案中的单项调查工作除非确有必要,应尽量避免“混编舰队”,确需“混编”时,也应分清主次,理顺工作关系,明确配合人员调查工作不受原单位的管理。
2.统筹把握办案方向
联合办案具有涉及面广、线索繁多、办案主体多元的特点,这就对纪检机关把握办案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始终保持办案工作正确的政治方向。另一方面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注意从大局和宏观上把握案件查办的具体方向,确保办案主线清晰、重点突出。一些联合办案中,参与办案单位或调查小组由于部门思维、信息掌握等原因的局限,常常侧重自认为对部门有利或是信息掌握较多的调查工作,偏离办案的中心和主线,这就需要纪检机关切实发挥统筹把握办案方向的作用。
3.组织实施调查取证工作
依法取证是案件调查的中心工作,纪检机关作为联合办案的“组织协调者”,必须始终把这项工作紧紧抓在手上。尤其对于纪检机关立案调查的问题,必须严格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关于查处党员违纪案件收集、鉴别、使用证据的具体规定》等有关规定调查取证。目前,一些纪检机关依赖于司法机关调查取证,由于不掌握第一手的证据,就没有事实认定发言权。
4.协商提出定性处理意见
纪检机关在有关机关协作下基本完成对主要违纪违法问题的调查取证工作后,应及时与有关单位和部门协商论证,审慎提出定性处理意见,视情移送审理或移送司法机关。定性处理是查办案件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着案件的质量和效果。回顾过往联合办案中“收官”的得与失,定性处理意见提出的时机、方式和内容值得纪检机关深入研究和不断改进,既要做到党纪处分定性准确、处理恰当,又要确保党纪处理与刑事追究、行政处罚相协调衔接。
5.督促处理意见的落实
为巩固联合办案的成果,确保查办工作连续性,纪检机关将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后,应特别注意抓好所提处理意见的落实工作。应加强与办案机关的沟通联系,探索建立适应联合办案后期需要的“常态化”的沟通协作机制。确保所提意见落得实、工作进展有反馈。通过对一些后期处理出现反复甚至“翻车”的案件进行总结,我们可以发现:纪检机关移送后督促不够是重要原因之一。
6.协调涉案问题的后续处理
联合办案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移送司法的党员领导干部违法问题外,司法机关和有关部门还承担着其他许多涉案问题的调查和处理,比如:移送时尚未查清的问题、非党人员违法问题、国家损失的追回问题、违法行为的纠正问题等等。这些工作繁杂琐碎、专业性强、耗时较长,但处理不好可能妨碍查办工作的深入推进,影响案件的整体效果,甚至办案成果功亏一篑。纪检机关决不能轻视对涉案问题后续处理的组织协调。
7.总结案件查办工作
案件总结作为联合办案的最后一环,必不可少。联合办案工作结束时,一要总结案件发生的特点规律,查找制度上的薄弱环节和管理上的漏洞,推动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二要对案件查办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进行总结和思考,探索办案规律,提高查办案件科学化水平;三要对案件工作进行总结表彰,弘扬正气,鼓舞士气。
纪检机关在联合办案中组织协调的要求
1.规范联合办案的组织模式和关键环节,充分发挥纪检机关组织协调的作用
联合办案如同组织战役,组织者的权威必不可少。联合办案的组织模式要做好“顶层设计”,应围绕如何加强党委的统一领导、如何规范办案组内部管理、如何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三个重点展开,实现“一个渠道对上负责,一个中心对下指挥,一个目标团结协作”。此外,通过对联合办案关键环节的规范,也可大大提高纪检机关组织协调的权威性。比如:严格初查、立案报批、线索管理工作;主要调查对象的谈话和重点外查工作,纪检机关领导和骨干必须参加;涉刑案件移送司法机关前,应由案件审理部门审查提出具体意见报纪检机关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并按规定履行党内审批程序,等等。
2.准确把握组织协调的范围和限度,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
纪检机关在联合办案中的组织协调工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能面面俱到,更不能包办代替。既要理直气壮地行使组织协调职责,又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做到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一方面,纪检机关组织协调要严格遵守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有关各部门职能划分的规定,通过组织协调,促进有关部门依法履责,形成办案合力。另一方面,纪检机关的组织协调要突出重点,重在实效,紧紧围绕办案力量的组织管理、重要证据的调取及措施的使用、办案方向的把握、工作的督办等全局性、关键性问题来进行。
3.通过加强联合办案的综合工作,确保纪检机关组织协调的质量和效率
案件综合工作是联系指挥、谈话、外查等各方面工作的枢纽,是纪检机关在联合办案中组织协调案件的重要抓手,对于确保案件质量、提高办案效率不可或缺。加强案件综合工作,核心是充分发挥案件综合工作“信息管理”、“证据把关”、“流程监控”的作用。发挥案件综合工作的信息管理作用,就要把综合工作作为唯一的信息中枢和功能强大的案件信息库,负责信息的流转、分析、处理,实现信息单向、高速向指挥层汇集,指令直接、迅速向一线下达,信息效用最大化。发挥案件综合工作的证据把关作用,就是由综合工作人员与调查工作同步进行证据审查分析,帮助选准调查方向,及时提出取证意见。发挥案件综合工作的流程监控作用,就是由综合工作人员对每项任务及完成时限等情况动态跟踪、预警、监督,实现案件管理专门化、全程化、实时化,解决因分工和制约而造成指挥层掌控案件乏力的问题。
