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制约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正规化警务训练的几个问题及其对策
近年来随着人民法院改革的不断深化,法院司法警察队伍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司法警察队伍在组织建制上日臻完善,各级地方人民法院基本上改变了以往无司法警察队伍建制或建制不规范的混乱状况,司法警察队伍的业务素质和专业化水平上也得到很大改善,从而为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坚实有力的日常保障。然而不容忽视的是,作为司法警察队伍建设重要内容之一的正规化警务训练,一直是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一个薄弱环节。这一薄弱环节的存在,影响着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制约着其职能作用的进一步发挥。从现实情况看,造成司法警察正规化警务训练薄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笔者就此作些探讨。
一、正规化警务训练铸就的司法警察队伍是法院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司法警察是为法院审判工作提供辅助和保障作用的法律职业人员。司法警察队伍的工作以审判工作为核心和服务对象,司法警察和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官一样,都是法院司法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职能角色来看,法院司法警察是一支具有武装性质的司法队伍,肩负着警卫法庭、押解人犯、送达法律文书和参与执行、协助执行等其他重要任务。从法治社会所遵循的专业化分工规律看,在现代化的法院组织结构和法院职能中,现代化的司法警察队伍须臾不可或缺,它是法院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司法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的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首先是司法警察工作面临视野的拓展和领域的延伸。在新的形势下,司法警察队伍也将面临一些新型的工作任务,如一些重大疑难案件的开庭、重大执行活动和应付突发性事件等,都离不开司法警察的积极参与。而面对入世条件下新的审判方式,司法警察工作领域还将进一步扩大,司法警察工作的视野必须进一步拓展。其次是司法警察队伍面临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的压力。由于司法警察的工作性质、工作对象和工作环境等的特殊性,其业务素质相对人民法院其他人员而言也有着特殊要求。作为人民法院重要组织力量的司法警察,面对日趋复杂的执法环境,加强正规化训练,不断提高法警业务素质,增强队伍的战斗力,以顺利履行日常业务职能和应付司法实践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类突发事件(如对在押人犯逃窜等突发事件的防范,对群体暴力抗法事件的处置和控制等),是保障法院审判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所在,也是法院队伍建设中一项艰巨的任务。
1992年最高人民法院在授予司法警察警衔仪式上指出,各级人民法院在抓好各项审判工作的同时,要认真加强司法警察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司法警察在人民法院工作中的作用。为加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工作,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司法警察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充实加强司法警察力量,搞好正规化训练,坚持依法治警,从严治警,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可靠、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有坚强战斗力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法院司法警察队伍的发展是制度规划、组织建设和业务训练的结合,三者缺一不可。所谓正规化警务训练,是指以“依法治警、从严治警”的方针为指导,保证充分的训练时间和司法警察参训比例,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与司法警察业务密切相关的训练科目的规范化训练模式。正规化的警务训练对于法院司法警察队伍业务素质与执法水平的提高、保持和可持续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是建设现代化司法警察队伍必不可少的条件。
二、当前制约法院司法警察警队伍正规化警务训练的几个因素
正如前述,司法警察的正规化警务训练是提高警员素质,保持和加强司法警察队伍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长期以来,法警的正规化警务训练也一直是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直接影响着司法警察队伍的战斗力,使其很难适应新时期人民法院审判保障工作对司法警察所提出的要求。对此,一些法院虽然给予了高度关注,也曾进行过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尚无从根本上得到解决。综合来看,当前制约司法警察队伍正规化警务训练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司法警察队伍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各级人民法院中,除了少数基层法院对法警队伍建设不够重视,司法警察还没有进行编队管理外,大部分法院已经对司法警察实行了编队管理。但是在一些人民法院中,司法警察队伍的管理机制尚不够完善,主要表现为法警队伍在进人方面把关不严,标准不一,致使司法警察队伍警员来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这一现象与《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所规定的司法警察任用条件严重相悖离(这一现象在基层法院比较突出),从而给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务训练带来了难度。就目前而言,现有法警队伍存在着警员年龄偏大、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较差、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的现象,这就造成了司法警察队伍在结构和质量上难以完全适应审判保障工作需要的被动局面。另外,根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规定,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编队管理实行双重领导,即既受本法院领导又受上级人民法院职能部门的领导。但是在现实工作中,司法警察基本上是块块主义,各自为战,上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对下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的警务训练要么疏于指导,要么指导流于形式,这也是是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务训练不能正规化和系统化进行的原因。
(二)司法警察警务正规化训练的机构与设施不健全
