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悟名师
感悟名师
反思自我
——教师培训感悟(读书交流会发言稿)
时间:2007年8月23、24日
地点:校多媒体教室
人物:学校全体教师
事件:观听教育专家(李振华、赵谦祥)报告
历时两天的专家报告为我们的新学年带来了崭新的动力,让我们从处在相对放松的假期精神状态中逐渐紧张起来,从意识上启动激发了工作的热情。虽然不是名师的现场报告,但一样接受着心灵的洗礼;虽然身处夏日闷热的环境,但内心传来阵阵清凉;虽然大部分时间还来不及做出全面思考,但留在笔记上的只字片语已经精炼的概括着名师的思想精华,日后的细细品读、实践将对自我反思与进步积累着又一深刻而丰富的可鉴之源。
一副可亲的面容、一个赞肯的眼神、一段精辟的话语、一番朴实的讲述……无不从细节中感受到名师的魅力所在,似乎遥不可及的境界,却在用着生动易懂的语言向我们娓娓道来。在这里,我想用三个主题来谈这两天的收获。
一、爱生,让学生感悟动力
做一名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李振华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证明了这句看似普通的表达,也许很多老师曾经这样告诉要求过自己,但是否真正做到了,能够做到几分,恐怕就难以作出迅速的回答了。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李老师同沂源人民的深厚感情始终让他情牵着孩子们的前途,把自己生命的大部分精力倾注在了贫穷的山区,奉献给了淳朴的革命老区人民后代,回报延续着对革命老区怀有的那份深深敬意。
师德的核心是爱学生,李振华老师这样阐述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道德准则。教师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心则没有教育,这是工作,这是职责,这是品格,这更是良心。因材施爱,因时施爱,用教师的爱去唤起学生强大的主体力量,必要的宽容也是教师博爱的体现;宽容不是无原则的袒护,而是以自身博大的胸怀去激励学生,使学生走向自律。因此,我认为,真正的爱学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把每个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孩子或者说亲人朋友。欣赏他们,找出其闪光点,给以宽容、理解,引正确的人生之路。赞美、欣赏是爱的起点,为了增强学生学习信心,提高其兴趣,老师就要注意赞扬学生前进过程中的每一点进步,若老师对学生的进步视而不见,则会打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当然,赞美学生,绝不意味着不能批评学生,不意味着放弃对学生人格修养的打磨与锻造。把温馨的话语送给学生,把热情的鼓励送给学生,把无私的关怀送给学生,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
2、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未来发展着想。尊重与严格也是爱,作为老师,你无意识的一句话,可能给他一生带来影响,而真诚的批评纵使难听也可指引他走上正确的道路。因此,你要指引他走上正确道路,要为他着想。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成功的学生,表明自己对学生成功的敬佩、赞美和追求;尊重失败的学生,表明自己对学生失败的同情、安慰和鼓励。心中有了爱才可能严格,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出于帮助而批评教育,出于关心而耐心指导和矫正,爱而有度与不失严格要求。
3、尽职尽责,爱业、敬业,有很高的理论、水平、学术水平、教学水平、实践水平,有健康的身体,有高尚、完美、博爱的心灵,具有完善的人格魅力。
老师对学生的爱有多种方式。学习成绩不好,老师的帮助辅导是一种爱;学生家庭生活有困难,老师的资助是一种爱;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好,老师的纠正教育是一种爱,等等。对学生的爱要真诚,不能虚假,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出于高尚人格的无私的爱。毋庸讳言,老师的爱,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巨大的精神鼓舞,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为他们创造进步的动力。
二、学习,让教师富有魅力
终身学习是教师在一生中对学习的永无止境的追求,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连接着文明进步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成为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楷模。
只有不断学习,教师才能准确把握现代社会的人才观,才能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准确把握来自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学习差异和发展差异,从而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也才能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教师身上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只有学习不止,才能使自己永远有新鲜的活水,才能在观念上、知识上永远站在最前沿,才能使自己的课堂灵动鲜活。这样才能更多地赢得学生的喜爱、尊重,树立教师在学生家长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为教育教学的和谐发展创造融洽的人际氛围。这样必将促进师生的共同进步发展。
