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关于实施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的通知

时间:2019-05-13 12:1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关于实施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关于实施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的通知》。

第一篇: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关于实施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的通知

威环教字〔2008〕36号

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

关于实施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的通知

全区中小学:

为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威海市教育局关于城镇中小学教师赴农村支教工作的意见》精神,经研究决定,自2008年9月起,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城区中小学教师赴农村学校转岗交流活动,请结合各学区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一、交流的范围

城区中小学凡男45周岁(1963年8月31日前出生)、女40周岁(1968年8月31日前出生)以下、教龄满3年、没有一年以上农村任教经历的教师都应分期分批到农村学校任教。

二、交流的内容和形式

一是城区教师到农村学校顶岗教学一年,带动农村学校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二是城区学校中层以上干部到农村学校挂任学校领导职务,指导农村学校提高管理水平,时间至少一年;

三是农村学校教师到城区学校交流学习,时间由各学区自行安排;

四是继续深入开展学区教研、培训、骨干教师送教下乡等活动。

三、交流人员的选派和管理

1.教师个人提出申请,在此基础上由学区内各学校之间协商选派。城区学校选派交流人员要统筹考虑学科均衡、年度均衡,同时,选派人员中骨干教师应占一定的比例。农村学校要选派有培养潜力和发展前途的年轻教师到城区学校交流学习,培养成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

2.交流人员实行双重管理,交流期间以农村学校为主,原学校配合。派出学校要积极帮助教师解决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工作;接受学校要及时对教师的工作和生活做出妥善安排,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3.城区学校教师在交流期间要服从所在学校的管理,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校规校纪。病事假连续超过一个月或一年内累计超过2个月的,不算农村任教经历。

4.建立交流教师考核档案。农村学校负责对交流教师进行日

常考勤、年度考核等工作。考核每学期进行一次,全面考评交流教师的德、能、勤、绩表现,特别是重点考核交流工作效果。考核结果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档次,考核优秀人员不能超过交流人员总数的30%,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并作为职务评聘、选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不合格者,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交流工作的有关规定

1.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要在4年内(2个聘期)完成交流任务。自2010年起,城区教师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应有农村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自2012年起,教师评聘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都要有农村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

2.自2012年起,凡评选区级及以上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必须有农村学校任教1年以上的经历。

3.建立教师交流情况备案制度。各学区每年7月初上报上年度教师交流工作总结、交流教师考核情况及新学年教师交流计划、交流人员名单和《交流教师登记表》。

4.教师交流期间,各单位应根据《威海市环翠区机关事业单位差旅费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交流人员适当的补助。

五、工作要求

1.各学区要重视并加强教师交流工作的组织领导,把这项工作作为学区建设的重点工作,按照统筹规划、政策引导、因地制宜、城乡互动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建立长效运行机制,切实保证交流工作取得实效。

2.各学区要结合各自实际,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同时在调查摸底、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员交流方案,包括城乡各学校年度交流人员分配情况、学科分布情况、骨干教师选派情况、经费使用情况、保障措施等。

3.各学校于7月2日前上报2008-2009学年度交流人员名单和《城乡交流教师登记表》(一式两份,A4纸打印)。

附:城乡交流教师登记表

二○○八年六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城乡 教师交流 通知

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

2008年6月27日印

第二篇: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招聘教师简章

2012年山东省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招聘教师简章

更多教师招聘信息请登录山东教师资源网(http://www.xiexiebang.com)环翠区是地级威海市唯一的市辖区,是威海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区教育局下辖初中11所、小学21所、幼儿园7所。根据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现公开招考2012届师范类优秀毕业生。

