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及对策探究(5篇)

时间:2019-05-13 12:4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及对策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及对策探究》。

第一篇: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及对策探究

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及对策探究

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承载着大学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水平;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将来的前途和命运。新形势下,有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导致伦理道德缺失现象的发生。如何有效地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是摆在所有高校学生工作者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一、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的类型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但仍有少数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主要有以下类型:

1.公德意识缺乏

公德意识是指大学生在公共卫生、公共秩序和公共财产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素质。少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公德意识缺乏。随地吐痰、乱扔杂物、课堂上手机铃声响起、图书馆自习室占座、买饭不排队、“课桌文化”、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宿舍“长流水”、教室“长明灯”等现象比较普遍。

2.诚信意识淡薄

诚信,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承的道德规范。生活阅历相对较少的大学生还不能完全了解诚信品质对一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性。对因诚信缺失所带来的严重后果没有足够的认识,导致了大学生诚信危机的产生。考试作弊、抄袭论文、恶意拖欠学费、欠贷不还、制造虚假履历、网络道德失范等现象屡屡在校园里出现。

3.信仰迷惘

信仰是指人们对某种宗教或某种主义的极度信服和尊重,并将其奉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行为规则。从总体上来看,当代大学生信仰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对未来、社会、职业、生活充满向往。也有少数大学生信仰模糊,他们的信仰明显地呈现出多元性、波动性、盲目性、模仿性和迷信性等特点。在大学校园里,自由主义、存在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都有一定的市场,球星、影星、歌星等都可能成为大学生的崇拜对象,少数大学生对各种充满迷信色彩的宗教、文化十分热衷。

4.自我意识过强,包容性较差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我的意识,包容即宽容、大度。少数大学生强烈关注自我,有较强的优越感和自信心,总是从自我的角度、标准去认识、评价和行动,容易出现自我中心倾向。自我中心者考虑问题和做事都从“我”出发,不能进行客观的思考和分析。一些大学生自以为是,过分追求个人发展,强调个人价值的实现,沉醉于个人或几个人的小圈子里,不能容忍任何的不同意见,人际关系不和谐。

5.道德品质下滑

道德品质,又称“品德”、“德性”。指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个人思想和行为中的体现和凝结,是个人在一系列道德行为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当前,大学生总体道德品质是好的,他们对人生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对基本道德认识比较清楚。这是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但仍有少数学生道德品质下滑,出现了盗窃、打架、聚众斗殴和持械伤人等事件,甚至出现了投毒等恶性事件。

二、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的成因

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的凸现,表面上是学生的个人行为,实际上与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为了让高校伦理道德教育工作能有的放矢,就要追根溯源,透过现象,找出内在原因。

1.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冲击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以及以互联网和数字通信工具为代表的新型信息渠道的普及,信息交流空间进一步扩大,大学生接触的信息量成几何级数上升。一方面,他们思想更加活跃,自由,开放,能跳出传统视野,用更广阔的视角看待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又缺乏社会经验,文化选择能力薄弱,批判鉴别能力不强,思想意识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一些不良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趁虚而入,给大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宋小红老师说上帝已经死了,我们就不用受到上帝的束缚,我们要求人性的解放,自由·····

2.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体制的变革带来的负面影响 当前,我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一项空前庞大而又无比复杂的社会工程,经济发展、政治改革、文化进步三方面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经济成分的多样化所导致的多种利益矛盾,必然给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带来更复杂的局面。这一切都与大学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他们一方面以极强的责任感,浓厚的忧患意识和日益强烈的参与意识,关注着社会发展和变革的进程,思考着与自己密切相关的问题。另一方面,金钱、权力、名誉成为人们争相追逐的目标,腐败的滋生、社会上的不公平等现象给大学生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冲击。

3.网络的发展带来的冲击

网络的开放性引发道德价值取向紊乱,导致大学生道德观念复杂化。首先,由于大学生识别能力偏弱,面对网络呈现的诸多不良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道德文化等极易产生迷惘。其次,网络的虚拟性减弱了道德规范的约束力,导致部分大学生人格扭曲。在网络中,人与人的交往是间接的“人机交往”,容易摒弃道德约束和规范要求,与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形成强烈反差,这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人格异化。其三,网络的自由性弱化了道德责任感,导致大学生个人主义滋长。在网络这个“自由”的社会里,外在的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法律法规对人的行为的制约与惩戒力度不足,大学生的道德责任感弱化,自由意识泛滥,甚至将违反道德规范的网上活动视为自己技术高超的表现。