没有专门的司法警察警务训练机构和健全的警务训练设施,是直接遏制司法警察正规化警务训练的重要因素。由于各种原因,长期以来人民法院系统没能设立司法警察警务训练的专门机构,致使许多法院对司法警察只能是“自用自训”,这使得大多数法院的法警训练缺乏统一的指导思想和严格正规的训练规划与方式,导致警训具有分散性、临时性和非系统性。同时,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情况不同,很多法院法警训练经费不足,或根本就没有这项开支预算,或者是虽有训练经费但不能做到专款专用,这些都造成了法院司法警察警务训练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导致很多法院司法警察“有警而无训”、“有训而无果”或“有果而不终”。比较常见的情形是,虽然也有不少的司法警察在入警前进行了岗前培训,但上岗后苦于没有训练条件和经费,业务技能和警务专业知识长期得不到更新与滚动提高,自然很难适应司法改革中的人民法院审判服务保障工作对司法警察队伍的要求。
(三)用警与训警之间存在着矛盾
随着经济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多元化,我国的依法治国进程也日趋加快,人民法院正在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的最重要的职能机构,其审判与执行工作也日趋繁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每年发布的人民法院受案数量统计报告,在近年来人民法院司法队伍人员数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人民法院所受理和解决的各类型案件总数却呈持续上升的发展趋势。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日益繁重,使得各类型案件对法警的使用频率和使用广度也在急剧增加,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司法制度锐意改革的今天,法院审判工作中司法警察的服务职能不断拓展,警务保障任务也日趋繁重,自然而然便形成了审判工作用警不断增加和警力有限之间的矛盾,于是便导致了这样的结果,即司法警察队伍“绷紧神经”保障了审判用警的需要,却不再有充分的时间对队伍自身进行正规化的警务训练。因此可以说,用警与训警之间的矛盾也是制约司法警察正规化警务训练的重要因素。
三、解决目前司法警察正规化警务训练所面临问题的对策
如何搞好司法警察队伍的正规化警务训练,是各地法院司法警察同行一直以来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法院司法警察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在这一问题上,不少人民法院和法警工作者对此也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作出过不懈的努力,编写了不少有关司法警察警务训练方面的教材。如最高人民法院编写的《司法警察训练教程》、海口市中级人民法院编写的《司法警察必备》等,这些教材内容详实,理论联系实际,为司法警察警正规化务训练内容提供了重要的操作规范。但不能否认的是,法院司法警察的正规化警务训练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笔者认为,要切实搞好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正规化警务训练,除了上述操作规范的制定外,还应解决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优化司法警察队伍完善管理机制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担任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必须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身体健康,具有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自愿从事司法警察工作。曾受过刑事处罚的,曾被开除公职的,或曾被国家机关辞退的,不得担任司法警察。《条例》第二十三条还规定,根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性质、任务和特点,从其他部门调任不同职务的司法警察最高年龄,办事员、科员级不超过25周岁,科级不超35周岁副处级不超过45周岁。以上是现有法律根据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工作性质和任务特点等,对司法警察任用所做出的严格规定,这些规定是对司法警察队伍人员建设的重要规范保障。根据该规定的精神和司法实践的要求,凡不符合《条例》规定的任职条件而进入司法警察队伍的人员,将很难适应司法警察的工作,更无从谈及正规化的警务训练了。所以,人民法院应严格按照《条例》的规定,坚持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选用,(对优秀复转军人、警校毕业的优秀学员和具有相关技术专长的优秀人员优先选用),杜绝一些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法警队伍,纯化司法警察的来源,优化司法警察队伍结构和人员素质,是解决好司法警察正规化警务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采取的是双重领导的管理机制,也就是说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除受所在法院领导管理外,其上级法院司法警察部门也是其领导者。根据这一原则,笔者认为,在警务训练方面应以上级法院司法警察部门领导为主,充分发挥上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对下级司法警察的纵向领导职能。这样有利于组织一些大型的系统化的警务训练并及时传输司法警察队伍建设发展等的有关信息,充分利用有限的警训经费,有利于司法警察警务训练系统化正规化程度的提高。
(二)建立专门警训机构和加强司法警察警务训练的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务训练基本上是上岗或者入警时借用他人场地进行简单的培训。由于条件的限制,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很难进行系统化正规化的警务训练。而在领导岗位上的司法警察中,许多没有经历过严格系统的业务训练,一般是调入法警队后即开展司法警察工作,这样造成了从事司法警察工作却不熟悉法警工作业务,势必影响司法警察工作的开展。有些条件差的法院根本就没进行过司法警察警务训练,而是迫于形势将一些不具备司法警察条件的人员调入法警队伍从事司法警察工作,造成法警队伍松散,工作起来漏洞百出。近年来屡屡发生的罪犯逃脱、枪支丢失等重大工作事故,无不说明了这一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立专门的司法警察训练机构,加强司法警察警务训练基础设施建设,是打造一支具有坚强战斗力的司法警察队伍必不可少的外在条件。
针对司法警察警务训练问题,有些人认为可以将之委托给部队或者警校进行训练。对此笔者认为,部队和警校所涉及的训练科目虽然和司法警察所从事的警务工作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司法警察最主要的工作是服务和保障审判,其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必然有其特殊性,委托训练并不能从实质上解决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警务训练问题。并且从战略的角度看,司法警察警务训练是司法警察队伍建设中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委托训练只能解决一时问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司法警察系统化和正规化警务训练的问题。所以建立一套法院系统自身专门的司法警察警务训练系统,既是解决司法警察正规化系统化警务训练的当务之急,也是其长远所需。
笔者设想,根据目前法院的情况,可以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一所法院内部的司法警察学校(或其他名称),主要针对一些在司法警察队伍中具备一定级别领导职务或者将被提升和调任的司法警察领导职务的人员进行训练,加强司法警察领导者的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并使之及时掌握一些司法警察工作信息,这样有利于司法警察队伍健康的发展。同时,可以根据各级法院的级别和地域分布情况在符合条件的地方人民法院(如中级法院)设立训练基地(或其他名称),主要针对初任司法警察、司法警察晋升和警务训练科目更新的一些情况进行组织训练。对一些未设立司法警察训练基地的法院,也要加强对司法警察训练的经费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使司法警察正规化训练在实质上运作起来并进入良性循环。