一、招考条件

2012年山东省内户籍(生源地)应届师范类本科及以上合格毕业生(毕业时须取得相应的学位及教师资格)。非山东省户籍的毕业生必须是省级优秀毕业生。

二、招考专业

初中:语文7人、数学7人、英语7人、物理3人、化学3人、历史3人、政治3人、地理2人、生物2人。

小学:语文25人、数学25人、英语3人、计算机3人。中小学:音乐6人、体育10人、美术8人、幼儿园:10人

中文、数学、英语专业可报考初中或小学对口专业,小学教育专业只能报考小学,学前教育专业只能报考幼儿园。其他学科必须专业对口。

三、招考程序

(一)面试

2012年3月13--18日,区教育局分别到山东师范大学、鲁东大学等省属师范院校参加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对应聘毕业生进行面试,如毕业生未能参加高校的供需见面会,可于3月24日参加环翠区教育局在威海市鲸园小学(文化东路5号)举办的招聘会进行面试。凡通过面试的毕业生将发放《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招考教师简章 》,届时毕业生须持“简章”报名参加考试。

环翠区籍的毕业生可于3月24日前到环翠区教育局政工科报名,直接参加考试。

(二)笔试

时间:2012年3月31日上午 8:00报到 9:00考试 地点:威海环翠国际中学(威海古寨西路156号)内容:教育学、心理学、时事政治等。

笔试为闭卷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占总成绩的30%。

(三)教学能力测试

时间:2012年4月1日上午 7:00报到 8:00测试 地点:威海环翠国际中学(威海古寨西路156号)

内容:模拟试讲和现场答辩。中小学试讲内容为初中三年级、小学四年级教材。幼儿园试讲内容为幼儿园大班教材。授课用书区教育局统一准备。答辩由评委现场提问。

试讲和答辩总分为100分(试讲60分、答辩40分),占总成绩的70%。

流程:

1、抽签确定试讲顺序。

2、现场抽取课题,准备30分钟。

3、先试讲后答辩,总共不超过10分钟。

音乐专业加试舞蹈、声乐、器乐自选其二(乐器除钢琴外自带,磁带、CD自备);体育加试篮球、田径、技巧三项。

幼儿教师加试基本技能,内容为:(1)音乐:分自选和即兴两部分。

自选部分:钢琴(自选演奏一曲)、声乐(自选演唱一首)、舞蹈(自选表演一个舞蹈)。钢琴、录音机统一安排,其余所需物品自备。

即兴部分:从《山东省幼儿园课程指导大班教师用书》中指定一首幼儿歌曲,进行自弹自唱。

(2)美术: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简笔画命题创作。

四、考核聘用

笔试、教学能力测试结束后,当场公布成绩,录用时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合格分数线,由高分到低分确定录用人员,如达不到合格分数线不予录用。对拟录用人员进行综合考核,合格者与之签订就业协议。7月份,毕业生报到后由区教育局统一组织到指定的县级以上人民医院按教师资格认定体检标准进行体检,不合格者将解除协议。体检合格者由区教育局统一分配到各中小学,不服从分配的将解除协议。

联系电话:0631-5222876

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 2012年3月10日

第三篇:威海市环翠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Microsoft Word 文档

威海市环翠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为规范全区教师继续教育管理,调动广大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及《威海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管理与使用办法》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机构

1.环翠区教育局成立由分管局长为组长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管理全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

领导小组见附件。

2.各学校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由业务领导、骨干教师参加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和职责,按照校本培训的方案和目标,组织、管理校本培训工作。

二、职责分工

1.环翠区教育局负责贯彻、落实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法规,并结合我区教育教学实际,制定环翠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规划、方案。2.环翠区教研培训中心依据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精神和方案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组织实施各级各类集中培训,主要包括:新教师培训、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培训、学科教师培训、班主任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

3.各学校要根据《环翠区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本校实际,切实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要建立科学的校本培训运行机制,制定完善的校本培训规章制度,在坚持认同性、主体性、实践性、渗透性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出内容丰富、梯次性强的校本培训目标。

要研究探索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创新性的校本培训模式,通过多渠道、多形式、高质量的教、学、研一体化的培训模式,激活特长、激活教学、激活科研、激活能力,最大限度地让教师参入、体验、分享、感悟、提升。

