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典型材料题目
附件
典型材料题目、提供单位和内容要求
1.推行测土配方施肥 培育地力促增效(建德市农业局)突出测土配方施肥各环节的技术开发、培训与应用,强化检测体系建设,健全技术咨询与服务网络,建立示范典型等内容。
2.开发农村户用沼气 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淳安县农业局)
根据新农村建设要求,突出推广循环生态模式,狠抓农村户用沼气建设的政策扶持、组织实施、项目管理和服务、示范辐射等。
3.为民办实事 服务上档次(富阳市农业局)围绕农业部门转变职能、转变作风,建立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突出服务载体设计、机制创新、效能提高,切实提高为农服务水平。
4.发展特色园区经济 提升现代农业水平(余杭区农业局)
着眼现代农业的目标要求,突出园区建设的规划、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工商投入机制,着力提升园区档次,拓展园区功能,扩大园区辐射效应。5.提升执法能力 维护农业安全(德清县农业局)在深化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完善执法体系的基础上,突出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活动的组织实施,提高执法能力,提升执法声势,保障农业安全。
6.建立健全畜牧兽医终端体系 增强动物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南浔区农林发展局)
抓好畜牧兽医体系改革,突出畜牧兽医终端体系建设,完善村级动物防疫队伍,健全防疫管理体系,构建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
7.健全体系 强化服务 有效防控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湖州市农业局)
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监测,加大工作力度,创新预警机制,健全防控体系,加强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水平。
8.创新经营模式 完善协作机制 保障农资供应(长兴县农业局)
创新农资服务机制,构筑农资供需协同机制,促进农资的规范化经营和便民服务。
9.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嘉兴市农业经济局)
树立循环经济理念,抓好农业生产条件改善、生产模式创新、生态环境保护等,做大农业循环经济。10.完善长效机制 稳定粮食生产(南湖区农业经济局)从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入手,加强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强生产指导和政策激励,建立发展粮食生产的长效机制。
11.“一推两带” 做强做大畜牧业(金华市农业局)侧重于多途径发展壮大畜牧业。
12.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义乌市农业局)
从建设高效生态农业的全局出发,突出基础条件的改善、政策体系的完善、主导产业的培育,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加工、市场拓展等。
13.全面构建安全体系 努力打造平安农机(东阳市农业局)
加强农机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强化农机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基层工作,狠抓宣传教育、源头管理、专项整治等,确保农机安全。
14.多措并举 提升食用菌产业(丽水市农业局)着眼食用菌产业的做大做强,加强政策扶持和规划引导,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和质量管理,加快新技术和新品种推广使用,挖掘文化底蕴,大力拓展市场空间。
15.做实“稻鱼共生系统”项目 做足农民致富文章(青田县农业局)
围绕“稻鱼共生系统”项目实施,推广高效生态的种养 模式,延伸产业链,弘扬稻鱼文化,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提升稻田养鱼产业层次,扩大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农民增收。
16.依靠科技进步 发展山地蔬菜(遂昌县农业局)突出抓好山地蔬菜的产业引导、生产条件改善、品种推广和技术应用、质量安全管理,以及市场开拓等,加快产业发展。
17.加快土地规模经营 推进农业产业化(宁波市农业局)
围绕创新土地经营机制,加强管理工作,扩大规模经营,促进促进产业组织形式的变革,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等。
18.实施四大工程 打造农产品品牌(余姚市农林局)围绕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特、新、绿、亮”四大工程,做大做强品牌,依靠品牌提升农业层次。
19.培育市场主体 建设现代农场(慈溪市农业局)依托具有良好条件的农场,改进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以家庭农场、联合农场为主的现代农场、法人农业,形成辐射带动现代农业的源头。
20.加强规模畜禽场治理 优化生态环境(衢州市农业局)
从全市区域上,加强规模畜禽场治理工作的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强化监督检查,加强项目管理,推进治理工作平衡开展,确保治理取得实效。21.柑桔改造出优势 品质提升促增收(柯城区农业局)围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规划的实施,强化柑桔优势产业的技术改造、品种改良,优化结构,完善产业化经营机制等。
22.建立首席专家制度 完善农技推广机制(龙游县农业局)
围绕农技推广机制创新和效能提高,突出农业首席专家制度建设的做法和成效等。
23.政策扶持 科技推动 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诸暨市农业局)
着眼水稻生产全程农机化,突出创新农机服务机制,加强农机农艺技术集成配套,突破水稻机械化插秧瓶颈,提高农机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
24.健全农资信用体系 加强农资经营监管(绍兴县农业局)
在深化农资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突出运用信用体系加强农资经营监管,形成信用管理长效机制。
25.运用农民信箱平台 提升产业致富农民(嵊州市农业局)
狠抓农民信箱推广应用,并借助农民信箱网络体系,整合为农服务渠道,深化农技大师制度,加强农技人员管理,提高农技推广效能,促进主导产业发展。26.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推进新农村建设(上虞市农经局)
创新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多途径推进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27.深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 提升带动和服务功能(台州市农业局)
围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搞好规范化建设,加强组织联合,增强对农户的带动和服务能力。
28.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温岭市农业局)
从源头到市场的各环节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化监管,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
29.创新服务机制 提高农业综合服务水平(天台县农业局)
