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临夏州海事局水路交通经验交流材料(修改稿)
加强队伍建设 强化安全监管 努力构建和谐、畅通的水路交通新环境
------临夏州地方海事局水路交通工作交流材料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近年来,我州的水路交通工作在省交通厅、省海事局和州交通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水域各县交通、海事部门、有船乡镇和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紧紧围绕“船舶适航、船员适任、安全畅通、有效监管、优质服务”的总体要求,以建立一支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技术精湛、在关键时刻能起关键作用的海事队伍为奋斗目标,认真执行水路交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不断加大安全监管力度,积极探索水路交通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扎实开展各类专项治理活动,全面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确保了全州水路交通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学习,注重培训,努力提高海事执法队伍综合素质 我局始终以建设一支“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海事执法队伍和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透明、廉洁高效”的海事管理体制为工作出发点,把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放在全局工作的首要位置常抓不懈,努力提高海事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一是加大学习力度。坚持每周一为干部职工例会学习,周四船检和安检人员业务学习,组织干部职工学习了党的十七报告、《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十七届四中全会和海事水运法律法规。二是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多次组织干部职工赴四川、贵州等省外考察学习水路交
通安全管理工作,先后选派多名同志参加了全国海事调查官、全国地方海事救助技能、行政执法规范和船检业务知识等各类培训班。联合举办了船舶进出港签证规则、船员培训和社会力量水上应急救援培训班,组织全州船员开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管理条例》为主的水运法规知识培训。另外,开展了岗位练兵、冬训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学习培训,有效提高了全州海事人员的业务素质、安全意识和服务水平,树立了我州海事执法队伍的良好形象。
二、健全制度,完善内务,不断提高海事人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我们从完善各类规章制度、加强档案管理、严格办事程序、加大安全巡查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安全基础管理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各类规章制度。建立了《机关考勤制度》、《例会签到制度》和《车船使用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并结合我州海事水运管理工作实际,制定完善了《临夏州水上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汇编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地方海事局制度汇编》。二是加强了运输、安全、船检技术、办公室文书等档案的管理。对各类登记台帐、档案按照“统一制式、统一编号、统一档案目录、统一卷宗格式、统一放置”的“五统一”要求进行了规整,建立和完善了《船舶营运检验登记台帐》、《船舶所有权台帐》等56种台帐,各类档案实现了电子查阅。三是规范了水上水下施工作业、工程开挖爆破、拦鱼网具等审批程序,督促永靖黄河大桥施工单位办理了水上水下许可证;进一步规范了航道内施工作业行为,并且在甘肃经济日报、民族日报等报刊及时发布航行通告和沉船打捞公告。另外,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正式启用了船舶检验发证管理系统
(VIMS5.3),建立了数据真实、项目齐全的临夏州船舶管理数据库。通过健全制度,加强内务,进一步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强化措施,加大监管,力保水上交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水上运输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作为水路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安全工作是我局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在加强春运、“五一”、“十一”和庙会等各种重要时段安全管理工作的同时,将安全管理工作细化到每天、每时每刻,时时刻刻都狠抓水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一是在日常监管工作中严把了“六个关口”,即:严把船舶准入关、严把现场监督签证关、严把船员培训发证关、严把船舶登记关、严把年检年审关、严把人流高峰期巡查关,有效杜绝了各类违章现象的发生和事故隐患的苗头。二是加强了重点时段的安全管理。进一步靠实责任,与各县海事处(局)签订了水路交通年度目标责任书,各县海事处(局)也与辖区客运站、水运企业等层层签订了责任书,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了每一个单位、每一名水上从业人员。三是加强了对乡镇船舶的管理。与渔政管理部门定期召开联系会议,围绕渔船与乡镇自用船的管理积极探讨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职责,减少管理漏洞,联合对通航水域进行安全巡查;督促乡镇政府加强了乡镇船舶安全管理,指导重点乡镇成立了我州第一个乡(镇)海事所,定期对辖区船舶进行摸底统计,健全了基础管理台帐,借鉴农村专业合作社的运作模式,组建了船员协会,将辖区船舶负责人全部纳入到协会组织,由协会按照制定章程对船舶规范化管理;开展了“船舶安全颜色标识行动”等专项活动,按照船舶种类确定并区分船舶船体外观颜色,尤其是规定渔船、自用船这两种船舶船体
颜色与客船区分,船舶种类一目了然,便于安全管理等,这些工作的开展使我州乡镇船舶管理走向了更实、更细的局面。四是开展各类安全整治。扎实开展了“隐患治理年”、“安全生产年”、“水上交通安全整治行动”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力保了我州水上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09年,我州的水路交通安全工作迎接了省政府安全生产督查组、省交通厅水上交通安全整治行动和州政府安全生产检查组的检查,还作为省安委会检查省交通厅和州政府安全工作的检查点接收了检查,几次大的检查中检查组对我州的水路交通安全工作给了充分的肯定。
四、规范行为,严格执法,努力建设法制型海事机构 我们把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作为搞好水路交通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认真开展了“五五”普法工作,努力建设法制型海事管理机构。通过推行政务公开、持证上岗、文明执法、严格执行收罚缴分离制度等措施,进一步加快了依法行政建设步伐。一是全面推行政务公开。严格按照我局制定的推行政务公开实施方案的要求,对海事、船检等工作办事程序和监督电话及收费标准依据进行了公开,对政务大厅进行了规范布置。二是规范执法行为。严格贯彻执行了《海事执法人员守则》和《海事执法人员五条禁令》,在局机关开展了六个一活动(即:见面问一声好;进门让一个座;话前倒一杯茶;情况问一个明;当场给一个答复;临别道一声再见)。在日常执法过程中,我们要求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并使用礼貌用语。在案件的处理过程中,各执法人员认真履行职责,遵守执法程序,亮证执法。另外,为进一步提升水运行业对外形象,在省局的大力支持下,给刘家峡、盐锅峡港区客运站和向阳、莲花码头管理站所
