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课题论文 郑小燕
小学生阅读教学——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养成
瓦渡乡中心小学
郑小燕
【摘要】:面对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思想碰撞与知识的挑战,每个人的心中都燃烧着一股永不停息的熊熊烈焰,目睹新的生命力、新的注目点,人们向来没有抵抗力。这正是每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好奇,即兴趣,在左右和拨动着人们内心的这根弦。可在这个阅读的“调料盘”里,有人尝到的是鲜美,品出耐人寻味的感觉;而有人尝到的是辛辣、苦涩,品出万般无奈的苦楚……我想说无论你当初品出什么样的味道,也别轻易说“不”,因为你没深入了解这个深奥的盘子,坚持下去你会发现它的不一样。人们需要把精神粮食的汲取当成每天身体不可或缺的营养补充,即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弥足珍贵的“兴趣”†锲而不舍的“习惯”⁼无可取代的“财富”
【关键词】:阅读兴趣
阅读习惯
阅读方法
正文
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各种新潮蜂拥而至,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例如手机已无年龄和区域的界限;长发短发、直发卷发,黑发彩发轮换交替;不知什么时候一首“江南style”红遍大江南北,一首龚琳娜的“忐忑”让许多老人也为之疯狂;不知什么时候,诸如“提笔即是练字,开口即是吟诗”“海量阅读”这些新的词汇充斥到各个校园„„这些新的生命力如同暴风骤雨一般,势不可挡。作为教育领域的一份子,“提笔即是练字,开口即是吟诗”“海量阅读”的这一股热潮让各位教育同胞感触很深,这正是一种好的态势在蔓延。每个人进入校园,培养的正是他们的听、说、读、写以及思考的能力,其中说、写及思考的能力,从一定程度上讲,都需要以阅读能力为支撑。读得多了,思考的空间和范围自然广了,说话自然有话题了,写作自然有了题材。
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同志在生前说过这样一句话“自己肚子里有货,上了台才能有灵性”,作为教师,应坚持终身学习的态度,不能日复一日的吃老本,否则教书一辈子到头仍是一个精神的匮乏者。作为学生,也应多学习,把自身的头脑当成一个储备知识的银行,通过阅读,每天都往里面充实知识的小金币。大家都知道阅读对个人的成长,头脑的武装,个人修养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阅读存在着许多需要思考的问题及一些内在外在的因素。结合当前语文教学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阅读存在的一些现状及导致的原因:
一、课外读物少、杂。
处在一个相对偏远的山村学校,似乎只有电视、学校这两方面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唯有途径。这里的孩子不能像城里的小孩一样,能到图书馆、书店看或者是买自己喜欢的读物。学校里也有图书室,可适合学生的读物很少,很多书籍勾不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有时教室里的书窗只不过是摆设,一是因为书籍分类没有按学生的认知规律来进行分,未体现出各学段的层次性,可读性不强。比如:一二年级应该有汉语拼音的辅助,这仅仅是读文本最起码的要求;高年级可以稍难一点。
二、盲目阅读。
阅读没有选择性,有些同学选择一些负面题材来读,给自己的成长之路带来一些误导;部门同学专看一些满足视觉的文本,如:连环画,尽管下面附加着几句短短的解说,学生也懒得去看,似乎判断这本书的唯一标准仅局限在“外表的美与丑”,价值的判断未深入,而只停留在视觉感官;还存在这样一部分同学,他人说读什么好,他就盲目的跟从,从未有自己的思想,被他人左右,太过被动;同样也有同学看了读了,并且材料也是自己选择的,可读完了也就一无所知了,应付式的阅读。这些方方面面正是学生身上盲目阅读的表现。
三、观念落后且根深蒂固,阅读无氛围。尽管已使用《新课程标准》,可老师们仍然放不下手中的书本,人们把中国的传统美德“做人做事要踏实”传承的太好,放不开手,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的太少。古往今来,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各级各类学校也摆脱不了用学生的学业成绩来作为衡量老师教得好与坏和学生学得好与差的评价标准,这也是导致课外阅读得不到重视和扩展的因素之一。孩子的课业负担重,基本挤不出时间来阅览课外读物。同样家长也是以一个标准衡量一个老师教的好与坏,面对孩子,他们认为只要学好老师发的科目就好了。教师也无形被这种约定俗成的观念所折服。
四、教师教法及评价机制单一,不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面对层层考试,教师更多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研究,基本忽略阅读方法指导的学习和实践。其次,阅读方法单一,每节课都采用自读、群读的方式让课堂变得很枯燥单调。课堂阅读的方式可多样化,比如:精读,略读,选读,竞赛读,展示阅读„„从个人角度看,有人称作“乱”的课堂总比呆板僵化的课堂效果要明显一些,许多外国人的课堂很轻松,学生可畅所欲言,师生间平等的交流与对话,有更多交流与分享,学生或许在课堂上表现的将更为主动。现在各级各类学校都在提倡上“生态课”,愿课堂真正活起来。
再次,教师在读前没有提出明确要求,一方面导致不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另一方面学生阅读无目的性,读完不知道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此外,教师的评价机制也是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不能每天都在重复看似表扬鼓励实则废话一通的激励语来表演课堂,激励语应具体一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我这方面做得确实很不错,从而在其内心产生爱阅读、想阅读的动力。
综上各方面因素的分析,都希望各位同仁、家长同学,包括学校能转变观念,重视阅读,多从学生的长远考虑。以下是一则案例,我觉得它很具说服力。确实成绩不能代表一切。[案例] 晨昊上小学时,升学竞争很激烈,几乎每个孩子的家长关心的都是孩子的学习成绩。可晨昊爸爸对他的成绩要求却不高,每门功课只需考60分就满意了。
孩子不解的问爸爸“这怎么行呢?”
