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名师及其成长的案例分子与启示(五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13:3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简析名师及其成长的案例分子与启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简析名师及其成长的案例分子与启示》。

第一篇:简析名师及其成长的案例分子与启示

简析名师及其成长的案例分子与启示

论文关键词:名师;特征;品质;成长历程;案例分析

论文摘要:以培养名师、打造名师为主题目标的“名师工程”已成为各地和各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与目标,探讨名师的特征、内在品质和成长因素,可为我们认识和审视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名师成长历程提供新的视角,并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话题。尤其是“科研兴校”、“特色化学校建设”、“教师发展学校”、“校本课程”、“校本研究”、“校本培训”等一系列新理念的兴起,不仅变革了传统的学校观念,更是前所未有地把教师推向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与核心位置,教师角色被不断赋予新的内涵与期待。正因为如此,以培养名师、打造名师为主题目标的“名师工程”成为各地和各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与目标。关于名师的认识和探讨,诸如名师因何而名?名师何以“成为”?名师“成名”给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等等,也就成为值得我们深人探究的重要课题。笔者以第五届全国“十杰教师”32名候选人的事迹为案例素材,对名师的特征、内在品质、成长因素及其启示进行探讨,以期对我们认识和审视教师专业发展以及名师成长历程提供新的视角。

一、名师因何而名:名师之特征

所谓名师,顾名思义就是著名的教师。广义而言,就是社会各界影响广泛并拥有追随者和知名度的杰出人才;狭义而言,是指教育人才的精英,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教育实践的带头人。因此,也可以说,第五界全国“十杰教师”候选人就是名师。其特征如下:

(一)名师,为教育倾其所爱的奉献者。

为教育倾其所爱、无私奉献是名师的共同特征之一。从第五届全国“十杰教师”32名候选人身上,我们会探切地感受到:没有了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从名师的教学生涯中我们不难看出,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基础,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纽带,是燃起学生对校园生活强烈向往与追求的火焰,也是激励学生融人快乐的校园及课堂生活的动力之源。名师并不求回报多少,只求学生有进步;名师不求得到多少,只求生命给予自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扎根教坛,倾心育人。比如贵州省刘恩和老师做了一名“愚公”,拿着私家的贷款盖校舍;福建省郑捷老师身患直肠癌还要走进教室,奉献“余热”;湖北省王月娥老师给人当保姆、干勤杂工,以资助家境困难的学子完成学业……在这些名师的眼里,他们对学生的成长无不充满着激情,无不寄予着靠教育来改变穷乡僻壤的愚昧与窘困,让子孙后代过上幸福日子的厚望。

(二)名师,引领教育实践创新潮流的探索者。

“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教育创新,而教育创新的根本在于教师的创新,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观念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事实上,这32名“十杰教师”候选人都没有把教育和教学当作简单重复的劳动,而是扎根于教坛,脚踏实际地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寻求新的惊喜与发现。比如,浙江省史海定老师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种教学板块模式;山西省陈百年老师率先试行“以学生为主,讲授为辅”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陈规;安徽省张家营老师一直主张教师是“助产婆”,他用“移情别恋”式的教学模式,使课堂生机盎然……感悟名师的经历,我们可以肯定,这些教学模式的提出与推广,并非名师们一时的蟠然了悟与偶得,而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甚至是一辈子扎根于教育实践中,刻苦学习、积极尝试、认真钻研、不断实验、细心雕琢与探究的结果。

(三)名师,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者。

我们处在学习化的时代与社会,教师作为教育者,首先应当是一个称职的学习者。变革教学从学习开始,是名师应恰守的信条之一。名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要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先行者,要成为站在教育教学前沿的人,要成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人,要成为自我不断持续成长的人,必须以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为前提。只有学而不厌,方能诲人不倦。

(四)书师,走进学生情感世界的阳光使者。

走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这,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但是,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对教师工作的理解以及对学习与生活的认同,并不仅仅存在于认知的表面,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内化过程。因此,理解是师生关系的基础,动情是教育的关键。传统学校教育因过分注重对学生的说教与灌输,轻视对学生的启发与引导,缺乏师生情感的参与与交流,而受到了不少洁难。是故,“爱学生,就必须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比如辽宁省董大方老师,她搬掉了课堂上“用来看管学生的桌子”,消解了学生心里头的“病根”,师生心灵之间的坚冰也就融化了……

二、名师何以成名:名师成长的内在素养

名师之所以格外受人关注,最为重要的是其内在品质所表现出来的人格气质、个性修养,在引导学生,伴随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表达的育人理念与自身内隐的理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如刘禹锡所云:“名由实生,故久而益大”。是故,作为名师,其内在素养主要表现为:(一)创新精神和实践探究意识。

1.创新精神。

教育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教师专业发展、终身学习和实践探索的需要,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健康发展的常青树。这是因为,教学本身不是僵化的教条或刻板的逻辑,也不是简单的照搬课本或单调重复,而是给予学生以鲜活的血液和创造的灵性。相应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以教师创新精神为前提条件的。作为名师,他们在教育教学方法上,通过改变过去习惯的灌输知识的方法,积极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比如,陕西省赵文忠老师引导学生进行科研、广西自治区韦成荣老师的“全面发展与张扬个性兼修”的教学观以及山东省杨屹老师的“情趣教学法”等等,是他们一心要给学生插上创新的翅膀,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与他们一起飞翔。

2.实践探究意识。

光凭热情并不能搞好教育,教育事业需要教师对知识的求真,对生活的求善,对事业的创新。而名师实践探究意识的培养,并不是要求他们要研究“高深理论”,而是要对教育现象及问题进行不断地尝试、探讨与总结,以及对传统教育教学有所发展或突破。这就是教育创新的逻辑起点。比如上海市何金娣老师为了办好辅读学校,“投石问路”,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课程教材;山西省陈百年老师积极投身于新课程改革实验,他没有被动地等待专家的指导或帮助,而是与师生们一道实验、观察、分析、反思、论证,使教师参与的热情调动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探究意识也得到了培养与锻炼。

(二)奉献精神和勤学进取意识。

1.奉献精神。

选择了教师职业,就选择了奉献。教育毕竟不是“温饱产业”,而是人生事业,其意义就在于献身。基于爱学生,爱教师职业,名师也因此而创造了自我、超越了自我。人为的并非纯主观的,为人的并非纯功利的。就像江苏省薛法根老师说的那样:“作为一名教师,懂得了如何去培育一代新人,就会看淡名利,甘心付出。哪怕工作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们从甘肃省拄着双拐教书的张学成老师、福建省身患直肠癌还要给学生上课的郑捷老师、湖北省饱尝助学甘苦的王月娥老师、扎根于家乡教育一线而高薪聘不走的江西省的华小明老师等人的身上可以看出:这些名师,哪一位不是怀揣着对教育的热爱和责任来书写自己的人生?!名师与普通教师一样,都从事着教书育人的工作,可名师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他将自己所全部拥有的一切都奉献给了学生,奉献给了自己衷爱的事业。

2。勤学进取意识。

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名师成名不是“速成”的,一位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一位不断学习进取的教育工作者。这是因为,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与实践性比较强,相应地,对教师学科知识结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文化素养、业务能力等方面的素养要求也比较高。从“十杰教师”候选人的事迹中我们不难看到,名师在日常生活中,再忙再累,也要抽时间读书看报,及时充电;也要挤时间参加培训,更新知识,转变观念;也要找机会考察,学习先进的理论及经验……就像青海玉树草原的希望之星吉格勒老师,每当他忽然想起一个满意的词句时,总要将它写下来,记在本子上;夜深人静,一盏孤灯……怎一个“勤”字了得?干一行,不但要爱一行,钻一行,更要钻出名堂。名师,其“忙碌”而又充实的一生与终身学习的思想和不断进取的意识是紧紧连在一起的。(三)专业精神和引导意识。

1.专业精神。

教育本应是发于情、出于自愿的行为,不能以教多少知识、培养多少技能而满足,而是要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对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因此,教师专业精神包含敬业乐业精神、勤学进取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以及负责参与精神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这就是说,教师专业精神的形成,意味着教师对教育的热爱与专一,意味着教师对实践的反思与孜孜探究,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爱与责任,意味着教师本身观念的革新。特别是教师对学生的责任,这是第一位的。有了责任,教师就会将教育好学生作为自己的人生使命,就会认识到自己从事教育事业的价值。比如,贵州省刘恩和老师甘当一名“清贫的„黄金干部”‟与“愚公”,在他的心里,学校工作永远是第一位的。再比如湖北省王月娥老师、云南省张桂梅老师、甘肃省张学成老师、吉林省林占春老师,等等。他们的助学甘苦,他们对学生的关爱、鞭策、引导等,无不根植于对教育的忠诚、对生命意义的珍爱。黑龙江省王宝杰老师说了一句掏心窝的话:“耽误了庄稼是一年,耽误了学生可是一辈子啊”!2.引导意识。

