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举措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成效显著
五举措查办职务犯罪工作成效显著
去年以来,黑龙江省甘南县检察院以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的职务犯罪案件和领导干部受贿案件为重点,共立案查处贪污贿赂犯罪9件9人,渎职侵权犯罪4件6人,办案数居全市前列。
一是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实施。该院侦查部门每办理一起案件,检察长都亲自坐镇指挥,与办案干警奋战在第一线,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在办理阳光农业相互保险公司查哈阳保险社主任吴某滥用职权一案过程中,检察长亲临一线,和侦查员们一起战斗。由于领导的率先垂范,带动了全院干警的工作积极性,保证了每一起案件顺利攻坚。
二是注重协调配合,形成战斗合力。该院党组针对自侦部门只有8人的实际,决定将控申、公诉、批捕、预防、民行等科室的精干力量,填补进以反贪局和监所科为主的两个办案组。办案组以检察长为总指挥,科(局)长为具体责任人,对办案负全责,又当侦查干将,工作中互相配合,办案时服从指挥。
三是全面收集证据,保证案件质量。为了保证每件案件立得住、诉得出、判得了,在每个案件打开突破口后,办案组始终在巩固证据上下功夫,在强化证据的全面性、稳定性、合法性、直观性方面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安排专人对所收集到的证据逐一复核,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审查,发现问题立即补充完善。并对犯罪嫌疑人全部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增强了证据的稳定性和证明力,保证了案件诉出率和审判率的百分之百。
四是强化责任意识、杜绝安全事故。“100-1=0”,保证安全无事故才是硬道理。针对一些重大复杂的案件,需要接触的人员多、涉案人员社会关系复杂、社会敏感性强的案件,办案人严格遵守《办案工作要求》、《工作纪律》、《安全制度》、《保密工作制度》等工作制度,既保证了办案人员、车辆和材料的安全,也没有发生一起嫌疑人逃跑和自杀自残事故的发生。
五是加强案件跟踪、确保诉讼效果。在每起案件侦查终结后,办案组加强对案件诉讼活动的跟踪,检察长随时关注案件进展情况,每到一个环节都要认真听取工作汇报,随时对案件的侦结、起诉给予具体指导,对案件质量高标准、严要求;需要呈捕的案件要求侦监部门提前介入,起诉环节要求公诉人对案件高度负责,认真审查,严格把关;在案件移送法院后密切关注案件的审理过程,对双方在事实、证据等方面存在认识不一致时,及时进行沟通和研究,统一认识,保证案件的顺利诉讼。(文/王玉春 赵晶新)
第二篇:加强和改进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加强和改进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为“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专题调研报告
2011年是 “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十二五”时期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推动我市“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我院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文登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内外环境,正确理解和把握全省和威海地区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正确理解和把握我省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重大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威海地区的决策部署上来,结合实际研究运用检察职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措施,努力提高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维护人民群众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全面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保障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推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进一步改善民生等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完善和落实服务大局的措施。要坚持标本兼治、惩防并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积极作用。依法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以权谋私、严重失职渎职案件、重大责任事故和群体性事件背后的职务犯罪案件;依法查办发生在农村基层组织和重点岗位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案件,以案谋私、贪赃枉法和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等案件;依法惩治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及土地、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职务犯罪,切实保障政府投资安全。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认真落实职务犯罪预防报告制度,增强预防工作的综合效应;重视对重点行业、重点部门的预防职务犯罪调查分析、对策研究、预防建议、警示教育和法律咨询等工作,注意跟踪项目实施开展预防工作,发挥检察建议作用,做好职务犯罪风险预警工作;推进职务犯罪警示教育基地建设,积极配合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促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政、勤政廉政,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促进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发生。充分发挥侦防一体化的工作机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一)加大查办职务犯罪案件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走私、偷税漏税、操纵股市、非法集资、非法买卖土地等严重经济犯罪,继续推进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深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国土资源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相关预防职务犯罪专项工作。