(三)优化警力资源的配置和使用,统筹解决用警与训警之间的矛盾
如前述,随着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不断加重,司法警察警务保障任务也日益繁重,再加上一些法院对有限的警力不能合理使用,造成了警力少而任务重的局面,导致了用警与训警之间的矛盾。具体分析来,这一矛盾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审判工作用警具有周期性,在某一个时间段审判工作和执行工作大量用警造成警力紧张;二是有限的警力得不到优化的配置与合理的使用,导致警力浪费,造成司法警察警力紧张。《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的职责是,警卫法庭,维护审判秩序;值庭时负责传唤证人、鉴定人,传递证据材料;送达法律文书;执行传唤、拘传、拘留;提解、押送、看管被告人和罪犯;参与对判决、裁定的财产查封、扣押、冻结或没收活动;执行死刑;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而现实中,一些法院将司法警察用在保安岗位上或从事其他一些勤杂性工作,这显然是一种偏误,自然容易造成警力的浪费。所以,掌握好审判工作用警周期,适时分批组织司法警察进行警务训练和严格按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暂行条例》的规定科学合理地配置与使用司法警察,是解决用警与训警之间矛盾的主要办法,也是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搞好正规化系统化警务训练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四)开拓创新、科技强警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转型以及加入WTO,人民法院管理模式与审判方式也将发生新的变化,从而逐步与国际接轨。法院审判工作将面临一些新的内容,司法警察警务保障工作也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组织一些具有开拓精神的人员开展司法警察工作调研,及时将一些新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汇编,充实到现有的司法警察训练教材当中,以指导司法警察业务训练工作,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由于当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法院司法警察的工作也正面临新的挑战,如刑事犯罪案件的新情况、社会纠纷的复杂化以及审判过程中对新技术的运用等,都对司法警察的业务提出了新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依据司法警察工作的需要,在其训练内容中适当增加一些科技含量高、专业性强的有针对性的科目和内容,以增强司法警察队伍的适应力和战斗力,也是新时期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建设和正规化警务训练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二篇:制约交警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
制约交警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
制约交警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2007-02-10 16:46:
52第xx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这是个宏伟的目标,艰巨的任务,也是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要加强公安交警队伍建设,必须首先在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上下功夫、作文章,并要有大的举措。下面,笔者就当前制约交警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部分民警素质不高、形象不佳,是目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
题。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耍特权、抖威风。部分民警对待群众冷、硬、横,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报。这类问题属于多发性问题,涉及面大,群众反映强烈,直接损害了人民警察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是少数民警精神状态不好。有的缺乏理想,不思进取,萎靡不振,自由散漫;有的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有的利欲熏心,一切向钱看,利用特权,或明或暗地从事经商活动;有的作风不深入,不艰苦,贪图安逸,追求享受,办事浮漂。
三是思想观念陈旧,管理方法落后。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一些民警不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服务经济建设的意识不强,总以管人者自居,从思想观念到管理方都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是业务素质差,办事效率低。部分民警在政策水平、执法水平、办事能
力等方面不适应日益繁重的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甚至对本岗位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不熟悉,实际操作能力差,办事后遗症多,还容易出现违法乱纪现象。
二、原因分析
造成部分民警素质不高、形象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队伍管理的不正规。从主观上讲,有的领导同志对新形势下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把业务工作当成硬任务,把队伍建设当成软任务,存在着对民警重使用、轻教育的问题,没有真正体现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有的满足于队伍的现状,看成绩的多,看问题的少,横向比较,自我感觉良好,疏于管理;有的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带好这支队伍缺乏深入的研究、探讨,缺乏有力的措施、办法,对新问题显得无能为力。公安交警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大多发生在有实际执法权力的基层单位,而恰恰又是在基层单
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薄弱,许多从严治警的措施落实得不好。从客观上讲,在队伍管理上,有许多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问题始终没能得到解决。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加大量的非警务活动的问题。有不少地方的党政负责同志往往不顾交警部门是代表国家执法的,而是把交警部门作为他们推进行政工作的工具,随意指派民警去干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职责范围以外的事情,如非工作警卫、堵截上访人员等等。这实际上等于把交警部门推到了矛盾的焦点上,推到了群众的对立面。一些民警形象不佳,一些地方警民关系紧张,这也是个直接的原因。
二是经费严重紧缺的问题。很多基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经费,除民警工资和极少量的办公经费这些“人头费”由财政拨款外,其它费用主要靠罚款、化缘来解决,这就出现了“八仙过海,各显
