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第1节 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时间:2019-05-13 13:53: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5章第1节 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5章第1节 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一篇:第5章第1节 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幼儿的记忆

第一节 幼儿记忆发展的主要特征

一、教学目的

掌握什么是记忆及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掌握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二、教学重点

记忆及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

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四、授课时数:1

五、教学流程 导入课题:

幼儿的记忆什么是记忆? 幼儿记忆发展有何特点? 记忆与幼儿的活动发展有什么关系? 讲授新课

一、记忆在幼儿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想一想:什么是记忆,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一)记忆的概念

记忆是人脑对经验的反映。

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练习过的动作等,都可以作为经验而在头脑中保留下来,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又能重新反映出来。例如:已经练会的钢琴练习曲,拿到谱后(甚至没有谱),只要点明曲名,马上就能弹奏出来;做过的数学题,考试时,遇有类似的题目,很轻松就能做出来了,等等。幼儿也是这样,学会了一首歌后,老师一点歌名,孩子马上就能唱起来。这些都是记忆,是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回忆(再现)。识记,是一个反复感知的过程。多次地看、听、想、触摸等就形成了联系,即刺激物和信号之间建立了联系。如:认识某个同学,注意地看她的形象,和她交流„„这个过程就是加深印象,进行识记。

保持,是通过识记,对头脑中建立的印象进行巩固,保存下来。

再认,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重新出现时,我们能感到熟悉,确定是我们认知过的(原刺激物出现,能认)。例如:一首曲子呈现在你面前,你觉得熟悉,好像是以前练唱过的,一哼,果然顺利唱下来了。回忆(再现),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并没有出现,但由于某种影响而呈现出来(原刺激物没有出现而在头脑中浮现),如:谈起过去某个同学的名字(某种影响),而在你脑中出现了此同学的形象,可她此时并不在场。

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这四个过程,是有密切联系的。识记、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证明。这个过程,简单地讲,就是记忆。因此,也可以说“记”是“忆”的前提,没有“记”就没有“忆”;“忆”是“记”的结果和验证,“忆”不出来,说明“记”得不好,没有“忆”,“记”也就失去了意义。(二)记忆表象及其特征 1.表象

表象分为记忆表象和想象表象两类。通常所说的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表象是指在头脑中的客观事物的形象,即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呈现出来的形象。如幼儿老师在家里休息时仍有班上小朋友活泼可爱的形象在脑中浮现。这形象就是表象。

表象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可根据表象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感觉器官的种类,将表象分为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味觉表象、嗅觉表象等。2.特征

(1)直观性(形象性)表象所反映出来的东西和原物体有相似之处,有一定的逼真感。这就是表象的直观形象性。其主要原因是因为表象是感知留下的形象。然而由于此时客观事物不在面前,而是通过回忆而浮现出来的,因此它所反映的,仅仅是事物的大体轮廓和一些主要特征,没有感知时所得到的形象那样鲜明、完整和稳定。如:虽然见过南京长江大桥,脑中有长江大桥的表象,但那仅是对大桥的轮廓和大致的长度有印象,远不如你亲自在大桥看到的那么具体、鲜明。(2)概括性 表象的概括性,反映着同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所经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特点,它不是某一次感知所留下的个别特点。如表象中的“房子”的形象,一般很难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对应物。但它又确实具备了房顶、墙壁等“房子”所共有的特征,它是各种各样房子的积累,概括成了“房了”的表象。

表象和思维都具有概括性,但表象的概括用的是形象,思维的概括用的是语词;表象概括的既有事物的本质属性,又有非本质属性,而思维概括的都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因此,我们可以把表象看作是由感知向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三)记忆在幼儿生活、游戏、学习等活动中的作用 1.记忆在幼儿生活中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常用奶瓶喂幼小的孩子吃奶,当孩子一看到奶瓶,就作出吃奶的反映。这是他知觉的经验在起作用,对奶瓶的知觉和过去的经验建立了联系,依靠的就是记忆。

