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结合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_百度重点

时间:2019-05-13 14:1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产学研结合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_百度重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产学研结合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_百度重点》。

第一篇:产学研结合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_百度重点

2008年11月第33卷第6期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0fHunanUniversityofAmandScience(SocialScienceEdition)

Nov.2008v01.33No.6

“产学研”结合: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姚春梅

(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摘要:“产学研”结合的重点在于面向市场、面向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深度推进“产学研”合作不仅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教育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客观要求。只有立足地方需求,全方位为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地方高校才能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关键词:地方高校;“产学研”合作;科技创新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中图分类号:C-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154(2008)06—0110—04- “Enterprise—University—Research’:Cooperation:Improving

LocalUniversity’SScientificInnovationAbilityandSocialServiceAbility

YAOChun—mei(H㈣University of

Arts.andScience,al∞’gde415000,China)

Abstract:Thekeypointof“enterprise—university—research”cooperationismarket—orientationandeconomy—

and—society—construction—orientation.Itis

8/1

urgentrequirmentoflocaleconomicandsocialdevelopment

as weU聃 an

objectiverequirementofeombiningeducationandproduction.educationandsocialeconomyandpracticeIopromote

deeply“enterprise—university—research”cooperation.Itisonlybymeetinglocalrequircmntsandservinglocaleconomic

andsocialdevelopmentthatlocaluniversity

can

improveconsistentlyitsscientificinnovationabilityandsocialservice

ability.

Keywords:localuniversity;“enterprise—university—research”cooperation;scientificinnovationability;socialserviceability

作为地方高校的湖南文理学院,如何定位与发 展?一直是我们在办学实践中努力探讨的问题。理

论研究与办学实践让我们充分认识到:“立足地方需求,全方位为所在区域发展服务”是我们最好的选择。近年来湖南文理学院始终坚持面向地方,把区域需求作为工作创新的源泉和动力,通过“产学研”结合,打造学科优势与特色,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推进学校科技创新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区域社会和学校发展的双赢,并在这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产学研”结合的重点在于面向市场、面向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深度推进“产学研”合作不仅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实现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教育与社会经济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客观要求‘--。

一。产学研”合作的基础与优势

(一)学科专业建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学科优势明显

.湖南文理学院现有涵盖文、理、工、农、史、法、①收稿日期:20嘴一09—15

作者简介:姚春梅(1966一),女,浙江苍南人,湖南文理学院副校长,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量子信息和高教管理。

万方数据

2008年第6期

姚春梅“产学研”结合: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11l

经、管、教9大学科门类在内的38个本科专业,有4个省级重点建设学科——文艺学、光学、动物学、机

械设计及理论等,构成了学校学科建设工作的亮点。学校有3个省级重点专业——汉语言文学、地理科 学和生物科学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和地理科 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教学仪器设备

总值接近1个亿,本科学科专业建设格局基本形成i200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与专业,特别是生物学、农学、机械、电气、化工等学科专业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有着明显的优势。

(二)学科基地建设初见成效,科技创新环境得到优化

湖南文理学院现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和国家Linux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等2个国家级基地,环洞庭湖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和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基地等2个省级社科研究基地,有湖南省高

校产学研示范基地——水生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研发基地.有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动物学实验室、2个省级高校基础课示范实验室——生物基础课。

电气信息基础实验室,还有l门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依托省级、国家级研究基地(研究所)、工程中心等专业化平台,优化了科技创新环境,为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科技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学术水平逐步提高湖南文理学院现有教授80人、副教授225人,硕士、博士460人;其中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教学名师、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湖南省普通高校学术带头人、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人选以及湖南省普通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等一大批学科、学术骨干,为

常德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科技人才与智力 支撑。

二“产学研”合作的初步成效

到目前为止,湖南文理学院已与常德市9个县(市、区)、湖北松滋市以及洞庭水殖股份有限公司、常德卷烟厂等20多家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并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在一批地方的主导企业和大、中专院校、中学等建立了近百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社会实践基地,保证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经过几年来的实践,“产学研”合作取得了实效性进展。

结合地方企业和产业需求,学校与常德市经委i 常德市科技局开展校企产学研项目对接工作取得明

显成效。“全液压压块式垃圾中转站”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并获常德市优秀专利奖,该项目已在全市及周边地区环卫系统推广使用。研制开发的“皂市水

库自来水供水P比电气控制系统”、城市供水系统

防冻抗冻技术以及“车桥总成配置数据管理系统”均已投人生产使用;与常德卷烟厂共同开发的“MUF一101多功能微乳胶”(该乳胶产品相关性能指标优于国内同类产品)和研制完成的玻璃钢涂料已投入生

