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运管系统文明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运管系统文明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湘潭市运管处 阳华才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在把物质文明建设搞好的同时,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近几年来,我市运管系统按照这一要求,坚持与时俱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创建文明行业作为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在要求,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作为落实《公民道德建设施纲要》和市委、市政府创建文明城市、以及交通局党委打造责任交通、诚信交通的具体体现,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本文拟就我市运管部门创建文明行业已取得的成效和当前创建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创建工作的现状与基本经验
我市运管系统现有干部职工二百九十多人,辖五个县(市、区)运管所、十八个交管站。对全市道路货物运输、旅客运输、机动车维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搬运装卸、运输服务市场实施行业管理,担负着对道路运输市场秩序的维护和安全监管职责。管理全市道路旅客运输139户、货物运输12644户、汽车维修770户、运输服务129户、驾驶员培训学校14家、搬运装卸15户,道路运输市场从业人员22816人。近几年来,我市运管系统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按照《湘潭市运管系统2001-2005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意见》的目标,以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工作为中心,不断加强班子建设。以提高运政执法队伍素质为突破,以强化道路运输从业人员职业技能、职业道德为关键,以交通部开展的“三个服务”活动、学习陈刚毅活动等为载体,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端正行业风气,加大培训力度,推动了运管部门精神文明工作的开展。
目前,创建工作已从窗口单位延伸到整个行业,从行业向从业人员延伸。通过规范整顿客货运市场,提高服务质量,加大从业资格培训等工作,通过在全系统开展“道路运输市场管理年”、“文明经营,诚实服务” 等活动,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安全、优质、舒适、便捷的交通运输服务。执法部门开展了依法行政、从严治运、文明执法、规范服务等活动。对执法主体、执法依据、执法程序、执法结果、执法监督进行公开、公示,提高了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全行业思想道德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树立了道路运输行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到2006年底,全市五个运管所都获得了县级及县级以上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其中市运管处获省运管局和湘潭市文明单位、湘潭市纠风工作及优化经济环境先进称号。湘乡运管所、雨湖运管所和处驾培科获省交通厅文明集体称号。岳塘所获得湖南省首批“依法办事示范窗口”称号。全市运管系统有45人次获县级以上文明先进称号、5人获省厅、市级文明表彰,全系统实现了创建工作一片红的总体目标。
总结近年来创建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经验:
(一)班子思想统一,高度重视,坚持两手抓是运管部门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运管部门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充分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几年来,我们按照总体目标,从2003年起,对领导小组进行调整和充实,成立了创建办公室,对创建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岗位。在加强和改善行业管理、积极推进职能转型的同时,把两个文明建设做为统一目标、一起安排部署、一起推进落实,一起检查考核、一起总结表彰。如在党员中开展的“三争一创”活动中,我们坚持每个班子成员上党课宣传;驾培、汽车维修开展“文明经营、诚信服务”活动,都实行质量的分制信誉考核。机构、人员、责任和经费的落实,为创建文明行业提供了保障。
(二)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树好窗口形象,是运管部门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的重要原则。
“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实现“两个转变”,参与市场竞争,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时代要求,也是物质文明建设的时代需要。近年来,我们在市文明办和交通局党委的指导下,为适应交通行业飞速发展的要求,围绕行业管理抓创建,抓好创建促管理,找到了两个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即抓好运管形象,促进交通发展,较好地解决了“两张皮”问题。我们按照政务公开的要求,示范窗口做到了“两有”、“三挂牌”、“四上墙”、“五落实”(即有举报箱、有举报电话。挂牌上岗、挂牌收费、挂牌执法。实施方案上墙,工作机构示意图和工作程序图上墙,各项办事制度上墙,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岗位职责上墙。机构落实、责任落实,工作部门落实,经费落实和具体工作日程落实)。同时,结合行政问责和运管系统达标创优等工作,修订了不适用的十六项制度,制订了“工作人员十不准”,并把“文明用语”和“服务忌语”挂到每个办事窗台前,时刻约束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把创建活动与行业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把提高人员素质执法公开监督结合起来,保证了创建活动的健康发展。