4.独生子女的缺点

目前大学生群体已进入独生子女时代。由于他们成长环境的特殊性,许多人身上表现出了不容忽视的缺点。他们依附性强,自理能力差,适应大学生活的时间延长,对于大学新的环境感到束手无策,焦虑不安。他们在人际交往上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乐于交往,但另一方面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表现出自私、嫉妒、感情易冲动的不良特征。他们群体观念淡薄,协作意识差,行动上往往不能顾全大局。他们由于经济条件有明显的优越性,在生活上不够勤俭节约。他们感情脆弱,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差,一方面表现为充满自信,思想活跃,另一方面又经不起挫折,承受挫折的心理能力较差。

5.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和方式存在不足

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德育因其内容单薄、方式陈旧已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创新意识教育、整体意识教育、坚韧品质和优良心理素质的培养等教育内容的欠缺让德育工作捉襟见肘;过于偏重说教的教育方式使高校在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略显吃力。高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有事实上的偏差,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厚专业、薄人文”的现象。综合评价体系中智育成绩的高低成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这种评价体系造成了部分学生的社会公德水平、心理适应能力和行为控制能力与智力水平出现了较大的反差。

三、提高大学生伦理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

伦理道德的缺失,必然影响大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将可能导致社会公德水平的滑坡,因此必须对此现象进行干预。干预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就是对缺失成因的消解。要消解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就要从多方面进行共同努力,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参与和配合,真正形成一个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伦理道德教育新局面。

1.推进荣辱观和公民道德教育,弘扬传统美德

胡锦涛主席发表的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精辟概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体系,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党中央继承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努力建立的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全体公民的基本道德准则。高校要推进荣辱观和公民道德教育,明确当代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明确公民道德建设的判断标准和基本要求。在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品质;引导学生杜绝危害祖国、背离人民、愚昧无知、好逸恶劳、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违法乱纪、骄奢淫逸的行为。通过开展教育活动,弘扬传统美德,内化大学生提升自身伦理道德素质的需求,养成良好的伦理道德品质,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个人的理想与奋斗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去。

2.积极建设校园文化,营造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学生到大学来,不仅仅是来学习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大学里感受一种文化熏陶。环境和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生活在一种环境中,耳濡目染,日久天长,人们就会熏陶成共同的风尚和气质。高校必须构建高雅的、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提炼各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形成良好的校园风尚,并使其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一是要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二是深入开展“大学精神、大学文化、大学形象”教育活动。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参与性强的校园文化活动,让校园浓厚的学术氛围、活泼健康的文化气息,陶冶他们的情操,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从而形成求真、求善、求实的积极心态。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三是要树立一批大学生个人和集体先进典型,集中凝练当前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使教育更有说服力,更具导向性,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全体大学生全面发展。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教育内容

大学生良好伦理道德品质的形成,仅靠学校的教育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大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提升伦理道德素质。首先,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道德情感的培养,利用社会上的有利因素和校内教育相结合,来抵消或消除校内外的消极因素。不同的道德情境可以激活、丰富大学生的道德情感。通过开展社会调研、社区服务、智力扶贫、勤工俭学、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大学生了解社情民意、融合道德理论,增强关心他人、关心社会、关心自然、乐于奉献的道德情感。其次,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丰富,有着大量鲜活的素材和实例,可以使大学生产生在课堂上体验不到的心理感受和道德体验,从而深化责任感、使命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情感等道德素质,有利于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理想人格。

4.抓好诚信品德教育,培养责任意识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性道德规范,是做人的根本,更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构建完善的诚信教育体系,创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文化氛围,真正把大学生的诚信教育渗透到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首先要充分利用“两课”主渠道,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新内容。通过开展“明礼•诚信”、“诚实守信,快乐人生”等主题教育,注重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其次要改善高校的育人环境,营造诚信的育人氛围。校园是大学生主要的学习、生活场所,学校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高校应规范学校的活动,把“诚信”作为学校行为的基本准则。高校还应要求教师不仅要从伦理道德认知上教给学生诚信,还要帮助学生用诚信来规范日常行为,逐步将诚信内化为自觉的行动。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助学贷款、倡导诚信考试等具体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直观、深刻地感受到,诚信是一种品质,是一种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

5.做好网络思想教育,规范网上行为

通过多种途径切实做好网络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一是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整个教育过程,帮助学生识别网络传播思想、价值取向、道德文化的良莠,去伪存真。二是更新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网络信息素质。高校要组织系统的网络知识讲座和选修课,普及网络知识;还要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促使大学生树立自律意识和正确的网络观,增强道德责任感。三是健全监督管理,建立网络管理和监控机制。要提高网络宣传的针对性和宣传质量,及时了解网上信息,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控和引导,发现大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要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增强约束力,规范大学生网上行为。

