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典型案例(三)(范文模版)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计划 典型案例
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
二〇一四年六月
搭建“校企共同体”平台 推进“三三并重”办学
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有着30年企业办学的底蕴。面对职业教育空前大发展的机遇,学校在不断深化改革与探索内涵式发展道路中,借鉴德国“双元制”先进的经验,搭建开放融合的“校企共同体”平台,创建并实施了“三三并重”办学模式,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一、实施背景
学校创办于1984年;1998年在企业剥离“社会职能”的大抉择下,学校开始面向市场办学,办学经费自筹。为了生存发展,学校一直在探索适合自己特色的办学模式,2004年11月经长春市教育局批准,与德国汉诺威市维亚国际职业教育学校联合办学,成立中德长春高级技术学校;2006年8月开办了具有校本特色的德国模式教学班。由于受到职业教育传统体制和思想观念的束缚,在办学模式、与行业企业的融合、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依然存在问题。主要表现有:
1.专业与产业、企业的耦合度不高,出现结构性就业矛盾
培养的学生与岗位需求不匹配,不能成为产业结构调整、企业发展所需要的适合人才。
2.招生、培养、就业三部门联系不紧密,影响办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学校招生、教学和就业部门对自身职能作用强调的多,缺乏对质量目标的统筹,相互联系不够,相互服务不足,影响办学整体质量提升。
3.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出路单一,导致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
培养的学生能力单一,发展空间窄,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家长、企业对学生认可度不高。
二、主要目标
创建并推进“三三并重”办学模式,具体目标如下:
1.实现企业、学校、产业紧密结合,学校服务于企业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2.实现学校招生、培养、就业三环联动,提升学校整体的管理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3.实现学生谋职、创业、升学三个发展方向的自由选择和转换,拓展学生职业发展空间,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三、实施过程
“三三并重”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即企业、学校、产业三元一体,明确中等职业教育中三个主体的紧密关系;招生、培养、就业三环一体,突出教育过程中三个环节的纵向联动;谋职、创业、升学三向一体,提供学生可选择、可转换的三个生涯发展方向。三元一体立足“校”,三环一体立足“教”,三向一体立足“学”,形成内外影响、前后衔接、密不可分的办学有机体。(见图1)
图1 “三三并重”办学模式
(一)依托企业办学,完善“校企共同体”办学体制,搭建“开放融合的办学平台”
在多年办学实践的基础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学校为主导,以合作共赢为基础”的一种汇集“校总部、集团所属企业、校办企业、地方企业、“职教集团”、高校、行业等各类社会资源,构建了一个汇集、使用各种资源的开放融合的办学平台(见图2),为学校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持续保障。
图2 “校企共同体”办学平台
(二)产业、学校、企业三个主体紧密融合,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协同创新
1.产-教-产相融
学校面向吉林省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如汽车工业、服务外包业等调整开设了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营销、汽车客户信息服务等专业,形成了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围绕企业办教育、办好教育兴企业的良性循环局面。
2.企-校-企一体
学校是企业办学,上游是企业;同时依托各专业开办了和晟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等4家经营性下游企业;另外,学校与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第三方企业合作,依托“校企共同体”办学平台,学校与企业采用“订单式”、“双主体”、“共建基地”、“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企校合作方式,企业参与招生、培养、顶岗实习、就业等育人全过程,校企一体共育技能人才。
(三)招生、培养、就业三个环节相互联动,实现人才培养理念的全程普及
1.招生融入培养,培养拉动招生,校企贯通,形成招生、培养良性循环 学校实施全年(365天)、全员(全校教职工)、全过程(每一位教职工为家长和学生服务的每一个环节)的“三全”招生策略,将招生工作融入到学校运行
体系的各个环节。依托“校企共同体”办学平台,校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配置优良办学资源,校企共同培养满足企业用人要求的准员工。通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活动及优质的服务,提升家长和学生的满意度,带动生源数量的增加,实现招生与培养相互生长局面。
2.培养促进就业,就业贯穿培养,学徒贯通,共育实用型技能人才 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实施计划和评价计划,通过校内一体化实训基地教学、校办企业顶岗轮岗实训、合作企业带薪顶岗实习三个阶段,形成了新型学徒制的培养方式。围绕这条主线,形成育人、培养、教学模式。
实施“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在“校企共同体”合作平台下,实现“课”(即课程体系、课程、课堂)与“岗”(即职业岗位群、职业工作岗位、实际工作岗位)对接,通过现代学徒制的育人途径,使学生入校即入厂,上课即上岗,就学即就业。
实施“小班互动,分段轮换”教学模式。实施24人小班制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达到高级工技能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构建项目化教学内容,创设理实一体教学环境,突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实现“实践-理论-实践”的理实一体。学生分阶段在学校、校办企业、合作企业之间轮换学习,实践专业理论与单项技能训练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小综合项目实训在校办企业进行、大综合项目实训在合作企业进行
实施“四维五铁”德育模式。学校发挥前身是铁道兵教导队的传统和优势,通过对学生一日生活制度的规范管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德育内容的参与体验、专业人员、专职教师和班主任的多角度职业指导及校企共育的德育平台“四个维度”,培养学生“五铁精神”,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促进优质就业。
3.就业保障招生,招生提振就业,管理贯通,全员协作诚信为本 学校恪守诚信负责精神,完善了就业服务体系,通过系统化就业教育、流程化就业安置、制度化就业跟踪服务,使得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5年保持100%,“出口”的质量保障了“入口”的数量。学校成立了招生市场部,负责生源市场的开发、区域负责制的运行、专职招生人员队伍建设管理。成立招生就业服务部,为全校招生工作服务,同时负责学生就业教育、安置、跟踪工作。两个职能部门均由校长直接负责,职能既独立又相互衔接。生源多,保障了企业用工选择大;生源好,保障了企业用工质量高。
(四)学生谋职、创业、升学三个发展方向自主选择,实现宽能力基础、多毕业出路的生涯发展
1.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让学生谋职有本领
学校提出“使全体学生成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超的专业核心技能及较强的职业核心能力的精品学生”的培养目标,将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融入学生复合型素质培养过程。发挥学校是国家级职业核心能力测评站、职业核心能力教师培训基地的优势,开设了“与人交流”、“与人合作”、“解决问题”模块课程,设计了“沟通工作进度”、“挖掘合作资源”等32个能力训练项目,制订了教学指导手册和课程标准。在专业课、实习课及德育活动中渗透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满足学生谋职需求。
2.注重学生创业能力培养,让学生创业有平台
学校为培养就业与创业复合型人才,各专业将创业精神培养贯穿创业教育的全过程,结合工科学校专业培养的特点,将学生的创业培训与专业培养有机融合,建立起“学技能、稳就业、促创业”三位一体的新模式。一是自建包括创业培训、创业模拟实训、创业项目孵化等功能在内的5000平方米创业园,同时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二是在省人社厅的支持下,创建了“四个层次,五个模块,两种能力”的创业培训孵化体系,形成了创业培训与专业学习、创业见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产学协同的创业教育模式。在学校“创业典型扶持工程”中,毕业生赵学伟创办了鑫宇洋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目前资产已达800万元。