产,具有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和推广价值。研发的

“湖南省交通规费征收与稽查系统”已应用于全省120多个县(市)级征费所交通规费的征收。

学校开展的常德地方地质灾害防治、土地滑坡治理和减震减灾研究以及结构构件动静态变形计算理论、结构杆件振动特性分析等研究项目曾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以及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学校与湖南洞庭水殖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洞庭青鲫选育技术”、“超大型无核珍珠养殖技术”、。淡水珍珠产业关键技术”及“蒙古鲴与翘嘴鲐野生种群驯化与利用关键技术”等系列技术与产品,曾获国家专利技术发明奖金奖、国家专利技术创新奖银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现已推广,并辐射到全

国的一些主要淡水养殖地区。柑橘长效保鲜剂一

“贮鲜灵”曾获“中国艾迪生杯发明金奖”和“湖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湖南省扁豆种质资源及湘扁豆1号、2号的选育与推广”曾获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学校主持的三叶木通药材培育取得实效,研制的发芽糙米已经投入生产,培育的耐旱抗虫高产杂交棉“湘文一号”品种已成功通过国家棉花品种测试。此外,学校配合常德市开展科技特派员工作,选派农业科技特派员深入石门、澧县开展科技示范、技术培训等,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和好评。2007年湖南文理学院被评为“湖南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红网、湖南经视台相继报道了

湖南文理学院科技特派员侯必新教授的先进事迹。

学校积极配合常德市文化名城建设工程,有计划、有组织、有针对性地开展与文化名城建设相关的课题研究,获得60万元研究经费支持。研究内容涵盖地域传统与特色文化研究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应用研究等多个层面,出版系列专著,打造地方文化精品,扩大地域文化的社会影响。

总之,通过“产学研”合作,湖南文理学院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高。

万方数据

112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3卷 三“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此前的“产学研”合作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产学研”合作的深层次推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学研”各方主体联手不足,大多依托单一项目开展合作,注重既得利益和短期行为。力量实际上还很分散,没有形成合力。

二是“产学研”行政管理各自为政,突出体现为 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管理效率低,“产学研”的投入 和激励机制不明确、不到位。

“产学研”合作涉及科技、经济、社会诸多方面。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等方面

都需要加强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的密切合作。面对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如何变制约因素为激励因素,共同创新管理、资源配置方式,克服目前“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围绕地方经济主战场,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科技主力军作用,进一步推进

。产学研”深度结合,是我们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

四深度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思路与措施“产学研”合作的基点在于结合,难点在于如何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和市场需求使产、学、研三者真正

达到“无缝连接”,形成巨大合力怛J。

2008年,湖南文理学院和常德市政府签署了深度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框架性协议,成立了专门的

“产学研”合作领导班子。在市政府引导下,以市场

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充分发挥学校的科技主力军作用,以多渠道投人为支撑,以长效机制建设为保障,共同建立科技创新平台、“产学研”经济利益共同体和“产学研”战略联盟,有效集成双方的优势资

源,在人才、项目、技术等方面实现深度结合,提高科

技创新能力和科技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为此,学校将采取以下主要措施。

(一)以提高认识为先导

市政府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引导和激励地方企业高度重视并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学校转变思想观

念和办学模式,真正面向社会经济发展主战场,在高

校内部和科研院所上下形成服务社会经济的共识,并成为指导湖南文理学院和科研院所发展的指针。

(二)以“产学研”合作团队建设为关键

在深入调研、了解地方企业和产业需求基础上,结合学校人才智力和学科、专业优势,在农业科技、机械工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与地方

企业共同组建“产学研”合作团队,联手攻克企业技

术难题,引进新技术,为“产学研”合作提供可靠的人才支撑。

(三)以长效机制建设为保障

为确保“产学研”合作的长期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必须由政府牵头,企业和高校建立起长效合作机制。主要包括:(1)建立“产学研”组织协调体系,实现企业与高校的无缝对接;(2)建立政策支持体系,统筹经济、科技和教育等各项工作,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湖南文理学院建立创业创新激励评价机制,充分激发服务地方的活力与动力,鼓励教师积极

从事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工作。

(四)以创新平台建设为基础

该创新平台建设作为“产学研”创新活动的基本支撑单元,包括建立“产学研”科技园、研究中心、“产学研”合作实验室、科技创新团队以及科技信息服务网络等。

1.政府引导性投入经费、相关合作企业联合投入研发经费、学校投入部分启动经费,联合建立大学科技园、研究中心和技术应用与推广中心。建成体制健全、环境完善、创新人才聚集的科技创新研究平台,为常德主导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为常德主导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2.以企业投入为主、学校投入为辅,大力融资争取外援,争取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财政专项支持,建设湘西北地区设备一流的“产学研”合作实验室,如,机电一体化精加工与测试实验室、智能控制与信息分析实验室、新材料分析加工实验室、食品安检与分析实验室、动物疾病防治实验室等。成为开展“产学研”创新活动的重要条件支撑。

3.引资作为人才基金,通过与名牌高校开展交流与合作,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打造3—5个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团队,积极开展服务地方企业的科技攻关。

4.政府引导性投入经费,建立本地区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平台、技术市场交易与推广平台、“产学研”合作信息交流平台等科技信息服务网络,搭建企业、学校和政府的“产学研”合作信息交流平台。