第二篇: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

一、高校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

总体来说,当代大学生能够做到诚实守信,其思想道德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事件不断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诚信缺失。如今大学生考试作弊,抄袭作业,抄袭毕业论文和在评奖评优上,各种信息的弄虚作假等现象屡禁不止,而且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大学生作弊出现了新的特点:一是作弊队伍不断壮大。考试作弊、抄袭论文等不仅是差等生的“专利”,许多学生干部和优秀学生为奖学金和评优也加入作弊的行列。二是作弊手段不断翻新。由过去的夹带小抄发展到替考、手机发短信等,甚至出现了帮助学生作弊的考试专用笔。三是作弊心态发生了变化。过去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不光彩的事情,所以作弊时偷偷摸摸,而现在学生作弊时则十分坦然,好像考试作弊、抄袭论文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2.生活诚信缺失。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助学贷款违约现象严重。有许多学生毕业后以种种借口拖欠贷款不还,甚至以隐瞒工作单位、联系地址等方式逃避还贷。二是弄虚作假,骗取特困生补助。有些学生家庭经济并不困难,但为了获取补助,出具虚假的经济困难证明,给学校的特困生认定工作增加了难度。三是故意拖欠学费。四是同学之间不讲信用,欠钱不还。

3.就业诚信缺失。学生在就业时不如实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给简历“注水”,提供虚假的推荐材料。有的学生随意违约,毕业后,由于求职心切,就漫天撒网,向许多用人单位投递简历。遇到愿意接受的单位,往往欠缺轴向考虑就仓促签约,但又不安于现状,仍继续寻求,发现更好的单位,就违约另签约,不但损害了学校的声誉和形象,而且损害了用人单位的利益,造成了大学生择业与就业的混乱局面。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诚信缺失是多种因素合力的结果,既受社会环境、高校教育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又受家庭环境、学生自身等主观因素的影响。

1.社会环境的错位。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封建残余思想的负面影响。长期以来,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上,虽然形成了“童叟无欺、相互礼让”等讲诚信的传统美德,但人们的诚信意识也存在着扭曲的一面。“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老实人吃亏”等古训仍占据着人们的头脑。二是我国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社会上出现的失范行为和现象不能得到应有的制约制裁。如从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产品、坑蒙拐骗经营到社会政治领域的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浮夸虚报、搞形式主义等,这一切都对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

2.高校教育的偏失。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校的教育历来是重智轻德,在学生的智力培养和道德引导上一手硬一手软,对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中出现的失范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二是教育方式、方法不当。高校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采取说教、灌输的方式,没有从学生身边的事情和生活细节入手,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的政治说教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三是高校内部管理的不规范。某些高校存在招生舞弊、乱收费等不诚信现象,同时,在对违纪学生处理、奖学金评定、党员发展等工作中出现走后门、开绿灯等不公正现象。四是+过程中,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好坏,忽视对其思想道德的教育和日常行为的规范、矫正。另一方面,家长自身的不诚信行为严重影响着子女,对子女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直接的影响。

4.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当代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思想活跃,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但同时又任性好强,辨别能力差。而且他们在年龄、心理、生活阅历等方面尚不成熟,极易接受不良现象的影响,从而导致在学习、生活和就业等各方面的诚信缺失。

第三篇:浅析当代大学生伦理道德价值观现状及对策

浅析当代大学生伦理道德价值观现状及对策

王***

(中国***大学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系,*** **********)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失范现象频频暴露在媒体上,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伦理道德价值观特征的现状及成因作分析, 探讨了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伦理道德价值观教育的必要性, 提出了高校应结合时代特征和大学生特点, 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伦理道德价值观。

关键词:大学生;伦理道德失范;道德教育

1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伦理道德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倾向、新问题,近年来,因大学生伦理道德失范造成的各类事件屡屡见诸于新闻媒体。面对当代大学生伦理道德失范现象新问题层出不穷、社会消极影响越来越广泛的形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种变化的原因,探索行之有效的引导和教育方法,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2.大学生伦理道德现状

2.1违法犯罪事件不时出现

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是道德缺失的突出反映。近年来,各高校每年都会有几起打架斗殴、盗窃、诈骗、赌博等违法事件, 甚者是大学生开车撞人杀人事件。因此, 高校内的性犯罪案件也不时引起媒体及社会的关注。

2.2婚姻恋爱观的混乱

爱情永远是高校里的一个焦点话题, 但如今本应该纯洁的恋爱过程却出现了一些不纯粹的杂质。大学生中快餐恋爱、多角恋爱等现象的增多, 婚前同居行为、堕胎行为的发生, 不仅如此,不少女大学参入到色情业,无疑对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无不反映出新时代一些大学生婚恋观的模糊与混乱。这样的游戏化、不负责任的婚恋态度, 让一些大学生在恋爱中受到了心灵、身体的双重伤害。