要结合特色创建工作的开展,制定具体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每学期初,各中小学要向区教研培训中心提交校本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具体要求、具体资料、学时记录、考核结果等。学期末提交培训总结。

要紧密结合学区教研活动,开展校本培训工作。打破区域界限,优化资源配置,充分发挥名校名师的辐射作用,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和城乡教育的和谐均衡发展。

要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做到制度有落实,活动有记录。校本培训记录主要包括培训时间、内容、组织者、主讲人、参加人员、学分登记等。要为每位教师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档案,内容包括工作计划、活动记录、反思总结、荣誉称号、外出学习等。教师继续教育档案要有专人分管负责,每学期整理一次。教师因工作调动,其档案随之转移。

三、学分管理 1.学分构成

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教师)的继续教育学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全员培训并通过培训考核所取得相应的学分。

(2)学校根据教师参加校本培训出勤率、考核成绩登记相应的学分。

(3)教师承担国家、省、市、区级培训任务,按培训课时折合相应的学分。

(4)教师承担教研机构批准立项的课题研究任务并通过课题鉴定,按课题等级取得的相应学分。

(5)教师承担并完成导师带教任务的名师,按带教人数取得相应的学分。

(6)教师具备相应的合格学历后,继续参加国民教育系列师范类学历(学位)学习,并取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取得相应的学分。

(7)教师出版个人论著或参加中小学课程教材编写(已出版或使用的)或教学论文获奖,按级别取得相应的学分。

(8)教师参加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公开课、研究课、比武课等教研活动且效果良好的,按参加级别取得相应的学分。

2.学时认定

每天按6学时计算。

3.学分计算

(1)参加区及区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报告会、专题讲座等,每学时计0.2分,每年最高累计4学分。

(2)承担国家、省、市、区级培训任务的教师,按级别每课时分别计4、3、2、1学分,每年最高累计10学分。

(3)在区及区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报告会、学术研讨会、专题讲座上进行交流的教师,按国家、省、市、区级每课时分别计4、3、2、1学分,每年最高累计10分。

(4)参加区及区级以上教育主管部门和教研机构举办的公开课、研究课、比武课等教研活动,按国家、省、市、区级每课时分别计4、3、2、1学分,每年最高累计8分。

(5)参加中小学课程教材编写且已出版或使用的,按国家、地方分别计6、3学分。

(6)教师在各级各类专业刊物发表的教研论文,按国家、省、市、区级每篇分别计2、1.5、1.0、0.5学分,同一篇文章在不同级别刊物多次发表,以最高级别计分。出版专著的记10学分。

(7)由区及区级以上教研机构批准立项并通过鉴定的课题研究成果的成员,按国家、省、市、区级分别计4、3、2、1学分,每年最高累计6学分。

(8)具备相应的合格学历后,继续参加国民教育系列师范类学历(学位)学习,并取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计10学分。

(9)承担导师带教任务的名师,实行并完成带教任务的,每人次2分,每年最高累计6分。

(10)校本培训中,积极参加并完成校本培训内容的教师,1学时核算为0.2学分,每学年最高累计7学分;学区活动中,积极参加并达到预期目标的教师,每学时核算为0.2学分,每学年最高累计3学分。

四、保障措施

1.评估机制

(1)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奖励机制,对于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分年合格率达到100%的学校及其校长给予鼓励与表彰;对于积极参加继续教育,修满规定学分、成绩突出的教师,在职称评聘、评优选先等方面优先考虑。

(2)区教育局把教师继续教育作为重要指标纳入学校年终考核和校长考核。

(3)对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学分登记工作中弄虚作假的单位和个人,视其情节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及当事人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相应处分。

(4)实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一票否决制度。教师在聘任周期内未完成规定的学习内容、达不到规定学分,取消其当年的晋级、聘任、评优、奖励、表彰等资格;连续两年未取得规定学分,在下一实行降级聘任;对无正当理由而不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学校可缓聘或解聘其教师职务。

2.经费保障

(1)实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教育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专款专用。

