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高铁东站到杭州广播电视大学
从高铁东站到杭州广播电视大学
路线一:
乘地铁1号线到西湖文化广场,然后,直接打的或者换乘299路公交车(站点名称:市交警支队)至杭州广播电视大学(文一西路)。路线二:
乘地铁1号线到武林广场,然后,换乘211路公交车到杭州广播电视大学(文一西路)。
第二篇:杭州广播电视大学
杭州广播电视大学
2008年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及平安校园工作要点
2008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发展、创新、节约、稳定、和谐”的总体要求,开辟我校事业发展新局面。根据中央和省市稳定工作会议精神,结合上级综治委、教育局、公安局和国家安全局的工作要求,围绕学校2008年党政工作要点,在总结2007年学校综治工作的基础上,特制定综合治理及平安校园工作要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综合治理工作,结合学校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实际,以“解放思想、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为总要求,以打造平安学校、构建和谐校园为目标,以维护学校政治治安安全稳定为首要任务,以全员参与服务增效为核心,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以信息主导深入一线防控处一体化建设为主线,以队伍建设、制度落实和督查有力为保证,坚持教育与管理、治理与建设相结合和条块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进一步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切实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生活秩序,保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为构建和谐校园创造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
二、工作目标
1、维护稳定有力。
进一步提高综治意识,坚定不移地贯彻“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强化国家安全观念,进一步提高隐蔽战线工作质量和水平,加 大对境外敌对势力、“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监控,严防发生进京滋事、聚集闹事和非法宣传等不法活动。强化涉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严格程序,严守秘密。及时发现、消除本单位不安定因素,妥善处置各类群体性、突发性事件,以创建“平安校园”活动为抓手,强化学校各部门的主体作用,发挥全校师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力合作,确保全校的高度稳定。
2、服务管理高效。
进一步提高学校各部门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切实落实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主动提升服务师生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开展全过程管理和全员管理,提高师生服务意识和防范意识,大力增强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的能力,确保学校各项工作的有序运行。
3、队伍建设突出。
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在强化全员管理的同时,逐级打造一支“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实事”的学生工作队伍,完善队伍结构,改善队伍形象,强化责任意识,大力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更好地明确自身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深入一线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真正把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4、基层基础夯实。
加大基层建设力度,提升基础工作服务效能,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深入工作一线,及时把握师生动态,加强重点部位和重点人群管理,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定期开展安全大检查,深化“枫桥经验”,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进一步加大综治保障投入,逐步完善治安防范体系,构建更为有效的治安防范网络,大力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全面发展,提高整体防范 效率。适时开展处置突发事件的预案演练,及时妥善处置各类安全隐患,严防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三、工作措施
1、继续强化目标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全员参与。在07年成功创建“平安校园”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学校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落实本单位安全管理责任,认真落实各处室、各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层层签定责任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把综合治理工作列入学校各级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与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密切结合起来,定期召开会议,每月不少于一次综合治理工作例会,专题研究部署学校稳定工作,发挥全体师生的主体意识,使综合治理工作深入人心。严格实施年中、年末部门考核制度,全面落实各项安全措施,让维护稳定工作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责任到人。