神通”,以致于有的交警部门提出了“抓队伍、抓工作、抓经济”的“三手抓”指导思想。“三乱”问题为什么久禁不止,这也是个重要的原因。
三是警力紧张的问题。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排除部分民警本身素质不高、工作效率低这个因素外,警力不足也是事实。致使民警长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疲于应付的状态,警力不足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
四是说情风严重干扰的问题。近年来,由于社会风气不正,基层说情风相当厉害,说情风是上下左右,八面来风,无孔不入。特别是来自掌管人财物等部门的说情,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更是不敢得罪。在这种执法环境下,少数民警特别是极个别受拜金主义影响较深的民警往往照顾面子,甚至办人情案、关系案。
三、解决对策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公安交警队伍管理的
不正规状况,必须大力加强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事实证明,没有正规化,队伍乱糟糟的,就谈不上实现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前提,是基础,必须首先抓好。抓正规化建设,要着眼于“建设”,在立“规矩”上下功夫。特别是要通过立法,解决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一些如体制、编制、经费等根本性的问题。根本性的问题解决之前,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还不能无所作为,要面对现实,迎着困难,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改进和加强公安交警队伍管理的新路子。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公安交警队伍正规化建设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在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狠抓政治教育。公安交警队伍要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作风和旺盛的斗志,就必须坚持和发扬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发挥公安政治工作的优势,大力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用
党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民警的头脑,引导民警讲精神的东西,讲为人民服务,讲职业道德,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大力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主义对民警思想的侵蚀,始终保持交警队伍的纯洁性,增强交警队伍的战斗力。
二是要强化业务培训。笔者认为,在目前不可能大量增加编制、增加警力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眼睛向内,强化对现有民警的业务培训,切实解决“一个人不顶一个用”的问题。通过挖掘内在潜力,向群策群力要警力,向队伍管理要警力,向科技要警力,向教育要警力,向素质要警力。
三是要继续推行竞争激励机制。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继续大力推行竞争上岗与干部聘任制、民警聘用制,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队伍管理模式。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没有劣汰就没有危机感。只有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才能激发队伍的内部活力。
四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专题教育和队伍整顿活动。要善于抓住队伍中一带普遍性、倾向性或苗头性的突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开展一些专项活动,不断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用健康向上的东西占领民警的思想阵地。对队伍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严重违法乱纪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注意发挥反面典型的作用,教育民警防微杜渐。
五是要千方百计地解决经费和民警福利待遇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堵邪门开正门。在现有的财政体制下,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要经常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争取理解和支持,积极争取财政上加大对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经费投入,保障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正常业务经费。同时,要提高民警的福利
待遇,尽力解决民警在医疗保险、子女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做到在政治上爱护民警,关心他们的成长,增强队伍的凝聚力,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向“精神力量”要警力、要战斗力。
第三篇: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大纲》颁布实施已一年有余,它对指导、规范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工作,提高司法警察素质,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据笔者对基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工作的调查了解,其存在问题不容忽视。本文拟就《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大纲》其自身不足与实训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求探索司法警察训练的改革之路。
关键词:司法警察、训练、问题、对策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是我国人民警察警种之一,是人民法院直接管理使用的一支司法武装力量,是人民法院编成的一支准军事化队伍。其人员素质的高底,对外直接影响人民法院的形象;对内直接影响审判服务保障。造就一支“忠诚可靠、业务精通、装备精良、威武雄壮”的司法警察队伍,全面提高司法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保障能力,是司法警察职能部门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欣喜的看到:最高法院司法警察职能部门从2003年3月--2004年5月不到一年的时间,相继出台了“四个规则”,它对规范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2005年3月为规范、指导司法警察的训练工作,提高司法警察的素质,制定下发了《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大纲》,可见高层对加强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建设的高度重视。纵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这支队伍,应该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然则现阶段司法警察队伍素质的参差不齐,不能不说是制约这支队伍发展壮大的一个问题。因而加强司法警察队伍的训练工作,着力提高司法警察素质是当前刻不容缓的一项重大工作。