3.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培养,让学生深造有通道
学校为服务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构建“三段贯通,任务衔接,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探索“小班互动,分段轮换”教学模式,创设实验室即教室、车间即教室、工厂即教室的理实一体教学环境,开发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激发学习兴趣。文化基础课服务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技能课服务学生职业发展;早晚课推广国学文化,增强文化素养,培养学习习惯。此外,学校与石家庄铁道大学、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等省内外多所高校合作,开设3+2中高职衔接班、3+4中职-本科衔
接班和成人大专班,为学生深造铺设了通道。
四、条件保障
1.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是实施“三三并重”办学的必要条件。按照“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实施、高效率使用”的原则,建设12个校内实训基地、52个实训教室;开办了长春市和晟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等4家校办企业;与45家大型企业签订长期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这是实施“三三并重”办学养模式的必要条件。
2.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实施“三三并重”办学的基础。教师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学校积极实施名师培育计划,形成了1个平台、3类机制、1条主线、5种能力的“1315”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加快“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推动“三三并重”办学。
3.科学的管理机制,是实施“三三并重”办学的制度保障。学校构建了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招生就业、校园五铁文化、后勤服务等方面的管理机制,在全校范围内实施全员聘用制和绩效考核,确保“三三并重”办学的顺利实施。
五、成效及推广
1.学生综合素质明显增强
提高了学生职业道德、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核心能力,受到学生、家长和企业的认可。就业率保持100%,双证书率100%,高级工证书获取率52%,在近两年的省市技能竞赛中,5次获得团体一等奖、2次获得团体二等奖;2009届毕业生姜鹏飞担任长春理工大学实训指导教师已有四年;2009届毕业生田海林与北车集团400多名高级工同台竞技,夺得“技能状元”。一汽集团、北车集团、上海宝冶和中铁十三局集团、中国铁建系统等著名企业优先录用我校毕业生。学校成为吉林省先进制造业的技能人才工厂、中国铁建系统重要的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2.教师教学科研成果丰硕
19项科研课题获准立项,其中,2项国家级课题结题并获一等奖,2项省级课题结题,成果得到推广,2项市级课题结题并获奖。出版专著2部、教材18
册、教学操作手册9册。土建工程检测专业与天津津桥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有限公司科技部联合建立了科技研发技术实践中心。在2012-2014年间先后参加了“地铁浮置板整体道床快速施工技术研究”等三项施工技术研发课题,其中“寒区浅埋软塑粘土地层地铁隧道综合施工技术”被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鉴定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被推荐申报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严寒地区高层建筑工程墙体外保温材料选择及施工技术研究”荣获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3.学校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实施“三三并重”办学模式改革以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吉林日报等媒体上广泛宣传,省内外多家兄弟单位来校学习借鉴。学校成为吉林省技工院校的龙头学校,是吉林省企业办学的典型。学校先后荣获 “全国最佳就业率学校”、“吉林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吉林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工作“先进单位”、吉林省《三满意》示范学校、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状”、长春市职业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群众口碑最佳单位”。
六、体会与思考
1.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不能照搬照抄,要从国情、省情和校情从出发,多维度把握德国“双元制”的本质特征,实现了洋模式的本土化的转型与发展。
2.“三三并重”办学模式的实施离不开校企的深度融合,建立校企共同体,是突破校企合作障碍的有效举措。
3.如何妥善解决学生在校办企业轮岗实践时出现的教学计划与企业生产间的矛盾,是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索的课题。
探索现代学徒制,推行“校企一体,课岗对接”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质量,一直倍受人们的关注。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立足企业办学实际,面向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毕业生深受企业青睐,在校期间100%被预订。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一、实施背景
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坐落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吉林省长春市,始建于1984年,隶属中国铁建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是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
2003年中央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吉林省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重点打造汽车及零部件、轨道客车、装备制造、建筑业及现代服务业等优势产业。这就需要具有大量相应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和高技术人才。
学校的上游企业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是国有特大型建筑企业,是集施工、科研于一体的大型工程总承包企业集团。施工地域遍及31个省、市、自治区,并进入了海外市场,机械化施工程度达85%以上。随着集团公司的不断发展,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急速增加。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是集团公司举办的唯一一所学校,承担着企业人才输送及员工再培训的职能,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
面对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凸显出来,最重要的就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不够,相应地带来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性不强、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不高、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
学校具有开展教育教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需要。2005年,学校在学习借鉴德国“双元制”经验、开展“模块化”教学的基础上,派人到德国进行考察和培训。从2006年开始,学校以“德国模式教学班”为平台进行了8年的改革探索。为了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学校在构建“三三并重”办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二、主要目标
1.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途径和方法
在借鉴企业办学有益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校企合作的多元形式与校企一体化办学的新途径,形成“校企共同体”制。
2.加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对接
虽然学校是企业举办的,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也存在着人才培养与企业脱节的问题,需要学校主动与企业融合,把学生培养成企业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