我们把社会舆论反映强烈,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突出问题做为文明建设的工作重点,加以解决。针对一些“窗口”单位存在的态度冷横硬,环境脏乱差、不廉洁等问题,开展警示教育,提高服务质量和执法水平。针对一些事关经营户利益的线路审批、调整等问题,都是以群众公认和市场要求为基础,全方位思考,反复做工作,使之能达到既符合市场要求又不违背老百姓的愿意。如今年上半年,湘潭布市搬迁所引发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我们按照市委、政府的要求,坚持发展经济服务人民的方针,耐心做经营户的思想工作,寻求多方接受的合理方案,较好地解决了这一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在事关经营户利益和运管形象的热点、难点问题上,我们严格从源头上把关,遏制行政执法中的消极、腐败行为,使创建工作取得了实效。
(三)营造良好的环境和舆论氛围,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是保证运管部门文明创建工作不断深入的重要途径。
把握时代精神,选好先进典型,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推动各项工作,是创建文明行业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结合不同时时代、不同岗位涌现出的先进人物,组织广泛深入的学习活动,从最初的学青岛港、学包起帆活动,到以陈刚毅的先进事迹为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从组织参加湖南省运管系统的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到向身边党员周银华同志学习的党课活动。我们都做到了层层布置处处抓,对照先进找差距。由于许多典型就在职工身边,看得见摸得着,职工感到可敬、可比、可当,收到了良好的教育系统效果。学习先进典型,不仅体现在学精神、学实质上,而且体现在学习管理方法和学习创建活动的形式、措施上。是一个从点到线、由个体到整体,全面提高的活动,对拓宽创建活动的广度和深度起了重要作用。
二、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文明创建工作对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单位来说,都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全体参与,全过程创建。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一些单位、个人对创建文明行业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存在可有可无的观点;一些同志认为创建文明行业只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执法、管理等具体工作无关,是少数部门的事,是领导机关的事。一些人认为创建文明行业头绪繁多、情况复杂、工作难度大,不好协调组织,存在着畏难情绪。还有些同志认为交通行业从业人员多、难度大,是否真的能搞好,没有信心。
二是一些地方工作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创建文明行业的合力。如交管站的文明创建工作,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有些单位对创建文明行业工作缺乏思考,工作停留在面上或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解决本行业、本单位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只抓了阶段性、临时性活动,缺乏持久性与连续性。
三是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发展很不平衡,一些单位或个人尤其是道路运输从业单位及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服务水平不高和诚信道德的缺失问题成为影响创建文明行业的热点难点问题。
对于以上这些问题,我们认为: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维护道路运输行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高度,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创建文明行业工作的重要意义,不断推动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具体建议是:
(1)坚持“核心作用”,理顺条块关系,完善工作机制。
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必须要突出体现各级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领导地位。各级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协调、组织、督促、检查创建活动的领导责任。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在坚持以“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指导思想下,要充分发挥好核心作用和牵头作用,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当地党委、政府及文明办的支持帮助,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行业内之间的组织协调工作。
对创建工作没有达到目标的单位要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在创建文明行业的延伸上下功夫,要把增强从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创建意识及创建水平的提高作为工作重点和难点切实抓好。制定出本单位、本行业创建文明行业规划,明确创建目标和创建任务,分阶段、按步骤,扎实抓好创建工作。把创建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班子任期目标,必须建立健全领导机制、管理机制、考核机制、奖罚机制。同时要积极推行科学的目标管理办法,做到创建工作目标、任务细化、量化,责任到人。