一、司法警察训练工作存在的问题
司法警察的训练工作是一项经常性、艰巨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工作,训练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审判服务保障及其它职能的发挥,各级人民法院在积极开展训练工作、努力提高司法警察的素质上进行了大量的、行之有效的工作,亦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据笔者对基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工作的调查了解,其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重“新警”训练,轻“老警”训练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大纲》对新入警的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规范。入警训练关系到新警队员对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工作岗位的性质、职责、基本工作范畴、应具备的业务技能及基本素质等诸多方面的全新认识,是新入警人员的第一课,上好这一课直接关系到其今后的工作状态与工作实绩。各基层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部门对新入警人员的培训,均能按照训练大纲的要求,认真组织好“入警”训练。但对“老警”的训练,却普遍存在有认识上的偏差及实际训练中的懈怠现象。一是有的认为“老警”已经基本掌握司法警察的基本技能,具备了司法警察的基本素质,只要其工作责任心强,则能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务。二是有的认为基层人民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工作比较单一,只要掌握了“四个规则”(即人民法院司法警察值庭规则、押解规则、看管规则、安全检查规则)即能完成好工作。三是由于工作与训练的矛盾突出,有意无意地淡化了训练工作。
2、重“专业”训练,轻综合素质培养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大纲》由总则与分则两大部分构成,分则由法律知识、专业知识、入警训练、技能训练四部分组成。训练内容的适应对象在总则的第十一条及分则中均以明文规定,但在实际的训练中,往往只注重在那些内容单
一、简单的课目内容上,对于那些内容较为复杂,组织比较困难的课目,则是避而不训,很显然这与“大纲”总则第三条所规定:“司法警察训练的基本任务是学习司法警察的基本理论,警务基础知识和司法警察履行职责必备的法律法规,掌握司法警察专业技能,培养坚强的意志、优良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锻炼强健的体魄全面提高司法警察队伍的素质”要求不相适应。
3、重“达标”训练,轻实际效果
《人民法院训练大纲》从训练时间,训练课目,目的要求、内容、标准及考核方式均作了详细规定,为司法警察的训练提供了依据,司法警察总队,支队每年一次对辖区司法警察的全面考核验收,亦对完成大纲规定的训练时间,参训人员及测定训练课目成绩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考核。而对于司法警察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训练到考核,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司法警察的值庭、押解等日常工作比较单一,衡量一支司法警察队伍是否训练有素,应该着重看它在处置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与实际效果上。如果仅限于完成“大纲”规定的时间与内容,甚至还打点折扣,不是高标准,严要求地组织培训,将严重阻碍我们司法警察队伍素质的提高。
二《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大纲》存在的问题。
法发[2005]3号文件,向各级人民法院下发了《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大纲》。大纲从训练工作的指导思想,训练的基本任务与原则,训练的对象与时间,训练课目的设置、内容、目的要求与考核均作了较为细致详尽的规定。它为规范、指导司法警察的训练、提高司法警察的素质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大纲中存在的问题亦不容忽视。
1、训练时间偏少
“大纲”总则第六条规定:司法警察领导干部在职训练每年不少于10个训练日;不担任领导职务的司法警察每年训练不少于20个训练日;新任司法警察每一年训练不少于30个训练日。很显然不管是司法警察的领导干部、老警,还是新警,训练时间偏少,尤其以新警训练较为严重。一是因为新入警人员,在30个训练日内从一个毫无法律专业知识及警务知识的社会自然人转变为司法警察,从而担任司法警察的任务,应该说有相当的难度。二是作为司法警察基本素质之身体素质在30个训练日要达到标准要求更是相当的困难。
2、体能训练课目内容有待完善
新警入警训练课目六,体能训练内容设有6项,分别为
1、体能训练常识;
2、俯卧撑(女警仰卧起坐);3、、100米跑;
4、1000米跑(女警800米);
5、单杠引体向上(女警免修);
6、5公里越野(选训)。老警技能训练课目四,体能训练内容与入警训练基本相同,只是将选训内容5公里越野改为游泳。以上内容设置用运动生理学的观点分析,它分别包含有速度训练(100米跑),上肢力量(腹肌力量)训练,(俯卧撑、引体向上、女警仰卧起坐),耐力训练(1000米,5公里越野)力量协调性训练(游泳),缺少下肢力量训练与跳跃能力训练。运动生理学的研究表明:下肢力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速度与耐力。而速度与耐力作为司法警察的基本体能特征,在执勤与处置突发事件中尤为显得重要。
3、体能训练标准偏低
“新警”入警训练课目六及“老警”技能训练课目四体能训练,标准普遍偏低。以男警达到合格标准60分为例:100米15秒9,1000米5分15秒,引体向上7个,作为自然人很显然只要稍加训练甚至不需要训练即可达到上述标准。若将此标准与国家体育总局颁布的《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评分表》相对照,100米、1000米及引体向上只分别相当于18周岁男子的45分、0分及30分,显然标准严重偏低。
4、体能训练年龄标准,有待科学分划。
从总则第十一条:“本大纲之训练标准适用于全国45周岁以下男司法警察和40周岁以下女司法警察„„”之规定看,体能训练,把18周岁至45周岁(女40周岁)划分为一个训练标准,违背人体生理机能之自然规律。人体的生命历程从胎孕、发育、成长、衰老及至死亡经历着生、长、壮、老、死的过程。生、长、壮、老、死已是人类生命的自然规律。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类运动机能在14周岁-18周岁为迅速发展期,18周岁-22周岁最为发达,22周岁以后为逐渐衰退期。因此体能训练标准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科学分划,分别规定。
5、“大纲”格式有待规范
“大纲”由总则及分则两大部分构成。分则由法律知识、专业知识、入警训练、技能训练四部份组成。分则中专业知识部份考核成绩如何衡量,采用合格、不合格两级制,还是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制记录成绩没有作任何规定,此其一;二是入警训练与技能训练部分课目,考核评定成绩方式模糊,到底采用二级制还是四级制没有明确规定;另外总则第六条“„„训练起止的时间为年初开始,年终结束”的表述,不甚严格。应改为“„„训练起止时间为本元月一日起至本十二月三十一日止”。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司法警察的训练工作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司法警察的综合素质。现代教育理念认为:人的素质可大致分为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素质具有整体性,人的诸多方面的素质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整体;人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的过程加以提高的。那么作为司法警察的综合素质包括有哪些?据笔者认为:作为司法警察的生理素质应具备强健的体魄与矫健的行动;心理素质应具备健全的心理、敏捷的思维与承受非一般压力的能力;社会文化素质则应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因此作为司法警察的训练工作应紧紧围绕上述内容展开。
