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快推进三级公立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意见[最终版]
关于加快推进三级公立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卫生计生委、财政厅(局)、中医药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财务局:
三级公立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是提高医院经济活动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强化内部控制、提高运营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总会计师条例》、《医院财务制度》和《财政部 国家卫生计生委 国家中医药局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财社„2015‟263号)、《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中办发„2015‟34号)、《中共中央组织部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公立医院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中组发„2017‟5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际和卫生人才发展规划,现就加快推进三级公立医院建立统一规范的总会计师制度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及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加快实施人才强卫战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卫生计生事业科学发展为宗旨,坚持公开、竞争、择优原则,培养和选拔具有扎实专业理论背景和丰富工作经验、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医院经济管理的高端人才,建立完善的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保障总会计师依法行使职权,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二)发展目标。
2017年底,所有县和前四批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的三级公立医院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岗位;2018年底,全国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全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其他有条件的公立医院应当设置总会计师岗位。
——健全总会计师选拔机制。结合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实际和需求,建立健全科学选拔机制,强化组织实施,规范选拔流程,严格选拔标准,公平公正选拔德才兼备人才。凡通过国家和地方财政、卫生计生等部门组织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考核的,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为总会计师。
——健全总会计师使用机制。总会计师是医院领导成员,凡设立总会计师的医院不得设置与其职权重叠的副职。落实总会计师职责、权限,保障总会计师参与医院重要经济事项分析和决策,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促进公立医院经济管理效能的提高。
——健全总会计师考评机制。建立完善总会计师考评制度,对任职期间的履职情况进行评价,结合考评结果予以奖惩。
二、总会计师的职责
总会计师协助院长管理医院经济和运营工作,对院长负责并承担相应的领导和管理责任,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组织领导医院的经济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参与医院重大财务、经济事项的决策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具体职责如下:
(一)负责组织本医院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保护国家财产。
1.建立健全制度,组织制定本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及经济管理制度等;
2.进行财务管理,包括全面预算管理、筹资管理、资本管理、资金管理、成本控制、绩效评估等;
3.编制和执行预算、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订资金筹措和使用方案,有效地使用资金;
4.开展会计核算,编制财务报告,总会计师对医院财务会计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主管责任;
5.强化经济分析,利用财务会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督促医院有关部门依法依规增收节支、提高效益、防范风险;
6.加强资产管理,组织清产核资,提高使用效益,维护资产安全;
7.加强内部审计,组织落实审计意见,监督执行审计决定。
(二)对医院的运营管理、业务发展、基本建设以及资本运营等重大事项发挥监督和决策支撑作用。
1.参与医院战略规划、重大财经管理活动和重要经济问题的分析和决策;
2.参与重大经济合同和经济协议的研究、审查;
3.参与新业务开展、技术创新、科技研究、服务价格、工资福利等方案的制定。
(三)承办院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三、总会计师的权限
总会计师具有有效履行职责的工作权限,具体包括:
(一)组织医院财务、经管、价格、审计、基建、医保、物资、信息等各职能部门,开展经济核算、财务会计和成本管理方面的工作。
(二)医院预算和决算、财务收支计划、成本和费用计划、投融资计划、物资采购计划、财务专题报告和财务会计报告等应当经总会计师签署。
(三)医院重大或特定经济活动的财务收支,以及大额资金使用,建立由总会计师与医院院长联签制度。