教书育人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师生成长的园地。对教师来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育不是要“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多少技能,而在于引导,即引导和帮助学生,如何学习、生活,而非强迫、灌输。就像安徽省张家营老师,他常常将自己当作“助产婆”的角色,在他的教学中没有现成答案……不难看出,名师施教的关键在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养成善于学习与思考问题的习惯;即导动机,以激励学生对学习的激情;导兴趣,以唤起学生对课堂教学与学习的向往;导方法,以启迪学生对事物探究的路径;导思维,以提高学生开拓创新的能力;导理论知识,以建构学生内心深处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认知水平。一句话,引导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

三、名师之启示

透过以上32位“千杰教师”候选人的事迹,我们不难看出,名师成长的历程并非一定就要经历“奠基基础、丰富实践和理论提高三个阶段。”也非“名师成功的背后,往往有一批胸襟博大的内行、专家、领导的支持、推崇及媒体的传播。我们以为,名师成名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在于:

(一)淡泊名利、倾。„教育。

综观这32位“十杰教师”候选人,他们无一不是淡泊名利、倾心教育、埋头苦干之人。在他们的眼里,名誉既是动力也是绊脚石,也可能是担子,更可能是包袱。也正是在名师对学生真诚的、无私的、持久的、无歧视的博爱的驱使下,他们在接过鲜花与掌声之后又默默无闻地风雨兼程……事实上,他们在从教期间,往往要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真正的名师,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会一以贯之地热爱教育,一往无前地投身教育并创造业绩。正如陶行知所说的“爱满天下”。俄罗斯教育家托尔斯泰说得好:“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事业,那么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仅仅像父母一样爱学生,那么他将比那种虽然读过许多书,但却不特爱事业,也不爱学生的教师好。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

(二)德艺双馨。

古人云:“德为才之帅,才为德之资”。“学者第一要看德器,德器深厚,所就必大,德器浅薄,虽成亦小。”名师从教,不仅富有个性特色,又追求人格化教育。他们善于根据学科的特点和教育对象的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上,深浅疏密的合理分布,重点难点的解析与把握,疑点热点的巧妙处理;教学方法上巧设悬念,巧布疑阵,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思想教育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一他们以生动形象的语言,高超的技巧,灵活多样的方法以及春风化雨般的言语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解开学生心头的一个个疙瘩。他们不仅是教学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教学名师,更是学生可靠的德育导师。

(三)形成教师专业精神。

教师专业精神形成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教师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在这32位“十杰教师”候选人的身上,始终体现着一股令人振奋的精神力量。教育不只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与认识,更是一种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因此,他们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有人放弃了自己的发展机会;有人挑战生命的极限,将一片丹心献给了教育事业;有人为求“真经”,刻苦学习,四处奔忙;有人孜孜不倦,与孩子们一起成长,并用心点燃孩子们头脑中创新的火花;也有人扎根于穷乡僻壤的教坛上,勇担重担……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的那样:“健康、情绪充实的精神生活,创造性劳动的乐趣,从心爱的事业得到满足,都是紧密联系,互相制约的⑧。”宁夏毕玉明老师道出了自己的心声:“能当一位教师是我的福分”。

(四)具备终身学习的精神品质。

教书育人是一门深奥的学问,这门“学问”的生长点就在于教师本身学而不已的精神品质。综观犯位“十杰教师”候选人,他们无论学历高低,都具备好学不倦、自学终身的特点—学历低,则努力补课;学历高,则继续深造。也就是说,确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教师要通过一生的学习来获得的,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敢于打破陈规陋俗,勇于进取,善于创新。事实上,终身学习是不断造就自己,拓展自身知识和才能,不断培养自己判断能力和行动能力的过程。名师终身学习的精神,使他们不断从一个目标向另一个新的目标迈进,以塑造更加丰富、积极、富有创造力的人生。

(五)加强实践创新与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的教育实践创新能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石,在其专业生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因为,实践不但在教师接受外界信息时起过滤作用,而且也是最真实的生活来源。这就促使实践源于问题、终结于问题的行动在行动过程中不断得到发展,从而使创新成为可能。有道是,苦干是一种态度,巧干是一种智慧。另一方面,作为名师,他们在“大的实践智慧”的指引下,不断研究教育教学规律,探究教书育人的方法道理,进而引领教育创新的潮流。事实证明,名师的成长就体现在“学习—实践—探究—创新—再学习—再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前进的基础上。

(六)具有多元评价学生的理念。

每一位学生都是一笔财富,“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我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具有相同的兴趣和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树立一种“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材”的观念。就像天津市朱兆琳老师说的那样,“恳切的激励,能让失败孕育成功,一味地苛求与责难,会使成功化为乌有。面对失败或成功的结果,孩子最需要成人的安慰和鼓励。学生最期待教师公正的评价和积极的肯定。”作为名师,他们都能视学生为金子,为待雕的璞玉,并抛弃了原有的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择功能,而忽视促进学生发展功能的思想行为,将注意力转移到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拿着“放大镜”寻找着他们身上的优点,使教育评价工作不再成为学生成长中的包袱,而成为促进学生成长发展的“泵”。

(七)建构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与教师一样,学生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立的个性倾向和要求。这就是说,心灵需要沟通与理解,生活需要对话与倾听,尤其是对学生具有唤醒与引导作用的师生关系。教育不是要将学生带到一个陌生的世界,而是进人一个以他们自己为主人,围绕自身的生活世界而进行的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相信,师生之间是平等的、相互促进的、共生共长的,老师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老师。正如湖南省匡妹仔老师述说的那样:“教育的美,首先是从和谐的人际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和谐了,大家自然会喜欢这个班级,这所学校,就会努力学习。”因此,教师要将自身作为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知识输出者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独立的劳动者转变为合作者。只有这样,铸造名师风采才不会是一句空话!

第二篇:解读名师与名师成长

解读名师与名师成长

摘要:名师,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了众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富有创造性,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影响度的优秀教师。作为名师,他们除了具有普通教师的特征以外,还具有一些区别于其他教师群体的特征。包括独特的人格魅力、丰富的实践知识、突出的科研能力、崇高的教育信仰等等。名师成长的途径也是由于内外因等多种因素的作用而有所不同。

关键词:名师;特征;影响因素;分析

在教师群体中,名师是相对于普通教师而而言的。相比之下,普通教师无论从教学智商、人格魅力、教学风格、教学情感投入、教育信念与信仰等等方面,都与名师相去甚远。毫无疑问,名师的影响力是普通教师无法企及的,对名师的集体性特征以及成长途径进行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则可以帮助其他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端正职业态度、提高职业认同感,从而找准发展路径、规划职业生涯。

一、理解名师——名师内涵之重新阐释

“名师”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初见秦》中“今秦地折长补短,方数千里,名师数十百万”。[1] 此处“名师”一词是指雄师、著名的军队。后来“名师”一词被引申为著名的老师,例如,在《元曲选·百花亭》中就有“从小拜个名师”的记载。

现当代学者专家对于“名师”概念的界定,可谓见仁见智、莫衷一是。陈钧和程达先生指出:“广义地说,名师是社会各界影响广泛并拥有追随者和知名度的杰出人才;狭义地说,名师特指教育人才的精英,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教育理论的创立者和教育实践的带头人。简言之,狭义名师是包括广大优秀教师在内的教育界的名家和大师。”[2]王涵平先生认为:“名师是指在教育领域中成就显著、美名远扬,影响较大的优秀教师或其他教育工作者。”[3]周红对名师的界定为:“名师,可解释为: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有影响、有声望、有名气的著名教师。”[4]曾晶指出:“名师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顾名思义是指在某一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教师。”[5]陈万勇指出:“所谓名师者,非有沽名、虚名之谓也,有精神与学问立于学生心中之谓也。”[6]郑强生指出:“名师是指教师理念先进,教育行为规范,教学艺术高超,教育教学风格独树一帜,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活动中能起‘示范、答疑、咨询、审定、指导’作用,学生欢迎,同行认可,社会肯定,在一定区域内享有知名度的教师。”[6]王毓珣采用渐近的方法对“名师”的概念进行界定,他指出:“名师,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自然而然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影响度和突出成就的专业素养较高的富有创造性的优秀教师。”[7]卢杰认为,“名师,顾名思义就是出名是教师,即在社会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得到同行广泛认可的教师。通俗地说,名师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8]张静指出:“名师,是指在一定地域和时间范围内有较大教育影响力并在教育科研和教育教学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教师,无论是师德素养还是业务水平他们都是其他教师学习的榜样,是对本地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起着导向作用的教师群体。”王毓珣认为:“程达先生观点中的广义名师说将‘名师’与‘名人’或‘名士’化了等号,明显存在概念扩大化的问题。而狭义名师说又违背了概念界定的基本规律,存在概念界定不清的问题。例如,教育人才的精英、教育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和教育理论的创立者、教育实践的带头人等本为种属关系,简单罗列显然违背形式逻辑学。名师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名家与大师的合称。”[10]王涵平对名师内涵的界定比较合理,但他认为名师还应包含其他教育工作者,这又有将名师概念的外延扩大化的倾向。在周红女士的定义中有“有影响、有声望、有名气”等短语,而这些短语语义相近,难免造成重复。曾晶女士认为名师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称呼,显然与名师的评价制度相左,因为“名师”是由社会的正规组织或机构,尤其是权力部门认可的,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遵从一定的程序评出来的。郑先生对“名师”的界定同样含混不清,普通教师的教育行为难道就不规范,在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中就不能起“示范、答疑、咨询、审定、指导”作用?王毓珣则认为名师是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自然而然形成的,纵观古今中外,名师在成长过程中大都会遇到一些关键人物、关键事件,甚至在历经坎坷之后才蜕变成为名师。“自然而然形成说”显然站不住脚。