2、加强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建设,提高对敌斗争能力。强化国家安全意识,加大对境外敌对势力、“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监控,对重点“法轮功”人员要加强监管,及时掌握情报信息,适时开展帮教活动,严密排查隐藏的“法轮功”人员和其他邪教人员,严防发生进京滋事、聚集闹事和非法宣传等不法活动。强化涉外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严格程序,严守秘密。及时发现、消除本单位不安定因素,不发生影响政治稳定的群体性事件,突发事件及时调处,确保一方平安。
3、加强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化解矛盾能力。进一步确立党委、行政、团委、学生组织配合,学校、职能部门、学院、班级 整合,教育、管理、服务融合,专职、兼职、聘任相结合的学生工作领导和管理体制。切实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强化全校学生工作“一盘棋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工作队伍整体素质,重点建设学生党团组织和学生干部队伍、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队伍、网络监管队伍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加大学生管理力度,大力发挥其在维护学校安全稳定中的中坚作用,切实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真正把一线工作做深、做细、做实。要通过自身网络,积极发动广大教师、学生参与到学校综合治理和“平安校园”创建工作中来,强化信息员队伍建设,把信息网络触角延伸到单位的每个部门、班级和寝室。掌握本单位人员的思想动态和现实状况,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单位内部稳定。经常组织人员深入一线关心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习和生活,通过多途径加强沟通交流,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认真落实后进学生的帮教工作,及时调处学生中存在的各类心理问题,广泛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咨询和跟踪,进一步实施好心理健康教育“阳光工程”。
4、继续深化“枫桥经验”,逐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整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努力把各类矛盾解决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院部、大事不出学校。坚持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逐步建立完善化解矛盾三大工作机制:一是预测预警机制。建立多层次的情报信息网络,及时准确地掌握学校和周边治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消除学校及周边各种不安全隐患,畅通信息报送渠道,及时掌握矛盾动态,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二是排查调处机制。坚持经常性开展排查调处工作,加大不安定因素排摸力度,根据不同时期、不同重点适时制定排摸 要点,组织实施,定期分析研究,提出有效治理措施,做到“早预测、早发现、早控制、早化解”。三是建立应急处置机制。进一步建立学校专门处置突发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工作平台,完善各类群体事件处置预案,建立应急处置小组,确保处置工作有效及时。
5、切实加强思想认识,强化宣传教育。经常以多种形式对本部门的教职工、学生和临时聘用人员开展国家安全、人身财产安全、消防安全、网络安全、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法制宣传教育,至少在每学期开学、期中和期末各进行一次面向全院师生的安全法制教育,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有主题有特色的安全法制宣传活动,使他们明确安全法制的重要性,树立起安全防范和法律意识,坚决杜绝“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不发生违法犯罪案件,全面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意识,提升校园安全感。
6、进一步夯实基础工作,加大安全防范力度。各部门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办好自己的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规范工作台帐,认真做好以防火、防盗、防事故为重点的安全用电、饮食卫生、校舍安全、交通安全、课外活动、节假日外出旅游等方面的安全工作,积极开展群防群治,确保本部门公私财物、危险物品、贵重物品、文书档案资料的安全,不发生刑事、治安案件和责任事故。严格实行重大活动审批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在安全保卫工作上实现人员、措施、责任三落实,防止发生伤亡事故。重点部位工作人员要经常检查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做到高度警惕,严密防范,严防发生重大责任事故。大力推进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全面发展,提高整体防范效率,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7、规范工作程序,严格用工管理。加强流动、暂住、施工人员管理,用工部门要做好用工审查,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理严,及时办理暂住证,校园临时出入证,做到来即申报,走即注销,通过多途径及时把握临时工的思想动态,杜绝发生各类刑事、治安案件和责任事故。对校外租赁单位签定“综治协议”,每月定期检查。安排好各类值班,对值班人员加强教育和督促检查、落实责任制。
8、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水平。重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打造学校思政网络,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突显典型示范、精神熏陶、文化孕育的重要作用。通过建设和改善学校硬环境、软环境,利用各种契机,搭设各种平台,大力开展各类活动,提供师生充分展示才华的机会;注重全方位开掘校园文化活动的途径,大力实施和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课题研究为载体,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积极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努力提升广大师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师生情操,规范师生行为,激发全校师生对学校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使校园文化对校园中每一个人的影响和制约正好与管理的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相吻合,在大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基础上,全面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校园的建设。