(五)以创新合作模式为抓手

设立相应经费支持,切实促进“产学研”由点、线、面的结合向多层次与多维度的深度与广度推进。

1.政府投入经费,建立科技特派员选派制度,定 期选派企业科技特派员、农业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实现专家与工、农零距离接触,科学技术与生产实践 万方数据

2008年第6期姚春梅。产学研”结合: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113 的有效对接。

2.建立主导产业或重点发展领域合作研究专项招标制,通过招标,组建“产学研”科技创新团队,实施联合攻关。

3.投资与融资相结合,建立“产学研”合作示范 基地,重点引导和组织具备规模化生产条件、主导产 品市场占有率较高的地方企业与学校合作,建设湘 西北重要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如茶产业 基地以及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等。

4.建立“产学研”合作经济利益共同体。通过 “产学研”合作,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实

体,推行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服务,共同开发技术产品,形成产业和产业链。

5.构建“产学研”战略联盟。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共同组建以引领产业技术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高校科技力量为主要技术依托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推动“产学研”合作模式由短期

合作、松散合作、单项合作向长期合作、紧密合作、系 统合作的转变。在新材料、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领 域,形成高层次的资源优化组合,联合开展产业核心

技术、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及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六)以多渠道投入为支撑

设立“产学研”合作专项经费,专门用于开展“产 学研”合作创新研究资助。该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 拨款、项目资助和联合申报项目等形式,形成政府投

入为主导,企业和社会投入为主体,争取省级、国家级立项资助支持的“产学研”结合多渠道投入机制,重点围绕现代农业、现代加工制造业、新材料开发以及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等领域,设立若干个专题开展合作研究。同时,对联合建立的科技园、研究中心、实验室等科技创新平台提供经费支持;对引进的科技领军人才子以科技启动经费支持;对选派的科技特派员设立科技津贴补助;对建立的“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经济利益共同体、战略联盟予以适当的

启动经费支持,全面支撑与保障“产学研”创新活动 的顺利开展。

“产学研”合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实现“产学研”合作的纵深发展,必须依靠包括政府、高校和企业等在内的多方面的支持系统【3】。只有在

地方政府的主导和引领下,统筹规划、系统推进,才能取得实效,开创出本地区“产学研”合作工作的新局面。参考文献:

【1】武贵龙.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

28—30.

【2】王自勤.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博奕分析[J].中国高校研究,2008

(9):78—79.

[3]钱佩忠,潘海天.与区域经济互动推进地方高校持续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6(10):107—109.

(责任编辑:张文刚)

—+—_.——}—■——+——卜・●——■・■——●——●呻・■—-..・●—-●—一.-—●——■—■——+一_.——●—+—●——卜—●—.+-■—-+—●——●—■——■—■——}—..——●—H卜—●——■—+・■--+・卜■——+一

本刊2007年摘转情况及影响因子

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期刊信息检索中心统计,本刊2007年被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光明日报》、中国人民大

学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性二次文献摘转文章19篇,在2541种检索期刊中排第461位,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中排第40位。多年来,本刊的年摘转

量在全国同类院校学报排序中稳居前列。

据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8),《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 会科学版)2007年度的总被引频次为275,影响因子为0.235。万方数据

“产学研”结合: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作者:姚春梅,YAO Chun-mei 作者单位:湖南文理学院湖南常德,415000 刊名: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OCIAL SCIENCE EDITION年,卷(期:2008,33(6被引用次数:

1次

参考文献(3条

1.武贵龙 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期刊论文]-中国高等教育 2008(202.王自勤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博奕分析 2008(09 3.钱佩忠.潘海天 与区域经济互动推进地方高校持续创新[期刊论文]-高等教育研究 2006(10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hnwlxyxb-shkx200806027.aspx授权使用:长沙理工大学(cslgdx,授权号:3693445f-7436-4910-8109-9ea5015cd2be 下载时间:2011年3月13日

第二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共山东省滕州市委 山东省滕州市人民政府

滕州市地处山东省南部,面积1485平方公里,人口156万,是“科圣”墨子的故里。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立足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大力实施“科技兴市”战略,努力构筑经济和科技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市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市)、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完成170.7亿元,增长20.1%;财政总收入14.6亿元,增长23.7%;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第三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

一、坚持实施“科技兴市”战略,优化科技事业的发展环境

加速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发挥科技进步在引导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此,我们坚持不懈地把“科技兴市”作为重大战略,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努力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科技长入经济的良好环境。一是全面推行领导干部科技目标责任制。成立了市主要领导挂帅的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健全以一把手为主的科技工作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实行党政领导科技成果推广联系点制度,35名市级领导和650名副科级以上干部每人建立了1—2个村或企业作为科技帮包对象;同时强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作为评先树优和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二是大力营造良好的科技政策环境。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等政策,设立了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财政扶持资金、技改投入和技术创新奖;实行领导干部重大科技项目帮包责任制,对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效 1