2.3价值观的转变

社会转型时期, 新价值观的产生, 给人们带来了遵守新行为规范的压力。市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然导致各种新思想的产生, 产生于新环境下的各种价值观必然触及人们传统的价值观和利益, 甚至产生冲突。如个人主义和消极自由主义、暴力浪漫主义等思想观念的形成都会给社会带来消极影响, 这些思想使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只关注自己的利益, 或是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多元的价值观让一些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无所适从, 在市场经济背景中, 西方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潮也影响到了大学生的价值观, 使得思想单纯、阅历浅薄的学生走入企图。

2.4 大学生道德诚信丧失

当前,“言行不一”的不良现象已经成为一些大学生的习惯,尤其是诚信意识遭遇危机。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主要有:舞弊现象严重,大学生考试作弊,论文作弊造假现象严重;恶意拖欠学费,大学生归还贷款率低已成为制约国家助学贷款发放的重要原因;恋爱动机不诚,大学生恋爱动机中,性满足、情感亲密、自我确认、自我证明的动机比结婚的动机占有更大的比例;制造虚假履历,在就业时许多学生制造泡沫自荐书、虚构教育背景、随意多家签约与毁约;网络道德虚拟,在虚拟网络中人的行为的符号化,使一部分学生在网络里互相谩骂、攻击、发表不负责言论的行为;诚信观念迷茫,由于社会上诚信吃亏、不讲诚信获利的现象屡见不鲜。大学生伦理道德价值观失范的原因分析

3.1主观原因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 有敏感、冲动、心理素质不稳定的特点。他们离开熟悉的家乡环境, 进入大学校园后, 与以前的亲友分隔两地, 而大学校园内的环境也相对自由、宽松, 失去了以前的各种约束, 再加上当今大学生道德观自我培养意识不强, 容易不自觉地放纵, 使自我认知发生偏差。种种原因综合在一起, 给大学生伦理道德失范的发生提供了一个心理温床。

3.2客观原因

3.2.1社会环境的变化造成大学生思想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利益机制的驱动,物质文化高消费的诱惑,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不断地发生变化。市场经济的发展虽然增强了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公平意识,但同时也使他们忽视了集体主义观念,更加重视物质价值。他们既关注社会的发展,同时更关注自身的发展,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舒适的生活,为实现目标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信念。因此, 在高校中既有高尚的思想情操, 又有低级趣味的腐朽意识;既有进步的思想认识,又有落后的陈腐观点;既有正确的、积极的思想情感,又有错误、消极的思想意识。

3.2.2学校德育教育的失败致使大学生伦理道德的缺失

从目前我国学校教育的整体现状来看, 从基础教育开始, 德育教育目标存在空泛化、理想化现象, 缺乏情感, 对社会公德素质的培养过于单薄, 投入不够, 流于形式, 缺乏力度和针对性, 德育教育过程中忽视人的本性。对学生公德的评价, 往往不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导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认知与践行相背的状况, 造成口是心非、知行不一的后果。由于基础阶段学校德育教育的失误, 使得

高等院校的学生社会公德缺失和背离。另外, 现在大学校园中德育教育课程主要是开设邓论和马哲这样的必修课, 由于这些课程理论性较强, 致使很多学生学得乏味, 上课逃课的现象严重, 这违背了设立此课的初衷,这种德育目标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大学教育实际、脱离学生思想实际,忽略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3.2.3 家庭教育环境中的不利因素

家庭环境对大学生产生伦理道德失范现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家庭关系的和谐度和家庭成员本身的道德教育的影响两方面。一方面,关系融洽的家庭会经常与在外求学的孩子沟通,了解其思想变化,让大学生即使离开了家,也受到家庭规范的约束,同时也缓解心里的孤独感;相反,关系不够融洽的家庭对子女的关心度或约束力都比较弱,容易让孩子产生孤独感。另一方面, 目前的大学生都是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很多都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的溺爱和娇惯,逐渐形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的思想观念。

3.2.4同辈群体对伦理道德失范现象的漠视

由于不时看到大学校园内的种种伦理道德失范的事件, 大学生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了。加上在此类事件出现时, 学校处理手段的隐蔽化, 让学生越来越漠视此类事件, 这种态度的彼此影响, 使道德约束力在学生之间的作用甚微。

3.2.5大众媒体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导致大学生伦理道德观的混乱和偏差。当前, 教科书上传统教条式的引导对学生们已经难以起到作用, 而教师和家长对学生们的道德素质的正面影响也比较微弱, 与此同时, 社会媒体的宣传和报道却让学生们接触到更多另类的道德观。学生们看到, 上流社会的人和走在时尚前沿的人是这样生活的, 这些宣传对学生们婚姻观的影响是使他们失去了正常的道德判断标准, 使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充满了实用主义、游戏主义和潮流主义的色彩。