以上诸多有关“名师”的概念界定有一个共同的不足,就是未曾提及学生。笔者认为,尽管名师是相对于普通教师而言,但最终还是学生成就了他们,换句话说是在他们培养了众多优秀的能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做出贡献的学生,得到学生的赞誉之后才会被认定为名师。就一般意义而言,没有学生,也就无所谓老师。老师是因为学生而美丽,因为学生的存在而能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价值使命和职业理想,一定程度上说,学生是老师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换言之,,因为名师一定是在培养了大量的“名学生”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没有“名学生”作底,名师不可能诞生。

基于此,笔者在从多个角度权衡之后,认为“名师”的基本内涵应该如下:名师,是指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了众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富有创造性,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影响度的优秀教师。具体而言,名师的基本内涵应该包含如下几点:

(一)名师首先是老师。成为老师,活跃在教学一线,植根于教学实践的沃土,然后才可能成为名师。

(二)为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名师一定是培养了众多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名学生”。

(三)具有很高的知名度。所谓知名度,是指某人或某事物被社会、公众知道熟悉的程度。名师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因其突出的成就肯定会为众人所熟悉、称道。

(四)具有很高的认可度。名师因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教学风格,为教育做出的重大贡献,毫无疑问,会得到包括学生、家长、同行和社会的高度认可。

(五)具有很高的美誉度。名师通过自己辛勤的耕耘收获了累累硕果(培养了众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从而也就收获了社会对自己的赞誉。

(六)具有很高的影响度。与普通教师相比,名师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积极向上的影响更大、更深远更能够成为同行学习效仿的榜样,也更能影响一定时空范围内教育的价值取向。

(七)具有很强的创造性。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名师和普通教师的分水岭,普通教师除了按质按量完成教学任务之外再无建树,名师则不同,他们能够触类旁通、独树一帜,能够建设性地提出自己特有的教学观点,并将其付诸实践,从而取得成功。

二、走近名师——名师集体性特征之分析

笔者认为名师应具备如下集体性的特征:

(一)独特的人格魅力。名师无一例外都拥有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这种人格魅力在无形中影响了无数的人,并且这种影响是深远的,而这种影响是和名师个人的奋斗历程、突出的教学成就分不开的。名师于漪现在已是我国教育界的领军人物,她独特的人格魅力无数人竞相学习的榜样。

(二)精湛的专业知识。精湛即精深之意。和普通教师群体相比,名师的专业知识更加的系统化、精确化和深度化。蔡元培、陶行知、叶澜、魏书生等名师,他们之所以能够在教育的某一个领域内出类拔萃,毫无疑问,精湛的专业知识是他们成功的基石。

(三)扎实的教学功底。包括教师必备的技能性因素(可称“硬功”,比如教学语言、操作技能等)和非技能性教学因素(可称“软功”,比如教育机智、课堂的调控能力等)。“软”“硬”之功是名师成长的重要基础。作为名师,像李吉林、窦桂梅、鲁洁等,他们都有着深厚的教学功底

(四)丰富的实践性知识。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只能从教学一线来。名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反思、对学生的研究、对专业知识的不断更新……综合成丰富的实践性知识。名师李吉林毕生研究、探索和实践“情境教育”,积累了丰富的有关“情境教育”的实践性知识,名师通过不断地尝试创立了“尝试教学理论”,可以说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

(五)突出的科研能力。教学与研究是成就名师的“双翼”。“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教学是研究不竭的源头活水,研究是教学富有生命与活力的有力保障。新时期名师要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才能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科学地转换为科研任务,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实现对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开拓性认识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五重”教学和在全国独树一帜的“言语交际表达训练”作文教学创始人于永正,“情智教育”理论的建立者孙双金,曾分表过1600余篇文章的名师曹津源……如果没有突出的科研能力,试问他们又怎么能结出如此累累硕果。

(六)显赫的教学业绩。与同行是工作成就相比名师的业绩可谓显著。名师只有在自己的教育岗位上做出了非凡的业绩,深的学生、同行、家长和社会的拥戴才能成就名师之名。像名师徐特立、费孝通、霍懋征等等等等,他们都可谓是桃李满天下。

(七)强烈的合作意识。名师在博采众长之中成长,不断地汲取同行、专家的教育教学智慧,是为“合”。同时,名师所关注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学科的教育功能,还要重视多学科教育功能的整合,需要与其他学科同行协作,共同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全面发展。可以说,合作的意识的有无是衡量一名教师能否取得长期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八)崇高的精神力量。崇高的精神力量是基于对教育事业的社会历史价值的深刻体会与认同,基于对教育事业的钟情挚爱,基于在教育事业中个人成长及价值创造的幸福追求。名师的精神力量主要包括孜孜不倦的追求真善美的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名师所共有的人格特征,比教师职业道德更深地渗透、融通于教师的所有职业生活乃至生命历程之中。

名师的集体性特征根据不同人理解名师角度的不同会有很多,如果能够把更多关于名师的特征胪列出来,那将会使得名师的集体性特征更加的丰富和生动,再就是可以对那些一直奋斗在教育战线上的众多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精神食粮。单独从个人情感的角度来说,我对名师的仰慕之情可谓由来已久,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们的教育才会进步的更快,才会更有活力,才能够造就出更多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成为名师——名师成长途径之分析

(一)广博的专业知识

常言道: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要有一河滔滔不绝的水。只有知识渊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知识丰富的学生。纵观古今,我们不难发现名师的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都具有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文情怀,执着的科学精神。他们能高屋建瓴,触类旁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例如,郑州铁路一中特级教师王振中就是这样的老师。“十年**”下放期间,他精读了《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细读了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通读了《说文通训定声》《说文解字义证》《说文句读》和《说文释例》等书。重上讲坛后,又背了《论语》《孟子》《诗经》《左传》《庄子》等。他还从“古人文史哲不分家”得到启示,除继续自学语文学科中的精深知识外,还读了不少社会学、哲学、逻辑学方面的书,甚至还看起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地质地理等专门书籍。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他研读了《阅读学》《文章学》《比较语言学》、《比较文学史》以及不同国家的《教育学》《心理学》等专著。平时翻《参考消息》,看《小说月报》,自学第三门外语,从电视上看精彩的足球比赛和篮球比赛。很好的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教学。可以说扎实的学识功底使得王振中老师在中学语文教学之路上纵横驰骋,成绩斐然。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又如何能去奢谈名师之名。

(二)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

别以为读了几本教育学的书,谁就能如愿成为一个教育家,离开一线的教学实践经历,离开最能锻炼人、培养人的课堂实践,离开和学生们心与心的交流,根本不可能造就名师。北京教育学院分院语文特级教师张增甫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甚至不知道怎么去上课,怎样去做班主任工作。于是他虚心向老师请教,在实践中摸索。他认真钻研教材,努力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班队活动。1974年,他作为青年教师的代表,在其所在的区进行巡回演讲,介绍自己初为人师,做教育教学工作的体会。后来,张增甫老师更加注意多读书、多积累,积极参加区内外各种形式的教研进修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教学能力。大量的阅读丰富了张老师的专业知识,使他对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他能够及时了解语文教学的动态,把握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为进一步研究教学、指导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大量阅读的同时,张增甫老师还很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提高。他经常深入学校听课、和其他的老师研究教材,努力吧读书学到的理论、方法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张老师很崇尚陈云同志说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观点,很欣赏著名的语文教学专家、杭州大学教授朱作仁先生提出的语文教学要坚持“大三实”和“小三实”的主张。“大三实”即语文教学研究要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的原则;“小三实”即提倡“真实、朴实、扎实”的课风。张老师认为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他认为所谓的“有准备”不一定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去做刻意的准备,重要的是在自己的工作中学习、积累、提高,使自己具备挑起更重的担子的能力。认真学习、多年的实践,使的张增甫老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质的飞跃,也为后来的他蜕变成为一名特级教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0]