三、课改,让教育充满活力
课改,教与学双向作用的复杂而又细致的过程。一直在思考,怎样的课堂才是受学生欢迎又是高效的?在学习了一部分相关的理论知识后,在实践中往往会受至于理想模式的制约而备受打击,苦于没有前进的动力和得力的指导,因此课改成为了一种形式上的模仿与照搬,在不切合实际的情况下又重新回归到较为传统的教与学,一味的追求考试成绩的同时泯灭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些也不是老师们所愿意看到的,在压力与利益之间,我们被迫鼠目寸光。
在赵谦祥老师的报告中,我似乎又燃起了对课改的一丝希望,曾经有人说,年轻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强但缺乏经验,我也曾想摆脱束缚寻找一种独特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但是种种原因这样的想法被搁置了,思考又沦为纸上谈兵的抱怨。
我们无数次的呼唤课改,但是课改路在何方?我们不会停止探索,但是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希望,我们不想迫于各种徒劳的压力而舍弃教育的重中之重。停止抱怨,因为我们年轻,这只是抱怨,因为从来没有放弃努力。
四、班主任,做学生的全职老师
做班主任两年了,回顾起来,感触颇多。
班主任是联系学生、家长和学校的核心纽带,是班级的领头人,对班级学生人格塑造起着关键作用,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成败得失。在现实教学中,我们能亲身感受到不同人格魅力的班主任会形成不同的班风,直接影响到班级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面貌,从而使他们产生不同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颇具内涵的艺术。千人千面,每一个班主任都有自己的风格,但我想说,班级工作“社会很小,舞台很大”,班主任虽是天下最小的“主任”,但责任却是相当重的,班主任任重道远,我会不懈努力,不断求索。
教师是否愿意花时间反思自己的工作,是教师是否具有专业素养的标志。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教师的专业追求、专业探索、专业提升,要靠不断的反思,教师要学会在言说和行动中思考,在反思批判中成长。自己的教育生活就是一种学术行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不断反思。这也许将成为自己需要时时温习的功课。
我愿把自己一路走来的反思提出来,与广大教师共勉。
1.激情不老
这应该成为为师品格的重要追求。马克思说,激情是人追求自己的对象世界的二种本质力量。只要生命在,激情就在。教师的激情就是要点燃学生的情绪,照亮学生的心灵。对教育的激情,应该从现在的外在表象化为内在的精神气质。不因年龄的增长,环境的改变,地位的升降.而改变。
2.读书一生
好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由三块组成,即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古典文学修养和哲学修养的不足,决定了我要以为学生生命奠基为追求,必须靠读书学习进行自身的弥补和进修,要像永不干硬的海绵一样不断地吸收和纳取。
3.宁静致远
一个好教师不全是靠培训成长起来的,更不是靠检查、,评比造就的。教师很苦很累,比如各类名目繁多的学历进修,课改通识培训,市级的、省级的甚至国家级的教学比赛压得教师喘不过气来。教师自由发展的空间,已被剥夺殆尽——整天忙着读人家的“书”,自己的“书”却没有读。这种过重的外在负担将导致“肤浅后遗症”。因此,与其忙忙碌碌,不如围绕自己的特色钻研下去,深化,细化,创造属于自己的心灵财富,在浮躁的现实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心境,并置身其中朝着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
4.以写促思
写作不仅是积累经验的一种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阅读和思考的强劲动力。因懂得这些,虽工作辛劳,文笔稚嫩,但我仍坚持用文字记录自己的教育生活,让忙碌的我不断与宁静的我进行对话,让冲动的我不断接受理智我的批判,让实践的我不断接受理论的我的提升。
5.慎独养身
个人独处,他人不知,能严格按照慎独去做,没有其他杂念,实实在在按照道德准则去做。面对荣誉,要拿得起,放得下。不要在乎别人的毁誉,而要自信自醒,打击你的力量就是前进的力量。但问耕耘,莫问收获,竭尽全力,就是胜利。可以说,慎独是最好的善待自己。
6.伸展个性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7.爱在细节
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
8.海纳百川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谁走在我的前面,谁就是我的老师,包括学生,尤其是那些老教师——敬业,博学,钻研,激情,严谨,刻苦等教育传家宝,已经成为我们“通向现在和未来美好教育境界的阶梯”,把我们引领到当今课程改革的风口浪尖上。我心中永远铭记他们,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时时记得向周围的教师学习。
9.合作同进
如果说以前的成长靠的是个人奋斗,那么新的时代与环境,强调的却是团队的力量。尤其是激烈的竞争环境,需要真正的合作。没有合作之心的人,.内心是焦躁而绝望的,也不会取得什么真正的成功。你有什么样的情怀,就有什么样的处世方式;你有什么样的期许,就有什么样的行为。因此,强调个人发展与竞争,一定要依靠环境和伙伴的合作——学会沟通、学会倾听,同行彼此理解,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以减少由于孤立而导致的个人行为。
10.海星角色