有工作人员统一制作配发了工作服,给刘家峡、盐锅峡港区客运站船员统一制作配发了船员服。三是严格执行收罚缴分离制度。对违章船舶严格按照有关处罚规定进行了处罚,对执法所得的收入,严格按照收缴、罚缴分离制度进行上交,杜绝了私设金库、帐外帐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四是开展了“行政执法一面旗”建设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全州海事单位和海事人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海事队伍综合素质,全力争创西部水运排头兵,在全州海事系统开展了“行政执法一面旗”建设活动。另外,在局机关、各县地方海事处(局)、客运站和重点渡口码头组织开展了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扎实开展了自查自纠、民主评议和整改阶段的各项工作,顺利通过了州政府民主评议政风行风评议组的检查验收。
五、完善体系,加强演练,不断提高水上应急救援能力近年来,我们认真践行交通部提出的“行政执法一面旗”的理念,通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不断规范水上运营市场秩序,努力提高执法队伍水上搜救能力和执法人员的服务意识。一是在上级编制部门没有批准、无编制、无经费的情况下,调配工作人员成立了水上搜救中心,认真履行了水上人命财产救助这一光荣的使命。二是充分利用“短信平台”向广大船员及时发布天气、风力、航行通告等各类信息。三是组建了社会力量水上应急救援站。08年,结合我州水域面积广、渡口码头多、水上搜救能力低等实际,组建了水上应急救援站,09年进一步充实救援站人员和装备,组织了六次社会力量水上应急通讯畅通情况检查,向救援站人员按时发放了电话补助费,确保了水上应急通讯的畅通,定期开展搜救演练,保证在关键时刻“拉的出、救得起”。四是组建了水运保障中队。结合我
州水运行业交通保障工作实际,成立了临夏州水运保障中队。五是承办了全省船员技能(水上搜救)竞赛活动。7月份,我局在刘家峡库区成功承办了全省首届船员技能(水上搜救)竞赛活动,来自全省9个代表队、60名参赛队员对理论考试、人员救生、消防器材使用、驾驶技能等七个参赛项目进行了比赛。并多次组织实施了遇险船舶和落水人员的救助。另外,积极配合当地政府,承办了第二届黄河三峡全国龙舟赛,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承担了全国人大、政协视察团和全国检察院视察团等多次的护航任务。通过完善救援体系,开展救助,加强演练,有效提升了救助水平和水上安全保障能力,充分展示了海事部门的良好形象。
六、多方争取,加大投入,不断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近年来,我局采取上争、内聚、外引等方式,积极筹措资金,不断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省局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2000多平米的临夏海事办公楼,更新了办公设施、设备;多方筹资对临夏县地方海事处办公用房进行了修建;启动实施了挂桨机船舶改造工程,采取行业补贴和船舶所有人自筹相结合的办法,按先改多补、后改少补或过期不补的补助标准,对全州所有挂桨机船舶限期进行了改造,五年内将完成全州所有挂浆机船舶的改造任务,09年,完成了5艘挂桨机船舶的更新改造任务;开工建设了刘家峡大坝鹰鸽嘴船舶起泊检验系统工程;对盐锅峡库区小川段航道进行了整治,经过多方努力,黄河小川段夜航方案顺利通过了国家航标协会的论证。
七、转变思路,规范秩序,积极探索水路交通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我们通过调整工作思路,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安全监管模式,推动了全州水路交通的安全协调发展。一是08年对旅游船舶实行统一管理。成立了刘家峡港区和盐锅峡港区客运服务站,制定实施了水路运输船舶“统一管理”方案,严格按照统一管理、统一排班、统一价格、统一售票、分类调度的管理办法,对刘家峡港区和盐锅峡港区各类船舶进行了进站管理,将无序经营变为有序经营。对客运站运输船舶实行规范、公开管理,定期对排班运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公示,接受广大船员监督。09年进一步深化管理办法,强化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手段,定期召开由相关县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县旅游局、交通局、海事局和客运站参加的联系会议,研究部署客运站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编发营运船舶运行情况分析简报等形式,向各相关单位提出意见建议和措施办法,实现客运站科学化运作。二是实行渡口码头定时定班渡运。对向阳、莲花两码头渡运船舶严格实行定时定班的运行管理办法,对渡船在定时定班运行中出现的亏损,我局多方筹措资金给予弥补,以确保定时定班制度的落实,渡口码头渡运得到了明显好转。近期,我局又借鉴机场及火车站等优质服务方面的一些先进做法,筹资在三艘汽车渡船上安装了三台大功率的电子提示宣传器,通过此设备给乘客提供一些如安全、按时上下船之类的温馨提示,开展一些安全须知宣传等,切实为广大旅客提供优质、安全的服务。三是开展船舶优质服务竞赛活动。在刘家峡和盐锅峡港区客运站所有船员和船舶中开展了游客满意度测评活动,客运站通过向游客发放测评卡,对船舶船况、船员技术、服务质量等进行监督评分,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广大船员的安全及优质服务意识。四是开展海事人员与船员“结
对子、交朋友”活动。在全州海事系统开展了“结对子共建和谐水运,互驱动实践科学发展”的海事人员与船员“结对子、交朋友”活动。09年,根据海事人员岗位变动情况重新确定了结对子船员,努力把海事“结对子、交朋友”活动抓实,抓出成效,以“结对子、交朋友”活动促进了安全管理工作效能的提高。
八、创新载体,争优创先,积极推进水路交通事业和谐发展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交通为主线,不断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步伐。一是积极落实《公民道德建设纲要》,认真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构建和谐新临夏”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和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二是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在刘家峡库区开展了全省各海事单位、社会力量救援站、广大船员参加的庆祝“航海日”暨全省船员技能(水上搜救)竞赛活动;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以象棋、扑克、台球为比赛项目的文体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有效加快了“两个文明”建设步伐,为全力构建和谐临夏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与此同时,我局的各项工作也得到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被交通运输部授予“全国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单位”、被交通部海事局授予“全国水上搜救先进单位、被省安委会授予“全省安全监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近几年,我们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此问题和不足,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们将在今年的工作中加以改进。2010年,我们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力保障水上安全为己任,认真贯彻落实“行政执法一面旗”的要求,以构建“学习型、责任型、服务型、创新型”海事机构为工作目标,认真履行好工作职责,以