围绕提升服务农业水平,以科技为重点,创新服务方式,提供全方位服务,改善农民生产经营环境。
30.立足高产攻关 坚持办方示范(黄岩区农业局)围绕提高水稻生产水平,以办好示范方带动技术推广、带动单产提高、带动粮食稳定发展等。
31.提升应急水平提高抗灾能力(苍南县农业局)面对强台风袭击,强化农业防灾应急机制建设,狠抓农业生产自救指导,增强救灾能力,促进生产尽早恢复。32.求实创新 统筹发展 开创农机工作新局面(瑞安市农业局)
着眼农机化整体发展,实施农机化工程,狠抓先进装备推广应用,创新农机运作机制,扩大农机应用领域,提高农机应用效率和服务农业的能力。
第二篇:典型题目
典型题目:
1、“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那就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整个现代化建设事业。”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说明四项基本原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四项基本原则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如果动摇了四项基本原则中的任何一项,都会动摇了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2、实现祖国统一,我们青少年应当如何做?
维护祖国统一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树立崇高理想,努力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民族的兴衰荣辱联系在一起,热爱祖国,报效祖国,坚决同一切分裂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作斗争。
3、简述“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其意义、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答:(1)、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2)、意义:A、“一国两制”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丰富了我们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丰富了和平共处思想,运用于解决国内问题,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了最佳途径。B、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理论的正确与成功,保持了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和发展。C、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3)、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
4、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最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坚决反对“台独”。(即对台湾问题的解决)参考 材料分析题:材料一: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成功的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正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努力奋斗。材料二:2003年8月3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陈水扁公然声称,台湾跟对岸中国是“一边一国”,鼓吹要用“公民投票的方式解决台湾的前途、命运和现状。”陈水扁的言论遭到两岸人民的强烈谴责。材料三:2004年9月15日,第59届联合国大会决定,不将乍得等极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2300万台湾人民在联合国代表权问题”提案列入本届联大议程。这是台湾当局在联合国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企图连续第12次遭到挫败。
阅读回答问题:
(1)、陈水扁的言论为什么遭到两岸人民的强烈谴责?
答:陈水扁的言论充分暴露了他顽固坚持“台独”立场的真实面目,企图分裂国家,把台湾同胞推向战争的边缘,是对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公然挑衅,也是对国际公认的一个中国原则的公然挑衅,造成台海关系紧张。因此遭到两岸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坚决反对。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台湾问题的认识。
答:A、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中国人民有能力自己解决台湾问题,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插手和干涉台湾问题。B、当前,在国际上有极少数国家和反华势力的做法违背了一个中国原则,不断干涉中国的内政,特别是美国的介入,使台湾问题更加复杂化,对此我们要坚决斗争。C、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台独分子分裂祖国的图谋永远不会得逞。D、“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统一,是
1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3)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请你谈谈这原则的认识。
答: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其意义有:A、“一国两制”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丰富了我们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丰富了和平共处思想,运用于解决国内问题,为解决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了最佳途径。B、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证明了“一国两制”理论的正确与成功,保持了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和发展。C、按照“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可见,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离不开“一国两制”的方针。
(4)结合上材料,谈谈你认为我国应当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答:A、坚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湾独立”、“一中一台”。
B、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与台湾当局和平谈判,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C、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E、积极发展两岸关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争取早日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5)在维护台湾统一方面,我们青少年的职责是什么?
