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旗为三农提供科技服务的社会服务活动事例5篇

时间:2019-05-13 14:1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李卫旗为三农提供科技服务的社会服务活动事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李卫旗为三农提供科技服务的社会服务活动事例》。

第一篇:李卫旗为三农提供科技服务的社会服务活动事例

李卫旗为三农提供科技服务的社会服务活动事例

1.永嘉县表山乡养蜂基地的创建

2006年7月,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李卫旗作为浙江省科技特派员被派驻永嘉县表山乡,帮助当地农村开展科技扶贫、创业富民工作。

表山乡位于永嘉县中部,乡政府驻地表山村距县城56.6公里,全乡处在平均海拔480米以上的高山上,森林覆盖率88%,这里山多田少,长期经济水平低下,交通与通讯条件十分落后,人均年收入仅2600元,是全省百个欠发达乡镇之一。

来到表山,给李卫旗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地落后的经济状况与农民们对脱贫的渴望。初到乡政府,李卫旗发现周围竟找不到一个小卖部,被褥牙膏毛巾等日用品要坐车1个多小时到山下的岩头镇上才能买到。

到乡政府报到后,李卫旗克服了生活上的诸多困难与不便,立即开始投入调研,与乡主要领导进行了工作交流,并在当地干部带领下,翻山越岭,与当地14个行政村的干部、农民进行工作座谈沟通,摸清了当地的基本情况。

通过周密的调查,李卫旗发现表山地处浙南山区,植被覆盖面广,森林覆盖率88%,四季有开花植物,当地农民素有养蜂传统,而蜂蜜回收周期短,经济获利见效快,所酿的土蜂蜜无污染、营养好、口味佳,历来被称为“表山之宝”。但是,因为蜂农未经专业培训,生产效益不高,而且农户居住分散交通不便,蜂户的蜂蜜无法及时售出,这些现状使表山的养蜂规模受到制约。针对这种现状,李卫旗确定以养蜂业为脱贫突破口,制定了发展表山养蜂业的合理规划:建立表山蜜蜂专业合作社,并以此为平台,发挥与高校合作的优势,整合扩大蜂农队伍,加强技术培训,扩大产品宣传和市场途经,实行表

山土蜂蜜的培训、生产、销售一体化,使表山蜂蜜成为当地农民的致富途径。2006年8月,李卫旗为表山乡向省科技厅申请了“中华蜜蜂活框式养殖基地的建设” 项目,并获得立项资助。在执行“中华蜜蜂活框式养殖基地的建设”的项目过程中,作为项目主持人,李卫旗带领表山蜜蜂专业合作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1.改进技术,提高效益

表山传统的旧法养蜂法,是把蜜蜂养在树筒、竹笼中让蜜蜂自生灭,不能对蜂群进行科学的管理。此外,以往花农选用的蜂种为意大利蜂,很不适合永嘉山区花源品种复杂分散的现状,因而过去的养殖方式产量低,效益差。现选用中华蜜蜂(简称中蜂)作为蜂种,采取先进的活框式养蜂法,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基地,克服了原先的不足,使生产效益提高了6-7倍。2.积极宣传,扶贫帮困

很多农民对养蜂脱贫的效果并不了解,对此,李卫旗从养蜂业的市场潜力到发展前景进行了广泛宣传,通报了养蜂业投资少见效快、是近年来成为受国家政策性扶持和保护的行业、是农业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特产税全部免除的产品等信息,从而增强了蜂农的信心。

为了减轻蜂农的经济负担,李卫旗动员乡政府利用有限的项目经费,对蜂农制作的每个蜂箱均提供40元的补贴;对因冬季花源稀少需要给蜜蜂喂食白糖的蜂农,共提供了8000斤白糖,并开车奔波在各个乡村间的高山公路上,挨家挨户送货上门;对参加技术培训和咨询的农户,一律提供免费服务,并提供午

餐费和车旅费。一系列的服务使农民感受到了政府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诚意,受到一致好评。3.加强培训,创立品牌

李卫旗一方面在蜜蜂专业合作社与高校及科研单位之间穿针引线,利用自己食品营养学专业博士的专业优势,定期邀请各方专家来表山作技术讲座,加强技术扶持。同时亲自引进与推广先进的养蜂实用技术,巡回在各个养蜂农户之间,及时进行技术指导,解决农户们遇到的技术难题。此外,启发蜂农树立品牌意识与质量意识,编制推广蜜蜂的地方系列标准与行业技术标准,对分散在各山村的蜂农进行统一的技术和质量管理,申请了产品的注册商标,从而大大提高了表山基地的养蜂技术水平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4.以点带面,开放发展

由于永嘉许多乡镇的环境条件和表山相似,表山周边同样适宜养蜂业的发展,因此,除了在基地服务好本乡的蜂农外,李卫旗也对周边的乡镇农户进行了延伸技术宣传和培训,以期在不久的将来使该产业在永嘉全县乃至温州全市得到推广和发展。李卫旗还亲自编写了多种培训资料,免费发放给农户,这一举动获得了多个乡镇领导和农户的积极肯定和支持。5.产后销售,服务到位

由于蜂农多分布在各个自然村,以往的蜂农往往为收割的蜂蜜无法顺利售出而发愁,李卫旗组织养蜂互助合作社担任“采购商”的角色,定期派人到各户蜂农家中收购蜂蜜,并在县城设立了专门的销售门市部,统一包装,统一定价,统一销售,为养蜂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这一措施保证了

蜂产品的市场出路,彻底解除了蜂农们的后顾之忧。从而以合作社为平台,建立起集中管理分散养殖型养殖基地,改变了以往单门独户的养殖形式,形成了一个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化蜂业体系。

6.学习榜样,克服困难

在成为科技特派员之前,李卫旗就从媒体上了解到2006年“感动浙江”人物——永嘉下九绛村村支书郑九万为农民脱贫而无私奉献的事迹。来到紧邻下九绛村的表山乡后,有了更多机会了解他为民致富而呕心沥血的故事。李卫旗甚至利于地域之便,专门前往郑九万所在的后九绛村拜访了这位“偶像”,在与这个真实而可敬的村支书交往中,感受到了一个奉献者的力量,也增强了自己克服困难、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信心。