“三项行动”和“三项建设”为载体,加强队伍建设和水上安全监管,加快应急能力建设,加大水运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水路运输市场,形成“规范统一、指导有方、监管有力、和谐发展”的水路交通工作新局面,促进全州水路交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今年,我们在抓好水上安全监管、船舶检验等经常性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进一步加强海事队伍建设。今年,我局将以“海事队伍建设年”为契机,严格按照上级部门提出的“三项建设”的要求,大力加强海事队伍建设。继续以“行政执法一面旗”建设为载体,从体制和机制入手,不断提高“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支人员精干、装备精良、技术精湛的海事队伍。一是加强党员领导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将执行力强,能够正确把握海事发展方向、正确处置复杂问题、有效掌控发展大局、有力推进行业发展作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强海事执法队伍建设。将提高干部职工的适岗能力作为职工培训工作的出发点,建立健全干部职工外出培训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外出培训带动内部学习方面的效用。2010年我局将分批分次开展业务人员岗位培训,对从事船舶检验、船舶登记等专业性强的岗位选派专人有计划的进行岗位培训。同时通过举办专业培训、送培等方式使海事人员接受岗位培训、继续再教育等,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依法管理操作能力。
2、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强水上安全监管。一是以主动预防预控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安全隐患排查机制,重点抓好“四客一危”重点船舶,大坝、向阳、太极岛等重点水域以及春运、“五一”、“十一”等重点时段的安全监管工作。二是加大水上巡查力度,完善巡航执法机制,重点加强对辖区重点水域的巡航力度,进一步规范通航秩序。三是强化源头监管。继续严把船舶登记关、年检年审关等“六关”,加强对水运企业的日常安全监管,强化落实企业对安全工作的主体责任,提高水运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四是以船舶安全技术状况、安全配员、危险品运输管理和船员实操能力等检查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对船舶、船员的现场检查力度,提高安全监管质量。年内计划完成刘、盐两码头安监系统的安装。
3、进一步提高水上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一是根据人员变化等情况,及时修订完善水上应急救援各类预案,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搜救指挥和值班人员的培训。二是进一步加大对水上搜救中心和社会力量救援站的建设力度,对全体海事执法人员和社会力量救援站人员从船舶救生消防、船舶操控、水上搜寻、基本急救等救助知识的培训,多方筹措资金,给救援站船舶配齐配全搜救装备,定期开展水上应急救援演练;建立并实施救援站船舶救援补助、奖励等制度,不断提高社会力量救援站搜救能力建设。在09年成功承办全省船员技能(水上搜救)竞赛的基础上,今年举办第二届船员技能竞赛和参与水运业的社会人员参加的水运安全理论知识竞赛活动。三是积极向当地政府应急办公室和上级部门出谋划策,制定水上救援体系建设规划,努力建立健全水上救助的长效机制。
4、继续开展“结对子、交朋友”活动。在全州海事水运系统认真开展海事人员和船员“结对子、交朋友”活动,认真总结海事“结对子、交朋友”活动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研究制定措施办法,努力把海事结对子活动抓实,抓出成效,以“结对子”
活动促进机关工作作风的转变和海事执法人员奉献和服务意识的增强。
5、进一步加快政风行风建设步伐。严格按照省、州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的要求,在局机关、各县地方海事处(局)、客运站和重点渡口码头扎实开展政风行风工作,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树立我州海事部门的良好形象。同时,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办法,加快我州水路交通系统政风行风建设步伐。一是力争将刘家峡和盐锅峡两客运站所属的营运船舶在管住的基础上管好,管出水平,在两客运站安装电子购票系统,显示屏等设备。二是年内实现水运秩序零投拆的目标。三是开展船舶星级评定。借鉴评选“五好家庭”、“好公民”、“好青年”的做法,在刘、盐两客运站船舶中开展船舶星级评定活动。
6、进一步加快水路交通基础建设步伐。依托国家扩内需、保增长的大好时机,以交通大发展为契机,采取多种措施,上报和实施一批推动我州水运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的实施推动全州水路交通的科学发展。一是全面完成刘家峡大坝鹰鸽觜船舶起泊检验系统工程,年内投入使用。二是配合州交通局动工建设黄河甘肃刘家峡港区航运设施工程。三是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配合省局完成“一中心四平台”海事信息化平台建设任务,指定专人对信息化平台及设备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全州重点渡口码头和船舶的远程监控。
7、认真实施好挂桨机和老旧船舶改造工程。今年,我们将借助省海事局对老旧船舶的改造力度,进一步加大挂桨机和老旧船舶改造这一“民心工程”,依托我局挂桨机和老旧船舶改造的成功经验,力争年内完成20艘挂桨机船舶和10艘渡船的更新改造任务。同时,完成黄河小川段夜航码头趸船的建造使用。
8、建立健全水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体制机制。严格按照“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管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以提高执行力为重点,进一步理顺关系、优化部门结构、提高工作效能,健全规章制度,努力解决海事监管权、责、利相统一的问题。同时,结合省州“三定”工作要求,加快海事执法管理机制建设步伐,切实解决职责交叉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海事内部工作程序,建立健全水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长效机制。
我们坚信,2010年,在省交通厅、省地方海事局和州交通局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们一定会出色的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我局整体工作一定会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篇:临夏州地方海事局抗洪救灾经验交流材料(修改稿)
完善救援体系提高应急能力
全力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临夏州地方海事局抗洪救灾经验交流材料
甘南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和陇南成县“8.12”暴雨洪水灾害发生后,根据州委、州政府和省地方海事局的指示,我局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安排抗洪救援工作,紧急启动抗洪救援应急预案,抽调15名海事人员、13名社会力量水上救援站人员和甘肃西北潜水有限责任公司专业搜救人员,紧急调派10艘救生船艇,8辆救援车,连夜赶赴灾区一线实施救援,经过连续多天的奋战,圆满完成了两次抗洪救灾抢险任务,有效保护了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实际行动履行了海事部门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职责,树立了海事部门的良好形象,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与此同时,我局也被省交通运输厅授予了“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抢险救灾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有一支高素质的应急救援队伍是完成抢险救灾任务的保证。多年来,我局本着塑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海事队伍,大力加强海事队伍建设。始终把海事人员和救援站人员的学习培训放在全局工作的首要位臵常抓不懈,制定了“以人为本、勤学苦练、岗位成才”的方针,要求海事人员和救援站人员在自身岗位上自我加压,强化学习,苦练内功,学好水上应急救助的真本领。一是狠抓学习培训。组织全州海事人员和水上从业人员系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管理条例》、《内河船舶避碰规则》等一系列水运海事法律法规,不 1