3.实现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的对接
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首先需要研究岗位需求,其次需要研究课程内容,把课程目标定在岗位需求上,使教学过程始终围绕学生毕业后的综合素质和岗位能力展开。
4.提升专业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
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对接,使教师能够发现自身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缺陷,促进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教师在带领学生入企实践、完成教学、管理任务的同时,参加生产服务一线工作,双师能力快速提升,开辟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新途径。
三、实施过程
1.“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是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概括出来的,是以与多家相关企业长期合作为基础的,具有着特殊的内涵。该模式中的“校企一体”是指企业办校和校办企业,即学校是由企业举办的,同时学校又创办了一些企业,学校与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具有着天然的“血缘”关系,是主体意义上一体。在“校企一体”的合作形式下,实现“课”(即课程体系、课程、课堂)与“岗”(即职业岗位群、职业工作岗位、实际工作岗位)对接,通过现代学徒制的育人途径,使学生入校即入厂,上课即上岗,就学即就业的一种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图1 “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
2.构建“校企一体”合作平台
学校充分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同时创办与各专业对口的校办企业,如长春市和旭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旭公司)、长春市和晟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长春市和讯客户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等下游企业,同时和长春春原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春原公司)、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下属的一汽大众、一汽轿车、一汽铸造有限公司等第三方企业深度合作,构建了“校企一体”平台,形成“校企共同体”的校企合作新模式。
(1)开辟专业调研新途径,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的就业部、专业教学部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形成联动的对话机制,及时把握企业用人的需求变化,形成专业调研新途径,根据产业、行业发展准确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协调多方需求,融合校企全程育人
学校与依托的上游企业和创办的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编写教材、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学生,形成了校企一体化的培养主体。
(3)提供实习岗位,开展现代学徒
校企一体化的培养主体强化了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充足实习岗位,创造了良好的实验实训教学条件和环境,为学校在资金、师资培养、最新科学技术引进等方面提供了有效保障。
3.构建基于岗位群工作任务结构的课程体系
采用工作任务分析法,确定“核心技能培养、行业通用技能培养与职业特定技能培养”三个技能型人才培养阶段,每个阶段分别对应“社会实践活动任务”、“岗位(群)通用工作任务”、“岗位(群)工作任务”,课程的内容就是任务,工作任务贯通三个培养阶段,工作任务难度层层递进,核心技能与职业能力相互生长,形成以工作任务结构为框架的课程体系。
4.实施课岗对接
学校在课程中引进真实岗位任务,以项目和任务驱动课程教学,使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岗位技能,提升职业能力,实现学生与岗位零距离接轨。
以土建工程检测专业为例,专业建设项目组以学校附近的长春中山公园实际地形为依据,设计了一条3公里长的二级公路,绘制图纸300余张,出版五个分册模拟施工图集,课程设计围绕着真实的生产任务展开,一个完整的施工项目贯穿于教学中,涵盖了公路工程、隧道工程、涵洞工程、桥梁工程、房建工程等五项学生就业后常见工程。实习场中布置有永久坐标、高程点,施工图中各结构物或构造物坐标、高程根据现场数据去设置,使得学生采集数据真实、有效,地形与实际地形吻合,实现课岗对接。
5.开发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的数字化教学资源
课程的内容对接岗位工作任务,成立以课程资源建设为重点的教学资源开发小组,整合来自具体工作岗位的案例、项目、服务等企业真实任务,参照职业资格要求、行业标准,共建课程、共编教材、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形成校本教材、教学指导书、学生任务书、企业项目库、案例库、企业实用技巧、技能训练视频、企业实操视频等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数字平台进入课堂、车间。
6.采用“小班互动,分段轮换”教学方式
设置班额不超过26人的小班,在班级与班级、学校与企业之间轮流教学、轮岗实践,根据课程体系要求,把整学期分为学校实训室学习、校办企业轮岗实
践、合作企业顶岗的三个培养阶段,每个学期又为分校内理论与单项技能学习、企业综合项目实践两个学习阶段,一体化课堂分为先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三个教学阶段。
7.推行“考教分离,考工合一”的考核模式
学校质量科统一管理,组织教师与企业师傅制定考核标准、组建题库,所有骨干课实施教考分离,除了常规考核外,综合技能性强的课程采用“考场与工位”合一的考核模式。
四、条件保障
1.获得典型企业支持。先进企业可以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准确典型的工作任务和行业最新先进技术,可以为课岗对接中师带徒环节提供师资力量,可以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对口岗位,是实施“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前提。以土建工程检测为例。上游企业是集施工、科研于一体的大型工程总承包企业集团,拥有26个类别的67项施工资质,其中公路、房建、桥梁、隧道、城市轨道、水工隧洞等一级以上资质55项。每年能提供顶岗实习岗位500个以上,实训项目齐全。
2.创办校中企业。依靠专业办自己的企业,是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延伸,是更深意义上的校企一体。校办企业可以把握市场脉搏,将企业文化融入课堂,解决课岗对接中教学组织与生产安排时间冲突的问题,是实施“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保障。在学校下游企业中,学校就是企业,教师和学生就是企业员工,教师就是师傅,学生就是学徒。
3.密切第三方企业合作关系。与国内外相关企业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扩大校企合作范围,是实施“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力补充。第三方企业春原公司为学校提供全面支持,包括提供检测项目(生产任务),提供技术支持(最新科技),提供特殊检测任务实训基地(实训设备补充)等。
4.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建设适应教育教学需要的、具有仿真职业环境的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是实施“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条件。以土建工程检测为例,学校在校内建设了教学实验区,区内建有公路、铁路、隧道、基坑、合格桩、各种不合格桩等构造物,隧道、桥墩、桥梁等构造物均为钢
筋等外露的半成品供学生参观学习,学生在校内可以学到可能工作多年也无法学到的知识。
五、成效及推广
1.学生职业技能强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考取的职业技能证书标准是中级工,我校毕业生不但保持了双证书获得率达100%,其中高级工证书获得率达到70%以上。
2.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强
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社会反映好,一汽大众、一汽轿车、一汽富维、长客股份等著名企业都优先录用我校毕业生,学校成为了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的汽车维修高级工培训基地、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的焊接培训基地。学校被评为“市民满意学校”、“吉林省群众口碑最佳单位”和“全国最佳就业率学校”。