(二)加大涉农犯罪打击力度。依法打击侵害农民权益、危害农业发展、影响农村稳定的犯罪活动,继续加大查办涉农职务犯罪力度,突出查办支农惠农资金管理使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以及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的职务犯罪。
(三)加大环境资源司法保护力度。依法打击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以及严重破坏生态、浪费资源的犯罪,严肃查办危害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特别是生态修复工程、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背后的职务犯罪。
(四)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积极参与对产品制造集中地、商品集散地、侵犯知识产权案件高发地的重点整治,突出打击新闻出版、文化娱乐、高新技术和农业领域侵犯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和植物新品种权的犯罪。
二、注重群众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权益,深化三项重点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我院要要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执法办案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建立和完善检察机关群众工作机制,探索建立综合性受理接待中心、查询服务窗口,不断完善便民利民工作措施,进一步改进执法作风,深入查找和剖析检察人员群众观念淡薄的各种表现,着力解决对群众诉求置若罔闻、敷衍塞责,与群众打交道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冷硬横推、吃拿卡要,耍特权、逞威风,甚至以权谋私、违法办案、严重损害群众权益等突出问题;探索建立对社情民意的收集、研判和向检察决策转化的有效机制,促进解决群众反映的信访难、诉讼难等问题;探索建立信访督查专员制度,建立息诉息访联动机制和信访风险预警机制,依法妥善处理群众诉求,对不服检察机关处理决定的申诉案件,运用调解、协商、听证等方法,在依法正确处理的同时积极帮助当事人解决实际困难。把三项重点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持立足检察职能,继续在各项检察工作中深化、细化、实化措施,注意总结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带普遍性的问题,着力建立健全检察机关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科学有效工作机制。
(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深入开展群众观点再教育,引导检察人员摆正与群众的关系,真正明确“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深入查找和剖析检察人员群众观念淡薄的各种表现,坚决纠正解决对群众诉求置若罔闻、敷衍塞责,与群众打交道高高在上、颐指气使,冷硬横推、吃拿卡要,耍特权、逞威风,甚至以权谋私、违法办案等突出问题。
(二)着力保障民生,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突出打击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影响群众安全感的刑事犯罪,严肃查办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保障、征地拆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民生领域的职务犯罪,依法监督纠正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
(三)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专群结合的新途径新机制。建立健全民意收集、研究和转化机制,完善落实人民监督员、特约检察员、专家咨询委员等制度,把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作为检察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转化为检察工作整改的重要内容。
(四)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畅通群众控告申诉渠道,深入开展文明接待活动,继续推行12309举报电话、民生检察服务热线,积极探索建立综合性受理接待中心、查询服务窗口,完善巡回接访、下访巡访、联合接访、检察长接待日等制度。完善公开听证、心理咨询等措施,探索建立涉检信访终结机制,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五)建立健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对办理的重大复杂案件、热点敏感案件、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群体性事件所涉案件等,在拟作出是否立案、批捕、起诉、抗诉和撤案等决定的每个环节,认真评估可能存在的不稳定因素,明确提出意见,科学制定预案,有效防止因执法不当激化矛盾或引发新的矛盾。
(六)建立健全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工作机制。推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品行调查、分案起诉、回访帮教等制度,探索对未成年的初犯、偶犯免除前科报告义务制度,建立对罪行轻微的老年人犯罪依法从宽处理机制,完善、规范轻微犯罪案件快速办理机制和刑事和解机制,提高运用法律政策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水平。
(七)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建立健全检调对接工作机制,对符合条件的民事申诉案件、轻微刑事案件,依托人民调解组织先行调解,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化解矛盾纠纷;建立不批捕、不起诉说理机制,依法释疑解惑,加强心理疏导,防止和减少涉检信访发生;推动健全刑事被害人救助工作机制,规范救助范围、标准和程序,协调有关部门对生活确有困难的刑事被害人提供资金救助、民政救济、社会保障、法律援助等。