表山地处高山蜂农们所住的村落非常分散,交通和通讯极为不便,但李卫旗特派员认识到只有和每一户蜂农零距离接触,才能真正了解到他们所遇到的技术问题,对症下药地进行指导。因此他长期不辞劳苦地在蜂农所在的村子之间奔波,有的自然村之间要坐车走1-2个小时的乡间公路,有的自然村只能靠走山路步行才能到达。有时因为路途遥远或天气恶劣,进村后技术指导后,无法当天回到乡政府,就在蜂农家的简陋空房中过夜,忍受蚊叮虫咬已是家常便饭。有一次,在一个只有三户人家的自然村麻齐村技术指导后,遇到大暴雨天气,没有了过路车。而该自然村地处两座高山间的大峡谷中,无法接受手机讯号,联系不到接应的车子,只好整整两天滞留在当地。

在2007年盛夏的一次前往蜂农培训班的途中,李卫旗因午餐误食路边小店的变质饭菜,导致当天半夜严重的腹泻脱水,在凌晨到达医院急诊室时已进入

半昏迷状态。经打点滴治疗后,他休息了一天后就重新赶回培训班为蜂农讲课,使养蜂合作社的社员深受感动。

由于当地农民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大部分人不会说甚至听不懂普通话,而他们所说的永嘉方言对李卫旗来说又简直比外语还难懂,这一障碍使李卫旗和蜂农之间的交流出现了很大困难。为了能尽早克服语言沟通的障碍,顺利进行技术信息的传递,李卫旗利用一切和当地乡镇干部、教师、农民接触的机会,突击“补课”学习当地方言,终于在几个月里基本能听懂蜂农们的话,大大方便了沟通交流。

在3年多的科技扶贫工作中,李卫旗与表山乡的干部和农民们结下了深厚的情意,在代表浙江大学在表山的科技特派员工作中,用真挚的付出和辛勤的劳动,获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尊重,也感受到了农民们对自己的那份淳朴和善良。不善言辞的乡亲们并不会说太多的感谢,但每到村子里,村民们总是拿出最干净的被褥,端出最香的农家酒,杀掉下蛋的老母鸡,来表达对农村科技特派员的深情。这一切,都让李卫旗深切感受到,一个科技工作者在基层乡村同样能充分体现出个人的自我价值。7.务实创新,成效显著

通过一系列脚踏实地的科技指导,表山科技特派员的扶贫工作获得了农户们的一致好评,当地农民的科技致富热情十分高涨,“中华蜜蜂活框式养殖基地” 的建设获得了明显的成效:

(1)养蜂新技术在表山乡普及开来以后,由于投资少,见效快,蜂农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截至2008年7月,建立起了表山土蜂蜂蜜生产效益农业示范基地,培育蜂蜜特色产业,组织了表山农民养蜂专业合作社,并在县城设立了蜂蜜销售门市部,形成了蜂蜜培训、生产、收购、销售一条龙,养蜂3250箱,比

起老法桶式蜂法,每箱蜂年增加收入410元,使蜂农迅速获得了经济效益,取得了显著成绩。该项目初始资金已达到22万元,养蜂合作社在4个月后即销出蜂蜜10万元,获利6万元,部分蜂农年收益达2-4万元,初步经济效益已达80余万元。每户蜂农平均年增收益为8400元,最高者达4万元。有一位残疾青年,因技术掌握得法,不断扩大养蜂规模,不仅能自食其力,还成了当地的养蜂大户。

(2)建立了销售网络,解决了农民卖蜜难的后顾之忧。基地在县城成立了1个蜂制品销售总站,7个销售分点,近一年来,销售额达300万元。

(3)养蜂基地的建设,增加了750多人的就业机会,缓解了农村富余人员就业问题。

(4)技术培训工作成果卓著。李卫旗带领基地对表山、潘坑、溪口、大岙、岩坦、大箬岩等13个乡镇的农户进行了养蜂新技术的宣传和培训,举办了28期养蜂新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已达1200多人次,分发培训资料4000多份,对每位学员都进行了登记造册,以便跟踪服务。培训工作获得了热烈的反响,培训现场上每次都座无虚席,甚至教室门外都站满了渴望脱贫的农户。在咨询台前,农户们争先恐后地提问和索取技术资料,其情景使项目组成员深受鼓舞和感动。

(5)表山蜂蜜品牌效应也初步显现,目前已成功地获得2个注册商标。因为表山蜂蜜采自百花,具有原生态、无污染、口味佳、营养丰富等特色,产品推销到永嘉、温州等7个市县,甚至杭州的消费者都慕名前来购买,设在县城的专业门市部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在温州市农博会上,该产品深受用户欢迎,一日售出9万元产品,受到现场市、县政府领导的赞扬。

(6)表山蜜蜂农业示范基地的建设获得了上级的好评。2006年度,在永嘉县的40个农村专业合作社中,表山蜂蜜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县唯一的“温州市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温州市龙头企业”,该合作社社长郑贤盛也被评为该县3个“温州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先进管理工作者”之一。

(7)由于“中华蜜蜂活框式养殖基地的建设”项目成果显著,该项目内容在2007年继续被推荐为省科技特派员项目。三年来,李卫旗为表山蜜蜂养殖基地争取到省科技特派员经费31万,通过其它项目途径争取到科技扶贫经费71万。

2007年6月,当表山乡的干部和农民获知李卫旗的一年特派员任期已满,可以离开表山回杭州时,一再流露出挽留之情。李卫旗自己也觉得蜜蜂活养殖基地工作刚上轨道,农民致富刚开始有了起色,自己的扶贫工作经验有了初步积累,很想在表山继续工作一段时间,打开新的脱贫致富局面,于是主动向有关部门提出在表山续任特派员工作的要求并获得了批准。

2007年7月起,李卫旗帮助表山养蜂合作社在初获收益的基础上,自发集资50万元,并获得省农业厅的50万元资助,对养蜂基地进行追加投资。在经营思路上李卫旗提出了 “多元经营,扬长避短,利用优势”的方针,利用表山的地域特点,重点打造山羊、蜂蜜、农家酒三大基地。因为表山地广草盛利于养羊,林密花多适合养蜂,水好米优能酿好酒。一个农民每养一箱蜂或养一只羊或酿一缸酒,均可增收300元。根据自己微生物发酵专业的知识,李卫旗建议以当地优质高山泉水为水源,优良的山地大米为原料,发挥当地村民素有酿造天然农家酒的特长,进行规模化的“农家酒”生产,并开始迅速开始实施,以初见经济效益。在表山工作的三年期间,李卫旗因扶贫工作出色而连续被评为县、市、省级优秀科技特派员。

今后,表山乡农民将以养蜂业为基础,利用表山乡是 “全国环境优美乡”

用这一资源,发挥当地优质水源蜂蜜旅游风景等天然资源优势,带动“农家酒酿造”项目,开发“农家乐旅游”等内容,使养蜂合作社的单一经营进入多元经营,在下一年进入新一轮的富民发展程序。