教育,不变的永远不会变,改变的必将会改变。创新不是推倒历史,更不是在沙漠上建设大厦。回顾过去是有益处的,如果我们对前人视而不见的话,我们身上的独创性不会很好地保存下来并取得快速的发展。教师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审视者、反思者、继承者,但应当永远把自己定位在是教育海洋中微不足道的一颗海星的角色——也许这是一种理性状态。
追忆“国宝教师”霍懋征 请您一路走好 读《霍懋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感 听《霍懋征爱的教育》有感 有感于霍懋征老师的四个“从来没有”
因为爱,所以懂得更多——听霍懋征老师事迹有感 学习“霍懋征先进事迹”有感:让师爱伴随我们的教育生…
观国宝教师霍懋征报告有感 读霍懋征事迹读后感 读霍懋征有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懋征的素质教育观 霍懋征《望庐山瀑布》教学实录评析 霍懋征:用爱成就事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记全国首批特级教师霍懋征 霍懋征教学事迹:46个学生写出44篇一类作文 霍懋征教学事迹:不当校长去教语文课
网站声明: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只在为网友提供资料参考之用,本站无意侵犯其它网站或公司版权,同时本站不对其所提供的内容的准确性、时效性或完整性作任何保证,对于因使用这些资料或无法使用这些资料而导致的任何损害,教客网无须承担法律责任。同时对于使用本网站链接的其他网站或网页而引起的任何损害,教客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第二篇:感悟名师
感悟名师——黄爱华老师
在“千课万人”小学数学研讨观摩会上,黄爱华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使我们深受启发、获益匪浅。这节课,是一节“老师不再唱独角戏”的数学课,它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并借助学生原有经验,唤醒了学生主动创造的激情,完整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新型师生关系和角色定位——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听黄爱华《圆的认识》一课有感 刘佳
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初步感知和表达。教师只需要适度地点拨、优化和规范学生 的感知和表达,让学生形成关于知识的正确认知和表征即可,起到突出课堂教学的整体性,简化教学程序,便于理清思维过程的作用。
一、着眼细微处,显现“大问题” 这节课,黄老师从生活中常见又被人们忽略的现象入手,借助学生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引发对于数学本质问题的深入思考,设计巧妙,体现着建构主义的观点。“下水井盖为什么是圆的?”这个问题似乎是人们思考的盲点,黄老师却以此作为贯穿整节课的“大问题”。围绕这一个“大问题”,黄老师将“圆的认识”整节课的教学目标融会贯通,不断激发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持续性思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黄老师的课堂中得到充分有力的彰显。
二、凸显数学味,巧用“大问题”
“下水井盖为什么是圆的?”这个问题直指本节课的核心,也突出了本节课的数学味。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先明确什么是圆,圆的直径、半径、圆心及其特征,以及它们的 位置与圆的大小关系。这里面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便是理解圆的直径有无数条,直径是圆内 过圆心的最长的线段(直径的定义)。理解了这一点,最初的问题便迎刃而解,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位置关系也在学生
三、妙设教学环节,解决“大问题”
1.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自主探究。
学生往往对看到过、听到过,却又没有深入思考和理解的、似懂非懂的问题最感兴趣。“下水井盖为什么是圆的?”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学 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彼此的观点,激活彼此的思维。在此基础上,黄老师通过对比演示的 环节,使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圆形井盖模型与椭圆形井盖模型转动情况,明确圆形井盖不易 掉落的事实。
2.尝试自主操作,引领主动表达。
本环节,学生折圆片,寻找直径和圆心;学生画直径,感受直径(半径)的特征。学生在折 和画的过程中积累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形成对于新知的自我认识。在此基础上,黄老师鼓励 学生以“直径”为中心,在黑板上写下自己获得的认知,并将自己的第一个观点作为例子写 在黑板上,起到示范的作用。此环节设计与“思维导图”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帮助学生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通过教师示范,为学生提供板演自我观点的方式,以学生自己发现 的观点作为后续学习的基础。
3.优化学生认知,总结探究成果。
本环节,黄老师再次示范,表述了自己的第一个观点,为学生提供表述观点的模式,同 时也为学生营造了安全的心理空间。这里让学生充分地讲解自己的观点,分享自己思考的 结果,与分享式教学同旨同归。
4.学生独立判断,教师辅助辨析。