益显著的科技项目,领导精力和财政优先支持,并健全考核奖惩机制,市财政拿出500多万元对实施好、进展快的帮包责任人及法人重奖。三是实行专家科技顾问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按照“一个专家建立一个基地,一个基地形成一个优势产业,一个产业搞活一片经济、带动一方群众致富”的思路,先后聘请中国科学院、山农大的两位教授担任科技副市长,两位院士和10多位专家学者担任市科技顾问。通过优化环境和服务,把专家的教学、研究、试验、示范基地吸引到滕州。山东农科院研究员孙慧生二十年如一日帮助指导我市马铃薯生产,建立形成了省级科技特色园;工程院院士余松烈多年来在我市进行小麦精播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全市87万亩小麦单产达931斤。银丰化工公司在省农科院专家的技术支持下,先后开发新产品16项,实施国家、省级科技计划6项,成为我市利税大户。同时我们还聘请市内110位专家学者组成科技顾问团,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技咨询服务。四是建立健全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坚持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建立起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企业为主、多元参与的新型科技投入体制。市财政坚持优先加大科技投入,科技投入增长均高于财政收入增长,科技三项经费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2%以上。

二、突出科技的现实转化,构筑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运行机制

1.依靠科技创新,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立足构筑农民依靠科技致富的载体,强化科技引导,对农业影响大、效益明显、科技含量高的项目,给予连续重点支持。为把马铃薯产业培植成为强势产业,先后实施科技计划26项,扶持资金300多万元;投资1650万元,建立了生物组培中心和配套完善的脱毒种薯繁育体系。今年全市马铃薯播种面积50万亩,产值达12亿元以上,主产区农民纯收入4602元。为发展壮大粮食产业,加强科技项目的后备培养和龙头企业的持续技术开发,先后9次立项,扶持资金60多万元,筛选出白硬冬2号等优良品种,我市被列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山东省小麦玉米两熟丰产高效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项目示范县(市)。投入技改资金1.3亿元,培植壮大农副产品龙头企业,发展形成了东谷面粉、益康食品、春藤肉制品等一批工艺先进的骨干企业。国家级星火外向型企业山东盈泰食品公司,去年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发展标准化养殖基地216个,养殖户年纯收益万元以上。

2.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强对科技发展的反哺和推动能力。一是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程”。立足实际,发挥优势,选择机电一体化、生物技术、新材料、精细化工、环保节能等产业重点发展,扶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备发

展活力的骨干高新技术企业膨胀规模,带动相关企业尽快形成产业化。全市发展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2.5%,有5个项目列入国家技术创新基金计划。二是实施“科技联姻”工程,加速孵化高新技术成果。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与200余家大学、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固的技术合作关系,近年来实施科技项目75项,其中国家、省级科技项目16项,取得科技成果86项,获得省科技奖励12项。三是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扶持和市场运作相结合,严格落实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快技术开发体系建设。对新建国家、省技术开发中心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5万元的科研开发补助。全市建立厂办科研机构90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企业自主科研经费占销售收入的2.76%,规模以上企业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投入达3.2亿元,占销售收入的3%,部分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以上。

3.完善示范带动机制,大力构建科技发展示范平台。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规划建设高科技示范园,引进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带动力强的项目39个,完成投资7亿余元。积极培植科技“高税”示范,选择基础好、潜力大、技术创新度高的企业,重点培育扶持,发展形成26家技术实力较强、产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示范企业。建立完善党员科技帮带机制,在农民党员中评选出万名政治觉悟高、具有专业特长、技术能力较强的“党员科技示范户”,从中优选出千名“科技明星”,给予表彰奖励。全市1.3万名有技术优势的党员,与16万户农民结成了帮带对子。农民党员薛冰利用养殖新技术致富后,与周围16户农民结成帮带对子,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使农户年均收入增加6000元。

三、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突出科技人才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中的核心作用,坚持引进、培养、使用并举,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建立完善人才开发的政策,鼓励技术、成果等生产要素以30%以上的股份参与资产、收益分配;实行重奖突出贡献科技人才,市财政投入20万元重奖科技人员,对在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有功人员,优先推荐为劳动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和享受政府津贴;在全社会形成了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造的良氛围。大力实施科技人才开发工程,启动了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设立了学科带头人培养专项资金。加强技术人才引进,先后引进日本、荷兰、以色列等20余名国外专家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开发;聘请清华大学、山东大学等20多位专家进行科技合作。强化人才教育培训,全市年培训专业技术人员8520人。目前全市具有专

业技术人才达到47672名,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318人;培养省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55名。同时把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技术应用能力作为人才培训的重点,建立了集科技服务、现代远程教育与党员电教于一体的市、镇(街)、村(居)、家庭四级科技培训网络,建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接受站点1169处。先后培训农民30余万人,其中有1.07万人考取了国家农民专业技术资格“绿色证书”。