3.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学校专业教师“双师型”比例达到90%以上。土建工程检测专业与天津津桥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有限公司科技部联合建立了科技研发技术实践中心。在2012-2014年间先后参加了“地铁浮置板整体道床快速施工技术研究”等三项施工技术研发课题,其中“寒区浅埋软塑粘土地层地铁隧道综合施工技术”被天津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鉴定评价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被推荐申报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严寒地区高层建筑工程墙体外保温材料选择及施工技术研究”荣获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201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六、体会与思考
1.社会评价
实施“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教育、中国教育报、吉林日报等媒体上广泛宣传,学校也成为吉林省校企合作的一面旗帜。
2.校企一体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的深水区
在“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中,最难实现的就是校企合作的深度上能否达到一体。学校是企业举办的唯一一所职业学校,承担着为企业培养一线技能人才的重任,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促使了企业和学校不仅达到形式上的校企一体,也达到了思想和行为上的一体。
“校企一体、课岗对接”人才培养模式对办学主体有着特殊要求。学校不仅隶属于上游企业,而且围绕专业兴办企业实体,购买或协商引进企业的生产设备、生产线,实现了学校的管理部门与企业工程部门合一,专业教师与工程师合一,专业教研室和工程项目部合一,生产与教学的合一。运用校内工厂开展教学、培训、实习、生产等一系列活动,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为学校开创了一定的资金来源。这类模式由于前期投入较大,专业技术性强的特点,所以适合在办学基础较好、办学实力强的学校开展。
在课岗对接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出现了教学组织和企业生产间的矛盾,这也是伴随改革进入深水区出现的自然现象,只要我们坚定走下去,灿烂的明天就在眼前。
立足创业能力培养 构建“产学协同”教育模式
一、实施背景
为解决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比较重视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训练,强调人才对现实社会的被动适应,较少考虑如何充分发挥中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的问题,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开展创业培训和建立创业服务体系的精神,2005年,中铁十三局高级技工学校在吉林省中等职业学校中首开先河,通过引进国际劳工组织“创办你的企业(SYB)”培训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成为迄今为止吉林省中职教育系统内唯一一家由人社部认定的国家级创业培训机构。
然而,随着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中职学生已经不满足于创业教育还将重点停留在对创业精神和创业意识的培养上,希望有真正进行创业实践的机会,并在培训补贴、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创业跟踪等方面享受与大学生同等的优惠政策。同时,如何发挥中职学生较强的技能操作能力,不荒废所学专业,开发出与自身专业技能相适应的创业项目并进行实践孵化,也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主要目标
发挥学校职业技能培养和校企合作的双重优势,拓展企业实训基地功能,将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创业项目开发与专业技术能力有机结合,形成创业意识教育、创业能力培训、创业模拟实训和创业项目孵化一条龙服务,辅以场地设施、资金、开业指导、创业跟踪服务等优惠政策,构建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与专业相结合的创业培训与孵化体系。
三、实施过程
在创业教育实践基础上,形成了创新创业精神培养贯穿全过程,学校、专业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逐层递进的产学协同的创业教育模式,不同水平、不同专业的学生均可以有针对性地学习创业知识,进行模拟实践和创业孵化。
1.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
一年级阶段,首先开设职业核心能力必修课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人交流、与人合作和信息处理能力;其次通过理财教育主题讲座、班会等活动,让学生形成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培养自我负责的品质;三是与专业的拓展训练公司合作,通过室外拓展训练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协作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结合专业的创业意识引导和创业知识培训
学校创业培训课程内容的设置注重与专业的结合,企业想法的产生、创业故事、企业经营练习均对应专业开发案例,从振兴吉林地域经济的角度出发设计,比如汽车产业的服务项目、长春市新兴外包服务产业商务呼叫中心项目等。
二年级上阶段,一是通过职业指导课程中的创新创业模块引入创业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创业也是一种就业的途径,并且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的一种形式;二是开设国际劳工组织的GYB培训课程,教会学生如何产生企业想法,并进行有效地筛选。
二年级下阶段,开设国际劳工组织的SYB培训课程,通过“市场评估——组建创业团队——企业相关法律——承担企业责任——企业财务”等模块的学习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培训中的实践训练帮助学生体会创业过程,提高创业技能。举办创业计划大赛,选拔优秀学员和有市场可行性的创业计划进行扶持。
3.结合专业的创业模拟实训和项目孵化
三年级阶段,首先将选拔出的优秀学员派驻创业园的各专业项目创业实训孵化基地或企业实训基地,一是进行本专业的生产实训,提高专业生产实践操作能
力;二是以轮岗的形式见习专业项目实训基地的日常经营管理,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企业运营,为学生结合专业开发创业项目打基础;三是进驻学校创业园模拟训练中心,对创业项目和可行性计划进行模拟演练,查找问题、判断正误、有效筛选,增加创业成功的几率。此期间邀请与专业方向相关的行业企业专家开设企业经营讲座,学习借鉴市场经验,搭建与专业人士交流的平台。
按照学校《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凡以我校在校生或毕业生为主体创办的公司,且符合入驻企业条件的创业团队,签署《孵化基地入驻协议》,可以入驻相应的专业项目创业实训孵化基地,进行企业孵化,学校提供场地、装修、设备、水暖电、资金、经营手续办理、法律与财务事务、孵化跟踪服务、企业专家指导等配套服务,费用给予一定程度的减免或优惠。企业孵化期为1-3年,此期间创业园管理办公室负责孵化基地内企业的合法经营、生产安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
四、条件保障
1.运行机制保障
(1)吉林省《关于印发促进全民创业若干政策的通知》、《吉林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富民工程的若干意见》和《吉林省全民创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创业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和政策保障。
(2)学校成立了“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对创业园、学校各专业部室进行统一的协调管理。成立了职业教育集团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其成员来政府部门管理人员、行业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企业家等,形成一个学校、政府、企业良性互动协作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
(3)学校制定了《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管理实施办法》、《学生创业实践管理办法》、《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办法》指导和规范创业教育和孵化工作。
2.硬件设施保障
2011年末,对原5000平方米的办公大楼进行了改造,新建了省内中职学校中第一家创业园。创业园区内的道路、电、水、排水、环保、消防、通讯、网络、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具备统一的公用设施及完备的公共孵化服务功能。一楼是1000平方米的汽车维修项目孵化基地;二楼设有客户休息室、洽谈室、企
业办公室和员工食堂,便于企业的日常经营与管理;三至五楼有300平方米的创业实训教室两间、100余平方米教室三间、35~55平方米教室八间,可同时满足200名学员进行培训与实训;四楼是1000平方米的创业模拟实训中心,可模拟7家公司、物流、信贷、IT科技服务、贸易公司以及模拟创业全流程的服务系统;六楼设有餐饮和住宿设施,可满足300人就餐和150名人员的住宿,配备了专职的楼层管理人员和值班人员。基地场所设施健全,具备了“即入即开”的条件。
3.师资与教材保障