(三)崇高的教育信仰

扬州教育学院的名师夏心军认为信仰是信念中的信念, 是教师对自己所崇尚的教育主张、思想的一种信服和尊崇。首先, 信仰“爱”, 这种爱的信仰包括教师自身的“自爱”, 也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以及对教育事业的“热爱”, 这种爱包含了给予、责任、关心、尊重、了解等积极的人性因素, 能引导名师们构建一种人性化的教育联系, 是一种教育魅力的展示。其次, 信仰理解。夏老师认为名师对自己所遇到的教育境遇总能以理解、宽容的态度加以对待,对概念化的教育信仰往往都会用理解的教育思维解决,这对于那些刚入行或入行不久的新教师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也是必须不断地历练不断的学习的。[12]江西丰城市实验小学特级教师严剑琴说他曾经读到过这样的一段话:“生命有时并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它还属于我们的父母,因为我们是父母生命的延续;它又属于亲人朋友,因为他们把关爱给予了我们;它属于社会,因为我们是社会的人。”严老师说:“我想,我的生命是属于学生的,因为我爱教书,爱学生,也正是学生给予了我不竭的动力,才让我这微不足道的生命闪出了光芒。”[13]20年的教育历程使得严老师坚信,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只有关爱每一个学生,只有不断进取和想方设法教好每一个学生,才不愧为一名称职的人民教师,才不会辜负党赋予自己的光荣使命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四)不懈的追求与超越自我

可以说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的成功与他的不懈追求分不开。他的追求贯穿于求学与工作的各阶段,并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孙双金,1962 年出生于江苏丹阳农村。学生时代,学习成绩一直优秀。读中学时,老师经常叫他帮着批改全班同学的作业,一些同学课后在学习上有什么问题也时常请教他,久而久之,他内心中就产生了做小老师的自豪感和满足感,这种感觉在他中学阶段不断得到强化且潜移默化到他的意识深处。另外,他在与老师的交往中,深感有学问、有威信的老师在他当时所生活的农村,受人尊敬。因此,他从小就非常崇敬与羡慕老师。也许是这种潜在的情感动机,加上当时困窘的家庭经济条件的原因,促使他于1979 年以当地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丹阳师范。1981 年,孙双金从丹阳师范毕业分配到丹师附小任教。在工作初期,他力求做一名“好教师”。当然,他对“好教师”的认识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起初,他追求的目标是:当他每次上完公开课,凡是听课的人都满口称赞。后来,随着对教育本质认识的深入,他觉得作为一位好教师,光课上得好还是不够的,必须把教书与育人结合起来。他认为好教师的标准应该是:一要爱学生,真心实意地爱学生;二要能上课,力求把每一堂课都上得精彩;三要有思想,能从教学实践中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孙双金把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定位为成为著名的特级教师,即他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思想和鲜明的教学风格,始终走在国家教学改革的前沿,成为国家级学科领域改革的领头羊;讲课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在一线教师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从现在他所取得的成就与影响来看,他的目标基本上如其所愿了。[14]江西省武宁县新宁二小特级教师夏银秀说:“梦想,是你生活的航标;梦想,是你美好的憧憬;梦想,是你理想的翅膀。拥有梦想,才会拥有未来。很小的时候,我就梦想着长大要当一名教师,为家乡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让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读书,用我的智慧去呵护一个个幼小的心灵,博览群书,为他们打开智慧的宝库。”[15]夏银秀老师的确是这样做了,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一步步的兑现着自己的诺言,三十年如一日的不懈追求和不断超越最终成就了她的永恒。

(五)自身道德素养的不断提升

毛蓓蕾老师——全国首批德育特级教师认为,人民大众对人民教师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学生更是如此,他们时时处处以教师为榜样,他们从教师那里学文化,学知识,也学老师的好思想、好作风和好品质,学做人的道理。为此作为老师就必须在各方面以较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其中更要重视道德品质上的修养。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于此可知,自古以来,为人师者的“身正”早已引起关注。教师的“身正”,涉及道德素养方面的诸多内容,其内涵和外延既广又深,毛蓓蕾老师以切身的感受,分别从政治学习、、道德情操和严于律己等方面谈及了提高自身道德素养的体会。

1、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

毛蓓蕾老师说,学生们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很多时候会涉及法律常识、土地法规和经济政策,若是老师对有关政策比较了解,就可用恰当的例子、浅近的语言来进行解答,让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一些政策界限。为此,毛老师十分关心党和国家公布的法令、政策,并力求学懂理解。有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自己一下子也把握不住,答不出来,她就对学生坦诚的说:“你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这很好,但是,你提出的问题我也不很清楚,我想用一点时间去查资料,向懂行的同志请教,然后再和你一起商讨,好吗?”可以说毛蓓蕾老师亲身体验到教师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是能够得到学生们的尊重与理解的。若是作为老师不懂装懂,对学生提出的有关政治观点和方针政策的问题作出含糊不清的、本末倒置的回答,就会造成教育上的负面影响,其后果将是严重的。所以,教师多学一些政治理论,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是非常必要的。

2、高尚的道德情操

毛蓓蕾老师认为,少年儿童求知欲旺,可塑性大,善于模仿,易受感染。他们敬重老师,亲近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他们学习的榜样。老师的情操应该是高尚的,对社会主义祖国充满了挚爱;勇于探索真理、捍卫真理;热烈追求新知识,掌握新的教育方法;赞赏并支持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人和事,憎恨并唾弃社会上不时冒出来的丑恶现象。教师的高尚情操和良好品质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这一股精神力量的发挥,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时时处处都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孩子们的茁壮成长。

3、严于律己,言传身教

毛老师认为,每个人都有缺点和弱点,教师也不例外。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师的缺点和弱点也时常会暴露出来,问题是我们应该怎样来从严要求自己,使自己在思想上、性格上的缺点和弱点能够尽量减少或去除。毛老师说,古人尚且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更何况我们是肩负培育人才重任、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呢。为了发挥表率作用,我们必须严于律己,做到勇于解剖自己,善于调控自己。毛老师认为,教师若要做到严于律己,有几个方面需要做到:(1)、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行为规范,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去执行,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严要求自己,容不得半点疏忽。(2)、说话要守信用,向学生承诺的事一定要做到。(3)、勇于承担责任,不诿过于人。[16]

(六)关键人物的影响

近三十年来一直工作在教育一线,曾教过两届初中毕业班,六界小学毕业班,做过国家、省、市级课题,承担公开课60余次,撰写论文40余篇的夏银秀老师是一名当之无愧的数学特级教师。可又有谁会想到就是这样一位成就斐然的名师曾经也面对过高考的失利。和常人不同的是夏老师那种“吾将上下而求索”的顽强精神使她先是成为了一名民办教师。在初登教坛的日子里,紧张、拘束、语无伦次,板书不流畅等等问题时刻困扰着年轻的夏老师,正当夏银秀老师一筹莫展的时候,她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任恩师。老师在教学中向她展示出来的教学上的硬功夫以及对教学的痴爱,给了夏老师极大的震撼,使她懂的要想当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教学方法。而深知自己知识浅薄的她从此在工作之余更加发奋读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九江师范学校。在师范学校夏老师更是倍加珍惜这次得来不易的机会,如饥似渴的研读各门课程。在以优异的成绩从师范学校毕业之后,夏老师自告奋勇的来到武宁县鲁溪乡中心完小任小学数学教师,可以说夏老师是在一步一步的去实现“为家乡人民的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梦想!一次偶然的机会,夏老师遇到了她的第二任恩师,老师对她的教学风格很是欣赏,并举荐她去参加由县里举办的青年教师赛课,在这次赛课比拼中夏老师是载誉而归。而后,因教学成绩突出,夏老师被武宁县新宁二小聘用。在新的岗位上面对新的挑战夏银秀老师是越战越勇,在担任新宁二小副校长之后,她带领二小走出了一条教育改革的新路子。在蜕变为名师的过程中,很显然,夏银秀老师牢牢地抓住了命运几次三番抛给她的橄榄枝,最终成就了自己,也向我们再一次地诠释了教育的真谛。

正如在这个世界上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不同的名师由于内外因多种因素对其所起作用的不同,会以不同的途径成就自己的名师之名,有的甚至会因为读到教育家的教育论著、看到反映教育家事迹的影视作品等受到影响从而选择教师这一职业。笔者认为,以上所列影响名师成长的因素并不足以全面揭示所欲阐述之问题,多因“近视”所致,对于不足之处还望指点迷津。

第三篇:名师,正在成长

来深已经五年了,聆听过李燕杰、李善良、魏书生、李阳等大家的讲座或报告,领略过区教科培中心主任潘世祥、西乡中心小学校长张云鹰等本地名师的风采,身边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名校出身的中青年才俊比比皆是,和他们交流、共事,感到欣喜和荣幸,名师,正在成长。

然而,近300名教师的泱泱大校,竟然只有曹亚永、曾喜云、喻圻华等三位宝安区名师或名班主任,与国家级示范高中的称号极不相称,是没有千里马,还是没有伯乐?几年前也曾举行过“名师工作室”的挂牌仪式,除了返聘的几位退休专家,近几年从全国各地调来的众多省市骨干教师,谁去名师办公室办公,竟没有下文。