爸爸反问道:“60分怎么就不行?60分意味着及格,及格就意味着合格,既然合格了就没必要把精力全部耗费在成名夺利上。考了第二名非要争第一名,考了99分非要争100分,倘若你成天只为一个成绩而苦苦挣扎,那学习不就变成一件万般苦楚的事了吗?”
爸爸的话顿时让孩子轻松了许多,激发了孩子的学习欲望。爸爸还特意嘱咐孩子“永远记住爸爸的话,空闲的时间用来博朗群书,把阅读的快乐还给自己”
最终晨昊成功了,虽然成绩中等,可他读过的书是同学的好多倍,收获的财富最多。
这是一位明智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个敢于挑战的父亲。其实许多老师和家长都知道阅读的好处,可谁都不敢放手去尝试。处在农村,教师不能更多要求家长做什么,但教者可从自身教学入手,通过精心选择阅读材料及各种不同的阅读方式的引导来激发学生良好阅读兴趣和欲望,通过阅读前的各项阅读要求及读后的各种展示、检测来鞭策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最终能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感受到那份充实,在展示分享中感受到那份小小的优越感,所吮吸的知识积蓄能在你今后的人生路上绽放,为你增光添彩。
阅读活动必须建立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以科学有效的方法作为指导。
一、读物的选择要慎重
首先,保证选择内容健康正确,杜绝低级庸俗的黄色书刊,同时类似过分揭露社会黑暗面、阴暗面的书籍也不适合小学生阅读。更多应该是乐观向上,给孩子正面的引导。
其次,选择的内容应符合年龄、认知规律和学段特征,这样学生才便于理解和把握,过难或过简单都不恰当。同样在考虑了学段、理解水平等方面的因素外,必要时,文本也应该有一定的梯度,兼顾好、中、差各层次的学生。如果过难的话,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
此外,题材广泛一些。不同学生需求有所不同,题材广泛,学生的选择空间相对就要广一些。小学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喜欢儿童故事类的文章,如:成语故事,神话故事等。除此,还可向他们推荐文学名著,如:《小兵张嘎》《小英雄雨来》《沙漠奇踪》;科普读物,如:《数学迷宫》《生物王国》《不知道的世界》等;中国部分,如《我不是坏孩子》《中华歌谣100首》等,外国部分,如:《给幸运儿讲的故事》《格林童话故事》《为什么动物会有尾巴》„„从小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最后,应加强同各学科的联系,课内课外相辅相成。
二、激发阅读兴趣,促学生快乐自主阅读。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同样有心理学家也这样提出——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要素。因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好”读书、“乐”读书是关键。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从外在来营造阅读氛围。
为打造书香班级,可以在教室的一些显眼位置粘贴阅读小暗示,例如:“读书滋养‘底气’,思考带来‘灵气’,写作造就‘名气’。”“精读一本好书,点亮一盏心灯。”“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同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 “让读书成为习惯 让积累成就辉煌。”“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等等标语来外在的启发学生。
第二,榜样激励、榜样示范的方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特别是小学生容易羡慕别人,喜欢模仿他人,在他人的激励和引导下,孩子们也会跟随别人走入阅读的宫殿。榜样可来自教师身边的一些成功案例;也可以是一些杰出人物的杰出事迹;同时也可以是是校内、班内一些阅读较为出色地学生,可邀请这部分同学在班内分享他们的阅读经历,谈谈在阅读方面有什么样的收获及快乐之处?由此来刺激这部分同学的阅读兴趣。
第三,各种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设展示平台。
展示平台的创设,一方面有利于爱阅读这部分学生兴趣的保持,为他们增强了成就感;另一方面以优促差,同龄的孩子们总喜欢相互比较,看到别人绘声绘色的表演、妙语连珠的表达,跨越式的进步,自己不可能还继续无动于衷、呆若木鸡、目瞪口呆在原地徘徊。一个附有灵魂的人是不会如此冷血的。展示平台可从这几方面进行着手:
1、分享你阅读后记下的一些好词好句。
2、阅读后你领悟到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3、看谁能用流利通顺的语言讲讲你看过的一个故事。
4、在近段时间内,看谁阅读的篇目最多,用一张纸将你读过的篇目记下来。
5、演讲比赛,设定奖项。奖项的设定可设学生向往的荣誉称号,将阅读的氛围趣味化,如“阅读王国”里你能挣到哪个位子„„
6、全班人读同一篇内容,教师提前准备好相应的检测小题库,题目的设计要兼顾各层次的学生,同时有一定梯度,看谁更厉害。同时教师的评价应是全面的,不能扼杀孩子内心不成熟,却又充满希望的火苗。
7、通过长时间的阅读,不仅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8、有感情的朗诵比赛„„
9、生动有趣的故事在组内分享交流,并分角色将其表演出来。总之,不能给学生带来阅读上的负担,阅读本该是一种轻松自主的活动方式。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长久的。”阅读活动也是如此,另外,教师的评价机制必须完善,有时一句激励的语言会鼓舞孩子一生,同样一句过分的言论会让孩子永远走不出这个阴影,成为他成长的一个包袱。
三、学习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端正阅读态度,做到定书、定时、定量。慎重选择读本,一旦选定了,就一定要坚持读完;选择恰当的阅读时间,不能想读时多读点,不想读的时候彻底放弃,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阅读要讲求精,并非越多越好,根据个人的能力而定。
2、有明确的阅读目标,避免费时费力。目标为我们锁定范围,明确自己需要什么?适时地调整自己的阅读方式,何时该精读细读?何时该略读泛读?必要的时候停下来记一记。