9、加大网络使用引导,强化网络监管力度。信息技术的空前发展和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正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网络环境已经对学生的意识形态、行为规范、处世原则等道德素质产生了极大的冲击,要从弘扬民族精神、培养学生信息素 质、丰富校园网络内容、优化校园网络环境、增强德育工作者的网络意识、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等几方面入手,对网络环境下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做深层次的思考和探索。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安全运行机制,完善学校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加强计算机安全教育,使广大师生自觉遵守计算机安全法规,提高安全保护意识和安全防范能力,让学生以自觉的态度、自律的精神进行自我教育、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培养自尊、自强、自爱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坚决杜绝不良信息从学校发送上网和接收下载不良信息问题的发生,特别是政治性非法信息和淫秽色情信息,进一步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四、具体要求
1、学校各部门第一责任人要树立高度的责任心,发动全体师生通力合作,为学校的综合治理工作和“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尽力尽职。
2、学校各部门必须加大自主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大家的安全意识和处置能力,在全校师生中形成良好的创建格局。
3、学生工作部门、各学院要着力打造一支得力的学生工作队伍,深入一线有效地开展工作,坚决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学校安全保卫工作人员要加大校园安全的督查力度,做好信息收集和汇报,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后勤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和管理能力,通过努力逐步提高师生的满意度。
4、积极参加各项综合治理和“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规范工作台帐,及时完成各项任务。
5、抓好值班防范工作,尤其是重点部位的安全值班和节假日的校园安全保卫工作。
6、规范用工、用电、用计算机的管理,加大检查力度,杜绝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杭州广播电视大学年3月 2008
第三篇: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东校区)
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东校区)开放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工作计划(08春)
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是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本次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小组:
林振江
王伊源
张松庆
王仁祥
孟庆亮 本次毕业论文指导委员会小组组长:王仁祥
1、要求
(1)学生应在实事求是、深入实际的基础上,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应观点明确、材料翔实、结构合理严谨、语言通顺。
(2)毕业论文选题应在所学专业范围以内。
(3)毕业论文草稿使用打印稿,向指导老师交初稿时要附有参考文献具体内容。
(4)正文字数 : 7000---10000字
正文字数即不包括目录、内容提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的字数。
2、时间安排:见附表一
3、指导过程
指导教师一般应指导学生选题、收集资料、撰写提纲、撰写初稿、提出修改意见、直接定稿和写出评语。
4、答辩
(1)毕业论文由各试点学校组织进行答辩,每个答辩小组由电大教师和外聘专家等组成。
(2)答辩程序: A、首先由学员自述: 自述内容包括:自我介绍(姓名、班级、工作单位、论文题目),论文的选题意义、写作过程和论文基本结构,突出论文主要论点尤其是亮点和理由、指出不足及理由。切记照本宣读,要基本脱稿,否则酌情扣分。自述时间约为6分钟。
B、主答辩老师给答辩学员出6道题目(必答题四题,选答题两题,必答题学员必须回答,选答题学员任选一题)由学员当场回答,学员每题回答结束时,应向答辩老师示意回答完毕,之后进入下一阶段答辩。即席提问时,所有答辩老师均可能提问。直到答辩组宣布该生答辩结束时,学生方可离开答辩席。
C、参加答辩的学员在答辩前均需做好充分准备
5、教师对提纲和初稿的指导意见一律用红笔写,修改过的提纲、初稿与论文一起上交审验。
6、成绩评定
(1)考核标准:毕业论文成绩分为优、良、及格、不及格四等。
优: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观点明确,能深入进行分析,并有独到见解。理论联系实际,对经济工作或学术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中心突出,论据充足,层次清楚,结构合理,语言流畅。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重点突出,语言简练。
良: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观点明确,分析比较深入。中心明确,论据较充足,层次清楚,语言通顺,结构合理。答辩中回答问题正确。及格: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但内容尚欠充实。中心论题较明确,材料较充足、具体但不够典型。尚能联系经济工作实际,但论证 不够充分。文章有一定的条理,一定的论据,文字尚通顺。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正确。