1、全面提高生理素质
人体生理素质包含有:形态类、机能类、素质类三大部份。2003年7月国家体育总局颁布实施的《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形态类主要指身高与体重;机能类主要指人体器官的功能,从生理学分类主要包括有运动系统、调节系统、代谢系统、生殖系统和免疫系统,其评定指标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中主要用肺活量(反映肺的容积与扩张能力)及台阶试验(反映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作为衡量标准。素质类主要包括力量、柔韧性、爆发力、平衡性以及人体神经与肌肉系统的协调性和快速反应能力,其评定参数主要有握力、俯卧撑、1分钟仰卧起坐、纵跳、坐位体前屈、选择反应时、闭眼单脚站立等。司法警察的工作具有明显的体能要求特征,因而作为司法警察的生理素质应明显高于一般国民体质。因此在体能训练方面,应对《司法警察训练大纲》体能训练课目适当加以修改。一是提高标准。可以参照《国民体质标准测定手册(成人部份)》,将其优秀标准作为司法警察的合格标准。二是适当增加测试项目,如机能类、平衡性、选择反应时等。三是增加训练的时间。人体运动生理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其他素质,在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力量的发展,发展肌肉力量的关键是超负荷、长期性与经常性。因此增加训练时间和力量训练强度是有力提高生理素质的保证。
2、全面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状况及心因性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它们共同组成广义的心理素质的结构;各因素间相互联系、互为基础和条件;心理素质居于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其各方面分别构成其他素质发展的基础。司法警察的工作,提押、值庭、看管、执行死刑及参与强制执行等,面对的对象是犯罪嫌疑人甚至是穷凶极恶的罪犯,是世界十大高危险性工作之一,其心理承受的压力非一般人所能接受,尤其在执行死刑工作时尤为显得突出。从心理素质的内涵来看,加强司法警察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职业适应能力与职业道德的培养;心理卫生的培养等应纳入司法警察训练的内容,要贯穿在平时的教育学习活动中。
3、全面加强法律法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学习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训练大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克服训练中只注重某个侧面、或重点的学习,忽视某些看似与我们平时工作无关紧要的内容的学习;只重视实用性训练而忽视平时应用很少的内容的学习;把每的训练作为一项事务性的工作;简单重复训练内容;把完成最低训练日做为训练的标准等问题。在集中训练中应该针对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周密的训练计划,并加以严格实施。每次集训集中解决二--三个重点、难点、突出的问题;要采取形式多样的训练方法,把训练作为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经常化;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注重重点抓好自学环节,一个阶段学习一个相关法律、法规,假以时日大纲所规定的法律知识内容将会为我们逐一消化。至此司法警察队伍的面貌将是焕然一新。(杨 跃 喜)
参考文献:
1、《运动生理学》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年6月出版 2000年8月12次印刷
2、《国民体质标准测定实施办法》 国家体育总局 教育部 国家民委 民政部 劳动保障部 农业部 卫生部 工商总局 全国总工会 团中央 全国妇联
体群字[2003]69号
3、《国民体质标准测定评分表(成人部分)》
国家体育总局
4、《中国成年人体质测定标准施行办法》
1996年7月2日国家体委第22号令
5、《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施行办法》1990年1月6日国家体委第10号令
第四篇:制约交警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
制约交警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
第xx次全国公安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这是个宏伟的目标,艰巨的任务,也是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要加强公安交警队伍建设,必须首先在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上下功夫、作文章,并要有大的举措。下面,笔者就当前制约交警队伍正规化建设的主要问题、原因及解决对策谈几点看法。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笔者认为,部分民警素质不高、形象不佳,是目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耍特权、抖威风。部分民警对待群众冷、硬、横,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利用职权吃、拿、卡、要、报。这类问题属于多发性问题,涉及面大,群众反映强烈,直接损害了人民警察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
二是少数民警精神状态不好。有的缺乏理想,不思进取,萎靡不振,自由散漫;有的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只讲索取,不讲奉献;有的利欲熏心,一切向钱看,利用特权,或明或暗地从事经商活动;有的作风不深入,不艰苦,贪图安逸,追求享受,办事浮漂。
三是思想观念陈旧,管理方法落后。在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一些民警不注意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服务经济建设的意识不强,总以管人者自居,从思想观念到管理方都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是业务素质差,办事效率低。部分民警在政策水平、执法水平、办事能力等方面不适应日益繁重的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甚至对本岗位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不熟悉,实际操作能力差,办事后遗症多,还容易出现违法乱纪现象。
二、原因分析