(八)建立健全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机制。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充分发挥打击和预防犯罪等职能作用,促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强化刑罚执行监督和社区矫正监督,加强对服刑在教人员特别是监外执行罪犯、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帮教管理。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法律咨询等工作。立足检察职能不断拓宽工作领域,针对执法办案中发现的社会管理问题,及时提出消除隐患、堵塞漏洞、健全制度、强化管理的检察建议,协同有关方面共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三、实现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协作机制,努力实现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有机统一。我院要正确把握执法办案中的法律政策界限,注意运用政策指导办案工作,努力实现执法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有机统一。在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中,注意正确区分和处理好改革探索中的失误与职务犯罪的界限,执行和利用国家政策谋发展中出现偏差与钻改革空子实施犯罪的界限,职务犯罪与一般违法违纪的界限,切实保护国家工作人员依法履职、想干事干成事、想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积极性,同时依法严惩极少数国家工作人员以发展之名谋贪赃枉法之实的职务犯罪行为;在处理涉企案件时,正确区分和处理好企业依法融资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界限,资金合理流动与徇私舞弊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界限,企业经营中因不可抗力造成的经济损失与严重不负责任造成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犯罪行为的界限,依法保护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在查处企业工作人员涉嫌犯罪案件中,坚持从有利于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维护企业职工利益出发,依法支持企业自主创新。通过正确把握和适用法律政策,服务发展中的一个“快”字,营造招商环境中的一个“优”字,促进项目建设中的一个“好”字,努力促进形成干事创业、增比进位的良好氛围。更新执法观念,强化法治意识、程序意识、人权保障意识,不断提升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度,自觉把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贯穿于执法办案全过程,努力实现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有机统一。讲究执法办案方式方法,慎重选择办案时机,合法合理使用查封、扣押、冻结、没收和拘留、逮捕等强制性措施;注意从人民群众反映服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切实采取措施,着力解决检察机关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不公正、不廉洁、不规范问题,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用严格的程序和规范保证公正执法;注重对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的司法人文关怀,加强对失足者的教育挽救,体现现代法治的人文精神。严格执法纪律,严禁在办案过程中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活动,干预企业和市场主体合法自主的经营行为;严禁越权办案、违法插手经济纠纷;严禁以服务为名吃拿卡要,向企业乱拉赞助,坚决遏制执法办案中的消极腐败行为,确保自身公正廉洁执法,确保执法办案在依法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四、加强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公正廉洁执法水平
坚持把党的建设与队伍建设结合起来,持之以恒地加强教育、管理和监督,努力建设公正廉洁执法的高素质检察队伍。以党的建设带动和促进队伍建设。认真落实高检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党的建设的意见》,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学习型检察院”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按照中央政法委的统一部署,认真开展“发扬传统、坚定信念、执法为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在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执法司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巩固“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成果,完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长效机制。以庆祝建党90周年和人民检察创立80周年为契机,大力宣传检察工作和队伍建设成就,宣传具有检察特色、反映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突出抓好领导班子建设。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检察机关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完善和落实党组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制度,建立健全领导班子政治理论研讨、领导干部述学评学制度等,不断提高统筹谋划检察工作、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积极推进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快检察队伍管理机制改革步伐,推进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健全岗位练兵长效机制,广泛开展业务竞赛。深入实施人才强检战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检察业务专家、业务尖子和办案能手培养选拔,发挥高层次人才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建设。认真落实《关于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工作的意见》,坚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执法监督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关键,不断加大内部监督工作力度。突出抓好对领导班子、领导干部的监督,坚持和完善述职述廉、巡视、诫勉谈话、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等制度,探索对领导干部工作圈、生活圈、社交圈加强监督的途径和方式。毫不松懈地抓好自身反腐倡廉建设。认真落实《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两项制度”,严格执行检察机关领导干部廉洁从检若干规定,着力解决和防止以权谋私、以案谋私、违反规定办案等突出问题。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深入开展示范教育、岗位廉政教育,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建立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紧密结合检察业务开展检务督察,建立健全督察整改情况报告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坚决执行中央政法委提出的“四个一律”要求,以“零容忍”的态度严肃查处违法违纪问题,坚决遏制检察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消极腐败行为,促进自身公正廉洁执法。