不及格:不符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和政策,或在经济理论上有原则性错误,未掌握已学的有关专业知识、技能差。文章无中心,层次不清,主要论据短缺。论点论据脱节或严重搭配不当。抄袭他人文章、成果、书籍者。凡具有以上条款之一者,应判为不及格。
(2)成绩评定办法
指导老师应根据学生写作态度和论文质量给出建议成绩;
经过口头答辩,由答辩小组根据毕业论文与答辩情况给予评定成绩; 成绩一般由试点学校负责审定,省电大组织全面审核。
7、毕业论文写作格式(此为参考格式,详细见范文)(1).纸型及页边距
毕业论文一律用国际标准A4型纸(297mm×210mm)打印。页面分图文区与白边区两部分,所有的文字、图形、其他符号只能出现在图文区内。白边区的尺寸(页边距)为:上边距25mm,下边距25mm,左边距27mm,右边距26mm。(2).版式与用字
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使用规范的简化汉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其他不规范的汉字。(3).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及字体字号
封面:文头:封面顶部居中,3号宋体加粗,上空一行,下空三行。固定内容为“东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论文标题:2号黑体加粗,文头下居中,上下各空两行。(若有)论文副标题:小2号黑体加粗,紧挨正标题下居中,文字前加破折号。作者、院系、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答辩日期、成绩: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内容用3号楷体,在正副标题下居中依次排列,各占一行。成绩一栏内容留空,由答辩机构手写。
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排在第一页,标题3号黑体,顶部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内容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关键词三个字用4号黑体,内容用5号黑体;关键词通常不超过7个,词间空一格。
英文内容提要与关键词:分别由中文内容提要及关键词翻译而成。目录:另起页,项目名称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内容用小4号仿宋。
正文文字:另起页,论文标题用3号黑体,顶部居中排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文字一般用5号宋体,每段起首空两格,回行顶格,单倍行距。
正文文中标题:
一级标题,标题序号为“
一、”,4号黑体,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标题序号为“(一)”,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独占行,末尾不加标点; 三级以下标题,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分别为“1.”、“(1)”和“①”,与正文字体字号相同,可根据标题的长短确定是否独占行。若独占行,则末尾不使用标点,否则,标题后必须加句号。每级标题的下一级标题应各自连续编号。
注释:正文中加注之处右上角加数码,形式为“①”或“(1)”,同时在本页留出适当行数,用横线与正文分开,空两格后写出相应的注号,再写注文。注号以页为单位排序,每个注文各占一段,用小5号宋体。引用著作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中间用逗号分隔;引用文章时,注文的顺序为:作者、文章标题、刊物名、期数,中间用逗号分隔。
附录:项目名称为4号黑体,在正文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内容编排参考正文。
参考文献:项目名称用4号黑体,在正文或附录后空两行顶格排印,另起行空两格用5号宋体排印参考文献内容,具体编排方式同注释。(4).表格
正文或附录中的表格一般包括表头和表体两部分,编排的基本要求为:
表头:表头包括表号、标题和计量单位,用小5号黑体,在表体上方与表格线等宽度编排。其中,表号居左,格式为“表1”,全文表格连续编号;标题居中,格式为“XX表”;计量单位居右,参考格式为“计量单位:元”。
表体:表体的上下端线一律使用粗实线(1.5磅),其余表线用细实线(0.5磅),表的左右两段不应封口(即没有左右边线)。表中数码文字一律使用小5号字。表格中的文字要注意上下居中与对齐,数码位数应对齐。
(5).图
图的插入方式为上下环绕,左右居中。文章中的图应统一编号并加图名,格式为“图1 XX图”,用小5号黑体在图的下方居中编排。
(6).公式
文中的公式应居中编排,有编号的公式略靠左排,公式编号排在右侧,编号形式为“(1)”公式下面有说明时,应顶格书写。较长的公式可转行编排,在加、减、乘、除号或等号处换行,这些符号应出现在行首。公式的编排应使用公式编辑器。
(7).数字
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词、词组、惯用词、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模糊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同一文中,数字的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8).标点符号
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正确使用,忌误用、混用,中英文标点符号应区分开。(9).计量单位 除特殊需要,论文中的计量单位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10).页码 全文排印连续页码,单面印,页码位于中间。论文范文可与指导老师联系。
8、毕业论文档案
毕业论文档案采用统一的包装,内有:
1、论文正稿(一式六份)
2、指导教师修改过的论文初稿
3、指导教师修改过的论文二稿
4、毕业论文指导答辩鉴定表(论文白皮书)
5、参考文献摘要(大约1000字)
6、参考论文复印件2篇 7、1份答辩自述打印稿
9、全部论文送省电大审核。
注:(1)答辩时间: 2008年4月18日下午2:00开始
(2)论文定稿一式六份,于2008年3月23日之前交到指导老师处。
(3)将论文的定稿发到自己指导老师的信箱。
连云港广播电视大学东校区
2008年1月11日 附表
一、毕业论文指导时间安排及具体要求 1、2008年1月11日
第一次见面:介绍论文写法及要求 2、2008年1月31日之前
第二次见面
交论文选题
(论文选题将上报省电大)3、2008年2月11日之前
第三次见面
交写作提纲 4、2008年3月9日之前
第四次见面
交论文初稿 5、2008年3月15日
第五次见面
交论文二稿 6、2008年3月23日之前
第六次见面 定稿
附表二: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具体选题见《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践环节及学位申请指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年第1版