断提高海事人员和水上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二是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培训。举办了全州乡镇船舶安全管理培训班、全州船员安全学习教育培训班、全州海事系统水运海事知识竞赛和全省水上搜救技能竞赛活动,承办了全省海事系统船检业务知识班;先后选派多名同志参加了全国海事调查官、全国水上搜救技能培训等各类培训班,多次组织海事水运人员赴省外水网地区考察学习。同时,还开展了岗位练兵和应急演练活动。通过采取培训学习、岗位练兵等方式,努力造就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海事队伍。在舟曲、成县两次救援行动中,我州抗洪应急救援人员挺身而出、自觉克服种种困难,不畏艰难,冒雨连夜兼程赶赴灾区一线开展救援,充分展现了我州水上应急救援人员的良好形象。
领导重视、认识到位、措施得力是完成两次抗洪救灾任务的前提。我局始终把水上应急救援工作作为全局的首要工作来抓,局领导班子对应急救援工作高度重视,定期研究部署,经常深入重点渡口码头了解应急演练和装备情况,投入大量财力、人力,不断提升水上应急反应能力。时常要求全体海事人员积极开展救助,对社会力量救援站船舶和人员给予船费和通讯员补助,并对主动救援人员给予现金奖励,鼓励全州水路交通系统干部职工和水上从业人员开展水上救助,有效调动了救援人员的积极性。舟曲“8.8”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我局新任班子高度重视,根据州委、州政府和省、州主管部门的指示精神,立即启动抗洪救援应急预案,连夜召开会议,紧急安排部署救援工作。成立了抗洪救援领导小组,从州、县海事部门和社会力量救
援站人员中抽调海事执法人员和船舶驾驶水平强、水上搜救技能高的救援站人员,紧急调派救生船艇和救援车辆,连夜吊装救援船舶赶赴灾区开展救援。由于出动及时、反应迅速,赢得了救援时间,从而取得了抢险救灾的胜利。在成县抗洪救援行动中,救援队伍接受了对成县东河大桥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及河道行洪有严重影响的1艘大型采砂船进行清理打捞及河道疏浚工作任务。接到任务后,救援队迅速赶到成县东河大桥现场,对现场详细勘察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采砂船打捞和疏浚方案,并立即展开了救援。救援过程中,因考虑到采砂船被洪水冲至河中央,救援人员和救援器械无法到达船上的实际,我局现场总指挥立即要求橡皮艇下水,并派出有丰富水上经验的老船员驾驶橡皮艇,对救援人员和救援器械进行运送,经过救援人员的密切配合,采砂船的打捞和疏浚任务有序展开。打捞工作持续到14日晚9时许,采砂船体四分之二已切割完成,并打捞上岸。由于采取措施得力,指挥有方,采砂船所有部件于15日早上11时全部打捞上岸。
预案科学合理、定期开展演练是完成两次抢险救灾任务的核心。近年来,我们在应急救援建设方面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建立健全了《水上重特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水上搜救中心搜救紧急处臵办法》、《搜救中心值班制度》、《水上搜救中心工作职责》等救援预案和水上搜救内务管理制度,在修订完善预案和搜救制度的同时,注重加强与协助单位的联系,及时调整补充搜救岗位工作人员,不间断地对搜救值班工作进行突击检查,认真坚持“12395”水上报警电话24小时值班制度,今年,我局进一步加强了应急通讯畅通演练,对社会力量
水上应急通讯畅通情况检查从去年每季度开展一次变为每月开展一次,以确保社会力量应急通讯的畅通,使“12395”水上搜救报警电话24小时值班制度切实落到实处;对搜救艇和搜救器械进行了维护保养,保证有险情时“拉得出、打得响”。为有效提高州县海事部门水上人命救助、船舶消防实战经验,全面检验搜救应急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升我州水上应急搜救的组织、协调和指挥水平,建立完善多方联动的水上应急搜救机制,我局定期组织开展了水上搜救应急演练。先后开展了5次大规模的水上搜救演习。其中,在刘家峡库区承办了甘肃省首次大规模、高标准的水上联合搜救演习;2009年航海日,我局承办了全省船员技能(水上搜救)竞赛活动,2010年6月份,组织辖区港区客运站、水运企业、社会力量救援站在刘家峡库区大坝码头和盐锅峡库区太极岛水域开展了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构建和谐平安海事”为主题的临夏州2010年水上应急搜救演练。临夏县海事处在莲花码头开展了以渡口渡船参演为主的水上应急演习。通过演练,及时对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了完善,确保了预案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此次抗洪救援任务的圆满完成,再次证实了我局制定的应急救援预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应急体系完善、联动机制建成是取得抢险救灾胜利的基础。2003年,为适应我州刘家峡库区、盐锅峡库区水上旅游运输迅速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迅速、及时、有效的组织开展我州水上搜救应急救援工作,提高水上应急反应能力,我局在上级还没有批准机构编制、人员经费、办公场所的情况下,抽调工作人员,率先在单位内部组建成立了全省第一个水上搜救中心,成立了临夏州地方海事局水上抢险救
灾领导小组,下设了办公室;2005年,开通了我省首部“12395”水上搜救报警电话,实行了水上搜救中心24小时值班制度;2007年又建立了临夏地区“海事通”网络,开通了“短信平台”和“一键呼”业务;2008年,结合我州水域面积广、渡口码头多、水上搜救能力低等实际,研究制定了《临夏州组织社会力量水上应急救援工作方案》,组织成立了永靖县大坝码头、临夏县莲花码头和积石山县鲁坪码头等七个水上应急救援站。救援站人员、船舶全部纳入到全州救援体系当中,由搜救中心统一调度、管理。新组建的救援站在07年5月2日、9月16日,08年3月17日、5月1日、11月27日等多次救援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有效提高了我州水上应急救助能力。另外,结合我州水运行业交通保障工作实际,组建了水运保障中队。同时,在我州成立了全省第一家民间潜水打捞公司。目前,在我州已形成了水上应急救援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两位一体的联动保障机制。这一联动机制的建成,为开展各类水上救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团结协作精神强是取得抢险救灾胜利的关键。铁的纪律是开展各项工作的保证。当然,舟曲、成县两次救援行动之所以圆满完成任务,这与严明的纪律是分不开的。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干部职工作风、纪律作为搞好各项工作、提升海事形象的有效手段来抓。一是制定了单位考勤、值班、例会学习等内部管理制度,并狠抓了制度的落实。要求干部职工按时上下班,不得旷工、迟到、早退,干部职工无特殊情况不准请假,并将旷工、迟到、早退与工资挂钩,以严明的纪律保证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二是要求干部职工每天着海事制服上班,向对外展现了我州海事人员良好形象。三是进一
步强化值班,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电话保持24小时畅通,严格实行了领导干部值班制度,搜救中心实行24小时值班,另外,针对汛期泥石流灾害频繁的实际,我局要求局领导每天轮流值班,及时掌握各种险情,以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近年来多次的水上救助过程中,我局救援人员自觉服从领导,统一听从指挥,密切协作,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全体救援人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使每一次救援行动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舟曲、成县两次救援行动中,我州水上应急救援人员充分发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克服了吃住难等种种困难,以实际行动向灾区人民群众进行了救援,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树立了我州水上从业人员良好形象。与此同时,我们的救援工作也得到了中组部、交通运输部、国家海上搜救中心、省应急办、省交通运输厅以及省地方海事局的充分肯定。交通运输部徐祖远副部长电话询问了救援情况,慰问一线救援海事人员;国家海事局陈爱平副局长3次电话询问抢险救灾情况,并向甘肃抢险救灾海事人员致以问候。国家海上搜救中心总值班室主任翟久刚8次电话询问救援情况,并向全体海事救援人员慰问;省交通运输厅和省海事局领导亲临灾区一线进行了慰问。
以上是我们通过舟曲、成县两次抗洪救灾后的一些感悟和体会,谈的不到位的地方,望各位领导、与会代表批评指正,并提出保贵意见!
谢谢!