第三篇:市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情况的统计分析
市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情况的统计
分析
市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情况的统计分析2007-02-02 21:53:37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新旧体制的转换、道德意识的危机、个体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化等等因素,使国家工作人员在生存方式的选择、个体观念的演变等方面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心理和心灵考验,一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下,以手中的权利作筹码,坠入了职务犯罪的泥潭。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愈演愈烈,新的犯罪形式不断出现。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涵盖面非常宽,既有以权钱交易为主要特征的
贿赂犯罪,又有以玩忽职守为主要特征的渎职犯罪,既有以枉法包庇为主要特征的徇私舞弊犯罪,又有以野蛮司法为主要特征的侵犯人权犯罪等等。为正确认识新形势下职务犯罪的发展态势,我们对2001~2005年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情况作一个轮廓式的描述,就腐败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作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2001至2005年,xx市院立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03件123人(贪污案46件,贿赂案20件,挪用公款案37件),大案80件,大案率为%;立查渎职侵权案件21件24人(滥用职权案1件,玩忽职守案3件,徇私舞弊案4件,侵权公民民主权利案13件),大案18件,大案率为%。立查贪污贿赂类职务犯罪嫌疑人123人,渎职侵权类职务犯罪嫌疑人24人。
二、案件的主要特点
1、从涉嫌罪名来看,立案查办的案件犯罪性质集中,贪污贿赂、挪用公
款仍然占据职务犯罪的主导地位。查办的124起职务犯罪案件,贪污贿赂类犯罪案件占到83%,渎职侵权类案件仅占17%。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类罪名有12个,5年来涉及的罪名仅有5个;渎职侵权类罪名将近40个,5年里涉及的罪名仅有8个。由此可见,查办职务犯罪新领域案件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2、从涉案领域来看,发案领域和发案部位增多,涉及面广。由于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相应的配套法规建设比较滞后,在某些领域甚至出现法律漏洞,客观地导致了腐败现象在一定时期向各个领域、各个部门蔓延的可能,不但司法、交通、银行、医药等热点行业职务犯罪时有发生,甚至一些所谓的“清水衙门”如教育、卫生等部门,也不再是一片净土,一些级别并不高的实权岗位,如财务、供应、保管、销售等岗位,成为职务犯罪的“高发地带”。通过近年查办的案件来看,国有企业、行政机关、金融系统、教育系统、卫生系统、粮食系统是案件的主发领域,其中国有企业单位发案61件,行政机关24件,金融系统7件,教育系统7件,卫生系统14件,粮食系统5件,通讯系统3件,司法机关1件。由此可以看出,虽然近年来查办行政事业单位案件有所上升,但国有企业仍是反腐败的主攻方向,这并不是说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何等廉洁,而是表明了我们的反腐视角还有待拓广,反腐力度还有待加大。近年来,人们对执法、司法领域的腐败问题深恶痛绝,然而纵观这些年查办的案件,仅仅查办了一起看守所民警渎职案,医疗卫生领域是这几年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医生吃回扣导致医药价格疯涨更是民众切齿痛恨的,然而查办该领域犯罪却微乎几微。观注并查办热点领域的腐败问题应该成为我们反腐的主要方向。
3、涉案嫌疑人年纪轻、学历高是近5年查办案件的显著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立查的这147名犯罪嫌疑人,从涉案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来看,年龄在35-50岁之间的有79人,35岁以下的有41人,50岁以上的有27人。由此可见,涉案人员呈现年轻化趋势。从涉案犯罪嫌疑人的文化程度来看,高学历人员犯罪呈上升趋势,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61人,高中文化程度的51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仅有35人。
4、从涉案人员的职级来看,具有一定管理权的中层干部发案不在少数。5年来,担任单位领导或部门领导的嫌疑人共69名,一般人员78名。
5、从案件的危害程度来看,重特大案件比例占到全部案件的80%。5年来共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类案件124件,其中贪污贿赂类大案80件,涉案金额均在10万元以上;渎职侵权类重特大案件18件。
6、职务犯罪群体化现象明显,重点部门重点行业职务犯罪案件多呈现为窝串案。5年来,共查办贪污贿赂窝案串案20件37人,发案单位包括金融系统、供电系统、粮食系统、卫生系统和教育系统。这些人“有钱同捞,有利同贪”,少则二、三人,多则四、五人,合伙贪污受贿,彼此心照不宣,常常是查一案挖一“窝”,带一“串”。这种群体性犯罪,较之单人犯罪,社会危害性更为严重,社会影响更为恶劣。
三、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首要基本特征,也是其本质特征,职务犯罪自然也不例外,其也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职务犯罪由于其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具有一定职务、掌握一定权力而表现出其比一般犯罪更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更大的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为:
(一)危害多数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职务意味着责任,意味着管理,其对象涉及人数多,涉及面宽,如果职务行为人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或滥用职权,就会损害多数人生命财产的安全。
(二)造成公共财产的大量流失
贪污、挪用等职务犯罪严重违反国家的财经纪律及有关法律法规,往往造成公共财产的大量流失,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为贪污、挪用行为人往往掌握有一定职权,掌握着数额较大的公共财产管理权、使用权等,如果他们私心严重,利欲熏心,就会不择手段违法违纪,侵吞、动用公款,就会造成大量公共财产的流失,就会造成比盗窃、抢劫、诈骗等犯罪行为更为严重的公共财产损失。
(三)腐蚀国家的肌体,危害国家的长治久安
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不仅严重腐蚀国家肌体和人们的灵魂,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降低国家和政府的声誉,严重破坏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且直接危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削弱国家的职能。同时,职务犯罪还必然阻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干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令的贯彻和实施,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
统一和尊严,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危害国家的长治久安。
四、探寻我市职务犯罪的成因
在论及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时,有一种观点职务犯罪的蔓延是我国步入现代化必须付出的代价,即所谓的代价论。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经济发展水平本身与犯罪率的升降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一个制度规划良好的国家,完全有可能在保持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维持低犯罪率,甚至出现犯罪率下降的现象,新加坡就是明证。相反,一个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国家,如果体制问题重重,却倒有可能出现职务犯罪泛滥的局面,不少非洲国家发展情况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因此,我们认为,分析我市职务犯罪形势走高的原因,主要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眼。
(一)政治体制存在的弊端是职务犯罪多的原因之一。我国是一个拥有2000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封建专制主义传统深深地根植在我们的民族性
格之中,尽管“五四”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不懈的反封建斗争,但是,由于专制传统根深蒂固,不可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就将其涤荡干净。因此,其余毒至今还在对人们的观念乃至制度建设产生消极影响。突出表现在:(1)个别部门或个别领导职位,权力过分集中,缺乏相应权力制衡机制,为个别领导干部滥用职权、以权谋私提供了便利条件。(2)干部管理体制还不甚完善,在干部的任用、考核、回避、调配、升降等环节,还有无章可循或不依法行事的问题。以至使干部能上不能下,能升不能降现象还比较突出,致使个别干部在擅权徇私时有恃无恐。(3)行政透明度不够。在一些行政环节,不公开、不民主,搞暗箱操作,加之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为职务犯罪的滋生提供了土壤。
(二)经济体制存在的弊端是职务犯罪多的原因之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
长足发展,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体制通过改革也得到了明显的优化。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市经济体制原有的弊端并没有完全消除,而且在改革过程还出现了一些新的体制性问题,并给职务犯罪的产生提供了机制性土壤。具体讲主要问题有:第一,多种所有制和多种分配制度并存产生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是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大一统,随着体制改革的深入,外资和个体经济等私有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如今私有经济已不再是国有经济的补充,而成了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其所占比例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私营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壮大了我市的整体经济实力,但另一方面私营经济固有的自私性也给国有经济的发展带了一定的冲击,一些私营实体为自身发展不惜损害国有经济,甚至采用行贿等犯罪手段拉拢腐蚀国家工作人员以谋取私利;有些
国家工作人员违反规定,自己开办私有经济实体,利用双重身份损公肥私,如此等等,从而成了贪污、贿赂、挪用公款等犯罪的直接诱因。同时,所有制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分配制度的多元化。多元化的分配格局使得一部分人首先富起来,尤其是私营经济的所有者。进而造成收入的不平衡。使得工资水平较低的国家工作人员产生了相对被剥夺感。为求得平衡,个别国家工作人员就会利用职务便利违法为自己谋取利益,从而引发职务犯罪。第二,政府干预过多。目前市场经济既是我国经济的主导样态,同时也是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而市场经济要求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资金、产品的分配尽可能通过市场这支看不见的手来完成,同时意味着政府应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市场干预,尤其是对微观市场的干预。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用“寻租理论”解释腐败现象时指出的那样,“保持行政管制,使部分人能够凭借特殊权力取得租金,对于