3、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浪笔头,俗话说得好,读书就像游山玩水,看到迷人的风景、独特的景象,你会情不自禁的驻足观赏或是感慨万千,甚至掏出随身携带的留影设备拍下难忘的瞬间及景象。读书也一样,读到好词佳句,读到触动心弦的故事,读到引发你思考的点„„作为一名会读书的小读者我们应毫不吝啬的将其记载在你的“读书史册”里,同样它也是你的“成长册”,除了每天日积月累的记载,还要懂得温故知新,温习“成长册”。
4、短时高效性,阅读要避免疲倦感,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短时的预期目的。这样一方面利于用眼卫生,另一方面利于学生阅读速度的提升。习惯的养成、成效的呈现那不是举手可得的东西,疲劳战会磨灭一个人兴趣。
5、归类阅读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更系统的学习知识,如成语故事,民间故事,古诗„„分类阅读便于掌握,同时应该分时段,比如每几天读一类型的书籍。
6、积极思考问题,学会自己提问并思考解答的习惯。读前根据题目有所思,读中对文中的具体情节或要点有所思,读后也应有所思。培养自身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7、对比辨析的习惯。一篇文章也好,不同类的文本也好,里里外外总存在着许多可比较的点。如写作手法、主人公情感变化等方面对比。
余秋雨曾说:“让阅读开发自己的生命,知识和智慧能指引我们识别美与丑、善与恶,使我们的生命一次又一次向前展拓;哲人的思想能涤荡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心灵变得辽阔而宽广、坚韧而顽强;同时,读书也使我们获得一个温煦宁静的内心世界,以消解尘世的喧哗与浮躁。早一天阅读,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确实阅读在一个人的人生篇章里是必不可少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零部件,它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作为读者在课内要重阅读方法的习得及兴趣的培养,更好地将其应用到课外,为自身自主阅读奠定基础,提供支撑。参考文献:
[1]黄周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其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2010.0 [2]卢海艳《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问题研究》 2011.[3] 高恒利、任小平《多元智能理论观照下的小学阅读教学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06.04 [4]吴勤应《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2010 [5]于秀娟《有效激发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策略研究》 [6]吴勤应《浅谈小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2010
第二篇:微课题
附:经济开发区中心学校微课题题目
农村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研究 农村小学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研究
提高农村小学数学作业有效性的研究
农村高段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预习有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
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有效性的研究 农村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课题研究 农村小学数学学具操作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大班额环境下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 学困生学习能力培养的有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低年级音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农村地区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四年级学困生整数计算有效性的研究 提高农村小学数学阅读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农村小学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有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生多元化学习方式有效性的研究 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有效性实践研究
农村小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提高农村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第三篇:论文(郑坤和)
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江山如画,党旗飘飘。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精神,我们一行十多人带着心中的疑问,于今年暑期来到江苏省南京、无锡、常熟三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就行了专题调研。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国民经济迅猛增长,企业蓬勃发展,同时,我国的国民教育体制全面改革使高校学生数量的大幅增加,有效的提高了我国民族的教育素质。然而,随着每年大学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及扩招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空前的就业压力。这就使得我们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有了重大的实际意义和迫切性。西北工业大学的毕业生就业后的发展前景如何?我们的学生在单位中有什么优势,劣势又是什么?影响大学生就业最重要的因素又是什么…… 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在问卷中,我们得出了可喜的结论,也在问卷中总结出了一些有着西工大特色的共同点,我们将之归类并总结如下。