2.记忆在幼儿游戏中的作用

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无论是角色游戏或是结构游戏,孩子都是在进行着想象,而这想象的“原材料”就是通过记忆而在幼儿脑中保存下来的事物的表象,即感知过的经验。如果没有这些经验,又谈何游戏呢?如“南京长江大桥”的搭建,如果没有幼儿头脑中的“原形”,孩子就无法进行这个活动。3.记忆在幼儿学习活动中的作用 幼儿期的学习活动是有限的,即使如此,也总有知识经验的积累。而只要有积累,就必然离不开记忆。打一个最简单的比方。如果幼儿没有记忆,那么就可能出现老师“现在”、“将来”永远在教孩子认识“小兔子”、“小猫”,孩子则永远处在“今天”的学习阶段。

二、幼儿记忆的发展特点 幼儿记忆发展有哪几个特点? 记忆主要是以再认和再现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儿童进入幼儿期后,由于神经系统特别是额叶的成熟,口头言语的迅速发展,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记忆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出如下特点:(一)无意记忆为主,有意记忆正在发展

根据记忆有无目的和是否运用一定方法,可把记忆分为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无意记忆是指没有自觉记忆目的和任务,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记忆。幼儿的记忆带有很大的无意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为记忆的目的不明,他们记住什么,不记住什么,主要决定于①客观对象的性质。如直观、形象、具体、鲜明、活动着的事物,容易引起他们的识记;②客观对象和主体的关系。如幼儿感兴趣的,能激起幼儿强烈情绪体验的,能满足幼儿个体需要的事物以及成为幼儿活动对象的都易被幼儿识记。反之,幼儿则不易识记。可以说,幼儿所获得的知识,多数是在游戏和其他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记住的,有的甚至保持终身。由此而知,人们早期获得的知识大多是无意记忆的结果。其二为幼儿不会自觉地运用反复识记的办法来记住某件事情。

有意记忆是指按一定的目的和任务,需要采取积极思维活动的记忆。幼儿的有意记忆较差。随着幼儿言语的发展和教育的作用,其意义记忆开始发展。如幼儿老师常要求小朋友背诵一些简单的儿歌,到中大班,又要求孩子复述故事,要他们回忆星期天干了什么等等,这些都是有意识地教育和发展幼儿的有意记忆能力,当然,这些必须在幼儿言语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中、大班以后的孩子;言语能力发展很快,与之相联系的记忆力也发生质的变化。中、大班幼儿不仅能努力记住和再现所需要的材料,还能运用一些最简单的方法来加强记忆。如:一位5岁的幼儿,在听了老师对他的嘱托以后说:“请你再讲一遍,要不,我会忘的。”

另外,必须明确的是,活动的动机对儿童记忆的有意性和积极性有很大的影响。实验证明,幼儿在游戏中的有意记忆效果比在实验条件下的有意记忆效果好。这是因为在游戏中的游戏规则,和孩子自身的运动有关,若不记住,严格遵守,则不能再次参加游戏,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主观上,他会努力去记规则,而在一般实验中,却是主试要求他这样做那样做,他是被动的,因此记忆积极性就不高。所以幼儿活动的动机,深深影响他记忆的有意性和记忆的积极性。(二)形象记忆为主,词语逻辑记忆正在发展

根据识记材料的内容,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和词语逻辑记忆。其中,形象记忆又可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狭义的形象记忆三类。运动记忆是指对自己的动作或身体运动的记忆。幼儿学会的各种动作,掌握的各种生活、学习、劳动及运动技能,都需运动记忆。儿童最早出现的就是运动记忆。如吃奶时身体被抱成一定姿势,形成条件反射,是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情绪记忆是对经验过的情绪或情感的记忆。如:在幼儿园中被关过小黑屋的孩子,此段恐惧的情绪经历不易忘去。可以说:儿童喜爱什么、依恋什么、厌恶什么、害怕什么都是情绪记忆的结果。整个幼儿期,幼儿记忆都带有强烈的情绪性。形象记忆(狭义)是根据具体的形象来识记各种材料,如婴儿“认生”现象,就是形象记忆的表现。

词语逻辑记忆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内容的记忆。如:我们对定理、公 式等的记忆,就是逻辑记忆。这种记忆的内容是通过语词表达出来的,故称词语逻辑记忆。这种记忆出现得比较晚,是随儿童言语的发生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词语逻辑记忆正在迅速发展。他们最容易记住的,是那些具体的、直观形象的材料(见表5.1)。同时,对于各年龄段儿童来说,无论形象记忆和词语逻辑记忆的能力均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并且词语记忆发展速度大于形象记忆。这种现象与儿童言语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日益提高有关。但是,由于幼儿的思维能力很低,言语尚不能在词语记忆中独立起作用,所以幼儿形象记忆效果好于词语逻辑记忆。表5.1幼儿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的比较(之一)