所幸的是,今年以来,学校提出了打造名师队伍提升办学水平的人才战略,拟在全校评选出学科带头人、优秀骨干班主任、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坛新秀各10名,经宣传发动、个人申报、初审,近日进入了复审,60位候选人一一登台述职,全体行政、区名师、部分教师代表组成了评审团,本人有幸成为评委之一,现场感受到这些老师的教学成绩和治学态度,相信不日将正式产生的40位名师,必将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述职报告《名师,正在成长》。

这些候选人中,40岁以上的8个人,没有50岁以上的,大部分是年轻教师,他们中有经绿色通道调入的各省市优秀教师,有从招调考试中突出重围的追梦人,有从学校分配来的新生代,个个富有理想身怀绝技,突出的是他们对事业的热爱对岗位的珍惜,令我钦佩不已。

有同事问我为什么不申报名师,这的确是个问题。在我们数学科组,“南粤优秀教师”云良、立国,连续25年一刻也没离开过高中数学讲台的刘专家,连续三年奋战在高三第一线的青年教师国斌,他们都保持低调,我怎么能够贸然申报?虽然“爱国不分先后”,可“人贵有自知之明”。闲聊中,曾戏谑过,报新秀吧,年龄大了。报“骨干”吧,体重大了。报骨干班主任吧,脾气大了。报学科带头人呢,帽子大了,哈哈。

用藏龙卧虎描述身边的同事,并不为过,每个人都有不平凡的经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我们的校长是民进宝安区副主委、宝安区人大常委、资深教研专家,中学物理高级教师,文才出众。强将手下无弱兵,有曾是省重点中学校长主任的中层行政,有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教师,特别是近几年加盟的硕士研究生多达30多人,可谓兵强马壮。推出本校名师,正是时机,是学校品牌建设的需要,更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名师,正在成长。

第四篇:上海优秀幼儿教师成长案例及启示

吴敏,本科学历,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幼教高级教师。曾由幼教特级教师赵赫老师带教。坚持在“游戏中学习”的教学理念。1992年进入上海市宋庆龄幼儿园工作至今已18年。曾在全托部、日托部、国际部、多元部任教。1993年起担任班主任,在带班老师的指导帮助和自己的勤奋努力下迅速得到锻炼并成长起来,在毕业后的第二年就独立带班并在自己所坚持的教学理念下创建多个科学合理的游戏活动。与此同时,她深知自身素质的不足多次主动进修学习。工作后第三年出访香港参观该地的幼儿园并学习香港地区幼儿园老师的带班经验、2000年再次远赴美国纽约红苹果幼儿发展中心学习工作三个月。2004年赴内蒙扶贫教学。2004年出访澳大利亚、俄罗斯观摩。2006年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青年教师中心组”,并成为其成员并赴新疆扶贫教学。2007年成为青浦区学前教育师范教师培训基地导师团成员。曾荣获“宋庆龄幼儿教育奖”、“上海市园丁奖”、“中福会园丁奖”、“中国福利会先进班组”。公开讲座和教学活动:

                 2003年面向内蒙地区教师,公开讲座:《角色游戏中的观察与思考》。2003-2004年参与拍摄中国教育电视台《伴随成长》系列电视片。2004年参加“中国教育国际论坛.优质学前教育国际研讨会”,大会发言:《角色游戏中的师生互动》。

2004年参加“全国学前教育研讨会”,专题讲座:《孩子真正的游戏》。2003年参加“全国学前教育研讨会”,公开教学:《动物的本领》 2004年参加“全国学前教育研讨会”,公开教学:《The Little Tadpoles Look For Mummy》

2005年参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幼儿教育国际研讨会”,公开教学:《搬家》。

所在班的孩子们曾成功接待了法国F6电视台的采访及“全国学前教育”观摩团、非洲几内亚、美国等多个代表团来访。

2006年参加“沪港早期阅读研讨会”,公开教学:《小小看新闻》 2006年参加“示范园评比”,公开教学:《中国人的骄傲》

2007年参加“幼儿教育学术交流会”,公开教学:《有趣的广告》 2007年《上海托幼》发表文章:《角色游戏交流的多种互动形式》 2008年向朱家雄学前教育研究联盟首期教研活动,公开教学:《我在长大》

2008年参加“农村地区教师示范培训活动”,公开教学:《感谢》 2008年《上海托幼》发表文章:《在主题活动中丰富和提升幼儿的经验》 2008年《家庭与家教》发表文章:《一石千浪——动物的本领》

2008年《上海托幼》发表:上海市幼儿园而其课改新教材《学习活动》主题活动方案选编(参与编写)2009年参加市教研室组织的“青年教师中心组”活动,公开教学:《我要升大班了》

 2009年参加“青浦区教师示范培训活动”,公开教学:《恐龙》

 2010年参加国际学前教育研讨会,专题讲座:《Different Interactive Forms of Discussion of Role-playing Game》 

接下来我就结合《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简单分析一下吴老师之所以成为一名优秀幼教工作者的原因。

就基本理念来说,首先,她坚持“幼儿为本”她开展课程完全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其次,她坚持“师德为先”在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同时,她对幼教事业还有自己的理解,她曾说:“幼儿教师的美在于奉献,在于理解与爱心,在于朴实与自然”。再次,她以“能力为重”在工作之初,她能力有限不能完整安排好一个活动,后来经过观摩与实践逐渐提高了自己组织游戏活动的能力。最后她同时坚持“终身学习”的理念。这一点,从她多次外出考察学习和参加教研活动可以看出来。就专业理念与师德来说,在职业理解与认识上她曾说过这样一首诗:“都说你的官最大,管着未来的将军和部长,都说你的情最深,胜过峡谷和海洋,白色的纸上流着五彩的笔画,描绘着小天使明天的梦想。甜蜜的笑容,亲热的吻,那是你慈母般的温情在流淌,你饱蘸着鼻涕和泪水,谱写着灿烂的幼教人生,明天托起的将是一轮年轻的太阳。”她说:“这是我最爱的一首诗,我承担着母亲启蒙教育的职责,在孩子们快乐童年里,在孩子们成长岁月里,我体验了做一名幼儿教师的幸福与快乐,我感受了做一名幼儿教师的含义和价值”。同时,在面对幼儿时,她真正做到了倾听孩子、读懂孩子、融入孩子。

在开展幼儿保教工作时,她的教学特点是:以游戏为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最捷径。创造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让幼儿形成健康、愉快的个性。通过角色间的互相模仿来提高幼儿各自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这个充满遐想的游戏空间里尽情地表现自我,展现自我!重视环境对幼儿发展的独特作用,创设的环境氛围具有教育意义,因其所在的宋庆龄幼儿园本身就设有“家委会”这一栏目,因此在家园衔接方面做得还是很出彩的。

在个人修养与行为上,像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等方面,她身为一个优秀教师自不必说,我想强调的是她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这一点,从前面我所列举的她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她一直在追求进步,我想这是身为一个优秀教师必备的素质。作为在“游戏中学习”的理念的倡导者,她在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根据幼儿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以及发展目标支持幼儿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游戏,使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身体、认知、语言和社会性等多方面的发展。在沟通与合作方面,尤其是在与孩子进行沟通时,她曾用一下几句话来概括:“倾听孩子——让我成为孩子的听众,来了解他们的心声;读懂孩子——让我成为孩子的朋友,寻找与孩子间的共同语言;融入孩子——让我成为孩子中的一员,与他们一起成长,一同进步„„”她是孩子心灵的倾听者,能够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达到了《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幼儿进行有效沟通”的要求。此外涉及到与同事(行)交流分享经验、和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等问题前面已经作了叙述这里不再一一解读。

总之,身为一名优秀的一线幼儿教师,吴敏老师完全符合《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这也证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还是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的,心得体会

细细读过《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才发现自己之前对“合格的幼儿教师”的定义太过狭隘。之前以为合格的幼儿教师是在有爱心、耐心、细心的基础上只要会弹唱跳画就够了。然而在细细读过《标准之后》才意识到要当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远非如此,如果只是像之前定义的那样,那么充其量只能称为“教师”而非“专业教师”。

幼儿教师要热爱工作岗位、热爱幼儿是最最基础的。“爱”是基本理念和师德的最好阐述,唯有拥有一份热忱的“爱”才能够从事幼儿园教师这份神圣的职业。“能力”是在爱的基础上对幼儿教师提出的具体要求,“能力”主要指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两方面。专业知识包括:幼儿心理学、学前教育学、幼儿园课程及学前卫生学等理论知识。专业能力也不仅仅是吹拉弹唱等能力,更进一步来讲应该是能够根据有关理论知识及孩子身心特点组织开展活动,不仅使孩子身心愉悦,更应让孩子从中获益。唯有具备这份“能力”才能够担当起幼儿启蒙者这样的重任。