一、调研结果及分析
调研单位:5311厂、28所、607所、614所
调查对象:在相关单位就业的西工大毕业生
1、受访者就业后发展前景
通过分析,我们对西工大学生在相关单位就业后发展前景的结论是:发展前景一片光明,西工大学生在国防科研院所有相当大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从行政级别来看,约10%的受访者担任相关单位高层领导,其中正职一人,副处级及以上级别的领导占受访者的40%以上。其次,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受访者中,拥有高级职称的占38%,其中正高级研究员3人。从收入方面看,超过90%的受访者的月收入超过5000元,其余10%的受访者也达到了3000~4000元的收入水平。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校毕业生在相关单位中的发展无论从级别或是收入上来看,他们取得的成就是相当可观的。然而,更加令我们可喜的地方在于他
们发展的速度。在我们这次问卷调查中,超过半数受访者毕业不超过10年。在这些单位,有着许许多多的西工大人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不断取得辉煌成就。
分析:正是在我校三实一新的校风的指引下,我们的许多毕业生都具有扎实的基础。同时,有着浓浓国防情结的西工大人,在相关国防科研单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也正是一代又一代人在相关单位的不懈努力,换来了西工大毕业生在国防系统的良好发展前景。再加上中国国防事业特别是航空工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这些因素叠加起来,使我们看到了西工大人在国防企业中不断发展,不断成长的光辉图景。
2、西工大毕业生在相关单位的优势和劣势
在问卷中,所有的受访者在被问及这一问题时都答到了基础扎实这一点,大多数受访者认为西工大学生在工作中学习能力强,有助于在单位中进一步成长。在业务能力上,同样有大多数受访者表示西工大学生有优势。然而,在动手能力这一环节上,受访者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既有人赞同动手能力是我校毕业生强项,又有一部分人表示西工大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略显不足,须多加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他的一些提及的优势也包括:敬业、奉献、务实等。
而在劣势上,同样地,所有受访者都给出了创新能力不足这一点。另外,还有受访者认为,相对于在专业素质上的优势,我校毕业生在一些方面的综合素质上有一定的劣势。比较明显的是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认为我校毕业生在这些方面上稍有不足。
分析:从上述分析结果来看,我校毕业生在工作中是有一定的优势的。特别是在专业素质方面,我校在培养方式上对于学生基础的注重和严格的要求,给了我校毕业生专业上扎实的基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他们带来了更强的学习能力和业务水平。结合一些精神层面的因素来看,我们的优势在于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西工大人的精神。相对于专业素质上的扎实,西工大人的劣势或许可以借用其中一位校友的话叫做“三实由于,一新不足”。在创新能力上,西工大毕业生显得有些不够,其具体表现为,工作中创造性不够,提出的新思路、新观点不够多。在一些管理制度和人情世故上的头脑不够灵活则是另一个重要的表现。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西工大的学生在相关单位优势明显,但也有一些西工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学校应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重视创新能力、工程实
践能力、非专业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提高。
3、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
所有的的受访者认为学校声望、专业方向、学习成绩、外语水平是影响大学生的主要因素。其中,学校声望更是所有受访者排在第一位的因素。据综合统计,排在第二位的是专业方向及学习成绩,持这一观点的受访者超过90%。而对受访者专业对口程度的访问中,几乎所有受访者都选择了“专业非常对口”的选项,而其他受访者也至少是“专业对口,但不完全一样”,由此可见专业方向还是在国防科研单位的就业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随着国际化的不断发展和科研中对国外先进技术进行吸纳的要求,有将近四分之三的受访者也将外语水平列为重要因素之一。此外,开拓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对工作高度投入的敬业精神等也被一部分受访者列为重要因素。
而思想政治素质、个人品德、综合能力、相关社会实践、获奖及资格证书、个人形象包装、个人简历制作、学历、性别以及个人兴趣等都被大多数受访者列为相对次要的因素。
分析:从受访者的回应,我们不难看出,学校的声望及自身的专业素质仍然是就业的决定性因素。我校应该保持这种在三实一新校风指引下培养学生扎实基础的优良传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我校毕业生在相关用人单位中的优势,也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保持我校毕业生的优良素质,才能不断巩固西工大在相关单位的声望。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企业最需要的是专业对口且素质好、业务水平高、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和外语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通过聆听校友提出的殷切期望和对于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西工大首先要继续保持在专业素质上注重培养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继续着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更多地得到这种大多数人感同身受的最大收获。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另外一些方面的培养,如大多数校友所提及的实验与实践能力、外语能力。在新形势下,我校更应该加强学生外语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培养。而我校在教学改革上的思路切中要害,思路上基本上与校友们提出的问题想对应。