答:A、树立与祖国荣辱与共意识,坚决反对任何对抗和否认中央政府领导、搞地方分裂的行为。B、增强民族自尊心和社会责任感,为维护祖国统一做好本职工作,好好学习,奋发向上。C、树立主人翁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的统一。
5、我们为什么要坚决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
答:祖国的完全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我国公民的神圣职责。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对任何旨在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言行,我们必须坚决反对。
6、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我国政府应怎样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答:①坚持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反对“台湾独立”“一中一台”。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各种努力,尽量争取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③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干涉。④发展是硬道理,要紧紧抓住发展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⑤积极发展两岸关系,争取早日实现统一。
7、材料一:陈水扁坚持“台独”立场。2003年竟提出了所谓的“台独时间表”:2004年首次实施“公投”,2006年“公投”制宪。2008年正式实施“新宪法”,使“台湾成为正常的完整的国家”。
材料二:①2005年4月26日—5月3日,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到南京、北京、西安、上海参观访问。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与连战举行正式会谈,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首次正式会谈。
2005年5月5日,应中共中央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的邀请,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行抵达咸阳机场,开始了为时9天的大陆访问。
②2005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闭幕会经过表决,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当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发布第三十四号主席令,公布这部法律。这部法律的出台,有利于遏制台独势力,促进祖国的和平统一。
(1)读材料一回答
①、截至1999年12月20日,在中国统一问题上得以解决的是什么?解决了那里?
(2分)
答:“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香港和澳门。
②、在中国的版图上,至今有“一子”与大陆隔海相望,那是什么地方?(1分)答:台湾。
③、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请用历史知识加以说明。(至少说出三方面)(3分)
答:(1)、元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列岛和台湾。(2)、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3)、清朝施琅挫败分割台湾的阴谋。(4)、18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刘铭传为第一任巡抚。(5)、1943年《的开罗会议》和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都在国际法上明确无误地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答:最佳方式是“一国两制”。因为实行“一国两制”,既有利于实现祖国统一,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有利于台湾的稳定与繁荣,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更是符合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3)、读材料三回答:
①、《反分裂国家法》出台的意义。(3分)
答:制定此法,把国家有关对台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化,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有利于动员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有利于遏止“台独”分裂势力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的活动,有利于维护台湾海峡地区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②、请你谈一谈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主张。(4分)
答: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B、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惟一合法政府。C、我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反对分裂,积极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实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D、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任何台独势力都是不得人心的。E、青少年要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篇:典型题目
1、某镇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有些自然村没有文化阵地;文化队伍力量薄弱,民间文化萎缩,还时有封建迷信、赌博现象发生;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和科学素养等方面差距大,劳动生产率较低。
请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就如何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几点建议。(9分)
2、天津市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坚持抓阵地、抓活动、抓文艺队伍、抓品牌,取得了明显成效,有利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在部分农村特别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生活还很匮乏,一些地方迷信活动抬头,腐朽思想蔓延,“黄、毒、赌”等社会丑恶现象泛起,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基层政权建设。而发展现代农业,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所以,建设新农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的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持。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农村文化建设的意义。
(2)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培养新型农民。
3、2010年是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30年来,深圳伴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正由“经济强市”向“文化强市”转变,努力打造具有独特品味的特区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享受健康人生的“读书月”,文化和科技联姻、创意和创新结合的“文博会”,中西文化结合交融的“大芬村”,富于民族特色的“中华民俗文化村”,等等,这些为市民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成了深圳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深圳是怎样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12分)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为歌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就,该地B镇举行了一次农民赛歌会,受到农民的欢迎。下面是该镇两位农民观众对采访记者的谈话。