第三篇:山西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
山西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
(2011年7月28日山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路交通管理,维护水路交通秩序,保障水路运输安全,促进水路交通事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水路交通及其管理活动。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水路交通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
第四条 省、设区的市及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路交通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水路交通管理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路交通工作,其所属的航运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港口、渡口、航道、水路运输管理工作;海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船舶、浮动设施的检验与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水路交通管理相关工作。
第二章 水路运输
第六条 水路运输经营实行行政许可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许可不得从事水路运输经营活动。
第七条 单船载客十二人以下的客船运输经营,应当取得企业法人资格并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与经营活动相适应的组织机构、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
(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持有船员适任证书,并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全日制劳动合同;
(三)总运力达到二十四客位以上;
(四)办理旅客意外伤害强制险等国家规定的险种;
(五)有船舶停靠、乘客上下船所必需的安全设施;
(六)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条件。
单船载客超过十二人的客船运输经营,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第八条 申请单船载客十二人以下水路运输经营许可的企业,应当向设区的市航运管理机构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
(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及其复印件;
(四)船舶检验证书、船舶所有权登记证书、船舶国籍证书;
(五)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身份证、船员适任证书、劳动合同;
(六)组织机构设置、生产经营管理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
(七)旅客意外伤害强制险证明文件;
(八)船舶停靠、旅客上下船所必需的安全设施的证明文件。设区的市航运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进行审核,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条件的,作出许可决定并且颁发水路运输许可证、船舶营业运输证;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九条 水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按照经营资质条件开展经营活动,并保持经营资质条件。
船舶营运时,应当随船携带船舶营业运输证。
第十条 水路运输经营者要求停业或者歇业的,应当向许可机关提出申请,并办理相关手续。
第三章 船舶、浮动设施与船员
第十一条 船舶、浮动设施所有人应当持所有权的证明文件和技术资料,到设区的市海事管理机构依法进行登记,但长度小于五米的非机动船除外。
船舶、浮动设施登记事项发生变更时,其所有人应当持登记的有关证明文件和变更证明文件,到登记机构办理变更登记。
船舶、浮动设施灭失、失踪的,其所有人应当到登记机构办理注销登记。
第十二条 依法登记或者即将登记的船舶、浮动设施的当事人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向海事管理机构申请检验。
第十三条 长度小于五米的机动船和电瓶船申请检验的,应当向海事管理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检验申请书;
(二)船舶出厂合格证或者质量证明书。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进行检验,检验合格的,向申请人颁发船舶检验证书;经检验不合格的,书面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第十四条 长度小于五米的非机动船舶、水上摩托艇所有人应当持购船发票和合格证到经营地县(市、区)海事管理机构备案。
备案船舶发生转籍、注销、租赁和抵押的应当到备案机关重新办理备案手续。
第十五条 水上摩托艇应当在海事管理机构划定的专门水域进行活动。
第十六条 船员、水上摩托艇驾驶人员应当经有资质的培训机构进行安全和技能培训,依法取得有效证书,方可驾驶签注范围内的船舶或者水上摩托艇。
禁止未取得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的船员上岗。
第四章 港口、渡口与航道
第十七条 港口、航道及其设施的建设应当依法办理有关审批手续。用于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的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和投入使用。
第十八条 公益性渡口和经营性渡口的设置、撤销,分别由渡口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渡口经营者向县(市、区)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渡口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审批。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设置、撤销渡口。
第十九条 公益性渡口的建设、养护和管理由渡口所在地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经营性渡口的建设、养护和管理由经营者负责。
渡口的管理者或者经营者应当在渡口设置明显标志并保持标志完好。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擅自移动、损毁渡口安全设施及其标志。第二十条 禁止在港口、渡口、航道水域内从事下列活动:
(一)养殖、种植;
(二)排放超过国家标准的有毒、有害物质;
(三)倾倒泥土、砂石、废弃物;
(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活动。
第二十一条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在通航水域内挖砂、取石、堆存材料、设置永久性固定设施。
第二十二条 航运管理机构应当加强航道及其设施的监测、养护,保障航道的安全、畅通。
航运管理机构组织实施勘测、疏浚、抛泥、吹填、清障以及维修航道和设置航标等施工作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阻挠、干涉或者索取费用。
第五章 应急与安全
第二十三条 省、设区的市、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水上应急救援工作的领导,根据本地实际,建立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制定水上应急救援预案,保障应急救援经费。
第二十四条 省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水上应急救援指挥机构。重点水域所在地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水上应急救援队伍,并配备相应的装备、器材,提高水上应急救援能力。
重点水域的范围由省人民政府确定。
第二十五条 水上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与职责;
(二)预防与预警机制;
(三)应急救援响应;
(四)后期处置;
(五)应急救援保障。
水上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抄送上一级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十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农村生产、生活使用船舶及渡口的安全管理工作,明确水上交通安全管理人员,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接受县级以上海事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
乡(镇)人民政府与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与船舶所有人应当分别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
第二十七条 在河流、湖泊、水库等通航水域从事水上旅游、经营性漂流、水上体育运动以及群众性活动,其组织者、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审批手续,落实安全责任。
第二十八条 船舶和浮动设施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对其水路运输或者其他经营活动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应急救援预案,保证必需的安全投入,配备必要的安全救护、救生设备,并对其所属的管理人员、船员、水手及其他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第二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船舶航行:
(一)超载运输旅客或者超载、超限运输货物的;
(二)跨航线作业的;
(三)遇洪水、冰雪或者大风、大雨、大雾等恶劣天气不适航的;
(四)乘客与大牲畜、危险货物混载以及装载不当影响安全的;
(五)酒后驾船的;
(六)船舶的救生设备不齐全的;
(七)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
第三十条 船舶、浮动设施遇险时,船员及其他工作人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实施自救,并及时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及海事管理机构。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应当根据预案响应级别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并对救助工作进行领导和协调。海事管理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实施救援。
遇险现场和附近的船舶、船员,应当服从当地人民政府以及海事管理机构的统一调度指挥。
第三十一条 海事管理机构调查处理水上交通事故,当事人应当积极配合,未经海事管理机构同意,肇事船舶不得驶离指定的停泊地点。
水上交通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第三十二条 用于海事、航运监督管理的执法车辆、船舶应当使用统一的标志、标识,配备示警灯。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水路运输经营活动的,由航运管理机构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三万元罚款。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条例规定,船舶、浮动设施未经登记、检验航行或者作业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航行或者作业,限期登记、检验;拒不停止航行或者作业的,暂扣船舶、浮动设施;情节严重的,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船员未取得适任证书或者其他适任证件上岗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其立即离岗,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并对聘用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移动、损毁渡口安全设施或者标志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五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在通航水域内挖砂、取石、堆存材料、设置永久性固定设施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八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乡(镇)人民政府不履行船舶及渡口管理职责,造成安全事故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海事管理机构同意,肇事船舶驶离指定停泊地点的,由海事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海事管理机构可以暂扣船舶及其相关器具,并处二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条违反本条例规定,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海事、航运管理机构工作人员以及其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本条例自2011年10月1日起施行。