姜澄宇校长曾指出,西工大从狠抓教育教学改革入手,不断探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积极构建有利于
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对本科生的培养强调“三基”(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教育,坚持打好基础,同时加强专业教育和素质(通识)教育,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训练。对研究生(硕士、博士)的培养力求体现“实践、探索、研究”的特色,着重提升其创新能力,给他们更多自由实现个性发展的空间。西工大日趋完善的科学培养体系造就了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西工大充分发挥学科和科研优势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十分重视实践环节和科研创新活动。坚持“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坚持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并重,搭建科研与教学高度融合的创新能力培养平台,充分利用学校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创新基地的优势资源,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支持学生“标新立异”,激发学生进行自由大胆的探索。
二、调研结论
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代大学生就业在拥有了更多自主性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从大学走向社会,走向未来的工作岗位,这是我们工大学子实现个人发展和人生价值的重要环节,也是践行公诚勇毅校训,贡献社会发展的方式。因而如何能做到不负于个人人生理想和母校殷切希望,是我们大学在校期间便应该充分了解,思考的问题。这次在西工大校友中展开的社会调查让我们在这一课题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则是我们从中得出的一些思考和反思:
大学生在走向就业环节前,应更多的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和自身可能具备的发展方向。作为一名985高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岗位上其实我们还是有着很大的选择范围。充分明晰未来自己所具有的选择有助于我们在大学期间更好的规划自己的个人成长道路。现在,部分大学生在校期间或多或少会有对较长远的未来感到迷茫,一个对未来更明晰的认知能够引导学生更有目标的完成人生中的学业阶段。同时,了解一些优秀校友的事迹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更直观的动力。目前,学校在各院开展的“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系列教育是对工科学科教育的一个很好补充。希望学校能不断丰富这一活动的形式,从而给学生更深刻的启示。
大学是深化专业知识,培养学科素养的重要时段,也是个人综合素质养成的重要阶段。西北工业大学的历届毕业生在各用人单位中均以专业基础扎实,勇于钻研而备受嘉奖。这是我们的骄傲,也是我们的前辈校友们在各单位中为我们留下的口碑。这是我们的优势,更是我们应该所传承下去的优良传统。在社会生
活更加丰富,青年人相对流于浮躁的当代,如何才能坚持三实的校训要求,是我们当代工大学子所必需思考的。而传承是开创的前提。随着未来工作岗位对求职者创新、团队协作、组织能力等多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我们还应在大学期间加强对各方面的培养和锻炼,在学校所提供的工科生实践,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等平台上,在专业及综合素质方面不断学习进步。
在大学期间的重要节点上,我们要把握机遇,并提前做好充足准备。目前我们能够欣慰的看到,多数对自我有要求的在校学生,都在专业学科成绩上有一定的自我要求。但是谋求未来更好的个人发展,实现自己为社会更大的贡献,需要我们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有综合规划的意识。提前认知自己可能面对的挑战,和未来机遇对个人能力提出的要求,能够帮助我们更高效的做好准备。在大学期间的学习应在综合优秀的基础上把握重点,同时,在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科研项目经历、专业英语等级以及更深层次和跨学科专业的学习深造,都可能是我们可供选择,也需要考虑的就业准备。同时在这些愈发丰富的潜在机遇面前,我们还要能够保持清醒的目标意识,坚定方向,才能走得更远。
此次社会实践中开展的主题调研,意在让我们在校生更清晰的认知现状,把握机遇,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尽可能取得更多的收获。其中我们从毕业校友身上看到了我们作为西工大学子的骄傲,也在走访过程中感受到了母校对我们的深深嘱托与殷切期待。先知后行,希望此次调研的感悟收获能为学生的实际发展有所促进,也希望从中总结出的结论建议能被付诸于实践。
第四篇:论文课题
论文课题:《让课堂成为作文教学的桥梁》
让课堂成为作文教学的桥梁
作者姓名:周丽萍所在学校:昌南实验学校
作文需要“规则”和“技巧”,但在怎样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把“规则”和“技巧”教授给学生,使他们不至被这些戒律束缚而疏离了对作文表达思想感情的亲和力,却是一种重要的作文教学艺术。这种教学艺术就需要教师灵活地教学作文,把作文教学贯穿于课文讲解中,在每一篇课文的讲解中,目的不要只是让学生把课文读懂,而应更多地把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体会透彻,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课本的文章既是学生学习的范文,通过它领悟作者的写作技巧,又提供了练习材料。向课文学习,做到读写结合,既密切了读写的联系,又充分发挥两者相互促进的作用,做到读写相长,不断提高。课文选材广泛,寓意深刻,对学生作文的启示和引导是各方面的。在这方面,我比较注重学以致用,每次讲解课文时,都会归纳出一些写作方法,并教给学生如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一、从课文中学写描写