(2)拓展“两个延伸”,切实提高道路运输行业尤其是客运行业的创建工作水平。道路运输行业具有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的特点,尤其是客运行业从业单位及从业人员多,流动分散,联系千家万户。可以这样说,道路运输行业中从业单位、人员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交通行业的形象,也反映了运管部门的管理水平。从业单位创建文明行业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决定了交通行业创建工作的深度和广度。在创建工作中要实现“两个延伸”:一是从“窗口”向系统延伸,二是从管理单位向从业单位延伸。可以采取分“两步走”的办法,第一步抓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做好单位机关的自身文明建设和申报工作,第二步,从管理单位向从业单位延伸,通过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业务技能,提高从业单位创建文明行业的工作水平,从而不断推动行业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3)突出“诚信交通”,逐步完善社会评价体系。在创建文明行业过程中,我们要全面实践“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工作宗旨,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以“诚信交通”为目标,坚持把“诚信”建设当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创建文明行业工作的重点。首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大力宣传“诚信交通”的重要意义和基本内容,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认真研究我市运管工作中涉及到的“诚信”建设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道德失范、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以及不切合实际的形式主义问题,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使“诚信”建设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在运管行政执法中,我们要积极推行执法公示制,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主体、落实执法责任、规范执法程序,加强纪律作风和职业道德建设,继续深入开展“交通执法人员素质形象工程”,培养运管员诚实守信、忠诚、正直、公正、无私、办事公道的品格,以良好的作风为加强“诚信交通”建设作出表率。
我们的工作标准是让群众满意,让服务对象满意。我们的服务宗旨也是让群众满意,让群众放心。比如在客运站,什么样的客运站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明车站昵?不仅仅是一些硬件设施搞得好,还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服务一定要跟上。要让广大旅客“进站有亲切感,候车有舒适感,乘车有安全感,离站有留恋感”。从这个角度上讲,建立健全创建文明行业的社会评价体系,对开展道路运输行业创建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道路运输行业特别是在客运行业,必须建立以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为主要内容的服务项目考评体系的社会评价标准,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社会监督网络,通过定期组织召开行风评议会、监督员座谈会,发放行风意见反馈表,不定期召开经营业户及旅客座谈会等形式,经常听取服务对象意见,及时向社会公布服务标准及有关承诺,主动接受广大旅客的监督,使我们的创建工作时刻处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中。
(4)发挥示范作用,全面规范行业行为。抓典型、抓示范,以点带面,是分类指导、推动创建工作的有效办法。如开展的“向尚爱国同志学习”的活动,我们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实现优良秩序、优质服务、优美环境,开展争创文明窗曰、文明科室和争当文明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双十佳”、巾帼建功等活动,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使争先创优蔚然成风。同时,努力建设和大力宣传一批信用道德优良、信用行为过硬、信用制度健全、信用效果显著的具有高信用度的示范点,把学习重大典型与学习身边的先进经验结合起来,把典型示范与普遍提高结合起来,带动面上创建工作上台阶、上水平。
三、当前和今后创建工作的主要任务
围绕强化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增强凝聚力,鼓舞士气,发挥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完成各项建设任务,促进道路运输业的持续发展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阶段的首要任务。
(-)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素质,大力培养“四有”职工队伍,为创建文明行业活动夯实基础。培养“四有”职工队伍,发动和依靠职工积极开展创建活动,使职工受到教育、提高素质,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文明程度,是我们创建文明行业工作的根本任务。要达到提高职工素质,坚持正面系统教育,努力形成健康、和谐、奋发向上的氛围。学习和接受教育,在当前运管系统的现状中,尤其具有紧迫性。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的总体目标,都要求我们自觉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教育,都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勇于创新,淡泊名利,无私奉献。这种精神的培训,文明素质的产生,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强职工教育培训,提高广大职工的综合素质,结合行业实际,切实发挥培训、教育干部职工的作用,使职工深刻认识到创建文明行业是贯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加快道路运输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内在要求,强化“人人都是形象、个个都是窗□”的创建意识,变“要我创”为“我要创”,增强投身创建文明行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为努力完成各项道路运输任务作出贡献。
(二)围绕中心工作,大力开展创建文明行业活动,丰富创建活动的内涵,提升创建活动的水平。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增强队伍素质,塑造交通形象。“增强队伍素质,塑造交通形象”是各项创建活动的内在需要和主要目的。“增强队伍素质”是全面提高交通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落实“第一要务”和“中心工作”的要求。“塑造交通形象”就是要端正行业风气,在全社会塑造公路运输安全、优质、便捷、高效、文明服务的良好形象,建成群众满意的行业。