目前社会普遍认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有一定的趋势的。第一,教师在由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其教育态度、价值观、教学策略能力等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不同发展阶段,教师成长的内容和侧重点是不同的。第二,教师由关注教师到关注学生是其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突出体现,也是其专业发展的一个必经过程。第三,教师的成长不仅是实践经验的积累,而是理论学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共同发展的过程,脱离理论学习的实践积累或脱离实践的理论学习都不能真正的促进教师专业化目标的最终体现。学前领域专家曾把幼儿教师的成长概括为“求生-巩固-更新-成熟”四个阶段。上面提到的吴敏老师就是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中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如果按教师成长阶段来划分的话,很明显吴老师已经进入成熟阶段,基于她的教学理念及各方面能力,我认为可以把她定义为“智慧型”教师。“智慧型”教师就其发展阶段而言,已经自觉达到了马斯洛需要层次的高级阶段,对成熟教师而言,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带给他们的更多的是一种事业感、满足感而非职业感。

作为一名在校本科生,我深知自身不足:理论积累不够深厚、各种技能掌握不够娴熟等,这些方面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努力改进、不断完善。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本科生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理论优势来参与幼教事业。具体来说即需要提升自己的内涵品质。内涵品质指的是教育观念和教育能力;教育观念包括儿童观、教育观;教育能力则包括观察、反思、研究能力。身为本科生应加强理论修养、持有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以此为理论依据来开展活动。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幼儿行为、探究幼儿心理,在活动后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在此基础上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此外,优秀的幼儿教师还要具备以下素质:获得处理日常教学方面的特殊技巧,对儿童行为知道的能力;增强解决和处理儿童行为问题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教育策略;探索儿童教育的新趋势;调整、更新和充实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此同时还要不断通过进修学习充实自己。

总之,通过研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及阅读吴敏老师的工作成长经历,我意识到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教师实属不易,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努力扩大阅读视野,涉猎更多的学前教育的理论知识,提高自己的各项技能,使自己向专业化幼儿教师迈进。

第五篇:名师发展与成长规划

名师发展与成长规划

张华

一、指导思想

教师发展是实现教师价值的过程,是教师在认识教育指导思想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走出教书匠的桎梏,迈向专家型教师,是我的人生方向。科学发展观指导我要以正确合理的方法以及前瞻性的眼光来放眼现实,使生命处于一种奔腾不息的激跃状态,名师的发展与成长的过程即是我不断体验生命价值的发展过程,我将以《通化市中小学名师培养实施方案》为指导,在通化市教育局的领导下,好好珍惜这样的机遇来成就自己。

二、总体目标

1.成为一名专业知识过硬的好教师,并且要博学广识,在知识上达到让学生仰望的高度。

2.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缩短和优秀同行间的距离,向大师的身边靠近,努力做个专家级的教师,摆脱教书匠的被动状态,多做研究与思考。

3.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智慧,能机智灵活的处理各种教育教学中的突发事件,做个智慧型教师。

4.在时下双案导学的课堂改革大潮中,闯出有自我特色的教学之路,并起到有效的引领的作用。

5.能走进学生心灵,跨越和学生沟通的障碍,做个永远年轻活力的好教师,能灵活的掌握各种与学生沟通的技巧。

6.做个心里健康,心里永远都有阳光的现代教师。能够豁达的面对各种不堪的现状,始终如一的平和。

7.利用上级部门提供的优越条件,带领出一只本领过硬,师德高尚的名师团队,并且要有一定的影响力。

8.让工作室与博客成为我的一个响亮的品牌。

三、阶段目标

名师有三年的时间来重塑与提升自己。感谢教育局给予的积极广泛的支持。三年内,我打算除了读完教委给我们发的十本书外,广泛涉猎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书籍10本,撰写不少于15万字的读书心得、反思、随笔等。

第一阶段(2011年9月——2012年9月):努力学习,潜心积淀自己,组建团队,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阶段。

1.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多些时间多读书,远离俗世的纷杂与浮华,认真学习,做好读书笔记,丰富自己的学识,完善个人教育理论的积淀。

2.勤于思考当下的课堂改革,积极探索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3.组建工作室,筹建团队建设,建立名师博客,完善团队的管理机制。第二阶段:(2012年9月——2013年9月):大胆实践,成就特色教师,带领团队潜心研究,踏实工作,活跃团队的精神,形成合力,凝聚向心力。

1.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教学研究活动,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首先带领本校语文组走出自己的特色。

2.加强自己的领导组织能力,不断的摸索经验,成熟完善主持人的水平,带好工作室这个团队。3.积极探索适合双案导学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方式方法,形成自己的路子,全面提升学生的水平。

4.带领工作室成员,积极开展对课题的研究工作。

5.重视对好课的研究、实践,在探索、感悟、反思中继续丰富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

6.积极思考,大胆实践,按部就班的开展团队工作,用团队的智慧来引领学科的发展,积淀教育教学智慧,为打造品牌做好铺垫。

第三阶段:(2013年9月——2014年9月):回顾反思,不断梳理升华整理阶段。

1.通过撰写论文,写教学叙事等手段,扩大自己的视野和个人的知名度。2.专业知识与先进的教育理论相结合,有自己的的教学风格和特色。3.扩大我所带的团队的影响力,积极地走出去,扩大视野,提升成员的自信,让名师引领作用发挥实效。

4.收集、整理资料,梳理三年来的工作历程,做好总结汇报。

四、实施步骤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择细流无以成江河”。在这个日益喧嚣的时代,加之又已人到中年,潜心无鹜的学习更需要对事业的一份赤诚。

1.端正思想,充分认识自己肩上的这份使命,有一个打好三年持久战的决心,树立自信心,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新的工作、学习中。

2.把每一个环节做好做细,精心的设计规划今后的成长思路。从眼前入手,放眼于长久,克服推、等、靠的惰性思想,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新一轮的工作中。

3.致力于学习,使其成为毕生的责任与义务,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读书钻研的良好习惯,读书不是装潢,而是生命的常态。

4.在广泛的学习中拓宽视野,提升高度。

5.努力实践,勤于耕耘,带领团队踏实工作。6.做好材料的收集,整理,发表工作。

五、发展项目

1.建立名师博客 将自己的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专业成长等情况,通过博客平台展示、交流、分享,促进名师间、名师与专家学者间、名师与骨干教师间互动交流。

2.经典、专业及相关领域的阅读。3.著书立说

在三年培养周期内要养成善于总结、积累、提升教育教学经验的优良习惯,为逐渐形成自己系统的教育思想、鲜明的教育特色奠定基础。要以论文论著形式体现自己的独有“产品”。

4.教育科研

要坚持教育科研常态化。把教育科研作为促进自身提升与学校发展的有效平台。在三年培养期内,要立足本校实际,深入广泛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级别的研究课题。

5.建立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科为纽带,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搭建促进中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及名师自我提升的发展平台。并严格按照个人发展规划分阶段完成自我培养目标,使自我成长过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6.教学改革方面,形成特色,扩大影响,完善我的团队,打造品牌队伍。

六、保障措施

1.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加强自己的知识修养,丰富个人的文化底蕴,增强人格魅力。注意课内知识向课外的延展,做一个永远有源头活水的高水平老师。充分利用网络的力量,把课内牵引到课外更广阔的语文世界中。

2.抽时间学习名家的教育理论,从大师的足迹中汲取智慧,多看教学记事,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做一个被现代教育理论武装的时代教师,把有限的生命有效的利用起来,高效的教书育人,拓展生命的宽度。

3.多读些教育心里学,多做调查研究,寻找和学生沟通的捷径,创设一些和学生生活中相处的情境。

4.多看些智慧教学的案例,掌握大量的教育教学智慧,达到轻松与人沟通的目的。人生是需要智慧的,我仍然应该保持这种热望,经常走出自我的阴霾,拥抱生命的曙光。

5.调整心态,走出教师的职业倦怠,多和优秀的同行接触,多靠近那些生活昂扬向上的人,多看一些能够拯救灵魂的书籍,学会放下,把自己的世界向广阔的领域延伸,学会淡然面对世界,完善自己的人格。

6.时时刻刻保有对生命的激情,在追求中感悟打拼,努力保持自己不倒的名师地位,用心做事,智慧生活,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学会创造自己的和谐生存空间,尽管眼下很难,但我相信自己的力量可以拯救。

7.集大家的智慧来发展团队,用合力来保障。

8.上级部门和学校的支持,会加速我的团队的成长。

七、研究课题

鉴于眼下的课堂改革,放眼于新的时代对人的要求,因此,我把“初中作文训练有效方法探究”做为自己一段时间的研究课题。

八、发展需求

1.系统、广博的专业知识,是一个语文老师必备的,我知道自己现在还是欠缺。

2.科学、先进的教育理论的指引,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否则很可能偏离了方向或走了弯路,这也是当下急需要补充的重要环节。

3.学校、上级部门的保障很重要,我只在此山中,需要正确的指引。4.积极阳光的心理状态,是干好一切的保障,我要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心,就从提升德行入手吧。