4加强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4.1改革大学德育课程的设置

针对大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学校应该改革大学德育课程, 变革先前的枯燥乏味的被动式授课方式, 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因素,采取以学生为主的授课形式, 可以以案例讨论或小品的形式, 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 在讨论或角色扮演的过程中, 净化个人的思想。此外, 开设诸如职业道德、交际艺术、工作生活礼仪、爱心情感培养、性伦理等内容的课程, 既能起到吸引学生的作用, 又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 并为将来走向社会走向工作岗位作好准备。

4.2充分发挥教师的影响作用

现在大学教育,教师与学生接触的并不是很多,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却很大, 学生正处于在走入社会的迷茫阶段, 学生的行为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其影响, 如果教师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正确引导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另外, 学校也应该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 创建公平公正的校园环境, 使教师和学生能够有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

4.3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一方土养一方人,同样的,优秀的校园文化也能造就优秀的人才,高等教育作为国家主流文化的传播者,对青年学生具有文化导向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从内容到方式以及所形成的文化氛围, 使校园内的每个人在潜移默化之中, 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等各方面与现存社会趋同, 实现对人的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 从而达到社会整合的目标。所以,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而这种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靠学校的规章制度,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在校园中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 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 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能力素质都可以得到全面的提升,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

4.4加强道德教育的社会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书本的教育永远比不上实践的效果,伦理道德教育也一样,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 才能在大学生的心目中真正扎根发芽。高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开展各种活动, 为学生创造各种道德实践的机会, 如开展的下乡活动、送爱心活动、救灾现场等等。只有通过接触社会,才能了解社会, 在不断地经受困难和挫折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为进入社会做一个心理准备。

5结论

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支柱,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同时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三方的共同努力,整个社会都有责任行动起来净化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郑超欣,于建星.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伦理思考.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3(9)

[2]李远贵.论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4(12)

[3]毅力.浅谈德育课的改革和定位.现代农业.2009

[4]孙伟.网络时代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2003(2)

[5]郝春梅,吴波, 王淑清.大学生伦理道德建设现状及思考[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1)

[6]杨玲.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状况的实证性思考[J].成才之路.2008(1)

[7]郭雪清,林长强.对大学生伦理道德教育的几点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增刊),2000

作者简介:******,19***年,男,汉族,山东****,中国****大学工商管理系**

***,********,联系方式:151********

第四篇:大学生荣辱观缺失现象分析

大学生荣辱观缺失现象分析

丁宏 《 中国青年报 》(2014年06月16日02 版)

当代大学生身处高速发展的物质时代,亲身体会到经济繁荣的实惠,极大地享受了高科技带来的便利。与此同时,不可忽视的是中国优秀的核心传统道德——荣辱观,在一些学生中渐渐淡忘且悄然缺失,并产生一系列负面现象。

荣辱观缺失现象

如今,少数大学生,为获取一己私利,不惜伤害他人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认为通过金钱等功利性的手段就可以解决自己的某些劣迹行为。有的学生在入党、评优等方面的“积极努力”,不过是为了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更有甚者通过走后门、送礼物等违反道德和违法违纪的方式寻求老师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予以帮助。笔者认为,这种投机取巧的行为恰恰体现了少数大学生荣辱观念不强,自尊心、羞耻心和上进心的缺失。

处在我国社会转轨的大变动时期,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大,就业压力的增大以及一些社会不公现象的出现,有些大学生开始不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当社会上对一些家长权钱交易不良行为的纵容导致的问题开始显现的同时,大学生中“拼后台”、“拼父母”、“拼金钱”、“拼背景”的潜流在渐成风气。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的产生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尤为不利,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解决荣辱观的问题刻不容缓。

荣辱观缺失原因

近代以来,文化发展与变革对传统思想进行了洗礼。毋庸讳言,在这一进程中,对传统伦理道德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历史上,我国也曾有过对传统文化进行激烈讨论和否定批判。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文革”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彻底的“大批判”,使植根于华夏这片历史悠久土地上的传统思想失去了原有的信仰者,某种程度上也破坏了传统社会合理的基本伦理,使得人们的道德认同和思想重心发生了混乱和偏移,包括荣辱观在内的我国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在传承中出现了断层。

随着文化全球化趋势的发展,随着中国社会快速发展,西方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潮乘虚而入,大学生的荣辱观念因此受到冲击。

同时,由于大学生接受到的荣辱观教育实效性不强,政治性意识形态教育往往掩盖了人伦道德、公民基本精神和道德操守的教育。大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

1往往发现,所学习的理论上的道德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得不到实际的应用,甚至与某些不道德的行为相悖,这就造成大学生应有的道德认知与社会上的不道德行为表现发生分离,从而原本的道德评价标准有所滑落。