观众1:“我们收入不多,不敢奢望观看高雅艺术的演出。我们平时文化生活单调,往往靠喝酒、打牌、看电视消磨时间,有时能看场免费的大戏心里就很高兴。”
观众2:“现在唱的基本都是一些老歌,即使是新创作的歌曲,专门反映我们农民生活的歌曲也很少。”
结合材料中农民观众的谈话,从文化生活角度,请你谈谈如何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四篇:文化生活典型题目
1.在我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中,有一支四季常青的奇葩“竹文化”。历代文人雅士都被竹子“未出土便有节,及凌云常虚心”的自然形态及丰富的精神内涵所倾倒,并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书卷与美谈。苏东坡有诗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今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郑板桥的题竹诗脍炙人口,百读不厌:“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竹子虚心而有节,朴实而坚贞,根根相连,生生不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坚韧顽强的竹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古代“竹文化”对你有何启示(10分)答: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要用先进文化塑造我们的人生。(1分)先进文化可 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 分)② 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3分)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l分)③ 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2 分)(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舌尖上的中国》不仅是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其充满浓郁的人文情怀、家国情怀和乡土情结,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它以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 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相融合,加上国际化的创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乡、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受到观众热捧的原因。(12分)答:①文化发展的实质在于创新,《舌尖上的中国》受到热捧的原因之一就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的创新。(3分)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新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舌尖上的中国》满足了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3分)③正确处理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舌尖上的中国》对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3分)④文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舌尖上的中国》吸收和借鉴了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实现了民族文化与世界风格的有机融合。(3分)
3.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在生态文化建设方面,天津市将继承传统文化脉络,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融;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保护,推进“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计划”;鼓励各界人士参与天津 市民间文学、曲艺、传统戏剧、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的保护与传承;将生态文化知识和生态意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提 高市民的的生态文化素养。(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依据材料说明天津市是如何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12分)答: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3分)
②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3分)
③发挥人民群众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 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分)
④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公民的文明素养(3分)
4.2012年中国正式启动了传统村落调查活动,同年(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甄选工作也正式开始。这将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件意义重大而深远的事件。
材料一
我国拥有7000年农耕文明史,全国各地遍布着各具地城与民族特色的古村落。不同历史时代和不同地城、不同民族所形成的传统村落,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是宝贵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在世界文化遗产中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特别是在我国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有效保护、深入研究幸存于世的形式与类型丰富、地城与民族特色突出、历史文化信息承载厚重的古村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材料二
目前我国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还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一些村民想急切改变居住条件,无序地新建与翻建住房,造成新建筑与历史建筑、乡土风貌极不协调,破坏了传统村落的古风古貌。部分地区过度旅游开发导致盲目拆旧建断、拆真建假,也破坏了传统村落。这些问题导致传统村落快速消亡,雷要引起高度重视。(1)结合材料说明我国保护和开发传统村落的文化意义。(9分)答:①传统村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传统村落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3分)
②保护传统村落有利于继承和发展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育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品格;(3分)
③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分)④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1分)
5.“美丽中国”既大又小,其实就在每个人的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青年当先行。青年学生要做美丽中国的实践者,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正能量。
请你为所在地区设计一个宣传活动(4分),并指出其文化生活的理论依据。(8分)答:活动:文艺演出、摄影展、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各种宣传活动等。
依据: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渊持久的;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育文明风尚,人民群众是主体;提高道德修养必须重在行动,脚踏实地。