第三篇: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明确要求:“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科技工作,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研开发为主要内容,积极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要注意用科技工作的成 果丰富或更新教学内容,在科技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温家宝总理指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 注意把职业教育、职业培训与就业准入以及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把职业资格认定、职业等级评定和技能型人才的选拔结合起来。教育部周济部长也指出,要加快 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努力使劳动者人人有知识、个个有技能。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转变办学思想,深化教学改革,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 务的意识和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面,它既是高职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责任,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院着力开展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将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列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根据社会、企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需要,积极开展各级各类 技能培训,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对象的专业岗位培训、职工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培训,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资格培训、认定和考证 工作,开展应用技术研究和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在为行业、企业和社会做好服务的同时,为兄弟院校培养“双师素质”教师和教学行政管理干部,指导和帮助兄弟 院校开展专业改革、课程建设,社会服务取得里一定成效,能力得以提升。实践中,我们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需要和可能的关系

社 会对技术研发、培训等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时效性特点,其多样性受制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时效性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具有较 大关联。目前,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具有明显的产业、行业或区域特点,进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根据院校自身特点和优势,选择性地满足社会需求,充分考虑自身 的专业、师资、设施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将社会对服务的需求与自身所能提供服务的可能有机结合起来。

我 院根据水利院校的行业特点和优势,结合安徽农业大省的现实和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趋势确定社会服务的重点。一是围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 训、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开展社会服务建设。二是发挥我院水利、土木、机电、机械类的专业优势,与行业、企业在 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合作组织科研技术攻关和技术开发,取得了一批技术成果,其中两项成果分别获得省科技进步奖和省水利科技进步奖。三是采取多种 形式与企业共同创办企业或者服务机构,提供社会服务,实现共同发展。目前正在实施的典型项目包括:与安徽环球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安徽江淮工程咨询 服务公司”,与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合作共建“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与合肥金德电力设备公司共建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维修电工实训室和数控加 工车间实训基地;与安徽省驷马山引江工程管理处、省水利基建局等单位合作成立工程监理机构。这些项目的实施均借助了我院的行业特点和专业优势,投入少,见 效快,社会服务效益明显。

二、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关系

毋 庸置疑,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快速发展时期,也由于高职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所扮演的主力军角色,这一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普通学历教育在相当长 的时期内仍将是高职院校的“主业”。因此,提高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这一要求决定了加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中之重,需 要将专业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统合,以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带动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注意处理好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主辅关系。

(一)以课程建设促进社会服务能力提高

课 程是专业的支点,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主要方面。我院积极探索和创新课程建设模式,构建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以建设专业优质核心课程、精品 课程为重点,以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为基础,以构建课程标准和考评体系为保障,融“教、学、做”为一体,全面提高专业课程教学质量。我们大幅度修改各专 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编写教材,建立相应的试题库,将职业资格认证、工种技能鉴定等内容纳入教学,在高职毕业生中推行 “双证书”或“多证书”,在满足在学生考证、就业需要的同时也相应提升了社会服务能力。

(二)以师资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师 资建设是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保证。我们按照“培养与培训结合,引人与引技结合”的原则,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和生产实践锻炼,依托行业企 业,采取“联合招聘”、“共建人才库”、“挂职交流”、“互派工作”、“共建考核机制”等方式开展师资建设。“宏观上”构建“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专 业教学团队;“微观上”提升每一位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包括工程设计、施工、组织管理、项目开发和研究等方面的能力。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更好地 胜任社会服务工作,也拓展了社会服务的领域,有效地促进了学校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做到了师资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的相辅相成、有机结合。

(三)实验实训条件建设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有机统一

实 验实训的设施、设备等条件是高职专业教育的基本硬件支撑,也是学校开展社会服务的基本硬件保障。我院将面向学生的专业教学硬件建设与面向社会的技术服务硬 件建设统筹安排,有机结合。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坚持按照“五位一体”(以教学为主,兼顾生产、科研、培训、鉴定)的要求,建立“生产型”、“产学结合型”、“虚拟型”三类校内实训基地;按照“共建、共享、互惠、互利”的原则,与企业建立“共享型”校外实习基地,在充分保障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同时,也为开展社 会培训、考证、鉴定、技术咨询和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提供了较好平台。

三、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与示范作用发挥的关系

我 院是全国百所高职示范建设院校之一,随着示范院校建设的深入,我们对于示范作用的发挥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关系的认识也逐步深化:发挥辐射、影响、帮助、带 动作用是国家示范建设院校应尽的社会义务,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工作的重要方面。示范作用,包括引领、带动、辐射、帮助等方面的作用,广义上理解,属 于社会服务;带动一般院校共同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必将从整体上提升高职教育的整体社会服务能力,从这个意义上理解,这是更大效益的社会服务。