(四)涉及财务收支的经济合同、经济协议等须经总会计师会签。
(五)对医院财会机构的设置和会计人员的配备、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设置和聘任提出方案,对财会机构负责人的任免、考核提出意见;组织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支持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六)参与拟定医院年度运营目标、中长期发展规划等。
(七)对医院重大决策、财经法规、内部控制、经济事项等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八)对违反国家财经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度和有可能在经济上造成损失、浪费以及涉嫌非法集资的行为,有权制止或纠正。制止或纠正无效时,可向医院院长反映,并提请院务会议集中研究;情况严重时,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有关规定,移送有权处理的部门处理。
四、总会计师的任免
(一)总会计师原则上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同时具备以下任职条件:
1.政治素质及思想道德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注重政治理论学习,自觉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持原则、廉洁奉公、诚实守信、客观公正,具有担当精神。
2.专业能力及工作年限要求。熟悉财经法规,精通会计、财务、审计、金融、税法等专业知识,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具备财经类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者具有注册会计师资格并从事财务会计工作5年以上;取得会计师任职资格后,主管一个单位或者单位内一个重要方面财务会计工作的时间不少于3年;从事财务、会计、审计、资产等管理工作不少于15年,担任经济管理部门主要领导职务3年以上。
3.综合管理能力要求。具备全面、扎实的医疗卫生行业业务知识,熟悉行业情况。具备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
4.其他要求。身体健康,能够胜任本职工作,符合《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中办发„2015‟34号)、《公立医院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中组发„2017‟5号)规定的其他任职资格要求。
(二)总会计师的选拔、任用,由主管机关(部门)党委(党组)或者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任命或者聘任。任免前,应当征求同级财政部门、卫生计生部门和医院主要负责人的意见。有条件的地区可实行总会计师委派制。
(三)总会计师实行任期制,任期年限一般与医院院长任期年限一致。实行委派制的医院,任期年限由相关部门协商确定。
(四)免职或者解聘程序与任命或者聘任程序相同。
五、总会计师的奖惩
(一)总会计师在工作中成绩显著,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1.在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应用现代化会计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
2.在组织经济核算、控制成本费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
3.在维护国家财经纪律、抵制违法行为、保护国家财产、防止或者避免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方面有突出贡献的;
4.在廉政建设方面事迹突出的;
5.有其他突出成绩的。
(二)总会计师未能勤勉尽责,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区别情节轻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或处罚:
1.违反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财经制度,造成财会工作严重混乱的;
2.对截留应当上交国家的收入,滥发奖金、津贴补贴,挥霍浪费国家资财,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不抵制、不制止、不报告,致使国家利益遭受损失的;
3.在其主管的工作范围内发生严重失误,或者由于玩忽职守,致使医院或者国家利益遭受损失的;
4.以权谋私,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致使医院或者国家利益遭受损失,或者造成恶劣影响的;
5.有其他渎职行为和严重错误的。
六、加强组织实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地要充分认识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当前公立医院特别是三级医院收支规模不断增加,经济活动日益复杂,深化医改和财税体制改革对医院经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建立以总会计师为核心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是加强医院管理、决策、监督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各项改革政策落实的紧迫要求,各地要将这项制度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抓好落实。
(二)落实推进责任。各地要积极推进三级公立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确保总会计师及时到位。同时,结合当地实际,把设立总会计师情况及其履职履责能力评价作为大型医院巡查、医院等级评审以及医改等评审评价的重要指标。
(三)加强考核评估。各地要建立医院总会计师考核评估机制。对认真履行职责、成绩突出的,给予表彰奖励;对不称职的及时进行调整或提出调整建议。