6.在全球观众对选秀节目已经深感疲惫之时,某省卫视成功推出《中国好声音——The Voice of China》音乐评论节目,收视率屡创新高,成为2012年中国最热门事件。它花巨资从荷兰引进全套节目知识产权和设备,但不是单纯模仿和复制欧美的节目模式,而是充分运用数字化手段和社交网络媒体,并利用合理、系统的创新机制进行了中国化改造。大胆的创意,新奇的构想,“腕”级的评委,严谨的管理,亲民的视角,牢牢锁住了观众的眼球。这个节目发挥着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有关知识,说明《中国好声音》获得观众追捧,创造巨大商业价值对文化企业经营的启示。(10分)
答:①文化企业应立足于社会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2分)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2分)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2分)④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传播手段的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2分)⑤坚持正确的方向,既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又反对民族虚无主义。(2分)
7.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文化市场已有“长足的发展”。我国对文化产业概念的界定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完善和文化市场日益繁荣活跃而逐渐明晰、确定的。
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在党的中央文件中使用“有关文化产业”概念,提出要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
2003年,中宣部等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文化产业统计课题调研,第一次明确将文化产业定义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2009年7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2012年9月19日,“新战略 新驱动 新发展——2012文化创意产业(北京)峰会”在北京隆重举办。这是中央、北京相继出台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表现,文化产业成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2013年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加大了文化建设投入力度,把建设文化强省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他们不断加强文化体制和机制创新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积极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和社区综合文化站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工程,丰富了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各级地方政府建设文化强省的意义。(12分)答:①加强文化强省建设,有利于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保证人民享有的基本文化权利;(4分)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强省建设能够带动经济社会事业发展;(4分)③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和发展,加强文化强省建设,有利于推动文化交流与发展,提高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综合国力。(4分)(也可从文化对人的影响方面回答)
13.材料二
文化是城市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所在,21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浙江省绍兴市是一座具有2500年建城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他们在城市文化建设中非常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并根据时代要求,赋予城市历史文化以鲜明的时代内涵,抓住机遇,不断繁荣城市文化产业,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的素质。他们还根据绍兴市的经济、政治、文化沉淀所表现出的文化独特性和丰富性,不断推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之间“和而不同”、共生共存,提高了城市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3)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城市文化的重要意义。(10分)
13.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城市文化能够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3分)
②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有利于文化产业的繁荣与发展,促进文化消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2分)
③挖掘历史文化资源,赋予时代内涵,有利于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分)④“和而不同”、共生共存,体现了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绍兴城市文化所具有的包容性,有利于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借鉴和吸收,推动了城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城市的和谐。(3分)
14.(8分)河北省正定县在书法艺术方面,可谓名家荟萃,金石翰墨飘香。“撰文、书法、雕刻”三绝的风动碑、朱熹题写的“容膝”、康乾御碑等,这些价值极高的古代碑刻不仅为正定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还为正定传承、弘扬书法艺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代代优秀书法家薪火相传,推陈出新,创作水平不断提高,书法人才队伍全面壮大。正定县还大力发展与书法有关的展赛、拍卖、收藏、培训等行业,丰富和延长了文化产业链条。2012 年9月5日,正定县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书法之乡”。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分析正定获得“中国书法之乡”殊荣的原因。
14.文化遗产是一 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丰富的书法文化遗产扩大了正定在全国的影响。(2分)
正定书法家在继承传统书法艺术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作水平不断提高,人才队伍全面壮大,促进了书法艺术的发展。(3分)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正定县大力发展与书法有关的行业,丰富和延长文化产业链条,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了正定的知名度。(3分)
15.热词四“教育优先发展”
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指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文化生活依据。(4分)15.(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 扮演着重要的角色;(2分)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2分)考生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第五篇:《勾股定理》典型题目
《勾股定理》看数学思想【附练习】
1.数形转化
①“勾股定理”定理是“形→数”的转化。条件是形---“直角三角形”,得出的结论是数---“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标准格式是:∵△ABC是直角三角形,∠C是直角,∴CA2+CB2=AB2 ②“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数→形”的转化。条件是数---“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得出的结论是形---“直角三角形”。
标准格式:∵CA2+CB2=AB2,∴△ABC是直角三角形,∠C是直角
应用举例:
如图所示,有一块地,已知AD=4米,CD=3米,∠ADC=90°,AB=13米,BC=12米,则这块地的面积为多少?