本环节,黄老师通过一组判断题,让学生在肯定与否定、建立与打破的过程中不断思 考。通过老师的适当点拨,完善 GanwumingShi感悟名师 李修丰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基本上自学了《圆的认识》一课的数学知识。这样教学,学生虽然一直在探究,可是并没有让他们感觉到沉闷,反而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思考给他们带来了 快乐。这或许就是新课程提倡的——让学生快乐地去探究数学知识。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课堂的结尾处,黄老师设计了“铜钱”这一情境。借助铜钱“外圆里方”的直观表象,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告诫学生要做正气之人,要成圆通之才。这样的课 堂,充满着浓郁的人文气息。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充分绽放自己的光彩。这应该是我们每个教师在数学 课堂中应该做的事情,也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大家去做的。
(作者单位:浙江永嘉县岩头镇西岸小学)
责任编辑贾晓东
黄爱华老师的课聆听过很多次,每次都能给我不一样的感觉,让我每次都得到一种震
撼。在“千课万人”小学数学研讨观摩会上,又一次聆听到黄老师的《圆的认识》一课,再次如沐春风。
一、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伙伴。本节课,黄老师只是在学生有疑难、需要帮助时,才伸出援助之手,稍作点拨或引导,但绝不越俎代庖;在学生急于回答问题而欠考虑时,才适当点拨一下,有意识地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同时又没剥夺学生畅所欲言的权力。
《圆的认识》一课概念多,而这些概念的学习更多地可以通过学生的自学来获得。本节 课,黄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去感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圆的特征,并通过学 生自己表述,自然地梳理这几个重要概念的核心词,获得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在学生表述这些概念的核心词过程中,黄老师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上台自由讲述,在动脑思考、动口参与讨论、用耳去辨析同学的答案的过程
———听黄爱华《圆的认识》一课有感
中,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从模糊到清晰,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探究始终贯彻课堂的主线
探究性学习,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策略和方法。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 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 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 能力和创造能力。
本节课,黄老师智慧地体现着上述探究性学习的要义。课始黄老师通过课件出示一个 生活中常见的井盖,并问:
“为什么我们做井盖要选圆形呢?” 在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在学生自己思考后引导学生写出结论并与同学讨论。在随后的学习中,让学生想什么是圆上任意一点?什么叫圆
自我认知,形成对概念的清晰、准确的理解。
5.师生共同总结,提升课堂品味。本环节,黄老师以“外圆内方”的古代钱币设计结尾,渗透数学史料内容,让学生明白了“圆滑处世、正直为人”的道理,给学生留下了丰富的思考空间。同时,在黄老师“你感觉这节课有什么不同”的问题中,我们看到了学生的智慧。他们的反馈是对本节课教学效果的最好评价,诸如“用生活中的常识引出知识的学习”、“教知识还教做人的道理”、“老师没有唱独角戏”等观点,让观课的老师不禁感慨黄老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艺术,也感慨学生们的活跃思维与无限创造。
(作者单位:浙江嘉兴市东 北师范大学南湖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贾晓东
第三篇:名师培训感悟
得去培训学习是一种幸运和幸福的事,虽然在这过程中很辛苦,压力也较大,但是收获很是挺多的。从教育思想上有一定的转变,对这份职业的态度有个从新认识。下面我把自己的一些学习感悟记录下来。
感悟一:《课堂观察和课堂教学评价》有感
听了汤建芬老师的《课堂观察和课堂教学评价》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汤老师抛了三大问题让我们思考:一是什么是一堂好课;二是课堂观察(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价值、课堂观察的内容、怎样进行课堂观察)三是听课要求。
针对什么是一堂好课,汤老师让我们每个人想自己心目中的好课,我的理解很简单,就是学生学得开心,教师教得轻松,最后考试取得好成绩。听了其他学员的理解、汤老师的讲解,反思自己的见解,真是笼统而又肤浅,说明自己的理论基础很欠缺。再是课堂观察的四个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几乎不去用心留意,上完一堂课就行了,至于课堂的环节如何,等待学校研讨课留给其他老师去评议吧。最后是听课的要求。平时去听老师的课,只是简单的看和听。听了汤老师的讲座,明白了不仅要听,听包含哪些内容,还要看、记、思。
说听了汤老师的讲座,我的收获很多,帮助很大,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鞭策我要学习再学习。尽管认识到这些,但行动起来就不是那么的一回事,所以内心很忐忑,我还是鼓励自己加油吧!