“重视文本”也是新课标的要求,而且很多课文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学生能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做好了铺垫,能够让他们有词可用、有话可说。课本第九册的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和学生的生活比较接近,有不少关于小孩子受委屈后的描写,其中有一段“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教学本课,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体会到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的功夫,也要让学生明白,在实际生活中,“情”是不能独立存在的,要通过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等表现出来。很多学生在生活中受了委屈也会有这样的感受,甚至也会跑到自己的小房间,把门一关,趴在床上生气,但是真正在作文中写出来,却没那么生动形象,所以我在讲课文时,要他们在课堂上就背诵积累这些语句,并比较一下自己以往写的这种感受、经历的句子和课文中的有什么不同,分析出哪些感受、经历是自己也经历过但写不出来的,下次作文时如果碰到类似的经历还可以适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人也一样,都各有各的特点。而学生在写人的作文中,在外貌描写上总是存在“千人一面”的问题,描写起来都是从眼睛到嘴,无一遗陋;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时,也总是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课本第十册第七单元课文《刷子李》,对指导写人作文就很有帮助。这篇课文作家抓住刷子李技艺高超这一特点,而且外貌描写上也很有针对性,别的眼睛鼻子什么样,都没写,而和他刷墙相关的一身黑衣服文中却多次提到。教学本课,在让学生感叹刷子李技艺高超的同时,更多地要让学生体会作家是怎样把他这一特点写出来的,并让学生明白,并不是只有小说中所写的人物是这样,如果我们去仔细观察,会发现我们生活中的每个人也都是各有特点的。借着机会,我在课堂上就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找准一个目标人物,开始观察他的一言一行,找出他最突出的特点,尤其是外貌上,要找准他和别人不相同的地方,进行小练笔。
课本第九册课文《学会看病》,有不少有关一个母亲对孩子担心的心理描写:“从他出门的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我想我一定是世界上最狠心的母亲,在孩子有病的时候,不但不帮助他,还给他雪上加霜。我就是想锻炼他,也该领着他一道去,一路上指点指点,让他先有个印象,以后再按图索骥。这样虽说可能留不下记忆的痕迹,但来日方长,又何必在意这病中的分分秒秒呢?”、“时间艰涩地流动着,像沙漏坠入我忐忑不安的心房。”……在讲课文的时候,我特意把这些心理描写提出来引起学生注意,让他们知道,心理描写是要写出整个的心理过程,而不是像他们作文中所写的“我很高兴”、“我很难过”。比如:妈妈给你买了滑板,你很高兴,原因是你以前看到别人玩时就很是羡慕了,现在妈妈给你买了,你就可以像他们一样,自由潇洒地滑翔了,所以很高兴,这些心理过程都可以写入自己的作文中。尤其是描写时间过得慢的这句,我们很多时候都会有这种感受,但能比喻得这么好的却很少,类似这样的句子,学生都可以多积累,多模仿。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言简意赅地向我们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书读得多,语言积累到一定程度,文章就会写得好,笔下就会生花。
二、从课文中学设置悬念
作文教学一人一事,最重要的是如何把事例写得能吸引读者的眼球。故事情节要能吸引人,就要设置好一个个悬念,在文学作品中一帆风顺的情节是很少的,一般都是不能一下子就把结果告诉读者,只有情节曲折动人,才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正所谓“得来容易,去之不惜”。
如第十册课文《刷子李》,在写刷子李刷墙时,先是描写他刷墙动作之优美,一身黑衣之神圣,后又转至身上出现一白点,这一白点的出现,让徒弟曹小三觉得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塌,这一悬念的设置,势必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但到 最后却揭示出白点原来是抽烟烧的洞,可谓是一波三折,环环相扣,层层相吸,一步一步把读者带入到最高境界。教学本课,在体会故事情节曲折动人的同时,我更注重让学生领悟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大部学生在写事例时,往往过快就把事情交待清楚,让人一看开头就知道结局,这样的文章怎么能吸引读者看下去呢?当时我想到上个单元刚写的习作《童年趣事》,其中有一篇学生习作,有一段是写在莲塘公园钻黑洞的事,因为淘气的哥哥怪叫想吓吓几个年纪小的。当时那个学生写到听到怪叫时,就说那是哥哥吓我们的,这样一写,让读者没有一点想象的余地,情节也不生动。如果在此设置悬念,先描写声音如何可怕,再渲染一下当时的恐怖气氛,最后再揭开谜底。这样,整个事件就生动曲折多了。
三、从课文中学谋篇布局
一篇文章如果想给人一种条理清晰的感觉,就需要在谋篇布局上下点功夫。人教版第十册中的课文《与象共舞》,作家抓住了大象的特点,采用了很清晰的先概述后分述的段落结构,一个一个特点地有条理地写下来,而且在二到五自然段中,开头都是先写一个中心句,然后再具体介绍这一特点。这种段落结构很值得学生学习运用,因为在以往的习作训练中,我发现很多学生的作文在条理上都比较乱,组织材料上比较差,总是想到哪写到哪。在教学本课时,我把重点放在体会写法上,帮助学生总结出写事物的作文可以按照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写,比如:学生习作经常要写《我的家乡》,以前,一谈到写家乡,很多学生都习惯把家乡的景物零零散散地写下来。现在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再写此类作文时,我们可写的东西就多了,可以写家乡建筑物的特点、家乡人们生活的习惯、娱乐等,然后采用每段先用中心句概括再具体分述的方式,有条理地把文章写下来。