(四)健全培养机制。各地要通过学历教育与继续教育相结合、岗位锻炼与脱产集训相结合、境内学习与境外深造相结合、自主培养与合理引进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加强总会计师和后备储备人才的培养培训,全面提高职业道德水平、领导能力、管理水平和专业胜任能力,实现总会计师能力持续提升、后备人才储备充足、梯队建设完善。
(五)营造工作环境。各地要广泛宣传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政策措施、目标任务和重要意义,树立宣传典型经验、做法和成效,形成全行业重视、支持的良好氛围。
国家卫生计生委 财政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2017年5月19日
第二篇:加快总会计师职能转型推进中石化价值管理
加快总会计师职能转型推进中石化价值管理
【摘要】 随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我国国有企业在不断地进行管理创新。按照国资委的统一部署,我国中央企业正面临着总会计师职能转型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企业价值管理作为切入点,阐述总会计师在企业价值创造过程中被赋予的新职能,进而论证总会计师职能转型对中石化健康发展所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
【关键词】 中石化 总会计师 CFO 职能转型 价值管理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总会计师的性质、适用范围和基本职能都发生了相当的变化,总会计师不再只是与市场隔离的、负责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的工程技术性专家,而是要负责与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沟通并配置企业财务资源的市场活动家。在这样的背景下,加速总会计师的职能转型,对中石化这类国有大型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总会计师的传统定位以及财务管理现状
我国自1956年从苏联引进总会计师制度以来,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法规推动总会计师制度建设。1985年全国人大颁布的《会计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设置总会计师的要求。2010年9月,财政部颁布了《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结合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对总会计师的职责、能力、地位和制度建设等进一步提出了总体规划和具体要求。更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国务院国资委以第3号令的形式发布了《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明确了中央企业总会计师的四大职责和四大权限。其中四大职责包括:企业会计基础管理;财务管理与监督;财会内控机制建设;重大财务事项监督等。四大权限包括:对企业重大事项的参与权;重大决策和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权;财会人员配备的人事建议权;企业大额资金支出联签权。
尽管目前与总会计师制度相关的政策法规体系和内容看起来非常丰富,但是现实与理想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一直存在着总会计师“没有位,不到位,放错位,排末位”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第一,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由于国有股东的缺位,企业不是围绕股东的利益进行经营的,企业的目标还是注重自己的发展,即所谓的做大做强,构建自己的庞大帝国,在这样目标下业绩衡量的主要指标是收入指标;相应的,国有企业目前总会计师还主要是单位行政一把手的下属,整个管理团队更倾向于采用协同工作模式,而总会计师对股东关系管理的重视是不够的。第二,总会计师还没有成为企业“一把手”在战略制定上的合作伙伴,缺少重大决策的实际参与权。在参与战略决策方面,总会计师参与了财务决策,但对企业战略层面和经营方面的决策参与较少。第三,总会计师的工作仍以传统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财务收支、筹资与投资、计划管理为主,对价值管理、风险管理、信息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涉足较少,职责范围和工作重点与市场经济发展不相匹配。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国的总会计师也感受到了来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开始关注自身的转型,探索从“一把手”的下属向“一把手”的合作伙伴转型;从监管型向经营型转型;从单纯的财务管理向全面的价值管理转型。
二、中石化现行总会计师制度的弊端
在现代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中,总会计师肩负着企业资产管理、资本运营和内部财务管理的重要使命,是现代企业中最重要、最有价值的高级管理者之一。总会计师的特殊地位使之在企业财务管理、会计监督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尤其是像中石化这样的大型国有企业的经营权限和经理的权力不断扩大,总会计师职责并没有得到完全的落实,会计监督作用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的经济活动得不到有效监督和控制,从而导致企业出现了“内部人控制”的局面。
根据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青木昌彦和我国经济学家钱颖一在其主编的《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中给出的定义,“内部人控制”是指经营者事实上掌握了企业控制权,并且使这种控制权合法化,使经营者利益在公司战略决策中得到了优先体现。从我国企业界现实情况看,许多国有控股、参股企业由于出资人缺位,董事会成员大多由经营者组成,造成董事会无法真正代表出资人控制经营者,反而出现由经营者支配董事会的现象。董事会成员往往是以经营者身份从公司执行机构取得报酬,已经不同程度地异化为内部人了。公司的一些影响出资人利益而应由其决定的重大问题的决定权已日益转移到总经理手中,一些董事会出现了形式化及内部人控制现象。这种内部人控制现象使得公司出现了很多弊端。