第四篇:陕西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DOC)
陕西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
(2008年5月29日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水路交通管理,维护水路交通秩序,保障水路交通运输的安全、畅通,促进水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的水路交通活动。本条例所称水路交通,包括航道和港口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港口经营、船舶检验、水路运输与运输服务、水上交通安全及其有关活动。
第三条
水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应当遵循统筹规划、科学利用、协调发展、保护环境,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水路交通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鼓励、支持和引导水路交通事业的发展,并将水路交通监督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水路交通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所属的航运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港口、航道、航运管理工作。
依法设立的海事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辖区船舶和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水路交通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本行政区域内的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责任。
第二章航道、港口管理
第八条
省交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编制本省航道发展规划和港口布局规划,经征求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本省航道发展规划和港口布局规划应当与水资源综合利用、防洪、渔业等规划相协调。
第九条
航道、港口及其设施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组织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条
在通航河流上建设对通航有影响的闸坝、桥梁、码头、架空电线、水下电缆、管道等拦河、跨河、临河建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建设单位应当设置助航设施,并承担维护费用和管理责任。第十一条
在通航河流上建设水利、电力工程等永久性建筑或者进行控制、引走水源等活动影响过船、过木、过鱼的,建设单位应当建设与通航要求相适应的过船、过木、过鱼设施,并保证设施的完好和正常运行。
船舶通过过船设施时,不缴纳费用。
第十二条
在通航河道内挖取砂石、泥土、淘金等,应当经河道行政主管部门会同航运管理机构等有关部门审批,并按批准的作业范围和方式进行,不得影响通航以及水上交通安全。
第十三条
在通航水域发生沉船和影响通航的沉物时,沉船、沉物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应当立即向事故发生地海事管理机构报告,按照规定设置标志,并在海事管理机构限定的时间内打捞清除。逾期不打捞清除的,由海事管理机构代为打捞清除,所需费用由沉船、沉物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承担。
第十四条
航运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航道及其设施的监测、养护,保障船舶安全通行。
航运管理机构为了保障航道畅通进行的勘测、疏浚、抛泥、吹填、清障以及维修航道和设置航标等施工作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干涉或者索取费用。
航运管理机构进行前款规定的施工作业,应当事先征求河道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第十五条
海事管理机构应当根据水位变化、气象条件等情况及时发布航道通行信息,并可要求过往船舶减载或者停航。第十六条
港口经营包括码头和港口设施的经营,港口旅客运输服务经营,在港区内从事货物的装卸、驳运、仓储的经营和港口拖轮经营等。
从事港口经营应当向港口所在地的县级以上航运管理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取得许可后依法办理工商登记。
航运管理机构应当自收到书面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依法作出许可或者不予许可的决定。
第十七条
取得港口经营许可,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固定的经营场所;
(二)与经营业务相适应的设施、设备、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
在港区内进行水上水下施工作业以及设置非港航业务标志的,应当经县级航运管理机构批准,并设置标志和显示信号,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保障通航安全。
第十九条
禁止在航道、港口水域内从事下列活动:
(一)养殖、种植;
(二)可能危及港口安全的采掘、爆破等;
(三)倾倒泥土、砂石、废弃物;
(四)超标排放有毒、有害物质。
因工程建设等确需在港口水域内进行采掘、爆破活动的,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并经县级以上航运管理机构批准。
第三章船舶管理
第二十条
船舶的新建、改建、维修的检验和船舶的技术检验,应当由海事管理机构认可的船舶检验机构进行。船舶检验机构应当对船舶修造企业资质和建造、维修图纸进行审查,并对建造和维修过程进行建造检验。检验合格后,船舶检验机构应当按照规定签发船舶检验证书。
特种船舶和200总吨或者147千瓦以上船舶的检验由省海事管理机构负责,200总吨或者147千瓦以下船舶的检验由设区的市海事管理机构负责。设区的市未设置海事管理机构的,由省海事管理机构或其指定的设区的市海事管理机构负责。
未取得船舶检验证书的船舶不得使用。
第二十一条
购置外省建造的船舶在本省登记的,应当持建造地法定船舶检验机构颁发的船舶检验证书以及船舶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到登记地换发船舶检验证书。
第二十二条
船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请船舶检验,经检验合格的方可继续使用:
(一)船舶发生影响航行安全的机务、海损事故的;
(二)更改用途或者航区的;
(三)改建船舶的;
(四)船舶检验机构签发的证书失效的。第二十三条
船舶所有人应当持船舶所有权的证明文件和船舶技术资料,到船舶登记港所在地的海事管理机构进行船舶登记。船舶登记港为船籍港。
船舶登记项目发生变更时,船舶所有人应当持船舶登记的有关证明文件和变更证明文件,到船籍港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办理变更登记。
船舶所有权转移、船舶灭失、船舶失踪的,应当到船籍港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办理注销登记。
第二十四条
需要办理船舶转籍的,船舶所有人应当到原船籍港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办理船籍港变更登记,并持原船籍港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出具的转籍证明文件到新船舶登记港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办理转籍登记。
第二十五条
船舶和浮动设施到报废期限的,应当予以报废,其所有人应当办理营运注销手续。
禁止利用报废的船舶和浮动设施从事水路运输。第四章运输管理
第二十六条
从事营业性水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服务的单位、个人,应当依法取得县级以上航运管理机构颁发的水路运输许可证或者水路运输服务许可证,并依法办理工商登记。
水路运输经营者应当持营业执照到原签发水路运输许可证的航运管理机构领取《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营业运输证》。
第二十七条
水路运输经营者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持经审验的有效证照,在核准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二)公平竞争,提供安全、优质、文明的服务;
(三)按照核准的班次、航线、停靠站点从事客货运输;
(四)按照国家和本省的规定缴纳航道养护费、港务费、船舶停泊费和运输管理费;
(五)使用国家和本省规定的票据。
第二十八条
水路运输经营者要求增加运力或者变更经营范围的,应当向原批准机构提交申请,航运管理机构应当在接到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予以办理。对审核批准的,核发或者更换船舶营业运输证;对不予批准的,给予答复。
第二十九条
水路运输经营者要求停业的,应当在停业三十日前向原批准机构提出办理注销手续。
第五章安全管理
第三十条
水路运输经营者、水路运输服务经营者和港口经营单位,应当规范生产作业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制定危险货物事故应急预案、旅客紧急疏散和救援预案以及预防自然灾害预案,并保障组织实施。
第三十一条
在内河通航水域或者岸线上进行下列作业或者活动的,应当报海事管理机构批准:
(一)勘探、采掘、爆破;
(二)构筑、设置、维修、拆除水上水下构筑物或者设施;
(三)架设桥梁、索道;
(四)铺设、检修、拆除水上水下电缆或者管道;
(五)设置系船浮筒、浮趸、缆桩等设施;
(六)进行航道建设,航道、码头前沿水域疏浚;
(七)举行大型群众活动、体育比赛。
进行前款所列作业或者活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经其他有关部门审批的,还应当依法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第三十二条
船舶航行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经海事管理机构依法检验并持有合格的船舶检验证书;
(二)经海事管理机构依法登记并持有登记证书;
(三)按规定配备有合格职务证书的相应船员;
(四)按照国家规定应当投保船舶险的船舶应当持有保险文书或者证明文件;
(五)配备必要的航行资料,并符合其他适航规定。
浮动设施具备前款第(一)、(二)、(三)项规定条件的,方可从事有关活动。
第三十三条
船舶航行、停泊、作业时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避碰规则》、水路交通管制区的特殊规定和海事管理机构发布的有关通告,正确使用声、光信号和其他信号。
第三十四条
船舶航行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超载运输货物或者旅客;
(二)跨航区、航线运输;
(三)在不适航条件下冒险航行或者夜航;
(四)在控制航段追越或者进行编队、解队作业;
(五)非客运船舶载客;
(六)不具备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船舶。
禁止无船名牌、无船籍港、无船舶证书的船舶航行、作业。第三十五条
储存、装卸、运输危险货物,应当报所在地海事管理机构和航运管理机构同意,方可在指定时间内进出港、装卸作业和运输。
第三十六条
从事漂流经营活动,应当在海事管理机构划定的水域内进行,不得影响航行安全。海事管理机构应当综合考虑水深、落差、流速等因素,科学合理的划定漂流水域。
漂流经营者应当对其漂流经营活动的安全负责。漂流筏具应当经海事管理机构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漂流工应当通过安全专业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三十七条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内农村生产生活使用的船舶及渡口的安全管理工作,并接受海事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乡、镇人民政府与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与船主应当分别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第三十八条