笔者认为,基于以上多种原因,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念势在必行。

如何确立当代荣辱观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国传统荣辱观的继承。社会主义荣辱观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和时代要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树立当代荣辱观,是当代大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道德建设课题。笔者认为,在大学生中牢固树立当代荣辱观,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并将其放在学习的首位。道德是做人的核心,学知识是基础,学做人是核心。大学生接受新事物能力极强,容易掌握很多新的知识和理念,是社会当中最活跃、最有希望的群体,应该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起高尚的道德情操,为今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二是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大学生考核、评价体系中。当代社会主义荣辱观,为考核评价大学生思想道德提供了更加明确细致的标准。把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落到实处,必须进一步改进大学生考核工作,完善大学生评价体系。把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大学生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做到知行统一,促进良好的校风、学风和班风的形成。

三是教育学生要从实际做起、从眼前做起,着眼长远。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是空洞说教,要真正入心、入脑,必须加强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才能真正了解和认识到自己在荣辱判断上的偏差,进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深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要教育学生在放眼长远的同时,一定要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只有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才能实现美好的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五篇:大学生道德素质缺失现状及对策分析

大学生道德素质缺失现状及对策分析

摘 要 :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中西文化交流的加强,经济体制的转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道德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致使大学生道德观念出现了模糊,甚至是空白。21是一个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这就对大学生素质的要求提到了一个更高的水平,特别是大学生的道德素质。因此,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已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把家庭、学校、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培养高素质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道德缺失;对策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时期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同学们的一生影响很大。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及行为又在一定程度上关系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关系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当前社会各界对大学生道德素质产生了质疑。形成大学生道德素质急需提高的社会共识。因此,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紧迫任务。

一、大学生道德素质缺失现状及问题 ㈠道德含义及大学生应具备的优秀道德品质 1、道德的含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系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① 2、道德品质及大学生应具备的优秀道德品质

⑴所为道德品质,又称品德、德性,是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在个体思想和行为的体现和凝结,是个体在其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和倾向。⑵大学生应具备的有些道德品质

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祖国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高等学校学生守则》对大学生最基本的要求。②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抚养和老师的培育,孝敬父母,尊敬老师我们应该做到的,也是我们必学做到的。这也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之一。

③团结同学,相互尊重。大学生面临的主要社会关系是同学关系,而只有同学关系处理好了,我们的大学生活才算武完整。而只有宽容礼让,尊重他人才能搞好同学关系。

④努力学习,艰苦奋斗。大学时期是最为宝贵的黄金时期,弥足珍贵。在这个时期,抓紧时间努力充实自己,掌握真正的本领,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⑤见义勇为,富于自我牺牲。见义勇为,既需要奋不顾身、无私奉献、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有需要坚持真理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的高尚品质,具备这种高尚的思想精神和优秀的道德品质,是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人格升华的外在表现。

㈡当代大学生到的却是现状及问题表现

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且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道德精神是中华文化传统的核心。但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经济体制的转轨,某些传统道德遭到了大学生的忽视甚至是践踏。当前大学生的道德素质总体水平是好的或比较好,但在一些大学生身上虽然存在一些积极思想认识但未付之于行动,存在着知性严重相背离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五方面。⒈大学生犯罪与打架斗殴现象严重

从河北大学撞车事件到药家鑫撞人后刺死伤者,这两起撞车事件的主事人不是打算逃跑就是直接刺死对方,可以看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存在严重的问题。而在大学里,打架斗殴现象更是屡见不鲜。有些仅为一句话就大打出手,打群架,甚至使用刀类武器,致使他人受伤致残甚至丧命。⒉抄袭成风,考试作弊

在大学也中留给学生很多自习时间用来预习、复习课程或学习课外知识,但现在很多大学生却把这些时间用来逛街、上网聊天、打牌、玩游戏等,而到了交作业时,边把其他同学的作业拿过来抄袭就算了事,蒙混过关。考试作弊,更是屡禁不止。考研是学业更上一层楼的阶梯,而有些同学却不是靠自己去努力攀登,而是采用非道德手段。今年,考研作弊被发现的地方不仅有吉林四平,还有甘肃平凉、湖北武汉、黄冈、宜昌等,可见作弊相当“猖獗”。⒊求职履历,“作假”成风。

随着高校扩大招生,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有些同学开始把歪脑筋动到了求职履历上,在求职履历上大做文章,编写一些莫须有的是,制造假证件,虚构经历,虚报成绩,绞尽脑汁的玩弄手段。⒋助学贷款,处境尴尬

为了帮助一些经济困难的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发放助学金、奖学金、助学贷款等。其中,助学贷款是一项涉及范围广,支持力度大,深受学生喜爱的一项重大举措。国家推行政府贴息助学贷款政策,无需抵押。如期还贷,靠的是学生的诚信,但结果却往往是学校和银行处于尴尬的境地。这是大学生缺乏诚信,道德素质低劣的表现。⒌虚拟网络,缺乏道德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又可能因为使用不当或缺乏规范性而损害还社会公德,妨碍社会的发展。在博客中肆意的进行人身攻击、人体搜索,虽然对其自身来说可以发泄心中的想法,但对受害人来说可能就是极大的伤害了。甚至有些学生还涉足不良网站。这是大学生网络道德缺乏的表现。