5.视野的狭隘必将带来教育教学上的局促与不安,希望能经常有一些机会或聆听或目睹高人的思想与行为,从而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

张华名师工作室方案

张华 发表于:2010-11-4

一、工作室名称:张华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二、工作室负责人: 张华,女,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语文教师。现任通化市外国语学校语文教研组长,通化市中心备课组副组长,通化市教学能手,吉林省教学新秀,省级骨干教师。

三、服务学科:初中语文

四、工作室指导思想

通过成立初中语文学科研究工作室,开展教育教学的创新研究,发挥名师,骨干教师传帮带的辐射作用,工作室的目标任务是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科研的研究能力,为我市优秀教师的成长搭建一个有利的平台。为促进通化市语文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起到引领作用。

五、工作室组成结构

(一)工作室成员由来自通化市初中语文教师15人组成,其基本条件如下: 1.本人自愿,热爱初中语文教育,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专业技能,且有培养发展的潜质。

2.成员为通化市县级以上骨干教师组成。3.组长一名,成员十三名。

(二)工作室的成员采取自主报名,主持人选拔的方式,凡参与工作室的成员与工作室主持人签定意向协议书;其日常管理将由主持人负责。

(三)为便于学术指导和沟通,工作室将聘用一些专家担当顾问指导,并且与一些优秀的工作室建立一定的往来联系,拓宽发展的平台。

六、工作设想

(一)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目标。

1.具有较高的专业文化素养和丰厚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理论底蕴。

2.学员通过参与工作室研究工作,三年后将具备以下素质或能力:具有丰厚的专业知识文化素养,高品质的教育教学能力及科研能力,能够按照教育规律和初中学生心理规律,智慧地、艺术地教育学生,灵活地、技巧地驾驭教学过程,进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思想。趟出适合自己的双案导学模式下的教学新路,能熟练的驾御小组合作的形式实施教学。

3.具有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能够不断地反思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现状,通过课题研究来提高自身教学水平。4.为通化市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搭建一个有益的信息平台,帮助老师们少经坎坷,而找到教学的捷径,我们将尽自己所能,为热爱初中语文教学的同行准备丰富的资料,通过名师工作室网络版块互通有无,共同提高。

5.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是作文教学走向规范化。

(二)工作室成员专业成长和专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理论学习。工作室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每位成员依据自己的情况制订读书计划,每年完成一定数量的读书量。

2.信息交流。定期集中或在网上进行读书交流活动,交流读书内容和读书心得。要求每个成员开设一个QQ,并以此作为彼此日常联络的一个重要平台。3.深度会谈。每学期期讨论确定中心议题,通过授课、研讨座谈、撰文等方式就教学的某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形成对该问题系统的研究。定期开展 “教育沙龙”,由一位工作室成员设计话题,并由该成员主持、主讲,同时,欢迎有兴趣的其他老师共同参加,各抒己见,碰撞火花。

4.教学实践。立足于自己的教学,积极进行教学的实践探索。每学期争取开展一次“名师讲堂”,在全市开设探究性的汇报,公开教学,授课者为工作室成员或工作室聘请的老师。

5.课题研究。工作室确定一个总课题,每个成员可以确立子课题,扎实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对工作室成员要求人人都有各自主攻的课题研究方向,同时也参与其他的课题研究。

6.定期开展送课下乡活动,扩大名师的辐射作用。

7.总结提升。养成总结反思的习惯,认真撰写反思日记和教育教学论文。定期由工作室向各级各类专业学术杂志 推荐发表。

七、地点和经费

“名师工作室”的专门活动场所设于通化市外国语学校,教育局和学校为工作室设立专项活动经费。

张华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宗旨

(一)为教师

1.提供教学所需的理念、方法、试题。

2.打造通化市语文教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彰显各学校优秀语文教师的风格及风采。

3.为各类语文教学比赛提供平台,加强校与校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开创机会与其他省市地区学校进行学术上的交流;

4.为各个层次的教师提供发展自身的学习、展示机会,从而不断提升语文学科的整体发展水。

5.为初中与高中的有效衔接做好铺垫工作,使大家可以依靠与信赖。

(二)为学生

1.开展各类竞技的平台,充分秀出他们的风采。

2.更多的眼光都要投向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使语文教学更加人性化,让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尊重与发展。

张华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制度(草案)

名师工作室引领人职责:

(1)确定工作室教育教学专题研究项目及主要研究方式、阶段性的研究目标、预期成果及呈现(辐射)方式,负责整个课题分组实施和协调工作,并撰写相关的报告;(2)制订工作室成员培养考核方案,包括培养(成长)目标、培训形式,研究形式,培训考核等,使工作室所有成员在一个工作周期内都能分别达到培养(成长)目标;每学年对工作室成员专业化发展作出评价考核,并记入成员个人专业化发展成长档案中;

(3)完成学校安排的教育教学、教科研等培训任务;

名师工作室成员职责

(1)制定个人发展规划,配合工作室引领人共同制订具体培养计划。

(2)在个人专业化发展成长档案中增加学习、成长的内容记录,包括学习内容安排、学习结果、阶段性成长变化、引领人指导情况及评语等。

(3)尊重工作室引领人及工作室其他成员,服从有关工作安排,及时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协助工作室引领人开展各项活动并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方案,使“工作室”能高效运行。

(4)工作室成员必须发挥个人的专长,协助学校培养年轻教师,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

1.“工作室”会议制度

(1)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计划会议,讨论本学期“工作室”计划,确定工作室成员的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

(2)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安排本学期需展示的成果内容及形式,分享成功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

(3)根据工作室计划,每学期至少安排二次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督促检查课题的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4)工作室成员每参加一次会议及活动,加5分。

2.“工作室”的培训制度

(1)采用导师培养制度,工作室引领人为工作室其他成员的导师。

(2)工作室引领人为工作室成员制定具体培训计划,安排培训进程,并与工作室每个成员签订《名教师工作室成员培养协议书》。

(3)工作室成员必须参加带教培训工作,完成工作室的学习、研究任务,并有相应的成果显现,努力实现既定的培养目标。(4)对于不能参加者要予以适当的扣分。3.“工作室”的考核制度

(1)工作室引领人主要由学校考核。工作室成员主要由引领人考核,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2)工作室引领人每学期至少上公开课1节,教师培训讲座1次,每学年听本工作室成员课合计不少于15节。(3)工作室成员每人每学年至少上公开课2节;每学年在市级以上刊物至少发表论文1篇;每学期至少撰写1篇教学心得、分析1个教学案例、学习1本教育教学论著,三年内必须协助引领人完成市级的研究课题一个。

(4)每上一节公开课加3分,发表一篇文章,自创加1分,转载加0.5分。4.“工作室”的档案管理制度

(1)建立工作室档案制度,并由工作室兼管。

(2)工作室成员的计划、总结、听课、评课记录、公开课、展示课、教案等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存档,为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依据。

张华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2011--2014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本工作室将围绕成就学者型教师,打造一批语文骨干教师,引领全市的语文教学方向为工作目标,坚持以服务全市初中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为先导的方针,坚持刻苦钻研业务与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紧密结合的原则,以网络及活动为主要载体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改变教师学习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使本名师工作室真正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促进我市初中语文教师队伍建设,实现我市教育高标准、高质量均衡发展的目标。

二、工作原则:

1.坚持在教育局领导下,在学院的组织管理和指导下,开展各项活动。2.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始终把培养和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工作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工作室成员的专业素养,做到工作室的发展为了全市教师、依靠全市教师,实现教研成果与全市教师共享,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3.坚持在新课程改革中发展自己。切实抓好工作室各成员的自身发展,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新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实现师生共同发展。坚持教学研究。探索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探索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进一步加强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4.坚持考核评估。加强工作室日常活动的制度建设管理,增强工作室工作的服务意识,建立健全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工作室工作机制,使工作室的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三、主要工作:

1.研究探讨初中语文教学双案导学的课堂模式,参与指导初中语文课堂的改革与实施。

2.研究初中语文学科发展动向,做好与高中的衔接工作。3.研究探讨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与自主学习的有效方法。4.培养工作室新成员,引领一批优秀教师参加教育科研工作。

5.开辟、管理通化市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网站,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6.定期上传研究成果和资料,供全市老师共享。

7.打造品牌团队,开展各项引领活动,扩大名师的辐射作用。8.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初中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四、具体措施:

1.工作室的日常活动与管理工作

(1)学习名师工作室各项章程,明确工作目标方案步骤,明确自己的分工。(2)认真制定工作室成员三年计划和学年(或学期)计划,定期举行工作室成员例会,检查落实工作进度和要求,做好工作的总结并推广研究成果。(3)工作室成员教研活动做到“四落实”(时间、地点、成员、内容),根据教研活动落实情况对各工作室成员进行动态跟踪和全面考核。在工作室运行期间将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①每月都要读一本好书,并且组织交流读书体会。

②每位成员每学期都要完成一节汇报课,展示工作室的研究成果。③每位成员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市公开课,并做好评议。