运管执法队伍担负着贯彻落实依法治运,维护交通运输市场秩序,加强行业管理的重任,进一步完善执法人员的管理制度,落实执法人员岗位适任资格要求,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和执法评议考核制,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执法公示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坚决纠正以权谋私和公路“三乱”等行业不正之风是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大力加强道路运输行业的文化建设,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和各类先进典型。加大对职工群众文化、体育、娱乐设施的投入,开展群众性的、丰富多彩的劳动竞赛和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合理组织,使创建活动走入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轨道,推动“两个文明”的协调发展。
(三)加强创建文明行业工作的领导,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开拓创建工作新局面。创建文明行业工作关键在党的领导,重点在各级领导班子,基础是广大党员群众。全市运管系统党组织要切实做到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等八个方面的要求,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要充分认识“建设物质文明关键在党,建设精神文明关键也在党”的重要意义,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发挥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各级领导班子应加强自身建设,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把“两个文明”作为统一的奋斗目标,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广大党员群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在创建活动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廉洁自律,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锐意进取,最终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创建文明行业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大对创建文明行业工作的规划、指导、检查等工作的力度,充分发挥作用,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把一批具有较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熟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干部,选拔到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岗位上。加强对他们的培养、教育,为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科学文化水平创造条件,充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事精神文明建设的干部应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人、帮助人,赢得大家的信任。
第二篇:农村住房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农村住房建设现状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居住条件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农民大量建造新住宅,新建的住宅“摊大饼”式不断向四周扩张,而位于村庄中心的房屋则“人去楼空”,形成“空心村”现象,且村庄建设由于缺乏规划,造成农村房屋摆布杂乱无章,广大农村“只见新房,不见新村”的现象普遍存在。
“空心村”的大量存在,给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一系列问题。一是浪费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土地是农民的生存之本,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之一。在农村,一边是农民建新不拆旧的比例居高不下,土地被闲置;一边是不少地方出现“无处建房”的现象,国土部门每年被迫从有限的耕地面积中规划一部分,安排缺房户建房。二是制约了农村落后面貌的改善。“空心村”的房屋大部分破旧、零乱,与新房连在一起缺乏统一性、协调性。特别是有的“空心村”住房与猪牛栏、厕所混在一起,又缺乏给排水系统,普遍存在污水乱排、垃圾乱倒、臭气弥漫的现象,“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污水横流,村落粪便成堆,夏天蚊蝇成群”,环境“脏、乱、差”问题十分严重,影响农民的居住环境和身心健康,远不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的生活要求。三是对农村的安全构成隐患。“空心村”的房屋大部分是砖木结构,已成为农村火灾的主要源头,不但容易发生火灾,而且一旦发生火情,由于规划落后,消防车无法进去,火灾难以扑灭,甚至会“火烧连云”。另外,“空心村”的房屋大都年久失修,在遭遇大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时,极易发生倒塌事故,伤及农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空心村”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其产生有着复杂的因素,主要因素有:一是“空心村”的旧房大部分为几户农民或兄弟所共有,由于经济能力不同,条件好的农户已建新房“挪窝”,条件差的农户还在居住,房屋共有者之间难以对拆除旧房的问题达成一致,使拆旧房实施难。二是部分农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阻碍了“拆旧建新”的实施。一些农户新房建了之后,认为老房子是“祖宗留下不动产”,再穷也不能拆“祖业”,动不得。三是在农民的小“算盘”里,“拆旧”不划算。许多农民将旧房用作堆放杂物以及圈养猪、牛,拆旧既费力又耗钱。四是农村建设缺乏规划,建设管理落后。许多农民对村建规划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乡镇规划所形同虚设或者根本没有此机构,造成村庄建设缺乏布局合理、经济实用的规划。