(说明:该指南中的论文选题均为参考选题,学员的定题以指导老师同意为准)
附表三:论文指导分组名单
东校
开放本科
06秋工商管理
人数:9人 查亚锦(9人):82675919
***
zhayaj@163.com 赵春菊 孙小溪 徐丙显 金曼曼 杨正
朱小溪 单凌凌
龚 钰 熊 伟 东校补论文
开放本科
06春工商管理
朱莉(5人):82897820
zhulituzi@126.com
张
诚
朱
艳
赵
洋
江舜超
俞雷
第四篇:厦门广播电视大学
厦门市广播电视大学
关于进一步加强开放教育网上教学工作的意见
各学习点:
为进一步加大网上教学工作力度,提高网上教学水平,加强网上教学的管理,完善教学支持服务,保证网上教学质量,深化基于计算机网络的教学模式改革,根据《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网上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就进一步加强开放教育网上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网络教学环境
根据中央电大印发的《广播电视大学教学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按照我校构建“省校-学习点”二级管理运行机制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及学习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使学校及学习点成为有机统一协调的整体,为开展网上教学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学校要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网络、双向视频会议教学系统、直播课堂、网络教室、卫星接收等设施建设,配置和完善网上教学所需要的软、硬件环境。要充分发挥我校较为先进通畅的网络环境优势,加快远程教学平台系统、直播课堂、双向视频会议教学系统、多媒体课程点播系统、数字图书系统和网络考试系统等的建设和使用,构建立体的远程学习网。
学校要在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上及时、完整地提供中央电大网上教学信息和资源,根据本地学生需要及时提供中央电大统设课程的配套教学资源及省开课程的教学信息和资源;积极组织网上实时与非实时教学活动,跟踪记录学生网上学习过程,将网上学习过程情况纳入形成性考核范围;开展各种类型的网上教学研讨和培训活动。同时要定期统计分析教学平台的应用数据,为开展网上教学研究和深化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依据。要加强网络运行管理,保证各种设施稳定、高效、安全运行。
学习点要根据中央电大和我校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网络教室、双向视频会议系统等建设。提供学生上网学习的条件,重点要进一步加强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我校的电大在线远程教学平台等各种远程教学系统自主学习,组织学生参与网上辅导、答疑、BBS讨论、小组学习等多种形式网上教学活动,逐步实现利用教学平台发布及提交作业。要加强对学生上网学习的监控,跟踪记录每个学生的网上学习过程。
二、加强网上教学资源建设,提高资源质量和应用水平
根据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多形式、多渠道的资源建设原则,学校要重点加快省开课程网上教学资源建设进程,及时提供、更新教学信息和资源,建设实用型小课件及网络课程;逐步建立网上视频资源库、案例库等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中央电大网上教学资源组织教学,根据学生学习实际需要,建设学习辅导、难点重点解析、作业讲评等配套教学资源;网上教学资源建设要主要放在网上IP课件、课程教学基本信息、教学辅导文本的建设;加强网上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重视网上教学资源的使用评估。
学习点要制定网上教学资源使用办法及相应的落实措施,重点是引导、指导、组织充分利用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网上教学资源自主学习;及时收集学生对网上教学资源的反馈信息,有效监控学生使用网上教学资源的过程。
三、加强网上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教学模式
学校一方面要根据中央电大的教学安排和要求,组织引导学生参加中央电大网上教学活动,组织师参加网上教研活动。一方面要做好每学期组织开展网上教学活动的安排,要充分利用直播课堂和双向视频会议系统,开展面向全市的远程播课,统设课程每门课程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网上实时教学活动,省开课程每门课程每学期至少组织三次实时教学活动。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要开展答疑讨论、学习辅导、作业讲解等网上实时教学活动。要规范并加强课程论坛的管理,及时回答学生问题,原则上应在三个工作日内回复学生问题,并将共性问题及时反馈中央电大,逐步建立课程学习问题库。
学习点要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中央电大和省电大组织开展的网上教学活动,学生每门课程每学期至少参加四次网上交互教学活动。要从入学指南着手,加强对学生计算机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网上学习的能力。
学校要在不断探索、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制定网上教学活动的规范与流程,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网上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提升网上教学活动的效 2 果与质量,积极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教学模式。
学校及学习点要把网上教学作为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我校的网络优势,创设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学习环境,探索有导学、有控制的自主学习的网上教与学模式。通过入学教育和各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有效利用网络及网上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化学习。