4.创新方式方法,增强纪检机关组织协调的效果
多年来,纪检机关在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方面总结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如:会议部署、检查指导、责任分解、提出纪检建议等等。面对联合办案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纪检机关有必要在组织协调的方式方法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不断提高组织协调联合办案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比如:探索建立联合办案的督查督办机制;探索反腐败协调小组个案研究协调的程序及保障措施;强化纪检机关之间查办案件的相互支持,等等。
5.加强调查研究和实战训练,不断提高纪检机关组织协调能力
提高在联合办案中的组织协调能力是纪检机关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应成为纪检机关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注重结合办案工作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增强理性思考,不断总结提高;另一方面,办案是纪检机关组织协调能力建设最好的实践机会和练兵平台,纪检机关要特别注意在查办案件中锻炼队伍、磨合协作、积累经验、探索创新,不断提升组织协调联合办案的能力。
(本文刊载于《中国监察》2012年第14期)
第二篇:加强组织协调 提高办案能力
加强组织协调 提高办案能力
——全区反腐败协调小组会议座谈材料
江都区城乡建设局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程建设领域成为预防腐败工作的重点领域。而从全国和周边建设领域发生的案件看,呈现出高发性、隐蔽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面对着这一新变化,新特点,新问题,如何加强组织协调,充分发挥反腐败协调小组的作用,整合办案力量,形成有关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提高办案能力。为此,我们城乡建设局作出了一点思考,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强化学习,努力提高办案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基层纪检干部,由于涉案工作少,大多都缺乏办案经验,当发现案情时,主要表现出对案件查办流程不熟悉,调查取证方法不当,谈话水平不高,卷宗整理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给案件办理工作带来障碍,直接或间接影响办案时机和案情发展。因此,加强基层纪检干部的办案业务能力很有必要。特别是在我们工程建设领域,风险环节多、专业性强,更需要纪检干部加强学习,提高案件突破能力,同时建议区纪委和检察部门组织一定的办案业务学习和培训,帮助办案人员掌握办案的技能和方法,总结办案经验,探求案件发生和办理的基本规律。二是深入排查,不断提高发现案件线索的主动性。坚持“发现案情不护短,查办案件不手软”的原则,特别是针对信访举报案件,认真加以分析,初步断定真实性成份的大小,认真进行调查,对发现的重大案情,坚决做到“不护短”,主动向上级纪检检察部门汇报,并配合进一步的调查处理。对一些案情简单,违纪行为轻,涉案人员少的案件,采取自办案件的方式,认真细致的查明违纪事实,加强与上级纪检部门的沟通汇报,作出正确合理的处理意见,坚持做到不手软。
三是加强协调,逐步建立案件资源共享机制。首先要建立办案人力资源的共享,即集中区各反腐败协调小组成员单位的业务骨干,组建办案人员专家库。在突破大要案时,根据案情的需要,由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调度、优化组合,迅速组成适应案情、工作得力的专案组,形成查办案件的整体合力。这样,既增强了纪委自身的办案力量,又提高了办案队伍的战斗力。其次要建立案件线索资源的共享,加强“办案信息资源传送带”的建设,完善信息反馈通报制度。沟通协调部门之间的案件线索情况,比如我们城建部门近年来发现的个别基层党员干部违法建设的案件线索,就可以通过此平台分析和筛选案源线索,及时确定突破案件的主攻方向,统一掌握全区信访举报的各种信息,从而形成信息灵敏、反应迅速的查办案件工作体系。
第三篇:联合办案机制
四川省烟草专卖局
联合查办涉烟违法案件暂行规定
(讨论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严厉打击涉烟违法行为,进一步完善联合查办涉烟违法案件协作机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工信部令第12号)等法律、法规、规章,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联合查办是指两个(含)以上市(州)烟草专卖局对同一涉烟违法案件共同进行查处。
第三条 联合查办的涉烟违法案件是指非法生产、运 输、存储、销售烟草专卖品行为涉及两个(含)以上市(州)行政区域的重大案件。
第四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各市(州)烟草专卖局联合查办涉烟违法案件,适用本规定。
第二章 管辖和立案
第五条 联合查办涉烟违法案件应当按照《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工信部令第12号)案件管辖有关规定严格执行。第六条 省烟草专卖局负责联合查办案件的信息收集、传递和查办工作的组织、指挥、协调和督导,根据案件查办情况会商省公安厅召开有关办案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分析案情会,制定工作方案。