湖泊、水库以及公园、风景区水域中的游览船舶安全,由船舶经营者负责,并接受海事管理机构的监督检查和业务指导。
第三十九条
船员应当经过海事管理机构安全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船员适任证书方可驾驶签注范围内的船舶。
三等级以上机动船舶船员的考试、发证由省海事管理机构负责;三等级以下机动船舶和非机动船舶船员的考试、发证由省海事管理机构指定的机构负责。
第四十条
渡口的设置、迁移或者撤销,应当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审批,审批前应当征求当地海事管理机构的意见。
禁止擅自设置、迁移、撤销渡口。
第四十一条
渡口经营者应当在渡口设置明显的标志,维护渡口运输秩序,保障渡口运输安全。
第四十二条
发生水路交通事故,其船舶所有者或者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组织自救,并立即向发生地的海事管理机构报告,提供有关资料。海事管理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组织救助和调查处理。
水路交通事故当事人应当配合海事管理机构进行事故调查处理。未经海事管理机构同意,肇事船舶不得驶离指定的停泊地点。
特大水路交通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执行。第四十三条
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航运、海事管理机构依法进行水路交通监督检查时,被检查者应当接受监督检查,如实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
水路交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除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航运、海事管理机构依法查处违章,海关缉私和公安机关依法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拦截检查正常航行的船舶。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的规定,未经批准擅自在港区内进行水上水下施工作业或者施工作业时未采取安全保护措施、设置标志和显示信号的,由县级以上航运管理机构责令停止作业或者改正,并处五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未经批准擅自设立非港航业务标志的,由县级以上航运管理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在航道水域内从事养殖、种植等活动的,由县级以上海事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强制清除,清除费用由责任人承担;在港口水域内从事养殖、种植等活动的,由县级以上海事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强制清除,清除费用由责任人承担,可以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二)项、第(三)项的规定,在港口水域内进行可能危及港口安全的采掘、爆破等活动或者向港口水域倾倒泥土、砂石、废弃物的,由县级以上航运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消除因此造成的安全隐患;逾期不消除的,予以强制清除,清除费用由责任人承担;并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第(三)项规定,向航道内倾倒泥土、砂石、废弃物的,由县级以上航运管理机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予以强制清除,清除费用由责任人承担,可以处相当于清除费用二倍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利用报废的船舶和浮动设施从事水路运输的,由县级以上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航行或者作业;拒不停止的,暂扣船舶、浮动设施;情节严重的,予以没收。
第四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七条第(四)项的规定,未按照规定缴纳规费的,分别由县级以上海事管理机构或者航运管理机构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不缴纳的,除责令补缴所欠费款外,处欠缴费款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暂扣许可证。
第四十九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三)、(四)项规定的,由县级以上海事管理机构对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对责任船员给予暂扣适任证书或者其他证件三个月至六个月,直至吊销适任证书或者其他证件。第五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非客运船舶载客的,由县级以上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对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一款第(六)项规定,不具备驾驶资格的人员驾驶船舶的,由县级以上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其立即离岗,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二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对聘用单位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二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使用无船名牌、无船籍港、无船舶证书的船舶进行航行、作业的,由县级以上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航行或者作业,拒不停止的,暂扣船舶;情节严重的,予以没收。
第五十三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六条的规定,在海事管理机构划定的漂流水域外从事漂流经营活动的,由县级以上海事管理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五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不履行对本辖区内农村生产生活使用的船舶及渡口的安全管理责任,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由县级人民政府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其他行为,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第五十六条
航运管理机构和海事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和水路交通管理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对单位处以三万元以上罚款、对个人处以五千元以上罚款或者吊销许可证及资格证照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听证的权利。
第五十七条 县级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航运管理机构、海事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发生重大安全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依据法定的条件审批的;
(二)不依法实施监督检查的;
(三)发现船舶、浮动设施不具备安全条件而不及时处理的;
(四)发现未经许可擅自从事旅客、危险货物运输不及时处理的;
(五)未及时发布航道通行信息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五十八条
县级以上交通行政主管部门和航运管理机构、海事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以及贪污、挪用水路交通规费的,由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五十九条
本条例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
水上水下施工许可
许可介绍
审批内容:
依据提交材料审批 依据:
行政法规: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55条)第二十五条 在内河通航水域或者岸线上进行下列可能影响通航安全的作业或者活动的,应当在进行作业或者活动前报海事管理机构批准:(一)勘探、采掘、爆破;
(二)构筑、设置、维修、拆除水上水下构筑物或者设施;(三)架设桥梁、索道;
(四)铺设、检修、拆除水上水下电缆或者管道;(五)设置系船浮筒、浮趸、缆桩等设施;(六)航道建设,航道、码头前沿水域疏浚;(七)举行大型群众性活动、体育比赛。
进行前款所列作业或者活动,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的,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当征求海事管理机构的意见;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需经其他有关部门审批的,还应当依法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办理条件:
1、施工作业已依法办理了其他相关手续;
2、施工作业的单位、人员、船舶、设施符合安全航行、停泊和作业的要求;
3、已制定施工作业或者活动的方案,包括起止时间、地点和范围、进度安排等;
4、对安全和防污染有重大影响的,已通过通航安全和环境影响技术评估;
5、已建立安全、防污染的责任制,并已制定符合水上交通安全和防污染要求的保障措施和相应的应急预案 提交的文件:
1、《水上水下施工作业通航安全审核申请书》;
2、有关主管部门对该项目的批准文件及复印件(需办理批准手续的项目);
3、与通航安全有关的技术资料及施工作业图纸;
4、施工方案;已建立安全及防污染责任制、保障措施和应急预案的证明材料;
5、与施工作业有关的合同或协议书及复印件(必要时);
6、施工作业单位的资质认证文书及其复印件;
7、施工作业船舶的船舶证书和船员适任证书及其复印件(如施工船舶不在本辖区可暂不提供原件);
8、已通过评审的通航安全评估报告和环境影响技术评估报告(必要时);
9、航行通(警)告发布申请(必要时);
10、专项维护申请(必要时);
11、委托证明及委托人和被委托人身份证明及其复印件(委托时)。程序:
申请—受理—审核—办理与告知—归档 期限:
20个工作日 收费:
《水上水下施工许可证》工本费10元
办事指南
受理部门:
陕西省地方海事局安全监督处 办公地址:
西安市药王洞18号 办公时间:
每年的9月1日至次年的6月30日,周一至周五8:00—12:00;14:00—18:00 7月1日—8月31日周一至周五8:00—12:00; 15:00—18:00
联系电话:
029-87349851 责任人:赵建毅
监督电话:029—87340163
第五篇:湖北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
湖北省水路交通管理条例
1997年9月28日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30次会议于通过)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水路交通管理,保障安全、畅通,提高运输效益,充分发挥水路交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水路交通的单位和个人。
本条例所称水路交通,包括航道和港口建设与保护、营运管理、安全监督、船舶检验、规费征稽及其有关活动。
第三条 省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主管全省水路交通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路交通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设置的航务管理、港航监督、船舶检验机构(以下统称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水路交通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配合交通主管部门做好水路交通管理工作。
第四条 水路交通设施的规划、建设及其维护应当符合内河通航标准、防洪标准及有关技术要求,并征求水利、土地、建设等相关部门的意见,按规定程序报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采取贷款、集资、引进外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建设的水路交通设施,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实行有偿使用。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 水路交通管理机构依法进行水路交通检查,被检查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与阻挠。