(2)全区各中小学用于在职教师的继续教育经费,每人每年不少于1000元;齐鲁名师、特级教师每人每年科研经费5000元;市级优秀班主任每人每年书报费1000元;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每人每月职务津贴50元。

(3)经区教育局和学校批准参加培训的教师,在接受继续教育培训期间,原在学校的一切待遇不变,所任职务不受影响。

五、附则

本办法由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负责解释,自发文之日起执行。附件:

环翠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长:宋军良 副组长:丁

成员:刘建华、丛培良、周涛、杨永霞、王大勇、丛培敬、夏晓燕

第四篇:我国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现状

我国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现状、问题及对策 廖全明1,张莉2(1.长江师范学院,重庆408100;2.重庆广播电视大学,重庆400052)

教师交流是指一名教师在一所学校连续任教几年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就安排他轮换、流动到其他学校任教。我国的教师城乡交流是指为了达到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及改善城乡教师配置结构、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目的,在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工作的教师按照一定要求分别到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工作一定时间的过程和结果。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是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举措。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存在农村教师队伍相对薄弱且不稳定、边远贫困地区优秀教师严重短缺的问题。因此,了解我国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师城乡交流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的现状 1.我国城乡教师交流的宏观政策现状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初步提出了教师城乡交流的教育政策。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城乡教师交流的主要形式是派出教师支教和对薄弱学校教师进行培训。2002年教育部《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明确了城乡教师交流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是我国教师城乡交流制度正式启动的标志,明确提出要建立城镇中小学教师到乡村任教服务期制度。2006年2月,国务院正式下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是对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的具体政策规定,共提出了大中城市教师支教、县域城镇教师定期支教、高校毕业生支教、实习支教、特设岗位计划与智力支教等六项举措。一些省市在国务院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根据本地特点出台了具体的暂行办法,明确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方式方法,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制订支教相关优惠政策等。2.各地鼓励教师参与城乡交流的具体措施现状

各地鼓励城乡教师交流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首先,从职称评定等宏观政策机制上鼓励教师城乡交流。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及2003年9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都明确规定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必须要有1年以上农村中小学的任教经历。其次,从 2003年以来中小学教师的工资关系和人事关系收归县级行政单位统筹,强化了政府对促进城乡教师交流的调控职能。再次,针对参与交流教师制定了特定优惠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人事关系不变、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工龄、教龄、教师职务任职年限连续计算;直接为参与交流的每位教师发放生活补贴、交通补贴,或者为在边远山区支教的教师、省级以上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特殊学科教师发放特殊津贴;对到农村交流的教师在各种评先、评优、骨干教师和拔尖人才评选、干部提拔使用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等。最后,制定了鼓励优秀大学生到农村流动任教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包括转正定级、优先攻读硕士学位、户口迁移、教师资格认定、特殊工作津贴、住房补贴等,对吸引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起了较好的作用。

3.城乡教师短期的政策性流动与长期的自然流动并存 自从我国城乡教师交流制度正式启动以来,各个省级行政单位纷纷制定政策积极推动此项工作,各地也多规定了教师流动的具体期限,其中多数省级单位均规定不少于1年,有的地方规定时间要长一些,如上海规定城市教师支教时间一般为3-6年;有的地方却规定得非常短,如山东部分地市规定实行1个月的轮流支教。大量城镇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为农村薄弱学校带来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对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解决农村学校师资薄弱问题起了重要作用。

中小学教师长期自然流动主要是农村向城市的单向流动。重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农村包围城市,„两翼‟包围„一圈‟的单向流动趋势表现明显”。

[1]如重庆市涪陵区一农村重点中学在2009年

某省级重点中学招聘中,7名学科带头人流失了5名。江西某县近10年来平均每年从农村学校流向到城市学校的教师超过50名,而从城镇学校流向农村学校的几乎为零[2]。自然流动的无序状态无疑对城乡教育统筹目标的实现产生了负面影响。