基 于上述认识,我院十分重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在帮助兄弟院校提高办学水平的同时提高它们的社会服务能力。一是发挥优势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社会服务能 力。发挥我院水利类、土建类专业的优势,以水利水电建筑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安装工程、建筑装饰技术等专业为主,利用暑假面向省内院校 和全国水利院校开展“双师素质”教师培训和新教师岗前培训,培训重点是教师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使他们在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咨询、实用技术培训、鉴定 等社会服务的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同时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理论、先进的职业教育方法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使受训教师在提高动手能力的同时教育理念 有所更新,教学水平有所提高,成为各自院校教学和社会服务的骨干力量。二是构建网络,更好地发挥带动作用。根据地缘和业缘关系,我院与15所 省内专业结构相似的院校和省外水利类院校签订了对口支援、对口交流协议,承担对本地区和水利行业高职院校的带动责任。主要通过对其教师和干部培训、互派干 部挂职学习或指导、互派教师访问交流,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实训项目、共同开发社会服务项目等形式,让更多的院校分享建设成果,在共同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带动一批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三是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为社会服务搭建广阔舞台。我院利用多年来与企业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 和在高职院校中的影响力,牵头成立了我省高职教育的第一家职教集团——江淮(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目前50余家省内外高职、中职院校、企业、社会中介机构加盟集团,为校企合作技术服务搭建了舞台。通过集团内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企业获得院校的技术支持和帮助,院校教师获得实际工作锻炼的机会,提高了社会服务的能力。

总 之,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社会责任。在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要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和优势,把握重点,分 清主次,处理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和专业建设、发挥示范作用的关系,将专业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统合,在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服务能力。

第四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情况汇报

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情况汇报

尊敬的******:

感谢各位领导在新春后不久亲临我州检查指导科技工作,这充分体现了省科技厅领导对**科技工作的重视和关心。现在我就**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情况作简要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科技创新总体情况

科技创新工程成效显著。目前,全州现有专业技术人员4.6万人,拥有科研机构7个、企业技术研发机构76个,农技推广机构1217个,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2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博士后工作站1个、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家、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组建了**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十一五”期间,组织实施州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623项,研发、推广新技术、新工艺400余项,开发新产品、新品种150多项。申请专利1038件,获得州级以上科技进步奖40项。

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我州充分发挥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培育和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绿色健康食品等高新技术产业。“十一五”以来,实施高新技术项目70余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3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全州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5.2%。2010年6月国 家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锰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为延长产业链搭建了一个高端发展平台。同时,充分利用武陵山区丰富的药材资源,开展了杜仲、黄柏、厚朴、百合、青蒿、虎杖等道地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GAP规范化栽培和有效成分提取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了一系列传统名药、民族药和现代中药的新品种,初步形成了以现代中药、植物提取和民族医药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

科技对农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大。重点开展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研究、示范与推广。选育出杂交水稻、玉米、茶叶等新品种12个,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194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猪、牛、羊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70%、30%和45%。在水稻、柑橘、猕猴桃、百合、高山反季节蔬菜等优势农产品领域,推广了高产栽培、测土配方施肥、绿色食品生产等技术,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围绕发展绿色健康食品产业,在柑橘、梅花鹿、猕猴桃、百合等领域,开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技术研发,提升了具有**传统特色食品的品质。例如,国内首次开发出纯天然食用香辛料无盐陈酿技术,开发的**果醋系列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柑橘、百合综合利用和皮渣利用水平大幅度提升,开发了橙皮苷、果胶、百合多糖胶囊等新产品。围绕先进适用技术向广大农村辐射,在全省率先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2 探索出“6+1”工作模式,成为了全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新标杆。

政产学研结合走向深入。我州以优势资源、特色产业为依托,建立了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建立了厅州科技工作会商制度,州人民政府与省科技厅签署了《科技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形成了州校科技合作长效机制,在州委、州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谋划和积极推动下,州政府与中科院、中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11所高校建立了政产学研合作机制,实施科技合作项目160多项;完善了州政府专家顾问工作制度,聘请了26名专家为州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开展科技咨询、难题攻关和成果转化。

二、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与科技合作项目情况近年来,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局针对我州及各县市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基本情况,给予不同方式的支持。****、****和国家锰精深加工及产业化基地技术创新管理中心联合组建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已拥有创新服务场地4100平方米,各种实验、检验设备仪器1000多台(套),总值达4000多万元,参与平台建设的科技人员约60余人,近2年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600余项次,信息检索100余次,产品检测服务200多项次,技术研发和产品生产分析服务120多项次,为36家企业110名技术人员开展了技术培训,提 升了我州中小企业的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同时,*科技局对各县市科技信息网络建设、科技服务体系建设给予支持。

二是加强特色产业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锰资源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针对低品位锰矿高效富集技术、锰合金生产节能减排技术、电解锰高效清洁生产技术以及锰渣资源化利用与矿山生态修复技术等技术的创新与集成,通过网络技术、科技文献服务、产业竞争情报服务手段,实现全州锰业资源的信息互动和资源共享,申请了独立互联网域名,开通网站,组建了“**锰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召开了联盟年会和产业论坛。*****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培育孵化,采用中温氮化烧结技术和低温高压渗透技术共同开发出高氮氮化锰合金等高新技术产品,年产值达到9000多万元,并获得高企认证。