有的研究还表明,幼儿记忆熟悉的事物和熟悉的词,都比记忆生疏的事物和词的效果好(见表5.2)。原因在于前者有语词参加。对于熟悉的事物,儿童一般都掌握了它们的名称,因此在记忆中形象和语词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幼儿在记忆熟悉的词时,由于他们对这些词所代表的事物往往也是熟悉的,一提到词,它所代表的事物的形象就会马上呈现在头脑中,成为词语记忆的形象支柱,因此,记忆效果明显优于记忆生词。可见,形象与词的结合,有利于提高记忆效果。表5.2幼儿形象记忆与词语记忆的比较(之二)

(三)意义记忆效果优于机械记忆根据识记时对材料是否理解而将记忆分为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机械记忆是在不了解材料的意义的情况下,只根据材料的表现形式,采用简单重复的方法进行的一种记忆,即所谓的“死记硬背”。

意义记忆是根据材料的意义和逻辑关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的一种识记。幼儿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比较贫乏,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差,记忆带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因而他们往往只能记住一些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因此机械记忆表现突出。

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幼儿的意义记忆开始发展起来。4岁以后,幼儿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对事物的理解能力也有一定提高,且言语能力也有很大提高。此时,他们不再以机械记忆为主了,他们也会对识记材料进行分析、改造。如复述故事时,他们不再单纯地模仿,他们会或多或少地进行逻辑加工,有时会用熟悉的词来代替较生疏的词,有时省略或加进某些细节。这都说明①幼儿开始有意义记忆,而且在发展。②实验表明,幼儿的意义记忆效果好于机械.记忆(见表5.3)。表5.3不同年龄幼儿意义记忆和机械记忆图片的百分比比较

为什么意义记忆效果好于机械记忆?原因在于:进行意义记忆,可以依靠过去的知识经验,也就是把识记材料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中去。这样,新材料在头脑中就不是孤立的,而是溶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之中。这样,通过已有的概括性联系进行识记,效果可以提高。

这两种记忆不是相互排斥对立的,在现实生活中,它们是互相联系的。对于某些不能理解或很陌生的材料,机械识记的材料就多些;对理解或熟悉的材料,就可运用意义识记。对于幼儿来说,最有效的办法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如:教幼儿认识阿拉伯数字“6”,可将字形与“哨子”形象联系起来,建立人为的意义联系,并在此基础上反复练习,加以巩固。

第二篇:3.3.2 1-3岁幼儿注意发展特征讲解(写写帮推荐)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第三章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

第三节 各年龄阶段学前儿童注意发展的特征

——1-3岁幼儿注意发展特征

教学目标

了解各个年龄段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 能够根据幼儿注意发展特点和规律来组织教学。教学重点

幼儿无意注意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幼儿有意注意发展的特点。教学难点

利用幼儿无意注意特点来组织教学。

教学时数: 3 学时,其中实践性教学 0 学时。作业:详见“学生作业”部分 教学反思

本节教学内容以幼儿发展年龄阶段为线索,介绍了各年龄段幼儿注意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尤其是对于3-6岁间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做了重点介绍。学生应当对这一部分内容做重点了解和掌握,尤其是引起幼儿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学生应当在平时下园与幼儿的接触中不断进行观察与积累,以方便自己以后展开教学时能有资源利用。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计划用3学时完成。

1岁前儿童注意发展特征1学时,1至3岁幼儿注意发展特征1学时,3至6岁幼儿注意发展特征1学时。

1-3岁幼儿注意发展特征

1-3岁幼儿注意发展特征

1.注意的发展与“客体永久性”; “客体永久性”对注意的影响

客体永久性:指幼儿知道即使物体看不到,它们依然是存在的。

客体永久性的发展使得幼儿开始去关注那些被隐藏起来的物体。

2.注意发展开始受表象影响;

当眼前事物和已有表现或事实与期待之间出现矛盾或较大差距时,幼儿会产生最大的注意。

【例如】:幼儿的母亲原本是长发而且没有戴眼镜,但有一天她去把头发剪短,还带上了眼镜,此时幼儿母亲的形象与幼儿大脑中已有的母亲的表象产生了较大的差距,引起幼儿的注意。