总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感悟是写作的关键,通过阅读感悟,学生才能更好地把握写作方法;而运用在课文中所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学生的写作能力就一定能够提高。
第五篇:课题论文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城关实验小学黄春琴
摘 要: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善于凭借文本、从中捕捉和挖掘读写结合的最佳切合点进行有效、科学的读写结合训练。运用各种形式,进行有效的、扎扎实实的读写训练,只有如此,学生才能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料,写作意识、写作兴趣才会不断增强,写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从而实现学生的写作由“怕写”到“勤写”、“乐文”、“善写”的转变。
关键词:语文教学读写结合以读导写、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读书与写作的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末元初程端礼提出“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以上诗句阐明了古人对读写关系的充分认识。其实,读写结合是我国语文教学中的一条传统经验,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得好。”“阅读得其方,写作之能力亦即随而增长。”“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课程总目标”中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课标》所要求的小学语文教学,特别是小学阅读教学,其理想境界应该是:“读写有效沟通、工具人文和谐、文意能够兼得。”而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善于从课文中捕捉和挖掘读写结合的最佳切入点,进行科学、有效的读写结合训练。我们学生所使用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它根据新《课标》精神编写,教材在“读写沟通、读写互促”这一点上表现非常突出,可以说是引领学生“从读学写、文意兼得、增强语文实际运用能力”的好“范本”。是读写结合的重要载体。以上不论是从古人的诗句、名人的名言、还是理念(目标)中都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习作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习作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基于读写结合关系如此密切、重要,因而小学阅读教学中要实现“读写结合、从读学写”目标,就必须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既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本内容,使他们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又要引领学生领会课文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写作技巧、作用和效果,为学生写作打下基础。因此,依托阅读,让学生随阅读的适当时机进行“读写结合”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促成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初步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下面浅谈几点做法:
一、仿学“选材”,善捉“素材”
众所周知,人一生中童年生活是美好的、丰富多彩,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尽管如此,但是由于他们平时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要老师一提及习作,他们就难免唉声叹气——“无米下锅”。其实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课文的选材很有特色,对我们学生的习作有很大的借鉴和启发作用。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它选的是很常见的家庭的素材,但捕捉的角度却又很独到新颖。于是我就在阅读和写作的教学中巧妙点拨引导学生在“常见”的素材中写出“新颖”的主题来。学生在我的半命题《幸福是什么》一文的习作中体现得非常好。如:王赛君同学的《幸福是一句鼓励的言语》,苏为锋《幸福是一句温馨的话语》,陈静的《幸福是承诺》,汪琪琪同学的《幸福是“拐弯处的回头”》,高慧怡同学的《幸福就是团圆》等同学习作都成功地学会了在“常见”的素材中挖掘出“新颖”的主题来,有几篇习作还发表在《七彩校园》上。1
二、巧学写法,灵活仿写
“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应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这是语文教学新大纲对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它是实现“以读导学、从读学写”目标,是教师写作教学的前提、基础。因而我在阅读教学时,有意识地强化这方面的训练,比如在教学《山中访友》一课,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后,巧妙地点拨学生进行仿写。《山中访友》一课,全文采用拟人、想象的描写来表达,其中第五自然段的拟人手法、想象的描写非常独特、突出。于是我有目的、有选择地引导学生采用这种表达方法并用诗的格式进行习作指导。学生兴味盎然,仿写非常成功,很多同学写得有摸有样,佳作“济济”,如郑苗苗同学的《山中访友》
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我热切地跟他们打招呼:
你好,潺潺的小河!
你放声歌唱,是在热烈欢迎我的到来吗?
你好,挺拔的高山,你披上了美丽的绿衣裳,是在向我炫耀你的巍峨秀美吗?
你好,高大的松柏!
你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是在庄重地迎接我吗?
喂,可爱的小夜莺!
你们叽叽喳喳,是在给我讲你们的故事吗?