农村村庄建设中存在“空心村”已经影响到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改变这一现象,我们认为应本着“以人为本,疏堵结合,合理引导,规范管理”的原则,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逐步引导和规范农村建房秩序:
一是广泛宣传、统一思想,从教育上下功夫,提高农民对整治“空心村”的认识。搞好村庄建设,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是区域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也是农民的迫切要求。乡、村两级要通过各种媒介大张旗鼓宣传村庄规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农民对村庄规划的意识。
二是严格执法,加强监管,在治理上下功夫,解决当前普遍存在的新建多占问题。国土部门应加强土地管理,严格建房用地审批程序,对乱占滥用耕地作宅基地,要进行大清查,加大对未经批准私自占地、少批多占等违法用地建房者的处罚力度,要从源头上控制耕地建房的审批,逐步减少耕地建房指标,放宽“拆旧建新”住宅面积标准,鼓励农民拆旧房建新房。
三是因地制宜,科学安排,在规划上下功夫,确保用地审批与村镇规划同步进行。乡镇党委、政府要担负起整治“空心村”的职责,协调国土、城建等部门依法履行土地管理和村庄规划职能,确保建房用地审批与村庄规划同步进行,杜绝发生国土与城镇规划部门“各扫门前雪”的现象。坚持“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的原则,大力整治“空心村”,全面规划村庄建设,对于经济基础好的村,从政策上引导群众“拆旧建新”,填实“空心村”。村庄规划建设,既要确保住宅50年不落后,又要让农民建房时经济上都能承受得起。不但要使房屋排列错落有致、美观大方,而且要做到道路、给水、排污、电力等配套设施齐全,切实改善农民住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集龙乡人大主席团
2011年9月
第三篇:开发区中学生文明习惯现状调查与思考
开发区中学生文明习惯现状调查与思考
重庆经开育才中学卢维友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开发区城市化进程中中学生文明习惯现状,寻求开发区中学生良好文明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把学生培养成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时代要求、具有高度文明素养的现代公民,近期,我对我校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加强开发区中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进行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开发区中学生文明习惯调查思考
文明是人类进步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薪火相传,是时代发展的印记。为进一步了解开发区城市化进程中中学生文明习惯现状,探索开发区中学生良好文明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增强文明意识,告别不文明行为,成为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符合时代要求、具有高度文明素养的现代公民,近期,我们对我校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思考。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日常礼仪、文明用语、卫生习惯等三个方面共25个文明指标对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085份,回收1085份,回收率100%。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还通过观察学生在校内外文明习惯实际表现、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形式作了进一步调查,力求更全面、更客观地了解开发区中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现状。
二、调查分析及结果
经过对1085份调查问卷的汇总、统计,以及随机抽取的150份调查问卷的纵向统计分析,我们发现,经过几年以《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的思想道德教育,开发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主流是好的,学生的文明习惯正逐步形成,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但从中也发现了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一是开发区中学生总体文明素养还不高,一半以上的学生的礼仪习惯存在缺陷;60%左右的学生的卫生习惯存在问题;能够随时随地使用文明用语的学生只占40%左右。二是学生个体文明习惯现状还令人担忧,53.9%的学生文明指标优秀率不足50%;近40%的学生存在多种不文明的习惯;8%左右的学生的文明习惯相当差;大多数学生有文明规范的意识,但未能形成良好的文明素养,因此其表现出的文明习惯时好时坏。
三、问题原因
开发区中学生文明素养整体不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方面
一是家庭结构发生变异。我们在对学生家庭情况的调查中发现:我校父母离异的学生占18%,父母外出打工的学生占43%,由隔代老人监管的学生占28%,并呈现上升的趋势。开发区家庭问题越来越突出,使得许多学生缺少完整的家庭爱抚,家庭教育出现缺口,学生因此思想负担过重,精神不振,心情忧郁,自私自利,性格粗暴。
德诸方面,应是对孩子全方位、立体性的培养和开发。但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往往是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培养;重智力开发,轻非智力因素培养;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使得学生在社会转型时期出现心理失衡,道德失范。
三是重言教轻身教。有的家长对子女高标准严要求,但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要讲礼貌,自己却举止粗鲁,秽语满口。要求孩子不进网吧、游戏厅,自己却搓麻酱、跳舞、打扑克玩到深夜。在学生违反校纪校规时,有的家长不仅不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还庇护子女甚至到校闹事。这些都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社会影响方面