3.注意发展开始受言语支配;

1岁之后,幼儿言语开始发展,此时言语活动不仅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而且还能支配幼儿注意的选择性。

4.注意时间延长,注意事物增加。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在活动中注意的时间逐渐延长,注意的事物逐渐增多,注意的范围也越来越广。

【例如】:幼儿能够坚持看完感兴趣的动画,能够去注意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事情,就是在这些注意当中,幼儿一方面开始更多的积累知识经验,另一方面观察的水平也逐渐提高。

第三篇:A第4章第1节 食物链

4-1食

江苏省西亭高级中学 施卫红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能力目标:

(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2)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帮助学生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难点是:指导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案。通过对食物链,特别是与人有关的食物链的分析,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建立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设计思路:

本节课设计了2个“分析活动”和1个“方案设计”3部分。第一部分通过课件展示儿时“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导入新课,利用游戏“谁吃谁”的活动,建立食物链的概念,通过小组分析讨论归纳出食物链的特点,达到了“做中学”的目的。第二部分是指导学生分析食谱中的生物,连出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一方面巩固食物链知识,另一方面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也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通过“我请大家吃大餐”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3部分是指导学生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通过展示我国生物防治取得的成果,激发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法的热情。通过搜集各种资料,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组内进行自评和互评,进行修订,评出最佳方案。并设置课后拓展:请学生课后点击相关网站,查阅资料,搜集生物防治的各种方法,为当地农田主要害虫(如:棉芽虫、菜青虫、稻飞虱等)设计一个可行性生物防治方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造福于家乡。

课前准备

1、学生游戏道具:印有各种生物头像的彩色图片,制作成头饰。

2、用于制作食物链的卡片和针线。

3、课前搜集松毛虫天敌的资料和生物防治的方法的资料。

4、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展示课件1:观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配乐朗诵,并配上动画)

我国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

展示课件2:一群小朋友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视频)提问:

1、第一画面描述了怎样一个成语故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通过观看两个画面,说说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捕食关系、吃与被吃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的展示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尤其是课件2,让学生回想起孩提时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悟出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

(二)新授:

1、食物链

【学生游戏活动】:谁吃谁?

请几个学生上台戴上印有不同生物图片的小头饰,来扮演各种生物,并在“人群中”迅速找到“自己”喜爱的食物。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学生完成每组活动后,请下面的学生按上面学生的活动写出相应的食物链,并请学生上黑板写出各条食物链。)

★注意:一定要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将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它的动物排在后面,并在它们之间画上箭头,箭头必须指向后面的动物。第一组:鼠、粮食、猫(粮食→鼠→猫)第二组:青菜、鸡、蜘蛛、鹰、昆虫

(青菜→鸡→鹰;青菜→昆虫→鸡→鹰;青菜→昆虫→蜘蛛→鸡→鹰)

讨论:(1)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连在一起,像什么?(食物链)

(2)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食物链?(在一定的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做食物链。(3)在食物链中,连接各种生物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被吃关系)第三组:青草、蛇、蚱蜢、鹰、青蛙(青草→蚱蜢→青蛙→蛇→鹰)

如果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又增添了一种生物——公鸡,那食物链会不会有什么变化?会有怎样的变化?请一位同学上来扮演公鸡,并寻找“自己”所在的食物链的位置。

(青草→蚱蜢→鸡→蛇→鹰 ;青草→鸡→蛇→鹰;青草→鸡→鹰;青草→蚱蜢→鸡→鹰)

师: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所以,存在的食物链也会有很多条。每条食物链一般包括3—5个环节,环节越多食物链越复杂。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谁吃谁”的活动,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游戏的不断深入,使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悟出食物链的概念。)

【小组分析】:通过分析以上几组游戏,相信同学们对食物链的概念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大家结合屏幕上显示的这几条食物链和讨论题,总结一下食物链有哪些特点?(讨论结束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

(1)食物链一般由哪几类生物构成?(绿色植物和动物)

(2)它们分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生产者、消费者)为什么?(生产者:可以利用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不能自已制造有机物,要从外界获取)

(3)从屏幕上的这几条食物链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起始端均为植物,第2、第3及以后的环节均为动物)(4)第2、第3环节的动物有何不同?