1、“内部人控制”导致财务监督弱化
目前体制下,总会计师只受命于企业经营者,也是“ 内部人”,其利益与经营者利益同化,因此,无法全面实施基于所有者权益的财务监督权,或者无法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实施会计监督,客观上影响财务会计监督功能的发挥。
2、会计监督弱化导致财务管理出现问题
2004年上半年在对中石化的财务稽查中,发现一些分(子)公司出现财务管理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如:招投标管理随意;项目延迟转资,少提折旧,形成潜亏;成本费用控制力度不够,非生产性支出过大;通过少计少摊、多计多摊成本费用,调剂当期利润等。
3、会计监督弱化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乃至资产流失
由于经营者在企业中具有较大的支配权力,会计人员的行为受经营者的控制,这就为经营者谋求其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人为调控会计信息提供了基础,从而导致会计监督弱化和会计信息失真。从表象上看,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在财务人员,但其根本原因还是经营者支配。而集团型企业会因下属分(子)公司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信息,导致决策失误,甚至造成资产流失。当前,会计信息的失真和国有资产流失已经成为政府不容忽视的问题,给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各个方面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因此,中石化集团要实现对其下属企业强有力的监督与控制,有必要改变现行的总会计师职能以及管理体系。
三、价值管理――中石化总会计师的新定位
针对中石化总会计师职能方面的上述漏洞,我们给予中石化总会计师职能的新定位――价值管理。价值管理是指以价值评估为基础、以价值增长为目的的一种综合管理模式。它强调以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增长为目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遵循价值理念和价值增长规律,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对价值驱动因素的分析和评估,挖掘企业采购、销售、研发、投资、财务等经营环节的价值增值潜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只有创新才是企业永葆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而管理创新更是持续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的最有效手段。在企业管理变革与发展要求的新形势下,企业总会计师也应承担起管理创新的历史使命。财务管理已经从单一的资金管理发展到财务管理与战略管理的融合,总会计师应将关注的焦点由交易的过程控制转向提供决策支持和更深入的参与制定战略。以客户和供应商为中心的财务协调管理,与公司战略管理融合,建立全面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创造性的使用信息技术,参与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和开发,已经成为新形势下总会计师职能转变的关键点。而所有这方面的参与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那就是使企业在日益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中获得新的增长,帮助企业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从传统的专家控制职能转变为着眼于未来的公司价值管理职能是新时期总会计师职能转变的方向。传统的专家控制型职能强调公司经营业务的财务历史数据而价值管理职能则在运用财务技术的同时,强调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用整体的眼光来看待公司业务,以价值管理为核心,并着眼于未来的发展。
四、中石化总会计师在企业价值管理中的职能
未来的中石化总会计师的职能应该贯穿着公司价值创造活动的全过程,上至公司战略,下至核心经营流程及资源管理,在不同的层面,中石化总会计师应该具有不同的核心职能。
1、战略管理流程
在这个层面上,中石化总会计师的核心职能包括以下三方面:(1)决策支持,是为公司战略决策提供财务分析、提供分析模型和工具以及提供动态和实时的经营信息。(2)业绩管理,是为公司的战略目标确定评价体系及相关的激励措施。(3)财务战略,是为公司实现其战略目标提供最优的财务手段,中石化总会计师应主导公司的财务决策,具体包括投资、融资、股利分配政策等的决策。
2、核心经营流程
中石化总会计师在该流程的核心职能包括:(1)财务服务供应。财务作为后勤部门应为业务部门提供融资、资金调度、税务、收付商业账款、客户信用评估等服务;(2)会计核算与控制。会计核算是会计部门的基本功能,会计控制主要包括内部控制、预算管理及成本控制等。
3、资源管理流程
中石化总会计师应广泛地参与公司包括人、财、物及信息资源在内的各种没资源管理,但作为总会计师的本职工作,在流程的核心职能应包括以下三方面:(1)财务信息提供。中石化总会计师在信息管理方面的职能包括财务承报、管理信息提供和财务预测;(2)相关关系维护。中石化总会计师需要维护企业与股东、银行及监管部门的关系,保持良好的沟通将会取得更多的外部支持;(3)资产管理。中石化总会计师需对资产的管理起到核算和监督作用,既保证公司财产的完整性,同时又要促进资产的有效运营。
五、结论
从我国总会计师的传统定位以及对中石化总会计师的管理现状分析,总会计师职能转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在倡导企业管理创新的今天,总会计师作为中石化管理的重要角色,在中石化的企业价值创造中必然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总会计师的价值管理职能将贯穿在中石化企业创造的全过程。中石化总会计师应以职能转型为契机,积极推动中石化的企业价值管理,以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推进中石化持续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华林、杨琳:管理会计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研究,1996(6).[2] 李玲娟:我国管理会计应用的现状与着力点[J].财会研究,2006(12).[3] 陈涛:中国总会计师职能演变及未来展望[J].中国总会计师,2010(2).[4] 晁世元:国有企业总会计师在成本管理工作中的职能[J].财会研究,2013(2).(责任编辑:赵小茜)