4.教师城乡交流以城市教师到农村支教为主要形式 由于《关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的意见》等国家政策的推动,尽管有农村优秀教师向城镇自然流动的抵消作用,但城镇教师对农村学校支教仍然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的主要形式。各个省、市、自治区几乎都开展了组织城镇教师到农村顶岗支教工作。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是教师城乡交流的次要形式。各地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形式多样且不固定,包括教育专家培训、特级教师教学团培训、城市优秀教师结对帮扶培训、城市优质学校团队培训、特殊学科专业培训等,培训经费一般由省级或县级专项经费承担。

5.我国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总体规模较小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人事制度的改革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及相关政策的推动,各地的教师城乡交流对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均衡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总体规模仍然偏小,且流动方向一般是从农村学校到城镇学校,上流性的趋势较为明显。如浙江省临海市2005年专任教师流动人数占总人数的9.7%,但其中从城区学校流动到乡镇的为零;玉环县2005年专任教师流动人数占总数的 11.7%,其中从城区流到乡镇的仅有4人。

[3]与此相对应的是,农村教师的流动意愿较为强烈,其中初中教师有流动意愿的占80%,小学教师有流动意愿的占61%。[4]

二、我国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的问题

1.相关利益主体目标不一致,对教师城乡交流态度矛盾 我国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以城市优质教师与农村一般教师之间的定期互换为主要形式。国家希望通过教师城乡交流制度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但国家的总体目标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城乡中小学校以及教师个人的目标常常存在偏差。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因为工作业绩的原因而较为关注本地区学校的整体升学率问题。对城市教师派出学校来说,他们不得不面对优质教师流失、派出教师优惠待遇落实带来的额外经费支出、由于编制占用导致空缺岗位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补充、教师的不断变换干扰正常教学秩序等消极问题,派出教师工作绩效考评办法的缺失、支教效果不佳带来的批评甚至指责等对城市学校也不可避免地产生消极影响。这些状况使得城市学校常常采取抵制态度、或者以维护自身利益为核心的变通态度。对农村薄弱学校来说,表面上看是从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中获得了优秀师资,是城乡交流制度的最大受益者,但实际上,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有限的教学时间、农村学生适应期相对较长与主干课程教师的不断变换之间的矛盾、城市教师本身责任感与教学效果的风险等突出问题也使农村薄弱学校对教师城乡交流制度常常是抱着即爱又恨的矛盾态度。对参与交流的教师个人来说,如果是城市学校交流到农村学校,个人收入的减少、福利待遇的降低、上下班时空距离的延长、家庭亲情与家庭责任的疏离、融入新集体的焦虑、专业发展空间的缩小等问题使他们对城乡交流持抵制态度;如果是农村学校交流到城市学校,融入新环境的压力、面对城市优越生活环境的自卑感、适应先进教育形势的焦虑等负面影响往往要低于被选拔交流后带来的心理成就感,因此农村学校教师往往对城乡交流制度抱着期待态度,是城乡交 80··