一是社会上不文明现象大量存在。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推进,我区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许多农民成为了市民,但其文明素养与社会的发展仍有很大差距,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语言粗俗,乱扔垃圾,随地吐痰,上车抢座,邻里不和,赌博成性,不守公共秩序。这些不文明现象的大量存在,时时处处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使一些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遵纪守法、讲文明的自觉性和良好习惯难以形成,反而沾染了许多不守法纪不文明的坏习气。
二是未成年人活动阵地相对缺乏。在经济快速增长的经开区至今还没有图书馆、影剧院、少年宫等供青少年开展有益活动的专用场所,而电子游戏室、网吧却遍布大街小巷,部分学生沉迷在游戏、网络中,接受了诸多不健康的东西,染上了一些不良品行。
三是社会青年的不良影响。经开区在开发建设的同时也涌现了大批无业人员,许多无业青年因为急于求成,游手好闲,吃喝玩乐,赌骗偷抢,并常常到校外引诱、拉拢学生,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
(三)学校教育方面
一是学校教育导向偏差。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制时期,素质教育还未真正落实。大家喊的是素质教育,做的是应试教育,议的是教学质量,看的是学生成绩,受这种评价机制、办学指挥棒的影响,学校仍然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文明习惯培养。同时,有些教师不能为人师表,言行随便,消极、不文明的言论、行为影响着学生。
二是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学生在学校整天在学习成绩竞争中生活,形成了唯学习的价值观,从而破坏了基于相互同情、相互信赖的伙伴关系,代之以同学之间支配、压抑和被支配、被压抑的关系,或者是孤独、淡薄的伙伴关系,使学生形成一种自暴自弃的心理,继而引发不良行为。
六、对策及建议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因家庭、社会及学校等多种因素,使得开发区中学生缺乏应有的文明习惯,同时,开发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又对中学生的文明素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加强开发区中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寻求养成教育的有效途径和办法,是开发区教育工作者当前探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我认为要做好六个结合。
一是文明习惯教育要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相结合。结合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开展系列教育训练活动,如开展“知荣明耻,从我做起”、“我为和谐校园做奉献”、“文明礼仪伴我行”、“传统美德在校园”等系列活动。同时,结合开发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开辟校内外“生活教育”的新领域,建立学生教育基地,不断丰富养成教育的形式,创新养成教育的方法,拓展养成教育的途径,把教育内容逐步内化为学生自主自觉的行为。
二是文明习惯教育要与实施《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相结合。把贯彻与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对学生进行文明习惯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如我校根据《守则》和《规范》建立完善了《经开育才中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从礼仪、诚信、勤俭、学习、健体、卫生等日常行为加强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并纳入班级常规管理考核,使学生行为日益规范,班风明显好转。
三是文明习惯教育要与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相结合。开展日查、周(月)结、期评活动,即:每天由值周教师和学生文明监督岗对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情况进行检查、督促;每周(月)进行量化总结,评选“文明学生”,树立文明榜样,批评不良现象;每期开展自评、互评、师评活动。将文明习惯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考评的重要依据,督促学生找出养成教育存在的不足,以检查、评价促习惯,以习惯促素养。
四是文明习惯教育要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的思想、行为发展变化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为此要坚持环境育人,注重为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创设更好的物化和人文环境。物化环境如绿化、净化、美化校园,建设校园文化长廊,具有启迪作用的名言警句的设臵和楼宇、场馆、道路的命名,具有约束作用的规章制度的宣传栏;人文环境如建设优良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开展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促使学生优良品行的养成。
五是文明习惯教育要与师德建设相结合。在全体教职工中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校园处处都是德育环境,分秒都是德育机会”的现代德育理念,强化育人意识,履行育人责任,对学生文明习惯实施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和教育。同时,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习观,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人师表,言行一致,成为学生最直观、最重要、最鲜活的典范。如看见地下有纸团,教师应主动捡起放到垃圾桶内,让学生看到拾起的不仅是一团纸,而是一种精神和品质。