第二篇:档案为“三农”服务

梨林镇是济源市的东大门,全镇土地面积44.1KM2,总人口41004人,辖有45个行政村。几年来,我镇档案工作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围绕农村工作中心,立足直接为“三农”服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主动做好档案的接收、归档和利用工作。截至2003年,全镇共归档卷。按规定移交进馆卷。我们的主要做法

是: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识。农村档案理所应当为“三农”服务。但是,在以前我们这种观念不强,认识模糊,未顾及留下档案是向历史负责的表现,没有安排专人管理档案。随着农村工作的全面开展,农村社会的不断进步,“三农”对档案工作的需求日益迫切。引起了我镇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镇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镇长任组长,镇党政办公室负责人任副组长,同时明确村会计为行政村档案员。我们强化了对档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知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充分认识到:农村档案工作既是“三农”的需求,也是我们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实从思想观念上实现了从“要我抓”到“我要抓”的转变。我镇对档案工作进行专项整治,取得成效后,摆上议事日程,长抓不懈。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转变观念,提高档案意识的结果。

二、加强学习,提升素质,确保农村档案工作扎实开展。农村档案是农村工作的真实写照,做好农村档案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我镇着重从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入手,提高职业道德和为民服务本领。一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强化职业道德修养。二是认真组织学习《档案法》、《档案条例》和《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等法律法规,对各村、企事业单位档案员集中培训,使他们熟悉专业知识,基本掌握档案接收、收集、整理、归档等实际操作。使全体档案员业务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三、健全制度,规范操作,努力抓好农村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档案立卷归档是我镇档案工作的重头戏。对此,我们下了一番功夫,健全制度,规范操作。一是组织制定《后溪镇党委、政府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镇两委及档案员职责和档案工作机制。二是组织制定了包括档案管理、归档、利用、保密和借阅在内的五项制度。三是调整充实镇村及企业单位档案员队伍。四是先镇机关后村、企,先领导后干部,先易后难,逐步推进。清理了镇领导和相关人员在公务活动中获得的帐外文件,清理了镇机关积存40多年的文书资料。清理中,我们面对的是镇机关各部门历年积存资料,大部分材料零散,纸张灰尘满面,有的甚至发酶、蛀虫。我们的档案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废寝忘食、任劳任怨,主动放弃午休和双休日,苦战三个月,对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和其他档案进行分门别类,整理归档,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还采取了分批集中和下村、下企业蹲点的办法,组织村企按照规定要求整理归档。完成了10个行政村和4个乡镇企业立卷归档工作。

四、注重档案室管理,为我镇“三农”工作提供优良服务。开展农村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三农”服务。我们在抓好全镇档案立卷归档的同时,十分重视档案的安全管理和有效利用。我们坚持突出以落实档案“八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档案安全不丢失,档案保密内容不泄漏。档案员认真落实工作日温湿度登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几年来,我镇档案室共查档147人次,为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利用档案发挥了应有作用。如我镇规范建档后,农村基层党建、经济、计生、综治等五项工作档案门类齐全,内容较为完整,为综合考核和单项考核提供了依据。我们利用婚姻档案,按规定拒绝浒井居委会一对夫妇生育二孩的申请。我们利用文书档案为后安村一村民解决农用车牌年审问题。我们还利用土地延包合同,解决了崎沟村一渔池纠纷引发的诉讼。我镇档案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发挥了一定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清醒看到:我镇开展的档案工作还不全面、不深入、不平衡。与现代化档案管理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决心在镇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实效,更好地抓好农村档案工作,更优质地为“三农”服务,努力促进我镇档案工作上新台阶

第三篇:档案为“三农”服务

档案为“三农”服务

梨林镇是济源市的东大门,全镇土地面积44.1KM2,总人口41004人,辖有45个行政村。几年来,我镇档案工作在镇党委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围绕农村工作中心,立足直接为“三农”服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主动做好档案的接收、归档和利用工作。截至2003年,全镇共归档卷。按规定

移交进馆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农村档案工作的意识。农村档案理所应当为“三农”服务。但是,在以前我们这种观念不强,认识模糊,未顾及留下档案是向历史负责的表现,没有安排专人管理档案。随着农村工作的全面开展,农村社会的不断进步,“三农”对档案工作的需求日益迫切。引起了我镇领导的高度重视,成立镇档案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镇长任组长,镇党政办公室负责人任副组长,同时明确村会计为行政村档案员。我们强化了对档案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知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充分认识到:农村档案工作既是“三农”的需求,也是我们农村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实从思想观念上实现了从“要我抓”到“我要抓”的转变。我镇对档案工作进行专项整治,取得成效后,摆上议事日程,长抓不懈。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转变观念,提高档案意识的结果。

二、加强学习,提升素质,确保农村档案工作扎实开展。农村档案是农村工作的真实写照,做好农村档案又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我镇着重从档案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入手,提高职业道德和为民服务本领。一是坚持政治理论学习,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强化职业道德修养。二是认真组织学习《档案法》、《档案条例》和《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等法律法规,对各村、企事业单位档案员集中培训,使他们熟悉专业知识,基本掌握档案接收、收集、整理、归档等实际操作。使全体档案员业务实践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三、健全制度,规范操作,努力抓好农村档案的立卷归档工作。档案立卷归档是我镇档案工作的重头戏。对此,我们下了一番功夫,健全制度,规范操作。一是组织制定《后溪镇党委、政府档案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镇两委及档案员职责和档案工作机制。二是组织制定了包括档案管理、归档、利用、保密和借阅在内的五项制度。三是调整充实镇村及企业单位档案员队伍。四是先镇机关后村、企,先领导后干部,先易后难,逐步推进。清理了镇领导和相关人员在公务活动中获得的帐外文件,清理了镇机关积存40多年的文书资料。清理中,我们面对的是镇机关各部门历年积存资料,大部分材料零散,纸张灰尘满面,有的甚至发酶、蛀虫。我们的档案员,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精神,废寝忘食、任劳任怨,主动放弃午休和双休日,苦战三个月,对文书档案、会计档案和其他档案进行分门别类,整理归档,取得了显著成绩。我们还采取了分批集中和下村、下企业蹲点的办法,组织村企按照规定要求整理归档。完成了10个行政村和4个乡镇企业立卷归档工作。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注重档案室管理,为我镇“三农”工作提供优良服务。开展农村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三农”服务。我们在抓好全镇档案立卷归档的同时,十分重视档案的安全管理和有效利用。我们坚持突出以落实档案“八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措施,确保档案安全不丢失,档案保密内容不泄漏。档案员认真落实工作日温湿度登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几年来,我镇档案室共查档147人次,为领导机关和人民群众利用档案发挥了应有作用。如我镇规范建档后,农村基层党建、经济、计生、综治等五项工作档案门类齐全,内容较为完整,为综合考核和单项考核提供了依据。我们利用婚姻档案,按规定拒绝浒井居委会一对夫妇生育二孩的申请。我们利用文书档案为后安村一村民解决农用车牌年审问题。我们还利用土地延包合同,解决了崎沟村一渔池纠纷引发的诉讼。