流制度的最大拥护者。2.难以避免城乡教师交流的形式化倾向.我国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的目的是要统筹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育均衡。城镇优质学校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往往更愿意派出尚无教学经验的青年教师、已经无法胜任大量教学工作的老年教师或教学能力欠缺教师,难以避免城镇学校以支援农村教育的形式来减轻自身负担的真实目的;农村薄弱学校对教师城乡交流基本上持欢迎态度,但也较为担心来访教师的工作质量、福利待遇、如何发挥他们的优势以及不合格教师的后期安置等一系列问题。城镇教师由于住宿、交通等带来生活成本以及时间成本增加,他们以城乡教师交流的形式难以谋取职称、职务晋升以及保留城镇学校工作岗位等个人利益。各个省级教育行政单位在评估城乡教师交流政策执行情况时,常常以是否制定了相应的下位政策、有多少教师参与了交流、交流时间的长短等表面现象作为考核标准,而对地方政府专项经费的落实情况、农村薄弱学校的实际需求、城乡交流的实际效益等实质性问题缺乏必要的重视并缺少具体的评估办法,还没有形成我国城乡教师交流的政策保障机制,难以避免实施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的政策形式化倾向。3.教师城乡交流存在短期行为的特征,计划性不强 我国各个地区教师流动期限因教师层次、工作年限不同有所区别,从我国学制(小学6年,初中、高中各3年)看总体上仍具有短期行为的特征。特级教师参与城乡交流一般采取巡回讲学的形式,在某部分学校进行若干学时的示范性教学;优秀教师支教农村薄弱学校的时间也很短,一般为1-2个月,如山东泰安就规定城市学校每月派遣2-3名优秀教师到农村支教[5]。各个省级教育行政单位几乎都遵循了国家关于教师交流的服务期制度,要求有不低于1年的农村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并与职称职务晋升、奖惩等直接挂钩;城镇新聘教师到农村任教服务期限稍长一些。对教师流动时间长短缺乏科学研究和长期规划,优秀教师支教时间短、新任教师支教时间较长等形式表现出来的问题对实现缩短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均衡的总体目标不一定能产生实效。4.教师城乡交流存在地域局限性和领域局限性

教师城乡交流应该包括教育系统内部的交流和教育系统的内外交流两大方面。按照目前我国中小学教育“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和户口人事管理体制,通过到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和定期交流

轮换制度两种主要形式实现的教师城乡交流多局限于本县域范围内。各个省域内部“市与市”之间、“县与县”之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规模小、期限短、难以实现长期轮换、缺少长期性规划等特点使得所开展城乡教师交流工作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各个地区之间教师交流的局限性,特别是东部先进省市和西部落后省市之间交流的局限性,不仅影响了地区之间亚文化的融合和先进教育方法、教育观念的互动传播,还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各个省域之间教育系统的相互封闭形态。

5.还没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城乡交流理论体系 我国在建立城乡教师流动制度问题上更倾向于借鉴日本城乡教师交流的一些做法,但在交流的基本原则、目的、实施机制、程序保障、影响因素、质量评估以及教育人才流动理论等方面还没有形成具有中国文化特色和社会形态特色的理论基础,仍停留在经验交流的层面。缺乏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如何应用于教育领域,形成教师流动指导方针的相关研究;关于教师城乡流动的实施机制与相互影响方面仍缺少系统研究和长远规划;我国城乡教师交流质量评估政策的缺失与教育评估理论的滞后有紧密关系,在评估的目的、作用、程序、领域、标准等方面存在明显争议,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理论探讨。

三、我国中小学教师城乡交流的对策

1.推进非正式制度建设,形成城乡教师交流的良好氛围 社会习俗、思想道德认识等非正式制度对人们的影响往往较之正式制度更为深远,教师交流制度的建立必须要有与之相对应的非正式制度。首先,加强城乡教师交流理论的研究与学习。教师定期交流是趋势,是潮流,不可逆转。我国在教师交流理论中国化方面特别需要教育管理工作者和教师加强教师交流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只有对教师交流的内容和现实意义有了正确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态度和行为,才能保证交流的效果。其次,加大对教师交流的宣传力度。从教师交流的外部环境来看,要把理论研究得出的正确认识向大众宣传,形成社会共识,获取全社会的支持。这不仅是教师交流政策制定的推动力量,也是教师交流得以顺利进行的环境基础。

2.建立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师交流长期性规划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个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教育水平也呈现参差不齐的态势,对不同的地区实施同样的教育政策、建立相同的教师交流制度显然不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笔者认为可把教师交流分为三个阶段:以对口帮扶为主要形式的初级阶段、以对薄弱学校支教为主要形式的中级阶段和以教师定期轮换为主要形式的高级阶段。东部的上海、北京、浙江、广东等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城乡各个领域发展差距相对较小,可规划建立稳定的教师定期轮换制度,并通过教师聘任制具体实施,以全面实现教育均衡;中部的湖北、河南等城乡差距仍然较大的地区,由于多种因素的限制,城市教师对轮换到农村工作有较大抵触情绪,可考虑建立中期的“支教式”教师城乡交流规划;西部的贵州、青海、宁夏等较为落后的地区,工作条件也相应较为艰苦,可建立短期的对口帮扶形式的教师交流规划。3.建立城乡教师交流的政策促进机制,提高政策的系统性和可行性