造成部分民警素质不高、形象不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队伍管理的不正规。从主观上讲,有的领导同志对新形势下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把业务工作当成硬任务,把队伍建设当成软任务,存在着对民警重使用、轻教育的问题,没有真正体现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有的满足于队伍的现状,看成绩的多,看问题的少,横向比较,自我感觉良好,疏于管理;有的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带好这支队伍缺乏深入的研究、探讨,缺乏有力的措施、办法,对新问题显得无能为力。公安交警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大多发生在有实际执法权力的基层单位,而恰恰又是在基层单位,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薄弱,许多从严治警的措施落实得不好。从客观上讲,在队伍管理上,有许多长期以来一直困扰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问题始终没能得到解决。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参加大量的非警务活动的问题。有不少地方的党政负责同志往往不顾交警部门是代表国家执法的,而是把交警部门作为他们推进行政工作的工具,随意指派民警去干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职责范围以外的事情,如非工作警卫、堵截上访人员等等。这实际上等于把交警部门推到了矛盾的焦点上,推到了群众的对立面。一些民警形象不佳,一些地方警民关系紧张,这也是个直接的原因。
二是经费严重紧缺的问题。很多基层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经费,除民警工资和极少量的办公经费这些“人头费”由财政拨款外,其它费用主要靠罚款、化缘来解决,这就出现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以致于有的交警部门提出了“抓队伍、抓工作、抓经济”的“三手抓”指导思想。“三乱”问题为什么久禁不止,这也是个重要的原因。
三是警力紧张的问题。当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任务日益繁重,排除部分民警本身素质不高、工作效率低这个因素外,警力不足也是事实。致使民警长年处于超负荷工作、疲于应付的状态,警力不足的矛盾显得更为突出。
四是说情风严重干扰的问题。近年来,由于社会风气不正,基层说情风相当厉害,说情风是上下左右,八面来风,无孔不入。特别是来自掌管人财物等部门的说情,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更是不敢得罪。在这种执法环境下,少数民警特别是极个别受拜金主义影响较深的民警往往照顾面子,甚至办人情案、关系案。
三、解决对策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公安交警队伍管理的不正规状况,必须大力加强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事实证明,没有正规化,队伍乱糟糟的,就谈不上实现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前提,是基础,必须首先抓好。抓正规化建设,要着眼于“建设”,在立“规矩”上下功夫。特别是要通过立法,解决公安交警队伍建设中一些如体制、编制、经费等根本性的问题。根本性的问题解决之前,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还不能无所作为,要面对现实,迎着困难,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积极探索改进和加强公安交警队伍管理的新路子。笔者认为,在新的形势下,加强公安交警队伍正规化建设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在着力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要狠抓政治教育。公安交警队伍要保
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良好的作风和旺盛的斗志,就必须坚持和发扬公安机关的优良传统,发挥公安政治工作的优势,大力加强政治思想教育,用党的十六大精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民警的头脑,引导民警讲精神的东西,讲为人民服务,讲职业道德,讲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讲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并大力表彰先进,弘扬正气,坚决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
主义对民警思想的侵蚀,始终保持交警队伍的纯洁性,增强交警队伍的战斗力。
二是要强化业务培训。笔者认为,在目前不可能大量增加编制、增加警力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眼睛向内,强化对现有民警的业务培训,切实解决“一个人不顶一个用”的问题。通过挖掘内在潜力,向群策群力要警力,向队伍管理要警力,向科技要警力,向教育要警力,向素质要警力。
三是要继续推行竞争激励机制。要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继续大力推行竞争上岗与干部聘任制、民警聘用制,形成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的队伍管理模式。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没有劣汰就没有危机感。只有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才能充分调动民警的积极性,才能激发队伍的内部活力。
四是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种专题教育和队伍整顿活动。要善于抓住队伍中一带普遍性、倾向性或苗头性的突出问题,积极主动地开展一些专项活动,不断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用健康向上的东西占领民警的思想阵地。对队伍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严重违法乱纪问题,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并注意发挥反面典型的作用,教育民警防微杜渐。
五是要千方百计地解决经费和民警福利待遇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要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堵邪门开正门。在现有的财政体制下,公安交通管理机关要经常向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工作,反映情况,争取理解和支持,积极争取财政上加大对公安交通管理机关的经费投入,保障公安交通管理机关正常业务经费。同时,要提高民警的福利待遇,尽力解决民警在医疗保险、子女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做到在政治上爱护民警,关心他们的成长,增强队伍的凝聚力,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民警的工作积极性,向“精神力量”要警力、要战斗力。
第五篇: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反腐调研报告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反腐调研报
告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反腐调研报告
今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我国的反腐倡廉力度明显加大。对于贪污腐化零容忍,严惩治的势头一直高昂。使我国的政治环境,政府作风等方面得到了明显且长足的改进和进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但我们同时应该看到,目前贪污腐化正呈现细微化的趋势:即并不是掌握重权的部门或个人才会发生贪腐行为,一些基层部门,基层人员也在利用手中的权力去获取少则三五千元,多则上万元的利益。这种所谓的“微腐败”的危害
同样不可忽视,这种行为侵蚀了党的肌体,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公信力。恶化了干群关系,败坏了社会风气。用“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句俗话来形容毫不为过,因此,全方位,无死角地严控贪腐,筑牢防腐拒变坚固防线十分必要。