三是支持以重点实验室为主体的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林产化工重点实验室、生态旅游重点实验室是我州拥有的两个省重点实验室,州科技局对重点实验室与企业联合、通过产学研合作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申报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给予优先推荐,充分发挥两个重点实验室在我州产业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林产化工重点实验室为杜仲胶产业化关键技术研发、****的新药开发和****公司的绿原酸等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科技合作方面,一方面认真组织申报国家、省国际科 技合作项目,先后有******获得国家项目立项,金优217在孟加拉的推广应用、环保型水性铝银浆、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等到项目获省厅项目立项。****与***有限公司合作,利用中方焙烧还原法开发**二氧化锰矿粉生产无硒电解锰,在国外锰矿资源丰富的地区建立稳定的锰矿供应基地,每年获得加蓬12万吨廉价的高品位二氧化锰矿粉供我所用。目前第三期工业试验已完成,在加蓬建成了年生产能力5000吨生产线;中日合作开发环保型水性铝银浆国际合作项目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日本立邦涂料有限公司提供生产场地和其他相关基础建设。项目已在日本进行产业化试生产,建成了年产1000吨环保型水性铝银浆生产线。另一方面,支持州政府科技顾问美国耶鲁大学教授***与州农科院、**罗汉果合作社和专业户,在育苗、种植和深加工全面合作。

三、请求支持的内容

区域创新服务平台是我省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基层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的重要抓手,是科技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更显重要、更显紧迫。以平台为载体,实现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推动区域科技合作。为此,提出以下请求:

(一)支持组建武陵山片区特色植物资源开发技术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山片区特色植物资源丰富、蕴藏量大,是中国特色植物资源开发利用的代表性区域之一。**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达400多万吨,素有“水果之王”的猕猴桃基地,种植面积全国最大,达12万亩,鲜果产量达20万吨;虎杖、五倍子、百合、葛根、杜仲等特色药用或药食兼用植物资源蕴藏量在15万吨以上。在产业化开发方面,生物制药产业初具规模,拥有**公司等龙头企业,生物制药产业年产值在10亿左右。

为进一步促进**山片区特色植物资源开发,搭建武陵山区特色资源产业化开发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对武陵山区特色植物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中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取得达到国际先水平的特色资源高效综合开发利用技术成果。请科技厅给予支持并推荐为国家级创新服务平台。

(二)请求支持区域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根据我州科技基础和产业需求,我州规划在锰精深加工、电解行业节能减排、椪柑等大宗产品开发、中药材开发、旅游产业提质等领域分期分批地搭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近两年,组建锰产业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面向中小企业开展全方位的技术服务;搭建电解行业企业节能减排共性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开展新技术、新装备的开发和引进、推广;搭建椪柑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椪柑产 业提供从种苗繁育、栽培技术推广、精深加工和残果、落地果综合利用提供公共技术服务。以上三个平台请省科技厅给予优先支持。

(三)请求支持**自治州科技信息公共平台建设 建立与国家和省科技基础平台相衔接的区域科技公共信息平台,构建以“一网九库”为核心的科技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使我州的公共科技资源的开放度和有效利用率显著提高,科技资源的信息采集、分析、综合加工和利用能力进一步增强。州科技局计划在两年内建成以州信息所为中心、8县市科技局为分中心的信息网络平台,请省科技厅给予支持。在信息服务能力建设方面,请省信息所加大对州信息所科技查新、文献检索、项目论证服务、竞争情报等业务的培训指导,加大省资源共享平台对我州的支持力度,需要办证的请支持办证,能够委托的请给予委托。

(四)加大对州、县市科技管理部门基础条件建设的支持力度

我州、县市基础条件普遍较差,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弱,难以适应现代科技管理的需要。在省科技厅的支持下,去年**、**市、**县、**县和**县科技局申报了省厅条件建设项目,且**市科技局率先获得了省厅的立项支持。**、**、****和**四县科技局因机构问题未进入条件建设的笼子。现四县科技局已按要求恢复机构,请求省厅同意将四县纳入条件建 设的范围,并给予州、县市科技局倾斜支持,加大支持的力度。

(五)加大对我州区域科技合作项目的支持力度 根据2012年省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以承接广州产业与技术转移为目的,我们拟以**经济开发区内的广州工业园为载体,申报国际与区域科技合作项目,请科技厅给予指导和支持。

第五篇:科学技术部 教育部关于加强协同创新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合作协议书

科学技术部 教育部关于加强协同创新提升高校科技

创新能力合作协议书

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国家中长期科技、教育、人才规划纲要,实现我国2020年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科技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决定建立会商机制,充分发挥高校推动科技进步和创新的基础和生力军作用,加强科教协同,深入推动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两部将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高为突破,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

经协商,科学技术部、教育部拟共同推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提升高校原始创新能力,积极支持并培育一批多学科交叉合作的优秀团队。进一步加强对高校基础研究和前沿研究的支持力度,把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作为高校科技工作的重要目标。支持高校发挥多学科和人才汇聚的优势,大力开展跨学科、面向未来的科学研究,围绕重要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深入开展研