我镇档案工作取得一定成绩,发挥了一定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还清醒看到:我镇开展的档案工作还不全面、不深入、不平衡。与现代化档案管理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决心在镇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工作实效,更好地抓好农村档案工作,更优质地为“三农”服务,努力促进我镇档案工作上新台阶

第四篇:创先争优活动汇报材料:创先争优谋发展 科技服务促三农

创先争优活动汇报材料:创先争优谋发展 科技服务促三农

创先争优活动汇报材料:创先争优谋发展

科技服务促三农

自XX年7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党委在农业部和院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所“一个中心、三个基地、五大学科体系”的发展战略目标,团结带领全所广大党员干部和全体职工开拓创新、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成绩和亮点

以能力建设为抓手,促进班子战斗力不断增强

1、抓理论学习。所党委高度重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坚持中心组学习制度,不断提高班子成员的政治思想素质和理论修养。按照上级党组织的部署,所党委带头学习,带头谈体会,确保学有成效,有力提高了领导班子的理论水平、政治素质和执政水平。多次举办党课学习,易克贤书记/所长亲自上课或邀请专家讲课,介绍党的理论知识、所“十二五”发展规划、国家关于“三农”和热带作物发展的大政方针,提高了党员干部的认识水平。

2、抓基层组织建设。我所按照有利于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创先争优活动与科技服务有机结合,有利于创新和谐文化建设的原则,重新组建3个党支部,将党委委员配置到各支部,使每个支部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两年来,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所党委被海南省直工委评为XX-XX先进基层党组织,第一支部被评为先进基层党支部,易克贤书记和黄贵修副书记分获“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胡美姣党委委员获“模范党支部书记”称号,谢艺贤研究员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刘奎副所长获“五四青年奖章”,金启安和张红燕夫妇获“文明家庭”称号。

3、抓作风建设。先后制定和出台了所党委工作规则,明确了所党委会、党委扩大会议和党政联席会议等重要会议制度;通过党委例会制度、民主生活会、职代会和重大事项公示制度,不断推进民主集中制建设。

4、抓责任落实。明确了领导分工及工作职责,梳理推出党政10项重点工作,落实到人,使所的决策和工作部署得到贯彻落实,做到每件事有责任主体,有力地提高了党的战斗力和班子的执行力,确保了所的工作计划、重点任务和公开承诺落实到位。

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促进管理机制日趋完善

按照“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研究所制度,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成效,是所党委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

1、抓制度建设。完成了党委工作规则、党支部工作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汇报制度等党建规章制度15项;完成了所工作规则、综合管理、科技、财务、人事、分配、开发管理等方面行政制度41项,有效提高了各项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完善了“决策、管理、执行、监督”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做到政令畅通、执行有序、保障有力。

3、抓廉政防控体系建设。依据各项重要工作环节,进行廉政风险点分析,制定防范措施,建立了廉政防控体系。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为着力点,召开廉政警示教育大会,传达部、院党组廉政警示教育会议文件精神,组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迟来的忏悔——李洋系列案件警示录》。近三年来我所党员干部廉洁自律情况良好,没有发现腐败现象。

4、抓群团工作机制建设。通过个别交流、座谈、会议和重大事项咨询等多种形式,不断完善群团工作机制。紧紧依靠工会、团委、妇联、职代会,团结致公党、农工党、九三学社、民盟等民主党派成员,充分发挥好群团的参政议政和监督作用。如,选用致公党中央委员黄俊生同志为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农工党党员彭正强同志为所工会主席,为全所齐心协力构建和谐发展研究所创造了良好的氛围和基础。

以增强科技内涵为抓手,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1、抓顶层设计。一个研究所如果没有一个科学的发展定位,所有工作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党建工作也无法落到实处。因此,所党政领导班子经过认真研究分析,提出了在“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一个中心、三个基地、五大学科体系”的发展定位和战略目标,即建设一流的热带农业环境与植物保护科技创新中心,建立海口科技创新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儋州成果转化与科技服务基地、文昌科技试验与成果展示基地,重点建设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入侵生物学、农药学、环境生态学等5大学科体系。并组织专家认真研究植保、环保学科发展趋势,结合热带作物种植情况,超前规划所“十二五”发展战略,科学编制了我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

2、抓重大科技项目和成果。XX年,我所在重大科技项目和成果产出上均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在研项目157项,有9项成果分别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奖和科技成果转化奖,其中“利用寄生蜂防治重大入侵害虫椰心叶甲的研究与应用”成果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全年发表论文185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22篇,提交专利申请19项,其中4项已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在XX年全院单位绩效考核中名列第一。XX年科技创新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共组织申报各类国家、部省级科技项目70余项,获立项项目40余项,截止目前获批总经费超过XX万元;共结题或验收项目68项,鉴定成果6项;7项成果获院科技成果奖,5项成果获海南省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4项。

3、抓重要科技机构、平台建设。申报并获批“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儋州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组织开展了“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态农业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影响评价与风险分析研究中心”两个院级平台的专家论证工作,推动了两个院级平台的建设;加强海南省植物流动医院热科院环植所专家站的建设工作,利用该专家站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活动。

4、抓人才队伍建设。坚持“人才强所”战略,坚持把引进高层次人才、紧缺专业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重点。XX年以来,引进各类人员36人,其中博士和副高级以上人员25人。特别是XX年从美国哈佛大学、德国基尔大学,加拿大拉瓦尔大学引进了3名教授级高层次创新人才,有力地促进了我所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目前,所本级职工11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1名,占37.3%;具有中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比例超过74.6%;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5名,具有硕士学位人员38名,硕士以上的科研人员比例达到73.73%;拥有13个学科的硕士/博士生导师31名;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5名,站长1名;农业部公益行业专项首席科学家2名,科技支撑计划首席专家1名。

5、抓科研条件建设。重点推进所海口科研大楼和文昌试验基地建设。目前海口科研大楼主体工程基本完工,预计春节前科研主体转移到海口。正在进行文昌基地建设初步设计与概算、施工图审查、规划报建和地面清理等工作,很快开工建设。