第三篇:浅谈如何加快推进人事代理制度
浅谈如何加快推进人事代理制度
党中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又把“人才兴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明确指出各级人事部门要努力建设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人事代理业务是人才市场中介服务的重要内容和发展程度的衡量标尺。加快人事代理制度,是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措施。
当前,各级人事部门都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探索加快推进人事代理制度步伐的路子,我认为当前应着重把握和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积极创新,努力拓宽人事代理服务范围。
服务各级各类人才和人才的各种需求,是人事代理的制度广泛性和优越性的重要体现。从万荣县的情况看,虽然目前人事代理范围正在逐步扩展,人事代理对象正逐步由过去的人才个体代理向个体私营,民营企事业以及改制后国有企业等单位延伸。在业务方面也初步形成了与人事档案有关的代理业务、与人才中介服务有关的代理业务、与企事业单位内部人事管理创新有关的人事规划、设计、咨询、诊断等三种类型的代理业务,但随着经济结构和人才结构的调整,人事代理的领域还非常广阔,全县现有30余家的民营龙头企业、28家民营事业单位、7家中介服务组织、还有170多家万荣籍县内外企业,同时每年还有400名左右的大中专毕业生回县就业,但目前参加人事代理的仅有3家单位和100余名个体人才,与人事设计、咨询有关的代理业务,还未能启动。人才市场服务经济建设的重要功能还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为此,人事人才部门必须适应“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要求,首先进行观念创新,从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的思维定式中解放出来,树立全新的大人才观念,把全县的各级各类人才纳入服务管理范畴。从代理对象和代理业务两个方面,全面开拓人事代理领域,创新人事代理业务。在代理对象上,要着重由个人向单位扩展,由中介组织向各类民营企事业单位扩展;在代理业务上,要重点由档案管理向与档案管理有关的人才中介服务延伸,由一般的人才中介服务向人事规划、人事诊断等高层次的代理业务延伸。实现这一目标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进行政策创新,尽快制定出人事代理工作服务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人才的工作流程及配套办法,辅之以优惠政策,有效地满足人才的各种需求,积极稳妥地拓宽服务领域和业务范围。使人事代理工作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一个大的突破。
突出重点,着力抓好民营企事业单位的人事代理工作
随着民营企、事业的迅速发展,企业自主灵活的用人制度,使民营企业人才集聚迅速增长,成为开发人才资源的重点,也是做好人事代理工作的重头戏。据省人才市场统计资料显示,2003年上半年全省才市需求总量中民营企事业单位占据80,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民营企事业单位在二次创业和做强做大中急需加强经营管理,创新用人制度,减少人员流失,提高竞争能力;同时也要尽可能地减少其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把有关人才切身利益的一些人事管理方面的事务性、技术性、服务性的工作分离出来,交由人才中介服务机构代理。因此,开展民营企事业单位人事代理工作势头看好,势在必行。但是由于民营企事业单位人员结构复杂,人才个体素质差异较大,再加之粗放管理,对人才的各种需求重视不够,因此要做好这项工作,可以本着因人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按照先行试点、取得经验、再全面开展的思路进行。在具体操作上应注意把握好三点:一是在工作上要突出重点不搞平均用力,可先易后难,有重点地做工作,成熟一个,办理一个。二是在代理对象上,可区别不同情况,分别实施,特别是一些家族式管理的民营企事业情况比较复杂,不具备集体代理的可实行部分代理,不具备全员代理的可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先对新进人员实行人事代理,创造条件逐步扩大。三是在代理业务上可以从管理档案或无档代理做起,由单项代理逐步向多项代理扩展,对一些科技含量高的代理业务,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起来。
与时俱进,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新要求,提高代理服务的科技含量
人理代理制度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核心是为用人单位提供优质的社会化人事中介服务。目前人事代理工作要由单一性向综合性发展,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必须围绕科技创新的要求,在工作中增加现代科技含量,逐步实现人事代理工作现代化、科学化。当前应突出抓好以下三点:一是在抓好现有人事代理业务的基础上,根据人事制度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人事制度的要求,创新人事代理业务,如人事规划设计、人事诊断、人事咨询、人力资源培训等。这些新业务开展起来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人事代理的内容而且直接推动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现代企业人事制度的建立,更好地为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二是大力开展人事测评业务。这种代理业务适用范围很广,即可以帮助用人单位选人用人,也可用于企业经营者的评荐,还可以为个体人才指点创业迷津,是一项科技含量高,前景广阔的代理业