第2环节的动物大多为植食性动物,第3环节的动物大多为肉食性动物)

(5)在这个生态系统中,鸡既可以位于第2环节,又可以位于第3环节,说明什么?(说明鸡既可以吃植物,又可以吃动物,是杂食性动物。)

学生总结食物链的特点:①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的。

②位于食物链第二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③位于食物链其它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

教师将完整食物链的特点展示在屏幕上:

生产者→消费者(植食性动物)→消费者(肉食性动物)→消费者(肉食性动物)„„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新旧知识贯通;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学生活动】:下面请各小组将P74农田中的生物制成卡片,并将卡片用针线将各条食物链串连起来,看哪一组的同学连的又快又准。最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将这些“链”小心地 夹在笔记本里保存好,下节课还要用到。)

(设计意图:这个活动安排目的是对食物链知识的巩固,其实是一个课堂练习。通过手工制作加深一次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也为下一课的学习准备教学用具。)

超链接到课件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动画,请一学生上黑板画出一条符合诗意的食物链。(树→蝉→螳螂→黄雀→人)

师:可见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与动植物之间存在着食物联系。那人类参不参与这种食物链关系呢?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人的食物从哪里来呢?

展示课件3:丰富多彩的食物(图片)以及学生在食堂用膳的情景。【学生探究】:我请大家“吃”大餐

师:请每一位同学为自己选一份午餐食谱,分析每种食物分别来自哪种动物或植物。对于动物,请接着写出它们的食物,别忘了把自己的名字写上,然后用箭头把它们连接起来。你能发现些什么问题呢?你这顿午餐从哪几条食物链中获了物质和能量?写出你午餐所涉及的食物链。请学生上台通过实物投影,汇报展示。

学生总结:我们发现自己处在食物链的最高位置。

师:非常正确。人类是食物链中的最高阶层,应当属于消费者。讨论:从食物链角度考虑,人会受到自然界中其他生物的影响吗? 展示课件3:生态农业图

人与动植物之间有着复杂的食物联系。人的食物种类很多,因此与人有关系的食物链,实际上要比我们画的复杂得多。

通过大家所画的食物链可以看出: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是一环扣一环,相互依赖生存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生物受到影响,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我们人类自己。因此我们应该要对它们加以保护,其实也是为了我们人类自身更好的生存。

(设计意图:通过对课件1食物链的描述,认识到人也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也处在复杂的食物链中;通过“我请大家吃大餐”的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2、天敌与农林害虫

展示课件4:(视频)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啄木鸟;农田生态系统中的猫头鹰;稻田里的青蛙;庭院里的猫的捕食行为。

讨论:(1)请找出画面中的食物链并表示出来。

(2)你还知道哪些生物的天敌?

师:科学家从生物的食物链中得到启发,想出了利用天敌对农林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法。展示课件5:展示生物防治农林害虫的成果:“森林医生”啄木鸟;“农田卫士”猫头鹰;松毛虫、金龟子等害虫的天敌灰喜鹊;防治棉蚜虫的七星瓢虫等等。想一想:用生物防治农林害虫有什么意义?

讨论:小红家菜园里的青菜上长了许多菜青虫,小红把家里的几只老母鸡放在田里去,用母鸡来防治菜青虫。你认为这样的方案可行吗?为什么?

师:那么,在设计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案时,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学生查阅信息库中“天敌的选择”)

★提示:设计利用天敌防治害虫的方案,不仅要选择有效天敌,还要充分考虑这些天敌的饲养,以及这些天敌放飞的时间和方法有的时候还要考虑怎样回收天敌以便下次防治时再利用。

师:根据天敌选择的原则,请各小组选择一种松毛虫的天敌,并设计一个可行的方案来防治松毛虫。学生分工合作,将课前搜集的资料和信息库的资料进行整合,设计出松毛虫的生物防治方案,并在全班进行交流。评选出最佳方案。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我国生物防治取得的成果,激发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法的热情。设计一个生物防治的方案,这是对食物链知识的运用,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3、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4、课后拓展:课后点击相关网站,(如:http://www.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info;)查阅资料,搜集生物防治的各种方法,为当地农田主要害虫(如:棉芽虫、菜青虫、稻飞虱等)设计一个可行性生物防治方案,造福于家乡。