感悟二:《对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有感
展秀婷老师给我们进行此讲座,让我对“大纲与课程标准的区别”有了一点认知,在教学中我没有真正读过课程标准是什么,更没有去看以前的教学大纲是什么,只是在答得教学活动中听说,然后脑里闪过他咋懂得那么多呢,走出教室,我已记不清刚才自 己的疑惑是什么,长此以往,如何谈“读懂教材,读懂课堂”。也因为理论知识的缺乏,对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理解是无从下手,在这环节里,让我认识最深的是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区别,其实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常常渗透这样的数学思想,但却不懂是什么,经过本次的培训,哦,原来是这样,真是有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味道。展老师在讲座前,还给我们观看了三个教育故事片段(永不放弃、梦想成真、泰迪的故事),令我内心很震撼,特别是泰迪的故事,在我们的教学中,常常有这种现象,可我作为他们的老师,有时忽视了,有时找很多的理由避而不视。通过此段片,我的感悟是:要常常师生换位思考,教学的历程上会更精彩。
感悟三:《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渗透》有感
本次讲座,汤老师对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讲解以及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机渗透。挂在我们嘴边的常是有机渗透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我听了看了很是困惑,什么是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如何实施,又不好意思问,显得自己好二百五的,课后也给忘了。回想自己的这份工作,真的是把它当作一种谋生的职业,而不去认真读懂它的内涵。
感悟四:《个人课堂教学的改进计划的研究》有感
黎有文老师质朴、和蔼可亲、语言风趣…….听他的讲座,是一种享受,又得到许多的启迪,在教学中力求去落实,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课堂效益。黎老师从五大方面去讲解。一是怎样寻找改进问题。二是怎样确定改进目标。三是怎样制定改进计划。四是怎样实施改进计划。五是怎样形成改进成果。
首先黎老师让我们写下“你心目中的课堂教学是什么样的?”接着学员汇报,再是 “你遇到的主要课堂教学有哪些?”之后学员汇报等活动环节,让我们边反思自己的教学边整理,感觉既不枯燥,跟自己的切身实际又很密切,所以每个学员都认真去思考,并记录下来。我想那种收获是深刻的,感触也是最多的。以前我很少去反思自己的课堂,有时是带着一肚子气回办公室,然后跟同事发牢骚这些课学生如何如何,真是气死人啦,而不去认真思考这种现象的背后隐含着什么,反映什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去做到反思自己,反思课堂,哪怕一丁点,肯定比以前有所进步。
感悟五:《计算教学的实施策略》有感
肖炜清老师利用晚上的时间给我们讲解《计算教学的实施策略》,受益匪浅。因为在教学中计算教学这部分内容占了很大的比例,而且质量检测中占的分数也很大,也是学生常常容易出错的环节,因此,我们万分期待肖老师的讲座。
在这一讲座里,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算理,什么是算法,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反思自己的计算教学,一般情况下是重在算法,即使也谈到算理,但都是轻描淡写,一语带过,然后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再练习,可效率还是很低,于是埋怨学生,讲了那么多次,练了那么多次,还是不懂方法呢。现在想想学生应该是对算理不清,所以当还是这个类型,只是形式发生改变,学生就无从下手,做出的题能不错吗。
肖老师的讲座,真是一场及时雨!谢谢!