学校现有国家级创业培训师2人,SIYB创业培训讲师12人,光华创业教师3人;国家职业核心能力高级指导师4人、测评师23人;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2人,是省内中职学校中职业与创业师资力量最雄厚的学校。
结合多年开展中职学生创业培训的经验,以国际劳工组织SIYB培训教材和光华创业教材为基础,开发了校本教材,制订了创业培训教学计划及培训大纲,开发了结合专业的课程安全,购置了配套的创业模拟实训软件。
五、成效与推广
学校的创业教育实现了创业知识培训向创业孵化体系建设的转型,创建了“四个层次,五个模块,两种能力”的创业培训孵化体系,形成了创新创业精神培养贯穿全过程,形成了创业培训与专业学习、创业见习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产学协同的创业教育模式。
1.学生的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和创业能力明显增强,创新就业理念深入人心
电子专业毕业生赵学伟创办的深圳市鑫宇洋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资产800万元,固定员工50多人,被深圳市南山区委推荐为深圳市十佳优秀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单位;机加工专业毕业生刘健敏在家乡山西开办了矿山机械维修厂;机电专业毕业生魏炳哲被一汽轿车股份有限公司评为技术能手和先进工作者;机电专业毕业生姜鹏飞被长春理工大学聘为实习指导教师,从事大学生的生产实习教学工作。良好的就业心态、过硬的专业技能、较高的综合能力,学校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校曾被评为吉林省职业能力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群众口碑最佳单位、吉林省《三满意》示范学校。
2.建成了省内中职学校第一家创业园区,带动周边中职学校创业教育与创业孵化工作,起到公益性、示范性作用
学校创业孵化体系的建设是以扶持同类中职学校学生自主创业为核心目标,以公益性、示范性和专业性为主要特征,以搭建集政策理论研究、创业指导培训和综合服务为一体的创业孵化平台为主要形式,以汽车维修项目孵化基地、餐饮服务项目孵化基地、客户信息服务项目孵化基地与创业模拟实训中心为载体,为同类院校学生提供自主创业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环境,提高中职生创业能力和创业成功率。
3.创业教育与创业孵化体系建设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安锦春校长主持的吉林省人社厅课题《职业学校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创新性好、科学性高、实用性强,受到课题成果鉴定专家的好评,原人社
厅申奉澈副厅长亲自参加了学校的结题报告会。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与管理实践研究》子课题之《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研究与实践》和《中等职业学校就业指导模块化课程开发与实践》均获得研究成果一等奖。安锦春校长也多次被评为国家和省创业培训优秀个人。
六、体会与思考
1.从毕业生稳定的就业率、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良好评价和学生创业取得的成果显示,利用产学协同的创业教育模式培养就业与创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途径是行之有效的。
2.创业孵化体系的建设不但可以发挥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创业孵化“三位一体”的优势,将创业孵化项目开发与学校的专业建设、技能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还可以帮助中职学校毕业生结合自身技能优势进行小微型项目的创业,实现中职生就业与创业综合能力的提升,使职业教育既是一种“就业型”教育,也成为一种“发展型”教育。
3.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虽然有学校、企业和社会构建的各种服务体系提供支撑和引导,但纯粹的学生创业团队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学校应当建立针对师生协同创业的政策保障,才能使校内资源有效汇聚,促进创业的实现可持续发展。
4.“产学协同”创业教育是建立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但目前单一的校园环境难以形成合力。如何利用职业教育与地区经济之间的合作发展机制,为职业学校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还需要建立覆盖地区的创业实践载体和服务平台,构建跨学校的创业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第二篇:中铁十三局文化建设
推进四个标准化建设 打造中铁十三局品牌
贵广铁路GGTJ-8标二项目部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吕培良
出广西钟山县城,沿着迂回曲折的707县道北行,一进入两安瑶族自治乡,就会被浓郁的中国铁建中铁十三局集团的企业文化气息所熏染。印制着“贵广铁路”和“中国铁建”标识的整齐划一的指路牌在每一路口处都会指引着来访者准确前行。道路两旁的电线杆上醒目地悬挂着“贵以道惠民、广以和致远”“诚信创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建设贵广铁路、造福瑶乡人民”等各种企业文化、安全、环保、路地共建和谐等内容的宣传挂牌,彩旗迎风招展,横幅气氛热烈。前行十余公里,就来到了两安乡星寨村。路边,座落在群山环抱之中的园林式营区就是中国铁建中铁十三局集团三公司贵广铁路GGTJ-8标二项目部营区所在地。
项目部内,赫然醒目的鲜艳国旗、股份公司和集团公司企业旗帜空中高高飘扬。精美的铁艺栅栏四周环绕,院外绿树成荫、青草茂密,院内四季桂花树、铁树、翠柏、园艺等相互映照,片片草坪翠绿欲滴;宣传栏、企务公开栏特色鲜明;二楼悬挂着 “强化六位一体管理,建造贵广铁路精品”一行大字,彰显着队伍管理的精髓;蓝白相间的彩板房搭建的二层办公楼和三排职工宿舍,整洁明亮、整齐划一;统一着装、精神饱满的员工紧张而有序地各自忙碌着,脸上洋溢着微笑和自信,标志着这是一支由先进文化熏陶出来的作风硬朗、纪律严明的优秀团队,是一支既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又向群众传播精神文明的施工劲旅。
准确定位 提高认识 转变思想观念
贵广铁路项目要求起点高、标准高。为了适应现实需要,项目部上场伊始便着眼于准确定位,更新观念。成立了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并细化分工到各部门、施工队,形成了项目主管主抓,分管领导负责、相关部室具体落实实施的领导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的管理体系;结合工程实际提出了自己的标准化建设的方针、原则和目标,即:“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分清层次、突出特色”的方针和原则,以及“更高、更快、更好”的目标;制订了《项目企业文化建设管理制度》、《施工标准化管理办法》等企业文化建设制度和奖罚办法,做到了管理、实施有据可依。
同时,项目部通过工程例会、学习、交流、座谈等形式,让大家从思想上认识到施工现场标准化建设与项目经济效益有着重要联系,与项目每一个员工息息相关,消除不重视、无所谓的错误思想。引导全体员工深刻认识现场标准化是衡量项目管理水平的标准,是实现质量创优、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改善职工居住环境、外树企业形象的重要保证。
以人为本 关爱员工 注重和谐发展
在贵广铁路二项目部,处处会给人一种以人为本、标准化建设、人性化管理的和谐氛围。各办公室铭牌清晰,组织机构、岗位职责、工作制度、项目管理理念、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工程施工平面示意图和形象进度图等张贴上墙,美观大方,文件资料归档整齐;会议室专业设计,室内配备了能满足50人以上的会议桌和椅子,投影仪、视频系统齐备;活动室内安装了家庭影院,并建起了卡拉OK,配备了台球、乒乓球设施;室外设有排球、羽毛球、篮球架供员工休息娱乐;
员工宿舍独立设置,标准间配置,彩电、空调齐备,人均生活用房面积在10?以上。为每位员工统一配发了印有中国铁建标识的冬夏两季工装、床上用品,桌椅、衣柜、雨衣、脸盆、衣架等整套生活用品一应俱全;食堂、洗衣房、淋浴室、厕所等同样高标准配置,整洁卫生、设施齐全。
室内宽敞清洁,室外绿树成荫,居住舒适,办公宜人。如果是第一次到这里,你会很难想到,这里只不过是一个临时的施工驻地。
开展有益活动,注重素质教育是贵广铁路二项目部关爱员工的另一个体现。围绕公司企业文化创建,建立健全和落实了一系列理论学习、思想动态和创建学习型项目部等制度,坚持“管理、培训”并重的原则。通过读一本好书、外出观摩学习、观看科技、礼仪等影像资料等方式强化员工素质教育;利用“五一”、“十一”等节假日组织旅游,工余时间开展篮球、台球、乒乓球比赛等文体活动,促进了员工团队精神,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在日常工作和相关活动中,项目部全体员工统一着装,佩戴胸卡上岗,每月一日举行升旗仪式,用广播早晚播放励志讲座、新闻、歌曲等,每时每刻都让大家感觉到家的温馨、家的温暖。
文化先行 注重细节 彰显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是展示企业形象的平台,细节则是企业文化最真实、直接的体现。贵广铁路不论是对正式工程还是临时工程建设都要求做到高标准。“六位一体”管理体系、“四个标准化”建设要求、“创新贵广精品贵广 绿色贵广”终极目标、“贵以道惠民 广以和致远”蕴含着儒家思想的贵广理念等等,让人听起来就觉得,这不仅仅是在修一条高标准的现代化铁路,同时也是一个内强素质、外展形象,积淀文化的过程。