以文化建设和民生工程为抓手,促进和谐研究所良性发展

1、抓创新文化建设。全面推进以“卓越(Excellence)、激情(Passion)、坚持(Persistence)、创新(Innovation)”为核心价值的有环植所特色的创新文化建设,增强了凝聚力,树立了环植人团结奋进的崭新精神风貌。通过各类体育、文艺等活动增加了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配合院工会,与兄弟单位合作,成功举办了趣味运动会、文艺晚会、羽毛球比赛等活动,融洽了内部关系,加强了业务交流。精心组织所党员干部职工参加红歌颂党晚会,积极为职工提供强身健体场所,深受广大职工的欢迎。关心离退休职工,召开了退休人员座谈会,为他们排忧解难,主动向退休人员汇报所的工作进展,定期向退休人员寄送工作动态。

2、抓民生工程。千方百计为群众分忧解难,办实事办好事。如认真调研并草拟了在职职工绩效工资发放方案,稳步提高广大职工的福利待遇;落实职工在职培训管理办法,妥善解决在职攻读博士有关历史遗留问题,认真核算并兑现了XX-XX年在职培训人员押金返还、生活费发放等遗留问题;认真做好职工住房补贴发放工作;认真处理安置人员待遇、工作及生活保障等方面工作,保证了全所稳定局面。

3、抓宣传影响力建设。认真贯彻落实王庆煌院长关于“宣传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重视新闻宣传对科研工作的巨大舆论推动作用”等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创新宣传工作机制,制定和出台了XX年宣传工作方案,建立宣传网络,明确宣传重点,及时宣传研究进展,树立先进典型,精心策划主题,搭建宣传平台,取得良好效果。每2个月制作一期所内宣传栏,定期编印《工作动态》、《服务三农简报》、《创先争优工作简报》等材料。XX年在《海南日报》、《光明日报》、农业部网站上刊登所相关工作新闻近十篇,在院网站发表新闻70余篇,升级和丰富了所门户网站。

以“双百”行动为抓手,促进科技服务成效显著

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仅体现在实验室里,更应落实到服务三农、服务田间地头的具体行动上。XX年我所以党支部和党员为骨干相继开展了“百名专家兴百户”、“城乡互联创先争优”、“抗风救灾、恢复生产”等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1、抓“双百行动”。今年上半年,根据所科技优势和学科特点,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中部市县农民增收行动和我院有关科技服务的工作部署,经过认真研究,创造性地开展了“百名专家兴百户”的大型科技行动,组织了近百位专家联系海南近百个农户进行重点帮扶,签订了帮扶责任书,要求责任到人,狠抓落实并长期坚持,并将专家的科技入户工作作为评优的一项重要指标,发挥“做好一户带动一村辐射一镇”的作用。“行动”开展以来,我所专家安排了300余次上门指导、电话咨询、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帮扶行动,有效地帮助农户认清发展优势,提出了针对性强的意见和建议,支持了部分农资,促进了农户致富,促进了中部市县农民增收。目前,我所“百名专家兴百户”专门网页已开通,促进了专家与农户的及时沟通。陈成副省长高度肯定了我所启动“百名专家兴百户”科技行动,希望我所坚持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取得实效,并要求认真总结这一做法,发扬光大。

2、抓服务海南冬种瓜菜病虫草害专项行动。9月22日,我所负责组织的服务海南冬种瓜菜病虫草害防治专项行动在屯昌县新兴镇正式启动,并成立了由46名专家组成的病虫草害专业防控队。通过以点带面,全力支撑海南冬季瓜菜的生产,安排病虫草害防治专家现场指导、及时发布灾情预警信息,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确保海南作为全国冬季菜篮子的稳定供给。为此,陈成副省长专门批示“科技行动开展得好,有措施、有行动、有成效”。

3、抓科技救灾专项行动。今年第17、19号强台风“纳沙”与“尼格”在国庆节期间相继登陆海南,给海南农业生产带来重大损失。我所迅速动员,科学组织,成立“防风救灾”指挥部,领导干部坚守一线,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组织广大职工对办公区域行道树、断枝落叶、试验大棚等进行清理,对室外实验设备进行加固。同时,派出15批次近百名专家到儋州、海口、文昌、屯昌、琼中、昌江、东方和湛江遂溪等地开展灾情调查,指导救灾;紧急调剂一批农资送到农民手中,为恢复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10月18日,与儋州市政府合作,在木棠镇举行冬种瓜菜病虫害防治技术培训班,儋州市各乡镇的100多名农技人员、农户代表参加了培训,欧阳顺林副书记、儋州市张广英副市长亲临培训班讲话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4、抓“城乡互联”。所党委积极响应儋州市开展“城乡互联

创先争优”活动的号召,与木棠镇木棠村党支部结对,安排专家到该村指导生产,邀请木棠镇领导和农技人员、农民到所参观座谈。赠送党建和科技图书1000余册,支持该村建设农村图书馆。“纳沙”强台风过后,我所专家第一时间赴该村了解灾情,指导生产。

二、主要经验

我所把创先争优活动作为党委工作的重中之重,领导干部身体力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经验如下:

1、党委高度重视是前提。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实现党的执政使命的内在要求。通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广大基层组织和党员深化对党的认识至关重要。我所党委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作为学习重点,带领广大党员通过学习践行党纲党章,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一步深化对世情、国情、党情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增强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进一步增进对党的感情,把党始终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进一步增强先进意识,始终保持先锋队的本色,做到完成工作任务干在前面,开拓创新闯在前面,团结协作做在前面,名利地位让在前面,营造学先进、比先进、赶先进的浓厚氛围;进一步增强组织纪律观念,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为增强党组织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干事创业、谱写美好生活新篇章作出应有贡献。

2、实现科学发展是核心。发展是硬道理。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着眼点和落脚点,就是要以实现科学发展任务为中心,在为科学发展增动力、人民群众得实惠、基层党建上水平方面取得新的实效。我所党委突出抓住“发展”这一主题,认真分析所存在的问题、发展的优势和学科发展的趋势,充分运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制定科学的发展思路、规划、措施,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使之在创先争优活动中长期坚持、逐步落实,让干部职工实实在在看到了发展,看到了单位的成长,增强了单位的凝聚力、向心力、自信心和荣誉感。所党委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引导党员模范带动群众完成各项任务,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科学发展资源,把党的建设成果转化为科学发展成果。