二、大学生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影响 ㈠大学生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 ⒈历史积淀的影响

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虽形成了“童叟无欺,相互礼让”等经典名句,但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专制下,人们的诚信意识存在着其怒扭曲的一面。历史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等格言古训,导致了人们潜意识中对诚信的缺乏。诚信要求诚实、守信、不欺骗,也要以信用取信于人,给予他人信任。但这些格言古训却恰恰违背了诚信的要求。这也正说明,历史积淀中某些观念的残余还在影响着当代大学生。⒉社会大环境的消极影响 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在接受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不免受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西方文化所带来的新观念、新价值观的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日渐明显。这些新变化使大学生在某些认知方面发生了错位,那就是唯利是图、金钱至上、把不诚信当做一种谋生手段等。这些负面影响,对大学生心灵的腐蚀作用是不可低估的。⒊家庭教育对大学生道德影响

随着少生优生观念的确立,子女教育问题已成为我国家庭的头等大事。但在现在的家庭中,父母长期强调的是智育,只要求高分、名校,把其他方面都忽略了。因此导致在对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只重视智力开发,成绩的好坏,而忽略了对他们的道德教育以及智力能力的培养;同时对于子女的不诚实,父母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父母没做好榜样,没有以自己的知行教育孩子,这也是导致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之一。⒋学校教育的影响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而教书育人则是老师的天职。所谓“教书”是指在课堂上给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而所谓“育人”是指通过课上课下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师自身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或隐性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促使学生全面发展。而导致大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就不可避免地落到了学校教育上。一方面,教育的本体面目被遮蔽。学校教育学生是为了让学生把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但在应试教育下,学校却把学习变成了为了学习而学习,而非为了应用而学习,致使学生只重分数,而不能把知与行结合起来,使不少学生无视学校纪律,如代人参加考试、打架斗殴现象层出不穷。

⒌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虽在学校受教育多年,但缺乏对国情民情的实感,缺乏生活磨练和对社会的思考。于是,在接触社会生活时,对看到的繁杂社会现象难以理解。分不清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同时,由于缺乏人生经验,人生阅历浅,能力不足,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而有些人想要有所成就,但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和经历磨砺的毅力。从心理学角度看,大学生心理发展还未成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他们无所适从,心理负担大,这一切又容易导致他们盲目行动,不辨真伪;敢想敢做,不负责任,不计后果。㈡大学生道德素质缺失对社会的影响

⒈大学生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会影响社会道德的总水平。如果大学生道德素质整体素质偏差,那将会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同时也会引起人们的不安。

⒉会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影响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

⒊导致社会上的一些人士对大学生存在偏差,致使一些企业公司对大学生有抵制心理,使大学生的就业找工作难上加难,不利于大学生的发展。

⒋是一些家长对学校教育产生了质疑,有可能导致一些家长拒绝让孩子上学,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对策 ㈠加强社会环境中的道德建设

社会环境是大学生发展的外部条件,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形成和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社会环境也是最能影响大学生道德观的因素之。环境对大学生的道德观有正反两个方面的作用,环境既能强化道德观教育,也能弱化甚至是抵消道德观的教育,因此,对社会环境必须经行综合治理。社会各界应积极倡导道德建设,积极踊跃地参加道德建设活动,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方面,社会把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作为重要的舆论工具,通过对先进典范的宣传,起到从正面引导教育的作用。同时,也对背离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言行给予批判,从反面起到约束作用。另一方面,政府给予道德建设以制度支持。从我们的生活经验中可看出,人们对其行为后果的奖酬是决定人们行为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在个体道德的发展规律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在这方面,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如由“亚洲花园”之称的新加坡、法国、德国、瑞士、波兰、挪威等。.建设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为大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观提供一个平台。㈡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加强道德观教育。

学校是大学生接受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所以,解决大学生在道德观方面的困惑,加强大学生道德观教育,首先必须要加强和改进学校的德育工作。具体应做到:首先,建立和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对大学生进行道德观教育必须遵循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等纲领性文件,而且要做到认真贯彻执行,建立全方位的德育格局,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德育体系。其次,改革学校德育工作。针对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进行国际局势、国情民情的教育,利用生动直观的多媒体、社会实践手段,搭起学生与社会之间认识与理解的桥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根和历史使命感,用科学的思想丰富和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提高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自觉抵制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无政府主义的影响,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再其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一种安定有序的环境,要通过科学的管理、完善的制度、健康活泼的集体活动来营造一种健康、活泼生动有序的文化氛围,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生机活力;还要完善学校的舆论环境,积极发挥舆论的作用,树立良好的党风、校风和学风,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最后,教师要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高校教师作为主体,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同时,教师作为客体,通过自身的言行成为学生学习的对象。由此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通过抓学校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建立高尚的师德师风,为高校德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㈢提升家庭的教育作用