第七条 对同一涉烟违法案件,两个(含)以上市(州)烟草专卖局都有管辖权的,由先立案的烟草专卖局管辖;发生管辖争议的,报请省烟草专卖局指定管辖。
第八条 经初步调查、核实,认定有违法事实的,涉及两个(含)以上市、州行政区域的重大涉烟案件,由掌握案件线索的烟草专卖局先行立案,并及时将案件涉及的违法事实和行政区域,以书面形式上报省烟草专卖局。掌握案件线索的烟草专卖局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本行政区域外正在发生违法行为的,应立即上报省烟草专卖局,由省烟草专卖局组织有关单位联合查处。发现案件不属于本地管辖的,应当在七日内将案件线索和已经取得的相关证据材料全案移送违法行为发生地烟草专卖局立案查处。
第九条 对一案多地、一案多人的重大、复杂案件,省烟草专卖局统一组织涉案地区办案力量,共同开展案件查处。
第三章 调查和处理
第十条 在案件查办过程中,联合办案各方在省烟草专卖局的统一指挥和协调下,应当加强协作,各司其责,做好 涉案违法人员、烟草专卖品以及相关证据材料的调查、取证和交接工作,确保手续齐全,证据完善。
掌握案件线索的烟草专卖局,负责落实案件前期调查核实工作,将调查核实情况上报省烟草专卖局,协助参与案件查处,并做好案件移送工作。
违法行为发生地的烟草专卖局负责立案查处,依法受理移送案件,做好证据保存和涉案物品管理,协调相关单位,开展案件查办工作,涉嫌构成犯罪的应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一条 负责立案查处的烟草专卖局在办案过程中,需要其他烟草专卖局协助开展异地取证、异地追逃、异地查询等相关事宜的,应当出具协助调查函委托当地烟草专卖局代为取证或协助取证。受委托方应当予以支持和协助,并及时将办理结果反馈委托方;无法协助的,应当及时函告委托方。
第十二条 案件调查取证终结后,负责立案查处的烟草专卖局应当制作调查取证终结报告,并交由负责前期调查核实案件线索以及联合开展案件查办的有关烟草专卖局共同签章确认。
第十三条 案件调查取证终结后,负责立案查处的烟草专卖局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同时向负责前期调查核实案件线索以及联合开展案件查办的有关烟草专卖局提 供全套案卷材料复印件。
第十四条 联合查办的涉烟违法案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的,负责立案查处的烟草专卖局应当配合司法机关做好涉案烟草制品的真伪、价值等鉴定和取证工作,确保刑事诉讼程序顺利开展。
第四章 成果认定
第十五条 联合办案的有关烟草专卖局在案件查办任一环节、任一阶段取得关键突破或重大成果的,办案成果由有关烟草专卖局共同享有。
第十六条 联合查办涉烟违法案件的成果认定程序:
(一)、成果申报
联合查办制售假烟网络案件的烟草专卖局应共同起草、和填制《破获制售假烟网络案件情况报告》(正式文件)、《打击制售假烟网络案件成果申报表》(按2010省烟草专卖局打网标准同一格式填报)上报省烟草专卖局,同时通过专卖信息网上报《全省打击制售假烟网络案件统计表》。相关取证资料、所有案卷材料由双方共同存档备查。
联合查办其它重大案件的情况烟草专卖局应共同起草《破获联合查处涉烟违法案件报告》(正式文件),填制《联合查处涉烟重大案件成果申报表》(破获制售假烟网络案件的不再重复填制),上报省烟草专卖局。相关取证资料、所有案卷材料由双方共同存档备查。
(二)、成果审核
省烟草专卖局稽查总队负责对申报的案件材料的完备性、真实性进行审查,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案件审核组对申报的案件进行实地审核。
(三)、成果认定
对符合认定条件的案件,由省烟草专卖局稽查总队负责人在《成果申报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四川省烟草专卖稽查总队印章,予以认定。
第五章 奖励分配
第十七条 对联合查办涉烟违法案件并取得成果的,按以下标准给予奖励:
(一)、对国家烟草专卖局认定的烟草打假重大案件(以下简称重大案件)予以专项奖励,奖励标准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烟草打假重大案件和专项行动奖励办法(试行)》(国烟财[2009]215号文件)执行;
(二)、对四川省烟草专卖局认定的打击制售假烟重大网络案件(以下简称打网重大案件)予以专项奖励,奖励标准按照四川省烟草专卖局《打击制售假冒卷烟重大网络案件奖励办法》(川烟财[2010]53号文件)执行;
(三)、对查获有实物烟草专卖品的涉烟违法案件的奖励标准,按照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四川省烟草专卖办案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川烟专[2005]23号文件)、《四川省烟草打 假经费管理实施细则》(川烟财[2008]252号文件)执行。第十八条 经省烟草专卖局认定的联合查办涉烟违法案件相关奖励的分配办法为:
(一)、国家烟草专卖局重大案件的专项奖励,原则上由立案查处的市(州)烟草专卖局提出分配方案,报经省局审核批准。
(二)、省烟草专卖局打网重大案件的专项奖励,原则上由立案查处的市(州)烟草专卖局提出分配方案,报经省局审核批准。
(三)、对查获有实物烟草专卖品的违法案件,由负责立案查处的烟草专卖局负责举报费、协办费、有功人员奖励费的提取兑付工作,奖励分配原则如下:
举报费:由负责立案查处的烟草专卖局按照办案经费管理有关规定全额支付给案件线索举报人。
协办费:由负责立案查处的烟草专卖局按照办案经费管理有关规定全额提取,50%支付给协助上报线索的烟草专卖局开展前期调查的公安等执法部门,以及参与联合办案、协助立案方调查取证、抓捕追逃的异地执法部门,50%支付给协助立案方烟草专卖局查处违法案件的有关执法部门。
有功人员奖励:负责前期调查核实案件线索的烟草专卖局将案件移送违法行为发生地烟草专卖局管辖,并协助全案查处的,由负责立案查处的烟草专卖局按照办案经费管理有 关规定全额提取后,案件奖励的50%支付给立案方烟草专卖局办案有功人员,50%支付给上报核实案件线索并协助全案查处的烟草专卖局办案有功人员;开展案件前期调查,上报核实案件线索但未协助全案查处的,由负责立案查处的烟草专卖局按照办案经费管理有关规定全额提取后,案件奖励的70%支付给立案方办案有功人员,30%支付给上报核实案件线索的烟草专卖局办案有功人员。