有这种机缘的人们是最为有利的,这较之通过剧烈的市场竞争增加利润要省力得多。如果这一切都清楚,根本的出路也就易于明确了。这就是解除对微观经济活动,包括厂商价格行为的行政管制,放开价格,健全市场,开展平等竞争——这正是我们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向。”但现在的问题是,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上下之间条块分割尚未完全消除,我们的市场开放还不够。我们政府的职能还没有完全实现转变,按照“寻租理论”,这就为职务犯罪的滋生埋下隐患。第三,新旧体制间存在的冲突。改革中一部分制度得到更新,但这些更新的制度并非都能与其它制度协调运行,有时会产生摩擦和冲突。这时个别国家工作人员就有可能采用规避法律的手法,为自己谋取私利。第四,改革中出现的制度真空。革旧布新是改革的主要特征,但有时候,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旧的制度废除了,但新的制度却没有及时建立起来;或者虽然建立了但不够完善,存在诸多漏洞。
这一方面会因为无章可循,使人无所适从,陷入失范境地,不经意间走上犯罪道路。同时,还有些人会故意利用这个机会为自己捞取好处,损害国家的利益。综上,职务犯罪的起伏与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环境的复杂程度联系密切。变革带来的各种社会矛盾的激烈碰撞,是刺激职务犯罪发生的最主要原因。
(三)国家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则是职务犯罪多的原因之三。导致这种思想偏差的因素有:第一,教育内容上存在的失误。改革开放以来,整个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教育也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我市的开放之路也是如此。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在教育内容上,却有急功近利的倾向。偏重知识、技能教育,轻视思想道德教育。无论学校还是工作单位在思想道德教育、尤其是政治思想教育上或多或少存在力度不够,甚至形式主义的现象。由此导致一些干部没能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政治觉悟低,不注意思想品德修养。认为只要专业知识学好,业务能力强,就是合格的国家工作人员。结果在工作中一旦遇到外因诱惑,就抵制不住,而为各种名利铤而走险,以身试法。第二,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想膨胀。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个别领导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把职权视为特权,一旦获取某种权力,总是千方百计利用权力谋取私利。而对于自己应尽的职责却经常玩忽职守。脱离群众,看不起群众,对人民群众的利益漠不关心。同时,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受西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一些国家工作人员向往腐朽的生活方式,贪图安逸,生活奢靡。衣食住行讲排场,上档次。如果正常的收入来源无法满足这些贪欲,往往就采取一些非法手段来攫取,并最终沦为人民的罪人。
五、构筑检察特色职务犯罪预防体系要立足于五个方面
针对以上对职务犯罪案件特点及原因的分析,我们认为,当前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应当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于惩处,擎好“打击”这面旗
社会发展中犯罪的现状决定了我们的斗争策略和应对措施。从近5年查办的职务犯罪的情况看,当前职务犯罪尚处于高发阶段,遏制职务犯罪蔓延发展,打击不可缺少。离开了对职务犯罪案件的查处,预防和惩处职务犯罪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只有对“已然”的职务犯罪分子予以严厉打击,打消逃避侦查、逃避制裁的侥幸心理,才能促进职务犯罪人和那些具有职务犯罪倾向的人认识到“法不可违,罪不可犯”,这也是全面行使检察职能的题中应有之意。加大打击力度,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坚持依法打击不松手。继续从领导力量、工作重心、人财物等诸方面,向自侦部门倾斜,持之以恒地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
力度。二是坚决突出打击重点,体现法律威慑力。把办案的重点集中到“三机关一部门”等重点职能部门。要集中精力查办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做到露头就打,及时准确。在办案中敢于排除干扰阻力,勇于并善于冲破人情网、关系网,坚决做到依法查处,不枉不纵,保持查办职务犯罪的声威。三是坚持专门机关与群众路线的结合,依靠全社会的参与,群策群力强打击。加大举报宣传,延伸发现职务犯罪的触角。重视并加强与纪检监察、行政执法机关和其他有关单位的联系配合,进一步疏通联系的渠道,发现犯罪及时移送、及时查处,形成打击犯罪的合力。
(二)立足于思想教育,做好“内因预警”这篇文章
检察机关要突出检察业务特点,全面落实检察环节上的各项综合治理措施,结合履行检察职能开展法制宣传工作。针对特定时期的职务犯罪倾向,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群众所喜闻
乐见的各种形式,如新闻发布会、大要案追踪、以案说法、电视专题报道等,进行法制宣传,既对公职人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促使其自觉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其政治法律意识,强化其守法观念,使其基于精深的政治理论素养而对职务犯罪“不能为”,慑于法律的威严而对职务犯罪“不敢为”,又增强群众同职务犯罪作斗争的意识,使群众认清犯罪的危害性,增强抵御犯罪的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三)立足于管理机制,堵塞“制度不健全”这个漏洞
检察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必然触及发案单位在规章制度方面存在的不健全乃至疏漏等问题。在作好打击职务犯罪工作的同时,要针对发案单位所存在的问题作好“堵漏”工作,杜绝“跑、冒、滴、露”现象的发生,保证各种规章制度健全、有效,既防止出现相互交叉的互容现象,又要防止出现彼此缺乏必然联系的“断条”现象,使规章制度形成连接
有序的链条,不给职务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
(四)立足于预防职能,搭建好“超前防范”这个平台
一是强化办案人员个案预防意识,增强主动性和自觉性。要结合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精心选取其中带有典型性、普遍性的个案,结合办理案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针对具体案件和发案单位的情况,以案例分析、法制讲座等形式向发案单位、部门乃至整个行业体系进行教育和警示。二是深化行业系统预防,推进社会化大预防。要积极争取党委对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领导,推动建立党委领导下的社会化预防职务犯罪核心机构和网络体系,借助党的领导权威实现党风廉政建设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同步发展。要抓住各行业、系统不同的特点,着力于丰富行业和系统预防的内容,在信息沟通、预防宣传、制度建设、干部管理和犯罪移送等方面加强联系配合,形成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合力。