日本、韩国教师定期流动机制之所以能够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要使城乡教师交流做到有法可依,我国在政策法规的系统性和可行性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完善。首先,需要明确各个政策主体的权利、责任和义务。我国城乡教师交流的政策主体的责任、义务不同,其绩效考核标准也应具体区别,政策执行目标以引导其参与政策的最大积极性为核心目标。特别是农村学校在当前教育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常常居于边缘化地位,但农村学校作为教师城乡交流的核心主体,其需求和责任体现将是政策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制约因素。其次,要明确具体的城乡教师交流程序。这些程序包括交流对象的条件、交流过程的监督机制、交流的时间、参与交流教师的待遇、交流结果的考核标准等。特别是交流时间长短应有一个科学的考虑。考虑到频繁更换教师对学生适应性和学习连贯性的影响,小学教师轮换的时间应以6年、初高中教师应以3年为宜。再次,应明确教师交流专项经费的政策保障性规定。城乡学校之间教师流动、对政策主体的绩效奖惩、落实参与交流教师优惠待遇等无疑增加了工作量,加大了教育成本,因此需要明确促使各级政府列出专项经费的政策性规定来保障其顺利执行。4.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增加农村教师岗位吸引力 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支教工作是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教育均衡的外因,不断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增加农村教师岗位吸引力才是关键。相对于城市学校,农村中小学经费来源局限性明显。因此政府在保证与城市学校同等拨款的前提下,应增加以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为目的的专项经费,如向农村教师发放交通补贴和农村工作补贴,并让同一学区内农村教师的待遇适当高于城市教师的待遇。这种特殊待遇在城市教师流动到农村学校任教也可同等享受,一旦流出农村学校就予以取消[6]。

5.考虑建立农村教师流失补偿机制

由于工作与生活条件艰苦、交通不便、学习和发展机会少、社会交往困难等原因,农村学校比城市学校培养一名优秀教师往往要付出更加高昂的成本,但城市学校在教师自然流动中往往处于明显优势地位。农村学校优秀教师的流失往往使其在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提高等方面处于极端困难的状态。因此有必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原则,建立专门针对农村学校的教师流失补偿制度。由于农村教师流失包括了跨省区的流失,可考虑由国家教育部出台相应的农村教师流失补偿法规条款,根据教师的年龄、教龄、职称、教学地位等具体情况确定补偿数额。农村学校可用这笔经费引进其他优秀教师、对本校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或用于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7]。参考文献: [1]符淼.城乡教育统筹背景下重庆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9):68-70. [2]罗志华.城乡教师流动现状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7,(3):108-109.

[3]李士安.实现区域城乡中小学教师双向流动的困难与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6):84-89.

[4]田锐.农村中小学教师流动:归因与对策[J].泰山学院学报,2008,(5):115-120.

[5]“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政策研究与实验”山东课题组,张志勇,安雪慧.以县为主因地制宜:山东四区县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的实践探索[J].中小学管理,2008,(2):14-16.