置身于二项目部的每一个工地,无论是隧道内外,还是便道营区,场地平整,标志牌齐全,材料、机械设备堆放整齐,标识清楚,道路全部硬化,排水畅通,照明、通风状态良好,施工管理和组织井然有序;巨大的洞顶名牌、规范统一的“一图九牌”、“施工简介”、“文明施工总体要求”、业绩展示牌、宣传画、标语等或蓝白相间、或红白相称,特色鲜明、十分醒目。大到上百平方米的展牌,小到一个标识、一面桌旗都透着企业文化的底蕴。细微到一寸土、一方水、一棵树。彩旗迎风招展,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彰显着企业良好的形象。
创新求精 以点带面 打造企业品牌
创新,是一种魄力,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自信。
在贵广铁路标准化及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着高标准,处处体现着创新精神。项目上下所有员工都充分发挥着各自的聪明才智,力争每一处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根据不同需要将营区和工地分为三个层次进行设置,比如各级重点关注的两安隧道二号斜井营区,场地、便道全部硬化,修建了金鱼池、喷泉、石刻、瀑布等景观,种植了花草树木,与自然相得益彰、融为一体,让职工工余有休闲、怡情的场所;隧道内,所有管线悬挂笔直平顺,施做完的仰拱整洁平整,围岩量测点、里程标识、安全宣传灯箱、各类警示标牌等一应俱全。移动式卫生间彰显着人文关怀。中心水沟的防护栏全部安装了警示霓虹灯,电缆槽、边沟侧安装了反光隔离柱和道钉,在车灯的映照下流光溢彩、格外醒目,既起到了安全作用,又达到了美化效果。成为全线闻名的标准化建设文明工地。以点带面,其它工地也进行了因地制宜的绿化、修饰,充分体现了绿色环保和建设和谐社会的主旨。
以两安隧道二号斜井为代表的项目工地,由于企业文化建设在贵广铁路全线独具特色,业主、兄弟单位、地方政府部门等多次派人前来观摩学习,周边百
姓也经常将工地作为景点照相留念。铁道部相关专家、领导参观完我工地后高兴地讲到,“这是我看过的十三局的标准化最高、最好的工地”,并欣然留影纪念。2009年12月9日,贵广铁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建波召集设计、监理以及全线参建施工单位代表100多人齐聚我工地,召开贵广铁路第一次施工标准化现场观摩会,推广我单位施工标准化建设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中国铁建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贵广铁路工程指挥部第二项目经理部标准化及企业文化建设已成为了我单位在贵广铁路的一块响亮的品牌,为我集团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中国铁建中铁十三局三公司贵广铁路第二项目经理部 吕培良)
图
一、贵广铁路二项目部营区
图
二、贵广铁路二项目部外景
图
三、贵广公司在两安二号斜井召开标准化建设现场观摩会
图
四、项目部一角
图
五、统一的床上用品
图
六、高标准建设的隧道内貌
图
七、文化建设??石刻
图
八、施工对食堂
图
九、素质教育
第三篇:中铁十三局实习报告
中铁十三局实习报告
有人说对一门课的激情经常是由一位老师点起的,但我在这方面好像运气不好。大学两年下来没学到太多东西,成绩一般,证书没有,各方面会点,跟同学比起来算不上出色。既然是学道桥的,不管学得好与坏。再评论这个行业未来出路之前,我想我应该切身体验一下,7月24日,我到了工地。
一、关系我不知道说得对不对,轨道公司开始一个项目需要投标,条件是资历符合投标资格,而十三局就很符合。拿下标段后,再将具体工作交给老板承包,报价低的将取得施工权,由工人干活。十三局作为施工单位的甲方,做管理和指导工作。另外,毕竟是主管方,政府视察、电视台报道等相关工作就得由十三局接待。所以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十三局需要认真指导好施工,与施工单位沟通,完成设计院的设计。对立的,监理单位会来挑毛病,检查施工人的工作质量,像什么钢筋笼能不能下放,是由他们说了算的。而第三方检测则检查更细部的问题,职能相当于验算,比如槽段垂直度,地连墙浇筑混凝土后的受力情况等。
二、工作
虽是地铁项目,但桥、管涵、道路、房建的工作一个不少,项目并不单一,工作也不会因为你是学桥的就不让你管房建,快速学习很重要。先看图纸,再上现场,反复对照后便懂了,当然也别太轴,毕竟很多图纸设计在实际中很难完成。来这就去开过一次会,李总说要切实满足施工队的需求,也就是如何让工人干得舒服。比如成槽机司机需要有人说话,一个人一劲干,耳旁轰隆隆,来问进度的记录员再不和人家唠唠嗑,会很难受的。再比如做钢筋笼的队伍,他们的钱是按吨算的,焊条自备。所以他们想快,想用便宜的焊条,这也就是为什么让他们停工和换502焊条就不高兴,发出一连串四川话的吐槽,当然502焊条是设计要求的,他们换422的属于违规了。
三、方法可能是因为刚开工的原因,为摸索出一套合理的挖槽方案,前后实验多次。一队是让成槽机外放50cm抓槽,如是首开幅就需要三抓,后续幅为两抓,挖不动改旋挖钻打孔,成槽机挖掉两孔中间土方,实现成槽。那先用旋挖钻打孔到底再用成槽机抓槽行不行呢?墙135的实验解答了这个问题。因为地层太硬,不加压挖不下去,而且油费自理工资按方算,时间短才有利;但加压又影响垂直度,看来不是什么好方法。另外还有一种发挥各机器优势的方法,先用成槽机抓去土层,再转冲击钻入岩打孔,完成后成槽机继续抓槽,墙3、6、12、15、32都这么干。
四、娱乐土木土木,又土又木,因为责任重,所以才不轻浮,在兢兢业业干工作的行业,娱乐虽然少,但还是有些趣事可以成说。旋挖钻司机是喜欢看中国十大元帅和毛泽东的,每次聊这个他都乐此不疲。成槽机司机则一个喜欢小说一个喜欢电视剧,轩辕剑剧情发展他了如指掌。做钢筋笼的工人很乐意和项目部玩502焊条变422焊条的魔术。[课件 ]好的口才有时可以让监理通过做得不太好的墙13钢筋笼,有时能把做反了的墙15钢筋笼说成是墙12钢筋笼。抓槽抓出来的惊喜往往不是古董,而是什么化粪池管道什么的,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挖出的化粪池值一百万呢。还有一句话,不知怎么觉得很好笑——“设计院永远是对的”。因为墙13的钢筋立面图中是9根中包角筋部位纵向钢筋,而横截面却只有8根,设计院虽然犯了错误,但设计院永远都是对的。
五、隐患
倒不是工程的隐患,就是以前老是听说工地偷工减料、雁过拔毛什么的,特别寒碜。这次到工地,发现从上到下干活都是兢兢业业,没人偷懒,相比其他行业,没有周六日和回家的我们,显得很寂寞。我要说的隐患是大家的身体,工人就不用说了,即使是办公室的同事们,也因为每天长时间处理数据非常疲劳,导致吃完饭就得抓紧时间休息。相比工人,办公室的同事没有时间运动,这可能也就是是为什么上次二十多岁的同事都体检出三高,公司从上到下都有点“大肚”的原因呢。
六、感受
第一次兼职是在米线店洗碗,之后我自动地就会做饭了,这次在十三局实习,我很乐意去想象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我会记得在这里生活过,收获绝对不是超哥开玩笑说的“我学到了很多”,那是具体的。具体到对我性格、眼界和心态。我要学习孙策打开心门去社交,即使我是峰哥口中“俄罗斯冒充黑龙江”的学校毕业的,我也要像王颖那样有冲劲,像王齐那样踏实,像程琛那样平和,像大力哥一样踏实。董哥那样“一鸣惊人”的风格是我所追捧的,我也想学学莫兄冷酷一下,学学海洋哥去找到自己的乐趣,学学李玉兄的大方,学学刘哥的果断。超哥说“想想自己到底要什么样的生活,想要什么样的状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段时我一直在笑,估计是说动我了,我要好好想想了。
八月二十日我离开了,是一个下大雨的晚上,跟办公室的同事们告别后我又跑回去了。值得一提的有个挺戏剧性的事,胜利路是被咱们封的,结果我去车站就得绕弯了,我把这戏称“自作自受”。
pS:咱们办公室人多,一路说下来还真有点费劲,估计峰哥带着我也是这感觉吧,真难为峰哥了。我挺木讷的,不太好意思说话,跟我合作的人会有些头大,在此道歉了。另外听说我写实习报告,十三局还能给我盖个章,据说还能改变我的未来,估计是挺重要的。听到这消息我像那次刘哥说能给我报销车票一样新奇,挺激动的,那要是能,就给我盖一个呗。
第四篇:中铁十三局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办法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工作站”)是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的。
第二条 根据国家人事部《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要求,为切实做好工作站的运行与管理,按照引进、培养、使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精神,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三条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设在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成立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公司总经理任组长,公司总工程师任副组长,成员由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工程师,公司科技开发部、工程管理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有关部门领导及有关专业技术带头人组成。
管理领导小组下设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日常管理办公室。
专家指导委员会由公司总工程师任主任,成员由副总工程师、科技开发部部长、专业技术带头人、企业专家顾问、外聘专家及流动站专家组成,人数为7-9人,专家委员会下设业务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技开发部。日常管理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部。
第四条 管理领导小组是公司博士后工作站的领导和决策机构,其主要职责:
1.审定博士后工作站管理制度、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计划、考核办法、奖励决定及工资、福利待遇;
2.决定合作单位,审定合作协议;
3.审定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人选、研究课题、经费额度; 4.决定专家委员会人选;