3、明确工作重点是抓手。研究所的工作重心是科技创新,是服务三农。所党委、所领导班子组织广大职工参与所发展思路大讨论,明确工作重点,提出了XX年重点工作计划、党委重点工作计划和十大重点工作,并对各项重点工作提出了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责任部门、责任人和完成时间;同时,借助宣传,做到人人尽知,形成了良好地工作氛围。

4、加强制度建设是关键。制度建设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和规范党政管理的关键。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长效机制,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才能提高管理工作的水平和成效,确保整个研究所快速有序的发展,真正建成“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一流研究所。

5、促进干群和谐是保证。创先争优活动既是全体基层党员的创造性实践活动,也是党联系和吸引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实践活动。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我所党委以人为本,相信群众、依靠群众,问计于民,注重倾听民声,集中民意,把人民群众的愿望与要求变成党内创先争优活动的内容,又把创先争优活动的方案和内容拿到群众中听取意见,集思广益,吸引群众参与,欢迎群众监督。

第五篇: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

文章标题: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

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

我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是保证本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先后在绿色食品、制药技术、旅游管理等专业中开展了产学合作教育,在培养特色高职人才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形成了“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下

一页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

文章标题: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

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实训就业相关联、岗位就业零距离”的人才培养模式。各专业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专业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院现设有管理、财经、计算机、养殖、绿色食品、制药、机电等7大专业群体,现有国家级教改试点专业一个,省级教试点专业两个。

一、发挥优势,面向“三农”,服务地方,设置农科类专业,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学院领导首先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了面向“三农”、服务地方,为农村培养实用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省委省政府“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和黑龙江农业主辅换位的发展战略,依托自身的科技优势和教育优势,设置了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园林花卉、园艺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畜牧兽医、绿色食品加工技术等专业,既培养了高职学生,也开展农业科技服务和培训,形成了“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新“三农”特色。

(一)依托农业科技优势,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训练学生技能,示范给农民看

以产业化经营方式建立校内农科专业实训基地,依托科技优势在基地建立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展示现代农业技术,使教学效果、经济效果和社会效果同步提高。学院先后投入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

文章标题: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

300万元建立起了集良种繁育区、设施农业区、农科教综合实训楼、畜牧养殖基地为一体的综合性科技示范区。美国提子及蟠桃在我院温室栽培引种成功,棚室无公害蔬菜、新奇特蔬菜生产吸引了周边农民前来学习参观。花卉、园林绿化苗木、果树苗生产等除为学院绿化提供苗木外,每年还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绿化苗木。农科教综合实训楼,内有保鲜库,可进行各种果蔬的贮藏保鲜,进行反季节销售,可显著提高农产品生产的经济效益。组织培养室,进行马铃薯脱毒薯生产和草莓、蝴蝶兰组织培养等生产项目,每年可向社会提供马铃薯脱毒薯10万公斤,并为周边提供大量的草莓脱毒苗。畜牧养殖基地,包括奶牛场、种蜂场、畜牧兽医指导站。奶牛场有奶牛40头,每天提供鲜奶500公斤。种蜂场除满足教学需要外,在牡丹江市地区还起到了养蜂技术示范作用,提高了牡丹江市400多养蜂户共4万多箱蜂的管理技术,使经济效益每年增加20多万元。畜牧兽医指导站除为教学提供实训基地外,更多地为社会提供养殖及疫病防治技术服务,使周边10多个大型养殖场和近百家养殖户提高经济效益近20万元。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各项生产技术水平完全适应目前农村的现实,农民学得来、用得上,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

(二)送科技下乡,传授实用技术,带领农民干,吸引农村生源

坚持为农业、农民、农村服务的宗旨,组织教师采取科技承包、技术合作、咨询指导等形式送科技下乡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先后对我省东南部地区六个县(市)的30个乡镇中的200多个村屯进行科技服务,同时也吸引了农村生源进入我校。

1.科技承包。以水稻专家李钟学老师为组长的水稻组从1991年起在宁安、穆棱等地连续10年承担了省丰收计划集团承包任务。在基层连续举办了67期培训班,培训农民技术员6370多人,并坚持经常下乡指导水稻生产。水稻组在指导农民生产的同时,选育适于本地区栽培的优质稻新品种,经过近十年的努力,终于获得成功,适合高寒地区栽培的早熟优质水稻新品种“农粳1号”于2003年初通过品种审定。承包组获集团承包一等奖五次、三等奖一次,获农业丰收计划一等奖一次、二等奖八次、三等奖一次。

养殖系在宁安、海林、东宁、密山等市县及851农场举办养

牛、养猪及养蜂技术培训班15期,共培训1000多人。养殖系还以技术合作方式参加饶河县创办的国家级东北黑蜂自然保护区建设工作,以黑龙江省养蜂协会温春咨询服务站的身份为当地进行养蜂技术咨询服务,每年召开协会年会,以会代训近百人。畜牧兽医站负责周边地区养牛、养猪、养羊户的技术指导和疫病防治,辐射面为学院周边三县11个乡镇近百个饲养户、10个

饲养场。

2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技术指导。绿色农业系还组织成立了咨询指导组,每年确定10个乡镇为技术服务点,从整地到秋收,按季节定期到现场进行查看指导,并设立了咨询服务电话。同时也分期分批的组织学生到服务点进行实习。

3.科技三下乡。连续多年参加当地市委市政府和省农委组织的科技三下乡活动,为农民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内容包括大田农作物丰产技术、马铃薯及草莓等脱毒苗组织培养技术、新菜特菜种植技术、高寒地区提高养蜂效益技术、绿色食品生产规程、农村政策法规咨询、蔬菜保鲜技术、优良树种繁育技术、家畜饲养防疫技术等。多次被省市有关部门评为科技三下乡先进集体。

4.参与地方共建活动。积极参与牡丹江市温春镇党委开展的“建、争、带”活动:建立和延伸农村服务区;争当为“三农”服务先进党委;带动农村加快奔小康的进程。学院参与此项活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指导,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科技明白人、流通领域的经济人。帮扶对象是温春镇的新立村、共荣村。通过参与活动,已使两村在经济建设方面发生了较大变化,也为学院进行职业教育建立了实训基地。

(三)为农民搞经营咨询,帮助农民赚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以经济贸易系和财务管理系为主导,深入农村,开展农业经营、法律咨询、经济核算等方面的服务,指导农民开展经营活动,帮助农民理财赚钱。

(四)实施“村村大学生”计划,培养农村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人才

为了落实黑教高[2003]309号文件和黑教联[2004]3号文件精神,搞好“村村大学生”培养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专科层次乡土人才,我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大胆改革,基本形成了以实用技术和应用能力为主的教学模式。