[6]李江辉,李化树.努力构建完善的农村教师社会保障机制[J].辽宁教育研究,2008,(11):100-103. [7]庞丽娟.加强城乡教师流动的制度化建设切实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J].民主,2006,(4):16-18.(责任编辑:于翔;责任校对:徐治中)

第五篇: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心得

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心得

2012年9月,在我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有幸来到昌吉市第六小学参加城乡教师交流活动。与其说是交流,不如说是去学习锻炼。自从踏入第六小学的第一天起,就坚定了一个信念,认认真真学习,扎扎实实工作,尽自己所能,发挥自己所长,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出色地完成交流任务。不知不觉,一个学期时间很快过去了,此次交流使我有机会尝试了在不同环境下,面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如何实施课堂教学,让我认识到在不同的学校环境下怎样开展工作,使我受益匪浅。我深深知道,这不仅是单纯要搞好自己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教育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去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交流,老师和老师的交流,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家长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城乡交流为我们的城乡学校搭建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在这样的平台上,我很荣幸地参与到其中,倍感身上责任的重大,同时也感受到了教育生活的多彩与丰富。我将认真用心去做好这件事情,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回去为我校的农村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工作的过程当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我都要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工作。因此我严格要求自己,服从学校领导的各项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师,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工作。在平时的上课中,与六小的教师交流教学心得,随堂听课评课。学校还组织教师,举行公开课,双方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交流,共同提高。通过与老师们的真心接触,我不仅收获了真挚的友谊,而且还收获了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学技巧,更为六小教师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而深深感动。我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里的老师自律性强,自觉性强,事事都很有紧张感,工作效率高。比如班主任会,中

层领导会议,全体教师会等,分层会议,分层管理。耗时少,效率高。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之下,我确实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与不足,增强了危机感和急迫感,增强了主动学习的自觉性,平日除了搞好自己教学之外,在各方面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

交流之初,通过上公开课、听课、评课,相互交流活动,我认真吸取老师们的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和这些老师认真交流,谈教学得失,谈教学方法,参与集体备课,积极参加教研教改,也为自己收获了一份宝贵的教学经历。

在昌吉市第六小学,无论是教育还是管理都让我耳目一新,使我的教育视野得到了进一步拓宽。走进他们的校园,一种全新的感觉油然而生,通过听他们的课、看他们的校园,接触他们的师生,我心中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我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进一步提高。通过学习他们的“自主互助,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在我的心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体系,从而使我的教学方法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作为一名农村老师,我真的很喜欢学校多组织几次这样的活动。虽然很累,付出很多,虽然有压力,可是经历了这种活动,我才发现自己在教学能力上往前迈了一大步,教师交流活动是难得的,是珍贵的,是有益的。通过教师交流,增长了见识,吸取了经验,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对教育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这是一种先进教育思想,先进教学方法的交流,是先进教研方式的有机结合,这种交流使双方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对于教育事业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交流,是一件新生事物,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使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教研教改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立足实际,深入研究,借鉴和总结经验,正视不足,不断增强实践能力。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并且将学到的先进理

念结合实际用于自己的日常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在让先进的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的同时,我也在教学实践中来验证和发展这种理论,始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做一个受学生接受和欢迎的老师。

最后,通过本次交流活动,我衷心感谢六小领导和老师们对我的关心和帮助,更感谢我校领导能给我这次机会促进我的成长!

2012 年12月20日 杨帆

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心得

杨帆 2012-12-20

下载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关于实施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威海市环翠区教育局关于实施城乡中小学教师交流工作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心得

    我的共同体征文 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心得 诸城市箭口初中闫传铭 2011年9月1日,带着一份憧憬,带着一份喜悦,带着一份期待,有幸参加城乡教师交流活动。我深深知道,这不仅是单纯要搞好......

    2010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

    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 为促进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河南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

    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小结[最终定稿]

    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小结 1、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小结 城乡教师交流是促进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特......

    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

    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新密市来集镇中心学校 2012年11月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 为切实加强我镇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我镇教育事业全......

    2010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

    城乡教师交流工作实施方案 为促进我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河南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

    张店区中小学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实施意见(试行)

    张店区中小学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实施意见 (试行) 为加强我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均衡教师队伍资源配置,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省内整体素质一流的教师团......

    关于报送城乡教师交流人员名单的通知

    济宁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 关于报送城乡教师交流人员名单的通知 各学校: 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紫云自治县中小学校长及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实施意见

    紫云自治县中小学校长及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优化我县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和教师资源配置,全面提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