5.其他需由管理领导小组审批、决定的事宜。
第五条 专家指导委员会为工作站的业务领导和管理机构,主要职责: 1.协助日常管理办公室进行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工作;
2.组织、提出工作站中长期和科研项目并制定科研项目经费预算; 3.实行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负责博士后研究人员的中期与期满出站的业务考核,主持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科研水平答辩,评定其研究水平,并组织项目成果的转化;
4.协助管理办公室完成博士后科研基金申报; 5.其他需由专家指导委员会办理的事宜。
第六条 日常管理办公室负责工作站的具体事务及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主要职责:
1.执行管理领导小组的决议和督促有关单位实施管理领导小组的决议,提出实施意见和办法;
2.草拟工作站管理办法,制定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计划;代表公司与博士后研究人员签订项目研究工作协议书;办理博士后研究人员进、出站的相关手续及负责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日常管理;协助其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评审; 3.负责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日常经费、工资福利等各项费用管理,组织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各种科研基金;
4.代表公司与合作流动站单位的联系和协调,签署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
5.其他需由日常管理办公室办理的事宜。
第三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招收
第七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招收,采取合作流动站单位推荐与博士生自荐相结合的方式,择优录用。主要采取与国内设立流动站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联合招收、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保证质量、共同受益的原则签订协议书。根据双方学科专业和工作特点,建立长期或依托某个重点工程项目或科研项目的合作关系。
根据企业性质,工作站只接收土木工程类领域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其中土木工程类领域主要为桥梁工程、地下工程与隧道专业领域方向。第八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需符合以下条件:
1.已取得博士学位,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敬业精神,品学兼优,身体健康; 2.年龄一般在四十岁以下,尚未有固定工作或未至原工作单位报到; 3.研究项目方向领域符合工作站单位要求。
第九条 符合条件的人员均可向工作站或流动站申请做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站与合作流动站的单位对申请者进行资格审查、确认后,共同商定接收意见。
第十条 符合招收条件的博士在提出申请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1.《进入博士后工作站申请表》;
2.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或毕业论文通过答辩); 3.本学科领域的两位博士生导师的推荐信;
4.简要工作经历、学习经历及科研经历,近期发表的有代表性的论文(著)等;
5.毕业体检表或近期县级以上医院体检表。
第十一条 对拟进站人选,工作站与合作流动站单位共同组织专家进行面试,协商确定博士后研究人员人选,并签订《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
第十二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人选确定后,由合作单位的流动站将有关材料汇总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或省(市)博士后工作站管理部门审核。博士后研究人员材料包括:
1.《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表》;
2.《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立项表》(复印件); 3.《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审查意见表》;
4.《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复印件); 5.其它相关材料。
第十三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前需与工作站签订《工作协议书》,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业务。
第十四条 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的户口,视本人自愿落在设立流动站单位或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及所属各单位所在地,人事关系、组织关系按国家相关规定办理。
第四章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
第十五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后,视同公司员工管理,应遵守工作站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
第十六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后,工作站与合作的流动站单位共同组成专家指导小组,工作站为其配备必要的科研人员为助手,参与课题研究。
第十七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工作期限为二年,主要在工作站单位工作。确因需要延长期限的,经工作站与合作流动站单位双方协商同意,可适当延长,但延长期限最多不超过半年或一年,并须按照规定办理延长手续。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如提前完成了任务,本人可提出申请,经工作站与合作流动站单位批准,可提前离站(按照规定在站时间不少于21个月);如中途退站,应提前三个月提出书面申请,并取得工作站、流动站的批准。离站的同时终止协议。
第十八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后应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经工作站专家指导委员会初步审查,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
第十九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由专家指导委员会定期对其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领导小组审定,存入博士后研究人员个人档案。博士后研究人员定期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第二十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可申请参加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工作站与流动站单位根据有关规定,对其科研能力、学术水平和已取得的科研成果进行考核,提出审核意见,由工作站或流动站单位按相关程序申报、评审。
第二十一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不能申请到国外(境外)做博士后或进修。确因研究课题需要,需经工作站批准,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赴国外(境外)参加一般不超过一个月的学术会议、交流和科研考察活动。
第二十二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违反公司或国家有关规定,工作站认为不适宜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协商合作流动站单位,报经上级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部门批准后,中止与其签订的协议。
第二十三条 已批准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应按期进站工作,无正当理由逾期一个月不进站者,工作站有权取消其进站资格。
第二十四条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确因工作或其他原因,需短期离开公司者,需事先告知工作站日常管理办公室,否则按旷工处理。
第五章 工资、福利待遇与经费管理
第二十五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的薪酬待遇,按照不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和“显性化、货币化”的原则,根据本人工作经历和工作能力,由工作站和本人协商,以书面协议的形式确认,由工作站根据工作业绩考核发放。
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实行年薪制,基本年薪一般为6-8万元人民币。按照确定的年薪数额,每月按比例预支部分工资(每年年薪总额÷12个月×60%),项目完成后根据考核结果一次性付清余额。