务,各级人事人才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把此项业务开展起来。三是逐步实现人事代理手段现代化。目前,县级人事代理机构普遍存在人员偏少、设备不足、手段落后的问题,难以适应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要求,人事部门要创造条件,取得多方支持,加强硬件建设,优化工作环境,改善办公条件,通过建立以计算机为基础的网络管理,为代理对象提供快捷高效服务。
提升
素质,努力提高人事代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人事代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人事管理业务,政策性、业务性很强。特别是一些涉及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业务,需要具备较高政策水平、知识层次和业务能力的人才能胜任。目前,县级人事代理工作队伍自身素质与新时期人事代理工作快速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因此,要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加快人才市场建设,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战略任务,应把提高人事代理工作队伍的素质作为基础工作,下大力气抓紧抓好。一是抓紧对现有人员业务培训,提升素质。重点进行政策法规、信息技术管理、代理业务操作技能以及人事诊断、人才规划、人事方案设计和人事政策咨询方面的知识更新培训。二是适应发展优化人员结构。根据人事代理工作发展需要,通过招聘和选拔,尽快充实一批知识层次较高和精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人事代理的专门人才,以巩固扩展原有业务,开拓新的服务领域。三是强化服务意识。要特别注意减少行政色彩,放下架子主动服务,深入各用人单位做细致的工作,及时解决人事代理中遇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四是积极探讨市场化运作的路子。人事代理本身是一种市场行为,只有走市场运作的路子才能具有自身发展的活力和后劲。人事代理服务机构要在立足服务的基础上,探索市场化运作的路子为自我发展积累经验。在具体运作中,要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人才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逐步使人事代理走出一条自我完善、创新和发展的路子,在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第四篇: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加快建筑劳务企业发展的意见
关于建立和完善劳务分包制度加快建筑劳务企业发展的意见
湖北省建设厅 2005-12-20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劳务带头人、召集人、包工头等的政策培训和分类指导,对具备条件的队伍,引导他们合资入股成立建筑劳务分包企业;引导现有成建制的建筑劳务队伍进行工商注册,按照《建筑劳务分包企业资质等级标准》获取资质证书;引导建筑业企业进行内部机制创新,通过参股、入股等方式,对信誉良好但不具备建立企业条件的劳务队伍进行收编,促使“包工头”转为合法的企业职工或股东。
(三)允许砌筑等相关专业劳务企业承担农房施工。拥有砌筑、抹灰、钢筋工、木工等相关专业资质的劳务企业,在核定其承包工程范围时,各地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允许其承担一定规模以下的乡、镇、村民用住宅、农房的建筑施工(具体标准另行制定)。
(四)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用工必须办理社会保险。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直接雇用农民工,必须签订劳动合同并办理工伤、医疗或综合保险等社会保险。
(五)建立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建筑劳务有序、有效的转化途径。各地要继续发挥建筑劳务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先培训、后输出”、“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将农民工纳入成建制的劳务企业,有组织地输出劳务。对农民工进行进城务工常识、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建筑劳务基地县(市、区)要重点建设好一所示范性的培训基地,将培训工作延伸到村镇。
各市、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把对劳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督促在建筑业企业从事劳务的人员,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培训考试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含建设职业技能岗位证书),提高劳务人员及劳务队伍整体素质。2008年底前,应持证上岗的劳务人员必须全部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六)加强对承包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使用监管,加大农民工职业培训资金投入数额。禁止承包企业在投标中压减“职工教育经费”获取中标。承包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1.5%-2.5%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保证“职工教育经费”单独计列,专项支出,确保农民工技能培训经费足额提取和使用。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提取职工教育经费的办法,统一用于农民工培训。
积极争取国家给予的扶贫资金和“阳光工程”培训资金,调配使用地方政府积累的劳保统筹资金,监督使用承包企业计提的“职工教育经费”等,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务队伍的职业素质。