感悟六:《少一点“我认为” 多一些“我发现”!》有感
很荣幸能再次听到彭建日老师的讲座,他激情飞扬,语言幽默,充满自信,又平易近人。本次讲座他给我们上的内容是如何写教学案例。说实话,写教学案例,对我来说,很遥远,一是没理论基础,二是不知写什么,怎么写。彭老师给了我们作详细的分析,让我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我是一个慢半拍的人),在经后的教学中,要善于积累材料,并分类整理,争取能写出一篇好的案例。
感悟七:对“观摩基地学校校本研修”有感
(一)前段时间老师给了我们作一个知识理论的培训,后面的几天我们下到基地学校进行校本研修的学习。在这短短的几天学习里,我的收获蛮多的。看到了基地学校老师的教学风格,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个问题的提问,都经过精心设计,环环紧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老师只是知识的引导者、组织者,而且师生互动是那么的自然与融洽等,这些都离不开教师背后的辛勤努力,回想自己的教学,只是简单的一本课本加以往所谓的经验走进课堂,然后走出课堂,真是汗颜!
感悟八::对“观摩基地学校校本研修”有感
(二)除了观看基地指导老师的课,我们每组学员还得上一节汇报课。我看到了每个组都积极准备,力求把本组的最亮点展现出来。我所在的组尽管上课不是我,但从这节汇报课里,我体会到了团队的力量,如下午决定上什么内容,成员立即分工,然后汇总综合,形成初案,第二天早上试教,针对问题再修改教案,晚上成员一起再磨课、试教,最后定案。以前我认为是以上课老师为主线,成员只是帮看看、说说点而已,这种看法真是太幼稚了,我也明白了:一个人要想走很远,必须结伴而行!
感悟九:对杨松名师的课《确定位置》有感
听了杨老师的课真是赞叹不已。学生学得轻松、愉悦,个个有表达自己见解的欲望,从此至终学生保持着很高的学习激情,练习的选择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这过程中自然渗透思想教育,学生除了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更懂得了学习的方法,学习习惯的养成,思想的教育熏陶,真是: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因为杨老师课前的精心设计,以及他深厚的文化体蕴和对这份职业的热爱与执着分不开。我想,回到原学校以后,我该做些什么,当我有一天离开这讲台时,我还能留下些什么。
感悟十:听杨松名师的讲座有感
当杨老师说“我的讲座到此结束,下次有机会再聊。”教室里响起最热烈的掌声,从这掌声里体现了对杨老师的无限钦佩之情。他的讲座是《岁月如歌,人生似酒》,我概括为两大内容:一是杨老师成为全国最年轻名师的艰辛历程;二是对教师职业的诠释。就是从思想上去“悟”,简单说“不爱它就放了它”、“不能改变它,何不适应它”,不要把它当作一份谋生的职业……我觉得他讲出了我们一线老师的心声、心中的困惑,同时也为我们指引一条出路,让自己的潜在价值得以体现,杨老师的成就我们是望而不可及,但他的敬业精神值得去学习,在教学中的一些方法值得去借鉴。我认为,在自己的教育事业中一定会取得一点成绩。谢谢杨老师!非常期待您下一次的精彩讲座与授课!