第四篇:浅谈幼儿户外游戏特征及发展价值

浅谈幼儿 户外 游戏的特征及发展价值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规定:“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中”的教育原则,并指出:“游戏是对幼儿实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这充分说明了幼儿的游戏在幼儿的整个身心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在幼儿园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已经成为基本的教育原则,教育与游戏的有机结合成为现代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之一。那么,幼儿的游戏的有哪些特征,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怎样的作用等成为了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幼儿游戏的特征

自从有了儿童就有了游戏,哪里有儿童哪里就有游戏。儿童离不开游戏就像鱼儿离不开水,鸟儿离不开翅膀。游戏作为儿童活动的一种模式,具有自身所固有的基本特征,其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游戏是幼儿主动的活动 学前儿童的身心都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基本动作有了一定的发展,手指小肌肉的也逐步发展,动作逐渐精细,能够实行一些手的操作活动。思维和想象有了一定的发展,能够使用比较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有活动的需要、探索的需要、有理解周围世界的需要、有操作实物的需要、有与同伴合作的需要以及反复练习探索的需要。而游戏作为一种比较轻松、愉悦的活动,游戏中有动作,有玩具,有操作材料,还有生动形象的情景,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所以,游戏能适合幼儿的需要,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在游戏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具有积极的主动性。

(二)游戏是幼儿对实际生活的再想象 游戏是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的不是周围的生活,他们不但仅仅仅模仿,而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表象,形成新的形象。在游戏中,幼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想象形成新的情景。比如:把圆形纸片当成飞碟,把椅子当成汽车。同时,幼儿会根据游戏的需要,改变物品的功能。例如:把矿泉水瓶当成点滴瓶,把婴儿车当成超市购物车。在游戏过程中,幼儿充分想象,真实体验,获得对事物的认知,获得身心的愉悦(三)游戏是一种幼儿积极参与,并获得愉悦体验的活动 幼儿在不同的年龄会玩不同的游戏,游戏适合幼儿的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所以,能使幼儿感到满足和愉悦。在游戏中,幼儿能够自由想象,自由创造,加之游戏对幼儿没有限制的目标,因而在游戏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儿童愉悦的情绪。

二、游戏活动的发展价值 (一)游戏促动幼儿身体发展 游戏能够促动幼儿的身体发育,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爬、跑、跳、攀爬、钻等等游戏,锻炼了幼儿的肌肉活动水平,幼儿的肢体动作逐步协调,平衡水平得到提升。加之,幼儿在户外实行游戏活动的时候,能够接受到新鲜空气,充足的阳光,增强了幼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合水平,有益于幼儿身体健康。

(二)游戏促动幼儿语言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会和同伴实行语言上的交流,发展了幼儿的口头表达水平和幼儿组织语言的水平。而语言游戏的展开,让幼儿在一种幽默、荒诞的氛围中,以一种机智的方式练习语法规则,例如颠倒歌。

(三)游戏促动幼儿想象力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主动自由地想象游戏的情景,并会在游戏中把身边的物品想象成游戏中的其他事物。例如:把积木当成蛋糕,把瓶盖当成碗等。物的取代能够根据幼儿的想象变化而变化,并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想象日益主动化和有意义。

(四)游戏促动幼儿情绪情感发展 游戏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多样,幼儿在游戏中喜欢通过扮演来体验积极情绪。例如在小年龄阶段,幼儿喜欢在娃娃家中通过扮演爸爸、妈妈等角色,从而体验到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心和爱。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和游戏的结构逐渐复杂,幼儿的情绪情感体验也会更加丰富。例如在一些故事表演中,幼儿能够难受到故事中的喜怒哀乐等;在音乐游戏中,幼儿能够欣赏各种形式的音乐,能够逐渐提升幼儿的鉴赏水平,感受的音乐作品中的美,而且能够创造美。同时,通过各种对各种游戏的体验,能够丰富幼儿的情绪情感消除一些消极的情绪,对他们实行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发展了幼儿友好、自信、互助、爱憎分明、同情、责任等积极情感。

(五)游戏促动幼儿思维水平发展 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思维活动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例如:在玩“娃娃家”的游戏中,幼儿就会思考角色的分配、选择什么材料实行游戏等问题。在益智游戏中,需要幼儿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猜谜语、五子棋等游戏都能够促动幼儿智力的发展。