从一个人接受教育的发展过程来看,家庭教育是接受最早,时间最长,影响最深的教育。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以后,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和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能为以后的教育打下基础,抵制社会不良影响,强化社会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而且能影响一个人的道德观及价值观的形成,使其受益终身。因此,要使大学生道德观困惑有所缓解,必须重视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家长是子女的第一任也是终生的老师,家长只有意识到这种角色,才能有可能把积极的家庭教育寓于日常生活之中,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起到教育的作用,帮助子女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引导孩子走向成功之路。家长自身的能力素质及其正确的教育方法是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是孩子一生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家长要善于挖掘孩子身上的“金”,要善于磨亮子女身上的闪光点。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加强家长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要多与孩子进行交流,关注孩子的成长,及时了解孩子存在的问题及思想动向。其次,要革除家庭教育中的封建残余,反对家长专制作用,促使家庭教育建立在平等民主的基础上,建立和睦的家庭。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不能忽视了道德品质的要求,只注重学习成绩的好坏。

㈣提升道德修养的同时加强道德实践能力

大学生要在提升道德修养的同时加强道德实践能力,这是解决道德认识与行为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首先,大学生要经常性地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全面走进社会、认识社会.正确地认识国情,引导他们全面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自身的道德实践水平。其次,大学生要认识到道德修养对自身的重要性。用传统的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来要求和规范自己,用先进典型的模范人物事迹来激励自己,用自己的实践来考察自己,不断地对自己进行道德修养教育,通过道德实践来增强自身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激发自己对提高思想道德修养的兴趣。古人云:“有才无德,其行不远,”道德素质在人的整体素质中占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以及对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决定了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没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就会制约大学生的成长和才智的真正发挥。最后,大学生自身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价值观。大学生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八荣、八耻”的重要内容,确立自己坚定的政治立场,树立科学的道德观,做一个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㈤家庭、学校、社会密切合作

思想道德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合作。家庭教育在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有的学生文明礼貌、勤奋刻苦,深得老师喜爱,而有的学生则恰恰相反呢?在道德教育中,学校、家庭、社会要通力合作,积极强化高尚道德的积极因素,通过典型示范,鼓励大学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四、总结

大学生道德方面确实存在缺陷,但总体上是好的,社会上的一些人不应因某些大学生的行为而一味否定大学生。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不仅反映了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而且决定了社会公民的总体素质和民族发展的未来,只有准确把握大学生道德现状,因势利导,采取有效的对策,才能引导大学生道德观念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社会环境的合格人才。我相信,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通力合作,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会显著提高,中国也会有一个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注 释 : ①《思想伦理学教程》

参 考 文 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版

育出版社

育出版社

2]《社会学概论》[M] 彭华民 杨心恒主编 高等教

3]《新编伦理学教程》 李春秋主编[M] 高等教4]《中国青年报》[N] 2011-1-31 03版 5]《华商报》[N] 2011-2-26

6]实践与探索 []2010年04月第04期总第179期 [[[[[

下载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及对策探究(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学生伦理道德缺失现象及对策探究(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调查及分析

    评语:成绩: 对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调查及分析姓名:李银学号:3125004032班级:种子一班摘要: 近年来,大学生诚信缺失,考试作弊,论文剽窃,求职材料“注水”造假,就业签约 毁约,拖欠学费,助......

    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现象的反思

    对当代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现象的反思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责任感从本质上讲既要求利己,又要......

    大学生体育竞赛中诚信缺失现象简析(★)

    大学生体育竞赛中诚信缺失现象简析 中图分类号:G80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6-000-02 摘 要 运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对大学生体育竞赛中诚信缺失的事例进行分析......

    论文:浅谈当代大学生礼仪缺失现象(本人)(精选5篇)

    大学生礼仪修养缺失现象浅析 摘要:知书达理,待人以礼应是大学生的基本素质,然而,目前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种种礼仪缺失的现象,已经严重损坏了大学生的形象,影响到他们自......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理性审视

    当代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理性审视 陶书中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223003)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是一个社会的灵魂,是个人修身立命之本。当......

    关于社会公德缺失现象的调查报告

    关于社会公德缺失现象的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当前社会上,大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和遵守情况,我们小组于11月6日至10日, 就社会公德缺失这一现象做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57.4%......

    关于社会公德缺失现象的调查报告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关于社会公德缺失现象的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当代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 2012级教师教育学院 体育教育专业 1220801103 郑静 [摘 要] 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目前部分大学生不讲社会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