(五)立足于制约机制,作好“全方位监督”文章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这几年查办的案件反复地论证着这一论述。检察机关作为宪法规定的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严格执法、加强监督无疑是其天职所在。要建立健全法律监督为龙头,与有关部门共同织就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党派监督、群众监督的监督大网,使每个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在行使职权时事事、时时、处处受到应有的监督和制约,使其合理、有效地行使手中的权力。最近,中共中央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这是一个重要的反腐和防腐举措,必将对推动我国反腐败斗争产生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应认真学习和领会精神实质,并结合实际制定可操作性的制度和规章,确保该《纲要》落到实处,以推动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发展。
第四篇:市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情况的统计分析
市检察院查办职务犯罪情况的统计分析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过程中,新旧体制的转换、道德意识的危机、个体观念生活方式的转化等等因素,使国家工作人员在生存方式的选择、个体观念的演变等方面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心理和心灵考验,一部分国家工作人员在金钱和物质利益的诱惑下,以手中的权利作筹码,坠入了职务犯罪的泥潭。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愈演愈烈,新的犯罪形式不断出现。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涵盖面非常宽,既有以权钱交易为主要特征的贿赂犯罪,又有以玩忽职守为主要特征的渎职犯罪,既有以枉法包庇为主要特征的徇私舞弊犯罪,又有以野蛮司法为主要特征的侵犯人权犯罪等等。为正确认识新形势下职务犯罪的发展态势,我们对2001~2005年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情况作一个轮廓式的描述,就腐败的特点、成因及预防对策作一汇报。
一、基本情况
2001至2005年,xx市院立查贪污贿赂犯罪案件103件123人(贪污案46件,贿赂案20件,挪用公款案37件),大案80件,大案率为77.7;立查渎职侵权案件21件24人(滥用职权案1件,玩忽职守案3件,徇私舞弊案4件,侵权公民民主权利案13件),大案18件,大案率为85.7。立查贪污贿赂类职务犯罪嫌疑人123人,渎职侵权类职务犯罪嫌疑人24人。
二、案件的主要特点
1、从涉嫌罪名来看,立案查办的案件犯罪性质集中,贪污贿赂、挪用公款仍然占据职务犯罪的主导地位。查办的124起职务犯罪案件,贪污贿赂类犯罪案件占到83,渎职侵权类案件仅占17。刑法规定的贪污贿赂类罪名有12个,5年来涉及的罪名仅有5个;渎职侵权类罪名将近40个,5年里涉及的罪名仅有8个。由此可见,查办职务犯罪新领域案件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2、从涉案领域来看,发案领域和发案部位增多,涉及面广。由于我国正处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相应的配套法规建设比较滞后,在某些领域甚至出现法律漏洞,客观地导致了腐败现象在一定时期向各个领域、各个部门蔓延的可能,不但司法、交通、银行、医药等热点行业职务犯罪时有发生,甚至一些所谓的“清水衙门”如教育、卫生等部门,也不再是一片净土,一些级别并不高的实权岗位,如财务、供应、保管、销售等岗位,成为职务犯罪的“高发地带”。通过近年查办的案件来看,国有企业、行政机关、金融系统、教育系统、卫生系统、粮食系统是案件的主发领域,其中国有企业单位发案61件,行政机关24件,金融系统7件,教育系统7件,卫生系统14件,粮食系统5件,通讯系统3件,司法机关1件。由此可以看出,虽然近年来查办行政事业单位案件有所上升,但国有企业仍是反腐败的主攻方向,这并不是说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何等廉洁,而是表明了我们的反腐视角还有待拓广,反腐力度还有待加大。近年来,人们对执法、司法领域的腐败问题深恶痛绝,然而纵观这些年查办的案件,仅仅查办了一起看守所民警渎职案,医疗卫生领域是这几年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医生吃回扣导致医药价格疯涨更是民众切齿痛恨的,然而查办该领域犯罪却微乎几微。观注并查办热点领域的腐败问题应该成为我们反腐的主要方向。
3、涉案嫌疑人年纪轻、学历高是近5年查办案件的显著特点,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立查的这147名犯罪嫌疑人,从涉案犯罪嫌疑人的年龄来看,年龄在35-50岁之间的有79人,35岁以下的有41人,50岁以上的有27人。由此可见,涉案人员呈现年轻化趋势。从涉案犯罪嫌疑人的文化程度来看,高学历人员犯罪呈上升趋势,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61人,高中文化程度的51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仅有35人。
4、从涉案人员的职级来看,具有一定管理权的中层干部发案不在少数。5年来,担任单位领导或部门领导的嫌疑人共69名,一般人员78名。
5、从案件的危害程度来看,重特大案件比例占到全部案件的80。5年来共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类案件124件,其中贪污贿赂类大案80件,涉案金额均在10万元以上;渎职侵权类重特大案件18件。
6、职务犯罪群体化现象明显,重点部门重点行业职务犯罪案件多呈现为窝串案。5年来,共查办贪污贿赂窝案串案20件37人,发案单位包括金融系统、供电系统、粮食系统、卫生系统和教育系统。这些人“有钱同捞,有利同贪”,少则二、三人,多则四、五人,合伙贪污受贿,彼此心照不宣,常常是查一案挖一“窝”,带一“串”。这种群体性犯罪,较之单人犯罪,社会危害性更为严重,社会影响更为恶劣。
三、职务犯罪的社会危害性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首要基本特征,也是其本质特征,职务犯罪自然也不例外,其也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职务犯罪由于其犯罪主体的特殊性——具有一定职务、掌握一定权力而表现出其比一般
第五篇:加强和改进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调研报告
加强和改进查办和预防渎职犯罪工作的调研报告
高港区人民检察院反渎职侵权局
一、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大查办和预防渎职犯罪力度