第十九条 联合查办涉烟违法案件奖励的申报程序:
(一)、专项奖励的申报程序:打网重大案件的专项奖励应在成果认定后,由联合查办网络案件的市、州局共同向省烟草专卖局上报打网奖励申请。
(二)、对查获有实物烟草专卖品的涉烟违法案件奖励申报程序:
举报费:查获的涉烟违法案件(渉假案件除外)原则上应自查获之日起10日内予以兑付;查获的假烟案件原则上应自查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予以兑付。负责立案查处的烟草专卖局应在规定时限内提出奖励申请。
协办费、有功人员奖励:负责立案查处的烟草专卖局应在结案后提出奖励申请。
第二十条 申报奖励需提供的材料
(一)、申报专项奖励需提供的材料:
1、奖励申请报告(正式文件);
2、奖励申报表;
3、涉案物品及其价值估算清单复印件;
4、逮捕证和拘留证复印件;
5、奖金分配原则和总体方案。
(二)、申报实物奖励需提供的材料:
费用报销单、《奖励呈报表》、协助办案费用领款凭证、《举报违法活动有功人员奖金发放登记表》、《办案有功人员奖金发放明细表》、《立案报告表》复印件、《物品价格清单》复印件、鉴别检验报告(卷烟真伪鉴别检验结果证明单)复印件、《行政处罚决定书》复印件。
第二十一条 申报材料必须客观真实、案卷完备。伪造申报材料或隐瞒重大事实以获取奖励,以及严重违反奖励申报、审批程序的,省烟草专卖局将撤销其奖励,并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各市(州)烟草专卖局可根据本规定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四川省烟草专卖局负责解释。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履行组织协调职能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履行组织协调职能 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近年来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体会
县委副书记、县纪委书记 贺 飞
近年来,在县委的领导下,县纪委按照党章赋予的职能,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切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威信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主要做法
(一)抓住一个龙头,提高组织协调的权威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基本制度保障,是调动和依靠各方面力量反腐败的重要基础,也是纪委履行组织协调职能的“尚方宝剑”。因此,我们在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中,始终紧紧扭住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龙头,努力提高组织协调的权威性,切实做到“三个严格落实”:一是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始终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及其成员,既要对主管的业务工作负责,又要对分管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责,认真履行抓研究部署的责任、抓工作落实的责任、抓检查把关的责任,使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步计划,同步开展,互相促进。同时,始终坚持强化“一把手”的责任,明确规定,各级党政“一把手”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重大问题要亲自部署、亲自抓落实。为确保“一岗双责”真正落到实处,我县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党风廉政建设的副书记任副组长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组,并逐级层层签订了253个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形成了“领导带头抓、层层抓落实”的浓厚氛围。二是严格落实责任分解。我县始终坚持把明确党风廉
政建设任务、强化责任分解,作为落实责任制的前提和基础。2006年3月,县委行文部署了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并将其分解为6大项35小项,逐项明确了牵头单位、协办单位和责任人,规定了工作标准和完成时限,使每个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员知其任务、明其职责,知道“抓什么、怎么抓”,增强了各尽其责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反腐倡廉工作的整体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严格落实考核和责任追究。县纪委每年都根据当年反腐倡廉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党风廉政建设量化考核评分标准,并切实抓好日常检查督促和半年及年终考核。同时,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办法,对工作不力,屡屡出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坚决实行责任追究。2005年以来,对4名乡科级领导干部实行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