六是文明习惯教育要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是文明习惯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文明习惯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文明习惯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中,要“三教合一”,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通过建立家长学校、设立家长开放日、定期召开家长会、设立学生行为习惯记录卡或家校联系卡等途径,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促进养成教育的延续性。加强图书馆、体育馆、文化馆等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建设,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参观、实践、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加大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坚决清楚各种危害学生健康成长的文化垃圾。提高辖区居民自身素质,消除各种不文明现象,对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施以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
第四篇:建设文明新社区的调查与思考
建设文明新社区的调查与思考
建设文明新社区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推进新城建设,城区规划区内各街村完成了撤村建居,实现了由农村管理模式向城市管理模式根本转变。如何适应城区发展形势要求,加快文明新社区建设已成为摆在城区各街道工委面前新的课题。各街道要以提高城市文明程度为重点,更新观念,拓展思路,创新举措,不失时机的抓好文明新社区建设,教育群众尽快融入城市文明,以家庭文明促进社区文明,开创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为新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支持,精神动力和智力保证,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充分认识开展建设文明新社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实施撤村建居,完成了农民向城镇市民身份的转变,但使其观念转变,做到融入城市文明则任重道远,在加上旧有的农村管理模式和方式方法已不适宜现在的城市社区管理,必须顺应形势要求。加快建设文明新社区已成为城区规划区内各街道的当务之急。
一是充分认识到,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创建文明城区的基础。社区是城区的基础,我们的新城由各街道和众多居民小区组成。社区的环境面貌、生活服务、治安秩序和社会风气直接影响着武清新城的整体形象。只有把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建设文明城区才有可靠的基础。
二是充分认识到,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城区建设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新城建设和城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撤村建居政府职能根本转变,由服务“三农”,转变为服务社区,在加上实行体制改革一些社会事务和管理职能逐渐转移分离
到社区,社区在城区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尽快适应这种转变,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把精神文明建设各项任务认真落实,才能把城区建设和管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是要充分认识,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提高撤村建居居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实施撤村建居,人们由平房改为住进宽敞明亮的楼房,居住环境显著改善,物质生活更加丰盈,但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撤村建居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因此必须顺乎民意,把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摆到重要位置,加大力度创建优美环境,活跃社区文化,搞好社会治安,提供多种便民服务,不断满足撤村建居居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
四是要充分认识到,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加快推进撤村建居确保社会稳定的有力措施。在实施撤村前,村级
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实施撤村建居后,则社区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这因为社区为城区的最基层,各种社会矛盾表现最为突出,为各类矛盾表现的汇集地,只有切实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做好各类社会矛盾排查化解,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稳定。
二、在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建设文明城区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新城建设的重要保证。虽然各级党委、政府在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下了一定功夫,取得了较好成效,但还存有一些差距,仍有些不尽如人意。表现在:
一是领导管理体制不畅。我们的各级干部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对农村管理可以说得心应手,而对城市管理则多数属于外行,对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或是缺乏实际经验,无所适从,或是一知半解,无从下手,不知怎么干,怎么干好,缺乏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是制约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上水平的关键所在。