人民法院司法警察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本身并无执法权限,也不掌握审判权力。因此以往针对法院系统的防腐拒变工作与教育主要面向的是法官与法院行政人员。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司法警察队伍的防腐拒变工作:司法警察直接参与刑事审判活动,负责刑事案犯的押解,看守,警卫,值庭等工作。仍然具有一定的权力空间。试想,如果司法警察队伍不能够做到忠诚可靠,作风正派。那么,一旦出现个别司法警察收受贿赂,利用工作之便为被告人通风报信,传递案情,甚至帮助被告人脱逃等恶劣的情况,将造成怎样的危害与损失?对于人民法院与法警队伍又将造成
怎样难以弥补的伤害?在法院内部定期会通报各地法院发生的突发事件或情况,我们痛心地看到,虽然绝大多数司法警察都是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努力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与工作。但还是有个别人,放松了思想底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没有抵制住各种诱惑。发生了不应该发生的事情。不仅葬送了自己的前途,也严重损害了单位乃至整个法院系统的形象与声誉。在这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确实非常有必要狠抓司法警察队伍防腐拒变工作。确保司法警察队伍绝对忠诚可靠,杜绝各类问题出现或发生。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司法警察队伍防腐拒变能力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当前,司法警察队伍总体呈现作风优良,形象正派的良好局面。但在防腐拒变工作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足和可以改进之处。主要有:
司法警察队伍的政工工作开展的不够。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司法警察队伍还没有像军队与公安机关那样反复
强调与树立党的绝对领导,狠抓全体法警的党性原则工作做得还不够。要切实提高司法警察队伍防腐拒变能力,就应当把党性原则放在第一位,把对党绝对忠诚放在第一位。只有全体法警对党绝对忠诚,热爱党,拥护党,团结在党周围,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党的指示行事,才能有效地贯彻党的反腐倡廉政策在司法警察队伍中执行,笔者在《浅谈人民法院司法警察队伍忠诚性教育》一文中对于法警队伍对党忠诚方面有着详细的论述,这里不再赘述。
司法警察队伍的监控体系有待加强。当今是科技时代,包括公安机关在内的各级执法机关都在强调执法规范化。具体方法是利用科技手段实现工作与执法全过程的录音录像,做到有据可查。杜绝执法人员在工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利用技防手段督促执法人员紧绷思想意识,注意自身言行,严守政策与规定底线。如果能够普及在司法警察对于参与的各类工作中也实现这一点,无疑
对督促全体法警遵章守纪,严守原则底线大有好处。比如可以在押解囚车,羁押室内安装监控设备,法警个人全部佩戴执法记录仪,对于包括刑事案犯的押解,看守,值庭,警卫等全部工作做到无死角监控。让法警的工作全部在严密监督下进行。这样高密度的技防手段将促使部分心存侥幸的人员在监控体系下放弃不良思想或念头,回归理性正轨。同时在发生问题时,全过程的监控资料将使得各类事件责任分明,有据可查,排除争议或者疑点。促进法警工作的高效化与廉洁化。
司法警察队伍的监督体系有待完善。我们知道,现今我国政府强调政务公开透明,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自觉接受各界监督与评议,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例如包括公安机关在内的很多部门都会设立群众监督员或警风警纪监督员。邀请社会各行业,各阶层的人员监督评议本单位工作,提出意见建议等,而司法警察队伍至今仍是一个相
对封闭的空间。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再加上为了工作安全性与规范性的考虑,引入外界监督体系尚是空白。尽管就法院而言经常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旁听庭审,开展座谈等等。但这些都是针对法院的审判工作进行的,并不是专门针对司法警察队伍或工作而进行的。如果司法警察工作过于封闭,透明度低。将不利于监督评议的开展,也与我国政府大力倡导的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相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逐步在司法警察队伍中也引入监督体系,设立专职的监督员,跟随观看司法警察工作,对司法警察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与评议,提出意见建议。同时司法警察队伍也可以定期开展警营开放日活动,向全社会公开司法警察队伍的工作与建设情况。样一方面可以加强司法警察队伍与社会的联系,促进自身队伍建设与工作能力提高,另一方面引入监督体系将更好的促进司法警察队伍防腐拒变能力,一味地靠自身或法院系
统内部进行监督评议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也容易导致包庇,纵容,袒护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引入监督体系显示的是司法警察队伍拿出欢迎社会监督评议,严守司法警察队伍反腐拒变底线的诚意与决心。不仅能促进反腐拒变能力提升,更能树立司法警察队伍的良好形象,对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干群关系,争取人民群众支持帮助等方面都有益处,是一项一举多得的措施。
司法警察队伍意识形态教育不足。当前我国正在实行的改革开放,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同时也难免泥沙俱下,各种由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价值观混杂其中而来的不良思潮影响了司法警察队伍尤其是年青一代司法干警的人生观,价值观,奉献观的树立。在这里,笔者认为要加强司法警察队伍防腐拒变能力建设并不能一味地靠文山会海式的学习灌输和反复的反腐倡廉宣讲来实现。意识形态才是思想观念的底线。例如公安机关就开展了“为何从警,如何做
警,为谁用警”的主题教育,一改往日的理论灌输,从思想意识,工作实际,个人理想信念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了主题教育宣传,弘扬了主旋律,坚定了立场原则。如果司法警察队伍也能够以行之有效,更容易被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意识形态类的宣讲,将是十分有益的。至少,应当大力宣传从事司法警察工作是为党和人民奉献与服务的,是为人民法院各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保驾护航的,是一份光荣的职业,作为司法警察应当具有对党和人民忠诚,工作尽职,立场坚定,作风正派的品行与操守。笔者认为也应当针对司法警察的工作实际制定出催人奋进的口号,并辅以相应的主题教育,引导全体司法警察树立坚不可摧的忠诚度,奉献观,人生观,荣誉感。夯实意识形态的防线。其对于司法警察队伍的防腐拒变能力的促进将是不言而喻的。
司法警察队伍的纯洁性与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如果能够将防腐拒变
工作更上一个台阶,将队伍思想意识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必将使司法警察队伍的战斗力与凝聚力明显提升,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加强司法警察队伍防腐拒变建设是一项防微杜渐的工作,而不是亡羊补牢式的被动式行为。司法警察队伍在我国政府大力反腐倡廉的大环境下。更应该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回应党和人民的期待,以筑牢反腐拒变防线的实际行动,成为党和人民可以信赖的坚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