(七)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对农民工的多种管理方式。如探讨建立“建筑劳务市场”或“建筑劳务派遣中心”,作为规范建筑市场的补充措施,将因种种原因(如:季节性农民工、临时性零散用工)暂时没有纳入劳务企业的零散农民工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对他们进行统一培训、服务和管理,保证其有序流动。
四、监督管理措施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对劳务分包和劳务用工的监督管理。
(一)对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直接雇用农民工,不签订劳动合同,或只签订劳动合同不办理社会保险,或只与“包工头”签订劳务合同等行为,均视为违法分包进行处理。
对用工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依法对其市场准入、招投标资格等进行限制,并予以相应处罚。
(二)无论承包企业在工程建设投标时是否压减“职工教育经费”,均视为已经计提“职工教育经费”。
(三)要加强日常监管,严格执法检查。各地要建立施工现场日常巡查和持证综合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督促企业进行整改,促进劳务分包和劳务用工规范发展。
五、加强组织领导,做好政策引导
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必须认真研究存在的实际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对建立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劳务企业的工作指导。
(一)各市、州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建立劳务分包制度、发展建筑劳务分包企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切实负起责任,力争工作的主动性,指导各地积极开展工作,及时总结经验,解决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本地实际问题的政策措施。
(二)开展广泛的政策宣传,做好政策引导。将宣传材料发至所有的建筑业企业及其项目部,发至建筑劳务基地的县、乡、村,让从事建筑业的施工企业和农民工基本了解国家政策,自觉改变多年形成的零散务工的方式和习惯。
可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建造师(项目经理)进行劳动用工政策培训,对所有的工头、施工工长进行政策措施培训,切实将有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三)加强经验总结交流和宣传工作。各地区可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充分发挥先进地区或企业的示范作用,总结劳务分包和劳务用工好的经验,加强多种形式的宣传和推介,促进建筑劳务企业的健康发展。
第五篇:关于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的意见
根据《xx省各级党委政法委员会执法监督工作实施办法》和《xx省高级人民法院、xx省人民检察院、xx省公安厅关于加强工作协调若干问题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决定建立由市委政法委组织,公、检、法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为切实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联席会议的指导思想
为保证国家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为打造“平安xx”服务,按照公、检、法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和政法委执法监督工作原则,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以加强公检法在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中的协调配合,加强对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的沟通协调,加强对政策和法律认识的统一,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确保执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二、联席会议组成单位及人员
联席会议由市委政法委、市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市公安局分管相关工作的领导及职能科室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三、联席会议的主要议题
联席会议的主要议题是研究、探讨、解决公、检、法机关在执法、司法中的适用法律政策问题,研究、分析执法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保证严格执法的措施。
四、联席会议召开的时间
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一般在每季度末的当月下旬召开,遇特殊情况可以提前或延期召开。
五、联席会议的有关事项
1、每次联席会议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中心议题。负责中心议题的单位对需要研究协商的议题,应事先向本单位领导汇报,并形成书面材料,提出建议和措施,并负责传递给各成员单位。
2、政法委收到中心议题后,应认真审查,如无特殊情况,及时作出是否召开联席会议的决定,并告知各成员单位。
3、联席会议对有关议题达成共识的,由提请单位形成书面会议纪要报政法委批准发文。对会议纪要各成员单位要共同遵守,认真执行。如会议纪要有关内容与新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以及上级政法部门的有关精神相冲突时,不再予以适用。
4、对执行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各成员单位要及时向政法委执法监督部门反映。政法委执法监督部门对实施过程进行跟踪、监督与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