学校制定的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方案要体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思路,网上教学整体设计方案和教学资源要适应构建网络环境下新型教与学模式的需要;制定教学过程规范,把网上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落实到教学活动安排、教学手段和策略选择等具体环节,组织多种形式的网上教与学模式的探讨,有效评价课程教与学的效果,及时总结和推广教师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成果。同时注意网上教学与面授等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使教学模式改革真正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开展教育技术培训,改进网上学习支持服务
学校及学习点要注意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需求,通过系统运作为学生提供全过程、多形式的学习支持服务,利用网络及远程教学平台为学生、教师提供交流空间。
学校要充分利用远程教学平台发布教学信息,保证教学信息快速无障碍传输,及时为学生提供所开课程的教学、管理信息及学习指导;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利用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意识,掌握网上学习的方法和技能;逐步为学生提供学籍、个人学习记录、学习成绩等相关信息的在线查询,有步骤地建立远程接待中心,并与中央电大远程接待中心实现信息互通。同时,为教师开展网上教学提供充分的设备和技术支持,加快和完善数字图书馆建设,为师生提供远程图书资料服务。
学习点必须为学生提供网络教室、多媒体阅览室等学习场所和相应设施服务,其配置要与办学规模及学生学习实际需要相适应;利用学习点管理网页提供教学、教学管理及考试安排等信息和导学服务;安排网上学习指导教师,帮助学生解决网上学习中遇到的技术、学习方法以及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学校要根据教学、教学管理及技术人员的实际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及方案,开展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培训、网上教学课题研究以及多种形式的交流、观 3 摩与研讨活动,进行全员培训(包括兼职教师培训),提高教学、教学管理与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能力及利用网络和远程教学平台开展教学、管理、服务工作的水平。同时,要组织开展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评比等各种形式的网上教学评比,积极参加中央电大组织的各种网上教学评比活动。通过网上教学实践和相关培训、研究,提高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建设一支网上教学专家队伍。此外,还要注意对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和网络技能培训,提高学生的网上学习能力和信息素养。
五、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手段,推进网上学习测评及考试改革
学校要积极建设网上考试系统标准化的硬件环境,加强对教师及技术人员进行形成性测评系统和网上考试系统使用的技术培训,提升网上学习测评及考试的技术支持能力,配合中央电大做好形成性测评系统的使用和网上考试的组织管理工作,积极开展省开课程的网上学习测评和网上考试。
学习点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网上学习测评和网上考试的硬件条件,并为学生使用形成性测评系统和网上考试系统提供相应服务。
六、完善网上教学检查制度,加强网上教学检查与评价
学校要高度重视网上教学检查与评价工作,指定专人配合配合中央电大网上教学检查,完善网上教学检查评价制度,把网上教学检查与评价作为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和监控的经常性工作来抓,定期开展全校网上教学工作的专项检查,及时推广经验,落实整改措施。
第五篇: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介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简称“中央电大”),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60号,是教育部直属的,运用广播、电视、文字教材、音像教材、计算机课件和网络等多种媒体,面向全国开展远程开放教育的新型高等学校。1978年2月开始筹建,1979年2月6日开学。1990年4月,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设在中央电大、1993年12月,原国家教委决定将中国电视师范学院并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1997年6月,原国家教委批准成立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设在中央电大。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设置及其专业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设文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工学院、教育学院、外语学院、农林医药学院等六个教学学院和直属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以及八一学院、总参学院、残疾人教育学院、西藏学院、中央国家机关学院,专设中国电视师范学院、中国燎原广播电视学校、中央广播电视中等专业学校。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现任校长:杨志坚。国际代码(毕业证编号):51161。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历任校长:
何东昌:(1984.9至1990.2,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谢新观(1990.2至1994.7,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韦钰:(1994.7至2001.11,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张尧学:(2001.11至2006.5,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葛道凯:(2006.6至2010.6,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 杨志坚:(2010.6至现今,任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