第四篇:走近名师感悟经典
走近名师感悟经典
——名师课堂带给我的思考
‘听,语文的美滴落泉池清照故里恰是杨柳依依上善若水 清澈如许唱一曲《如梦令》我们在等你看,教育的诗意绽放在春花里稼轩屋前正是芳草萋萋水流花开 灿烂如许奏一曲《高山流水》我们在等你’。伴随着这优美的文字,第四届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拉开了帷幕。课堂上一个个名师的精彩讲授,报告中一次次心灵的点拨,让我原本平静的心有了很大的起伏。四天的听课让我仿佛经历了一种心灵的洗礼,留给我长长的思考,让我久久地回味。
四天的学习虽然紧张忙碌,大家却感到充实而又愉悦。名师们用独特的教学艺术给大家呈现了二十节精彩纷呈的课堂和六个报告。名家课堂设计如行云流水又别具匠心,挖掘教材透彻,能够带着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在不断地朗读、不断的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名家的课堂是真正的传道授业的课堂,注重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注重人格塑造。他们灵动的课堂、精彩的互动、智慧的语言、高超的调控能力、娴熟的教学艺术令我赞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知识视野、文化底蕴、创新思想、人格魅力让我折服。回头细看,真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收获之程。
幽默、风趣的于永正老师的阅读教学课,在反璞归真的探索中,让人于久违的期待中赏识到一种实实在在的学习过程。于老师执教的《林冲棒打洪教头》据情而教,看似随心所欲,实则寓教于乐,寓教于心,时刻不忘学生,不留任何痕迹的细心呵护着学生的自尊,激发着他们的兴趣,启迪着他们的思维。于永正老师谈语文教学,强调最多的是一个“读”字,在他的课堂上,粗读、精读、默读、范读、跟读等,各有精彩。“读书首先要把课文从头至尾读一遍,然后把重点段落多读几遍。”“读重点段的时候要拿起笔来,在重要的关键词上做记号,记号留下的是你的思考。”于老师是这样读课文的,从整体到重点部分,边读边思考。经他的引导,学生们经历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读”的过程,触摸到课文的脉络,领略了课文的精髓。通过充分自主的阅读,也读出了自己的思考,读出了自己的理解,林冲与洪教头的人物形象在学生脑海中是那样的鲜明。听于老师的课如同行云流水般流畅、自然、清新,让人觉得这真是一种享受。
虞大明老师执教了两堂课,《祖父的园子》和《金钱的魔力》,他的课让听课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轻松、快乐、新奇。幽默、风趣的语言让课堂上笑声不断。他教给同学们怎样略读、默读课文,怎样快速浏览文章。他在课堂上经常提醒学生的一句话是,“不要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他的课堂内容充实而丰富,但不显得拥挤;他的课堂妙语如珠,却一点儿也不觉得卖弄;他的课堂同学们思维活跃又井然有序。
王崧舟老师执教的《望月》一课,让人如沐春风,如饮美酒,那充满诗意与灵气的课堂,如一首清新的诗,一幅淡雅的画,一股潺潺流淌的清泉。王崧舟老师的课堂上,不仅追求意思,更追求意向、意境。引导学生悟出了散文月、诗歌月、童话月等“千江有水千江月”的意境。他用诗意的语言,优美的音乐,将学生带入情境中,运用不同形式地朗读,体会文字的美,作者的情„„整节课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其实,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解读,这就是“千江有水千江月”。的确,课文上到最后,把学生的思维全都开阔了出去,仅仅几分钟,学生就能写出那么多优美的文章,让我惊嘘不已。王老师的从容、沉稳、幽默、睿智、大气,来源于他深厚的文化底蕴,身为青年教师的我被深深地折服。
真实、朴实、扎实,这是全国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对教育的诠释和感悟,同时,也是我在这次走近名师课堂的学习中得到的最大感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却演绎出两堂精彩纷呈的语文课来,让我们每位听课者领略到了一位教育大师真正的风采。贾志敏老师的课堂朴实得如同山冈的野花,听起来就像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校园歌曲,自然而轻松。我想,不作秀、不表演,如果能让学生有所得,那就不失为一节精品课。而一节“看上去很美”的课,有的只是老师的虚假煽情,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最后给人的感觉却像是在演戏,没有任何的内涵。在教学中,贾老师没有把研究的重点放在怎样教,而是更重视教什么?贾老师的教学以课文为范本,而不拘泥于课文,用课文作为范本来教语文。贾老师崇尚以读为本,所以在课堂上,朗读的指导占了很大的比重,贾老师也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务求一词一句都读出文中的意味,读出学生的体会。
走近名师课堂带给我如下几点思考:
一、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
听名师执教之课,感受最深的一点就是教师的文化底蕴深厚,可以说是需要时“信手拈来”。语文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是学生高尚情操的培育者,是学生人生路程的引路人,这就更要求语文教师博览群书,不断地丰富、充实和发展自己,使学生感受到我们无所不通、无所不晓,进而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崇高和神圣的形象。
二、课堂教学自然随意。
真实的课堂就应该是自自然然的,师生在课堂上都回归真实、自由、个性的做人状态,说真话,吐真情。孩子们都喜欢真实、自然、和谐的课堂,喜欢能真正说出自己的心里话,然后和老师、同学们交流,并在交流碰撞中获得智慧的成长和情感的涵养的课堂。现在我们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已经不是一个好的剧本加上一个优秀的演员去顺利完成40分钟的任务了。当然,如今的课堂对老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老师具备更为深厚的功底。