究。国家主要科技、教育计划的组织实施要进一步优化科教资源配置,着力培养一批有潜力的优秀中青年人才和多学科合作的科研团队,引导科学家把自由探索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力争在国际科学前沿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支持高校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机制,改进科技评价机制和激励措施,营造潜心研究、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和良好条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并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成果。

2.加强协同创新,充分发挥高校在技术创新和区域创新中的生力军作用。围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的深入实施,建立高校、企业与地方协同创新机制,使高校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让更多的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市场、惠及民生。充分发挥高校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的作用,引导高校与企业共建实验室或参与企业研发平台建设,开展共性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研究,支撑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鼓励并引导高校积极参与广东、江苏等区域的创新体系建设,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发展需求,支持高校和地方共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机构等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和成果转化基地,促进地方新兴产业及经济社会发展。充分发挥大学科技园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支持高校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引导高校探索公益性大学农技推广模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3.完善政策体系,加快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完善高校技术转移政策体系,推动落实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的税收、知识产权、奖酬金、股权等激励政策,激发高校及科研人员从事技术转移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强化高校在科研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责任和义务,鼓励大学建立相应的技术转移机构,将技术转移成效纳入高校考核评价体系及科研人员业绩考核评价管理体系。健全高校科研成果的管理机制,加强高校技术合同登记工作,对技术合同进行规范管理和监督。通过政策突破和引导,推动高校参与技术转移集聚区试点建设,加快形成高校技术转移新格局。

4.建立开放共享机制,提升高校科技资源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推动重点建设高校率先将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型仪器设备、科学数据和文献资料等面向普通高校、企业和社会开放,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并积极作为企业技术研发的公共平台,为企业技术创新和提高市场竞争力提供支撑。建立和完善科研平台开放共享机制,把开放共享纳入高校科技创新考核和绩效评估范围,采取稳定支持或根据服务水平给予后补助等有效措施,促进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实验技术人才和开放共享服务保障队伍建设。进一步整合高校科技平台资源,充分发挥科技平台和科研基础设施的潜力,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资源浪费,提

高使用效率。积极参与面向社会的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民的科学素养。落实高校科技项目管理的法人责任,加强科研经费监管。

5.促进科教深度结合,增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能力。加大各类人才计划实施力度,进一步发挥“千人计划”专家的作用,支持高校在科学前沿和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建设科学家工作室,培养和造就世界一流水平科学家、中青年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高校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促进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科研人员的双向兼职和流动,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创新人才的“双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科学研究贯穿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过程,通过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提升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完善博士后工作机制,研究生招生计划要向国家级科研基地倾斜,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本科生参与科研和创业实践活动,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以高质量的高等教育支撑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提高。

6.扩大开放交流,提升高校国际科技合作水平。拓展国际合作领域,创新科技合作方式。支持高校积极参加国际大科学研究计划、重大科学工程和国际学术组织,力争发挥骨干和主导作用。围绕全球变化、粮食安全、重大疾病防控等全球性问题和科学前沿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提升高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我国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选择部分高校建设一批国际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鼓励高校建立境外研发中心,与世界先进

研究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开展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推动大科学装置的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在若干学科领域培育一批高水平的国际学术期刊,提高我国学术期刊及科研成果的国际影响力。

为落实本协议,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决定成立“加强协同创新,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领导小组,负责协商两部合作的有关工作方案,决定有关重大事项。领导小组由两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有关司局负责同志担任成员。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制定工作方案及日常工作等。

科学技术部、教育部将加强政策措施的协同配合,有效集成资源,共同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发展,为实现我国2020年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科学技术部 教育部

2012年7月26日

下载产学研结合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_百度重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产学研结合提升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_百度重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提高服务社会能力 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繁重而艰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尤为重要。党的十七大提出“健......

    河南农业大学2011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河南农业大学2011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 级别:2010级 学号:1006108057 姓名:王坤河南农业大学2011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内容提要:为贯彻落实......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支撑能力五篇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支撑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代农业的进步,科技创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2012年中央1号文件突出强调了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农产品生产保......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课题组:彭留双 姜中华 陈瑾 梁青建 董含星 科技创新平台是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技术转移、技术研发、资源共享、孵化......

    加强规范化管理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五篇范文]

    加强规范化管理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全面推进农机试验鉴定和质量监督工作科学发展 ——刘敏站长在全国农机试验鉴定站长会上的讲话 (2012年1月8日 北京) 同志们: 今天,我们齐聚北......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关于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议 一、我县企业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 (一)核心技术的研发能力不强。企业专利申请多数是实用型或外观型的,发明专利不多,特别是关键技术、核心技术......

    高效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当前,产学研合作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已形成共识,国家的重大项目大部分由企业牵头、产学研合作申报承担。2008年863节能与......

    高校为地方三农服务,积极开展产学研结合工作情况汇报

    农科教结合 产学研互动 以就业为导向 加强专业建我院在多年的办学实践中深刻地认识到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互动是保证本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条件,先后在绿色食品、制......