④每年工作室要出教师或聘请资深教师给全市的老师做报告。⑤每位成员在每月都要撰写文章,每学期要撰写一篇学科论文。2.开展初中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有关教学课题研究

工作室成员要加强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多深入课堂教学第一线,开展听课、评课等教学观摩活动,在参与教改指导活动中要及时总结经验,积累材料,并在此基础上,每个工作室成员要结合自己教学工作和自身特长确立本人的研究方向和具体课题。

3.配合初中语文新课程的实施,开展语文新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

整合语文新课程教材资源、教学实施经验资源、语文新课程教学资源等的优质资源,通过工作室网页,提供资源共享的平台,推进语文优质教学资源的应用。4.积极承当新教师培训任务,做好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成长工作。

要求工作室成员根据实际情况在本学期开始与工作室主持人签订协议,做出培养培训的具体计划。做好名师工作室的成员成长,并邀请优秀教师、同学科的工作室加盟,壮大名师工作室队伍,真正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

张华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

2010-11-

4温州市柯长瑜幼教名师工作室方案

一、工作室的定位目标

依据《温州市教育局关于设立名师工作室的通知》要求,结合学前教育的特点,将本工作室定位为:前瞻性和应用性结合,立足实际,破解疑难,探索规律,共同发展。具体目标为:力求在一个工作周期内,使工作室成员在师德规范上出样板,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管理岗位上出经验;与此同时,让工作室成员在学科领域内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形成名优师群体效应,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二、工作室的操作内涵

通过有计划的专业培训实践活动,引领每位工作室成员树立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思想和业务素质方面进一步得以整体提升,使之成为学前教育高档次的骨干教师。

(一)研究内容:

通过研究平台的激励,营造氛围,全力促进每位工作室成员的专业成长。其研究内容为:

专业水平和能力不断提升、发展:务必谦虚谨慎,认真学习,使自己具备把知识能力转化为可传递的教育水平和育人的专业能力,以适应社会及幼儿发展的要求。知识架构不断调整:与时俱进,不断调整知识架构,提高文化水准和专业能力,以满足不同幼儿的求知欲。

职业道德不断修炼:培养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忠诚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培养言传身教、平等对话的人格魅力等。

(二)方式方法:

研究的方法,要体现“目标定位——适时分解——合理规划——分享成功”的逻辑轨迹。具体方式方法是:

个别指导:针对工作室成员个体的不同情况开展具体的指导。案例分析:立足教学实践,从典型案例入手。

专题讲座:针对工作室成员在课题研究活动中急需解决的共同问题聘请专家讲课。小组沙龙:分组选择一个研究点,同伴互助,各个击破,分享交流。

参与式研讨:围绕主题,现场研讨,轮流主持,帮助大家归纳、聚焦、提炼和扩展、延伸、迁移。

相互观摩:将工作室成员达成一致认识的问题,在现场活动中进行实践、观摩,学习、评价。同时,提炼和吸纳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

展示交流:将各研究成果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交流展示。

(三)主要措施

1.开展专家引领与培训实践。

专家引领:为工作室各成员的专业成长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开展与教师职业发展的对话、案例评析,适时指导工作室各成员的具体操作实践等。

培训实践:开展基于工作室成员个性特点的有针对性的培训,不限于知识层面的提高和技能层面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致力于引领开展教师职业层面的实践活动,针对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师发展规划,要求确立目标——分解实施——监督检查——共同商讨——不断进步。

2.制定方案,务求工作室成员及其所指导的教师得以共同成长。3.监督反馈,工作室主持人及时指导方案的实施。

4.评审提高,通过领导和专家的鉴定,调整完善工作室工作。

(四)预期成果

每位工作室成员具有积极的心态:敬业、奉献、热情、宽容、创新、求实。每位工作室成员具备积极工作的教学实力:充满信心地走进课堂、面带微笑地走近孩子;教育教学工作游刃有余、熟练应对;面对突发事件处变不惊、积极化解。研究成果的呈现方式:有培训教案集、教师发展规划、论文汇集、公开示范课、研讨会、报告会、论坛、专著、观摩考察等形式,在全市范围内介绍、推广。

(五)保障条件 政策支持:市、区教育局给予政策倾斜,幼儿园给予全力支持,创设平台,保障实施。

执行有效:严格按照工作室方案逐步实施,监督反馈,及时调整,确保实效。经费保障:合理安排使用市教育局下拨的启动经费,做到专款专用,经费主要用于培训、课题研究、鉴定评价、外出学习、购买资料、成果奖励及推广等方面。采取激励措施,确保工作室正常工作的开展,提高每位成员的工作积极性,要为其实现个体价值提供保障。

制度保障:有工作室成员发展规划、个人成长档案,有完备的学习活动制度、课题管理制度、经费使用制度、总结交流制度和考核奖励制度等。

(六)规章制度 1.学习活动

(1)每位工作室成员每学期必须深入研读1本教育专著,学习有重要启发意义的研究论文不少于10篇,并在学习研讨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的陈述,体现学中用、用中学。

(2)工作室成员每学年参加不少于40课时的各类培训,其中一次是温州市级以上专家培训讲座,工作室主持人听成员的课不少于20节。

(3)建立工作室成员个人成长手册,要求内容完善,过程清晰,体现成长过程。2.课题管理

(1)根据课题研究方案,在每一阶段制订具体的研究实施计划,及时作出阶段小结。(2)课题必须做到有方案、有措施、有活动记录、有阶段小结、有结果分析。(3)围绕工作室主课题所确立的子课题,要做到科学、规范、有新意,能够带动更多的青年教师进行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4)在一个工作周期内,工作室有市级及以上研究课题,并通过鉴定;成员在课题研究中均要承担相应工作,有研究过程及成果;研究课题按计划进行,研究成果逐步显现。

(5)建立课题分享制度,对课题研究的过程进行动态管理,并对课题研究结果进行分析。3.总结交流

(1)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计划会议,讨论本学期工作室计划,确定工作室的培养对象和培养目标、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工作室每学年举行一次工作室成果交流会。

(2)主持人每学期做一次市、区(县)级以上专题讲座,工作室成员要在主持人的指导下,每人每学期承担一次园级以上的专题讲座,每学年上一节市、区(县)级以上的公开课。

(3)每位工作室成员在工作室工作周期内在市级及以上刊物至少发表论文10篇,其中主持人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不少于2篇;尊重工作室各成员和集体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不得擅自发表共同研究的成果。4.考核奖励

(1)工作室每学年评选一次优秀工作室成员,2年评选一次优秀课题、最佳成果。(2)对发表在市级以上报刊的论文和获奖成果按有关规定奖励。

(3)工作室成员未能通过考核即按教育局要求进行调整;成员申请退出工作室,需事先提出并经主持人报请名师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批同意。

(4)每学年结束,工作室主持人对工作室成员的学习与培训情况进行考核,并针对每位成员的实际完成情况作出等级评价和建议,并给予一定的奖励。

下载简析名师及其成长的案例分子与启示(五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简析名师及其成长的案例分子与启示(五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幼儿名师成长案例解读》心得体会

    读《幼儿名师成长案例解读》心得体会 暑期阅读《幼儿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完此书,感触很深,名师们用爱谱写一曲爱之歌,他们的精神可嘉,作为幼儿教师,向师者学习,学习他们的这份爱......

    《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书笔记摘抄

    《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书笔记摘抄 《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一书,捧在手里,未曾翻启,就开始了自身教育生涯的回忆。从事幼教工作20余年,却总觉得幼儿教师越来越不会当了,不......

    《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读后感(5篇)

    都说教师这一职业是崇高的,但“崇高”一词并非职业与生俱来的天性,而是奋斗在这一岗位上人们给它镀上了一层神圣的色彩。我们现在的幼儿教师有很多的迷茫,不知道如何为自己正确......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启示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与启示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营销-2011 学号:11105700313 姓名:徐勇 案例一:湖南省凤凰县“08·13”大桥坍塌事故 一、事故简介 2007年8月13日,湖南省凤凰县堤溪......

    大学生创业案例与启示

    大学生创业案例与启示 有一句话叫做今天很残酷,明天更残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数人死在了明天晚上,看不到后天的太阳!大学生创业也一样,听起来很美好,但是真正行动起来的人并不......

    名师启迪与骨干教师成长答案

    《 名师启迪骨干教师成长》读书笔记 前言 1、什么是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是指在教师群体中那些职业素养相对优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能发挥骨干作用的教师。 2、骨干教师的作用?(1)示......

    教师的追求与名师的成长

    与 时 俱 进 重 塑 自 我 ----听成尚荣先生《教师的追求和名师的成长》讲座有感 从加拿大回国之前,我抽了一天时间把自己一个人关在宿舍,认真聆听了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有关《......

    名师成长计划

    名师成长计划 做老师,应做有追求的老师,有追求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我所热爱的教育事业。借助崂山区名师培养工程这个平台,将有力推动自我专业理论与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