1.针对“村村大学生”的特点,构建具有“村大”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农村生产实际,组织农业技术推广专家、农业科研专家、农业行政管理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组成相关专业的教学指导委员会。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农村实用人才需求调研和农民急需的实用技术调研,确定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达到培养的学生在农村真正能够“用得上,留得住”。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2.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实行两年六学期弹性教学制度。在制订村村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时,我们对农村各季节情况进行了调查,按学生的要求制订了两年六学期弹性教学制度。每年分三个学期授课,在农忙季节学生到农村进行实践和社会调查,其余时间回学院学习。

3.优选教学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兼职教师授课,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我们采取了与牡丹江农业科研所横向联合、资源共享,发挥技术和教学的双重优势。经过整合壮大了师资队伍。专业教师由20人增加到40人,本年牡丹江农科所有五位副研究员承但“村村大学生”班的专业课教学任务,把先进实用技术直接带入课程,深受农民大学生的欢迎。

4.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际,调整专业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村村大学生专业课教学内容的特色是以实用技术为主体,采取纵横交错的教学体系,建立了以实用技术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如果树栽培分为仁果类、核果类、浆果类,各类内容每周2学时平行教学,每类内容作为一项技术实行纵向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果树课程先概论、后各论的课程体系;作物栽培技术、经济作物和蔬菜栽培技术在授课过程中也打破了传统的课程体系,按生产季节安排课程内容,使学生学得会、用得上,在学生回家实训期间即可指导生产。在专业课教学方法上采用实践操作为主,课堂教学为辅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教学模式。如蔬菜育苗、定植、管理等都是在田间授课。

5.建立专业师生合作课题组,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在村村大学生培养中的作用。针对农村大学生的特点,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绿色农业系和养殖系利用学院高科技示范区,在村村大学生中建立了十三个专业教师与学生合作课题组,如元葱栽培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

文章标题: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

术组、棚室蔬菜生产技术组、马铃薯脱毒技术组、良种繁育技术组、花卉养护技术组、蔬菜保鲜技术组、家畜繁育改良技术组、奶牛生产技术组、家畜饲料配方及加工技术组、家畜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组等。

6.跟踪服务。跟踪服务是我院一惯的做法,对村村大学生的跟踪服务在入学后就开始了。部分学员家里或村里正在养猪、禽、牛、羊等。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利用双休日的时间,专业教师就亲自到现场解决问题进行指导。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二是培养了学生服务农村、扶持农民的意识。

二、产学研互动,灵活设置专业,培养“零适应期”高职人才

(一)对准市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只有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行业和企业需求为参照基准,经过不断优化和完善,才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为了搞好专业设置与开发,我院首先成立了由专业所属的行业专家、企业实际工作人员和专业课程教师组成的相关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学校新专业设置和老专业改造出谋划策。在专业设置中,必须始终坚持专业设置的组织方式固定、能力构成明确、有特定的职业入门资格和较强的社会职业组织性、系统化的职业知识、能提供独立的服务、具有专门的职业道德等标准。<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为了保证培养“零适应期”人才,从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开始就要深入研究如何设计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实验实训模式等问题,保证“零适应期”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广泛而深入的人才需求调研和岗位工作调研,了解企业对岗位人才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确定各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通过科学的分析和研究,构建各专业人才的理论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使二者相互渗透,有机结合,进而形成“零适应期”人才培养方案。

(二)产教结合,创办制药类专业,培养特色药业人才

学院按着产教结合、实业兴学的办学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校办制药产业,促进药类专业的建设与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围绕专业办产业,办好产业促专业”的特色道路。

1、围绕专业办产业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依靠专业优势来发展校办产业,以校办产业创造的经济实力和实践教学条件支持学院教育事业发展,是我院对产教结合、依托专业兴办产业的一贯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院从60年代末,依托畜牧兽医专业,利用药理实验室创建大输液药品制剂室起步,到2000年与北京双鹤药业强强联合,组建牡丹江温春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简称春鹤药业),开创了以校办企业——春鹤药业为主体,以印刷厂和纸箱厂为辅助的校办产业群。作为校办产业主体的春鹤药业,现已发展成为拥有资产近亿万元、占地4万平方米、厂房2万平方米、员工700名、药品生产线8条的中型企业。

2、办好产业促专业

(1)依托校办制药产业兴办制药类专业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我院依托校办产业群体的技术和实训条件优势,创办制药类专业,成为学院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从1998年创建化学制药工艺专业开始,到2004年为止先后创建了制药技术、生物制药、中药制药、中草药资源、执业药师、药品营销等6个专业9个专门化方向。现有全日制高职在校生1300人,中职在校生260人。制药类专业已经成为我院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热门专业。

(2)依托产业优势,安排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

学校依靠校办产业的技术优势和实训条件,组织制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活动,采取了前校后厂、岗位试就业与岗前实训一体化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培养社会紧缺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

制药类专业实行“双元制教学”。制药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在校办企业实习、顶岗实训,可以受到制药技术所有环节的规范化操作训练,全方位提高应职能力。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能以企业员工的身份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和营销活动。他们与技术员一起深入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以师傅带徒弟方式进行指导,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制药生产技术和操作规程,完全达到上岗工作的要求。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为非药类专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实践教学条件。我校的校办产业,从建立之日起,一直承担着接纳相关专业实践教学的任务。特别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通过在校办企业实习,可以受到经营管理工作所有环节的规范化操作训练,全方位提高应职能力。例如,1999年初,校办药厂接纳了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学生以业务员的身份直接参加企业的营销活动,他们与老业务员一起深入目标市场,在其指导下,独立承办产品营销业务。既使学生掌握了推销技能技巧,又促进了企业销售。在为时四个月的实习中,该班学生共为企业实现销售额50多万元。每名学生实习结束时都结合实际写出了具有较高水平的毕业论文,并得到了一定数量销售提成奖金,创造了产教结合、经济效益和教学效果同步提高的范例。

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实践锻炼基地。学校30岁以上的制药类和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师几乎都有直接或间接参与校办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的经历。这种参与,一方面有益于教师参加实践,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有益于校办企业借助教师们的知识优势,较好地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复杂问题,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产教之间相得益彰。