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按有关规定,比照公司中层领导正职人员享受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有关待遇。
第二十六条 工作站每年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不少于5万元的办公经费(具体数额根据实际情况,在签订《工作协议书》中另行确定),由工作站日常管理办公室统一管理,用于支付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办公经费、流动站的行政管理费、专家指导费及用于工作站的其他费用等。
工作站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向合作流动站的单位支付行政管理费用和专家指导费,具体数额由日常管理办公室在与合作流动站单位签订《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协议书》时确定。
第二十七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科研经费在项目立项时确定,纳入公司整体科研开发费用管理范围,由工作站专家委员会办公室统一管理,具体使用须经专家委员会办公室按照规定程序审批核销。
博士后研究人员如需使用合作流动站单位的仪器设备等,其使用费用按实际花费从科研经费中支出。
第二十八条 工作站为每位进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建筑面积不低于80㎡的二室一厅住房一套,并配备必要的家具和办公用品,水、电、天然气等费用由个人支付。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出站,应在出站一个月内从工作站提供的住房中及时迁出。第二十九条 工作站与合作流动站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协商解决博士后研究人员配偶工作、子女入学、入托及户口迁移等手续。
第六章 博士后研究人员期满管理
第三十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时,应向工作站日常管理办公室递交《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报告》、《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总结评阅意见书》及研究成果和论文等有关材料,并填写《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登记表》。
第三十二条 由工作站和合作流动站单位联合组成的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工作进行认真考评,并写出鉴定报告。考评内容主要为: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研究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工作表现和解决实际问题及组织管理能力等。
工作站协同合作流动站单位将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员有关资料上报上级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部门审批。
第三十三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出站前,须交回其在工作站期间占有和形成的全部技术资料和文件(如实验报告等)、样品、产品(包括软件原始代码、软件说明、软件成品等)、实验设备等,并不得以擅自复制、发表、泄露、使用、转让等方式公开或占有。
第三十四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期满分配工作及离站手续办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第七章 研究成果管理
第三十五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执行研究项目所完成的、与研究开发目标有关的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其他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按照国家知识产权和国家有关规定,公正、合理地处理其产权归属。
第三十六条由工作站提出研究项目,提供研究项目所需的场地、经费、试验设备及有关技术,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完成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工作站单位所有。
由工作站与合作流动站单位合作完成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项目和成果转让,双方应在签订协议时预先明确研究成果和知识产权的归属及分享办法。
博士后研究人员研究成果为职务研究成果,博士后研究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应有的权益。
第三十七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需要进行学术交流和发表文章等将研究内容公开的活动需向工作站提出书面申请并获批准后方可进行。
博士后研究人员作为研究项目的完成人,有在有关科技成果文件中写明自己是科技成果完成者的权利和取得荣誉证书、奖励的权利。博士后研究人员公开发表论文、论著时,须注明工作站单位。
第三十八条 对在科研中取得创造性成果、重大发明创造、重大技术革新或解决了关键性的技术难题,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重大社会效益的,根据公司制定成果奖励办法和工作站与博士后研究人员签订《工作协议书》的规定给予奖励。
第三十八条 博士后研究人员应按照国家规定和工作站单位要求,对其研究成果中的技术秘密予以保密,违者追究其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上级博士后研究人员管理部门如有新的规定,按新规定执行。
第四十条 本办法上报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和吉林省人事厅博士后工作站管理部门备案。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二00四年六月四日
第五篇:中铁十三局领导包保方案
关于下发重点单位重点部位
领导包保方案的通知
司属各分部:
为了确保中铁十三局沪昆客专江西段4标建设质量安全持续稳定,按照铁道部《关于加强对建设项目重点单位重点部位包保的通知》(铁建设电„2011‟18号)要求,项目部建立了项目重点单位、重点部位领导包保制度,望各分部结合各自的实际,落实领导包保责任,现将项目部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领导包保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包保组织领导
项目部成立由项目经理臧守杰为组长,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项目部各部门、各分部负责人为组员的包保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包保协调组、重点单位包保组,采取谁包保谁负责的包保方式,以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的持续稳定。包保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督导检查包保工作,及时组织研究、协调处理包保发现的主要问题,督促检查问题的整改情况,确保包保、整改工作取得实效。
1、包保协调组由项目经理臧守杰任组长,成员由袁宝山、李明明、曲义、慕超组成,其职责是:每周负责收集、分析重点单位包保、重点部位包保的各类安全、质量及维稳信息,协调处理包保发现的主要问题,并负责有关重要信息的调查、呈报等工作。
2、项目部成立五个重点单位包保组,第一组由项目副经理高洪顺任组长,成员由刘文涛、刘涛组成,对一分部的质量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盯控;第二组由项目常务副经理张锦辉任组长,成员由张立东、王东波组成,对二分部的质量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盯控。第三组由项目安全总监徐宜峰任组长,成员由闫发桥、于泽斌组成,对三分部的质量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盯控。第四组由项目总工王忠良任组长,成员由姚浩、崔晨光、赵恩才组成,对南昌制梁场和架梁分部的质量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盯控。第五组由项目党委书记佟飞任组长,成员由黄勇、孙建、杨峰组成,对三电迁改分部的质量安全工作进行全面盯控。
3、项目部成立两个重点部位包保组,分别跨京九铁路和跨向莆铁路连续梁,分别有项目常务副经理张锦辉和安全总监徐宜峰包保(具体包保责任人见附表)。
二、各分部要认真学习盛光祖部长8月2日及8月12日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当前铁路安全和稳定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深刻吸取“7.23”事故教训,积极行动起来,变压力为动力,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振作精神,积极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严格包保制度,确保中铁十三局沪昆客专江西段4标质量安全持续稳定。
三、各分部要积极配合各包保领导的工作,对包保领导提出的问题要逐条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按时按要求整改到位。
四、项目部包保领导要深入现场,以质量安全和稳定为重点,对重点单位及风险工点进行全面盯控,同时关注质量问题。各包保领导要动态掌握现场存在的各种质量安全和稳定问题,并及时组织研究处理。
中铁十三局沪昆客专江西段站前工程4标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