二是撤村建居居民缺乏城市文明素质。撤村建居居民由农民演变而来,绝大多数文化水平偏低,科技素质不高,再加上受传统小农经济束缚,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与新城发展要求难于适应,教育引导撤村建居居民顺应城区发展,树立城市文明理念,提高文明素质已成为摆在各街道面前一项紧迫任务。
三是各类文体设施不配套。由于撤村建居还迁小区属住宅新区文化建设没跟上没到位,小区内缺乏文体设施和应有的思想文化阵地,群众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没场所、无处去,造成了不健康的文化乘虚而入。致使个别社区非社会主义思想意识有所滋长,腐朽落后文化有所抬头,甚至把赌博当“娱乐”,赌博成风。只有加强文化阵地建设,以先进文化占领社区思想文化阵地,使撤
村建居居民从事文化活动做到“有场地、有设施、有活动”,在加之予以正确引导,从而使各项文体活动活泼健康向上,先进文化的影响力得以充分发挥。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撤村建居群众的传统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文明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得到提升。
四是撤村建居居民文化科技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偏低。据统计,撤村建居居民过去长期从事种养业生产,受教育年限与原为城市的城市市民至少少三年。这种情况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形势难于适应,造成撤村建居居民因技能所限,造成“就业难”。顺乎工业化科技发展的形势要求,加大对撤村建居居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为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有力之举,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根本举措,更是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优化社区人文环境的重要内容,必须狠抓落实。
三、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社区文明程度和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关城区总体形象,关系到武清新城的发展和未来。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重点,以公共财政投入为支撑,以创新方法举措为动力,以提高撤村建居居民文明素质、促进社区和谐为目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充实内容,拓展形式,完善措施,扎实推进。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是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保证。在推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社区党组织处于核心领导地位,只有坚持以党组织为核心,才能协调调动各方力量形成健康发展。同时要重视社区群众自治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 “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职能作用,做到党支部、居委会各司其职、尽职尽责、齐抓共管。
二是抓好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撤村建居居民思想道德素质。要坚持“以德治区”的策略,围绕新城特点,创新精神文明建设载体,大力宣传和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抓好邻里团结、家庭和睦,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区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的营造夯实思想道德基础。
三是搞好社区文化建设,进一步活跃群众文化生活。针对社区撤村建居居民对文化活动迫切要求的实际,街道社区要因势利导,把加强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加大投入,增加文体设施,努力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特别是广场文化要大力普及,开展群众性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各具特色文化体育活动,丰富社区居民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四是倡导志愿服务,大力弘扬助人为乐的社会美德。街道办、社区要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
作用,组织社区志愿者开展对空巢老人、残疾人、生活困难者提供社会化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相互关心,互相帮助,助人为乐的社会美德,改善人际关系,营造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
总之,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是城区各街道面临的一项全新工作,也是推进新城建设,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一项紧迫任务。对此,我们应予以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努力把撤村建居新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抓紧抓实,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成果,为推进新城建做出新贡献。
第五篇:江苏省民政系统精神病院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江苏省民政系统精神病院的现状调查与思考
许律西蔡剑虹
【摘要】: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213003 江苏省常州市德安医院!213003
【关键词】: 精神病院 现状调查 民政系统 江苏省 精神卫生工作 精神病防治 医疗设备 卫生系统 综合性医院 精神病人
【分类号】:R197.5
【正文快照】:
全国首次精神病防治工作会议1958年在南京召开,该次会议上确定了我国精神卫生工作发展的初步构架,提出由卫生部门主管我国整体精神卫生工作,负责精神疾病医疗机构的建立和管理,制定有关政策措施,民政部门负责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抚养人和赡养人的“三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