其中苏佳敏的《山中访友》还登在了《七彩校园》上。可见有效的模仿是写作的基础、前提;灵活地运用、创新地习作是写作教学的最终目标。本次设计的读写结合的训练,不但实践了写作的方法,而且在语言的实践中激发了想象,丰富了语言积累,同时也找到了难得的自信,收效甚好。可见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本。如果老师在教学中进行有心引导、点拨,让学生读写结合,那么学生的欣赏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表达等能力将大大提高。因此写作教学应允许模仿, 敢于模仿,重视模仿。让学生在模仿中灵活运用、在模仿中有所创新,最终渐渐形成自己文风。这才充分体现了我们的阅读和习作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合课文,写读后感
读写结合要在充分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使他们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领会课文独特的表达特点、写作技巧等,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从而实现“以读导学、从
读学写”目标。其中写读后感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教学《詹天佑》、一文,在引导学生在理解詹天佑的杰出、爱国品质时,学生抓住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的“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的中心句对课文进行理解。在紧扣中心句理解了课文后,引导学生体会谈谈:学完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能抓住詹天佑的杰出、爱国品质进行拓展。他们结合了教材的补充课文——谈到了《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一文中“ 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等谈其他杰出、爱国人士的事迹、使本文的感受更完善、更丰富。学生的本次练笔,不但言之有物,感之有情,而且论之有理。可见,读后感要“写”好必须先“读”好,只有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在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谐统一,才会达到最佳境界。可见有效地进行这方面读写结合的训练,不仅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感悟文本的能力,而且大大拓展了学生的写作空间、还能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真正提高学生读写结合的能力和习作水平。
四、补写空白,强化表达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叙述描写留有空白,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思考、想象空间。补写课文的空白简称补白,在阅读教学中,我抓住文本中的这些空白引导、点拨学生进行补白,对学生进行思维、想象能力的培养,强化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主题等的理解和体会。在阅读教学中,引领学生从两个“点”进行补白:
一、对标点符号处(省略号)进行补白;
二、对情节高潮点进行补白。
1、展开想象,补写标点
标点在文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教师在教学时能加以巧妙地点拨学生进行联想补写,对充分、深入地理解课文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如:《老人与海鸥》一文时,有这么一句“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到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其中句末的省略号表示的是“语意未尽”的作用,我在教学时,让学生对句末的省略号进行补白描写。通过补白描写,通过补白,学生更充分地体会到老人与海鸥的那份深厚的情感。同时有效培养想象思维,强化了表达能力。类似的事例在《穷人》一文也非常突出。如:“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一段中有五处省略号,教学时能充分利用其资源,对理解桑娜的善良、母爱高尚的品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见,引导学生在标点的精妙处驻足鉴赏,潜心揣摩,领悟其中的精妙进行练笔,不失是读写结合训练的一个有效途径。
2、想象延伸,进行续写
在我们教材的许多课文的结尾处,虽意犹未尽却戛然而止,留给了我们无限的想象、思考空间。通过续写故事、补写课文空白处也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提高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续写可以根据人物思想行为、性格特点、课文的背景、故事情节发展等让学生发挥合理想象、然后进行习作。这种习作方法,既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又能培养学生们的想象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何乐而不为呢?!我在教学《穷人》一课时,让学生结合课文的情节内容,展开想象续写下来。如:陈琪同学续写《桑娜抱回西蒙的两个孩子以后》、谢微同学的《西蒙死后两个孩子的成长》、张超同学的《渔夫一家7+2的生活》等。教材中的不少课文,如《去年的树》、《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都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作为老师在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些空白点,引领学生在想象中进行练笔训练。通过这样的续写训练,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创作欲望,给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创作平台。展开想象,进行改写
以上谈到,教材是学生的精美范文,是学生写作的依据、基础。在课文的基础上进
行改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还能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国是举世闻名的诗的国度,古诗言简意赅,意境深远,给人留下很大的想象、思考空间。在古诗教学中,我有选择、有意识地让学生在熟读古诗、理解古诗的基础上,把一些古诗编写成一个个小故事。这样既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境,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和创作能力。如:我在教学《游子吟》一诗时,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后,让学生编写小故事——“要求学生结合插图,加上自己的想象,充分运用人物描写的手法,把这首古诗改写成有故事情节的一篇短文”。学学生想象丰富,感情真挚,对母亲在烛灯下的神态、外貌、心理进行了惟妙惟肖的描写。这样的改编故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习作材料,也更深切地体会到诗人所抒发的浓浓思乡情以及慈母情深。不失为一个良好的读写结合训练契机。
总之,作为语文教学的主阵地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善于凭借文本、从中捕捉和挖掘读写结合的最佳切合点进行有效、科学的读写结合训练。运用各种形式,进行有效的、扎扎实实的读写训练,只有如此,学生才能不断地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的养料,写作意识、写作兴趣才会不断增强,写作水平才会不断提高。从而实现学生的写作由“怕写”到“勤写”、“乐文”、“善写”的转变。
摘要:
《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刘国正、毕养赛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版 《语文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语文》小学人教版教材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