(二)正确处理好两个关系,注重组织协调的针对性。一是正确处理好纪委组织协调与党委统一领导的关系。县纪委在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中,始终坚持服从县委的统一领导,同时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到位”不“越位”,“补位”不“缺位”。具体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强化大局意识,着眼于从全县改革发展的大局出发谋划和推进工作,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大局;始终坚持强化中心意识,着眼于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自觉把防治腐败寓于全县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各项措施之中,做到围绕中心反腐败,惩治腐败促发展,努力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和投资环境;始终坚持强化助手意识,着眼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自觉摆正位置,积极为县委、政府当好参谋和助手,做到尽职不错位,帮忙不添乱。二是正确处理好纪委组织协调与各有关部门正确履行职责的关系。在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中,我们始终坚持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根据各部门的工作特点和职能优势,提出任务,落实责任,极大地调动了各部门参与反腐败的积极性。同时,对各部门的反腐败工作任务,加强监督检
查,督促部门抓好工作;对各部门工作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充分发挥纪委的组织协调优势,认真负责地加以解决,积极为部门排忧解难。由于正确处理了纪委组织协调与党委领导和各有关部门正确履职的关系,形成了强大的反腐倡廉合力,确保了党风廉政建设各项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当好三个角色,增强组织协调的实效性。一是着眼于凝聚合力,当好“指挥员”。反腐倡廉工作包括廉洁自律、纠风治乱、执法监察、专项整治、案件查办、源头治理等方方面面,往往涉及多个部门,仅靠某个职能部门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县纪委切实履行组织协调职责,努力扮演好“指挥员”角色,积极通过召开部门联席会、专题会等形式,及时组织有关部门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从而把各部门的职能优势结合起来,齐抓共管。2005年,全县开展机关作风整顿,县纪委牵头,集中整合组织部、县委办、县政府办、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纠风办、监察局等部门力量,重拳出击,促进了全县机关作风明显好转。二是立足于解疑释惑,当好“辅导员”。在各级各部门制定反腐倡廉工作计划中,县纪委主动安排挂钩负责的常委深入下去,帮助查找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共同协商研究制定改进措施,明确工作重点。在工作计划具体实施中,县纪委随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具体指导基层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及时推广典型经验,推动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2004年,针对我县高田乡开展的社会服务全程代理工作情况,县纪委和组织部及时派人帮助指导,总结经验,被昭通市委和市纪委在全市推广。三是落脚于抓好落实,当好“检查员”。县纪委始终坚持把监督检查摆到重要位置,坚持正确处理好监督检查与服务指导、组织协调的关系,广泛采用全面检查与专项检查,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跟踪督查与重点抽查,明察与暗访等多种形式,提高监督检查效果。2005年,我们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开展了2次全面检查,对国家公职人员入股煤矿开展了
2次专项检查,对机关作风开展了4次突击抽查,对教育乱收费开展了重点检查和明察暗访,确保了反腐倡廉的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二、主要成效
(一)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通过加强组织协调,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明确了各级各部门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任务,并层层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格局。