(3)依托产业拓宽办学思路。结合产业办专业,利用产业安排学生就业,以出口拉动入口,是我院办学的又一重要举措。学院已于北京双鹤集团总部签订了共建制药类高职专业协议。双鹤集团总部投资1000万元,与学校共建制药类高职专业,为遍布大江南北的双鹤药业集团子公司和集团总部培养高质量的高等应用性制药技术、企业管理和药品营销人才,使我院制药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在双鹤集团所属的23个子公司中选择就业岗位。以该种模式推动职业学院建设,既能够满足我省北药开发战略对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的紧迫需要,又可以为我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闯出一条新路子。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实践证明,产教结合、实业兴学,是职业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产教结合的成功,昭示了一个能为人们普遍接受的道理:一所能办出知名企业的学校,一定能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

(三)紧密结合行业需要,开展“订单式”教育,灵活设置社会急需的专业

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学校与企业结合是保证办学特色的又一重要条件,因此,不断加强合作,先后在制药技术、旅游管理、绿色食品等专业中开展了产学合作教育,形成了特殊的“产学合作、实训与就业相结合”的实训基地体系。学院与北京双鹤药业集团、多多集团晨星药业公司、牡丹江三阳药业公司、牡丹江市友博药业集团、黑宝药业集团、桂林阳朔山水旅游公司、桂林旅游总公司、上岛咖啡集团、黑龙江省响水米业集团等多家企业密切合作培养特色人才。学院以企业专家和管理专家为主体,在校内外基地,针对实际工作岗位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与实际顶岗训练,使学生在没有出校的时候就掌握了较强的岗位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也了解了企业情况、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实现了“零适应期”教学和“零距离”就业。学院与多家旅游公司开展了“订单式”合作教育,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双赢”。

(四)以“双证书”为有效载体,全面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

文章标题: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

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同时也是增强我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有效手段。因而,学校自1998年开始着手建立职业技能鉴定站,经过多方努力,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我院设立了“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152站”、电子商务师全国统一培训考试站、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15025站,国家质量认证培训中心批准我院设立ISO内审员考试站及黑龙江省“高等学校职业技能鉴定办公室”等,可以面向学生和社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和考试工作。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通过技能鉴定和考试,取得国家颁发的相关职业证书。同时,学校的每个专业都至少开设了一门相关的岗位资格证书课程,要求学生在毕业时必须拿到1个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了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和岗位工作的适应性。

三、完善专业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培养特色高职人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渐进的逐步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观念转变是否到位的问题,也有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问题;既有教学条件投入相对不足问题,也有产学合作没有进入到更高层次合作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积极面对,采取措施加以认真解决。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一)转变观念,走全方位的产学合作教育道路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若仅仅停留在企业提供实训场所、参与指导实训等层面上,不能深化产学结合内涵,就很难实现办出特色的目标。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引导管理人员和教师深入研究高职高专教育教学规律,在更深层次上去理解产教结合、产学合作的意义,不断拓宽合作的领域,使培养的人才更具特色。学校要通过产学结合这个重要途径,大力吸收社会的物质资源和智力资源,增强办学活力,积极开拓教育服务市场。使产学结合渗透到教育全过程,校企合作在教育各方面得到全方位的体现。要建立校企双方的利益共同体,即力争通过合作,实现学校、企业与社会的“多赢”。

(二)对准市场设专业,对准岗位设课程,对准实践抓教学,对准企业抓就业

从社会、行业、学院三个层面,构建招生、专业培养、就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建立“产销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

文章标题: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

。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广泛的调研和岗位分析,科学构建岗位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针对岗位工作对实践能力的要求安排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就业培训机构,构建就业网络体系。就业指导人员要经常深入研究地区、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状况和职业岗位要求,以敏锐的市场意识捕捉就业信息,并对毕业生就业进行全面指导。

(三)加大投入,建设特色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设施和校内外实训基地

学校要根据专业发展的需要,不断加大投入的力度,建设功能更加完善的校内实验体系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体系,以保证各专业特色人才培养的需要。

(四)紧密结合“零适应期”人才培养的要求,深化教学改革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为保证“零适应期”人才培养,学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建设和考试方法等方面也进行了配套改革。

1.跟踪企业,编写适合专业需要的特色教材。学校应根据各专业高职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吸收企业技术专家和管理专家参与教材的编写,编写的教材能反映岗位实际工作特点,能力培养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在教材使用上缩短学生与企业的距离。

2.进行教学内容改革。高职人才要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就必须随着行业和企业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企业需要什么,教师传授什么,学生就练会什么。只有这样,才能使培养的学生具有岗位针对性、技术先进性、职业技能性、素质综合性的特点。

3.进行教学方法改革。改变过去单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采用企业培训模式,运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采取仿真模拟等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既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的技能在对话、交流中得以提高,使学校和企业实现了“无缝连接”。

4.进行考试方法改革。考试是一个重要的指挥棒,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过去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下一页的考试形式和内容已越来越不适应以注重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综合评价学生学习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应转变传统的考试观念,树立以“能力测试”为中心的现代考试观念,紧密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培养目标,系统规划考试制度。第一,要改革考试内容,确立考试的能力导向;第二,要构建多种形式的课程考试体系,突出职教特色;第三,要建立起职业资格考核鉴定体系,实现学生的“多证制”。

上一页[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

下载李卫旗为三农提供科技服务的社会服务活动事例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李卫旗为三农提供科技服务的社会服务活动事例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 文章标题: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汇报 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 我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

    [李]迎接挑战,服务三农,稳步发展高教自考大全

    迎接挑战,服务三农,稳步发展高教自考 湖南农业大学李凡荣[摘要]积极推进自学考试向农村延伸,为广大农村培养大批“用得上、留得住”的应用型人才,既是农村经济建设的需要,也是自......

    服务三农发展活动总结

    服务三农发展活动总结 新农村新建设 齐团结谋发展7月12日,“服务三农发展”志愿服务队在xx市获xx县xx村开展“农村发展之我思我见”走访活动,并进行农业发展和国家惠农政策的......

    服务三农提形象 打造网络惠民生

    服务三农提形象打造网络惠民生——迁西县供销合作总社 迁西县地处燕山南麓、长城脚下,是一个“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纯山区。全县总面积1439平方公里,37万人口、......

    17号麻卫“三提” 活动实施方案(精选五篇)

    麻家渡镇卫生院文件 麻卫[2011] 17号 ————————— 关于印发《麻家渡镇卫生院落实 “提质、提速、提效”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 卫生院各科室: 经研究同意,现将《麻家渡......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我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是保证本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先后在绿色食品、制药技术、旅游管理等专业中开展了产学合作教育,在培......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情况汇报 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以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 我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是保证本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工作情况汇报(定稿)

    我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是保证本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先后在绿色食品、制药技术、旅游管理等专业中开展了产学合作教育,在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