三、课堂以学生为中心。
老师课堂上关注到每一位孩子,必定要落实每个孩子是否全部发言过,强调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这些看似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细节,立足于学生学习的心得与收获,显得特别实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堂以生为本”是起码的标准。这些名师的课堂上,无一例外的体现了这一点,“谁还没有发过言”“我请还没发过言的同学来回答”,这是在每节课中几乎都能听到的。
四、语文课要多阅读。
古人云:“文章不厌百回读。”学习任何一门课程,都是从读开始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诵读。首先,老师要引导学生认知:今天我们读什么?怎么读?要找出哪些要点?要解决哪些问题?告诉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先读后思,读出新意来。老师结合所读材料,引导学生换一种方式、变换一下角度去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在反复品读与回味中找到答案。
五、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发言。
一节课40分钟,老师要结合教材,着力发掘学生说的材料,创设说话的氛围,充分赋予学生说的权力,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也只有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学生的说才会落实全员化。学生经过思考,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于是,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辨别是非能力在表达中得到发展与提高。
六、课堂要有创新。
爱因斯坦说:“没有想象力的灵魂,就像没有望远镜的天文台。”爱因斯坦用他一生的实践证明了想象力对他的发明创造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应当充分挖掘语文教材蕴涵的创新教育因素,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充分利用多媒体。
现在,多媒体普遍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它以图文并茂,直观的声像、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有助于学生合作、主动地学习,达到开启学生思维,陶冶学生情操,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境界。
通过本次学习我更深刻的体会到,教学不仅是教课,更重要的是研课,做教学研究,做一个有思想、有反思力的教师。要在课堂上渗透自己的思想,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从而变成一个有特点的老师。我真诚地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我以后的每一节语文课也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能让学生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最大程度地学到应知应会的知识!
第五篇:名师讲课感悟
名师讲课感悟------如何让数学课上的有“味儿”
---------九四初中:胡素蓉
5月8号,我有幸参加了夷陵区在实验初中举行的“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团”的讲学活动。聆听了区、镇骨干教师黄新、高丙兰的教学展示以及两位省骨干教师何颖、张莉的精彩示范,更有讲学团专家、授课教师和区教学专家一起对展示课及示范课进行的当堂会诊和精彩点评,以及讲学团专家郭茂荣校长及张莉老师针对教师专业成长进行的激情演讲。听了郭校长的精彩演讲,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如何做一名让大多数学生喜欢的数学老师?怎么做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怎么样快快地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心中萦绕。
从教二十几年,发现自己的课越来越具有功利性,一切围绕考试进行教学,课堂上教学过程强调的是环节清晰,教学内容强调的是每节课涉及的考点,教学方式更是紧紧围绕教学内容不敢有丝毫懈怠。导致数学课失去了它本身的趣味性。痛定思痛,我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老师,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老师教学要摆脱功利性。真正感悟每个数学内容编制的趣味性,把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理念贯穿与课堂教学。让每个孩子在数学课堂中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老师要有激情。教师要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避免让学生因为不喜欢你这个人而讨厌数学学习。只要你有充分的教学激情,相信学生一定会受到感染,从而喜欢数学这门课。
老师要有爱心:要做到这一点,老师一定要心胸开阔,能包容学生的不完美,要知道人本来就不可能完美,要正视学生的优点和缺点,不能因为学生的优点不是学习好而歧视学生,你要相信,学生是敏感的,你的一句不大好听的话,一个鄙视的眼神,都会让他失去学习的激情。实际上,学习能力不强的学生更应该得到老师的关爱。
老师要具有很强的正能量:也许生活不是那么如意,也许待遇太低,但这不是你向学生展示你颓废的理由,学生的心灵是一块待你开垦的土地,你种下牢骚的种子就会收获牢骚,你种下的是美好的意愿,就会收获美好。作为老师的我们该选择什么,毋庸置疑。
总之,为了自己的职业能有丰美的果实,努力改变自己,让数学课变得充满激情,充满趣味,让每一个学生愉快的学习数学知识,是我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