(二)推进了惩防体系建设。通过加强组织协调,一是促进了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全县各级各部门切实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党纪条规和国家法律法规教育,先进典型和警示教育,从政道德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筑牢了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各级各部门大力宣传我县反腐倡廉取得的成效,2005年,市级以上党报党刊刊载我县反腐倡廉文章11篇;省、市纪委采用我县纪检监察信息22篇,县纪委被省纪委确定为信息直报点。二是推动了制度建设。全县各级各部门建立健全了民主决策、财务管理、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等249项制度。三是强化了对权力的监督制约。各级党组织全面贯彻《党内监督条例(试行)》,认真落实了党内监督的十项制度;人大通过述职评议、代表视察,加强了法律监督;政府专门机关通过行政监察和审计,加强了内部监督;政协通过会议、提案、视察、建议、反映社情民意,加强了民主监督;各级深入开展政务、村务、厂务公开,加强了基层人民群众监督。四是推动了案件查办。2006年1—3月,我县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0件,办结7件,给予党政纪处分7人,挽回经济损失9万元。由于着眼于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防并举,有力地推进了我县反腐倡廉惩防体系建设。
(三)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发挥组织协调职能,全县10个乡(镇)全面开展了社会服务全程代理工作,县政府组建了县级政务中心,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务,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多次办为一次办,变随意办为规范办,促进了机关作风转变,提高了办事效率。2004年以来,县级政务中心和各乡(镇)全程代理中心共受理群众要求办理事项14589件,办结14297件,办结率达97%,受到群众好评。
(四)推动了威信经济发展。由于加强组织协调,推进了党风政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80998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63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27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34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1%、20.9%、20%和10.1%。
三、主要收获
通过全面履行组织协调职能,我们深刻体会到:党委重视、加强领导是纪委推进组织协调工作的关键;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各级各部门反腐倡廉的积极性是纪委履行好组织协调职能的基础;加强督促检查、狠抓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是纪委履行组织协调职能的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是纪委履行组织协调的根本。
第五篇:关于职责履行情况
关于扶贫办职责履行情况自查报告
(2011年4月)
县编办:
我办经过一个月的认真自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将履职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照检查。我办主要负责全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即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开发、劳务输出等项目的申报、实施,扶贫贷款的审核和立项;负责“三西”资金、财政扶贫资金、闽宁资金的管理使用;负责社会定点帮扶和东西合作对口帮扶工作的组织协调及各类扶贫数据的统计等工作。在自查工作中,严格按照十条扶贫职责相对应规划、机制、制度、措施进行全面的对照检查。各股室明确分工、明确责任、相互协作、积极参与,有效落实各项履责自查工作,积极查找履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梳理,提出相应整改措施。
二、着力抓好整改。围绕“三定”规定,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严格按照工作安排的方式、方法、步骤组织实施。紧紧围绕扶贫职责和扶贫任务,对全县的贫困村和贫困农民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高度关注,并结合工作实际,编制完善了盐池县“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及整村推进扶贫工作计划、项目管理公示公告制定等。
三、根据《关于印发<盐池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要职责
岗位设置和人员编制规定>》的文件精神,我办目前设6个岗位,分别是办公室岗位、计划统计财务岗位、项目规划岗位,社会扶贫岗位、中长期劳务培训岗位、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管理岗位,符合“三定”规定要求。机构设置,共有编制13名,其中主任1名,书记1名,副主任2名,干部9名,符合“三定”规定要求。并严格执行实名制管理制度。
总之,我们严格按照“三定”规定的各项要求全面履行扶贫职责,建立完善了履行职责工作机制,履行职责到位,无超权限职责的问题;不存在职责交叉,权责脱节,重权轻责,衔接不畅等问题;在履责过程中没有重大失误,也不因客观原因而不落实职责。“三定”规定中不涉及取消、转移或下放职责的问题,也不涉及新增职责的衔接落实。多年来,推行岗位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等,从未在履责过程中发生重大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