(六)游戏促动幼儿社会交往水平发展 游戏为幼儿提供了相互交往的机会,幼儿在游戏中发展了交往水平,学会了与同伴分享,互助协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通过这种交往,也构成了幼儿在实际生活中的交往网络,幼儿逐步理解了周围的人和事物,掌握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技巧。同时,幼儿通过一些角色扮演,也了解到了社会上各种各样的角色的职能,了解了社会的构成,有助于现实生活中的角色转化,增强幼儿的社会适合水平。

总来说之,游戏是幼儿存有的一种形式,是幼儿生存的一种状态。如果说游戏对成人来说仅仅工作之余的”娱乐“和”消遣“,那么,游戏对于幼儿来说,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需要,他们的学习,是他们童年幸福的源泉和快乐成长的阶梯。

第五篇:第1节课《彩虹桥》教案

教学科目:《彩虹桥》

教学时间:一小时

教学目标:培养儿童对色彩的认识能力,提高儿童的记忆能力和观察力,以及提高儿童对颜料的兴趣感,让儿童了解部分颜色的调合,并开发儿童的想象力来装饰“彩虹”。

教学重点:两种不同色彩的颜料混合后所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的过程,变后的颜色是由那两种颜色相结合的。

教学难点:儿童对色彩的理解,动手能力相对较弱。

教学方法:以彩虹的颜色和形状的形式开头,以此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并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提及到本节课所讲课程的重点,或部分重点,主要以学生动手为主,老师引导为辅的教学方法来进行。

教学过程:1.彩虹有几种颜色?彩虹的形状?彩虹是什么时候出现?出现在什么地方?(老师在提问的时候先让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讲解和补充)

2.介绍画材:排笔、颜料、调色盘等(主要以学生能够理解的话)3.动手绘画

A:画彩虹(单个色彩的绘画)

B:彩虹有几种颜色?只有红、黄、蓝三种颜色如何调出其他颜色来?(老师以变魔术的方法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或让孩子自己用两个手指沾上不同的颜色,和在一教学材料:起变出的颜色)黄加蓝——绿、黄加红——橙、红加蓝——紫、绿加蓝——青

C:发挥儿童的想象力在彩虹上画一些东西(如:云,小鸟,太阳等等,老师记住他们在画面上画出的有特点、有意思的东西,到时候给家长讲解)

4.儿童自己讲解自己画面上的内容。(给家长讲解)

排笔、水粉颜料、纸、水桶、画板、透明胶布(窄)和本课教案

下载第5章第1节 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5章第1节 幼儿注意发展的主要特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1节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二 受精作用 【典例导悟】 【典例1】图甲是某生物的一个精细胞,根据染色体的类型和数目,判断图乙中与其来自同一个精原细胞的有 A.①②B.①④C.①③......

    第1节《家庭电路》教案设计

    第1节《家庭电路》教案设计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十九章 生活用电 第1节 家庭电路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

    第1节 探究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科学探究--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说课稿 南安市鹏峰第二中学 林国友 一、 对教材的分析 1、 作用与地位 自由落体运动是选自(山东版)物理必修1第三章第3节的内容,在 “匀变速......

    第1节 仓储存量管理制度

    第一节 仓储存量管理制度 一、 物资计划管理制度 (一)基本规定 第一条 公司所属各分公司每年必须在12月底之前做好物资供应部下发的第二年度材料计划申请表的填报工作。 第二......

    会展策划第1节提纲

    大家好。此课程的组织者让我写一份自我介绍。我想,我是谁,对你们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将讲的东西对大家今后的从业有没有用,对大家考三级资格证有没有用。我刚从博鳌亚洲论坛年......

    注意力大班训练第1节

    泡小学习能课教案 第一节课(11月25日周五下午二点至三点): 课程目标:1、初步让学生体验注意力集中的美妙感受。 2、分别让学生认识和体验到听觉注意和视觉注意两种学习最主要的......

    浅谈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汇总

    内容摘要 摘 要: 文章从幼儿的审美心理特征探讨了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幼儿情趣是幼儿文学的美学特质,使幼儿文学显示出迥异于其它文学的美学特征。并从幼儿文学的美学特征之所......

    第1节 公司方针目标管理制度

    第一节 公司经营方针目标管理制度 一、总则 公司为了实现本公司的经营目标和提高工作效率,每年必须明确做出公司的经营决策、制定发展纲领和业务开展计划。在方针目标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