解:∵△ADC是直角三角形
∴AC²=AD²+DC²=4²+3²=5²(注:这是在用勾股定理)∵AC²+BC²=5²+12²=169 AB²=13²=169 ∴AC²+BC²=AB²
∴△ABC是直角三角形(注:这是在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ACBCCDAD1253424(米2)∴S地=S△ABC-S△ADC=
2222
2.方程思想
我们知道,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可以借助勾股定理求出第三边。但是有的问题只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一条边,这时候,要考虑借助勾股定理列方程解决问题。例1: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先将直角边AC沿AD折叠,使它落在斜边AB上,且与AE重合,则CD等于()A.2
B.4
C.3
D.5 A解:在Rt△ABC中,EAB²=AC²+BC²=6²+8²=100=10²
∴AB=10(cm)∵AE=AC=6cm,BDC∴EB=4cm ∵∠AED=∠C=90° ∴∠DEB=90°
∴△DEB是直角三角形 ∴DE²+EB²=DB²
设CD=xcm,则DE=CD=xcm,DB=(8-x)cm ∴x²+4²=(8-x)²
解得x=3,所以,CD=3cm 例2:在笔直的公路上A、B两点相距20km,在A的正南方8km处有村庄D,在B的正南方11km处有村庄C.现在要在AB上建一个中转站E,是的C、D两村庄到E站的距离相等。
(1)利用尺规作图,做出点E的位置。(2)计算点E距离点A多远?
解:(1)如图,点E就是要建中转站的位置(2)设AE=xkm,则EB=(20-x)km 在Rt△ADE中
DE²=AD²+AE²=8²+x² 在Rt△EBC中
EC²=EB²+BC²=(20-x)²+11² ∵DE=EC ∴8²+x²=(20-x)²+11²
457解得 x=km 40457所以,点E与点A的距离是km
典型题目练习一.折叠问题
1.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如图所示折叠,使两个锐角的顶点A、B重合,若AC=6,BC=8,求DC的长。
B
E
D
CA(B)
2.如图所示,将长方形纸片ABCD的一边AD向下折叠,点D落在BC边的F处。已知AB=CD=8cm,BC=AD=10cm,求EC的长。
D A
E
BCF 其他折叠问题常见图形:
AEDDFECBFCC
AB二.最短问题
1.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50寸,30寸和10寸,A和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端点,A点上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则它所走的最短路线长是多少?
2.如图,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8,4,10.若一只蚂蚁从P点开始经过4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Q点,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为多少?
3.如图,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16,高AB为15,BC是上底面的直径.一只昆虫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C,则昆虫爬行的最短路程为多少?
4.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宽为10,高为20,点B离点C的距离为5,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B,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5.如图所示,有一根高为2m的木柱,它的底面周长为0.3m,为了营造喜庆的气氛,老师要求小明将一根彩带从柱底向柱顶均匀地缠绕圈,一直缠到起点的正上方为止,问:小明至少需要准备多长的一根彩带?
三.梯子问题
1.如图,一架云梯AC长为25m,斜靠在一竖直的墙CO上,这时梯子底端A离墙的距离AO是7m,如果梯子的顶端C沿墙下滑了4m,那么梯子的底部在水平方向滑动了多少米?
2.如图,两墙之间的距离BC=22米,当云梯靠在西墙的时候,此时可以达到的高度AB=24米;若云梯底部O不动,使云梯靠在东墙上,此时云梯可以达到的高度DC=20米,试求BO 的距离。四.芦苇问题
1.有一个边长为1O尺的正方形水池,一棵芦苇AB生长在它的中央,高出水面BC为l尺.如果把该芦苇沿与水池边垂直的方向拉向岸边,那么芦苇的顶部B碰到岸边的B'(如图)时,水恰好没过芦苇.问水深和长各多少?
2.如图,小亮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然后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m处,发现此时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m,则旗杆的高度为(滑轮上方的部分忽略不计)为多少米?
五.构造直角三角形
1.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是小正方
A形的顶点,则∠ABC的度数为()
A.90°
B.60°
C.45°
D.30° B2.如图,A,B是公路l(l为东西走向)两旁的两个村庄,CA村到公路l的距离AC=1km B村到公路l的距离BD=2km,CD=4km(1)求出A,B两村之间的距离;
(2)为方便村民出行,计划在公路边新建一个公共汽车站P,要求该站到两村的距离相等,请用尺规在图中作出点P的位置(保留清晰的作图痕迹,并简要写明作法).六.综合题目
1.如图,西安路与南京路平行,并且与八一街垂直,曙光路与环城路垂直.如果小明站在南京路与八一街的交叉口,准备去书店,按图中的街道行走,最近的路程约多少米?
2.如图,△ACB和△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ECD=90°,D为AB边上一点,求证:
222(1)△ACE≌△BCD;(2)ADDB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