除水路交通管理机构依法查处严重违章、海关缉私和公安机关依法查处违法犯罪行为外,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拦截检查正常航行的船舶。第二章 航道建设与管理
第六条 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应当根据国家规定划分航道技术等级,并按程序报批。
航道及其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必须符合航道技术等级标准。
第七条 内河航运建设应贯彻水资源综合利用的原则,鼓励在建设航运枢纽时建设电站工程,并可实行以电养航。
第八条 航道及其设施建设用地,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条 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应加强对航道及其设施的监测和养护。过船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加强维护管理,保证船舶安全、便捷地通过。
水路交通管理机构为保障航道畅通进行的航道施工作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阻挠或收取费用。
第十条 在通航河流上兴建临河、跨河、拦河等与通航有关的设施,必须经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和河道管理机构同意,方可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涉及航行安全和设施自身安全的,建设单位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同时设置助航设施,并负责维护管理,或者委托水路交通管理机构代设代管,其费用由委托单位承担。
第十一条 在通航河流上兴建水工程或者其他建设项目阻断航道的,必须同时修建过船设施;控制或引走水源影响通航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
第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损坏航道及其设施。
在通航河道内挖取砂石、泥土、打捞作业等,必须报经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和河道管理机构批准,并严格按批准的作业范围和方式进行;影响通航的,应采取补救措施。第三章 港口建设与管理
第十三条 港口区域(以下简称港区)的界线划定由港口所在地县级以上水路交通管理机构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港口规划编制方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十四条 港口设施建设或者竣工验收,由建设单位提出申请,经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审查同意后,方可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或者按程序组织有关部门进行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五条 港口经营人使用国家投资兴建的港口设施,必须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向水路交通管理机构支付使用费。港口设施使用费,专用于港口建设和管理。
第十六条 船舶在港区内停泊、移泊,应当服从水路交通管理机构的管理。
沉没在港区内的船舶和物体,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必须按规定设置标志,并在限定时间内清除;逾期不清除的,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可依法强制清除,清除费用和由此造成的损失,由沉船、沉物的所有人或者经营人承担。
第十七条 在港区内兴修与改造建筑物、使用港区岸线、进行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设置非港航业务标志、影响港区水文变化的工程建设及其他开发利用活动,必须报经水路交通管理机构批准,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禁止在港区爆破、打井、挖取砂石和泥土、倾倒废弃物、种植碍航植物及其他危害港口安全的活动。第四章 营运管理
第十八条 申请从事营业性水路运输或者水路运输服务、港口业务的单位和个人,必须经县级以上水路交通管理机构批准,取得经营许可证,凭证办理工商、税务登记手续。
使用船舶进行水路运输经营的,必须随船携带水路交通管理机构核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营业运输证》,凭证运输。
第十九条 水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服务、港口经营人,应该遵守以下规定:
(一)在核准的经营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
(二)禁止强行代办、哄抬物价、竞相压价;
(三)不得封锁、垄断货源;
(四)按期进行船舶审验;
(五)使用国家和省规定的水路运输票据和单证。
第二十条 水路运输、港口经营应按规定签订合同。经营人应加强经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第二十一条 水路旅客运输经营人,应按水路交通管理机构批准的船舶、航线、班次、发航时间、停靠站点从事运输。如需取消或者变更,必须经原审批机关批准,并在有关站点公布十五日后,方可取消或者变更。因不可抗力需临时变更的除外。
因运输经营人的责任,造成旅客漏乘、误乘的,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二条 防汛、抢险、救灾、军事运输以及省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物资运输,承运人和港口经营人必须保证完成。因承担防汛、抢险、救灾运输任务所发生的费用及造成的船舶灭损,事后由下达运输任务的单位给予适当补偿。第五章 交通安全管理
第二十三条 船舶所有权的取得、转让和消灭,必须按照国家规定办理登记手续。
船舶交易应当接受水路交通管理机构的监督管理,无合法证件的船舶不得进行交易。
第二十四条 船舶、排筏、水上设施应按国家规定配备持有合格职务证书或者证件的船员,办理进出港口签证。
船舶、排筏、水上设施停泊或者作业不得妨碍其他船舶正常航行。禁止船舶超载、超航区航行和非载客船舶载客。
无船名船号、无船籍港、无船舶证书的船舶,不得航行、作业。
第二十五条 本省地方船舶修造企业必须取得省水路交通管理机构核发的船舶修造技术许可证,并按核定范围从事船舶修造。
船舶及船用安全产品,必须按国家规定申请检验,检验不合格的,不得出厂、航行和使用。
第二十六条 乡(镇)人民政府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对本辖区内乡镇船舶及渡口的安全管理负责。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对乡镇船舶及渡口安全实施监督和业务指导。
第二十七条 渡口的设置、迁移、撤销,渡口码头、渡船、渡工和渡运管理必须遵守国家和省有关渡口管理规定。
第二十八条 设置禁航区、进行水上水下施工或者体育竞赛,以及其他有碍交通安全的活动,应当事先经水路交通管理机构核准并发布航行警告或者航行通告,其费用由建设(施工)或者组织单位承担。
第二十九条 在通航河流实施减流、断流或者突然加大流量,影响船舶、排筏、水上设施安全的,实施单位应当事先告知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交通安全。
第三十条 船舶、排筏、水上设施发生水上交通事故、油污染事故,当事人应当迅速向就近的水路交通管理机构报告,接受调查处理,并应当立即采取措施,减少事故损失,控制和清除污染。
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发现或者接到水上交通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救助。
肇事船舶、排筏等未经处理,如需离开事故现场的,必须提供经济担保。第六章 规费征稽管理
第三十一条 水路交通规费是指经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批准征收,用于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水路交通管理的专项资金。
水路交通管理机构负责水路交通规费的征收稽查工作。
第三十二条 水路交通规费的缴纳、征收和管理,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
船舶、排筏应随船携带有效的水路交通规费缴免凭证,以备查验。
第三十三条 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可设置水路交通规费征收稽查站,对水路交通规费的缴纳情况进行稽查。
征稽人员应文明执法,按章收费,不得乱收费、乱罚款。
第三十四条 水路交通规费票证由省财政部门监制,省水路交通管理机构统一发放和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买卖、涂改或者转借水路交通规费票证。
第三十五条 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应在规费征收场所公布水路交通规费费种、征收标准以及批准机关和文号,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六条 水路交通规费必须纳入省财政专户管理,实行统收统支,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截留、挪用、坐支。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条、第十二条、第十四条、第十七条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其改正,恢复原状,限期清除;造成损坏的,给予补偿。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给予警告、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其停业整顿,并没收其非法所得。
第三十九条 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对无船名船号、无船籍港、无船舶证书的船舶,责令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法没收处理。
第四十条 违反本条例第五条第一款、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二十四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三十条第一款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可扣留或者吊销船舶证书和船员证件,并可对船舶所有人或者经营人处以二千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对违章人员处以五十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逃避、拖欠水路交通规费的,由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足额补缴,并按国家和省规定收取滞纳金;逾期不补缴的,可以扣留船舶证书和船员证件;对抗缴水路交通规费的,可以采取强制措施滞留船舶,其费用由船舶所有人承担。滞留船舶满三十日以上,船主既不接受处理,又不申诉的,县级以上交通主管部门可将滞留船舶依法拍卖,拍卖所得冲抵应缴费款、滞纳金和滞留船舶费用后,其余额返还船主。
第四十二条 交通主管部门、水路交通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贪污挪用水路交通规费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按国家有关规定予以赔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三条 本章规定由交通主管部门行使的行政处罚权除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委托县级以上水路交通管理机构行使;属于公安、水利、建设、物价、工商、税务等部门职责范围的,分别由有关部门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四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议或者不起诉,又不执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第八章 附则
第四十五条 本省境内长江干线的水路交通管理,国家法律、行政法规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渔业船舶的登记、检验及船员管理和渔政管理,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但改变用途的除外。
第四十六条 本条例应用中的问题由省交通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