1、进一步加强举报宣传工作。要通过宣传,使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了解检察职能,了解检察机关直接受理渎职犯罪案件的管辖范围、立案标准和办案程序,增加检察工作透明度,便利群众举报,从而激发公众举报热情,扩大案源,推动查办和预防渎职犯罪工作深入开展。
2、保持打击锋芒,坚决惩治各类渎职犯罪。特别是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严格依照刑法的相关规定,加大对重点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对造成公共财产重大损失,可能存在失职、渎职现象的职务行为,要克服畏难情绪,主动出击,认真甄别,依法处理,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坚持多策并举,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积极争取党委的领导、人大的监督和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把预防职务犯罪进一步融入反腐败斗争的总体格局。要立足检察职能,结合办案,加强对职务犯罪发案规律的研究和典型案件的剖析,积极提出检察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继续加强警示教育和预防宣传,促进廉政文化建设。
4、加强队伍建设,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要教育干警深刻认识加强查办和预防渎职犯罪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工作责任感和紧迫感。广泛开展岗位“学、练、赛”活动,着力提高执法办案能力。加强以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为重点的纪律作风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督机制,为做好新时期查办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纪律保障。
二、提高侦查办案水平,实现数量与质量、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1、讲究侦查艺术,全力收集证据。立案与强制措施同步,将强制措施上升为侦查手段依法灵活运用,根据办案需要,该拘留的及时拘留,有必要逮捕的及时逮捕,充分发挥强制措施的威慑作用;传讯与搜查同步,以搜查引导侦查,通过搜查抓赃,抓物证、书证,以此作为审讯的抓手,促使嫌疑人彻底交待问题而突破案件;审讯与取证同步,边审讯,边取证,边印证,形成审讯、供述、取证、印证的良性循环,构筑完整的证据链条。
2、以提高证据质量为核心,全面收集证据。切实强化全面取证的意识,既注意收集嫌疑人有罪、罪重的证据,又收集无罪、罪轻的证据;既注意收集能够直接、正面揭示和证实案件真相的证据,又注意收集可以间接、侧面揭示证明案件事实的辅助证据,使主证与辅证、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人证与物证等能够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和证据体系。
3、强化科技强检措施,及时固定证据。充分利用询问监控系统,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实时监控,并全程跟踪录音录像,直接运用手提电脑录入讯问笔录,对全面收集的证据进行固定。同时,侦查部门还邀请刑检部门通过局域网和审讯监控系统,提前了解自侦案件有关证据材料,随时发现问题提出补充意见和固定证据的建议,使运用科技手段固定的证据能够在媒体示系统得到充分展示,从而达到指控犯罪、证实犯罪、防止翻供的目的。
三、拓宽预防工作领域,完善预防工作机制
1、搞好超前预防
超前预防是指在犯罪行为发生前,运用各种预防机制,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减少引发职务犯罪的各种可能性,将犯罪苗头消灭于萌芽状态。如针对容易发生职务犯罪的行业和部门,建立检察联络员制度,加强联系,沟通信息,发现苗头性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把预防工作做在前面;主动深入到案件多发、易发的重点系统和单位,与有关单位加强联手预防,把预防的着力点放在重点部位和重点人员 上,经常分析犯罪动态,研究预防措施,着重加强法制宣传和立章建制,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权力的滥用,争取从主观上消除不良思想和犯罪动机,从客观上减少犯罪分子可以利用的条件,做到教育在先,防范在前;加强犯罪预测,经常分析和研究一个时期内,容易发生职务犯罪的行业和人员,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深入到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搞好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发现动向和问题,及时提出预防对策和措施。
2、加强宣传预防
扼制渎职犯罪需要依赖全社会整体预防能力和整体免疫力的提高。加强法制宣传预防是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充分利用新闻媒体这个宣传阵地,主动与当地电台、电视台、报社建立联系制度,采取投稿、案例曝光、采访、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法制宣传,把宣传面扩展到家家户户;编印检察宣传资料,将有关常用法律知识、党员干部关心的法律问题和典型案例等内容编印成册,发至有关部门和单位,为他们学法、守法、用法创造条件;成立法制宣传小组,建立以检察长、中层干部和办案骨干为主体的法制宣传队伍,不定期地深入到有关系统和单位,进行专题宣讲,坚持送法上门;开设廉政法制讲座,利用党团校举办干部培训班,派员讲授法制课;开展反腐败成果展览,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以案释法,以案警人。
3、实行参谋预防
社会管理中无章可循、有章不循和规章制度不健全是目前职务犯罪多发、高发的重要原因。只有结合办案,深入调查研究,才能找准问题的症结,寻找预防、治理渎职犯罪的可能性对策,为党政机关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当好参谋。如针对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渎职犯罪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搞好调查研究,及时分析犯罪特点、规律、产生原因及动向,提出预防对策和建议,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写出专题报告,建议党委政府域主管部门采取 相应措施,防止和克服决策疏漏;对发案较多的重点系统和单位,组织力量,认真进行剖析,并针对案发的特点、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形成专题文字材料,供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参考,以引起重视;将参谋预防推向社会,以成立职务犯罪研究会等形式,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力量,参与职务犯罪预防的调研工作,为预防和减少渎职犯罪的发生,共同出谋划策。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